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简介,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7、小时候听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句子长大的,长大了看了以后另有深意。
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简介,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转载自eyucaiwu,禁止转载。
大家好!我是文山клава!
关于留学,我们写过很多专题:
科研:俄罗斯留学预科——中国留学零基础,够用吗?科研:为什么在俄罗斯留学的学生——语法弱?!科研:俄罗斯留学淘汰率高吗?科研:是否应该去俄罗斯留学,院校应该如何选择?
列尼列夫·托尔斯泰(1828 ~ 1910)
Л.Н.Толстой
19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进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847年,他辍学回到家乡,试图在自己的领地改革农奴制。从1851年到1854年,他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并开始写作。参加了1854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多年的军旅生活不仅让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腐败,也为他后来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写实地描绘战争场景奠定了基础。1855年11月,他进入彼得堡文坛,他的著名作品: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和《少年》(1857),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自我修养& # 34;并崇尚擅长精神分析的特质。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可以看出,他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上,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在白芨庄园的实验中失败了。
托尔斯泰于1857年出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矛盾,但他找不到消除社会罪恶的方法,所以他不得不呼吁人们遵循& # 34;永恒的宗教真理& # 34;生活。这些观点在他的短篇小说《卢塞恩》(1857)中有所体现,后来他又写了《三次死亡与家庭幸福》,论述了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
1860 ~ 1861年,托尔斯泰再次出国,见到了赫尔岑,听了狄更斯的演讲,见到了蒲鲁东。他认为俄国应该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体现,贵族应该走向& # 34;人气& # 34;这些思想在他的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 1862)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1863年至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罗斯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图景,洋洋洒洒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拿破仑卫国战争。讴歌了俄罗斯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论述了俄罗斯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这部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生动。它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征的杰作。
从1873年到1877年,经过12次修改,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安娜·卡列宁》,小说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0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写了《忏悔录》(1879-1882)。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剧作《黑暗的力量》(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利奇奏鸣曲(1891)、海兹·缪拉(1886)短篇小说《球后》(1903),尤其是1889年至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批判俄国社会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作品
托尔斯泰晚年努力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离家出走,11月7日在小站病逝,享年82岁。一代文豪走完了人生旅程。
Л.Н.Толстой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родился 28 августа 1828 года в помещичьей учадьбе Ясная Поляна, близ города Тулы.Отец и мать скончались, когда Толстой был ещё ребёнком.Большую часть жизни Толстой провёл в Ясной Поляне.Вучился в Казанск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Возвратившись в Ясную Поляну, некоторое время занимался с крестьянскими детьми в яснополянской школе.С мая 1851 до января 1854 года был на Кавказе, где поступил на военную службу, участвовал в военных действиях против горцев.накавказенаписалповести& lt;детство& gt;(),& ltотрочество>;()、военныйрассказы…………втолстойработалнадроманом& lt;вокаимир& gt;, посвящённом героической борьбе русского народа 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1812 года.С необычайно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й глубиной Толстой изобразил в романе исто рические события и характеры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нарисовал картины русской природы и русского бытагодов, утвердил роль народа как решающей силы истории и раскритиковал тех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дворянства, которым были чужды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интересы родины.социально-философскаянасыщенность、многоплановать композиции、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оговокнуимир& gt;реалистической прозы 21日-----------------вершинаннакаренина& gt;() отражены пореформенная ломка помещичьего и крестьянского жизненного уклада, социально-философ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эпохи, трагедия женщины, ставшей жертвой лицемерной морали свет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В этом романе обнаруживается уже переценка Толстым всех социальных и нравственных ценностей, составлявших основу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ему общества…………Ви 1898 Толстой участвовал в организации помощи пострадавшим от голода крестьянам.