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2024年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72

2024年生活调查报告

第一篇 2024年生活调查报告9150字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__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深入开展,监督政府将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为低保家庭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办在新年伊始,利用一周时间对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听取区民政局的工作汇报,分别到湖西和红旗等街道社区进行实地座谈、调查等形式,对我区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年,全区共有11,787户、31,316人享受到了城市低保,上述低保对象完全按照《长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若干规定》(试行)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救助,共发放低保金1036.9万元,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几年来,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这项“民心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政府投入200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扶贫超市”,至__年5月全区8个街道全部成立了“阳光超市”。其中南湖街道湖~区“阳光超市”在__年5月迎接了___、国家__同志的视察。在区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目前,我区已经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配套、运转有序的城市低保工作机制。__年1月,我区代表长春市在重庆街道接受了___办公厅、__办公厅关于解决困难群众社会保障问题专项调研,低保工作受到检查组的充分认可,为朝阳区乃至长春市争得了荣誉。__年4月,在我区召开了全市“阳光超市”现场会;__年9月,全市低保金实物发放试点在我区实行。标志着我区低保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市前列,并继续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二、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为全区低保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关系全区安定团结大局的大事来抓,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政府年初财政预算都要优先安排低保资金,确保低保金全额到位,区财政和审计部门实行联审制度,保证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为保证低保工作运行顺畅,落实到位,政府建立了由常务副区长直接负责,区民政局具体操作,各街、镇民政科长、民政助理、社区主任、低保专干分工把关的低保组织体系,上下联动,目标明确,责任清楚。社区低保评议小组定期召开低保工作会,了解辖区内低保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力求为低保户解决实际困难。政府领导重视,工作支持,为我区低保工作顺利、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组织保障。

(二)以人为本,适应形势,低保工作尽量缓解受保人员的生活压力。

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煤、电资源紧张等不利因素对低保对象的生活压力,充分保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区政府千方百计为低保户提供帮助,并积极落实国家、盛市各项相关政策。__年,全区有83户低保无房户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或租房补贴;为736户低保家庭办理了供热费减免手续,免交金额86.35万元;对1749户低保家庭实行了取暖用煤专项补助,补助金额48.51万元;向2938户低保家庭发放粮油补贴86.88万元;向2865户低保家庭发放电价补贴6.98万元;根据省民政厅统一要求提高对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后,为全区6473名低保对象补助金额14.43万元;对孤老、孤儿和优抚对象共124人提高标准,每月增加补助金额4216元。向低保对象发放超市特困购物证1000本,优惠购物证3000本,代金券30万元,受益人数达4000户、12,000人。由于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工作开展得细致认真,基本能够满足低保对象的正常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对低保家庭的影响。

(三)低保干部,迎难而上,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我区现有低保专干79人,多数是下岗职工、“4050”人员,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和登记工作。为了全面摸清我区低保户的真实情况,为规范低保工作掌握可靠、详尽的第一手资料,低保工作人员不顾低保对象居住偏僻、情况复杂、不便沟通等困难,深入到每户低保申报家庭进行调查走访。对虽然没有申请,但生活确实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主动帮助其进行低保申请;对没有达到低保标准的申请人,认真耐心地做宣传、说服工作,取得理解,争取支持。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低保干部对低保标准和相关政策都能够熟练掌握,对分管辖区内的情况了解细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并重残、孤儿、孤老等重点照顾对象的低保金,都由低保干部送到家中。低保干部的工作在群众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低保户对低保干部更是充分肯定,全区低保干部真正发挥了替党和政府为弱势群体送温暖的连接纽带作用。

(四)健全制度,动态管理,积极构筑城市低保救助体系。

区政府在开展低保救助工作中,注重创新,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低保工作制度,优化低保工作方式、方法,促进低保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区民政部门以低保对象动态管理为主要手段,从规范低保户档案管理,建立全区低保信息化网络入手,完善和健全各项低保工作制度。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严格按照低保户申报评议公示制度、低保资金管理使用制度、资金拨发“三联单”制度、监督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和民政部门优质服务承诺标准等执行,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政府还充分考虑到低保家庭在看并上学等其他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和慈善助学、低保对象结对子等救助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42名低保家庭子女获得慈善助学金3.96万元;88名孤老、孤儿、优抚对象、病残人员获得慈善医疗救助金7.4万元;500户低保对象结成帮扶对子;为35名低保对象重新找到了工作。此外,还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他们回馈社会提供机会。红旗街道建工社区的低保人员齐永富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干部和低保干部的帮助下,病情有了很大好转。为回报社会,他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并主动为其他低保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低保救助使他从一名精神病人变成了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城市低保救助体系正日益健全,功能正日益完善,低保工作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向更高水平迈进。

三、问题及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我区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为维护我区社会稳定、提高城区居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我区低保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街、镇差异还比较大,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农村低保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起来。

二是低保干部的工作压力较大,但办公经费有限,工资福利等待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保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待于妥善解决。

三是低保干部队伍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为巩固我区低保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为稳定社会,低保工作要进一步向农村延伸。目前,三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十分困难,这部分弱势群体也要得到社会关心、关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救助标准。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民低保,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要标本兼治,帮扶并举。既要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又要积极同劳动就业、残联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开发适合低保人员就业的岗位,通过重新上岗,劳动自救,使低保对象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回报社会。

三、要进一步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低保管理人员“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尽快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思想作风正、业务精通、勤奋刻苦的低保干部队伍。

中国城市青年生活状态调查报告

与改革同步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孩子如今已经到了就业、“适婚”的年龄。与上一代人相比,当今的城市青年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有了怎样的变化?

__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父母必读》杂志对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价值观念及生活形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于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中国城市青年基本概况 当代城市青年研究关于城市青年的界定具体描述为:生于1978年-1981年,现在年龄在23岁-26岁之间的青年;包括:大学生、研究生、已参加工作人群等等;在所在的城市至少居住三年,并且以后长期在城市生活。 之所以对城市青年进行这样的界定,并把其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提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由于这个群体有其独特的成长背景,而且他们即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是一个孕育社会未来的群体。 参与此次调查的1040人中,年龄分布均匀,男性为53.8%,女性为46.3%,其中独生子女占57.8%。从就业情况看,80.4%的人有固定工作,6.1%的人有临时工作,有5.1%是学生,还有8.5%的人没有工作。

从收入看,34.6%的人月收入在__元以上,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占24.1%。 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调查显示,当代城市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约有83.4%的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2%的人认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68.9%的人同意“奉献与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但在涉及个人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城市青年就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42.9%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38.4%的人同意“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63.2%的人认同“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观点。

当下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直是全社会呼吁和鼓励的。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多数青年人责任感还是比较强。在被询问对“如果周围有人做违法的事情,只要不危害我的利益,可坐视不管”这一观点的看法时,只有7.69%的年轻人表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的占19.90%,而不同意也不反对的占31.06%,而比较反对和完全反对的比例达41.35%。 年轻人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__大学教授张颐武

对青年人人生价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同时又有独特的一面,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说明年轻人明白抽象的道理;另一方面,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具体事件时,眼前的生活经验常与他们原有的理论脱节,他们选择的结果会背离原来学到的道理。这是价值观和日常具体事物两个层次的问题,体现出年轻人的人格两面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青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他们还无法很好地掌握抽象与具象间的平衡。 对这种脱节不必过分紧张,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把人生价值观生活化,弥补人格的裂痕。具体的方式很多,比如现在正在开展的礼仪教育,我们就可以从恰当掌握身体接触的距离着手,通过掌握规则,把这些东西内化成为自身的精神。

青年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能否适应压力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总的来看,当代城市青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经济方面的压力。其中,选择工作压力的人为437人,比例为42%;选择没有压力的人为269人,比例为25.9%;选择经济压力的有161人,比例为15.5%。 压力能够激发斗志,也可能威胁人的健康,关键在于如何去应对压力。调查中可看出当代城市青年对压力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同时,他们面对压力多数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去调节自己,缓解压力。 面对压力,八成人能够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采取有效措施调节自己,缓解压力,而不是选择向社会发泄的方式解决不满;但在遇到困难挫折时,11.4%的青年选择退缩逃避,17.3%的青年束手无策。

