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09 查看人数:13

安全调研报告

安全调研报告怎么写

1. 背景介绍:简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2024年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食品供应链复杂化等。

2. 研究方法:描述调研的范围、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食品安全现状:列举主要国家的食品安全状况,包括食品安全事件、法规执行情况、食品质量标准等。

4. 技术进步与应用:探讨新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食品安全监测和追溯方面的应用。

5. 食品安全问题与挑战:分析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污染、假冒伪劣产品、农药残留等,并探讨其原因。

6. 政策与法规:介绍各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更新,以及国际组织的角色。

7.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展示问题的解决策略。

8. 未来趋势与建议:预测未来的食品安全趋势,提出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2024年,全球食品安全议题继续占据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遇。本报告旨在通过详尽的调研,揭示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探讨技术、政策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为决策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有益的洞察。

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安全调研报告14000字

一、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建设和城区道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城市规划面积由62.6平方公里扩大到147平方公里,建城区由4.7平方公里发展到2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5万人。

截止__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5013公里,其中城区道路95.2公里。城区拥有机动车96125辆,非机动车51000余辆,机动车驾驶员111377人。日均过境车辆13800车次,日均外地进入城区停留车辆3810车次。

城区有13个路口设置信号灯,11个主要路口设置了电子监控,设置人行道护栏742米,设置中心隔离栏2210米。城区拥有过街天桥1处2座,公交线路8条,乘车点121处,候车亭80处,站牌100个,不规范停车位5643个。

执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汉滨公安分局交警大队,下设1个事故处理中队和9个执勤中队,现有工作人员267名,其中:正式民警128名,交通协管员139名,具有执法资格的103名。城区道路交通管理设值勤岗点8个,流动岗点4个,示范岗点2个,示范路段1条,警力66人。

20__年1—5月,城区共发生交通事故297起,受伤236人,死亡6人,与__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有上升。

二、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按照国务院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规定,中小城市人均占用道路面积7—15平方米,而安康城区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仅为3.9平方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大量人口涌入城区,加之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已成为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

(三)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急剧增长。__年城区机动车辆比__年增长了4倍,城区主干道车辆日流量达15185车次,高峰期每小时达7车次。机动车辆和驾驶员急剧增长,为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路网建设和交通设施非常滞后。主干道、次干道路线开口较多,部分道路宽度不足,造成整个市区通行率下降。城区整体道路规划不合理,无立交天桥、无地下通道,导致人车混行,安全隐患突出。

(五)交通管理警力严重不足。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而交通管理警力严重不足,按照公安部的规定缺编200余人。对交通管理的经费投入较少,科技管理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

三、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全方位交通管理格局,发挥城市交通管理的综合效能。在政府机构中,要设立跨部门的“城市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规划、建设、交通、公安、城管、环保等与城市交通相关部门的道路规划、建设、管理、运输、交通秩序、交通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以解决城区交通多头管理的问题,理顺有关职能工作关系,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同时,应成立城区交通研究机构,加强交通流量、流向的调查分析和有关问题的专门研究,提高交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设施与路网结构。增加道路供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措施。区政府及城建部门应积极主动向市政府及市级规划、城建部门汇报联系,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加快城区主次干道建设步伐,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从城区目前情况来看,首先要加快城区环城干道建设,解决过境车辆通行;其次是在马坎什、东堤什、电影院什、白天鹅什、大桥头两端建立立交或地下行人通道,解决人车混行问题,加快交通流,缓解城区道路通行压力。

(三)合理调控交通需求,挖掘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运用潜力。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开发强度的合理化,使城市区域之间发生与吸引交通总量和交通流分布强度相对均衡,合理规划商业区、商住小区,把交通过度密集的交通集散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如安运司及安运批发市场、秦巴批发市场、供销车队等,政府应尽快纳入市政建设规划,想办法分散到城郊。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改变目前交通站点分布不合理问题,增加和拓展公交车辆及线路,使其能够以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要合理确定城区出租车的拥有量,使之与城市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正确引导、控制私家车的发展。

(四)加快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中转站,静态交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交通可持续发展。对安康城区而言,一是要全面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政府要切实把这项社会公共事业拿到手中,组织公安、规划、建设、城管、财政、物价、税务等部门共同实施,并落实到位。要依据城市建设和交通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应安康城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为补充”的发展思路,从政策上予以倾斜扶持。目前,应在1—2年内规划建成白天鹅广场、东堤头、西堤头、江北等社会公共停车场。二是挖掘现有各类停车场。除了停车线规划外,部分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满足本单位及外来办事车辆停放的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可参与对外开放停车,办理相关手续后,对停放车辆可实施收费管理。三是全面清理并严格控制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要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城区现有占道机动车临时停车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格控制审批新的路段,并定期进行评估,特别是新改造加宽路段,确保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五)加强道路开挖管理,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在进行道路改造时,力争将排水、供水、电力、电信、天然气等各种管线一次埋设到位,以避免对道路的重复开挖和修复,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六)严格执法,科学管理,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要坚持宣传教育与依法惩处相结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上,坚持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着重综合治理;坚持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把静态管理当作治本措施来抓,坚持科学合理化分配现有警力,最大化发挥现有警力作用,树立“严格执法”管理理念,对不遵守交通规章者,坚持严管重罚。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交警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城区实际的车辆管理和分流方案,最大限度减轻和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争取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七)加大投入,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政府应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经费在城市维护费中的比例。对警力不足问题,政府应尽快研究,最大限度给予解决。

(八)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文明素质。要建立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可否考虑将交通安全法规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真正做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小抓起。其次,严把驾驶员培训考试关,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新驾驶员的整体素质。第三,要多层次、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加强社会面上的交通安全、交通法规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主体意识和实际能力,从自身做起,杜绝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最大限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农业局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按照“标准化生产创品牌、产地准出保质量、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全面加强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突出专项整治和安全体系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测能力逐步增强、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西南部,辖2乡7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地理概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市耕地面积33.65万亩,基本农田23.37万亩。__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8.15亿元,农业增加值35.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15元。全市粮食面积37.75万亩,总产量11.03万吨;柑桔面积31.07万为亩,总产量55.2万吨;茶叶面积9.58万亩,总产量1.22万吨;蔬菜面积7.1万亩,总产量19.7万吨。农产品种植业专业合作社16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较高。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__年本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9.3%;__年1-8月已抽检农产品样品1000个,合格率为99.6%。全省__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__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采访团在我市参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农安监测点。

(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在编8人,负责对全市农安工作协调及监测监管;成立了市农业执法大队,在编9人,负责全市农业投入品管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仪器设备113台套,负责全市农产品检测工作。全局农安工作专职人员17人,拥有农残监测车、执法车各一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的牌子,明确两名工作人员专职开展工作。

(三)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质量安全管理____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被列为全国柑桔标准化示范县市,__年被农业部纳入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有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稳步实施。制定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现及市场准入实施方案》。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严格查验农产品入市材料,主要农产品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农安检测室,每日检测,在显著位置挂农产品公示牌。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我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下发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定期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市农业局召开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安检测培训会,与各乡镇农安监管站签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质量承诺书。

(二)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活动载体,利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网络平台、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田间、社区等地进行法律宣传;开展以“实施主推技术、推广主导品种、农民主体培训和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三主一化”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管理手册到户,生产技术培训到户。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活动8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对1.24万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使用投入品等安全知识的培训。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蜜柑”和“天然富锌茶”地方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柑桔、茶叶、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内容的“三品一标”产业,不断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强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认证申报,全市有效使用的农业“三品”已达到4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形成了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工夫茶、土老憨食品、天峡鲟等一批精品名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全市建立柑桔标准园30万亩、茶叶标准园10万亩。

(四)实施产地准出制度。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亮亭生态柑桔专业合作社等18家农产品生产单位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及质量溯源示范点,生产的农产品做到有标准化生产记录、有农产品自检合格证明、有包装、有标识,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品”生产基地为重点,推行建立以标准化生产记录、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证明以及包装、标识为门槛的产地准出制度。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了以信息系统____组织体系、生产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等四大体系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对种植户严格执行编码追溯责任制,实现了柑桔精品果追溯到户。

(五)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督促全市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销售单位建立质量检测室,逐步健全检测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各农产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初步建立以建购销台账、查证验票、自律性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今年来已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27期,抽取样品1000个,在电视台发布农产品监测公告27期。督促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自检样品13900个。制定了农业投入品台账及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全市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重点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排查,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高毒农药及农药中违法添加成分监管力度。对全市380家农资经营门店、25家渔药、渔饲料经营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重点抽查,今年已抽检农药样品18个、种子样63个、肥料品种7个、水样4个、鱼样5个、渔饲料样20个,责令改正违法行为24起,立案查处12起。全市农业投入品监测合格率99.5%,监测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追溯率达到100%,农产品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均达到100%。

四、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部分生产经营者行业自律意识不强。由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存在一些农产品生产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生产投入随意性、无记录、质量无法溯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

(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不够。一些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殖大户的生产记录不够规范,多数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检测室,无检测人员。合作社对社员的管理、服务不到位,生产过程完全由社员自行管理,社员自行购买投入品、无发票、据、记录,无统防统治制度,无统一的技术服务或生产模式,收购农产品未检测,大多上市销售的农产品无包装和标识。农贸市场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残检测方面缺乏主动性,人员、经费、设备无保障。

