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第2篇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第3篇试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 第4篇成本管理体系事件不符合控制工作程序 第5篇成本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第6篇成本管理体系预算控制工作程序 第7篇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工作程序 第8篇成本管理体系记录控制工作程序 第9篇矿山生产运营经理体系管理+成本分析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第10篇成本管理部经理岗位工作职责 第11篇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工作程序 第12篇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工作程序 第13篇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工作程序 第14篇卫浴厂全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第15篇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程序
第1篇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顺序,确保成本风险得到识别和控制,以规避风险、减少浪费和损失,保证本公司成本目标的实现及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程度。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价成本风险。
3.2成本部是成本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组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成本风险。
4、工作程序
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1.1成本部应根据《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成本因素的核算、排序和分组提供依据。
4.1.2本公司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a)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
b)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5.5.9条);
c)提高成本因素的范围;
d)提高成本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所在的区域;
e)每个提高成本因素能提高哪些成本
(不限于此)
4.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进行核算
4.2.1在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财务部应组织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和浪费源)逐一核算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金额,为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实施成本风险评价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2.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的具体程序、方法和要求见《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4.2.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所引起的记录,由财务部负责归档保存。
4.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
4.3.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成本部应按核算的结果(浪费或损失的金额)由高至低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为确定风险程度提供依据。
4.3.2对提高成本因素的分组本公司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abc分类法;
b)区分一次性浪费和经常浪费;
c)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
4.3.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评价
4.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后,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金额及其排序和分组情况,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逐一进行评价,并按本公司的控制要求进行风险分级。
4.4.2风险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a)这些浪费和损失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程度;
b)这些浪费和损失对公司整体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c)确定这些浪费和损失所产生的风险程度(风险级别);
d)识别和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
e)识别和确定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的顺序。
(不限于此)
4.4.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评价,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成本部应做好《成本风险评价记录》,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公司高层领导应在《成本风险评价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后,成本部应编制《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并对以下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a)确定消除或减少浪费或损失的目标;
b)安排成本控制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的顺序;
c)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不限于此)
4.4.5《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下发至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按《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方案》,成本部应跟踪、监督和检查,并验证《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
4.4.5对提高成本因素风险评价活动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
5.2《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5.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
6、记录
6.1《成本风险评价记录》
第2篇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消除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纠正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纠正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对成本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本公司出现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的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纠正措施。
4.1.2纠正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的纠正措施。
4.1.3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必须与所遇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纠正措施是适宜的。
4.1.4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2评审不符合
4.2.1各部门和单位应注意不断识别和发现不符合,确定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并通过成本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各种信息,来识别、确定和评审不符合。
4.2.2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有:
a)不符合报告(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
b)内部审核报告;
c)核算的结果;
d)管理评审的输出;
e)数据分析的结果;
f)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3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4.3.1对已识别和确认的事件和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应组织调查分析产生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并确定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做好记录,对重大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成本部组织进行调查和分析。
4.3.2调查和分析原因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
b)召开专题分析会、成本分析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因果图。
(不限于此)
4.4评价确保事件和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5纠正措施的制定
4.5.1在确定事件和不符合原因的基础上,由责任部门和单位制定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制定纠正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不符合的原因制定;
b)研究不符合能否再发生
c)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活动接口;
d)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e)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纠正措施的实施
4.6.1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并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2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时,应由成本部组织协调,重大问题应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
4.6.3成本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其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4.6.4内部审核中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7纠正措施的评审
4.7.1纠正措施的实施完成后,责任部门和单位应提出书面总结,经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组织评审、认可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2对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效果不明显的纠正措施应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4.8纠正措施的汇总分析
成本部对全年所有的纠正措施,年底前全面汇总一次,并计算出全年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9由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成本部和责任部门/单位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6、记录
6.1《纠正措施表》
第3篇 试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
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洗礼,加强全员“成本与发展、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收入”意识宣传,全方位、深层次地唤醒广大职工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良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和责任锁链考核是提升煤矿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件事关职工自我收入提高的基本要求。为此,笔者认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客观地披露成本管理工作中的所存在的问题,并制订出一套可行性、时限性、科学化的整改措施,坚决遏制“敷衍了事,拉被遮丑”现象。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安全工作同等对待的责任锁链考核体系。对于企业员工而言,首先要有“大局一盘棋和关爱企业”的思想,贯彻落实好政策,提高制度执行力;其次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做起,掀起全员拥护和参与“增收节支,节能减排”活动热潮,来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添砖加瓦,注入活力;再次是要学会对“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分析,强化企业成本过程控制监督和浪费现象举报工作,真正做到“视企如家,敬业爱岗”,来推动企业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实现。
那么,作为煤矿企业物业后勤线的职工,如何做好目标成本过程控制工作,为本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做贡献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充分认识煤矿企业目标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煤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同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结构中,单个煤矿企业无法左右市场,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煤炭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供应总量和价格的波动周期。因此,每当煤炭价格既定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高低在市场中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谁抓住了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抓住了市场;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谁就抓住了开拓煤炭市场的源头。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成本和质量竞争。煤矿企业要想在煤炭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强化成本管理,把目标成本过程控制这项工作放到重要地位,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科学化、闭合式管理要求,否则就难于解决企业的生存和提高经济效益问题。而强化成本管理工作要突出强调成本过程控制,这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只有抓住了“牛鼻子”,坚持眼睛向内,深挖潜力,全员动手,自我加压,脚踏实地抓好成本过程控制工作,切实降低成本费用,向管理要效益,才能确保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
二、正确分析煤矿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利弊关系。
从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看,人类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和繁衍后代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这些所必需的衣、食、住、行、医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渠道,取决于什么?笔者作为一名煤矿企业的员工认为,其主要渠道和保障依赖于企业,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而煤矿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决定因素,又取决于什么?一是安全生产;二是成本管理。因此,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成本管理工作与职工自我收入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三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缺一全非。就成本管理与自我收入而言,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会导致企业的可分配利润空间缩小,经济效益滑坡,也必将会引发员工的自我收入降低,基本生活需求失去保障,甚至最终走向灭亡。
90年代末期前入矿的双楼矿工深知:当时,我国的煤矿企业在饱受了东南亚金融风暴侵蚀和煤炭市场经济洗礼的情况下,双楼矿的产品堆积高于煤仓,双楼矿的产品成本越线高涨,“双楼人”的收入执行最低保障,从家中背粮食的,捎煎饼的景象,不堪回首,让人难忘!虽说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偏大,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内在的不足,假如那时的“双楼人”,能从深度意识到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监督和过程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以强化成本管理工作保企业生存发展,以实施成本过程控制保自我收入提高,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或许那不堪回首的景象,十分无奈的酸痛,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对此,笔者呼吁,双楼矿的阶级工友,要时刻牢记我们是企业的主人翁,企业有你我一份子,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必须靠全员动手,成本过程控制必须靠大家监督,目标成本实现必须靠责任考核,警惕暂时的煤炭紧俏假象,共同关注成本核算这笔账,只有这样我们的收入才能提高,我们的家庭才能“奔小康”,我们的企业才能屹立于不败之地!
三、客观披露煤矿企业成本过程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物业公司结合矿实施企业“调整、发展、创新”思路,而提出的“管理年”,但在全面实施我矿地面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动态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矿井的地面成本过程控制工作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人”的思想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延续,部分职工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等工作认识不够,没有真正理顺成本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悟透成本过程控制与自我收入提高的关系,造成对一些浪费现象置之不理,视而不见;再就是,某种程度上害怕得罪人,或者是害怕遭来横祸,因此,思想上总认为,企业的家大业大,我不节约,还有他,再说不是自己家,甚至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物”的浪费现象。这儿所说的“物”是指办公、生活及地面场所公共设施等。几年前,企业管理者曾在有关会议上多次提出“无纸化”办公,可是,从现在的办公程序上看,其间的“无纸化”办公设想目标根本就没有实现,a4等高质量纸张大量投入,其他辅助设施更换(如激光打印机等配件),造成了企业的办公费用成本升高,虽说要迎合社会发展形势,但也应注重节约与要求相结合,做好成本过程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假如我们细算一下企业各单位三年内所使用的办公纸张和耗材等物,其数字也是十分惊人的!
