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3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交接班管理制度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根据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的规定“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编写要点如下:
3.1适用范围。
3.2引用标准。
3.3交接班要求及内容
3.3.1接班准备(含提前到岗,穿戴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班前会议,检查生产和设备运行情况等);
3.3.2交班准备(含填写好设备运行、生产情况记录,工具备件清点数量,工具摆放有序、整齐,资料归好,做好卫生等);
3.3.3交接班内容(含上一班生产工艺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下一班的任务,技术措施要求,工具备件数量,设备运行情况,有无事故及处理情况,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及通知等)。
3.4交接班“五交”、“五不交”的规定
3.4.1五交(交本班生产、工艺指标、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交各种设备、仪表运行及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情况;交不安全因素及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情况;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和岗位区域的清洁卫生情况;交上级指令、要求和注意事项)。
3.4.2五不交(生产情况、设备情况不明,特别是事故隐患不明不交;原始记录不清不交;工具不齐全不交;岗位卫生不好不交;接班者马虎,不严格不交)。
3.5考核
3.5.1人员要对口 交接;
3.5.2接班人员未到,在岗人员不得离岗;
3.5.3交接班要签字;
3.5.4交接班记录要不定期进行抽查。
第2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8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1、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11.1范围。编写要点如下:
11.1.1明确配置在生产设备、设施、厂房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冲淋装置、洗眼器、防尘装置、安全护栏、平台、钢梯、护笼、安全阀、限位器、防雷装置、联锁装置和报警装置等)总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加强维护,定期检验,保证灵敏好用。
11.1.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标准规范,明确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险而穿(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毒、噪音、高温、静电、电击、坠落等)属劳动防护用品(器具)范围,保障劳动者健康安全而发放的物品属保健品的范围。
11.2安全装置的维护与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11.2.1明确企业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主管负责人的职责范围。
11.2.2明确各种安全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检查和维护保养落实到人。
11.2.3明确各种安全装置要建立档案;各类安全装置的主管部门要按有关规程,对主管的安全装置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记入档案。
11.2.4明确安全装置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
11.3防护用品(器具)的选用与保管。编写要点如下:
11.3.1明确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器具)。
11.3.2明确各种防护用品(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专人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应经常检查。
11.3.3明确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发放标准,建立防护用品(器具)的领用登记卡制度。
11.4防护用品(器具)的管理分工。编写要点如下:
11.4.1明确凡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由设备部门负责管理。
11.4.2明确电气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由电气部门负责管理。
11.4.3明确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面超限位报警装置和安全联锁装置,由仪表部门负责管理。
11.4.4明确生产区域中的火灾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其它固定、半固定灭火装置,由防火部门负责管理。
11.4.5明确在作业过程中佩带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用品(器具),由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管理。
11.5防护用品(器具)的配备管理
明确劳动防护用品(器具)、保健品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1.5.1、确定劳动防护用品(器具)、保健品发放标准(发放对象及发放周期)。
11.5.2明确劳动防护用品(器具)、保健品选用原则和要求,劳动防护用品(器具)种类应与作业性质和现场条件(如空气中氧含量、毒物种类、浓度及劳动强度、作业场所环境等)相符合。
11.5.3明确劳动防护用品(器具)、保健品的使用检查及保管的要求(包括定点存放、专人保管、定期检验和维护,主管人员定期检查等)。
11.5.4明确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器具)、保健品的领用记录。
11.5.5明确劳动防护用品(器具)、失效、报废及保健品过期、变质处理的要求。
12、施工与检修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盲板抽堵作业安全规程》、《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厂区断路作业安全规程》、《厂区动土作业安全规程》、《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程。
12.1施工组织。编写要点如下: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1、安全装置和防护用品(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11.1范围。编写要点如下:
11.1.1明确配置在生产设备、设施、厂房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冲淋装置、洗眼器、防尘装置、安全护栏、平台、钢梯、护笼、安全阀、限位器、防雷装置、联锁装置和报警装置等)总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加强维护,定期检验,保证灵敏好用。
11.1.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标准规范,明确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险而穿(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毒、噪音、高温、静电、电击、坠落等)属劳动防护用品(器具)范围,保障劳动者健康安全而发放的物品属保健品的范围。
11.2安全装置的维护与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11.2.1明确企业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主管负责人的职责范围。
11.2.2明确各种安全装置要有
第3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第一部分
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法)编写要点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法,下同)的编制,应根据生产产品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性质、生产工艺操作指标、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危险特性、安全措施等要求编写该产品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为产品安全生产的操作依据。同时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资料发放管理,定期修订完善。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管理规定