выражением总统和самодержавного строя явился总统воскресение& gt;().Сила критического реализма Толстого проявилась в романе в беспощадном разоблачении всех социальных и моральных устоев царской России.противоцерсовныестраницы& ltвоскресения>;были основным、отлучению、церкви……толстого、художника отличало、тайных движений психической жизнидуши>;,& lt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аячистота·чувства>;(Чернышевский).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это& lt;шагвперёд·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ом·человечества>;(Ленин), имели огномное значение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й и миров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今天你愿意接受好的建议,就是为了以后找工作。
反正我比别人更了解你。
欢迎订阅eyucaiwu了解更多。
你学会了吗?欢迎俄罗斯宝宝-在评论区留言。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情况,托尔斯泰艺术是什么
托尔斯泰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
托尔斯泰写过早期的文学论文,如《人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了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国文学爱好者协会的演讲》(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他还是主张文学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托尔斯泰在60-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为人民而写作。最著名的作品是他晚年的作品。
《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要有道德的态度,要明确善恶的区别。
什么是艺术?(1897 ~ 1898)批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指出了当时某些为统治阶级趣味辩护的美学理论的实质,揭示了颓废艺术的反人民本质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了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
《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反民主的、不道德的,但也能揭示其戏剧的一些艺术特征。
这些作品都阐明了作者后来对艺术的本质与功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的看法,后两部书也要求文学艺术传达宗教意识。
从创作初期开始,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索尔斯一直坚持不懈地真诚寻求一种接近人民的方式,试图找出群体性灾难的真正原因,并认真思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他的艺术视野达到了难得的广度。在作品中,他能反映出1861年废除农奴制到1905年大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提出了这个转折时期的许多“重大问题”。虽然他的立场是矛盾的,但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托尔斯泰的伟大,主要是因为他作为天才艺术家的独特力量,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俄罗斯生活画面,那些“重大问题”大多是在“画面”中艺术地提出来的。
托尔斯泰的艺术博大精深。
首先,他创作了具有独特泛化广度的历史诗化小说。像《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作,代表了整整一个时代,气势恢宏,场景广阔,人物众多(500多个)。史实与艺术虚构、奔放的笔触、细腻的描写交融;在庞大的群像中,展现个人面貌,史诗般的庄重中穿插抒情的独白,千变万化,蔚为壮观。他善于掌控多线索的结构,联系得天衣无缝。也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命一样没有开始和结束。
然而,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再现宏观世界,更在于描绘微观世界。他洞察人心奥秘,在世界文学中前所未有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详细描述了心理学在外界影响下的演变过程;并深入人的潜意识,在与意识的和谐关系中表现出来。
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突出表现在人物塑造上。他总是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不仅仅是突出的一面或占主导地位的精神状态。他不掩饰自己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扼杀被揭示人物心中的微光。他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不漫画化。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让自己在平凡中看到伟大,或者相反,在平凡的现象中展现自己的恐怖。他还善于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自然浑而不露斧。托尔斯泰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朴素。他试图全面准确地反映生活的真相或表达他的思想。
所以他虽然在艺术上要求严格,比如《战争与和平》,其稿改了七次,但他并不是单纯的以技巧取胜,不追求形式上的精致,不回避冗长的复合句,而只是寻求最大的表现力。在晚年,他的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心理分析尽量简洁,不写感受的全过程,只写心理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它需要一种戏剧性的方式,通过行动和对话来表达。与其写人格的顺序发展,不如写突发事故导致的决定性变化。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觉醒,经常使用倒叙;为了集中,小说不再使用多条线索,而是用单一线索逐步展开。在语言方面,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贴近民间故事。
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被苏联作家通过高尔基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被翻译并在英国、德国和其他国家出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战争与和平》的法文译本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俄罗斯热”的主要对象。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的第一批批评家谈到了他,他们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振兴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有弗朗西斯(1844-1924)、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因里希·曼(1871-1950)、托马斯·曼(1875-1955,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德莱塞(l871~1945)。
