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优秀医师推荐评选个人事迹材料 | 1583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91人 |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简介 | 150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126人 |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 2298字 | 28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8分钟 | 143人 |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 2125字 | 9段 | 8分钟 | 12分钟 | 17分钟 | 194人 |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 | 540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22人 |
优秀医师评选先进个人事迹 | 503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60人 |
优秀医师评选推荐个人事迹 | 458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95人 |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简介 | 141字 | 2段 | 1分钟 | 1分钟 | 2分钟 | 287人 |
优秀医师评选推荐个人事迹 | 453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03人 |
优秀医师评选先进个人事迹 | 467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40人 |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 2056字 | 13段 | 7分钟 | 12分钟 | 16分钟 | 276人 |
优秀医师推荐评选个人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8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91位用户喜欢。
张玉杰,男,59岁,汉族,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河南省南召县皇后乡凉水泉村卫生所执业医师,从医43年。
张玉杰从1964年担任村卫生员开始,四十多个寒暑春秋,他为了基层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身体健康,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为农村基层防疫保健医疗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乡村医生的人生追求。
一位无怨无悔,在村卫生所建设上贡献突出的“赤脚医生”
他热爱卫生事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关爱患者、服务群众落实在自己工作的全过程,把村卫生所当作自己的家,甚至比家还重要。2000年,河南省开始推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他按照县卫生局、乡卫生院的部署,率先在本村试点执行,投入资金,配备了相应的医疗器械,落实“三室分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使该村卫生所成为全县第一批甲级卫生所。2005年,全省开展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工作,他积极响应,为筹集扩建资金,他把家里的两头猪和一只羊全部卖掉,想尽一切办法筹集了7200元,在全县率先达到了“四室分开”和其它有关要求,使农民群众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年就被县卫生局命名为“示范村卫生所”,2007年又被市卫生局命名为“示范村卫生所”。工作中,他十分注重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墙报、标语、村里开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医疗保健、计划免疫、优生优育知识。对全村所有出生儿童都及时建卡,严格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做到了一个不漏,接种率达到100%,使全村多年来杜绝了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2006年,新农合在全县实施,他把新农合政策知识宣传贯穿在日常工作中,每年的参合筹资工作中村卫生所成为重要的工作力量,受到村委会连年表彰。
一位潜研医术,屡有成就的乡村“老土帽”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从未停止过在医学求知道路上的探索和追求。尽管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个小时以上,但他还要坚持每天挤出3个小时来学习钻研。就是这样,只有初小文化的他,坚持参加了一系列培训,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中医本科文凭,从一名村卫生员成长为乡村主治医师,并于2006年考取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同时,他还不断进行学术总结和研究,撰写了医学论文10余篇,其中在学术期刊上发表5篇。1994年,他独著的《津液在<伤寒论>中的辨证关系》一文,被“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南阳日报》于2001年12月21日以《南阳医学自考考生扬名海外》为题对此作过专门报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经过潜心钻研,对诸多疑难杂症总结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经验。
