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92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

第1篇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

1、制定的目的

加强对重要岗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标准,促进本质安全,减少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公司用于对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审核和颁发、执行的具体要求。

3、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4、职责

4.1安全主任组织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交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审批后颁发给使用部门执行。

4.2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各员工必须无条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主要内容

5.1 操作规程的应用范围

5.1.1重要的设备设施,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先制订出安全操作规程。

5.1.2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工序,如危险化学品操作、配电房操作等必须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5.1.3 从事危险性实验、对环境具有危害影响的作业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5.2 操作规程的编制

5.2.1根据采购清单收集有关资料,资料包括:设备的出厂合格证书、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的设计安装图、以及相关检测证明等资料,并确认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5.2.2安全主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资料编写操作规程,编写时要查阅有关设备设施的技术标准、同类设备使用经历,事故记录,必要时征求生产厂商及专业人士意见。

5.2.3 要编写安全操作规程时一定要秉着严肃认真、高度负责、严密而细致的态度,切不可随意抄袭其它操作规程。

5.2.4 操作规程编制者一定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寻找设备不良问题点,广泛征求使用意见,根据反馈的信息对操作规程进行反复修订,并最终形成正式的安全操作规程。

5.2.5 操作规程要重点突出危险部位的防护,关健控制点,应急处置等。

5.2.6 编写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2)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3)有适用范围,控制标准,危险因素的辨识,严禁的事项,应急措施等内容;

(4)规程的编写不能违反制造商制定的安全使用使用说明。

(5)操作规程可以图文并茂,但内容不得与规程相冲突或不能说明规程要求。

5.3 操作规程的审批、颁布及修订

5.3.1 操作规程编制后要交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核准签字,经加盖章印后才能颁发执行。

5.3.2 当制定了操作规程的岗位或设备进行过了大幅度的改进,其危险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时,原有的操作规程不适时宜,需尽快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5.3.3 设备设施涉及到的生产工艺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

5.3.4 现有的操作规程不适时宜或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时进行修订。

5.3 操作规程的使用

5.3.1 操作规程要张贴在岗位或设备的明显位置,或者在作业人员最易于观察到的地方张贴,便于作业者观察和查询。

5.3.2操作规程作为岗位级培训的重点内容,车间主管与班组长要根据已制定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未经培训不得安排上岗作业。

第2篇 电梯整机试运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进入作业场所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2、各种电器工具使用前要检查绝缘强度,以防触电。

3、整机调试、试运行人员必须按照有关的工艺规定进行操作。

4、整机调试试运行工作,必须由现场负责人负责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当各项安全保护装置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当曳引机、电动机等都有足够的润滑时,才可做空载试运行。开始应慢车行驶,在整个高度内运行一周,每到达一个楼层,稍停一定时间防止电动机过热,应保证电梯运动方向与操纵箱和其它指示器所示的方向相符合,然后满速运行,同时对运行性能、起动加速、减速制动、运动平衡性,平层准确性作必要的调整。

6、做静力试验时轿厢位于最低停站位置,其试验时间及负荷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7、静力试验合格后,方可按工艺要求做运行试验。

8、运行试验合格后,方可按工艺要求做超载试验。

9、试运开车人员必须服从整机调试人员指挥。

10、整机调试、试运行工作结束后,应将电梯停在最低层,然后切断电源,拆除调试工装。

第3篇 翻罐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翻罐笼只许专职司机操作,持证上岗,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地点,更不许私自操作翻罐笼。

2、坚持对手交接班,交接班要认真检查,试运转检查挡车器是否正常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运调及区队汇报。

3、翻车前应做一下详细检查:

①检查所有对角螺栓、销子、对轮皮子等有无缺少或松动。

②检查挡车器是否灵活可靠。

③检查电动机与减速机的地脚螺栓是否松动,对轮间隙是否合适。

④检查主动轮,从动轮运转是否灵活可靠。

⑤检查清理翻罐笼周围的余煤及杂物。

4、操作顺序:

①正向启动小绞车,将重车拉进罐笼内,将空车顶出罐笼外。

②等重车进入罐笼规定地点后,启动罐笼电机,随之启动电磁铁,使罐笼转动,待重车翻完后,将罐笼转正,停止,然后再把重车拉进罐笼内,将空车顶出罐笼外,重新启动进行翻车。

5、罐笼运转时,司机必须站在操作台前注视罐笼运转情况。

6、工作时道心及道两侧严禁站人,更不许任何人接触正在运转的罐笼和前进的矿车。

7、绞车司机要和罐笼司机紧密配合好,听开车一致。

8、在用绞车钢绳挂车时,拉绳人必须观察重车方向,防止电车顶车,发现有电车要提前发出停车信号。

9、绞车发生故障时,需用电车顶车翻车时,必须经运输调度同意方可以哨音指挥机车顶车。

10、正常运转情况下禁止反转,有大块石矸、长物料或其它物件必须停车取出,不许翻入仓内。

11、处理掉道车时,要在进出方向50米外放专人警戒,禁止用电机车顶车或拉车。

12、要坚持使用喷雾、洒水、灭尘。

13、工作完毕后,必须切断罐笼小绞车电源,挂停车牌,并将工作场所打扫干净。

14、井口翻罐笼用电车顶车时,罐笼司机与电机车司机必须紧密配合,以哨音指挥电机车,道心及两侧严禁站人,链挂空车必须等车停稳后进行。

第4篇 安全监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一条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全国各类煤矿的安全监测工。

第二条  安全监测工应完成下列工作:

1、负责管辖范围内的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置的安装、调试、维修、校正、监测等工作。

2、应将在籍的装置逐台建账,并认真填写设备及仪表台账、传感器使用管理卡片、故障登记表、检修校正记录。

3、负责矿井监测系统图的绘制、修改。

4、负责监测报表的打印、签宇、送审等工作。

二、上岗条件

第三条  安全监测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第四条  安全监测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人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2、熟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置的工作原理。

3、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对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置的有关规定。

4、熟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置的安装要求。

5、了解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

6、熟悉《煤矿安全规程》中对矿井气体指标的规定和超标时的处理办法。

7、了解有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知识。

8、熟悉瓦斯检测仪的性能、参数及使用方法。

三、安全规定

第五条  各类矿井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第六条  必须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绘制监控系统布置图和接线图。

