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材料 | 486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74人 |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材料 | 1097字 | 8段 | 4分钟 | 6分钟 | 9分钟 | 279人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 668字 | 6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09人 |
中国杰出科学家事迹 | 921字 | 6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254人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 454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7人 |
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事迹精神有哪些优秀作文 | 1514字 | 10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58人 |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简介 | 1659字 | 29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230人 |
学习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 580字 | 6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68人 |
无私奉献科学家事迹材料 | 965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83人 |
最新袁隆平科学家事迹 | 491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85人 |
学习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 1305字 | 5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37人 |
中国科学家事迹 | 1356字 | 8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11人 |
一些著名科学家事迹 | 1516字 | 20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165人 |
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材料 | 334字 | 6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249人 |
写科学家事迹大全 | 634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37人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 707字 | 4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48人 |
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牛顿是著名科学家,出生在林肯郡格兰瑟姆镇的沃尔索普村。他生于___年,死于__年。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对科学最大的贡献是由一个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定律是:一切物体吸引其它一切物体,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体积成正比,距离平方成反比。公式为:?。其次,还有着名的三大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除此之外,牛顿在科学上还有许多贡献。他写了一本名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书。这本书是牛顿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书籍中堪称经典的着作。至今,被人们阅读。
牛顿为人类科学事业付出了终身。在伦敦离世,享年85岁。死后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如果你怀念他,就去英国为他献上一束花吧!
牛顿被人称为科学巨星,这一点也不假。他是科学上最着名的科学家,是一位绝世天才。他的科学才能独一无二,就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也无法超越。他发现的“万有引力”震撼了世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所有定律中最好的一条实用定律,为人类探索这个世界起了很大作用。而,牛顿本人又是科学家的领头人。科学上若没有他,犹如天上没有太阳,其结果可想而知。我虽说只是个科学爱好者,但也知道牛顿的大名,知道他的百度百科。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7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钱三强于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青年时期就出国留学,于1940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毫不停步地继续深造,给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不久与同一学科,志同道合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共同拜读在约里奥门下。夫妻二人携手共进,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被导师骄傲地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国家的学术期刊刊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就向钱三强夫妻颁发了物理学奖。
在1948年的夏天,夫妻两人酬志满怀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决心为祖国建设出力献身。1949年北京刚刚和平解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拨给了他5万美元,要钱三强借出席法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之际,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相关资料,为以后的开发利用原子能做准备。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有用武之地,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了副所长、所长,他为发展我国核力量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制订了核事业的发展规划。他亲自参加了前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化建议。他积极吸纳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核科学家,包括了他的夫人何泽慧、邓稼先等优秀人才,让这些人到核武器研制的各个环节,充当领军人物,掌握科研的主动权。
1960年我国决定靠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这时钱三强已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由他担任我国研发原子弹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不放弃任何一点疏漏和细小环节,并像当年第二代居里夫妇培养他和何泽慧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科学带头人,他的这些远见卓识的战略作法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研制质量,加快了研制速度。为我国挤身于世界核力量的行列,培养了人才,打下了牢固基础。
钱三强晚年身体多病,精力不济,就这样仍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职务。
他在病塌上还念念不忘祖国核事业的发展,一再强调要尽快尽好的使核技术应用到民用事业上来,要确保核能应用的安全可靠,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因病逝世,享年79岁。这年国庆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当夜幕渐渐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电灯。你瞧,这盏电灯,小梨子般的灯泡,却能把一间宽敞的房子照得通明彻亮,在灯光下看书写字多带劲啊!