编写要点如下:
1、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写及审批程序。
2、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发放的要求。
3、明确对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及人员资质的要求。
4、明确对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审定、修改或补充完善的要求。
(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一般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编写要点如下:
1.1明确岗位或工序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物化性质、质量规格,指标要求,特别是安全指标的要求。
1.2明确岗位工艺技术指标及操作参数,如物料配比、成分、温度、压力、流量等指标。
1.3明确标出带有控制点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4明确阐述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1.5明确生产设备,装置的规格、型号、尺寸、能力等。
1.6明确职业卫生、劳动防护和劳动环境的安全规定。
1.7明确生产开车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8明确生产运行操作(含设备、设施)、维护和巡回检查方法。
1.9明确停车、紧急停车、异常情况应急处理的操作程序和处置方法。
1.10明确岗位操作应急预案的要求。
1.11附则(应急救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急救等)。
2、特殊情况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鉴于化工生产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并具有普遍性。因此,将以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几种情况(正常运行、开停车、紧急停车、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重点提出来,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生产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进行增加或删减。另外,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乙炔等生产工艺过程除应满足化工行业一般的安全管理要求外,还应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对该生产工艺的相关要求。
2.1正常生产运行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1.1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任务和正常操作程序的要求。
2.1.2明确各项安全规程执行的要求:
2.1.2.1明确对检验规程(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及产品)的要求。
2.1.2.2明确生产装置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关键管道、阀门、设备等更换周期的要求。
2.1.2.3明确仪器、仪表定期检查、校准的要求。
2.1.2.4明确装置运行中跑、冒、滴、漏的安全、环保处置的要求。
2.1.2.5明确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附件、连锁及报警装置等)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测、检验的要求。
2.1.2.6明确受压容器安全管理要求。
2.1.2.7明确消防器材管理要求。
2.1.3明确操作记录管理要求。
2.1.4明确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严禁脱岗、串岗、睡岗和做与生产无关的事等)。
2.1.5明确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下的管理要求。
2.2开、停车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2.1明确编写开、停车方案的要求(时间、进度、实施方案、职责及责任人员等)。
2.2.2明确岗位人员培训的要求(三级安全教育、新工艺培训等)。
2.2.3明确原料、辅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管理要求(检验、存放、使用等)。
2.2.4明确装置周边环境的要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临时装置拆除、装置内外场地平整清洁等)。
2.2.5明确生产装置(设备、管道、阀门、仪器仪表)开、停车的管理要求。
2.2.6明确配套公用工程(水、电、汽、气、冷等)的管理要求。
2.2.7明确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防护用品(器具)的管理要求。
2.2.8明确关键设备、设施、自控仪表等的防护要求。
2.2.9明确防雷、防静电系统的管理要求。
2.2.10明确仪器、仪表校准的管理要求。
2.2.11明确消防器材的管理要求。
2.2.12明确通讯系统的管理要求。
2.2.13明确备用设备的管理要求。
2.2.14明确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要求。
2.2.15明确中、长期停车,生产装置进行动火检修,排空、置换的处置要求。
2.3紧急停车情况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编写要点如下:
2.3.1明确发生各种紧急情况(包括:工艺或设备的异常情况、公用工程系统的异常情况、停水、停电、停汽、停气、发生火灾、爆炸、物料大量泄露及水灾、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情况)的处理要求。
2.3.2明确各类事故的上报程序。
2.3.3明确消防器材及救治用品的配置要求。
2.3.4明确各岗位操
第4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ⅱ2
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
二、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
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部分。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在编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时,应根据各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确定具体内容,要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完整制度体系。
对身兼数职的人员,应根据其兼职情况,承担其相应各职位的安全生产责任。
1、决策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1.1明确决策层包括哪些人员。
1.2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对其的资格要求。
1.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1.3.1明确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1.3.2明确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执行、检查和修订各阶段)。
1.3.3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1.3.4明确对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必要装备、安全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
1.3.5明确对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处理的要求。
1.3.6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定、实施、完善等)。
1.3.7明确对生产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2、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2.1明确管理层包括哪些人员。
2.2明确上述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分管的工作内容及资格要求。
2.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2.3.1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2.3.2明确对各阶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内容的要求(包括制定、执行、检查和修订等阶段)。
