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科学家事迹

科学家的事迹议论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5-05 16:40:02 查看人数:8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科学家的事迹议论文 908字 5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4人
中国科学家事迹范文 952字 4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23人
邓稼先科学家事迹 661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3人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865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31人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怎么写 1316字 20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51人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 405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67人
爱国人物科学家事迹 352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41人
邓稼先的先进科学家事迹 570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04人
科学家事迹 377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04人
关于科学家事迹作文 580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90人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介绍 1152字 4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21人
中国科学家事迹 648字 11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3人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668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61人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1255字 1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139人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601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29人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569字 10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62人

科学家的事迹议论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詹天佑的那种爱国情怀,对工程的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聪明机智,活学活用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任务,他不畏困难和嘲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勘测,并进行周密计算,在开凿居庸关与八达岭隧道时,他根据山势,想方设法让工期缩短,并设计了一条易上山的“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的修筑在詹天佑的带领下提前两年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读了这篇文章,我又认识了一位杰出的爱国人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詹天佑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时刻为人们,为祖国着想。在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我不能丢祖国的脸,不能让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一定要把它修好。这成为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强大的动力。于此同时,我还被詹天佑那种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所感动。詹天佑在进行勘测与计算时,常常要做到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詹天佑不仅以身作则,还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正是成功修筑京张铁路至关重要的一点。另外,詹天佑杰出的才能,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修筑居庸关隧道时,詹天佑发现居庸关的山势高,岩层厚,所以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他也以同样的方法观察八达岭,发现八达岭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所以决定采用中部凿进法。不过,最为巧妙的还是詹天佑自己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他顺着山势,利用这条线路减缓坡度,使火车更容易上山。詹天佑凭借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学到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克服了修筑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使工期缩短了一大半。

我们应该把詹天佑树立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学习他身上各种宝贵的品质。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最该学习的是詹天佑做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做题遇到不懂的,应该尽力去尝试,不能逃避,这是对自己学习的负责。以前自己做事为了赶时间,总是马马虎虎地应付,觉得做了就好,不管质量,这是不对的,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如果在一些大型工程的计算方面随随便便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啊!

中国科学家事迹范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提起地质工作者,曾有人戏言道"远看像捡破烂的,近看是干地质的".当时尚且还没有这么多破烂货可捡, 但是若是以现今大众审美水平重新审视当年的地质工作者,这筚路蓝缕、蓬头垢面的模样可不活脱脱就是一拾破烂的么。

若问地质人心目中的近代地质学界泰斗是谁,必然首推李四光,那可真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受教书父亲的影响,李四光8 岁就立志报国,15 岁留学日本,16 岁跟着孙中山,23 岁做实业部长,25 岁改学地质专业,以后,搞?科研究,发现中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发现大油田,颠覆国外对中国贫油的传统认知,成功预测建国后的几次地震,运用毕生所学为民造福、报效国家,李四光的拳拳爱国之心可见一斑。李四光学术水平之高毋庸置疑,他拉小提琴还是一把好手,这也就罢了,但他还仪表不凡、风度翩翩,这要放在现代,那可绝对是学术偶像杠把子,粉丝一抓一大把,我必然也是"拜倒"在李先生的地质锤下,成为金刚石(自然界硬度最大)粉一枚。

解决了石油,中国还要制作原子弹,没有金属铀呀, 领导人询问李四光。李四光回答到,"关于铀,我有研究, 在构思地质力学理论时,考虑过这个问题。"读到这句顿时令我虎躯一震,两眼放光。好一个爱动脑筋、思维开花的李四光!搞过学术的都知道,"有研究"这三个字意味着这是人后广泛、大量阅读文献并勤于思考的结果,是一个铿锵有力的自我肯定,这一过程的实现是无比艰辛的。联想起我研究生时期的导师,不仅感慨做学问的人大抵都具备这样的美德。为了能够快速、全面的了解某一领域,我们通常要做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工作,如疯狂吸水的海绵一般,但凡与之稍微沾亲带故,一律不肯放过,往往是最后搜集到了许多分门别类的子标题,接下来便是日以继夜的常伴青灯苦读一番,直至事业终成。在这一点上,我的老师是我们的表率,虽已两鬓添白,读起文献来精神抖擞、目光如炬,不知疲倦,我等常叹自愧弗如。正是知晓科研之路的不易,因此每每见到网络上诸如某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新闻时,内心对把这领域又往外扎出去了一丁点儿的团队总是充满了敬佩之心,科学理论的进步正是这群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受得了失败最后出得了结果的人在推动着。

期许我也能用这"钻牛角"精神发挥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推动水利工程质检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发扬李四光精神。

邓稼先科学家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1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这个周末我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眼前一亮,而且让我印象深刻!