(三)监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表现在农产品检测中心缺经费、缺专业检测人员,市场监管人员缺装备、缺少办案经费的制度性保障。目前检测中心运行经费还未纳入财政预算,现有人员年龄老化,难以操作大型精密仪器,造成部分设备闲置,迫切需引进年青的专业检测人员;农业执法人员执法装备差、执法经费无保障、没有参公管理职称评定又无解决途径,造成工作不安心,影响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监管体系建设需完善。乡镇监管站的人员编制及经费未落实,各村及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网格化管理要完善。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如下:一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三是不断引进年轻的专业检测人员;四是解决执法人员的参公管理、执法着装、执法装备等问题;五是解决乡镇农安监管人员编制及经费。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监管,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作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和监管机制;建设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监测监督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关于大学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学生公寓早已不再单纯是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而已经成为集教育、管理、服务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机制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学生公寓必须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质量。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公寓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发展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满足学校和学生要求,公寓管理者必须寻求先进的管理方法。

为了探索学习更先进的公寓管理模式与方法,以及探讨未来新校区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我校后勤保障处于__年11月13日,在副处长张志毅同志的带领下,一行13人赴厦门大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期间主要针对厦门大学公寓管理的模式、公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公寓管理运行费的划拨形式、费用计算,公寓日常管理的人员配置及上岗要求和工资待遇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研究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关于厦门大学学生公寓分布情况简介

厦门大学分为三个校区,学生公寓由学生公寓与环境服务中心管理,辖区内所有的公寓以园区管理制划分,共计有七个学生公寓园区,分别是丰庭学生公寓、海滨新区学生公寓、石井学生公寓、芙蓉学生公寓、凌云学生公寓、海韵一期及海韵二期学生公寓,学生总共住宿人数大约4万5千人左右。

丰庭楼群是厦门大学本部新建学生宿舍楼群之一,房间设计为单间独卫,主要用于解决全校女博士生的住宿问题,管辖区范围囊括丰庭一、二、四、五共计四栋宿舍楼。

海滨新区学生公寓共有学生宿舍三栋,分别为新区一、二及三号楼,顺坡而建,由下而上依次排开,新区一为女生楼,其余两栋均为男生楼,住宿对象有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少量博士生。房间内部结构为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套房,目前均为四人间。

石井学生公寓园区目前辖有f6、f7、f8、f9、f11、s1、s2、s3、s4、s5、s6、s7共12栋学生宿舍楼,住宿条件除f6为五人间,f7个别宿舍为六人间外,其余均为四人间;石井住宿区中f6、f11为宿舍独立卫生间,其余楼栋为集体卫生间,所有楼栋均配备24小时热水、刷卡热水器、网络接口、宿舍电话接口。

芙蓉园区的楼群是厦门大学本部历史最悠久的学生宿舍楼群之一,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园区位处于学生宿舍区的中心地带,园区内设有超市、移动营业厅、银行等便利设施,其管辖范围囊括芙蓉一、芙蓉二、芙蓉三、芙蓉四、芙蓉五、芙蓉十、芙蓉十二、芙蓉十三共计八栋宿舍楼。

凌云园区共有十三栋宿舍楼,入住学生包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其中本科生楼栋为凌云一、凌云三、凌云四和勤业四;硕士楼栋为凌云一、凌云二、凌云五;博士生楼栋为凌云六、凌云七、凌云八、凌云九、勤业六、勤业七和凌云d。

海韵一期园区总建筑面积达6.7万平方米,包括七幢学生宿舍,以及教学楼、食堂、招待所、活动中心各一幢。每间宿舍住宿四人,拥有独立的阳台、卫生间和浴室;同时还装有热水器、空调、风扇,并配有电话、校园宽带、电信及有线电视接口等。园区管辖范围包括海韵一、海韵二、海韵三、海韵四、海韵五、海韵六、海韵七,园区可容纳约5000名学生。海韵二期公寓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每间寝室设有独立阳台、卫生间、浴室;配备空调、热水器、电话、校园宽带、电信等。园区辖区范围内包括海韵九、海韵十、海韵十一、海韵十二、海韵十三、海韵十四、海韵十五共计七栋宿舍楼,是厦门大学的两人间公寓,园区可容纳学生近三千人。

二、 厦门大学学生公寓管理特色

1. 厦门大学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与我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异质性

厦门大学公寓管理的模式是按照园区制来管理划分,在这一点上与我校学生公寓园区化管理模式相同,但在具体的管理事务中与我校的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

在人员配置上,厦大一个园区配置一个管理员,白天上班,负责整个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配置一个协管员,中午和晚上上班,负责协助管理员;一个楼栋配置一个保洁人员,负责整个楼栋的公共卫生以及宿舍外围保洁。配置四个24小时值班制的安防人员,一个安防人员每天工作时为6小时,四个人进行轮流倒班,负责整个园区的突发事件处理以及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厦大这种人员配置管理模式,用协管人员和安防人员代替了传统学生公寓管理中值班员的职能。

在我校学生公寓管理中,值班人员主要负责按时开关公寓大门,在管理员不在班的时段中,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护公共财产安全,对外来人员的进出进行登记,巡查宿舍内外安全,及时制止和处理不良或违纪行为,防火、防盗、防止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做好公寓设施设备报修、学生的报修记录等工作,但并没有把安全防护工作和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分开。

我们认为像厦大这种人员配置比较科学化,管理人员与协管人员专门负责公寓管理内部事务,服务并处理好学生的公寓住宿管理问题,同时在每日巡查楼栋过程中与安防人员24小时的门禁监控系统形成双保险安全防护,从而在根源上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在学生公寓安全防护方面,厦大设置了三大安保屏障

一是厦大校园进出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出必须提供工作证或是学生证,外来人员进出每天不得超过一千人次。二是厦大后勤保障处由自己出资为每个园区都安装了门禁系统,每个学生进出园区必须刷卡进入,并且厦大的每个园区都设有安防监控人员,二十四小时进行安全监控。三是厦大后勤保障处自己出资为每个学生安装了一个密码保险柜,免费提供给学生用来放置贵重物品。

3. 学生公寓管理人员上岗要求以及工资待遇方面

厦大的管理人员招聘要求一般是大专以上,工资待遇是一个月1850,购买社会保险,有工龄工资。以一个工作十年左右的管理员为例,其待遇大概是2700左右。而我校以一个工龄为十年的聘用工园区长为例,工资待遇大概是__左右。厦大的保洁人员月薪是1400左右,这与我校聘用工保洁人员待遇相近。

4.厦大学生公寓管理运行费用的划拨形式以及费用计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厦大的学生公寓管理运行费用的是按照学生的人头来进行拨付收取一定得管理费用,博士生、研究生以及本科生都是一个拨付标准。以前厦大的一般住宿标准是8(本科):4(硕士):2(博士)划拨,以后厦大将按照4:2:1的标准划拨学生住宿标准。厦大的管理费用划拨形式是日常管理学生的所有运行费用先由厦大后勤集团垫付,而垫付的前提条件是厦大的所有门面管理费用由后勤集团代为收取,全校一年的门面租金约为4000万左右,年底在与学校按照比例分成结算。到了每年年底学校财务处会根据学工处核定的学生人头数目,来拨付后勤集团学生公寓的管理费用。

在公寓管理费用的拨付形式上,厦大与我校都是按照学生的人头数量来计算,但随着学生公寓住宿环境的改善,以后将会一个寝室住宿4个本科生、2个研究生、1个博士生,如果还是按照现有的方法来计算管理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已经向厦大学校建议采用按照公寓面积来计算收取学生公寓管理费用的方式,这样更为合理化。

5、厦门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

在厦大的学生公寓里,学生们每天都可以喝着免费的开水,而在我校的学生打开水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取的费用是每瓶热水2角8分钱。厦门大学本部校区的学生热水器是采用的电热水器,新校区是太阳能热水器,可为学生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洗澡热水一分钟一毛钱;我校研究生公寓采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提供的热水时间是中午到晚上的11点,收费标准是一分钟一毛五。在学生公寓垃圾处理方面,公寓管理中心自己配置有专门的垃圾车,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来回收每栋楼的垃圾,保洁人员可直接将公寓垃圾桶的垃圾丢掷到垃圾车上,这样子的举措,既提高了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又使厦大的校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在厦大的每一栋学生公寓进门处都贴有学生宿舍物业管理温馨提示,上面细致的标明了每栋学生公寓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办公地址,宿舍管理服务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宿舍内配备的各项设施及使用注意事项,智能用电及注意事项,门禁管理要求,严禁使用的大功率电器有哪些、住宿安全提示事项,更在显著的位置标明了学生宿舍报修流程示意图。笔者认为温馨提示上面提供的信息详细而全面,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体现了厦大在学生公寓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细致和体贴。

6、关于厦门大学学生公寓维修事项流程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厦大的水电维修项目统一报修至水电维修中心,与我校后勤目前的报修管理模式基本一致。

三、厦门大学的后勤管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以上六点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厦大后勤集团在后勤公寓管理上是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那么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

1、他们在人员配置方面采用的协管加安防人员替代了传统管理上的值班人员,这样职能的分配对学生公寓而言能更好的各司其职,加大了学生公寓的安全防护力度。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模式,设立专门的安防人员24小时监控门禁录像,并给相关人员配置对讲机,随时互通情况。

2、在公寓安全防护方面,他们设置的三大安保屏障,首先从根本上杜绝了学校闲杂人员的进出,其次在每个园区都设置了门禁系统,并24小时监控,最后又为学生的贵重物品安装了保险柜,如此三道防护网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公寓的火险、盗窃事件概率。我们可否投入资金给每个学生都安装保险柜,置放贵重物品。

3、公寓管理人员是公寓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公寓管理能否顺利展开的核心环节。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各项综合素质。要将社会化公寓服务理念引进到公寓管理工作之中,组织管理人员定期学习物业管理相关知识,转变管理人员思想观念,向管理和服务的方向加以引导。

4、确保公寓的日常管理费用,是保障公寓服务质量的首要条件。公寓管理拨付费用的计算方式用面积计算方法代替以往的按照人头计算的方法更为合理化,这样无论一个寝室按多少人分配划拨,都不会影响到公寓管理的日常费用的收入。

