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名人事迹

袁隆平事迹简短(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6:40:02 查看人数:34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袁隆平事迹简短 530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39人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 562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4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实用 420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55人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介绍 391字 2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22人
袁隆平的事迹作文素材 505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71人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 364字 3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30人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 1203字 17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68人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571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20人
名人袁隆平还有哪些事迹材料 699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44人
袁隆平一生简短事迹介绍 553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7人
袁隆平精神及事迹 1046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64人
袁隆平的故事事迹 777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81人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介绍 681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8人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547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16人
袁隆平的事迹及精神 931字 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55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 768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239人

袁隆平事迹简短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

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是袁爷爷让我们家家衣食无忧,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袁爷爷,你是人民的救星,是伟大之人。5月22日凌晨你安详的离开了我们。

他在他的一生中,他有两个愿望,“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他30岁那一年之前,中国闹了一次饥荒,他亲眼看到有许多人饿死了,有些人在大街上要吃的,饥荒年代所有人都没得可吃,怎么会给他们一些呢?当时中国死伤一片。和中国解放战争中的死伤人还多,在那时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杂交水稻覆盖全国,让每个人都吃得饱,而杂交水的意思就是将一个写到和另一个品种的水稻相结合,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新的水稻,这种水稻结合了一种水稻的好处与坏处,还有另一种水稻的坏处与好处。

有一次记者向袁隆平爷爷问道:“你为何不将这些新的杂交水稻,拿出去大卖特卖呢,这样子还能卖个好价钱能赚还10亿或者百亿,你这样子你不用愁吃喝也不用愁穿的住的。袁隆平爷爷却说:“我不想当世最富有的人。我只要当精神上的首富,我就满足了。”如此可见,他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其中含有着他的精神和品质,就比如他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和他为那全世界人民着想的精神。

袁爷爷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为我们,研制新型水杂交水稻,现在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而是要更加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谁也不知道,一粒大米背后付出了多少劳动力和物力,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爷爷的淡泊名利和他的品质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实用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55位用户喜欢。

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看到了袁隆平爷爷离开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难过。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发明,它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乃至世界粮食短缺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爷爷曾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中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粒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为了实现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爷爷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人民。他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永远爱戴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勤俭节约。我原来比较挑食,常常剩饭,知道了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惭愧。从现在起,我坚决不浪费粮食。在学习上,要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不怕吃苦。

袁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我们要接过袁爷爷的接力棒,用真才实学为国家做贡献。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介绍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1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的事迹作文素材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5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7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看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可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样了不起!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4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3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存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奉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

袁隆平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了解,袁爷爷是一个幽默丝幽默且平易近人的一位老人家,他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袁隆平爷爷曾说过"人心急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适宜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急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隆平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荣耀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03个字,有1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驰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1月2日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少年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育种研究。

然而,使袁隆平铁下心来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却是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无数的农民被活活饿死。袁隆平感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饿!

确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选择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门派之下,但是经过实验和思考后,他觉得他们的理论太空洞、太教条。于是,在一位老前辈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孟德尔的杂交优势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隆平下定决心,“改变方向,搞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达到水稻杂交优势的目的。他认真地翻阅前人实验的各种记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种。

在目标确定后,袁隆平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他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尝试了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66-1976年期间,他虽然没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编制的厄运却他无法摆脱的。一次,他从家里返回学校,发现实验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拔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丝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强了他把实验搞好的愿望。

为了育种,中只在家中过了3个春节;然而最遗憾的是,父亲死前也没能和他见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究成功!这一品种在短短的几年内,为国家增产粮食2120亿斤。它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技术转让给美国,比当地的良种增产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国相继引进实验,增产都在20%以上。袁隆平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的思想,在这种朴素的思想支撑下,才有了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7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他80多岁每天还坚持打排球游泳,现在年轻已经90岁了,已经游不动了,打不动了。但他还是在学习,他在办公室里全都是书,书桌上堆满了书,书柜里塞着满满的书。老师说有句俗话叫:学到老,活到老!90多岁了还在学习,我们现在在是小学生,更应该学习!

有一天,一位记者来采访袁隆平爷爷,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呢?袁隆平爷爷说,因为几十年前人们吃了上顿就没有了下顿,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希望长大了以后想不要再出现这种状况,就想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经过长期研究,他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袁隆平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在水稻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袁隆平一个人解决了半数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他非常的伟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费粮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难,提高之后,又浪费了。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多年过去,浪费粮食现象依然存在!希望人们不要浪费水稻,现在我们有饭吃了,却变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习袁隆平爷爷这种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一心为人民的精神!老师说我们以后要光盘行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袁隆平爷爷!

