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 681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119人 |
撰写科学家事迹故事 | 1888字 | 11段 | 7分钟 | 11分钟 | 15分钟 | 211人 |
科学家事迹 | 590字 | 4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47人 |
优秀科学家事迹素材 | 865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99人 |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 569字 | 10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99人 |
中国伟大科学家事迹 | 778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250人 |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 435字 | 8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08人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 454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94人 |
科学家事迹读后感 | 962字 | 5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48人 |
写科学家事迹大全 | 634字 | 3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64人 |
关于科学家事迹的作文 | 584字 | 3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48人 |
科学家事迹素材 | 499字 | 3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89人 |
爱国科学家事迹优秀范文 | 479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34人 |
讲述科学家事迹故事 | 574字 | 10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77人 |
古代科学家事迹 | 487字 | 6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66人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学家事迹 | 593字 | 8段 | 2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91人 |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1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19位用户喜欢。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人民永远怀念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撰写科学家事迹故事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88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5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生前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小村里,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予科。可是第一学期考试成绩总平均分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勉强答应试读半年。童第周发誓,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童第周坚持顽强的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在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以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临近毕业时,他已经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了。童第周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要攀登生物学的高峰,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劳动。
1930年童第周在亲友们的资助下,远度重洋,来到北欧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寒尔。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当时,他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藐视的态度,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和他同住的一个洋人学生,公开说:“中国人太笨。”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对那个洋人说:“这样吧,我们来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国家来和你比,看谁先取得博士学位。”
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青蛙卵只有小米粒大小,外面紧紧地包着三层象蛋白一样的软膜,因为卵小膜薄,手术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许多人都失败了,他们一剥开卵膜,就把青蛙卵也给撕破了。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
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特地安排了一次观察实验,把学生们都找来看。实验开始了,童第周不慌不忙地走到显微镜前,熟练地操作着。人们看到,他象钟表工人那样细心,象绣花姑娘那样灵巧,象高明的外科医生那样一丝不苟。在显微镜下,他先用一根钢针在卵上刺了一个小洞,于是胀得圆滚滚的青蛙卵马上就松驰下来,变成扁圆形的,再用钢镊往两边轻轻一挑,青蛙卵的卵膜就从卵上顺利地脱落下来了。他干得又快又利落。
“成功了!成功了!”同学涌上去祝贺,勃朗歇尔教授更是激动万分,这是他搞了几年也没有搞成的项目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童第周剥除青蛙卵膜手术的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4年之后,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童第周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决不比别人笨。”在场的教授纷纷点头,有的还伸出大姆指。而那位洋人学生却一篇论文也没有,更谈不上当博士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童第周谢绝了专家和同学们的挽留,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来到四川宜宾一个村镇教书。在紧张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忘记搞科学研究。可是,这里没有科学仪器,连一架显微镜也没有,没办法继续开展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一次意外的发现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小镇的旧货摊上他们看到了一架旧显微镜,但要价太贵,当时他们夫妻俩掏尽了口袋还凑不足一半,又向别人借了一些还不够,最后只好把他们的衣服拿去典当,好不容易才买回这架旧显微镜。
有了显微镜,但没有所需要的灯光照明,还是不能进行操作。他们只好把显微镜搬到室外,冬天利用雪地微弱的反光,他忘记了寒冷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即使汗水滴在视镜上模糊了视线,或是风把一粒小沙子吹进了载物器,甚至占据了整个视野……童第周仍然坚持攻关。一般说来,每一个试验数据都要重复一、二次,而他往往要重复五、六次。然而,就在这简陋的显微镜下,在这低矮的小土屋里,童第周却撰写了一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
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童第周和他的伙伴们开始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工作。他在解剖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鲫鱼的卵细胞中取出来的遗传因子,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结果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鲫鱼那样的单尾巴,说明鲫鱼的遗传基因,已经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起的,因此,人们叫它“童鱼”。童第周的实验成果,给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童第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虽已76岁高龄,却以年轻人的朝气投入了工作。他亲手制定了科研项目规划,绘制了美好的兰图。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他为祖国科学事业的振兴,实践了他的誓言:“愿效老牛,为国捐躯!”