在中国,1900年就有了对他作品的评论,1907年翻译介绍了他的“宗教小说”(主仆和民间故事)。1913年和1917年有《复活》(改名为《心狱》)和《安娜·卡列宁》(改名为《婉约史》)不完整的文言文译本。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抗战时期,郭沫若、周扬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译本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相继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托尔斯泰的大部分重要作品都被翻译出版了,而且根据原文翻译,很多名著都有几个不同的版本。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一句话,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名句
1.那些自以为是的成年人,他们每天都要戴着谎言的面具,无休止地欺骗别人和自己,折磨别人和自己。
2.这个人智商很高,但是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无与伦比的,这已经超过了他的真实智商。
3.如果你喜欢回忆,只回忆愉快的往事。
4.爱一个人,就要爱整个人,爱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希望他这样或者那样。
5.人性中有一种可怕的兽性。如果这种兽性不是暴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谓诗意的外表下,那就更可怕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文章,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了理由,它就不再是善;如果“善”有结果,也不可能是“善”。“善”是超越因果关系的东西。
安娜卡列尼娜是谁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托尔斯泰主义
俄罗斯作家、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作家,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复活》等。
本文原载于《中国大学学术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有删节版。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
文|格非
关于列夫·托尔斯泰,马援说托尔斯泰是小说史上最少争议的作家。我明白他的意思。这里争议最小的是指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就是说,你可以喜欢托尔斯泰的作品,也可以不喜欢,但似乎没有人能否认他作为杰出思想家和一流小说家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一个小说家获得这样的荣誉是罕见的。尽管列夫·托尔斯泰的名字经常与荷马、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但人们似乎更愿意将他与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在这方面,人性中有一个顽固的荒谬:究竟是塞尚伟大还是梵高更卓越,孰优孰劣,莫扎特还是贝多芬,如果不让他们相见,不分输赢,摊牌,似乎也挺不甘心的。
敏感而自尊的普鲁斯特认为巴尔扎克的文学成就不能与托尔斯泰相比(见《驳圣博夫》)。他说:“巴尔扎克的作品令人不快,自命不凡,充满了荒谬。人类是由一个想写出伟大作品的作家来评判的,但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是由一个安详的神道来评判的。巴尔扎克给人的印象很棒,托尔斯泰的一切自然更棒,就像大象的屎比山羊的屎多得多一样。”
与普鲁斯特观点相同的是海明威。海明威以自负著称。屠格涅夫、莫泊桑之类的人可能根本不在他的眼里。他自称与巴尔扎克打成平手,但对于托尔斯泰伯爵来说,他没有足够的勇气与他抗衡。
说到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关系,他们堪称一对冤家。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期,出现了两位大师。因为文人相轻的通病,所以彼此相轻是很正常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之间就不太平。然而,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很多问题。至少从表面上看,两个主人虽然不能互敬为宾,但是相安无事。托尔斯泰曾经称赞托尔斯泰的妻子,不无自嘲,说如果每个作家都能有这么贤惠的妻子,真不知道要写多少小说。言下之意,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写出那些接二连三的杰作,妻子要负责一半。托尔斯泰似乎不同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他说“一个病人写不出健康的小说”,显然是不厚道的。相比之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更为谦虚。他不仅认为安娜·卡列宁是欧洲文学中无与伦比的杰作,而且公开承认托尔斯泰的才华在他自己之上。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绑在一起,最后成为对方的镜子,这是后世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意无意造成的。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群星闪耀,大师辈出。但如果要选一个对后世文学(小说)影响最大的作家,这个人非陀思妥耶夫斯基莫属。相反,列夫·托尔斯泰对后世的影响最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是举世公认的。加缪、卡夫卡、贝尔纳诺斯都可以算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代。卡夫卡在日记中承认,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对他未来的写作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然而,似乎很容易找到罪与罚与审判和城堡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像尼古拉·果戈理和契诃夫这样的作家对俄国、西方甚至美国的短篇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西方找到一个托尔斯泰的真正信徒并不容易。
记得大学看外国文学,几乎是老师对两个人的优劣看法的变化。这和老师的个人兴趣有关。喜欢现实主义传统的人大多偏爱托尔斯泰;而喜欢现代主义和所谓心理小说的人更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国际学术界,几乎每隔五六年,风尚就有变化,两人的排名也有升有降。最近来了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她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当我提到托尔斯泰的名字时,她立刻表现出不屑。她说托尔斯泰在美国已经是过时的作家了。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开始说“过时”的,我马上求教。没想到,她解释不清楚。最后一句话,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是虚伪的。
在我的学生中,有很多人鄙视托尔斯泰。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他的导师是一位博学的俄罗斯文学专家。不知怎么的,那个学生对他的老师挺不满意,问能不能转到我名下,让我给他指导。当我问他为什么要换导师时,他列举了对前任导师的几项指控,其中一项是:他居然让我读安娜·卡列宁。可见,在这些势必要打美国电话的学生心中,老托尔斯泰显然是个没用的老古董。我跟他说没必要换导师。因为如果我是你的导师,第一本推荐的书很可能是《安娜·卡列宁》。
