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18:30:12 查看人数:58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第1篇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1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

在系统运营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危险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费用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换言之,系统安全就是,某系统中在功能、时间、成本等规定的条件下,人员和设备所受到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少。

2 系统安全管理(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是为了完成以下系统安全业务所需要的计划管理的一部分。

(1) 协调系统安全所需要的内容;

(2) 安全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 与系统其他计划的协调;

(4) 有计划地、适时实现系统安全目标,进行计划分析,研究和评价。

(5)

3 系统安全工程(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

“系统安全工程”是在系统安全范畴内的活动,仅归属于安全工程活动。对于其研究

计划拟实现系统安全工程的目标,要求确定任务,这些任务应包括下列各项。

(1) 鉴定资源文件;

(2) 提供系统安全标准、准则和要求;

(3) 准备系统安全大纲实施计划(sspp)

(4) 检查草图并修改;

(5) 提出设计审查的参加人员;

(6) 系统安全分析指南;

(7) 准备修改建议;

(8) 审查故障分析;

(9) 审查试验计划;

(10)准备安全报告;

(11)提供安全培训内容;

(12)保存安全数据文件。

4 系统整体性(entirety of system)

图3-1 系统整体性示意图

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六大属性确定的: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有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由这些属性所体现出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系统整体性力争达到最优化。

系统整体性原理的示意图如图3-1。

5安全(safety)

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人不受到伤害(死伤或职业病),物(设备或财产)不受到损失。

在工程上研究安全时,采取一般概念上的近似客观量来定义安全的程度,叫安全性设s代表安全性,d为危险性,则

s=1-d。

在工程上,与其说研究安全性,倒不如说研究危险性更恰当。

传统的安全认为安全和危险是两个互不相容的绝对的概念;而系统安全则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安全是一种模糊数学(fuzzy mathematics)的概念。按模糊数学的说法,危险性就是对安全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到某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了。

6 危害与危险(hazard and risk)

危害是造成事故的一种潜在危险,它是超出人的直接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

危险亦称风险或危险性,是来自某种个别危害而造成人的伤害和物的损失的机会。它是由危险严重程度及危险概率表示的可能损失。

危害是可能出毛病的事物或环境;而危险则是定量的统计学术语(概率),它表征潜在的危害的结果。

在有发生工伤或职业病的劳动环境中操作是一种危害,如有坠落危害、矽尘危害等。危害相当于习惯上所说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7 危险性、危险严重度(risk and risk severity)

危险性,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它用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度来表示可能的损失。

危险严重度,是由危害造成的最坏结果的定性评价,即由于人的失误、不安全的环境条件、设计缺欠、措施不当、系统、子系统、组件故障或缺陷造成的最严重后果的定性尺度。它可以用工伤、职业病、财产损失或设备损坏的最终可能出现的程度来度量。在研究人员遭受伤害时,危险严重度即为伤害严重度。

8 危险严重度分类(classification of risk severity)

ⅰ类——致命的,可造成人员死亡或系统损坏;

ⅱ类——严重的,可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职业病或主系统损坏;

ⅲ类——危险的,可造成轻伤、轻职业病或次要系统损坏;

ⅳ类——可忽略的,不会造成伤害和职业病,系统不遭受破坏。

9 危险分析(risk analysis)

系统安全专家执行的许多任务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安全分析。系统危险分析是系统安全工作的核心。系统分析可以检查系统的各种功能缺陷,而危险分析是检查系统危险的有效方法。

危险是“潜在的伤害”,而伤害可能致伤、致命、设备或财产的损害等。事故则是导致生命或财产达特定损伤水平的、不希望的或不期望的事件。根据对生产伤害的潜在因素的研究,可以确定系统的安全功能。对已发现的潜在因素,系统安全实践人员将采用某种方法把它们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描述危险时应细心区分。例如存放在车库里的一桶汽油,如果油桶不漏,虽使之接触空气及火源,也不会成为危险。若漏油或汽油在车库里暴露,就具有汽油着火和爆炸的危险,但如果火并不威胁到人或财产,则着火和爆炸仍然仅仅是潜在的伤害。又如雷电击到湖面上是一种危险,但并没有产生伤害,如果一条船进入雷击的那个区域,则将使危险成为伤害。

危险的几个例子如下:火;爆炸;有毒汽体释放;结构失效;超高温或超低温;无防护的车床;跌倒;风暴;冰雹。

某些实践表明,危险是能量以不期望的方式转变的潜力。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却不然。

10 危险控制(risk control)

危险具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如果两个特性中的任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或称为固有安全。例如雷电危险,如果人们保证在雷电击到湖面上时,船不进入那里,就可认为这个危险是固有安全。

如果通过危险分析过程发现危险不是固有安全,就必须估价它在系统运行中的可接受性,如果确认是不可接受的危险,必须采取安全对策来控制它。在实际中,通常的说法是风险缓和及危险控制。危险控制活动的次序如下:

(1) 设计保证其危险可接受;

(2) 安全装置;

(3) 报警装置;

(4) 规程和培训。

11 事故(accident)

事故是以人体为主,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

的事件。

事故也可能定义为:个人或集体在时间的进程中,在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的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

这种事故现象是在人们的行动过程中发生的,如以人为中心来考察事故后果,大致有如下两种情况:伤亡事故(injury);一般事故(incident)。

12 伤亡事故(injury)

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此能量若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地或全部的丧失。

这种事故的后果,严重时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习惯上称为不幸事故。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系,它把能量吸收在人体的生理机构中,并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消耗能量以进行各种活动,当人的行动超出了正常状态,且与生产设备的能量流动发生接触、碰撞,以致遭受打击而蒙受伤害。这时也就妨碍了人行动的正常进行。

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叫工伤事故。

在分析伤亡事故时,自然要涉及造成事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涉及每起事故,为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必须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促成事故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i),工作因素(j)材料、设备和工具的因素(m)以及社会技术环境因素(e),通常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称为人——机系统(ijme)。如果只考虑人的因素,以及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则可获得i、ii、ij、im、ie五种关系。

个人的事故敏感性,是指某个人易遭到事故或引起事故的倾向性。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缺乏经验。这包括不熟悉组内其他人员的工作方式、讲话方式和相互之间使用的非正式信号或手势;不熟悉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不知道机械失灵或工作不正常以及为此发出的各种信号;不知道怎样防止事故或排除故障;不知道周围环境的危险性。

工人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工作要求工人克制自己的种种自然感情和冲动,由于这种克制,存在一种压抑因素。造成压抑的因素有:过重的体力劳动;要求

第2篇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依据《煤炭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等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所有矿井。

第二章  系统建设与安装

第三条 各矿井井下使用的所有监控设备必须取得“安全仪表检验合格证”、“产品(计量器具)合格证、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防爆合格证”和“ma标志”。

各矿井必须按设备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规定的型号选择传感器、断电控制器、开停传感器、馈电传感器等关联设备,严禁使用未联检的设备。

第四条 井下的采区设计、采掘工作面设计、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单独设立安全监测监控章节,对安全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安设地点位置,信号电缆、电源电缆敷设,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单独绘制监测装置布置图、断电图。

第五条 传感器的安装(拆除)严格执行通知单制度,通知单由矿通风区根据设计、井下采掘布置、通风情况提前下发至矿监控队,安装通知单必须注明传感器安装地点、安装时间、吊挂位置、报警值、断电值、断电范围等,由监控队组织安装。拆除通知单必须注明拆除地点、拆除原因等。拆除通知单必须注明传感器拆除地点、拆除时间、拆除原因等,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机电部门必须根据断电范围要求,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具体方法由煤矿主要技术负责人审定。通知单样表见附表《传感器安装通知

单》、《传感器拆除通知单》。

第六条 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宜为井下安全监控设备提供专用供电电源。

第七条 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在改线或拆除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经矿主要负责人或主要技术负责人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第八条 井下采、掘工作面传感器安装完毕后,确认传感器、断电器正常工作,由监控队和使用单位现场办理交接手续,设备、线缆、牌板等正式移交使用单位管理,监控队负责日常监管、检修、维护等工作。

第九条 监控设备下井安装使用前,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在地面试验场所进行安装、调试和测试,测试合格并在试验场所试运行至少48h后方能下井安装使用。

第十条 各矿井在新开工作面或作业地点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安设、线缆吊挂前,在标准化方面应提前设计、制定计划,监控队做好设备及线缆使用台账,要求一巷道一台账,做到设备及线缆的发放、回收数量清楚明了,牌板、标志牌等发放、回收有帐。

第三章  现场管理

第十一条 井下各类传感器的安设数量、位置、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以及断电范围,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山西省、两级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介休洗煤厂和有附属洗(选)煤厂的矿井要将洗(选)煤厂的日常瓦斯管理纳入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中,煤仓上方、封闭的地面机房内上方、封闭的地面煤仓下口、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上方等瓦斯浓度较高的地点设置甲烷传感器。 传感器的报警、断电、复电值、断电范围符合aq1029的规定,传感器的调校每七天进行一次。各矿井附属洗(选)煤厂应设监控终端,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瓦斯传感器要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并实现数据上传。

第十三条 井下监控分站在交流供电电源停电后,监控分站的后备直流电源在满负载情况下必须保证不小于2小时的连续供电。

第十四条 严格执行井下安全监控装备调校、检修规定。瓦斯传感器每7天必须使用空气样和标准瓦斯气样井下现场调校一次,每一年检定一次。其余传感器按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定期检定、标校(调校)。“三闭锁”功能必须每7天井下测试一次,并有记录查询。瓦斯传感器井下调校(断电试验)前,各矿井应提前一天上传调校数量、地点等至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监控值班室。瓦斯监控主机、监控分站、通讯设备、传输接口、ups电源等其它设备必须每月检测一次。必须对上述各项调校、检修工作做好书面记录,以备核查。传感器井下调校(断电试验)上报表见附表《瓦斯传感器调校(断电试验)上报表》、《井下瓦斯传感器调校、断电测试

