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调研报告的 第2篇建设法治调研报告 第3篇实践调研报告 第4篇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第5篇某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第6篇住房公积金一季度运行调研报告 第7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 第8篇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9篇改革调研报告 第10篇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第11篇2023年关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12篇教师三严三实调研报告 第13篇2023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第14篇2023年提升财政金融资产管理水平调研报告 第15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 调研报告的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
xx市建材市场,原名玉林建材家具市场,由xx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于_____投资兴建,并负责管理。市场是集建筑材料、摩托车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场,是xx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市场位于xx市一环北路中段(一环北路307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北能便捷通达广州、湛江、茂名、xx、北海和南宁、柳州、桂林、贵港、梧州等地,进入市区乘坐15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经调查,建材市场目前铺面利用率达99%以上,销售量基本能满足玉林附城地区的居民需要,但由于其面积有限,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扩展空间,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
二、市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全面调查了解发现建材市场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发展定位不够高,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玉林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较好的商业发展前景。而建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其发展战略定位不是很高。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市场建设档次不高,大部分建材经销商虽能够归行入市,但是经营方式仍停留在摊位式经营,商品以低、劣居多;二是市场销售覆盖面不广,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多销在本地,及周边一些县城,知名度低,辐射范围不广,销售量有限,影响力低下。
(二)政策法规配套跟不上,进一步发展受阻。表现为:一是行政引导不力,造致了市场分散。当前xx市区内还有很多建筑材料店铺未能归行入市。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市场的分散既不利于市场的管理,也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市场品位的提升。二是征费政策过紧,各种征费过高。行内业主普遍反映,本市场与xx的佛山、东莞、顺德、珠海、湛江、茂名以及区内百色、钦州等地的同类市场相比,同类征费偏高,这无疑会打击业主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市场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门店(货位)面积大小不一,不合适。业主普遍反映是小户不够用,大户用不完。二是钢材货位场地没有硬化,场地沆洼不平,积水疏排不畅,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三是无地磅设施。四是仓储设施不配套,仓库容量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要。五是缺乏对装运队的有效管理。六是生活设施不配套。
(四)地理位置已不相适xx市发展要求。市场建成之初,其地理位置尚属城郊。随着二环路的建成以及城区的扩展,目前市场已进入市区之中。承载建材商品的重(大)型货运车辆将不再适宜进出市区内的市场,在市区内设置建材市场,一方面对其自身发展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影响到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到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三、建议
根据当前建材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查组结合调查到的情况认为必须重新建设我市建材市场,这是因为:
1、鉴于当前二环路的建成、城区的扩展,现在的建材市场已进入了市区之中,承载建材货物的重(大)型车辆将不能再在市区内自由进出市场以及现有的建材市场离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太远,运输不方便。
2、现有建材场建设的不规范、不集中,仓储保管、生活办公设施不配套,远不能满足业主的需求。
3、经营户在市场内切割瓷砖和切割铁制管材时的噪声污染和尘粉污染超标,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
4、目前现有的建材市场销售状况已饱和,规模小、档次低,周边缺乏发展空间,已不适应当前城市建设速猛发展的需求。
因此现有的建材市场已不宜再继续留在闹市区中,必须重新选址,整体搬迁。
(一)建设新的建材市场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新建市场应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要求,建设成为玉林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综合性建材经营地,成为专门、集中、门类广泛、品种齐全、管理统
一、服务优质的专业市场,成为凭借玉林传统的区位优势,充分展现岭南商贸都会魅力,有品位、上档次、有影响力的专业建材市场;进一步建设成为两广及中南地区以建筑材料为主,集展示、交易、信息、仓储、服务为一体的建材贸易集散中心。
2、新建市场选址。建议选择设置在二环路北流路口至秀水收费站之间路段的北侧或在苗园路石子岭附近。主要是因为建材产品多属体重量大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而该地段铁路和公路运输交通方便,空地较多,便于建设和使用,同时也可拉动该地段的经济繁荣和劳动就业。此外,新建市场近邻的新体育馆,对今后组织开展商品会展活动也相当有利。
3、建设规模。新建材市场占地15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
4、5万平方米,仓库面积3万平方米,营业门店设计为二层,上面为办公室、住房,下层为经营门店,仓库设计为单层。新市场经营门店为1500个,年销售额为5亿元人民币,产品主要销往桂南及粤西地区。
4、新建市场投资。新市场预计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置地费用约1100万元,建筑费用约3400万元,建设资金可由市场服务中心独立投资兴建,也可通过招商引资,实行股分制进行经营。
5、市场的管理和经营。市场的管理既可保持原有模式,继续由市场服务部负责,或是实行股份制,由股东董事会负责实施经营管理。经营方式采取先进的敞开式、超市式经营,里面经营商品齐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实现“一站式”采购,提供细致周到的售后服务。
(三)建设新的建材市场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协调,组建市场管理体制。主要由市政府牵头,协调规划、建设、市政、工商、税务、xx区政府以及市场服务中心等部门,组建市场建设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的领导,加强对市场内外关系的协调和管理。
2、加大行政引导和管理力度,扩大市场规模。加大行政引导力度,将城区范围内与建筑业相关的、分散的专业门类店归行纳市,迁入建材市场之内。如公园路上的建筑涂料店和其它各种装修材料店,工业品市场附近的管材店和灯饰店,清宁路上的铝合金(不锈钢)窗(门)店……等等所有分散的经营户一律引进市场内经营,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活力。
3、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帮助建立建材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帮助协商解决经营业主之间的矛盾,协助组建专业的装卸、搬运、运输队伍的作用。制订出台统一管理和统一收费标准,除按服务内容收取相应的服务费外,在征费上免收业主地(铺)租,降低经营户的经营成本。出台相适应的优惠政策,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稳定和吸引厂家直销商和其他经销商进驻市场。
调研报告的范文
第2篇 建设法治调研报告
年11月,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工作,近日,调研小组对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工作中的措施和先进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单位对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1、党委、政府重视,工作思路清晰,奋斗目标明确。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将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民心工程来抓,迅速进行了动员部署。其中萌水镇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萌水”、打造“平安萌水”工作,丝绸路街道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街道”、打造“平安街道”工作,并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并要求辖区内的村、社区居委会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做到了工作事事有人抓、有人管。同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做好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工作,必须从基层领导干部抓起,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防控网络。萌水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调整了5个落后村的领导班子,不断加强110报警服务体系建设;丝绸路街道健全了辖区内的群防群治组织,以公安派出所专职巡逻队为主要力量,结合各种义务巡逻队,构建了完整的巡逻控制网络;凤阳集团配齐配强了企业保卫处的力量,为保卫人员配备了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企业的物防、技防措施。
3、坚持严打和集中整治,做好“处法”工作,维护大局稳定。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坚持打击和整治双管齐下,一方面他们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对刑事犯罪分子狠狠地予以打击,其中萌水镇2023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起,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1%,严打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对治安落后村、后进单位实行集中整治,实现了由乱到治。丝绸路街道在“处法”工作中,以“三无”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全力抓好“处法”工作,认真做好了辖区内109名原“__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
4、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狠抓了定期排查、检查指导等制度的全面落实。2023年萌水镇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成功15起;丝绸路街道建立健全了54个基层调解委员会和212人的调解队伍;凤阳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和员工及时沟通,防止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5、加大宣传,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各单位在辖区内采取多种方式广造舆论,使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工作深入人心,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建设“法治__”、打造“平安__”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普法教育,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避免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某些基层政法部门的工作作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依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够高,寻求法律援助比较困难;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人员构成不固定,报酬不落实,防范专业化不强;租赁房屋、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农村班子问题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处理不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现有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合,社区警务建设滞后。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抓住深入学习不放松。要抓好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以此影响和带动干警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学风。二是抓住突出问题不放松。尤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彻底解决,坚决防止反复。三是抓住制度建设不放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实现“说了算、定了干”的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四是抓住刻育培训不放松。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方法,积极探索干警自我教育的新途径。五是抓住争创活动不放松。以争创“五好”基层政法单位为契机,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
2、加大普法力度,纵深发展法律援助工作。要以依法治区、执法为民为主题,大力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继续深入开展“千名农 村干部法律素质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法律援助工作要继续向纵深发展,向村居延伸,法律援助工作者可以上门服务,就地办案,将法律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让在场群众接受法制教育,在无形中起到“解决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
3、建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是治安防范的生力军,要规范运作,努力提高其素质。一要全面规划,做好组建工作。大力宣传组建专业治安联防队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专业化防范队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要订立合同,保障队伍的稳定性。严格标准,选聘政治可靠、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的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和派出所三方共同签订合同,有效保证队伍定岗、定责、定时、定位的要求。三是多渠道筹集经费。可以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一部分,同时以存车收费等费用支付一部分。四是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培训管理,把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严格实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加大对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各派出所要严格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的出租、闲置房屋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房屋租赁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出租房屋挂牌制度,房屋出租人必须出示房屋所有权证明,由房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后向当地所在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好《出租房屋审批表》和《治安责任担保书》后,方可办理出租合同。基层派出所要加大对房屋承租人的监管力度,经常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承租房屋进行废品回收,无固定职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一部分人以此作掩护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暂住、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公安机关要组织专门人民展开经常性的排查,堵住这些地方在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上的漏洞。
5、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切实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室和法制宣传园地,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对辖区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服务场所和音像制品、图书报刊要加强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努力消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6、高度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安置帮教和转化工作,对确保社会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帮教小组到位,档案齐全,明确责任,切实做到政治上不歧视,生活上给出路,管理上不断线,降低其重新犯罪。加强对监视居住、假释、缓刑、保外就医、管制等外执犯的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不发生任何问题。
7、抓好农村“两委”班子建设。要针对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专门成立班子建设指导组,重点解决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无班子的村配齐班子,落后班子的村配好班子,一般班子的村配强班子。要治穷治乱同步进行,督促“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搞民营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8、改革派出所勤务制度,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要考虑不同区域派出所的环境差异,在指导和考核标准上不搞形式主义和整齐划一,使派出所的工作适应于辖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需要,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二是城区派出所改革必须与社区警务建设同步进行。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事后打击转移到事前防范上,依照社会公共力量抵制犯罪,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在社区设立警务区,各警务区在街面上建立规范的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为群众服务,构建严密的辖区治安防控网络。三是要大力推进派出所队伍建设,走依法制警,以德育警,科技兴警之路。治安防范中突出科技兴警,建立连接派出所和警务区、警务站、警务室的畅通通信联系,装备良好的交通工具,做到纵横联动、快速反应。
第3篇 实践调研报告
实践调研报告是对一个地方的情况调研调查的一个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实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实践调研报告
为了响应党中央“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的号召,我们在南部县伏虎镇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在实际的走访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工经济成为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伏虎镇地处西充、南部、盐亭三县交界处,省道101贯穿全镇七个村,与国道212毗邻,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并有“千里唐巴一明珠”的美誉。全镇共有三万多人口,城镇化程度较高。2023年,该镇人均纯收入为3026元,而全县人均纯收入为2750元。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打工经济。走进伏虎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小楼,可是,许多小楼里却空无一人。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修好房后,由于在当地没有主要经济来源,又纷纷离家外出务工。目前,伏虎镇主要有两个经济项目:长林肉食品公司、枇杷种植业。长林肉食品公司年均屠宰生猪50万头,约有500名员工,月工资按所作的不同工种可获得500元至1000元。枇杷种植业约有200亩,由于刚建立,技术落后,管理不科学,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两个项目在吸收50岁以上的劳动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伏虎镇辖20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位于省道101线上的袁家岩、张家观、徐家坝等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去年,这三个村的人均收入均高于全镇人均水平,然而,其经济支柱仍是打工经济。这三个村的具体情况袁家岩:全村人口为1124人,共有346户,全村耕地面积共1001亩,其中水田面积为350亩,人均0、5亩,旱地共有651亩,人均0、65亩;外出务工人员约为60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53、4%,且外出人员的平均年龄在20—45岁之间。张家观:全村人口为732人,耕地面积为502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78亩,旱地面积为324亩,在该村,有大部分土地承包给外地的枇杷种植业主,从而导致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全村人口中,劳动力为370人,约占总人口的50、7%,外出务工人员有200多人,约占全部劳动力的54、1%徐家坝:全村人口约为1356人,共有345户,全村耕地面积为625亩,水田面积为210亩,人均0、15亩,旱地面积为415亩,人均0、31亩;去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镇人均水平,达到3560元,但50%来源于打工经济,外出务工人员约有400人,其中30岁以下的占了60%。这三个村的共同特点:位于省道两旁,离场镇很近,交通便利,村民可以通过种蔬菜、水果等找到一些额外收入;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完善;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得很好,村民对国家领导人赞不绝口。虽然如此,许多青壮年仍然选择外出。此外,我们还走访了碑亭子村,它离伏虎镇较远,其基本情况全村人口为832人,耕地面积为726亩,水田为244亩,人均0、29亩,旱地482亩,人均0、58亩,外出务工人员为247人,此外,在县城和场镇务工人员约有44人,靠打工谋生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5%;在1998年,该村曾被评为养猪重点村,但最近几年年均养猪仅有400-500头,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由养殖业转变为务工收入。