科学家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0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47位用户喜欢。
我好想当一名科学家啊!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我将带着人类向一个新的时代迈进。
我是如何有了这个梦想的呢?那还得缘于几年前,我看了那场精彩的机器人大赛之后,那些机器人不仅可以走路、说话,还可以帮人类干家务活呢!多神气呀,它们对人类的用处太多了。就这样,这些新潮的机器人使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说,现在有些科学家们还能克隆出动物甚至人来呢!这更使我对当一名科学家如醉如痴,并且对那些已经发明出来的东西牵肠挂肚,总想弄个明白。
如果我当上了科学家,首先要发明一种衣服,这种衣服有三种功能:一、自动调节温度,二、能随便调节衣服图案。三、能自动清洗,迅速晾干。这种衣服有一个温度表,这衣服可以随着温度表中温度的高低来调节衣服的温度。冬天时,外界温度下降,而衣服的温度却可以调到30度以上,夏天时,外界温度升高,而衣服的温度可以调至18度左右。如果衣服上的图案你不喜欢,就按一下衣服左袖上的那个蓝色按钮,如果仍然不喜欢,就继续按,直到满意为止。这种衣服在脏了的时候,根本不用人来洗,你只需要按一下右肩上的红色按钮,它就可以进入自动清洗状态了。就算你是在煤堆里滚上5年,也照样清洗得干干净净,就像新买的一样,这种衣服根本不用担心掉色之类的问题,即使你一天洗50次,它也照样保持原样。这种衣服一旦发明,将给人类带来很大便利。
现在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能当上一名科学家,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人类做出无限的贡献。
优秀科学家事迹素材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6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爱迪至12岁时开始他艰苦的闯荡生涯,他作过火车上的报童,学会了发报技术,到过波士顿、纽约,一直到24岁时才有了自己的工厂和美满幸福的家庭,爱迪生在1878年时宣布要发明一种光线柔和、价格便宜的安全电灯。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爱迪生试验过硼、钌、铬、碳精以及各种金属合金,共1500多种材料,历时13个月,但是都没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风,说爱迪生这次是“吃进了自己啃不动的东西”。
一个曾经在爱迪生那里工作过的物理学家称这个试验是“大海捞针”。但是,爱迪生不怕失败,坚持试验,下决心要从大海中捞起针来。功夫不负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时,爱迪生点亮了用碳化棉丝作灯丝的灯泡,他亲自观察和做记录。
这一次,灯泡明亮、稳定,1小时、2小时、3小时、……灯泡一直亮着。从19日、20日到21日,没有一个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时,当点燃到第45个钟头的时候,爱迪生叫助手把电压加高一点,灯泡更亮了。又过了几分钟,灯丝终于烧断了。12月2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用整版篇幅详细报道了灯泡试验成功的消息。爱迪生获得了全部专利,人们公认白炽灯是由他发明的。1879年除夕,爱迪生把60个灯泡点亮了挂在门罗公园里,当时下着大雪,竟有2500多人顶着大雪来参观。
爱迪生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探求人类需要什么,然后我就迈步向前,努力去把它发明出来。”有人说,发明是命运的产物,爱迪生是天才。爱迪生却感叹地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当有人问他在发明灯泡的1万次失败期间是怎样坚持下去的时候,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从未失败过;相反,他找到了1万种无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写下的3350本详细记录发明设想、实验情况的笔记,就是这段话的'有力佐证。爱迪生77岁那年有人问他:“您什么时候退休?”
他脱口而出说:“在我出殡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爱迪生:“您是否同意给科学十年休假?”爱迪生严肃地回答说:“科学是一天也不会休息的,在已经过去的亿万年间,它每分钟都在工作,并且还要这样继续工作下去。”的确,爱迪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已经80多岁了,为了“做出更多的发明”,仍在勤奋地工作,致力于从本国的杂草中提取胶乳。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300多年前的一天,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1564—1642年)在威尼斯的一所大学里教书。
一天,他在给学生上实验课,一边操作,一边问学生:“当水的温度升高,特别是在达到摄氏一百度左右时,为什么会在罐内上升?”
学生回答道:“因为在这时候,体积增大了,水就膨胀上升。”
“当水冷却了呢?”