2.3.3明确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工作应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2.3.4明确对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的要求。
2.3.5明确对安全检查(检查、落实、监督、检查记录等)及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的要求。
2.3.6明确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落实)。
2.3.7明确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的要求。
2.3.8明确对年度经营、安全、事故情况总结的要求(调查、处理、上报)。
2.3.9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3、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1明确岗位职责范围。
3.2明确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及资格要求。
3.3应涉及的责任制内容:
3.3.1明确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的要求。
3.3.2明确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
3.3.3明确有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权力。
3.3.4明确有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的权力。
3.3.5明确认真学习和提高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能力的要求。
3.3.6明确岗位安全检查的要求。
3.3.7明确事故隐患上报的要求。
3.3.8明确本岗位设备设施保养的要求。
3.3.9明确如实做好本岗位记录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也是各单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是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健康以及财产安全的最基本的规定。各经营单位应当在本汇编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特点,制定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1明确适用范围。
1.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3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3.1明确安全教育培训的对象【如负责人、管理人员、一般员工、新进员工、调岗作业、长病假复工(6个月以上)、外来人员、临时工作人员等)。
1.3.2明确各类人员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思想、政策、法律法规、事故教训、安全基本技能、常识等】。
1.3.3明确培训应达到的目的及资格要求。
1.3.4明确安全教育培训方式(脱产学习或日常教育等)。
1.3.5明确培训时间(三级教育、日常教育、“四新”教育等)、考核方式。
1.3.6明确哪些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经过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从事经营活动;单位其他从业人员(采购员、保管员等)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危险化学品运输押运员、驾驶员、铲叉车驾驶员等)经国家授权部门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2.1明确适用范围。
2.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2.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应涉及的内
第5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目录三
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
一、安全管理制度的种类
二、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决策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2、管理层安全生产责任制
3、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管理规定
4、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5、设备管理制度
6、用电管理制度
7、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8、消防(防火)管理制度
9、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10、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办法
1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2、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15、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16、剧毒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17、危险化学品经营手续环节交接责任管理制度
18、危险化学品储存保管制度
19、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20、危险化学品养护管理制度
21、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22、毒害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23、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24、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
25、加油站储油罐区管理制度
26、加油站进出车辆、人员管理制度
27、装卸油安全管理制度
(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种类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部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一、厂区动火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二、厂区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三、厂区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四、厂区高处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五、厂区吊装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六、厂区断路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七、厂区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八、厂区动土安全作业证及安全措施
九、临时电线用电申请单及安全措施
第四部分: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一、法律法规
二、部门规章(包括原部委)
三、国家、行业标准
四、其它国际公约
第6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9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3、防尘防毒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13.1通则。编写要点如下:
13.1.1明确凡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可能产生职业中毒的,必须严格执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3.1.2明确凡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物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产生疾病的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3.2防护与治理。编写要点如下:
13.2.1明确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13.2.2明确职业病危害种类:根据企业经营和作业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
