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时代楷模黄大年事迹观后感心得 | 739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33人 |
黄大年爱国优秀事迹 | 1198字 | 6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78人 |
学习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 857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59人 |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事迹 | 842字 | 4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120人 |
关于时代楷模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 943字 | 6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66人 |
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 4006字 | 34段 | 14分钟 | 22分钟 | 31分钟 | 213人 |
黄大年精神及个人事迹 | 3458字 | 81段 | 12分钟 | 19分钟 | 27分钟 | 116人 |
黄大年事迹介绍 | 938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174人 |
黄大年精神及个人事迹 | 3555字 | 12段 | 12分钟 | 20分钟 | 28分钟 | 202人 |
黄大年先进事迹材料简介 | 724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18人 |
黄大年的精神内涵及个人事迹 | 844字 | 12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60人 |
黄大年的精神内涵及个人事迹 | 561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82人 |
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 1474字 | 5段 | 5分钟 | 8分钟 | 12分钟 | 204人 |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 1194字 | 6段 | 4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85人 |
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 4072字 | 37段 | 14分钟 | 23分钟 | 32分钟 | 159人 |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 | 723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07人 |
时代楷模黄大年事迹观后感心得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用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彰显了“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书写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点点滴滴,皆令人敬仰。
守志不忘初心,誓为“领路人”。《劝学》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身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身者鲜”。黄大年就是那百年难见的“鲜”者,多年不曾忘“振兴中华”的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英国的优渥生活,丰厚待遇,不顾家人的反对、友人的挽留,回到祖国,专注研究,带领一群人,在深地探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不忘初心,坚守初志,才能找准信仰,牢筑理想,我们广大党员就是要学习黄大年这种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牢固树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攻坚不畏艰难,敢当“先行者”。为攻克工作难题,黄大年先行先试,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积极探索,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国家空白,为国家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更要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敢担重任,敢涉险滩,积极应对,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推进党和国家的蓬勃发展中绽放光彩。
勤勉不愿懈怠,甘做“老黄牛”。黄大年工作只争朝夕,不遗余力,对工作勤恳有加,对名利视若浮云,专注科研,不求行政职务,人称“科技疯子”“拼命黄郎”。学习黄大年,就要学习他这种专注工作不懈怠,沉迷工作无旁骛的“老黄牛”精神,勤于耕耘,严格履责,“不到湖边雁不落”;务实重行,主动作为,“不等扬鞭自奋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国家的“富强指数”。
黄大年爱国优秀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78位用户喜欢。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国科技创新的时代洪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是最大的使命担当,也是最高的荣誉褒奖。
被人们称为“拼命黄郎”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以前说过:“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不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犹存。黄大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谱写了一首矢志创新的奋斗之歌,树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丰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务必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车”的关键,才能大踏步追赶科技潮流、抢占时代先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想着赶超前沿、不想着超越极限,他带领科技团队参照国际最高水平、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在地球探测科学领域奋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测潜力到达国际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坚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潜力作出更多创新创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主动。
科技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是他用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有付出才有回报,敢拼搏方能立潮头。黄大年把对祖国的挚爱、对科研的执着,浓缩在自己的人生书写之中,激励着人们继续求索、接力奋斗。
科技竞争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黄大年靠什么让我国深探项目从远远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这与他的求实作风和科学方法密不可分。他运用系统思维安排科研攻关,既注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机制保障,既突出重点项目攻坚,又兼顾配套技术支持,构成了系统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业面,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学反应”“裂变反应”;他采取开放态度开展学术科研,深度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黄大年在工作中构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为怎样创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积累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期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黄大年志在创新、奋斗不息,实现了自己“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理想抱负。创新永无止境,精神薪火相传。黄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创新追求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梦想。
