2024年度新农村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2024年的新农村建设展现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显著成果。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全面分析新农村的发展状况,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以期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交通设施:多数村庄已实现道路硬化,便捷的公路网络连接了城乡,提高了农产品运输效率。
2. 水电供应:农村电力覆盖率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也有所提高,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3. 通信网络:4g/5g网络覆盖广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水平。
三、农业现代化
1. 种植技术: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2. 农业机械化:大型农机具的使用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 农业合作社:农户加入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经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
1. 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健康。
2. 生态修复:开展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恢复生态平衡,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五、农民生活水平
1. 收入增长:农业增效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部分农民通过非农产业实现多元化收入。
2. 教育医疗: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六、社会文化建设
1. 文化活动: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提升了农民精神生活品质。
2. 村民自治: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提高,民主化进程加快。
七、挑战与对策
1. 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应对措施包括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农业模式,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2. 环境压力:需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结论 2024年度,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应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现代化,关注农民福祉,强化环境保护,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2024年的农村地区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本报告通过对全国各地的新农村进行深入调查,揭示了这一年来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结尾:
总体来看,2024年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农村的持续繁荣,让广大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度新农村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度新农村调查报告7450字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是中央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_年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共涉及17个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力图以此调查摸清实际,为关心新农村建设的各方提供一份研究和决策依据。
集体经济告急,近1/3已资不抵债
总体上看,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多数村庄的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有将近一半的村庄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而低于10万元的占到近60%。另外,收入高于50万元的村占22.6%,高于100万元的村占到1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平均值为190.8万元,剔除少量超过1亿元收入的特殊样本后,平均水平为9.2万元。
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集体经济实力差距明显。西部、中部各有91.4%、75.9%的村庄收入在10万元以下,而东部有近60%村庄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33%的村庄超过了100万元,而在西部和中部只有3.9%和1.2%的村庄能达到这一水平。
剩余劳动力所剩无几
此次调查涉及XX年212.73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从就业结构看,每个村平均拥有劳动力1081人,务农的占52.1%,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占21.06%,外出打工的占26.51%。也就是说,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已转入非农产业。表7可见,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出的比例都比较高。东部地区的农村是劳动力的重要流入地。平均每个村吸收外来劳动力491人,外来劳动力与本村劳动力的比例接近1:3。
农民外出打工出现新迹象
长期以来,农民外出打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候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二是“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此次调查表明,农民外出打工出现了两个新的迹象:一是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占到较大比例。调查表明,以常年外出计算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18.1%,其中东部23。55%,中部13.69%,西部13.6%。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二是举家外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农村劳动力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5.29%,东部4.71%,中部4.99%,西部6.61%(2)。与劳动力转移率的地区性差异截然相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而西部举家外出率最高,常年外出的劳动力中已经有1/3实现了举家外出。这次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就业兼业性减弱;由“候鸟式”流动向迁徙式流动转变,转移稳定性增强;由城乡间双向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在城镇定居的农民工逐渐增多。
3/4的村庄已无青壮年劳动力可向外转移
各村拥有的3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为299人,东部323人,中部260人,西部298人。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构成看,常年外出打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劳动力全部村庄平均为154人,东部182人,中部120人,西部144人,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平均为54.12%,比所有劳动力的转移率47.9%略高。
在该项调查中,74.3%的村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了,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这次村级调查的对象是村干部,可以看出,大部分村庄的于部认为能够转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已经转出,他们大都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供给的情况表示担忧。我们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近1/3的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都在80%以上。而青壮年劳动力转移率在80%以上的地区,大部分(57.1%)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
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尚有赋闲可转移的青壮年劳动力。从调查结果看,赋闲在家的青壮年劳动力全国平均每村48人,比例为17.82%。东部赋闲率最低,为11.3%,中部其次,为20.42%,西部赋闲率最高,为26.06%。这一情况表明,各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劳动时间上仍存在过剩现象,总体上中西部赋闲可转移的劳动力较多(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状况
村庄道路状况参差不齐,饮水困难问题尤为突出
调查地区村庄内道路的平均长度9.97公里,其中硬化道路4.69公里;77%的村饮水安全;41%的村饮水存在困难;55%的村有集中供水管道,这些村中自来水用户比例为68%。东部和中西部有明显差异。例如,江苏和上海每个村硬化道路的长度有8公里多,而广西不足1公里。饮水情况尤为明显,上海、江苏和浙江农村饮水基本全都安全,与之相比,青海、四川和甘肃等地存在饮水困难。
农村公共文化薄弱,文化设施普遍较差
调查地区53%的村庄在近几年中有过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在XX年,每村平均放映了5.36场电影,剧团演出1.68次。调查发现,上海和浙江农村举力、公共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最高,超过90%,贵州、内蒙古和广西比例最低,不到27%。陕西和河南的农村电影放映次数最多,贵州和河北最少;河南的剧团演出最多,而湖南最少。
调查村庄的文化设施普遍较差,有图书室村的比例为25%,有养老福利院的比例为4.1%,有文化活动中心的比例为29.4%,配备电脑村的比例为39.9%。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和福利设施尤其比较薄弱,图书室拥有比例分别为17.2%和18.2%,文化活动中心拥有比例为22.1%和20.1%。东部地区超过80%村都配备了力、公电脑,而中西部村庄配备电脑村的比例都在10%左右。
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总体上农村环境卫生条件欠佳。比较而言,东部地区例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农村的环境卫生设施情况要明显好干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例如,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半数以上村庄有垃圾集中收集点,上海达到100%,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大多数没有实行垃圾集中收集,这个比例在26%或以下,差距很大,比例最小的是广西,只有2%。调查地区每村平均建公厕个数,东部也明显地高于中西部。这说明环境卫生设施的提供与经济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关联性。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度。调查地区平均41%的村庄有环境污染问题,50%的村有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特征,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农村都有比较严重的情况。例如浙江、贵州、湖南有环境污染问题的村庄的比例分别为61%、61%和56%。青海和内蒙古的这个比例要低些,为17%~18%。
从污染源看,主要是污水和垃圾,其次是河道失去治理。一半的村所遭受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就是污水和垃圾。这个情况在东、中、西部各地区基本一致。
农村对各项公共服务需求的优先序
农村公共服务涉及内容较多,此次调查专门了解了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文化建设(82.7%)、修路(79.5%)、医疗网点(67.7%)、垃圾收集(66.5%)、厕所改造(64.2%)、饮水(62.3%)、污水处理(58.2%)、建沼气(55.6%)和用电(38.6%)。各地区认可程度的排序情况有类似性。例如,除河北以外,其它16个地区均把文化建设认可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仅次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某些公共服务需求的认可程度则与地区有关。例如,浙江和上海的农村饮水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饮水不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来源公文有约)题,而四川、甘肃和内蒙古等地则认为饮水是第一位或是第二位需要解决的问题。修路依然是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东、中、西部都有85%以上的村庄认为修路是新农村建设应迫切解决的问题。有相当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将垃圾收集、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建沼气选为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网点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选择此项需求的村民比例为?0%左右。将用电选为需要迫切解决问题的比例较低,均在40%左右。
社会保障堪忧
贫困户最低救济标准每月只有2元钱,半数贫困户未获救济!