不用问,电影你是看过的。想想看,铃一响,灯一熄,银幕上映出了千变万化的镜头,把你带入了各种不同的境地。你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引起喜怒哀乐的感情共鸣。可你知道,电灯、电影的发明者是谁呢?对了,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爱迪生》这本书。爱迪生从小就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事业。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顽强攻关;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他在“造福于人类”的思想鼓舞下,从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千万次失败前面不灰心,不气馁、不后退、不屈服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电灯、电影、留声机等100多项的发明,成为受世界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发明家。
读了《爱迪生》以后,我的心情久不能平静。我想:在向科学攀登的道路上,在向“四化”进军的征途中,我们能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爱迪生?一个又一个问号在我脑海里盘旋着。
以前,我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劲头不足,学习不够刻苦。读了《爱迪生》这本书后,我渐渐认识到以前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我要向爱迪生学习。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汗水是把愿望变成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干任何工作,不流汗水,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自然也不会有“天才”。
爱迪生关于“天才”和“汗水”的名言将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我顽强刻苦地对待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
中国杰出科学家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4位用户喜欢。
张衡(78~139),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的出生地在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的石桥镇。他的祖父张堪做过太守,为官清廉。父亲早逝,因此张衡家里很贫穷。张衡从小就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颖,很早就闻名乡里。
据史书记载,他 10 岁时就“能五经贯六艺”,过目成诵。他兴趣很广泛,常常涉猎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而且写得一手好辞赋。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太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的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的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的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的 2500 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的木鸟。
渴求知识的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不满 17 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的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的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的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的,他创制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的仪器问世早 1700 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的《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河南省南阳县的北面有张衡墓和平子读书台,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作为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并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中国近现代科学家事迹精神有哪些优秀作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浙江诸暨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儿养育了一代代文人,有这样一句 诗描述浙江诸暨。“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 留清气满乾坤。”赵忠尧就出生在这人杰地灵的地方。
赵忠尧出生于1902年6月27日,他自小就很聪慧,从小学到大学,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1920年的时候,他以优越的成绩考人了南京高等师范学 院,之后去了东南大学任助教。
赵忠尧工作认真踏实,不害怕苦难,所以得到很多的前辈赏识,其中物 理学界前辈叶企孙很是欣赏他。1925年,叶企孙奉命筹建清华学堂大学本 科,他走的时候带上了赵忠尧,让他在新建的物理实验室工作。之后,赵忠尧 被学校派去美国加州大学理工学院深造,他的老师很著名,就是诺贝尔奖获 得者密立根教授。
赵忠尧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密立 根教授自然也不在话下,他对这位中国学生很是看好。在学习中,密立根教 授没有偏爱赵忠尧,反而是非常严厉的对待他。
留学期间,密立根一开始给赵忠亮布置了一个博士论文题目,题目是利 用光学干涉仪做实验。赵忠务觉得这个题目太简单了,要求换一个难一点的 题目,而且必须得具有突破性意义。密立根教授没有很快答应,过了一段日 子后,他才给赵忠尧换了一个物理题目,题目是“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 吸收系数”,密立根出的这道题,是要赵忠尧验证试验中所运用到的公式的 正确性。这次,赵忠売还是不满意,他觉得题目依旧简单。密立根教授不悦的 神情表露出来,他觉得这个中国学生有些自大。赵忠尧意识到后,立马向密 立根教授道歉,他说道:“我接受这个题目,并且一定把它做好! ”
赵忠尧开始了自己的实验历程,他上午上课,学习知识,下午的时候就 准备仪器,晚上则通宵的去实验。夜里,为了获取此次实验的准确性,都需要 半个小时获取一次数据,赵忠亮不得不用闹钟吵醒自己。经过不眠不休的研 究后,赵忠尧得出来了测量结果,但是与原本的公式不同。
为了这项研究,赵忠亮花去了一年的时间。1929年年底的时候,他把论 文交给了密立根教授,教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并且将这论文丢在一边,不 闻不问两三个月。密立根教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太让 他吃惊’并且实验结果具备准确性,这也就意味着,前人推断出的“公理”会 被推翻,史上会出现一场物理大变革。
密立根的心思,赵忠尧没有猜测出来。这么久没有得到回复,他显得有 些着急。后来,代替密立根管理研究生工作的鲍文教授,向密立根证实了赵 忠尧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他说道我对赵忠尧实验的全过程很了 解,从仪器操作、实验设计、测量记录到计算的全过程,都进行得非常严谨, 实验结果是完全可靠的。”最后,密立根同意赵忠尧将论文发表’该论文发表 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赵忠尧也在国际 物理学上崭露头角。
之后,赵忠尧继续在“硬伽马射线”上研究,大半年后,赵忠尧发表了第 二篇论文《硬伽马射线的散射》,论文发表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密立 根教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心中十分得意。有一次在进行博士 论文答辩时,密立根说道:“这个小伙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当初我让 他做这个题目的时候,他还嫌弃太简单。”1946年,密立根教授在他出版的 《电子、质子、光子、中子、介子和宇宙线》一书中,多次引述了赵忠尧论文中 的结果。
有人相信赵忠尧得出的结论,也有人怀疑,不过这些怀疑被解开后,那 就更加证明了赵忠売得出的结论是权威性的。物理学界对赵忠尧的评价很 高,他们认为,赵忠尧推翻前任物理学家的结论,并且发现硬伽马射线的散 射性,这足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不过,当年的诺贝尔奖始终没有降临 在赵忠尧的身上。1997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就赵忠 尧没有获奖发表了说法,他真诚的说道:“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 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59个字,有2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3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介绍
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
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经典语句摘抄
1、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2、性格决定命运,有一点点关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见得决定命运,命运是由各方面来决定的,还有外界条件,还有时代不同了等等。
3、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4、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名了,官做大了,自由度越来越小。
5、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6、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7、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迷信权威,迷信书本,也不能因为取得一丁点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
8、要成才,第一要素,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身体要好。身体不健康,心有余力不足,无论你搞什么研究都支撑不下来。我现在还在第一线,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的。身体不好,怎么行?