地面场所设施的完整和亮化,不仅是企业美丽的风景区,而且能够给人眼观上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陶冶人的情操。素不知,仍有部分职工不听劝阻,无视制度,随手攀枝,践踏花草,损坏公共设施,因为再投入也增加了成本,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必须从点滴做起。
三是“水”的跑漏现象。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泉。现实生活中,水的跑、冒、漏现象十分严重,企业也因此制订了诸多规章制度,但从制度执行力和人的思想观念上看,效果并不明显,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诸如:浴室淋浴的长流水及用净水渡脏物的“高位跑”;厕所冲污的长流水箱;施工队伍的无节制用水;供暖管路的长滴现象等。
四是“电”的违规现象。
电能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而且是推动煤矿企业建成和谐矿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基础条件,但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违规用电、浪费用电等不文明现象时常偶发,诸如:单宿职工的超负荷用电;冬季空调供暖的违规运转;办公场所的长明灯及设备空转;周围农村私搭乱拉的“蜘蛛网”用电等现象。
四、切实做好煤矿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防范措施与锁链考核。
㈠成本控制工作的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煤矿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结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对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重点工作进行重新定位、量化考核、闭合管理,同时,要制订一套全方位、深层次、精细化、科学化的目标责任锁链考核制度,以规范人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成本过程控制行为,把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其次是要责成相关部门加大“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活动宣传工作,营造全员参与,人人监督氛围,并借鉴全球最大电脑生产商戴尔集团的“用视频设备将工作小组的每个组装步骤录像下来,然后看有没有多余或者浪费的步骤。工作流程设计师甚至令一件产品不出现一颗多余的螺丝钉,因为,一颗螺丝钉的出现将浪费一台机器大约4秒钟的装配时间”做法。同时,要做好安全成本控制工作的市场调研和导向分析,把安全成本控制列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成本控制工作的认识,领悟透安全成本是企业的最大成本方向,唤醒职工的安全生产良知,真正做到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再次是认真执行好各类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审批”联签和“物资比质比价采购”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人情入账、人情支出、人情审批”及“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现象,加大成本过程控制和动态检查力度,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作。
㈡成本控制工作的锁链考核
全面推行煤矿企业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责任锁链考核,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成本过程控制责任心的有效途径。对此,煤矿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的责任锁链考核,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目标成本管理与工资绩效考核挂钩制度,让习惯性浪费人员少收入,感到心痛,让常规性节约人员受奖励,互勉共进。
二要把企业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工作纳入年终“评先争优、留转晋级、提高待遇”等考核范畴,通过选树典型、正面教育等形式,让成本管理的“节约标兵”荣登光荣榜,提高全员关注成本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的争先创优积极性。
三要把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与定额制定、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扩大成本管理、过程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影响力。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有: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而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在工作实践中,煤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材料定额领用和人工包干制度,控制材料采购、运输、工时以及制造费用等成本。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和依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论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总之,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与自我收入提高,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并存的关系,只要我们目标一致,齐抓共管,携手并进,煤矿企业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走向辉煌,我们的自我收入和幸福指数也就能再提高。
第4篇 成本管理体系事件不符合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得到识别和控制,及时、迅速地纠正和处置成本事件及不符合以减少成本损失,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重复发生,确保本公司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活动不符合。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组织成本事件的响应和处理。
3.2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严重不符合的评审和处置。
3.3成本部是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一般不符合的评审和处置,并对不符合的处置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3.4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不符合处置的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
4.1事件和不符合的分类:
4.1.1成本事件可分为内部成本事件和外部成本事件。
4.1.1.1本公司的内部成本事件一般包括:
a)人身和财产安全事故;
b)产品质量事故;
c)设备机损事故;
d)环境事故;
d)火灾;
e)突然断电;
f)重大劳资纠纷或人员(人才)严重流失;
g)决策严重失误;
h)坏帐损失;
i)超储积压;
j)应收帐款陈欠过多,时间很长;
k)内部治安事件。
(不限于此)
4.1.1.2本公司外部成本事件一般包括:
a)材料价格上涨;
b)能源价格上涨;
c)顾客索赔;
d)罚没款;
e)法律诉讼;
f)顾客流失,市场份额急剧减少;
g)自然灾害;
h)供方紧急涨价;
i)材料和能源突然短缺;
j)法律法规紧急限制;
k)相关方紧急限制;
l)紧急停电、断电、限电;
m)市场环境和顾客要求发生变化;
n)外部治安事件;
(不限于此)
4.1.2本公司的不符合可分为严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4.1.2.1严重不符合一般包括:
a)成本高于目标值20%以上;
b)成本管理体系系统性的不符合;
c)成本管理体系区域性的不符合;
d)高层领导产生的不符合(包括未实施管理评审);
e)未开展降低成本活动;
f)未按消耗定额领料/发料;
g)未编制成本费用预算;
h)未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i)未制定或不完善成本事件的应急和响应预案;
j)未规定或缺少成本管理职责;
k)对重大浪费和损失不考核;
l)严重违反或偏离成本方针;
m)对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未采取预防措施;
n)对成本事件和严重不符合未采取纠正措施;
o)未实施改进的安排和部署。
(不限于此,其他可按检查或审核人员现场判定为准)
4.1.2.2一般不符合:除严重不符合外的不符合均属一般不符合。
4.2不符合的评审和处置
4.2.1当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和成本发生过程出现一般不符合时,应由成本部或其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并做出处置决定,经体系负责人批准后,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纠正,成本部应跟踪、监督检查并验证纠正的结果。
4.2.2当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和成本发生过程出现严重不符合时,成本部应立即向体系负责人报告,由体系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人员进行评审,并做出处置决定,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纠正,成本部跟踪、监督检查并验证纠正的结果。
4.2.3对不符合的评审,应采用会议方式或会签方式进行。若采用会议方式,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做好《不符合评审记录》,有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应在《不符合评审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2.4不符合的评审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2.5对不符合进行评审后,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依据评审结果予以处置和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或满足预期的要求。
4.2.6对不符合进行处置后,针对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产生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
4.3成本事件的评审、响应和处置
4.3.1当本公司出现成本事件时,总经理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响应,迅速启动实施预案对成本事件进行应急处置,事件主管部门应跟踪、监督检查并验证处置的结果。
4.3.2成本事件能产生成本风险,对成本事件的预警和响应等控制应按《成本风险控制程序》执行。
4.3.3当没有制定预案的成本事件发生时,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成本部报告,对重大事件也可直接向体系负责人或总经理或主管高层领导报告,体系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事件进行评审(除紧急情况外可容许评审的事件),并做出处置决定,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事件主管部门应跟踪、监督检查并验证处置的结果。
4.3.4对成本事件的评审,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做好《成本事件评审记录》,有关部门及公司领导应在《成本事件评审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3.5成本事件的评审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3.6对成本事件进行处置后,事件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调查和报告,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以消除成本事件产生的原因,防止成本事件的再发生。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各种预案
5.3《成本风险控制程序》
6、记录
6.1《不符合评审记录》
6.2《成本事件评审记录》
第5篇 成本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消除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潜在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预防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预防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部门和单位具体负责识别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预防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预防措施,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生。
4.1.2预防措施控制的关键是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
4.1.3预防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所需的预防措施。
4.1.4所制定的预防措施必须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预防措施是适宜的。
4.2确定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及其原因
4.2.1潜在不符合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两个方面;潜在的成本事件见《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
4.2.2对潜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成本部和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必须加以识别,及早控制。