5、我们认为可以在每个公寓门口都统一粘贴一张公寓住宿流程图,全面而详细的记录所有学生公寓住宿同学们需要了解的各类服务信息,这样子能够让学生们一进入公寓就简单而明了的了解了整个的住宿流程和各类住宿服务的相关信息。

总而言之,高校的公寓管理工作事关高校行政工作的全局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们对公寓服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为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贡献力量。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督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各企业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更新安全生产装备技术、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全市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不同性质的中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建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其中:有化工企业26户,清洁能源企业37户,建筑建材企业41户,选矿冶炼企业3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9户,煤矿、非煤矿山20户,其它生产经营企业147户。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致使安全投入跟不上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状况相对较差,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事故多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安全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安全基础薄弱。这些企业大多是民间投资或改制的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生产设备落后,安全性差,普遍存在着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经营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隐患得不到全面整治。

2、经营者素质不高、员工流动性大。被调查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懂安全、会管理的业主不足20%,对国家在安全生产上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应遵循哪些安全标准一无所知,对如何防止事故知之甚少。此外,这些企业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使得业主大多不愿意在财力和精力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安全管理意识,采用的是经验型管理,部分企业法人或经营者法冶观念淡薄,搞以包代管,有的相当规模的企业并没有按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整改隐患,不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4、具有高危性和分散性,管理难度大。我市企业大多分布冶炼、化工、建材、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点多、面广,分散在乡镇、园区或山区,市安全监管部门和乡一级政府苦于人力少、资金少,难以对所有企业实行有效监管,使不少小企业成为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盲区”。

二、我市企业安全生产及政府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80%以上的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法规、标准不了解,在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大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重发展、轻投入。形成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重视,改制后的企业比改制前的企业重视。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中小型企业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且大量招收的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未经过安全培训就上岗,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3、政府对企业监管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由于企业点多面广,监管力量薄弱难以对所辖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个别乡镇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因无人员而处于被动工作状态,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要求贯彻落实不力,安全生产情况统计不到位,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抓好我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中小型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新办法去解决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监管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转变,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准入制。

要强化源头管理,把好准入关,加快实现从事后查处向本质安全转变。一是严把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关。严格实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对安全投入不到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整改的,不得通过审查。同时,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控。二是严格实行各类建设项目“三同时”。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履行“三同时”,达到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具备达到和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灾害事故处置能力。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注重安全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旧工艺、旧设备的淘汰进度,从源头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2、强化教育培训,加快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从近几年我市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事故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偏低、“三违”现象严重等造成的。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依法建立并严格执行特种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防范和职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监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上岗一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注重发挥乡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3、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实现从集中专项整治逐步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

要着力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完善以行政一把手____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二是要逐级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基层,落实到每位员工,并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保证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始终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是要依照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并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有关领导的责任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连带责任。五是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快我市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风险抵押金缴存,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进度。

4、引导企业走安全标准化之路。

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取得成效的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今后,将在近年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制定安全管理标准,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选矿冶炼、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力争用今明两年时间,确保重点行业及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安监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始终抓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学习考核机制,努力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充分体现“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塑造成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明执法纪律,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监管机制,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互相联系制约,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形成“谁的权力谁行使,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问题追究谁”的预防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执法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 创建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用药安全调研报告3750字

创建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用药安全调研报告

三分局辖区共有医疗机构4家,医疗机构在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医疗机构药房是否规范、药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药房存在“小、乱、差”的问题,使群众买放心药难的问题日趋突出。因此,医疗机构药房的改造和规范工作,就成为药监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

一、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硬件设施不完备。硬件设施是一个医疗机构药房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着药品的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然而,4家医疗机构,大部分均不同程度地缺乏硬件设 施。一是药房、药库面积过于狭窄,有的药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药库面积不足40平方米;二是没有相应的管理设施,如药架、药柜、干湿温度计、隔地垫、冷藏设备及通风、避光、防鼠、防虫等措施;三是调配使用工具不全,部分医疗机构调配药品都没有使用专用工具,而是用手直接调配,并且包装药品没有专用药袋,这些都不符合药品的包装要求,直接污染了药品。

(二)软件资料不健全。软件资料最能反映一个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但是,在常用的10余种软件资料中,医疗机构最多只能查到药品购进记录等

三、四种资料,与 药品零售 企业50余种软件资料相比,还不足10%。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类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如药品的储存、养护、出库、调配、事故处理等制度;二是本单位没有建立起人员培训及健康检查档案;三是购进、验收记录不完整、不写药品剂型规格、不注明验收结论、购进验收人员不签名等现象大量存在;四是没有收集药品质量信息及无近效期药品催销表等问题很为普遍。

(三)购货手续不完善。在药品采购方面,一些医疗机构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首先,虽然大部分医疗机构在采购药品时都能做到查看一证一照(《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但没有按要求将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留存下来;其次,对于进口药品及一些特殊药品,没有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口岸检验报告书》、《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此外,个别法律意识较弱的医疗机构,在购货时没有与供货方签订《药品质量保证协议》,没有索要正式税票及交货清单,一旦发生纠纷,缺少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

(四)管理措施不得力。药品的储存、养护、陈列等工作,是药品管理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缺少必要的设施设备,加之思想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所以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少漏洞。一是药品堆垛不符要求,没有与地面墙壁保持一定距离,药品受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药品储存未实行合格药品与不合格药品的分区管理,在执法人员检查中发现假劣药品时,总是以“已经报废”为由推脱责任,难以辩清;三是药品陈列比较混乱,导致许多药品因使用时寻找不到而过期失效;四是库房与药房的温湿度没有定时监控,造成了许多药品霉烂变质或被虫蛀;五是不能定期对药品检查养护,例如药品被阳光曝晒现象已是司空见惯,由于这 些问题的存在,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已令人十分堪忧。

(五)调配使用不规范。药品的调配使用,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终端环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调剂人员的调配使用行为极不规范,大多数调剂人员在药品调配时不使用调配工具;调剂人员不经处方医师而随意更改处方或代用药品;部分调剂人员不在处方上签名等;这些不良习惯和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胁着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严重地阻碍了药品使用规范化程度的提高。?

(六)服务质量不满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其行医用药技能的一个外在体现,更是一条能否保证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上,大部分医疗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药剂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不能坚持在职在岗,不能按要求着工作服;二是个别药剂人员态度恶劣,没有体现患者至上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未设立服务公约、监督电话和患者意见簿等便民条件,不能正确倾听群众呼声;四是对药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等情况没有及时监测,对患者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不能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

二、产生的原因?

(一)认识有偏差,旧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缺乏竞争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医疗机构一直处于被保护地位 ,认为只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如同获得使用药品的“通行证”,没有危机感;其次,“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还严重存在;最后,医疗保险定点单位被医疗机构独揽,也是造成缺乏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思想不重视,药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一方面,一些医疗机构负责人对药房管理工作很不重视,总认为药房只是为了卖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药房管理方法还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药品使用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药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曾对医疗机构调剂人员进行过调查,问其调剂职责有哪些,大多数 回答不上来,由于这些人未经过正规药学知识培训,只对药品有粗浅的认识,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三)制度不健全,医疗机构药房无章可循。虽然以前卫生管理部门给医疗机构药房制定过一些工作制度,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药制度的逐步改革,这些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药房工作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gmp、gsp等规范相继修改出台,但是由于考虑到“医药分家”的发展趋势,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规范成为了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合理缺陷。因此,在医疗机构的药房规划、人员结构、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出库、使用及服务等环节上,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统一的尺度予以要求和衡量,从而造成药房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及药房现状参差不齐的现状。?

(四)举报案件少,群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一些群众在发现甚至自己用上假劣药品的时候,总认为吃一点小亏而已,不能及时向药监部门举报,延误了作战时机。另一方面,大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在发生违法行为后,还不能正确认识错误,法律观念极为淡薄。?

三、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实行药品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药品从业人员上岗必须先通过岗前培训并考试合格,凭药监部门核发的《上岗证》方可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二是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从药品基本知识、药事法律法规、药品职业道德等方面不断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要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和资格的评审及考试,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药品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二)加大经济投入,实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医疗机构药房进行有效改造,从而保障药品质量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就需要社会多方面给予经济支持和投入。首先,医疗机构负责人要从思想上予以足够重视,要加大对药房改造的投资力度,下决心完善各项设施设备;其次,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医疗机构药房改造工作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帮助其度过难关。

(三)出台相应规范,促进药品使用科学化程度提高。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没有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这虽然是一个合理缺陷,但是面对医疗机构药房的现状,我们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既能适应地域特点,又能切实解决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规范和制度。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行为进行全面管理和规范,市局出台的《_____市创建“规范药房”实施方案》及《_____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四)利用多种手段,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中,监督是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就须多管齐下。一是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条件,狠抓队伍自身建设,充分调动监管环节的内在因素;二是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以建立“药品监督网络”为重点,聘请有一定社会影响且责任心强的人士担任药品协管员,从而确保药品监管无盲区;四是积极鼓励群众对药品违法案件进行举报。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建立起以药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药品打假机制,着力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五)坚持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医疗机构药品治理是一项漫长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尤其药监部门的不断宣传,不能仅仅停留在?“