有人说,名著就像大动物。他们通常有一个平静的外表。这句话对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似乎是最恰当的。我感觉托尔斯泰的作品就像一头大象,安静而笨拙,冷静而有力。托尔斯泰从不不屑于玩弄叙事技巧,也不热衷于所谓的“形式感”,更不追求什么别出心裁的叙事风格。他的形式自然优美,叙述优雅坦荡,风格不凡。即使他很少人为设置任何叙事陷阱和剧情悬念,但他的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张力;他的语言简单、简洁、优雅、有分寸。所有这些特征都是很有天赋的标志,说是天生的也不为过。他来世没有真正的后代,似乎不足为奇。因为他的“风格”和“技巧”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所以一般来说,那些叙事风格很强,形式感很强的作家,是不会被后人单独留下来学习的。如果有人打算从托尔斯泰那里偷点技巧来应用,恐怕要失望了。所谓雕鳜鱼不是同类猫头鹰,画虎不像反狗。胡适有一句名言,“然而开风气之先,非师也。”这句话用来说明一个人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但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开风气之先的作家,背后都有一长串追随者。自古以来,开风气之先者必有师者,似乎是一条定律。普鲁斯特,博尔赫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这样。
我这么说完全没有贬低这些大师的意思。荷马、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托尔斯泰、曹雪芹等作家,在各自的时代只留下了一座纪念碑,刻了立面。后来者只能望山兴叹,刻意模仿却吃力不讨好。对于这种硕士的学习,充其量只是“养一养精神”。总的来说,《老人与海》、《莫比·迪克》和《日瓦戈医生》都有点荷马的影子和托尔斯泰的气息,但是从来没有人把海明威和梅尔维尔说成是荷马的学生,更没有人把帕斯捷尔纳克说成是托尔斯泰的再传弟子。所以,对于一个生活在托尔斯泰同时代或者更晚的作家来说是不幸的(但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是伟大的,他的身影从来没有被托尔斯泰隐藏过),他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另辟蹊径。
高尔基曾称托尔斯泰为“小神”。我认为他说这话的动机是纯粹的。不是为了宣传,而是工匠中本能的崇拜。托尔斯泰的身上确实有一点“神启”的光芒,而且不用说,一个好的艺术家总是和神灵有些联系的(比如在古埃及文学中,诗人属于人神之间的一个角色,有点类似于信使),托尔斯泰的宗教热情令人望而生畏。有人说他本质上不信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称他为彻头彻尾的宗教狂热分子。不说别的,当列夫·托尔斯泰漫不经心地说出“天国就在你心中”这样的话时,他已经无意中带上了耶稣的口吻。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只是在这里说。列夫·托尔斯泰一生虽然写了700多万字的小说,但大部分都是杰作,托尔斯泰本人似乎并不太在乎一流小说家的荣誉。也就是说,驱使他写作的动力并不是成为一流的小说家,而是他像野草一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惯性,再加上他野牛般的体力和过人的精力。小说只是他发泄过剩精力的一个天然渠道。所以,我觉得他被称为思想家可能更合适。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中,总是突然打断精彩的故事,并自由地加入大量的评论和评论。虽然他的议论文充满了真知灼见,但对故事的流畅性和阅读效果是一种损害。娄白和托马斯·曼都对托尔斯泰的做法感到不解,尤其是在《战争与和平》的第三部分,他为了把那些议论性的话塞进去,不惜让整个故事“戛然而止”。其实以列夫·托尔斯泰的智慧,他也不知道这种写法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一意孤行,说明整个写作活动部分脱离了作家智慧的控制。另一方面,这种写法是作者不可改变的习惯和必须。
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有自己的智力,比作者自己的智力水平更高更远,这一点最好由列夫·托尔斯泰来验证。在托尔斯泰的后期作品中,作家在思想探索上走得更远。简单来说,他走进了死胡同。换句话说,列夫·托尔斯泰试图代替上帝思考。《克里奇奏鸣曲》和《伊凡伊里奇之死》都是这方面的杰作。
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曾告诫人们,对于某些问题,过于深入地钻研人类的智力是不可取的。米兰·昆德拉所谓的“当人类思考时,上帝大笑”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他的思想和怀疑是没有边界的,托尔斯泰在这一点上更接近歌德。后者曾有一句名言:“一切赐予全人类的东西,我都要在心里细细品味。”他还借孟获·库鲁之口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一个人如果敢于探索自己的母亲,就再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见《浮士德》,董文乔译)。
托尔斯泰的政治理想、价值伦理和哲学思想当然也因为他在印度的实践而开花结果——甘地的和平主义运动获得了空前的胜利,成为新的精神资源。但是,用“不以暴制暴”或者所谓的人道主义来概括托尔斯泰的思想就太简单了。说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是虚伪的,也不完全错。一方面,托尔斯泰同情和关心农民,总是试图让他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土地,但他从骨子里却是和农民完全不同的一类人。他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时内心对他们有一种本能的鄙视,他不想放弃自己高贵的身份和悠闲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思考“救赎”的问题。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他幻想在地球上建立上帝的王国。自从他说出那句著名的格言“天国在你心中”后,他仍然无法克服内心巨大的矛盾和分裂。最后,他离家出走,死在了一个荒凉的车站。我认为,本质上,托尔斯泰是一个虚无主义者。而他的合理身份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更像是一个没有特定信仰的神学家。托尔斯泰本人在《自白书》中非常清楚地表明:
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了50年,做了35年的虚无主义者,除了14、15岁的童年。这是根据这个词的本义:我既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是革命者(以人们通常赋予这个词的扭曲含义而言);虚无主义者,也就是说:没有信仰。
安娜·卡列宁插图
《安娜·卡列宁》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也认为它是列夫·托尔斯泰所有作品中最好的。《战争与和平》也许更壮丽,更雄伟,更气势磅礴,但却没有安娜·卡列宁那样纯洁完美。顺便说一句,列夫·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杰出的文体家,但他的风格细腻和谐,这并非来自作者对修辞、技巧和叙事方法的刻意追求,而仅仅来自艺术直觉。
虽然《安娜·卡列宁》在风格上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但我对这部作品着迷是因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这部作品强烈的道德冲击力。
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在道德规训方面的主观意图是很强的,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依靠不涉及道德说教的自然,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用他自己的话说,纯艺术的天赋远远高于社会意义的天赋。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托尔斯泰完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甚至带有明显的反智、反文化、反艺术的色彩。他不仅讨厌莎士比亚这样的纯艺术作品,还公开对自己身上所有的莎士比亚倾向表示遗憾。我们这里要讲的安娜·卡列宁,正好处于这两个极端的中间,是托尔斯泰思想观念和艺术倾向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
俄罗斯的德鲁日宁、安年科夫等人把《安娜·卡列尼娜》作为“纯艺术”的代表作品,我认为是相当值得怀疑的。安娜·卡列宁虽然没有《战争与和平》那么多的论证和哲学说教,但“灵魂的救赎”这个主题的思辨色彩和宗教情绪却要强烈得多。而且托尔斯泰后期作品中的许多主题、倾向和叙事特征在《安娜·卡列宁》中都有所揭示。