学习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号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黄大年学习,学习他报效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勇于创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报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黄大年生前系国家“”入选专家,国家“”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他热爱祖国,品格高尚,始终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为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国家“”专家;他师德高尚,诲人不倦,主动担任本科层次“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用心提升青年教师和团队成员国际交流互动潜力,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他刻苦钻研,业绩突出,作为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不求名利,甘于奉献,长年不休,带病工作,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
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创新创造、勇追国际前沿科技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强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岗位做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0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航母演习后退100海里”。他的事迹,让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大年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情,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他毅然放弃高薪豪宅回到祖国,服务国家。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心怀感恩,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的精神,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报恩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不论什么时候,祖国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家,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和舞台。“不论它处在行业领先还是正经历困难”,我们都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为企业多做贡献,风雨同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像黄大年回报祖国一样,回报企业;像黄大年甘于奉献一样,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们的工作也许不是那么的前沿,不是那么的“起眼”,我们每天都在和一线生产、和现场打交道。枯燥、无味、高温、酷暑,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毫无作为的理由。在平凡的岗位上,国家的楷模,身边的劳模,告诉我们“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同样不平凡”。我们要学习黄大年“脚踏实地,坚守岗位,‘唯痴迷者成大业’的精神”,把一件事做好,做极致,就能成为一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我们在“面对日常生产时能做到安全第一;操作成百上千个阀门能做到指令正确,不出差错;对于制约生产的瓶颈,能做到小改小革,创新发展”,这些都是在为企业的发展加油助力,讲奉献才能做贡献。贡献无“大小”,为企业节约了一张纸,一度电;改善一项小技术,方便了工作,降低了成本;脚踏实地,勤恳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只要用心,只要肯付出,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创出不凡的业绩。
当前,我们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骄傲自豪,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当前,我们的企业正在建设魅力山钢,作为一名职工,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岗位做贡献”才能为“魅力山钢”建设中增砖添瓦;唯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关于时代楷模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4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少年黄大年》这部话剧描述了一位对祖国有着巨大贡献的地球物理学家的青年时代。他就是那位振兴中华,吾辈之青春榜样的黄大年。黄大年为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为了民族振兴鞠躬尽瘁,甚至不惜以身许国。
我虽不懂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子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到底是什么,但我知道要在这些科学领域中取得进步是极其艰难的,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黄大年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长大后出国留学,在英国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成为了该领域的顶尖专家。然而他并没有因此生活在英国享受优越的生活环境,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国。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的黄大年,他在科研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维护我们祖国母亲的尊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黄大年曾说:“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回国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工作中,一天24小时,他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将自己关在工作室里。黄大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商有高低,但只要肯埋头苦干、拼命钻研,就能在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回国7年,他将自己毕生所学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并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研发了各种设备,填补了中国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上的空白,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少年黄大年》这部话剧用黄大年这真实鲜活的故事,展现了黄大年在祖国发展崛起中的突出贡献。他的一生有失败,有进步;有热血挥洒,有温情传递,看过之后让人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我深刻感受到他对学习的热情,更感动于他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实现梦想的坚持不懈。
青春逢盛世,正当奋斗时。我们现在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少年黄大年》话剧让我懂得:要担起民族复兴大任,就要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我将以黄大年为学习榜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未来,我愿像黄大年一样以身许国,让自己的血液为报效祖国而汹涌澎湃!
