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调研报告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10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1篇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和两个省管开发区,有57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贫困村304个,规划老区村433个,总人口100.3万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和完成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的工作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把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3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建设扶贫产业目标,全面了解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实施情况,探索扶贫产业发展路径,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便集中扶持,加快发展,县扶贫办、县中药材生产办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县中药材重点生产基地,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交易市场,与基层农民、企业及市县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依据发展成效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

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素有医圣故里、教授名县、王府胜地、养生之都之美称,自然地理独特,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享有“大别山天然药库”美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一条龙,有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具有人文资源的品牌优势。xx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李时珍品牌和《本草纲目》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xx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xx境内能生长的663种并有1万多种方剂。全县现有中药材存量面积达21万亩,种植品种达36个,其中丹参、蕲艾、百合等三个品种成为湖北省道地药材gap示范基地,紫苏、百合、薏米、芡实、白扁豆、薏仁米、葛根、桔梗、菊花、山药、栀子、甜叶菊等药食两用品种都陆续得以开发,在全省处于地位。

二是具有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xx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形复杂多样,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北东高山峻岭、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湖泊棋布,海拔高度落差1232米,且xx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时数2025.8小时,气温16.8度,特别是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0.5%,具有适宜中药材生产(光照、温度、水分、大气等)条件要求,具有建立中药材gap基地的条件。

三是具有药材生产的雄厚基础。xx境内的中药资源丰富,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注册资本达4000万元。全县有中药加工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15亿元,其中李时珍医药集团是医药行业生产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企业,是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紫苏油、紫苏胶囊等系统产品处于全国水平,“本草纲目”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年可转化中药材加工能力达10万吨;有医药流通企业3家,年中医药交易额达10亿元。

四是具有专业市场的营销网络。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是以蕲州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建扩建为核心,以现代医药和健康产品为主题的贸易物流平台,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药和健康产品交易区、医疗器械交易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区、药商配套生活居住区和百草药种植园等8个功能区,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为湖北打造中医药产业强省和xx实现“药旅联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五是具有政策拉动的发展强势。xx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建设项目被明确列入《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湖北省产业发展规划》中。近几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提出高扬李时珍旗帜,实施药旅联动战略,确立了“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的发展定位,融合发展大医药、大旅游产业,发挥两大朝阳产业合力效应,构建中药材种植业、医药加工业、医药物流业、医疗健康养生业的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大别山药源基地,将中药材发展上升至战略决策高度来抓,蕲政发[2022]4号文件规定对每年新增中药材基地面积每亩补助100元的激励政策,这为xx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xx县围绕“药旅联动”战略,已形成药材旅游主导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扶贫格局。尤其是去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中药工业产值达到22亿元,中药商业贸易额达到5亿元,中药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的30%,中药产业成为xx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9.7万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占总户数的31%,贫困群众从中年获益年人平增收500元,2023年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0万亩,新增千亩连片药材示范基地16个,新发展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56个,其中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由李时珍医药向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中药材gap认证,为xx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2篇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

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多内容,请看下文。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一)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xx乡xx村、xx镇xx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xx种养专业合作社、xx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五期间,我县有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x人。从xxxx年起,省财政连续x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x万元,x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x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x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xxxx年x月底,条铺林场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x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其余x栋x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x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x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3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x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x人,贫困发生率x%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xxxx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3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x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精准扶贫县委书记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xx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x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现有贫困人口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x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x个贫困村、x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x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x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x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x个驻村工作队x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3篇 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_____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_____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20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_____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xx年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 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_____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20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20xx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20xx年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_____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_____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_____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_____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4篇 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2]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并根据这一文件相关要求,制定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保障。今年上半年,___分别到云南与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下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板,仅供参考。

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大化瑶族自治县根据25号文件精神和的讲话精神,按照《实施方案》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工作提上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精准,又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任务艰巨。如何因地制宜,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大化县政协秉承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脱贫致富出力的旨意,组建了精准扶贫考察调研组,带着上述这一问题,深入县内部分乡镇、县扶贫工作部门等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到云南省富宁、师宗、会泽、富源等县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诸县扶贫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很受启发。

一、大化县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全县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大化县属老、少、边、山、库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16个乡镇,158个村或社区,总户数94867户,总人口为46.15万人。建县以来,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科学决策,通过扶志、扶智、扶技,又从财力物力上大力帮扶,全县贫困人口从建县初的32人,减少到目前的9.87万余人(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全县的贫困人口指标是11870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2.44%;贫困村指标是74个,占全县46.8%)。