一位舍己为人,被群众衷心拥戴的“喜来乐”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人们谈“非”色变,张玉杰作为一名最基层的乡村医生,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一方面利用墙报、标语加强科学预防宣传,另一方面免费向群众发放中药汤剂进行预防。当时,该村有两名从广州返乡的人员有了高热、咳嗽的疑似症状,他马上对病人进行隔离检查,每天6次定时测量体温,直至病人排除疑似。1981年秋天的一天,正患痢疾已高烧3天的张玉杰正在卧床休息,卫生所来了一位邻村无依无靠的78岁患病老人陈平,卫生所的其他乡村医生想把他支走去别处治疗。张玉杰得知后就立即起床带病给老人诊断。确诊老人患的是输尿管结石后,马上给他输液,煎中药、喂饭,刚把老人安排好,自己就昏倒在地上。后来老人的症状缓解,张玉杰出院后又给他治疗7天,直至病情稳定,治疗费用250多元,他分文未收。行医四十多年,他做的这样的“傻事”还有很多。2001年7月,村民张万林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家里孩子小、经济困难,为让他得到有效治疗,张玉杰把病人送到县卫生防疫站,透视、化验、吃饭、路费等都由他负责。1983年10月本村五保户张俊柴患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张玉杰每天给他煎药喂饭、端尿擦屎,不管刮风下雨,都按时前往。一天晚上刚下过大雨,他在回来的路上滑倒在地,导致肱骨骨折。四十多年来,张玉杰为困难群众垫支的医疗费用累计达3万多元,有人说他太傻了,他总是乐哈哈地说:“咱当医生的,就是为了救死扶伤,病人没钱,也得叫人家吃药啊!”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简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0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张忠德,男,1964年9月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
他深耕中医呼吸疾病、急诊重症救治工作33年。2003年,他在救治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痊愈后继续奋战一线。2020年率队驰援雷神山医院,奋战73天,收治患者348例,后奔赴邢台、瑞丽、营口等地支援抗疫。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98个字,有2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傅光煦,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瓦溪乡地稳村村医,1983年高中毕业,次年随父学医,2002年在石家庄同仁医学专修学校中专毕业,2020年取得贵州省中医确有专长证书;57岁在贵州健康学院学习康复治疗技术,60岁取得健康管理师证书,获得大专文凭。今年近61岁的傅光煦行医已有39年,他以中西医结合见长,能治内外妇儿常见疾病,擅长于颈肩腰腿疼痛、关节性疾病的针灸、拔罐、中药治疗。
8月16日7时许,傅光煦刚起床,电话就响动了起来。“谁呀?这么早!”“我是前段时间找您看病的患者,今天专程上门致谢。”前不久,重庆沙坪坝一患者通过熟人介绍找到傅光煦看病,如今病愈后特意前来感谢。“很有成就感!”傅光煦说,这番谢意,这代表着群众对他医疗的肯定!
随父学医
傅光煦是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瓦溪乡地稳村村医。地稳村辖9个组,全村1286人,属武陵山区,距离松桃县城近百公里,此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就医诸多不便。
傅光煦的父亲傅云艾早年念过卫校,学过中医,曾在松桃县人民医院、十字公社卫生院工作过,后来独立行医。20世纪肝病盛行时,傅云艾熟稔中医且颇有天资,对肝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因过硬的医疗技术,一时间患者络绎不绝,“他的诊疗量多时一整天有百来患者。”傅光煦回忆。
“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颇有心得,效果好到患者两剂药下肚,病就好了。”傅光煦对父亲诊疗技术如此评价。
1983年,傅光煦高中毕业后并未考中大学,待业一年后随父学医。父亲问诊,他旁听并帮助抓药发药;空闲时间,背汤头、药性、脉诀。这一学就是9年。
记者在走村入户采访过程中,遇到上了年纪的村民,提及傅云艾医生,大家都一致好评。“老医生医术好,大家都相信他。”69岁村民杨桂香依然清晰记得,本村乃至周边村民生病都会来请傅云艾老医生瞧病。61岁的严明英说,“以前家里人有个伤风感冒全是找老村医。”
在傅光煦看来,学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他说,“周期太长了。”9年的医学家传熏陶,傅光煦已经胜任基本的疾病诊断和对症下药。1993年,他开始独立,在距离地稳村20里路的下午郎村交溪组开了一个药店,开始为民治病。
“全乡9位村医,在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传承这一块,他做的比较好,有口碑、有亮点、有特色。”松桃自治县瓦溪乡卫生院院长田继停如是评价。
守护健康
8月16日上午,傅光煦带着药箱设备来到村民陈代会家中家访,“降血压药还吃没?”“吃起的,一天一颗。”傅光煦一边拉家常,一边拿设备测量血压,“131/90mmHg,血压还算正常,要坚持吃药哈。”临走时,傅光煦不忘叮嘱。
作为村医,做好公卫和慢病管理,确保群众头疼脑热等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村,是傅光煦的职责。他苦学医术,积极守护好群众健康。除内外妇儿等常见病外,傅光煦还擅长于中医手法治疗骨伤及中医康复,该村严明英1岁大的孙子多次脱臼,都是找傅光煦接上,“这种小事是举手之劳,都免费,不收钱。”傅光煦说。
地稳村及周边医疗条件有限,又加上交通不便,傅光煦和父亲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实惠的价格为父老乡亲看病,几十年间在该地区有口皆碑,除了本村以外,周边的薅枝村、十字村、下午郎村、小沟村、重庆秀山等地的患者也有不少找他,“都是靠口碑,乡亲们口口相传,口碑一传开,十里八乡的群众就到这儿来了。”傅光煦满是自豪,他的患者中远处的还有重庆、安徽、江苏等地患者。
然而良好的口碑却来之不易。一些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一开始并未全信赖傅光煦,不拿出任何检查报告和病历,对自己的病情也闭口不谈,只说“请傅医生看看病”。
傅光煦知道这是在“考”他,这时,他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望、闻、问、切,不遗漏任何细节,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坐诊经验,每一次他都诊断的八 九不离十,患者一看医生判断无误,这才和盘托出,彻底信赖傅光煦。
傅光煦常说,“病看得准,精准施治,才能药到病除。”
学无止境
谈及傅光煦的从医生涯,他并不讳莫如深,“最初的从医仅是一份职业,只为谋生。”但是,随着医学的深入,医技的精湛,患者的好评,群众的期待,“做医生越来越有成就感,后面就有了把医生当做一份事业去干,好好护佑一方百姓健康的想法。”傅光煦说。
傅光煦认为,疾病在变化,病毒在变异,个人医技也需要升级。在为患者看病的过程中,他逐渐清晰认识到,“家传医术有局限性,不成系统。”
为了进一步系统学医,1999年,傅光煦来到石家庄同仁医学专修学校就读3年制中专。系统的学习夯实了傅光煦的医学根基,为他后续以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世纪初,距离地稳村约5公里处的甘龙镇中学甲肝大流行,当时80多名师生感染,黄疸、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持续,地稳村片区感染者都在傅光煦这里拿药治疗,“症状得到了控制。”傅光煦说,以前苦于没有疫苗,现在国家推行预防接种,甲肝等疫苗的普遍接种,甲肝少了。
在傅光煦的理念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与时俱进。为了做好病案管理,将所有慢病村民信息纳入系统,他自学电脑,研究信息化,“我用坏了三台电脑,现在勉勉强强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傅光煦打趣说道。