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06个字,有3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_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
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国母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黄大年精神及个人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58个字,有8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20__年1月8日,科学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
7年前的那个冬日,他顶着纷飞的雪花,从英国归来,大步流星走进这里的时候,震动海外。有外国媒体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科研疯子”——“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20__年2月14日情人节,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真正从事科学的人,往往看重与事业发展攸关的情谊群体,面对‘知音’常有相见恨晚的遗憾,发展的是与众不同的情……”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对此印象深刻:“当时我们有一项地球勘探项目,缺一个领军人物。我去长春找了他,第二次见才敢开口求他。因为这个上亿元的项目他分不到一分钱……”
“没问题。”如此痛快的回答让对方愣住了……
大家并不知道,黄大年看中的是这个项目瞄准的尖端技术——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上安装“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个角落。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已使用这项技术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
大家更不知道,几年前,黄大年的父母相继离世时,他在国外忍痛未归,攻关的正是这个技术。
一天都没有等。他提出“从移动平台、探测设备两条路线加速推进”;他向吉林大学打报告,创设移动平台探测技术中心,启动“重载荷智能化物探专用无人直升机研制”课题。
没有机库,他在地质宫门前寻了块儿空地,拉着团队挥汗如雨忙活个把月。
机库建成第二天,出事了。
“这是违章建筑,必须得拆!”有人开着卡车来就要动手。
原来,他们不清楚审批程序,只给学校打了报告,没有履行相关手续。
“不能拆!我们打过报告的。”黄大年急了,一边喊一边往卡车前一躺。阳光正强,他眯着眼睛,就这样躺着。他的几个学生马上也在他身边躺下……
事情传开了,有人说黄大年就是个“疯子”。他不在意:“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不疯不成魔。
就在这种“疯魔”中,我国在这一项目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与国际的研发速度至少缩短了20__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拼命黄郎”——“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回国7年,黄大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出差。
“白天开会、洽谈、辅导学生,到了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就坐午夜航班去出差,因此人送绰号‘拼命黄郎’。”
“拼命黄郎”的一天大多是这样度过的:
早起,冷水洗脸,一大杯黑咖啡,转头埋在小山似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去食堂,他盯着电脑喊一声:“两个烤苞米。”没有烤苞米,他就从书包里掏出两片皱巴巴的面包。
下午,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队,校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找他请教。
半夜,他不出差就加班,有时还会和一些专家电话交流。
“黄老师经常会接到一些单位的电话,就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征询意见,时间多半是在后半夜。”
同一个团队的王献昌很担心:“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
这位“拼命黄郎”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
20__年11月29日凌晨,北京飞成都的最晚航班刚一落地,黄大年被急救车接走。
“病人什么情况?”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室内,医生一边推着担架床,一边问同行的人员。
“胃很疼,在飞机上就昏过去了。”
“他吃什么了?”
“今天没顾上吃饭,登机前就喝了一瓶冰可乐。”
“可乐?”医生皱皱眉头,伸手想抽出病人怀里抱着的笔记本电脑为他做初步检查,却被对方抱得死死的。黄大年醒来第一件事就赶紧摸了摸怀中的电脑,然后长舒了一口气,对旁边同行的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
天刚擦亮,黄大年一边往嘴里塞了一把速效救心丸,一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医院:“还有个会,挺重要的,我得去。”
回到长春,黄大年被强制做了体检。等结果的那两天,他又去北京出了趟差。
检查结果出来了:胆管癌。
肿瘤已蔓延到胃部和肝部……
爱国情怀——“海漂”20__年,难忘初心:“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0__年3月,父亲突然病重,进入弥留之际。黄大年正在1000多米的大洋深处进行“重力梯度仪”军用转民用领域的技术攻关。如果不是英国导师极力推荐,美方不会让一个中国科学家参与其中。黄大年把眼泪咽到肚子里,坚持做完试验。再次回到陆地时,父亲已入土为安。
两年后,同样的试验从潜艇搬上飞机,母亲临终前嘱咐爱子:“……早点回国,给国家做点事情……”
作为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发部主任,黄大年带领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高配”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妻子开了两家诊所,女儿在英国上大学。
整理黄大年遗物,王郁涵在他卧室床头柜的三个抽屉里发现了满满的治肝病的药,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不知有多少个深夜,黄老师靠着这些药物熬到天明。
赤子之心——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
回国这几年,黄大年在科研领域搅起一片涟漪。用高平的话说:“大年对待科学是很‘任性’的,他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深探项目,黄大年回国不久便出任该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
第九项目斥资逾3亿元。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后来对方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更让一些人难以接受的是,他还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必登录检查,谁偷懒、谁落后,软件一开,一清二楚。
有人领教过他的“火爆”:
那是20__年春天的一个早上。
“怎么回事?小王,你催过了吗?”听得出黄大年有些烦躁。
“都催过了啊,黄老师!”王郁涵偷偷瞄了眼墙上的表,9点50分了,离开会还有十分钟,材料没交齐,人也没到齐!
“人浮于事!”大手一挥,黄大年突然把手机砸向地面,手机屏幕立刻摔了个粉碎:“我们拿了这么多纳税人的钱,怎么如此草草了事呢?!”