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 减少工作压力

工作成为年轻人主要压力与问卷调查的人群有关。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是刚上班或工作年限很短。对这群人而言,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会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压力。从目前看,几种就业压力在现在聚合了:一部分是新增就业人口,也就是说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就业,另一部分是城市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第三部分是农村流动人口也需要在城市中找到位置。因此可以说,今天的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而且这种压力长时期内都不会有大的缓解。

既然压力是存在的,如何缓解压力应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年轻人自身可做到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的选择,甚至具备一定能力后可赢得更多的机会。但缓解压力更主要的需要全社会整体运作。我一直强调应加强社会的支持系统。街道、学校、社区、社会团体、政府都应加入支持系统中,通过系统我们可以监控各地的就业情况,实行

有效疏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缓解年轻人工作压力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毕竟青年人自我充实只是个人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给予年轻人最有力的支持。 “有兴趣”成为择业最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有兴趣”成为青年择业时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当今青年择业的主要标准,依据被选率从高到低排序的前5项分别是:有兴趣(62.4%)、收入高(59.7%)、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41.6%)、有挑战性(40.9%)、福利好(28.2%),而稳定(17.7%)、靠实力晋升快(17.5%)则排名靠后。这说明,青年们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寻求发展的阶段。这说明当下年轻人更加注重开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促使青年择业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稳定的重要性则大大降低。在未来角色设定方面,最受当代城市青年关注的角色有高级管理者/经理人(17.6%)、行业/技术专家(16.3%)、教师(12.2%)、自由职业者/自主创业者(11.9%),从这一点来看,城市青年对于未来的设定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这一代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乐观不同。我们刚从“___”中走出来,国家百废待兴。我们之所以对未来乐观,是因为思想开放带给了我们希望。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已经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虽然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文化上的转型总是落后于经济。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62.4%的年轻人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这个问卷是在高校进行,一定不会有这么高的比例。

大学生生活中利益之争相对少,学生普遍单纯,所们可以保留或张扬个性,不介意别人的眼光。但当他们走入社会后,就发现校园和现实落差很大,文化领域传统的东西仍根深蒂固,对他们而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他们那些个性步入社会后渐渐都退缩了。 虽然目前年轻人对知识的积累已经对自身思想和精神品质不太关注,但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如果我们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中产阶级的阵营进一步扩大,这些有钱有闲的人自然就会追求精神品质,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学生寒假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系部名称: 专业:英语翻译

年级__级 班级:本科5 班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 __年1月06日 至 __ 年3月7日 共 60天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10级学生寒假生活的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假期生活的内容。对饮食,娱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根据其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学生以后假期生活提出积极有意义的指导,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为借鉴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时间,营造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氛围做铺垫。

(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

二、实践内容:1事先做好表格,详细分类,备调查实用。假期中走访,己同学。

2电话聊天的形式询问同学假期生活安排,假期生活情况。从饮食,娱 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做好详细地记录。

3假期调查的时候和开学返校时候去和10级各班级班长协商分发调查问卷,让同学认真填写。

4 对同学的假期生活感受,进行详细地记录,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对各种假期生活的效果进行仔细的比对。

(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1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10级学生假期生活单一。大部分学生假期打工,虽然可以体验社会,可以增加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忽略了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对家务的承担,缺少了和家人的沟通交流时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沉迷电视剧。将大部分时间浪费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把主要经历投入到,会亲朋好友,会见同学中。

2 建议对策:放假伊始,对假期生活做细致合理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打工,娱乐,访友等时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每天抽出专门时间学习,保持学习不落下。多承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1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增强了和同学的交流和联系,而且搜集了大量10级同学假期生活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图表统计等多种形式,丰富而又直观得把10级学生假期生活呈现出来。

2 对自己以后的假期生活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以后假期中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假期生活内容,生活安排,过一个又一个充实,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的假期。

3 主要不足之处是调查的10级学生人数有限,而且调查费用较大,耗时时间长。而且后期统计工作量大,繁琐。

4 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借鉴其他同学经验,改进调查方式。学习材料汇总,分析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社区生活情况调查报告

荣成三十六中 肖向华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性学习、接触社会、认识和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习活动。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 在活动中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关注身边的事,做一个社会人。

2、 通过调查、采访,知道社区的有关知识,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 进一步学会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撰写社区调查报告。

4、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三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3、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4、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 了解什么是社区

交流:家住什么小区?小区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住处自由分组,确定调查的地点和内容,设计调查表。

调 查 表

调查范围:

小组成员:

组 长:

调 查 项 目

调 查 内 容

公 共设 施

公共厕所

( )个

ic电话亭

( )个

停车场(棚)

( )个

垃圾桶(箱)

( )个

……

服 务 设 施

学 校

幼儿园( )所、小学( )所、中学( )所

医 院

( )个

商 店

( )个,类型( )

银 行

( )个,类型( )

……

绿 化环 境

草 坪

( )处,面积( )平方米

树 木

主要树种( )

……

建 议:

第二阶段:走入社区,实地调查

目的:了解社区,并对平时随处可见,但并未引起注意、关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进行调查、采访,激发学生关心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团队精神。

一:利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走入社区,分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社区。组长带领好本组同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中做好记录,填写好调查表(可补充调查项目)。

二、注意安全,调查完后直接回家。之后,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其中一组访问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其他组分范围进行实地调查)。

三、各组交流调查情况,指导学生梳理资料,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归总,指导填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姓名

学校

班级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四、搜集资料

1、指导学生上网查资料,收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学生以调查小组为单位在电子备课室里上网浏览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区发展情况。

2、比较现实社区与规范社区,发现“问题”,就这些问题展开研究。

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各小组讨论、协商,根据自己小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内容,制定调查方案。(调查内容包括:环境、设施、人口、文明建设及治安情况等)

第三阶段:了解社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我们的社区,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规划心中的社区。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前段时间的调查、访问情景。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1、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全面了解社区现状,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听汇报的同时注意做记录:

(1)在交流中全面的了解我们的社区;

(2)在交流中学会积极的思考。

(3) 记下汇报小组的名称;

(4)把你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记下来。

教师总结: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从各小组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汇报形式多样。到实地去了解各种公共设施的数量,会“数步量绿”,采访社区居委会主任,访问社区居民等。调查中学生注意收集数据、收集实例,获得了环境、人口、设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活动调动了学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将语文、数学、美术、自然、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自主性和实践性。

2、用一两句话概括对整个社区的印象。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梳理、归整问题,:人口多而杂,环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绿地少,设施不全,文化娱乐场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客观看待问题。

3、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

引导学生“提了这么多好建议,我们可以怎么做?同学们想一想,小组议一议”,让问题在活动中生成。师生共同确立后续活动:写倡议书、画规划图、撰写社区调查报告等。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由过去收集资料时一张纸的简单记录到现在综合实践的表格、访问记录、调查报告等,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开展评价活动

第二篇 有关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地调查报告9500字

生活方式,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就其内涵而言,它包含一个人工作、学习及业余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狭义上的生活方式是指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个人行为方式。本课题调研的是领导干部的狭义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指在八小时之外进行的各种活动及其形式。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于领导干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促进党风进一步好转,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上。时代进步和发展使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就领导干部而言,在八小时之外,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吃饭、睡眠等生存需要外,还要在家庭生活方面履行家庭成员的职责,尽到做儿(女)、做父(母)、做丈夫(妻子)的义务。此外,比较多的领导干部还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如读书学习、体育活动、旅游、交往、书画、音乐、电脑上网、下棋玩牌等。概而言之,党员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书学习。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许多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内的活动安排主要为学习。在回答问卷“闲暇时间,您一般安排的活动”时,在“体育健身”、“娱乐”、“交往应酬”、“加班工作”和“学习”这五个选项中,选择“学习”的人数最多,平均达到27.78%。领导干部能够在八小时之外注重学习,是主客观原因使然。一方面,经过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尤其是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许多同志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政治结合日益紧密,现代管理日趋复杂,这些都促使领导干部加紧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形势。另一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学历是一个重要条件,考试也成为一个重要途径。领导干部没有相应的文凭,或者考试成绩上不去,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这样,学习就成为领导干部闲暇时间内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在学习方式上,有的人是在职学习,如参加党校或其他高校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学历继续教育班;较多的人仍采取“读书看报”的形式,其人数占到 43.12%;还有的是通过“看电视”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人数占到第二位,为39.82%。另外,通过上网的形式进行学习的领导干部人数也在增加。在厅、局及盟、市部门分别达到10.25%和 11.18%,而在苏木乡镇达到了6.42%。