综合以上资料,及与村干部、村民的座谈,了解到村民的外出务工在带动当地的经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村民的外出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留守儿童。如,在碑亭子村全村共有130个儿童,留守儿童就有70多人,所占比例约为54%。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而在隔代教育时,爷爷奶奶处与矛盾中:管教太严,又觉得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挺可怜的;管教太松,又怕孩子不成材,不能向儿女交待。他们很难把握住这个度,在当严时不严,在当松时不松。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大部分父母几年才回家一次,一年通电话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并且每次通话就只是简单的问问成绩、身体,从不过问心理、养成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在学校,由于孩子太多,老师的精力有限,不能顾及到所有儿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一般是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被老师关注较多。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家长、学校往往相互推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孤僻、自卑、内向、胆怯。在学习上,表现出厌学、逃学,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在生活习惯上,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最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的苦闷无处诉说,在人生十字路上,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只要在社会上不良人员的诱惑下,他们易于走上“不归路”。在袁家岩,张家观、徐家坝等经济状况较好的村这种现象反而更严重。外出务工人员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村里劳动力缺乏,限制了村庄的整体发展。在同村干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青壮年的外出使得许多公益事业 不能顺利开展,比如:在袁家岩村,由于没有劳动力挖天然气管道,使得这项惠民行动不得不暂时终止。外出务工也引起了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据当地司法局统计,在最近几年里,发身在外出务工人员间的离婚案件直线上升,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夫妻俩分居两地,处于不同的环境,感情日渐疏远;二是女性被外面的物质生活所诱惑,不愿再过清贫的生活,便凭借姿色傍大款。这不仅影响社会安定,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农民的外出务工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这些,有些地方由于大量壮劳动力的外出,使得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在伏虎镇,由于外来人员的大规模承包,同时国家政策落实较好,在家的农民种庄稼的积极性较高,使得这种现象不常见。伏虎镇虽是国家级重点建设集镇之一,但打工经济却是其主要经济来源。打工经济促进了当地房地产的繁荣,但并不能很好的带动其他产业,不能吸收较多的劳动力,不能促进该镇的整体发展。如何才能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吸引务工人员回乡呢?首先分析伏虎镇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外销;多年来是养猪重点镇,积累了较多的养猪经验,且在镇上有大型生猪屠宰场——长林肉食品公司;有大片的枇杷林,有葡萄、梨子、桃子、李子等水果品种;位于升钟水库的灌溉区,在境内有八丈河,水资源较丰富。其劣势在于资金缺乏,技术不足,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比如:枇杷种植业由于技术不过关,一旦盛花期遇到严寒天气,大部分花将被霜雪冻坏,对来年收成影响巨大;人口密度较大,再加上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偏小,使得个人通过土地致富受到限制。
酷合其现状,提出相关措施:
第一,利用较丰富的养猪经验,组织村民筹资建立大型养猪场,形成规模化,获得规模经济。在碑亭子村就有一个较典型的例子,村主任今年自家就养了130多头猪,可出槽生猪120多头,按现在的市场,可盈利约10万元。但由于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前段时间,病死了70多头,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如果当地畜牧部门能及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这笔损失可有效避免;如果政府能提供外销信息,将可以回避供过于求的局面,大大提高其纯收入。
第二,将长林肉食品公司发展成为一条龙服务公司,集屠宰加工于一体,并打造自己的品牌,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获得的收益,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同时宣传该镇的名声,一方面吸引外资,扩建该公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该镇的发展,另一方面,提供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人员;
第三,引进技术,吸引外资,用科学发展枇杷种植业和水果保鲜技术,同时拓宽外销渠道,提高枇杷的销售价格,使承包业主受益,提高其积极性,为当地民众提供的劳动岗位,增加其收入。结合该镇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的收入,如此,才能吸引外出务工人回乡,繁荣当地经济,促进西部发展。
实践调研报告范文二:
调研时间:xx年6月14日
调研地点:尚乐村
调研课题:综合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小组成员:xxx
目的地基本信息: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西南侧,靠近河北省。面积9、67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2300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800人,560户。
调研前,我们事先做好了细致的准备工作,并请当地学校的同学作为我们的向导帮助我们完成调研。
在当地,我们分别采访了村委会领导和许多当地村民。组员们用自己礼貌的态度和真挚的感情令村民对我们敞开了心扉。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采访工作结束后,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完全不用的信息。一方面,是代表官方的村委会领导发表的说辞,另一方面,是来自广大基层群众反馈的信息。
首先我们前往的是该村的村委会,这栋二层小楼与周边还比较落后的景象相比格外惹眼,宽敞的办公会议室和不斐的红木家具让我们不禁感叹这还只是一个村级政府。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职务类似助理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到:北尚乐村从xx年开始经济结构调整。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以矿山开采和矿石深加工为支柱产业,农作物种植为第二产业以及少量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北尚乐村背靠塔山,矿石开采以大理石,汉白玉,红砂岩为主,在就地加工后可制成各种石雕,板材,玻璃,胶水等,成品在销往北京市区、河北省等地的同时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和日本。农业作为第二产业,种植作物有玉米和小麦两种,并有少量果树。第三产业是一些企业,有月饼厂,箱包厂,福利纸箱厂,为全村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有一定创收。
村里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流动人口较少,并且贫富差距不大,人均年收入5600元上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谈到北尚乐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时,村为会领导告诉我们,xx年5月市政府出资已经修好了一条贯通全村的水泥路为大家出行提供方便,今后将继续加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除旧建新,即以村委会出面的形式,由投资商出资为村民推除旧房每户建起一座二层别墅,将村民住宅集中,空出的宅基地用于建设企业厂房,发展如物业公司的第三产业经济,以解决住房问题,增加就业机会。
在村委会采访的近3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领导给我们的信息,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人民的生活正在向小康迈进,这里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现在并不富足,但是在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实现小康只是时间的问题。
走出村委会,我们走进村子先看到的就是刚才提到的水泥路,路旁的砖房还算整齐,我们就选择从这里开始采访村民。
村民对我们很友好,我们在攀谈中提到想核实一下村委会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否属实,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给了我们这样的答复:全村几乎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种植,品种有玉米和小麦。土地资源匮乏严重,人均不足4分地(4分地约为150平方米)。一年一收,但因村里的灌溉用井被村委会所有,灌溉成本高于农作物实际收益,35元/小时的价格令农民难以接受,所以农田生长只靠自然降水。这样一来每年打下来的粮食仅够自足,基本没有富余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出售来增加收入,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而村领导所说的矿石开采和加工厂到了群众这里则表示前几年这里的矿山和加工厂都已经不属于本村,矿石开采被一个叫天龙集团的公司买走,加工厂也已经卖给了外村。然后我们说到种田没有既然没有农业收入那生活怎么办,一位老人说农闲时村里的轻壮都会出去打工,务工的地点一般也不会太远,基本都在大石窝的石材加工厂里。农忙时回家 的人也不多,这样一年下来,人均年收入4000元上下,和村领导给出的信息有一定差距。除此以外,村里的月饼厂以为经营不善已经出售,对面的福利纸箱厂也早已倒闭,所谓的第三产业只不过是两三家条件破败的小商店。其他人还告诉我们,村里的这条水泥路是今年五·一修好的,刚过一个月,路面就出现裂痕和掉渣现象,据说这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政府拨款建设的。而我们看到应该是水泥筑成的路面里却不合比例的混进大量沙子和石头。紧接着。村民看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子从我们面前路过后马上催促我们赶快离开,这是村委会的人。无奈之下我们继续前进,和不远处的一个的看着摊子的老奶奶了起天来,说明来意后老人家说,现在家里没有任何耕地,5个孩子全部在市区打工,每个月依靠儿女寄回来的一点生活费度日,摆这个摊子卖的都是一些很便宜的糖果,因为村里的小孩子很多,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们玩的东西,也是为了给自己无聊的生活一个精神的寄托。
调研进行了刚刚不足一个小时,我们的心情越发沉重。我们发现,在北京,还有的地方的生活水平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于是下一步,我们准备前往村民所说的已经被收购的矿山去看一看。
沿土路一直走,会看到地面上很多的还未雕琢的汉白玉原石,继续走,就是一个废弃的汉白玉加工厂,厂房外面有废弃的石坯和吊装设备,这些都紧邻一个沙石厂,但因为工人们似乎并不欢迎我们的到来,所以只好放弃了对这里的采访计划。在靠近山脚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些堆砌的红沙石,原来这是一个开采和初加工一体的厂。就在碎石机前,这里的老板告诉我们:红沙石的主要部分是表面的红沙,可制成胶水,玻璃等,中间白色石头部分主要用做雕刻。这个的几个工人和老板并不是本地人,靠把原石粉碎后出售红沙的初加工来赚取利润。几年前从村委会手中买来了这里红沙石的开采权,每年只向村里缴纳少量的费用。在正常使用zhà药开山炸石的情况下,两台碎石机年产量约为16000吨,可是zhà药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并且工人工资,运输费用也不断上涨,进而影响了产量,现在的收入也只能勉强支撑。负责深加工的厂子都设在周遍的村子,在北尚乐目前还没有。
走出采石厂,在来时的路上我们遇到一位放羊的大爷,听口气估计是位老红军。因为没有土地,所以只好以放羊糊口,他向我们感叹:哪个农民不想老老实实种地,但是___把我们活命的根子都拿走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都拿去建厂,最后落得工厂没建起来耕地也没了。我的这些羊有二十多只,连填饱肚子还是困难呢,拿什么去提高生活水平。想想毛主席时候的领导们都是怎么为群众服务的,现在的干部,老人也只能摇摇头。再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老人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深刻:“谁要是占了___的便宜,算谁厉害”。从话语中,透出对当前一些领导的强烈的不满。
至此,调研已经基本结束,在返回学校的路上我们的小向导对我说,尽管大家说的都带有一定情绪,有些偏激,但是基本上都是事实。
所以,我们根据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对该地区的经济情况做一个总结:该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住房一砖瓦房土房结合居多;耕地面积少,灌溉困难,农业果实仅够自给自足,经济来源靠外出务工支撑;矿石开采加工作为当地的的优势项目已经被别人占领;第二第三产业几乎崩溃;人均收入约4000元/年。
从整个调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看,农民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仔细想来不无道理。政策的扶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一方面,从农民对村委会的不满就可以看出,问题出在领导班子自身,作为人民的公仆,是为自己牟取利益还真正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各位领导扪心自问了。
第4篇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开展“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集中调研活动之后我们都要去写一份调研报告,这个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为扎实开展“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集中调研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集中调研活动,现将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强化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机关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新理念、求真务实的新作风、清廉公正的新形象,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政绩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
二、活动方式和内容
(一)开展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观念。每月制定学习配档表,局领导带头学习,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借助网络、报刊、书刊、文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将“不断地学习”观念深入全局干部职工中。每名机关干部每天自学时间至少一小时,并做好学习笔记。每周科室有一次集中学习时间;每月开展一次全体机关干部学习;每季度邀请专家、教授做一次报告;每半年组织一次研讨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总结。
(二)扎实开展“调研活动大评比”活动。以科室为单位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对策中,形成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富有新意的调研成果。每名机关干部自己动手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各科室首先组织内部评选,严格审核把关后将优秀的调研报告分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两类,于9月30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工),领导干部也要自己动手书写。
(三)扎实开展“成果展示大交流”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机关干部参与集中调研活动的热情,拟于10月份举行我局“成果展示大交流”活动。从优秀的调研报告中精选,撰稿人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式参加演讲比赛,每人限时10分钟,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届时,我局将邀请有关领导成立考评小组,对优秀参赛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四)积极参加市“业务标兵大比武”活动。结合成果展示交流情况,推荐1~2名业务能手,连同调研成果于10月底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积极参加全市“业务标兵大比武”活动,为局争光。
(五)做好集中调研活动工作总结。各科室要及时将开展此次集中调研活动好的做法、成功经验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此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力争成为此次调研活动的先进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调研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带好头。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根据实施方案认真抓好组织实施。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加活动,带头体验民情,带头解决问题。
(二)精心组织实施。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协调好好各项活动,建立活动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活动,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三)强化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调研活动的宣传报道,总结提炼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科室要将活动开展情况、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时报政工,由政工统一报送信息。通过宣传引导,营造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与统计中心工作相融合、相促进,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精气神、增长新本领、展现新作为,即墨市局结合青岛市“三个一百”调研活动,做好自选动作,在6-7月份组织开展“知大局精业务”集中调研活动,力求立足本职岗位勇创一流业绩。
一是广泛学习。结合局“两学一做”教育学习计划,各党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学本职业务,学最新理论,学先进经验。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学等多种形式,重点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的新理念、新决策、新要求,学与业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做法等,以知识水平的大提升来促进统计人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大提高。
二是深入调研。活动要求每名专业人员结合专业选择调研课题,定好调研题目,要求调研课题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专业人员要深入到基层单位、企业、服务对象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每名干部职工都要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撰写的调研报告要做到有独到的见解、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论据充分、例证确凿、情况真实、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全局开展评比。
三是灵活运用。每名干部职工把本次调研活动形成的成果自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以致研、研以致用,力争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业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取得明显成效,真正成为一个遇事能思、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精通业务、善于创新的业务骨干,成为一个对业务工作运用自如的行家里手。各科室根据形成的调研成果,认真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思路和对策,把调研成果转化业务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水平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使各项工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工作成效有明显的变化。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我市开展“体民情转作风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和“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集中调研活动以来,全市各单位、部门制定并学习“两大活动”的实施方案,将“两大活动”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打造新作风、提高执行力、展示新形象、建设新即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工信局扎实推进“3×3工业振兴计划”,围绕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战略,突出项目建设,加大定向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完善技术改造项目库、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库,重点加快推进一汽商用车、捷能汽轮机等现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深入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对骨干企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促进其做大做强。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促进企业膨胀规模、快速发展。对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促使其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重点扶持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在本市和行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建设技术中心,新创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抓好中小企业服务载体建设。打造覆盖全市中小企业的两级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等普惠制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年内建立千家中小企业信息库以及七大平台10个数据库,推荐100户以上企业参加青岛企业信用评级,进行融资调查4次以上,召开银企洽谈会8次以上,协调资金18亿元,培训500人次,服务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
商务局加快推进现代招商体系建设,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水平。建立外贸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培育贵华针织、金王、永元、雪达等企业尽快跨入出口过亿美元梯队。加快高迪数码、鸿硕材料科技等重点外向型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改造提升传统商业中心,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支持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提档升级、规范发展。着力打造长江二路家具特色商业街建设,适时启动东关菜市场和劳动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建立商贸流通企业座谈会制度,实施重点流通企业创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利群广场、家佳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提高行政综合执法水平,提升菜篮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着力打造统一、规范、高效的商务行政执法队伍,改善执法、检测装备和条件,全面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加强肉品、蛋奶、蔬菜、水产品等重点商品市场运行监测,完善检测网络建设,提高检测水平。
通济街道将“两大活动”融入项目和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80亿元的青岛服装国际产业城一期、总投资10亿元的利群集团即墨广场、投资5亿元的五金建材市场、2亿元的宝龙酒店公寓及投资1.5亿元的海洋生物科技项目等一批待建、在建大项目的建设工作。积极促进豪德国际商贸物流城和喜来登五星级大酒店等高端项目早日签约。扎实推进青荣城际铁路征迁工作及相关5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工作。将“两大活动”融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切身体察广大人民群众的冷暖,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的群众观念,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新局面。更加重视民生建设投入,重点做好通济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红旗小学建设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工程,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模式,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百姓。
温泉镇以社区化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把全镇53个村庄规划为4个小城镇集聚型社区和1个中心村融合型社区,每个社区聚集9-10个村庄,总户数2022-3000户,总人口10000人左右。计划于明年启动并全面铺开温泉、荆疃、黄埠三大片区的旧村改造工作。以大项目建设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增强服务企业意识。目前该镇重点推进的大项目南山航空公司项目、温泉体验谷项目、即发温泉项目、舒斯贝尔项目、国际竹藤组织青岛学院项目和良泉仙居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34.5亿元。关注群众增收,促进社会稳定,增强大局意识。完善劳动力培训转移机制,年内开展2-3次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让群众真正走入企业,享受到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成果。兑现奖励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开发具有温泉特色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业链,促进群众增收。通过社区化建设和劳动力培训转移等一系列民生工作的开展,让老百姓真正做到安居乐业,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稳定。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扎实推进“打造新作风、展示新形象、建设新即墨”和“解放思想提境界、激情创业谋跨越”等主题活动,将“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活动真正落实到全镇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上,促进全体机关干部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增强为加快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决定在全镇机关“知大局、精业务、创一流”集中调研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集中调研活动,推动全镇党政机关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境界、精研业务、增长才干,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中,切实提升机关干部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争做业务精英,立足本职岗位勇创一流业绩,为服务和推动开放型现代化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方法步骤