事后,他带着歉意说:“我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
黄大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吹毛求疵”。
在学生们心中,黄大年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一个“严师慈父的长辈”、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当年的学生马国庆和李丽丽家在农村,黄大年看好他们的专业潜质,创造各种机会送他们学习英语、参加国际交流。两人谈了恋爱,他帮他们争取留校。毕业结婚,又帮他们张罗租房。
有人嫌他管得太细、婆婆妈妈。他说:“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人才,现在多用点心,他们中就有可能出大师、出诺贝尔奖。”
学校领导几次催他抓紧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说,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
最后清醒的日子,他还倚在床上、打着点滴,为学生们答疑;他嘱咐于平“把咱们自己的经费再压缩一些”,确保其他机构积极参与;他记挂团队里的姚永明参评副教授,硬是用颤抖的手,写下一段歪歪扭扭的推荐语。
尾声:不说再见
20__年1月1日,新年元旦,手术后第18天。
病房里,黄大年手臂上插满了管子。在青年教师焦健的帮助下,黄大年认真收听着主席的新年贺词:20__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
讲话中,主席提到科技攻关,黄大年显得有些激动,他猛地深吸一口气,用沙哑的声音对焦健说:“国家对科技创新这么重视……有了国家的决心……我们的技术马上就要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你们都要准备好,加油干啦……”
说完,一阵剧烈的咳嗽。
焦健忍着泪,直到出了病房的门他才哭出来。他看见了黄老师眼角含着泪光。
1月4日傍晚,坏消息接踵而至。黄大年内脏出现大出血,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有衰竭倾向……
此时,万里之遥的英国,黄大年的外孙降临到这个世上。
春伦,是黄大年为他的外孙起的中文名字:长春的春,伦敦的伦。黄大年曾说过,这是他最难忘、最喜欢的两个城市……
“哥,哥,你快醒醒,潇潇生了,是个男孩……”妹妹黄玲拿着手机冲进重症监护室里,把照片举到黄大年眼前。
照片里,小宝宝黄皮肤、黑头发、圆脸蛋,眉眼之间,像极了黄大年的神韵。
此时,黄大年已失去了意识……
1月8日13时38分。正午的阳光照进重症监护室的窗棂,黄大年永远地休息了。
不说再见,黄大年没有走,学生们耳边响起他熟悉的声音:
“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
不说再见,黄大年没有走,这片他热爱的故土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熟悉的身影。
他的生前助手于平、秘书王郁涵,常常静坐在黄大年的办公室里,仿佛在等待着出差回来的老师。
总有办公室电话和手机铃声打扰这宁静。在每一次来电点亮屏幕的时候,她们一次次地接起电话,告诉对方黄老师离去的消息……
黄大年事迹介绍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精神,我觉得能够概括为三个词:诚信、爱国和强业。
一是诚信。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9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送他出国时他表示,我学成后必须第一时间回国。,他在英国利兹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第一时间回国。之后又为了国家需要和进一步学习跟踪国际前沿技术,他在长春地质学院党委群众决定下再次出国,也促成他于20在国家感召下回国,回到__大学。在当下社会诚信缺失的情形下,黄大年是诚信的典范。
二是爱国。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
他的爱是发自内心,是有基础的。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子女的教育都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甚至在父母病危与他联系时,都是告诫儿子,你干的是大事,是国家的事,你干的事高于一切,父母能理解,你在岗位上好好工作,不要为父母分心。他在大学的毕业留言和入党申请书中,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他的爱国不是冲动,而是发自内心的,是多年家庭、学校、国家教育的结果,是一种职责担当的体现。
三是强业。
他常讲,国家支持我出国不是为了拿一个学位和享受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来要为国家服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贡献。所以他能舍弃国外那么优越的条件,即使家里经济损失那么大,也要毅然决然回国,就是为了把我们国家的地球物理事业做强、做大。他不是为名利回国的。回国的7年里,他一向在为怎样做强我们的地球物理事业奔走。比如,“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研发项目,一个亿的研究经费,他一分钱没留,都给了具体的研究单位,甚至为这个项目出差,他都自己垫钱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_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这个我都不理解。我们单位考核也需要经费,也要业绩,但他就是这样,从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他回国后,抓紧一切时间做科研和人才培养,大家戏称他为“科研疯子”。他从事的地球物理工作是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国家需要的资源和国土安全问题。他规划承担了__大学到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经费支持最多的一个项目,经费达3.26亿元,组织了国内几十家单位400多人的科研队伍联合攻关,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大大提升了我们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
黄大年精神及个人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55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8分钟,有202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同志身上体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起了一个时代标杆,他的事迹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典型性和时代性。
一、黄大年同志心怀大我、爱党爱国、至诚报国,把祖国需要作为毕生追求
他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无论是在读书求学、国外工作还是归国任教期间,始终把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1982年1月大学毕业时,他在毕业纪念册上给同学留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8年1月,在留校任教期间,他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在入党志愿书中写到:“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1992年,黄大年同志获“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资助,受学校选派出国学习。1996年从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1997年又经批准赴英国开展科学研究。在国外工作的18年里,他拥有了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始终没有忘记祖国,始终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他曾说,“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旨在从海外引进一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层次人才归国效力。当时,黄大年在英国剑桥ARKeX地球物理公司任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带领着一支包括外国院士在内的300人团队,长期被同行作为跟踪和赶超的主要对象,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他也成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生活上,黄大年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收入丰厚,家庭生活十分优越。拥有位于剑桥大学旁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在伦敦开了两家诊所,女儿在读大学。2009年4月,接到吉林大学邀请他回国工作的邮件之后,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安逸生活,以最短时间辞去国外一切职务,说服妻子卖掉经营多年的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自费购买了昂贵的科研仪器,在2009年圣诞夜那天回到祖国。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但为了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
