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23网 > 名言名句

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发布时间:2022-08-18 10:57:16 查看人数:42

今天给各位分享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2、伯特兰罗素说的一句名言,西方哲学史罗素名言

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在线阅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作者是

4、哲学问题罗素豆瓣,罗素的哲学主张

5、罗素1959年给世界的留言

6、罗素于1959年给世界的留言

7、罗素从知识的来源角度将知识分为,罗素的著作

8、罗素幸福之路原文,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到

9、罗素的知识,读罗素自传有感

10、黑格尔的客观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

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轮廓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 罗素出身于曼摩兹郡一个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曾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并被授予英国嘉行勋章。1967年组织了斯德哥尔摩战争罪犯审判法庭,谴责美国在越南的政策。1970年在威尔士的家中去世。

罗素不仅在哲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也有建树。他的哲学在前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早期信奉新黑格尔主义,相信绝对和共相的存在,把数学视为柏拉图思想的证据。后来他和摩尔一起从绝对唯心主义叛逃,转向新现实主义。

伯特兰·罗素(途远网)经典语录1.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3.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4.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生厌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味的时候。5.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条河,开始是涓涓细流,被狭窄的河岸所束缚,然后,它激烈地奔过巨石,冲越瀑布。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边的堤岸也远去,河水流动得更加平静。最后,它自然地融入了大海,并毫无痛苦地消失了自我。6.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7.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8.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9.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10.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11.言论自由只有在政府认为它自身安全的时候才存在。12.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13.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慧始于征服恐惧。14.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15.眼光长远是理性的,但也是苦闷的,因为美好永远在将来,当下永远有苦难。16.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17.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19.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到的诱惑还不够大。20.过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产生毁灭性的傲慢。21.精神崩溃的一个最初征兆就是坚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22.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23.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24.当心灵回到起点时,它已经在过程中有了新的觉悟。25.中国是一切规则的例外。伯特兰·罗素(图源网络)

自由思想的十诫

我们总能从前人那里找到一些现在大家众所周知的道理,亦有人,将之奉为真理。

心想,怎么能自由呢?尤其是在思想风起云涌,无用或有用的思想充斥的时代,让你的思想可以有一些余量,甚至是自由,罗素的十大法则再一次让人认识到,道理永远是简单的,关键是要自觉去做。

1.不要对任何事情都有绝对的把握。不要对每件事都绝对肯定。2.不要认为通过想象证据来产生信念是值得的,因为证据肯定会被发现。不要试图隐藏证据,因为它最终会暴露。3.永远不要试图去发现思维,因为你一定会成功。不要害怕思考,因为思考总能帮助人。4.当你遇到反对时,即使是来自你的家庭,也要努力用争论而不是用权威来克服它,依靠权威的胜利是不真实的,虚幻的。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时,应该用争论来说服,而不是用权威来征服,因为权威取得的胜利是虚幻的,是自欺欺人的。5.不要尊重他人的权威,因为总会有相反的权威出现。不要盲目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6.不要用权力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这样做,这些意见会压制你。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这样做了,这些意见会浪费你。7.不要害怕观点古怪,因为现在被接受的每一个观点都曾经是。古怪。不要害怕你持有独特的观点,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也曾经是独特的观点。8.从明智的异议中比被动的同意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因为如果你重视你应该重视的智慧,前者意味着比后者更深的同意。与其被动地认同别人的观点,不如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因为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的反对意见就表现出更多的认同。9.即使真相不方便,也要一丝不苟地说出真相,因为当你试图体贴时,真相更不方便。即使真相令人不快,你也必须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需要更多的努力。10.不要去感受那些生活在傻瓜天堂里的人的幸福,因为只有傻瓜才会认为那是幸福。不要嫉妒那些在愚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愚人认为那才是幸福。伯特兰·罗素(途远网)一生都在追寻幸福的主题。罗素一生都在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什么是幸福”。

罗素有两句关于幸福的言论。第一个是“不均匀多态是幸福的起源”;第二句是“每个人都想要幸福”。罗素在哲学家、作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背后的共同点是寻找幸福。

罗素在自传中写道,“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同情,这三种纯粹却又极其强烈的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像飓风一样,肆意地把我吹向痛苦的深海,吹向绝望的边缘。”

但即便如此,罗素也觉得“活得值”,期待“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活一次”。罗素的三大“激情”其实都与幸福有关,幸福不仅与个人有关,也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罗素试图通过自己多方面的努力,为20世纪遭受创伤的人们找到一种新的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当瑞典皇家科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这个没有文学作品的球形天才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因为罗素所做的其实是在完成他心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标题叫做《理想》。