第七条  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调度话缆或动力电缆等共用一条线路;防爆型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第八条  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末投人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能够自动解锁。

第九条  每天对监控设备及电缆进行安全检查,对各类传感器的准确性要用光干涉瓦斯检定器进行核实、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每月至少1次。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10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调校1次。

四、操作准备

第十条  上机前的准备工作:

1、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2、交接班内容包括:

(1)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处理结果。

(2)井下传感器工作状况、断电地点和次数。

(3)瓦斯变化异常区及其他有害气体的变化异常情况的详细记录。

(4)计算机的数据库资料。

第十一条  地面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备齐必要的工具、仪器、仪表,并备有设备说明书和图纸。

2、按规定准备好检修时所需要的各种电源、连接线,将仪表通电预热,并调整好测量类型和量程。

第十二条  井下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根据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和电缆长度。

2、设备各部件应齐全、完整,电缆应无破口,相间绝缘及电缆导通应良好,并备足安装用的材料。

3、瓦斯校准气样应采用煤炭工业技术监督主管部门确认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

4、通电试验下井设备,调试确定各功能指标符合要求,运行正常后准备人井使用。

五、操作顺序

第十三条  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交接班→检查→地面检修→井下检修(安装)→验收→交接班。

六、正常操作

(一)机房操作

第十四条  接班后,首先和通防部门、调度室取得联系,接受有关指示。

第十五条  每隔30min检查1次各种仪表的指示、机房室温、机身温度和电源、电压波动情况。

第十六条  应将本班的瓦斯变化情况于当天打印成报表送通风技术主管审查签字。

第十七条  与井上监测员协调配合进行传感器的校正。

第十八条  停电的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

第十九条  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打印机、显示器等外围设备→主机。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第二十条  进人机房要穿洁净的工作服、拖鞋,不得将有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要经常用干燥的布擦拭设备外壳,每班用吸尘器清扫室内。

(二)地面检修操作

第二十一条  隔爆检查的步骤是:

1、按标准规定检查设备的防爆情况。

2、检查防爆壳内外有无锈皮脱落、油漆脱落及锈蚀严重现象,要求应无此类现象。

3、清除设备内腔的粉尘和杂物。

4、检查接线腔和内部电器元件及连接线,要求应完好齐全,各连接插件接触良好,各紧固件应齐全、完整、可靠,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应一致。

5、检查设备绝缘程度。水平放置兆欧表,表线一端接机壳金属裸露处,另一端接机内接线柱,匀速摇动表柄,若读数为无限大(∞),表明绝缘合格。

6、接通电源,对照电路原理图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判断故障点,排除故障。

第二十二条  通电测试各项性能指标的内容包括:

1、新开箱或检修完毕的设备耍通电烤机,经48h通电后分3个阶段进行调试:

(1)粗调。对设备的主要性能做大致的调整和观察。

(2)精调。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调试、观察和测试。

(3)检验。严格按照设备出厂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如发现问题则按本工种第21条的方法处理,通电要从问题处理完后重新开始计算。

2、烤机完毕,拆除电源等外连接线,盖上机盖,作好记录,人库备用。

(三)地面传输电缆敷设与检查

第二十三条  登高3m以上要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安全带必须拴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地方。

第二十四条  使用梯子时,梯子与地面之间角度以60°为宜,在水泥地面上用梯子要有防滑措施,梯脚挖坑或拴牢,并设专人扶梯子,人字梯挂钩必须挂牢。

第二十五条  2人同杆、同点工作时,先登者必须等另一人选好工作位置后,方准开始工作,同时要注意协调。

第二十六条  高空使用的工具、材料必须装在工具袋内吊送,不准抛扔,杆下不准站人。

第二十七条  架设的传输电缆,如与原有高压线交叉或邻近,必须先将原有高压线停电,并验电、放电、接地、短路,为防止中途送电,必须挂临时接地线后,方可进行架线作业。

第二十八条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不得从事高空架线作业。

第二十九条  架设楼顶与楼顶之间的传输电缆,必须先测量楼与楼之间的距离,把传输电缆用扎线扎在钢丝绳或铁丝上,一头在一楼顶固定好,然后另一头用2台不低于1t的手拉葫芦,卡好扣环后循环上吊传输电缆,直至吊平拉直后,固定在另一楼顶上,手拉葫芦必须固定在确保1t以上的拉力的固定点上。

第三十条  楼顶如无护栏,操作时工作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

第三十一条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露天部分电气高空作业规定。

(四)井下安装操作

第三十二条  设备搬运或安装时要轻拿轻放,防止剧烈振动和冲击。

第三十三条  敷设的电缆要与动力电缆保持0、3m以上的距离。固定电缆用吊钩悬挂,非固定电缆用胶带或其他柔性材料悬挂,悬挂点的间距为3m。

第三十四条  在大巷敷设或检查井下传输电缆时,如果有车辆行驶,敷设或检查人员要躲到躲避碉中,严禁行车时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

第三十五条  在有架空线的大巷中敷设传输电缆时,要确保传输电缆与架空线有300一500mm的距离,横跨架空线时必须停掉架空线的电后,方准进行工作,严禁带电作业。

第三十六条  在暗斜井架设或检查传输电缆时,要和管辖单位联系好,并要慢慢下行敷设或检查,并时刻留意脚下台阶,以防地滑摔人。

第三十七条  在轨道上山(或下山)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时,首先要和下车场把钩工、上车场司机联系好,明确不准提车或松车后,方准迸人轨道上山(或下山)敷设或检查传输电缆,严禁行车时工作。

第三十八条  所敷设的传输电缆要:

1、将所携带盘好的电缆放在一个固定地点,慢慢放出,并设专人看管。

2、敷设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传输电缆通过巷道顶底板危险区段时,要首先观察顶底板有无危险,无危险方准操作,否则暂停敷设待处理好后再敷设。

3、巷道中敷设传输电缆时,要指派一人在前面对所要敷设传输电缆放人电缆钩中,以免敷设后和其他通讯线不能形成统一。

4、敷设电缆时要有适当的张弛度,要求能在外力压挂时自由坠落。电缆悬挂高度应大于矿车和运输机的高度,并位于人行道一侧。

第三十九条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设备连接处,必须使用与电气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不得与水管或其他导体接触。

