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掘进工作面顶板变化管理响应机制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 本机制适用于新疆拜城天辰矿业苏杭河煤矿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制度
第四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成立我矿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采掘副总
成员:掘进二队及有关科室人员
办公室设在掘进队队部,负责具体的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 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1、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副组长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2、采掘副总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参与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3、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制定和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安全监察部门对所在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
6、生产技术科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包括规程编制、现场指导)和执行情况,并有专人负责。
1)建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掘进工作面共产贯通的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7、地测科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且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和共产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
8、要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第六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1、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2、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掘进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
第七条 掘进共产地质说明书必须提供共产煤层和围岩的特征及其柱状图,掘进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第八条 业规程中必须对巷道支护其参数、所用材料及其规格、临时支护形式、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条 必须在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中开展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监测,确保巷道在整个服务期间安全使用。
第2篇 煤矿高瓦斯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管理
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东保卫煤矿为低瓦斯矿井,但是局部区域为高瓦斯区域。由于瓦斯涌出量较大,给采掘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我矿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高瓦斯掘进工作面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以一采区41层-370左皮带道掘进工作面为例,介绍一下我矿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主要方法。
一采区41层-370左皮带道设计沿41层煤顶板施工,煤层厚度1.7米,为半煤岩巷道。巷道净高2.3米,净宽2.8米,掘进断面7.3平方米,采用锚杆支护。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96米3/min,为高瓦斯工作面,最长供风距离1000米。
我们知道,瓦斯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瓦斯浓度达到5%~16%;二是有高温火源,温度650℃~750℃;三是氧气浓度在12%以上。由于氧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井下空气中氧气浓度必须在20%以上,因此,预防瓦斯爆炸,必须从控制瓦斯浓度及消灭高温火源两方面入手,我矿对高瓦斯工作面的安全管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工作面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1、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供风量。足够的供风量是预防瓦斯积聚的必要条件。该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根据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供风距离,我矿选择ybf-11×2型对旋局扇为工作面供风,该局扇最大吸入风量240米3/min,导风筒直径为0.6米,风筒出口风量达到190米3/min。为了保证局扇不循环,全负压供风量为400米3/min。
通过保证工作面足够的供风量,有效地控制了工作面瓦斯浓度的升高及瓦斯在回风流中局部积聚。
2、保证工作面连续供风。局扇突然停止工作,工作面停风是导致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矿在该掘进工作面采取了“三风机、三电源、自动转换”的方法,即工作面安设三台局扇,两台主要局扇,一台备用局扇。从采区变电所三台专用变压器提供三趟专用电源,其中两趟电源为主电源,除供两台主要局扇外,还作为工作面其它设备电源。另一趟电源为备用电源,专供备用局扇。两台主要局扇之间增设一台自动转换开关,该开关是由qc83-80开关改装而成。两台主要局扇其中一台局扇突然停电,另一台局扇自动启动,如果两趟主电源同时断电,则人工开动第三台备用局扇。同时严格停电作业制度,必须保证三趟电源中有两趟电源正常供电。通过采取“三风机、三电源、自动转换”的方法,我矿近几年来从未出现因局扇停电、工作面停风而导致工作面瓦斯积聚而超限的事故。
3、加强瓦斯监测及检查。我矿在该掘进工作面上齐了风电联锁,瓦斯也闭锁装置,工作面安设了瓦斯监测探头,实现微机监控。在上齐监控设施的同时,每个班派一名有经验瓦斯检查员专门检查该工作面瓦斯情况,值班段长每班必须携带检测仪。工作面每次打眼前、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都必须进行瓦斯检查,及时掌握了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在瓦斯监测监控方面实现了人制与机制的有机统一。通过采取以上几项主要方法,在工作面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改革施工工艺,加强生产管理,消灭点火火源
对于掘进工作面来说,产生引爆瓦斯的火源主要来自三种情况,即电气失爆,摩檫打火、爆破产生火焰这三种情况。因此,我矿针对以上三种情况,从生产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些有效方法。