2、锻炼身体。从问卷调查发现,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健身”的情况是,处级和旗县科局领导的人数占到19.63—21.66%。在健身锻炼方式上,有进行篮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的;有做操、散步、跑步的;有游泳、滑冰甚至钓鱼的;有借助健身器材锻炼的。在时间选择上,许多领导干部大都在早晨、晚上或是节假日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锻炼。当前,领导干部上下班坐车、工作打电话、看文件、参加会议,坐得多、活动少;饮食结构的改变使人们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过多,而消耗又不大。所以,有些领导干部体重增加,体质下降。再加上工作任务重、竞争压力大,使得一些领导干部时常感觉体力不支,甚至一些人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方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这些情况促使领导干部认识到了加强身体锻炼的必要性。另外,随着的发展进步,许多人都意识到体育健身也是一项很好的休闲娱乐活动。所以,目前领导干部参加体育健身的越来越多。 3、观看电视。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许多领导干部把看电视当作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特别是在缺乏室外活动场地、设施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缺乏更多的选择性;不少人还为避免烟尘风沙尽量少在户外活动,这就使得看电视成为不少领导干部业余生活的主要选择,一些人在家里的时间基本上都被看电视所占用。看电视不仅成为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休闲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4、应酬交往。调研中了解到,党政部门的处科级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应酬情况是,平均每周少的有1—2次,多的有3—4次。有些人一到周末,约请的电话不断。在我区基层许多地方,由于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制约以及地区、民族特点;使得在交往应酬中的活动,大多以吃饭为主。而这种吃饭喝酒,已成为部分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沉重负担。有时中午喝完,晚上还要接着喝;有时不仅应付一场,而且还要在几场酒席中交叉进行。对于家在异地的交流干部,这种应酬活动就更多一些。一些同志讲,这种应酬活动有时搞得人身心疲惫,就连正常的生活规律也被打乱,但又毫无办法。另外,广交朋友是目前许多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调查问卷中,在回答“个人爱好方面有哪些”时,“交友”排在6个所选项的第一位。在回答“您愿意交往应酬的人是哪些人”时,选择“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超过“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人数,分别为46.95%和40.84%;但厅局的处级干部选择“有共同语言或志向的”超过“对工作有帮助的”人数2.51个百分点,分别为42.69%和40.18%。由此看出,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时除注重考虑工作及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因素外,不同层次领导干部间也存在差异。

5、加班加点。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除首选“学习”外,许多领导干部所选较多的一项就是“加班”,所占比例达到21.55%。从统计和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加班比较多的是旗县党政领导及苏木乡镇领导。他们加班主要是为了日常公务处理及接待应酬。特别是在春播、秋收等农忙季节或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时,忙得更是不可开交。不分工作日、休息日,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越是节假日,越不能得到休息。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之外,不论学习、健身还是娱乐,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从问卷统计来看,领导干部的闲暇时间,在工作日一天平均达到3.2小时;在休息日达到6.2小时。当然,物质条件的改善也为此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如在家务劳动上,洗衣靠机器;做饭靠煤气、靠电,有时怕做饭浪费时间,还可以买半成品或熟制品,或与家人到饭馆吃。总之,许多领导干部在生活方式上比较注重质量。如住的方面,许多人都注重房屋的装修,讲究舒适;吃的方面,大部分领导干部都讲究营养平衡,尽量节制烟酒的领导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在休闲娱乐方面,许多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身份适宜地选择时间、方式、场合进行。 从问卷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部分领导干部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比较大,希望在八小时外能够得到更多的放松或休息,有一些更好的方式来调剂自己的生活。许多人认为,该工作时就好好的工作,该娱乐时就好好的娱乐,该休息时也要好好的休息。

二、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对生活方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从领导干部个人来说,一是认为生活方式属于个人行为。生活习惯怎样,生活作风如何,不需要别人干涉。二是认为时代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应酬活动中吃点、喝点没啥,用不着大惊小怪,发发牢骚也是正常的。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在发展经济、讲奉献的同时,也要讲回报。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在比别人付出多的情况下,多得点、多拿点是正常的。四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为个人、家庭及亲朋好友捞好处是实的,而其他都是虚的;与其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提高素质还不如谋点实惠。这些领导干部对待生活方式的错误认识必然要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作风,也将表现在他们八小时之外的行动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多数组织也缺乏对领导干部生活方式的正确认识,对一些人生活中的不检点、不自律行为听之任之,或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领导干部在生活作风上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缺乏及时批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造成了日后遗患。