调查样本共有103962户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贫困户/总户数,下同)为7.55%。
调查发现,地区之间贫困发生的原因各不相同。在调查的村中,中西部地区“因上学致贫”最多,乐郡相对较少,表明中曲郡敦育负担最重,乐郡教育负担能力相对较强;东部“因病致贫”最多,表明医疗负担均较重;“因残疾致贫”东部最高;中西部“因经营致贫”比东部分别高出3.3个和2.23个百分点,表明中西部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欠佳。
调查村庄中接受救济的贫困户数为52993户,“贫困救济率”为50.92%,贫困救济标准从每月最低的2元钱(河南、湖南、甘肃共5个村)到最高的531元(上海市朱泾镇温河村),平均为57.68元,其中救济标准在50元及以下的共1487个村,占70.84%,52—100元的共229个村,占10.91%,105~531元的共383个村,占18.25%。
中部地区贫困救济率最低,村级扶贫工作最需要加强。在调查的村中,近一半的贫困发生在西部地区贫困救济率中部最低;救济标准东部最高,是西部的3.89倍,是中部的6.41倍,表明中部地区扶贫工作最差,但即使在东部,仍有高达32.79%的贫困人口未获救济
农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在调查的村中,东部地区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建有卫生室的村数,被调查村数,下同)最高,每村卫生室数三个地区差别不大,但卫生室平均面积差别很大,东部是中部的1.59倍,是西部的2.83倍,每村有资格的医生数东部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医生与人口之比中部最好,东部次之,西部最差,但均不理想(见表13)。
农民对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积极性高的村占82.1%,积极性不高的占17.9%;有69.9%的村认为实行新型合作医疗能解决农民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仍有30.1%的村认为新型合作医疗不能解决该问题。
调查村庄中有74.9%的村庄开展了新型合作医疗。东部地区92.6%的村庄开展了新型合作医疗,明显高于中部65.8%和西部58.3%的水平。从筹资情况看,人均为36.49元,其中个人平均缴费17.62元,占比为48.29%。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不但农民个人收入水平较高,而且政府经济实力较强,筹资额度大,保障水平高,对于缓解大病户医疗负担的作用更为明显。
教育负担大大减轻,教学质量成为问题
“两免一补”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大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在全部被调查村中,已经有45.4%的村实行了全部免杂费。有27.7%的村部分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16.1%的村所有学生享受了免课本费。有25.9%的村只有部分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12.7%的村寄宿生都享受了生活补助。调查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这样的刚性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平均近50%,其他如课本、学习用品、住宿费、交通费等方面的支出也较多。近年来,学校布局调整较大,相当一部分村庄反映学生上学不方便,无形中增加了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支出。
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教育方面担心的首要问题,有76.9%的村认为新农村建设在教育方面最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是保证教学质量,有23.7%的村认为应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优势教师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教师队伍质量存在巨大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农村教师长期处于缺编状态,有的地区出现过一所学校一个教师的现象,虽然布局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对教育资源的分散和结构性失调有所缓解,但农村仍然依赖着大量代课教师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与收入相对应的支出上。所有被调查村庄中,集体支出在1~5万之间的频率最高,为31.1%。其中,东部有61%的村庄支出在20万以上,而中部和西部村庄分别只有11.7%和5.6%。东部有三成村庄的支出超过50万,而中、西部只有不到1%和3%,差异明显。
大量的村集体支出用在了公共建设和管理费用上。其中,前者占去了42.5%的比重,中西部地区支出的比例都超过了50%,管理费用则占20%~30%。
管理费用中又以村组干部工资占比最重,达61.7%。平均每个行政村有村干部5.41人,干群比例为1:331。调查村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为8714元。东部地区村干部年均工资是西部的7.21倍,是中部的6.27倍。最低的陕西省仅为1051.85元,最高的上海市为34431.41元,后者是前者的32.73倍(1)。
令人吃惊的是,调查村庄中有32.9%的村庄资不抵债,也即净资产小于零。净资产处于-10~0万元之间村庄比例为21.9%,处于0~10万元、10~50万元、50~100万元、>100万元的村庄比例分别为18%,16.8%、7.2%和25.1%。
从负债资金的使用结构看,1710个村庄回答了村庄负债使用的问题,村庄负债资金最主要的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东部地区负债资金用于办企业的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负债资金用于教育支出的比重很高。中部地区村庄负债用于支付干部工资和上缴税费的比重最高,分别达到了16.21%和7.86%。
在调查中,东部地区村干部更多的认为要靠招商引资、出租集体资产或集体土地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比例分别占74.5%和81.1%,分别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庄高16.5%、37.5%和12.7%、30%,这也反映了东部地区村干部对招商引资并出租集体资产或土地更大的认可度和现实可行性。中部和西部地区村干部更倾向于争取上级下拨或补贴,比例为88.4%和75.4%,比东部分别高出20.4%和7.4%,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中西部村庄对政府的依赖性。
农民收入差距悬殊,增收困难
(一)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距悬殊
调查村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达到了3823元,高于XX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从收入分组情况来看,收入水平在XX~2999元的村庄比重最高,达22.01%,近—半的村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
分地区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都远低于东部地区,分别是东部地区人均收入的47.14%和33.09%。贵州安顺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997元,不到全国水平的1/3。而东部的苏州市,农民人均收入为8797元,超过全国水平的2倍,是安顺的8倍。
(二)农资价格过高、缺乏资金与技术制约农民增收
农资价格偏高是农民增收难的最突出原因。表3反映了2491份村庄有效问卷中农民对增收困难的原因选择情况,排在首位是农资价格过高,选择此项的村庄比例接近70%,也是所有原因中唯一超过半数的选项。选择缺乏资金与缺乏技术两项的比例接近50%,分别排第二和第三。交通不便和外出打工不容易,在众多原因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三和第二位。这反映出,近几年国家大力改善农村交通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农民外出打工的途径比较多。
此次调查的村庄中,有47.3%的村庄认为当地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说明很多农户都有很强的资金融入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社各项改革的推进,各地信用社广泛评定信用户,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了明显的缓解。从此次调查的情况看,48.3%村庄都反映信用社在当地开展了小额联保贷款业务,各村内信用户的数量占村总户数比重的平均值达到了35.79%。但60%以上的村庄都认为,目前农户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仍然很困难,各村庄获得过信用社贷款农户比重平均值仅为18.86%,仍有大部分的农户不能获得信用社贷款,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依然还很严峻。
从表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户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情况好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最为严重。西部地区信用社小额贷款和扶贫贷款的推动力度很大,评定的信用户比重均值达到38.37%,因而农户从信用社获得贷款最为容易,而且农户的资金需求也更主要是通过信用社解决。东部地区有更大比重的村庄农户的资金问题是通过私人借款解决的,这与东部地区私人收入比较高、非正规信贷市场发达是相关的。
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还体现在“所期望的贷款规模不能获得满足”。特别是在东部地区,虽然小额贷款比较容易从信用社获得,但小额贷款不能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而且与其资金规模所能贷款的贡献相比,信用社小额贷款的交易成本太高,这是东部地区更多依靠私人借款的主要原因。而中部地区虽然信用社评定信用户的比重最高,但农户实际的贷款获得率却很低。
从平均的贷款规模来看,因为东部地区资金需求规模大,而且金融机构相对实力也比较强,小额贷款的平均规模比较大(12404元),大部分村庄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平均规模都超过了万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平均规模比较小,特别是中部地区小额贷款的平均规模仅为2935.23元。这说明中部地区所受的正规信贷约束最为强烈,不仅受到信贷门槛的约束,而且信贷规模的约束也非常严重。
村民上访多因土地问题,土地权益亟需保障
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土地问题也是农村中矛盾频发的一个焦点,其中尤以土地征用问题比较突出。对2749个村庄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村民上访村庄的比例为28.9%。分地区看,东部发生上访的比例最高,为32.5%,西部次之,为27.6%,中部最低为24.8%。表5列出了上访所反映各种问题所占的比例。
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这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和政策,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但调查显示,有1/5的村干部认为土地归国家所有,4.1%的村干部对这一问题说不清楚,8.1%的村干部认为归农民个人所有,认为归村民集体所有仅占66.1%。
61.9%的被调查村认为农村土地应该归农民永久使用,其中,东部的比例为51.9%,中部为69.5%,西部为70.3%。可以看出,农村对稳定土地产权关系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中、西部省份高于东部近20个百分点。
整体上看,认为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最有利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0.0%,有29.4%的村认为归个人所有最有利,认为归国家所有最有利的村占10.6%。同时,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地区差异很大。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认为土地归集体所有最有利的比例最高,达到71.3%,高出中、西部近20个百分点;而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认为归个人所有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38.7%和34.9%,尤其是地处牧区的青海和内蒙古两省对土地个人所有的愿望程度尤为强烈,比例分别占74.4%和61.5%,此外,中部的河北省也达到了62.4%。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对土地归谁所有最有利表现出明显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对土地集体所有认可度较高,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对土地个人所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愿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东部经济发达,非农就业机会多,经济实力较强的村级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公共福利和服务,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弱,同时土地归集体所有便于统一开发经营,从而获得更高的土地增值收益;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非农就业机会少,土地非农开发机会和收益较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农民更渴望通过明晰土地产权来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和保障。
调查显示,目前土地农户承包经营的比例达到94.2%。多数被调查村庄有出租土地的现象。在调查的村庄中,认为有必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村的比例略多,为55%,认为没有必要集中居住及合并村庄的占45%。关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难点,调查中反映,最大的难点是贫困户承担不了成本,占调查村的比例为60%;农业生产不方便、生活成本增加和村里的住房刚建好等则分别占45%、35%和31%。其中反映村里的住房刚建好的比例约1/3,是一个不低的比例,显示对村庄进行改造要慎重。分地区看,也有集中反映最大的难点是农业生产不方便的地区,包括重庆市、江苏南通和江苏苏州市等3个地区;有集中反映最大的难点是生活成本增加的,包括河北张家口和上海金山等2个地区。有近一半的(48%)的村担心进行了村庄改造,农民家家户户都欠债。有34%的村担心违背农民意愿,搞片面的村庄撤并.
