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
(一)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管理观念
杜邦的安全目标是,坚信所有工伤和职业病以及安全和环境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
埃留特雷。伊雷内。杜邦(人们习惯将之称为e.i.杜邦)是法国人,在1802年从法国移民到美国,建立了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可以生存200年,把安全作为引导企业成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其中一个强劲的理由。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原则: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消除;工作外的安全和工作内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就是一门好的生意;员工的直接参与是关键。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人士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对企业而言,人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硬件配备不完善,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这就势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一方面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管好人、用好人、发挥好人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通过挖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提高安全管理的覆盖面,形成“人人、时时、事事”有人操心尽力的管理格局,依靠管理规范人的行为,依靠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管理行为,实现安全生产。
(三)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持续改进”,就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全员参与生产经营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管理水平渐进地、螺旋式地上升,促进企业以较快的速度平稳发展。它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管理理念,是促使组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法,是追求卓越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思想可以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来概括。
应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1、“大安全”观:从广义的的大安全概念出发,全面地把握和认识个人安全、家庭安全、企业安全等各层次的安全问题,创造宏观安全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和其他措施。
狭义的大安全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消除了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职业危害或设备、财产的条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劳动卫生,或职业安全健康。广义的大安全是指:则除了企业的生产安全外,还包括消防安全,交通运输安全、企业治安等。对于社会而言,包含生活安全,如交通安全、家庭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旅游安全等;还有各类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2、“安全政治”观: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既体现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又体现出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
3、“安全法制”观:人人都树立起安全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自觉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通过法律形式规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准则,维护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4、“安全长效”观:安全生产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高效运作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完善的约束机制,以此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5、“以人为本”观: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人、机、环境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因素。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最宝贵的,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在于保护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6、“安全创新”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不论在思想方式上,还是管理体制上,以及安全文化建设上,都要不断改进创新。要大胆采用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第2篇 小议如何把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点
电力企业的班组是执行安全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贯彻和实施各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主体,也是成为杜绝违章操作和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主体,企业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而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和每个员工去落实,去完成。
企业搞好班组建设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工作。在强调落实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必须强调夯实班组的安全基础。作为一个电力企业,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安全管理人员应把相当部分的精力投到一线班组安全管理上,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只有通过安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生产才有保证。
二是班组长作为班组的领头羊,是完成生产任务的核心人物,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能不能把住这道防线,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危。因此,班组长这个最小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决不可对安全掉以轻心,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从严要求,细化管理,严格控制异常和未遂,才能有效地保证安全。可见,企业要把提高班组长的素质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提高班组长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摆正安全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三是班组长应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技术全面,有开拓精神,能充分发挥每个班员的积极性和技术特长;严于律己,善于管理,能把全班人员引导到学技术、守纪律、搞生产、促安全、求效益的轨道上来。
四是要认真开展班组技术培训和反习惯性违章等安全活动。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是提高广大员工安全思想的有效活动之一。安全活动的质量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领导要重视并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其好处是能引起员工对安全活动的重视、能及时了解和解决班组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能抓住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进行安全分析、能掌握班组生产、安全情况。班组安全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搞突击,要形成制度化,针对班组的实际查找思想中的隐患。比如开展安全技术问答、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培训、技术比赛、摸拟现场安全措施、安全分析、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使班员感到安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班组安全素质也可以提高。五是要完善班组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形成一个好的安全生产机制,是班组安全管理的保证。
遵守电力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职责要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要达到什么标准。实行经济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相对应的分配机制,把员工的岗位工作内容、技术技能素质高低、职责、安全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六是要抓班组管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班组与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实现“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的目标。做到组织、思想、责任、措施四到位,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个工作岗位中去。