第四十条  吊挂完毕后,方可与原有的电缆进行连接。

第四十一条  电缆迸线嘴连接要牢固、密封要良好,密封圈直径和厚度要合适,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他物品。电缆护套应伸人器壁内5~15mm。线嘴压线板对电缆的压缩量不超过电缆外径的10%。接线应整齐、无毛刺,芯线裸露处距长爪或平垫圈不大于5 mm ,   内连线松紧适当,符合机电设备安装连线要求。

第四十二条  安装分站时,严禁带电作业,严禁带电搬迁或移动电器设备及电缆,并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第四十三条  调试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安全检测工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四十四条  所停电的高压开关馈电处,必须派专人看管,并挂上”有人工作,严禁送电”的标示牌。

第四十五条  停电范围影响到其他单位的,要取得联系,做好协调协作工作。

第四十六条  处理分站高压侧时,严禁一人单独作业。

第四十七条  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

第四十八条  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第四十九条  传感器在安装或拆除时,高处必须用梯子或木马,扶牢后,再上人安装或拆除。具体安装位置:距顶不大于300mm, 距帮不小于200mm。.若巷道中有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时,必须和所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联系安装时间,安装时必须和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司机联系好,停下运输机后,不安装完毕不准开机。严禁在输送机运转中安装传感器。

第五十条  传感器或井下分站的安设位置要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等规定。安装完毕,在详细检查所用接线、确认合格无误后,方可送电。井下分站预热l5mn后进行调整,一切功能正常后,接人报警和断电控制并检验其可靠性,然后与井上联机并检验调整跟踪精度。

第五十一条  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

第五十二条  拆除或改变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及控制线、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器设备、需要安全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须报告矿技术负责人及调度室,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五)井下维护操作

第五十三条  每7天对监测设备进行1次调试校正,并进行断电控制试验。

第五十四条  在给传感器送气前,应先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的基本工作条件,应反复校正报警点和断电点。

第五十五条  送气前要进行跟踪校正,应在与井上取得联系后,用偏调法在测量量程内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反复偏调几次,尽量减小跟踪误差。

第五十六条  先用空气气样对设备校零,再通人校准气样校正精度,锁好各电位器。给传感器送气时,要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气流速度,保证送气平稳。

第五十七条  定期更换传感器里的防尘装置,清扫气室内的污物。当载体催化元件活性下降时,如调正精度电位器,其测量指示值仍低于实际的甲烷浓度值,传感器要上井检修。

第五十八条  设备在井下运行半年后,要上井进行全面检修。

(六)便携式仪器的维护操作

第五十九条  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充电。

第六十条  每隔7天对仪器的零点、精度、报警点进行1次调校。

第六十一条  检查仪器的完好性,确保仪器工常。

第六十二条  在试验传感器断电控制试验前,通知断电控制范围内的有关人员,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问题。

七、特殊操作

第六十三条  排除故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首先检查设备电源是否有电。

2、可用替换电路板的方法,逐步查找故障,替换电路板时,要切断电源进行。

3、应1人工作,1人监护。严禁带电作业。并认真填写故障处理记录表。

第六十四条  瓦斯断电仪投人五常使用后,严禁随意进行试验。若需试验必须提前申请,经矿井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准进行试验。

第六十五条  断电试验完毕后,要等所断电范围内电源全部恢复正常时,试验人员方准离开现场。

第六十六条  传感器和分站出现故障,处理不了的要及时更换。

八、收尾工作

第六十七条  安装好后,严格按照质量标准、防爆标准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方准收工。

第六十八条  做好记录,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六十九条  做好交接班的有关事项。

第5篇 转化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本工段的主要任务:将净化合格的so2气体借助触媒作用,催化氧化为so3气体送入吸收岗位。

2、转化岗位工艺流程简介:

1--转化风机,2--3ⅲa换热器,3ⅲb换热器,4--ⅰ换热器5--转化器,6--ⅱ换热器,7--ⅳb换热器,8--ⅳa换热器,9--第一吸收塔,10—第二吸收塔,11—尾气吸塔

3、转化工段主要控制指标

操作指标控制参数操作指标控制参数
一段进口420±5℃一段出口570-600℃
二段进口470±5℃二段出口490-500℃
三段进口430±5℃三段出口435-445℃
四段进口420±5℃四段出口425-435℃
so2浓度8.0-9.0%总转化率≥99.5%
风机轴温≤60℃触媒升温速度<30℃/h
4、转化工段主要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1转化风机4转化一段电加热器
2换热器5转化二段电加热器
3转化器6转化风机油站

5、转化工段开停车操作程序

5.1开车准备

5.1.1开车前关闭各冷激阀、放酸阀、风机进口阀、第ⅳa、ⅳb之间副线阀以及ⅲa、ⅲb之间副线阀;

5.1.2打开风机出口阀、回流阀、ⅰ换热器和ⅱ换热器副线阀、压力计;

5.1.3检查电器和仪表;

5.1.5.1.4检查风机润滑油、冷却水。

5.2新系统或长期停车后的开车

5.2.1开车升温前2小通知干吸岗位进行酸循环;

5.2.2升温主要控制一、四段触媒进口温度,开始升温时风量可适当逐步加大,电加热器电炉组数逐步增加,控制升温速度为<30℃/h,当一段进口温度上升缓慢时,逐步减小风量,当一、四段进口温度达到380℃时通知沸腾炉点火。

5.3新触媒的硫化饱和

维持一段触媒进口温度在400℃左右约2小时,通入浓度约3%的so2气体,控制一段升温速度<30℃/h,一段出口温度不得大于600℃,在550℃若温升仍然很快,则降低气浓来控制,若在小于600℃范围内温度有回降,表示一段触媒已饱和,然后提高进口气浓。其余各段依此进行,都硫化饱和后转入正常操作。