第二篇 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况的调查1850字
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况的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特殊群体。
近几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的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监护。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十分关注的社会群体。
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只有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出现临时监护人学习 辅导不力,生活照顾不周,亲子接触缺失等现象困难。
但已有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作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人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甚少,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上弊端也较多。加之他们还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和学习。
(二)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
(三)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造成亲情欠缺,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点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习成绩等方面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五)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生在文化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的教育作用。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共同的责任,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很大部分没有建立相关的儿童少年教育组织,使农村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来那种稳定的由家长亲自伴孩子走儿童少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越来越多。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就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是在家庭和社会度过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指导站、乡村教育机构就显得尤为迫切,同时,现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
第三篇 农村留守人群生活调查报告2200字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此,笔者对全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粗浅见解。
一、留守人群生活现状
(一)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艰辛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少老人不仅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负担着照看孙辈的任务,他们多数无力辅导作业,加上孩子上网游戏自控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力监管。除了大部分子女逢年过节回家团圆,平时有些老人连电话交流都没有,有的丧偶老人形单影只,倍感孤独落漠。加之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抱病在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承受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同时,普遍文化娱乐馈乏,精神世界空虚。另外,由于留守老人防范能力不强,他们已成为一些诈骗分子的青睐对象。
(二)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堪忧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帮助,就容易在健康、安全、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问题。在营养方面,有的家庭管理粗放,造成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在看病就医方面,有的老年人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办法而错过最佳治疗。在安全管护方面,爷爷奶奶疏于管理,容易出现儿童溺水、摔伤等安全隐患。在行为养成方面,隔代扶养孩子纵容溺爱,以物质消费弥补对孩子的亲情关怀,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和享乐观。在社会认知方面,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特别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不良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偏差,如:自卑、抗拒、不服管教等性格问题,影响他们茁壮成长。
二、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情况
留守人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一户,而且对整个地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现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我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00人,其中五保供养240人,70岁以上享受老年保健金2100人,将符合条件的老人优先纳入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建立留守人群档案。学校、村两委会、民政办开展调查摸底,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和70岁以上空巢老人信息台帐,对留守人员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代理家长、尊老敬老等活动,采取4321结对帮扶方式,积极为留守人群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实施6+1春风行动。围绕留守儿童和高龄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心理情感、权益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深化六项行动,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沟通、文化活动、情感连线、课外辅导、医疗服务、家访六个一活动。逐步健全监护、教育、社会扶助、医疗保健、安保及维权网络体系,建立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人群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留守人群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好几代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需要基层政府在充分调动家庭养老主作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同时,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老年组织。各村成立老年协会,在村活动室建设老年之家,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坐班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办公及娱乐设施。结合村两委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以组或院落组建老年人互助组,达到一个牌子、一间房子、一部电话、一本登记册,建立详细的成员档案,一年更新一次,让空巢老人有归属感,单身老人每天的动向有人关心和过问。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学校、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和情商教育,定期讲解法律知识、生活常识、遇险自救,培养他们处理事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代理家长、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监护人专题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俱乐部、爱心屋、亲情视频等,在保证正常学习之余,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三是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多发凸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组织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
四是构建六大网络体系。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完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健全民政、妇联、关工委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儿童获得救助的社会扶助网络;健全以派出所、综治办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安保网络;健全以团委、司法所、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亲情关爱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权网络;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完善定期体检、及时诊治的医疗保健网络。
五是完善老人医疗报销优待制度。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体面和尊严。
六是鼓励打工青年回乡创业。大多数打工赚钱首先是盖房子、娶媳妇,没有实现资本的增值。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应采取优惠政策的利益导向,支持打工青年回乡创业,这样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减少留守人员的数量,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3300字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我县就曾经发生过“留守”女孩被诱奸的案件。
(二)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 ,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
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增强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第二,为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情况;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三,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儿童互助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对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可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由专门教师负责其饮食起居生活。实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他进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唤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第四,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工、青、妇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职能,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编写适合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特点的家庭教育辅导材料,培训一批家庭教育骨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篇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3200字
关于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和技术应用时期,也是各国政府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应用离不开合作和互动方式,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信赖的人际交往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广交朋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和当代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当代农村初级中学的班级人际交往的现状,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科学的教育决策提供客观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改善不良的人际交往状况,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提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这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调查研究工作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本校初二年级组六个平行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进行调查问卷,该教学班共有43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3.5周岁,被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97.7%,学习成绩该教学班在整个年级组中名列前茅(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初一第一学期的期终考试为参考指标),本次调查共分二十七个指标,其中二个指标各分三个支指标进行调查,基本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同伴和长辈等在活动中的交往情况,同时能主观地反映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问卷着重就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为了比较真实地反映该班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情况,对问卷调查所采集的原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学的有关原理进行对原始数据作精加工,现整理如下:
表㈠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家庭结构统计表
结构
三代同堂
核心家庭
单亲随父
单亲随母
其他
户数
25
14
2
0
2
百分比
58%
32.6%
4.7%
0.0%
4.7%
注:核心家庭是指三口之家
表(二)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最烦恼的事统计表
项目
学习困难
生活困难
健康欠佳
家庭不和
师生紧张
同学不和
没有困惑
人数
32
2
8
2
8
19
22
百分比
34.4%
2.2%
9.6%
2.2%
8.6%
20.4%
23.6%
表(三)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遇困惑主要倾诉对象统计表
项目
家长
老师
同学
朋友
咨询人员
写日记
不倾诉
其他
人数
10
1
3
18
0
4
6
1
百分比
23.3%
2.3%
7.0%
41.9%
0%
9.3%
14%
2.3%
表(四)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成为好朋友的原因统计表
项目
爱好相同
性格相似
学习互助
观点相同
相识已久
课余同在
信赖可靠
其他
人数
15
19
10
20
6
22
32
3
百分比
11.8%
15.0%
7.9%
15.7%
4.7%
17.3%
25.2%
2.4%
表(五)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主要交流对象人数统计表
项目
父亲
母亲
教师
学生干部
同伴
自己
不想解决
其他
有趣的事
2
8
1
0
31
0
0
1
学习困难
0
0
10
7
16
10
0
0
生活困难
7
24
3
0
2
7
0
0
课余时间
1
3
0
0
36
1
0
2
累计(人)
10
35
14
7
85
18
0
3
百分比
5.8%
20.5%
8.2%
4.1%
49.4%
10.5%
0%
1.7%
表(六)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际交往拥有好朋友的分类统计表
项目
人数
频数
平均频数
得分
平均分
男生
21
60
2.86
121
5.76
女生
22
69
3.14
137
6.23
全班
43
129
3.00
258
6.00
表(七) 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对好朋友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对比统计表
项目
优(a1)
良(a2)
中(a=3)
差(a4)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男生
8
38.1%
3
14.3%
2
9.5%
8
38.1%
女生
8
36.4%
1
4.5%
1
4.5%
12
54.6%
全班
16
37.2%
4
9.3%
3
7.0%
20
46.5%
a=┃自我评价人数-同伴评价人数┃
表(八)农村初级中学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数据处理汇总统计表
项目
样本
容量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t值
p值
基本结论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男生
21
6.33
2.97
2.86
1.90
4.51
p>0.05
两者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女生
22
7.18
2.28
3.14
2.25
5.92
p>0.05
全班
43
6.91
2.31
3.00
2.07
8.27
p>0.05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了必要的访问,对学生人际交往的统计数据运用了教育统计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作了大量的处理工作,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结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个指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进行比较分析。
1、从表(六)可以知道:中学生被本班同学列为最好的朋友,次数平均为3次,其中男生为2.86次,女生为3.14次,女生优于男生;女生平均分为6.23分,男生的平均分为5.76分,平均得分为6.00分,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这充分说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过高。
2、中学生认为好朋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从表(四)中不难求得,首先是同学之间要信赖可靠,其次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间有相互了解,倾吐自己的心声,再次是在学习上互助,同学之间有问题互相帮助,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后是性格形似、兴趣、爱好相同,参加某一项活动后,交流的机会增加,很容易形成好朋友的原因。从同伴评价的结论中可以知晓,好朋友常常三、四个组成一个小群体,在这些好朋友中,初中二年级学生的男、女同学界线分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位学生拥有异性好朋友,其余均是同性朋友组成的群体。
3、中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与人际关系的客观状况农村初级中学学生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和客观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37.2%的学生两者之间的评价基本相符,但两者完全吻合的人数只占全班人数的2.3%,有62.8%的学生不能真正反映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其一学生反映自己人际关系的水平高于实际人际关系的高达95.4%,相差5位及以上的占44.2%,其二低于实际人际关系的只占2.3%,说明两者之间的评价有特m显著的差异,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评价期望值过高,因此反映了中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盲目性。
4、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好朋友拥有最多的9人次,大于或等于5人次占全班人数的16.3%,没有拥有一位好朋友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9.3%,其中男、女学生中,女学生拥有的比例比男生高出14个百分点,男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比例相当,学习成绩一般的优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女生中拥有好朋友的对象中,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是班干部中的比例占75%,女生中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上互相帮助,增加了互相之间的交流机会,并且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成绩欠佳的同学,很容易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因此人际关系就比较好,但男、女学生中拥有孤独者的比例相同。
五、调查结果分析的对策和建议
1、当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率不断上升,家庭结构主要以三代同堂和核心家庭占主要形式,特别是三代同堂,由于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时代,人的思想,与受教育的时间不同而充分显示出不同的观念,对新生事物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则需要相互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尽最大努力填补代沟,鼓励小辈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人际交往方面上,思想要解放一些,给子女多一些爱,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束缚,正确地引导子女与同伴进行交流,建议社会和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家长这一领域的教育,此外也请家长时常关心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对策,帮助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正确引导子女在人际交往上健康地发展。
2、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作为教育对象理应担当起对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正常交往的能力,传授正确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益知、健康、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增加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间的团体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涉世未深,在实际交往中会面临新的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的分支机构人际交往会诊室,请富有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每个群体中总会出现几个孤独者,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应当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多一些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寻求人际交往关系不佳的学生改变现状的处方,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3、作为中学生的本人而言,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屡遭失败,应树立信心,改变以往处事的陋习,主动与其他同伴交流,寻求自己的病因,多一些信心,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必要的诊断,克服个性中的消极因素,不断充实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能力上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教师应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的学生,要发挥人际关系较好的作用,帮助人际交往关系欠佳的学生,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以适应新世纪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需求。
第六篇 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输出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6400字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和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各级妇联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到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左右,为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优势,做好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迈出家门闯市场、跨出农业求发展、走出农村谋致富,近日,市妇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各县(区)、乡(镇),对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__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情况。
__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辖5个县(区)(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82个乡镇,918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23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4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妇女117万人,占总人口的48.9%以上。在农业人口中,劳动力共有124万人,女劳力59.83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48.25%。由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人均耕地少,在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40万富余劳动力,其中,女性占有很大比例。多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有自发外出务工习惯,广大农村劳动力在农闲时节自发组织外出务工,女劳力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市内,以从事保姆、餐饮业为主。我市有序组织农村劳务输出,是去年下半年过后开始的,据不完全统计,至年底,全市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共35批,合计4100人。其中男性3018人,女性1082人,输出人员来自全市67个乡镇。在外的稳定率已达95%左右。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外务工达25.8万人次,其中男性20.7万人次,女性5.1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有8.22万人左右,其中男性5.42万人,女性2.8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达2.02亿元。
目前,市妇联、腾冲、施甸县妇联都相继成立了“家政服务中心”,有的乡镇还成立家政服务中心联络点,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做了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并已向广州、深圳等地输出劳力达500余人,其中,女性90余人。
二、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取得实效。
一是增加了收入,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了提高。尽管当前外出务工妇女大多还是从事保姆、餐饮或进厂打工等低技能的工种,每月工资200——1000元不等,但比起在家务农的农村妇女来说,收入要高得多。许多妇女靠外出打工挣来的钱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家庭地位都得到很大提高。如:20__年到上海大博文鞋业公司务工的施甸县甸阳镇蒋家寨村的蒋艳丽半年内给家里寄回现金4000多元,家里购置了家具、电器,购买了农药和化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家住隆阳区瓦窑乡木瓜行政村的张学芹,20__年到上海务工,20__年春节她向家里寄回现金2000元,为其在昆明读书的妹妹交清了学费。