第3篇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整体偏低、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加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煤矿企业生产与安全的矛盾突出、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绝大多数是对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不足造成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控制煤矿重大事故的前提,对煤矿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管理是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核心内容和起点,它可以为整个系统的实施、运行和保持奠定基础。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可以使煤矿企业对其生产活动范围内的安全危险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总体的评价,可以全面掌握当前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风险状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能够持续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持续改进。
(3)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管理,是煤矿企业主动开展本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煤矿企业更好的履行其基本生产安全法律义务的重要保证。
(4)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实施、细化和补充,降低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原则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起点和最重要的环节,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煤矿企业风险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闭环性原则
煤矿企业生产系统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闭环过程;否则,只能是“虎头蛇尾”。只有实现闭环原则,才可能达到根除重大事故的目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煤矿企业由于其粗放式管理,往往是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比较全面,但信息反馈和预控控制措施较弱,不能达到降低生产系统风险的目的。
(2)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动态性。不同的时间。工作的地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设备的位置、地质条件及生产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随时可能产生瓶的危险因素,必须适时正确地进行预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系统性原则。煤矿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犬系统,它又可以划分为瓦斯防治系统、支护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防灭火系统和矿山救护等子系统。根据各子系统的不同特点和事故的防止规律,采取及时正确的预警方式和不同的控制措施。实现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
(4)及时性原则。危险源是事故的源头,一旦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随时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日常监测过程中。检查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就应该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预控中心汇报。另外,信息流通畅是正确预控的
前提。日常监测中的信息应该及时地传输给预控中心。预控中心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也应该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事故的因果链。
第4篇 班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直接参与劳动实践,每个班组都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细胞,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的基本单位,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具体落实,安全生产更是如此。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生产现场,只有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好了,才能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港口企业体制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安全生产是基石,抓好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建设是前提。因此,班组的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全面提高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创建班组安全文化、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班组实行安全管理目标化、作业标准化,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规章制度是保证班组在工作中安全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工作的开展绝大部分都要落实到执行规章制度上,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通过健全的制度,使所有员工自觉约束违规行为的发生。安全工作需要以人为本,如何更人性化的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是执行的重中之重。工作中要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作用,使人人都能参加班组管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组安全工作氛围。落实班前会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宣讲好当天作业的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搞好预防、预控安全记录。目的是在进入作业现场前,集思广益,相互提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不但要做到督促班组成员学习安全知识,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做好预先危险性分析。不少班组成员存在逞能、麻痹、不在乎、冒险等心理,班组长必须对症下药,该教育的教育,该关心的关心,对于当天精神状态不佳者,应慎重派遣工作任务,避免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无小事,不能“亡羊”才去“补牢”。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常常谈及这样一个话题,即“影响安全行为的异常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心理疲劳。疲劳意味者劳动者生理、心理机能下降,心理疲劳会造成人体无力感、注意力失调、感觉紊乱、记忆和意识衰退等,心理疲劳往往是通过身体疲劳来体现的。二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从心理上讲,环境影响的主要是人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情绪又会影响职工对企业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安全生产。三是职业紧张。实际上为职业压力,不单纯是指工作量大而造成的时间紧张而是指精神和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往往是在正常情况下清楚事故状态下的处理程序和补救措施,一但遇到非正常情况或事故时惊慌失措,失去了判断和处理的时机。
三、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搞好班组安全生产的关键
意识催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系数的高低。安全责任的落实要全员参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责任感,通过对安全的认识,知道自己所担负责任的大小,通过完善的责任制度去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事故处理及时、责任追究严肃”、“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管理理念。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是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律法规,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以便使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功过分明,从而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工作同班组成员连结、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建立班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好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的分解,把安全生产的目标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身上,对安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定期定量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把企业安全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途径。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班组安全之魂,执行班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班组安全的基本保证。