本次集中调研活动从10月15日开始,12月底结束,共分五个步骤:
一是广泛学。按照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在全镇党政机关中声速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各办公室、中心要组织广大干部重点学习科学发展的新理论和即将召开的xx大精神,重点学习市委、市政府的新决策、新思路、新部署,重点学习与本职业务工作相关的新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国内外最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做法等。要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学、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网络查、报刊书籍看、外出考察学等多种方式,使每名机关干部都能通过集中调研学习,迅速把与本职业务工作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知识和最先进的经验做法等学到手、学到家,用最新的知识和经验武装头脑,拓宽视野,调高视点,以知识水平的大提升来促进每名机关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大提高。
二是勤于思。坚持边学边思,把学习与刻苦钻研业务、深入研究工作、积极追标赶先和主动服务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各办公室、中心要组织每名机关干部紧密结合本职工作,重点思考本部门和所从事的本职业务工作与国内外先进工作理念和经验做法相比,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原因和症结是什么,如何去追标赶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达到创先争优的要求,等等。要通过让每名机关干部潜心思考、深入剖析,真正认清本办公室、本职业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准追赶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切实增强自我加压、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改进工作、尽快提高业务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是深入研。结合所学所思,搞好调查研究,形成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各办公室、中心要组织和指导每名机关干部立足各自的本职业务,在所学所思的基础上,选准调研课题,定好调研题目。各办公室、中心要将每名机关干部选定的调研题目统一汇总,召开专题会议逐一进行研究,对调研内容重复和类同的,要帮助干部本人重新确定调研课题,确保使每名干部选定的调研课题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调研过程中,机关干部要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企业、村庄、群众和服务对象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全面摸清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由领导干部带头,每名机关干部都要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撰写的调研报告要做到有独到的见解、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论据充分、例证确凿、情况真实、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每篇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调研报告形成后,镇党委将对每名干部的调研报告进行审核把关,并将定稿的调研报告装订成册,建好档案。
四是搞好评。对形成的调研成果,分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类进行评先选优,评选出来的优秀调研成果将按三个类别进行表彰,并推荐上报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参加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的评选表彰。表彰和推荐上报市级评选的数量分别为: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机关干部。推荐上报时,各办公室、中心负责人必须上报。各办公室、中心要于11月30日前将调研文章以书面、电子版两种形式统一上报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
五是灵活用。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把本次调研活动形成的成果自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学以致研、研以致用,力争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业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取得明显成效,真正成为一个遇事能思、提笔能写、开口能讲、精通业务、善于创新的业务骨干,成为一个对业务工作运用自如的行家里手。各办公室、中心要根据形成的调研成果,认真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思路和对策,把调研成果转化成本部门、本职业务工作创先争优的具体措施,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水平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转化成明年“五标”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使明年的各项工作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工作成效有明显的变化。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集中调研活动,由镇集中开展“解放思想提境界、激情创业谋跨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负责做好活动的协调、指导、评选和考核等工作。各办公室、中心对开展这次集中调研活动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具体做好本部门调研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工作。要广泛动员、全员参与,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要带头搞好调研。要严格纪律要求,坚决不给村庄、企业和群众添麻烦、增负担。
(二)要做好动员部署。镇党委将统一召开动员会议,集中进行部署。各办公室、中心要根据全镇统一部署,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切实组织本部门每名机关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做出调研安排,扎实抓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
(三)强化督导检查。对活动组织不力、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形成的调研报告内容大量重复类同或存在严重抄袭行为的,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部门负责人要向党委作出检查。
知大局精业务调研报告
刘俊指出,全体组工干部要结合学xx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市委工作会精神,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深刻领会省委、市委对组织工作提出的要求;深化市情认识,深刻理解和认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未来发展的目标和“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战略部署,知大局,识大体,懂本行,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刘俊强调,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结合新时期从严管理新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统筹深入推进干部、人才、基层党建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加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发展升级提供组织保障。要以集聚大数据、大健康医药、现代金融等十大引领性产业人才为重点,坚持走出去,大力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要重点抓好农村党建工作,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基础。要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年底消除“空壳村”,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有能力、有财力为群众服务的问题。要加快推进“党建红云”工程建设,完善功能设计,加快项目推进,提高我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刘俊要求,要从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重点任务落实,抓“不严和不实”问题整改,抓积极干事创业风尚营造,进一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狠抓工作落实。要结合全年的目标工作,加大工作督查和调度,确保各项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要加强对各项制度规矩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全市干部的规矩意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5篇 某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居强文化建设是树立产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队伍作保障。根据文件要求,现就我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队伍建设现状
1、原文化局机关现有人员4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退养1人,没有办事工作人员。
2、区文化馆现有9人,在区文化馆工作的有7人,基层文化站工作的有2人。
3、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定编5人,在区文化局、文化馆调剂解决人员,没有专职稽查人员。
4、文物管理所未定编,人员在文化馆内部调剂,没有专职人员。
5、乡(镇、场)街道文化干部8人(其中竟成3人、新枫街道1人,鱼山1人,丽阳1人,荷塘2人,西郊街道没有专职干部)。
6、全区共建有1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6个基层服务点,按达标要求,区支中心需配备3个管理员,基层服务点需配2个管理员,目前人员空缺。
专业文化工作人员总数偏少,且人员老化严重,尤以乡镇文化站最为突出,全区6个乡镇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进入文化单位的,总体年龄偏大,其中50岁以上就5人,36—49岁7人,35岁以下5人,其次学历也相对偏低,现有17名工作人员中无一人是文化专业学校毕业,有的乡镇文化干部还存在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专职等现象。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前提
1、思路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必须实行思路创新,首先是要转变重文化设施投入,轻文化队伍建设的投入;其次是要转变重文化人才的使用,轻文化人才培养的思路,要全方位的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的问题。
2、体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要实行体制创新,就要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队伍建设的做法,要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队伍建设的体制弊端。
3、用人创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关键是用人创新。首先是改革用人制度,要打破条条框框,排辈论资,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择优任用,优胜劣汰。要不拘一格地跨地域跨系统跨资历地提拔任用有用之才。要不拘一格地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用好的机制激活人才,用好待遇吸引人才,要鼓励专家学者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要建立健全区、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数据库,从而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三、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
文化专业队伍担负着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专业队伍健全与否和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为此,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首先要实行人员数量保障。对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及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都应有相应的规定,配备一定人员,确保专业文化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尤其是乡镇文化站应根据乡镇每万人左右人口数配备1名专职文化干部的要求,确保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力量到位。其次要实行人员质量保障。一个好的文化馆长就能搞好一个区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文化站长就能搞好一个乡镇的文化活动,一个好的业务干部就能带出一支有特色文艺队伍。因此,一定要确保专业人员的质量。
一要确保专业文化人才队伍门类全,学历高、专业齐、职称有、素质好,使进入文化专业队伍的人员都能独立的高标准的从事业务工作。
二要加强现有文化专业队伍培训学习,要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把人才培养纳入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有目标的培养,要通过公共财政支撑设立若干个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确保人才培养工程得以实施。
三要尊重艺术人才成长的自身规律,对每一类艺术人才针对其特殊性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造就。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重在充实和加强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事业编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将有志于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点子的青年人充实进我们的文化队伍中来。
五要在文化队伍的建设中,要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用人制度、分配方式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按职称分配的变相平均主义,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人及早离岗退位。
六要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七要稳定队伍,留住人才。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所造成,其一是从事农村文化的工作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生活待遇;其二是真正专业人才得不到专用。这主要是地方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的认识偏差而形成对文化队伍建设忽视的结果。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只要我们充分
认识到建设新农村,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文化在其中起着关键而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地方政府会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投入,使农村文化队伍逐步稳定进而壮大,开拓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的其它方法
1、依靠行家里手。加强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文化专业骨干力量,促进文化管理的专业化。文化队伍的组织建立、活动开展、素质好坏、持久长效,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专业骨干是文化队伍的核心和精华,能带动影响业余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将文化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是依靠业务行家力量。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文化各项业务,不同文化队伍从事不同文化内容项目,行家里手管理得心应手。因此,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业,从而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再次是要努力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纪人,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管理的科学化。
2、依靠社会各界。首先是依靠文化热心人。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积极参与,开展文化工作也需要社会文化热心人的大力支持。其次是依靠老同志要充分发挥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以及农村的老同志参与文化事业特别基层文化俱乐部的管理。这些老同志有些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工作有经验,遇事敢负责,做事有号召力。因此,我们要依靠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组织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促进文化管理的正常化。
第6篇 住房公积金一季度运行调研报告
20_____年一季度,_____市住房公积金运行开局良好,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归集额、个贷发放金额同比增长较快;提取额增长平稳;资金供给稳定增加,使用需求有所扩大,资金运用率回升。
一、一季度住房公积金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二、一季度_____住房公积金运行特点
1、由于缴存基数的增长和主要缴存人数基本稳定,一季度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同比实现较快增长。
一季度,虽然_____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额依然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共归集78.06亿元,同比增长27.38%,增幅为近三年来的最高。一季度住房公积金归集额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前年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和当季缴存人数的波动较小。按照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确定原则,今年上半年的缴存基数是按照20_____年的平均工资来确定的。根据市统计局的数据,20_____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为17%,为近几年来的最高。由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基数每年7月调整且按照上年度平均工资确定,所以工资收入对公积金缴存水平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当期收入对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影响较小,因此虽然目前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而导致部分职工工资减少,但住房公积金缴存水平并不会马上变化,会在第二年有所反映。
2、在公积金个贷政策效应和自住住房需求效应的叠加下,公积金个贷发放额增长迅速。
一季度个贷发放额达64.52亿元,同比增长42.08%,环比增长54.13%,一举转变了去年三、四季度贷款发放额同比环比均负增长的状况,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从一季度的月度个贷发放额走势看,呈逐月上升态势。1月由于“春节”因素,个贷发放金额最低,随后两月逐渐走高。3月个贷发放额较1月已翻了一番多,成为单月发放额历史排名的第三高。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去年底国家
三、关注在经济增长放缓阶段的公积金相关指标变化。
虽然一季度_____市住房公积金各项主要业务指标表现良好,但在整个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恐怕难以独善其身,其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一季度部分公积金指标的变化已经使这种影响初露端倪。
1、一季度新增缴存职工数下降,缴存职工数总数稳中略降;欠缴职工数有所增加。
由此可见,尽管本市住房公积金一季度各项主要业务指标都有良好的表现,但切不可忽视上述指标变化所发出的非稳定信号。住房公积金缴交数额变化的滞后性会不会随着经济触底回升而加以抵消,就业及缴存职工数又会如何演变,需要引起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并准备相应的对策。
2、一季度,公积金个贷发放规模增长迅猛,是阶段性的反弹还是持续性的反转走高,还需观察。
一季度个贷发放额64.52亿元,同比增长42.08%;个贷发放户数2.31万户,增幅10.91%,户数增幅远低于发放额增幅。这说明目前公积金个贷发放额迅速增长的背后,关于个贷限额提高的政策效应推动力更大。但政策效应的强作用周期过后,即户均贷款额趋稳时,个贷发放额的增长将主要依靠个贷户数的增长。所以一季度个贷发放额的迅猛增长究竟是新一轮增长趋势的确立还是阶段性的反弹,需要进一步观察分析。个贷发放户数与房产市场的交易量密切相关,尤其是自住需求的住宅交易量。虽然自住住房需求具备较强的刚性,但宏观政策和经济的变化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周期性变化都会影响其释放的程度。在宏观政策不利于房地产市场交易和经济增长突然变缓或下跌时,自住住房需求也会受到一定压制,刚性需求释放也会放缓。反之,则住房消费的信心会得到激发,交易数量会持续增长。至一季度末,房地产市场表现出逐步升温的态势,代表了自住住房需求的公积金贷款则增长迅猛,表达出被压抑的刚性需求开始释放,而且还将有一定的后续增长,但不能就此认为本市的房地产市场已进入持续性的反转走高阶段,因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及更为有力的数据支持。
第7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然存在很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
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随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2022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许多当地的老人,一辈子在石哈河农耕放牧,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依恋,即便现在子女有条件接他们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体制,他们也更愿意留在当地安享晚年。
(二)当地养老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石哈河地区贫困人口居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养老机构建设几乎为零,当地农村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不断降低。
(三)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石哈河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留守在当地的多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扶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当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帮扶责任人比子女都管用,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当前许多农村青年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淡薄、不懂礼仪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客观事实。