13.2.3明确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13.2.4明确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并定期进行监测和体检。
13.2.5明确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13.2.6明确凡治理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要列科研计划,进行攻关。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要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达不到标准者,停业整顿。
13.2.7明确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料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13.2.8明确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13.2.9明确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13.2.10明确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厂长(总工程师)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13.2.11明确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13.2.12明确防护措施
13.2.12.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3)作业现场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作业现场进行降尘;(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13.2.12.2个人防护措施:(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4)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5)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量,并佩带好防护用品;(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13.3组织与抢救。编写要点如下:
13.3.1明确生产、使用、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成立化学毒物急性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由经理(厂长)担任组长。日常工作由安全职防部门负责。
13.3.2明确
第7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ⅳ
第四部分: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
9、《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16号)
10、《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
17、《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
二、部门规章(包括原部委)
1、《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原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1982]铁安监字第1144号
3、《化工企业高处作业安全规程》原化工部[86]化生字第672号文
4、《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原化工部[86]化生字第1078号文
5、《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1987年,原七部一委规程
6、《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原电子部[1987]8号文
7、《关于做好交通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公安部[87]公交第709号
8、《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安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89]公发26号令)
9、《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原化工部[89]化生字第43号文
10、《溶解乙炔生产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原化工部、劳动部、公安部[89]化生字第0073号
1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年,公安部令第6号
12、《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原化学工业部[91]化生字第247号
13、《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原劳动部,劳锅字[1993]4号
14、《安全生产禁令》1994年,原化学工业部令第10号
15、《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1995年,原劳动部[1995]161号
16、《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包括《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1998年,原劳动部令第10号
1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第13号
18、《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61号
19、《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
20、《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21、《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7号
22、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23、剧毒化学品目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24、《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2004年,国家安监局令第10号
25、《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国家安监局令第20号
2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2004年,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2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0号
28、《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8号
29、《江苏省消防条例》(1995年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99年修正
30、《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办法》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7号)
三、国家、行业标准
1、gb406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2、gbj74――石油库设计规范
3、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4、gb5082――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5、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6、gb622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7、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8、gb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
第8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11
19、事故管理制度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规定。
19.1事故分类与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19.1.1明确事故分类:(1)生产(工艺)事故;(2)设备事故;(3)质量事故;(4)交通事故;(5)火灾事故;(6)爆炸事故;(7)医疗事故;(8)破坏事故。(9)伤亡事故;(10)环境污染事故;(11)未遂事故。