说起回国的原因,黄大年毫不犹豫地说,“很简单,就是情结问题,就是惦记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需要很多很多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 “回国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16年11月28日晚,黄大年从北京去成都开会,因为急着赶航班,没顾得上吃晚饭,喝了一杯冰可乐就上了飞机。飞行过程中,他因腹部痉挛昏迷,但他却一直死死地抱着笔记本电脑。他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摸了摸怀中的电脑,然后长舒了一口气,对空乘人员说:“我要是不行了,请把我的电脑交给国家,里面的研究资料很重要。”他病重期间进手术室前唯一的交待,是嘱咐家人一定要保护好书房电脑硬盘里的资料,万一他有什么不测一定要交给国家。
二、黄大年同志刻苦钻研、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为实现科技强国梦殚精竭虑
他立志科技报国,始终把敬业拼搏和鞠躬尽瘁,作为默默坚守的道德境界,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科技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为党的事业、吉林振兴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英等国家已使用航空重力梯度仪进行军事防御和资源勘探,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上,没有研发整套装备的能力。回国后,他组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把航空重力梯度仪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方向。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项目”和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带领由院士、大学校长、研究所长等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在科学技术上弯道超车。
黄大年以一股“疯魔劲”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事业,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不知疲倦地求索挑战。他惜时不惜命,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数十次地往返于各个科研机构,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几乎没有休过完整的寒暑假和节假日。他白天开会、洽谈、辅导学生,晚上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节省有效时间,他出差经常选择最晚一班飞机往返。黄大年办公室所在的地质宫大楼每晚10点关大门,可这条“禁令”却对黄大年不起作用。他经常在办公室里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离开。有时候出差回来,还要直接赶回办公室,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楼下看门的大爷总被黄大年敲门声叫醒,就和老师同学们抱怨,让大家劝劝黄大年早点下班。后来时间长了,看门大爷对黄大年产生了敬意,让学生们转告黄大年无论多晚进出,喊他一声就行。
黄大年为节省时间,中午饭经常吃苞米代替,但他只吃烤苞米,因为吃煮苞米会滴水,会耽误时间、影响工作。黄大年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他着急,他急科研的进展,急人才的培养,急我们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他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曾吃着救心丸参加重大项目评审验收答辩。有人称他“拼命黄郎”,说他是个“疯子”,他却说“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黄大年正是怀着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恨不能一分钟掰成八瓣儿用,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限。有同事说“你这是拿命在做科研啊!”他却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说:“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2016年教师节,在外出差的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感叹:可怜老妻一再孤独守家,周末、节日加平时,空守还空守。回国6年多,妻子“从灿烂到忧郁”“从微笑到焦虑”。他总是安慰妻子说,“再有一年就忙完了”,但他却一年比一年更忙。他的妻子张燕老师,曾多次给吉林省委组织部打电话,哭着让部里同志劝劝黄大年,注意多休息、工作的节奏放慢一点儿。省委组织部邀请黄大年参加专家健身联谊活动,专门安排黄大年休假疗养,可他参加活动也不休息,仍然把工作放到第一位。
就这样,黄大年只争朝夕、争分夺秒地带领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在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短期内就迅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创造出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他研发的多种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进入国际前沿水平,实现了跨代研究的设计目标,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配备自主研制的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软件系统为标志,我国深部探测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让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有外国媒体报道说,“黄大年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
三、黄大年同志以德育人、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把为国育人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
他始终把为国家培养人才、建强团队作为重要任务,他常说,“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身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虽然工作繁忙,却把大量时间花在学生身上,回国不久就主动担任吉林大学“李四光本科实验班”的班主任。他经常出差,却从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出差前安排学习任务、研究项目,出差过程中还要召开视频会议,帮学生分析研究遇到的难点;查看批阅学生通过邮件发来的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在他最后生病住院治疗期间,在病房中他一边艰难地举着输液的手,一边为学生答疑。他以德育人,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叮嘱学生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要回来;一定要出息,出息了要报国”。他充满爱心,用父亲般的慈爱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经常默默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有时热心帮助患重病的学生家长解决治疗问题。他目光高远,为学生和团队成员创造接触世界最前沿科技和先进设备的条件,他给本科班学生每人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主动为团队成员提供与院士等国内外顶级专家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先后支持资助同事和学生26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黄大年身体力行、殚精竭虑地履行为师之责,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指导的44名研究生中,有1人获得了国家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1人获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3人获吉林大学研究生优异成绩最高奖“李四光奖”,1人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8人获国家奖学金;他的团队成员中,有1人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