罗素的幸福观简单而深刻。他不喜欢长篇大论。相反,他用几句简短的话就把追求幸福的路讲清楚了。罗素不愧为智者。早在几十年前,他就已经看到了我们面临的困境。

罗素说,“要获得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消除自我的过度。”

罗素说,“学会接受日复一日安静单调的生活,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条件。”

罗素说:“受不了无聊的一代,一定是小辈。”

拉塞尔甚至对大家都喜欢的旅行有所保留:“太多的旅行,太多复杂的印象,不适合年轻人。即使他们不再孤独地成长,他们也不知道只有孤独才能结出果实。”我的理解是,旅行的时候,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东西,需要时间去消化吸收。人最高效的状态就是高质量的独处。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过度的自我和对物质的过度关注,使人的精神出现了倒退。随着现代性的进步,时间在加速,生活在加速,这让我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考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

罗素的意义就在于此。他总是提醒人们不断反思自己,正视自己现在的生活,寻找真正的幸福,做真正的人。

伯特兰·罗素(途远网)

伯特兰罗素说的一句名言,西方哲学史罗素名言

【哲学语录】伯特兰·罗素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在线阅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作者是

◆内容介绍(豆瓣)

哲学家都做过什么?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有趣而简洁的哲学史,也是一部人类最伟大的天才的自我拷问史。哲学家们只想在他们的思考中找到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了。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这些天才的精神世界,来一次轻松幽默的哲学之旅。

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在2000多年的哲学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不停地思考,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哲学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在重复无意义的活动吗?显然不是。

哲学家都做过什么?“从哲学家们普通或天才的人生轨迹入手,向我们呈现了大多数人懒于思考却又不得不一直面对的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怎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

哲学家的探索过程与自己的行为是和谐的。哲学家在享受纯粹的“思考的乐趣”的同时,也充分向我们展示了哲学的真正旨趣。

适用于:哲学爱好者,对哲学史有浓厚兴趣的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读者。

◆作者简介(豆瓣)

林新浩,男。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兴趣阅读后积累的经验。他认为哲学不只是形而上学的思辨,而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

◆目录

一、讨厌的哲学二、征服者三、护教先驱四、神的世界五、异教徒六、神本身七、天国八、信仰与反叛九、奇怪的论证十、怀疑的开始XI、理性主义十二、形而上学十三、二元论十四、唯我论与目的论十五、过路人十六、二虎斗十七、特立独行十七、逃避主义十五。二十五、康德的现实意义二十六、青年人二十七、傲慢与偏见二十八、悲观主义二十九、评价叔本华三十、阴影中的危险三十一、看!这个人三十二岁。查拉图斯特拉这么说。三十三。被侮辱被伤害。三十四。科学先生,拯救世界的任务是你的了!三十五、大进化论三十六、进化论的影响三十七、辩证唯物主义三十八、段三十九、生活在别处四十、逻辑实证主义四十一、实用主义四十二、科学说:我不相信先验理性四十三、科学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四十四、科学说:我自己都不可靠!45.实用主义科学是什么意思?46.非理性47。主观真实48。中国哲学。暂时的结论。

◆节选(续)

朱江2017年6月21日星期三

哲学问题罗素豆瓣,罗素的哲学主张

912英语| 2017第一次翻译| 2021第二次翻译| 2021回顾|文章框架

这是译者学习辩证逻辑之前的翻译。

有很多误译和误解。

这个翻译最好保持原样。序本文集中讨论较少哲学争论的明确且有建设性的哲学问题。因此,比起脱离经验的学说,本文将更多的谈论知识理论。由于限制在有建设性的前提,所以一些主题相对于哲学家对此的讨论将是非常粗略的。

肯定的:adj确定的

占用:五.占用

讨论:五讨论本文开头引用了G.E .摩尔关于感性材料与物理对象关系的模型,然后引用了J.M .凯恩斯关于可能性和归纳的观点。吉尔伯特·默里教授的批评和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

帮助:帮助或支持

J.M .凯恩斯:J.M .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罗素1959年给世界的留言

罗素勋爵在63年前给了人们两条建议,现在看来对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

一个是关于智慧,一个是关于道德。

智慧:当你在研究任何事情或者思考任何观点的时候,只要问问自己,事实是什么,这些事实所证明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你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或者你认为对社会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简单地考察什么是真相。