二是拓宽了视野,锻炼了胆识。农村妇女在外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破除了 “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旧思想,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不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观念上的转变,能力上的提高。很多妇女外出返乡后,利用打工积累的资金进行再创业,成为当地的致富女能手。
三是树立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农村妇女陈旧的生活方式。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接受了更多的现代文明的熏陶,许多妇女开始注重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价值观发生了很大转变。外出打工妇女返乡还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了农村妇女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我市农村女劳动力输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妇女外出务工认识不足。
劳务输出给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日益显现,但有的地方有的部门的领导对劳务输出特别是女性劳务输出仍存在一定认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部门认为女劳力外出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认为劳务输出造成计划生育难管理、消费市场萧条,甚至存在怕外出女性流失造成当地人口素质下降的狭隘思想,对引导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持消极态度。
(二)总体输出规模小,输出人数少。
我市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女劳力,已转移的不到10%。椐调查,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用工企业对女性劳动力需求量较大,而我市在女性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工作相对较弱。
(三)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妇女输出有一定困难。
相当一部分农民存在严重的小农意识和“家乡宝”观念,走不出去或根本不想走出去,小富既安,温饱既满,怕担风险,缺乏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加之当心妇女外出的安全问题,女劳力输出存在一定困难。在输出妇女中,以未婚女性为主,已婚农村妇女家庭观念厚重,受夫权思想影响和顾及家中老小、小孩教育等现实问题,在家务农无生产经营决策权,外出务工障碍重重,存在怕、难等思想,严重制约了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四)农村妇女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就业需求。
在全市农村富余女劳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高中文化程度仅占4.9%左右,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到5%,在输出的劳动力中,从事一般服务人员和体力劳动者居多,技工和管理人员较少,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很难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调查中文化素质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成为已外出或想外出务工妇女的最大难题,缺技术也成为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五)外出务工未形成规模,输送渠道不畅。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市的劳务输出工作还属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未健全劳动力市场。我市农村妇女绝大多数是“以外带外”自发外出,外出就业妇女靠亲朋好友、同乡介绍盲目外流、乱闯,妇女外出就业呈无组织、无序状态。外出妇女劳动权益、人身权益很难得到保障,一些外出务工妇女碰壁回乡,心灰意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妇女由此对外出务打工产生畏惧心理。
(六)经济滞后,缺乏必要的外出成本。
外出务工,需要一定的费用,如:办证费、培训费、路途费、生活费等。由于我市各县区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青年想外出务工,但由于家庭困难,难以自行解决所需费用,导致输出难、难输出。就政府而言,虽然一部分地方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有限的资金解决了部分困难劳工一部分外出费用,但对于日益壮大的输出队伍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没有专项经费用于解决困难劳工的资金补助,已成为制约我市劳务输出的一个原因。
四、我市农村妇女劳务输出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女性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
当前,我市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增收难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有效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一半,有效促进农村妇女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市同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走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路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尽可能多地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就业出路和增收问题。
二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以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农业为核心,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通过优惠政策推动、特色农业拉动、惠农服务促动、科技培训驱动、龙头大户带动等形式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推动农村妇女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日益成为促进她们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是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妇女素质、引导她们创造新生活的重要途径。开展教育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是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项非常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培训后的农村妇女开阔了视野,转变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增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本领。她们中的一些人回乡后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建设家乡的有用人才。农村妇女接受的培训越多,选择就业的范围越广,就业的路子也越宽,自身全面发展的步伐也快。
当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动力输出当做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实施品牌战略,确立“定点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为农村妇女转移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保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契机,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配合党委和政府,推进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
(二)健全机构,为农村妇女劳动力输出提供保障。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根据今年7月召开的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的要求,市、县、乡三级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市、县、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中介组织,加强管理,以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形成县、乡、村三级妇女劳动力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好县际、市际、省际间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形成省区间劳务协作服务横向网络。及时掌握劳动力输入地就业信息,做好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供需对接,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减少农民外出的盲目性,尤其是县、乡、村就业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建设,让各地的就业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能及时准确地迅速传递。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
二是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各级政府、各级妇联要建立专门组织,搞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工作,要定期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走访,搞好跟踪服务,解决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劳动保障部门及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与输入地劳动保障部门及就业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可考虑在劳务输入地成立“劳务输出管理办事处”,搞好输出劳工的管理与权益保障;妇联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把为外出打工妇女做好超前服务,作为“双学双比”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她们。要让妇女了解外出打工所面临的酸甜苦辣,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有备无患地迎接挑战。在她们离开家乡后,继续关心、帮助解决有关家庭的后顾之忧。要和输入地的妇联组织加强联系,相互配合,给予外出务工姐妹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切实发挥“娘家人”的作用,维护她们的利益,当好代言人。要积极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处理好各种劳务纠纷,切实维护外出务工妇女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做好外出务工妇女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是建立与女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部门工作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出台促进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和保护性措施。对农村妇女外出务工带来一些问题,如计划生育的管理问题,要打破过去传统的管理办法,研究新的对应性工作机制,决不能因噎废食,消极对待农村妇女劳务输出的问题。
四是关心家庭,跟踪服务到位。许多农村妇女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又非常牵挂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我们要急妇女所需,解妇女所难,下更大的力气搞好后续服务,帮助她们解除后顾之忧,为她们放心走出家门创造条件。要在农忙时节组织助耕队,帮助外出务工妇女家庭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要帮助外出务工妇女解决农村承包地流转等问题,让她们高高兴兴走出家门,安安心心在外工作。
(三)搞好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一是加强外出务工妇女的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加大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宣传力度,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必备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明服务、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及城市生活的常识。使妇女充分认识到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使她们焕发自身活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家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二是加强对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不论是外出务工,还是就地务农,科技文化素质是妇女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基地、成人教育学校和各类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妇女开展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活动。对就地务农妇女,要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妇女科技骨干;对外出妇女,要多门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家政服务培训,提高输出妇女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适应能力,使妇女能输得出,用得上,留得住,会挣钱。
三是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抗拒外界不良诱惑,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四)多方筑巢,创造妇女就业的宽松环境。
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妇女劳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加快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积极鼓励更多的妇女从土地、农村中走出来,到集镇务工、经商、置产兴业,壮大集镇规模,带动三产发展,降低农村妇女劳力转移成本和就业风险,就地实现妇女富余劳力的有序转移。