1、改革施工工艺。普通的半煤岩工作面,出货基本采用耙斗机,打煤眼采用煤电钻。由于这两样设备都在掌子头,耙斗机工作时牵引绳、耙头等极易与岩石等发生摩檫,产生火花。煤电钻由于频繁使用,很容易发生失爆。因此,我矿对该工作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改革。工作面取消了耙斗机出货和煤电钻打眼,出货采用人工出货方式,打眼全部使用风动凿岩机。这样,掌子头没有了电气设备,有效地防止了掌子头附近因电气设备失爆及设备运行期间摩檫而产生的火源。
2、加强生产管理。首先,从爆破工艺上加强管理。工作面禁止使用普通的硝胺炸药,采用乳化炸药作为爆破使用火药,这种炸药煤破时产生的火焰很小。同时采用正向爆破,坚持使用水炮泥,装药、放炮均为专职人员操作,从爆破方面防止了引爆火源的产生。其次,加强机电设备防爆检查。矿里每周对工作面电气设备检查两次,生产区每天检查一次,并有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电气防爆率达到100%。再次,上山施工的导向滑轮、风筒拉线等运行时容易因摩檫产生火花。因此,我矿在工作面导向轮及风筒拉线上涂抹黄干油,每班一次,消灭了导向轮与钢丝绳,风筒拉线与风筒吊环摩檫产生的火花。
东保卫煤矿在高瓦斯掘进工作面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从而杜绝了瓦斯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3篇 煤矿掘进工作面文明生产管理标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掘进施工现场管理,提升区队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减少重复投入,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巷道中设固定料场,原则上设在车场内或巷道较宽地段,有专兼职人员管理,负责材料、工具的看管、发放、回收及料场文明卫生管理。
第三条 料场管理标准:
(一)动态保持无积尘、积水、淤泥、杂物,干净整洁。
(二)牌板齐全、干净,吊挂整齐。
(三)管线平直、干净。
(四)水沟保持无淤泥、杂物。
(五)支护材料、机电类材料及设备工具分区集中码放。
(六)各类材料顺巷帮码放,不易码放的小料、小件装箱集中码放。
(七)各类物料码放高度不超过1.3m,电缆侧距电缆钩下沿不小于0.1m,料垛稳定牢固。
(八)长材一律顺帮码放,外端齐。
(九)易受潮材料在底部垫一层道木,高度为0.15~0.2m,道木整齐划一。
(十)所有材料存放保持外沿齐、平直成线。距道不少于0.5m,无道时保持人行道不少于0.8m宽。
(十一)料场设置衣服架,衣服架挂钩20个。
第四条 料场材料存放标准:
(一)支护材料:
1.锚杆:不同类锚杆分类码放,两端一反一正靠紧,用方木条(宽0.06m、厚0.05m)整齐垫起分层码放。
2.铁托盘:不同类的铁托盘分开垛放整齐,呈规则长方体。
3.锚固剂:整箱交错码放,呈规则长方体。
4.w(m)钢带:成捆钢带顺帮垛放整齐,散开钢带顺帮用方木条垫开分层叠放整齐,两端齐。
5.网片:大眼网、钢筋网、双抗网平坦叠放,钢卷网用方木条垫起分层码放整齐。
6.锚索:加工挂钩沿巷帮挂放(斜巷时固定牢固),可以集中挂在非料场位置。
7.炮泥:用铁板加工的专用护栏(高0.8 m,长2m)存放,用后恢复上表面平整。
8.水泥:用一层道木(道木间距0.8m)和0.05m木板垫起,垫底高度0.15-0.2m,码放整齐后用双抗网或风筒布盖好,垫底道木、木板整齐划一。
9.圆木(半圆木):用方木条分层隔开码放,一端齐。
10.钢棚:梁、腿分开、分规格、分层码放,方向一致,层间用方木条隔开,两端齐。
(二)机电类材料、配件:
1.铁质管路:风、水等管路分层码放,端头整齐,用8#铁丝固定。
2.电缆:盘成圆形平放整齐。
3.备用设备及大件:分类集中顺帮统一平放,轴朝内,接线盒朝上,下垫道木(0.15-0.2 m高)。
4.电缆钩:分类、分规格交叉垛放整齐,呈长方体。
5.油桶:集中竖直存放,排列整齐,用双抗网做套、编号、喷字套好,上架管理,架高0.1m,每种油配置专用油抽,油抽分类采用挂钩挂放(高度1.5m)并编号注明,油抽挂放的下部放置统一规格的接油小桶,有标识侧朝向外侧,方向一致,对齐。
6.溜槽:顺帮平放垛齐,方向一致。
7.刮板:码放标准同电缆钩。
8.链条:顺帮拉直码放整齐(长度不超过3m)。
9.马蹄环:靠帮垛放整齐,呈长方体。
10.h架:顺帮对齐立放、横平竖直并固定。
(三)小件及工具类:
料场配备专用工具箱、工具架,工具箱、工具架统一刷绿漆,所有小件(分链器、分链架、涨销、黄油、油枪等)、配件装箱管理,电器类、机械类分类分层码放;铁锨、洋镐等工具上架管理,头朝上,不得落地。修理台放置整齐,干净卫生。
(四)工具箱、工具架等:
料场配备的专用工具箱、工具架、钳工维修案、衣服架等,要求排列整齐,干净卫生,靠帮放置。摆放由里向外顺序为钳工维修案、钳工工具箱、电工工具箱、生产班组工具箱、配件货架、衣服架、工具架。制做新工具箱等要按照以下要求制做:
1.工具箱制作:轮廓用厚0.05m的30#角铁,周围用3m厚冷板焊制。各工具箱上字体工整统一,白漆喷涂,字号高度为0.04m。
2.生产班工具箱:规格长×宽×高=2.4×0.6×0.6m,正面设置三个门供三个生产班放置日常工具、小型材料、配件等,侧面设置三个门用于放置钻杆,正面门用白漆喷出“××生产班工具箱”字样。
3.验收员工具箱:规格长×宽×高=2×0.6×0.6m,正面设置一个门,正面门用白漆喷“验收员工具箱”字样。
4.电工工具箱:规格长×宽×高=2.4×0.6×0.6m,正面设置一个门,正面门用白漆喷出“电工工具箱”字样,供电工放置日常工具、小型材料、配件等。
5.钳工工具箱:工具箱长×宽×高=2.4×0.6×0.6m,正面设置一个门,正面门用白漆喷出“钳工工具箱”字样,供钳工放置日常工具、小型材料、配件等。
6.钳工维修案:长×宽×高=1.5×0.85×0.8m,用5mm厚钢板焊制,安装专用台钳,供钳工维修设备。
第五条 迎头管理标准:
(一)迎头工具、钻具类:分类集中存放在迎头退后10~20 m范围内,使用专用工具架挂帮管理,工具头朝上分类存放,锚杆机立放靠帮用挂钩固定,风动扳手、煤电钻、前探梁及环在非人行侧靠帮集中用挂钩吊挂整齐。
(二)临时管线:迎头30m范围内为临时管线,迎头10m范围内使用时可以拖地(交班时靠帮盘放或吊挂整齐),10m以外管线靠帮吊挂平直。
(三)迎头材料:存放在迎头退后10~30m范围内,分类靠帮码放在非人行侧,每班出班时将多余材料运回料场码放好;树脂药卷使用铁质工具箱存放(规格为:长0.6m,宽0.3m,高0.25m)。
(四)溜子挡煤板距迎头不大于30m。
(五)浮渣:溜子巷无挡煤板段浮渣不高于溜子上沿,且平整,其它位置不准有浮渣。
第六条 后巷管理标准
(一)巷道底板:
巷道底板平整,无浮渣杂物。铺皮带段,底板距底托辊不小于0.1m,溜子巷有挡煤板段底板与溜子下沿平。
(二)水沟:
永久水沟距迎头不超过40m,使用铁质流水槽时,水槽上沿与巷道底板平,两侧用煤偎实;拉线施工水沟,平直(误差5mm)。砌制水沟底挖到岩石或铺底硬化。
(三)防尘水幕、转载点喷雾:
水幕安设距顶板不大于0.05m,喷嘴迎风,方向下迎30°,雾化效果好,封闭全断面,水幕处煤流上方设置专用隔水棚,整齐固定牢固。转载点喷雾吊挂在转载煤流正上方0.5m处。无论防尘水幕和转载点喷雾,均用12#铁丝双股固定或吊挂,接头开关均固定在行人侧距底板1.2~1.4m处(或固定在皮带架上,距底板0.8m),软管吊挂贴顶靠帮、横平竖直;多余管线盘齐吊挂。
(四)淋、渗水管理:
淋水处设防水棚将水导入水沟,防水棚采用大眼网+双抗网绑好吊挂,距顶板0.15~0.2m,大面积搭设防水棚时留顶板观察孔。底板渗水处砌制横向水沟(宽0.2m,高0.15m)导水。
(五)牌板管理:
1.巷道开口处悬挂巷道名称牌。
2.巷道每隔50m悬挂巷道里程牌、避水、避火标志牌,里程牌悬挂于巷道的中心,避水、火标志牌钉在巷帮距底板1m处,两类牌板置于同一铅垂面位置。
3.顶板监测牌板钉挂于行人侧最上部木托盘上(电缆以上),顶板监测牌板与观测点在同一铅垂面位置。
4.三图一表(尺寸:高0.8m宽0.6m)悬挂于车场风筒对侧(与电缆同侧时电缆上方)。
5.各类牌板吊挂要固定两处,保证整齐牢固,动态保持干净卫生。
(六)钻场沉淀池:
1.沉淀池规格:长5m、宽0.6 m、深0.8m,用砖、水泥砌制。
2.距钻场出水侧30m范围内底板平缓处施工一组沉淀池(探防队清淤)。
3.水仓进水侧5~10m处施工一组沉淀池(掘进队清淤)。
4.沉淀池及时清理,所清淤泥要及时清除,不能及时清除时堆放成整齐锥体,不影响行人。
(七)垃圾管理:
巷道内每50m设置一个垃圾袋,用宽0.02 m扁铁加工同规格圆形袋口,挂在行人侧,垃圾袋底部距底板0.2—0.5m,呈水平,距电缆大于0.03m间隙。用编织袋做垃圾袋,编织袋口平展套挂在扁铁袋口上。
铁质杂物不准进垃圾袋,单独存放回收。
(八)隔爆水棚:
吊挂平直整齐,干净整洁并编号管理,管理牌板固定在隔爆水棚第一棚正中心位置。
(九)消防箱:
消防箱靠帮放平,消防锨、桶吊挂整齐、洁净,消防牌板固定在消防架上,平直、整洁,消防砂干燥,上面平整,消防袋不少于6个,整齐摆放。
(十)皮带机头底板硬化:
皮带机头行人侧底板用砼硬化,硬化段设置水沟(0.2×0.15m)并与巷帮水沟连通。