道德:我想对他们说的很简单。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互相包容,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会有人说一些我们不爱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起。我们希望一起生活,而不是一起毁灭。我们必须学会某种仁慈和宽容,因为这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至关重要。

罗素于1959年给世界的留言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罗素勋爵,假设这个视频会被我们的后代看到,就像死海古卷一样,一千年后被发现。你认为你必须对他们这一代说什么?关于你的生活以及你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拉塞尔:我想提出两点。一个是关于智慧,一个是关于道德。关于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当你在研究任何事情或者思考任何观点的时候,只要问问自己,事实是什么,这些事实所证明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你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或者你认为对社会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就看什么是真相。这就是我想说的。这是智慧的问题。关于道德,我想对他们说的很简单。我想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互相包容,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些人会说一些我们不爱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们想一起生活而不是一起毁灭,我们必须学会某种善良和宽容。这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至关重要。

罗素从知识的来源角度将知识分为,罗素的著作

罗素

罗素,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散文家,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著作包括:《几何基础》(1897年)、《莱布尼茨哲学》(1900年)、《数学原理》(1903年)、《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0年至1913年间完成)《哲学问题》(1917年)《关于我们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1919年)《数学哲学导论》(1919年)《心灵分析》(1921年)《事物分析》(1919年)——其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辉格党的一个贵族家庭。辉格党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政党。“辉格党”原意是“强盗”,是苏格兰人的骂语。1679年,由于约克公爵詹姆斯(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背景,议会中就詹姆斯是否有权继承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批议员反对詹姆斯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被政敌嘲笑为“辉格党”。该党标榜“自由开放”的原则,反对君主制,支持议会制。实际上是勾结封建贵族和金融巨头,垄断英国政治。19世纪中期,辉格党与其他政党合并,改名为自由党。1714年后的半个世纪,辉格党一直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执政46年。

罗素的祖父约翰·罗素勋爵(Lord john russell)在维多利亚时代曾两度担任首相,并被授予伯爵头衔。他的父亲安伯利·拉塞尔是一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提倡节育而失去了在国会的席位。他与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朋友,穆勒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

4岁时,罗素不幸失去父母,由祖母抚养。祖母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女士,她曾送给罗素“勿与人作恶”的称号。这句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的话,成了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罗素没有像普通贵族孩子一样选择上公立学校,而是在家接受保姆和家教的教育。这对罗素的智力发展有好处吗?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感兴趣至关重要。罗素在年轻时对数学、历史和文学产生了兴趣。11岁时,哥哥给他讲解欧几里得几何,从此数学成了他一生的爱好。他的叔叔也告诉他一些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他开始在爷爷的书房里阅读各种书籍。

1890年,18岁的罗素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第三年,罗素拿到了数学学位。第四年,罗素转到了哲学专业,拿到了伦理学的学位。为了获得六年研究员资格,罗素写了一篇关于非欧几何的论文,取得了成功。

1894年,罗素娶了比他大五岁的美国女孩露丝·波萨斯·史密斯。婚后第三年,夫妻二人一起去柏林学习经济学和政治学。罗素会见了德国工人运动领袖贝贝尔和李卜克内希特,阅读了社会主义理论书籍,参加了工人运动。基于对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罗素于1896年出版了《德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一书。第二年,他在原论文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几何基础》。

与智者同行,与好朋友为伴,是很多人成功的关键因素。1900年7月,罗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哲学会议上遇到了意大利逻辑学家皮亚诺。这一年年底,罗素完成了《数学原理》的初稿,经过精心修改,于1903年出版。正是在钢琴中,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逻辑分析的工具”,从而实现了将数学还原为逻辑的梦想。这本书仍然是数学基础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然后罗素和怀特海合作写了《数学原理》。他主要负责哲学的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的内容。这些作品于1910年、1912年和1913年分三卷出版。作为20世纪重要的科学成就,这本书被誉为“人类心智的最高成就之一”。

在此期间,罗素于1905年发表了著名的哲学文章《论指示》,并于1911年发表了《个人知识的知识和描述的知识》,首次阐明了两种知识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其中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1914年3月,罗素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做了一系列讲座。1914年8月,他的演讲以《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为题发表。

1920年5月,罗素作为非正式成员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联。通过调查,罗素对苏联的政治形势极为失望,并通过他后来出版的《布尔什维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斯大林的集权统治进行了批判。