这部电影有两个点让我十分感动,第1个是他在看女儿的时候的妇女道别,还有一个是妻子26年里看到他工作的基地与他携手同行的场景。

谁都有儿女情长,可邓稼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在为国奉献力量时,也只能把家情深深的埋在心间,为中国站起来,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带着兄弟们共同战斗,他的选定目标从不懈怠不放松,对人民真诚,使中国的两弹试射成功至死之时还念念不忘给国家提供核武器发展方向的建议,他的事业是连续的,是永恒的,是他的追求是一种大爱!

在落后的情况下,有些事实在是不平等的,更需要发挥协作,才能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自尊心自信心。前面错一步,后面一大步,前面慢一步棋后不可追。

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人人奉献一点可就不小了,就是考虑现实也会惠及自身,但是在个人利益方面没有人愿意等,都是争先恐后的先进分子,都是自发自动的。看看现在的社会到处充满着欺骗和精明以及商业化的操作,这些背离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尊严,商业似乎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可是人心却无所归,又是所求,何来一边在迷茫的追寻中寻找方向,一般在空虚的时间中继续前行,现在的人不缺乏自信和个性,更不缺乏这样做的理由和顺应社会主流的智慧,但缺乏的就是责任意识和奉献意义,何谓民族国家的使命意义!

从我做起,不要做失去的一代人!

我深刻怀念邓稼先为国为民,不计回报的科学家们,他们是伟大的留给后人比较大的成就是精神财富和民族自豪。一个人不要生的伟大,一定要活着得有方向和目标。

今天不走,明天就算跑也不一定跟得上!

我们是比较棒的,我们永远!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和精神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5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3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怎么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16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51位用户喜欢。

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的报告厅里,同事和弟子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紧张和兴奋,而袁隆平却依然故我,明亮的眼睛,顽皮的笑容,与两个月前活跃在气排球场上气定神闲的神态并无两样,薄薄一页纸的演讲稿握在手里,几乎不怎么看。

这不禁让记者想起5月份的长沙记者见面会时,他把演讲稿丢到一边的情形。对于开会发言,袁隆平显示出了他的“大师风范”。

“我有两个雄心壮志”

“请这么多领导和高层人士来听报告,我感到很不安,我并没有大家赞扬的那么好,我听之有愧。我觉得光荣应该属于国家,属于从事杂交水稻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对于同事们的夸赞,袁隆平表现出的.是一个科学家的谦逊。

对于自己的功绩一带而过的袁隆平,在谈到超级水稻时却显得兴致勃勃:“今生,我还有两个心愿,也可以说是我的两个雄心壮志。”

拥有老骥伏枥精神的袁隆平说,他的第一个心愿就是争取在2010年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的目标。

“计划到2011年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现有8000万亩所产的粮食,也就是说,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耕地,可多养活3000万人!”说到这儿,站在演讲台前的袁隆平抬起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个心愿,是在国外进一步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现在,全世界有22亿亩水稻,如果其中一半种杂交水稻的话,所增加的粮食可多养活4—5亿人。”

袁隆平不到10分钟的报告,被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打断。

“这一天早该来了”

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中,记者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前排忙碌,照相机、摄像机全副武装,时而对准讲台,时而对准细心聆听报告的领导和观众,她就是袁隆平身边的秘书辛业芸,记者与她在长沙曾有一面之缘。

在她休息的空当,记者抓住了这个大忙人。

“今天我太激动了,就像过年一样。”辛业芸眼眶微微发红。

“袁老师对于祖国、人民和全人类的贡献太大了,我以前也曾陪他到过很多地方作报告,甚至去过美国,但是,在人民大会堂的报告,这是第一次。我觉得袁老师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太大了,我始终觉得袁老师应该有一场这样的报告会,他早就该站到今天这样的演讲台上。”辛业芸激动得语调微微发颤。