3、15”?、“

9、15 ”等活动开展的层面上,而是要在日常工作之中,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负责的满腔热情,不断普及药学基本知识,宣传药事法律法规。在对医疗机构执法过程中,要将宣传和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标本兼治”;此外,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药品基本知识,指导百姓合理用药,并要加大药品法律法规的宣传,鼓励他们在自己用药受到侵害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改善医疗机构用药环境,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药监部门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目前医疗机构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用药难、用放心药难”的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篇 食品安全的优秀调研报告5750字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在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过程中,自办群体性宴席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诱发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越来越大,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薄弱环节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安全防范能力。最近,____县深入到相关镇(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广大农村自古就有遇婚丧嫁娶、升学乔迁等红白喜事,邀请亲朋好友聚餐的习俗。特别是随着当前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体性宴请的规模和频率逐步增大,“民间厨师”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仅登记在册的就有1014人,大多数为男性,且基本来自农村,除具有认可的厨艺外,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特别受加工条件的限制,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却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据调查,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㈠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通过调查了解,当问及群体性聚餐举办者、参与制作者和赴宴者:宴席上的饮食是否安全?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回答基本上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长这么大了还没听说过会出事”、“弄点东西来吃会出啥子事?”。而回答说存在危险的人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参与群体性聚餐制作的主厨人员和帮厨人员随意性大、流动性大,同一场宴席可能轮换几拨人来做,食品加工操作极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而且在举办过程中,不是吃一顿饭就结束了,少者持续一两天,多者持续四五天,几乎没人想到吃了之后可能会导致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可见,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举办群体性聚餐造成食物中毒的思想根源。

㈡厨师素质参差不齐。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而当前料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的厨师和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有时办宴者的亲朋好友也帮忙刷锅、洗碗和端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但大部分人没有经过健康体检,有无传染病不得而知。特别是大多数厨师自学成材,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也没有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或取得食品安全知识合格证,甚至有的身体状况明显不符合从事厨师工作的条件。

㈢原料采购把关不严。农村群体性聚餐所使用的食品原料采购一般有三种途径:一种是办宴事主亲自去采购;第二是由办宴事主提供菜单,由“民间厨师”去采购;第三是由“民间厨师”自定菜单然后采购。基本上第三种途径采购原料居多。大多数办宴事主为了求简单,把办宴席的钱打包给“民间厨师”,有些厨师受利益所趋,可能会低价采购一些来历不明、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和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甚者会将一些已经变质腐烂的食品采购回来,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㈣加工场所比较简陋。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原料的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是在临时搭建的棚户或露天,周围不远就是牲畜圈舍或旱厕,没有任何防蝇、防尘、防鼠的设施,卫生条件很差。餐具洗涤消毒由于水源所限达不到“一冲、二洗、三消毒、四涮”的要求,蔬菜、生鲜及其他食品原料洗涤也因条件所限达不到卫生要求,有的甚至使用河水、井水洗食物,餐具乱堆乱放且混用,存在着严重的食源性感染隐患。

自2024年6月开展食药监体制改革以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虽然在农村厨师职业素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组建、人员配备及监管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仍然比较薄弱,有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深层次问题,也有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㈠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农村群体性聚餐根本没有一个准入标准,无论是再差的场所,再脏的加工制作条件,由于天高皇帝远,过事人说办就办,无人禁止。当知道消息时,已席终人散,虽然食药监管部门对农村“民间厨师”加大了培训力度和督促健康体检的力度,但是,由于我县地域太广,面积太大,“民间厨师”流动性较大,仍有许多无证和身体不适合的厨师参与了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制作。

㈡监管对象难以定位。我县农村人口较多,村民居住分散,客观上加大了政府食品安全有效监管的难度;同时,因农村群体性聚餐的举办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更给农村食品广覆盖、全天候、无缝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平时的监管执法中,就是一个固定的餐饮店或食品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现问题,若多次监管,更会发现存在的不同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可见,要想所有的村民都有安全意识,积极支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事实上非常困难。尤其是之前提到的,有的办宴事主经常邀请自家的亲朋好友来当主厨和帮厨,这些流动性强的人员是否符合食品卫生的健康标准更加难以监管。

㈢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在镇(区)设置食药监管所之前,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靠镇(区)政府(管委会)、村(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但大多是兼职,人员变动频繁,且没有经过正规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根本不知道也很难倾注大量精力去管理农村群体性聚餐。村(社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实际上是有其名无实,导致农村群体性聚餐大多处于真空地带,无人、无力、更无法管。目前各镇(区)虽设立了食药监管所,但监管人员一般只有4—5人,部分山区镇甚至只有2—3人,面对食药监管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监管工作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农村的传统宴席往往延续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就餐次数多,要对长时间的宴席准备、制作、保存、食用过程进行监管,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监管难以实施到位,同时也容易加重农民负担。

㈣政策规定执行不易。由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涉及到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管理,省、市、县也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因此缺乏有明确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在监管执法时没有强制性,即使村民不按规定办理,食药监执法部门也无权处罚,很容易使监管流于形式。同时,农村居民传统观念浓厚、安全意识淡薄,他们也不愿意在喜庆或悲伤时再为宴席去备案和被检查,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㈤应急机制不太完善。由于当前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管没有明确镇(区)政府(管委会)的主体责任,也没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我县虽然制定了一套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但是由于各镇(区)、村(社区)通信、交通、医疗等条件各不相同,也没有制定一村一策的应急处置办法,许多农村群体性

聚餐根本不愿申报备案,更没有签订安全协议,一旦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将造成难以预计的不良后果。

____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当前,农村群体性聚餐逐渐成为引起农村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加上农民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农村交通不便、缺少专业救治,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轻则耽误外出劳动,重则危及生命,而且涉及面较广,社会负面影响大。因此,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食品安全监管,关键是要构筑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长效预防控制机制,才能防患于未然。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群体性聚餐的饮食安全。

㈠建立政府引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是逐步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市场准入。继续实行农村“民间厨师”登记备案和持证上岗制度,对凡从事农村宴席操办的流动厨师,由镇(区)负责统一登记造册进行动态化管理,并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组织督促他们参加每年由政府出资的“三免一规范”(即免费体检、免费培训、免费发放工衣工帽,规范管理制度)活动。对合格人员统一发放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和工衣工帽,并在社会公开公示名单;对未取得“两证”的,严禁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从而引导农村群体性聚餐向集中定点方向发展。二是创新食品安全宣传方式。以镇(区)为单位,由政府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来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饮食安全意识,并增强农户群体聚餐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革除红白喜事宴请“奢侈风”,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分片成立“民间厨师”行业协会并组建专门举办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厨师队伍,准备统一的加工工具和餐具,对厨师采取适当补贴的方式,由其对宴席整个过程的食品安全负责,让厨师既是制作人员又是监督人员,切实发挥自律作用。

㈡健全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利用当前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完善县、镇(区)、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尽快打通监管体制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健全农村集体性聚餐的监管组织体系。设立镇(区)食品安全办公室,与本地食药监管所合署办公,配齐食品安全“一专四员”:即由镇(区)政府(管委会)明确一名中层干部担任食品安全监管专干,驻村干部担任所在村的食品安全联络员,村(社区)主任担任协管员,治调主任担任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并聘请以村卫生室医生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县、镇(区)、村三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确保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上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二是严格落实农村群体性聚餐申报备案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严格落实群体性聚餐申报管理制度,对在辖区内举办的单餐50人以上的农村聚餐,均要求进行申报、登记并派人现场监管。申报时,办宴户须提供地点、时间、人数、厨师等从业人员名单和健康证明、就餐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等材料,在报经镇(区)政府(管委会)同意后方可举办。同时,由村安全信息员、村安全检查员与当事人签订三方安全承诺协议书,逐步推行群体性聚餐当事者的责任首负制和先行赔付制,提升当事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三是逐步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管规则和方法。重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镇(区)政府(管委会)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将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纳入对镇(区)的年度目标考核,落实食品安全“一岗双责”,严格奖惩,并结合我县实际出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监管执法的政策基础和依据,确保监管常态化、实效化。加强宴席动态管理,从菜单审核、原料采购与储存、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凉菜制作卫生、留样等给予全面的指导,通过早期介入、风险防控、全程跟踪等方式,把好关口,规范采购渠道及操作流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并推行农村“民间厨师”黑名单制度,从而让当事者和宴席厨师不敢、不能、不想违规操作,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隐患。四是加强对市场内熟食制品备案管理。为了图方便和摆阔气,农村群体性聚餐大多会使用从市场内买回的现成熟食制品,而这些食品多为附近的食品生产小作坊加工制作。由于这些小作坊布局不合理,食品安全设施设备缺乏,再加上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欠缺,在加工制作食品时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所售食品存在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其进行备案管理,严格督促其建立进货、销售台账,规范操作,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

㈢合理配置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所必需的监管资源。一是整合食品检测检验资源。整合县食药监、农业、质检、卫计等部门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与基础数据,由县食安委牵头组织制定食品检测年度计划,制定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发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构建信息、技术和人才共享平台,提升县级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并引导和联合民间院所、企业检验检测机构组成网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使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市场机制得以完善,确保对群体性聚餐的技术检测能力满足监管需要。二是合理配备执法监管设备。由于监管范围面广量大,在按计划搞好日常监管、积极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监管队伍的执法和应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如食品快检箱、相机等),以利于取证,为监督、监

管执法提供必要的证据依据。三是适当给予镇村监管人员经费支持。为了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一专四员”工作的积极性,建议各级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重点是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与专业厨师队伍)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包括健康体检、培训和通讯等费用),工作经费划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管理,年终根据各镇(区)具体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予以经费支持,确保专款专用。