2、放松了要求、降低了标准。目前,群众对于领导干部的行为,即使是在八小时外的,也有他们所认可的评价标准和尺度。什么样的事情,领导干部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群众可以做而党员领导干部却不能做,群众都有一定的尺度。然而有一些领导干部没能把握好“群众一党员一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该发挥带头或领导作用时却缩头缩脑,不能坚持公道,不敢主持正义;该把自己当作是群众中的一员时,却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不能以平常心、普通人的身份融人到群众当中休闲娱乐或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甚至个别领导干部还做出连一般群众都不做的事情,导致出现一些与党员领导干部身份不符的行为失范现象。这主要表现为,不该说的乱说,不该做的要做,不该去的地方也要去。 在不该说的方面,有些领导干部不分场合、不分听众、不辨真假、不顾后果,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敢传。有的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把讲一些“内部消息”当作自己似乎比别人更了解情况,甚至泄露会议内容;有的热衷于说一些“黄段子”,搞哗众取宠,编“顺口溜”,讲一些不负责的所谓政治“笑话”;还有的带头在群众中发牢骚,表示不满情绪,而不管负作用有多大、影响有多坏。在不该做的方面,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什么人的酒都敢喝,什么人的宴请都敢吃,还有的热衷于玩麻将、搞赌博。在不该去的方面,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要求熟视无睹,什么样的活动都敢参加,涉足那些有议论、有争议甚至是党纪政纪明令禁止的娱乐场所。如有“三陪女”酒店的ktv包房、异性按摩场所。 少数领导干部的这种所作所为,败坏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形象,败坏了党风,败坏了风气。究其原因,一是少数领导干部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二是组织方面放松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以及对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不力。三是在组织方面存在处理过轻现象。对违法乱纪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处理时,常常以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作为惩罚,并未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3、权力违规现象严重。一些领导干部在八小时外的活动中不仅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反而以权谋私、滥用权力,获取灰色收入。主要表现为,一是吃拿卡要、贪占便宜。有的领导干部对于他人的宴请从不拒绝,对所送的烟酒、土特产也慨然收之。甚至有的还主动索要,认为这些属于人之常情,即便算是腐败,也只是“毛毛雨”,够不上受党纪政纪处分的“杠杠”。还有一些人带领家人或朋友,利用休息时间到下属地区吃喝拿要,骚扰基层的同志。二是借逢年过节、操办婚丧嫁娶收受礼金。靠红白喜事、借人情活动以谋取灰色收入方面,领导干部不仅在规模和效益上远远高于一般人,而且基本上同其掌握的权力成正比。在这方面,个别领导干部挖空心思设计安排人情活动,简直到了财迷心窍、不择手段的地步。三是利用领导名分和地位优势获取灰色收入。如给单位疏通关系、跑项目、引资金,领导干部本人或通过其配偶子女接受金钱或物品的回报;还有题字、当编委、写序言等。四是把个人消费转嫁到机关单位或下属部门。一些领导干部购物、娱乐、办事不花个人一分钱,变相地增加了收入。有的把在个人交往应酬上所花的费用以招待费、礼品费等名义拿到公家的账上报销;有的出人娱乐场所或参加健身活动,其费用也要由公家支付;还有的领导干部公车私用,把公家物品“借”回家长期使用。 造成权力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缺乏对权力的正确认识,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搞“权力寻租”,达到享乐或谋取私利的目的。二是部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对权力有效制约的机制。权力集中,就会使一些手中握有大权的人在八小时外滥用权力,甚至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活动;而那些有求于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则大多在八小时之外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通过送礼、送“红包”来巴结、讨好掌握权力的领导及其家人,使之为他们“服务”。这样就导致少数领导干部的权力必然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 4、应酬活动过多与不正之风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应酬多的原因,一是上级布置任务多、检查多。不仅是层层考核、检查,而且还有众多部门各自的任务也需要检查和验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导致基层领导干部应酬增多。另外在一些旗县市区,有关科、局接待上级人员时,除部门领导外,非要把旗、县的领导也拉上作陪,以表示对上级的尊重。一些上级来的同志也喜欢下级这样做,觉得这样自己才有面子。二是上的“拉关系”、“认人不认事”等风气影响到党内,并渗透到一些行业、部门。靠正常的工作关系就可办成的事情,有时却很难办成。而有朋友、“哥们”或认识人的,办事就容易,甚至不该办的事情也能办成。在人们感受到交往应酬的威力、体验到“握十回手,不如喝一顿酒”时,八小时外的应酬活动不可避免地就会增加。目前,不论是在争资金、争项目等公事方面,还是在子女上学、就业等私事方面,靠关系、靠跑动才能得到、办成的事例有很多。另外,一些人愿意应酬,就是看中了对方手中的权力。因此在闲暇时间热衷于搞迎来送往,搞感情投资,目的也是为了能得到回报。三是公款消费行为助长了部分领导干部交往应酬的“爱好”。目前在应酬方面,不论是上级还是下级,以及地区部门之间的横向交往,只要来人,就要安排应酬活动,费用则由公款支付。一些人认为,反正不是自己花钱,吃公、喝公、玩公,又能促进个人感情,何乐而不为。在一些下岗职工增多、部分基层干部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地区,广大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的公款吃喝尤其是某些浪费行为,意见强烈。“有钱吃喝,没钱发工资”,在一些地区已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5、休闲娱乐活动少,业余生活不丰富。目前,领导干部的休闲娱乐形式不是很多,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娱乐活动更少,呈现出越往基层休闲娱乐越单调的特点。许多人下班一到家就看电视,除看新闻节目外,就是戏曲、文艺、电影或法制类节目。也有一部分人是找“酒友”、“牌友”、“麻友”进行娱乐;还有极少数人是到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地“放松”自己。大体上看,目前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就是这几种,比较单调。有些领导干部感觉每天都在忙,忙开会、忙材料、忙接待、忙应酬;有些感觉生活比较枯燥,每天就是“家一单位”、“单位一家”。从问卷调查看,在被调查的人中选择闲暇时间进行“娱乐”的比例分别为:厅局的处级、盟市局处领导、旗县科局和乡镇领导干部为14.08—14.50%,旗县领导为10.75%。造成领导干部休闲娱乐活动少、业余生活单调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单位、社区组织活动少。许多单位除了在节日及有庆典活动时组织和开展活动外,在八小时之外就很少组织活动;而在社区,如果说要组织什么活动,那么大多也都与庆典活动有关。经常性、群众性地组织社区在职人员参加的娱乐活动开展得比较少,而退休人员的活动却比较多。二是缺乏必要的娱乐活动场所。目前,在城镇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属于“一老一少”的老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活动场所的建设受到重视,而面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所建设却得不到重视。活动场所少,还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滞后、娱乐设施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三是一些娱乐场所经营存在不规范现象。有些娱乐场所消费过高,靠正常工资收入的人难以到此进行消费;有些娱乐场所靠不正当的手段吸引顾客,外表上华丽堂皇,而里面却藏污纳垢。大多党员领导干部不敢去。四是受观念上的影响,许多领导干部也较少去娱乐场所。在一些人眼里,歌舞厅、洗浴中心等场所地都不“干净”,去那里的人大多不“正经”。这种看法,越是基层越强烈。在县城乡镇,只要领导干部一出现在这些地方,马上就会“风言四起”。所以,客观上也限制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活动范围。

6、对领导干部在闲暇时间的一些活动很难掌握。目前的情况是,对于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有的比较容易监控,如公务应酬中的吃喝等活动;也有的活动却不好掌握,如玩麻将,去歌舞厅。在什么地方玩、与什么人玩、是否赌博,自己不说就不容易了解;是否进歌厅、洗桑拿,自己不主动谈也难掌握。领导干部的一些活动难以掌握,在主观方面,一是不愿接受监督。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在八小时之外也是普通人,因此对于一个普通人再拿八小时之内的纪律、规章进行约束,有些不妥。在问卷中问到“对于闲暇时间的活动,您认为是否进行监督”时,回答“没必要进行监督”的人数达到47.88%。尽管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数据有时也有一些出入,但毕竟也能说明些问题。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身份不符或违背党纪政纪,但为了不想让人知道,自然更不愿接受监督。于是,这些人善于在工作圈和生活圈扮演双重角色。即在工作圈内“勤奋”工作,极力表现自己,让人们对其产生错觉,保持一个廉洁奉公、尽职尽责的好干部形象,转移人们对其在八小时之外活动情况进行监督的视线。同时,对司机、秘书等身边人员“要求”严格,不准他们泄露自己的一些行动。也有个别人自己会开车,所以其行动也难让人掌握。二是不愿监督别人。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督别人;也有人认为,即使发现一些同志的言谈举止不正常,但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也不好指出来;还有人认为,对那些有违规倾向的同志给予提示,那是组织上的事情,与己无关。在客观上则存在组织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的活动缺乏监督、放松管理的现象。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对干部监督方面,虽说有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等等,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监督难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由于城镇中的居住特点,也导致对领导干部生活方面的监督难度加大。大多住在同一楼内的人,甚至是在同一单元或对门的住户,对彼此业余时间在做什么都不清楚。这也与一些领导干部很少参与社区活动有关。 除上述六个方面的情况外,在影响领导干部生活方式方面还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加班过多的现象。从问卷调查来看,目前领导干部的任务大都比较重,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在回答“您认为,一天的工作强度”是“很大”、“比较大”、“一般”、“不大”时,选择前两项的人数占到76.56%,“一般”的为20.83%,“不大”的仅为2.54%。在一些旗县,有的党政领导干部白天忙于开会、接待、听汇报、下乡,晚上还得应酬、作陪,导致批阅文件、看报纸也都要利用晚上或周六、日来加班。我们在一个县的调研中了解到,由于县里的党政领导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忙不易集中,所以中心组学习或班子讨论问题大多只能在晚上或在周六、日进行。另外,领导干部的加班情况,从他们的工作时间上也可以看出。在正常工作日,领导干部平均工作时间为8.5小时,最多的是旗县领导和苏木乡镇领导,均为9.0小时;在休息日,平均工作时间为4.4小时,最多的是乡镇领导,为6.2小时,其次是旗县领导,为5.0小时。在工作任务、工作强度及其加班方面,我们所调查的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差异也较大。

三、对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良好生活方式的若干建议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是关心爱护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其在生活作风方面出现腐败行为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领导干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干部个人、各级组织及各界的努力,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从领导干部个人方面,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即使是在八小时之外,也要按照党章和党内的各项规定规范行为,严以律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正确的生活态度是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又是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的前提。只要有好的学习惯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就可以正确对待生活,热爱人生。保持平常的心态,做到知足常乐。对上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正确认识,看主流、看全局,不钻牛角尖,不为上某些支流的东西所诱惑。在生活态度方面,改变“八小时内归组织管理,八小时外归个人自由支配”的片面认识,进而对个人生活方式做到正确认识、认真对待,把个人生活方式与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作风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不仅对健康有利,而且还能减少一些应酬活动。二是坚持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三是培养健康向上的个人爱好,充实业余生活。如书法绘画、下棋打牌、唱歌跳舞等,但爱好活动要有度、有节。要会休息,要劳逸结合。四是减少或克服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贪玩麻将等。