4.2.3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包括影响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和资料有:
a)社会经济状况及行业经济状况的分析;
b)媒体对自然灾害和疫情的预报;
c)生产现场危险源辩识;
d)对顾客和供方情况的分析;
e)市场分析报告;
f)成本发生过程的记录;
g)内部审核结果的输出;
h)管理评审的输出;
i)数据分析的输出;
j)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2.4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可利用上述信息来识别、发现、确定和分析并消除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
4.2.5对重大的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总经理亲自主持分析原因,并做出改善资源条件、改变过程和方法配置控制手段等成本管理体系的重大决策。
4.2.6分析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或问卷调查;
b)召开专题或专业分析会、研讨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风险分析;
f)专业机构的研究;
g)因果图;
h)风险分析。
(不限于此)
4.3评价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4预防措施的制定
4.4.1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4.2制定预防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来制定;
b)制定时应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优先顺序;
c)必要时应考虑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
d)研究潜在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发展趋势;
e)防止发生成本事件和不符合;
f)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和活动接口;
g)对较长时间的预防措施应安排实施计划或时间表。
4.5预防措施的实施
4.5.1预防措施应由成本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实施,重大问题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确保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4.5.2成本部负责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预防措施的完成情况及结果所达到预期要求的有效性,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5.3预防措施的实施完成后由成本部提出《预防措施完成情况报告》,经体系负责人批准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5.4对富有成效的预防措施,可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实施效果不明显的预防措施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6由预防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应由成本部和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6、记录
6.1《预防措施表》
第6篇 成本管理体系预算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预算控制程序
1、目的
预算是应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预计,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编制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其目的就是使成本得到预先控制,平�资金运作,实现成本目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成立预算委员会,进行预算决策,批准和发布预算。有权就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公司其他高层领导进行考核。
3.2体系负责人负责主持预算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3.3首席财务官负责本公司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预算,监督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有权就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财务部和各部门/单位进行考核。
3.4成本部是本公司全面预算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全面预算的管理与控制,并具体组织编制、平衡、审查和实施预算,监督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有权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3.5财务部负责编制财务预算,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有权对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3.6各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执行公司下达的各项预算,并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完成情况负责。
3.7预算委员会各成员负责参与编制和审查预算,有权对预算提出意见或建议。
4、工作程序
4.1成立预算委员会
4.1.1为加强成本管理,使本公司全面预算工作得到组织保证,有效控制成本水平,实现目标成本,彻底解决全面预算跨职能的问题,更好地协调预算过程,总经理应组织成立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机构图见《成本管理手册》0.8)。
4.1.2预算委员会是本公司领导预算工作的最高权利机构。其成员应有公司总经理任命,他们通常是总经理、体系负责人和首席财务官等,也可吸收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
4.1.3预算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预算委员会可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和成员。预算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务部。
4.1.4预算委员会应履行以下职责:
a)编制预算草案;
b)审查预算草案;
c)批准和发布预算;
d)检查和分析预算执行报告;
e)提出避免或减少浪费和改进效率的建议和措施。
4.2确定预算的方法、范围和预算期
4.2.1本公司已确定的预算方法为职能基础(传统)预算,其预算方法应与核算的方法相一致。
4.2.2本公司已确定的预算范围是全面预算(见《成本管理手册》3.6.5)。
4.2.3本公司已确定的预算计划期通常为一年。预算年度应与会计年度相一致。
4.3收集和确定预算依据
4.3.1成本部在组织做好以下预算基础工作的基础上负责组织收集预算信息和确定预算依据,识别编制预算所需的数据来源和渠道:
a)岗位责任制;
b)规章制度;
c)定额;
d)原始记录;
e)标准化;
f)计量;
g)基础培训;
h)运算工具;
i)信息管理。
4.3.2编制预算的主要依据可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预测方面的信息;
b)组织的实际情况;
c)计划的要求;
d)定额(包括: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储备定额、设备定额等);
e)原始记录;
f)历史数据和资料;
g)现行会计制度;
h)以往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结果;
i)领导特批;
j)政府和上级有关政策的变化;
k)不可预见费用的估算。
(不限于此)
4.3.3成本部应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编制预算前做好以下预测工作,为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a)销售预测(包括:市场预测、目标顾客分析、销售量预测、销售价格预测等);
b)产量预测(包括:××系列产品产量预测和其他产品的产量预测);
c)成本预测(包括:材料预测、人工预测和制造费用预测等);
d)期间费用预测(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等);
e)现金预测;
f)应收帐款的回收预测。
(不限于此)
4.4预算的编制和审查
4.4.1成本部根据公司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于每年11月初制定印发公司预算编制纲要,确定公司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并对下一年度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和组织各部门和单位编制预算。
4.4.2成本部在组织编制预算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符合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
c)符合企业的成本方针和目标;
d)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编制;
e)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f)为制订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提供依据;
g)与业务和作业相结合。
4.4.3各部门和单位应于每年11月底前按成本部的安排和统一格式组织编制本部门和单位的下一年度预算建议。
4.4.4由于本公司的产品产量是变化的,所以,成本部在组织编制成本预算时应采用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并确保该弹性预算的范围能覆盖××系列产品产量和其他产品产量的任何变化情况。
4.4.5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的编制完成后,应自行组织评审,以确保预算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准确性。评审通过后,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并于11月底前报成本部进行汇总。
4.4.6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评审记录,各部门和单位应归档保存。
4.4.7成本部收到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后应立即组织汇总、分析、平衡,
并对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协调,编制形成全公司的预算草案,于11月15日前报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查。
4.4.8预算委员会收到预算草案后应做好审查的准备工作,包括:拟订参加评审的人员、需要检查的问题清单、审查记录用表、计算工具等。
4.4.9预算的审查应由预算委员会主任主持,审查可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预算委员会办公室应做好记录。
4.4.10预算审查活动主要应包括:
a)评审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充分;
b)判断预算是否合理并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c)提出预算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d)提出修改预算的具体要求和建议。
4.4.11对公司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预算委员会应形成《预算审查报告》,明确审查结论,并对预算草案的修改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
4.5预算的修改和调整
4.5.1成本部应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审查提出的问题认真修改预算草案。
4.5.2在修改预算草案的过程中若遇有可串项费用,成本部和财务部在不影响总体预算水平的前提下有权进行适当的调整。
4.5.3成本部将修改和调整后预算草案,于11月底前报预算委员会进行批准。
4.6预算的批准和发布
4.6.1本公司正式预算应由预算委员会主任批准,于当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实施,同时上报董事会。正式预算由成本部下达各部门和单位执行。
4.6.2本公司的技术开发费预算、安全费用预算、专用基金预算及财政专项预算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4.6.3预算的发放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确定预算的发放范围,确保所有接收预算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预算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预算。
4.7预算的实施
4.7.1公司正式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责任单位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按预算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和资金的使用。
4.7.2当预算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或矛盾时,成本部应负责协调、解决,必要时应由首席财务官或体系负责人协调、解决。
4.7.3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若遇有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生产经营条件、原材料条件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和预算不符合实际情况而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可以追加或调整预算,但有关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成本部方可追加或调整预算,并做好记录。