(二)目前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建立稳固长效增收机制

该县坚持围绕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广西大水面养殖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2023年新增网箱养殖1002箱,投入资金23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共投入资金1048万元,扩大种植核桃17000亩、两性花山葡萄2454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1400亩)、高产高效桑园1250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700亩);发展珍珠李种植84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480亩)、油桃种植760亩(板升乡种植)、旱藕种植145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1005亩)。项目覆盖贫困村43个、面上村14个,受益贫困农户3194户14373人。

2.扎实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集中解决特困区域贫困问题

该县抓好六也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已竣工97个,累计完成投资7965万元。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已完成投资208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修建屯级道路26条;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个,覆盖贫困村39个,受益群众2686户12180人。

3.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2023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7万元,完成新建屯级砂石道路29条38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8条8.1公里,累计完成总工程量90%。二是做好2023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2023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11.4万元,计划新建屯级砂石路14条16.3公里,升级硬化屯级路20条17.3公里,人饮工程1个,项目覆盖31个贫困村,受益群众1443户6912人。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升级硬化项目已报县人民政府进行招投标,民办公助的14条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并已全面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让贫困群众告别穷乡僻壤

该县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全力配合发改部门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任务,主要任务:一是认真审核搬迁对象是否属于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开展扶贫移民搬迁摸底调查工作,将符合搬迁的贫困户信息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四是调查研究搬迁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在原迁出地的产业发展项目;五是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和短期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2023年554户2715人的名单确定审核工作,其中42户709人已迁入大化镇达悟村移民搬迁安置点。

(三)开始着手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自今年7月份开展此项工作

作以来,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环节上精心安排和部署。目前,全县各个乡镇正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完成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资助2023年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扶贫生231人、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扶贫生52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281.85万元。三是扎实做好5321结对帮扶工作,强化定责帮扶到户,建立健全贫困户精准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重点发展核桃、山葡萄等增收产业。

二、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患。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该县目前尚存的近10万贫困人口,其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限制致贫。全县各乡镇偏僻的山区村、屯群众,因土地少、自然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力低下,脱贫致富门路少,因而造成贫困,未能尽快脱贫。

(二)部分农民素质偏低致贫。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十一)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近年来,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乡下迁城里、山上搬山下、山里搬路旁等模式,取得了成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全力推动达悟村等8个乡镇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完成1.78万人的搬迁任务,使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十二)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提升师资力量;再次,要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读关爱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65432制度,确保全县目前14574名在校贫困生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读得起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通过教育扶贫,缩小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十三)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扶贫形式。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落后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是指在欠发达地区,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推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对于贫困的我县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扶的特定内涵。由于大化县经济开发自我启动困难,扶贫就成为缓解贫困的外部推动力量。我们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遵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参与原则,由政府主导,开发商、旅行社等扶持单位和以当地居民为核心的旅游合作社共同参与,采取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依靠地方自身的力量,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合作社区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合作社区建设结合在一起,考虑旅游景观、旅游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的合作社区建设,将旅游开发融入到当地的合作社区建设中),以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项目为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把外部资源(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稀缺资源)传给贫困乡镇、村、屯和贫困户,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生活幸福的目标。

(十四)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时间内,让近10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国家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全国各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脱贫,现实我们的美好愿景。

第5篇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

县考核组: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和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产业(草畜产业、洋芋产业、蔬菜产业、特色产业)为发展思路,以159个贫困村为重点,以参与式整村推进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群众温饱为目的,狠抓各项工作的完成,使自己分管的移民、小康建设、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加快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1、移民工作:已全部完成了移交。

2、小康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的,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法制文明建设并举,社会公益事业指标与经济目标并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村实施、逐村达标。针对小康建设宣传措施不到位,干部群众对小康概念不清、意识淡薄、信心不足、工作不够主动、进展不平衡等不利因素,我们在全面调整摸底的同时,根据每年计划达标的小康乡镇和小康村现状及时印发了《_____县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安排意见》,深入乡村,和乡村干部一道座谈、讨论,共同制定工作措施,并向农户反复宣传小康建设的定义和具体量化指标,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康建设的思想认识,使小康建设摆上了农村工作的中心位置。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累计建成2个小康乡镇,89个小康村,占全县289村的33.2。继续抓好已建_____乡、村的巩固提高,向宽裕性小康迈进。同时在_____乡_____村进行了小康示范点的建设,设计建造了风格各异、面积适中的小康住宅楼70多栋,村民已乔迁新居。该村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为全县小康建设树立了榜样。