“水冷却了,体积就缩小,又会降下来的。”
学生的回答无疑是正确的,这使伽利略想到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医生对他恳求道:“伽利略先生,病人的体温往往会升高,能不能准确地测出体温,帮助诊断病情呢?”
现在,学生的回答,使他得到了一些启发:“水的温度发生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反过来,从水的体积的变化,不是也就能测出温度变化了吗?”
回到实验室后,伽利略马上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认真做起了试验,他用手握住试管的底部,让管内的空气渐渐变热,然后把试管的上端插入冷水之中,松开手时发现,水在试管里被慢慢地吸上一截去;再握住试管,水又渐渐从试管中被压了下去。从水的上升下降可看出管内温度的变化,但还看不出这种变化的程度,而且,用一恨试管跟着一盆水也太复杂了。
医生来了,他拿了这个量体温的试管,让发高烧的病人握住,里面的水开始上升了,超过了人体内的正常温度——摄氏三十六度,还在往上升..成功了!伽利略的嘴角边呈现出一丝难以察党的笑意。是啊!世界上第一个体温表在他的努力下终于诞生啦!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又开始进行新的研究。
中国伟大科学家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0位用户喜欢。
黄旭华,男,汉族,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海丰县,祖籍广东揭阳市,客家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
黄旭华同志为某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在某型号产品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9年,黄旭华同志任中国某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1983任总设计师,负责我国第一代两型产品的技术抓总工作。其间,他主持制订了长征1号和长征6号首艇与动力协调总体方案,提出并决策采用水滴型艇体,为某型号艇总体研究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领导、组织协调审定了某艇方案论证、研究设计、施工建造、航行试验等各个阶段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水下发射试验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某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体力行,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创世界首例。《人民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湖北日报》等多家报刊先后争相报道过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盛赞黄旭华为“中国某艇之父”、“中国的脊梁”。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黄旭华同志先后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93年两次获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1985年、1996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荣立一等功;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黄旭华院士在国家海洋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洋成就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海洋人物”。同时,在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已被提名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黄旭华同志为我国型号产品研制事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仍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中国当代科学家事迹和发明汇总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3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2009年国庆,温总理看望钱学森先生。
不抽烟、不喝酒,是一生坚持的原则
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09年,钱学森走完98年的人生历程。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积累,而作为一名普通的老人,他也给我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在饮食方面,钱学森没什么讲究。在他的书信集里曾说到:“四菜一汤就挺好”。
有些文学作品,为了体现钱学森的敬业精神,经常写道,他常常一边抽烟,一边冥思苦想。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特意澄清说,父亲从不抽烟,也不喝酒,这是他一生坚持的原则。
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部大院的钱学森住宅,和普通百姓的家没什么两样。室内陈设朴素大方,家具和地板因为年代久远,甚至显得有些破旧。
生活中,钱学森每天除了浏览报刊,还喜欢听听广播。但是从不看电视,钱永刚介绍说,这是他早年在美国任教时养成的习惯,那里的教授们为了专心工作,多少年来从不看电视。
钱学森生前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才是他的养生真经。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作为大科学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袁隆平深受感动,立即铺开纸,拿起笔,动情地题写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们这个世界是完美的,并且会越来越完美。你虽然看不见,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围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在关心你,帮忙你。你是一个有志气有梦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将来长大了,必须会有比别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听过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没有,这位大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却从小发奋图强,在钢琴的键盘里创作了美妙的乐章,让音乐伴随着人类走向史诗般如痴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虽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来,袁隆平回这封信是充满着真切的情感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而来自远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够认真对待,并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地亲笔回信,从中,我们不难读懂这位科学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会职责感是何等的强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丽。
科学家事迹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我可是个小书虫,这不,一放假我便跟着爸爸到书店选书来了。那么多的好书真让我这个贪婪的家伙过了把瘾。《科学家的故事100个》、《长袜子皮皮》、《城南旧事》……我挑了一大摞,搬了回家。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捧起《科学家的故事100个》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其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可让我长了见识。令我痴迷,简直是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啊。从书中,我知道了鲁班是怎样发明了据,认识了伽利略、哥白尼、亚里士多德等一些科学家,还知道了许多科学知识,像重光子啦、β射线等等,其实最让我受到教育的还是科学家们那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奋斗不息、执着探索得精神。他们是多么地勤奋、多么地勇敢,又是多么地谦逊和坚定啊!我徜徉在科学家们的小故事中,聆听着他们的教诲。其中丁肇中教授的小故事更是让我对科学家这个神圣的称呼多了更多的尊重与佩服。
丁教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佩服。1974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对于丁肇中教授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丁肇中教授研究小组和里奇特小组同时发现了一种新粒子——重光子。这个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丁教授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丁教授是一个美籍华人,获此殊荣的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华儿女,他在瑞典举行的授奖仪式上,用中文写了发言稿,而且用汉语发表演说。正如科学界所说的那样: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丁教授让世界人知道了中国人是充满智慧!