4.7.4由于预算的追加或调整可能引起相关计划指标的修改或调整,有关部门应确保其计划指标也能得到修改或调整。
4.7.5由追加或调整预算所引起的任何记录,成本部应归档保存。
4.8预算的检查和评价
4.8.1预算在实施过程中,成本部可通过月份或季度财务、成本报表和统计报表所反映的实际数据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预算实施的结果,成本部可通过财务、成本决算进行检查。
4.8.2成本部对检查的结果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对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考核,并保持考核记录。
4.8.3成本部应将预算的检查和考核的结果,及时向总经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应依据《管理评审的规定》对预算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成本和财务预算》
5.3《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
5.4《管理评审的规定》
5.5《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预算考核记录》
6.2《预算审查报告》
第7篇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文件是实施并保持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对文件进行控制是为了让管理者使用唯一有效版本文件,防止误用文件,以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所有文件。
3、职责
3.1成本部是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体系文件的控制与管理。
3.2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文件由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与控制。
3.3各类文件的使用人员负责正确使用和维护文件。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纲领性文件:成本管理手册;
b)程序性文件:各种控制程序;
c)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各种规章制度、各种定额或标准成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案等。
上述三个层次文件的关系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4.1.4条。
4.2文件的编制
4.2.1文件的编制应按规定的职责进行,成本管理体系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由成本部组织编制,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由相应的职能部门和单位负责编制。
4.2.2文件的编制应注意:
a)与成本管理体系要求的其他文件相适应,注意与其他文件的相容性,不得与其他文件相抵触或矛盾;
b)所编制的文件内容应尽可能全面、系统,该说的一定要说到;
c)所编制的文件一定要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注意文件的可操作性;
d)所编制的文件,不得与成本管理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
e)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必须覆盖和符合所依据的成本管理标准;
f)文件作为成本管理活动的依据,其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并确保文件的适用性。
4.3文件的评审
4.3.1文件的编写完成后和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评审,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文件的评审应由文件的批准人或文件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做好《文件评审记录》。
4.3.2对文件评审的结果,可确定是否需要修改和补充或更新文件,如果需要修改文件,修改后必须再次得到批准。
4.3.3文件评审的方式可采用会议评审,也可采用会签评审。
4.4文件的批准
4.4.1文件的批准应按授权范围进行,总经理负责批准《成本管理手册》,体系负责人负责批准程序文件,第三层控制成本水平和发生过程的文件及其他文件应由相应层次的授权人批准。
4.4.2未得到有关授权人批准的文件属无效文件,一律不得使用,使用文件的部门/单位和各类人员在使用文件之前应首先确认文件批准的有效性。
4.4.3文件批准的方式应以授权人员的签字为准。
4.4.4对外来文件,相关授权人员也应进行批准,批准时应主要考虑文件的适用性。
4.5文件的发放
4.5.1文件的发放由各文件管理部门进行,其发放的范围应得到批准,并严格按已批准的发放范围进行发放,确保使用成本管理体系文件的各场所都能及时得到文件的有效版本。
4.5.2受控文件的发放,由各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并注明分发的受控号,文件的领用人应在《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签字领取,便于追溯。
4.5.3文件代收人员领取文件后应及时将文件送达到有关人员,以防止因文件影响成本管理活动。
4.6文件的使用
4.6.1文件使用部门及文件持有人,在使用文件时应全面理解,正确使用,使文件真正发挥指导和规范成本管理活动和成本管理行为的作用。
4.6.2文件在使用时各部门和单位及各类人员必须按《现行受控文件清单》中所规定的文件范围使用文件,并识别是否是现行修订状态的有效版本,清单以外的文件不得使用。
4.6.3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各部门和单位及各类人员应保护和贮存好文件,以防止文件的损坏、丢失,当所使用的文件损坏严重,影响使用时,文件持有人或文件管理员应到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的文件,补发新文件,其分发号可继续沿用原分发号,文件管理部门在补发新文件时仍执行4.5.2条规定。
4.6.4文件管理部门对已收回的破损文件的处理,按4.9条规定执行。
4.6.5当文件使用部门/单位和使用人员不慎丢失文件后,应按4.6.3条有关规定办理补发手续,但责任人必须做出书面检讨或说明原因。若文件管理部门在补发文件时,给出新的分发控制号,应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必要时将丢失的文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
4.6.6文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文件不适用或不可操作时,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应予以记录,并与文件管理部门联系更改,可按4.7条有关规定执行。
4.7文件的更改
4.7.1文件的更改,应由文件的使用部门或文件管理部门提出,并说明更改原因,报有关领导批准。具体实施由文件的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并做好《文件更改记录》。
4.7.2文件更改的批准,原则上应由原批准人批准,如原批准人不在时,可由接替其职务的人员进行批准,但必须掌握原批准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4.7.3文件更改后,由文件管理员进行换页处理,并注明更改状态标识和生效日期。对重要更改,由文件主管部门领导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阐明更改内容和性质,并将更改后的精神层层传达到各使用人。
4.7.4文件更改后,文件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现行受控文件清单》中的更改状态,确保各使用场合能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防止误用文件。
4.8文件的换版
4.8.1文件可多次更改(修订状态从0-9),当文件需进行大幅度更改时,应进行换版,原版次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文件。
4.8.2换版后的文件仍按4.7.2条规定进行审批,其发放仍按4.5.2条规定执行。
4.8.3换版后的文件发放时,应收回原版次的作废文件,并按4.9条有关规定执行。
4.9文件的作废与处理
4.9.1作废的文件应由文件管理部门按《文件发放登记表》中的发放状态收回,并填写《作废文件登记表》,确保从所有使用场所收回所有失效和/或作废的文件,以防止失效和/或
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4.9.2对收回的失效和/或作废的文件,文件管理部门应统一销毁,并作好《文件销毁记录》。
4.9.3对需要作为历史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应由文件管理部门加盖“作废保留文件”印章进行标识。对作废保留的文件只能用于资料参考或追溯历史情况,不能用于指导成本管理活动和向高层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
4.10文件的管理
4.10.1文件应有唯一性的准确标识,以确保有效使用。各部门和单位应按以下编号规则正确实施文件编号。
注:文件类号:sc――成本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gz――规章制度
ys――预算
de――定额
jh――计划
fa――方案
例:《文件控制程序》的编号为:××/c*-01-2006其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c*――程序文件;01――第1号程序文件;2006――2006年版。
4.10.2文件的底稿及打印件均应归档保存,文件管理员应填写《文件档案登记表》。为防止电子版文件丢失,所有电子版文件均应有备份,并进行适当的标识。
4.10.3使用文件的人员在借阅有关文件时,应办理借阅手续,经有关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并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所借阅的文件,到期未归还的,应由文件管理员负责收回,原版文件一律不得外借,以防止其丢失或损坏。
4.10.4为提供信任向外部(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顾客等)提供文件,以证实本公司成本管理和成本保证能力时,文件主管部门只提供《成本管理手册》,不得提供程序性和控制成本水平及发生过程的文件,若必须提供第二层和第三层文件时,应由体系负责人批准。当所提供的受控文件修改时,也应按4.9.1条规定收回作废文件,更换新文件。
4.10.5各部门和单位应建立本部门/单位的《现行受控文件清单》,报成本部。成本部负责建立并定期公布全公司的《现行受控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标明所有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以确保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能识别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并按规定的文件范围使用现行文件的有效版本。
4.10.6受控文件应加盖“受控文件”印章作为受控的标识,非受控文件可不作非受控标识,但仍然按规定进行编号。
4.10.7文件复制(包括:复印、拷贝等),必须经本部门/单位或文件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按批准的份数复制。受控文件的复制必须重新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复制件的发放,也应按4.5.2条规定执行。
4.10.8各部门和单位使用的有效文件,应保持清晰可辩,标识正确,易于识别,存贮应便于检索,可利用文件的目录和文件的编号进行分类,确保使用时能快速查找。
4.10.9文件主管部门和各部门/单位的文件管理员应按规定检查各类现行文件的有效性,并填写《文件有效性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0.10各部门和单位对现行文件的使用、归档、保存、借阅、复制、销毁和向外部提供等环节,应注意文件的保密性,对文件的保密内容不得向外透漏,必要时应在文件上进行密级标识。
4.11外来文件的控制
文件的归口主管部门和各类文件的管理部门及单位应确保识别外来文件,必要时对外来文件进行标识。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如标准和法规等,应由文件归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对外来文件的发放、作废、处理和管理可参照4.5条、4.9条和4.10条规定执行。
4.12对提供信任的客观证据文件――记录的控制,应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13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这种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照片、样件、电子媒体或他们的组合。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文件发放登记表》
6.2《文件评审记录》
6.3《现行受控文件清单》
6.4《文件更改记录》
6.5《文件销毁记录》
6.6《作废文件登记表》
6.7《文件归档登记表》
6.8《文件有效性检查记录》
第8篇 成本管理体系记录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记录是证实成本管理、成本水平和成本发生过程符合要求及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性文件,对记录进行控制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为保持和改进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性提供信息。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成本水平、成本发生过程的控制有关的所有记录。
3、职责
3.1成本部是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公司成本记录的策划、建立以及对各部门和单位记录的检查、监督和指导的管理与控制。
3.2各部门和单位负责本部门和本单位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3.3实施记录的有关人员应按规定填写记录,并对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充分性负责。
4、工作程序
4.1记录一般分为:
a)与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
b)与成本水平和成本发生过程控制有关的记录。
4.2记录表格的设计
4.2.1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运行和成本水平以及成本发生过程的控制都需要建立哪些记录进行识别和策划,并提出《记录表格清单》。