五、班组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
班组是生产现场的作业主体,班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作业前的安全教育,要讲明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预先对“危险源点”进行辨识和预防,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每个人都要当安全员。要订出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要求制度全,而且要求标准高。健全的制度,必须严格地执行,才能发挥作用。班组成员只有遵守现场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现场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奖罚明、严考核。班组应制订现场安全考核标准,每月班组长在考核中严格按标准进行,坚持实事求事,做到一丝不苟,达到奖优罚劣。
六、搞好班组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重点取决于班组长的管理。“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安全工作负责”。这就要求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要多想、多学、多干,在安全管理上要有办法、有思路、有措施。班组长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组的安全管理,班组长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有效的带动班组成员,形成合力。同时作为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加强自己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知识素养和安全责任感培养和积累。平时不仅要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带头严格执行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被班组员工所尊重、信任。在制度方面,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仔细了解和准确掌握每位员工的个性和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人尽其材。在制度考核方面决不能讲私情。只有通过严格考核让违规人员认识到错误的存在并坚决改正。班组成员是班组建设的基石,班组的安全管理,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把好安全这一关。
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有许多工作要做,作为班组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以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职工队伍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明确各自的安全职责,搞好安全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第5篇 加强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矿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避免煤矿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运用多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合理的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长短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矿井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我国多为井工煤矿,井下生产本身就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任何煤矿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排查并消除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整个服务期内,因此对这些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局部瓦斯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针对这些短期隐患要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技术安全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因此,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6篇 安全生产的内业管理
施工项目部必须强化安全内业工作管理,健全和完善以下安全管理资料:
1、各级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并签订责任状。
2、施工技术安全规程或操作细则。
3、安全生产评比奖罚办法。
4、易燃易爆器材领用和爆破施工安全规定。
5、定期检查情况通报及改进反馈意见。
6、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及班前安全生产教育记录。
7、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情况记录。
单位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的同时,进行安全内业资料的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控制有程序、执行有规程、检查有依据、处理有办法,安全生产资料真实、齐全、完整。
第7篇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
1 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而且环节众多。因此,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这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因此对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工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技术管理要狠抓“一通三防”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绝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驰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4 技术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5 技术管理要以人为本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总之,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第8篇 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
保证电力安全生产,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是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生产运行、检修等各阶段的共同任务。电力安全生产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在上述各阶段中都要从人员、设备、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各方面加强全面的安全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和质量责任制。电力生产运行阶段的安全和效益,是检验电力生产全过程管理各阶段工作水平和成绩的主要标准。
一、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的要求
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应达到如下要求:
(1)电网结构合理,发供电设备能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2)从规划、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到生产运行、检修等各阶段都有健全的安全与质量的规程、标难、并认真贯彻执行;
(3)各部门的人员在数量和素质上均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各单位都有健全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方针的贯彻;
(5)能及时、全面地招生产运行阶段反馈的有关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信息,作为全过程改进和提高安全、质量水平的主要依据,并及时改进。
二、对规划设计制造阶段的要求
(1)规划设计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和部颁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充分听取生产部门的意见,满足生产部门提出的合理要求,如生产部门与设计部门有不同意见时,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
(2)设计部门应按规定编写《安全和劳动卫生》专篇,对人身安全、消防、防爆、防暑降温、防腐蚀、工业卫生等都应有完善的措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3)在审核设计文件和图纸时,各级审查人员应对设计负有安全责任。
(4)设计部门要及时吸取生产中反馈的威胁安全生产的问题和事故教训改进设计,必要时修改设计标准。
(5)设备购置合同签订后.必要时生产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分别派熟悉业务的人员到制造厂对订购的设备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现场监造。
三、对施工安装调试阶段的要求
(1)一切设备和建筑设施的施工安装均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资料和制造厂说明书进行。
(2)工程中的有关安全和劳动卫生的项目不得任意削减。
(3)在施工安装工程中,施工单位应会同生产单位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执行验收制度,质量不合格的不验收,没有经验收合格的设备不能试运行,工程项目未全部完成的机组设备不能投产。