3、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普法、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其他工作。半年来,我办党支部在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展保持___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普法、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制度,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⑴开展以“保持___员先进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查找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⑵结合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民主评议、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等步骤,结合本职工作,切实整改提高。三是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搞好综合治理。五是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六是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七是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促进信访工作深入开展。

二、抓好整村推进示范点工作。

整村推进是新世纪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新途径,是一项有效的扶贫方式。半年来,在完成_____乡_____村、_____乡_____村等5村项目建设的同时,又对今年列入计划的9村进行了扶贫开发参与式整村推进建设,按照办公室领导包片分工安排,自己包_____乡_____村、_____乡_____村。目前,完成投资166.715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67,9个村已建成羊舍735座,引进多胎母羊263只,道赛特种公羊195只,_____乡_____村、_____村、_____村建成牛舍250座,引进奏川黄牛200头,饲养生态散养鸡67599只,发放鸡饲料、药品998份,完成集雨面39155平方米,建成科技培训室20间400平方米,培训农民1200人(次),种植项目已全部完成。十月底全面完成所有项目。在整村推进规划和项目建设中,我们注重以点带线,轴线开发,整体推进,_____25个村已基本连成一片,_____10个村已集中连成两片,形成了以县乡公路为轴线的辐射示范推广片。并初步形成了羊产业、牛产业、鸡产业、洋芋产业、冷凉蔬菜产业等五大产业种养基地。

三、配合办公室搞好其他工作。如会务接待、搞好检查验收项目、帮助_____乡开展计划生育整治活动等中心工作,坚持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每年书写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书写学习心得体会,按期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和党风廉政建设考试,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摆正自己的位置勤奋工作。

总之,半年来,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支持是分不开的,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至于个人还存在着政策水平不高、思维方法、观念等赶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变。

第6篇 县政协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要求,xx县委于6月26日召开了十二届四十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县贫困现状

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xx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有5311户210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占全县30.82万农业人口的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难户18814户,其中破烂茅草房2080户,丧失生存条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办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13类。其中,因病致贫1558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8237户、因缺技术致贫6679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贫5412户、因学致贫1101户、因灾致贫183户、因缺水致贫992户、因残致贫202户、因缺致富办法5307户。致贫原因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办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80.84%。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1642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发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业单一,更无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贫困农户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十分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680户,农村中住危房的农户有20894户,占总量的25%;饮水不便的农户有14812户,占总量的18%。全县还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286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930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55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也存在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想发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发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出现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的怪象,农民看不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缺技术的共有9540户,占总量的38.52%。由于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蔓延,出现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穷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要确保到2023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动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二、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我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为难情绪。二是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油水,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热情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信贷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情况不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进。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策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呈现不稳定、阶梯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四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也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四)精准帮扶难。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单位部门要挂钩帮扶9.6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帮扶2户贫困户以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也要帮扶多位贫困户。很多机构较小的单位和部门也相应安排挂钩联系1个村,由于机构小、单位干部职工也少,任务相对也更重。全县一个村就有贫困户几十户、甚至是上百户,县、乡干部按照县领导每人包联3户,县直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户,县直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包联1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结对帮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帮扶,大部分村干部每人包联8户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实施帮扶被动应付,甚至不少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一)瞄准贫困对象,切实做到扶真贫。

一是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二是对五保户、低保户和无发展潜力的对象,与民政部门做好有效衔接,纳入民政保障。三是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四是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因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这样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措施,调集有限的资源,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记准扶贫理念,切实做到真扶贫。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真扶贫。一是落实第一责任。 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配、检查指导等工作。二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要把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转移到边远高寒落后的山上。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每年对扶贫开发成效进行考核问效,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问责机制。三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配强配优县乡扶贫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保证扶贫干部能够专职专干,队伍稳定。四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选准致富路径,切实做到真脱贫。

脱贫致富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要选准致富路径,变输血为造血,否则会出现一边扶贫、一边反弹现象。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育出贫困户增收项目。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产业要与市场衔接。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 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引导贫困户加入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户致富愿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建立惠农政策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四是将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打破行业部门限制,进行扶贫资源的大整合、大规划,在片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贫困特征和不同的制约因素,从点、线、面不同层级立体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问题,使最贫困的人群既能够分享到精准扶贫开发的资源,又能够从片区扶贫开发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受益,真正实现集中各方力量,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环境。