3、严格自律,把握言行。一要保持头脑清醒,加强生活作风上的自我约束。什么话可说,什么事可做,什么人可交,心中要有数。不仅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不降低,而且做人的标准也不降低。对那些看重权力而对自己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者更要提高警惕。辨不清是非,就会上他们的当,成为他们的俘虏。二要淡泊名利,不贪不占。对待名利和地位,要看得开、放得开,切不可斤斤计较。不贪蝇头小利,不占公家及他人的便宜。尤其对于一些熟人送给的烟酒、土特产及“红包”要坚决拒之。抵御不住小礼物的诱惑,也就更难抵御更多、更大财物的诱惑,最终势必走向毁灭之路。三要交友谨慎。要交良师益友,不交酒肉朋友,尤其要注意不与“小人”交往。四要经得住“美色”的考验。从众多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来看,绝大多数人都与“美色”有关。因此,从思想根源上铲除封建主义腐朽没落思想、克服享乐主义,就可避免重蹈腐败分子的覆辙。五要经常总结、反思自己的言行,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错误。六要积极参加社区或居民区的公益活动,加强与群众的。不脱离群众,领导干部的生活就能更加丰富多彩。 4、守好家庭“阵地”。家庭是领导干部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领导干部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参与、影响,甚至影响还比较大。同时,家庭是构成的一个细胞,领导干部的家庭作风、美德情况如何,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因此,领导干部在家庭方面,首先要当一名好成员,孝敬老人、体贴和关爱配偶、照顾和教育好子女,这是领导干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次要管好配偶及子女,使他们不搞特殊,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利。第三要管好配偶及子女,不收取他人的礼物。不管是否是熟人,也不管是什么礼物,更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要坚决拒绝。

第三篇 寒假农村生活调查实践报告1100字

这次共花了五天的时间在贵州省天柱县__镇__村进行了寒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深层接触农民,了解农村生活。对国家的三农政策有更深入地了解。通过五天的时间,对于__村村民的收入及消费状况,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__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__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认识。

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__村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从而对国家的惠民政策有了很大程度的认识。二是通过亲自到田间劳作,对农民生活的辛苦有了深刻的体会,提醒自己要珍惜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以后要杜绝浪费粮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会上,参会人员对__村今后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深入思考,献计献策。有的党员提出在村委会附近建立大型广告宣传牌,建立村产品目录;有的致富能手提出要想富先修路,必须打通村组循环路;有的提出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油茶基地;有的提出建立木材和楠竹加工厂,把现有大量的原料制成产品推向市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为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纷纷献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共收集到意见和建议24条,为全村今后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条阳光大道。

老党员伍宏纪激动地说:“这样的研讨会要多召开,村两委干部要聆听党员群众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怎样发展?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才能把__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些切切实实的数据和现状,都体现了农村生活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农民生活也有了保障。但是作为贫困县的一个乡村与其他市级的村镇相比,__村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还需要国家进行大力的扶持。同时农民现在生活的好坏也主要决定于本年庄稼的收成,没有好的年景,村民还是无法过的生活无忧。这就是此次实践活动所发现农民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活动中除了对农民进行单一的询问外,也深入了田间,亲自参与农民们的劳作。到地里和村民一起除草挖地,从这个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寒风吹吹,雨水飘飘,也不得不到地里干活。虽然只劳动了一天,我还是累的满头大汗,路都不想走。农民们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的生活,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深切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

调查中很感谢村民的积极配合,没有遇到阻碍,体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自己通过和农民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活动,还认识到自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方面有待提高。

辛辛苦苦了一年,当别人都在家享受的时候,我们那有些农民伯伯还的外出劳作,当别人都建起了新的砖房或住进了城里,我们那有的人还在田里忙活着,就想多挣写钱让我们这些做孩子的能上学,希望他们将来有出息,上个好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做奉献.

第四篇 党风廉政环境保护低碳生活调查报告2050字

一、问题的提出

“今天,你‘低碳’了吗?”这是时下最流行的新兴问候语。那么,什么是低碳?碳污染究竟会对生活造成哪些危害?低碳生活离我们究竟有多远?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带着这些疑问,我利用假期开展了以“我的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方法和目的

1、通过访问,了解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感知度;

2、通过查阅书籍、多媒体网络等查找相关资料;

3、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

三、 调查资料整理和结果分析

低碳生活,是一种新概念的环保方式,其含义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使人类濒于困境。

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24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就中国而言,近百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零点五到零点八摄氏度,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然走近,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干旱、洪涝、飓风、沙尘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照此发展,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不停地忏悔之中,2024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生活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 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的“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从调查情况分析:

1、“低碳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是被调查者普遍认同的观点,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还是认可低碳生活的。

2、认识误区和疑惑依然存在。许多被调查者担心,低碳生活可能会降低好不容易提升起来的生活水平,如希望购买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车来改善出行条件,希望购买较大的住房来改善居住条件,这些似乎与低碳生活格格不入。此外,低碳生活是一项系统工程,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过遥远,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3、低碳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生活逐渐被人们认同,但自觉践行、付诸实施的人群相对较少。

四、低碳生活的措施和建议:

倡导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低碳环保生活迫在眉睫,这是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其实,对我们而言,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衣食住行的任何小决定都能让地球得到修复。只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入手,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就可以成为低碳一族、环保达人!在此,我向所有的家庭建议:

1、四季衣物购置合理,少买不必要的衣服。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减排二氧化碳 6.4 千克。

2、减少粮食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购物时尽量选择简易包装,没有化学制剂的绿色食品。

3、掌握一些节电小窍门。如夏季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的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合理使用电脑,降低电脑屏幕亮度;将灯泡换成节能灯,其使用寿命是前者的10 倍,耗能是前者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在冰箱内存放食物要适量;洗衣机工作时,使用强档比弱档更省电;尽可能启用太阳能热水器;衣服。每月手洗一次

4、 外出尽量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减少乘坐公交车或使用私家车。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

5、家庭垃圾及时分类处理。报纸、饮料瓶等可回收利用;小心处理电子垃圾,如一块手机镉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决不可随意扔弃。

6、远离白色污染。出门购物,尽量自带环保袋;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筷子等;出门自带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有的人可能对此嗤之以鼻,但这些物品造成的危害却远远超过它自身的价值。

7.节水上注重循环使用。每日的淘米水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搓抹布、擦地板、冲厕所;在厕所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大的可乐瓶等等。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节约一吨以上的水。

此外,还有纸张双面打印,写过字的纸用做草稿;积极锻炼身体,“宅”是很费电的;多种植树木,减少噪音,产生氧气……

其实,拯救地球并不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也不会改变舒适的生活,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想成为一名地球的捍卫者,就能发现节水、节电、节油、节炭……低碳数不胜数、无处不在。

五、结论

第五篇 关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1750字

一、关于雨湖街:

雨湖街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西与湘江平行横贯湘潭方的老城区,西起湘潭市老市政府(华国锋同志工作旧址)东到两湖两畔,街含蔡和森同志故居等多处革命旧址。

现雨湖街居民区集中在街中段,以清初老街居住区为基础,现有在册住户共计274户(雨湖街派出所提供)常驻住户198户。

2、关于雨湖区的居民:

雨湖区现居住居民多为父辈以前就在此居住的“土著”。旧城改造以来(雨湖区为老城区,现已成为湘潭市中心外围地区),雨湖区共计迁出住户400余户,迁入住户三十余户。

雨湖区的住户多为三代同堂,住房以独户二层木石结构小楼为主,人均居住面积8.44平方米。

3、关于接受调查的雨湖街居民

笔者调查的为雨湖街临街部分的住户(雨湖街32号——雨湖街52号),其中常驻住户13户。

二、调查采访手记:

2002年2月,雨湖街50号。接受采访的为雨湖街临街住户。

刘翠香:雨湖街5号户主:女,57岁,笔者朋友的母亲。

陈湘满(满哥):雨湖街52号户主,男,39岁。

铁神经(学名不详):年龄不详(50岁左右),两湖街40号居民。

盛婷:(婷婷):雨湖街,48号,女,23岁

其它各年龄阶层住户若干。

选择这些人采访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居民能代表雨湖街居民的普遍生存状态(工作的生活、收入、支出)

笔者:各位能先说说收入来源吗?