一转身,又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袁隆平的儿媳,也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的段美娟,也手举相机对准了演讲台,准备将这历史性的一刻记录下来。

“爸爸这次过来穿的还是2001年来北京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时买的那套降价西服,这么多年,这套西服就是他每次出席重要会议的礼服。”看到台上的袁隆平,儿媳段美娟说:“平常很少能看到爸爸穿得这么正式,都是方便下田的休闲装。”

爷爷的梦

在报告会进行到尾声时,演讲台上出现了8个身穿白色小纱裙、头扎羊角辫的可爱娃娃,她们是来自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小学生们。稚嫩的孩子们用她们甜美可爱的童声,将一首《爷爷的梦》献给了她们心中可爱可敬的科学家爷爷———袁隆平。

亲爱的爷爷请允许我,一个吃着您发明的稻米长大的孩子来告诉您我内心的秘密和梦想 ———长大了我也要做科学家接过您手里的接力棒心怀世界,正直善良让所有的人都远离饥荒我也要成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就紧挨在您的身旁我也要让世界的夜空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更加闪亮!

站在一旁的袁隆平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满脸的笑意,这位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人民科学家望向孩子们的笑眼里,也蕴含了对这些科学“种子”们的殷殷希望。

近代的科学家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0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 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 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 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爱国人物科学家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5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_,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邓稼先的先进科学家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4位用户喜欢。

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虽然他也想家,想亲人,想故乡,但为了祖国,他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回家探亲、受表彰他总是让给别人,而面对危险,他永远冲在第一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所写的一首诗。邓稼先将中国的核武器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国站起来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败过,能力遭到质疑过,但是他没有屈服、气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起勇气,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他虽死犹生,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心里,激励我,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深深的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科学家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77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04位用户喜欢。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政府的政党”。

关于科学家事迹作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0位用户喜欢。

巴尔扎克是法国着名的文学巨匠。他与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趣事。

一天,一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破旧的讲义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分,未来是否是块当作家的料?”巴尔扎克接过讲义后,认真地看了看,胸有成竹地说:“嗯,这小子天赋不高,灵气未几,凭这很难当作家。”

老太太听后,发自心田地笑道:“好小子,我认为你们当作家的啥子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巴尔扎克也不禁笑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老太太竟是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老师。

巴尔扎克的判断显然是错了,因为他只看到了孩子的基础,却轻忽了孩子未来的起劲。不论什么人都不可能一出世就名扬天下,誉满全世界。巴尔扎克在成名以前,他写的那些文稿不断地被退了归来,他陷入困境,负债累累。最艰苦的日子,他甚至只能吃点干面包,喝点白水。但是他挺乐观,每当就餐,便在桌上画上一只只盘子,上边写上“喷鼻肠”“火腿”“奶汁食品”“牛排”等字样,然后在想象的欢乐中狼吞虎咽。

正是在这段最为惆怅的日子里,巴尔扎克破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绿玛瑙的粗大拐杖,并在拐杖上刻了一行鞭策本身的字:“我将破坏一切停滞。”正是这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座右铭,支持他渡过了因难关口。后来,柳暗花明,他果然成功了,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功课和拐杖,又一次证了然无数成功人士相信的箴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袁隆平科学家事迹介绍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5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袁隆平告诫弟子:“书本里种不出超级稻,电脑里也敲不出超级稻,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书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与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的科学家。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盲目跟风、盗版抄袭、低水平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整体上缺乏创造性成果的硬伤所在。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平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特别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评奖,充分表现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发掘和弘扬袁隆平的精神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平为榜样,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向前!

中国科学家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邓稼先》这一课。原来我连邓稼先都不知道是谁,老时间晚了这一课之后,我深感惭愧,而且我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们因学习他的精神,将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当夜幕渐渐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电灯。你瞧,这盏电灯,小梨子般的灯泡,却能把一间宽敞的房子照得通明彻亮,在灯光下看书写字多带劲啊!