(4)新建、扩建工程必须贯彻执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5)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影响生产设备系统安全运行时,施工单位应在生产单位的配合下,按规定采取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四、对生产准备阶段的要求
(1)新建、扩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经过古批后,生产单位应按规定提前配备生产人员并组织培训。
(2)生产单位在新设备投产前,应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实际,编制各种现场规程制度和技术管理基础资料,经审批后,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通过考试合格后上岗。
(3)生产单位在新设备投产前应指派有关人员参加新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4)生产单位在新设备试运行前应完善各种安全措施,编制新设备启动投运操作方案。
五、对生产运行阶段的要求
(1)新建、扩建火力发电设备移交生产后实行半年试生产制度,试运行的好坏,作为对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等安全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2)在新设备移交生产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向生产单位移交各种图纸资料、
录、备品备件、专用试验设备和工具等。
(3)不断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定期试验和故障分析,及时拿捏设备部件的磨损和老化规律,搞好更新改造工作,使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要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修订充实现场规程,保证其准确无误。
(4)设备检修应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5)要开展现场培训,定期轮训,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6)改善各项劳动条件,保证安全设施应同生产设施一样,及时进行维护、检修和管理。
(7)对事故、障碍、异常要认真对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9篇 班组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
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的组织细胞,既是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更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一个企业要在安全生产中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扎扎实实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不注重班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根本经不起风浪的考验。
要切实将班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一个班组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安全员,是喊话筒。要不断利用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活动日等一切学习、教育机会,对班组职工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强化学习。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间乃至公司的重要指示和信息都是通过班组长传达到职工,这就是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因此,我认为班组长有责任大到公司、车间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小到班组内部的有关检修措施、操作注意事项等,不厌其烦的告告职工,必要的时候要做好学习记录,将因倒班或休息而没有参加学习和开会的职工的名字记录下来,并及时告之,有时一个内容要讲四至五次才能使班组职工全部知晓,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班组安全管理出现漏洞。
其次,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特别在安排非正常工作时,例如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下罐作业、登高作业、动火作业以及检修有毒有害容器或者管路时,必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考虑仔细、详尽,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清晰、明了的告诉操作你的意图,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万一出现了意外情况该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事故的发生。不能笼统的一句“你要注意安全,别出事情”就万事大吉。
再次,在班组安全管理中,还要善于听取和借鉴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记得在一次检修冷凝器过程中,因为动火地点附近存放有易燃易爆原料,能不动火就尽量不动火,可是怎么办?一时也想不出来好办法。这时,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想出来一个简单的办法,给需要电焊的冷凝器固定架子加了“四条可以拆卸的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通过这件事情,我更加认识到了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总之,班组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班组长只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才能将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第10篇 浅谈定置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现代的安全体系,是由科学的安全管理、先进的安全技术、广泛的安全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科学的安全管理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技术业务上的科学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现场的科学安全管理。说到作业现场管理则不能不提及定置管理这一重要内容。所谓定置管理,其本意是通过对作业现场的人、地、物三者进行状态分析、动作研究,从而进行设计、组织、调整、控制与协调,实现作业现场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达到稳定地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使劳动者处于最佳状态的一门科学。从定置管理的目的看,它和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有着共同点的,即都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损耗,促进安全、文明生产的共同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关系密切的一种关系,这是因为:
我们知道,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有着它的固有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则是自由意志,受着社会环境、家庭因素、情绪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易控制与掌握,人与物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辨证因素。为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各种伤害,就必须从人和物两方面着手。从物的角度即作业现场来看,如果推行定置管理,并且成效显著,就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完善生产环境,消除大量的不安全隐患,做到安全通道畅通,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安全整齐堆放,做到合理地使用工位器具,彻底地整顿电气线路,易燃易爆物资得到严格规范的管理……,这样的作业环境,显而易见也是有利于安全的作业环境。
如何才能做好定置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安全工作呢?笔者在长期从事定置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中,有这样一些体会:
作业现场是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它是生产设备、材料、生产工具,工作场地、劳动组织、生产辅助设施等在特定时间的有机结合,它既有硬件部分的内容,又有管理效果的体现,因此可能存在着多种不规范化以及不安全因素与职业危害,不良的作业环境还可能引起操作者心情烦躁,妨碍操作,易产生疲劳,产生误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作业环境中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外,还包括劳动组织制度不合理、工艺不合理、精神紧张、劳动强度大、生理状态不适应,车间设备、设施不合理,作业场所窄小、安全通道标志不醒目、照明采光不够等因素,因此,消除与控制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于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十分重要。
比如说,车间安全道,是保证职工在通道上行走和运送材料,遇紧急情况时保证安全而设置的,如果安全通道被阻塞或占用,机动车辆在车间行驶时人员容易造成躲闪不及而撞伤,容易被散乱放置的物件绊倒和重物砸伤而造成事故,一旦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现场人员将无法顺利撤离,救援车辆也无法进入有利位置抢险,因此说安全道的定置管理水平对安全生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又如设备、设施的合理布局问题:设备设施合理布局、相互距离、操作空间的大小,各种防护罩、防护网等对人在工作中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如果布局不合理或混乱,操作车间窄小,万一工件或材料飞出时容易造成伤害,布局不合理还会令人产生环境的压抑感,操作不畅,心情不愉快而产生误操作等不安全动作,造成意外。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定置摆设是否符合要求,也对安全生产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摆放不合理,混乱堆放,一是不便于管理,影响作业效率,二是对安全生产也会构成危协。