记录》“三闭锁”测试记录表见附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三闭锁”测试记录表》

第十五条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瓦斯电、故障、风电”闭锁功能必须实现断电迅速、可靠,严禁异地断电、超范围断电、交叉断电或断电范围不完整。

第十六条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定期巡检、维护。如发现显示数据误差、设备损坏、系统运行异常、线缆破损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监控值班室进行处理,并在巡检记录上做好记录备查,因故障而丧失监控功能或监控系统停止运行时,矿调度责令监控系统故障所在队组停产并立即实施断电、撤人,监控系统故障不排除不得恢复生产。

第十七条 井下各类监控装置应安装设置在准确反映监控环境实际情况的地点。避免淋水、挤砸等外部因素影响和干扰。

第十八条 严禁破坏监测监控设备设施;故意移动或遮挡瓦斯传感器、短接闭锁开关造成监测数据失真或无法实现断电功能;严禁在监控系统软件内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数据屏蔽、删除。

第3篇 矿井运输提升系统违章行为的安全管理

(1)用严禁使用的固定车厢式矿车、翻转车厢式矿车、底卸式矿车、材料车和平板车等运送人员。

(2)乘坐猴车时,速度过快,人体及所携带的工具和零件露出中界限。

(3)候车在行驶中和尚未停稳的情况下,站立或上下车。

(4)乘坐猴车时,超员。扒车、跳车和坐车人力推车时放飞车;在矿车两侧推车;推车的间距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5)在巷道坡度大于7%的情况下,仍采用人力推车。

(6)擅自在能自行滑动的坡道上停放车辆。

(7)斜井提升时,有人蹬钩、行人。

(8)在斜巷内违反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

(9)运送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或易燃、易爆物品违反有关规定。

(10)在绞车信号系统乱打点。

(11)拉运材料不捆绑或拥绑不合格,不按规定车型装车。

(12)联接装置损坏的矿车不甩出。

(13)在斜面巷道铁道上滑行;坐在平巷内休息时距离铁道距离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14)斜巷挂套链、放飞车、停车不打掩。

(15)绞车过卷、接反向,机车闯信号。

(16)特殊工种不挂证上岗,无证开车、蹬钩。

(17)在铁道干线施工不设警戒。

(18)斜巷运输不按规定安设、使用声光信号及“一坡三挡” 安全保护装置或装置不全、不灵敏可靠。

(19)擅自闯进挂着'禁止通行'或有危险警告牌标的地方。

(20)在无风的井巷中乱跑或睡觉。

第4篇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是指利用图像采集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进行信息记录的视频系统。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业、本系统、本地区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并协助做好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和区、县公安机关负责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建设、使用、维护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下列单位和区域,应当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

(一)党政机关、国家机关所在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邮政、金融、服务单位,博物馆、档案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危险物品生产、销售、存放场所等重要单位;

(二)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文化娱乐场所,举办体育赛事的场馆、场地,住宅区、停车场等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

(三)重点道路、路段和主要交通路口,地下通道、过街天桥,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城铁车站,公共电汽车的重要交通枢纽等;

(四)城市供排水、电力、燃气、热力设施,城市河湖及其他重要水务工程等重要城市基础设施;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地点和区域。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建设的市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其他应当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区域,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自建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应当符合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要求,不得采集本单位范围以外的公共区域的图像信息。

第七条 交通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由政府负责,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该区域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

第八条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共同制定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公共图像信息系统应当具有采集、录像、传输等功能。

第九条 设置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不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应当采取保密措施。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安装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应当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自系统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按照保卫隶属关系向市或者区、县公安机关备案;没有保卫隶属关系的,向本单位所在地的区、县公安机关备案。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0日内,将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按照前款规定向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使用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保证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一)对与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保密知识的培训;

(二)建立安全检查、运行维护、应急处理等制度;

(三)保持图像信息画面清晰,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四)不得擅自改变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的用途和摄像设备的位置。

第5篇 安全力系统管理与煤炭企业安全

一、目前我国煤炭生产安全形势严峻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字,2004年,我国原煤产量16.6亿吨,事故死亡人数6027人,死亡率3.96人/百万吨,在世界上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中国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2004年约3人,这一水平是美国的100多倍,南非的20多倍,印度的10多倍。

我国一直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并对企业安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安全设施,制定了大量的安全法律法规。但是,煤炭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相对平稳,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812972起,死亡136092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6.2%和0.2%。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2月14日,短短117天里,河南大平、陕西陈家山、辽宁阜新孙家湾,连续发生三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大恶性煤矿事故。2005年1-5月份全国煤矿特大事故发生19起、死亡316人,同比增加9起、162人,分别上升90%、105.2%;特别重大事故发生4起、死亡366人,同比增加1起、260人,分别上升33.3%、245%。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和安全基础差,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事故总量大、死亡人数多。平均每天373人丧生于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煤矿事故频繁发生,引起中央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因此,煤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仍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更是需要不断探索和破解的重大课题。企业的安全是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应当转变煤炭安全生产的发展观念,即安全也出生产力,发展安全力就是发展生产力,“安全力”系统的构建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持续动力。

二、转变发展观念,构建“安全力”系统

1.“安全力”系统构成要素

“安全力”系统的构建是建立在综合分析安全生产的过程基础上,针对安全生产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建立的安全保障系统。所谓“安全力”是指在人的管理行为控制能力、物的状态保证能力和环境的支持保障能力的综合作用下,安全得到保障的程度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

煤炭企业的“安全力”系统,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

一是“人”,即:“安全力”系统中人的要素包括作为企业安全管理主体的“人”以及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即企业员工。从企业安全管理角度来讲,“安全力”系统中的“人”具有管理控制、创新能力和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能力。

从安全管理主体来讲,包括安全管理能力、危险源辨识和控制能力、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现场综合协调能力;从安全生产员工的层面讲,要具有安全生产持续提升能力,包括安全意识能力、上岗操作能力、事故处理能力、自主保安能力。作为煤炭企业,其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关键在于是不是坚持了“以人为本”,是不是实现了科学规范和持续有效。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创造一切财富、实现某一目的的关键,但他同时又是激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如人可能做出不安全行为,会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会造成管理上的缺陷,会形成事故隐患并可触发隐患等,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为原因所致。

二是“物”, 即:作为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条件的“物”所具备的安全保障的能力。包括设施、设备状态、流程运作质量、科技保障能力、材料性能等,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设施(设备)等安全“涉及物”,是“安全力”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虽然物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采取一定的安全装置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转化物的不安全状态,总是可以消除或避免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事故。经过有安全行为人的作用,始终处于(持续改进中)良好的流程状态,可以有效地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使工作更有保证,反过来,能够更有效地促使员工投身到标准的工作流程中。

三是“环境”, 即:作为企业安全管理提升动力的“环境”所具备的全面调控和影响能力。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安全氛围等,有没有持续拉动和影响“人”与“物”的能力。安全环境主要为人、物的运作营造和谐、协调和整合的氛围。优良的安全环境能够使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达到良性的整合,使之运作更加协调、高效、有序,最终达到行为和状态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安全管理的人为环境也十分重要,企业决策层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当作第一政治来抓,这无疑给各项安全管理落实到每名员工是强力剂,对于约束和改变人的行为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2.煤炭企业发展观念的转变

作为煤炭企业,应当转变发展观念,即安全是发展的基础,保障安全同时也推动了发展。煤炭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安全的保障程度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煤炭企业只有转变当前以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企业发展的单一标准,转变为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与上述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标准,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的“安全力”,其核心观点是: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也出生产力。“安全力”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持续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安全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6篇 氨制冷系统安全管理

一、安全意识(理念):首先是有没有安全意识。

1.从重要性说:安全是第一,安全是首位,安全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没有了安全所有的工作都将可能是徒劳。(只是可能,但不要抱侥幸心理,抱侥幸=冒险)没有安全就没有阳光的企业,没有安全就没有员工的饭碗和平安。

2.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构

说:安全管理工作是基础工作,是日常工作。

3.从企业效益说: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安全是一种隐性的、长期的效益。是企业的最大效益。

4.从企业投入说:安全投入明的是在花钱,隐性的是为了企业更少的花钱。安全投入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基本效益,进而扩张更大的效益。现代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追求效益最大化就得创造最多的收入,而付出尽可能少的成本。但安全投入是最必要的成本之一。

二、安全管理:重要的是制度和落实。

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合理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人们必须怎样做,做到什么,不能怎样做。

安全制度包括:卫生管理、质量管理、用火用电用水用汽用油管理、劳动保护、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养护维修、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安全设施的使用保管及人员培训。而制度的落实才是制度的实质,才是制度的真实体现。

三、安全责任心

1.员工责任心

整套制冷系统的运行安全与否,除了原设计及安装是否符合安全规范外。再者

就取决操作人员如何正确操作、管理制冷系统,取决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这包括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心)。操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过程要求做到勤看、勤查、勤听、勤摸、

勤记录。

2、管理层的责任心

管理层应十分重视生产安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跟踪检查抓落实,在安全生产上要舍得投入。

四、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事故(故障)的发生

减少故障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

1.要有一批技术全面/熟练,责任心强的操作管理人员.(据相关资料表明90%的故障是由于操作或维修不当而造成的)

2.正确掌控整个系统运行状态

(1)完整地/系统地/熟练地掌握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整个系统设备管道阀门的布置)(包括每台设备的构造和原理)

(2) 整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压力/温度/液位/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合理、经济.

(3)制冷系统四大部件热负荷应匹配(机房主机热负荷/冷凝器热负荷/库房冷却设备热负荷和节流元件热负荷)

(4)严密/规范/准确的系统运行记录.(包括维修记录)

3.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保养重于维修)

(1)各主要设备应严格按照规范(厂规或国家规范)进行维护保养.(小/中/大修)

(2)压力容器及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部件应遵循国家相关条例按时请压力容器检测部门进行定期检测并归档管理。

(3)各种管道/阀门应及时除锈油漆(露天阀门的填料压盖可擦拭干净后涂上黄油避免阀

杆锈死)

(4)严格做好制冷系统各种设备/管道等的精确维修.并做好记录.