(四)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我镇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自治区、市项目资助金,因无社会资本介入,导致互助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市场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地方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由各村委负责对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外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摸底,并汇总造册,从而进一步明确我镇需建设养老院和互助院等养老机构的具体规模,并制定我镇养老机构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进养老机构落地生根。继续推进幸福互助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并结合山旱区立地实际,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实现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产业的营利模式、鼓励更多的返乡青年投入养老服务创业队伍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得到满足。
(四)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考虑到该镇常住老人普遍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相关政策作为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缴纳相关服务费用的补偿,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该镇养老服务产业。
农村养老问题的
第8篇 关于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并且将它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四年过去了全国人民仍然在探索着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时至2023年6月7日,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希望重庆能给中国开创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有人说重庆就是中国的缩影,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缩影。的确是的,31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仍占73.6%;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4:1,大于全国和西部的城乡落差;都市区,渝西区和三峡库区三大区域人均gdp之比为3:1.6: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落差。城乡二元化问题如此的严重,完全就是一个中国的缩影。试验区成立伊始,各方对重庆寄予厚望,希望这个试验区的改革能给中国寻出一条解决城乡二元化问题的出路。时至一月余过去了,试验改革启动了没有?有何进展?有何创新?带着疑问,我们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一行人踏上了前往重庆的调研征程。
根据重庆市发改委规划,重庆将从公共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市场体制,行政体制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所以我们选择了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外经贸局,美心集团,铜梁县民政局,铜梁县养老院,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白市驿镇清河示范村,白市驿镇花圃实验基地,南岸区政府,南岸区新合医疗结算中心,社区卫生医院等地方作为调研地点。并通过实地参观,座谈,咨询,与群众交谈,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并主要是运用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惊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研,笔者认为重庆至少在以下这几方面做出了较快的发展,有效的改革或是有益的创新。 2.城乡区域功能建设。重庆在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进程中,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明确,东部都市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领先发展;西部新城区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城市化进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对城乡一体化重点区域进行科学布局,统筹编制杨谢石黄都市区,华岩新城区,九龙园区,西彭园区,白市驿花卉示范区“五大片区”规划。
我们参观了号称“农村建设试点”,“都市后花园”的白市驿镇。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的这个契机使得白市驿镇发展很快,积极搭建着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发展农村工业,推进农村工业的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突出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特色品牌,不断壮大花卉苗木,名优水果等优势产业规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入商社集团所属超市。白市驿成功审创了一个白市驿国家级花卉苗木示范区,引入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力建设花卉城和农科城,着力搭建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休闲业,巴渝风情园,陶然居,天赐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农家乐)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参观时还不到周末,但是农家乐度假村里的热闹景象以足以证明都市后花园的魅力,显示着这个原本远离城区的地方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度假人群,越来越多的财富也将随着人流的到来而来到这里,都市后花园影响日益扩大。 3.企业参与的公共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里提供公共设施服务,那是政府的责任,似乎与企业无关。就算企业建立一些公共设施也只是在自己公司附近,以吸引顾客为目的。重庆出现的美心洋人街似乎打破了这种惯例。美心洋人街面积4万平方米,由美心集团出资6亿人民币打造。集小吃街、酒吧街、游乐园、休闲公园、欧洲风情园等功能为一体。进入美心洋人街好像走进了一座神秘美丽的童话王国,充满着异国情调。还有以清明上河图以题材建成的宋朝小镇。多元文化汇集,让人饱览众相,大开眼界。是一个让市民们休闲娱乐,特别是小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好地方。在洋人街消费很便宜,吃一个小碗凉面才一元钱。不过最重要的是洋人街风景区是完全免门票的!这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即便是身无分文的穷人也可以来观光游览,旅游不再是只有富人才能拥有的享受。穷人经济学似乎在企业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回馈社会,造福社会的完好典范。而且企业也更加名声大震,赢得了好声誉,人们心中都记住了这个能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好企业。对于政府,企业和市民来说这是一件共赢的事情,修建公园不再只是政府的负担,企业赢得声誉,市民获得福利,政府赢得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无奈
城乡统筹,做为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确实并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听到看到了许多的无奈。
铜梁县民政局局长的无奈:虽然我们尽了力,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铜梁县财政收入不多,我们的社会保障还是不够,离市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南岸区政府的无奈:有很多农民农转非以后,就拿着政府补给的钱开始闲着,游手好闲,不去工作,如何劝说这部分人去工作,是我们的一大难题…
行路难,行路难!城乡二元发展这是一个在世界上延续了多年的难题,中国国情特殊,要实现城乡统筹,改革任务非常艰巨,改革任重道远。重庆亦是如此!诸多的问题摆在重庆政府和重庆市民的面前,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等待着所有人的努力。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我们感慨良深。不过正如《关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致社会各界的一封信》中所写“面对这样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我们既不能坐等中央优惠政策的照顾,也不能依靠中央部门资金项目的支持,唯有直面挑战,在统筹城乡的体制和制度上攻坚。”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庆城市繁华的建设和交通,农村欣欣向荣的生产劳作,医疗保障的进步,产业的飞速发展,市长向全世界公布的纳策邮箱…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重庆的活力和希望。希望重庆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之路。
第9篇 改革调研报告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提出打造“审批事项和层级最少、审批集中度和效率最高、审批流程和服务最优”的地区。目前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审改办对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作了专题调研,就下一步深化审改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从xx年开始,进行了多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投资者和群众的好评。经过近xx年的努力,建有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1个,县(市、区)“中心”6个,全市70个镇(街道)和1110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大胆进行审批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市级42家审批职能部门有38家进驻“中心”,进驻率90.48%;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有615项,92.77%的行政许可事项和86.07%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在“中心”办理,既受理又办理率达90.46%。五县两区的部门进驻率平均在90%以上,平均90.43%的行政许可事项、89.29%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75.6%的管理服务事项可在“中心”办理。审批效能大幅提升,进入市“中心”的项目,法定期限平均办理时间20个工作日,承诺期限10个工作日,比法定期限提速50%以上,实际办理仅需3.15个工作日。
二、新一轮审改推进情况
在新一轮审改工作中,我市按照边改边放、边放边转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削减了审批事项,精简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审批时限,流程得到优化和再造,审批效能明显提高。
(一)审批事项得到清理规范。按照全面清理、上下联动、不留死角的原则,清理规范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带有审批性质的日常管理服务事项,向省审改办提出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建议目录。经省审改办审核,确定由市级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551项,其中保留380项,受委托的117项,审核上报的54项。其他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带有审批性质的日常管理服务事项由省审改办正在审核。县(市、区)清理规范工作也有效推进,其中以平湖市为试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分别从原来的216项和98项减少到104项和44项,减少了52.56%。
(二)审批流程实现深度优化。努力减少前置审批层级和环节,审批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在集中审批基础上,要求进驻部门努力提高“一审一核”率。目前市“中心”一审一核率为66.32%,县(市、区)一审一核率平均为62.86%,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二是积极推行“六联审批”制。以海盐县为试点,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实行“六联审批”,即联合踏勘、联合评审、联合办证(章)、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三是编制“全流程”审批图。优化社会投资、水利、交通、市政、社会事业等五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编制包含政府审批、法律公示和中介服务在内的“流程优化、批时总控”运行流程图,进一步优化并联审批,实现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目前,工业投资项目“流程优化、批时总控”流程已发文实施。经过优化并联后,工业项目投资审批环节从35个减少为14个,审批时间从236个工作日减少为109个。
(三)审批方式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依托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网络,推出模拟制、代办制、联审制三种审批机制,实现“模拟办”、“代办中心”、“联审办”上下联动、相互协作。一是实行模拟审批制。出台《嘉兴市重大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施办法(试行)》,使重大投资项目在不具备审批条件情况下,提前进入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模拟审批项目69个,涉及资金169.81多亿元,35个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34个项目正在模拟审批中,平均提速80个工作日,可提前4个月左右投产。二是实行审批代办制。出台《嘉兴市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实施办法(试行)》,按照“业主自愿、无偿代办、全程服务、高效合法”的代理原则,为投资者无偿提供“立体式、无缝式、精细式”纵向全过程、横向全流程的审批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代办投资项目857个,其中447个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平均提速2个月左右,提速近40%。三是实行联合会审制。出台《嘉兴市重大投资项目分层分级联合会审办法(试行)》,充实并联审批内容,协同解决审批中的疑难问题,加快进度,提高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召开投资项目联审会议408次,联审项目772个,总投资451.58亿元,新增用地7763.49亩。联审联办的实际平均办理时间分别比法定时间和承诺时间提速60%和30%以上。
(四)配套措施改革同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在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同步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改革,有效破解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瓶颈制约。一是探索开发区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联用改革。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开展开发区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联用改革, 取消交通影响评价,改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以“产业功能区”为单位,明确功能定位,统一设置相关指标,统一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等前置审批。二是探索中介机构改革。对全市涉批中介机构进行调查,梳理出13类260家、涉及12个行业主管部门的23项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并起草《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草稿。三是进行部门职能整合改革。针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深化问题,以市建委为试点,再次整合所属4个二级局的审批职能,使审批事项在“中心”的办理率达到100%。通过改革,市级既受理又能办理事项从75.62%提升到90.46%,提高近15个百分点。五县两区审批部门进中心比率由89.1%提高到91.5%,既受理又能办理事项从55.28%提升到64.48%,分别比改革前提高了2和9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行政审批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与服务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与企业、市民日益增加的需求还有差距。
(一)事项清理规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一是清理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省政府要求在7月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目前只有市级机关实施的551项行政许可事项由省审改办审核通过,其他还在对接论证中。县(市、区)虽然进行了集中清理,但处于自查自纠阶段,没有开始统一审核阶段。二是事项清理存在法律桎梏。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调整相对于设定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的动态调整,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和滞后性,给取消、调整、新设事项等动态管理带来障碍。一些行政审批事项还需要进行合法性审查;从这次行政许可事项清理情况看,审批事项减少和审批权下放仍有较大空间。三是后续监管措施需要完善。有些审批事项取消、调整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界定,如何从事前审批转为事后监管等,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发育不全,运行不够规范,无法完全承担政府委托的职能。
(二)集中便捷度还需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给群众办事带来极大便利,深受群众欢迎。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已完成“中心”的转型升级,将“中心”升级为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我市、县(市、区)都建有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但整体标准都不高,离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一是硬件水平需要提高。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把“中心”作为发展的一个门面、一张名片,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平台建设,建起上万平米的服务大厅。如绍兴县投入1.5亿打造集投资项目审批、为民服务事项办理、公共资源交易、审批中介服务“四位一体”的“中心”,面积近2.2万㎡。杭州也建有1.3万㎡的“市民之家”。还有广东顺德、安徽滁州的“中心”都囊括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中介服务等。相比之下,我市的平台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建设规模、所进项目不够完善和充分。另外市级设有运政、公安车管、公安出入境、房产交易、人力社保等5个分中心,34项审批服务分散在分中心办理;各县(市、区)都存在分中心,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不便。五县两区中面积最大的平湖市,也只有近1.3万㎡。二是集中度需要提升。通过近年的“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市既受理又能办理率和一审一核率都得到大幅提升。但五县两区“中心”既受理又办理率平均为64.48%,一审一核率平均为62.86%,与全市既受理又能办理的审批事项达到90%、一审一核率达到80%以上的改革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服务功能需要拓展。很多地方积极发挥“中心”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服务功能,将中介机构、水电气暖等便民服务事项纳入中心,把“中心”打造成政府为民服务的综合平台。受场地限制,我市中心的服务范围还只涵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三)配套措施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配套改革措施必须全面推进。否则,改革就不能向纵深推进,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新一轮审改中,我市同步进行了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中介机构改革、开发区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联用改革、部门职能整合改革等配套措施。但这些配套措施改革处于刚刚启动阶段,存在不成熟、不到位等问题,离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中介机构收费不规范、效率低,中介机构市场需要培育壮大等。随着审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这些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电子监察系统基本建成。但审批部门只有纵向系统内部的审批服务平台,只能满足部分网上办理业务的需要,数据库的信息只可以在本系统内实现共享,还不能满足全部行政审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全市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种因网络不互联和系统不兼容等造成的“信息孤岛”,影响了并联审批机制建设,制约了审批再提速。因此,需要积极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构建以行政审批为主线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行政效能监察平台、要素配置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在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建立网上直通车。
四、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外地的一些先进做法,就如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 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准确把握审改工作新方向。
xx年5月13日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电视电话会议上,xx总理说本届政府“以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 ”。他在xx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进一步明确新一轮审改的目的,即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为此,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牢固树立“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而建立便民、高效、廉洁的行政审批服务体制”的理念,这也是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体现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为民”宗旨。
xx总理的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新一轮审改工作的新方向:一是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是改革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也对“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了专门部署。下一步要在前期审批事项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将保留、取消、调整和下放的审批事项目录向社会公告,明确部门的权力清单。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边界”,调整政府、市场、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又要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进而推动政府职能更多转向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二是要建立便民、高效、廉洁的行政审批服务体制,这是改革的宗旨。审改的内容主要是精简数量、压缩时限、优化流程、改善服务,以前审改工作主要精力放在精简审批事项和压缩审批时限上,这次审改是在精简数量、压缩时限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集中度、再造审批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意识,打造服务型政府。要以提速增效、为民便民为宗旨,进一步压缩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推动审批事项办理扁平化、一体化、集中化,实现事权下放和服务延伸,努力为投资者和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二)高水平建设两个“中心”,为改革提供优质平台。
建设高标准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包括实体大厅中心和虚拟网上中心,有利于提高集中度和审批效率,有利于规范行政审批权、增加透明度,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
建设高标准的实体中心,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转型升级硬件平台。全市要以这轮改革为契机,把高定位升级政务服务平台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将中心打造成集便民服务、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涉批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行政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民生政务、百姓之家”的政务服务品牌,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这也符合中央精神。二是大力拓展服务功能。研究制定中介组织及社会公益服务单位进驻中心的办法和管理方式,鼓励引导中介组织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等为民服务事项进驻中心,使中心由单一审批功能向综合服务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审批的集中度,确保在中心既受理又能办理的审批事项达到90%,审批事项的一审一核率达到80%以上。三是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市、区事权关系,增强市、区发展合力。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扩大基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权责一致、监督有力、高效便民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加强对县(市、区)以及镇、村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四级服务体系联动。