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农村妇女的非农产业就业率。工业化水平不高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非农产业大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因此,要加快妇女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的宽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商大力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妇女家难离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妇女在农业内部的就业量 。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才能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围绕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着力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在妇女中大力推行优质、高产、高效的种、养新品种,并给予技术、信息指导,以女科技示范户、双学双比女能手的示范帮带作用,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妇女小额信贷、公司+农户的帮带作用,带动周边妇女发展规模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价值,解决妇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强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要着力于营造舆论环境,强化教育效果。要通过新闻舆论和深入农户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标语、墙报等宣传工具,采取开设中学、职业学校、社会就业培训等办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和青年认清形势,了解大局,转变传统的“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意识。同时,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管理、服务过程的宣传,以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外打工的信心和主动意识,变“要我出去”为“我要出去”。树立敢于离土离乡创新路、创新业的新观念。
二是抓好劳务输出典型的宣传,扩大劳务输出工作的广告效应。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典型带动、基地示范等形式,大力宣传外出务工致富的先进典型,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村妇女切身感受到劳动力转移的好处,多层次教育引导农村妇女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外出创业技能,以妇联组织的良好信誉和影响力,打消求职者的顾虑,推动妇女谋求自身的发展。
三是要大力宣传和提倡男女平等、权利平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等健康向上的观念,破除小农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和责任观念。努力营造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村妇女逐步形成自我超越的人生观、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和开放的心态。
第七篇 暑期大学生农村工作实习调查报告1950字
暑期大学生农村工作实习调查报告
一、实习目的
由省组织举办的大学生农村科普行活动,深入到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态度调查、科普知识调查等调查活动,宣传科学种植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让大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习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习,增加社会经验,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参加公共卫生工作。
二、实习活动的准备及开展
7月11日下午2点王院长召集将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开会。会上,王院长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后由负责该活动的老师介绍将要实习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老师还依照以前的经验教授了我们应该带的物品及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最后每一个人都领到两件t恤和一顶志愿者帽子。拿到装备后我是无比的激动,盼望着明日早些到来好好的要大干一场。已经是大四结束了,专业课知识已经学完了,正好趁开学去实习之前检验一下自己学的到底怎样了。回到宿舍穿上装备,对着镜子更是期待看到明日的我早些到来。
12日早上我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六点半要在公卫楼前集合,这可是我大学生活中起来最早的一次了,真是一个挑战!但我知道挑战也是和我们一样才刚刚开始。起来洗漱整理之后吃完前晚准备的早餐,准时到了集合地点。尽管起来都那么早,但每一个队员都是激情洋溢,丝毫没有一点困意。老师安排我们把宣传条幅、旗、宣传单、宣传手册、调查问卷等所需物品搬运到车上。我们可又多了一个队员——司机。一切准备完好之后,司机师傅开着车就向涉县出发。在车上,老师给每一个人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以熟悉其内容,同时老师把我们14名学生又分成了两小组,这样一来每2名老师带领7名学生分头行动,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早上7点出发到达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由于之前没有开车去过涉县,也只是问了别人大概多长时间能到而已,对道路不熟悉加上路上遇到了一次堵车,使我们比计划晚了3个多小时左右到达。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早上起的早、吃的又少,现在每个人脸上略微显出疲惫的表情,但依然眼神里充满着激情。到了之后,我们大家在一家饭店吃了午餐。为了减少太大的消费,我们也是简单吃了一顿。但我们已很满足了,毕竟这不是来的目的。来了,我们就要吃最大的苦,做最大的事。老师也是希望着早些开展工作,毕竟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谭老师更是简单吃了些后悄悄地出去找一下我们晚上的住宿地方。饭后我们到了住处,老师安排了一下房间后,我们便立即动身前往我们要宣传调查的第一站——城关镇招岗村。
我们首先到了村委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两台血压计,在墙上贴了宣传单,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赵老师在村委会的广播里通知老乡们前来村委会。一切准备完了之后,我们拿着宣传单、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等待着村民的到来。广播通知后,很快就有村民前来了,同学们很快微笑着迎接上去,向村民发放知识书籍,给村民讲解科学知识,并做了问卷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有些同学在交流上有些阻碍,但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学们有的在发放传单,有的在回答村民问题,有的在做调查,有的在为村民测量血压。老师们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是学生谁是老师了。渐渐地村民多了起来,大家更是忙的接不过来。看看这一热闹的`场景:有调查、有发传单、有访谈、有测量血压、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乐乎!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
本来计划第一天要去两个地方的,但时间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动了,我们还是满意地回到了住处。老师给我们学生每人发了10元钱自行解决了晚餐。晚餐后回到住处,大家都高兴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触,现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于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拥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动。我们6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在这我们就呆了十几分钟发放了一些传单。老师决定下面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镇固新村。司机师傅开车在路途中把第一组留在了原曲村,我们第二组继续前往固新村。由于昨天已经开展了一次,所以我们都有了经验,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两组到了一起后已是11点多了,我们坐车往学校赶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样早起坐车前往石家庄市深泽县。这次也是分成了两路,第一组去了大贾村,我们第二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后取得当地领导的同意,群众的理解支持后,我们便进行了活动。大家都有了前两天的经验,都已经对所做的宣传调查工作相当熟练了,于是很顺利地就完成了任务。
第八篇 暑期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250字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卡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第九篇 2024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教学实践1900字
村民对我们可以说是热情备至。他们总是出于人性中最善良的本质为你默默的做着一切,他们质朴而憨厚的笑容时时触动着我心灵的深处。程田雨是我资助的一个孩子,为了迎接我,他拿出了家里最好的,也是平时很少吃的——白面,做了南瓜白面条(他们这里四季都吃不上蔬菜,一切以面食为主,很多家庭吃的还是玉米面、高粮面)。饭是为我一个人做的,当我吃面的时候,他们专注的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仿佛嚼着白面条的是他们而不是我。在这里我是不敢剩饭的,田雨的妈妈看着被我吃干净的碗,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欣慰,生怕我这城里娃,感到不习惯而吃不下。可是此刻,我的心里却早已是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了。
这里有一个习惯,晚上要喝小米稀饭,俗称“喝汤”。第一天晚上,我们是在刘爱军家度过的。他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去他家喝汤,在村长家等了足有一个半小时。在他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去了他家。当时天很黑,原本崎岖不平的山路,在夜幕下更显得艰险难行。在我们后,刘爱军全家才在厨房的一角开始吃晚饭,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吃完以后,我们只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一点来!晓辉给爱军补习了会儿英语。天渐渐的晚了,他的父亲执意要送我们回去,要知道走一趟至少得用半个小时,而当时已经接近十一点,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休息,明天的劳作该怎么办呢?况且我们已给他们一家添的麻烦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拿了手电筒独自往回走,路上田雨和他的母亲拿着灯光微弱的手电筒来接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在村长家等了我们两个小时,实在等不及了才来找我们。晚上我住在了他家。由于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我一躺下就睡着了,梦里充满了老乡们和善单纯的笑容,孩子们期待信任的目光……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给别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与幸福。他们尊重我、支持我、需要我,而我所做的却又那么微不足道!啊,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与被爱,关怀与被关怀的感觉多么好呀!第二天,田雨说我在睡梦中也是微笑着的。是呀,这么甜的梦我能不笑么?
江平哥的妈妈总是那样自信的笑着,她家简陋的窑洞里陈设简单而朴素。(江平哥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以前就连卖豆腐的都绕过他家的门,到去别处卖。) 面对贫穷,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挺了过来,不仅添饱了肚子,而且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文化人。如今两个儿子都已经走出了大山,成为了人民教师和脑科医生。对此,她家的一副对联是最能说明的了:“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横批:“苦尽甘来”。
那种甘甜的滋味,一定像那红红大大的枣子吧。下午,我们快离开杨家凹的时候,田雨的姥姥给我们拿出了储藏了很久的红枣(听说这是只有过节时才肯拿出来的),红枣上有一层灰蒙蒙的东西,要是在家里,我一定会冲了又冲,洗了又洗,可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因为这的枣树不喷任何农药,完全的纯天然,如果是一层黄土,我就更高兴了,在这里黄土是绝对的主宰,所有的一切都在黄土里生,黄土里长,没有黄土就没有那里生存的根基,再没有什么比黄土更干净的了。于是我毫无顾忌的吃了起来。这里真不愧为红枣之乡,我从未吃过像这样甜的红枣。姥姥又从柜里拿出了几块小冰糖分给了孩子们,这下他们可乐坏了,一个个美滋滋的含着糖,高兴得像过节一样,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洋溢在整个窑洞里,就连我也觉得自己到了儿时的童年。
多么不可思议,满足他们的仅仅是一块城里孩子不屑一顾的冰糖!什么肯德基、麦当劳他们从未听说过。而城市里的孩子天天喝着“娃哈哈”,吃着巧克力,嚼着山珍海味,也无法体会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物质上无可比拟,不可一视,但在精神上却缺少太多的感动与欢娱。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相互认识,每天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村子或田间地头玩耍,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呵护,每一种植物他们都能说出名字和用途,每一种昆虫都是他们的伙伴,什么捉蛐蛐、逮蝈蝈、打草虫样样精通,甚至连害人的蝎子也不怕。大自然赋予他们健康的体魄,纯洁的心灵和质朴的本性。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的成长是自然的,可偏偏缺少了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知识,没有知识这些山区孩子的未来是什么呢,他们的希望是什么呢。(待续)
时光飞逝,短短的行程就要结束了,我们小组的成员在最后一天晚上,望着璀璨的星空,轻轻吟唱起了一首又一首歌曲,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一切情谊与感受都融入了浓浓的歌声中。在莹莹的星光下,我们望着层峦迭嶂的高山,望着影影绰绰的枣林,我们的歌声一定会飘过去吧,让大山里所有的孩子都听得到。他们定会听出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让他们知道,大山是阻隔不了他们求学之路的,为了理想奋斗吧,为了希望奋斗吧,要知道在无限的爱心下,希望是永恒的!