四、故障的处理及紧急救护

如果系统出现故障,操作人员应冷静、沉着,不要慌乱。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如果是机械故障,应迅速关闭电源让相关机器停止运转。

如果是系统泄漏,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平时应能熟练地使用各种防护用品)迅速准确地关闭相关阀门,让泄漏点与系统分隔开。并用自来水冲洗泄漏点。

如果是高压系统泄漏应立即停止压缩机运行,切断泄漏点与有关设备相通的管道。

如果是低压管道(或库房冷却设备)泄漏,应立即关闭供库房的供液、回汽阀门。

系统出现故障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或向相关部门求援。事后向应认真做好故障

分析(主要内容: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预防类似故障措施)。

五、对氨的认识

氨物理的性质:氨无色、有毒、带有强烈的刺激味、对皮肤有产生冻伤,在常压下比空气轻、沸点低(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沸点为-33.4℃)

氨的化学性质:氨能充分地与水相溶解(在一个大气压下1个单位的水能溶解700~900个单位的氨)形成氢氧化氨(强碱)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冻结.氨与冷冻油不相溶解.氨会燃烧和爆炸,当空气中氨的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而达到11~14%时可以点燃,并呈黄色火焰。达到16~25%时会引起爆炸。

六、氨对人体的伤害

1.外部伤害:对皮肤、眼睛有烧伤或刺激伤害。处置方法:立即脱去溅到氨液的衣服并用自来水冲洗表皮或眼睛。

2.内部伤害:主要是对呼吸道的伤害。一旦吸入氨,可让伤者喝入0.5%柠檬酸水及柠檬汁(食醋)也可.不能让伤者喝白开水(因为氨溶入水中会加快氨在血液中扩散).

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

2008-01-01

第7篇 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管理规定

为了贯彻落实好瓦斯治理十二字工作方针,进一步抓好全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发挥、利用、管理好我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好监测系统的监控效能,杜绝矿井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对我矿监测监控系统作如下规定,希各单位认真执行。

一)、管理组织机构:

矿成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通风副总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安监副站长以及安全、技术、生产、通防等有关同志担任。

二)、管理规定

(一) 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校正、故障处理与维护及回收

第1条有瓦斯涌出的每一个采掘头面都必须安置甲烷断电仪或甲烷风电闭锁装置。串联通风的被串回采面进风巷,串联通风的 被串掘进面的局部通风机前,回风流中的机电设备硐室的进风巷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矿井每个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设置风巷传感器。主扇风硐应设置压力传感器,自燃煤层矿井,每个采区及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主要扇风机及局部通风机应设置开停传感器。主要风门应设置风门开闭传感器。被控设备开关的负荷侧应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第2条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有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

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主机或系统电缆发生故障时,系统必须保证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当电网停电后,系统必须保证正常工作不少于2小时。

第3条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巷道的上方,不影响行人行车,安装维护方便,要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毫米,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毫米。

第4条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由生产科根据头面安排情况通知通防科做好监控设备安装准备工作,通防科完成准备工作后汇报生产科,由生产科通知机电科和通防科共同完成安装工作,谁延误谁负责。

第5条监控设备的初始安装由通防科和机电科共同完成,机电科

负责交待该头供电系统情况和监控设备的搭火,通防科提供监控设备并配合机电科作好搭火和监控设备安置工作。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第6条监控设备的前移,在不改变供电线路系统的情况下,由通防科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否则由机电科和通防科共同完成。

第7条采掘头面瓦斯探头的挪位由瓦斯员完成,因移位不及时崩坏探头由瓦斯员赔偿。

第8条机电科改变供电线路,施工单位维护员维护设备及其他单位触及监控设备时,任何人不准甩掉不用,否则按“三违”处理并处于不低于200元罚款。

第9条监控设备的回收由通防科负责,施工单位完工后要及时通知通防科,通防科要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回收设备并做好下一个头面监控设备的准备工作。因设备回收不及时造成设备损坏、丢失的,由通防科赔偿。

第10条甲烷传感器的安设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168条规定。

第11条监控设备安装完后2天内由通防科负责制作和填写现场监控牌板内容。

第12条监控设备安装完工后,由技术科组织通防、机电和安全部门做好验收工作,不合格的按分工完成整改工作。

第13条系统管理人员监控设备每月定期至少调试、校正一次。甲烷传感器、co探头等每周必须使用标准气样和空气样调试校正一次,每七天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测试一次,调试前必须先电话通知调度室。对风速和抽风机房负压仪每十天测试对比一次,调试的内容有零点、灵敏度、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指示值等,检查调校(试)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漏掉一项(次)罚款20元,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每项罚款50元,每次校验有记录可查。

第14条井下连续使用一年的监控仪要运至地面全面检修一次。

第15条每次调试、检修的内容要有记录,每台(个)设备要建立台帐。

第16条井下监控设备出现故障,要在8小时内处理完毕,延迟2小时罚款100元。

第17条通防科要做好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要按规定配齐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

第18条通防科每月初5号前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填绘好安全生产监控设备布置图和线路图(可合一)、图上应标明传感器、声光报警、断电仪、分站、中心站、电源等设备的位置、断电范围、传输线路等,交总工和监控中心各一份。

第19条监控设备安装合格后交使用单位管理,监控设备要摆放整齐,不影响通风行人安全,线路要吊挂平直合理,要经常擦拭。通防分管人员要经常监督检查,当设备出现故障且不能处理时,由通防科负责处理。

第20条当监控地点出现气体超限断电时,必须由瓦斯员现场查明

情况,撤出人员;恢复送电时必须由瓦斯员检查完气体,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气体超限严格按有关管理规定执行,严禁甩开监控或强行送电,否则按严重“三违”处理,并处于500~1000元罚款。

第21条瓦斯员每班至少要和瓦斯探头监测数据、便携仪监测数据对比一次,发现三者相差超过0.05%时必须向科里情况,并尽可能查明原因。现场先以数据较大者为依据,通防科要安排管理人员查明二者误差原因,并在8小时内复核调校完毕,且把处理结果登记台帐。

(二) 监控值班人员管理规定:

第22条监控主站由通防科管理,调度室监控中心由生产科管理。

第23条监控中心和监控主站必须有专人24小时负责值班,时刻监控井下监控内容变化情况。每班要填写专项记录。

第24条通防科监控主站人员发现井下监控主画面(或模拟图)上内容即:甲烷、一氧化碳、风速、风门、负压等出现异常或报警断电时,要及时向科值班人员汇报,值班人员要及时安排人员处理。发现不及时,超过30分钟未发现或未安排处理,罚款50元;监控主站人员和科值班人员要作好汇报登记记录。要协调的,要及时向调度室人员汇报;调度室值班员要安排及时处理,超过30分钟未安排的,罚调度值班员50元。

第25条调度室监控中心发现监控内容有异常或报警断电时,要查明原因,安排通防科及相关单位及时处理。发现不及时,超过30分钟的按50元罚款,发现问题未安排处理的罚款50元,对监控问题要作好专项记录。

第26条监控主站对井下监控发生的事故要有详细记录,说明原因及回报和交处理情况,无记录又没有说明情况每次罚值班员200元。

第27条监控主站要班班填写好交接班记录,并详细填写当班监测主要内容与发生不正常情况。

第28条调度监控中心对发生co、ch4超限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给值班矿长,值班矿长处理不了的,汇报矿总工程师、矿长。

第29条监控主站维护、软件添加及调度室监控中心监控软件添加由通防科负责,调度室监控中心硬件管理由生产科管理。

第30条监控主站及监控中心值班室要保持设备干净卫生,设备要摆放有序。

第31条监控主站及监控中心为要害场所,非值班人员不得入内,上级及检查人员入内必须登入来人记录,其他人员进入监控主站罚监控值班人员20元。

第32条监控硬件维护人员不准任意摆弄、插拔设施,监控微机不准任意调动,出现故障时要通知专业维护人员维护,不准玩游戏上网,不准任意删减软件,专用于监控安全生产,要全天候予以监控,如发现在监控机上玩游戏、上网或做其它不相关的内容罚款100元。

第33条负责监控人员要加强专业学习,熟悉操作程序和日常故障处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

第34条通防科要明确一名副职分管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技术科要定期组织通防管理人员对监控系统内外业进行专项检查工作。

第8篇 制冷系统加氨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液氨装卸环节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液氨装卸的安全行为,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制定本规定。

2、使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下属各厂制冷车间,以液氨为冷媒的制冷系统加液氨的安全管理。

3、装卸管理

3.1  装卸人员要求

3.1.1 液氨装卸岗位(场所)人员,必须进行专业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殊工种作业证和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从事装卸作业。

3.1.2 液氨装卸岗位(场所)人员,应熟悉液氨安全装卸规程,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规范作业。

3.1.3液氨装卸岗位(场所)人员,应具有一般消防知识,熟悉液氨的特性,掌握储存、装卸装置的事故处理程序及方法,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3.1.4严禁未取得岗位操作证和安全考试(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操作。

3.2 装卸前的检查与确认

3.2.1运输液氨的机动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罐体应印制“有毒气体”标志。

3.2.2充装液氨槽罐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液氨槽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缺陷和异物,方可充装。

2.液氨槽车有以下情况时,不得充装:

①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

②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

③新槽罐车无检验合格证和置换证明。

④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⑤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⑥槽罐内无剩余压力,没有判明槽罐内是否混入其它物质的。

⑦液氨槽罐外观有严重变形、腐蚀及凹凸不平现象。

3.必须有紧急切断装置。

4.必须有对液氨泄漏时进行紧急处理的装置,如水喷淋装置等。

5.必须有防止罐车充装过程中车辆发生移动的有效措施。

3.2.3装卸前,操作人员要认真对运输车辆所在单位的相关资质、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车辆状况等进行检查和确认。

随车必须携带的文件和资料包括:汽车罐车使用证、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罐车准驾证、押运员证、准运证、汽车罐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在不同温度下介质密度、压力、体积对照表以及运行检查记录本等。