4.2.2成本部负责制定《记录表格设计规范》以确保全公司所有记录表格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4.2.3各部门和单位应依据《记录表格清单》,结合本部门或本单位、本专业和成本管理活动实际的情况,按照《记录表格设计规范》,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表格设计完成后,其表格的形式及内容应报成本部进行审查,经审查通过后,成本部应形成全公司的《记录表格样册》,各部门和单位应按样册规定的表式制备记录表格。
4.2.4记录表格的修改应执行4.2.3条规定,并调整《记录表格样册》,作废的记录表格应全部收回。
4.3记录的标识
4.3.1记录应有唯一性的准确标识,以保持可追溯性。各部门和单位应按以下编号规则正确实施记录的编号:
例:《文件发放登记表》的编号为:××3.4.2-01其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4.2――cca2102:2005成本管理体系标准条款号;01――第1号记录表。
4.3.2记录的名称应准确概括其活动内容,不得重名,各部门和单位在策划和设计表格时应予以注意。
4.4记录的填写
4.4.1各部门和单位实施记录的人员应认真填写记录,确保理解记录表格中所要求的填写内容,字迹应清晰可辨,所记录的活动应真实、数据准确、记录完整、全面、充分、记录的传递、送达和收取应做到及时。
4.4.2记录的填写不得涂抹、省略。
4.4.3记录不许修改,但可勘误。
4.5记录的贮存
4.5.1记录的贮存应有适宜的贮存条件,做到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并建立《记录保管台帐》。
4.5.2记录的贮存应有防潮、防盗、防火、防霉烂、防虫蛀等措施。
4.6记录的检索
4.6.1对归档保存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记录应进行编目和分类,便于检索,查阅时应易查找,借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
4.6.2当公司外部组织(包括: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顾客等)要求提供记录时,应在商定的期限内按时向其代表提供所要查阅的记录。
4.7记录的保护
各部门和单位应保护好记录,妥善保管,确保不丢失、损坏和变质。
4.8记录的保存限期
4.8.1上级有规定或有要求的按上级规定或要求的保存期限执行。
4.8.2供方的评价记录应保存到与其终止合同为止。
4.8.3成本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一般保存3-5年。
4.8.4与会计有关的记录按会计制度执行。
4.8.5记录具体的保存限期应由成本部根据本公司产品特点、法规要求及合同要求另行规定。
4.9记录处置
成本部对已超过保存期限或已作废的记录,应及时收回并销毁。销毁时应办理审批手续,做好记录,按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销毁,并注意防止保密内容的泄露。
4.10国家及行业规定的记录表格,应按其有关规定执行。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记录表格设计规范》
6、记录
6.1《记录保管台帐》
6.2《记录表格清单》
6.3《记录借阅登记表》
6.4《记录表格的建立和修改审批表》
第9篇 矿山生产运营经理体系管理+成本分析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在矿业运营总监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集团矿业板块及石场生产运营管理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集团下属企业完成生产计划及经营目标完成。
3.负责汇总集团下属企业成本、产量、质量、消耗等数据。
4.配合建立健全各项运营管理制度、考核、台账、报表。
5 .负责制定kpi 考核指标,提交差异分析报告。
6.负责制定业务知识培训计划,定期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职位要求:
学历及资格证书:大专以上学历、驾驶证
1、有大型露天开采矿山从业经历,担任集团同等职位3年以上,熟悉矿山生产成本管理工作,对筛分破碎生产线有一定了解;
2、对数据敏感,有成本分析能力,为生产管理提供有效建议;
3、有年采剥能力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露天矿山或花岗岩骨料行业从业经验优先;
4、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勤奋爱岗;
5、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职业发展:集团总部矿业运营管理中心生产运营经理——运营总监——生产运营总经理
第10篇 成本管理部经理岗位工作职责
成本管理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系统而全面、科学和合理,它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经济核算,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也对铂略咨询linked-f重点关注的企业财税难点有重大帮助。
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四项内容组成。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的,也是对成本管理做出的规划,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总体要求。成本计算是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手段实现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动。业绩评价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估,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动和激励约束员工和团体的成本行为。
岗位描述:
1、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2、制订成本管理规范、制度和业务流程;
3、负责成本策划,确定成本总控指标;
4、分解成本控制指标,提出控制要点;
5、负责成本预算、分析、控制运行系统的审核与监督;
6、通过设置成本台帐,即时反映各成本目标执行情况;
7、编制成本管理动态评估报告,提供相关财务管理信息及建议;
8、协助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健全成本控制财务档案。
任职资格: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注册造价师或预算员资格;
2、3年以上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经验;
3、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和一定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4、熟悉财务相关法律法规、投资、企业财务制度和流程;
5、精通招投标、采购、预算、合约,熟悉动态成本管理体系;
6、人品正直,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领导和计划能力,表达、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第11篇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计划是预先规定的计划期内的成本水平。编制和执行成本计划,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水平,厉行节约,消除浪费,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实现组织的利润最大化。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成本计划。
3.2成本部是成本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并检查、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3.3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成本计划的要求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以满足成本要求,并对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程序
4.1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本公司的成本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总成本计划;
c)制造费用计划;
d)期间费用计划;
e)降低成本计划(包括为这些成本达到预期水平所采取的措施)。
4.2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成本部应根据组织的方针和目标、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原材料供应计划、各种消耗定额、预算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并参考以前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编制成本计划。
4.3成本计划的编制原则
成本部在组织编制成本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先进合理的定额为基础;
b)计划与核算口径保持一致;
c)与其他计划相互协调一致;
d)尽量吸收计划执行者参加。
4.4成本计划的编制
4.4.1成本部应根据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精神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于每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编制下年度成本计划(与预算同步),并组织有关部门收集和整理如下资料:
a)本年度预计计划完成情况;
b)各种定额和预算资料;
c)预测下年度销售量及下年度预计生产量;
d)以往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
e)成本历史最好水平;
f)有关标杆的成本情报资料;
g)其他计划资料。
(不限于此)
4.4.2成本部应在利用上述资料分析和研究本年度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成本目标对下年度成本指标进行测算和综合平�,并形成计划草案,报送体系负责人。
4.4.3体系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提出修改意见。
4.4.4成本部根据体系负责人对成本计划草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要求,组织实施修改。计划修改完成后,成本部应组织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评审通过后成本部编制形成正式成本计划,经体系负责人审核和总经理批准后,于当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实施。正式计划由成本部下达,各部门和单位执行。成本计划的评审和批准的控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4.5成本计划的发放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确定其发放范围,确保所有接收计划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计划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成本计划。
4.4.6成本部应确保所编制形成的正式成本计划能够指导和约束成本控制的行为,并起到如下作用:
a)使全体员工都能明确在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
b)作为加强成本控制的手段,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c)成为公司对成本业绩进行测量的标准尺度。
4.5成本计划的实施
4.5.1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成本计划规定的要求实施控制,并做好相应记录,成本部应在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检查、跟踪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计划的行为成本部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给予考核。
4.5.2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报告,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或裁决。
4.5.3随成本计划的进展而对计划进行修改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成本部应识别计划的修改,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知道计划已变更的信息。
4.5.4成本计划修改记录成本部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成本计划修改记录》
6.2《成本计划评审记录》
第12篇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程序
1、目的
定额是制定成本计划和全面预算的依据。制定和实施各类定额,就是为了节制消耗、控制资金占用和合理限制费用开支,使各种耗费得到预先控制,以确保合理的投入产出,实现成本目标,并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费用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材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2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现场的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安全费用定额、设备修理费用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备品备件消耗定额、产品储备定额、销售费用(包括明细费用)定额和主管的费用(包括:制造费用等)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3总工程师负责工艺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4首席财务官负责费用定额(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的管理与控制。
3.5成本部是公司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全公司的定额工作。