站在一旁的松桃自治县卫健局工作人员郎兴觉搭话道:“瓦溪人勤劳苦干,做事踏实,傅医生在践行‘活到老、学到老’。”“医生哪能一直吃老本,不学咋能行嘛!”傅光煦直言,他每年都在想方设法提升自己,让自己充实起来。
57岁时,他到贵州健康学院学习康复医学专业,3年后顺利毕业拿到大专文凭,并获得健康管理师资质。
2019年,国家出台好政策,让确有中医治疗本领的民间中医参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试,选拔合格民间中医药人才,2020年,57岁的傅光煦如愿取得证书。
“多一项技能,多一门手艺。”村医傅光煦在不断钻研医学技术和看病救人中乐此不疲。
采访过程中,他的卫生室不时迎来各村的看病村民,午饭间隙,他还不时接到患者的问诊、约诊电话,傅光煦常自嘲自己就是一名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要干一行,钻研一行,为群众做好医疗服务。”他说。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25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___”之称的丝绸古道边,___线国道___公里处,醒目的坐落着两栋欧式建筑风格的楼房,这就是___区___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大楼和住院部大楼。在门诊大楼的门庭处悬挂着__省卫生厅监制的“一级甲等医院”、___省精神文明委员会监制的“文明单位”、___市卫生局监制的“院园文化达标单位”等众多荣誉牌匾。医院的建设与这些荣誉的获得,浸住着一个女乡村医生的辛勤血汗。他就是___区___镇乡村医生、妇产科主治医师、___镇中心卫生院招聘院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___。
真诚而执着的选择,她以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
___,女,农民,乡村医生,1951年出生于___乡,1968年中学毕业,在她的简历上注明的就是这样简单。真正的转折就是在1968这一年里,___目睹了家乡姐妹年级轻轻就因难产而死,立志想当一名合格的接生员,于是在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推荐下,她勇敢的走进了___卫生学校,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县城里的多家医院都瞅准了她,但她毅然做出了到期盼她、信赖她的家乡村卫生所去的选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干起,从一名乡村接生员做起。1970年,北京医疗队响应的号召下派___乡,___以她年轻好学、基础扎实赢得医疗队的欣赏,医疗队的同志手把手传她接生技术,教她内科、外科、妇科知识与经验,很快___便成了一方知名的全科大夫。从此,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雨雪,只要有病人的呼唤,有接生的需要,她就送医送药到家,田里埂头,荒山野郊,到处都飘扬着她的身影,她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奉献给了她的家乡农民,她以一腔爱民之心,受到了乡亲的交口称赞。她就像一粒能生根开花的种子,用自己的默默奉献,改变着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经她接生的父子两代人在___比比皆是,如今___走到乡间,大部分人都尊称她为刘姥姥。她在乡村一干就是35年,三十五个春夏秋冬里,她认真执行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农民服务,积极参与防疫保健工作,任劳任怨,靠她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情操,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的痛苦,以一位乡村医生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一首新时代的奏章。
“人不能忘本,是党培养的我,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我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工作做好”
1971年,当___来到___镇___村卫生所工作时,面对两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也有过失落和彷徨。但当她看到农民群众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时,她暗暗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的信任。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北京医疗队专家的经验有机地和临床结合起来,开展了接生、危重病人抢救等业务,过去许多想都不敢想的外伤、急症抢救,在___的努力下开展起来了。她潜心钻研,奋发向上,使自己由一个乡村医生成长为一名妇产科主治医师。
一个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口耳相传的。她深深知道,做农民的好医生,仅有良好的医术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医德。她常说:"医者,先做人,后行医"。在乡村行医生涯中,她始终把医德作为乡村医生的灵魂。村卫生所面向的是农民群众,面向的是弱势群体,在她的村卫生所里她就实施了减、缓、免的收费规定。对经济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10-20%;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达3000多余元。别人问原因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人不能忘本,不能站在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的乡村医生,是党培养的我。我不能事事算计自己的得失要把工作做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___的群众可以为证。
她不仅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更是一位工作泼辣的好院长