(十一)巷道帮顶不准有多余铁丝头、联网绳等杂物(导向点线除外)。
第七条 掘进机文明卫生标准:
(一)掘进机上动态保持干净整洁,无物料、工具等杂物,交班时,将机体、二运皮带架清扫干净。
(二)掘进机电缆采用滑道装置,多余电缆盘放电缆框内,电缆框固定在跟皮带机尾架上。
(三)交班时后退5~10m,靠人行对侧放置,人行侧宽度不小于0.7m,截割头落地。
第4篇 掘进工作面气温气压变化管理响应机制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由于我矿是瓦斯矿井,气温、气压变化会影响工作面瓦斯涌出,尤其是气温的急剧上升或大气压的降低,会导致瓦斯涌出异常,根据加强气温、气压变化时的瓦斯管理方案,为了保证综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 气温的急剧升高或气压的降低,会使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明显增大,应当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瓦斯浓度超限,具体如下:
1、 掘进前,要及时打设措施孔,待瓦斯检测后,方可向前掘进所规定进尺。
2、 掘进过程中保证掘进机内外喷雾完好有效,瓦斯浓度超限立即停止割煤。
3、 掘进过程中出现高顶应及时进行填充。
4、 风筒必须完好,避免影响通风。
二、 施工前准备
1、 检查施工现场10米范围内巷道支护,支护不完好的及时加固,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 清理好施工现场杂物,保证退路畅通。
3、 提前将钻杆准备到位,排水系统完善并试好。
三、 施工工艺
1、打设措施孔完毕后,立即通知瓦检员到工作面进行检测
2、措施要用手持式防突风动钻机施工,一次成孔。
施工时,钻探人员根据措施要求打设措施孔,两人操作钻机,开孔时,一人扶住钻机,另一人扶住钻杆。持钻者轻微点动钻机,钻进50mm后,扶钻杆人员与持钻人员一同扶钻机,持钻人员开动钻机,全速钻进。
3、钻完一节钻杆后,持钻者取下钻机,另一个将接长钻杆对接。然后,持钻者安装钻机,两人一同扶住钻机,全速钻进。如此反复,直至钻探至设计孔深。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措施孔施工前,必须将工作面皮带机及掘进机停电闭锁,并留专人看护,方可进入。
2、钻探施工前,必须检查现场10米范围内的顶板情况,确认施工现场无片帮、冒顶危险及支护完好后方可作业。若支护不完好必须先支护好再施工探钻。
严格按照钻机操作规程作业,防止误操作。
打钻时,必须保证施工点10米范围内的退路畅通,退不畅通,严禁施工作业。
打眼过程中,施工人员随时掌握现场情况,操作人员注意力集中,防止伤人。
施工中,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工具,否则严禁作业。
施工钻孔时,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0%时要立即停止打钻并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汇报,只有当工作面瓦斯浓度降至1.0%以下时方可继续作业。
施工中发现异常要立即停钻,但不得拔出钻杆,在查明原因后方可施工。
打设钻孔时,必须保证必须保证钻孔的数量和质量。
各种风管接口必须用u型卡,严禁用其他物件代替。
打钻时,施工人员应站在钻机的两侧操作,严禁站在钻机的正后方。
每班安排专人进行检查瓦斯的变化情况,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0.8%、回风巷瓦斯达到0.7%时,必须停止或放慢截割速度,当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1.2%、回风巷瓦斯浓度达到0.8%时,必须停止作业,所有人员必须撤至进风巷中,待瓦斯降至规定浓度以下时,方可恢复作业。
加强机电设备的防爆检查,确保所有电气设备完好。
班班做到洒水降尘。
操作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
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瓦斯异常涌出,应及时向矿调度和通风科汇报,由通风科采取相应措施。
本措施未提及之处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执行。
第5篇 掘进工作面班前开工准入安全检查的管理规定
为了强化掘进工作面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推动掘进工作面现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1、“班组开工准入”指在开工前上岗干部、班组长、安监工、瓦检工一体实施掘进工作面现场安全检查,待无安全隐患后,方可开工生产。
2、掘进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由上岗干部牵头组织“班组开工准入”安全检查,否则不得开工。
3、安监工对“班组开工准入”安全检查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协助做好检查工作。若不执行“班组开工准入”检查,安监工有权指令停止作业。
4、掘进、机掘的中班和夜班缺员安监工的,也要组织“班组开工准入”安全检查,安监部门要不定期抽查监督。
5、安全检查的内容
5.1掘进工作面开工前准入检查评价内容
5.2局扇安设位置、选型是否合理。
5.3巷道支护是否符合规定
5.4机电设备是否完好无失爆
5.5是否按规定使用前探支护,使用规范
5.6机组是否有急停按钮
5.7风筒到工作面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5.8是否按规定安设“三条线”(静压管、压风管和排水管)
5.9机组喷雾是否符合规定
5.10监测系统运行是否规范
6、经“班组开工准入”安全检查后,确认工作面无安全隐患方可开工生产。
7、“班组开工准入”检查后,检查人员要按规定填写《铁鑫煤矿井下作业区域班组开工准入评价表》。
8、“班组开工准入”检查人员应该到位而没有到位,影响检查耽误开工的,要按“三违”论处,并给予责任者100-300元的处罚。
第6篇 掘进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管理规定:
1、组织机构:
①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生产副矿长和总工程师担任,组员由安全员、瓦检员、,各掘进工队的工队长组成,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由调度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②各采煤、掘进工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工队长担任组长。
2、管理制度:
①矿每季度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办公会,每旬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分析会,检查顶板隐患,解决顶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布置下部顶板管理重点,并做好会议记录。
②各采煤、掘进工队每天要对所管辖区域的顶板进行一次分析,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汇报矿有关领导和顶板管理领导小组备查。
③各单位要明确领导的责任,奖罚要落实到人。
④矿每旬组织一次采掘工程质量大检查,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要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查出的顶板隐患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坚决消灭不合格工程。
3、掘进巷道:
⑴所有掘进巷道都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和撅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最大空顶面积不能超过1平方米。
⑵架棚巷道空帮空顶必须接实,严禁空帮、空顶或造假顶。巷道的支护材料、巷道断面、支护形式、支护间隔距离、巷道高度、宽度、坡度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⑶超过25度的上下山架棚巷道,拉杆或撑木必须齐全可靠,并有专项防抽冒措施。