长年的超负荷工作,使黄大年的身体不堪重负。2017年1月8日,终因病情危急,医治无效病逝。黄大年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奉献给了所钟情的事业。他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带动性和感召力,必将激励和鞭策我们不忘初心,从自已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先进事迹材料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是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黄大年同志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学习黄大年同志,就应学习他“不专则不能”“不疯魔不成活”“唯痴迷者成大业”的高贵品质、高尚情操、可贵精神,用品格力量标注生命高度,抒写无悔人生。
学习黄大年同志,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国家在召唤我们,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同志始终心系祖国,秉持科技报国理想。传扬“立德树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黄大年回国不久,就主动担任“李四光实验班”本科班的班主任
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对祖国的大爱,是黄大年心中最炽热、最真挚的情感力量,黄大年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誓言,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和光辉榜样。学习黄大年同志,就应像他一样,始终不忘初心,奋发进取,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执着追求,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坚守正道,在实干苦干、奋力拼搏中彰显爱国之情、诠释报国之志,书写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时代需要黄大年这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榜样引领。
黄大年的精神内涵及个人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4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0位用户喜欢。
元月8日,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生命定格在了58岁,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岗位,而他吉林大学地质宫507的办公室墙上贴的12张A4纸拼成的日程表上,每个格子写着满满的安排。那不仅仅是工作,那是一颗赤子之心的报国情怀。这位“__”科学家自回国,就一直马不停蹄,夜以继日人拼命工作,他不是在工作,他是在以最快的速度绘制着一个科学家对祖国对人民的志诚之心和誓死实现强国梦的刚劲风骨。
1950年,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从英国来到法国又转到意大利,秘密坐进开往香港的船舱,最后回到祖国,最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1950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依然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回到中国,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950年,中国解析数论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著名数家家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他说:“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1955年8月,“中国现代火箭之父”、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钱学森,历经6年曲折,冲破重重阻拦回到了祖国怀抱,从此,他一头扎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倾其所学,又紧密关注国外的科学动态,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
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怀着不变的初心和对祖国矢志不移的忠诚。传递着最强基因,绘制着相同的精神版图。
黄大年教授,其实就是这一个个科学家对祖国矢志不移忠诚的延续。只是他生命的意义超越了我们带有功利色彩的习惯性思维,超越了世俗中规定的任何一种价值实现,超越了社会上固有的一些存在形式与样态。尤其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般地冲击社会的今天,黄大年教授的事迹,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黄大年的精神内涵及个人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2位用户喜欢。
百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黄大年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他以不畏强手、敢于超越的气魄和自信,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他始终把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作为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在黄大年同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辉本色,展现了一名新时期海外归国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矢志不渝实践科技的报国理想,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心系祖国、报效人民的杰出楷模,是广大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优秀代表。
我辈当存有敢为人先之志。回顾黄大年同志的人生历程,我辈又何尝不该学习这份勇攀高峰的精神,把事不避难、奋勇争先践行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将永远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 篇章。
逝者已矣,黄大年的生命在58岁时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黄大年之问”仍回荡耳边,振聋发聩,激励我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材料介绍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7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同志是有浓厚家国情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重道义、勇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教师职业典范。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同志归国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