3.2.4液氨槽车必须符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规定。

1.罐车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且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2.液氨储罐上应装设压力表、安全阀和液面计等,且灵敏好用。

3.且罐内氨气余压应≥0.3mpa。

4.新购置的液氨罐车或者检修后的液氨罐车及氮气余压<0.3mpa的贮槽,则必须用氮气置换,并经分析合格,氧含量<1%。

3.2.5充装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两人进行操作。车辆驾驶员、押运员持证坚守指定岗位。对新投用的充装设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到现场指导,其他人员必须远离充装点。

3.2.6充装现场应配备专用防化服、隔离式呼吸器、过滤罐、灭火器等,并确保完好。

3.2.7对照《液氨装卸安全确认单》表中的内容逐项检查确认,并将现场检查结果逐条认真记录,必须完全符合条件方可进行装卸作业。

3.2.8装卸现场应有防止污染环境的设施和措施。

3.2.9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必须为防爆型)。

3.3液氨装卸安全

3.3.1现场装卸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装卸安全操作规程。开关阀门应缓慢进行。

3.3.2液氨罐车在装卸液氨时,必须规范接地。装卸工作之前、完毕后,应静置10分钟方可进行其他工作。

3.3.3液氨汽车装卸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等相关人员必须在现场,坚守岗位。

3.3.4装卸中随时检查罐槽外观有无鼓包、泄漏、压力、温度急剧变化及其它异常现象。

3.3.5严禁超装、混装。

3.4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理

3.4.1 装卸过程如出现液氨大量泄漏情况时,岗位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口,立即关闭槽车的紧急切断阀,同时拨打应急救援电话(必须在安全区域)并向有关部门汇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4.2在毒区处理时应有两人以上进行,并先穿戴氨防护服,携带隔离式防毒面具后方可进入毒区。

3.4.3当大量泄漏影响周边岗位和居民人身安全时,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向上风向转移。

4安全管理与防护

4.1安全管理

4.1.1装卸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4.1.2操作人员经岗前培训合格,方可参加操作,并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岗位人员应熟悉掌握以下内容:

1.熟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掌握并正确执行装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会辨识液氨装卸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能防范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4.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岗位消防器材;

5. 熟练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方法,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正确处置,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4.1.3液氨装卸场所的储罐、压力管道、电气设施和防雷、防静电装置必须符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定期检查及监测。

4.1.4在液氨装卸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注明危险化学品主要品种的特性、危害防治、处置措施、报警电话等。

4.1.5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认真查找液氨装卸环节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对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验收,谁签字”的要求进行落实,对“薄弱时间,薄弱环节,薄弱地点,薄弱人物”严格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2.设备、设施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3.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否持证上岗;

4.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从业人员是否正确佩带和熟练使用;

6.现场有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

7.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情况;

8.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生产事项。

4.2安全防护

4.2.1涉及液氨装卸的单位必须加强设备管理,消除跑冒滴漏,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氨泄漏,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4.2.2液氨装卸岗位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睛等,过滤式防毒面具必须满足每人一具,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应配备两套以上,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4.2.3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应经常检查。

4.2.4对各种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单位负责人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4.2.5液氨装卸的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洗眼器、淋洗器防护半径不宜大于15m。

4.2.6液氨装卸场所必须配备应急通讯器材,并保证畅通。

4.2.7加强液氨装卸场所管理,及时清理杂物,保持整洁。

4.3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

4.3.1涉及液氨装卸的单位必须针对液氨装卸环节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发。

4.3.2涉及液氨装卸的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审,及时完善相关应急措施,补充相关应急救援物资。

4.3.3 单位负责人接到液氨装卸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3.4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5.附表《液氨装卸安全确认单》

6本规定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9篇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理论

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出发,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通过安全系统理论和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将能提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1安全系统论原理

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1.1系统基本理论

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具有六方面的特性:

整体性。是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稳定性。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有机联系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的性。即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具有的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1.2系统基本分析

系统分析是就如何确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而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它包括六个方面:了解系统的要素,分析系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研究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弄清系统的功能;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历史;探讨系统的改进。

1.3安全系统的构成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无论从社会的局部还是整体来看,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的。为此,安全活动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相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为生命与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从安全系统的静态特性看,安全系统论原理要研究两个系统对象,一是事故系统(见图3-1),二是安全系统(见图3-2)。

事故系统涉及四个要素,通常称"4m"要素,即: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最直接的因素;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最直接因素;

环境(medium)─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的作用,因此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管理(management)─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间接,但是是重要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机、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

认识事故系统因素,使我们对防范事故有了基本的目标和对象。

重要和更具现实意义的系统对象是安全系统,其要素是:人─人的安全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物─设备与环境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能量─生产过程能的安全作用(能的有效控制);信息─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是安全的基础保障。认识事故系统要素,对指导我们从打破事故系统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劫、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具有理性的意义,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1.4安全系统的优化

可以说,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是,不仅要从要素个别出发,研究和分析系统的元素,如安全教育、安全行为科学研究和分析人的要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研究物的要素。更有意义的是要从整体出发研究安全系统的结构、关系和运行过程等,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科学管理等则能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

2安全信息论原理

2.1信息的概念

当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科学家预言,未来的世纪,信息科学将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并驾齐驱,成为三大主要科学之一。

信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概念有多种。有的认为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有的认为信息,是关于环境事实可通信的知识;也有的认为信息是一种资料或情报,用于沟通企业组织机构相互的意见,交流人员思想,反映生产经营的活动情况等。这些给予信息的定义,虽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揭示出信息的本质,只是对信息的外延现象和作用,用了一些表述,用于指导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中存在的所有信息的认识,尚不涌满足应用的客观要求。例如,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地球运动、植物生长、动物生存等各种自然信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生产安危等各种社会信息,不管它是不是可通信的新内容、新知识,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需要加以认识和利用。

信息论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后,人们为什么能产生上述大致相同的认识呢?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没有超出信息论的研究范围,停留在局限于对通讯本质的研究水平。因此,要想揭示信息的本质,必须跳出通讯的范围,只有广泛联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产生及应用的实际,才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在探索信息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中认识到:信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存在着信息;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事实是信息的本质,事物发展的表现形式是信息的外延现象。世界上没有无信息的事物。但中如何获取信息,必须依据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如物质行为,以及用来反映事物变化的文字,数量、符号、图像、信号等形式)才能获知。也就是说,信息是由事物发展变化的事实和能被人们认识的表现形式,即是由信息的内涵本质与外延现象构成的。

依据任何事物均处于永恒运动的变化之中,而且事物之间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加之人们认识与运用信息需要借助其表现形式,进而把信息的概念归结为:信息是反映事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其中,事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是信息的本质;反映差异及变化的形式,是信息的外延现象。

2.2安全信息的概念

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安全信息是反映人类安全事物和安全活动之间的差异及其变化的一种形式。安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安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应用。安全管理就是借助于大量的安全信息进行管理,其现代化水平决定于信息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只有充分地发挥和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在社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

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各种安全标志、安全信号就是信息,各种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也是信息。掌握了准确的信息,就能进行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为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服务。

安全信息原理研究安全信息定义、类型,研究安全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和二次安全信息。一次安全信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人机境客观安全性,以及发生事故现场。二次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法规、条例、政策、标准,安全科学理论、技术文献,企业安全规划、总结、分析报告等。安全信息流技术首先要认识生产和生活中的人-人信息流,人-机信息流,人-境信息流,机-境信息流等。安全信息动力技术涉及系统管理网络、检验工程技术,监督、检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科学管理等。

2.3安全信息的功能

1)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企业在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目标值和保证措施时,需要有大量可靠的信息做为依据。例如,既要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安全指示、要求等指令性信息,又要有安全内部历年来安全工作经验教训、各项安全目标实现的数据,以及通过事故预测获知的生产安危等信息,做为安全决策的依据,这样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的安全目标和保证措施。

2)安全信息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安全生产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不仅同静态的人、机、环境有联系,而且同动态中人、机、环境结合的生产实践活动有联系,同时又与安全管理效果有关。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组织、协调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安全指令性信息(如安全生产 方针、政策、法规,安全工作计划和领导指示、要求),统一生产现场员工的安全操作和安全生产行为,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以此预防事故的发生,这样安全信息就具有了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

3)安全信息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员工的各种异常行为,工具、设备等物质的各种异常状态等大量生产不良信息,均是导致事故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安全信息的管理方式,获知了不利安全生产的异常信息之后,通过采取安全教育、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手段等,改变了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使之达到安全生产 的客观要求,这样安全信息就具有了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

2.4安全信息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方式和原则,安全信息可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从信息的形态来划分,安全信息划分为:一次信息,即原始的安全信息,如事故现场,生产现场的人、机器、环境的客观安全性等;二次信息,即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安全信息,如法规、规程、标准、文献、经验、报告、规划、总结等。

从应用的角度,安全信息可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生产安危信息。包括:(1)生产安全信息,如从事生产活动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以及遵章守纪等安全行为;投产使用工具、设备(包括安技装备)的完好程度,以及在使用中的安全状态;生产能源、材料及生产环境等,符合安全生产客观要求的各种良好状态;各生产单位、生产人员及主要生产设备连续安全生产的时间;安全生产 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人数量,以及安全生产 的经验等。(2)生产异常信息,如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违背生产规律的各种异常行为;投产使用的非标准、超载运行的设备,以及有其它缺陷的各种工具、设备的异常状态;生产能源、生产用料和生产环境中的物质,不符合安全生产 要求的各种异常状态;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生产工程、生产项目等无章可循的生产活动;违章人员、生产隐患及安全工作问题的数量等。(3)生产事故信息,如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事故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工级等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以及事故造成的危害;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经过,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事故调查、讨论分析经过和事故原因、责任、处理情况,以及防范措施;事故类别、性质、等级,以及各类事故的数量等。