4、所有掘进巷道必须采用前探支架进行人员安全掩护,前探支架的长度不得少于叁米,每叁根为一组,随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前探支护要往前移,靠近工作面煤壁,前探支架上用2~4厘米的厚木板作背帮材料,人员不得在空顶下面作业。前探梁支架,见附图10´。
5、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术措施
1、旧巷、报废巷道、盲巷回柱时必须严格进行敲帮问顶。
2、加固退后支护,加固支护距离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帮材料,准备好回柱用的长绳子(回柱钢绳)和长把啄子。
3、回支架时回柱人员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进行操作。
4、回柱时必须两人共同协作进行操作,不得一人单独操作。
5、先用长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长绳子套住支架梁头,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长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员严禁在已回柱的空区下操作,回柱顺序按由里到外的顺序逐架进行。
第7篇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开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
(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600㎜,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50n•m,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20n•m。
(2)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0mm,孔深度不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
(3)锚杆的托板必须紧贴岩面,锚杆外露托盘的长度不超过50mm,锚杆与围岩的角度不超过设计值的±15°。
(4)必须使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电动扳手等机械工具安装锚杆。
(5)锚杆锚固力每班必须检查,生产队组要留有详细记录;锚杆螺母必须使用气扳机或力矩扳手拧紧,保证力矩符合有关要求。
(6)锚杆支护巷道,掘出后,顶板有效支护距煤头最大空顶距不超过400mm,且临时支护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临时支护的时间不得超过4h。
3、锚索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交叉点、巷宽大于3.2m的工作面顺槽、切眼,优先选用锚索支护。
(2)锚索长度应根据巷道顶板岩层情况确定,使锚索锚固到稳定的岩层中,当稳定岩层与巷道顶板距离过大时,锚索长度应超过自然平衡拱2m以上,并满足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自由段长度不小于3m,张拉端长度要保证张拉工艺要求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50mm。
(3)锚索外露长度一般不超过200mm。
(4)对锚索预紧力每班要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预紧力低于设计值80%时,必须重新预紧。
(5)锚索张拉预紧力规定:φ15.24mm不小于120kn、φ17.8mm不小于160kn。
(6)锚索孔距误差不应超过200mm,孔深误差不应大于20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3°。
(7)锚索各组件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托板安设位置、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紧贴岩面。
(8)锚梁网索联合支护巷道锚索加强支护要紧跟锚杆支护到迎头,落后迎头一排锚杆不大于3.2m。
4、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5、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6、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
(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第8篇 对巷道型掘进工作面及采场顶板管理措施
(1)合理选择井巷(洞室)位置、断面形状和大小,包括,巷道布置应避开松软岩层,尽量在坚硬均质的岩体内通过,避免在应力集中区布置巷道,尽量使巷道、洞室的轴向与岩石弱面的走向直交或斜交(大于45~65º)。
(2)正确采用支护形式在金属矿山,岩石条件较稳定,但仍有相当部分的井巷需要支护,金属矿山过去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有木支架、金属支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护、料石砌碹,整体浇灌混凝土碹等支护形式,但目前支护效果最好,工效较高的支护方法是锚喷支护。锚喷支护是一种新的支护技术,主要包括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或喷射混凝土——金属网相结合的锚喷支护等。
(3)减少爆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措施包括:①采用空隙间隔装药,减少爆破裂隙;②形成减震带,减少爆破震动。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在巷道或边坡一侧的爆区边缘,凿一排较密而不装药的空孔,利用孔空减弱爆炸应力波的传播;③减少炸药用量,采用毫秒电雷管起爆,由于各炮孔所产生的爆破震动相互抵消,使总的爆破震动有所降低;④控制爆破作用方向。迎向最小抵抗线的爆破震动,要比背向间最小抵抗线方向的爆破震动小0.8~2倍;⑤减少大爆破所产生的冲击力,减少爆破对采场底部结构的破坏等。
可用地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历史,结合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压观测的结果,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划定矿区和地压活动危险区,从而使地压观测的选点和设计比较合理,可提高地压观测的效果。在地压观测的仪器方面,矿山可使用一种、两种或多种仪器同时进行观测,使用得比较普遍的有地音仪、声波仪、光应力计、地震仪等,其中地音仪的推广使用更为普遍。
金属矿山由于岩石比较坚硬,地表移动下沉过程缓慢,遗留的采空区多数未予处理。应在对地压长期观测的基础上,用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采空区情况进行分析,有计划地对一些采空区进行充填,做到基本上控制大面积地压活动所造成的危害,保证矿山安全生产。
第9篇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开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
(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锚杆锚固长度不小于600㎜,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50nm,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5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20nm。
(2)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0mm,孔深度不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
(3)锚杆的托板必须紧贴岩面,锚杆外露托盘的长度不超过50mm,锚杆与围岩的角度不超过设计值的±15°。
