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查看人数:42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1. 描述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强调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在其中的作用。

2. 提出研究目的:分析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如何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存在的挑战。

二、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定义与特点

1. 解释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基本概念,包括企业参与农村发展的方式和目标。

2. 强调该机制的主要特点,如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长期合作等。

三、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实施路径

1. 分析企业如何通过投资、技术支持、就业援助等方式参与农村建设。

2. 描述农村如何利用企业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增强社区能力。

四、案例分析

1. 选择几个成功的村企结对共建实例,详细描述其实施过程和效果。

2. 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因素,如政府引导、企业社会责任、村民参与等。

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讨论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利益分配不均、持续性不足等。

2. 提出解决策略,如完善政策法规、强化企业与村庄的沟通协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等。

六、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影响

1. 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社会进步等多个角度阐述村企结对共建的积极效应。

2. 强调该机制在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七、未来展望

1. 预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多元化合作模式等。

2. 提出对进一步完善该机制的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近年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其中,村企结对共建机制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机制旨在通过企业与村庄的深度合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报告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机制的运作模式、实践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结尾:

总的来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展现了显著的潜力和价值,但同时也需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更为完善的制度设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引导村庄主动融入,共同推动这一机制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农村美好未来。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4750字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一、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开局良好

自20__年初全面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__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和参与,采取多种有效举措营造共建氛围,社会各界推波助澜,广大工商企业热烈响应,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村企结对热潮,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据统计,到20__年底,全市共有5085家企业与2639个行政村结对,实现了村企结对全覆盖。20__年结对企业与村委会协议共建项目2646个,协议或承诺出资4.16亿元,实际完成项目1721个,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为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总体而言,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可以清晰看出,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主角,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去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恳谈会并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以及“千企结百村”、“百企联百村”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的开展,村企结对氛围日益浓厚。其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规则的制定者。去年上半年,市里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都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政策的细化落实,制订了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税收、享受补助、扶持倾斜等激励措施,在政策层面上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共建新农村。再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的服务管理者。各级政府积极整合部门优势和多方力量,为村企结对工作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认真搞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结对共建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村企自愿、互利共赢、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原则,积极引导村企签订结对协议。各地还以项目为基础,建立项目库,使合作的纽带更加牢固。不少地方针对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企业少、经济弱的实际,帮助物色合适的企业,引导跨区结对。许多地方还建立村企结对沟通协调制度,帮助理顺合作关系、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二)结对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在村企结对实践中,各地因村因企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关系,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一是以企带村型,主要是通过企业主兼任村主要干部等形式,企业直接参与支持村搞建设促发展。二是经济顾问型。聘请素质好、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村经济顾问,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和资金扶持。三是互利合作型。一般是企业以出资金为主、村依法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为主,共同实施建设项目,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实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与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共赢。四是基地带动型。企业通过建设农业原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形式,带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捐建基金型。结对企业从一事一捐发展到建立各种基金,形成规模和制度化,对新农村建设有持久推动作用。六是连片带动型。在一企多村的结对形式中,企业与当地干部群众达成共识,结合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新社区,实行政府、企业、行政村三方协同搞建设。

(三)结对共建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参与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智力支持、资金投入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对村资金、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并直接促进了村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村庄风貌的改善。通过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农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消除了农民的悲观畏难情绪,增强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农民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是对于多元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村企结对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我市村企结对共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农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各地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思想基础不牢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过程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认识落后于实践,理念需要强化。一些部门和干部责任感不强,存在消极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工作方法简单粗放,存在行政强制倾向,搞“拉郎配”和摊派,影响企业参与热情。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意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或简单地应付了事。一些结对村和农民缺乏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义务,把结对企业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对结对企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内涵有待深化。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企结对思路不够开阔,途径和内容还比较单一,偏重于捐钱捐物,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合作,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要不断拓宽思路,克服村企结对形式的单一性,探索村企结对实现形式多元化,促进农村全面

综合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深刻反思,我市村企结对工作起步早,曾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失去优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方面做得不扎实,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内涵的深化力度不够。

(三)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尽管市、县两级陆续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原则性政策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细化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相关优惠政策,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是今后我市新农村建设急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企结对共建机制缺乏稳定性。总体而言,目前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具有运动化倾向和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参与动机是被动的,受政策环境压力和政治约束,“是买政府的帐”,很难保证其参与共建的长期性。相对于我市工商企业总数而言,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比例还比较低。一些企业在结对村的选择、合作项目的确定、出资形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人情关系进行的,缺乏制度保障。村企双向互动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村企互利共赢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三、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对策思考

村企结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更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此,要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形成有利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深化:树立村企结对共建的正确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__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发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资源,离不开农村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离不开农村的广阔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内部环境、和谐的社区环境,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企业和企业家才具有高境界,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企业要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提高发展层次,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以便赢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要敏于发现典型,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工于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村企结对共建的新局面。

(二)内涵深化: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

内涵决定形式。今后要按照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育乡风文明的要求,不断拓展村企结对共建领域,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内涵,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促进村企结对共建深度发展。进一步明确村企结对共建重点,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结对共建项目,切实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对结对村庄而言,绝不能是单向被动的物资捐赠接受方,更重要的是向企业学理念、学管理,借重企业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培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结对企业而言,要认真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和规划,依托村庄资源优势,确立一批务实、有潜力的产业发展项目。企业要善于把结对村的发展、合作项目的选择与企业目标自觉结合起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政策深化:完善村企结对共建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机制长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要想确保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克服其运动化、短期化倾向,就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本质是共同建设,核心是互利共赢,关键是政策保障。因此,要不断深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村企结对共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的政策保障机制。政策的制定完善要坚持以公正平等为前提,维护合作双方的利益,避免政策的零和性,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村企结对政策的完善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并切实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对新农村建设公益性投资的税前列支相关政策规定,规范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分配,扩大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的财政税收优惠范围,提高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资源配置政策。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法规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范围。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政策,保障试点村的用地需要。要鼓励企业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参与农村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大部分留给村与结对企业合作开发使用。以土地整理开发为突破口,理顺农村资源有效配置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资源集约利用。

(四)服务深化:稳固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平台

服务创造价值。政府主导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要继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优化服务管理,为结对共建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结对运行机制。可以探索村企之间可以互派人员到对方挂职等方式,畅通沟通衔接渠道,以便于建立融洽的共建氛围。可以通过建立乡镇企业顾问团或设立基层商会新农村建设共同基金等形式,探索村企结对共建新机制,减少结对共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要探索出台强力的表彰激励措施,对于积极参与村企结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各地都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发挥更好的社会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结对协调,形成共建合力。要善于整合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等各方力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工作部门主要是做好组织动员,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村企结对,特别是要做好组织企业实行跨地区结对的工作以及理论政策调研,及时协调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乡镇是村企结对工作的基础环节,要承担起村企结对联络协调的直接责任,要具体做好村企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帮助和项目的落实。在深化服务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转变角色定位,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积极培育第三方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村企结对共建中的参与管理作用。

第二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推荐5550字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街道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原辖30个自然村,2024年全区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改为27个社区,总面积47.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4.4万,人均耕地0.2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新跨跃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发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发展后劲。2024年,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以老206国道、新206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2024年,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大部分村免费为群众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按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朱张桥西南、河北等村还在农业生产中免费实行“统一耕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收割”服务,使农民能够腾出更好的时间发展经济;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7,15个村居利用集体积累为群众垫付参保基金。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近年来,着眼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形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打造“文明※※”。积极组织各种文明先进评选活动,经常开展以“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公民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大农民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各村普遍建起了高标准的农民文化大院,组建起农民秧歌队,农闲季节、重要节日组织演出,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湖南崖村的秧歌队每年都被选拔参加市里的会演,连续5年获得“金龙奖”。二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打造“平安※※”。深入开展了基层“创安”活动,强化科技防范,建好社区科技防范网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促进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构筑起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韦姜屯村投资20多万元,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全方位的电子监控系统,朱张桥沟东村15年如一日,坚持村民夜间义务站岗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治安稳定;认真落实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健全领导常年接待、下访接待和信访包案制度,全面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各业承包公开招标、宅基地规划等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努力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以来,街道办事处投资5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200多万元,对建设街、宝泉路西段和罗六路南段三条道路进行了改造,投资30万元对中心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扩建,这些实事,深入民心,真正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到了群众得实惠上;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几年来先后有朱张桥

西南、朱陈西南、于泉庄、湖南崖、韦姜屯、闫泉庄等近二十个村实施了旧村改造,开发金湖、金泰等居民小区13处,吸纳城区人员3万人,改善和解决了城区2万多居民的福利待遇,全街道人均居住面积为27平方米,村居主要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去年春节前,街道拿出50多万元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构建起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民主,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牢牢把握配强班子、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三个关键环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了农村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2024年底成功对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运转过程中又对个别素质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重点采取“选”、“派”两种方式选拔任用支部书记。去年以来采取“选”的方式对6个社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支部书记6人。对朱张桥东南、连泉庄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党员干部管理科学化。建立农村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了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德、能、勤、绩、廉“五挂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台了《关于严肃劳动纪律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干部应遵守各项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十四不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制定了《关于严格落实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的意见》,与当选的村干部和班子签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书,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推进居务运作正规化。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向党员、居委会向党支部、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事项实行全面公开,广泛听取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反映、意见与建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综上所述,该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失地农民众多。作为全区工业基地,失地农民逐年积累,数量众多,全街道失地农民人口达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为0.2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一是失地失业,生活难。多数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补偿标准低,再发展难。由于当时土地占用补偿制度不健全,因为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多数土地补偿标准低,甚至无偿占用,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居民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农民失地即为非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权,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全街道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4,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集体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居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与差的村庄差距太大,个别村居基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因历史原因集体经济负债重,经济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费用巨大,正常的办公费用基本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此次调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础教育、村庄建设、发放居民面粉粮油、交纳居民电费水费等开支大约为120余万元,村集体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农民是主体。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全面理解20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切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_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____作用,几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制定规划标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生产生活发展、土地状况、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进程等,确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标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居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三)突出建设重点。针对街道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扶持,千方百计地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拓宽村(居)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福利待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方设法地优化环境增加群众就业、经商的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三是以“五改”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社区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五是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大力实施小区开发,全面搞好水、电、暖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三篇 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250字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由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组成的市新农村建设调研组于10月中旬分赴各县(市、区)开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到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各县(市、区)、重点乡(镇)、村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主要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主要呈现“七个良好势头”的特点:

1、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08亿元,比增6.4%,有10个县(市、区)的增幅超过6.4%;农民人均纯收入3796元,比增13.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烟叶、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明显增加,养殖业逐步回升,生猪、家禽饲养量和水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加,林业保持较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势头良好。全市已对24115户农村低保户、共63751人进行低保,约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57%,人均月发放低保金 51元;有8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平均参合率达87.5%。__县新建农村公路路基46.8公里,实施20 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改造和新建3个乡镇卫生院,完成11个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1.6万人的饮水难问题。__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着力改善全县16所农村学校、3110名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的营养结构和生活质量。

3、乡风文明持续进步的势头良好。__区在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从今年9月份起,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书簿费、寄宿生费等收费项目。__县建立了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广泛参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广泛开展以“新农村新风尚新农民”为主题的“文明新风六进农家” 活动,并通过改“三堂”――祠堂、旧会堂、旧学堂,发展农村业余文化队伍,经常性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村容村貌不断改观的势头良好。各地按照“八个一”、“五化一配套”规定动作和“一图两表”的要求,广泛开展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对乱搭建、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对乱堆杂物进行集中整治,对家禽放养予以逐步规范,农村环境有了明显改善。__县沙溪乡梓口坊村26幢新房全部进行坡屋面施工及外墙面粉刷,“侨乡”特色初步显现。__县以示范村、整治村、城区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绿化康庄大道、美化幸福家园”活动,全县已有78个村基本实现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村庄靓化和文体设施配套化的目标。

5、管理民主深入推进的势头良好。全市12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发挥八个方面作用领导协调小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双带双创”活动,倡导“三向培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各地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按照“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的原则,普遍成立了由老党员、老村干、经济能手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做好项目实施的监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

6、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的势头良好。各地因村制宜,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农业产业优势,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村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__县在全县推广以埔头、蒋坑为主的工业带动型,以玉石、村尾为主的特色产业主导型,以光林、西洋为主的城郊服务型,以下墩、惠州为主的劳务经济型,以桂峰、洋边为主的生态效益型,以三连、过溪为主的库区开发型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__县重点抓好“四条示范带”建设,凸显水际村“渔文化”、音山村“花文化”、南会村“鹭文化”、寨下村“生态文化”等个性魅力,培育一批各具特点的新农村。__县涌现出屏山茶叶村、梅山辣椒村、前坪生姜村、上京隆美运输村、石牌小湖商品流通村等一批生产发展特色村。

7、运作机制积极创新的势头良好。各地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永恒主题贯穿始终,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工作机制创新。__县组织“四个一百万” 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即挂钩联系部门扶持资金超100万元,县财政返还烟叶税扶持资金突破100万元国,从全县土地出让收益部分中切出扶持资金超100万元国,县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__市以八一村和龙大村农民合作社为示范,大力发展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成立各类农村经济组织262家,农产品行业协会72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3654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缺乏”:

一是试点示范缺乏带动作用。有的试点镇、示范村、整治村由于本身基础较好,推进新农村建设容易见到成效,但对于如何帮助带动邻近村镇共同发展,意识不强,带动作用不明显。有的甚至把试点镇、示范村、整治村当作一个用于争取上级补助的牌子,工作平乏,没有特色,可学可鉴的地方不多。

二是全面铺开缺乏主动意识。由于我市不少地方农村基础条件较差,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畏难情绪,对进一步铺开新农村建设缺乏积极性,得过且过,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处在观望和应付状态,工作较被动。

三是为民办实事缺乏统筹兼顾。办实事项目基本是以上级部门安排为主,针对性不强,缺乏统筹兼顾,还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有的地方把新农村建设资金集中在一起,主要投入到示范点上,虽然点上的工作推进较快,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以致出现不平衡状况。

四是运作机制缺乏良性互动。各相关的主管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常常是单打独斗,各干各的,运作机制不灵活、不规范,执行上级部署方面存在前紧后松、一阵风,缺乏良性互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

五是支农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各级支农专项资金基本是以部门为单位按照各自渠道进行下拨使用,有的四处撒“胡椒面”,投入总量加起来很大,实际效果不理想。社会资金的投入与农民群众自愿捐钱捐物、投工投劳出资投入,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捆绑使用,达不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

三、几点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结合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加快推进三明新农村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突破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立足规模生产,发展特色农业。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产品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深化“百龙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培育一批以笋竹、林木、畜禽、烟叶、水果、食用菌、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茶叶、等为主导产业的专业乡镇、专业村。二是立足科技创新,发展高效农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提升优质高效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农业“五新工程”,深化粮钱丰收竞赛活动,推广农田粮经高效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32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片以及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力度。三是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品牌农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增强农业企业的创牌经营意识,集中力量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内知名的区域品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推动农产品商标注册使用全面普及。四是立足生态资源,发展观光农业。充分发挥“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型、农园观光型、果园观光型、花卉观光型、森林公园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型、农村文化体验型、农业特产节庆型以及综合观光型等观光休闲农业。五是立足闽台合作,发展外向农业。主动融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大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力度,扩大引进台湾农业资金、良种、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明台农业产业对接。

第四篇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例2650字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__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户数4005户,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2万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北工中城南闲”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富镇、文化名镇”的总体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2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 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6564万元,增长10.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94元。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

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 农村基础工程运行机制建设调研报告5100字

全面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__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__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坚持不懈地深入实施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着力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入手,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全面系统的思路、办法和体制机制。__年6月__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__年以来,__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六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收入差距从__年2?66∶1缩小到__年的2?62∶1,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形成了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和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

一、“四大基础工程”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__年初,我市开展了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____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一是确权颁证基本完成。截止__年底,全市共有257个乡镇(涉农街办)、2661个村(涉农社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农户190?04万户,扎实开展了覆盖全域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农户和村组集体颁发了“五证两卡”,其中:向村组集体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3?37万本;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58?28万本,林权证54?21万本,集体土地使用证149?94万本,房屋所有权证145?67万本;向农户颁发耕保基金卡和农民养老保险卡。二是新型耕地保护机制初步形成。截止__年底,发放耕地保护基金11?7亿元,涉及农户111?8万户。三是农村产权流转有序推进。成立“__农村产权交易所”,区(市)县设立农村产权交易分所,乡镇设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搭建农村产权流转的有形市场。截止__年底,确权颁证后实现农村产权流转共计6?63万余宗,金额33?62亿元。

(二)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__年11月以来,我市以村(社区)为重点,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为关键,着力构建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分类供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设施统筹建设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五大机制,目前,今年的村级专项资金7?1亿元已经全部划拨到位。全市首批启动了111个村(社区)的村级融资建设项目,其中63个村(社区)已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融资9100万元用于村级道路、水利设施等建设,形成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机制。群众广泛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项目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过程,农民自主、自愿、自治得到充分体现。干部作风和工作观念明显改观,实现了干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自主决策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经第三方调查了解,全市村(居)民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知晓度、参与度总体达到90%以上。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我市着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健全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按照公开内容明细化、公开形式多样化、公开程序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完善党务、政务和村(居)务公开制度。二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创建了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同时,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地位,形成了农村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村级组织架构。三是积极推行社会评价。完善民主评议体系,形成了区(市)县、部门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村(社区)干部、普通党员“四级社会评价网络”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的社会评价机制。

(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__年7月,我市召开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议,提出了充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这个政策,争取用5—6年的时间对全市农村300万亩耕地和30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每年整理耕地6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4—5万亩;每年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5—6万亩,腾出农村建设用地3—4万亩,每年改造6—8万户农民的居住条件,用5—6年的时间使大约40万户农民搬入新居。现场会后,按照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标准和要求,全市已启动金堂三溪镇、蒲江县大兴镇等4个乡镇的综合整治项目;已确定__年首批启动整乡推进的24个乡镇,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项目52个。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是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中,有的农民参事、议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能力有待培养。

二是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区(市)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确权颁证后,农村产权流转的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推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缺乏社会资金的投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资产还不能真正向资本转变。

三是部分地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由于涉及人地矛盾、违法违规占地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个别区(市)县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暴露的问题难于处理;害怕激化农村长期以来积累的利益矛盾,没有勇气把多年以来历史遗留的各种疑难问题解决好。