作为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村卫生所的良性发展,一直是___工作之余思考的问题,村卫生所不能走个体化路子,于是当区卫生行政部门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模式时,她就积极响应,在她的发动和带领下,___的乡村医生都加入了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统一整合,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___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得到了充实,农民群众无不为此改革拍手称好。为了改善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她又反复奔走,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的支持下,通过卫生院支持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自己拿一点的办法,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卫生所,彻底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今年,___区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___老早就认为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可部分村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就是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保障作用,于是___又一次发挥了乡村医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农民家中,比方比圆解释,她还亲自为几家贫困户,捐助了合作医疗基金,又一次受到了村民的赞誉。
她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在乡村医疗这个有限的空间里,默默奉献、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尽管她的岗位非常平凡,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个人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她的,自担任___卫生院院长以来,医院连续十年被评为___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她个也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医务工作者,2005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2006年1月她代表乡村医生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高强部长的接见,她的先进事迹被广为流传。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___,男,本科,汉族,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7月至今在医院工作至今,现任神经内科住院医师,工作期间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思考,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进取心,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过程,熟悉诊断学及内科各种操作,熟练掌握病程记录,会诊记录等医疗文献书写,掌握了各种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从事医疗工作以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在工作中,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
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自我加压,勇于担责,始终坚持“让患者痛苦而来,微笑而归”服务和工作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无怨无悔投入到崇高而平凡的医疗卫生事业中,用敬业执着工作态度面对每一个患者,用自己的医术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做一个守护人们健康的忠实卫士。
优秀医师评选先进个人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为进一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展现我市医疗卫生战线行业风采,树立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健康新生活》将对我市优秀医师先进事迹进行展播,本期节目了解一下___市中医二院中风一科主任___。
每天早上7点40分,在___市中医二院中风一科的护士站都会有个小型的传统药方学习交流会,整个学习过程持续10分钟左右,是每天交班前的惯例。
中医理疗一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有效方式,近几年来,三伏贴敷很受群众喜爱,为了让部分过敏体质的患者也能用上放心药,___多次亲身体验各类药物组合,最终制作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中药贴敷药。
凭借不断地钻研,2004年___成功实施山东省首家石学敏院士的“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施行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病科也于2004年6月通过了“山东省重点中风专科”的达标验收,2007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
医术为根,医德为本。___一直把换位思考当做拉近医患距离的有力举措,用一颗诚心与患者交流,为他们服务,让医患关系变得更加融洽,诊疗效果更加显著。
经过多年辛勤努力,___多次被评为泰山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泰山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所在岗位被评为___市妇女联合会“巾帼文明岗”、全市卫生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优秀医师评选推荐个人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8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95位用户喜欢。
1990年8月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___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2004年6月在职攻读并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晋升主任医师。2008年3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访学;2012年10月人才引进到___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工作。2006年被___市人民政府授予“___市领导联系高级科技人才”称号,2006年入选___市“131”科技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浙江省第十届省__委员。