3.6财务部是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定额的制定、平衡、汇总、下达和考核。负责组织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7制造部是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安全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全公司安全费用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8人力资源部是劳动(工资)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劳动(工资)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9供销部是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10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定额管理与控制,并接受各职能部门的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
4、工作程序
4.1确定制定定额的依据
4.1.1本公司已确定的定额种类包括以下方面(见图1):
a)消耗定额(包括: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工艺装置、工具、量具、护具等);
b)劳动定额(包括:吨煤工资含量、计件工资定额、工时定额等);
c)费用定额(包括:采掘费用、制造费用、修理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d)储备定额(包括:各仓库、料场和生产现场储备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等)。
4.1.2成本部对上述各类定额应组织汇总、建立并保持明细清单,清单应按定额类别分类编制,应具体规定所需的定额和定额率指标。
4.1.3根据清单需要建立的定额,各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定额前,应收集和整理以下方面的信息资料:
a)以往可比的统计数据的分析资料(包括:上年度和历史最好水平数据);
b)同行业的定额水平信息;
c)有关的工艺和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样要求和生产要求);
d)国家规定的定额;
e)以往的定额完成情况的资料;
f)经验值;
g)本公司现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h)预测的计划期内实际情况;
i)不可预见费用的估算;
j)领导特批;
k)政府和上级有关政策的变化;
l)产量和销售量的变化。
(不限于此)
4.1.4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资料后,各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本公司和产品的实际情况再选定以下方法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a)经验估计法(适用于: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b)统计分析法(适用于:工艺定额、生产定额、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c)实际查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d)技术测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工时定额)。
4.2制定所需的定额
4.2.1各类定额的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依据分类的定额清单和方法的依据制定所需的定额,并形成文件,不得遗漏。
4.2.2各主管部门在组织制定所需的定额时应:
a)识别和确定范围;
b)由低到高制定;
c)自下而上评审;
d)以业务核算为主。
4.2.3定额的制定完成后,应组织评审,以确保定额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准确性。评审通过后,报有关主管领导进行,批准后下达实施。
4.2.4下达定额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确定定额文件发放范围,并确保所有接收定额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定额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定额。
4.2.5随年度计划指标变化的定额(如:费用定额),每年应确保更新,其制定与下达应与年度计划同时进行。
4.3实施所需的定额
4.3.1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定额控制人、财、物的消耗。
4.3.2各单位应严格按消耗定额领料,供应部门应严格按消耗定额发料或送料,并建立按定额退库制度(因为100%的按定额发料有时可能是不实际的),确保整包装领用材料的剩余部分在期末都能办理退库手续(可以“假退库”)。
4.3.3各部门和单位应确保在费用定额(限额)内发生费用,不得超支,发生费用时需经主管领导的审批,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的费用,财务部门不得列支和支出。
4.3.4各生产单位的现场、库房储备的材料、能源和产品应严格按储备定额实施储备,坚决杜绝超储积压。
4.3.5各单位和人力资源部应严格按国家政策、公司有关规定和劳动定额控制人力资源的消耗和工资含量,确保单位产品工资或工时不超定额。
4.4检查和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
4.4.1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按已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定额的准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一般情况下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对定额执行情况每月考核一次。
4.4.2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应做好《定额考核记录》;对定额执行情况的考核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执行。
4.4.3在定额的执行过程中若遇有生产经营条件、原材料条件发生变化和定额本身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时,可能涉及到追加或调整定额,有关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主管部门方可追加或调整定额,并做好记录,为定额的修改提供依据。
4.4.4由追加或调整定额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4.5成本部应将定额的检查和考核的结果,及时向总经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应依据《管理评审规定》对定额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4.5定额的修改
4.5.1定额的考核结果,可能导致定额的更改,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在定额实施的过程中识别定额的修改。识别定额的修改可通过定额评审和准确性的考核以及基层执行人员对定额的意见、建议或抱怨等反映形式进行。
4.5.2对定额的修改应有其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修改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
4.5.3对定额的修改应确保相关文件同时得到修改,并将修改的信息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定额。
4.5.5由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5.6通过对定额的考核和反复或经常修改,其定额值逐渐趋于准确、稳定和更加符合实际。体系负责人和成本部应不断识别各类定额的这种成熟度和准确度,并将其定额逐步形成标准,再过度到标准成本法,最终实现标准成本控制。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各类定额
5.4《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
6、记录
6.1《定额考核记录》
6.2《文件修改记录》
6.3《文件评审记录》
第13篇 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查明成本管理体系实施结果是否达到了标准和手册规定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使成本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得到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3、职责
3.1 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审核组长,批准审核计划,组织策划审核方案。
3.2 成本部是内部审核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体系负责人进行审核方案的策划,负责日常的内部审核工作。
3.3 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具体组织审核组实施审核,编制审核报告,验证和评价审核结果。
3.4 审核员负责编制检查表和不符合项报告,实施现场审核,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5 各受审核部门和单位负责配合审核,对不符合项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并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程序
4.1 审核方案的策划
4.1.1 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审核员对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策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a)确定审核的频次;
b)确定审核的目的;
c)确定审核的范围;
d)确定审核的方法。
(不限于此)
4.1.2 审核方案策划的依据:
a)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
b)以往审核的结果。
4.1.3 审核方案策划的结果,可形成年度审核计划(例行滚动式审核计划),经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一般情况下,年度审核计划应规定所涉及的受审核部门一年至少要覆盖一次。
4.1.4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由体系负责人决定追加审核频次并加大审核力度:
a)当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有明显问题或问题较多、严重程度较高时;
b)当成本目标没有实现或无法实现时;
c)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
d)当成本管理体系标准和成本管理体系文件进行重大修改时;
e)当本公司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f)当发生成本事件时。
(不限于此)
4.1.5 审核方案在策划时,应规定审核的频次并针对每次审核分别规定审核的时间、进度、目的、范围、依据、性质、方式和方法,并要求对每次审均应核编制审核计划。
4.2 审核的基本目的
审核的基本目的是评价和确定成本管理体系与cca2102:2005成本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性以及实施和保持的有效性。
4.3 审核的准备
4.3.1 编制审核计划
4.3.1.1 审核计划应由体系负责人组织编制并批准,其基本内容包括:
a)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性质、原则和方法;
b)审核组的组成(包括: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
c)审核的要求;
d)审核的进度安排(时间表);
e)审核的方式等。
(不限于此)
4.3.1.2 审核计划的发放应明确发放的范围:
a)本公司高层领导;
b)所有受审核部门;
d)审核组成员。
4.3.2 组成审核组
4.3.2.1 由体系负责人任命审核组长,并指派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
4.3.2.2 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必须是取得审核员资格的人员。审核人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3.2.3 审核组长应明确各审核人员的职责,并按审核计划进行组内分工。
4.3.3 收集并审阅文件
4.3.3.1 收集并审阅的文件包括:
a)成本管理体系标准;
b)成本管理手册;
c)程序文件;
d)各种规章制度;
e)各种定额;
f)成本目标;
g)预算和成本计划;
h)有关法律法规。
4.3.3.2 审阅文件的主要目的在于熟悉情况,掌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为下步实施现场审核做好依据性准备。同时检查有关文件的符合性和相关性,若发现文件不符合,应予以记录,且不能作为审核依据。
4.3.4 编制检查表
4.3.4.1 审核员应根据分工和审核任务,各自编制检查表或审核大纲,经审核组长批准后实施。
4.3.4.2 检查表或审核大纲可视需要按部门编制,也可按要素编制,其检查问题及样本的多少,可视审核进度而定,检查表或审核大纲的内容不得向受审核部门/单位或其人员透露。
4.3.5 通知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约定审核时间
4.3.5.1 审核组长应在审核计划规定的审核日期前3日通知受审核部门和单位,并约定审核时间,确定受审核部门和单位发言人和陪同人员,确保如期进行现场审核。
4.3.5.2 受审核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后,应立即做好应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资料和现场等准备,确保审核顺利进行。
4.3.5.3 审核组通知受审核部门后,也应做好现场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等审核用表的准备和审核组长主持召开首、末次会议的准备。
4.4 审核的实施
4.4.1 召开首次会议:(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a)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
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及本公司高层领导参加;
c)与会人员必须签到;
d)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
e)审核组长声明与审核有关的事宜及时间安排;
f)审核组应做好记录。
4.4.2 现场审核
4.4.