四是基层干部的观念和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的基层干部还存在“代民作主”的惯性,怕把事情给农民讲清楚,怕把事情交给农民自己办,工作方式简单。 三、几点建议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市委确立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丰富和完善。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项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完善推进运行机制,深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促进城乡和谐相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现代田园和现代城市的有机统一。 (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村“四大基础工程”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一是要加大“四大基础工程”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坝坝会、院落会等会议和开展知识竞赛、创编文艺节目、网络宣传等丰富的活动,真正把“四大基础工程”的目的、意义和有关的政策讲清、讲透,把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由于各地的条件和基础不一样,群众认识水平和具体面临的问题有差别。因此,在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具体工作中应当始终尊重群众的意愿,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推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权益。“四大基础工程”是促进农村发展、给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惠民工程。要始终把群众得实惠、农村促发展作为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让绝大多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共创共享的新机制。 (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构建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一是要深化确权颁证工作。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在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清理和违法违规用地处理基础上,对农村自留地、未到户土地使用权等开展全面确权到户工作。同时,对村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清偿,明确集体房屋等其它集体资产权属,努力做到将集体房屋等设施的使用权属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含未清偿的债权债务)全部股份量化到户,使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彻底明晰,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产权和资本为纽带、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农户自愿参加为基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机制。

二是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对原村级所有的集体企业或者经营实体实施改造。积极引导城市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进入农业领域,培育和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形式,以产权为纽带、以农户自愿联合为基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农业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和鼓励农民通过“小拆院并院”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结合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项目、开发特色旅游和旅游产品,发展产权明晰的二、三产业实体。 三是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及时修订完善交易规则和交易流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加快农村产权要素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民产权权益保障机制,确保权益不受侵害、有法可依;深化农民的产权意识,积极培育农民群众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建立健全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强化农村产权纠纷调处机构职责,保障产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纠纷和侵权时能够得到及时、便捷的调处和维护。

四是以促进社会资金投入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和“四性”规划原则,在制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中居住区规划、农村生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全域__范围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大力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就地就近集中使用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给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充分的弹性空间,鼓励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联合,自主实施或引入投资者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集中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大范围内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的途径和办法,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充分依靠群众推动基层矛盾问题的解决。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的工作原则,把主动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全程参与,自己处理自己的事,自主解决各类矛盾问题。通过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构建“村两委+议事会”的村级治理模式,民主选举设立村(社区)议事会、民主监事会和调解小组,促进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不能将这四方面工作孤立起来,还必须与其他各项改革相互配合、相互推动,才可能取得实效。

一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广灾后重建中农村土地、房屋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的经验和办法,建立农业发展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体系,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保险体系,加大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

二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投入,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交通、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保障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户籍、就业、社保体系。结合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服务体系。(五)推动基层干部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要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要求,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促进观念的转变和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 一是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现场培训的形式,加强对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组干部等与群众长期“打交道”的基层干部的培训,把握好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政策、内容、要求,增强带领群众推进“四大基础工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要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要深入群众,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工作重心要下移,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过去“代民做主”的工作作风。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有效地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是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典型引路。俗话说,眼见为实。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是推进基层工作的重要方法,观念转变的捷径就是让他亲眼看到这条道路好。要集中力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典型来推进面上的工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四大基础工程”是在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基础上,在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形成的一整套农村工作办法措施。它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是推进农村加快发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__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将在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的领导和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努力把“四大基础工程”建成群众拥护、主动参与、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民心工程。

第六篇 农村消防试点建设调研报告6100字

农村消防试点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分析了_____省_____州近年来在推进农村消防工作中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取得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关键词]:_____ 农村消防 试点建设 经验 问题 对策措施

一、_____州基本概况

_____省_____州地处_____省东南部,辖1市15县1个开发区,共206个乡(镇),3549个行政村,总人口438.4万人。全州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绮丽,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素以苗家的吊角楼、侗家鼓楼及风雨桥等标志性建筑为特色,有“杉乡、林海”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以农、林业为主的农业大州。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原因,_____州广大农村大村寨多,连片居住突出,房屋鳞次栉比,几十户、几百户甚至上千户的自然村寨随处可见,仅50户以上自然寨就有3453个,其中100户以上自然寨多达1288个,这些村寨又多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85%以上为木质结构房屋,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不但失火频率高,且发生火灾后,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历来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火灾“重灾区”,农村消防工作难度大,防火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可以说,_____州是坐在“火堆口”上谈防火。

二、_____州近年来农村防火工作经验

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省农村消防工作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始终把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来抓。1999年,全省农村消防工作试点启动。20__年来,省政府在_____州从江、锦屏两县开展农村防火试点的基础上,已经改造了木房8.8万栋,茅草房12.1万间,修建了消防水池(塘)1.2万口,安装了消火栓1.3万个,配置了消防泵5200台,改农村“老虎灶”为节柴灶17.8万个,建成沼气池99万口,还于20__年制定出台了《_____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

全省公安消防部队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公安厅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总队几届党委班子和全省广大消防官兵的辛勤探索和反复实践,在_____州先后总结推广了“三大法宝”、“四个结合”、“五改工程”、“八个落实”等一系列经验措施,三大法宝即:“义务消防队、消防水池、手抬机动泵”。四个结合即:一是使农村防火试点工作与城镇、农村规划建设相结合,做到同步实施,协调发展;二是与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举两得,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引导农民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四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保持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打牢农村消防基础。五大改造即:水改、寨改、房改、电改、灶改。八个落实即:一是领导责任要落实;二是组织制度要落实;三是安全措施要落实;四是教育培训要落实;五是隐患整改要落实;六是宣传工作要落实;七是消防器材配备要落实;八是达标、验收要落实。这些防火经验使农村火灾高发猛发的势头逐步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特大火灾由上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发生6-7起下降到近年的1-2起,农村火灾财产损失从20__年的4614元/万人下降到目前的1935元/万人。

三、_____州农村防火工作薄弱环节及问题

从总体上看,因我州经济总量较低,对消防投入不足,加之受历史、习俗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州农村火灾隐患量大,火灾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烧了一个寨、毁了一片林、贫困数代人的现象没有得已根除,民族大村寨、旅游村寨甚至农村防火试点村寨仍时有火灾发生,甚至一年烧掉一个旅游大寨(20__年3月6日,_____州从江县丙妹镇銮里村因村民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特大火灾,受灾89户,直接财产损失45.1万元;20__年4月19日,_____州黎平县大稼乡大稼村因村民吸烟,引起特大火灾,受灾81户,直接财产损失51.1万元;20__年7月17日,有着500年历史、被誉为“中国环保第一村”的_____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上寨发生火灾,除47户村民家当尽失外,还使约5000份“国家级”珍贵文献——清代林业契约化为灰烬。这批林业契约文书是继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文献、安徽“徽书”之后的第三大珍贵历史文献;20__年9月19日,_____州从江县下江镇巨洞村三组因村民酒后卧床吸烟,引起特大火灾,受灾83户,死亡3人,直接财产损失68万元;20__年4月14日,_____州黎平县南加镇茅贡乡地扪村因瘫痪病人在卧室用火取暖不慎,引发火灾,受灾42户,死亡1人,直接财产损失43.1万元;20__年2月13日,已经申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琵琶大歌”之乡——_____州榕江县寨蒿镇晚寨村因小孩玩火,引发特大火灾,受灾162户,直接财产损失97.2万元,整个大寨几乎全毁)。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更损毁了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旅游的珍贵的无形资源——这些村寨灾前仍保存着从渔猎、采集到畜牧、农耕等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信仰、习俗、节庆、仪典,音乐、歌舞、语言、文字、建筑、雕塑……各民族古老的手工技艺更是几千年保存下来的宝贵遗产。这些保存有大量人类文化遗产“活化石”之称的民族村寨,在中国乃至世界已不多见,堪称“无价之宝”,其无形资源价值损失之巨,无法用金钱衡量,给后人留下了莫大的历史遗憾……。_____少数民族自治州至今仍是我省乃至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民族聚居密度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农村火灾最严重的地区,“全国农村火灾看_____,_____农村火灾看_____”,每年仍有近万名群众因火灾返贫。

农村消防工作深层次的重大问题、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来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未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农村消防工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大意义和关联性,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不够,农村消防工作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制落实不力;二是政策措施不配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群众利益的协调机制不健全,村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投资分散,农村综合改革滞后,实施建设项目时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未能有效整合,形不成合力;三是为保护珍贵的民族旅游和文化资源,必须保留住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木房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文化,保留浑然一体的大寨风貌,但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硬件”、“软件” 保护措施十分滞后;四是科技含量低,未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技术建设改造农村基础设施,消防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五是农村消防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经费保障不力,整治农村火灾仍停留在低层次和“治标”上,达不到“治本”的目的,反而浪费了资金和政策资源;六是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发展缓慢,稳定性差;七是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深入、不普及,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素质不高,抵御火灾能力弱。

四、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对策措施

实现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抓好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展开。_____省人民政府20__年第144次省长办公会批准实施的《_____农村消防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__年,使全州试点村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防工作责任制基本落实,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建立,人员、装备配备达到标准,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消防安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村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重特大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现农村消防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笔者认为,真正抓好以_____州为典范的_____农村消防工作的整体推进,开创农村消防工作新局面,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种政策、项目、资金和行政资源,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农村消防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涉及部门多,社会关联面大。要遏制农村火灾高发、防止火烧连营的重特大火灾,必须坚持治穷和治火相结合,“挖穷根,送火神”,打破“越烧越穷、越穷越烧”的恶性怪圈。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分清责任,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由政府统筹发改委、综治办、国土、建设、财政、民政、农业、乡镇企业、畜牧、农机、水利、电力、移民、扶贫、民宗、文化、旅游、林业、交通、安监、保险、环保、信息产业、公安、消防等部门,成立多边、多形式的协调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综合治理等重大机遇,以解决好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消防通讯等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制约农村消防工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对农村的“山、水、林、田、路、寨、房、灶、气、电、信息”进行综合治理,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数年,彻底扭转连年火烧连营、上万农户因火返贫的被动局面。