㈣严格聚餐食品卫生监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是加强农村聚餐行为的动态监管。对申报举办群体性聚餐的村民,以镇(区)政府(管委会)为主导,食药监、卫计等部门联合执法,在加强宴席动态监管的同时,选派专人负责督促事主搞好聚餐场所卫生和餐具清洁消毒工作,做到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对农村群体性聚餐举办频率高、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好的镇(区),可探索开展“移动厨房”定点建设试点。所谓“移动厨房”是指运用轻质材料建造成可拆装的食品加工房间,避免露天加工经营或在不卫生场所如柴棚等处加工经营,同时设置专用保洁消毒柜、整理箱对所有厨具进行分类存放使用,防止交叉污染,最大限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二是严格执行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督促镇(区)政府(管委会)严格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对于农村发现的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县政府、卫计、食药监等部门报告。镇(区)政府(管委会)、卫生院、村(社区)和事主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救治工作,主动提供菜肴留样,剩余食品、原料及相关物品,确保应急和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三是严肃农村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对当事人举办监管规模内宴席拒不申报、厨师拒不进行健康检查或未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操办宴席的,由县食药监等部门依规严肃处理;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对所在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杜绝农村群体性聚餐中的关系监管、人情监管,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从严从重问责;对造成较大以上食物中毒事件的,或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隐报、瞒报导致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第四篇 中小民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调研报告2950字

安全教育培训,是指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整体素质,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而进行的职业教育和训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素质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匮乏,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甚至有的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从近年来__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来看,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欠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能力偏低引起的。在全区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本着“关爱生命、促进__安全发展”的理念,专门对全区中小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__区中小民营企业安全培训情况与分析

目前__区有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其中属于高危行业的有近300家,据统计,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培训的有400多个,不到总人数的20%,从业人员6万多人,经过培训的近3万人,接近总数的50%,特种作业人员1200多人,经过培训的1000多人,占总数的80%多。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经过安全生产培训的比例很低,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和比例高些,而正是由于企业负责人自己没有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导致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埋下生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一)部分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个别企业主不履行《安全生产法》职责,没有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纳入企业工作日程,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安排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费,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政府部门进行的生产教育培训的宣传无动于衷,甚至对监管部门进行安全培训检查持抵触情绪,认为企业只要把生产搞上去就行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没有必要。

(二)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不高。由于以前没发生过事故,一些企业产生了严重的麻痹侥幸思想,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技能培训,忽视安全培训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花费成本进行培训;而大部分员工安全意识差,维权意识薄弱,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不愿参加培训,员工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的现象尤为突出。

(三)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识偏差。认为安全教育培训是政府之间的事情。由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到位,加上政府部门经常性地发文,老生常谈地重复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调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似乎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事。持“安全教育培训是上级部门的要求和任务”观点的不在少数,在对待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上,往往政府部门很积极,企事业单位被动应付,把安全教育的主次位置给完全颠倒过来了。殊不知,安全教育应该是企业事业单位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

(四)部分企业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投入不够。安全培训需要钱、需要时间,而不少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成本投入的最小化,无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只用工不培训。

(五)部分企业安全培训制度不全。通过调查,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是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企业虽然有自己的年度培训计划,但是大部分的年度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有的企业每次培训的计划是临时制定的。

(六)政府部门对安全教育培训监管不到位。__辖区面积8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34万,中小民营企业近3000家,但安监局工作人员只有七个,监管对象过多,监管范围过大,监管力量严重不足,这是监管不对位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现在政府都在强调服务企业,监管多了怕影响单位的评分,有时甚至担心影响与招商引资企业的合作关系或被认为“投资环境不良”,而对安全监管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彻底。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负责人法制意识淡漠,不知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法定要求;安全意识不明,安全培训与保障生产安全的关系没有理顺;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企业是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培训情况执法检查不够等等。

二、加强__区民营企业安全培训的对策和措施

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必须不断地得以强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促进和实现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抓好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增强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氛围。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宣传媒体,普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培养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法》内容纳入普法教育计划,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促进安全生产宣传进社区,进入千家万户,开展全员培训教育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二)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主体责任。开展安全培训是防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治本之策,重视和加强安全培训是我们安全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将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安全培训专项督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把安全生产培训责任制度、计划制定落实情况和“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持证上岗情况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从而提高企业开展安全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安全培训工作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

(三)扩大企业安全生产达标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企业员工安全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强教育培训,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达标活动,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四)加大政府政府投入,增强免费培训力度。为了更好地落实“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帮助企业人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减少“三违”现象的发生。建议加大政府投入,为全区中小企业负责人免费提供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五)积极创新方法,实现安全培训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将安全教育培训融入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的安全文化活动,使广大员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以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大力开展以安全祝福、平安晚会、安全展览、安全合理化建议、安全论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使广大员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并通过切合实际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第五篇 2024年食品安全调研报告2200字

今年,为有效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__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为期__天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辖区内食品企业现状

截止__年_月__日,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共有_家,食品小作坊__家,食品生产从业人员___人,餐饮企业__家,其中包括学校食堂___家。餐饮从业人员____人。

二、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__年_月__日,我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___年工作任务,与全县_个乡镇及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传培训教育计划,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按照《__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截止____年_月__日,我县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__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___家次,整治重点地区__个,整治重点单位__家,整治重点品种__个。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按照分块负责的原则,全县各职能部门分别加大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抓好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

我县把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巩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考核办法、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确定了__镇为试点单位。该镇自开展工作以来,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实效,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和创建的顺利进行。三是工作责任到位。明确各村委会、社区主任、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示范镇创建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综合执法到位。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把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__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保证监管到位;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抓好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

(二)工作目标。针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四)加强餐饮业整治。(五)开展肉产品市场大检查。(六)加强对薄弱环节及重点品种整治。

五、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县政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今年各乡镇政府换届后,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组织协调职能。__年_月份各乡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回顾__年工作,安排部署__年食品安全工作,为做好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了政府责任网。县政府通过与_个乡镇人民政府和_个县直相关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政府中心目标管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落实了群众监督网。建立了县监督员、乡协管员和村信息员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配备食品安全监督员__人、食品安全协管员_人、食品安全信息员__人,__年食品安全乡镇协管员的工作经费补贴已经由州、县两级财政按人均每月___元标准发放完毕。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

六、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

我县食品安全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但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监管机制不顺、不够灵活,特别是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强,安全隐患较多;食品安全执法主体分散,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到位,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不足,执法素质有待提高;食品市场发育不足,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不强,食品生产加工方式比较落后;种植业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屡禁不止,生猪定点屠宰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流通市场整治任重道远,无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经营企业进出货制度、索证索要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农村婚丧宴请、学生用餐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加强。

第六篇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3500字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督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各企业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更新安全生产装备技术、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全市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不同性质的中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建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其中:有化工企业26户,清洁能源企业37户,建筑建材企业41户,选矿冶炼企业3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9户,煤矿、非煤矿山20户,其它生产经营企业147户。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致使安全投入跟不上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状况相对较差,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事故多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安全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安全基础薄弱。这些企业大多是民间投资或改制的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生产设备落后,安全性差,普遍存在着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经营者抱着侥幸心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隐患得不到全面整治。

2、经营者素质不高、员工流动性大。被调查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懂安全、会管理的业主不足20%,对国家在安全生产上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应遵循哪些安全标准一无所知,对如何防止事故知之甚少。此外,这些企业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使得业主大多不愿意在财力和精力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必不可少的安全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和群体保护能力。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现代安全管理意识,采用的是经验型管理,部分企业法人或经营者法冶观念淡薄,搞以包代管,有的相当规模的企业并没有按要求成立安全管理机构,不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整改隐患,不为员工提供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4、具有高危性和分散性,管理难度大。我市企业大多分布冶炼、化工、建材、煤炭生产、机械加工、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点多、面广,分散在乡镇、园区或山区,市安全监管部门和乡一级政府苦于人力少、资金少,难以对所有企业实行有效监管,使不少小企业成为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盲区”。

二、我市企业安全生产及政府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80%以上的企业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遵循的法规、标准不了解,在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上,大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重发展、轻投入。形成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重视,改制后的企业比改制前的企业重视。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中小型企业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员工流动性大,且大量招收的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未经过安全培训就上岗,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3、政府对企业监管缺乏必要的条件和手段。由于企业点多面广,监管力量薄弱难以对所辖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个别乡镇对企业的安全监管因无人员而处于被动工作状态,相关政策法规、文件要求贯彻落实不力,安全生产情况统计不到位,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三、抓好我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中小型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新办法去解决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监管措施和手段,加快工作方式方法的新转变,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

1、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准入制。

要强化源头管理,把好准入关,加快实现从事后查处向本质安全转变。一是严把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关。严格实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对安全投入不到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整改的,不得通过审查。同时,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控。二是严格实行各类建设项目“三同时”。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有关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履行“三同时”,达到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具备达到和满足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和灾害事故处置能力。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落实“科技兴安”战略,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注重安全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旧工艺、旧设备的淘汰进度,从源头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2、强化教育培训,加快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从近几年我市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事故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偏低、“三违”现象严重等造成的。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坚持依法建立并严格执行特种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防范和职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监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上岗一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注重发挥乡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3、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实现从集中专项整治逐步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

要着力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完善以行政一把手____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二是要逐级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基层,落实到每位员工,并进行严格考核管理,形成完整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保证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始终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四是要依照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并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有关领导的责任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连带责任。五是安全投入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快我市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风险抵押金缴存,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进度。

4、引导企业走安全标准化之路。

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取得成效的经验表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今后,将在近年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制定安全管理标准,着力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选矿冶炼、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力争用今明两年时间,确保重点行业及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强安监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始终抓好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建立学习考核机制,努力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二是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充分体现“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塑造成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明执法纪律,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自律意识,健全监管机制,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互相联系制约,建立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形成“谁的权力谁行使,谁的责任谁承担,谁的问题追究谁”的预防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执法的各项工作。

第七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研报告900字

一、严谨治学

教师的工作方式不是像其他职业那样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的钻研。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研究型的教师。

二、团结协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始终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生荣誉校。

三、尊重家长

我们除了上好课外,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以便更好地教好学生。

四、廉洁从教

工作中我们要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杜绝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或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

五、为人师表

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行为世范,为人师表。要注意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思想进步的导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民师表。而我们所说的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须先行为示范。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身的。身为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本人始终本着以上八点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八篇 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4200字