(四)精准帮扶责任,切实做到真落实。

落实精准帮扶责任就是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根据包村、包户任务,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确帮扶责任。各级帮扶单位要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为挂钩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办实事;要加强对社会扶贫力量的动员、整合和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一方面要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参与指导贫困村扶贫各项工作,尤其是产业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监察工作,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村的资金落实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项目实施进程和质量。二是加强情感帮扶,驻村帮扶党员干部要积极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三是形成帮扶合力。要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要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加强对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要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扶持体系,用足用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保证贫困户户均有1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充分显现出科技扶贫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各界帮扶资源也要向贫困村、贫困对象聚集,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四、全县下步精准扶贫工作打算

通过开展此次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摸清了我县贫困人口现状,也有效掌握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为今后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下步,全县将以实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户十有一保障为目标,以xx县贫困村扶贫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苦干、合力攻坚,确保到2023年完成减贫脱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体按照___提出的四个一批精准脱贫总体思路,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4557户56055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实施产业扶持增收和劳动力就业引导培训,逐年逐批完成全县14557户56055人的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符合此类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扶持、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发展种养产业,并配套建设好水利、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实施,充分实现贫困户稳定创业、就业,达到增收脱贫。

(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5311户21063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生存条件恶劣的5311户21063人的搬迁安置及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现仍居住在高寒、偏远及生存环境恶劣复杂、不适宜发展生产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给搬迁户发展生产或是转移就业,确保贫困户搬得来、住得下、能脱贫。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3850户15000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对无劳动能力及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盖,逐年逐批完成全县残、孤贫困人口3850户15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灾、因祸、因病等原因而致残并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给予低保救助,保障贫困户生活,缓解其困难,逐步减轻其贫困程度。

(四)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050户4000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对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贫困户,采取医疗减免补助、社会救助、助学帮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病患贫困人口1050户4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同时,实施社会救助、助学帮扶,对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和助学帮扶,缓解其实际困难,阻止其再次返贫,从而巩固扶贫成效。

第7篇 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xx年,xx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xx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xx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xx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xx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XX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xx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xx白牦牛和xx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xx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xx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xx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xx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XX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xx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xx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XX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XX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XX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XX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县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格式

第8篇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本文是酷猫写作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根据市第一书记工作安排,由xx县第一书记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x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现有贫困人口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x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xx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xx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xx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x个贫困村、x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x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x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x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

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x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x个驻村工作队x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第9篇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xx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第10篇 县农牧民扶贫情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一、概述

xx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县。全县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2023年6月末,全县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xx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县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2023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县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六是其他原因致贫返贫,如孤寡、借贷等原因致贫返贫,约占贫困户的5%。

(二)影响和制约贫困农牧民脱贫解困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右县自古以来就有“旱巴林”之称,十年九旱,低山丘陵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十分频繁。1995年秋,全县遭受百年不遇旱霜冻,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9万亩,返贫人口达1.02万人;1998年7月全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61亿元,返贫人口达3.07万人;2003年8月16日遭受6.3级地震,持续时间30多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50万元,返贫1.87万人;2023年春旱十分严重,6月20日以前降水量不足10毫米;2023年更是多灾之年,不仅遇到了30年不遇的夏秋连旱,而且在9月5日至9月8日,北部的4个苏木镇又遭受严重的雪灾和霜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48.5万元,11月3日又发生了4.2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1.4万元,预计总返贫人口2万人左右。同时,全县有近5万多人生活在布病、地甲病、结核病、高氟水等地区,致病患者多达1.3万人,因病致贫现象较多。

2、农牧业基础建设薄弱、生产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右县目前有耕地面积62.25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为15.55万亩,人均1.21亩,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的冲击平原,这一地区履盖1个苏木、2个镇1万多人。近年来,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以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但应对连年频发的旱灾、洪灾、雹灾、早霜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些不仅制约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并易因此而致贫、返贫。截止2023年底,全县仍有三分之一的贫困独贵龙仍是以养牧为主,其他收入基本没有,生产生活都靠卖畜,至今尚有无畜户或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5400多户。