(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建设的真正主体是农民,建设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也是农民,必须充分激活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他们才能以足够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创造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满足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政府引导扶持,防止急功近利、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

(三)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机制。以国家立项为主,财政出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捐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充分调动政府、乡村、农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群众参与度。由于农民捐了钱,他们参与讨论、监督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可有效预防“豆腐渣”工程。同时应建立健全“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长效建设和管理维护机制。

(四)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火灾的特殊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的生产发展,三者相互交织。不解决好农村火灾问题,国家再投入多少,都会被一把火烧光,陷入再投入的“无底洞”;没有良好的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防工作的根本性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资金应该由公共财政来承担。_____州或省政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治理火灾为重要支点,在全面摸清_____州包括农村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底数的基础上,完成项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和差异性,以州或省政府名义,将_____州农村消防工作涉及的“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等农村消防建设项目与其它项目工程进行捆绑,作为整体项目,向国家有关部委甚至国务院申报,由国家作为试点项目立项支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投入,不宜再拖。若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农村消防工作的很多困难将越拖越大,损失越大。

(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优先完成紧迫、易行的建设项目。改变农村消防安全状况,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一盘棋的思想,对花钱少或不花钱的、易实施的、需求紧迫的项目工程,可发动群众抓紧建设,能搞什么项目就先上什么项目(如公路不通的先修路,水源缺乏的先建高位消防水池等),能快则快,并改革政府支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办法推进建设。特别要优先解决“水”和“火”的问题:①治“火”问题。从_____州历年的火灾看,多数火灾都是群众烧柴用火引起,不安全、不卫生,而且严重威胁着日渐脆弱的生态环境安全。面对严峻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农村开发利用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是新农村建设中能源结构的一场革命。我们必须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旅游资源安全,改变农村人畜混居、传统养殖等落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解决好农民脱贫、发展、治污、防病、消防安全的角度,大力推进改“老虎灶”为节能灶工作,改楼上用火为楼下用火,改烘烤为晾晒;引导、支持农户广泛利用农作物秸杆干馏炭化技术,使用环保型秸杆炭化炉等新型产品,将落叶、杂草、小灌木、树枝锯末等制造成人造木炭,可很好地解决燃料问题,杜绝柴草进寨,减少村寨和森林火灾(产业化批量生产还可缓解工业用木炭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力推行以沼气池____“一池四改”工程,增加沼气池建设的指标和补贴标准,建成质量好、容量足够的沼气池,保证满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火需求,发展卫生厩,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应用等,改变农户落后的生活、养殖习惯等,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样既减少了林区和村寨的火灾荷载,解决了肥料、燃料和污染问题,还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民致富门路。②治“水”问题。很多小火酿成大灾,关键因素是无水灭火,群众只能望火兴叹。因此要统筹人畜饮水工程、渴望工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一并解决,尽快完成消防水池、消防泵、水带水枪、消防管道、消火栓等为重点的消防设施建设。特别对建在山腰、山顶的缺水大村寨或林区村寨,要坚决防止寨火、山火交互发展,在寨旁、山顶抓紧修建大容量的、蓄存雨水良好的高位消防水池(或水库),铺设环状消防给水管网,设置取水点,配发消防泵、水带水枪,组建义务消防队等,保证每村每寨随时蓄有上千立方米的水(该水源平时蓄积的余量部分可作为农民开展生态家园建设的生产生活用水,一旦发生寨火或山火,就是扑灭初期火灾的消防用水),有效扑救初期火灾,避免火烧连营。

(六)对有积极性、条件成熟的县、镇、乡、村和农户,省、州政府可先垫付规划和建设启动经费,尽快组织实施,抓好示范村寨的建设改造工程,更好地发挥示范村寨的示范带动作用,所垫付的资金再向国家申请补助。尤其对晚寨村的恢复重建,应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完成规划,能启动的项目尽快启动,发动群众抓紧建设,可边建边补、先建后补。

总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村稳定是全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和谐是全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又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我们抓不住新农村建设的这一难得历史机遇,趁势推动农村消防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消防工作滞后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农村消防面临的突出问题将难以解决,农村消防安全形势将更加严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构建“和谐_____”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广大农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综合治理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用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消防工作,全力突破农村消防工作的“瓶颈”,下大力解决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现状,从根本上杜绝“火烧连营”,全面实现农村消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州乃至全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旅游大州、生态大州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第七篇 2024年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优秀篇3700字

自__年3月5日驻村以来,在县委副书记、新农村指导员总队长__同志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作为__省第九批新农村驻村帮扶建设指导员,严格按照新农村驻村帮扶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遵守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深入群众,从学习中提炼经验,学习农业生产,与群众同劳作、同生活,把握农村工作的规律,勤动口、勤动手,了解村情民意,真心服务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村最基层群众的现实状况。在乡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作为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们的言行,不仅代表自身形象,也代表着派出单位的形象。所以自驻村以来,我们严格按照《__县第九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认真执行考勤制度,转变角色,尽快适应驻村工作,脚踏实地的配合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村务工作。为尽快熟悉胜任驻村指导员工作,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近二月来,我们组织学习了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资料文件,认真学习和领会了《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云南省委贯彻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一号文件”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同时结合县情、乡情、村情,认真学___县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系列文件,为下一步开展各项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驻村工作情况

__村

我们向__村张炳全书记了解到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236户,有乡村人口7867人,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429亩,林地33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烤烟和三七等农作物。林地主要种植黄果、桃子、梨等经济林果。据村委会不完全统计,全部农户均已通电,90%农户通自来水,其余饮用井水,85%农户通有线电视。有1600余农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60余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明德小学,城子小学,中学生就读到__中学。__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差,没有经济支柱产业,生产的产品不成规模。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经济支柱产业, 形成发展规模。

__村

我们走访了__村委会所辖的张家寨、王家寨、林益村等九个村民小组,与每位村小组长建立了联系,向他们了解了各个村小组包括人口、耕地、收入等基本情况。不仅为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对农村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下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__村

向__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海清和副书记赵明华进行的多次交流沟通,从自然村,人口、民族、土地、交通、气候、水利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村情进行了详细的认识。总体情况为__村是一个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地处边远的山区村,人均土地少,气候为炎热的河谷气候,并且土地为山地梯田,农业耕作方式传统,不利于规模化和机械化耕作,道路交通不方便。各自然村都依山势建设在山边,住宅用地比较紧张,一部分村民建盖起了新的水泥砖混楼房。部分村民仍然居住在老的土基房中,有的堪称危房。村中道路基本都已经硬化为水泥路,但还没有建设道路路灯亮化工程。__最为严重的还是环境卫生状况,村中垃圾都倒在就近的山谷或者沟坎边,没有良好的卫生集中倾倒场所和习惯,公共厕所缺乏,其中水头村的公厕已经因滑坡而倒塌,不能使用。相对来说在大中寨村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工作给村子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房屋外立面美化,公共路灯,公共厕所,垃圾池都已经建设完成,部分村民开始习惯新的环境,改变生活习惯,但原来的卫生死角还有待治理完善,部分村民的习惯还需要慢慢养成。__村的壮族群众相对来说观念比较保守,内容和方式上都习惯把持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对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理解不透彻,相应一些工作推进比较困难,比如土地流转,退耕还林,果树替代种植等。人口结构空心化严重,村中年轻人基本远赴他乡打工,农业生产后继无人现象比较突出。地处边远,交通落后无论在生产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是阻碍发展的一大瓶颈。人畜饮水问题虽然无缺水之忧,但是水源为小江流域下游,流域污染问题突出,水质卫生问题仍然是当地群众面临的一大问题。

__村

初步了解__村的产业结构。__村是一个拥有6个村小组612户2386人的贫困行政村,__村委会缺少水资源,也是__乡唯一一个不通自来水的行政村,且经济作物较少,除__年末才刚开始发展的苹果产业,能为群众带来一定收入的就属烤烟产业。虽然近年在大密枝发展了雪灵果产业,为大密枝的百姓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并为在其他村小组推行种植,所以多数群众的收入大多还是靠玉米以及马铃薯,收入不高。目前,__村委会各村小组进村道路已100%硬化。但还存以下困难:一是各村组的公共设施较少,有部分村小组还未建盖公房;二是部分村组的村间道路在实施整村推进中未能全部硬化:三是已硬化的村间道路经过多年的行走后部分路段已出现了裂纹,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

2、协助乡党政领导开展工作情况

一是参与为新建__村村委会,开展征地的相关工作;

二是对城子古村景点的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现状和发展情况开展了解调查,对城子村目前已经开业的两家客栈的经营户和客人做了简单地访谈。

三是协助乡配合乡工作组进村入户宣传__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收取美丽家园建设农户粉墙换瓦相关费用;

四是配合乡党政领导及各所、站做好森林防火巡查防控排险等工作;

五是配合县民政局及乡党政领导,对九溪山公墓沿线公路的升级改造进行调研勘察;

六是参与了__村“山地边坡高原梨树替代种植”各家各户土地丈量工作,体验了如何在基层工作中如何开展工作以及如何直接和农户沟通。

七是关心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两次深入__村清泉希望小学,同学校谭校长和教师开展访谈,关注学校基本教学工作生活设施的情况和教师学生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了解发现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做准备。

八是参与了__村通村公路硬化工程的协作。协商公路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积极支持道路硬化工程的顺利实施。