2)安全活动信息。安全活动信息来源于安全管理实践,具有反映安全工作情况的作用。具体包括:(1)安全组织领导信息。主要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安全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及贯彻执行情况;安全会议制度的建立及实际活动情况;安全组织保证体系的建立,安全机构人员的配备,及其作用发挥的情况;安全工作计划的编制、执行,以及安全竞赛、评比、总结表彰情况等。(2)安全教育信息。主要有各级领导干部、各类人员的思想动向及存在的问题;安全宣传形式的确立及应用情况;安全教育的方法、内容,受教育的人数、时间;安全教育的成果,考试的人员的数量、成绩;安全档案、卡片的建立及时性应用情况等。(3)安全检查信息。主要有安全检查的组织领导,检查的时间、方法、内容;查出的安全工作问题和生产隐患的数量、内容;隐患整改的数量、内容和违章等问题的处理;没有整改和限期整改的隐患及待处理的其它问题等。(4)安全指标信息。具有有各类事故的预计控制率,实际发生率及查处率;职工安全教育率、合风率、这章率及查处率;隐患检出率、整改率,安措项目完成率;安全技术装备率、尘毒危害治理率;设备定试率、定检率、完好率等。

3)安全指令性信息。来源于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具有指导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如下:(1)安全生产 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的安全指示、要求。(2)安全工作计划的各项指标。(3)安全工作计划的安措计划。(4)企业现行的各种安全法规。(5)隐患整改通知书、违章处理通知书等。

2.5安全信息应用的方式、方法

依据安全信息所具有的反映安全事物和活动差异及其变化的功能,从中获知人们对物的本质安全程度、人的安全素质、管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的效果、安全法规的执行和安全技术装备使用情况,以及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隐患、发生事故的情况等状况,用于指导安全管理,消除隐患,改进安全生产状况,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目的。

1)安全信息应用方式。指依据安全管理的需求,运用安全管理规律和安全管理技术,而确立的对安全信息进行应用管理的形式。有如下九种:安全管理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调度记录,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检查记录,违章登记,隐患登记,事故登记,事故调查记录,事故讨论分析记录等);安全管理报表(事故速报表,事故月报表,安全管理工作月报表等);安全管理登记表(伤亡事故登记表,非伤亡事故登记书,重大隐患整改表,违安人员控制表等);安全管理台帐(事故统计台帐,职工安全管理统计台帐,隐患统计台帐,安全天数管理台帐等);安全管理图表(安全组织体系、事故动态图和安全工作周期表等);安全管理卡片(职工安全卡片,安检人员卡片,尘毒危害人员卡片,工伤职工卡,新工人卡片等);安全管理档案(职工安全档案、事故档案、安全法规档案、计划总结档案、隐患管理档案、违安人员管理档案、安全文件档案、安全宣传教育档案、尘毒危害治理档案、安措工程档案、安技设备档案等);安全管理通知书(如隐患整改通知书,违章处理通知书等)安全宣传信息(如安全简报、板报、安全广播、安全标志、安全天数显示板、安全宣传教育室等)。

2)安全信息应用的方法。安全信息既来源于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活动,又反作用于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活动,促进安全管理目的的实现。因此,对安全信息的应用管理,要抓住安全信息在安全工作和生产实践中流动这个中心环节,使之成为沟通安全管理的信息流。安全信息的应用方法,是以收集、加工、储存和反馈,这四个有序联系的环节,促使安全信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流通。

3)安全信息的收集方法。(1)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的安全指示、要求等。(2)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安全管理情报。如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面著作、论文,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等方面的资料。(3)通过安全工作汇报、安全工作计划、总结,安检人员、职工群众反映情况等形式,收集安全信息。(4)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和利用安全检查记录,收集安全检查信息。(5)利用安全技术装备,收集设备在运行中的安全运行、异常运行及事故信息。(6)利用安全会议记录、安全调度记录和安全教育记录,收集日常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 信息。(7)利用事故登记、事故调查记录和事故讨论分析记录,收集事故信息。(8)利用违章登记,违安人员控制表,收集与掌握人的异常信息。(9)利用安全管理月报表、事故月报表,定期综合收集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 信息。

4)安全信息的加工。安全信息的加工,是提供规律信息,指导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把大量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排列、比较和计算,聚同分异、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以便储存和使用。(1)利用事故统计台帐,对事故的类别、等级、数量、频率、危害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掌握事故的动向。(2)利用隐患统计台帐,对隐患的数量、等级、整改率、转化率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进而掌握隐患的发现、整改及导致事故的情况。(3)利用职工安全统计台帐,对职工的结构、安全培训 违安人员、发生事故等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进而掌握职工的安全动态。(4)利用安全天数管理台帐,对事故改变了安全局面,影响安全天数的事故单位、事故时间、类别、等级,以及过去连续安全天数等,进行定期累计,从中掌握企业的安全动态。

5)安全信息的储存。安全信息的储存的方法,除可利用各种安全管理记录、各种报表进行临时简易储存外,还可以利用如下信息管理形式进行定项、定期储存。(1)利用安全管理台帐,既可以对安全信息进行处理,又可以对安全信息进行积累储存待用。(2)利用安全管理卡片,可以对安全管理人员、工伤职工、特种作业人员、新工人、尘毒危害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动态变化,进行简易储存待用。(3)利用安全管理档案,可以对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储存。(4)也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对安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储存。

6)安全信息的反馈。具有指导安全管理,改进安全工作和改变生产异常的作用。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向信息源反馈;二是加工处理后集中反馈。(1)通过领导讲话、指示、要求和安全工作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对安全信息进行集中反馈。(2)利用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对安全信息进行间接反馈。(3)利用各种管理图表,反映安全管理规律,安全工作进度和事故动态。(4)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等生产异常信息,当即提出处理意见,直接向信息源进行反馈。(5)利用违章处理通知书和隐患整改通知书,对违章人员和隐患提出处理意见,也是对安全信息的一种反馈。

2.6安全信息的质量与价值

信息质量是指信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信息的使用价值,是由收集信息的及时性,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使用信息的适用性所构成的。信息的价值取决于:

1)信息的及时性。指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时间,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如果不能及时地收集、使用应收集、使用的信息,错过了收集和使用的时间,信息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生产实践活动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生产中的安全与事故不仅同生产活动方式联在一起,而且同人们对其管理也联在一起。例如,人们在进行安全管理中,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地发现并及时纠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异常行为,消除设备的异常状态,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住事故的发生。反之不能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异常行为和设备的异常状态,如果不能及时地纠正劳动者的异常行为和消除设备的异常状态,迟早要导致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安全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及时收集和及时使用联在一起,因此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属于信息管理的质量范畴。

2)信息的准确性。是指真实的、完整的安全信息所具有的全部使用价值。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如果不真实或不完整,要影响信息的使用效果,有的可能失去应用的使用价值,有的可能失去部分使用价值,甚至导致做出不符合实际的使用决策,贻误了安全管理工作。例如,有一名高空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系安全带,原因是没有安全带,领导就决定他上高作业的。在收集此件信息中,如果只收集到高空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带的违章作业行为,没有掌握到领导违章指挥的全部事实。这样在使用高空作业人员没有系安全带这个信息时,就会导致由于对信息掌握的不全面而影响信息使用的全部价值。其结果只解决了高空作业人员的违章作业问题,而没有解决领导者的违章指挥问题。

3)信息的适用性。是指适用的安全信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在应用安全信息加强安全管理中,收集掌握的安全信息,有的是储存的是直接加以使用的,有的是需加工后使用的,有的是储存待用的,也有的是无用的。其中,由于人们的需求和使用的时间、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对象不同,这样安全信息的适用性就决定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只有适用的安全信息才有使用价值。因此,在应用安全信息中,除要注意收集、选择直接能应用的信息外,还要学会加工处理信息,使它具有使用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的作用。

4)安全信息流。保证安全信息流的合理、高效状态是信息发挥其价值的前提。安全生产 过程的信息流形态有人-人信息流(作业过程员工间的有效、可靠配合);人-机信息流(机器、设备、工具的有效控制和操作);人-境信息流(人对环境的感知),机-境信息流(高效的自动控制等)。

2.7安全信息的处理技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理论及安全工程技术和微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安全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作为安全生产辅助管理和事故信息处理的手段,得到了国内外许多企业和部门的重视。这一技术正在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国外很多专业领域,如航空工业系统、化工工业系统,以及象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安全工程技术数据库和开发了符合自己综合管理需要的系统。在国内,很多工业行业也都开发有适合自己行业使用的各种管理系统。如原劳动部门开发了劳动法规数据库和安全信息处理系统;航空、冶金、煤炭、化工、石油天然气等行业,都开发了事故管理系统、安全仿真培训 系统等。

近几年来,国内各行业都在大力推行安全科学管理,有的行业开展了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研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成功。国家有关部门已将此项技术列入“九五”期间的发展规划。1999年底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的主持下国家事故中心开发推广网上事故信息管理,在政府系统首先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事故信息的管理。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部门及研究院所正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制和推广工作。

在石油和矿产勘探与开发行业,多年来也开发出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和工业事故分析等方面的软件。如中国地质大学八十年代承担并完成的地矿部“事故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开发项目和九十年代劳动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已应用于国家有关部门和被香港、台湾同行采用;这些软件在众多的工业安全微机管理软件中,属于较优秀的系统;新星石油公司华东石油局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开发了石油勘探开发安全生产多媒体综合管理系统,并几于1999年底进行了鉴定。

从总的发展趋势分析,把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与安全科学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把安全系统管理和事故预测分析决策与多媒体辅助培训技术融为一体,将会大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开发使用的一些安全信息软件系统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软件》、《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多媒体光盘手册》、《石油勘探开发事故预测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工业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光盘手册》、《石油工业安全行业标准光盘手册》、《职业安全卫生多媒体培训系统(aqpx1.0版)》、《石油工业安全多媒体培训 系统(sypx1.0版)》、《事故树绘制与分析系统》、《职业安全卫生多媒体电子幻灯教材系列》等。