再比如,如果作业现场采光与照明条件不好,操作人员就不能清晰地看清周围情况,容易接受错误的信息而导致事故。
总的来说,虽然安全生产与定置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内涵和目的,企业做好定置管理不但会促进生产效率和文明生产程度的提高,对安全生产也是大有益处的。
第11篇 煤矿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煤炭企业所发生的事故,特别是多人的重大事故,往往是多环节,多人员的失误造成的,技术管理出现漏洞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实现煤炭企业安全上的根本好转,稳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加强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技术工作和技术管理的特点是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因而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经营的基础和保证。安全状况是企业基础工作和管理工作强弱的具体体现,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在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监察、培训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下,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抓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在地下开采的煤矿中,客观上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危害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实际上是开采对象和环境显现出来的负面效应。煤矿生产的产品种类一般比较单一,但是其生产过程复杂、环节多,采煤和掘进有打眼、放炮、运输、支护等工艺,矿井有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通讯等工序和环节,这些工序和环节配合的不恰当、功能的失效和内部机制的失衡均会酿成故障或事故。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煤矿地质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程度的差异对其安全状况影响甚大。地质条件和生产环节复杂的矿井,不利因素多,治理难度大,安全生产的形势严峻。但是,不论何种条件的煤矿,均存在不安全因素,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因此,所有煤矿都需着力抓不安全因素的治理工作。
我们通常把可能酿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称为事故隐患。对隐患的排查治理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排查隐患,能够全面认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并安排治理隐患的工程,为预防事故奠定基础。
在排查隐患时,应对地质条件、生产环节、开采状况等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对隐患的不认识和认识的不充分本身就是一种隐患。有些虽然是一般隐患,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治理措施不落实,从而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
根据隐患存在的时间长短,分为长期性和短期性的隐患。例如:在瓦斯矿井,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和有自燃发火的矿井,有水患危险的矿井,瓦斯、煤尘、水害、自然发火和顶板问题,自然是长期性隐患,有的隐患将伴随矿井开采的始终。对这类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瓦斯浓度的异常和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小窑,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及过断层和老空等属于短期性隐患。对这类隐患明确责任,强化治理措施,使其尽快消除或通过。
2、搞好矿井开拓开采设计
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巷道布置、阶段和采区划分,开采程序、采掘工程、生产系统和环节、设备能力和选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满足矿井合理开拓布置的需要,在查明开拓开采区域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同时,还要加强水文地质和瓦斯地质工作,使设计置于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设备能力留有适当的余地,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应当加强,努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
采区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使用期间安全生产的影响较为直接。采区设计除按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内容进行编制外,其巷道布置应同采区通风一并考虑,巷道断面选择应满足风量分配的需要,煤层群或分层开采尽可能联合布置采区,正规采区应布置局部通风系统,采区内若采用轨道运输,其上、中、下部车场应通过计划进行正规设计。即使是临时性的车场,也应使安全间隙符合规定,切不可马虎凑合,有水患威胁的采区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必要时设置专用疏排水通道。
煤矿开拓开采设计要遵循《煤矿安全规程》,将《规程》中的规定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煤矿采掘《作业规程》更应以《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
第12篇 浅谈如何通过班组管理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效益和形象,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和家庭幸福。而班组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管理的水平体现着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更是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基础。如何通过班组管理以达到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的?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企业的末端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培训教育
1、坚持企业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新进入公司的生产一线人员(含非本公司的实习人员),由于首次接触或不熟悉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及作业规程,因此必须经过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2、加强在岗人员技术、安全教育培训
⑴、每年制定和落实在岗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对在岗生产人员进行安全规程、制度、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的培训和考试,并组织开展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技术知识竞赛、事故预想等现场技能培训活动。
⑵、对转岗或离岗三个月以上的员工进行岗前再教育培训。岗前培训主要进行员工的思想政治、安全知识、岗位业务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本着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岗位安全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为重点,按计划培训。
3、坚持持证上岗,做好特种设备作业培训
坚持持证上岗,鼓励员工积极参加特种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专业技术资格证》或《特种设备操作证》。
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现场安全教育这类培训,不仅有效增强职工自我安全意识,还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及自我防范能 力,更好地执行相关规定和落实好作业安全措施。
培养和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
班长是整个班组的核心,主要是准确传达上级工作精神并带领和引导全体班员完成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在上级与班员间起到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班组的整体表现,很大程度取决于班长的作为和组织协调能力。班组长要胜任兵头将尾这一重要角色,就必须注重提高和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班组长培训,是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指导意见有关精神,把生产一线班组长培养成为“会讲、会写、会做、会指挥”的“四会”班组长,促使班组长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进步。
一个优秀的班长,除了具备出色的业务素质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只有善于沟通和协调班组长自身与上级、班员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获得这两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班组管理中通过联、帮、带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能使班组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联”,就是要将自己始终放到班组成员之中,密切联系每一名班员,谨防主观武断,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班组成员之上,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帮”,就是及时帮助班员解决实际困难,营造相互关爱的浓厚氛围,谨防只让大家干活,不管大家生活,只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式、简单化管理现象。“带”,就是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示范作用、表率作用,谨防手电筒照人,自我要求不严,弱化个人形象。“以技服众,以理服人”,只有一个好“将才”才能带领班员把有效的安全工作落实到班组,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加强日常基础工作的落实