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为浙江省首届十佳感染科医生。2003年投身抗SARS第一线,同时承担___第六人民医院SARS病房主任,取得抗SARS胜利;2020年作为___市抗“新冠”专家组成员、___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要管理隔离留观病房及发热门诊,承担着整个医院乃至拱墅区“新冠疫情”守卫门户任务,筛查出多例“新冠肺”确诊患者,医务人员零感染。
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肝学组委员、浙江省感染病分会常委,浙江省数理协会肝病学组副组长、___市医学会感染病学肝病学组副组长等职。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其它项目5项;完成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
优秀医师评选个人事迹简介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2分钟,有287位用户喜欢。
张颖,女,1970年10月出生,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
她从事疾病防控工作近30年,多次参与传染病现场处置。天津出现新冠疫情后,她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深入一线调查,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先后赴大连、沈阳、瑞丽和六安等地指导疫情防控。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优秀医师评选推荐个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工作中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保持着一名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精心呵护、对病人真切关爱的优良品德,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矢志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高尚风范。
多年来,他始终以敬重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神圣职业。在医院,除了临床工作,他还刻苦学习钻研,使他在全面掌握了解本专业前沿学术动态和最新理论的同时,还具备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他积极参与医院卒中中心建设,2018年被聘为“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急性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装置首席协作专家”、“国家十三五H型高血压临床协作研究项目研究员”、“河南省卒中学会急诊治疗分会委员”。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需要一段漫长的治疗过程,病情反复甚至复发的情况经常出现,由此给患者家属带来的经济、心理、精力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郭大夫处处为病人着想,每次接到病人的求助,他都会热心主动帮忙,出钱出力在所不辞。就这样,___坚持以一颗诚信的心来面对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服务,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记在心上、更体现在行动上。
优秀医师评选先进个人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7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40位用户喜欢。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___同志始终把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担当意识融入到工作之中,高质量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时刻冲锋在前、响应在前、引领在前、行动在前、指挥在前、担当在前,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己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用实际行动和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中,___同志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提炼。坚持每周到临床科室查房、检查、指导、督导,现场解决问题。主动参加各种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掌握精神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运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尤其对精神科急危重症能够进行快速识别、有效诊断、及时处理。他经常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形成传帮带教氛围。
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___同志带头立足本职,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坚持战“疫”情。在全院形成支部书记“带头冲”,班子成员“跟我上”,广大党员“向我看”,全体职工“跟着干”的战斗氛围。他就是这样以党员的先锋表率始终冲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治工作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最美医师评选个人主要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56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他叫梁连明,是永州双牌县理家坪乡车龙村村医,自2008年8月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0多年来,他在村医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为保障村民健康,无私奉献青春热血。他2012年度被评为县“优秀乡村医生”,2019年度被评为双牌县“好医德好医术好医生”三好医生,2020年被评为湖南最美乡村医生。