同年8月,罗素应邀来华讲学。10月在南京大学(称国立东南大学)做哲学讲座。

1938年,罗素在牛津大学做了一次演讲,然后在芝加哥大学和洛杉矶州立大学获得了访问职位。最后,纽约城市学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的职位。此时他因为二战爆发被困在美国。哈佛请罗素做了一年的讲座,1940年以《意义与真理的探索》为题出版。费城的百万富翁巴恩斯博士邀请罗素在巴恩斯艺术基金会教授西方哲学史。合同期限为五年。虽然巴恩斯中途解雇了拉塞尔,但是拉塞尔得到了一笔可观的违约金。特别是,他的演讲成为后来出版的《西方哲学史》的基础。这部作品不仅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且其版税也成为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接受了三一学院的聘用,在那里完成了他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知识》。

鉴于罗素对共产主义尤其是苏联社会的不断谴责,在他访问苏联后,罗素与祖国英国当局的关系有所改善。1949年,他当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1950年,英国乔治六世国王授予他功绩勋章。

1950年,罗素被邀请到澳大利亚。除了在各地发表演讲,他还在电视台发表演讲,在大学开设课程,为报纸撰写文章。他的演讲后来被编辑成《改变世界的新希望》。不久,他被邀请到美国教授哲学。在去普林斯顿大学演讲的路上,传来了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文学奖的消息(获奖作品是《婚姻与道德》)。他获得奖励的理由是:“他支持人道主义的理想和自由的思想,写出了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的作品。”罗素飞往瑞典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政治中的重要欲望》。他利用这个重要的论坛呼吁世界和平。

罗素有一个无可指责的、不变的历史功绩,那就是他的反战立场和和平主义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因其反战立场、观点和行动而入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素立即投身于反战写作、演讲和组织活动。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反战小册子《战争恐惧的来源》。他亲自组织成立了“军事反对委员会”,并因为一张传单被法院判有罪,因此被三一学院开除。1918年,他因写反战文章再次被判入狱。在狱中的业余时间,他完成了《数学哲学导论》,并开始写《精神分析》。1955年,他获得了爱因斯坦的支持(爱因斯坦在同意书到达前不久去世),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或《爱因斯坦-罗素宣言》)。他还收集了各国著名科学家的签名,并召开了一次世界会议,讨论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于核武器的出现而产生的危机。因为在上面签名的很多著名科学家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影响很大。1958年,罗素成立了非暴力抵抗运动百人委员会,推动核裁军活动。1961年,罗素因煽动公民抗命再次入狱。罗素反对越南战争,与让·保罗·萨特共同建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1964年,罗素成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他的一些文件和档案被拍卖以筹集资金。1967年,罗素出版了他的最后一本书《越南战争罪行》。他最后的政治声明是关于中东的,谴责以色列对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的袭击。这份声明写于他去世前两天(1970年2月2日)。罗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未来而努力。

评价罗素的哲学思想,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自我评价,他的自传《我的哲学发展》是我们首先需要阅读的。在这本自传的开头,有一个简短的序言。只说了一件事:一个叫艾伦·乌德的人,曾经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对他的哲学思想做了专门的考察。不幸的是,乌德在他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后就英年早逝了。罗素把这个“小部分”附在了书的后面,“建议读者先看看他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把很多误导的观点说得非常清楚。”

按照罗素的观点,我读了乌德的文章,对乌德的一个重要发现特别感兴趣——罗素的哲学思想是复杂的。“几乎没有一个当代重要的哲学观点是我们在他某个时期的著作中找不到的。”这种复杂性甚至已经到了自相矛盾的地步。'他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在批评他以前的想法.'(文喜增译的罗素《我的哲学发展》商务图书馆1982年出版)

在我看来,作为哲学家的罗素是传统哲学的舞台终结者。他给自古以来的哲学画了一个句号。当然这个句号很大。严格来说,画这个句号并不是他自己的努力。会有很多不知名的人。

在罗素时代,传统哲学遇到了阻力。历史上积累的哲学道理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人们一不小心就掉进了重复的陷阱,增加了搅老米的挫败感。尤其是当这些哲学原理处于对立状态时,给人一种绝望和悲哀的感觉。想象一下,当你高举真理的旗帜跑了很久,突然发现手里有个和真理绝对相反的东西,也叫真理,你是多么失望,多么懊恼,多么疲惫。哲学这样下去,人们会不满的。也许这不是罗素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哲学圈的问题。

就像水流的阻力一样,阻力之后的哲学生机勃勃,浪花飞溅,取向各异,流派众多,旨趣离奇,名目繁多。于是我们看到新的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语义哲学、分析哲学、现象学等。破土而出,野蛮生长。