5.4正常操作

转化转入正常开车后,首先要严格控制一段进口温度,当一段反应后,用一段反应热提高二段进口温度使二段反应,并逐步关闭ⅰ换副线阀调节二段进口温度,二段反应后,用二段反应热提高三段进口温度,使三段反应,并逐步关闭ⅱ换副线阀调节三段进口温度;四段进口温度由四段电加器控制,开车后,四段很快反应,此时可逐步开大风机气量,在保持一、四段温度不降的情况下,逐步关闭电加热器,用各段冷激阀和副线阀调节各段温度至正常指标。

5.5短期停车后的开车:首先检查各阀门开启情况、触媒层温度及各设备正常情况,若触媒层温度低于400℃时则投入电炉升温,通气时气浓、气量可比正常情况适当降低,当一段触媒层温度升到400℃后,逐步转入正常操作。

5.6停车:

5.6.1长期停车8小时前通知干吸岗位提高循环酸浓度;

5.6.2沸腾炉停车后,维持一段进口温度大于400℃,打开电除雾器人孔,用干燥的热空气对触媒进行热吹,当热吹(一般热吹16小时左右)到so2+so3浓度之和小于0.03%时,方可冷吹降温;

5.6.3若在短期内不扒触媒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冷吹。

5.6.4若是短期停车,停车前适当提高转化器各段进口温度;

5.6.5通知沸腾炉停车后再停转化风机,然后关各冷激阀、副线阀等,停车期间注意转化各段温度的变化。

6、转化风机的开停车操作

6.1开车:

6.1.1开车前打开出口阀和回流阀,关闭进口阀;

6.1.2启动油站油泵,油站出口油压调节到≤0.4mpa,若油压低于0.2mpa时备用油泵自动启动。

6.1.3油站供油正常后,手动盘车数次后,降压启动风机,当启动切换到正常运转后再缓慢地打开进口阀和关闭回流阀至正常操作风压。

6.1.4一般正常润滑油温保持在38℃-43℃,出口润滑油温不允许超50℃,出口油温达40℃时,开冷却水。油箱内有电加热器、冷却水管组,操作工要根据需要开、停加热器和开、关冷却水来调节油温。

润滑部位油压控制范围0.15-0.4mpa、油温控制范围≤65℃。

润滑部位轴承温度大于75℃时,与电机自动停车联锁。

6.2停车:先打开回流阀、关闭进口阀,然后停风机,当风机停止转动后再停润滑油泵。停车期间要定时盘动风机以防卡死。

7、二氧化硫风机岗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7.1开车前应仔细检查本岗位所属设备的安全装置;检查各电器、仪表、照明等齐全完好,各工器具、防护用品齐备,地脚螺栓紧固,阀门灵活好用,安全装置齐全完好,各盲板、阀门处于所需状态、盘车、试机合格。

7.2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加强与各岗位联系,严格控制各项指标,保证各项参数;加强巡回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7.3经常检查油箱中的油位,不得低于允许的最低油位线,定期加油;

7.4经常检查润滑系统油压、油温、供油状况和回油状况;

7.5经常注意听测风机声音,有异常声响,立即判断和汇报解决;7.6注意进吸收塔进口温度,并注意调节到指标范围。

7.7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并向值班长、调度室报告:

7.7.1突然断电、断水;

7.7.2机器任何一部分冒烟;

7.7.3油温急剧升高,即使只有一个轴承的出油温度高于70℃,并无法使其降低;

7.7.4油压降至下限值以下而无法使其升高时;

7.7.5风机或电机突然发生强烈振动,或有明显的碰撞、摩擦声以及其它异常声响;

7.7.6风机房中二氧化硫突然发生严重泄漏。

8、转化岗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8.1转化岗位的操作要及时与焙烧、净化、吸收等岗位联系,严

格控制转化各段温度,提高转化率,降低尾气二氧化硫含量,减少污染。

8.2生产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严密注意温度升降情况,遇有特殊情况时,应冷静分析、准确判断、果断采取措施,严禁拖拉或盲目操作。

8.3清理触媒时,须将转化温度降低到50℃以下,二氧化硫吹净至15mg/nm3以下,方允许进入转化器内作业;筛分或装填触媒,必须穿戴专用的防护服、鞋和防毒面罩,作业完毕必须认真沐浴、漱口、刷牙后方可进食。

8.4严防设备泄漏。若发生中毒事故应及时进行抢救,必须将伤员转移至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等,尽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及时报告值班长、调度室和相关领导。

上一页12下一页9、转化工段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五氧化二钒有毒物质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

9.1二氧化硫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

标 识中文名:二氧化硫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
英文名: sulfur dioxideun编号:1079cas号:7446-09-5
危规号:23013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气体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
熔点:-75.5 ℃相对密度(水=1):1.43

相对密度(空气=1):2.26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沸点:-1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6600mg/m3,1h(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h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v/v)]: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禁忌物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泄漏应急处 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环境资料该物质可严重污染大气,由其形成的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尤为严重。
废弃处理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钙中和,然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
9.2三氧化硫的特性、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

标 识中文名:三氧化硫分子式:so3分子量:80.06
英文名: sulfur trioxideun编号:1829cas号:7446-11-9
危规号:81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针状固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16.8 ℃相对密度(水=1):1.97

相对密度(空气=1):2.8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沸点:44.8℃溶解性: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37.32/25℃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v/v)]: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
禁忌物禁配物:强碱、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与氧气、氟、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烯等接触剧烈反应。与有机材料如木、棉花或草接触,会着火。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泄漏应急处 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废弃处理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9.3五氧化二钒的特性、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

标 识中文名:五氧化二钒分子式:v2o5分子量:182.00
英文名: vanadium pentoxideun编号:2862cas号:1314-62-1
危规号:61028危险性类别:第6.1类 毒害品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橙黄色或红棕色结晶粉末。
熔点:690 ℃相对密度(水=1):3.35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沸点:分解℃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浓酸、碱。
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1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 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接触者出现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重者出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皮肤高浓度接触可致皮炎,剧烈瘙痒。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肾损害、视力障碍等。
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 无意义爆炸下限[%(v/v)]: 无意义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禁忌物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
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不燃。与三氟化氯、锂接触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泄漏应急处 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环境资料无资料。
废弃处理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10、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

序号异常现象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
1风机振动,有异常声响1.检查风机固定螺栓并紧固松动螺栓;

2.停车检查叶轮是否有附着物并清理;