9、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10、我是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肉弹性。
11、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12、对金钱,我是有看法的,要生活、生产,钱是重要的,钱来路要正。第二,钱是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
13、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童心未泯,不喜欢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
14、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15、人要吃饭、穿衣,要生存,没有钱不行,但一定要来路正,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有了钱,要用在正当处,既不能挥霍浪费,也不要吝啬小气。我喜欢朴素的生活。
16、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总结了两条,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加起来就是“自由散漫”。我还就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袁隆平的故事
爱提问的学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教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教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教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平尽管没有从教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本事。
有一次,教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当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可是教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我想不出来,教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学习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一个看似平常日子和时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平常的事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每当想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诗时,我的眼前,我的脑海里就会立刻浮现出袁爷爷的身影。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总挂着那笑容,一道道深刻的皱纹记录着他那不平凡的岁月;他总是穿着那几十块钱的衬衫,顶着严寒,忍着酷暑,在农田中奔波……
“永不满足,永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让中国人端稳中国碗,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这是袁老至死坚持的信念。想当年,当袁老发现了第一颗杂交水稻时,当他公布这件事时,是那么多人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只有袁老和他的两位学子依旧坚持在岗位上。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坚持,可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衣食无忧、健康幸福的生活。
正是那一颗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中国人民,也喂饱了多少国家。像美国,日本当时那些科技发达的国家,早就开始了研究水稻的工作,他们向里面砸进了多少钱,却依然没有好的成果。但是当袁隆平爷爷向世界、向国际发出这一发现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震动了。美国还轻蔑的说:“我们做不到的事,区区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却能做到?”但是事实却让他们打脸,正是袁爷爷发现的那一粒种子喂饱了我们所有人。
我们现在还不能向袁爷爷那样,为杂交水稻,为国家做贡献。但是我们现在能做的事,珍惜每一粒粮食,实行光盘行动。不让远在天界的袁爷爷心寒。
袁老,走好!