读了这么多科学家的小故事,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最深的还是勤奋二字。正如丁教授所说的:“在科学的道路上不脚踏实地地工作,不付出艰苦劳动就不吭能前进,松松垮垮、舒舒服服是搞不出名堂的。”是啊,别说科学家们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连我们平时的小事也离不开勤奋啊。平日的生活、学习都是要有付出才能有收获的不是吗?当然除了勤奋我更赞成丁教授那种争分夺秒精神和对一切充满浓厚的兴趣科研态度。有了勤奋、肯干的态度、有了分秒必争的信念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哪还有做不好的事情呢?我也是一个对科学充满浓厚兴趣的小科学迷,我所缺少的不就是肯钻研、爱学习的那种钉子精神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我也像那些大科学家们勤读书、爱钻研、对知识求实创新,没准将来的我也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享有盛誉的中国籍的科学家呢!
臧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而我读这本书就是交了100位益友!聆听到了100位益友的教诲,我当是何等地幸福与快乐啊!
写科学家事迹大全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64位用户喜欢。
在爱迪生小时候,别人都叫他阿尔。小时候的阿尔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很烦,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题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例如有一次阿尔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他就问妈妈为什么母鸡总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妈妈就告诉他母鸡在孵蛋,阿尔便想如果母鸡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过了几天爸爸妈妈发现阿尔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当家人发现阿尔在孵蛋的时候每个人都捧腹大笑了起来……
八岁的时候阿尔就去上小学了,可是他只上三个月的课就退学了,阿尔在上课的时候,妈妈常被叫到学校去跟老师说话,这是因为阿尔常常提出一些老师认为很奇怪的问题,老师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童,于是妈妈就决定自己来教导阿尔,并决心把阿尔教成一位伟大的天才,就这样阿尔便开始了他的自学课程,阿尔被妈妈教的很好,后来阿尔也得到了允许,可以在地下室里设置一个实验室,为了不让别人乱动他的实验品,阿尔还想出妙计,就是在每一个实验品的瓶子上贴上毒药标签。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是红的?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关于科学家事迹的作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英国作家查理斯出身贫寒,他自幼酷爱文学,也写了不少文章,可惜一直只字未获发表。一日,查理斯出去散步,待他想记录下一天的心情时,才发觉包里的习作本丢了。焦急的查理斯顺着原路往回找,突然发现一个老太太手里正拿着自己的本子,就连忙上前说:“这本子是我掉的,您能还给我吗?”“哦,是吗?里面都是什么呀?”查理斯不好意思地说:“都是我写的一些文章。”老太太笑了,递还给他:“我刚才看了,文章真的不错。知道吗,我能预测别人的未来,你今后一定会是个作家。”然而查理斯却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天赋;他也知道,对于贫苦的父母来说,早日工作挣钱对他才是最重要的。
中学一毕业,他就四处寻找工作,当酒店招待,做推销员,干修理工。令他沮丧的是,他总是运气不好,每次都因为一点小事被辞退。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进了一家公司做文员,虽然薪金不高,但好歹还算体面。可惜好景不长,公司又倒闭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查理斯突然想起老太太那句神秘的话,难道自己真的适合当一名作家?他暗自思忖。最后,他下定决心开始构思小说。
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但他一想起老太太的话,就会增添无穷的动力。终于,他以自己为原型,把这些年遇到的世态炎凉,把穷人的无奈和富人的空虚用一个个故事表现了出来。小说一发表,立刻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成名后的查理斯找到老太太的后人,感激她当年的指点迷津。老太太的女儿瞪大了眼睛:“我的母亲根本不识字!”