3.检查叶轮是否腐蚀并维修。

2风机轴温超过允许范围1.检查润滑油滤网是否阻塞并清洗;

2.检查润滑油滤网是否阻塞并清洗;

3.检查油冷却器是否阻塞并清理

3转化各段触媒层温度后移1.检查气浓是否较高或较低,调整气浓;

2.检查风机风量是否过大,适当降低风量;

11、本工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序号危险

因素

预防措施
1滑跌保持设备,上下楼梯,左右通道整洁有序无油污、泥污,无锈蚀,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不能穿拖鞋上岗;
2触电严禁湿手开关电路设备操纵按钮,发现电路故障不得擅自处理,必须由电工负责处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机械

伤害

检查维修设备时,必须断电停止设备运转后,并挂警示标志告之方可进行检查维修。
4粉尘

伤害

严格按上班管理规定配戴防尘眼镜、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5有毒

物质

严格按作业管理规定配戴防毒面具、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操作。

12、安全设施

序号设施名称备注
1干粉灭火器、防毒面具防护消防设施必须到位,符合防护等级要求
2安全帽、劳保服
3劳保鞋、防尘帽、防尘口罩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6篇 螺杆空气压缩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机组应尽量水平放置,倾斜会影响分离器筒体中液面和流动状态,降低分离效果。

2、机组不能在雨中使用,除非对机组及电源采取防雨措施,必须保证机组接地。

3、机组冷起动时,确保主机排气温度高于环境温度32℃才允许加载。开车前保证加载开关1rs 处于空载位置,确保所有防护罩各就各位。

4、如果在机组运行时需改变机组的某一负载,必须先关闭对负载供气的球阀,关闭时,动作应缓慢。在该负载管路压缩空气完全释放后,然后改接所需的负载,最后打开供气球阀。

5、在机组运转时,不要打开边门,或者松动、拆掉任何管路附件、接头。机组里充满带压的热工质(液体与气体),能引起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

6、停机时,先将加载开关1rs 拨在空载位置,让机组空载运行2 分钟,稳定后停机。

7、停机后,为安全防止在机组内出现凝结水应释放机组内压缩空气。

8、做维护保养时必须确保压缩机系统里的所有压力都已释放,主电路开关已经断开,且挂上不准合闸的牌子。

9、在电气系统同电源切断之前和系统里的全部压力空气未释放之前别把排油阀打开,否则会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10、在排放热的润滑油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不要伤及人身。

11、润滑脂加入过量会引起轴承和电机损坏。加润滑脂时必须确保无污物参入和润滑脂无污染。

第7篇 履带式侧卸装煤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条履带式侧卸装煤机司机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2条掌握机器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征,各部结构和工作面的供电系统,机械设备的完好标准、油脂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维修保养标准及规定。

第3条装煤机司机一般编员2人,1人操作机器,1人照看电缆或转载运输设备的配备工作。

二、准备工作

第4条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填写工作日记,接班司机要认真检查机器各部件工作情况。

第5条机器要保持整洁,各运动机件间不得残留矸石等杂物,司机每班应清理(冲洗)机器。

第6条机器运行范围内不许站人或放置任何设备、工具。

第7条机器的卸载距离,-一般应控制在6m以内,以减少履带行走部件的损耗。

第8条作业环境安全检查。

1.作业范围的水久支护、临时支护及其他安全设施,发现不符合规程要求的,必须先进行处理。

2.检查有害气体浓度是否符合规定,安全监测仪器是否按规定设置,发现问题立即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9条开机前检查。

!.电缆悬挂是否可靠,机器工作时电缆应始终保持松弛下垂状态,电缆不得承受附加拉力。

2.电缆可以人工拉拽,用软的绳带,一头扎在电缆外皮上,另一头系一木柄,以利手握。不得将电缆在巷道底板上拖拉摩擦。

3.试验主电机转向:从电机后部看,电机风扇应顺时针转动。方向相反时应立即停机,调换相线位序改变转向;试验冷却器风扇电机转向:风流应从散热器大端正面吸入。

4、检查机器各部有无损伤和异常声响,检查各软管是否可靠固定,软管外皮与机架、铲斗、铲斗臂、油缸等部件有无挤压和刮伤,结构件的尖锐部分应修圆,柑应部分的软管用胶皮保护。注意保护机器上的电缆,不得碰伤,不得浸泡在机油中。

5.检查两侧履带的张紧度。履带在链轮与引导轮之间的下垂量在10~-20mm之间:

6,清理、擦净多路阀、履带架、油缸活塞杆上的泥砂污物。

7.检查各软管接头、液压元件、密封件、油堵有无渗漏油现象。

8.检在各连接部螺栓预紧力,有无松动变化。

9.检查油箱液面:机器水平位置时液面应在副油箱上下视孔座之间。

三、操作

第10条操作方法

1.确认各元件连接正确无误,电气连接正确无误。

2.告警,通知所有在场人员,待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后,方可启动机器。

3.启动系统,逐渐地加大负载。

4.根据需要释放进人系统中的气体。操作换向阀使油缸活塞杆外伸、缩回多次油缸不爬行,操作无滞后现象即可。

5.司机坐姿要正确,注意力要集中,用左右手分别握住两侧操作手柄,两眼根据机器不同的作业过程,照看好前、后方人员、配套设备、电缆等。在松软底板上作业时,每一次铲装作业后机器的后退的距离要足够(如后退1m),以便履带有充足的时间排除堆积的矸石,避免堵塞卡死。

6.司机在确认前后两侧无人和其他机具后方可操作移动机器。

7.装载时首先将铲斗放平,清除障碍物;遇底板上未爆破的突出岩石,应用爆破方法或风镐清除。

8.装载时,通过举铲油缸、拉斗油缸调整铲斗铲装角度。

9.铲斗铲入的同时应适度翻转铲斗以提高铲斗的装满系数,以降低机器装载时的负荷。

10.机器行走中遇大块散落岩石,应停机,将其挪开;严禁履带碾压大块岩石。铲装作业受阻时,应迅速将操作手把复至中位,以避免系统溢流发热。

11.操作要连续,应尽量减少频繁启动、点动次数。不可前后快速猛拉手把,以避免压力冲击。机器启动、停车要缓、准、稳。

第11条操作要求。

1.司机上机时严禁横向拽拉多路阀操纵手柄,严禁踩踏液压油管。

2.注意避免机器与矿车等设备碰撞。

3.操作时,前推、后拉手把力量要柔和,方向平顺,时机恰当。操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4.作业的“五”严禁:

严禁用铲斗挖水沟;

严禁铲斗侧立后从事前推或拉拽重物、矿车;

严禁用铲斗冲撞未爆破的大块岩石;

严禁在无矿车时,用装煤机频繁倒岩;

严禁当铲斗举起无支承时,在铲斗下作业。

5.喷浆时应将机器退出作业区。

6.爆破前机器退离.工作面50m以外(退出距离按作业规程规定,以不损坏机器为原则)。

四、收尾工作

第12条将铲斗放平,机器水平停置:当在斜坡上作业时,应先将机器相对巷道置于斜横状态(铲斗朝向巷道的侧帮),再用预先准备的专用楔形块将履带垫实。

第13条断电、释放系统压力(t作机构液压系统通过操作多路换向阀卸压)。

五、安全注意事项

第14条在系统内有压力时不得松开管接头、拆卸紧固螺钉和任何液压元件。停机后应将工作机构卸载,将铲斗及铲斗座可靠垫实;机器应于水平位置停放。当机器在斜坡上时,应先将机器相对巷道置于斜横状态(铲斗朝向巷道的侧帮),再用楔形块或枕木将履带和机器后部垫实、挡死,以避免跑车和行走马达系统中有压力存在。经检查确认无压力后方可拆御系统中的元件。

第15条在现场和地面维修液压系统时,务必注意保证清洁的作业环境,严防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中。松开各联接口前,首先应将元件或接头外表擦洗于净,拆卸后应用规定的堵头立即将开口封好。拆装液压元件不得戴手套,不准用棉纱擦洗。

第16条油管损坏后要立即更换。新换的软、硬管应符合系统压力的要求。新软管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内壁上的污物,管口去毛刺;金属硬管则应进行酸洗。油管清洗后立即用相应封帽堵住。

第17条加油。只允许用清洁的专用密封容器存放液压油。

地面检修时应通过滤油器向系统加油,在施工现场则必须通过机器副油箱上顶部的回油滤油器进口或空气滤清器补油。加油前应用清洁的、不掉毛的布将加油口和软管擦净。注意:加油时应按本操作规程中第12条的要求控制液面高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第18条元件的更换。所更换元件的型号须正确无误。更换元件时联接处的密封件需事先准备好,原有旧的密封件必须更换,不得二次使用。螺纹紧固件要逐次均匀地拧紧,避免个别螺栓受力过大引起元件变形。可调元件要重新调定。

第8篇 防突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

第1条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煤矿突出煤矿(包括瓦斯突出和煤与二氧化碳突出)的防突工作人员。

第2条  防突工应完成下列工作:

1.负责有关参数的测定。

2.收集、整理突出资料。

3.协助编制年度、季度、月防治突出计划。

上岗条件

第3条  防突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防突工要有3年以上的防突经验。

第4条  防突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防突工应由在突出矿井从事采掘工作不少于3年,并经过防突知识培训,熟悉本矿突出预兆的人员担任。

2.应熟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防治内容。

3.掌握防突技术措施的施工要求。

4.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5.掌握施工区域的通风系统和避突路线。

6.了解有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的知识。

7.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知识。

安全规定

第5条  操作人员在井下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防突设计施工。

第6条  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第7条  打钻前,工作面应用挡拦措施,预留钻孔位置。

第8条  打钻时,随时观测煤、岩壁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如突出、瓦斯超限)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第9条  作业地点应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才能工作。

第10条  打钻作业地点要安设瓦斯断电仪,确保瓦斯超限自动断电。

第11条  必须实行间歇作业,为实施防突施工留有充足的时间。

第12条  防突预测仪器,每年必须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1次检定。

第13条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有直通矿井调度室的电话,并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或压风自救系统。工作面回风系统中有人工作地点,也应设置压风自救系统。

第14条  建立'四图板、四台账和一卡片'。

1.四图板即瓦斯地质图板、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动态图板、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关系图板、现场防突施工图板。

2.四台账即突出煤层实际考察的基本参数台账、煤柱台账、瓦斯抽放台账、防突设备仪表使用及完好台账。

3.一卡片即发生突出后的煤与瓦斯突出卡片。

操作准备

第15条  入井前,对所需携带的仪器、仪表、工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和校正,以满足测试要求。

第16条  使用aty或wtc瓦斯突出预测仪,使用前按说明书要求将仪器充足电、并试操作!遍,确认无问题后,才准带仪器下井工作。

第17条  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符合规定后,将电源送到工作面作业点,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和防爆检查。

第18条  测试前,应明确记录负责人、参数测定负责人。

操作顺序

第19条  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

检查仪表→测试参数→检查清理作业现场→分析数据→填写报表。

正常操作

第20条  使用aty或wtc瓦斯突出预测仪测定煤层突出危险指标k⒈值和钻粉量时的操作:

1.到达现场后,aty或wtc瓦斯突出预测仪放置要平稳,人员分工明确。

2.具体操作如下:

(1)接通电源,预热约!10分钟,并将仪器调零。

(2)向仪器内输入本矿的k⒈值和smax钻屑量)的临界指标数据,或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规定输入其上下限临界值。

(3)在煤层内选择好钻孔位置,用电煤钻打眼,钻孔孔径42毫米,打钻速度控制在1米/分钟左右。按要求每钻进一定深度测定k⒈值和smax。

(4)测定时,用1---3毫米的筛子筛取煤样,将筛好的煤样倒入煤样罐,盖好罐盖,打开盖上排气开关,同时记录时间,取样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1---2分钟后,扭紧排气开关,同时按下采样键,仪器即进入自动测量阶段。

(5)5分钟后,输入取样时间数据,按监控键,再输入钻孔长度数据,再按监控键,则仪器计算并显示k⒈值。然后倒掉煤样,再进行下一个煤样的测定。

(6)全部煤样的k⒈值测完后,按预报键,输入smax值,再按监控键,仪器将自动显示突出危险性等级。

(7)井下全部煤样(不超过25煤样)测完后,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关机。

(8)仪器带上井后,在断电的情况下,将cyd15---1型微型打印机和cty瓦斯突出预测仪连接好,接通电源,按仪器上的打印键,打印机将自动打印出全部测试数据和预测结果。