(4)必须使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电动扳手等机械工具安装锚杆。
(5)锚杆锚固力每班必须检查,生产队组要留有详细记录;锚杆螺母必须使用气扳机或力矩扳手拧紧,保证力矩符合有关要求。
(6)锚杆支护巷道,掘出后,顶板有效支护距煤头最大空顶距不超过400mm,且临时支护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临时支护的时间不得超过4h。
3、锚索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交叉点、巷宽大于3.2m的工作面顺槽、切眼,优先选用锚索支护。
(2)锚索长度应根据巷道顶板岩层情况确定,使锚索锚固到稳定的岩层中,当稳定岩层与巷道顶板距离过大时,锚索长度应超过自然平衡拱2m以上,并满足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自由段长度不小于3m,张拉端长度要保证张拉工艺要求的长度,一般不小于150mm。
(3)锚索外露长度一般不超过200mm。
(4)对锚索预紧力每班要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预紧力低于设计值80%时,必须重新预紧。
(5)锚索张拉预紧力规定:φ15.24mm不小于120kn、φ17.8mm不小于160kn。
(6)锚索孔距误差不应超过200mm,孔深误差不应大于20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3°。
(7)锚索各组件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托板安设位置、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紧贴岩面。
(8)锚梁网索联合支护巷道锚索加强支护要紧跟锚杆支护到迎头,落后迎头一排锚杆不大于3.2m。
4、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5、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6、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
(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第10篇 掘进工作面顶板变化管理响应机制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 本机制适用于新疆拜城天辰矿业苏杭河煤矿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制度
第四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成立我矿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采掘副总
成员:掘进二队及有关科室人员
办公室设在掘进队队部,负责具体的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 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1、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副组长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2、采掘副总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参与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3、生产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制定和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安全监察部门对所在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
6、生产技术科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包括规程编制、现场指导)和执行情况,并有专人负责。
1)建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掘进工作面共产贯通的实施情况。
2)定期检查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措施。
3)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4)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5)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7、地测科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且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和共产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
8、要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第六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1、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2、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3、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掘进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
第七条 掘进共产地质说明书必须提供共产煤层和围岩的特征及其柱状图,掘进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第八条 业规程中必须对巷道支护其参数、所用材料及其规格、临时支护形式、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条 必须在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中开展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监测,确保巷道在整个服务期间安全使用。
第11篇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一、防尘措施
我矿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在此环境下,作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会引起尘肺、煤肺等职业病。粉尘包括煤尘和岩尘两类,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由于采煤过程中,造成煤炭的破碎和运动以及煤炭装载、转载、卸载、仓储等过程中产生煤尘。岩尘主要是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煤矿粉尘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矿尘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但具体的尘源点应根据粉尘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防尘工作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浮游粉尘的产生,将粉尘消灭在尘源地点,防止飞扬和进入风流中,使已经浮游的粉尘降下来,搜集清除,将剩余的粉尘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但又要防止因风速过大,使已沉积的粉尘重新飞扬。
在每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装、卸、转载点、运输巷道等主要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及粉尘集聚点均采用洒水降尘的综合防尘措施。
具体防尘措施如下:
1、通风防尘:通风防尘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累积的有效措施。通风防尘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以排除粉尘,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0.5-2.0m/s。设计将风速控制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尽量靠近最优排尘风速。为控制风速,设计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速。
2、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设计要求在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30m范围内巷道进行冲洗,冲洗时,对巷帮、顶部、底部及巷道支架均要冲洗干净,水压一般为300~400kpa。井下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刷浆工作,并运出巷道内沉积的粉尘。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用石灰水或水泥石灰水,将巷道刷白,以减少煤尘和通风阻力。其方法为生石灰∶水=1∶2.5或水泥∶石灰∶水=1∶2∶10(体积比),使用时用压气搅拌和加压,喷刷到巷道周壁上,要求浆膜均匀,厚度约0.2mm,一般刷浆工作每半年一次。
3、井下煤仓、溜煤眼、输送机和其它转载地点都设有自动喷雾洒水装置,以有效控制粉尘的飞扬,使其湿润后迅速沉降。该方法简单易行有效,降尘率一般可达30~60%。喷雾、洒水、捕尘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不得任意拆除,确保喷雾洒水装置完好性和正常工作。
4、风流净化:设计在输送机和主要通风巷设置风流净化水幕,通过避免进风的污染和避免串联通风等以净化风流。其方法是在钢管上钻2~3排1.0~1.5mm的微细孔,压力水从细孔中喷出形成水幕,从而达到净化风流的目的,回采工作面水幕安设在采面上下巷距采面10~20m范围内,掘进工作面水幕安设在距工作面5~8m处,当巷道中粉尘较大或放炮时打开阀门进行喷雾。
5、巷道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各溜煤眼保持一定存煤,不许空仓作业。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皮带上山溜煤眼处必须设置观察孔通风,确保皮带头处有效通风。
6、设计有完善的防尘消防洒水供水系统,并有过滤或沉淀装置,以保证水质清洁。
7、湿式钻眼:掘进工作面,特别是岩巷掘进工作面,设计采用湿式钻眼,使凿眼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湿润并排出,不致飞扬。一般干打眼产尘量约占掘进总尘量的70~80%,而湿式打眼,其飞扬到空气中的粉尘量只占总产尘量的10~20%。
8、放炮使用水炮泥,水炮泥是将盛水的专用塑料袋填于炮眼内。当炸药爆炸时,利用爆破产生的高压,将水压入煤(岩)裂隙内而湿润煤(岩)体,爆破时水汽化成水雾,湿润尘粒,起到降尘作用。
9、个体防护:井下各生产环节采取防尘措施后,仍有一些细微矿尘悬浮空气中,甚至个别地点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所以应加强个体防护,设计为采掘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
10、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及组织与管理制度,由矿长每年组织编制实施。设计中要求矿井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定期对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进行检测,并按规定周期对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生产中采取以上措施,通过加强管理可保证井下作业场所、地点的空气中粉尘浓度降到规范、规程要求允许的范围内。
二、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本矿井以一个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保证矿井产量。工作面放煤和装载、运输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为此设计采用了综合的防尘、除尘措施。
1、煤层注水:对回采工作面进行浅孔煤体注水,使煤体均匀湿润,减少煤尘生成,抑制煤尘飞扬。
2、喷雾洒水:对掘进的煤、岩进行喷雾洒水,湿润沉积在表面的矿尘,使之附着在煤块、岩石表面,不易飞扬起来。
3、湿式作业:井下风钻、煤电钻均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爆破。同时,在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冲洗井壁巷帮,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设计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安设了风流净化水幕。水幕的设置要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封闭全断面。
三、煤层注水防尘
(一)设计依据
该矿所采二1煤层厚度为0~23.8m,平均4.62 m。二1煤层为黑色,玻璃光泽。煤层结构简单,层理不甚明显,机械强度特低,具参差断口多呈粉状产出,视密度为1.6t/m3。据地质储量核查资料,原煤水分平均1.0%,灰分18.96%,挥发分为5.68%,全硫0.34%。属低水、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熔点粉状之无烟煤。
按规定,当煤层原有自然水份小于4%,孔隙率大于4%时,煤层应注水。
(二)煤层注水设计
1、注水方法
采用短孔煤壁注水方式,注水孔沿回采工作面煤壁布置,钻孔垂直于煤壁,全部工序在准备班完成,二个循环注一次。
2、注水参数
钻孔直径:d=42mm(等于炮眼直径,采用煤电钻打眼)
钻孔长度:l=2.5m
钻孔间距:b=3m
封孔器 ypa-120型 封孔长度1.0m
注水压力:1.0~1.5mpa
注水速度:1.5m3/h
2、单孔注水量
q=k×n×l×b×m
=1.2×3%×2.5×3×4.62=1.25t
式中:
q---单孔注水量(t)
k---漏水系数 取1.2
n---湿润系数 取3
l---钻孔长度m 取2.5m
b---钻孔间距m 取3m
m---煤层平均厚度m 取2.62m
3、注水时间
注水速度取1.5m3/h,注水时间约0.2h左右,全工作面注水时间估算5.0h,现场注水时,可以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或观察注水范围内的煤壁,“出汗”渗水作为煤体充分湿润的标志。
4、注水设备
工作面选用*rb40/200型乳化液泵和*4r*乳化液箱,公称流量40l/min,公称压力20mp,注水时采用减压阀,压力1.0~1.5mp,每次注4~5孔。
封孔器 ypa-120 15个
冷拔无缝钢管 150m
中压钢丝编织胶管 30m
快速接头 20 个
钢制三通 20 个
注水表dc-2/160 2个
等量分流器 df-3 10台
减压阀 280*.5q 2个
水箱利用乳化液箱,容积1000l,或自制钢水箱,容积1.0m3,两个。
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注水方法,提高注水降尘效果,特别是本区煤层强度低,注水压力和注水效果如何,应该随时总结,予以改进。
四、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井下消防洒水水源采用处理后的矿井排水,可以满足防尘洒水用水水质标准。矿井消防、防尘为地面水池(300m3)净化供水,共用一趟管路。井下煤层注水水量为60m3/d,防尘洒水水量为150 m3/d。矿井井下设有完整的消防洒水系统。其用水由地面消防水池供给,井下消防洒水通过一条d89×4.5l无缝钢管从主井送入井下,经井底车场、采区巷道至采掘工作面。井底车场及大巷采用d89×4.5mm无缝钢管,上山采用d57×3.5mm无缝钢管,采面上下顺槽采用d38×2.5mm无缝钢管。管道间连接采用卡箍式柔性接头。
井下消防水量为7.5l/s,每个消火栓为2.5l/s。井下消防管道与井下洒水管道采用同一供水管网。