1、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
执行交接班制,是接班人员了解和掌握设备当前运行状况,有效对设备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重要的班组交叉工作。交接班时各岗位实行对口交接,详细交清当值运行情况、所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及其初步分析、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对重要的设备异动或设备缺陷,应到现场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并记录在交接班记录薄上,交接班人员双方签字确认。认真履行交接班制是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有效措施之一。
2、坚持召开班前班后会
班前会班后会是加强末端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召开班前会,让员工明确作业工作任务和作业指导书内容及工作重点,掌握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地对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疏导和教育。通过召开班后会,可以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收集信息和表扬好人好事。长期坚持开好班前班后会有利于员工建立团队精神,强化员工的组织性、纪律性,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3、积极开展安全日活动
安全日活动是日常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一线工作班组要定期开展安全日活动,围绕本企业的安全工作并联系实际,在活动中学习先进、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收集信息、表扬好人好事等。安全日活动要形式多样化,可以以座谈会、演讲等形式开展,或根椐各班组工作情况而开展,可以在施工现场召开,可以利用中午饭后进行,现场小结安全情况,即能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更改,又能从中得到启发。 通过安全日活动的有效开展,能使人人当好安全演讲老师,个个当好安全领头雁,让安全日活动能吸引毎个员工,真正让安全日活动取得实效。
4、认真执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事故隐患不仅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还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班组一级单位,要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其负责的生产范围内,对生产设备、设施,习惯性违章行为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类别划分、登记造册、防控治理、监督验收和统计上报等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坚持“勤排查,快治理”的闭环管理原则,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据统计,很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违章引起的,且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章作业有关。由此可见,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之大,反习惯性违章是当前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安全教育和重奖重罚是克服习惯性违章的制胜法则。由于习惯性违章有一定的顽固性和潜在性,是一种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因此,在班组安全活动中要针对本岗位“习惯性”的特点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使班组成员认识到习惯性违章作业,不但危及自己的安全,而且还会累及到他人。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是克服习惯性违章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只有抓住不安全苗头才能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控制事故。
6、做好事故的防控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针对本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应急机制,正确、有效、快速地处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对维护国家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组要重视强化事故预防,除了做好事故预想和应急处置措施,还要对事故进行预演,通过事故演习,总结经验,可以不断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可行;还可以训练各级应急人员事故处置熟练程度,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
结束语:班组作为生产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在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安全教育培训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培养和提高班组长综合素质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加强日常基础工作的落实是班组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
第13篇 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
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是安全管理工程的一个分支, 也是企业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特种设备安全工程主要包括承压设备与起重设备安全管理领域所涉及到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检修、监测、事故调查及人员培训教育方面的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密切相关,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1 化工生产中的特种设备与作业
设备安全性能的好与否, 不仅关系到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且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承压设备的特点之一, 就是事故率高和事故的破坏性大。承压设备一旦发生灾难性事故, 就会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如1984 年12 月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脂贮罐物料外泄事故, 致使3150 人死亡, 50000 人眼睛失明, 150000 人需进行治疗, 200000 人逃离、迁移。再如1991 年9 月3 日, 我国江西上饶贵溪农药厂一辆运输甲胺的汽车槽车, 由于罐顶阀门的接管被树枝折断, 造成24t 甲胺外泄,致使41 人死亡、近600 人中毒。两起事故的教训都是十分惨痛和触目惊心的。所以, 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在抓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同时, 必须抓好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努力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
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 无论是特种设备的种类、数量, 还是特种作业的工种类别与人数上都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化工生产离不开承压设备( 即锅炉、压力容器等) , 几乎每一个工艺流程都要通过承压设备才能进行。由于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等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性,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 加强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与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应当在企业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工作上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2 特种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关键
特种作业是一种容易发生人员伤亡并对周围设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许多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与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因此, 加强人、设备和工具的安全管理, 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 早在建国初期就成立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的专门机构, 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技术法规。鉴于特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1999 年7 月12 日发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第13 号令, 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防止事故的发生。