3 操作时注意事项有:

(1)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不能随意动cty或wtc瓦斯突出预测仪的满度电位器,不能随意打开主机盖。

(2)仪器长期不用时10 天以上),必须每10天充1次电。

(3)必须对每次测定结果作系统整理、分析,并将测定结果及时送交领导审阅。应注意观察突出前征兆及地质构造区煤层的地质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加以素描。

(4)仪器要防止碰压,保持清洁,专人使用保管,不得让他人摆弄。

(5)仪器在井下应放在顶板完好处,距离测突地点5米处。

第21条  测定瓦斯涌出初速度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 应根据煤体结构确定钻孔具体位置,并严格按设计方位布置钻孔,做到钻进速度均匀,按测定要求排出煤屑。

2. 测定时,应每施工1米测定1次数据。从开钻起,每取出1米段的钻屑量后,立即拔出钻杆,插入封孔器,要求在2分钟内读取该米段的瓦斯涌出初速度。

3.测定时,记时与读数必须准确。当瓦斯涌出初速度较慢时,测定时间一般为3---5分钟;若瓦斯涌出初速度较快时,其测定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

4.收集钻屑量的同时,将温度计放入煤屑内测定该米段的煤屑温度。

5. 测定钻屑量时,应做到每米段推、拉钻杆的次数基本相同,以减小测试误差。

第22条  防突工应经常下井检查施工区域压风自救装置,使其能正常工作,并检查现场防突措施的执行进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防突人员施工时,不要正对钻孔,防止喷孔伤人。

特殊操作

第23条  由于地质条件或其他原因不能执行所规定的防突措施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及时向领导汇报。

第24条  采用远距离放炮时,远距离放炮地点应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避难所内,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300米;放炮时,受影响区域,必须停电撤人,设置警戒;放炮员操纵放炮的地点,应配备急救袋或自救器;放炮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第25条  突出的煤应及时清理。清理突出的煤时,必须按防止再次发生事故的防护措施进行。

第26条  对突出的孔洞应充填接顶,并应及时砌碹或注浆封闭孔洞。操作前均应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规定要求时方可作业。

第27条  每次突出发生后,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要求作好详细记录、收集有关资料:

1.记录突出时间、突出地点、距地表垂深、巷道名称、支护情况、煤层特征、地质构造及邻近层开采情况等。

2.调查突出前的预兆、突出前及突出当时发生的过程、突出后的特征及支架破坏情况等,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3.调查突出前瓦斯压力大小、正常时瓦斯浓度及突出后瓦斯涌出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4.绘制突出地点通风系统示意图、突出处煤层剖面图及煤岩柱状图。

5调查突出前所采取的防突措施,并附施工图,向有关领导汇报。

6.填写突出记录卡。记录卡片数据应准确,附图应清晰、并注明主要尺寸。

7.强度大于500吨的突出,必须填写专题调查报告。

第28条  每年应对全年的突出记录卡片进行整理,总结经验、体会。

收尾工作

第29条  检查清理作业现场。

第30条  现场交接。

第9篇 电气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或在专职电工的指导下进行维修,修理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挂立”禁止合闸”牌或派人守闸,严防误送电。

2、 电源电压必须与电气设备额定电压相同(三相电压变动量应在5%范围内)。供电变压器的容量必须满足机械设备的要求,并应按规定配备电动机的起动装置。所用保险丝必须符合规定,严禁用其他金属代替。

3、 所有用电设备都应在其线路上安装合格的触电保护器。

4、 电动机驱动的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移动时,应由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的人移动电缆,并防止电缆擦损。如无专人负责电缆时,应由操作人员负责照顾,以免损坏而导致触电事故。

5、 电气装置掉闸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不得强行合闸。

6、 电气设备启动后应检视各种电气仪表,待电流表指针稳定和正常时,才充许正式工作。

7、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规定,不应低于1000 欧/伏(如对220v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22 兆欧)。

8、 漏电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其他液体灭火器泼浇。

9、 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用人工呼吸作

10、 紧急救治。但在未切断电源之前,禁止与触电者接触,以免再发生触电。

11、 所有电气设备应接地良好,不得借用避雷器地线做接地线。

12、 电气设备的所有连接桩头应紧固,并须作经常的检查,如发现松动应先切断电源,再行处理。

13、 各种机械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接地、接零的保护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 欧,但在一个供电系统上不得同时接地又接零。

14、 各种机械设备的电闸箱内,必须保持清洁,不准存放任何东西,并应配备安全锁。未经本机操作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允许,其他人员不准随意开箱拉、合线路总闸或分段线闸,以防造成事故。

15、 用水清洗电动施工机械时,不得将水冲到电气设备上去,以免导线和电气设备受潮。电气设备应存放于干燥处。在施工现场上各种电气设备应有妥善的防雨、防潮设施。

16、 工作中如遇停电,应立即将电源开关拉开,并挂上”禁止合闸”的标示牌。

17、 修理和保养机械时,不仅要切断电源,拔下保险丝,还应在电闸上加锁,同时挂上”修理机械禁止合闸”的标示牌。合闸时,必须与检修人员联系妥当后方可合闸。

18、 电器工作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并锁好闸箱门。

第10篇 压梗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开车前应先检查机器各部件是否齐全,润滑是否良好,并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察看机器和周围地面有无杂物,机器周围是否有人,待检查后方可开机;

3.开机前调定两轧辊间隙,并盖好防护门,开机后检查轧辊瓦座循环水是否正常;

4.开机后,前轧辊两手盘轮,旋紧要用力均匀,进给一致,生产结束后,应松开两轧辊;

5.在生产中发现机器有异声,应停机并及时报告维修人员检查处理;

6.在生产中机器周围散落的烟梗、烟片清扫后,必须经清检处理后掺对,以防止硬杂物进入机器损坏设备;

7.在生产中,因烟梗流量不稳,堵塞轧辊,应立即停车处理,不能开车掏烟梗,防止发生人身事故;