建设高水平的网上中心,是节约政府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的必然要求。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对全市相关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和整合,创造条件建立数据传输接口、实现信息兼容,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打造同系统上下级之间、同级政府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客户与政府之间有效互通互联的综合性电子化平台。二是建立网上审批智能系统。网上审批中心是实体大厅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扩展中心场地,提高审批效能,更有利于监督。全市要以现有的审批系统为基础,经过2-3年的努力,建成全市一体化的行政审批智能化平台。将行政审批的内容、权限、标准、要求等在网上公开,设置在线提交、视频交互、网上评议、办事公示等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互联网的“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审批、网上下载、网上咨询”的电子化审批系统,实现“网上一口受理、在线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三是强化电子监察功能。依托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施电子监察系统与网上审批系统互联,实现网上监控、网上考核,对审批流程和环节、各环节的操作内容、是否超过时限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检查,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统计分析,防止和惩戒行政审批违规行为,促进工作人员尽职尽责。
(三)同步推进三项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与其他配套措施改革同步推进,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
建议加快推进三项改革:一是开展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全面下放市级审批权,建立扁平化、一体化的新型审批制度,是贯彻中央、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体部署的客观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举;也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关切、回应群众呼声的现实选择。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审批事项和层级最少、审批集中度和效率最高、审批流程和服务最优”的地区。要加快出台《嘉兴市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报请省政府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和承接能力,向镇一级放权,实现重心下移。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增强承接能力,加强后续监管,确保国家、省、市下放的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二是同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改革。继续开展包含政府审批、法律公示和中介服务在内的全流程再造,总结推广“三制三办三级”联动审批、“六联审批”、开发区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联用等审批方式创新成果,推动审批效能再提高。在工业投资项目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水利、交通、市政、社会事业等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开发区项目前置审批条件联用对于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意义重大,但此项改革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力争在流程再造中优化审批程序,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三是同步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在扩大中心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中介机构管理服务办公室,按照“垄断性中介必须进中心,竞争性中介通过招投标方式进中心”的要求,引导涉批中介机构进驻中心。尽快出台《嘉兴市审批服务中介机构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强化以信用和自律建设为重点的监管体制,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积极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依托网络平台,设立中介机构网上服务中心,公布中介机构服务信息,提升中介机构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
(四)逐步完善四大长效机制,保障改革成果。
为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必须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确保行政审批权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确保改革成果制度化、长久化。
建议加快推进四大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化管理制度。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并按照全省的部署,建立行政审批事项代码制度,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实行目录化管理,彻底解决边清边增、边清边乱的问题,确保“不合法的事项不进目录,不进目录的事项不再审批”。针对全市行政审批事项设定不统一、区域间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的现状,加强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规范名称、权力来源、内容、流程和监管等要件。对每一事项编制唯一对应的要件标准、流程标准和裁量标准,确保事项面对不同对象的“无差别审批”。二是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调整制度。尽快出台《嘉兴市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等原则,对审批事项实施长效动态管理。建立严格的新增事项准入制度,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依法设定、依法实施。各部门要追踪研究现有审批项目的设立依据及国家新出台或调整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及时提出调整、取消和变更审批事项的意见,上报市审改办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通过一体化改革,逐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放权机制,即由市级部门提出放权目录—市审改办审核—省政府批准—县(市、区)承接实施。根据这套放权机制,及时对上级新下放以及其他新增事项实现动态放权。三是建立行政审批实时监督制度。各级审批部门不仅自身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而且要将审批行为置于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对审批全过程进行内部约束和监督,对审批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健全社会监督制度。通过开设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等多种形式,接受社会的投诉和监督,并建立社会质询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出台《嘉兴市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审批职能部门在审批过程中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建立加强后续监管制度。现有审批事项的清理和新增审批事项的设置,都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确定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监管程序和监管责任等。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坚决克服“以审批代监管”、“重审批轻监管”、“重权力轻责任”等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在审批权力上做减法的同时,在管理服务上做加法,确保“精简”与“监管”两轮驱动。对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已经明确监管措施的,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对取消、调整和下放事项,要根据市场发育程度、行业发展现状、部门工作实际等,建立行之有效、比较完善的监管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管办法,提高监管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粮油集团岗位工资改革调研报告
如何改革现行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是目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难题。我们公司是一个改制不彻底的企业,人员的身份没有置换,由于管理不畅,因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决定从今年起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改革。职工收入的组成(岗位工资+年功工资+效益工资+加班工资)。
一、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
第一,从工资的形成来看,分配行为不合理 。我公司是从国营企业转换过来的,目前的工资结构虽然通过几年的变通,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计划工资,在人与工种,工种与工资的定位还没有真正地与市场接轨。体现在工资形式过于单调,内部分配平均主义仍然严重,在企业内部分配结构中,没有按不同类型、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等情况确定不同的工资分配形式。不同职业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并没有按改革目标所希望的那样真正拉大。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完全承认,企业内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脑力劳动和付力劳动的报酬区别在结构工资中虽有反映,但反映这种差别的岗位工资只占很小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变动搞普调,使平均主义分配趋于制度化,奖金津贴搞平均,人人有份,使收入分配与劳动严重脱节。
第二、引入劳动力市场机制,企业工资市场化。所谓工资市场化,就是工资以市场为基础而形成。这是与传统的计划工资相对应的一种工资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企业工资分配必须适应将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必须与市场工资水平接轨,计划经济模式下那种企业自我封闭式的工资分配形态将不能再存在。所以应尽快在思维方式和分配办法上实现转轨,引入劳动力市场机制,市场决定工资。我公司是由几个单位合并而成的,现在企业的人员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出现了老人不得走,新人不能进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收入得到的多少主要由职工在企业的工龄、身体健康状况而定,这使得那些素质低、身体差、年岁高的职工一般不愿意离开企业,而素质较高的年轻人因在一定的时间内与这些福利性收入无缘或得到很少,出现人才不肯来和留不住的现象,这就使企业职工形成冗员甚多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局面。由于改革没有到位,人员的身份没有置换,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苦乐不均现象。
所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一直是焦点问题。搞好改制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工资分配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现代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如何进行企业内部工资制度改革
第一,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企业在拥有充分的内部分配自主权基础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提倡推行各种形式的岗位工资制,即岗位等级工资制。在进行科学的岗位设置、定员定额和岗位测评(如实行岗位等级工资的,还需确定每类岗位内部各等级的工资系数),做到以岗定薪。以岗位测评为依据,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合理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工资差距。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岗位的工资水平。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必须引入市场劳动力价格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企业对那些市场上对某种人才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合适人才来源的,就确定高于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工资;而那些市场上对某种岗位人员需求少于合适人才来源的,就确定相对低于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工资;对那些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才,就确定大大高于市场劳动力价格的“保护工资”。这样,使企业职工收入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相同层次的职工收入水平相适应。岗位工资标准的确定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岗变薪变。无论哪一种形式,都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工资的杠杆作用,留住关键人才,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
第二,实行保留工资。在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工资改革中。为照顾老职工,我们实行老职工老办法,新职工新办法。公司将每个人原来的技能工资加原来的岗位工资再减去现在的新岗位工资后超过部分的工资都实行永久性保留。对新进职工就按照新岗位工资标准执行。
第三,企业实行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限,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它是用来体现企业职工逐年积累的劳动贡献的一种工资形式。它有助于鼓励职工长期在本企业工作并多做贡献,同时,又可以适当调节新老职工的工资关系。一般来说,增加年功工资,主要决定于职工工龄的增长,同时还应决定于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大小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工资单元的作用。我公司目前实行一年工龄十元钱一个月的标准,占全部工资总额的3%。工龄工资不参与绩效考核。
第四,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奖金)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效益工资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多做贡献的作用。效益工资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它一般采取奖金或计件工资的形式,全额浮动,对职工个人上不封顶、下保底的形式。
第五,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是为了补和保障职工在完成生产任务中亨有的休息休假权利,保证职工加班加点应得的工资报酬。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从“一支笔审批”到“多支笔会审”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开支一般是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的办法,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我们征稽系统也是如此。应当承认,这种财务开支的审批办法,对于改变以前财务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审批机制,已经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两权”的监督,不利于财务公开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群众参与监督,财务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时加以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廉政建设和党群关系,影响到《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
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再青睐集权式的审批机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级审核和全方位的监督。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及财务公开和“两权”监督的原则,改革当前“一支笔审批”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核小组”,由以前的“一支笔审批制”改为“多支笔会审制”。所谓“多笔会审”,即要求单位的每一笔开支(1000元以上),事先要预算填申报单,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开支;报销时,首先由会计人员审核开支单据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再由职工代表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签;再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签;最后由会计核对入帐,经费开支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这样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领导一个清白。会计人员审核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职工代表会审是财务公开的需要,单位负责人审批则体现其对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的权威性和责任,以上三方签作为开支单据报销入账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这种“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开支审批机制,通过多设关口、关口前移、层层把关、共同负责,达到民主理财、监督理财、科学理财,从本局的运行情况看,半年来拒绝白条89张,金额达14256元,拒绝非正式票据入帐24笔,金额为2.74万元,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障《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中,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局提出的加强“两权”监督中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中也提到了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审批机制,作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优点就在于在经办、审核、监督、批准各个环节引进了“牵制机制”,做到了财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由从以前的决策,监督的一体化改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二、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往往是先审批后审核,会计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把关口前移,先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也就把好了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防止违规票据入账,堵塞财务开支的漏洞,从而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有利于推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对于财务公开,党中央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单位的财务公开往往成为墙报上专栏里的大数,财务开支透明度不高,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党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和矛盾。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群众直接参与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增强单位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观念,防止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进一步堵塞漏洞,还可以在干群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失去监督的权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互相攀比,互相吃请、铺张浪费之风比较盛行。如何加强党风廉改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多笔会签”的理财机制,单位负责人对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的决策权不变,但对其执行的结果则是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增加了群众监督的层次。单位财务开支不再是“一把手”“一人说了算”,从而能够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有利于严格预算管理,节约经费支出。在经费管理上,行政单位普遍推行了预算管理,每笔费用开支是否必要,数额是否真实,有无正当资金来源,都必须按预算经会计、职工代表、单位负责人“多笔会审”。经费支出由原来的“先批后审、先用后报”变成了“先审后批、批了再用”,变事后反映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改变了行政单位负责人“老板”式的花钱作风和大手大脚的习惯,减少了费用开支,避免了损失浪费。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市委、市政府:
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从xx年初起步,至今已经进行了两年半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xx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了以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产权模式改革,并顺利争取到人民银行发行的xx万元专项央行票据。目前,已进入改革和央行票据兑付的关键时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恳请市委、市政府予以支持。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所做的主要工作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很艰巨的工作,同时改革成功对地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又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改革是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二是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明确由银监会依法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职能;
三是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国家在资金、财税、利率等多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政策扶持。我市的改革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清产核资是保证信用社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核实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状况,充分反映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按照省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下发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农村信用联社聘请xx省审计厅对市联社以xx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了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重点是对各项贷款、抵债资产、投资业务、存放及拆放资金、其他资产中的坏账损失和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并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根据现行会计财务制度如实和认定损失。经过审计,核准了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摸清了家底。