所以我认为《安娜·卡列宁》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艺术表现方面来说,作者的能力越来越成熟,对小说体裁的把握也是炉火纯青。这部小说写于他一生中最平静快乐的时期。尽管对绝对善、正义、真理和“拯救”的探索为他未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但这方面的倾向将有害于他充分的热情和广阔的视野。
最近重读这部作品,还是被它的流畅、内在的严谨、细致所震撼。其实这部作品的写作过程是断断续续的。在写作时,作者对这部作品的意义深表怀疑。他甚至几次中断写作。如果不是被他的责任感所驱使——只是为了完成《俄罗斯先驱报》的连载,它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当托尔斯泰写完这部作品时,他仿佛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似的叹了口气:“我终于被迫写我的小说了,它烦死我了。”托马斯·曼认为,作者的写作之所以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他对艺术贪得无厌,也就是越是不相信艺术,就越是对艺术一丝不苟。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我认为这部作品难产的另一个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人生的意义”、“价值观”、“社会变革的理想”等重大问题上普遍存在深刻的危机感和幻灭感。作者把那些犹豫、彷徨甚至一些绝望的想法写进小说。
以前上课,我每次都问学生这个问题。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多不喜欢在章节之间使用副标题,这是由于作者的写作习惯。安娜·卡列宁(Anna karenine)似乎也不例外,但有趣的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一个标题。那么这个字幕是什么呢?没有学生能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这说明学生们在阅读作品时不够细心,因为,在我看来,这种风格和形式上的变态行为是不容忽视的。好吧,我现在告诉你,这个副标题是“死亡”。也许列夫·托尔斯泰在写《死亡》这个标题的时候完全是无意识的,但它却透露了一个重要的秘密。这部作品的主题并不像很多人指出的那么简单,至少不能被“婚外恋”、“叛逆”、“家庭伦理”这样的话题所涵盖。“死亡”这个标题在整本书中是如此醒目,似乎在暗示“死亡”是作者思维中不可逾越的障碍。就像托尔斯泰在作品中说的,既然每个人都是要死的,那么他生前失去的荣辱、荣华和名誉、奋斗和希望又有什么意义呢?问题一出,无人能答。这里托尔斯泰似乎又走进了死胡同,在代替上帝提问。这种思维注定没有答案,因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觉得,虽然有人认为这部作品是史上最伟大的社会问题小说,但本质上是反理性、反社会的。也就是说,社会进步、革命理想、知识文化、理性和科学,都不在列夫·托尔斯泰的“被解救”的字典里。在托尔斯泰看来,艺术不过是对上述所有价值体系艰难而神圣的超越的象征。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宁》中塑造了许多文学史上辉煌的人物形象:安娜、沃伦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宁、奥布朗公爵……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唯一一个生活中有点喜剧色彩的是奥布朗公爵,其他人物形象都与死亡主题有关。如果简单总结一下,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两个故事:一是安娜和连斯基从相识、相爱到毁灭的过程,以及围绕这一过程的一切社会关系的纠葛;第二,莱文的故事和他个人在宗教意义上的思考。
正如著名的序言所示,作者对现实的思考以家庭婚姻为背景,至少涉及四种婚姻或爱情答案:卡列宁和他的妻子,安娜和连斯基,奥布朗和他的妻子,莱文和凯蒂。每个答案都意味着罪恶和灾难。安娜是唯一经历过两种不同形式婚姻(爱情)的人。在作者赋予安娜的性格中,我认为激情和活力是其基本内涵,而正是这种抑制不住的活力,让美丽纯洁的小猫相形见绌。正是这种被唤起的激情使她与卡列宁的婚姻黯然失色,甚至使彼得堡习惯的社交生活黯然失色,甚至使她的孩子切约沙黯然失色。伴随着激情和活力而来的是不顾一切的勇气。当小说中写到连斯基在赛马会上从马背上摔下来,安娜的“通奸行为”被叫嚣揭穿时,对丈夫说出下面这句话需要一点疯狂的勇气:“我爱他,我是他的情妇……随你怎么处置我。”托尔斯泰的激情如此熟悉,我们不妨想想《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复活》中的喀秋莎,还有作者心中蛰伏的那只坚强的熊——它的咆哮一直困扰着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说列文这个形象对于托尔斯泰来说意味着个人经历的改写,那么安娜恰恰表明了一种可能:她对家庭的背叛,她的自杀,都是作者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对安娜的深爱、欣赏和敬畏了。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安娜的悲剧是由客观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比如德佩西这样的蚁族聚集的上层社会生活圈的压力,或者安娜和W·连斯基的爱情悲剧是由于他们无法也不愿意与这个生活圈一刀两断造成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认为安娜的死是作者的失败,这是不真实的。从小说本身表现出来的事实来看,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和安娜·w·连斯基的结合当然会产生社会压力,但这种压力还没有大到足以摧毁他们。其次,如果这种爱意味着“救赎”和“幸福”,那么承受这种压力是应该的。至少,对于女主角安娜来说,在她和W·连斯基结婚的过程中,她面临的最大的恐惧不是被上流社会抛弃,也不是被塞利约沙抛弃的后果,而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爱的对象会停止这种爱,以至于她所有的牺牲都完全贬值了。于是,安娜进入了嫉妒-怀疑-安慰-怀疑-嫉妒的怪圈,最终导致厌倦。
因此,安娜的死是由于无聊,她自杀是有充分理由的。厌倦了她,她让他随时采取自杀的步骤,虽然安娜自己也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这也可以用灵机一动解释为什么安娜的自杀有点神秘——她去车站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了等连斯基。火车的召唤让她突然想到了死亡,于是她走下了站台。她当时很“清醒”。她甚至觉得自己的手包被什么东西挂住了,淡定地解开,但这种清醒并不是一种深深的迷茫。在这里,只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安娜想要惩罚她的情人,她想要自己的死让对方感到悔恨。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属于她的资源。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安娜的死是“注定”的,也就是说,作者托尔斯泰早就把她列为受害者,因为托尔斯泰对激情导致的后果做了预设,他不相信安娜和W·连斯基的婚姻/爱情形式有多少未来。事实上,作者把安娜和W·连斯基的第一次见面安排在车站的站台上,命运的阴影已经笼罩了他们。
让我们看看莱文和凯蒂。这对恋人虽然经历了波折,但最终还是成了一家人。比起安娜和连斯基,他们的爱情更符合托尔斯泰的理想。在这里,《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的三角关系一分为二;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热烈爱情在《安娜·w·连斯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皮埃尔·娜塔莎的宗教婚姻则在《莱文凯蒂》中被再次改写。托尔斯泰赋予利奥和凯蒂的和解以神圣的温暖。像皮埃尔一样,莱文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的“猜谜游戏”求爱过程更像是一场赌博,但他成为了赢家。莱文的提议被接受后,所有困扰他的障碍似乎在一瞬间被瓦解了。托尔斯泰写道,“他(列文)可以飞到天上去,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抬起房子的一角。”多亏了他梦寐以求的爱情,他曾经讨厌的沙龙聚会不再无聊。他甚至觉得受不了幸福的眩晕,恨不得和服务员长谈一夜。婚姻的枷锁也成为莱文逃避自由的绝妙借口。虽然他不得不放弃打猎的爱好,但他为自己失去了自由而欣喜若狂:
幸福的是妻子不让莱文猎熊。莱文感到高兴。爱情不仅征服了他,也吞噬了他。“我在心里找不到任何对自己自由的遗憾。”“我很高兴失去自由。”