勤学苦钻,强健服务本领。他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把强健服务本领作为工作出发点,把看得准病、治得好病作为学习的原动力,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博览医学群书。通过学习,他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使村民的健康获得感持续增强。
迎寒冒署,守护一方安康。他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从医十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通过他精心治疗,细心护理,使许多患者重拾生的希望,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魔之痛。他是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的一位好医生。
2017年腊月十八日,梁连明因车祸左脚跟骨骨折,腊月二十四吃晚饭的时间,一位90多岁的老人突然出理发热头痛、怕冷、全身发抖,由于只有儿媳一人在家照顾老人,无法将老人送至村卫生室,他接到电话问清病情后,顾不上吃饭,立即整理药品,背上出诊箱,拄着拐杖,让爱人开着女式摩托车将他送至病人家,及时为老人诊治,直至老人病情得到缓解后,才疲惫地离开。
80多岁的余老患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多年,于2018年12月底一个深夜突然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病情非常严重,家属来电,把他从睡梦中唤醒,他立马起床,备齐药品,背起出诊箱,带着氧气袋,迎着寒风,骑着摩托车直奔他家。经过吸氧、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后,使患者病情得到了及时控制。
这只是梁连明医生从医十余年来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他共出诊1万余次,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他常常为其免费治疗,十余年来,共为贫困患者免收治疗费近4.0万元。面对危重患者需要送上级医院治疗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治,从医以来,共护送危重患者100余人次。他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为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他付出的是艰辛,得到的是全村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他值了!
夙夜在公,严防疫情输入。他既是一名乡村医生,也是车龙村一党支部书记。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他一直与其他村干部一道,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日夜兼程。以护佑全村百姓的大爱和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筑起了守护全村百姓健康的“防护墙”。
今年春节期间,从武汉回村共有13人,这13人成了他最深深的牵挂,尽管对他们实行了居家隔离,但刚开始还是在村里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为了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保障大家的安康,他每天两次穿梭于村中,为返乡人员测体温,给村民宣讲自我防护知识。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返乡人员赵某某出现发热、咳嗽现象,他凭着医生的职业敏感,第一时间告诉赵某及其家属居家隔离,同时迅速将情况向乡党委及卫生院作了汇报,并配合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赵某及其家属进行了采样检测,得到检测阴性结果后,才放下悬着的心。事后,大家问他“你不害怕吗?”,“怕,怎么不怕,但我是医生、是党员,群众需要我,我必须上,这是我的责任”,他的响亮回答,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乡村医生的责任担当。
13名武汉返乡人员隔离14天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经请示上级部门,村里对这13名同志延长隔离7天。时间延长后,部分人开始出现焦虑和不稳定,他逐户做细思想工作,逐一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其购买和运送生活用品和食品,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人文关怀,及时消除了武汉返乡人员的思想顾虑。在返乡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全村新冠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保障了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稳定。
进村入户,做实公卫服务。为全村2506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对本村207名老人、84名高血压患者、16名糖尿病患者、7名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做到了随时体检、定时面访、定期看护。每年配合卫生院医护人员为20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为老年人构筑了动态健康保护平台。
积极配合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普查工作,近三年来,共免费检查村育龄妇女400人次;加强了对0-6岁儿童系统管理,共管理全村0-6岁儿童171人,切实做到了无漏登、无漏管现象。特别是对全村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做到了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儿童每到接种时间点时,他都坚持每次亲自上门通知接种对象到卫生院按时接种疫苗,并认真开展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有效。
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积极配合乡村干部,动员村民主动参保,确保了全村每年农合参保率达到了100%。
作为一名党员,他一以贯之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人民至上理念坚定。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人民健康至上初心牢固,他以最大的热忱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消除病痛,用他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他不愧为村民的健康“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