无私奉献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5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3位用户喜欢。
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学研究专家。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
李希霍芬早年曾研究蒂罗尔和阿尔卑斯山脉地质,成功地建立了南蒂罗尔的三叠系层序。他对喀尔巴阡山、多洛米蒂山和特兰西瓦尼亚区域地质的研究也卓有成效。1860年,他作为地质学家,应邀随同德国经济使团去远东,访问了锡兰(今斯里兰卡)、日本、台湾、西里伯斯、爪哇、菲律宾,并从曼谷旅行到缅甸的毛淡棉。1863年—186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进行地质调查,发现了金矿。
李希霍芬1868年9月到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直至1872年5月,将近4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14个省区)。回国之后,从1877年开始,他先后写出并发表了五卷并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这套巨著是他4年考察的丰富实际资料研究的结晶,对当时及以后的地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在《中国》第1卷里,以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中国的黄土,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论”。他也采集了大量各门类化石,收集了很多各时代地层资料。德国古生物学家弗莱希、施瓦格、凯塞尔等对李希霍芬所采化石的研究论文也发表在《中国》各卷中。李希霍芬在辽宁、山东、山西和河北北部建立了3条系统剖面。他首先提出了“五台系”和“震旦系”等地层术语。
他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有开创性的研究。他在山东、北京西山、大青山、五台山等地发现了许多褶曲和正断层,在泰岭发现了逆掩构造,在《中国》第2卷中的“中国北方构造图”上,他画了一条被称为“兴安线”的推断构造线,从兴安岭经太行山,一直达到宜昌附近。他还提出了中国北方有一个古老的“震旦块”,是一个具时间关系的地质构造单元。
他在《中国》第2、3卷中,将中国各地火成岩作为地层剖面中的一部分加以描述,如辽东古老的高丽花岗岩,秦岭天台山志留纪花岗岩,南京山地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近代早期来华考察的地学家中,经历时间之长、搜集资料之丰富、发表著作分量之大,李希霍芬是极为突出的。他为中国地质、地理之研究,作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尤其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近代西方地学、甚至整个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他是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科学交流的重要先驱,对近代中国地质学、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最新袁隆平科学家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85位用户喜欢。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平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平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学习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37位用户喜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中国科学家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1位用户喜欢。
新中国的建立,使无数海外弟子看到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其中一员。在这当中,以钱学森为首的尖端人才,却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但是如此,他们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建设。尽管在美国受到特工的监视,尽管被关进监狱,尽管不能再工作,钱学森都从未忘记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在一系列斗争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祖国。
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科学家的高大。他,就是钱学森。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讲述着钱学森在美国时期对美国的科学贡献,钱学森与妻子生活爱情点滴,影片生动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观看电影前,我对于钱学森的了解只有“中国导弹之父”,看完电影后,各种感动、敬仰充满脑海,让我们对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肃然起敬。
钱学森临危受命担负起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重任,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环境对当时的中国而言举步维艰,甚至对美国科学家看来也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借助美国先进的科学条件足以让钱学森顺利施展其天才般的科学创造力助其享誉盛名,可是钱学森宁愿“回家种苹果”也不远忍受美国的不信任和不自由而毅然回国报效祖国,此处家国情怀通过中美之间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环境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钱学森的家国情怀和通过所学技能报国的执着。
甘肃科研基地漫天黄沙、物质匮乏,正直中国面临三年重大自然灾害时,苏联政府雪上加霜撤走苏联科学家导致科研进程遇到严重阻碍,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科研人员和部队战士彻夜奋战,面临着种种现存的和未知的挑战,冲出重围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自主研发的导弹,而后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成功壮大了国家的军事和科研实力,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之时,所有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已经无憾于人民、无憾于国家、无憾于人生了!
他们的梦想和执着已经随着蘑菇云和卫星的升腾绽放在了宇宙中,化作了永恒的一幕!
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钱学森与妻子蒋英的爱情。蒋英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富有音乐天分的女子,和钱学森互相支持,相濡以沫。特别是在钱学森在美国被困期间,蒋英所展现出的冷静和从容,以及回国后全力照顾家庭,无条件支持丈夫事业的责任和担当,都让我对这位夫人充满了尊敬。钱学森遗体告别会上,蒋英和他脸贴脸的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这种爱是伟大的,是刻骨铭心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了所有的人。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实现崛起,主要表现在文明创造,反映在科技发展上。一个伟大的民族只有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大量创新成果,方可证明自己、成就自己。所以,正在崛起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而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一员,我们的工作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任何事情,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些著名科学家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16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65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20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_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_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_的国家建设者,是新_历史上伟大的_科学家。