19.1.2明确事故管理:(1)生产(工艺)事故由生产部门负责;(2)产品质量事故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3)基建工程质量事故由基建部门负责;(4)交通事故由保卫或交通管理部门负责;(5)设备事故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6)火灾事故由防火(保卫)部门负责;(7)医疗事故由医疗卫生部门负责;(8)伤亡事故和爆炸事故由安全技术部门负责;(9)破坏事故由保卫部门负责;(10)环境污染事故由环保部门负责;(11)未遂事故按事故分类,分别由有关部门负责。
明确各职能部门应按(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伤害)的具体分类管理的要求,调查、统计、存档。
19.1.3明确各职能部门应按时将事故情况报送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技术部门负责全厂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
19.2事故等级和损失计算。编写要点如下:
19.2.1明确设备事故按《化学工业企业设备动力管理制度》执行。
19.2.2明确火灾事故按《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执行。
19.2.3明确交通事故按《关于做好交通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执行。
19.2.4明确人身伤亡事故按轻伤、重伤、死亡(重大伤亡、特大伤亡)事故分类。伤亡事故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19.2.5明确其它各类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损失计算方法,按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19.3抢救与救护。编写要点如下:
19.3.1明确发生事故,必须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抢救,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
19.3.2明确发生重大事故,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志。
19.3.3明确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19.4事故报告程序。编写要点如下:
19.4.1明确企业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除立即处理外,应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
19.4.2明确发生事故的分厂(车间),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报送单位的安全主管部门。
19.4.3明确对于重大伤亡事故,除按有关规定上报外,还应向当地公安、人民检察院报告,并通报工会组织。
19.4.4明确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一个月以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19.5责任划分。编写要点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的条款,结合各个岗位的职能,来编写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划分。
19.5.1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实行法人负责制同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19.5.2明确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科学由总工程师和分管厂长负责,管理部门已制订或已建议制定规章制度,领导不颁发或不组织实施的,由领导负责。
19.5.3明确设计有缺陷或不符合设计规范的,由设计者和审批者负责。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有缺陷,可以采取措施弥补而不采取的,由施工或生产部门领导负主要责任,已制定措施,却不执行,而酿成事故的,由违反者负责。
19.5.4明确凡转让、应用、推广的科技成果,必须经过技术鉴定,其科技成果中未提出防尘、防毒、防火、防爆及“三废”处理的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追究转让或科研设计单位的责任。
19.5.5明确制造、施工部门,未严格按图制造、施工,未经设计或修改设计未经批准而施工者,要对由此发生的事故负责。
19.5.6明确持安全作业证者违章发生事故,由违章者负责;无安全作业证者,擅自作业发生事故,追究其违规、擅自作业的责任,被委派作业发生事故,由委派者负主要责任。
19.5.7明确学徒工在学习期间,必须在师傅带领下进
第9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4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防火防爆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氯气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乙炔站设计规范》、《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4.1生产装置。编写要点如下:
4.1.1明确法律、法规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等)。
4.1.2明确安全装置及报警装置。
4.1.3明确控制系统的要求。
4.1.3明确异常情况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含超温、超压、断电、断水、防火、防静电、防泄漏、放空等要求)。
4.2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如下:
4.2.1明确固定动火区域和禁火区域的划分。
4.2.2明确设立固定动火区的条件和要求。
4.2.3明确禁火区动火规定。
4.2.4明确动火的审批。
4.2.5明确动火的等级划分:(1)特殊危险动火;(2)一级动火;(3)二级动火。
4.2.6明确特殊动火、一级动火和二级动火前的分析取样规定、分析时间规定。
4.2.7明确动火作业证的填报要求及管理规定。
4.2.8明确动火作业的规定要求。
4.2.9禁止动火作业的规定要求。
4.2.10明确动火作业完毕的现场清理规定。
4.2.11明确各级动火责任人的职责:(1)动火项目负责人;(2)动火人;(3)动火岗位工段(班组)长;(4)动火监护人;(5)动火分析人;(6)各级审查批准人。
4.2.12明确动火分级终审权限规定。
4.2.13明确动火分析执行标准。
4.2.14明确动火作业的其它规定。
4.3消防组织与实施。编写要点如下:
4.3.1明确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
4.3.2明确消防组织及职能。
4.3.3明确消防培训要求。
4.3.4明确消防对易燃、易爆物品和可能产生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仓库等,进行严格管理。
4.3.5明确消防器材的配备。
4.3.6明确消防预案及演练。
4.3.7明确发生火灾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处置。
4.4其它消防安全规定。编写要点如下:
4.4.1明确企业的禁烟规定。
4.4.2明确机动车辆进入易燃易爆区域的规定。
4.4.3明确易燃液体擦洗设备、材料的规定。
4.4.4明确更衣室不得存放易燃液体和易燃气体的规定。
4.4.5明确消防通道内、防火间距内严禁搭建和堆放物资的规定。
4.4.6明确高压线1.5倍间距内不得构建易燃、易爆仓库、厂房和装置的规定。
4.4.7明确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项目,必须对研制的每一个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爆炸的具体措施。同时报安全(消防)部门批准。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项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审批。
4.4.8明确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禁止穿戴化纤织物的工作服和带铁钉的鞋子的规定。
4.4.9明确汽车库、物资仓库应遵守《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
4.4.10明确对生产、使用氯气、煤气、天燃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氧气、氢气、光气等的单位,应按照有关(《氯气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乙炔站设计规范》、《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氧气站设计规范》、《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光气及光气化产品生产安全规程》、《氢气站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防火规范》等)规定执行。