不用问,电影你是看过的。想想看,铃一响,灯一熄,银幕上映出了千变万化的镜头,把你带入了各种不同的境地。你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引起喜怒哀乐的感情共鸣。可你知道,电灯、电影的发明者是谁呢?对了,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爱迪生》这本书。爱迪生从小就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事业。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刻苦钻研、顽强攻关;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他在“造福于人类”的思想鼓舞下,从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千万次失败前面不灰心,不气馁、不后退、不屈服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电灯、电影、留声机等100多项的发明,成为受世界人们尊敬和爱戴的发明家。

读了《爱迪生》以后,我的心情久不能平静。我想:在向科学攀登的道路上,在向“四化”进军的征途中,我们能不能成为未来中国的爱迪生?一个又一个问号在我脑海里盘旋着。

以前,我想成为一个音乐家,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劲头不足,学习不够刻苦。读了《爱迪生》这本书后,我渐渐认识到以前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我要向爱迪生学习。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汗水是把愿望变成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干任何工作,不流汗水,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自然也不会有“天才”。

爱迪生关于“天才”和“汗水”的名言将铭记在我的心中,激励我顽强刻苦地对待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5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科学实验意义非凡,但又充满危险性。可是,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却不因此退缩。李时珍则是我国古代研究草药的一颗巨星。

李时珍非常喜欢草药,可在那个时代,医生的社会地位很低,所以,父亲希望李时珍走上仕途,做大官,光宗耀祖。李时表为了安慰父亲,遵从了父亲的意愿,参加了县里的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他又参加了三次考举人的乡试,但都落榜了。第三次乡试回来,李时珍恳切地对父亲说:“我再也不去考官了,看着乡亲们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怎么能无动于衷,而整天去读那些没有用的入股文呢?您还是让我学医吧!”

李言闻被儿子的诚恳打动了,只好答应了他。李时珍跟父亲学医,十分勤奋,因此,他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

在古时候,人们把专门讲述药物知识的书叫做“本草”,医生开药和药铺里配药都以它为依据的。从汉代的第一本草本《神农本草经》到唐朝官府派人编修的《唐新修本草》,历时1000多年,经过历代人的修订,记载的药物也从360多种发展到1500多种。可到了明朝的时候,本草书又有几百年没有修订了。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错误的配方。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李时珍,他想:用错药关系到生命,旧本草里有那么多错误,应该重新修订了,否则,不知道以后还会危害多少人呢!

一天,李时珍突然对父亲说:“旧草本书里有那么多的错误,我想整理整理,把该收进去的新药收进,把通过验证后证实是错误或混乱不清的地方修正过来,您看行吗?”

李言闻不禁大吃一惊:“旧本草是该修了,可是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靠官府找许多名医才能办成,你一个人怎么行呢?”

“我的决心已定,有机会我就上书朝廷,让朝廷派人重修本草。”李时珍坚定地说。

从那以后,李时珍除了给病人治病以外,还用闲余的时间读医书,为修订本草做准备。十年过去了,他读了800多本医书,摘抄了好几柜笔记。

有一年,朝廷要各地推荐名医到京城的太医院,李时珍也被选上了。太医院是专门给皇帝家人看病的,是天下云集的名医。李时珍怀着施展自己才学的希望来到这里,可是没想到,当时的嘉靖皇帝是迷信一些道士的说法,妄想服用仙丹长生不老,还让道士把持太医院,像李时珍真才实学的医生却得不到重用。

李时珍好几次向太医院提出修本草的建议,可是,有那些道士把持太医院,谁能听进他的建议呢?甚至有人骂他“草包医”,修本草是妄想。李时珍听后非常失望,在太医院待上没有一年的时间,就假托有病,辞职回到了家乡。李时珍回到家乡,继续修订本草。他发现,要想验证旧本草的内容,光靠收集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出远门,于是带着学生庞宪,儿子李建元一起出外考察。

一路上,李时珍不断地向农民、猎人、药农等请教。

有一次,李时珍在《刘郁西使记》的书里发现了奇特的“撒八儿”。它起初是由一种叫玳瑁的动物吐出来的东西,后来又被大鲛鱼吞了下去,经过了很多年,才变成“撒八儿”。

李时珍没有见过“撒八儿”,问过许多人,也都不知道,就连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都不知道。

从1552年李时珍写这部书算起,已经整整经历37个年头了,他也从3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60岁的老人,他给这部书取名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了他的愿望。

李时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本草纲目》永远流传在世间。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科学家的故事》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书中许多科学家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在你的眼前。其中最打动我的是哈维的故事。