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我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成本投入不足;超生产能力生产;监管责任失察、权钱交易严重等。因此,针对我省煤矿安全生产现状,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思考:

一、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我省对煤矿安全生产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整顿和治理。__年,山西继续重拳出击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但是触目惊心的煤矿生产事故依然频繁发生。仅__年3-5月,在山西就发生数起煤矿重大伤亡事件。其中,__年3月18日山西晋城市苗匠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21名矿工全部遇难;__年3月28日山西临汾尧都区余家岭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6人死亡;__年5月5日山西临汾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遇难28人。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但煤矿安全生产还是令人堪忧。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__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百万吨死亡率却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__年3月,国务院总理__在__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说,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已经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非解决不可。一个社会只有生产是安全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安全生产问题带有行业特点,资源型的煤炭产业安全生产问题优为突出,因而煤矿安全生产就成了全省人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

二、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

山西是能源大省,矿难频发固然有其自然的因素,由于瓦斯、煤尘,煤矿区域的洪水、地震等原因,决定了煤矿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但是更多的矿难都有其经济和社会的原因。正如李铁映指出的:“从已查处的案件看。几乎每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腐败行为。”正是这些原因冲破了人类设计的防御预警系统从而引发矿难;正是这些原因破坏了人类自己制定的生产规则而造成矿难;正是这些原因使已有的煤矿事故预防技术和设备根本无法进人煤矿,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同样原因也导致省政府近年来整顿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抑制煤矿事故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使山西省政府在煤矿安全工作上肩负压力。

(一)煤矿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

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始终存在:一是长期的资源配给制度,导致资源无偿或廉价被使用。由于进入煤矿生产的门槛过低,经常性的盲目开采和无证开采,致使我省煤矿普遍安全投入不足。这是造成我省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事故规模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原因。我省煤矿存在着地质构造复杂、倾角大、煤层薄、煤层不稳定和灾害严重等问题。现有煤矿的生产基础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投入的,近年来钢铁、电力、冶金等高能耗工业的大发展极大地刺激和拉动了煤炭的过量需求,煤炭的过量开采造成技术更新缓慢和原有设备的迅速贬值。在煤炭逐步放开经营的环境下,投入问题暴露了出来,凸显了政府在投入机制上调控政策和扶持政策的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矿存在短期行为,拼命消耗,矿山资源枯竭,无法治理环境,无法可持续发展,政府继续为成本买单,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二是比投入不足更加可怕的是安全意识淡薄。许多管理者漠视弱势群体,许多人对预防为主掉以轻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几乎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句口号。安全意识淡薄一定意义上又说明了煤矿负责人的问题,一些权利阶层的人“群体性冷漠”造成了社会底层民众被社会遗忘的境地。

(二)产权关系不清,价格机制乏力

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际上一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各地方无偿占有和支配矿业权,煤炭资源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政绩的手段。在产权分离的企业制度改革中,煤矿企业产权关系并不清晰,作为国家所有权的资源,归地方分配使用,大多采取行政划拨,而非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竞争方式,加之行政审批转让的不规范,导致野蛮式开采,不仅开采成本未进入价格形成机制,而且回采率非常低,尤其是小煤窑极大地浪费了资源,采矿制度从根本上违背公平原则。煤炭资源的稀缺性和下游产业发展过热必然导致煤炭价格的需求拉动型上涨。这种上涨一方面导致国家价格调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导致煤炭企业因价格飚升的利益驱动引发生产失控。由于煤炭资源的稀缺性,价格却未能真实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煤矿生产不能有效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调节,一方面造成某些产能过剩的国有大型煤矿价格过低,另一方面造成承包煤矿的大小“煤老板”谋取暴利。正是由于现行煤炭价格的计划调拨,山西省几十年的煤价都是国家计划调拨的,必然造成煤炭市场秩序的混乱,而价格一旦上涨,产煤集中的地方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三)煤矿安全治理的障碍

能源紧缺、煤炭价格上涨使煤矿采掘业成为近年来的暴利行业。近年来山西煤炭市场吨煤的纯利润在100-200元人民币左右(原煤会因为种类、质级等原因导致售价不同,由于贫矿富矿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不同),一个年产几万吨的小煤矿,年获纯利就可达几百万元,稍大生产规模的煤矿每年的纯利可以超过1000万元。山西省高平市的统计年鉴表明,__年该市原煤累计开采量为1150.68万吨,其中市属煤矿为214.87万吨,市以下乡镇煤矿为807.55万吨。该市政府一位官员分析,根据__年的数据计算,私人手中累计的原煤开采量应在700万吨左右,按照每吨煤炭200元的纯利润计算,当年私人获取的纯利润应该在14亿元左右。正是这种超额利润的诱惑使各级政府对小煤矿的整顿关闭措施难以施行。从煤矿事故的通报中,看到了矿主们在事故发生前后对法律的蔑视。很多煤矿在发生事故前曾多次收到当地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停产整顿通知,甚至曾经被这些部门实施关闭,但这并不影响煤矿的继续生产,尽管把对矿难死者的赔偿额提高到了20万元,也同样不能阻止矿主们继续违章违法生产。因为,从煤炭生产中轻易获取的暴利使矿主们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抗安全监察部门的执法,甚至收买执法人员;同时,“20万元”在日进百万元的矿主们眼里根本不算巨款。一些官员的心理活动并不复杂:既然无法阻止煤矿的违法生产,就成为煤矿的暗股。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使得对煤矿进行管理与执法中,举步维坚,实质性的安全问题不能杜绝。

(四)超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产:煤矿安全治理的主要障碍

面对不断恶化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省政府的治理整顿政策和措施首先受到了来自煤炭市场的巨大压力。__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每年煤炭消费量增长7%-9%。消费需求增长导致煤炭产量增长,从__-__年,全国原煤产量的累计增长量高达7.38亿吨,累计增幅接近74%。__年,原煤产量达到19.5亿吨,与__年相比,增加2,28亿吨,增长13.2%;__年,原煤产量达到了21.9亿吨。比__年增长9.9%。原煤增产主要是通过煤矿超出设计能力的生产实现的。__年,全国27个产煤省(市、自治区)中,有20个省(市、自治区)超产,其中19个省(市、自治区)超产在10%以上,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超产均在50%以上。在超出生产设计能力的同时,原煤生产也超出了生产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调查,__年,全国原煤年产量为17.28亿吨,而当年年底,全国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的生产能力仅为11亿吨,至少有6.28亿吨的原煤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__年,全国原煤年产量为19.5亿吨,当年全国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12亿吨,至少有7.5亿吨的原煤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在经济增长目标的刺激下,煤炭市场的需求已经不可能由那些安全设施和制度较为完善的国有煤矿予以满足,这就为小煤矿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__年,全国小煤矿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38%左右。

一方面,小煤矿产量份额的急速增加,再加上小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完全没有安全投入,使得小煤矿不仅产量大增,而且成本也相对低廉,这就反过来迫使国有煤矿进入了减少安全投入和超设计能力生产的行列。另一方面,由于小煤矿在煤炭市场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小煤矿高频率的关闭整顿,则直接影响着全国煤炭市场的供给,导致煤炭供应形势更为紧张,并成为推动煤炭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从__年8月份开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小煤矿进行治理整顿和关闭,由此产生的煤炭供需缺口将主要通过国有大煤矿产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从统计数据看,小煤矿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关闭小煤矿不会对煤炭业产生太大的影响,关闭小煤矿留下的缺口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国有煤矿的生产能力来填补。事实上,这给国有煤矿造成了巨大的增产压力,使这些煤矿有了更好的借口变本加厉地超设计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生产,进而加大了国有煤矿发生特大安全事故的隐患。__年11月27日发生的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煤尘爆炸事故便验证了这一点。而各级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要执政目标,这一目标引发了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市场中几乎无止境的需求。而对市场经济就是“增长经济”的狭隘理解,则必然造就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畸形病态市场经济。在这个忽视社会公正的市场中,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已经无法抵御“看不见的畸形市场之手”的操控,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早已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强制性地对煤矿实施管理和控制。当政府仍然试图用习惯的行政强制手段去整顿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秩序时,便总是遭遇到来自“畸形病态市场”的抵制,致使对煤矿安全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其实,即使在正常的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企业利润和预防事故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而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最终还要视政府、企业和工人各方之间的互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定。

三、关小建大,企业兼并重组,是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在对煤矿的管理上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煤矿,但收效甚微。关小建大,兼并重组煤炭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的。为了遏制煤矿生产重大事故,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新山西,__年开始,山西省政府一改习惯性的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而是加大管理力度,凡未上综采,实行机械化采煤、生产能力在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不得复工复产,这一办法的实行,对30万吨/年能力以下的煤矿,加大准入标准。这就是山西省要将煤矿限制在1000座以内,实现全省煤矿集团化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彻底改善山西省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从源头上治理煤矿安全隐患,促进全省煤炭工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

第九篇 2024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调研报告模板3150字

水是生命之源,而饮用水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近期,我们根据县疾控中心近三年来对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了我县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现状和引起水质变化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一、全县饮用水水质现状

我县地处秦巴山区,雨水充沛,年均降雨量达798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沟溪760余条,汉江在境流程47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自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建成单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80多处,规模较大的集镇供水工程14处。目前,城区供水日常监测由县自来水公司实验室自行监测,并定期取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县疾控中心承担着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项目”,监测数据通过专用网络直接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近三年来,县疾控中心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4),对全县12个镇20处省定的农村集中式安全饮水工程点,每年分别在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进行调查和采样监测,共监测微生物、毒理、感官性状和一般性化学、消毒剂4个大类33个指标。连续三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全县有70%-75%的饮用水工程被检测出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出限值,而游离氯基本为0。除此以外,其它监测指标均未超标,表明饮用水源本身水质良好。其中,ph值随不同季节有所变化,枯水期ph值多在7.2-7.5之间偏酸性,丰水期ph值多在7.8-8.2之间偏碱性。水质总硬度在70-280mg/l之间,且80%监测点小于200mg/l,没有季节变化,总硬度远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指标及限值。毒理指标、一般化学性指标等其它监测指标均稳定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指标及限值以内,没有自然有毒有害物质及工业污染。