刘翠香:我现在有200多块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马见伟(儿子)每个月能够给家里些补贴,他大姐、二姐,都刚生完小孩没有上班,所以主要靠马见伟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注:马见伟现在在省城建三公司做项目经理,月收入二千元左右。)

满哥:四年没上班,做生意了,每天就靠街坊邻居到家里打打牌,给两个茶钱。

(注:满哥在自家空出一间大厅来做茶馆,供街坊做打麻将的场所,由此收取茶钱一人2元/一下午。传说满哥曾做生意挣了大钱,现仍有上十万存款,只是不愿露财。)

张敏:(笑)

(注:张敏曾以偷窃为生,一九五七年被人买通警卫员削断手筋,现主要靠帮朋友送货为生,偶尔到菜场等公共场所去“提包”。)

铁神经:不就靠各位街坊领导照顾我,今天中午还在满哥家吃饭。

(注:铁神经三兄弟在八十年代初忽然失踪,数年后只他一个回家,人已神智不清,多年来靠邻坊打发些零钱,或给些剩饭剩菜过活,2000年卖了一间厢房给浙江生意人做货房,得一笔钱,维持近年生活。)

盛婷:(笑)开发廊的太多了,做不起价,没办法。

(注:盛婷父亲早逝,姐姐服毒在押,其母患病,盛婷的发廊主要靠给人洗 头、按摩挣钱,晚上在歌厅坐台当三陪小姐。)

笔者:你们的支出状况如何?

刘翠香:吃饭,买些日常用品,再就是人情。

满哥:差不多。

铁神经:吃饭。

张敏:抽些烟,吃饭倒吃不得好多钱。

婷婷:要打理工商、税务,再就给我妈治病。

雨湖临街部分是湘潭市有名的“赌博街”和“吸毒街”,数十户住户中,有吸毒人员四十七人,且都是十八——四十五岁的青壮年。五十号的马见伟(笔者朋友)是雨湖街第三代唯一没有进过拘留所的人。

在接受调查的十余户住户中,仅三户家里有人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来源。其他多以做些小本生意(开茶馆、做早点摊,开小卖店)来补贴收入,未婚青年女子中,有半数以上曾经从事过色情服务业,十余户住户中,仅有一人有大专学历,其余居民以初中文化最多。

雨湖街居民的一些数据(概数)

平均每户人数: 7人

平均居住面积: 9平方米/人

人均收入: 64元/人/日

人均支出:51元/人/日

吸毒率: 28%

雨湖街居民生活状况检因:

一、宏观原因:被调查居民中的三十五——五十岁之间的居民(即被人称作中流砥柱阶层)多为大厂矿的下岗职工,如湘钢、湘锰、湘电机等。九十年代来,湘潭市的六大厂矿相继倒闭,导致大量员工失业下岗。

二、地理原因:雨湖街位于湘潭老城区,改革开放后,新城区在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市中心离雨湖街越来越远,雨湖街的商业,娱乐业都不发达,而且街老路窄,除住户外,很少有其它人往来,不适合进行营销活动。

三、家庭原因:老辈(五十以上)基本为退休工人,学历低,多只有小学或以下文化,教育意识差;其子辈(三十——五十岁)大多下岗失业,承受的生活压力极大,上有老下有小,对子女管教放松,也期望子女能尽快挣钱帮助减轻负担,所以子女们的学业不被关注,而且疏于督导;孙辈(十五——三十岁)由于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成长环境不好,父辈有人打牌、吸毒,而且几乎没人管教、受不良习气影响,吸毒、偷、抢犯罪率高,因此,三代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第六篇 失地农民生活现状调查报告2100字

为了客观地反映我市失地农民的经济和生活现状,按照吴忠市委要求,城调队及时组织开展了失地农民现状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抽取了吴忠市失地较多的某县两个乡及有代表性的户失地农民家庭。调查年以来的耕地被占用情况及失地后农民就业和生活现状。

一、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

据调查,某县两个乡共有失地农民户,人数人,失地面积亩,占失地农民承包土地面积的。失地农民大部分分布在城乡结合部或工业园区。其中,失地超过千亩的某乡,达亩。

二、农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况

据调查农民失地的原因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推进加快了建设用地,如街道、交通等建设用地。二是房地产开发用地。三是公益性基础建设用地,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四是国家投资项目用地,如高速公路征地。五是市区东扩西移后办公楼用地。六是工业园区用地。

三、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

⒈失地后总体收入水平下降。据对户失地农民家庭的调查显示,农民失地前人均纯收入约元左右,失地后为元左右,比失地前减少元左右,下降。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失地后为左右,比失地前增加元,增长。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产自食,水消费不要钱,成本较低。现在基本上靠从市场购入,食品、水暖消费增加,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而那些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农民,主要是就业形势不好、收入预期不乐观抑制了生活消费的增长。

⒉失地后就业形势严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农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补偿费,有的农民只拿到了部分补偿费。在就业安置上,农民全部以自谋职业为生。在调查的家庭中,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响,在劳动年限内谋到职业仅占失地农民的左右。在有收入的就业人口中,在建筑工地打工,做生意,从事养殖业,从事其他职业。

⒊政府高度重视房屋建设,使失地后的农民能及时搬迁到新建的房屋内,现失地农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⒋社会保障如养老、医疗保险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农民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到目前约有的人参加了商业保险。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政府出台政策、希望政府从政策、财力上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保障即养老、医疗保险。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里刨食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进城后失去土地,可以这样说,这些人首先变为低保对象。因受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约有的人才能享受到低保。

⒌失地农民在子女就学、医疗条件、交通、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比过去方便多了,失地农民子女全部就近入学。

四、失地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及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和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启动等势必需要占用农民土地,部分地区农民耕地逐年减少。调查结果显示,尽管从总体上看失地后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失地农民心态都比较平和,觉得征地是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能够正确对待,予以理解和支持。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耕地被占用后,有些农民认为对自己的经济补偿费不合理,而且兑现也不及时,乡村截留较多。二是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三是一些中老年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土地后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他们担心将来生病住院没有钱,子孙后代没有生活来源。如: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说,农村五六十岁的人还能干点农活,而没了土地他们还能干些什么呢?上班没人要,打工没力气。现在生活勉强维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艰难了。今明两年村民靠吃补偿费过日子,过两年这些费吃完后,“坐吃山空”生活就麻烦了。四是那些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工、开小卖部、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的农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失业”,将来的生活来源没有保障。六、只给失地农民发一点补偿费的做法,正在造成大批“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与失去土地后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一是希望生活困难问题能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关心。二是一些农民失去土地以后,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竞争一般处于弱势,就业困难,仅靠土地补偿费维持全家的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如有组织赴外地打工。三是一些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又不懂技术,不知道搞什么致富项目,希望政府部门能无偿提供再就业

培训的机会,掌握一技之长取得谋生之道。四是一些失地农民想发展养殖业、经营第三产业,缺少场地、资金、技术,希望给予扶持帮助。如发放优惠贷款,政府部门给一些优惠政策,免费技术指导等等。五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最担心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今后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应以土地换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以土地换取就业机会等各种形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七篇 2024关于社区生活环境调查报告2650字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环境状况却日益恶化,令人担忧。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被污染的环境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陷入困境。

本次调查从社区周边及城镇的居民入手,分析不同人群的环保意识情况。立足于居民环保意识,来审视当下的环保形势,以便于再对居民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对现今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更多人参与到环保建设的队伍中来,已达到提升社区环境的效果。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一、目前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87%的居民都愿意参与环保事业,但环保意识没有深入居民心中,会宣传的只是少数人。80%的居民知道政府出台的“限塑令”,表示能够理解和支持,但在日常生活中会随身携带环保袋的居民在少数,调查显示只有10%的居民会随身携带环保袋,大多数认为一次性碗筷有毒不支持用。社区周边居民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意识不够深,不能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分类垃圾箱不够加大了垃圾污染的程度。由于不方便大多数人不会随身带购物袋,表示商家会提供袋子,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意识不够导致,执行限塑令的程度有所渐弱。要使“限塑令”施行过程中的阻力减少,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力度。社区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垃圾污染,垃圾不分类,和塑料袋产生白色污染。们通过这次调查,我总结出了几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

3.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4.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个人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各项活动,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6.继续加大限塑令的宣传。鼓励各事业单位施行不违背与“限塑令”的实际措施等等。

二、对环保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方针关注度还是比较高,有60%的居民能够正确回答出世界环境日的日期,还有40%的居民则无法准确回答。在对待噪音污染大部分居民还不了解,这部分人的环保意识较弱,应该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到环保深入人心。我国目前工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越来越关心的课题之一。调查表明,70%的居民认为,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水,导致土地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环境污染还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三、低碳生活

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加强,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深入他们心中。他们认为推行“低碳生活”主要依靠每个人,但是环保工作任务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没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对政府所做的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以致错误的认为政府一直没有进行管理,甚至认为政府在推行“低碳生活”上没有很大的作用。而政府可能对环保工作或宣传也同样有不周之处,但社区居民对政府的工作也表示肯定,并表示我们社区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

您对环保和实行“低碳”有何建议?