(二)增资扩股壮大实力。改造股权设置、构建新的产权关系,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目标。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增资扩股工作得以在全市铺开,市直大部分部门和各乡镇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当年募集股金xx万元,这一股金余额一直保持到现在。今年六月末,投资股占xx%,企业法人股占xx%。股权结构达到要求。但当时的增资扩股工作,由于仓促上阵、很多细节考虑不周,加上部分地方宣传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当一部分股金存在虚假问题,导致一直到现在,股金合规性问题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三)发行票据按季监测。争取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发行,是xx年重点抓的一项工作。通过扎实的工作,我们的发行申请一次性通过了人总行的审查,也是全省首批获得票据发行的联社。9月1日人行与联社签订发行央行专项票据协议,正式发行xx万元票据,其中置换不良贷款xx万元、历年亏损xx万元。票据发行后,人行按季对信用联社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增资扩股的真实合规性、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处置和清收不良贷款的真实合规性、地方政府承诺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强化内部管理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进展情况等五个方面。每次检查,问题主要集中在股金真实性和置换不良资产方面。针对查出来的问题,人行提出整改建议,市信用联社也想了很多办法认真整改,但有些问题因为诸多原因整改也难有实质性改变。今年6月11日,人行专门对联社进行了一次法人谈话,研究了更为具体的解决办法。但有些问题联社自身实在无法解决,只有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请求市委、市政府拿出意见予以支持。
(四)建立法人治理框架。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这次农村信用改革的主要目的。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与兑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农村信用社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国务院提出的“花钱买机制”原则。市信用联社从去年底着手这块工作,重点是完善“三会”制度。 通过了新的市联社章程,重新组建了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规范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建立起决策、经营和监督相互制衡的初步机制,并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四自”原则建立健全了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为主体内容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在信贷管理、财务管理、稽核、安全保卫、劳动用工等方面也建立完善了一批规章制度,促进经营机制的有效转变。应该说,这只是初步建立起了法人治理框架,离真正的高标准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差距。
(五)扩张规模改善经营。改革以来,我市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xx、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迅速扩大经营规模,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既支持了xx经济的发展,又有效地改善了自身经营状况。到xx年6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比xx年末增加xx亿元。其中“三农”贷款余额xx亿元,比年初增加xx亿元,比xx年末增加xx亿元,市信用联社已经成为xx城乡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支撑。到xx年6月末,全市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xx亿元,比改革前增加xx亿元,增长xx%。与此同时,市信用联社的财务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按照“一级法人,统一核算,授权经营,分级考核”的原则,实行了联社统一核算的体制,财务状况不断好转,盈利能力逐步增强。xx年末,市信用联社一举摘掉亏损的帽子,盈利xx万元。今年上半年盈利xx万元,比xx年末扭亏增盈xx万元。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目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一个是如何尽全力争取央行专项票据的顺利兑付。对于前一个问题,现在各地都有各地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来做,同时法人治理结构也不是近期能彻底改观的,只能慢慢来。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要迅速解决几个具体问题,尽快达到央行专项票据兑付的条件。
按照与人行签订的协议,我市信用联社今年四季度就可以开始申请兑付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央行专项票据硬指标是两个,一是资本充足率要达到x%,二是不良资产比例比xx年末下降x%。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从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来看,6月末我市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xx%,离x%的要求还有xx个百分点的差距。xx年增资扩股时,央行专项票据具体的兑付考核标准还没制定下发,所以我市当初增资扩股是按照达到4%的标准来进行的。但央行专项票据具体的兑付考核标准下发后,其中一项标准对我市很不利,就是要把呆滞贷款的40%直接在资本净额中扣减。我市信用社现有呆滞贷款xx万元,其中的xx%即xx万元扣减后,资本净额变为xx万元,使得资本充足率为xx%。人总行制定的标准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有想办法增加资本充足率。
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的直接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增资扩股,还有一个就是减少扣减因素,也就是想办法减少呆滞贷款数额。从目前的状况看,增资扩股这条路难以行得通,理由有两个,一是从过去增资扩股的实际情况来看,后遗症非常大。xx年搞的相当一部分增资扩股,这两年的时间,不知有多少人要退股。而按照股金管理的规定,个人股必须是三年后还要符合相关条件,才能退股。原来的股金都做了很复杂、艰苦的工作才保留了下来,现在再去增资扩股,不仅不现实,甚至会对信用社的形象和声誉都有不良影响。即便是采取行政手段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二是省联社的态度也不赞成再来搞一次增资扩股。目前只有走减少呆滞贷款数额这一条路了。这是我们请求市委、市政府支持的一个方面的工作。
现有的呆滞贷款直接清收,实现起来也很困难。xx年6月末,市信用联社呆滞贷款余额xx万元。这块贷款中,金天公司贷款余额xx万元(含贤成集团承债xx万元)、生资公司贷款余额xx万元,两家就占总额的xx%。其他的都属于零星小户,好收的通过这几年的大力清收都已经收了,即便花再大的力气,对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因此,要想降低呆滞贷款余额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必须从金天和生资公司这两家企业想办法。而目前金天公司已向法院提出了破产申请,该债权如何落实,如何变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因素,是需要研究的问题。生资公司已于xx年4月25日被法院判决偿付市信用联社贷款本金xx万元,至今没有执行到位,也是需要想办法的一个方面。
2、从不良资产占比这个指标来看,总体上我市达标没有问题,但仍然存在一个具体问题,就是置换不良资产处置率不达标。要求是xx%以上,但到xx年6月末,市信用联社的置换不良资产处置率为xx%,尚欠xx%。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两个:
一是置换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的部门多,需协调的工作量大。根据《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银发[xx]247号)规定,信用社对因确实存在困难,无法收回的置换资产,除逐笔说明无法收回的原因外,还要提供九种法律证明文件或其他相关证明文件复印件,而出具这些证明文件的职能部门涉及到乡镇政府、法院、工商、税务、国土、房产、经委等。从市信用联社目前处置进度和质量看,效果不理想。就是已经处置的置换不良贷款,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手续不合要求,主要也是相关证明材料不合要求。这方面市委、市政府要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给予支持。
二是大额置换资产处置无能为力。在置换的xx万元的呆帐贷款中,原天纺集团xx元,占比高达xx%,其于xx年实行改制,市信用联社债权已被悬空,出具相关的处置证明材料无法实现。
以上问题能否解决,表面上看只是涉及到xx信用联社能否把xx万元的央行专项票据变为自己的资金。深层次地分析,如果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就不仅仅是一个央行专项票据兑付不了的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到xx信用联社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联社的生存问题。
首先,改革将可能功亏一篑。自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抓信用社改革,市信用联社在人民银行、银监办的大力支持下,改革试点实施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xx年顺利增资扩股xx万元,不良贷款比改革前下降了xx%;xx年顺利完成了统一法人改革,全面加强了内部管理并按照“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并逐步健全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效益稳步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央行票据的成功发行的基础上的。目前央行票据已经发行两年,到了兑付的关键时期,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处置是票据申请兑付时考核的两项核心指标,又恰恰是xx联社的软肋,并且靠其自身的努力是无法达到要求的。从已经兑付央行票据的地区情况来看,兑付的标准越来越具体,考核指标延伸的范围越来越大,指标扣减项越来越多,现场检查越来越细,其目的都是为了贯彻“花钱买机制”这个原则。如果我们的票据不能如期兑付,政治影响上就说明我们的改革没有成功。前期我们为改革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劲。
其次,支农实力受到大幅削弱。存款是信用社信贷资金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但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逐渐火爆和投资渠道的增加,信用社的筹集环境和渠道受到考验。今年上半年,全市信用社的存款仅增加xx万元,这是近几年少见的。目前,受央行数次调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信用社的筹资成本、融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些直接影响了信用社支持“三农”作用的发挥。如果央行票据兑付了,xx联社将陡增xx万元的无成本资金来源,资金实力、支农实力将大大增强。如果不能兑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垂手可得的“馅饼”瞬间灰飞烟灭。从信用社来看,是可用资金减少,支农实力削弱,但对全市而言,缺少xx万元信贷资金对xx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的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
再次,经营风险必将集中显现。票据不能如期兑付,人行就会收回已发行的票据,退回置换的历年亏损和不良贷款,由此资本充足率将下降到xx%;同时,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升”,呆账贷款将直接增加xx万元,不良贷款占比将达到xx%以上。根据银监部门的《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内部指引(试行)》的考核评级标准,结合上述指标,市信用联社将被评为6级,而评级结果为6级的,表示信用社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和支付问题,已经无法采取措施进行救助,需要立即实施市场退出,予以关闭或重组。即便不退市,在《xx银监局有问题银行特别监管办法(试行)》中规定,对不良贷款率8%以上且不降反升的、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8%以下的认定为有问题银行,将采取一项或多项特别监管措施,即增加非现场监管内容、增加现场频率、责令其停办部分业务、暂停其开办新业务等,按照此规定,市信用联社的资本充足率xx%,不良贷款占比超xx%的状况,将被省银监局列为有问题银行而采取一项或多项特别监管措施,使市信用联社的经营步履维艰。
第四,极易诱发挤兑风险。若市信用联社的专项央行票据在明年上半年不能兑付,市联社会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明年上半年内xx万元的资格股因陆续到期而面临退股压力。退股后,xx联社的资本充足率将一泻千里,xx联社也将面临退市的危险。另一方面,若为确保票据兑付,只能顶住压力不予退股,这又极有可能诱发挤兑风险,无疑会激发无法想象的社会矛盾,势必危及全市金融稳定,甚至触及到社会稳定。
三、解决xx信用联社央行票据兑付问题的意见建议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xx]15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发[xx]4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市信用联社专项央行票据如期兑付,特提出如下解决途径:
(一)两个途径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
途径之一:市政府用优质资产置换市信用联社的呆滞贷款。以降低呆滞贷款余额,提高资本充足率。市委、市政府能否考虑用开发区、商业繁华区的土地、房屋等优质资产,将市联社的xx万元呆滞贷款全部置换。按照人行的资本净额须扣减xx%呆滞贷款的标准,置换后市联社的资本净额可以少扣减xx万元,资本充足率将达到5.89%,从而达到兑付要求。
途径之二:市政府以现金或优质资产捐赠给市信用联社,增加其资本公积,从而提高资本净额。经测算,如市政府向市信用联社捐赠xx万元的现金或其它资产,将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xx%,从而达到兑付要求。
无论采取以上哪种途径,按照票据兑付有关要求,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入账,在年终决算表中反映出来。否则,明年兑付也将成为泡影。
(二)协调落实“四方”协议。xx年3月28日,为落实市信用联社的债权,市政府、市联社、金天贸工农股份有限公司、xx金天纺织有限公司四家签订了《四方协议》,在该协议中明确了原金天贸工农股份有限公司所欠的12931万元的债务分配方案,即:由新公司立据承债2602万元、原公司现金偿还660万元、市政府承诺一年内以现金偿还贷款1238万元或有效资产抵债、余下的8431万元及利息继续由原公司承担。这一协议至今未落实,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组织相关部门落实“四方”协议,以盘活市联社不良贷款。
(三)协调落实大额置换资产债权,提高置换资产处置率。重点是协调落实天纺集团等逃废的信用社债权,以提高市信用联社置换资产的处置率。
(四)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的关系,为置换资产处置提供便利。恳请市委、市政府出面,要求乡镇政府及法院、工商、税务、国土、房产、经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协助配合,支持市信用联社对已置换的贷款依规依法进行处置。建议用政府名义出台支持文件,重点是出具相关文件资料的证明。
(五)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信用xx。一是督促乡镇落实市委、市政府对信用社的扶持政策;二是转化落实以往企业逃废信用社的债务;三是确保信用社胜诉案件执结率达到80%以上;四是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加大对公职人员贷款、行政事业单位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村组集体贷款的清收力度,确保拖欠信用社的贷款收回率达到80%以上;五是改善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行政环境。
第10篇 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现状
(一)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已发展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尤其是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更名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争创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鹰潭市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金字品牌。
(二)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超20亿元,建成道路约50公里,建成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水电供应能满足企业需求,银行、通讯、商住小区、学校、卫生院以及各类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工业园区正由框架型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
(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入园。引进了兴业、宏磊、红旗、光宝、万宝至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铜加工企业,美的贵雅、贵光科技、阳光照明等节能环保企业,大道乾坤、龙虎山生态运动养生园、“碧海蓝天”等旅游商贸企业,以及眼镜、微型元件等传统产业,为引领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最优发展环境的决定>;的通知》,从创优政务服务环境、市场和经营环境、创新创业成长环境、法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完成,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等制度。我市xx年被评为首批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xx年被评为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
二、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发展硬环境尚难适应创新超越发展的要求
产业布局科学性不强。园区区域分布多、散、小。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白露片、龙岗片,余江有邓埠片、中童片、锦江片、洪湖片、潢溪片,贵溪有罗河片、铜产业循环基地等。产业类别方面过于注重引进工业企业,而对其配套的服务设施、第三产业有所偏略。产业布局没有形成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存在企业选地入园的随意性。
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建园初期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先期投入,之后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筹措,以致园区从一开始建设水平普遍偏低,推进速度缓慢。目前,园区的土地征用补偿、七通一平、绿化等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二)园区承接产业集聚的优势不强
入园企业体量小,引领效应差。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超60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入园企业中,世界500强或与世界500强合作的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行业龙头企业12家,企业产品在规模效应、创税能力等方面带动能力不强。
生产链条普遍偏短,聚集度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偏低,普遍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产业多低端,对外影响力有限。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
(三)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土地供应紧。土地报批指标少,平整场地工期长,供地难以满足落户企业需要。
融资难度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xx年的14.5%提高到目前的21%,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越来越难;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审批权限上收,贷款门槛提高,贷款还旧借新时差拉长;获批开展担保业务的8家担保公司仅有2家正常开展担保业务。
生产成本高。银行利率不断上调,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达到6.5%,加上上浮的30%—40%,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上调,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再生资源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部分企业影响很大。
科技支撑弱。科技兴园步伐不快,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不多,招才引智营造创新创业的成长环境氛围不浓厚;科技经费不足,扶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更是有限;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全市没有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招工留工难。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工人缺乏;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时对年龄、性别等方面要求高;企业工作条件差,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员工流失常年居高不下。
政务服务弱。有企业反映政务服务有弱化趋势,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时有发生。
三、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对策
(一)开启城园一体化进程,高起点规划调整工业园区发展布局
尽快编制城园一体化规划。以超越发展的理念,按照城园一体化要求,高起点编制工业新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使之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有机融合。
加速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将工业园区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借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机遇,提升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力,实现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大力支持贵溪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余江工业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
(二)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推动工业新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多渠道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园区贷款贴息。各工业园区要建立土地收储中心收储园区内土地,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0%用于园区滚动开发建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统筹推进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医疗、金融、餐饮、娱乐、治安等配套设施,使员工真正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
加速搭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加快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高新区、台商创业园、铜期货交割库等开放平台的申报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各园区综合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供电设施的新建和扩容改造步伐。
(三)坚持招大引强聚群发展战略,大力优化产业集聚和升级的发展环境
实施“招强引优”,提升产业聚群质量,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进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两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世界铜都”建设,加快铜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水工业基地、节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建设速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眼镜等传统产业。
加速发展以物流业为纽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海关大楼、商检大厦、保税物流园区等项目的实施,尽快打通宁波至贵溪“无水港”的海铁联运,逐步形成“大流通、大通关、大口岸”的格局。
大力发挥政策引领和科技推动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环境。加快市级产学研联动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出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扶持一批优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