第10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7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7.1明确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范围。
7.2明确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
7.3明确按照国家放射工作许可登记制度办理登记手续,按照规定进行年度审核。
7.4明确新、改、扩建固定放射工作场所按照“三同时”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
7.5明确建立台帐。
7.6明确劳动保护规定,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规定。
7.7明确购买、运输、使用、储存、处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管理规定。
7.8明确应急处理预案。
8、物资储存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防火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
8.1基本要求。编写要点如下:
8.1.1明确法律、法规(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要求)。
8.1.2明确具备的条件:(1)配备消防器材和通讯、报警器材;(2)有防火标志,消防通道畅通;(3)成立义务消防组织;(4)有应急预案。
8.1.3明确建立防火责任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巡回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管理。
8.1.4按照危险源管理规定,建立电子台帐。重大危险源必须有预案。
8.2仓库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8.2.1明确企业应制定物品入库验收制度和发放制度。
8.2.2明确每一危险化学品要有标签、msds表及应急救援措施,符合170国际公约的要求,标签符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范围》的要求。
8.2.3明确易燃、易爆物品仓库要杜绝火种的规定。
8.2.4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的配装规定。
8.2.5明确剧毒、炸药、放射性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8.2.6明确储存易燃、易爆和可燃物品的仓库、堆垛附近的动火规定。自燃物品、易燃物品堆垛的降温、通风规定。
8.2.7明确防雷、防静电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8.2.8明确乙类危险物品的包装容器外观检查规定和仓库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准住人的规定。
8.2.9明确保管人员配备必要劳动防护用品,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的规定。
8.3储罐区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8.3.1明确储罐区应设立门卫,建立制度(内容为:火柴、打火机及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入罐区;禁止住罐区或因私事入罐区;施工人员应教育,同时办证;外来人员办手续,有人陪;携带物品进出需登记;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动通讯设备)。
8.2.2明确各种储罐符合规定要求,安全附件应完好。
8.2.3明确易燃、可燃液体和液化石油气的设施及管线,应用非燃烧材料建造,无关管线不得穿越,防护(火)堤应设置隔油池,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但不得设置电气开关。
8.2.4明确液化石油气及闪点低于28℃,沸点低于85℃的易燃液体储罐,宜涂刷防止热辐射材料,无绝热措施,应设喷淋设施。
8.2.5明确防雷、防静电按照《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
8.2.6明确按照危险源管理规定,建立电子台帐。
8.4气(液)瓶的安全储存管理。编写要点如下:
应遵守以下原则:
8.4.1明确设专用库,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
8.4.2明确仓库要求(无地沟、暗道,无明火、热源,无阳光直射,应通风、干燥)。
8.4.3明确气瓶进出库搬运及堆放的安全规定。
8.4.4明确盛装易发生聚合反应、分解反应或有腐蚀性气体的气瓶,应规定期限,并先进先出。
8.4.5明确毒性气体气瓶或瓶内气体相互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开存放,现场设置防毒面具和消防器材。
9、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化工企业静电检查规程》等标准。
9.1电气系统运行。编写要点如下:
9.1.1明确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9.1.2明确经常检查,消除隐患,配备安全用具、防护用品(器具)和消防器材等,同时定期进行试验。
9.1.3明确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和检修,必须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执行。
9.1.4明确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每年应定期检测。化
第11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ⅱ3
9、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9.1明确适用范围。
9.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9.3安全检查应涉及的内容:
9.3.1明确安全检查方式(如日常、定期、季节性、节假日前后或者一般性、专业性的)及检查周期。
9.3.2明确安全检查内容(包括对思想认识、管理制度、现场环境、安全标志、隐患整改、工艺、检测仪表等方面的检查内容)。
9.3.3明确检查内容及记录保存时限。
9.3.4明确对检查中发现隐患的处理原则。
9.3.5明确对事故隐患下发限期整改要求及复查要求。
10、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办法
10.1明确适用范围(自有仓库和租赁仓库的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
10.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从事危险化学品废弃活动的自有人员、委托单位的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10.3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环节管理的具体内容要点:
10.3.1明确与有资质的处理单位签定合同。
10.3.2审验合同文本(安全责任界定、废弃危险化学品品名是否明确)或任务来源。
10.3.3搜集与废弃活动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明确实施处理地点。
10.3.4明确废弃处理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
10.3.5明确对废弃处理环节相关资料、记录管理的要求。
11、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1.1明确适用范围。
11.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1.3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1.3.1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11.3.2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评估、监控。
11.3.3制定应急预案。
11.3.4明确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11.3.5对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
11.3.6明确重大危险源上报的内容及要求。
12、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2.1明确适用范围。
12.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2.3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涉及的内容:
12.3.1基本情况介绍(企业的周边环境、原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生产工艺、人员情况、现有安全措施、管理制度等)。
12.3.2可能事故及其危险、危害程度(范围)的预测(如火灾、爆炸、泄漏、自然灾害等,事故预测应符合实际情况)。
12.3.3应急救援的组成和职责(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分工、各自职责、负责人等内容)。
