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23网 > 成语

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历史例子

发布时间:2024-10-17 查看人数:79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自哪里? 含义?

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评价魏徵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确穿袄戴帽;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当你使用镜子时,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对错。

”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唐太宗说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穿衣;以古为镜,能见兴亡;向别人学习,你就能看到得失。

我试图保护这三个教训,但我试图在内心为自己辩护。

今天,魏徵死了。

2.翻译:唐太宗评价魏徵说:“一个人可以用铜做镜子,适当地穿上他的外套和帽子;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当你使用镜子时,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对错。

郑伟死后,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扩展信息1。创作背景“以铜为镜,衣装得体,向人学习,知得失,学历史,知变化。

”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徵的故事。

大臣魏徵能直截了当地向唐太宗进谏,并经常在朝堂上发表意见。唐太宗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所以在他执政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唐朝经历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徵病逝后,唐太宗泪流满面,非常伤心。他下令为魏徵立碑,并亲自题字。

唐太宗时常思念魏徵,叹口气对大臣们说:“向青铜学习,可以把衣服穿得得体,向别人学习,知道得失,向历史学习,可以知道变化。

”他把魏徵比作一面镜子。

2.人物简介魏徵,又名“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籍贯巨鹿县(今锦州市)夏曲阳县。

隋唐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开创“贞观之治”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人”。

至关光禄大夫,郑风国公,谥号“郑雯”。

葬礼很简单。

同年,入灵岩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啥意思

意思是: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一个人的衣服;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镜子,就能知道自己的得失。以史为鉴,可以了解历史的兴衰。

这句话出自李世民,出处:《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徵病死。

唐太宗非常伤心。他眼里含着泪说:“老公,有了铜做镜子,你就能把衣服穿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有,我死了一面镜子!这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用铜作为镜子来看他的外套是否穿得合适。当你使用镜子时,你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以史为鉴,可以知道一个国家兴衰的原因。

郑伟死后,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公元13年(617年),魏徵在舞阳成元宝帐下做官。

元宝在瓦岗山起兵响应李密,元宝给李密的笔记都是郑伟写的。李密见魏徵很有文采,便召来魏徵、魏徵,呈上十策,以加强瓦岗,但李密并不需要。

大冶十四年(618年),王攻打苍城,被李密击败,王转攻雒口,被李密击败。

却说对昶贾曰:“李密虽屡战屡胜,死伤甚多,瓦岗无库,兵士功勋不赏。

不如深入深沟筑高垒,占领险要之地,与敌相持不下,待敌粮尽引军追击。这是取胜之道。

洛阳无粮,王必与我军决战,此时不与他决战。

”贾政驳斥了魏徵的话,并表示这是老生常谈。

魏徵说:“这是一个聪明的策略。怎么可能是老生常谈?

”拂袖离开。

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历史例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出自哪里? 含义?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评价魏徵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确穿袄戴帽;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当你使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