第十篇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5700字
今年寒假,我与几位同学一道,走访了本村—广西博白县三滩镇__村的大部分地方,与本村的村民、村干部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本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__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__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近几年,由于政府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政府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平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维稳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关于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农村政治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关注,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而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和谐很大程度上由农村政治状况来决定。农村的政治状况也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
就我村而言,农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是存在村干部行为失范,甚至有村干部在与民争利时采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村干部与村干部关系紧张。“甚至有村干部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说到。就我调查到的而言,在农村,缺少优秀村干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识的农村干部凤毛麟角。而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也不高。
要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我们就必需把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提高。搞好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使大家力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搞好新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地区经济
构建新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经济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虽位于新邵偏远之地。但交通顺畅。有217省道贯村而过。这给村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给村里的大理石矿工业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我中源铺村陆续建立了五个矿石粉工厂和七个大理石加工厂。每个工厂都需要将近10个工人,这给我们村里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闲置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的利用。从一位大理石工厂工作的村民口中得知:“我们一年有两万多元,他们在矿石粉工厂工作的人一年可能拿到25000元。我们这些产品,一般都销往长沙、湘潭、娄底等地。只要有不断的矿石原料,就能不停生产。”
我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均收入也越来越高。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声名远扬。
工业发展较快,但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也不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我村在养殖业,种植业上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
三,农村文化
构建农村河蟹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设是关键。对建设新农村而言,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
在这个寒假期间,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设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了解。我村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时,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激发了农村文化建设活力,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精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地重要任务和目标。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我们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这就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娱乐中心,村民们的踊跃参与,也使我村组建了一支属于村里的鼓乐队、腰鼓队、健身操团。而每晚参加了健身团的村民们都会聚集在娱乐场地一起跳舞,健身,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设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风采。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建设起重要作用,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没有完整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要搞好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以少数文艺爱好者带动多数村民,以营造一个新的农村文化氛围。
四,医疗卫生
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是我国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河蟹。
而合作医疗制度能提高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医疗能为大多数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自费看病相比,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花费相同成本的条件下,能享受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农民患大病时能给予医疗保障费用。以防止农民看病不起,一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仅一个卫生所,农村卫生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不精。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且医疗设备也不全。对乡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是当前重中之重,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四,生态环境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是在城市污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则仍然是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农民大众的生活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大致有如下三点。
1,资源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我中源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工业小村,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我村对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业污染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逐渐增大。就我村而言,工业发展较快,工厂建立较多。而矿石粉厂在生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大理石厂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质。若不经处理就排放,则严重污染河水。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外保护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工业企业在给村里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严重破坏。
3,农用化学品污染
在农村无法避免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而农业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营养化,使水面长满水葫芦,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变质,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长期留于土壤中导致土壤变质。
关于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__市不断探索,着力实行某项政府的发展制度,投入大量财政人力,走出了一条__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最近,我们对__市全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__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立足市情,确立建设重点。紧密结合市情,__确立了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一是工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分煤矿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内两种类型。煤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企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则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的理念,与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共同建设。目前,7个煤矿所在地社区基本建成(有两个煤矿所在地不宜建设社区)。二是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__沉陷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有9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因采煤沉陷。搞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__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__最大的民生问题。该类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现已建成形成规模的沉陷区安置社区6个,处在起步建设中的7个。三是旅游景点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将景点所在村与景点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实现新农村与旅游景点相协调、相配套、相融合、相促进。4个旅游景点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二)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一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市情,__市委托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全市现有360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中心村)。其中,工矿所在地社区20个,采煤沉陷安置社区18个,旅游景点所在地社区4个(分别与所在政府驻地社区或中心村共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社区23个,一般中心村79个。二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公开招标了4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确定的新农村社区实施高标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已完成新农村社区规划79个,9月底所有新农村社区规划全部完成。
(三)创新机制,搞活建设方式。__市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在建设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在建设方式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工农共建、部门帮建、民企助建、村民联建、市场促建等五种类型。
一是工农共建。工矿所在地和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的新农村建设与煤矿企业紧密相联,__市“五个重点”新农村建设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两大集团的关注,他们认为该思路可以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地方群众沟通难、沉陷区居民搬迁难等长期不解的难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上形成了“乡村1/3,市1/3,工矿企业1/3”的“工农共建”共识。
二是部门帮建。发挥市直部门联系面广、门路多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帮扶工作。__市向新农村社区派驻了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发挥了很好的帮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__市通过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超过14000万元。
三是民企助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目前已有6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如,华星集团投资50万元支持了李寨镇政府驻地社区道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为十八里镇李窑村安装了高杆路灯100套;小龙人教育集团投资16万元为芒山镇陈楼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业公司帮助酂城镇酂东社区实施了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是村民联建。由村民民主选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工程预算、组织招标、资金筹集、质量监管等,所有程序公开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厢乡沱滨社区,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公开招标施工企业、监督进料、监督质量等,农民按成本价住房,大家十分满意;酂城镇政府驻地社区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旧村拆迁和新社区建设十分顺利。卧龙乡浑河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新桥乡朱楼社区等,都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村民联建的好典型。
由此看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已经基本成型与落实,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全部进入小康社会。共同创造美好富裕的明天。
第十一篇 关于农村家庭暴力情况的调查报告4400字
我镇妇联于20__年1月10月至3月15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访谈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镇开展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家庭暴力的基本情况
从20__年看,全镇镇、管理区、村三级妇女维权网络共接待婚姻家庭类上访案件267件,其中家庭暴力类103件,占婚姻家庭类咨询件数的38%。从访谈调查统计情况来看,在访谈调查120户家庭中承认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女性有38人。通过访谈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我镇家庭暴力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女性。对我镇家庭暴力调查情况来看,从受害的主体来看,女性受害者31人,占全部受害人的96.8%,男性受害者仅为1人,占3.2%。
2、家庭暴力存在的概率较高,施暴手段多种多样,且日趋残忍。在受害的妇女中,长期存在家庭暴力的比例高达62.5%,更有3位妇女持有不同程度的验伤报告。据述,丈夫对她们轻者语言伤害,拳打脚踢,重者则用棍棒等各种工具施暴,包括威胁、恐吓、咒骂、讥讽、凌辱人格等精神上的折磨,使受害者在肉体和精神上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人身权利遭到严重侵害。
3、 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
在统计中我们发现多达62.5%的上访妇女是由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忍无可忍,又或者是身体遭受到了严重伤害,又或者完全被切断经济来源导致无法生活不得以才向妇联求助。第一次遭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即投诉的妇女只占全部上访人数的12.5%。事发后马上求助的妇女也较少,多数是在遭受到多次侵害后才想到求助,而求助日期一般也在遭受侵害后数天矛盾仍无法调和的情况下才到妇联投诉。