(四)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继续一年一个主题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凝聚优化发展环境共识。大力提升机关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担当能力,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入园门槛提高与亲商安商、落实既定政策与客商攀比优惠政策三大矛盾。积极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实现xx年网上行政许可办理率100%。完善和落实创优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帮扶制度。
进一步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外来人员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招商引资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确保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在户籍、居住、子女入学和服役、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享受优惠,使我市成为外来人员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地。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强化政银企合作,推动各商业银行给予企业融资倾斜政策;支持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尽快完成组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业;做大市、县两级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同时鼓励现有省金融办准入的担保公司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借鉴宁波的“政府推动、银保合作、保险机构共保”模式,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二是提升用工服务水平。宣传动员本市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拓展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派出小分队协助企业赴外地招工。引导企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保障合法权益等营造用人留人的良好环境。三是缓解建设供地困难。积极争取将一些重大高新项目用地“挤进”国家、省统筹范围;提高新建工业项目用地门槛;加大项目评估认定,确保符合产业导向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用地落到实处;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依规收回闲置土地。
进一步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力度,组织行政效能建设监督员、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全天候、多侧面监督。二是健全投诉机制,对投诉举报的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三是严格实施行政问责,严查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行为。四是加大查处力度,认真查处在手续办理、执法检查、中介服务等方面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投资者的行为。
第11篇 2023年关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了全面了解我县新型农业经营现状,进一步推进我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工作, 6月上旬,县人大农环工委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就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土地规模经营初具雏形
1、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已初具规模。我县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集中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项目,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推进土地就地集中流转。截至去年年底,我县农户的承包地流转面积达到了13.4万亩,占到了承包地面积总数的37%。流转的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分别占到了总面积的65.9%和29.1%。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的1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157个,500亩以上种植大户7个,千亩以上种植大户2个。
2、土地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健全。为及时化解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各种矛盾,xx年我县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法院、农业局、法制局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成立了以县农业局经管股为主要班底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立起多部门协调农村土地纠纷重大问题的工作联动机制。现已成功调解土地纠纷2起,未发生一起因农村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的群体事件。
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省、市的统一安排,我县及时制定了《xx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确定虎圩乡为我县确权颁证工作试点乡,并安排了1000余万元的工作经费,目前试点已基本完成,6月底将在全县推开,计划年底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广大农民的强烈需求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现在全县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0 个,其中,种植业158户,养殖业29户,其他农业生产型43户,拥有社员约1.2万户,注册资金25689万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散户、组织大户、对接企业、链接市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我县把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引导大量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向农业产业开发,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截至目前,我县共有新型农业企业304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72家,这些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3、种植大户方兴未艾。我县近年萌生了一批以种植为主、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的专业生产经营大户。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种养大户230余户,其中种植大户157家;各类家庭农场30余个。
(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1、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开展农村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结合我县生猪、花卉、桑蚕等特色产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就关键性、专业性农业技术进行培训。近年来,共培训各类技术骨干5000人,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80人。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化知识培训。由龙头企业业主、专业协会骨干牵头,政府鼓励支持,各部门共同参与。如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金泰米业等龙头企业按照加工产品的要求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三是开展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从xx年开始,每年有3000左右农民在县内接受了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截止xx年底,我县共有农民171758人办理了参保登记,参保率力达98.26%,已累计向60岁以上的农民发放养老金2580.48万元。所有参保人均建立了新农保的个人帐户,实现参保登记、养老金发放计算机管理。
3、农业人才队伍不断夯实。我县目前有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316人,具有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8人。自xx年以来,我县先后有66位大学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考录充实到农村基层第一线,为农村农业工作服务,加强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4、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东乡农行以惠农卡为载体,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内配套农户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司+农户”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截至xx年4月底,共支持农户小额贷款客户2800户,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3.5亿元。
二、制约因素
尽管我县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进工作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制约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来看,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层次偏低,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一是规模小、效益低。目前,我县农户家庭承包经营面积户均不足5亩,人均不足1亩。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经济效益也普遍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二是运行不规范。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财会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随意性大;相当比例的龙头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基地农户只是买断关系,没有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因而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制约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三是人才匮乏。目前,我县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都存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等问题,生产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仅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占成员95%以上的农民,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对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2、农户小规模经营与专业化、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化与社会化的矛盾仍较突出。土地流转缺乏内在动力,规模经营难度加大。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加上近年来国家的许多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逆向刺激农民不愿转出土地。农民“不耕自得、不劳而获”,惜地意识增强,恋土情节较重,转出土地特别是长期流转的意愿不强,成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障碍。
3、财政资金扶持有限,信贷政策瓶颈难以突破,资金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受经济实力的影响,财政资金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小,资金扶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相当比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品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无法进行规范的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和扩大经营规模缺乏流动资金,发展后劲不足。
4、基层农经管理弱化,不能及时适应新形势。一是县本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多。目前,我县涉及农技推广的单位有县农业局、县畜牧水产局、县农机局xx县农技推广中心,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要涉及到多家推广机构,难以形成合力,产生应有效益,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不对应。另外,技术推广出于多家推广机构,也使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难以适从;二是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关系未理顺。xx年,县委下发了《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但该方案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技推广综合站,但综合站并没有综合,兽牧站的管理属“三权归县”,而从事种植业的推广人员的管理仍为“三权归乡镇、业务指导归县”,这种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三是乡镇农技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全县虽然拥有乡镇农技人员157人,但真正涉农的大中专毕业生寥寥无几,大多数乡镇仅有1-2人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大部分人员被分配到乡镇的其它岗位,这种现状导致每年省农业厅轮训乡镇农技人员,各地都安排不出人员参训。今年省农业厅为充实乡镇农技人员,决定定向招收一批大学生毕业后服务基层,但因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岗位已满而放弃。四是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差。大部分乡镇农技站存在无集中办公场所、无办公经费、农经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制定规划。立足我县优势农业产业,科学编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生猪、木薯、蚕桑、优质粮油、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主导优势产业。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并与现代农业园区、小城镇、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相衔接,推进其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重大项目区集中,着力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为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要适时出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文件,在用活人才资源、探索户籍流动、加强用地保障、落实用电优惠、加大财政扶持、创新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和整合涉农资金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建议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数额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打捆支持等方式,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示范性经营主体建设。要改革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按照“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变“普惠制”为 “特惠制”,将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经营主体生产设施和办公设施、产品加工、仓储和农机具的存放用地等,按农用地管理,免征一切税费。建立财政出资的农业担保公司,允许开展资金互助试点,探索土地经营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生产设施设备、注册商标等抵押担保办法,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将优势特色农产品以及规模化生产设施设备等纳入农业保险品种范围,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三要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开展流转信息登记发布、土地产权评估、合同签订签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土地有序健康流转。探索建立土地储备机制,由政府出资组建土地信托投资公司,变过去农户和经营主体两个角色间的流转为农户、经营主体和政府三个角色间的流转,着力提高土地流转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流转。
四要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注重发展数量,更要注重规范化建设,着力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市场主体。
五要提升服务水平。在增强和拓展农业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互助型服务和农业经营性服务。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借鉴组建“农事服务超市”的经验,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
第12篇 教师三严三实调研报告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县委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全程参加了学习、接受了教育。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有关纪律作风建设方面规定,对照三“严三实”标准和党章、廉政准则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和成长经历,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查摆自己在“四风”方面的问题,认真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现对照检查如下,请予指正。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
作为一名满x年党龄将要退休的老同志,对党和祖国深怀感恩之情,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言行上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自觉拥护党中央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议和部署,在平时的工作中能较好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也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有时被一些消极情绪和腐败现象所迷惑,抱有观望等待做老好人的错误思想。
二、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里有关规定精神、转变作风方面的基本情况
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出台以来,应该说是打心里拥护,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作为镜子常对照,作为警戒线常提醒,防止出现思想上模糊、态度上的暧昧和言行上的偏差。但开始时本人受随大流思想影响,在实际的执行中 经历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左顾右盼,存在只要自己言行上不太出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就满足的思想。
三、四风方面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具体表现在被动学习,为学习而学习,实用的学得多,业务外的学得少。形而上学,搞形式,走过场,不重视理论运用能力的提升。缺乏理论运用的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现象。
2、借口机关事务忙,很少到学校开展工作调研学习。特别是近些年来,对基层学校的情况把握不多,走基层。接地气不够,许多教学点成了头脑中的空白点。甚至有些原来办的红红火火的学校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我连个影子都找不到。
(二)官僚主义方面
1、19xx年初到机关工作至今已经x多年,把以往在学校工作形成的良好习惯不知不觉的抛在了脑后,养成了惰性。群众观点慢慢的淡化了,表现出来的是衙门里的习性,布置工作采取更多的形式是发文件,打电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怕吃苦,怕惹麻烦,特别是问题矛盾焦点多问题避而远之,怕惹事生非。如果真的摊上些矛盾问题解决不了时,用心不够,能拖则拖,能糊则糊。
2、摆谱子、讲面子、虚荣心强。一个小小的副科级干部,办公室不派车,就很少到下面学校去开展工作。
(三)享乐主义方面
1、将要退休,安于现状。精神萎靡不振,满足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实际的工作中求稳不求新,丢掉了吃苦耐劳精神,工作热度剧减。平时工作不愿加班,遇到中心工作加班也是没办法,事做了还要发牢骚。
2、对分管的工作指手画脚的多,参与动手的少;轻描淡写的多,实质内容的少;模糊概念多,明白账目少。特别是在采购业务方面,缺乏钻研精神,没有把更多精力花在采购业务上。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勤俭节约观念淡薄。在用水用电用纸张方面不注意节约。夏天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有时人较长时间离开办公室,空调电源也不顺手关掉,造成浪费。
2、有时到基层学校开展工作,学校处于热情,偶尔接待上有超标准时不制止、不推辞、欣然接受。
(五)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分管的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够,个别单位几年来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上后备力量单薄、少数支部书记工作中有怨气等问题,没有真正担当起来加以克服解决。
2、大局工作意识较以前有所减弱,主动担当不够,受“管份内的工作是本职,管份外的工作是越职”的错误思想干扰严重,与其他班子成员的沟通协调不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骄傲自满是产生问题的土壤。本人生于五十年代的农村家庭,热爱党,热爱祖国,对农民兄弟存有朴素的感情。虽在青少年时代心灵上饱受10年__时期的疮伤,但非常幸运地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日子,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春天,在1978年通过了_后恢复高中考的首次考试,进入了师范学校学习,然后当上一名教师,在基层学校工作了十几年。在组织的重视培养下,19xx年底被选调到局机关工作,一呆就过了x多年。离开了黑土地,离开了三尺讲台,从普通农民、普通教师、到机关办事员,慢慢的感情上与基层同志疏远了。印象中当年自己还是一个普通办事员,到基层学校去,基层学校的校长教师总是把我当领导看待,似乎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缺少一种谦卑之心。不知不觉就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心态。
当上教育局副科干部以后,无形中受到虚荣心的影响,看重较多的是自己的面子,也许能在某项工作中取得了点成绩,受到同事或领导表扬时,谦虚谨慎表现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倚老卖老的态度,喜欢听同事恭维的话,喜欢听领导表扬的话,听到别人批评的话总是不顺耳。有些工作其实自己是外行(比如,电教工作、信息教育、招标采购等),但为了顾全自己的没面子,在某种场合也要扮成内行,遇到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不愿去虚心请教,而是故作镇静,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脱离实际、摆架子不良现象。
(二)人生标杆不高是产生问题的拐点。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这就要求人生中要追求高标杆,___员更应该追求崇高事业。而我的人生标杆立得不高乃至很平庸,工作中伸手摘到苹果就满足,不愿意去跳一跳摘到质量更好的苹果。求稳不求新,求同不求异,说句心里话,我理想化是被领导,乐意做服从命令的士兵,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动脑子,不担责任,不费精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什么读书学习啊,培训进修啊,也是简单一点好。这是与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相违背的,是导致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产生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的主要思想根源。