罗素在哲学史上画了一个句号,当然是因为哲学史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没有罗素,历史会创造一个萝卜。然而,罗素承担这一历史责任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他有着极佳的生活状态,足以保证他以优雅的姿态和超然的心态从事思考,从而有效排除那些偏执、偏激、玩世不恭、抑郁、嫉妒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其次,他身心健康,不生病,也不说有病的话。第三,他选择对整个西方哲学史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是所有哲学家必备的大智慧。

他没有神圣的光环,只有学者的荣耀。他的哲学思想既没有被他神秘的矫饰所折服,也没有被他令人震惊的极端理论所难忘。他一生写了70多本书。有些书是演讲的汇编。出于演讲的需要,其中自然不乏模糊的世俗语句。但其中独创的理论和贴近现实的普遍真理,使他无愧于思想家的称号。

熟悉哲学史是一个哲学家的必修课。罗素用自己的眼光和语言总结和论述了西方哲学史。在所有的思想家中,除了黑格尔,通过这门“课程”取得的成就就数他了。至于华语界知名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由于引文太多,略逊一筹。

崇尚普遍真理,传播理性良知,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罗素,都应该创造和培养自己的罗素,都应该给予自己时代的罗素应有的荣誉地位和影响。

从哲学的发展到熟悉哲学史的罗素,可以梳理出足够多的哲学道理。这些原因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安的矛盾程度。在这个关头,历史呼唤一种全新的哲学思想,能够解释这一现象,解决这一问题。这种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值得期待的是那震耳欲聋的叫声:“我来了!”

从1872年到1970年,他的人生在世上停留了98年,他尝遍了人生的一切。对于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来说,大部分都是没有结婚的,罗素是个例外。他一生结过四次婚。根据一夫一妻制的“配额定律”,他用的是霍布斯、笛卡尔、洛克还是莱布尼茨、叔本华、康德的“配额”?那就不知道了。

罗素幸福之路原文,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到

伯特兰·罗素(1872 -1970),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可能是上个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是一位活跃的理性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他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对爱情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难以抑制的同情主宰了他的一生。

北京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民意调查:中国之外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千余人评价的结果是:列宁第一,威尔逊第二,罗素第三。

中国知识分子对罗素的崇拜可见一斑。

爱因斯坦喜欢他:阅读罗素带给我无数快乐时光。中国文艺青年的偶像王小波是罗素的忠实粉丝。翻开他的散文,有一半是罗素的语录。有段子说罗素推广常识,王小波推广罗素。

虽然他有很多光环,但他主要是一个哲学家,以其杰出的才能——把困难的事情解释清楚的能力,为常识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诺贝尔评委会非常想给他颁奖,以至于他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要知道,这位先生除了他那部才华横溢的回忆录,从来没有写过什么严肃的文学作品。

他两岁时失去了母亲,四岁时失去了父亲。五岁时,他担心自己能否活过七十岁。最后,他活到了97岁。那三种著名的激情真正主宰了他的生活:他渴望爱情,结过四次婚,有很多情人;他追求知识,可以称之为笔杆子。他出版了70多本书和3000多篇文章。他无法抑制自己对他人深重苦难的同情。

不遗余力的满世界跑,苦口婆心的劝: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特别是,不要打!因为这个原因,他在89岁时被关进监狱。

生活看起来像电视剧,但他本质上是个悲观主义者。他曾悲伤地说:“我觉得自己像个鬼。”“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有无聊的篇章,所有伟大的人的人生都有无聊的时刻。”

我甚至直接引用了哈姆雷特的台词,打算写一本书:《世界是一座监狱》。

他经历了太长的人生,太多的动荡,太多让他厌烦的章节。

有几次不幸的婚姻,两次世界大战,失败的育儿过程,被学术圈边缘化并试图回归的挣扎等等。蒙克认为,后半生的罗素已经接近疯狂。如果能回到美好的过去,那就回到1911年吧。

拉塞尔和奥托·林。

1911年是罗素一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让当事人激情澎湃,都写在日记和情书里。

主要是在春天,他爱上了一位议员的妻子,打算结束这段漫长而僵化的婚姻关系。他每天都给爱人写信,一天最多三次。

蒙克用一种惊讶的眼神观察着此时的罗素:“这段恋情唤醒了他性格中所有的感性。似乎他有了新的感官能力,能看、能听、能摸、能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焕然一新。结果他获得了新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恋爱能力。”

工作,终于结束了名著《数学原理》。写这本巨著太累了。他在996年写了十年,觉得没人看得懂,沮丧到差点自杀。终于完成了,草稿4500页。自掏腰包亏本出版后,年底售出了320本。