8.不得随意拆卸防护罩,严禁在机器运转中打扫机器卫生;

9.生产结束后,搞好机器卫生,检查循环及喷雾水阀门是否关严,关闭照明开关,待检查完毕,方能离岗。

第11篇 挖掘机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行车前检查

(1)按规定项目、标准检查挖掘机各部技术状况处于完好状态。重点检查升降、刹车、转向、传动部分以及安全装置,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行驶

(2)厂内挖掘机司机在行车途中必须严格遵守《厂内交通管理标准》和“安全生产守则”。

(3)起步前应观察挖掘机四周情况,确认安全无误后鸣笛起步。

(4)挖掘机挖掘作业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挖土许可证。并要了解作业地段的地下设施情况,有无管道、电缆以及建筑物等,如有,要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挖掘。

(5)挖掘机下坡行驶,严禁发动机熄火和空档滑行。不得在斜坡路上横向行驶。通过泥泞、冰雪,松软路面以及道路坡度较大时,应使前、后桥同时驱动。

(6)挖掘机作业时,机身应与坑、沟边口保持适当安全距离,挖掘较深的基槽、地沟时,机身离边口应不少于3米,并用坚木垫实,方可作业。

(7)挖掘机铲斗回转空间应不刮碰周围的其它设施,严禁铲斗回转范围内有站立或通过人员,否则应按回转范围将现场封闭。

(8)挖掘机应尽量避免在高压输电线下作业。在高压输电线下作业时,铲斗与电线的安全间距应符合规定。

(9)若需挖掘机边移动边挖掘,应选择无障安全的挖掘路线,否则须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10)挖掘机在坡道上作业时,不能沿坡道横向挖掘,如必须挖掘时,应用推土机推平或采取安全措施。

(11)挖掘机进行挖掘作业时,进铲不应过深,提升不应过猛,严禁由高处猛然撞地。挖斗没离开地面不准旋转,不准用挖斗横扫地面上的障碍物或为挖掘沟槽的侧面夯实。

(12)挖掘作业中遇有较大的坚硬石头或障碍物体,不能强行挖掘,必须清除后方可继续工作。

(13)挖掘机在斜坡上作业时,要用绞盘钢丝绳将挖掘机拖住。如果边移动边挖掘时,铲斗的挖掘量应减少。

(14)挖掘机在装车作业时,不能从汽车驾驶室上方通过,旋转、降臂和卸料时,挖斗不准碰撞汽车的任何部位,不准在高空中向汽车卸料。

(15)挖掘机作业中,若液压油温度达到80℃,应停止挖掘5~10分钟,并让发动机带动液压油泵空转,待油温下降后方可继续工作。

收车后保养

(16)检修挖掘机时,应注意安全。

(17)清洁全车,紧固螺丝、检查、补充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

第12篇 综合防尘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 总则

第1条防尘工作的目的是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采用综合方法减少采、掘、机、运、通等作业过程中粉尘发生量和降低空气中浮游粉尘量,从而创造矿井文明生产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杜绝煤尘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 井下测尘工

第2条测尘人员下井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测尘仪。使用光电测尘仪,电流、电压、气流量要达到规定值;使用矿用采尘器,要带足予先编号和称重的滤膜纸。测尘员应同时携带瓦斯鉴定器。

第3条对井下产尘点空气中含尘量每半月测定一次。主管防尘工作技术人员依据上述原则,编制每月测尘计划书。使测尘工作按规定进行定点、定时、定位进行。当新水平、新工作面投产或工艺发生变化和新的开采技术、新的防尘手段投入使用,要在一周内对粉尘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第4条测尘点附近20米范围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使用测尘仪作业。

第5条选择测尘位置总原则是把测点布置在尘源的回风侧,粉尘扩散得均匀地区的呼吸带(呼吸带是指作业场所距巷道底板高1.5米左右,接近作业人员呼吸的地带)。

第6条采样器受尘口,要对准风流方向。采样时间须达到仪器量程所规定的时间。

第7条测尘仪、分析天平要定期校正,超过规定允许误差,严禁使用。镉镍电池系易爆品,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充放电。老化电池要妥善处理。

第8条井下严禁拆卸测尘仪器,发生故障上井修理。

第9条测尘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合格证者,方向操作。

第10条测尘人员有权监督井下防尘设施的使用情况,如发现违章作业,测尘员有权先行停止作业,后报主管矿长整改处理。

第11条测尘人员必须准确及时填写测报表,不得空点漏测,谎报数字。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度(十二篇)

1、制定的目的加强对重要岗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作业标准,促进本质安全,减少事故,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公司用于对操作规程的制定、修改、审核和颁发、执行的具体要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安全技术信息

  • 机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
  • 机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111人关注

    1) 操作者必须熟知所操作机床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必须持有工种操作证;2) 工作前,应按规定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袖口要扎紧,不准围围巾、戴手套工作 ...[更多]

  • 塔吊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五篇)
  • 塔吊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五篇)99人关注

    1、起重机起重、高度、变幅、力矩、回转等安全装置灵敏可靠。2、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尾部卡牢,工作中最少保留三圈以上。3、操作中要听从指挥人员的信 ...[更多]

  • 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
  • 电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99人关注

    1.电焊工必须经过专业练习,熟悉电焊机构造、性能及保养和操纵方法,把握触电的急救方法。并取得特殊工种操纵证方可上岗。2.电焊机应放置在清洁、干燥和透风的地 ...[更多]

  • 机械维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
  • 机械维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99人关注

    1、进入作业区域维修设备严格安全操作规程并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2、作业对使用的工具、必须进行检查(如大锤、手锤把是否牢固)防止脱落伤人。3、无论对机械设备 ...[更多]

  • 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
  • 抹灰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十二篇)99人关注

    01室内抹灰使用的木凳、金属支架应搭设平稳牢固,脚手板跨度不得大于2m。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过于集中,在同一跨度内不应超过2人。02不准在门窗、管道等器物上靠设脚 ...[更多]

  • 砖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六篇)
  • 砖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六篇)99人关注

    一、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不准站在砖墙上做砌筑、划线、检查大角垂直度和清扫墙面等工作。二、砌砖使用的工具应放在稳妥的地方。斩砖应面向墙面,工作完毕应将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