(1)多宣传环保(2)不要乱扔垃圾(3)加强环保意识

通过最后一个开发放题显示,大多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关注环保的,但只做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自己注意环保同时,我们还应该带动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行动中来!

四、对提高社区环居民境保护意识的建议

1、通过相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居民的教育,制度来规范居民的环保意识多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2、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这种氛围,并制定相应规章来严格管理。开展一些环保主题活动,形式不必拘泥于理论知识教授,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社会也应该积极宣传关于环保的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意识的加强,从学校抓起,建立高素质的环保意识宣传教育队伍。当然学校、社会、政府官员、青年、老百姓应当共同加入构建美好环境的氛围之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社区应该举办更多的环保知识讲座,带动社区居民从而提高整个社区的环境质量。

五、总结与启示

环保不只是种观念,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而不应该停留在浅层得理论教育模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知识的教化,只有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以最优化地方式将环保事业推上新的高度。

环保是大家的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环保部门的事,更不是社会的事,它是我们所有人的事。现在绝大多数人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已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所以,我们每个大学生或所有的公民都要从自身做起,把环保做好、做深,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

所以为了今后大家能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清新的社会以及充满爱的家园,我们希望社会、集体、学校乃至家庭中所有的成员都能加入到爱护环境的活动中去共同构建一个美好幸福的和谐社会。

只要有心意去保护,一切皆有可能做到,我相信我们的环境意识会提升的,一切习惯我们都可以改变,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有所行动,在发现了缺点之后我们要大胆去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大家快行动吧!没什么不可以的,为了美好的家园一起努力吧!

第八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750字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调查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第九篇 2024年关于县城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5000字

每个乡镇选定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经商、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二、基本现状

1、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意愿;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出现问题时,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对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2、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难、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尽量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3、在情感方面表现复杂化。多数空巢老人大都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独出独进的生活状态,面对着冷清凄凉的家,老人很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之感,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特征的“空巢综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绪不好时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适,但是他们的娱乐方式单调,只能向家人、邻里、亲朋好友倾诉心中苦闷。

4、在医疗治病方面希望以乡村卫生所为主,乡镇卫生院为辅。空巢老人首选到农村卫生所看病就医,是因为农村卫生所便捷、费用低,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疾病,可以取到常规的基本药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乡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他们真心希望农村卫生所在医疗条件、服务水平、服务内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形成原因

1、有女无儿户。女儿出嫁,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很难经常照顾娘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于女儿出嫁它村距娘家较远,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时、家务料理靠自己外,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还要承担生产劳动,自食其力。

2、有儿有女户。女儿出嫁,男孩成家,因为代际关系造成的生活习惯不同,尤其是婆媳关系难处,两代人选择分家单过,形成空巢老人家庭。这部分占大多数。

3、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青壮年等主要劳动力人员外出经商、务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干农活,又要帮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四、存在问题

1、精神慰籍问题。一是国情与风俗习惯决定我们的老年人,不仅生活上依赖子女,精神上也一样,儿孙绕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寂寞。分家单过的情况还稍好,毕竟儿女都在身边,隔三岔五还能见着。关键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常回家的这些人,一年到头跟父母见面的时间比较少,老人们确实很可怜,盼来盼去,也就过年过节时能见到儿女。平日里,只能老俩口说说话,或者和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聚聚聊聊,这在农村是常见的现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个人的,就更加孤单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亲情,感到晚年生活凄凉孤独,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现出焦虑恐惧、孤独、抑郁、恐病、情感饥饿等的“空巢综合症”。 二是子女不孝是对老人最大精神打击。老人因为子女不孝而苦闷。农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辈子把子女拉扯大,儿女成双成对,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却成了子女的负担,于是就另家单过,平时不帮耕帮种,病时不虚寒问暖,虽在同村居住,但视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往往儿子想管老人,儿媳妇不允许,甚至有的儿媳沆瀣一气,拒不赡养老人;还有少数儿女不仅不赡养不孝顺甚至打骂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过年时才来看望父母,这种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说“能干活,是儿女的劳力;不能干,就成了儿女的累赘;能动一天就得干,不能干躺下就等死。”

2、生活照料问题。对于低龄老人来说,影响不是太大,因为老年人身体条件还相对较好,生活还能自理,大多还能参加生产劳动,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问题。但对于高龄老人、尤其是身体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确实成为大问题。

3、看病难困难。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数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缠身。由于医疗费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虽然绝大部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没钱医治。有的老人患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等一般的病痛时选择忍着,扛一扛就过去了,只有扛不过去的病痛才去买点便宜的退热止痛类药物。

4、经济困难问题。空巢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或缺乏独立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劳作收入都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到年老时却没有什么积蓄,经济收入低,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饮食、水电、日用品等必须品的开销上。既使有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但由于保障水平较低,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对策建议

1、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大力宣传、表彰和推广老年优待先进典型,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推动《老年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形成敬老法制观念,让全社会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加大对《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的美德,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加大执法维权力度,依法处理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基层老年组织要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老年人家庭的“一访四查”活动,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家庭、子女进行批评教育,责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务网络,拓展老年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渠道,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县、乡司法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要给予“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服务。司法机关继续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进一步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县去年已开始实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保险金,但标准较太低,60元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养老金额度。二是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提高低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可考虑对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因为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一般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经济,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高龄老人生活补助。

3、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尽管大多数的老年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住院需首先垫付医疗费,受药品报销目录、起付线和封顶线限制,报销额也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探索实现降低老年人医保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扩大药品报销目录、提高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门诊药费报销,解决医疗费垫付问题,减轻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其参加合作医疗费用应予全免。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城市医疗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活动,为年老体弱、经济困难的农村老年人送医上门。农村地区大多数散居,特别是空巢老人重病后无力上医院,甚至无人知晓。应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实行区域管理,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订责任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一定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4、不断完善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养老方式是现在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应该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同时逐步向农村延伸。认真总结试点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加以推广,力争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和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整合社会和村(社区)资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况、求助热线和为老服务信息的网络平台,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联网的基本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实用的养老信息服务,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各乡镇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兼顾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援助、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无偿、低偿、有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采取专人上门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务。对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励和倡导政府购买、志愿者、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实施服务。

5、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路子。

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调整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入住率和服务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欢住进养老机构,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老人到了养老机构有人管理,有人照顾,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处自费代养福利机构。如今农村集中供养仅限于五保老人,孤儿。空巢老人无法进入此行列,应适度拓宽集中供养范围,特别是对农村空巢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制度,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其子女向供养机构提供生活补贴,让高龄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顾。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要大力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接纳更多的生活困难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国家负责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费。老人们在这里实行个人开灶,自己煮饭,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应鼓励已经富裕起来的村民兴办家庭托老院,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学习、娱乐,晚上回家休息。

6、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

要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任何环节都不缺位,努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为老服务大格局,保证老年人工作层层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良好社会风尚,这样才能弘扬“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谐、更加美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必将使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我们坚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好的赡养环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第十篇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1000字