九是借__乡中心校召开各村小学校长教学工作会议的机会,和五位小学校长开展了访谈交流活动,对各村小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步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做准备。

十是参与__村委会对规划区苹果树地块的丈量工作。经过了两天的丈量,共丈量了大密枝及三道箐老箐沟座落的100亩左右的土地、__下寨大碑座落90亩左右的土地。通过土地丈量工作,认识了各村小组的负责人以及初步了解了苹果产业的发展。以土地丈量为契机,与当地农户有了近距离的交流,在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三道箐和大密枝村民强烈反映了公路建设中存在的涵管埋设问题后,我回单位向相关技术人员反映了存在的问题。经过相关技术人员实地的查看后,做出如下答复:对原有的涵管进行重新铺设,并增设了两道涵管以满足排水。

3、联系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城子古村新建旅游卫生公厕的项目及资金补助,具体与我委规划处联系的情况是今年全省旅游卫生公厕的建设计划已于去年年底上报到了国家旅游局,因此,规划处建议城子古村计划建设2座旅游卫生公厕的项目只能1座从今年划拨给红河州的5000万旅游发展资金里去协调;另外1座于今年年底上报规划处纳入计划,由规划处统一上报国家旅游局。

与省旅发委产业处联系的情况,请乡里的领导在今年全省旅游产业大会结束后来委里召开一次关于城子古村项目规划和产业建设和发展的会,再具体安排项目及资金补助。与省旅发委市场开发处联系的情况,已请__乡上报县旅游局,再由县旅游局上报州旅游局转报__乡请求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给予__年度旅游宣传促销经费的请示,申请宣传促销经费补助30万元。

__村村委会石岩脚村公房建设项目:包括2层公房一栋,公厕一个,篮球场一个。预算资金60万,目前已经有县财政局配套“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0万,乡上先支持建设篮球场资金6万,后增加6万资金,村委会支持5万,共计35万元,目前资金缺口25万。

__村委会清泉希望小学:篮球场边60米长围墙建设,需要资金3万元;学生宿舍住宿用品配套82套(含床单、垫棉、被套、被子、枕头),需要资金3万元。

__村委会徐泸希望小学目前大门需要修缮维修;学校蓄水池因为有裂缝,蓄水量不满,需要对蓄水池进行修缮;刚建好的学校厨房下水管配套未建设完毕,需要资金支持完善排水设施。

__村委会__小学教师周转房(16套,560平方米)今年已经立项建设,配套资金80万,但资金有缺口,无法实施项目建设。

__村400亩蔬菜大棚建设项目,项目总投入:360万元(其中大棚间道路建设75万元),项目效益: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涉及__村300户农户1000余人,项目建成后将使涉及的农户每户年均纯收入增加600-800元,同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人员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困难:该项目前期的耕地面积测量,土地留转等工作已完成,现已进入施工阶段,但涉及大棚间道路建设的75万元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各村委会都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作为新农村指导员,我们发挥好桥梁作用,尽所能引资金、引项目,帮助解决村里实际困难。

第八篇 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2350字

一、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从事的主要产业是:冬种热带农业、海洋养殖、捕捞及其加工产业,陵水特色资源农业,二十年来,由于陵水县这些农村实用人才从事的这些产业有一定产业、市场优势,积累了一定生产资本,掌控了较好的农村生产资源,收益比普通的农民高,同时由于他们的成功,带动其他农民、其他社会资本向这些产业集中,形成陵水农村三大产业链,a,冬种热带农业产业链,如冬种西瓜产业链、哈密瓜设施农业,b, 海洋养殖、捕捞及其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如珍珠养殖、对虾养殖、石斑鱼养殖,c, 陵水特色资源农业,如槟榔种植、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由于陵水县这些农村实用人才的实用科技、信息带头,从而推动了陵水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近年来,由于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对金融、技术市场的重视不够,从而使陵水农村三大产业链出现一定的停带,例如、珍珠产业、麒麟菜产业、西瓜产业收益都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创新能力不足,对新型的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重视不够、缺乏资本,从而使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收入状况呈下降状态。

从上述情况分析,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陵水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也可以看到农村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这些年,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增收的主要困难,在于农村对学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性不够,在生产中、市场中对科技投入不够,具体表现,由于一些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在前几年成功后,一直依靠资源实现财富增长,忽视了科技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创新,但陵水农村是地多人少的地区,由于资源的制约,导致收入的下降,依靠资源实现财富增长忽视科技进步还有一个危害,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导致一些产业出现危机,好像近年来槟榔产业受到黄化病打击、麒麟菜产业由于水质污染2024年几乎全军覆灭。假如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学习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电子农务等新的农业知识,重视技术市场、知识产权,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支持,那么陵水将出现新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些新的农村实用人才将带领陵水农村开拓新的局面。

这里有一好例子证明这一观点,隆广镇黎族农民吴仁能,就是这样依靠科技进步的好例子,原来吴仁能是一名贫困山区的农民,在第一轮创业中,重视科技进步,引进技术,在冬种热带农业、陵水特色资源农业取得成功,在积累一定的财富后,也是重视自身的知识更新,加盟陵水农业科技110,重视信息化、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完成第二轮的创业和财富积累,同时带领乡村农民共同致富。

二、陵水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科技水平状况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技术结构

a、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我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仅占全县同口径人才总量的1.3%,与农业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9人,仅占全县的1%;具有高级称职的207人,仅占全县3%。缺乏国内省内公认的学科、技术带头人。这些人才的缺乏同时影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水平的提高,因为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水平,要靠我县这些高学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示范带动。

b、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传统种植业、畜牧、林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实用人才较多,占90%以上,而掌握园艺、园林规划、环境保护、科技和人文结合系统技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且多数人才都集中在县城,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c、实用知识老化,创新力量缺乏。原来创业成功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由于对技术市场、信息化的重视不够,知识和技术老化,我县现有的高学历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基层经验丰富,生产实践、市场经验。又由于参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毕业的大学生或因为待遇低不愿来,金融对科技支持不够,存在后继乏人现象。基本生活难以保证。致使一些业务骨干或弃农从商,或外聘打工,新进的毕业生也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跳出“农门”,造成农口人才严重流失。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由于投入不足,办公和科研条件简陋,科研设备陈旧,实验基地缺乏,涉农部门甚至连必要的化验、检测设备都没有,科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致使农业科技成果层次低,转化速度慢。

d、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的层次有问题,形成农村产业链,是做强做大农村经济的基本,但是要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要有各种专业类人才,各种层次人才,在陵水农村产业链的低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好多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在陵水农村产业链的高端,又缺乏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这样陵水农村产业链的低端和高端要依靠引进人才,无形中制约了陵水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好多农民重视成本市场、销售市场,忽视技术市场,这样永远无法产生陵水农业产业链的高端,在成本市场上,对人力资源只重视低成本,吸引不了、培训不出熟练的技术工。

2、目前陵水农村实用人才急需的技术和知识

a、信息技术

b、知识产权知识、技术市场意识

c、生态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生物能源等环保农业技术

d、农业科技和社会人文知识交叉的系统技术

3、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科技水平的建议

a、利用农业科技110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

b、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投入,通过金融的扶持,建立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通过建设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让农民主动寻求实用技术,逐步取代被动的灌输式各种农民技术培训班,通过建设初级的陵水农业技术市场,加速陵水现代农业技术的引进和转换,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提高农村人才市场配置程度。

第九篇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5950字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社发展,我们对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加快推进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先后投入资金1420多万元,完成了榆山社区和锦水社区及安城乡、洪范池镇、孔村镇等6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为全县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起步良好。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高标准迈进。全县2个办事处和6个乡镇全部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建设率达100%,为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村文化大院建设渐成规模。我县共有365个行政村,截至2024年底我县文化大院建有率达到70%,为促进全县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农村重点文化工程日益深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按照省、市统一要求,我县建设完善了县级分中心站点、乡镇基本型站点、村级基本型和扩展型站点。县级分中心站点由市里统一购置设备,将原来图书馆的普通阅览室改为拥有20台微机的电子阅览室,并配有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加工、存储、整合、传输信息资源的功能,使我县图书阅览实现真正的网上阅览。乡镇、村基层站点与镇、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实行一个场所,两个牌子,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二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能为农民提供实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配套工程。截止到2024年底,我县共建成农家书屋260个,根据省新闻出版局要求,2024年我县将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三是文化下乡工程。该工程是我们为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抓手,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送戏、送电影和送图书下乡活动,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2024年至今,县乡两级财政安排大量资金作为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的专项经费,每年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王皮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加鼓通、于派山东竹板快书、平阴渔鼓、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黄石公祭祀活动、少岱山庙会、王皮戏、平阴木偶戏、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太平大刀、花棍秧歌、南天观道教音乐、天主教民族音乐、柳子戏、丁兰孝母传说故事、玫瑰花的传说、和圣柳下惠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传说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五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我县有6个乡镇2个办事处共346个行政村,电影放映公司共有13支电影放映队,其中国有队6支,占放映队46%,集体队7支占放映队54%。2024年,全县共放映电影4200场,完成公益电影放映任务,实现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