3、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增大,对于一家一户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而文化素质偏低的农牧民来讲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同一品种的农畜产品在某一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而国内需求增辐不大,产品不能大量出口时,农牧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

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牧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牧民加强这方面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绝大部分农牧民则无所适从,很难把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来。

另外,一些贫困地区农牧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4、牲畜分配不均,牲畜占有量差距大。

牲畜是牧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多数地区牲畜分配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据统计,全县18.5%的养畜大户饲养着全县70%的牲畜,如岗根苏木张勇一家4口人,饲养700多只羊,人均175个羊单位。而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还有一部分无畜户。

5、劳务经济发展缓慢,富余劳动力比较多。

劳务经济发展缓慢,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原来大量的手工劳作被机械代替,就使一大部分农牧民从以往的生产劳动中摆脱出来,形成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目前,全县有闲置劳动力达3.5万人之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务输出量不大,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加上近年禁牧舍饲又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重新返回牧业生产中,劳务输出难度大。每年组织输出人数在1万人左右。

6、牧区生产生活支出高,成本大,收入不稳定。

一是牲畜这种生产资料的生命性决定了牧区具有人畜双重消费的特点,特别是一遇灾年,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料,出现成本大于销售的现象。同时,禁牧舍饲也加大了牲畜饲养的成本。二是由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牧民在教育、医疗、交通、水电、食品等方面消费较高,年人均达1264元,占纯收入的52%。三是与农区建设相比,国家对草原建设投入较少,畜牧业基础建设欠帐较多,需要建设投入较大,牧民自己无力承担。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四是扶持牧户所需投入较大,如每户建一处草库伦(6000元),扶持10个羊单位母畜(3000元),每户需投入9000元。据统计,全县1128元以下收入的牧户有17285户,约需投入1.5亿元。五是右县属高寒低温区,且持续时间长,取暖时间长达6个月,牧民维持基本生存状态所需开支较大。

7、公共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全县每百平方公里有乡镇0.078个,每百平方公里有等级公路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医疗机构(含医疗点)0.25个,每百平方公里有中小学1.04个。一半以上的嘎查村不通电话。尽管各嘎查村已经通电、通路,但村路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电网质量和电价仍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同时,又是地甲病、氟病等地方病区,全县病区人口达4万多人,占农牧民人口总数的34.6%。

8、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2002-2023年,每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 的嘎查村3年投入资金20万元,项目只能覆盖1-2个独贵龙组,发展灌溉饲料200—400多亩地。如2023年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中直接到村到户资金额为213万元。项目覆盖人口3万人。人均只有71元,远远不能达到解决温饱问题的要求。这样只能解决极少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另外,由于牧区农牧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路途较远,项目建设成本相对其它农区就高一些,费用大一些。

三、牧区扶贫开发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到村、到户原则,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实现低收人口稳定增收为目标,主要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世行贷款扶贫,产业化扶贫,移民扩镇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创造了基本条件。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借鉴和继续应用。

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资金投入分散,扶贫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从2023年起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本着“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扶贫资金,集中投入,配套使用,加大了对重点嘎查村项目实施的投入力度。

2、产业化扶贫项目从调整产业结构出发,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通过扶持培育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贫困农牧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农牧民进入市场的风险。二是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对种养殖基地的建设,重点扶持培育出一些扶贫专业村、专业小区,通过产业化建设,使小区(专业村)的贫困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

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实现“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的新的战备性扶贫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定单培训”方式通过各培训机构对那些收入低、生活困难、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4、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都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离不开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5、社会扶贫对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个项目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来。在这项工作中,市直、县直各扶贫联系单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进一步探讨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

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摆在了各级扶贫部门工作者面前,进一步研究探讨贫困地区的解困办法和扶贫的新途径是一项新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扶贫工作经验,鉴于以上牧区贫困户存在的不同致贫返贫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类型扶贫方式十分必要。贫困原因不同,贫困程度不同,其脱贫的难度也各不相同。对某种原因暂时致贫返贫的,如因小孩上学,或盖房娶媳妇而致贫的家庭,当儿女走上工作岗位或儿媳妇娶进门后,此类家庭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脱贫。如果在扶贫工作中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这类家庭脱贫速度会更快。但是,对天灾、人祸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就不同了。特别是一些家里有长年卧病在床需医治的病人,因自身无力也无法从事或找到一个什么职业,那么,脱贫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所以,如果不从这些具体方面来研究问题,只是简单沿袭过去的结对挂扶、给钱给物、扶持致富项目等扶贫工作的思路、办法,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根据当前贫困户结构对症下药,重新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应当全方位、全覆盖的建立、健全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以下几种方式仅供探讨。