然而在现实中,正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与不幸的背景相比,幸福是脆弱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莱文和现实之间的和解是暂时的,忧郁和痛苦很快又回来了。爱情没有拯救他。为了阻止自己的自杀企图,莱文像强迫症一样把家里所有的绳子都藏了起来(因为他看到绳子就想上吊),他也不敢带枪(这样更容易射到自己)。列夫·托尔斯泰似乎被死亡的巨大诱惑迷住了。在《安娜·卡列宁》中,他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列文哥哥的死,安娜的自杀,列文无法控制的自杀冲动,沃伦斯基自杀的美丽借口(上前线,尽快被土耳其子弹打死)。
小说中的人物似乎都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连米·哈洛夫这样的人也整天幻想着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我能逃到某个地方。”卡列宁无疑是小说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他从头到尾都在深渊中挣扎,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假的。更糟糕的是,卡列宁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个谬误,根本无法改变。在他的脑海里,世间万物都是邪恶的,唯一能支撑他生活的,就是一种病态的责任感:他用这种责任感逼自己做办公室工作,用这种责任感谈爱情,面对被背叛的妻子,与情敌和解。讽刺的是,卡列宁自己把这种责任感解释为“为上帝服务”的道德需要。
毫无疑问,莱文是小说的第一主角。托尔斯泰用他的大部分经历来改造这个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列文就是托尔斯泰本人。那么,托尔斯泰想借助这个人物的苦难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或者说,莱文这个富有的房东,一个有强迫症的禅修者,一个有非理性倾向的“神学家”,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以为是上帝和个人的关系。或者说,人在什么意义上需要一个神,没有神人怎么得救?他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真实的答案,而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谜。列夫·托尔斯泰的思考留下了一个原始的世界,但他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列文的坚韧和耐心,或者用蒂利亚的口吻说,“上帝给了我们忍受十字架的力量。”和里尔克、卡夫卡给出的答案大致相似。
马丁·达格尔曾认为托尔斯泰是最有洞察力的作家,他的眼睛非常锐利,能够穿透生活的藩篱,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真理”。但我倾向于认为,从根本上说,托尔斯泰是一个阐明自我概念的作家。无论是他早期还是晚期的作品,主题联系都非常清晰,尤其是《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宁》这两部巨著,人物、情节、主题都是相似的。他的思想领域并不广阔,材料也不丰富,但这并不妨碍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像塞万提斯一样。小说的真实来源于他的智慧、敏感和宽厚的胸怀,更重要的是他的坦诚。维特根斯坦读了哈吉·缪拉的作品后,感慨地说:“他(托尔斯泰)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有写作的权利。”
本文摘自中国大学学术讲座。
小时候听着列夫托尔斯泰的句子长大的,长大了看了以后另有深意。
童年的思想是最纯粹的。1.生命是人的光。-列夫·托尔斯泰
2.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3.尽可能对祖国有用。-列夫·托尔斯泰
4.真正的爱情只有在放弃个人幸福之后才能产生。-列夫·托尔斯泰
5.长绳好,短话好。-列夫·托尔斯泰
6.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中。
7.是的,人生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最好的办法就是像蜘蛛一样,不受限制地向四面八方撒下来自自身的爱的粘稠蛛网,网上掉下来什么就随便抓什么。
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9.在财富、权力、荣誉和排他性的爱中寻求幸福,不仅不会带来幸福,而且肯定会失去幸福。
10.有生命就有幸福。
11.所谓人生就是不断变化的。是肉体生命的无力,是灵魂生命的强大和扩张。
12.爱和善良是真理和幸福,是真实的存在,是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
13.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他创造不出任何东西,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14.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
15.人被赋予了一项工作,那就是精神成长。
16.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知道你自己到底有多有价值。
17.一个人必须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提升自己,不能把力量浪费在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欢乐。
19.做好事的乐趣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
20.有一个人生目标,一生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周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和一分钟的目标。
21.运气不是总是做你想做的事情,而是总是希望达到你所做事情的目的。
2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23.不知道并不可怕,也不有害。没有人能知道一切。可怕的,有害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假装知道。
24.记住!越是形势严峻,越是困难,越要坚决、积极、勇敢,无所作为的危害越大。-列夫·托尔斯泰
25.越是艰苦的环境,越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懈怠的危害越大。
26.生活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
27.劳动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28.生活不是一场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仅凭自己的意志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29.你必须汗流浃背才能得到面包。
30.一个沉浸在脑力劳动中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会极其痛苦。
3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32.为了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你应该多做善事。
33.理想的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34.只有当你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是有益无害的。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时,与人打交道才是有益无害的。
长大后的思想受到很多环境的影响,不再那么纯粹了。