3. 群众文化日益红火。在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支持的创新服务和典型示范引领下,我县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一是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春节、元宵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庆日,我县各乡镇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基本上做到了县城有活动,乡镇闹“红火”,且内容日渐丰富,形式日渐多样,规模日渐宏大;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好戏连台。2024年的消夏广场文艺晚会历时两个月,不仅为各行各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国家法律法规、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展示在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先进英模事迹,树立行业形象等方面搭建了平台,也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积级培训,强化农村文化队伍体系。针对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弱化和农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强烈的现状,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经常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组建了10几支多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为繁荣农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农民文化异彩纷呈。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重视和扶持,各地涌现出了多个读书、音乐、摄影、剪纸、花卉种植等特色文化户,这些农村特色文化户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树立了新典型,注入了新活力。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的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并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各级政府文化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文化事业投入横向比远低于卫生和教育事业投入、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又远低于城市文化事业投入是长期以来的普遍现象。国家要求市、县建立的各项专项经费基本上因财力问题或其他原因而落实不了;由于国家缺少刚性政策支持,加之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较少,县财政直接投入乡镇的文化事业经费微乎其微。由于经费紧缺,农村文化单位的活动经费也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部分贫困地区,文化活动经费几乎为零,甚至连文化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无法开支,致使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按照《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XX]21号)精神,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要对文化设施建设用地无偿划拨。从调研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文化设施建设土地批复、划拨困难的情况,致使部分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处于有钱无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文化专干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技能不适应岗位要求。这些文化专干有些是上世纪80年代初从事文化工作的,学历偏低、文化专业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二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从事农村文化工作位虚薪低无法解决编制问题,无法评专业职称,也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资长期得不到保障,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文化队伍缺乏指导,疏于培训。因为缺少培训和业务学习,部分人员虽然从事文化工作多年,但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很多乡镇文化站活动中涉及戏剧、曲艺、舞蹈、音乐、书画技能辅导领域渐成弱项。四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缺乏有效激励。特别是正在发展的农民业余文艺团体,队伍建设和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缺乏经费支持,音响、乐器等基本设备严重缺乏,演出收入难以弥补活动开支,且相当一部分文艺队伍年龄老化严重,人员青黄不接;缺乏激励机制和政府扶持,发展后劲不足,一些文艺队伍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发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蕴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导认识程度不一,导致了文化建设存在差距。文化底蕴厚,经济条件好,领导认识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设就相对搞得好,相对比较丰富。文化底蕴薄,经济条件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存在“经济发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工作中,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了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生活就较为贫乏。据调查,一些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户看书难、看戏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目前,全县只有 个乡镇组建民间文艺队伍 支, 人。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从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五)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买报刊书籍、电视设备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党的__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服务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将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服务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基础,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文化大院)。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影剧院、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村综合文化室应包括图书室、娱乐室和球场。乡村文化中心(室)应相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农家文化大院应有图书、电视、电脑、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开放。

(三)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是农村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取向。我县农村文化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果不佳。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才能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人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要求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履职能力。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文化站人财物上划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主管部门同意,以保证队伍稳定、素质提高和工作专一。四是对农村文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县乡村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效率与待遇挂钩,实行考核,严格奖惩。五是对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以利于送戏下乡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七是加强我县文化执法队伍建设,文化执法大队应对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加强监管,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四)开拓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巩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县、乡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三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鼓励支持开展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五是挖掘特色,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六是加强对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七是创建文明村组、文明示范户和“农家文化大院”,现暂无条件建设“农家文化大院”的村,应首先建好“农家书室”,切实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酒,节俭办事,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使农村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引导,改变农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寓于精神生活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文化生活也应随之提高。但农村部分群众知识浅薄,观念落后,对文化生活没有认识,没有追求,没有参与,没有投入。县乡村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和娱乐活动,加强引导,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乐,从中受益,认识到怎样生活才是美好、丰富、幸福的人生。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逐步改变传统消费观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书刊电视和其它文化用品,参与文体活动。以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会,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第十篇 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报告5800字

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中央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___思想、邓--理论和“____”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下着眼于复州湾镇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复州湾镇自然地理概况;工农业发展历史概况;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思路,;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攻破农业建设资金难题;农业产业化典型实例;农业产业化造福__镇等六个主要议题。

一、复州湾镇自然地理,以及工农业发展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和气候 复州湾镇位于辽东半岛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21“41’,北纬39“21’之间,北距__市45公里,南距大连90公里。__镇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98.3毫米,年平均气温10.3度,年无霜期165——185天,年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3.3千卡/平方厘米

(2)地形地貌 复州湾镇郭屯村依山傍海,自然景观秀丽。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千山余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低山、 丘陵、平原、陆地和滩涂结合的多种地貌类型,自然构成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东部低山叠翠,山峰连绵,河流湍急,谷地狭窄;西部丘陵低缓,溪流短小,谷地开阔;沿海岛屿坨礁密布,海域滩涂开阔平缓

(3)矿产资源 __镇矿藏资源丰富,矿种繁多,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余种。特别是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其中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质页岩、海卵石等储量约有6.5亿立方米。另外,境内石灰石资源分布广,纵跨3个地质时代,质优、储量大,cao含量多为50%—53%,大都裸露地表,分布10余个乡镇,面积达327.1平方公里,占全开发潜力巨大。

(4)全镇总面积和海洋全镇总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工地面积2100公顷,滩涂及浅海面积4284公顷。海岸线长28.3公里,贪图面积广,海湾岛屿多,浅海面积867公顷,滩涂面积3427公顷,其中贝类养殖1130公顷,对虾养殖330多公顷,盐田860多公顷。滩涂及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有杂色蛤、毛蛤、文蛤、牡蛎、牛眼哈、海螺、梭子蟹、对虾、章鱼、梭鱼等几十种。镇内还有一座7000立方米的高科技立体水产品育苗室一座,可培育虾夷扇贝,海湾扇贝、中国对虾、日本车虾、海参、太平洋牡蛎、三伏梭子蟹等各种海珍苗。

2农业发展

1【特色农业】

__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占全镇总人口50%。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适合多品种水果、蔬菜生长,是闻名中外的“苹果之乡”和国家重点果品生产基地,主要品种有苹果、樱桃、葡萄、桃子,杏等等。全镇畜牧业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引进利木赞、皮尔蒙特、夏洛来等优良品种,对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复州牛进行改良换代,年产黄牛1.3万头,是全镇著名的黄牛生产基地;多绒山羊单体羊绒产量居国内同类种群首位,养殖量达到3万只;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一条龙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肉鸡年饲养量达到1200万只、屠宰肉鸡0.3亿只,产值近0.7亿元,。复州湾镇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滩涂,浅海面积867公顷,滩涂面积3427公顷,盛产海盐和鱼虾,年产海盐130多万吨,复州湾盐场是全国四大盐场之一;海参和贝类等海珍品养殖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国家海参、对虾重点养殖基地。XX年全镇完成水产品总产量4.8万吨 温室大棚生产是东北发展和推广最早的地区,目前总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种植结构也由过去单一的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温室密桃、葡萄、哈密瓜、蘑菇、花卉等各类品种。

3工业基础

复州湾镇是以建筑材料制造、地下采矿、海上养殖和盐化生产为主导产业而闻名东北三省的老建制工业重镇。镇内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其中粘土质页岩储量660万吨,石灰石储量2亿吨,陶土储量150万吨,无烟煤、铝矾土、磷、黄釉等也有极高储量。工业基础雄厚,包括盐化、轴承、水泥、陶瓷等12大门类的各类工商企业150多家。近年来,借优惠政策的东风,携勤劳勇敢之志,复州湾镇已成功踏上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除振兴本镇企业外,还成功引进大化碱厂、大连水泥厂、韩国服装厂、大连环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自XX年起这些大项目陆续建设投产,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二 、复州湾镇在改革开放前的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镇农业产业化按照“重点抓龙头、抓重点龙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以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为核心,以培植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继续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档次和水平,争取在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一)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种养基地,力争每一个种植品种都能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每一个主导产业都能形成较大规模,推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突出抓好水产养殖、优质果品、肉蛋鸡鸭饲养、奶肉牛饲养、精细瓜菜种植六大特色农业发展。

(二)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整合农业投入资源,集中更多的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二是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和指导。四是加快农民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采取培训考察、专题讲座、举办论坛等多种有效形式,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管用足用好镇里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卫生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四)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载体功能。把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措施。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好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业第一车间”,发展订单生产、合同收购、股份合作。

(五)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业产业化运行秩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利益联接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对象、调整扶持内容、增加扶持规模。对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认证奖励、规模种养基地建设补贴等扶持项目,及早谋划安排。

(七)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搭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平台,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升级。

三、 近年来,复州湾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思路

1、市场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2、区域化: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3、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等,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5、是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6、集约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7、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四、关于__镇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突破农业建设资金

科学技术的引进

几年来,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体,在做好常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基础上,主要推广了以下几项新技术和新品种,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黄瓜、甜瓜嫁接生产技术。通过嫁接可有效解决黄瓜特别是甜瓜不能重茬的问题,防治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现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万亩,亩增产达10%以上。

二是推广使用垄鑫、氯化苦等土壤消毒技术。为解决保护地连作重茬障碍,该项技术可有效解决保护地因连作重茬而导致的各类土传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现全市推广面积XX亩,亩增效达15%以上。

三是推广种植森列尔黑花生。森列尔黑花生具有品质好、高产等优点,比常规品种亩增产达35%以上,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四是引进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 XX年共引进优质糯玉米、甜糯玉米新品种共14个,为农民带来较高收益。

五是保护地综合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20多项新技术,

六是推广使用新型杀虫、杀菌剂。随着无公害生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在生产中需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各类新型杀虫、杀菌剂,以满足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七是各类复合肥推广使用。复合肥的使用推广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由于其n、p、k配比全面,使用简便,且增产效果显著。