1、对通过扶持能够在一定时限内脱贫的贫困户,应当继续采取“扶”的政策和办法。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与宝贵经验,仍然可以在这类贫困户扶贫中继续运用。

2、对因病、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为此,应当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保障政策。一是医保,二是养老保险。由政府出钱,为这些贫困户建立专门的医疗养老保险,确保他们以后过上基本无忧的生活。

3、对特殊无正常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来讲,应当以政府为主“养”起来。尽管当前已在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在并未全部覆盖到位、标准较低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要根据这个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至少按满足正常生活需要测算适当的比例给予生活保障。至少帮助他们修建好住房,不再漏风漏雨。另外,再辅之实行社会救助、结对帮困等办法,从而真正让这少部分人摆脱贫困。

4、对于农村牧区懒汉型的贫困户只是极少数的,但确实存在,每个村都会有。对这种贫困户,不能像平常那样再去用救助的方法,不能一味地去扶,否则,越扶越懒。要采取“逼”的办法,根据不同对象,由乡、村两级负责,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帮助教育他们自食其力,自己找饭吃。对经过帮助仍懒惰不干的贫困户,不再列入帮扶范围。

5、对于机关部门联系帮扶贫困户这项工作,今后只帮能脱贫的贫困户,同时,每个部门都拿出一些资金进入“保、养”基金专户统筹,按照新的“保、养”制度使用。同时,应当发动企业、单位以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像“希望工程”那样,自愿参加,自找对象,结对帮扶。从而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的新型运作机制。

以上几种方式方法只是对今后扶贫工作方面提出的一种思考,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效果,关键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以县、乡(苏木)两级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扶贫工作制度、政策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

第11篇 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xx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xx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xx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xx”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xx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xx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xx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xx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12篇 关于我县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45个,贫困人口7.69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难、用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和谐、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816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867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10.77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185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达107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456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9个,1.255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6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1805万元建设扶贫新村39个,受益农户达3.72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0.46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政府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使贫困户变压力为动力,让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和巩固。

(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要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措施,将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整合使用,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引导作用和综合效益。

第13篇 2023年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xx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发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到花垣县作了两天的调查。联想20年前到花垣县作扶贫调研的情景,感到“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一、20年扶贫,老百姓最大收获是自信

花垣距离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20年前,从长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时间。仅翻越矮寨盘山公路就要花1个多小时。湘西民谣:“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时间。投资13.5亿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米,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真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花垣县的同志介绍,全县所有乡镇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能力。

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建了不少高楼,农村盖了不少新房。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龙德成,挽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带,谈起___到她家里考察的情形,一脸的幸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介绍,村集体和村民入股600万元,与花垣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二道乡流转土地1000亩,共同开发精品猕猴桃,进入丰果期后,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在麻栗场镇立新村,村支部书记吴进文讲,全村种养大户30户,养乳鸽、土鸡、土鸭都在万羽以上,还种了杜仲、烟叶、百合等多种经济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发言之踊跃,思路之清晰,精神状态之好,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县委书记罗明告诉我,同20年前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五番,财政总收入翻了五点四番,居民存款余额翻了七点三番,县城扩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60%的农民盖了楼房,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精准扶贫有奔头。”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关键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贫成绩巨大,但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扶贫仍是一个大问题。花垣县还有16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3%;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贫困村占2/3。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尤其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空区达136处,有7个乡镇2478户农民需要整体实现生态移民。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讲:“扶贫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脱贫更快,效果更好。”可见___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干部群众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还源于花垣县采取了“八个到村到户”的办法,即: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考核验收到村到户。为此,从去年开始全县下决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1.5亿元,加上上级财政每年扶贫资金5000万元,连续6年支持“八个到村到户”。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精准识别方面,全县推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九个不评”(“三榜”即群众申报公示征求意见“第一榜”,无异议后公示名单“第二榜”,最终确定公布名单“第三榜”;“三审”即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乡政府、县扶贫开发办三道审核程序;“九个不评”即明确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等“九个不评”标准)的经验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干部结对帮扶方面,162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6.2万名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建立了密切联系,制定了脱贫方案,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全县扶持龙头企业100余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形成了14万亩优质稻基地、1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9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在5个乡镇连片68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多元,引进23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流转土地5万多亩,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获取租金收入。