托尔斯泰简介及代表作品,托尔斯泰简介100字左右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ич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进入喀山大学,1847年辍学回到家乡,试图在自己的领地改革农奴制。从1851年到1854年,他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并开始写作。参加了1854年到1855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他去彼得堡进入文坛。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却找不到消除社会丑恶的办法,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 ~ 1861年,托尔斯泰再次出国,见到了赫尔岑,听了狄更斯的演讲,见到了蒲鲁东。从1863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写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从1873年到1877年,他经过12次修改,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安娜·卡列宁》。20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写了《忏悔录》(1879-1882)。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剧作《黑暗的力量》(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利奇奏鸣曲(1891)、海兹·缪拉(1886)短篇小说《舞会后》(1903),尤其是1889年至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努力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离家出走,11月死于小站,享年82岁。
中文名
外国名字
出生日期
(俄罗斯图拉省克拉皮兹县)
职业
剧作家
星座
室女宫
死亡日期
(俄罗斯)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的生平与创作列夫·托尔斯泰原作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列夫·托尔斯泰的材料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人物体验
早期经验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一岁半时失去了母亲,十岁时失去了父亲。他是由亲戚抚养长大的。1845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学习土耳其语和阿拉伯语。他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学到法律系。他没有专心学习,迷恋社交生活。同时,他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热爱卢梭的理论和他的人格,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年4月,为农民的孩子建立了一所学校。自11月起,他名义上在图拉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任职,并于次年12月晋升为14名公务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弟去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出勇气,出版了小说《童年》。
托尔斯泰在1853年读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非常钦佩。1854年,托尔斯泰被调往多瑙河前线,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他写青少年,青年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
1855年11月,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回到圣彼得堡,重新进入娱乐圈,饮酒赌博。他的极端性格导致了他与屠格涅夫长达17年的决裂。
创作初期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开始写作,先后在《现代》杂志发表《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的欢迎,并结识了冈查罗夫、费特、奥斯特罗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和博特金等作家和评论家。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他认为任何艺术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到1859年,他与《现代人》杂志断绝了关系。1856年底,他以中尉身份退役。次年年初,我访问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
1856年,他起草了一份以租换役的方式解放农民的计划,并在自己的庄园里试行。1860年,他大哥尼古拉斯的去世加深了他的悲观情绪。从1859年到1862年,他几乎停止写作。他先后在贾斯纳、波利亚那及附近农村地区创办了20多所农民子弟学校,研究了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并于1860年至1861年访问了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的学校。后来,他创办了《Jasna Ya Pogliana》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外出时,他的家被宪兵连续搜查了两天。他很快关闭了学校。
1862年,托尔斯泰和17岁的索菲亚·安德烈耶夫娜·托尔斯塔亚(соьяандревнатол)托尔斯泰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很好,他的妻子帮他管理庄园,这让托尔斯泰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文学作品的阐述中。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等一些名著。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遍,他的妻子也要抄录保存手稿。
他结婚后,革命形势逐渐转入低潮,他逐渐克服了思想危机。他脱离了社会生活,在一个庄园里安顿下来,购置了房产,过着简单、宁静、和谐、幸福的生活。从1863年起,他花了六年时间写了他的杰作《战争与和平》。1866年,他出席军事法庭为士兵希布宁辩护。因为辱骂军官,布宁打了军官一耳光。尽管托尔斯泰逃跑了,但布宁最终还是被枪毙了。这件事使他形成了反对法庭和死刑的观点。
改变主意
1869年9月,我因公路过阿尔扎马斯,突然感到一种以前深夜在旅馆里从未有过的悲伤和恐怖。这就是所谓的“扎马斯的恐怖”。从1868年秋到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产生了兴趣,并一度受到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他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究了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也找不到答案。这些思想和情感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宁》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他拜访了牧师、主教、僧侣和僧侣,并与农民和独立人士康秀塔耶夫交了朋友。最后,他彻底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农民的信仰。
最后,在七八十年代之交革命新形势和民族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他抛弃了自己的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向了宗法农民的立场。在《忏悔录》(1879 ~ 1880)等论文中,他广泛阐述了自己思想转变的过程。但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基督教博爱和修身养性,从宗教和伦理上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托尔斯泰富有独创性。从此,托尔斯泰拒绝了自己和周围的贵族生活,时不时地从事体力劳动,自己种地、缝鞋,给农民盖房子,放弃奢侈,斋戒吃素。他还改变了自己的文艺观,痛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是“祖父级的游戏”,把创作重心转移到杂文和政治见解上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观、哲学观和宗教观,揭露地主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种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短篇小说、民间故事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举家迁往莫斯科,他走访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写信给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暗杀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1891年,他写信给《俄罗斯新闻》和《新时代》的编辑部,声明放弃1881年后创作的作品的版权;从1891年到1893年,以及1898年,他在梁赞省和图拉省为农民组织了救济活动。他还努力保护被官方教会迫害的摩洛哥人和杜霍伯人。1898年,他决定用复活的全部报酬资助杜霍布尔人移民加拿大。