2.8安全信息与互联网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广阔、美好而神秘的信息高速公路。从事职业安全卫生专业工作的人员,无论是政府安全管理官员,还是企业安全技术人员,无论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授,还是科学研究院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人士,都能从计算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获得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奔驰在风光无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我们可以及时地了解世界职业安全卫生的新闻、动态和时事,适时地掌握各国安全工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准确快速地检索所需要的安全标准、安全法规等资料和数据,甚或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卫生的难题咨询、事故诊断、学术交流、观点论述、理论探讨,以及国家、政府、行业下发文件或通知,企业上报事故报表或报告等等。可以说,任何资料和信息的传输、存贮、处理和利用,无论是文字、图片、图象或表格,都可以作为"车辆"在这一信息高速公路上奔驰。

不仅是信息处理功能上的全面、系统而丰富,更重要的特点还在于它是如此的及时、方便、准确和使用成本的低廉。

对于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查询安全法规、标准或条例,了解国家、行业的安全生产文件、通知或新的对策及要求,学习安全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汇报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工作,企业间进行安全生产的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这些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是如此地轻而易举,如此的方便快捷。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所要求的技术,在硬件上仅仅是一条电话线和一台常规的微机,在软件上,除了常用的计算机操作平台外,就只需通过一家网络公司登记或通过邮电公共网络自行联接,即能上路观景。具备上述条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知道需要访问的网址,即需要掌握世界各国、各地的职业安全专业网络的地址,以便准确地登门拜访,获取所需。

3安全控制论原理

1一般控制论原理

管理学的控制原理认为,一项管理活动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一是控制者,即管理者和领导者。前者执行的主要程序性控制、例行(常规)控制,后者执行的是职权性控制、例外(非常规)控制。二是控制对象,包括管理要素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及其结构系统。三是控制手段和工具,主要包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法规、计算机、信息等。组织机构和管理法规保证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计算机可以提高控制效率,信息是管理活动沟通情况的桥梁。四是控制成果。管理学上的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和后馈控制、目标控制、行为控制、资源使用控制、结果控制等。

在安全管理领域,安全控制论要研究组织合理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明确事故防范的控制对象,对人员、安全投资、安全设备和设施、安全计划、安全信息和事故数据等要素有合理的组织和运行;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设置有效的安全专业机构,制定实用的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开发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安全评价、审核、检查的成果总结机制等。

运用控制原理对安全生产进行科学管理,其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一是建立安全生产的判断准则(指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确定的对优良程度的要求),二是衡量安全生产实际管理活动与预定目标的偏差(通过获取、处理、解释事故、风险、隐患等安全管理信息,确定如何采取纠正上述偏差状态的措施),三是采取相应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工程技术等纠正不良偏差或隐患的措施。

安全控制是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如何实现安全控制?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安全控制?安全控制论原理为我们回答了上述问题。

2安全管理的一般性控制原则

从控制论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安全管理的一般控制原则:

闭环控制原则:要求安全管理要讲求目的性和效果性,要有评价;

分层控制原则:安全的管理和技术的实现的设计要讲阶梯性和协调性;

分级控制原则:管理和控制要有主次,要讲求单项解决的原则;

动态控制性原则:无论技术上或管理上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功能;

等同原则:无论是从人的角度还是物的角度必须是控制因素的功能大于和高于被控制因素的功能;

反馈原则:对于计划或系统的输入要有自检、评价、修正的功能。

3安全管理策略的一般控制原理

⑴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的整体性由六大属性确定:目标性、边界性、集合性、在机性、层次性、调节性和适应性。安全管理的整体性要体现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综合地考虑问题的原因;要动态地认识安全善;落实措施要有主次,要抓住各个一切,能适应变化的要求。

⑵计划性原理。安全对策要有计划和规划,要有近期的,长远的目标。工作方案、人财物的使用要按规划进行,并有最终的评价。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

⑶效果性原理。安全对策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最终的成果的指标来衡量。由于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安全工作的成果既要考虑经济资产,又要考虑社会效益。正确认识和理解安全的效果性,是落实职业安全卫生措施的重要前提。

⑷单项解决的原理。在制定具体事故预防措施时,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在主次、有轻重缓急。使事故隐患的消除落在实处。对于老大难的问题,应逐步地考虑整治,一年一步,不能急于求成。

⑸等同原理。根据控制论原理,为了实现有效地控制,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与可靠性不应低于被控制系统。在安全上,安全系统或装置的可靠性必须高于被监控的机器和设备系统。要实现安全管理上监察、审查及否决权制度,安全职能部门的理论、技术方法、安全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层次等不应低于其它职能部门,因此,安全从技术上和组织职能上都充当管理对象的角色,而非被管理的对象。

⑹全面管理的原理。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全面管理,即党、政、工、团、职能部门一起抓。只有调动起全员的安全积极性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事故的防范才可能有更高的保证。

⑺责任制原理。规定全体劳动人员的权利和职责细则是直接关系到各级机构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安全的问题。各级部门和企业应实行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首先部门和企业的第一把手应负主要责任,所有的其它业务部门也同样负有责任,对违反职业安全法规和不负责的人员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有将责任落到实处,安全管理效果才能得以保证。

⑻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理。应该激励理论,对于期望的安全行为给予正强化,即采用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发职业安全卫生积极性,促进工业职业安全卫生。

⑼批评教育和惩罚原理。同样是利用行为科学的中的强化理论,对不安全的行为进行负强化,即进行批评教育和经济与职务上的处罚。应用这一方法时,需要注意时效和客观的问题。

⑽优化干部素质原理。改进和搞好工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专职人员的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更新安全队伍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懂得技术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系统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机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选择安全干部要重视德才兼备。

4预防事故的能量控制原理

其理论的立论依据是对事故的本质定义,即事故的本质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这样,研究事故的控制的理论则从事故的能量作用类型出发,研究机械能(动能、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声能、辐射能的转移规律;研究能量转移作用的规律,即从能级的控制技术,研究能转移的时间和空间规律;预防事故的本质是能量控制,可通过对系统能量的消除、限值、疏导、屏蔽、隔离、转移、距离控制、时间控制、局部弱化、局部强化、系统闭锁等技术措施来控制能量的不正常转移。

5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

在具体的事故预防工程技术对策中,一般要遵循如下技术性原理:

⑴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作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基础。例如,用不可烯材料代替可烯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致火绳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队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

⑵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即在系统危险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使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最小。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 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抑制危险发生等。

⑶冗余性原理。就是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

⑷闭锁原理。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⑸能量屏障原理。在人、物与危险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⑹距离防护原理。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可采用这一原则减小其危害。化工厂建在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的危险距离控制,均是这方面的衫例子。

⑺时间防护原理。是使人暴露于危险、在害因素地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之内。如开采放射性矿物或进行有放射性物质的工作时,缩短工作时间;粉尘、毒气、噪声的安全指标,随工作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⑻薄弱环节原理。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熔栓、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溶器的泄压阀等。它们在危险情况出现之前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⑼坚固性原理。这是与薄弱环节原则相反的一种对策。即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其安全性。如加大安全系数,提高结构强度等措施。

⑽个体防护原理。根据不同作业性质和条件配备相应的保护用品及用具。采取被动的措施,以减轻事故和灾害造成的伤害或损失。

⑾代替作业人员的原理。在不可能消除和控制危险、在害因素的条件下,以机器、机械手、自动控制器或机器人代替人或人体的某些操作,摆脱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⑿警告和禁止信息原理。采用光、声、色或其它标志等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以保证安全。如宣传画、安全标志、板报警告等。

4安全协调学原理

从协调理论出发,安全管理要遵循如下最基本的协调学原理。

4.1组织协调学原理

组织协调学原理要求安全的组织机构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安全机构职能要有科学的分工,事故、隐患要分类管理,要有分级管理的思想;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协调高效,管理能力自组织发展,安全决策和事故预防决策的要有效和高效,事故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具有功能和效率等方面要有总体的要求和协调。

4.2专业人员保障系统的协调原理

要建立安全专业人员的资格保证机制:通过发展学历教育和设置安全工程师职称系列的单列,对安全专业人员进出要有具体严格的任职要求;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要建立兼职人员网络系统: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班组)设置全面、系统、有效安全管理组织和人员网络等。

4.3安全经济投资保障协调合理机制

这一原理要求研究安全投资结构的关系,如在企业的各种安全投资项目中,要掌握如下安全投资结构的比例协调关系:安措经费∶个人防护品费用从目前不合理的1∶2投资比例结构逐步过度到合理的工业发达国家2∶1的结构;安技费用∶工业卫生费用从现行的1.5∶1的比例结构逐步过度到1∶1结构。正确认识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等价关系,即要懂得预防性投资1元相当于事故整改投资5的效果,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安全效益金字塔的关系是:设计时考虑1分的安全性,相当于加工和制造时的10分安全性效果,而能达到运行或投产时的1000分安全性效果,这一规律指导我们考虑安全问题要尽量地超前的提早。要研究和掌握安全措施投资政策和立法,讲求谁需要、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建立国家、企业、个人协调的投资保障系统。要进行科学的安全技术经济评价,进行有效的风险辨识及控制,事故损失测算,保险与事故预防的机制,推行安全经济奖励与惩罚,安全经济(风险)抵押等方法等。

第10篇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是发电企业的永恒主题。然而,由于我国电力工业的特点及人员、设备、管理以及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在发电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反事故工作的可预见性和安全投资效益,达到对可能发生事故的超前控制、将各种事故消灭在隐患之中,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电力生产设备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的高低,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对安全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它是对一个系统(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车间、一个班组、一项工程设计、一个工艺流程、一个装置或设备等)的安全性进行识别,并给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的工作,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预见到系统客观上存在但尚未引发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大致的评价。因此,搞好安全性评价对提高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兴起,使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以快速、高效的性能,改变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我们从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安全性评价工作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将会给我们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2. 系统目标

通过对用户需求和安全性评价管理业务的调查和分析,研究管理实施所需要的功能,系统应达到以下目标.