二、导致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检测结果来看,全县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项目是微生物类,导致这种现状的因素有:

1.受到微生物污染源的污染。主要污染来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全县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均是地表沟溪河流,从广大集雨区汇集,而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很多镇村存在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冲洗厕所用水等污水,随地表雨水的冲刷流入小溪、河流,特别是一些农户住宅的排水管道直接通往沟河排污。二是畜禽养殖污染。我县现有的农村饲养方式包括圈养、笼养和放牧,其中圈养和笼养设施大多是因陋就简,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建设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导致畜禽养殖废物废水直接外排。而牛羊以放牧为主,粪便多数散落在山坡草地上,这些粪便随雨水进入地表水,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处理专业化水平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普遍规模小,管理和技术基础薄弱。各集镇供水虽然建有较大水厂,有管理生产用房和净化处理设备,但现有水厂管理人员均是临时抽调人员或农村承包户,没有经过专门的上岗培训,对水厂的工艺流程了解不多,专业水平低,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他的分散式供水、小规模集中式供水普遍缺乏水处理设施、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查设备,均未经过人为加工处理,直接取用水源水。

3.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管理机构未建立。全县仅冷水镇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协会,出台有镇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将村级供水纳入集镇供水站统一管理。其他各镇均未成立专门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机构,未将村级供水纳入统一管理。二是管理运行经费不足。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费征收标准较低,征收难度大,影响了供水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三是管理人员匮乏。按照农村安全饮水管理规范要求,水厂管理需要净化设备操作员、管网维修养护员和抄表收费员等。但目前我县农村饮水工程仅靠临聘人员管理,无专职管理人员。

4.农村饮用水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水源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水源保护区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在水源地周边设常规监测点,水源保护区内污染现状底子不清,特别是农村集雨区的污染缺少准确科学的数据。

三、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饮用水的监测和保护力度,狠抓水源地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确保让群众喝上安全水、卫生水、放心水。

1、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成立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环保、国土、住建、林业、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各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全覆盖式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控网络,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形成科学有效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2、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县卫生、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建立水质监测中心,完善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要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要落实水质监测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每次常规监测结果发现明显差异数据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发现有超标数据,应及时向水利部门和当地镇政府通报,由水利部门合同镇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方案。

3、突出抓好水源地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资源量,水质情况、可供水人口、周围农村人口总量等。对重要的水源地要有统一的规划,切实加强管理和保护,特别是要在每个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范围内设立保护区标志,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的排放。对于较大的水源地,由卫生、水利和环保部门联合组成水源地水质监测站,在水源地周边设常规监测点,切实加强日常监测,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并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水利部门在饮水工程建设时应首先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设置保护区的界碑、界桩、宣传警示牌和隔离带,降低人员、牲畜随意进出水源保护区内而造成水质污染风险;农业部门要在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积极推广建设氧化塘、沼气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设施,突出抓好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一池三改”(建设沼气池和改厨、改厕、改圈)建设工作;住建部门和各镇政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和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各垃圾处置场必须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外;农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业尤其是规模养殖户的管理和指导,引导畜禽养殖专业户建设废水处理回用设施、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系统,严格控制农村点面源污染源,严格禁止在水源地规划建设养殖场。

4、强化集中式饮用水工程的管理与监督。管理是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利部门是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主管部门,要坚持做到建管并重,强化饮用水卫生管理,落实好集中式饮水的生产加工,对供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镇政府要成立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将村级供水纳入统一管理,制定管理运行办法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加强对供水工程的管理;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环境水体的监测,努力营造优质良好的水环境;疾控中心要加大对饮用水水质的监测,及时掌握和分析水质变化;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定期对各种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卫生监督,督促供水单位做好饮用的加工生产,尤其是消毒管理,提高饮用水水质合格率。

第十篇 电动车行业安全现状调研报告2450字

关于电动车行业安全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电动车行业迅速崛起。电动车企业紧紧抓住城市禁摩、石油涨价、政策放开、百姓消费升级等市场商机,不断增产扩能,产销一路上扬。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全区拥有电动车生产企业186家,去年总产量为200万辆左右,占全国产量的1/5,占江苏省产量的70%,预计今年经济总量将达100亿左右,约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2%。目前,无锡市锡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基地。然而,这些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者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没有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消防安全隐患问题重重。经对全区电动车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状况进行调研,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

电动车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通过短短的几年,无锡市电动车企业遍地开花,许多摩托车生产企业纷纷加入到电动车行业中,使电动车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问题,一些消防安全违章违法行为大量涌现,给消防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一)未经消防部门审核、验收。一些电动车企业新建厂房时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施工,使用防火性能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用不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施工,建成后未通过消防验收就擅自投入使用,致使留下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习惯性”违法行为问题突出。许多电动车企业由于生产量很大,厂房空间有限,生产出来的'电动车又没有及时产销掉,致使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三)电动车电瓶使用不当极易起火。电动车电瓶分为锂电池和铅酸蓄电池两种,它们的充电器不能通用,若一旦混用,很容易引起电瓶爆炸,而且电动车电瓶需要经常充电,电瓶使用时间过长,电能转化成热能,产生气体,一旦电压过高或长时间充电就极易导致膨胀,引发火灾事故。目前,有的电动车企业对电瓶管理不严,电瓶摆放随意,长时间充电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电动车生产企业业主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从近几年该行业的火灾形势看,造成严重损失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对很多电动车企业业主来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除生产投资外,不舍得对消防的投入,平时也不注重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员工的培训,导致消防安全的管理人和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不高,对消防法规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处置知之甚少,无法履行消防法规所规定的安全职责,自救能力薄弱。

(五)消防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一些电动车企业消防设施遭到破坏,灭火器过期、老化严重,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内消防设施不健全,警告、危险标识散乱,甚至有个别企业根本就没有消防设施,业主认为企业早晚要拆迁,配备了消防设施也是浪费,等到拆迁新建厂房时再作考虑。

(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在一些上规模的电动车企业中,消防管理制度不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来说,这些企业都会有一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不少企业认为购置了消防器材就相当于买了消防安全保险,违规操作,电线乱拉乱接现象突出,用电用气随意性较大,消防安全措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二、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充分认识电动车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电动车生产企业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确保该行业顺利、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消防监督执法部门要树立超前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早动手、早部署,切实做好电动车行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提前介入,把好审核、验收关,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作为消防部门,要严格建筑消防审核,加强建筑消防工程督促检查。帮助新申办企业按照国家消防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自觉把好消防安全关,防止留下先天性隐患,有效遏制电动车企业火灾上升势头,加大源头管理的力度,全力为电动车企业做好服务。

(二)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习惯性”违章违法行为。消防机构要定期开展检查,尤其是在电动车生产高峰时期,发动辖区派出所,加大对电动车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查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等“习惯性”违法行为,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规范电动车电瓶管理。由于电瓶使用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因此消防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车企业电瓶的监管力度,使企业严格按照电瓶使用规定,落实专人全面负责电瓶的管理,严禁使用过期的电瓶,以旧翻新,同时避免长时间充电,定期对电瓶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四)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消防部门要定期对电动车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消防站对外开放, 举办培训班、消防竞赛、消防演习等形式,加大对电动车企业消防安全集中培训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其能熟悉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熟悉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掌握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

(五)配备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控能力。消防部门要督促企业配齐消防设施,对灭火器老化严重,设施不全的企业进行整改,对拒不配合的企业,进行立案处罚,进一步规范企业硬件设施,提高自防能力。

(六)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部门要督导电动车企业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积极采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提高自身预防火灾能力,同时还要把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技能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基本条件之一,杜绝违规操作、乱拉乱接电线等现象的发生,做到人人讲安全、时时都平安。

(七)建立义务消防队,承担起初期火灾扑救任务。消防部门要督促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电动车企业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开展灭火演练,切实加强这支队伍的实战能力,承担起本单位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损失。

第十一篇 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调研报告1850字

随着__市大市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标准化居住小区逐步建设以位,人们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由于居民用火用电不慎而酿成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市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国家、省、市、区对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十分重视,根据区安监局工作安排,五星街道组织人员,对消防安全进社区活动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辖区概况

__街道办事处地处__市区东南,辖区面积____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_万多人,下辖_个社区居委会、两个村,有企事业单位___多家,个体工商户____户,居民住宅小区__个。

二、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消防进社区活动是认真贯彻执行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为适应日益加快的城市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减少居民火灾的发生,实现社区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创造性的探索、充实和完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重大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再加上老年独居家庭的增多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增多,疏于消防管理,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机率,同时居民家庭财富的增多、家庭装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家庭用电、用气量的增大,客观上增加了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只有从基层做起,强化属地管理,实现社区居民自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火灾的防范能力。

三、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由街道、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进社区工作责任书》。社区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消委会主任由社区一把手兼任,成员由派出所片警、居委会综治专干、安全生产专干、物业公司和有关单位安全人员担任。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学习宣传培训制度,制定街道处置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把社区消防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围。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和防火巡逻队,设立警示牌,开展社区消防活动,并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五个到位”。三个结合就是坚持专门机关指导和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建设社区自救和提高居民消防意识相结合、坚持社区消防工作与创建平安社区相结合;五个到位就是责任到位、经费到位、义务队员到位,必要的消防器材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3、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工作。社区消防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居民的防火灭火意识和自防自救的能力。在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活动中,搞好教育和宣传工作是主要环节。宣传教育是统一广大居民思想,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消防法》,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设立宣传长廊,制作宣传图板、展板,设立永久性宣传栏,在小区门口开展设点宣传,向居民发放消防安全手册及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社区配备多媒体音像和培训设备,定期组织召开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经常性地开展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和宣传。