托尔斯泰于1891年组织了饥荒救济会。
自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托尔斯泰加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他经常怀疑自己的博爱和不抵抗邪恶的思想。这一点在《阴霾缪拉》等作品中有所体现。沙皇政府长期以来试图因他的文章《论饥荒》而监禁或流放他,但由于他的威望和公众舆论而被阻止。此时,因为《复活》的出版,他被指责为反对上帝,不相信来世。1901年,他以俄罗斯东正教神圣宗教学院的名义被逐出教会。这一决定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抗议,但托尔斯泰平静地接受了。同年,因为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他写了《致沙皇及其助手》;次年,上书尼古拉二世,要求人民自由,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他写了一篇反对日俄战争的文章。他同情革命派,一度欢迎革命的到来,但对1905年革命不理解,避之不及。革命失败后,他反对沙皇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杀戮,写下了《我不能沉默》。
晚年
1908年,托尔斯泰在书房里
托尔斯泰世界观剧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一次又一次试图离家出走。这一意图在他80-90年代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了农民的觉醒,他悲观失望,因为他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有距离。我对房东不符合我信仰的庄园生活方式感到不安。他的弟子托尔斯泰扬和他妻子之间的争执让他感到更加苦涩。
1908年5月,年近80岁的托尔斯泰向俄国贡献了第一张彩色照片。
托尔斯泰离家之前,他和妻子的决裂程度是众所周知的。一天晚上,夫妻二人又闹别扭了。后来,托尔斯泰的妻子跪下来,恳求托尔斯泰为她读一读她丈夫早年写的诗和散文,以求找回最初的甜蜜,但那时候托尔斯泰已经死了。最后,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逃离了贾斯纳·波利亚那。途中患肺炎,于11月7日(公历11月20日)死于阿斯塔波沃站。根据他的遗言,他的尸体被埋葬在贾斯那·亚·波利亚那森林里,坟墓上没有墓碑和十字架。
文学界名人名言,中国现代作家名言
雨果(法国)
1.一个人的内心只能容纳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了足够的水,即使海水流过它,它也不能再给它增加一滴水。
2.世界上最广阔的地方是海洋,天空比海洋更广阔。3.人不是生来拖锁链的,而是生来展翅的。
4.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明。
5.是人心释放出无限光明,是人心制造出无边黑暗。光明和黑暗交织在一起,互相残杀。这就是我们眷恋又无奈的世界。
海明威(美国)
6.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最终,那些受伤的地方,会成为我们最坚强的地方。
7.高人一等并不高尚。真正的高尚应该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8.相爱的人不应该吵架。因为只有他们两个,全世界都反对他们。他们一分开,世界就会征服他们。
9.等待也是一种信仰。对海的爱太深,时间太浅。
10.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莎士比亚(英国)
无论黑夜有多长,白昼总会到来。
12.一个人想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13.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辜负任何人。
14.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尼采(德国)
16.没有舞蹈的每一天都是对生活的失望。
17.你得弄清楚你人生的剧本——它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孩子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随笔。
18.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不能再相信你了。
19.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0.谁会被声音震撼,谁就会久久不语;谁点燃闪电,谁就像云一样飘了很久。
托尔斯泰(俄罗斯)
21.每个人都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些人有更大的瑕疵,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香味。
22.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23.聪明人有三个特点:第一,别人劝自己做的事自己做;第二,绝不做违背自然的事;第三是包容周围人的弱点。
24.爱一个人,就要爱整个人,爱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希望他这样或者那样。
25.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美德就越多;一个人越是愚蠢和恶毒,他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缺点就越多。
泰戈尔(印度)
26.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你又要错过星星了。
27.世界痛吻我,要我用一首歌来回报。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29.我的心是旷野中的一只鸟,在你的眼中找到了天空。
30.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马克·吐温(美国)
31.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可以走遍半个世界。
32.有皱纹的地方,只意味着曾经有过微笑。
33.永远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从未被伤害一样去爱,像没有人看着你一样跳舞,像在天堂一样生活。
34.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的好评价和对别人的差评价。
35.永远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的水平,然后回击你。
王尔德(英国)
36.人生有两大悲剧。第一是你得不到你想要的,第二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
37.当你拥有青春时,感受它。不要浪费自己的黄金时代,不要听无聊的话,不要试图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无知、平庸和庸俗。这些是我们时代的病态目标和虚假理想。Vivre!过好自己珍贵的内心生活。不要错过任何东西。
38.一个人总是可以善待自己不在乎的人。
39.生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自己。生活简单,简单就是对的。
40.爱情始于自欺,终于欺人。这叫浪漫。
许小文(中国)
41.作家是心灵的医生,在字里行间融入善良和爱,唤起所有人的善念,驱走黑暗,迎接阳光雨露,春暖花开。
42.一个女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有一种自我克制的意识,它会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美,从她的血液中放射出自我觉醒、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热爱的高贵。
43.一个人的思想导致了他的贫穷,进而限制了他超越自我的勇气。
44.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颗幸灾乐祸的种子,而用来浇灌这颗种子的肥料,就是窥视别人的不幸。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简介,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