我校是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行业性大学。在深地探测相关研究方面,黄大年同志与我校师生有着深远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校相关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治学为师的风范值得我们所有地球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优秀品格,是传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亿人心的根本力量。黄大年同志在事业巅峰期,毅然放弃自己在海外半生奋斗赢得的一切,带着满腔热情回归祖国,肩负起科研领军的重任,并为之奋斗到生命的终点,一份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的大学,我校也将爱国情怀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指引。从新中国地质事业草创之时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到遍览祖国的山河大地;从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积极对接“三深一土”等国家重大战略,爱国情怀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爱国情怀就是自觉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和重大战略需求。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办学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意识,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动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在积极承担、努力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中谋划学校新发展。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就是要我们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黄大年同志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一丝不苟,凭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双重感召力,培养了一批优秀地学人才。他在职业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为人先,为教师的敬业精神添加了一个生动注脚。地学是一个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领域,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锤炼品格具有更加明显的相辅相成关系。为了确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内的广大地学专业教师在野外卧冰躺雪、身先士卒,学生培养在野外,成果产出在大地。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与引导广大教师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结合起来,继续发扬地质人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终敢为人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黄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职业属性,国家和人民对教师寄托着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黄大年同志在个人修养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争权夺利,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却分毫不让。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不仅自己甘于奉献,而且断然拒绝“拉关系”“搞请托”,为当今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一股清流。这种高尚情操与我校“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高度契合。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低的专业领域,必须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献的寂寞。我们要把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结合起来,在社会变革的浮华和喧嚣中,始终保持地质人敦厚质朴的本色,争做一名理想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黄大年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9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为人治学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犹如不灭的火炬,点亮人生之路,烛照民族未来。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复合体”: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延续,又有现代学术基因的发扬光大;既有不图虚名、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又有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大师风骨。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72个字,有3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3分钟,慢速需要32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黄大年教授走了!
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因病不幸逝世。1月13日上午9时,长春市殡仪馆西辰厅内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近800人在这里送别黄大年教授。偌大的告别厅装不下太多的悼念,省领导来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了,同事们来了,学生们来了……人们默默垂泪,几十名学生跪倒一片,痛哭失声……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让人们如此惋惜,能让人们如此不舍?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国母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黄大年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
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
“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
“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2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7位用户喜欢。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多么质朴又饱含感情和力量的一句话呀。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
学习他为国担当的精神。2009年,当得知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向母校表示要回国,毫不犹豫放弃在英国优渥的生活,选择回乡报效祖国,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带着先进技术,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它能探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封锁。 贴在办公室里的日程表,见证了黄大年的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当天最晚的午夜航班,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积劳成疾的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打着吊瓶还在给学生答疑解难。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向黄大年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