2.1 首次会议结束后,进行现场审核。审核组长应对审核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审核计划和进度及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并做到审核气氛平和,审核记律良好及审核结论恰当。
4.4.2.2 在现场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通过交谈、查阅文件、验证记录、观察事实等活动,调查收集客观证据,并做好《现场审核记录》。
4.4.2.3 审核员应依据《检查表》进行审核,一般不要偏离检查表,但如果发现可能导致不符合的线索,虽然不在检查表范围内,也应予以进一步调查并记录。
4.4.2.4 审核人员应将调查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确定不符合项,准确判定不符合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逐项填写《不符合项报告》,经审核组长审查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见证人签字确认后生效。
4.4.2.5 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人员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
4.4.3 编写审核报告
4.4.3.1 内部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或其指定的审核员编写,经审核组长批准后,上报总经理和体系负责人并下发各受审核部门。
4.4.3.2 内部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审核日期;
b)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c)审核组成员(审核组长、审核员);
d)审核综述(审核情况);
e)不符合项的分析;
f)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
g)审核结论意见。
(不限于此)
4.4.4 召开末次会议(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1小时左右)
a)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
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及本公司高层领导参加;
c)与会人员必须签到;
d)审核组长宣读《内部审核报告》并逐项宣读《不符合项报告》;
e)受审核部门领导表态发言;
f)体系负责人或总经理讲话,并对不符合的纠正和改进提出要求;
g)审核组应做好记录。
4.5 制定纠正措施
4.5.1 对审核组发出的《不符合项报告》,有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应依据审核组提出的纠正措施的建议、意见和/或要求,组织分析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逐一采取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 纠正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15天,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不符合项的整改,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时,须经体系负责人批准。
4.5.3 审核组应对责任部门和单位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并制定相应的跟踪措施。跟踪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审核组应及时向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报告,以便及时协调解决。
4.5.4 纠正措施完成后,审核组应对实施的结果进行验证,做好记录,并将验证的结果向体系负责人报告。
4.6 年度总体评价
4.6.1 年度审核计划完成后。由体系负责人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本公司成本管理体系全年审核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4.6.2 年度总体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a)利用《不符合项分布表》,研究和分析不符合项的分布情况,对各部门和单位产生的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并将不符合项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b)对全年度内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核结果,按部门和单位采用“打分法”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并与上年度比较。
c)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计算出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和绝对数。
4.6.3 对上述分析评价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 追加的集中式审核
追加的集中式审核可按上述年度例行的滚动式审核程序执行。
4.8 审核记录
内部审核记录应由成本部按《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控制。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5.2《审核计划》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5.4《记录控制程序》
5.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6.1《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6.2《首/末次会议记录》
6.3《检查表》
6.4《现场审核记录》
6.5《不符合项报告》
6.6《不符合项分布表》
6.7《成本管理体系文件审查报告》
第14篇 卫浴厂全面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程序
卫浴制品厂全面成本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规范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各环节和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过程浪费,特制订本流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卫浴制品厂各相关部门和个人。
3、管理职责:
物控部:负责物料的采购和控制,衔接金洁霸产品需求,确保库存适物、适质、适量;
仓储部:进、销、存帐物卡准确、统一,领、退、补手续规范,物料先进先出管理原则;
品质部:来料质量控制,制程不良控制和出厂成品品质保证,客诉、退货追溯和责任落实;
生产部:保持现在5s管理,设备、模具保养,按生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并力求低成本运作;
模房部:模具的维修、改进和升级,消除模具不良隐患,降低成本。
4、流程和规定:
4.1计划、物控管理:
4.1.1物控部按照金洁霸的出货、库存及保洁士库存情况每周下《周物料需求单》(附1),计划单根据材料工艺订额标准加1%的损耗率计算出材料用量,计划单一式四联,注明产品颜色、材质牌号、订单编号等项,发仓库、车间和品质部各一联,自留一联;
4.1.2生产部根据《周物料需求单》,结合现场实际编制排产计划并落实生产,当现场发生异常问题可能会影响生产和出货时,必须提前知会物控部,并及时协调处理,通过评估作出合理安排;
4.1.3物控部负责对产销信息进行衔接,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执行,当发生短货进行追溯时,若为物控没有了解仓库,没有及时下单则由物控承担相应责任,若已下单而生产部没有完成则生产部承担相应责任,若属仓库数据不准造成物控没有及时下单,则仓库承担相应责任;
4. 1.4对外购物料物控部要提前作好筹备工作,保证物流顺畅,以免影响生产正常开展,特别对回收料粒的采购,物控有责任不断优化供方管理,储备足够多的库存防备停产,并对物料影响负直接责任;
4.1.5物控部要保持科学的安全库存,同时也要以最少积压作为物控工作的目标,通过编制标准安全库存表并落实执行来避免物料过度积压造成品质变异或其他因素造成大批量报废,同时督导仓库清退各种来料不良品和采购对帐工作。
4.2 仓储管理:
4.2.1仓储部根据物控部、生产部需要必须确保仓库数据准确率在98%以上,若因进、销、存帐数据不准确,按每降低1%扣2分的标准在月度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若为型号混乱造成最终影响排产或出货,则根据影响程度另案处理,同时列入月度绩效考核范畴;
4.2.2仓管员对库存在车间的物料要求标识和跟进,配料组领料时必须通知仓管,由仓管员根据物控部订单发料,配料组混完料发送机台时,由领班(或车间指定员工)在《物料交接单》(附2)上当面点数签收,配料组在该订单物料发放结束后进行备注;
4.2.3仓管员必须按先进先出,日清日结原则进行仓库管理,每天物料的进出要及时调整数据,作到帐、物、卡三数统一,对车间进仓产品的数据、标识、包装质量必须严格盘查、清点,若有数据不符或达不到要求则退车间返工,对频繁发生乱报、错报进仓数的班组,可以上报物控部对当班领班进行通报批评,严重情形则列入绩效考核,仓管员一经签单则对数据准确性负责,物控部核算工资发现将严加考核;
4.2.4仓库若没有按手续办理领发物料造成月底盘点亏损则进行严肃考核,配料组碎料若是产品、组件时,必须先有经品质负责人签名的报废单才可以进行破碎,车间在增补物料时必须有物控签单并注明补料原因、明确责任方可补料;
4.2.5 仓管员因其他原因没有在仓库时,必须找人顶岗,或留下指示牌告知“有事前往**,”注明多久回岗和紧急联络方式等,便于车间联系,未经允许,车间员工不得私自到仓库拿物料,一经发现第一次处罚50元,第二次处罚100元,第三次予以开除;
4.3 生产管理:
4.3.1生产部根据物控部物料需求单编排车间生产计划和机台滚动生产计划,每天按实际进仓数填报《生产日报表》(附3)并以每天11:00前上交上一日生产日报表到物控部,若车间没有及时填报或填报数据不准确造成报表延误,则按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若为仓管员工作影响因素则考核相应仓管员。
4.3.2 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联络和解决质量异常问题,以免材料无法完成生产订单数,属于模具问题一经发生,立即通知模房部相关维修人员现场确认,若需要卸模维修则车间开局《模具改进维修申请单》(附4),取下不良样品并用大头笔标注清楚,将模具、修模单和不良样品一同送交模房部签收维修;
4.3.3生产部需对员工进行编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转移入库的产品、部件都要每箱明确标识班次、机台和作业员编号,每箱产品所经过的工序都要有该工序的作业员签字的记录而且不能修改上工序作业员的名字和数量,便于不良追溯和责任划分,以99%为目标,合格率每降低1%扣2分的标准在月度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
4.3.4车间当班组长在接到品质部的质量投诉后要配合品质部及时展开调查,通过相关报表和产品标识卡追随到相关作业员身上,落实责任和奖罚,对批量性不良需会同品质部协商预防措施和实施整改计划;
4.3.4生产部每天要保证现场5s水准,并在上午下班前的适当时间执行设备、模具保养工作并填写《保养日点检表》(附5),如实反映机台、模具运行情况,建立《设备、模具履历卡》(附6),详细载明设备、模具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处理建议等,杜绝应付了事,并列入绩效考核项目;