4、密切配合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与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履行职责,是推进消防进社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中心环节,邀请安监、消防部门深入各个社区进行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对社区消防人员进行培训,配合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密切与物业公司的联系,与各物业公司等社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协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5、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消防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务求实效,确保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抓出实效。要严格依法依制度行事,推行“五制管理”即严格按会议制度、汇报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办事,常抓不懈,通过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活动,起到宣传提醒、防范的效果。出台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奖励机制,对工作积极性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精神和物质性的奖励。

四、关于开展消防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的几点建议

1、可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确定1-2个居民小区为试点单位,明确人员,建章立制,逐步开展宣传工作,并在面上加以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2、消防安全宣传属于公益性投入,社会效益很大,社区居委会无财力支持该项活动,如无足够的资金投入,宣传可能将流于形式。建议上级部门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可制定专门的标准,达标验收后,发放专项资金。

第十二篇 关于物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报告3750字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作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成为了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由于消防警力、业务经费、管理体制、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物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明确、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加之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缺乏信任基础等原因长期存在,致使委托管理的单位、小区特别是多产权建筑滋生大量的火灾隐患。当前,各类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在消防安全管理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数物业管理单位消防法律意识观念不强

在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中,不能认真贯彻落实《______消防法》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法律法规明确的消防安全职责了解不多。《______消防法》第十四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十条,都明确规定了物业管理单位的各项消防安全职责。然而,一些物业管理单位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懂法、不守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造成了工作上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直接或间接地纵容了各类火灾隐患的滋生和生长。

(二)一些物业管理人员消防业务素质不高

在平时在履行消防检查时发现:个别物业管理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消防专业技术知识,学历层次、专业技术偏低,安全意识差。大部分小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制度流于形式,有些单位仅满足于有人在岗,而值班人员对消防控制中心的各种消防设备的运行及日常的防火巡查情况却不甚了解,值班人员对消防设施运行的正常与否毫不关心,对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的声响不闻不问。有的值班人员能够发现问题,但不会解决问题,更有甚者直接关闭了之。一些单位消防器材无人管理,内部消防设施、器材被盗现象严重,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突出,消防设施器材长期处于缺损状态。一些单位与开发商、业主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职责,缺少协调配合,导致旧的火灾隐患久拖不改,新的火灾隐患又迭出不穷,久而久之,大部分消防设施的功效特别是联动功能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消防设施的完整性、可靠性,致使投资上百万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大部分物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职责不明

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其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与业主的各项合同约定,也就是说,其只对合同约定的内容负责。而目前普遍情况是物业管理单位在与业主的交接过程中有很多单位和业主对消防设施的管理没有明细的合同约定,致使物业公司对消防设施要不要管理、如何管理、管理到什么程度均不明确,而大部分业主特别是住宅小区业主也基本不关心除电梯运行及环境卫生等以外的公共设施的管理,导致部分消防设施不能时刻处于工作状态,或有故障而不能及时得到恢复,影响了设施的工作效能;

(四)物业对部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业主缺乏管理

部分业主往往只注重自己居住、工作场所的小环境,而缺少对建筑、小区整体安全的考虑,借着装修之名,肆意扩大装修面积,擅自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擅自增加夹层扩大防火分区,改变建筑结构、楼梯形式,封堵排烟口、强占圈围疏散走道等,而物业单位为追求经济利益,害怕得罪业主,未尽到劝阻和管理责任,在本单位无力解决的情况下未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妥善处理相关时宜,而只是认为我不是执法部门根本管不了这些事情,从而放任发展,增加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负荷,造成了大量的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五)物业管理单位准入缺少消防必要条件

物业管理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企业。虽然建设房管部门在核发资质证书时对物业管理公司拥有的技术人员数量上有明确要求,但没有规定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加上目前很多建筑特别是非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的物业管理企业基本上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依附受制于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和管理不分的体制严重制约了物业管理单位的工作开展;

(六)消防设施日常维修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业主多且分散,在公共场地的使用、车辆的停放、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业主与物业之间很容易引起矛盾,造成双方产生不信任和纠纷的情形,加上传统的主仆观念影响,物业管理处于被动弱势地位,导致物业管理费用不能及时收取。同时现有法律对建筑大修理基金的收取、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定,要求维修基金的使用由售房单位或受托的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实施单位,提出年度使用计划及分项目维修经费预算报告书,经业主委员会审核,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将维修基金分批拨付实施单位,其操作程序复杂,很少有物业单位有决心和耐心去申请和使用这笔经费,致使包括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设施维护保养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七)消防安全管

在日常的监督执法过程中,笔者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与业主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有些物业管理单位未通过任何移交手续擅自撤离小区,致使小区的日常管理全面瘫痪,而小区的业主委员会随即聘请了新的物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而消防部门进入该小区进行监督抽查时,往往注重对物业管理单位的管理与监督,但由于原物业单位未将建筑主体的审验情况及消防设施的相关维护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而业主委员会也没有把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委托物业单位管理范围,则新物业管理单位就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消防部门只能把责任落实到业主委员会。但业主委员会是由所有业主选举产生的非法人临时组织,不具备法律责任承担能力,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小区火灾隐患的整改难度,大大加大了消防部门的工作量。

二、解决当前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职责不落实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物业管理的现状,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完善组织机构,确保业主委员会人员的相对稳定。规范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处置问题的程序,明确合同约定中消防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规定每幢建筑(或小区)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应通过竞标形式进行,严禁单产权多使用建筑或多产权建筑开发公司委托下属物业管理单位管理。把建筑消防设施的委托管理作为业主聘请物业公司管理的先决条件,确保消防设施有人管理,明确物业管理单位的接管时间并完善建筑消防设施移交的手续;

(二)提高物业公司的准入门槛

建设房管部门在核发资质证书时,应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单位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并把通过消防专业培训且取得相应的消防资格证书作为核发物业管理单位资质证书的前置条件。同时要建章立制,制定消防部门与建设房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物业管理单位的相关信息,把物业公司拥有消防专业人员的数量、消防管理能力的强弱及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纳入物业管理单位资质申领、等级评定的范畴,提高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物业公司消防工作的指导

区级政府应将街道、社区范围内的物管单位纳入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的考核管理范围,定期保量的对辖区内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把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作为今后消防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并把物业管理单位纳入日常监督管理的视线,把规范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作为加强各类建筑、小区消防工作的基础内容,同时,物业单位要主动地与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小区内出现违章违法行为,物业单位应及时报告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切实将一些隐患扼杀在襁褓之中。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存在火灾隐患久拖未改的物管单位及个人应依法严肃处理,从严处罚;

(四)加大消防教育培训力度

切实加强对物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街道安全办要具体抓好摸底、统计汇总工作,督促落实,防止漏报漏训。通过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切实学懂学透《______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各项消防安全职责,树立起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力争使物管单位消防管理工作水平、岗位人员素质有所提高。

(五)规范对公共维修基金的管理

《物业管理条例》已明确了维修基金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其使用是否公平、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每一名业主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完善规范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尤其应明确公共部分具体设施设备相对应的维修基金使用原则、程序等,建立物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的防火组织,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切实解决火灾隐患、经费等问题,对于需要动用房管部门的专项修理基金,街道、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应帮助物业单位协调各业主,或者物业单位以粘贴公告的形式告知各业主,以便尽快地启动维修基金,以保证火灾隐患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总之,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牵系于千家万户的平安幸福,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共同努力,物业管理单位充分认清火灾形势和火灾危害,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努力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证,才能营造居民小区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

一、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建设和城区道路交通事业飞速发展,城市规划面积由62.6平方公里扩大到147平方公里,建城区由4.7平方公里发展到2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5万人。截止xx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5013公里,其中城区道路95.2公里。城区拥有机动车96125辆,非机动车51000余辆,机动车驾驶员111377人。日均过境车辆13800车次,日均外地进入城区停留车辆3810车次。城区有13个路口设置信号灯,11个主要路口设置了电子监控,设置人行道护栏742米,设置中心隔离栏2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安全信息

  •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五篇
  •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五篇93人关注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一、今年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建发公司重视抓好交通、防火、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广州市和开发区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各项文件 ...[更多]

  • 2024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
  • 2024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77人关注

    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钢带领财经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就我县食品安全 ...[更多]

  • 食品安全的优秀调研报告十二篇
  • 食品安全的优秀调研报告十二篇66人关注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在办理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的过程中,自办群体性宴席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诱发农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 ...[更多]

  •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十二篇
  •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十二篇65人关注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钢带领财经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 ...[更多]

  • 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五篇
  • 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报告五篇64人关注

    近年来,中寨经济快速发展,未来更是将依托中寨乡独特资源、气候等优势,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在xx市“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主题工作开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 ...[更多]

  •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五篇
  •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五篇64人关注

    食品是民生之本。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近年来全国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怵目惊心,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国人脆弱 ...[更多]

  • 2024年度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
  • 2024年度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59人关注

    调查对象:xx大学在校本科生(主要为大一、大二学生)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 ...[更多]

  • 2024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五篇
  • 2024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五篇57人关注

    食品是民生之本。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近年来全国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怵目惊心,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国人脆弱 ...[更多]

  •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怎么写十二篇
  •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怎么写十二篇52人关注

    党的报告指出“发展是根本,安全是关键'。坚持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安全工作地位之重要,但现实生活中,“天字一号”的 ...[更多]

  • 2024年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
  • 2024年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十二篇47人关注

    今年,为有效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x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xx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县食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