罗素后来写道,“据我所知,只有六个人通读过这本书。”六个人包括两位数学家图灵和冯·诺依曼。后来,这两个人在三四十年代构想出了计算机。

他觉得自己笨得无可救药。这本巨著使他筋疲力尽。他在传记中写道,“我的智力从未从这次损失中完全恢复过来……”当时,他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数理逻辑讲师。课程可能太难了,经常只有三个学生参加。

也是在这一年,曼彻斯特的工程师维特根斯坦来找他,不断测试他有没有哲学天赋。拉塞尔觉得这个年轻人有点跑调。今年,在他写给情人的信中,他一直在谈论那个他认错了国籍的奇怪学生,语气中带着好奇和不耐烦:

“他不会说英语,却坚持不说德语……”

'我的德国工程师非常好争辩,令人讨厌。'

“我的德国工程师,我觉得,可能是个傻子。”

“我的野蛮德国人又来了……”

在进一步了解之后,罗素承认自己逐渐喜欢上了维特根斯坦。最终,得到肯定的维特根斯坦重拾信心,放弃了纠结了九年的自杀念头。后来,他还写了一部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看懂的伟大哲学著作《论逻辑哲学》。

罗素对他生动的爱情和天才恋人的出现感到惊讶。他的思想空前柔软,充满人性,他的风格体现在他的第一部受欢迎的作品《哲学问题》中。

这本书标志着他研究方向的转变,成为20世纪最流行的分析学派的重要创始人。

在《我的哲学的发展》一书中,罗素说,“如果有一本书是我在哲学上的杰作,那么这本书就是哲学问题。”这本被他称为“冒险小说”的简洁有趣的小书,第一次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杰出才能——清晰地表达难题。

在给他爱人的一封信中,他说:“现在我觉得让人们理解我的想法很重要。”1911年是罗素被浪漫迷住的一年。他的思想在他对宇宙极高的理解和细腻的情感中驰骋,气象宽广。

“自由理性会像上帝一样看待事物,没有此时此地,没有希望和恐惧,没有习惯性信仰和传统偏见的束缚。”

“公正是头脑的一种品质。这是一种纯粹的对冥想中的真理、行动中的正义和情感中可以给予所有人的博爱的渴望。”

“人类真正的自由在于这种普遍的公民权以及从狭隘的希望和恐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我们在《哲学问题》中读到了他一贯的幽默,说到经验主义可能存在的谬误,罗素说,人喂鸡,然后鸡看到有人来了就盼着吃东西,但是有一天把它们的脖子扭了,带它们去过节。

哲学问题的最后一章名为“哲学的价值”,但这个话题贯穿全书:

哲学让人对世界更感兴趣,它揭示了隐藏在日常事物中的陌生和神秘。

你可以学习哲学而不被荒谬所吓倒。

哲学可以合理地宣称它降低了出错的风险。

人们会意识到他们必须为身体提供食物,但忘记了他们也必须为灵魂提供食物。

……

不久,形势急转直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罗素逐渐告别了自己的学术象牙塔,投身于广阔世界的变化,成为一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

他对政治的看法很幼稚,总觉得只要大家坐下来谈,怎么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他不分青红皂白的反对战争,先是反对一战,然后反对二战,还一度反对英国参战。战后,他发现人类拥有可怕的核武器,于是招来十几个科学家对抗核武器。

最终,他发现唯一可以确定的不变就是变化,人要学会在艰难的世界中寻找新的希望。他说,“如果一个人想要被拯救,他现在只需要做一件事:向乐观敞开心扉,把恐惧留在过去的黑暗中。”

每天早上醒来都要面对一些崩溃,比如生活,感情,未来。他们安全吗?谁在保护他们的安全?

罗素在《哲学问题》开篇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任何一个理性的人不会怀疑的知识?

这不是带着轻蔑的反问,而是一种探询的好奇。不同的是,好奇不预设答案,也不是玩世不恭。哲学思考之路,正在广阔的可能性中慢慢展开。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所有熟悉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所有的心只能走上自己的路。

这是人生的伟大冒险,正是这些看似世界末日的时刻将我们从完全的孤独中拯救出来。它是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来托住沉沦的人,那漫长而枯燥的人生中最闪亮的闪光,还有罗素再也回不去的1911年。

那时候天下还未破,一片繁华;那时的他,思维敏捷,幽默风趣,对爱情充满了惊喜。正如他今年写给他爱人的信中所说:

“现在对我来说没有监狱。我伸出手,触摸星星,穿越时间,到达你的爱照亮我的每一个地方。”

他感到非常坚强,准备好面对所有可能的未来。

———————————————————————

目标

欢迎学习文化、哲学、历史、思维、心理学和个人成长。如果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请查阅个人资料,互相交流,学习讨论!