12.3.4报警与通讯(明确报警方式、救援中的相互联系方式、对外信息发布等)。
12.3.5现场抢救
12.3.5.1针对事故预测,确定应急处置方案。包括:工程抢险、医疗救护、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现场监测等方案。
12.3.5.2条件保障。包括:抢险队伍的组织、调集、物资及器材的供应保障等。
12.3.5.3培训、演练及其记录。包括:对应急人员的培训、预案的演练、预案的修订有明确的要求。
13、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3.1明确适用范围。
13.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
13.3明确事故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3.3.1依据政府有关规定及单位特点,划分事故等级及类别。
13.3.2按事故种类,明确事故的主管部门或负责人。
13.3.3对正在发生的事故,明确报告程序(如当事人直接或逐级上报主管负责人,发生火灾或人身事故应先报火警或医疗救护)。
13.3.4对正在发生的事故,明确处理原则。
13.3.5根据事故等级和事故性质,确定是否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如属于上报范围,应按照管理规定立即上报。
13.3.6明确上报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等)。
13.3.7明确调查程序(一般事故及重大事故分别由谁组织调查、参加单位)。
13.3.8明确对事故直接责任者、管理者等的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
13.3.9明确对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登记的内容(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情况或经济损失、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处理意见等)。
14、安全奖惩制度
14.1明确适用范围。
14.2明确承担主体(考核部门)的职责范围。
14.3安全奖惩应涉及的内容:
14.3.1明确应当受到奖励或处罚的人员及行为(如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部门和个人等)。
14.3.2明确具体奖惩办法。
14.3.3明确考核方法(如平时的安全检查、抽查、培训考核等)。
15、危险化学品购销管理制度
15.1明确适用范围(涉及采购、运输、销售等环节)。
15.2明确承担主体的职责范围(如采购、销售人员职责范围)及资格要求。
15.3购销管理应涉及的内容:
15.3.1明确经政府相关部门许可的经营范围。
15.3.2明确采购时查验供货方资格的要求。
15.3.3明确销售时对
第12篇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写要点汇编ⅰ5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5.1通则。编写要点如下:
5.1.1明确凡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应遵守有关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同时加强管理。
5.1.2明确使用、运输放射性物品应遵守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同时加强管理。
5.1.3明确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必须执行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实行化学品安全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制度(《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等)。
5.1.4明确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要求。
5.2生产和使用。编写要点如下:
5.2.1明确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规定(含原料、辅料和产品的成分确认,存放的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存放在同一区域,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评估、建档、登记等管理)。
5.2.2明确使用爆炸品的规定(随用随领、单独存放、多余返回、严禁私带和用于非生产等)。
5.2.3明确生产、使用剧毒品场所、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5.2.3.1明确安全技术措施(包括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以密闭、隔离、通风代替敞开操作;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等)。
5.2.3.2明确个人防护措施(按照规定配备防护用品,确保完好;严禁直接接触剧毒品,严禁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饮食;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按照规定换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配备应急抢救药品等)。
5.2.3.3明确抢救要求(按照《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
5.2.4明确使用瓶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时的余压规定。
5.2.5明确输送有毒有害物料、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盛装腐蚀性物品的规定。
5.2.6明确易燃物品在高温反应或蒸馏等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5.2.7明确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根据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规定。
5.2.8明确生产、使用过程中“三废”处理规定。
5.2.9明确危险化学品的装卸管理规定。
5.2.10明确各类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工具要求。
5.2.11明确危险化学品运输押运管理规定。
5.2.12明确装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采取的措施。
5.2.13明确运输散装固体危险化学品应采取的措施。
5.3危险源辨识、管理和安全评价。编写要点如下:
5.3.1危险源辨识、管理
5.3.1.1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1)明确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化学品的名称、规模、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2)明确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告知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3)明确应急预案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每年定期演练2次;(4)明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对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规定的老企业,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5.3.1.2非重大危险源的危害辨识:明确按照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或确定的工作任务划分作业活动,分析每一作业活动中存在什么危害,谁会受到伤害,伤害怎样发生,并形成文件。
5.3.2安全评价
5.3.2.1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规定:(1)明确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评价导则进行评价;(2)明确一般危险化学品和剧毒品的评价时间要求;(3)明确企业内管理部门;(4)明确按照国家规定,评价机构要符合资质要求;(5)明确评价机构提出的整改要求,各部门要各司其职;(6)对照评价措施要求,进行督促检查。
5.3.2.2安全评价的内容:(1)明确危险、有害因素;(2)生产装置、设施的企业外部周边情况;(3)生产装置、设施所在地的自然条件;(4)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危险、有害程度;(5)安全生产条件及对策措施等。
5.4报废处理。编写要点如下:
5.4.1明确剧毒品的包装物、容器的处理规定。
5.4.2明确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废弃物处理规定。
5.4.3明确含有危险化学品的容器、设备和管道的报废处理规定。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