在主井筒井底、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掘进巷道入口,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胶带输送机机头等重点防火区域,以及井下交通枢纽的15m以内应设有支管和阀门。在有火灾危险的巷道内如胶带输送机巷和掘进中煤巷每隔50m设有三通阀门,井底车场、其它巷道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上山及顺槽每隔10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掘进巷道中岩巷每100m、煤巷每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均设置相应的给水栓洒水降尘。
同时,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以及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喷雾防尘装置。
在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及掘进工作面内,装煤点下风方向15-25m处,均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
完善矿井防尘供水管路系统,健全井下防尘设施,井下各运输系统如工作面运输机头、转载点、煤仓等必须安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对各处的喷雾洒水装置和管路要加强管理,防止堵塞和漏水,并保证足够的水量。
随着开拓、掘进工作面的向前推进,要及时铺设防尘管路,每5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坚持正常使用喷雾装置、消灭煤(岩)尘飞扬。
五、粉尘监测及粉尘监测仪表
井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每个月测定2次,采掘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监测,每3个月测定一次,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一次。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粉尘检测仪表。配备cchz-1000
吸收法直读。
根据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和矿井综合防尘标准及检查评定办法,矿要配备足够的专业防尘人员,并经过专门培训,能胜任本职工作。
对接触煤尘人员,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尘肺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第12篇 掘进工作面顶板变化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搞好顶板管理。
第三条 本机制适用于鑫峪沟煤业有限公司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制度
第四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
成立我矿顶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总、生产副总
成 员:综掘队及有关部室人员
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部,负责具体的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 健全顶板管理工作的责任制
组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副组长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
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计划,参与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生产副总对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制定和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安全监察部门对所在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监督和检查责任。
生产技术部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包括规程编制、现场指导)和执行情况,并有专人负责。
建立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包括非伤亡事故)档案,实行日常事故分析制度。掌握掘进工作面共产贯通的实施情况。
定期检查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措施。
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支护新工艺、新材料。
组织区队开展顶板管理竞赛活动。
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分析顶板活动规律,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地测部加强地质调查工作,摸清地质构造和顶板岩性,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且要把好设计关,采面和共产布置要有利于顶板管理。
要把好支护材料的质量关,严禁不合格的支护材料下井使用。
第六条 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工作制度
对顶板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每年编制年度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建立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制度。每个掘进结束后都要编制顶板管理和矿压观测总结。
第七条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必须提供共产煤层和围岩的特征及其柱状图,掘进范围内地质构造及其平、剖面图。
第八条 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巷道支护其参数、所用材料及其规格、临时支护形式、永久支护与工作面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作出具体规定。
第九条 必须在锚杆支护回采巷道中开展锚固区内外顶板离层监测,确保巷道在整个服务期间安全使用。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如下:
一、 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工作目标:消灭顶板伤亡事故;力争顶板事故为零。
二、 顶板管理措施及要求:
1、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规范现场管理,提高掘进安全可靠性。
2、加强掘进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要继续作好掘进工作面优化设计,巷道维修必须有专门经过审批的针对性措施,巷修队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从事巷修工作。
3、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掘进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4、加强掘进工作面巷道管理,始终保持巷道完好。凡发现巷道出现顶部绞架不接顶、背设不实的一定要追究责任,并做出相应的处罚。
5、加强顶板事故多发地点和工序的日常管理工作。
6、加强掘进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确保掘进巷道的工程质量,正确使用前探梁、防倒棚装置,严防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
7、掘进工作面贯通、施工大断面峒室、过老巷、老空、过断层及大断面巷道扩刷等必须有专项措施,并坚持矿、队干跟班。