抓特种作业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应从根本上抓住人员的培训教育、现场的监督管理及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这三个关键。
2. 1 抓好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是确保安全生产之根本
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强, 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多, 介质腐蚀性强, 工艺复杂多变, 承压设备工作条件恶劣, 这就要求生产操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娴熟过硬的操作技能, 而且应具备准确判断、分析和处理故障或事故的能力。如果操作人员不了解生产特点, 不熟悉工艺设备和仪器仪表性能, 未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生产中一旦工况出现异常现象, 就会手忙脚乱, 不知如何处理, 甚至误判断、误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或事故状态的扩大。抓安全技术培训就是为了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防止作业者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抓安全教育( 包括安全技术培训) 入手, 健全完善企业的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培训教育, 使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了解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 了解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 了解作业场所的尘毒源、危险机件、危险区域及相应措施, 熟悉设备结构及其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作用,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方法, 增强工作责任感, 达到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及处理事故应变能力的目的。
2. 2 加强现场管理, 落实安全措施,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现场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与窗口,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场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前沿阵地与着落点。现场安全管理搞不好, 事故发生率必然高。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组织、手段和方法, 对生产现场各个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要素, 如人、机、料、能、环境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协调与控制, 并针对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切实可靠的预防措施, 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事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采取的方法是: ?? 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 做到有章可循, 有章必循, 违章必究;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及时制止“三违”行为的发生,督促危险性大的或存在不安全因素的作业岗位落实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消除危险隐患; ?? 结合生产和施工的实际, 开展事故预想预知活动和岗位操作技能训练, 使作业人员正确掌握判断、分析故障或事故的方法, 提高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2. 3 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前提条件
设备安全性能好与否是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特别在当前化肥产品销售疲软、价格下滑的情况下, 企业的生存只有寄托在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 而这两个赖以生存的因素恰恰与设备安全性能的好坏密切相关。化工生产的特点之一, 就是生产的连续性强, 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故障都将影响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没有持续稳定的运行, 就没有生产的低能耗、低成本、高产量和高利润。
设备安全性能差, 运行时故障必然多, 设备( 尤其是承压设备) 如果频繁地出现故障, 不但会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 而且会威胁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就锅炉压力容器来讲, 因其工作条件恶劣, 加上长期承受工艺介质的腐蚀、冲刷与复杂应力的作用, 设备本体、受压元件、安全装置及连接件等极易产生磨损、腐蚀、变形、裂纹及过热等缺陷,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消除与预防, 轻则会出现跑、冒、滴、漏, 重则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特大的承压设备泄漏和爆炸事故, 足以证明设备安全可靠性的重要。要保证化工装置安、稳、长、满、优高效运行, 就必须在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上下功夫。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的途径是: ?? 严格工艺管理, 防止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时消除缺陷或隐患; ?? 加强运行中的状态监测和定期安全技术性能检验; ??定期大修, 确保检修质量,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把好大修质量关。通过全面的检查、修理, 恢复设备的预定功能, 达到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
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公司1997 年新系统合成氨装置以安全运行333 天的优异成绩, 打破了1994 年国内同类装置创下的314 天连续运行的最高记录。公司当年考核的36 项技术经济指标中有21 项创历史最好成绩。1998 年老系统合成氨装置又实现两个长周期“百日红”。1999 年全公司的千人负伤率降低至0. 26‰, 截止2000 年12月底, 我公司已连续11 年取得无死亡、无其它重大恶性事故的安全生产好成绩。
3 结语
实践证明, 强化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和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促进生产发展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 安全管理工作上应牢牢抓住这个关键, 抓住这个关键就等于掌握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第14篇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和全体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进行管理和控制、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
我国供电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安全生产也同时实行了目标管理。
1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目标制定不准确
(1)对电网事故的认识不到位
有的供电公司把电网事故等同于设备事故。由于供电企业发生设备事故,主要是给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而电网发生事故,不仅给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而且还会给其它企事业单位以及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因此电网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较设备损坏事故更大。所以,供电企业应将预防和控制电网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的更重目标。
(2)目标分解不正确
供电企业在分解安全生产目标时,必须做到工区(分公司)的目标要高于企业的总目标,班组的目标要高于工区(分公司)的目标。这样,才能通过分目标的实现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也才能真正实现三级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工区(分公司)和班组制定的目标却分别低于上一级的目标,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纠正。
(3)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不具体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不具体、不落实、致使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没有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1.2 保证实现安全目标的措施不完善
由于目标制定得不准确,为保证完成目标所制定的措施必然存在偏差和漏洞。如有的供电公司缺乏防止电网事故的有效措施;有的工区(分公司)制定的防止人身事故和一般设备事故的措施不够具体,或缺乏可操作性;有的班组没有具体的防止违章特别是防止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措施。
2 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
2.1 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要按照原国家电力公司要求的三级安全工作目标,由上级与下级一起讨论,共同确定企业的总目标。然后制定各工区(分公司)、各班组和员工个人目标,形成一个目标链。使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成为班组分目标实现的保证,而分目标的实现,又成为工区(分公司)目标和企业总目标实现的保证。