2.1 面向多用户

安全性评价是以各部门、各班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以群众性自查为主的工作,其管理和应用是面向多部门、多用户、同步性协作式方向发展,安全性评价的数据库结构复杂,数据量较大,同一数据用户比较多,如:在进行安全性评价登记的时候,全厂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评价登记,因此建立具有数据共享机制的系统体系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业务功能完善

根据<<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 编著)一书中的规定,在安全性评价管理软件的业务流程中需要系统具有能够填写该书中附录1-----附录5中的内容,并且应具有条件查询、结果分析、评价项目维护与注销、用户系统权限维护、填写记录自动生成、评价结果自动生成、报表输出等功能。

2.3 软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电厂的需要

对于不同的电厂或电力企业,本系统应能适应其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

3.系统设计

3.1 client/server数据库运行模式

client/server体系结构是新型的计算机网络构造方法。在

client/server结构下,应用系统被分为前端(客户机部分)和后端(服务器部分)两个部分,client/server模式是指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任务被合理的分解为多个子任务,由服务器和客户机分别承担。合理有效的利用了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资源:大大减少网络通信的负担,改善了系统运行的总体性能。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体现为服务请求/服务响应关系,即用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数据处理的功能,而客户机完成应用事务的组织和人机界面的实现。

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中,客户机的功能主要有管理用户接口、从用户接受数据、处理应用逻辑、产生数据库请求,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从服务器接受结果和格式化结果;服务器的功能是从客户机接受数据库请求、处理数据库请求、格式化结果并传送给客户机、执行完整性检查、提供并行访问控制、执行恢复、优化查寻和更新处理。

在面向多用户的系统环境中,数据库系统运行模式对数据的共享、并发性和一致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系统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而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采用client/server数据库运行模式。

3.2 数据库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powerdesigner来建立数据库模型,powerdesigner是sybase 公司的case工具集,使用它可以方便的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这个工具集包含了四个模块,覆盖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采用powerdesigner可以方便的画出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得到系统完整的逻辑模型,并且利用它自身提供的接口可以实现由实体关系图向物理模型的自动转换,使设计人员可以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后台设计。如下所示的是利用powerdesigner为本系统建立的部分实体关系图,可以看出,通过使用 powerdesigner,可以形象的描述出本系统中需要处理的信息。图一

除了使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建模以外,系统采用powerbuilder7.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powerbuilder7.0是一个面向对象的client/server开发工具,开发出的代码具有很强的可重用性,它提供了众多的描绘器用于创建和管理不同的对象,提供了丰富的对象、控件和函数,开发效率高,成本低,对数据库的应用开发有着特殊的支持,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操作功能,用在开发客户应用程序时,这个程序首先建立一个与数据库的通信通道,然后将用户的需求以某种方式传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在应用程序接收到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后,它分析返回的数据并呈现给用户。而数据库服务器是一个存取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软件,它针对客户的请求为客户提供数据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数据插入、修改和查询等。系统可选用oracle、sysbase、informix、sqlserver等目前流行的各种关系数据库,在蒲山发电运营中心安全性评价管理实例中我们采用oracle8i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系统,oracle8i是一个功能极其强大和灵活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适应于client/server数据库体系结构。

3.3 网络结构设计

数据库

服务器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局域网基础上建立的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图二是以蒲山发电运营中心的局域网为例的网络示意图:

中心交换机

边缘交换机

边缘交换机

光纤

客户端

客户端图二

主干网采用100m光纤进行连接,各部门、班组和控制室等通过hub(集线器)与主干网相连,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

4.系统开发

4.1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当今的应用程序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相对于传统的开发方法而言,提高了程序开发的质量和速度,是一种建立在现实世界基础上的新的软件开发思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思路和观察、表述、处理问题的方法,它力求符合人们日常自然的思维习惯,降低,分解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提高整个求解过程的可控制性、可监测性和可维护性,从而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和较高的效率获得较满意效果的目的,在开发过程中,它强调的是系统开发的关键是来自对前端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对后端方法的实现。只有当应用领域的固有的概念被识别、理解并构造清楚了,才能有效地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功能。powerbuilder7.0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开发出面向对象的windows应用程序,powerbuilder7.0在系统中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的特征。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可实现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数据管理的设计。powerbuilder7.0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充分利用windows的窗口资源,从而不仅使用户界面更加美观、简洁、易操作,而且提高了窗口的可重复利用性。

4.2 功能实现

根据对安全性评价需求的调查和对整个评价业务的研究,以及对整个安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流程的分析,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如图三所示:

系统功能

查询功能

维护功能

填写与审核

辅助分析

自动生成

输出功能

图三

其中维护及填写与审核应能实现如图四、图五所示的功能:

系统维护

系统权限维护

系统数据维护

检查项目

评价结果项目

评价项目

操作权限

人员项目对应关系

图四

发现安全问题

填写安全评价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利用历次的记录生成

上报

进行审核

审查合格

不合格,退回重新填写

记录可以进行自动生成

可以查看评价标准

利用填写的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生成查评扣分记录

直接填写

终结,打印最终结果

利用查评扣分记录自动生成或手动填写

填写查评扣分记录

可以查看评价标准填写评价结果明细总分自动生成

利用查评扣分记录自动生成或手动填写

填写安全评价总表

图五

4.2.1 维护功能

维护功能是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特色,利用它可以维护所有在填写、查询等功能中用到的数据,这样就保证了整个系统在使用时候的可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维护分为对系统数据的维护和对系统权限的维护。利用系统权限的维护,可以控制用户在整个系统中的访问权限,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利用系统数据的维护,可以对在整个系统中使用到的一些基本数据(比如:安全评价项目的维护)进行维护操作,包括填加、删除、注销等功能。如图六、图七所示:其中图六表示的是系统权限的维护,图七表示的是对系统数据的维护。

图六 图七

4.2.2填写与审核功能

填写与审核在整个安全性评价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用户利用这个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的填写与审核,最终生成最后的评价结果。在填写的时候,每个项目任何人都可以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可以实时利用局域网的连接在数据库中查询别人已经填写过历次有关该项目的记录,对于某条或几条记录如果认为可以使用或在上面进行修改的话,可以利用生成按钮将这些记录直接生成过来。而在审核的时候,只能有特定的几个被赋予审核权限的人才可以进行操作。通过审核,生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在审核和评价的时候,为了对项目填写和审核的方便,把握评价的尺度,当点击某项目的时候,可以在这些窗口中随时查看到该项目评价的标准。如图八所示:该图表示的是填写时的情况

图八

4.2.3 查询功能

查询是安全性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的功能,也是作用最为显著的功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它包括简单数据的查询和对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的查询,按照查询手段的不同,它包括按照时间查询和包括时间查询在内的条件查询,各类查询还可以交叉进行,这是目前在安全性评价系统中作用发挥的最突出的部分,通过查询,用户可以对整个安全评价过程进行了解。如可以对整个安全评价最终结果进行查询,如图九所示:

图九

4.2.4 辅助分析功能

系统的辅助分析功能主要是对评价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本次评分情况分析以及历次得分情况分析等,通过这个功能,可以使用户对全厂的整个安全情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可以把握全厂的安全性情况走势。如图十所示:图十

4.2.5 数据的自动生成功能

由于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群众性的安全自查活动,因此,为了服务于多用户的使用,提高进行评价登记时的效率,减轻登记人员的工作量,设计了数据的自动生成功能,利用这项功能,用户可以将历次评价中自己或别人所填写的内容生成到自己的填写表格中去。见4.2.3填写与审核中图。

4.2.6 输出功能

输出功能也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利用它,系统可以进行在安全评价中各种报表的输出,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系统具有不同的输出形式,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就可得到需要的输出结果。图十一所示的是附录四在打印时的情况:图十一

5.结束语

安全性评价是一门正在新兴的软科学,它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了科学管理,使定量评价成为我们今后进行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将计算机科学与其结合在一起,将使我们的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迈上一个台阶,大大提高我们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

第11篇 电网调度管理和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电网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近年来,随着城乡电网的改造,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电网调度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三个条件是:①合理的电网网架结构;②可靠的继电保护;③高素质的调度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现有电网的结构下,加强调度管理,特别是加强继电保护和运行方式的运行管理,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水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

1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继电保护既是电网运行的安全屏障,同时又可能是电网事故扩大的根源。搞好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管理,使继电保护装置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确保其正确动作。运行管理的关键是坚持做到“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三个管好”:(1)管好控制保护设备:控制保护设备不同单元用明显标志分开,控制保护屏前后有标示牌和编号,端子排、信号刀闸有双编号,继电器有双编号且出口继电器标注清楚。便于运行中检查。(2)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定期检查直流系统及储能元件工作状态,所有保险制订双编号,定期核对保险编号及定值表,检查保险后的直流电压。(3)管好压板:编制压板投切表或压板图,每班检查核对,做好投切记录,站(所)长抽查,压板的投切操作写入操作票。同时在保护校验后或因异常情况保护退出后需重新投入前,应测量压板两端是否有电压,以防止投入压板时保护误动。

“三个检查”:(1)送电后的检查:送电后除检查电流表有指示,断路器确已合上外,还需检查保护、位置灯为红灯,正常送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2)停电后的检查:除判明断路器断开的项目外,还需要检查位置灯为绿灯,正常停电瞬时动作的信号延时复归。(3)事故跳闸后的检查:除检查断路器的状态、性能外,还需要检查保护动作的信号、信号继电器的掉牌情况、出口继电器的接点、保险是否完好,必要时检查辅助接点的切断情况。

2加强运行方式的管理

加强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应做好四项主要工作:

(1)把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年运行方式

的编制应依据上一年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防范,即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运行方式中。

(2)技术上加强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深度,在运行方式的分析计算上,对于母线和同杆并架双回路故障下的稳定性必须进行校核计算分析;对重要输电断面同时失去2条线路,或联络线跳闸导致电网解例也应进行分析。

(3)对最不利的运行方式,如网架变化以及严重故障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对策。有组织、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细化防范措施,防止电网事故于未然。