哈维是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医生。哈维天资聪慧,刻苦学习,16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剑桥大学。读大学时财政出现危机,生活艰苦,淳朴,但哈维并没有抱怨,把这当作成就伟大事业的锻炼机会。三年后,哈维获得了大学学士学位,但他生了重病,当时医疗水平很差,医生治了好久也没治好,好在母亲的悉心照料,才康复。想起生病的病酷她励志学医,遇到了不少危险,当时在帕多瓦大学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解部大厅,哈维每到演示实验时都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古罗马医学家盖伦把人们的认知引入了一个误区,盖伦发现了血液呵血管里流动,但认为血液是由肝脏制造出来的,靠‘灵气’的推动流向全身,病‘一去不复返’。并被天主教会认可,如果有人质疑,就活活烧死,但教会的威胁,他有没有却步。他做好很多危险的试验,都认为血液循环论,还写了一本《心血运动论》。该书从根本上推翻了盖伦的错论,因此遭到了教会的抵制,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哈维在教会的面前实验并说明,此后,没有人不支持哈维的说法。哈维是一个严谨的医学家,他是个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从不盲从于学术权威的人口他也注重践用于追球真理。

《科学家的故事》让我明白:若想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则必须以学习实践以基石,以求真之心为动力,将逆境作为淬炼之火,精心锻造,‘十年磨一剑’,方能创造辉煌,走向成功。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300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在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

一天,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一边操作,一边问学生:“当水的温度升高,特别是在达到摄氏一百度左右时,为什么会在罐内上升?”

学生回答道:“因为在这时候,体积增大了,水就膨胀上升。”

“当水冷却了呢?”

“水冷却了,体积就缩小,又会降下来的。”

学生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这使伽利略想到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医生对他恳求道:“伽利略先生,病人的体温往往会升高,能不能准确地测出体温,帮助诊断病情呢?”

现在,学生的回答,使他得到了一些启发:“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是也就能测出温度变化了吗?”

回到实验室后,伽利略马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认真做起了试验,他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一截去;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但还看不出这种变化的程度,而且,用一恨试管跟着一盆水也太复杂了。

医生来了,他拿了这个量体温的试管,让发高烧的病人握住,里面的水开始上升了,超过了人体内的正常温度——摄氏三十六度,还在往上升..成功了!伽利略的嘴角边呈现出一丝难以察党的笑意。是啊!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诞生啦!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又开始进行新的研究。

科学家的事迹议论文(16篇范文)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科学家事迹信息

  • 有关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
  • 有关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85人关注

    近日,我在搜索网页时意外搜索到袁隆平事迹,读后心灵又一次受到震撼.观看中,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 ...[更多]

  • 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82人关注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多少名人呀!他们像颗颗璀璨的星辰,装点着星空。张衡便是其一。张衡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非凡的 ...[更多]

  • 爱国科学家事迹优秀范文(11篇范文)
  • 爱国科学家事迹优秀范文(11篇范文)75人关注

    邓稼先在我国的军事领域做出的贡献可谓开上鼻祖,是他,让我们的核武器发展跨时代的进步。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 ...[更多]

  • 古代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
  • 古代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61人关注

    现代社会,纸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纸的发明者也是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蔡伦。但有谁会想到蔡伦的身前身后,有几多风雨,几多辛酸……蔡伦出生 ...[更多]

  • 有关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范文(7篇范文)
  • 有关世界著名科学家事迹范文(7篇范文)55人关注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 ...[更多]

  • 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
  • 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49人关注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他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宇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老师 ...[更多]

  • 中国的科学家事迹汇总(16篇范文)
  • 中国的科学家事迹汇总(16篇范文)37人关注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在氢弹和原子弹的研制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务。他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宇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老师 ...[更多]

  • 中国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
  • 中国科学家事迹(16篇范文)27人关注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 ...[更多]

  •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材料(6篇范文)
  • 著名伟大的科学家事迹材料(6篇范文)23人关注

    洗衣机被誉为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洗衣机的发明的确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这使千千万万的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光是这一点,就足够给这个发明记上一大 ...[更多]

  • 科学家事迹最新模板(16篇范文)
  • 科学家事迹最新模板(16篇范文)15人关注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在我们中国最腐败无能的时候,带领大家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在他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