小飞镖蕴含大学问
读小学时,男孩子们都爱玩飞镖。做得好的飞镖,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还会在空中盘旋一番。钱学森很快成了个中高手,他折的飞镖总是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们谁也赶不上他。
于是老师请钱学森讲解其中的奥秘。钱学森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后改进的。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它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尾巴沉,它向上飞一会儿还会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翅膀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
钱学森的老师感到十分震惊,小小飞镖里蕴含了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钱学森无师自通,竟然自己悟出来了。
20多年后,钱学森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方面卓有成就。
一份96分的水力学考卷
在交大的图书馆里,珍藏着一份96分的水力学试卷,做这份试卷的人就是钱学森。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品学兼优,各门学科都得90多分以上。
在一次水力学考试中,钱学森答对了所有的6道题,他的任课老师金老师很高兴,给了钱学森100分的满分成绩。但钱学森却发现自己答题时把一处符号“ns”误写成“n”了。钱学森主动把这个小错误告诉了老师,老师也把100分的试卷该为了96分。
这份小小的试卷反映了一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学习、科研的一丝不苟、虚心诚实。
克服重重阻碍艰难回国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就已经成为力学界、核物理学界的权威和现代航空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在美国,钱学森可以过上富裕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然而,钱学森却一直牵挂着大洋彼岸的祖国。得知新_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兴奋不已,觉得现在正是回到祖国的时候。美当局知道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为钱学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客服百般阻挠之后,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百废待兴的新_。
回到祖国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从成功地指导设计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导_的发_,到我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成功;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_研制工作,到我国第一艘动力核潜艇的设计制造,以及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_,他始终站在新_科技事业的最前沿,突破无数科研难题,为新_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贡献。
痴迷学术,组建“自杀俱乐部”
1938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钱学森留校任教。为从事火箭研究,他和几个同学结成了研究火箭的技术小组。没有资金和设备,他们就到旧货摊上、废品仓库里去拣废旧零件自己安装;没有试验场地,就在自家房后草坪上进行。由于成天和电机、火_、二氧化碳、废弃零件之类的物体打交道,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他们将这个小组戏称为“自杀俱乐部”。
有一次,小组在古根海姆大楼实验室里进行火箭喷_推力的试验,竟然发生_,古根海姆大楼都摇晃起来,钱学森等人被_的气浪掀翻在地,金属零件也被炸飞,好在大家都没有受伤。不过这次_后,学校便勒令火箭研究小组停止一切活动。为了继续搞试验,这几个不怕死的年轻人将实验室迁移到远离洛杉矶的马特里山的一个偏僻的山谷中,还亲自动手盖起一座简易的火箭试验台。
几十年后,这里成为美国宇航局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中心所在地。
那时,钱学森年轻的头脑里只有科学,他思维缜密、治学严谨,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进行学术研究。
长征一号火箭发_“东方红一号”卫星
2016年,是_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今年的4月24日,也是我国的首个“_航天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钱学森,_的“两_一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登上世界舞台。在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带领下,_的航天技术发展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
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4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写科学家事迹大全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0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不就是那个发明了电灯的人吗?”是呀,他就是电灯的创始人,今天,我看了一本叫《爱迪生》的书,这本书很让我着迷,我到哪里,它就哪里。
原来,爱迪生是一个从小被人嘲笑,因为他的性格非常古怪,每一个孩子的妈 妈都叫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爱迪生玩。不久,爱迪生搬到了另外一个小镇上,因为他的爸爸不想让他变成睁眼瞎,所以让他去上学,爱迪生的学校很小,只有一个校长来当老师,那个校长很严肃,可爱迪生上课还是问一些古怪的问题,每一次,爱迪生都被校长批评一通,可爱迪生还是不知所措,结果,校长只能找他妈 妈谈一谈爱迪生在学校里的情况,不久,爱迪生辍学打工,原本,爱迪生的爸爸妈 妈并不同意,可开他的决心还是让他去了,爱迪生的工作地点是在火车站上,那时他才7岁,那么他在干什么呢?他当了一名小报童,这一干就是三年,后来,他越看书就越对化学这一方面产生了兴趣,可化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就在火车站里迈出第一步时,事故就发生了,火车站里的一间小小的休息室里着火了,结果,爱迪生被站长打了重重的一巴掌,回家了,他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全都告诉了爸爸和妈 妈,直到现在耳朵还在嗡嗡嗡的叫呢!果然,去医院一查,爱迪生的耳朵聋了,这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这件小小的事情爱迪生并没有在意,他也不灰心,在家里的小阁楼里发明了一项发明,这项发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终于发明成功了,爱迪生和小伙伴们开心极了,“原来坚持就是胜利”,永不懈气.
爱迪生在研究电灯时,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据调查显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6千种材料,材料最好的是日本产的一种竹子,这种竹子点亮的灯是最亮的,最终,电灯还是发明了。
这本书让我受到了一个启示:只要坚持就是胜利,不怕困难,不怕风雨,不怕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