“八个到村到户”让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这样抓下去,花垣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风比什么都强

“班子强,领头羊;作风好,带着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薄,矛盾困难多,更要重视建设“扎硬寨、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1.抓住关键点。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基层、打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改善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实施以来,干部作风转变了;中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干部精神提振了。尤其是对乡镇干部实现职务、职级的政策和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一些乡村干部劲头很足。同时,调动和保护好乡村干部的积极性,还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家反映,乡村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即使隔上两三年培训一次,往往也是以会代训,时间也就两三天。乡镇书记、乡镇长到省、市、县党校培训,授课内容几乎都是“通用件”,缺乏针对性。基层干部反映,中央和省委从政治上关心我们,现在缺的是本事,希望多给培训机会。这些情况表明,要让乡镇干部与村民“坐到一条板凳上”,还得创新体制机制。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场所,为乡镇干部办了件实事、好事,对稳定基层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极少数还没有“五小”设施的偏远乡镇,要给予财力支持,使之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五小”设施标准不高的困难乡镇,要加快改造提升,为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创造条件。

2.选准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水果专业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户2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的农户修了楼房,98%的农户实现了电器化,组组通公路,户户自来水。谈到村里的变化,老百姓众口一词,全靠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这个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带头人。花垣县委组织部介绍,全县288个村,像王安全这种“能人当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约占37%;28%的村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强,但缺乏致富本领;还有26%的村支书既缺能力又缺本领。花垣县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下一步准备把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带头人培养,这是一个好办法。扶贫先建班子。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会出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队。“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干部帮”的帮扶格局在花垣县已经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工作队就要这样,真扶贫、扶真贫。但有些驻村工作队还不是这样。有的下车伊始,一厢情愿,这里开荒种树,那里劈山修路,还有的强迫老百姓把“吊脚楼”改为砖瓦房,结果水系改变了,生态破坏了,习俗丢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贫工作一定要顺应老百姓的幸福意愿,决不可盲目蛮干。因此,工作队不能滥竽充数,要挑选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

4.健全责任制。花垣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体系,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一个月入村指导一次,主要领导两个月入村调研一次,党员干部一季度入村帮扶一次。这些做法都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考核验收机制,重点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帮扶单位绩效评价、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晋职晋升的依据。同时,对帮扶不力的要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督促,明确“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要及时予以调整。

第14篇 2023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相应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主旨的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要求和五年扶贫攻坚计划。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十三五扶贫工作,争做全市乃至全省精准扶贫工作排头兵,日前我与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县委办公室、民政局与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人,先后来到xx乡xx村、xx镇xx村以及产业扶贫基地xx种养专业合作社、xx村贫困对象项水对、项墩富与项恭寿各自家中,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讨论与交流谈心等相应形式,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五期间,我县有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大中型水库移民x人。从xxxx年起,省财政连续x年、每年安排产业扶持资金x万元。四年间,我县先后投入扶贫和移民资金x万元,x个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x个移民对象直接受益,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

一是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的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了x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x个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年度扶贫开发项目x个。

二是扎实推进深山区搬迁移民扶贫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截止到xxxx年x月底,条铺林场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已经交付使用,入住移民x户;县城安置点的梦想家园已建成x栋x户x平方米安置房,其余x栋x平方米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全部竣工。

三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助推我县形成以山羊、鱼、猪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和以马家柚、油茶、茶叶、毛竹、杨梅、芋头、花卉培育为主导的种植产业。全县x户贫困家庭因此每年户均增收x元以上。

四是严格执行国家水库移民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管理规范、有序。及时、足额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精心组织实施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与应急补助项目x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边远山区贫困情况甚至较为严重。至2023年底,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x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人口x人,贫困发生率x%

一是年度扶贫资金总量偏少,扶贫覆盖面有限;

二是作为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地紧张与融资难较为突出;

三是贫困村大都缺乏产业扶贫资金发挥作用依托的平台;

四是贫困村受制于互联网覆盖面狭小、致富信息闭塞;

五是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市、县有关单位用心与用力不平衡;