8、坚持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经验,科学管理顶板。
三、 顶板管理的一般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并按规定进行审批。矿井生产科负责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矿井技术负责人应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矿井顶板管理工作分析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现状,并提出改善顶板管理的意见、方法、措施。
矿井要认真做好顶板岩性观测工作,根据观测资料及顶板岩性和压力显现情况,对所开采煤层的顶板进行分类。并结合顶板的具体条件,确定响应的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
掘进工作面开切眼扩面、支架安装、初次放顶(放煤)、工作面结束前的开采程序及支架回撤必须有针对性的技术组织措施。
应开展顶板来压和冲击地压的观测工作,根据观测情况编制专门设计和安全措施。矿井应有专人负责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的规定。
掘进工作面要认真执行“地质预测制”掘进工作面要认真执行“现场鉴定制”,巷修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重点提出防止顶板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四、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开口措施。作业前必须维护好开口位置10米范围内的支架,给好抬棚。抬棚的规格及穿梁的规格、数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下作业。在掘进前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施工中破坏的支架必须及时修复,必须检查帮顶,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掘进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采取前探支护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在松软的煤、岩层或地质破碎带、断层、采迹等掘进巷道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或其它措施。
根据顶板岩性观测数据选择巷道支护材料,并制定支护材料的规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架设牢固,支架间应设牢固拉杆。支架与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背实,巷道冒顶、空顶部分,必须用支护材料接顶。
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巷道支架必须架设到迎头,保持正常通风,并随时对巷道支护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临时封闭时,必须对巷道支护进行加固。恢复开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开工检查制度,并根据支护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矿井工程技术人员在贯通前必须做好测量工作,两巷对头贯通相距50米时,其中一个掘进面必须停止作业,并严格执行打探眼制度,准确掌握预透距离及位置,同时对被贯通的支架进行加固。巷道贯通旧巷或老空时必须执行打探眼的制度,并重新制定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遇断层、旧巷、松软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时,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明确规定的爆破措施。岩石掘进在距煤层10米内要打探眼,并在作业规程中应有探眼设计,边探边掘,探到煤层时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支护前必须先备好临时支架,并加固相临近支架。拆除原有支架后,必须及时除掉顶帮活矸并架设永久支护。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采用锚杆、锚喷、锚网等支护形式时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四条规定。
五、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指定施工安全措施,井筒维修的安全措施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在拆除原支架(打上临时支护,给好撑木、拉杆等),拆除和架设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渣,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生产采区的巷道有连续3架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
独头井巷维修和掘进工作面的后路,必须加强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帮顶杆脱落、低矮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
六、掘进迎头临时支护
掘进工作面施工时不得空顶作业,永久支护前必须有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对顶板有足够的控制力、对现场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
掘进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对使用的临时支护的方式、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等进行规定。
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要由矿生产科认可。
掘进工作面的循环进尺必须依据现场条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永久支护离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个循环的进尺 。地质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补充措施并调整循环进尺的大小。
巷道顶部锚杆施工时应由外向里逐个逐排进行,不得在所有的锚杆眼施工完后再安装锚杆。
采用架棚支护时,应对巷道迎头至少10m的架棚进行整体加固。加固装置必须是刚性材料,并能适应棚距的变化。
七、巷道交岔点支护
巷道交岔点的位置尽量选在岩性好、地质条件稳定的地点。巷道交岔点要有专门的设计,对支护方式、支护材料、巷道断面等进行规定。
巷道交岔点施工前,要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现场会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绘制施工放大图,并向职工传达贯彻。施工结束后,生产技术部门必须组织有关部门按设计要求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掘进。
采用锚杆(锚索)对巷道交岔点支护时,要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在安全技术措施中对支护的技术参数、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方法等进行规定。监测中发现支护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架棚巷道的交岔点采用抬棚支护时,要进行抬棚设计,根据设计对抬棚材料专门加工,抬棚梁和插梁要焊接紧密,抬棚架设后的巷道断面不得小于原巷道断面,并满足运输、行人、通风等所需的安全距离。
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