罗素的知识,读罗素自传有感

阅读罗素的启蒙运动

大家一定听说过罗素,一位传奇的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他是有思想的,透明的,睿智的。他的一些名言读起来很有收获。

他举例说:如果听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就生气,说明你已经下意识地觉得自己的观点没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有人坚持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会感到愤怒。

让我惊讶的是,当我听到有人说“上山下乡真好”的时候,我非常生气,尤其是当我发现说这种混账话的人居然有上山下乡的经历。那么我就没有好的理由来否定这场运动吗?当然不是。看看几乎所有人都从农村回到了城市,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理由吗?我觉得说下乡挺好的,就是说二加二等于五。但我感到怜悯和愤怒。这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可能的解释是,感觉和理智会有不同的反应。我对和我一样下乡的人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感到愤怒。我生气的是他们的迷茫,我讨厌的是我想帮他们改变想法却没有办法。如果没有情感,只有理智,就会可怜他们。而怜悯其实是一种鄙视,我不能忍受。就因为罗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吗?

罗素说:人天生无知,但并不愚蠢。有些教育让人变笨。

教育不是让人聪明睿智吗?为什么他坚持认为人的部分愚蠢来自于教育?其实只要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教育是为了谁?你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幼儿园到大学,19年了,你脑子里灌输的东西有问题吗?有没有可能越读越傻?任何人认为自己学的东西都是可信的,都是好的,这太危险了。如果不清理分析,全盘接受,人就会变傻。而且这种人往往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很自信,这就更不好了。不相信我?有很多关于高级知识分子看问题不如农村老爷爷的笑话,但真的很可笑吗?其实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发生!

罗素告诫我们,单靠阅读并不能提高我们理解任何事物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一生能读一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会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在思辨中获得更多乐趣。这是一本好书应有的价值,也是它真正的意义。

多读书是不够的。首先,你一定要读一本好书,能启发人思考,人愿意思考,你才能有所收获。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思考提升自己,才不会变成书呆子。现在很多人还在看一些古书,比如《易经》,认为道理很深刻。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世界毕竟不一样了。如果你还在旧文件堆里钻来钻去,你能做什么?你想想,古代人学习易经的水平高吗?结果如何?把精力放在这种事情上值得吗?我表示怀疑。毕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好的书还有很多。

罗素认为: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的人充满怀疑,而愚蠢的人深信不疑。

有智慧的人要探索的远比普通人多,他们的疑问自然也比普通人多很多,所以他们的疑惑也更多。普通人认知范围小,不愿意与时俱进,固执地坚持原本输入脑海的东西,以为那就是理所当然的真理。也就是说,对于认知水平不同的人来说,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联系”起来太难了,难免会陷入“鸡同鸭讲”的窘境。结果双方都很尴尬,不欢而散,其实也挺常见的。我曾经因为脱口而出“你还是回去读点书再跟我说话吧”而极大地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他觉得我根本看不起他,这是对他的侮辱。我后悔这样说话。我真的不应该。可惜,道歉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吸取这个教训。

罗素指出,传统的人看到对传统的背离就会大发雷霆,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这种背离当成了对他们的批判。

这个观察很深刻!毕竟有些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错了,所以永远不会接受批评。他们之所以执着于这个传统,是怕被否定。至于这个传统对不对,他们拒绝去想,为了自己的利益,必须坚持下去。过去做的事情,现在换一种方式去做,即使是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事情,也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进行到底。个人崇拜白是传统,我们损失巨大的根源就在这里。正因如此,D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白人,希望不要重蹈覆辙是非常明智的。然而,有些人仍然公开坚持这一传统。风格也是一种传统。虽然已经被全盘否定,但显然是不完整的。这一传统仍然存在并复兴,一些风格的风格今天仍然盛行。即使在今天,当年的红卫兵依然要藐视科学,一心一意打天下。很好玩。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黑格尔的思辨哲学

罗素:“黑格尔的哲学基本上是错误的”

我是游说康德的原始旅行者。

解读康德的自由

01

维特根斯坦说,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

任何事物要被人类认识和理解,就必须出现在情境中,但不能独立存在。

在他看来,对于世界来说,说不出来的最好保持沉默,那些不出现在事态中的概念和判断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语言对我们的迷惑。

“客观”就是这样一个经常让我们困惑的词。

就哲学本身而言,“客观”是第一个被淘汰的词,因为它太混乱了,几乎是催生脑残的第一刀。

“客观”这个词的混淆之处在于他认可了一个前提,即如果你不看苹果,苹果也是存在的,这有点扯淡:如果你不看苹果,你怎么知道它们存在?