2.2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目标责任书是上级与下级部门或员工就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和方法所达成的协议。实现目标主要采取自主管理或自我控制的办法,因此,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以保证员工实现个人目标,进而实现工区(分公司)和企业目标。
2.3 提出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分析和研究本单位、本部门和本班组的实际情况,提出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上级应根据目标和方法,授予下级部门和员工相应的权力,下级部门和员工认真行使这些权力以达到自己的安全生产目标。供电公司普遍开展的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等活动,就是保证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具体措施,也是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活动。
2.4 提出阶段工作重点并进行阶段性检查
根据年度目标,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特点,提出安全生产阶段工作重点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在目标完成前,上级应对下级单位或员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例如,每年的4~6月是“春检”工作阶段,检查的重点是防止发生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等人身伤害和误操作事故。6~9月是防汛的重点时期,要对防汛工作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
2.5年末全面检查考核
在达到预定期限时,上下级一起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兑现奖罚,对工作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要强调由执行者对执行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自我检查,促使执行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下一步目标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
原国家电力公司每年都要对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省公司、供电公司进行表彰,各供电公司也要对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工区(分公司)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进行处罚。
2.6 制定新目标开始新循环
每年年底,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工作实际,重新研究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例如:随着设备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制定的新目标应体现出一般设备事故率逐年下降,供电可靠率逐年提高。针对全社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节日和政治活动保证供电的要求越来越严,供电公司的安全生产目标中应增加“不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等内容。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目标管理,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地加以总结、完善和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15篇 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由于煤炭生产环境具有复杂性,这使得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极大的威胁了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影响了煤炭生产的连续性,可以说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炭行业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煤矿的强化生产技术的管理。文章探讨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尽一份力。
1 技术管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煤炭生产技术管理对于煤炭日常生产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生产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且需要经过多个复杂的程序,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给井下的生产人员带来灭顶之灾,同时也影响煤炭的正常的生产。这就要求在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将其融入到煤炭生产的每个细节,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指导,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只有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
煤炭生产的安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矿井设计的影响,通过矿井的设计,对开采工作面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置巷道,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对于煤炭生产安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地质勘查工作,为设计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开采设备,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部署。在进行矿井设计的时候要兼顾生产效率和经济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确保生产的效率和煤炭的产量,同时要考虑设计的成本,不能忽视经济性。在设计之前要同相关的技术部门取得联系,获得技术上支撑,在建设之前要充分的进行技术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最终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矿井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为煤炭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由于煤炭生产主要位于矿井内部,生产的环境以及条件比较恶劣,容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同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如果没有遵守相应的规范,违章生产,那么就会加大灾害发生的概率,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由于煤炭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多省都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通过生产技术管理来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隐患发展成为不可挽回的事故。很多的煤矿事故发生大多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隐患造成的,而这些隐患往往比较的隐蔽,不容易发生,并且由于这些隐患本身没有直接的危害性,因此,即使被发现也往往被忽视。这就要求在煤炭生产过程当中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深入生产过程当中的每个细节,及时的发现隐患,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要进行具体的分工,每个管理人员负责一定的区域,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的找出责任的主体。管理人员要树立危机意识,在日常的管理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定期的进行检测,同时要进行抽查,争取将意外消灭在萌芽之中。
3 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技术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作业规程、技术报告等技术文件上,是当前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工作之一。
提高工程设计、作业规程和技术报告的认识;工程设计、规程或技术报告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应由专业副职组织执行;经负责人负责实施、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和进入现场的任何人员都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进行作业和操作。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规程指导、落实、修改和补充工作,工作面地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补充安全技术措施。
设计、规程或报告是一个工程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关系到这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和效益。编制总的要求,一定要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必须坚持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工程的具体措施要体现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有创新性。
4 技术管理要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绝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管理水平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6.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煤矿服务
7结束语
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