农业建设资金来源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复州湾镇是以建筑材料制造、地下采矿、海上养殖和盐化生产为主导产业而闻名东北三省的老建制工业重镇。业基础雄厚,包括盐化、轴承、水泥、陶瓷等12大门类的各类工商企业150多家。近年来,复州湾镇已成功踏上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除振兴本镇企业外,还成功引进大化碱厂、大连水泥厂、韩国服装厂、大连环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自XX年起这些大项目陆续建设投产,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至此,工农业完全可以达到互利互助,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工业也为农业创造了大批量的发展资金和技术支持。

五、复州湾镇农业产业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典型实力分析

__市__镇提出用工业化的成果反哺农村和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让更多的农民加入现代农业生产,让重点乡镇成为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

__市__镇郭屯村农民刘斌前几年在南方打工,看到很多村里人养牛比自己一年在外地打工赚钱还要多,他去年也回到家乡,与建在家门口的省级龙头企业雪龙集团签订了小牛养殖合同,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为雪龙公司养两头牛。经过培训,他学会了一套现代养牛技术,成为雪龙公司工厂化养殖的一名“编外产业工人”,一年下来赚了4万多元。目前,已有1000多农户与雪龙公司签订了养殖合同。

5年来,复州湾镇投入10多亿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用财税、土地征用等多项优惠政策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6家,以“公司+农户”形式带动农民增收,使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达到9200多元,列东北之首。___期间,__镇计划在各个现代农业园区,再引进2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农业产业化造福复州湾镇的表现

农业产业化给村镇人民带来巨大效益,经济的发展给全村各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曾经落后的乡村如今已经踏上了繁荣的开阔之路。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复州湾镇郭屯村的前途充满了光明。现代农业的建设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步入了新的新层次。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在我村形成,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饮水、垃圾、污水、粪便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以及实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农村防灾体系建设等惠农工程。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当家作主,不断推进我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

七、启示和总结

以上便是这次事件调查活动获得的一些具体调查情况。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一下此次在__镇新农村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达到实践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建设。

当前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成功的典范在全国已有很多,但从整体着眼不难发现,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那么这些率先走上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典型示范村是如何做的呢?以__镇下属各村为例,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依托本地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如夏屯村就是海域宽泛,滩涂面积广,质量高,就大力发展海产品养殖业。郭屯村,养殖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于是全力加大生猪养殖,鸡鸭等禽类养殖。同时政府帮助打开对外贸易市场,让全村经济走出去,招商引资,将本村特色推向国内各大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其次,由于大多数农村都处于山区,那么就要走出山门,大兴商贸业。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勇于创新。农民一样可以搞公司、搞企业,比如__镇统一经营农贸市场,开发生产链条一条龙产业,效益越来越好。第三,大力兴办工业。为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应狠抓村办企业,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争取成为白天上班早晚务农的业余农民。郭屯村现已有十几家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其中有外村打工人员100余人,全村95%的劳动力做到了有业可就。第四,大搞山区综合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荒山上做文章,可兴建果园、经济林等项目。产业结构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低投入高产出。最后,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培养专业人才。只有懂科学会技术,才能真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方针,才能走上新农村道路。

总体看来,我村镇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在沿着正确的轨道在慢慢寻找为人民谋求幸福之路,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深入,全村经济急速上升,农民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精神层次的追求,逐步发展成小康村。

第十一篇 推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模板5750字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幕阜山区经济强县,打造美丽富饶新天城”市级崇阳战略,在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逐步在全县开展“富裕美丽乡村”建设,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户户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改造新村庄、发展新产业、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为主要内容,建设村在园中、房在画中、人在景中的秀美农村画卷,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近年来建设美丽乡村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着力科学规划,描绘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制定“一湾一景、一村一画、一村一品”规划,打造“山青、水绿、路畅、景靓、民富”的特色新农村。为高标准编制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邀请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进行规划指导,全县一次性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2人,县财政拨入专款150万元专门用于新农村规划工作,以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8镇4乡、186个行政村规划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把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之中,围绕大天城建设,以主要交通大动脉为构架,布局建设集镇群,以城带乡推动全县乡村整体发展。

二是着力加大投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第一,大力完善基础设施。以大天城为中心,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建设崇阳至温泉旅游公路、天城至路口、天城至铜钟、天城至高庄、天城至神口等市县级公路,构建县城——集镇——村组的便捷交通网络。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村组交通道路硬化率98%。电力线网遍布城乡每一个角落,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电视家家有、移动通信全覆盖的目标。第二,大力夯实生产生活条件。逐年加大对农田水利项目的投入,仅2024年共完成建设项目16个,完成投资6981万元;开工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1.7亿余元。新建蓄水池共11座,投入100多万元修复隽水河畔8座提水泵站,投资维修香山东西干渠,大力实施河道疏浚、渠道修复、土地整理等系列工程。全县新建沼气池2000口,改厨、改厕、改圈2000 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280台,年户增收节支1000元以上,受益人口0.7万余人。第三,大力优化公共服务。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学校环境大为优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体系,农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加强农村福利院建设,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普遍。第四,大力整治农村环境。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全县落实村庄环境整治资金6200万元,大力开展以“两清、两建、两化、两创”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在每一个自然村湾内按户数配置垃圾桶、垃圾池(房),共配置2万个垃圾桶,新建垃圾池(房)3156个,垃圾填埋场 90个,实行垃圾集中清理,变“随意倾倒”为“集中归池”;在村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及进村道路旁安装路灯,共安装路灯2100盏;在农户房前屋后、村庄道路、沟渠两旁及村庄周边空地栽种绿化树苗,共栽种129万棵,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着力发展产业,强化美丽乡村建设支撑。全面推进“五个农业大县”建设,即湖北畜禽大县、湖北产粮大县、湖北水果大县、华中笋竹大县、湖北森林经营试点县。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先后引进了山东晨鸣集团、香港南华集团、武汉凯迪集团、台湾统一集团武汉公司、正大集团武汉公司、武汉精武鸭业、福建坤旺公司、湖北森旺公司、湖北鹏程公司、江苏成祥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崇阳承包土地,从事现代农业开发建设,建设种养基地60个,面积达20多万亩,雷竹、泡桐、水果、肉鸭、牲猪、马铃薯逐渐成为全县农业开发的主导产业。把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开发相结合,通过抢抓各种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把荒山变成基地,把基地变成庄园,把庄园变成景区,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福建坤旺农业科技观光园、湖北森旺现代农业科技园、博景园等已成景观农业的典范。连续举办了“崇阳水果采摘旅游节”。白霓古堰湾、青山三文鱼、肖岭金色生态农庄、十里画廊洪下众多农家鱼庄等乡村休闲农庄已成气候,新增两家三农庄(白霓铜鼓山庄、案山凤凰生态农庄)和一家五农庄(大泉农庄)。借鉴成都“五朵金花”模式,打造“五条金带”,分别是洪下景观带、城西精品水果带、隽水影视观光带、科技种植观光带、滨河景观带。引进武汉三特公司开发浪口温泉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控制面积8800亩,三特温泉会所已正式开业迎宾。

四是着力摸索经验,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创新建设模式。①“扶贫搬迁”模式。对我县高枧、大源、金沙、雨山等地理偏僻、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山区和浪口、洪下、青山等库区,充分利用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2024年度生态移民搬迁的97户253人,县财政局一次性拨付76万的国家生态移民建房补贴资金。在白霓集镇的“雨山一条街”已基本形成。港口乡从深山整体搬迁42 户入住集镇,新修了一条街道,既实现了山里人的新居美梦,又扩大了集镇块头。②“项目拆迁”模式。利用杭瑞高速、浪口温泉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对拆迁农户进行重新安置,有规划、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农村新区,如浪口旅游景区集中安置区、杭瑞高速建设而形成路口吕家湾农村新区等。今后利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安置机会,建设一批新农村。③“村企共建”模式。利用一些有实力的经济实体与所在村紧密的关系,帮助建设新农村。我县后溪村因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今年将为本村农民建设50套高水准的农家庭院。青山镇南林村立足村级集体经济,已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样板。④“迁村腾地”模式。对一些没有扶贫项目、重大建设项目和外来支援的村,我县结合各地实际,在用活国土整治、耕地占补平衡、低丘冈地改造等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用地规划,严格将建设用地、产业用地区分开来,将需要建房的农民引入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建房;将非建设用地范围内居民按统一住房模式,分批在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集中安置,杜绝一切乱搭乱建现象发生。沙坪镇村冲村利用原蔡墩乡部门空闲宅基地建设新农村,已有近20户入住,并配套建设一停车场、菜市场等服务设施。还有白霓镇的油市村、谭家村农村新社区也是这种模式。⑤“城郊伴生”模式。借城市和集镇的扩大开发,对城郊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以征地和拆迁资金完成村庄建设。香山库区大集地段以前是一片不毛之地,开发后新建教育城,征地5000多亩,拆迁130多户,很多贫困户变成了小康户,其中两个组63户建了整齐划一的小楼房,建成了农村新社区。仅2024年全镇就征地10091亩,拆迁212户,城郊13个村3000多户因城市开发改变了面貌。