(三)弱化了宗旨意识是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时,我模糊的认为“四风”问题在自己身上少有,某些问题甚至是没有。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对照检查,发现自己这些问题不仅有,而且有的方面还比较多。如不端正态度,深挖深究,任其发展下去问题会变得很严重。其结果验证了“没有问题就是的问题”道理。问题的产生,与自己的宗旨意识弱化密切关联。一度弱化作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异化为“面子”和“身价”,忘却了对党组织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拈轻怕重,取得一些成绩,就想得到组织的“回报”,遇到一点困难,就回避退缩,或者怨天尤人;在个人的名和利上,虽不斤斤计较,也不想占便宜,但也不愿吃亏,时而牢骚怨言,时而消极以待,缺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不能去改造自己的思想,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性不强,鉴别力不强,容易受社会大气候影响,随大流不以为然,直接导致了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在我身上表现出来。
(四)修身不严是导致问题出现的症结。“四风”问题在我身上表现出来的第四种原因,是严以修身做得不够。对照“三严三实”要求,使我深深感悟到,一个人成长历程离不开环境造就,离不开理想追求,更离不开自我修身。严以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注重党性修养,追求崇高理想信念,由于自己平时党章学习不够、自我修身不够、自我改造不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改造方面缺乏自觉性,离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党性修养还有相当距离。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问题的出现在我身上绝不是偶然的,关键是平时党性修养、严于律己方面还做得不够,存在思想觉悟不高,认识出现偏差,是非甄别迷茫,不能与错误倾向作正确的思想斗争的现象。没有从思想灵魂深处筑牢防腐蚀的防线,让落后思想甚至是错误思想支配着自己的行动。
五、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努力方向
针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我要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改进作风。放下倚老卖老的臭架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做到有错必纠,知错就改。坚持把师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实实在在的为教育事业做点事,为推进育系统作风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上台阶尽职尽责。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法规理论学习,提升为民务实清廉能力。进一步学____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三严三实”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2、坚守___人的精神追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党员要永远追逐真理,学习这种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错误倾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辱___人的光荣使命。
3、改进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提高服务水平。坚决克服自己身上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研究解决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敢于担责,敢于碰硬,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同一,真正做到谋事要实,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把主要精力和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4、严格遵守党纪政纪,从思想上筑牢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防线。不接受违反规定的招待,不公车私用,不搞职务消费。记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铮铮教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维护党委班子的团结,自觉接受组织和同事的监督。
第13篇 2023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利益诉求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组织步入了快速发展期。xx区民政局对全区社会组织进行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我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剖析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研究我区今后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探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全区社会组织科学健康发展。
一、xx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社会组织是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当前我国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组织类型,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社会组织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提供者和重要维护者之一,它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组织体系。近几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业务主管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的各项决策决定,围绕乐居xx这个工作中心,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的发展新举措,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力,各类社会组织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和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发展格局,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在发展全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截止2023年底,全区累计共注册登记社会组织500家(社会团体27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227家),年递增率为11.4 %;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561家,年递增率为 97.4 %。
1、开展年度检查工作,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作。根据有关规定,区民政局每年对社会组织进行年检。重点围绕社会组织的财务会计制度,换届情况、工作人员情况、开展公益性服务项目情况等内容开展年检。虽然年检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但是部分社会组织对年检的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区民政局在要求各业务主管单位协助配合做好年检初审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电话告知、在行政服务网、xx民政局网站发布年检告知单等方式对于未及时年检的社会组织进行提醒和督促,帮助社会组织完成年检。
2、开展等级评估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为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对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和公信力,建立社会组织等级管理体系,xx区自2023年开始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由于近年来社会组织在我区的发展尚属初期,自我提升意识较为薄弱,申请评估积极性不高,虽然区民政局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宣传及动员工作但是申请等级评估的社会组织还是很少。截止2023年底,全区共有4a级社会组织4家,3a级32家。
3、开展公益微创投活动,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2023年至今xx区利用福彩公益金开展了3 届公益微创投活动,明前第xx届公益微创投活动正在进行中,前两届的中标项目运作情况良好,社会效应已有所显现。微创投活动可以有效激发社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正能量,同时,也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可行性做了测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继续扶持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满足社区多样化需要,有效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继续扩大“福彩”影响力,2023年,在开展第xx届公益微创投的同时,首次面向社会组织和社区代表发布了《2023年xx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民政类)实施方案》以及今年12个民政类公共服务项目。这意味着xx区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正式迈出了第一步。
4、创新登记管理形式,拓展直接登记范围。2023年,区民政局下发《关于下发<苏州市xx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对民政部门主管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社会组织开辟了“简登”的绿色通道, 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创新登记。2023年,根据苏州文件精神,放宽社会组织登记条件,一是对工商经济类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类社会团体和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将原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部门,承担相关业务指导职责,相关政府部门承担相关监督管理职责。通过降低门槛、放宽条件、简化程序等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区工作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日托所)、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街道(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社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二是在本区开展异地商会登记试点工作,截止2023年底注册的登记异地商会1家。另外对于不符合登记要求的社区草根组织先给予备案,由各镇(区)协助履行指导监督职责,使得大量活跃于社区、为基层群众服务但又暂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取得合法地位并进入政府的管理视野。
5、筹建社会组织孵化园,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为加大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力度,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及苏州市提出的“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示范市(区)都要创建1个社会组织孵化器”的目标要求,区民政局向区政府申请筹建“xx区社会组织孵化园”,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同意和支持,现社会组织孵化园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23年年底前将完成装修并开办运行。社会组织孵化园是为初创期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关键性支持的公益项目。运作模式基本定位为“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受益”。孵化园的职责是专门培育新的有创新性的公益组织,发现和支持有潜力的社会人才。特别是对初创和中小型社会组织提供关键性的支持,包括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减少它们在后勤、办公方面的困难。让优秀的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探索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初期,监管力度不够、相关立法滞后、发展资源匮乏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加上其服务社会功能有待完善,自律性和诚信度有待提高,可以预见,社会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14篇 2023年提升财政金融资产管理水平调研报告
结合我在xx市南山区的所看、所学,以及xx区的自身实际,我就如何提高蜀山区在财政资金的整合使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及项目建设水平上,做以下概述。
一、目前两区在财政资金使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和项目建设上的具体做法。
(一)xx区的具体做法
1、财政资金使用。xx区2023年财政总收入为xx亿元,财政总支出为xx亿元。其中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投入xx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2%。在具体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xx区通过网络平台,设立了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平台”,辖区企业和个人通过网络,轻点鼠标即可了解扶持政策、资金额度、申报程序、已申报企业情况并办理申报等事宜,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绩效。
(2)注重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南山区充分利用自身在深圳市所具备的科教优势及金融产业优势,围绕构建以自主创新为先导的产业发展体系目标,加大产业发展扶持投入力度,自2023年开始每年安排不少于4亿元的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3年更是安排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达8亿元,用于扶持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文化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支出。
2、扶持服务中小企业方面
xx区通过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担保资金”以及通过制定出台《xx区总部经济扶持专项办法》、《xx区金融企业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打造金融生态区、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将南山区打造成深圳的金融产业中心、创新金融中心、物流金融中心、金融配套服务中心、自主创新示范中心。2023年南山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深圳市全市总量的39%和41%,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量占全深圳市总量的51%。
3、资产管理方面
在国有资产管理上,通过制定《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薪酬与考核管理办法》、《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实现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上,设立了直属区政府的事业单位“南山区集体资产办公室”,对全区的集体资产进行统一规范的、产权清晰的市场化公司运作管理模式。
(二)蜀山区的具体做法。
1、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蜀山区2023年财政收入为21元,财政支出近20亿元。其中人员刚性支出(主要为工资性支出)占比约为30%,专项项目支出约为70%。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有以下特点:
(1)资金支出刚性约束不强。财政预算编制虽然也实行了开门办预算、零基预算,但预算支出进度不够均衡,部分项目存在年底集中支出的情况;财政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无预算、无支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2)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不强。虽然区财政也设立了工业发展资金、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但资金设立的规范性需要完善,对产业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2、扶持服务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方面。
蜀山区2023年12月底共有各类纳税工商企业约为17000余户,其中小微企业约占到80%以上,对区内的税收贡献接近50%。一方面区内中小微企业为区内税收收入、促进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自身却在发展中又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发展瓶颈制约多等困难;但另一方面区内真正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政策、奖励引导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却基本没有。同时,虽然在我区区辖范围内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众多的高校,但自主创新的潜力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区内自主创新的潜力还有待从财政引导,产业扶持上进行更多的挖掘和提升。
3、资产管理和项目建设方面
我区国有资产目前在管理上存在着:城投公司管理了一批资产、工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一批、商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一批,教育、卫生等一些主管部门又管理着一批资产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国有资产的收益上,国有资产和国有经营收入还未全部纳入预算,国有资产的收益和收入,事实上还是谁家拥有谁家使用。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和收益,还缺乏一套动态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上,特别是在集体资产的处置和收益上,更是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建议
1、整合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可以通过设立和整合我区的科技经费、残疾人保障金、商务发展资金、城中村改造资金等,设立蜀山区“产业引导资金”或“城市发展服务资金”。通过奖补结合、市场运作、总量控制、专项扶持的方式,支持我区范围内的产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等的需要,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 “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金融创新。
对于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中小微企业每年的纳税情况,拿出百分之几的区级所得,设立区级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经过政府评审、资格条件限定等,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发放委托贷款、贷款利息补贴、、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等多种模式,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结合我区辖区范围内银行业态丰富,既有杭州银行、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和总行,又有省信用担保集团、皖恳小额贷款公司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类金融机构,且我区交通条件便利、环境条件在全市等多种优势,可探讨借助已有优势,借势造势,支持金融企业发展,鼓励金融创新,打造合肥市的金融生态区。
3、整合资产管理,规范运营收入。
第15篇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工作调研报告
为落实开展“效能革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会议上,_书记关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有关讲话精神,近期,_县纪委对全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及下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全县各乡镇的主要领导和中心工作人员,召开了来自农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工商界人士、一般群众等组成的座谈会,倾听社会各界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意见建议。这次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启迪我们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中心运行机制,优化服务平台。
一、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200_年,按照焦作市统一部署,全县_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_月_日正式投入运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初衷是,各乡镇具有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服务的基层站所统一窗口对外办公,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改善政府形象。当时要求进驻的站所有财政所、土地所、民政所、计生服务站、农业办、信访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教办等9个单位。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方便群众、改善服务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离预定目标还有不小距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进驻项目有限。由于办公条件限制,_等单位没有进驻中心,一些乡镇服务中心主要依托财政、信访等一二个站所进驻办公,才得以维持,保持门常开、人常在。
2.办理服务事项少。我们对一个中心运行比较好的乡镇的调研显示,一年来,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事项只有信访、民政等个别窗口共_个项目。
3.人员不到位。乡镇人员编制一般都在_人左右,每位工作人员都有包村任务,镇中心工作又较多,中心工作人员经常进村或承担其它工作,造成人员不能坚守岗位,工作时断时续。
4.工作停顿。个别乡镇服务中心长期没有人坐班,全年没有基层站所开展服务,没有受理任何业务事项。
就调研结果看,中心运行效率很差,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领导和群众称其为追求形式不讲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成因
造成乡镇服务中心运行困难重重,运行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比较复杂,从主观上看,有宣传、认识上的因素,从客观上看,有定位与农村实际不相符、操作与现行体制不对接等因素,其中客观因素是主要的。
1.宣传不够。
从调研和座谈了解的情况看,农村80%以上的群众不知道有便民服务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造成群众找中心要求提供服务的寥寥无几。
2.职能设置与群众需要不相适应,长期无业务,造成领导重视、干部轻视、群众漠视,从而缺乏生命力。
调研中,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在内的大多数干部群众对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有些甚至认为乡镇服务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是认为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是大多数农村群众所需要的,农村群众最需要的是信访调解、农业科技服务、法律援助,按目前的运行机制,中心重视的是行政服务,对群众最需要的服务力不能及。二是认为中心集中设立办公窗口是多余的。认为乡镇各站所办公地点相对集中,设立中心意义不大。三是认为各站所在中心设窗口限制了职能的发挥。本来可以进村入户服务的,农民反过来需要到中心办理,增添麻烦,比如粮食直补、救济补贴等,服务到户更实惠;有些事项到职能站所可以一次办结的,现在需要中心和站所来回跑,效率低下,比如计生服务包括生育证等证件的办理发放,_前申请人必须到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b超孕检,或者有县计生委的鉴定,如果将计生_进驻中心,申请人需要在中心和计生部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和精力。
3.服务事项少造成人员闲置。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因素,当前农民要求提供行政服务的事项不多,多数服务事项和行政事项需要直接到县里办理,中心一些服务人员长期清闲。而同时,乡镇和各职能站所人员编制紧缺,镇经济和其它中心工作多,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秸杆禁烧、清查违规土葬、安全生产、防汛、突发性信访事件处置、植树造林、道路拆迁等,中心人员都有包村任务,还经常被借调参与其它中心工作。_等站所只有一名工作人员,_等也只有二三名工作人员,国税、地税等属于划区设所,几个乡镇只有一个所,人员也不多,而工商、公安等工作机动性大,人员多为身兼数职,,如果进驻中心,势必影响其他工作,所以,这些部门从人员上考虑,也不愿进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