之所以要剔除“客观”这个词,是因为它是一个无厘头的词。

一个苹果,为了证明它的存在,我们说“苹果”这个词是有意义的。前提一定是我们见过苹果,主观上认识苹果。它是以“我们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苹果”这样的事态存在的,这个苹果是可以被我们认识和理解的。

这个苹果一定和人、桌子、空气有不可告人的关系,这样我们才能理解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分开,分别理解,因为如果你把它们拆开,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虚无缥缈的“苹果”,与周围的事物和我们人类无关。为什么这么说?客观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

消除“客观”二字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思维习惯,是一种逻辑要求。

维特根斯坦要解释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我们所有的语言都必须在逻辑的范围内,可以被讲述,这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没必要说了。

逻辑定义了思维和世界的边界。我们不能在逻辑之外思考,但逻辑上可能的是允许的,是“可以说”的。

我已经尽量直白了,但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然而可悲的是,哲学命题并不能完全用日常话语表达。当然,我的能力也可能有限。

总之,对于现代哲学来说,已经完全从对象化变成了主观化。不了解这种深刻变化的人,往往会胡说什么客观客观规律,这是脑残的典型表现。

02

虽然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欧美成了异类,但不影响他老人家在中国远东被神化多年。

英国哲学家罗素毫无幽默感地宣称,几乎所有黑格尔的哲学都是错的,但这并不影响黑格尔语录在中国邻居中的流行。

“存在即合理”恐怕是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到底是什么意思?估计只有他老人家能看懂。反正对于他的整个一统江湖的理论,我似乎有些不知所措。我一直怀疑黑大哲在他的书里错误地写了他的梦话。

但作为一个经常用哲学来忽悠别人的哲学人,我大胆猜测黑大哲的本意是想说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他老人家理性的产物,是他所创造的社会、艺术、历史等概念“绝对精神”的外化。......

总之,人类社会的一切现实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都在他为人类规划的这样一个轨迹里,如此“合理”。

虽然黑格尔说这话的哲学意图不明所以,稀里糊涂的,估计也没几个中国人真正关心他的哲学,但是中国人用日常语言引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很清楚了。

比如一旦有人做了错事,他可以拿出这个“万金油”,你也不能怪他。

你看,既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批评他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句话可以公然用来堵你的嘴。

久而久之,中国人会觉得,钻研一件事的对错有什么用?

别人的“最高哲学家”黑格尔说,坏事也有好的成分,好事也有隐患。事情要分两部分。辩证地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他伤害你是为了你好。你不仅要骂他,还要感激他来害你。......

你看多辩证。就像变魔术一样。

其实“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是一个逻辑错误。很简单,就是混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存在与否是事实判断,合理与否是价值判断。

合理的是存在的,是正确的;但如果存在的是合理的,那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判断是解决是与非的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存在与不存在;至于合理不合理属于人们对这件事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完全不同,完全是两个问题。硬要把这两个问题扯在一起,简直是扯淡。

比如老王隔壁的牛掉了。真的掉了吗?这头牛是被偷了还是自己走失了?如果是偷的,那是谁偷了牛?这些问题都是事实判断。

至于隔壁老王,因为他是地主,他家的牛应该是被偷的,这不是事实判断。就因为黑格尔说了这些,我们就不能证明老王的牛被偷是合理的。

如果你非要这么骨感,觉得说这话不傻,那下一趟公交车小偷就会拿走你的手机。不要抱怨,因为都是合理的。

03

毕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的人也就那么几个。我们大多数人不需要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了解的那么透彻和准确,但恐怕还是有一些常识的。

这一常识包括但不限于: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是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主观的产物。不存在所谓的“客观”或“客观规律”。

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历史也是复杂而不可预测的,所谓的“历史规律”都是扯淡;

一个事物的存在不一定合理。是否合理取决于你的判断。不要轻易放弃这个权利。

只有你有足够的常识,才不会脑残,才不会轻易上当。

(全文结束)


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今天给各位分享法国哲学家罗素名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导读目录:1、1923年英国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2、伯特兰罗素说的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