1.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青春小区东至迎晖路,西到东岘路,北至吴宁东路,南到振兴路。小区已全部硬化,走在平平整整的水泥路面上感觉十分舒服,小巷也非常清爽干净,没有一点儿垃圾,这应该感谢环卫工人,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我们的干净清洁。房前屋后,居民家的阳台上,不时地会发现种的花花草草,迎风轻轻地跳着舞。但迎晖路池塘边和东岘路的变压器下,却常堆积着许多垃圾,苍蝇、蚊子快乐地在上面飞。迎晖路池塘尽管比以前好了很多,但看上去还是脏兮兮的,飘着一股说不出的气味,常常看见有人去那儿洗拖把。迎晖路口的一些地砖颜色变成了黑灰色,不用说,这也是垃圾长年累月的“杰作”。妇幼保健院旁边,有许多建筑垃圾,当然等房子造好了,相信这儿会干净起来。总之小区里面总的卫生状况不错,但几条大路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迎晖路,可能小摊小畈太多,确实还需要努力。

经过一星期的努力,我对二十一位人员展开了对青春小区环境卫生的调查,其中10~20岁的有2人,21~30的有岁6人,31~40岁的有7人,41~50岁的有3人,50岁以上的有3人。在小区居住的有9人,租住的有3人,工作的有9人。其中有医生、干部、保安、银行工作人员、个体商店服务员等,应该包括了小区的方方面面人员。

2.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

我们学校宣扬低碳生活,我慢慢的懂得了怎么样降低碳污染。开始了“低碳生活”学习网站。以前我总把家门口的电灯开上个彻夜,水从晚上滴到早上,冰箱里放的处处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既浪费水电,又增长了二氧化碳的生成。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取得改进,低碳生活务必从我做起。

第一,低碳生活办法便是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上看重节能减耗,除了造作业看书务必开灯,其他时间没需要开的灯能不开就尽可能少开,这样就能降低电灯排出的二氧化碳。家里的电器开着也能排出二氧化碳,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插座也能排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电器充完电就马上取下就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冰箱里尽可能能排放整齐,这样就能降低冰箱工作的次数,从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空调固然能给我们在夏天带来凉意,但它的室外机却能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我们最好能尽可能罕用,不要再让我们的地球呼吸太多的二氧化碳。

在以后的日子我们一定要器重“碳”排放,不要再让它危害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俏丽的环境。

第十一篇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分析报告1450字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分析报告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属于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了。于是,我不禁要问: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他们是如何点缀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的?学习?工作?诳街?上网?……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营造一个活跃、向上、丰富的文化气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学生面临着来自校园内外的多重压力,课业负担繁重。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四年的大学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技能,增长知识,修养身心,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圆满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日,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这个话题。了解我校同学的课余活动状况,我展开了对我校大一大二各专业的200名学生的调查(其中大一:110人,大二:90人)这次调查,我采取了任意抽样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课余活动的内容。现在,结合一项专项调查结果,对我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一、课余活动内容取向概况

根据一项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课余活动方面存在内容上的不同取向。在给出课余活动的12个选项之后,大学生作出了如下的选择。

体育锻炼 11% 校系活动和工作 13%聊天、社交 19% 课余学习 21% 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12.5% 勤工助学 5% 上网、打游戏 10% 下棋打牌活动 4% 睡懒觉 3% 无所事事1%

其他 0.5%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学习”、“聊天、社交”、“阅读课外书刊报纸”、 “体育锻炼”和“上网玩游戏”五项是大学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而我校学生课余活动取向是以“课余学习”、“聊天、社交”、“体育锻炼”为主要活动。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我校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二、大学课余生活取向表现出年级和性别差异

各年级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学习任务不同,在课余活动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专项调查表明,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年级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各活动项目加权选择率的排序不同,“课余学习”被二、三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二位,而“聊天、社交”被一年级学生排在第一位,而在二、三年级学生那里却退居第三位;二是年级主导取向有差异,二、三年级的主导取向为“课业学习”,一年级的主导取向却是“聊天、社交”;三是各年级对“课业学习”、“聊天、社交”、“上网、打游戏”、“校系活动和工作”、“勤工助学”等五项的取向有明显的差异。而我校大一大二学生课余活动的主导取向普遍是“课业学习”,其次为“娱乐社交”。这反映了我校的学习气氛还是不错的。在与大一新生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大部分对大学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种社团、交际活动。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紧紧抓住学习不放。反而大二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后,感觉到那种当初汹涌澎湃的热情有所减弱。但许多学生称会更加抓紧学生称会更加抓紧学习,同时也会积极参与一些有利于培养能力又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

从整体看,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在课余时间还是十分重视学习,特别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于我校刚刚入学的新生们,不熟悉大学学习的方式加上还保留着高中学习的状态,使他们主要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允许自己落下。

第十二篇 生活用水调查报告700字

调查人:刘一频

被调查人:董瑞杰、戴正、朱思童、刘一频

调查情况:

董瑞杰

戴正

朱思童

刘一频

建议:希望这些同学尤其是我自己一定要节约用水,而不能浪费水,像用过的水可以到在存放水的地方那里,冲厕所的时候,可以用存放过的水冲,而不能像我洗澡的时候洗一个小时,而且还在乱用水,我对我自己乱用水这么不好的现象应该改正。我希望人们也一样假如我们每个人节约一些水这就可以换来鸟语花香、世外桃源那美好的环境了吗!希望我那个爱浪费水,不知道节约用水的妈妈,其实妈妈什么都好,就是那种浪费的现象需改正。假如我们这个家庭如果条件不是非常好,妈妈那可怎么办呢?所以每一滴水,每一滴泪水,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如果我们糟蹋食物的话,食物都觉得我们非常可恶,不把它送入我们的嘴里,为什么说日本人经济是我们中国的两倍呢?就是因为日本人他们很团结,很珍惜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做人还比较懂礼貌,不像我们中国人砸日本人的车子,我觉得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才被外国的人看不起,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很强大的,就是因为我们不好好珍惜每一滴水,所以,才换来这么多的灾难,失去了多少炎黄子孙,我们不珍惜水,就是在糟蹋自己,所有幸福的孩子们你们觉得你们是不是幸运的太过分了吗?如果你们不想被外国人欺负,或者看不起你们就要从良好的品德开始做起,一件小事情就反应出将来有没有出息,像浪费水资源,这种现象应该受到严厉的批评才对。同学们包括我,我们可以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下一次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做人不仅要学习好生活比学习更重要。王华招,虽然你成绩好,但是你的品德不好。工作上你会吃亏的,希望你改正。我相信你会改正浪费水这种坏毛病的。加油!

2024年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xx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深入开展,监督政府将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为低保家庭正常生活提供保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办在新年伊始,利用一周时间对我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听取区民政局的工作汇报,分别到湖西和红旗等街道社区进行实地座谈、调查等形式,对我区低保工作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年,全区共有11,787户、31,316人享受到了城市低保,上述低保对象完全按照《长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若干规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活信息

  • 2024年空巢老人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
  • 2024年空巢老人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98人关注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 ...[更多]

  • 寒假生活的调查报告五篇
  • 寒假生活的调查报告五篇96人关注

    二.调查内容及结论寒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一个月多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更多]

  • 2024年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五篇
  • 2024年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五篇95人关注

    活动主题:关于孤寡老人社会生活调查报告活动时间:寒假期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通过调查孤寡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更多]

  •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十二篇
  •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十二篇88人关注

    1.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青春小区东至迎晖路,西到东岘路,北至吴宁东路,南到振兴路。小区已全部硬化,走在平平整整的水泥路面上感觉十分舒服,小巷也非常清爽干净,没有一点儿 ...[更多]

  • 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报告六篇
  • 关于生活环境的调查报告六篇88人关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变得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 ...[更多]

  • 2024年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七篇
  • 2024年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七篇80人关注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经济发展、城市变革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 ...[更多]

  • 2024年低碳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
  • 2024年低碳生活调查报告十二篇80人关注

    在有限的地球生存空间,生活着众多的人类。人类活动需要消耗能量,并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近200年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经上升30%,人们普遍认为各类极端 ...[更多]

  • 有关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十二篇
  • 有关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十二篇76人关注

    一、调查原因翻开今年的报纸,收看今年的电视新闻,走进商场,我发现低碳生活是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生活中老百姓对低碳生活认识如何,又做得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