(4)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健全数据库系统,提高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电网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操作和处理事故过程中,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是调度人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并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坚持定期安全活动,学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通报,真正吸取教训的目的。如某公司在调度组开展的调度命令无差错活动,将调度命令无差错作为安全考核小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年终作为评选先进的条件。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堵绝习惯性违章。误调度、误操作事故都是因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认真造成的,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养成自觉认真执行规程制度的习惯,克服习惯性违章。如调度员在受理线路工作票时,必须严格把关,仔细认真地进行审查,对工作票所列任务、安全措施及要求,逐项审核,不合格的工作票必须重新办理;下倒闸操作命令,术语要规范,并严格执行调度命令票制度。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培训工作应以实用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和注重岗位练兵。如我公司调度人员在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再送到仿真机进行培训,使之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本地区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工作原理;熟悉本地区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的操作和事故处理及本岗位的规程制度。三能即能正确下令进行倒闸操作、正确投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能运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和排除故障,尽可能缩小事故范围。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苦练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指挥电网的运行和事故处理中做到准确无误。

(4)掌握运行方式,做好事故预想。调度员要对电网运行方式、电网主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当班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当时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和当班的主要工作,做好事故预想,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及时果断进行处理。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要重点警示,杜绝误调度事故的发生。

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

(1)制定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的重要性

近年来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内涵有了较快的延伸,由原来单一的ems系统扩展为ems、dms、tms、厂站自动化、水调自动化、雷电监视、故障录波远传、功角遥测、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等。数据网络是支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平台,一般要求数据网络安全可靠,实时性要求在秒级或数秒级,其中发电报价系统、市场信息发布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由于需要与公网连接,因而还要求做加密及隔离处理。

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首先要制定安全防护策略。应用系统的安全策略位于安全防范的最高一级,是决定系统的安全要素。从大的方面讲,安全策略决定了一个系统要达到的安全级别及可以付出的代价;从小的方面讲,安全策略的具体规则用于说明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系统是否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初设计时制定的安全策略,因为今后的安全措施,都围绕这一策略来选择和使用,如果在安全策略上出了问题,将会给今后的应用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从而使将来的安全建设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考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应首先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保密性等方面的不同特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从应用系统的各个层面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

(2)信息系统的安全分层理论

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含五个层面,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人员管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应包含上述五个层面的所有内容。

物理安全主要包含主机硬件和物理线路的安全问题,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盗用、偷窃等,由于此类隐患而导致重要数据、口令及帐号丢失,称为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层面的安全。由于联网计算机能被网上任何一台主机攻击,而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的安全问题。

系统安全是指主机操作系统层面的安全。包括系统存取授权设置、帐号口令设置、安全管理设置等安全问题,如未授权存取、越权使用、泄密、用户拒绝系统管理、损害系统的完整性等。应用安全是指主机系统上应用软件层面的安全。

(3)国家对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全问题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对制定电力调度控制系统的安全策略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公安部颁布了安全防护方面的一系列文件,规定各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安全等级,实行国家强制标准。公安部规定,从安全保密角度看,政府办公网应与外部因特网物理隔离,并认为自动控制系统应与外部网络绝对物理隔离,可根据业务的需要建立专用数据网络。

国家保密局颁布了一系列安全保密方面的文件。对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系统集成方案和信息保密方案不可混淆,应从整体考虑。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电力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电力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都很重要,电力自动化系统要求可靠、安全、实时,而电力信息系统要求完整、保密。两种业务应该隔离,特别是电力调度控制业务是电力系统的命脉,一定要与其他业务有效安全隔离。

第12篇 某大学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z大学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近年来,国内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各类信息安全事件频发。为此,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检查的通知》(教技厅函[2014]51号)、《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教技厅函[2014]7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教技厅函[2015]45号)要求高校加强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z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渝教科〔2014〕32号)进一步明确高校需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站安全管理;z市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的《z市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重点网站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渝等保办〔2015〕9号)要求高校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站安全,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管理工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网络(以下简称校园网)包括z大学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和部分由学校建设管理的教师住宅区网络,不包括由电信运营商自主建设运营的住宅区网络。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信息系统指由学校及各二级单位建设管理各类业务系统和网站。

第四条 涉密网络和涉密系统根据国家及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单独管理,不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及信息安全组织领导,学校将原“z大学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导小组”、“z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整合调整为“z大学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审定全校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指导并监督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室。

第六条 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网络及信息安全总体事务,主要职责包括:

(一) 统筹协调全校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

(二) 网络及信息安全总体规划;

(三) 制定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四) 组织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检查和考评;

(五) 网络及信息安全事件查处。

第七条 宣传部主要职责包括:

(一) 学校主页内容审核、发布及安全管理;

(二) 学校新闻网内容审核、发布及安全管理;

(三) 民主湖论坛内容审核、发布及安全管理;

(四) 全校舆情监控及内容管理。

第八条 保卫处主要职责包括:

(一) 全校信息安全监控管理;

(二) 网络及信息安全违法违纪事件的调查;

(三) 网络及信息安全事件处理中的对外联络与接洽。

第九条 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主要职责包括:

(一) 校园网出口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二) 学校数据中心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三) 校园无线网络接入安全管理;

(四) 校园网安全监控管理;

(五) 定期实施校内服务器安全漏洞扫描及安全预警;

(六) 定期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

(七) 落实专职人员负责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八) 组织信息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

第十条 虎溪校区管委会具体负责虎溪校区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主要职责包括:

(一) 虎溪校区校园网出口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二) 虎溪校区校园网内容审计系统监测管理;

(三) 虎溪校区网络信息中心机房的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

(四) 虎溪校区门户及各业务系统内容及系统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图书馆主要职责:

(一) 民主湖论坛的系统安全管理;

(二) 图书馆网络(有线部分)接入安全管理;

(三) 图书馆业务系统及网站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 学工部、研工部主要职责:

(一) 学工、研工业务系统及网站安全管理;

(二) “易班”系统接入安全管理;

(三) 协助进行舆情监控及内容管理。

第十三条 其它二级单位主要职责包括:

(一) 本单位局域网和校园网接入安全管理;

(二) 本单位联网计算机审核(有线部分);

(三) 本单位上网信息审核;

(四) 本单位业务系统及网站的安全管理。

第三章 校园网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信息化办公室总体负责校园网安全管理工作,虎溪校区管委会具体负责虎溪校区校园网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校园网(有线部分)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在校园网出口处实施实名上网认证,各二级单位负责接入端安全管理;校园网(无线部分)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实施实名接入上网认证。

第十六条 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学校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施建设和管理。

第十七条 接入校园网的各单位和用户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及保密相关制度。

第十八条 二级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凡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严禁上网。使用校园网的相关单位和用户必须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校园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信息。

第十九条 在校园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网络设备的活动,不得在网络上散布计算机病毒,未经授权不得使用校园网。

第二十条 接入校园网的各二级单位需指定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设立网络管理员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工作。

第二十一条 校园网上所有单位和用户有义务向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相关部门报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和网上有害信息情况。

第二十二条 与校园网相关的所有单位和用户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二级单位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信息系统安全负责。

第二十四条 信息系统安全遵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信息系统的立项采购、测试验收、交付使用、升级改造必须符合国家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五条 二级单位负责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策略,加强人员安全能力与安全意识培训,落实学校安全要求;确定信息系统数据安全要求,明确数据访问权限,制定数据备份机制,接入学校统一灾备体系。

第二十六条 二级单位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基本技术要求规定,做好系统安全、角色权限、口令增强等系统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漏洞修补、系统升级、数据备份等安全管理工作;信息系统一旦出现信息安全事件,二级单位应及时查处整改,对多次出现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由信息化办公室暂停其网络连接及服务。

第五章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

第二十七条 根据“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由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定我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方案。

第二十八条 学校现有信息系统的定级由“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教技厅函[2014]74号)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定级确定后按要求报公安机关审核备案并定期开展等级测评。

第二十九条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变更由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各二级单位负责准备相关备案材料,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组织等级测评、报公安机关审核备案。

第三十条 信息化办公室定期组织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第六章 安全事件查处

第三十一条 网络及信息安全事件(以下简称安全事件)包括有害程序、网络攻击、信息破坏、信息内容安全、信息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及其它危害网络及信息安全的事件。

第三十二条 校园网上所有单位和用户有义务向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相关部门报告安全事件。

第三十三条 二级单位发现安全事件或接到安全事件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学校保卫处和信息化办公室。

第三十四条 学校保卫处负责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信息化办公室负责技术支撑,二级单位负责配合举证。

第三十五条 发生安全事件后应首先留存相关证据,中断网络连接以减小安全事件扩散影响,在调查取证结束以前不执行数据删除、系统恢复等操作,避免影响调查取证。

第三十六条 二级单位应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实施应急测试、演练和培训。

第三十七条 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一般安全事件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处理,对造成重大影响和重大损失的安全事件报请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学校授权网络信息安全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z大学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十二篇)

1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在系统运营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危险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费用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系统信息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导则98人关注

    1 总 则1.1 为预防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以下简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更多]

  • 电厂脱硫系统大修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
  • 电厂脱硫系统大修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97人关注

    摘要:结合北仑电厂七台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大修管理实践,分别介绍了烟气脱硫装置大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检修全过程安全管理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实施全过程 ...[更多]

  •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安全信息管理系统95人关注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各个部分为了一定目标而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 ...[更多]

  •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15篇范文)
  • 系统安全管理基本理论(15篇范文)93人关注

    1 系统安全(system safety)在系统运营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危险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费用范围内达到 ...[更多]

  •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十二篇)
  •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十二篇)93人关注

    安全系统理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更多]

  •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分级责任制
  •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分级责任制92人关注

    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及国家关于电力企业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规定的相关法律、规程,本着&ldquo;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rdquo;的原则,制定大唐 ...[更多]

  • 公司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程序(2篇范文)
  • 公司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程序(2篇范文)92人关注

    1.0目的为了规范公司电器设备安装、使用、维护管理,确保公司电器设备、线路的使用安全,特制定本规范。2.0适用范围……………………公司3.0名词定义:3.1电气设备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