4、 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身体伤害,且大多数为轻微伤害。
二、 家庭暴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1、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上访妇女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3.75%,很多农村妇女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收入,妇女成家后完全依赖家庭和丈夫,故而被丈夫厌倦看不起,缺乏自我意识,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而家庭暴力产生后,由于妇女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个性心理等原因,许多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顾虑重重,屈尊忍让,遮掩,妥协,一味迁就,自身的软弱和无知、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占优势,胆大妄为。
2、男方素质低下的原因。
从调查中我们看出32%的家庭暴力是由于男方恶习产生的。很多农村男子由于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生活中又染上嗜赌、嗜酒等等恶习,很多丈夫面对妻子的规劝和阻拦,不但毫无悔意,反而大打出手。在农村还有很多妇女因为没有生男孩而遭到丈夫的殴打,这也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一个原因。
2、封建陈腐的婚姻观、家庭观作祟。
虽然新中国早已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农村,封建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人认为老公打骂老婆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思想导致了其他的家庭成员也成为了暴力的帮凶。一些男性将妻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稍不如意就将妻子作为攻击的对象。
3、婚外恋、婚外性行为酿成的家庭暴力增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成了富裕户,有的当上了“老板”,一些道德水平低下的人禁不住美色的诱惑,开始有了婚外恋和婚外性行为。在这次填写调查问卷中,有102人把婚外情确定为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男性的重婚、姘居等婚外非法行为的增多,造成很多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有些为了达到贪新弃旧的目的,采用暴力手段,卑劣地迫使对方主动提出离婚,使一些受害妇女陷入在被丈夫背叛的同时又被殴打的双重痛苦之中。更有甚者,有的男人在外“包二奶”,造成计划外生育,竟然强迫妻子与“二奶”“和平共处”,当妻子不服从时,就受到丈夫施暴。
4、婚姻基础不牢固,买卖、包办婚姻的存在,加之掩饰心理纵容了家暴行为。多数受暴妇女把夫妻之间产生矛盾、争执以及暴力行为看作是谁家都发生过的“家务事”,在丈夫一次次花言巧语的欺骗中,轻易心软,使暴力不断发展、升级。
三、 家庭暴力危害严重
1、家庭暴力严重伤害了妇女身心健康。因男性体力上的优势,家庭暴力一旦发生,轻则表皮红肿发青,重则致残、重伤,甚至是闹出人命,严重损伤妇女的身体健康。身体上的损伤是外在的,家庭暴力还伴随着对妇女的精神摧残,精神的创伤往往比身体上的创伤更难以愈合,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心里充满了恐惧与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自信和自尊,导致心情抑郁或精神分裂。在找不到正当的解脱途径的情况下,她们只好采取回娘家、出走,甚至自杀、以暴制暴等消极反抗方式。
2、家庭暴力破坏婚姻家庭。美满幸福的婚姻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是建立在沟通协调基础上。家庭矛盾一旦演变成家庭暴力,这种和谐也就失去了平衡,双方关系转变成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关系,夫妻感情必然会出现裂痕,即使受害妇女可能还爱着丈夫,但是她们最容易想到和选择的方式就是通过离婚来摆脱家庭暴力。因此,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__镇法庭受理的离婚诉讼案件中因家庭暴力提起诉讼的占60%以上。
3、家庭暴力严重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暴力时常被人们认为是“两口子”的事而坐视不管,但事实上因家庭暴力导致妻子伤残、死亡或以暴制暴杀死丈夫的事件屡见不鲜,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对受害者来说,当虐待超过了她们肉体、精神的承受能力时,她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采取“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报复手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另一方面,妇女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也是物质生活的创造者。而那些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在其人身权利、生命、人格、尊严等这些做人最基本的权利都被暴力所侵害、所剥夺的情况下,在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生产、发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了受害妇女的人身权利,而且影响了她们参与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4、家庭暴力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充斥吵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其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大多数患有恐惧、焦虑、孤独、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障碍,对家庭和婚姻缺乏安全感,对父母失去尊敬,影响其学习生活。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比其他孩子比例要高的多,有的甚至会有厌世心理,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宣传普法力度,营造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与妇女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从而提高广大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全体公民牢固树立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营造一个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倡扬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等家庭新风尚,教育引导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家庭观念,营造平等发展、融洽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
(二)、加强和完善立法,为制止家庭暴力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有关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专门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预防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力度有待加强。要逐步完善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加可操作性条款,为受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的以上的人认为应该专门立法来制裁家庭暴力。建立立法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规定什么是家庭暴力。具体表述意见是: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伤害、折磨、摧残等人身方面的强暴行为,包括有形的武力攻击和无形的精神强制力,其手段有殴打、捆绑、残害身体、凌辱人格、精神恐吓、限制人身自由和性虐待等。
2、明确受害者及其权利保护的内容及条款。
3、明确对施暴者的惩罚内容。
4、强化法律责任。
(三)加强执法,做到执法必严。
1、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要热情接待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投诉者,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2、人民检察院对于由公安机关办理的因家庭暴力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应及时批捕和提起公诉。
3、人民法院应依法及时受理因家庭暴力引起的各类民事诉讼和刑事自诉案件,并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案件。
对执法人员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因徇私、徇情而枉法办案,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等。
(四)、把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政府行为。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把反家庭暴力工作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考核体系,纳入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制定配套的行政措施,从政策和经济上给予支持。
(五)、构筑反家庭暴力的社会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反家庭暴力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应各司其职。执法部门的干预是制止家庭暴力的最有效途径。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家庭暴力案件,增设“家庭暴力报警点”,“110”工作人员对家庭暴力报警案件做到迅速出警,及时制止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解救受害妇女,对施暴者进行严肃查处。社区(村)是家庭暴力的重要发生地,是保护妇女人身权利的第一道防线。社区(村)和司法所要关心所在地每一个可能发生暴力的家庭,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将家庭暴力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要充分挖掘社区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组建一支有工作能力、有法律知识并热心这项工作的维权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及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妇联组织要履行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有效地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讨回公道,优化家庭氛围,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创造有利环境,促使家庭成员间沟通与和睦,形成一个社会、社区、司法、妇联齐抓共管的社会网络。
(六)、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家庭暴力发生后,妇女身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些妇女甚至流落街头、无处可逃。应设立妇女维权站、心理咨询站、妇女庇护中心等妇女救助机构,工作职责是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介绍反家庭暴力的常识、提高维权意识等建议;安定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情绪,给以心理疏导与治疗;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临时住所,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七)、提高妇女素质,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妇女权益的享有与保护,要靠妇女自己去争取。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对于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文化、学法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生产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妇女只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能摆脱在家庭中依附于男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妇女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轻易为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所摆布,不断完善、充实自己,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敢于在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社会地位。
第十二篇 农村初中学生中考前心理调查报告1150字
离中考日子越来越近,初三学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迎考,希望自己能够在中考中胜出,农村初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全市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够考上普通的高中,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了。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中考前的心理调查,发现有状态较亢奋的,也有状态不够好的,心理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心态积极:
男生a:中考临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举!也许我会在这场战斗中胜出,潇潇洒洒地踏进新校门,可以无忧虑地挥洒轻松的暑假,结识新的同学、老师,我的瞳孔里溢满了快乐。一切靠自己去开拓,愿生命像火一样燃烧,放肆却带来温暖,惨烈却没有绝望。
男生b:我现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笔在练习上奔驰,正好比一棵树上的五十只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只,现在只要努力争取我所需要的养料与水分,尽力地生长,长成最大最甜的那一只。
男生c:用乐观是心态面对中考,只要尽自己的一切去考完中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后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后再给自己讲一句话:乐观的心态是最锋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试那天,会努力做题,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即使没有考上,那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
1、 紧张,有压力:
男生e:在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时间里,我好像经历了人生的所有苦难,如今,我的父母给我降低了要求,他们在每一次吃饭时都提到我的成绩,无一次不为我叹气。
男生f:时间已经不早了,在仅剩的20天时间里,我的心情很烦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挖掘出潜藏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话已至此,涕泪泗流,心之所想,无法言语。
男生g:郁闷啊,怎么这样!最近有点晕!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气也有点闷热,心情时好时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脱,还有三个星期决定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想到不远的将来,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里或者是站在工厂里上班,真有点紧张。
男生h:时间老人跟我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初中只剩下20天了,面对四面八方的压力,我开始退缩了,我担心看到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2、太疲劳:
女生a:现在的我,是一只迷茫的萤火虫,到处乱飞,我真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复习好,我自己制定了复习计划,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胧,直打哈欠。而在睡梦中好几次惊醒过了。
男生i:最近在家里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不知为什么觉得活得好辛苦,虽然老师激情澎湃给我们复习,但我的脑细胞好象没有接受,处于昏迷状态。
3、 要放弃:
女生b:在这最后的时间里,我已经无心学习,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算一天,初中读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里带小弟,或者成为上班族,或者去学习一些手艺。
5、很迷茫:
女生c:就这样,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这意味着什么?不知道!
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希望老师家长注意中考生的心理状态,适当引导,多加关心,理解他们,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