二、当前建设美丽乡村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村庄建设无序。我县加大新农村规划、引导和建设力度,初步建起了一批新农村样板村。但由于多年来建房管理较乱,大多数村庄如有人讽喻的“羊拉屎”一样,东一幢、西一幢,一家一向山,一户一庭院,杂乱无章。另外随着各地交通格局的改变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沿路建起了很多“马路村”,“村内空,村外撑”现象较为普遍,毫无整体规划布局。这种“有新房,无新村”的发展状况,浪费了国家大量土地,抬高了公共设施投入,加大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村民生活质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差很远。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有专家估计,要满足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扣除已建成的投资项目,平均每个农民需要投资约为1700元—4900元。我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建设资金十分短缺。虽然每年整合交通、发改、财政、城乡建设、农林水、电力等多个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但因农村点多面广,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还有待形成。

三是设施建设欠缺。多年来,虽然水、路、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的完善,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但除少数村具备农民书屋、休闲广场、健身娱乐等精神层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外,其它普遍为零,村民文化生活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产生。

四是农业产业乏力。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一些地方虽然建起了特色产业,但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不能实现“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目标,很多人只有外出打工或向外搬迁, “人走房空”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是农村环境堪忧。在去年“三万”活动中,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农村环境设施不全、管理机制滞后、村民习惯不良,农村脏、乱、差等现象很不尽如人意。垃圾乱倒,脏水横流,乱搭乱建,小溪小河往往成为垃圾处理场,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三、 下步的思路和举措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鄂南美丽特色乡村,是践行群众路线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对于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打造崇阳特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调研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突出“美”与“丽”二字,在“美”字上做足文章,打造精品,在“ 丽”字上狠下功夫,彰显特色,打造集“生态美”、“环境美”、“生活美”以及“品质好”、“口碑好”、“效益好”于一身的又美又好乡村。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打造鄂南特色新村。要结合农村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内外兼修、保护为先”原则,倡导原貌整治,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风貌,实现村庄自然美、个体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要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崇阳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根据发展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交通路网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山水崇阳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要科学编制和完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以及美好乡村建设,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以“不劳民伤财”为前提,按照轻重缓急,从群众最急需的危房改造、道路通达、饮水安全、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特色产业培育。

二是创新工作办法,破解新村建设难题。美丽乡村建设,可以不拘一格。但要探索出一种“政府引导,规划科学,群众主导,订单预约,招商代建、控建扩需”的更具普遍适用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把过去七零八落的自然村逐步建设成适度集中的农村新社区。要以利用集体土地和土地增减平衡挂钩指标,破解建设用地“缺”的问题;以招商引资和集中代建,破解建设标准“乱”的问题;以发挥规模效益和政府配套项目,破解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以控制乱建和有效引导,破解新房需求“少”问题,努力走出一条政府少花钱、村里不借钱、村民愿出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要按照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式样规格、统一门前绿化、统一外墙装修、统一补助标准“五统一”模式,由村委会选定新农村建设点,统一做好地基平整、基础配套、建房_、建设监督等工作,严禁村民私自建房、乱搭乱建,逐步解决当前农村建房杂乱无章的问题。

三是注重示范引导,稳步推进新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长期遵循“规划先行、逐步推广、群众自愿、量力而行、适度集中”五大原则,特别是要搞好典型示范。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一批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我县以大天城为中心、以108国道、白界线、仙崇线为主轴美丽崇阳画卷。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每个乡镇一年推进一至二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县农村面貌有较大的改变。

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建设富裕实力新村。鼓励全县各村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猪、鸭、果、林、茶、竹、稻、蜜”等八大特色产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条件实际,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一乡一来”、“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村庄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同时探索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新村建设保障。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县级干部“四个一”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美丽乡村建设扫清各种障碍。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探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着力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住房、土地承包权等物权抵押试点。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农村专业合作社信用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均等的教育、医疗、低保、养老等保障体系。完善和强化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农村环境优化提供保障。

六是加强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生态乡村。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农民深入开展以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拆危旧房屋、拆猪圈、拆厕所、拆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为重要内容的“三清、四拆、五化”活动,确保做到“三个看不到”,即:可视范围内看不到生活垃圾、村庄内看不到乱堆乱放、房前屋后看不到乱搭乱建。在巩固“三万”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优美环境共建、文明素质共育、公共服务共享、文化生活共荣、和谐社会共创“五大工程”,着力提升整治内涵,倡导“文明守礼、绿色生态、美丽整洁”的生活理念。以建设绿色生态乡村为抓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加大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和农户庭院的绿化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第十二篇 农村基层建设调研报告2950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____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营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是摆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李集乡为摸清基层____建设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基层____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深入村庄,走访农户502户,村组干部和村干部43人,村民637人,其中党员287人;召开党员、村民、村组和村干部干部座谈会12次;以徐庄村为____建设示范典型,向全乡推广,对农村基层____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乡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李集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度重视____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努力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反腐__教育纳入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把主题教育活动和农村基层____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__教育,增强了干部的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

2、强化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一是深入推进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

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积极推行了“村财乡管”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公款开支不合理行为。三是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村集体经济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公益事业建设、土地流转,种粮直接补贴的落实情况等等,都及时向群众公开。四是加强了对村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领导班子、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3、建章立制,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坚持把制度建设落实到加强农村基层____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改革措施,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____建设责任制,努力发挥制度在防范和克服腐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各基层党组织从健全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入手,在21个村、社区设立了纪检委员,建立和完善了《____建设责任制》、《村党支部工作十条规范》等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和《村书记工作职责》、《村主任工作职责》等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设立了村廉勤委员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强化了对农村党员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确保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防止由“一把手”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

4、解决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各级党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坚持把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农村基层____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花大力气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并且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依纪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继续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治理。深入治理民生工程、公益事业建设、土地流转,种粮直接补贴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了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落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我乡农村建设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新情况,李集村两级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在____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村基层____建设基础薄弱。表现在:一是村两级,专职从事纪检或____建设工作的人员非常少,特别是村一级。二是在少数乡和不少村,____建设工作摆不到应有位臵,很少研究、很少部署、很少督查,也很少进行硬性考核。三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化。个别村甚至多年不发展一名党员,即便发展,村主要干部也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选人,“近亲繁殖”。其次,少数农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有的以权谋私,多拿多占,如利用计划生育、房基地、集体资产出租、工程承包等,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甚至挪用集体资金,私分公款;有的贪图享乐,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集体资财;有的行为不检点,社会形象差,如搞封建迷信,参与赌博,生活等,在群众中影响极坏;有的办事不公道,在一些群众关注

的热点问题的处理上,分亲疏、论远近,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部分农村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甚至是主要领导对____建设认识不到位,认为____建设工作可紧可松,可有可无。

2、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基层党组织有的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齐心协力带领群众谋发展,创家业。有的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把自己混同与普通老百姓,做群众的尾巴;有的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有的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民主发展的要求,作风浮飘,粗暴蛮横,不思进取,没有开拓精神,工作方法简单,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不讲究方法和策略,而习惯于强迫命令,甚至独断专行,在涉及选人用人、经济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主要领导搞“一言堂”,“家长制”,听不进班子成员和多数群众的意见。

3、各项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干部考核等

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比如:在制度建设上,有些乡和基层部门的____建设责任制及相关制度不够全面、系统,没有针对性、操作性。因此存在着少数村级财务处臵、工程发包、土地转让款使用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上出现漏洞。在制度落实上,有些村领导民主意识淡薄,村里大事小事都是村支书说了算,没有发挥党员和村民的作用。在责任追究上,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工作有时被动应付,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思想,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导致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不够有力。在____责任制的考核与责任追究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对发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处理过轻,导致反面典型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

4、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村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不仅在宅基地、计划生育等方面存在违规收费问题,甚至在入户迁户口、开证明等正常事项上都要收取村民的“盖章费”;有的村干部工作不作为,对群众反映的宅基地纠纷、打架生气等事情,或者向上推诿,或者在干部之间'踢皮球',或者干脆不理不睬,任其发展,导致矛盾激化,引发件发生;有的村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关心群众疾苦,如在村镇规划建设和发展企业占地等方面强制推进,侵害当事人利益,还有对征地补偿款的使用不透明,不能及时、按标准给群众兑现,造成失地群众生活困难,群众有意见。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少数乡、村党组织对农村基层____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不能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二是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加强农村基层____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缺少预防和制约不廉洁、不公正、不民主行为发生的长效机制。

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一、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开局良好自20__年初全面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__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和参与,采取多种有效举措营造共建氛围,社会各界推波助澜,广大工商企业热烈响应,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村企结对热潮,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据统计,到20__年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建设调研信息

  •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9人关注

    为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乡新农办要求,对当前杯倮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村 ...[更多]

  • 最新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最新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8人关注

    近年来,xxx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措并举,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至今日,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如何,面临哪些问题,还需要 ...[更多]

  •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8人关注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驱动、城镇化 ...[更多]

  •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2024年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8人关注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是加快建设 ...[更多]

  •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五篇
  • 公务员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五篇98人关注

    一、公务员队伍现状截止xx年5月31日,经贸局行政编制24人,现有行政在编人员20人(本局行政占编19人、供销社占编1人) ,其中:正科领导5人(含非领导职务3人)、副科级领导13 ...[更多]

  • 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地点: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西于戈村时间:xx年8月调查人: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0401班李玲摘要:本调查旨在通过对农村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探讨新农村的 ...[更多]

  •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
  • 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十二篇96人关注

    导语: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党风 ...[更多]

  • 20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篇
  • 20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篇96人关注

    一、定黎村村情现状基本概貌。定黎村位于南宁市武鸣县甘圩镇西部,距甘圩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与南宁市西乡塘区双定镇接壤,本村为岩石山村,石材丰富。自xx年贯穿村子而 ...[更多]

  •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七篇
  • 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七篇96人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xx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根据市委工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