六是帮扶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没有合适的着力点。

(三)应对措施

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从宏观上看,___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省委强卫书记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___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以决战五年同步全面小康的志气和勇气,兴起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新高潮,早日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从微观上看,我县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全市排头兵、全省前列,但税源结构不平衡,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还很多;人口总量大,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仍然占据一定比例。xxxx年,广丰被列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正好为我县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由县里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光彩工程、团县委、妇联、残联纳入工作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出台工作规划与奖惩制度,进行常态督查、考核。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党委、政府分别履行主体责任和主管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强化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职能,将其改建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五个精准,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___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帮扶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精准,大力实施产业、搬迁、教育、就业、保障、金融六大扶贫工程,确保到2023年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人口人均年收入x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降到3%以下,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注重精准摸底。对扶贫对象认真开展再核查、再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家庭人员结构、住房、生产资源、经济来源、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明确告诉贫困对象,享受政策红利,只能借助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干部帮扶等途径,通过劳动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实现。

二是推进精准管理。加快数据搜集,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信息化管理网络,做到可检、可视、可督查。做到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与国家级科技农业示范区规划有机对接,借助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台,化解贫困村龙头企业融资与用地难问题。

三是做到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转变,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扶贫。发挥产业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扶持果茶蔬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贫困对象就业,促进贫困对象增收,体现扶贫开发政策红利特惠制与普惠制相统一。根据省里规定与我县实际,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细则。

四是实行精准帮扶。要继续实行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确保帮扶全覆盖。采取321的方式,即县处级干部包3户、科级干部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在错开帮扶时间的基础上,做到户随岗设、岗变户转,不脱贫不脱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做到公开透明,努力构建单位、干部、社会三位一体抓帮扶的大格局。

五是强化精准督查。坚持把帮扶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扶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县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第15篇 2023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合水县扶贫办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以全力推进扶贫攻坚为总揽,以创造一流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意识为宗旨,以建设依法、高效、清廉的扶贫行政机关为目标,集中力量在抓紧、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大解放、能力素质大提升、工作效率大提速。有力的促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现做如下述职,敬请评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办把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加强对政风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及时成立机构。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办理业务。二是制定工作计划。按照县上政风行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办扶贫工作实际,制定出了《合水县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阶段任务,工作步骤和具体措施,做到了有的放矢。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股室分工制,领导分管责任制,绩效考评制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主任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配合抓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二、创新工作机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贫困村改善基础条件和培育支柱产业上

具体工作中,我们把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贯穿于扶贫开发工作始末,把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全心全意为贫困乡村办实事上去。xx年以来,我办共争取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276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9个,整乡推进项目2个,建立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9个。共为贫困村新修村组道路16条108公里,土岘子5处,排水渠1500米,涵洞13个;新打机井2眼,建水塔2座;压设输水管道9处47.5公里,新打小电井40眼;新栽苹果树19500亩,建果窖160座,建钢架蔬菜大棚260座,建暖棚猪舍488座,新购良种仔猪2440头,新建暖棚牛舍182座,购基础秦川良种母牛182头;种植双垄沟播地膜玉米3万亩,新建村科技培训中心13处,完成科技培训8400人(次)。使贫困村组的基础条得到了明显改善,增收产业得到了显著提升。我县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全市考核第一名,荣获全省一等奖。

三、完善办事程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扶贫开发工作本质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在办理扶贫业务过程中,我们坚持要求“以人为本,高效服务”的原则。以“一张笑脸相迎,一句请坐交谈”的热情,以“耐心询问、细心解答、公心办理”的态度,确保各个工作环节衔接紧密、有序、高效、便捷。先后共为贫困村编报各类扶贫项目计划360多个,签订项目合同120多份,拨付扶贫资金800多笔,按时办结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四、坚持政务公开,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公开、公正、规范、透明开展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办实际,我们深入研究制定了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对内对外公开的内容、形式、措施等,建立政务公开目录。采取公开栏、张榜公布、宣传标语等形式,重点对扶贫办内设机构、人员职责、受理事项、办事流程图以及规章制度;扶贫项目的申报、审批依据和程序。工程类项目招投标制度的主要事项等。充分发挥干部职工及贫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得到了群众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确保了工作高效、合法、有序的开展。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15篇范文)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和两个省管开发区,有57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贫困村304个,规划老区村433个,总人口100.3万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2-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和完成初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县信息

  • 县政府助理调研员述职报告(15篇范文)
  • 县政府助理调研员述职报告(15篇范文)84人关注

    我于2003年5月被任命为蓬安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协助邓县长工作和县委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现就思想工作于后。二00三年在县委、政府的下,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