4.3.5生产部各班组未按生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时,按每降低1%扣2分的标准在月度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物料在规定的损耗范围内每超领(或欠产)1%扣2分的标准在月度绩效考核中进行考核,并依照按综合完成率来考核生产部主管人员。
4.4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4.4.1 生产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图,编制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流程等资料,并逐步建立健全员工安全培训档案,其中包括培训签到记录、三级培训表等;
4.4.2 生产部要求完善各重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注塑机安全操作规程、上下模操作规程、加料换料安全操作规程,碎料机安全操作规程等,明确规定不同岗位人员的操作权限和要求,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并执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度,生产部相关班组长必须每周召开不下三次班前会,及时传达公司的规定和要求。
4.5 计量口径和流程:
4.5.1物控部下《周物料需求单》时要注明订单号,并转电子版给统计文员,统计文员将该订单基本资料编制成《成本控制跟踪
表》,以便后续根据生产日报表、仓库物料交接表等资料作成本控制报表;
4.5.2 配料组接到车间生产计划通知后事先准备物料,并根据订单号分批拌料,发料时执行签收手续,且每个订单号的物料发放集中在一张签收单上,便于累计总的发放量,发完即终止,补料则按补料手续执行并在签收单上注明;
4.5.3车间进仓时注明订单号,仓管员按订单号作帐,除要求核对当批的进仓量外,还要求做累计进仓数,直到该订单生产结束为止;
4.5.4 统计文员每天在收到《生产日报表》、《物料交接单》和《仓库累计进仓单》后,除了核算生产单价外,必须将对应的订单的实际物料签收数、进仓数、统计在电脑电子版中,通过函数计算盈亏,在报表上给以注明和扣罚;
4.5.5 品质部所接到的不良投诉、退货,涉及到报废的,必须由品质部追溯跟踪,车间落实责任后由品质部负责人转统计文员处进行奖罚;
4.5.6 每月全厂进行大盘点,通过“月底盘点库存数+本月生产数/进仓数 -上月(月初)库存数=本月发出数”是否平衡来检讨盈亏状况。公式详解:举一物料a为列:(如果有退货、未完成订单但物料已经用完等则按规定照扣),若7月30号盘点库存数为:500件;8月份共生产进仓数:25000件;8月份总共发金洁霸数量:21000件;8月31日月底盘点:3500件。说明:
5.0 引用标准:iso9001:2000版 相关要求及流程。
6.0记录表单:
《周物料需求单》 《生产日报表》 《物料交接单》 《保养日点检表》
《设备、模具履历卡》 《模具改进维修申请单》 《成本控制跟踪表》 另有其它需要表单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15篇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核算是对实际成本水平的一种检查和测量。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确保本公司能及时识别和消除成本水平的不符合,提供符合成本控制要求和成本水平要求的证据,以证实实现成本目标、降低和保持成本水平的符合性和成本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通过核算还可以为领导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领导正确的进行成本决策和持续改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首席财务官负责领导本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负责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并批准成本报告和报表。
3.2财务部是本公司成本核算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并具体组织实施成本核算和编制成本报表。有权对各有关部门的核算工作进行考核。
3.3各部门和单位负责组织本部门和单位对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并对核算正确性和准确性负责。各单位负责计算本单位的产品成本,并对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负责。
4、工作程序
4.1确定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4.1.1本公司已确定的成本核算范围包括对以下方面的成本控制业绩进行核算(检查和测量):
a)目标成本实现的程度(包括: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和降低成本);
b)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
c)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
d)定额的准确程度;
e)预算实施的结果;
f)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结果。
4.1.2依据确定的核算范围,本公司确定了以下三种核算方式:
a)会计核算(适用于产品成本核算,包括: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核算以及预算实施结果的核算);
b)业务核算(适用于提高成本因素所浪费或损失、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和定额准确程度的核算);
c)统计核算(适用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核算)。
4.1.3核算的内容是将上述成本控制的业绩指标数据按其性质、类别、产品、项目、过程、会计科目和所在的责任区域、部门/单位以及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类、整理、归集、汇总、分配和计算。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
4.2确定核算的方法、依据和核算期
4.2.1各单位应根据核算的范围和内容识别和选择正确的方法对产品成本和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核算。本公司根据机械产品特点,规定产品成本核算的方法仍采用职能基础的实际成本法。由于本公司机械产品特点属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所以,公司规定按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4.2.2本公司已确定的产品成本核算的报告期通常为一各月。
4.2.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或损失的核算,应在每次开展的识别和确定提高成本因素的活动过程中进行。
4.2.4对预算实施结果的测量――决算,每年进行一次。
4.2.5对定额准确程度的核算,视需要可不定期进行。
4.2.6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核算期应与计划期保持一致。
4.2.7对每一个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结果都应进行核算。
4.2.8核算的主要依据可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
b)现行会计制度和统计制度;
c)法律法规要求;
d)总帐和分类明细帐信息;
e)会计凭证等原始记录;
f)法定计量单位;
g)本公司有关核算的规定。
(不限于此)
4.3核算的实施
4.3.1产品成本核算
4.3.1.1财务部应组织各单位应按例行核算制度和时限要求实施产品成本核算。
4.3.1.2各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结产和封帐。有期初和期末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单位应按期进行盘点,以计算期初期末差额成本。
4.3.1.3各单位应按规定的时间收集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等成本信息,进行材料集合、作帐、分配间接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
4.3.1.4各单位在计算产品成本后,如果有按定额、标准或计划成本等非实际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应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以正确判定实际发生成本的水平。
4.3.1.5各单位在计算产品成本后,应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进行复核。
4.3.1.6财务部在组织进行职能基础的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正确确定费用的归属,分清有关费用的界限:
――分清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分清生产成本与资本支出的界限;
――分清生产成本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b)正确分摊费用,分清有关成本的界限: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
――分清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成本的界限;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费用的界限;
――分清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修理和制造单位)。
c)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保证成本资料真实可靠:
――加强定额管理;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严格材料物资计量、领发、零退和盘点制度;
――制定和修订内部计划价格或标准价格。
d)结合本公司的生产特点、管理者的要求、现行的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和惯例,各生产和经营单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公式、口径等计算成本。
4.3.2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或损失的核算
4.3.2.1财务部应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或损失的金额逐项进行核算。
4.3.2.2对一些非定量的(定性的)提高成本因素所造成的浪费或损失,可以进行估算或估计(因为进行定量的核算是不实际的)。
4.3.2.3对预算、定额、成本计划等
核算,可以按惯例或本公司有关规定实施。
4.4核算结果的报告
4.4.1月份、季度、半年度和年度成本报表的上报部门、领导和时间各部门和单位应按公司财务报告管理办法执行。
4.4.2财务部负责对各单位的成本报表进行复核和汇总,其上报汇总资料的时间按4.4.1条要求执行。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财务报告管理办法》
5.2《会计制度》
6、记录
6.1《成本报表》
6.2会计凭证等原始记录
6.3《总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