科学家事迹素材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在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的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于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阳,家境贫苦。但他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曾在南阳郡做了几年文官,之后辞职回乡,潜心天文研究。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这就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善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必须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根据自我对天体运行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为“浑天说”比较贴合观测实际。他还制作了一个能够精确演示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张衡的另一发明是制作了水运浑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发动的天文仪器。水运浑象实际上是个天文钟,经过它的等速旋转,能够报告时刻。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也是这位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张衡还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对2500颗恒星的观测记录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计算结果,和近代天文学十分接近。
爱国科学家事迹优秀范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34位用户喜欢。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谁呢?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死于1986年,他是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发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种子运输等基础理论研究。原子弹设计成功之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为氢弹试验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的一生是难以用短小的文章来记载的,尤其是邓稼先传奇的一生又怎能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邓稼先是一个不会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识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邓稼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孕育出的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可以大胆地假设,即使邓稼先从不从事高端科学研究,也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出色成就。所以我喜欢邓稼先。他对祖国事业忠心耿耿、忘我奉献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 吴江市震泽亿龙红
讲述科学家事迹故事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4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7位用户喜欢。
曹原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大约7%的能源热是在传输过程中损失掉的。如果减少这些损失,预计可以能源行业省下数千亿美金的资金。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发现了一种能够将电子损失降到0的传输材质,命名为“超导体”。因为这样发现,昂内斯荣获诺贝尔奖。
但令人遗憾的是,要想实现这种传输条件,环境必须在冷却至绝对零度(也就是-273℃)。这在现实世界中绝不可能,因此能源公司依旧承担巨额损失。
此后的107年,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一直希望研制出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体”性能的材料,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科学家曹原的出现。
在攻读博士期间,曹原发现,当叠在一起的两层石墨烯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按照他的理论推测,材料会发生剧变,有可能实现超导体性能。
但他的这一推测,却引起了诸多物理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个20岁的小孩,关于世界的美好幻想。真实的试验结果绝不像曹原想象的那样简单。
好在,曹原并未因此放弃,而是日夜蹲守在实验室。终于,在一次实验中,奇迹发生了,置身特殊电场的两层石墨烯,成为超导体,电子在其间畅行无阻。
曹原知道,这将是一个改变世界的研究成果。为此他小心谨慎,通过7个月的反复实验,完成了全部实验,打破了世界107年来超导体魔咒。
在曹原发表论文后,短短9个月,石墨烯的初步商业化应用已经落地。以手机为例,一旦安装石墨烯电池,手机的充电时间将被缩短为16分钟的闪冲。
古代科学家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8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6位用户喜欢。
蔡伦是公元一百多年前的一位有名的大臣。
当时人们都是在龟壳兽骨上写字,但是甲骨毕竞太少,并且不容易携带,后来有了竹简,但也没多大差别,想要写一本书,就要将近一车的竹子,十分笨重,秦始皇作为一国之君,每天都要在重达一石的竹简上批阅,想想都累。于是蔡伦决定造出一种既轻便又价廉的东西来写字。
竹简太笨重,蔡伦就从丝帛入手,善于观察的他发现丝帛是一种纤维粘合而成,于是他便在森林里仔细寻找,想要找到和丝帛材质差不多的东西。
有一天,他发现树皮上有许多纤维,那不就可以制成写字的工具了吗?他从一些农民手中购买不用的破烂渔网和破树上落下的树皮,一起扯烂,放在水里泡烂,在竹篾上摊着晒干后拿下来,就成了一张张最原始的纸张了。
蔡伦的智慧让我们大家不得不叹服,他让原本毫无用处的事物变成了一项重大的发明,让它们变成了每家每户人人必备的东西,写字,打印,传播信息都用得着它,蔡伦的造纸术为人类和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蔡伦的善于发现,留心观察事物的特点,我们还要多读书,如果蔡伦不读书,也就不认识纤维,更不可能发明造纸术,所以我一定要认真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和人类作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科学家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
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25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
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
对于如此节俭的“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
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