名人袁隆平还有哪些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99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中,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拔光。从田埂边的污泥里,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让助手尹华奇感到惊讶的是,袁隆平继续干活,丝毫没有追究是谁干的,"他是那种摔摔打打都不记痛的。"

等到第二年6月,他又被派往100公里外的溆浦县低庄煤矿"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个月后,因为两个助手写信向上面反映,引起省科委和农业厅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科研协作组,才把他调往长沙工作。

袁隆平一生简短事迹介绍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袁隆平精神及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在节目中,袁老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来,我们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8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在稻田里讲述里的人生一课,我们细细品味:这味道真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只能“望洋兴叹”。一些党员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解不开难题、捋不清思路,做起事来毫无章法。这种现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样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终就无法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只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学习,更要从互联网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大任,也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群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需要铭记的。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获得灵感的迸发。爱迪生的灯泡实验、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即是无数次的努力加一瞬间的灵感获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期间可能会诞生很多独到新颖的想法。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之间,倏忽就可以烟消云散,此时就一定要及时记录,并且将它们用于实践的.创新之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闭门造车产生不了灵感,不妨与老百姓和同事们多多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烧出来熊熊火光。

用机遇实现跨越。因为抓住了杂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机遇,我国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可见,机遇是如此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青年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砥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袁隆平的故事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7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介绍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这两天的天气格外阴沉,云浓得像是要滴出水来而却迟迟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层压抑,在这种日子里又听见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

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7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6位用户喜欢。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我望着大街上拥挤不堪的人们,惊奇的问妈妈:妈妈怎么这么多人啊?这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大事吗?妈妈看了我一眼,就把头扭向灵车:唉,袁老去世了。我非常好奇,就继续追问妈妈:袁老是谁呀?妈妈看着我笑着说:袁老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呀,他就是能让我们吃得饱饭的人。

我就又带着疑问问妈妈:妈妈这个人真有这么厉害吗?妈妈一脸严肃的说:是啊,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妈妈小的时候,吃一顿饭都很不容易,今天把这一顿饭给今天吃了,就得想着明天和后天吃什么。那时候大街上有很多要饭的,一旦有好心人给他们食物,他们就会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不一会儿没了。

袁隆平爷爷的梦想就是能让粮食覆盖全世界。以前的时候粮食很少,每亩地只能产出300斤的粮食。而现在一年就能产出1500公斤的粮食。从300斤到1500斤,这是多么大的飞跃呀?袁隆平爷爷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杂交水稻上,他不求回报。不仅为我们中国人民造福,还为全世界人民造福,让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了饱的饭。

直到现在,你看现在有很丰富的食材,我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这些食材之间都少不了袁隆平爷爷的功劳。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说完,我就深情的看向灵车鞠了一躬

袁隆平的事迹及精神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1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自己来自一所贫困的乡村,深知读书的不易,学到高中生物学是关于基因的知识,自己特意去阅读了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文章,他从1965年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和助理在夏日暴晒、冬日严寒的实验田地里一待就是6年,先后用了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试验,只是为了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率达到100%的不育水稻来。而此时的袁隆平已是不惑之年,面对各个方面的不理解,支持他走下去的是或许只是希望农民能捧起一碗满满的米饭。

科研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但苍天不负有心人,袁隆平连夜挤上火车次日凌晨到达海南农场发现的野生雄性不育株使他叩开了杂交稻的大门,在经历上万次的转育后,是啊,我们都没有看错,是上万次,籼型杂交“三系”成功的培育使亩产从300公斤提到了500公斤,当我读到“籼”字的时候还是很佩服老祖宗的造字能力,米山不就是对袁爷爷最好的嘉奖吗?

如果科研是一座看似高峰,那么袁爷爷便是爬上山顶替无数的农民伯伯们摘下饥饿帽子的那个人,面对“三系法”,一种新型的“二系法”杂交水稻产量增长了5%-10%,之后仍有更高的目标——超级杂交稻,最终农民伯伯从摘下饥饿的帽子到装满了家里的两袋子: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700公斤;2004年,超级杂交水稻亩产从800公斤到2005年的亩产900公斤,我想,袁爷爷不喜欢他的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这些名字,他更喜欢看到的应该是多少孩子们不再为粮食发愁,袁爷爷也一定想看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时每滴汗水化成一粒粒粮食,相信当看到这里呢,我们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农民伯伯慈祥的笑容吧。

自己曾在书本上看到了袁隆平手捧稻粒,颗粒饱满,仿佛只要掉一粒,袁爷爷就会心疼很久,在图片的背后,我们也能看到,培育一粒稻粒,要下很多的功夫,手捧碗里的饭粒时,当思来之不易。

当自己酣畅淋漓的读完了袁隆平与他的水稻的故事时,自己特喜欢其中的两句评价:“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增产的粮食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读到袁爷爷的故事时,自己总能想起自己爷爷的故事,那一辈人视自己为土地的儿子,他们有和土地一样颜色的皮肤,他们珍爱自己亲手种出来的粮食,颗颗粒粒的珍惜,那时候自己也明白父亲在和自己讲解袁爷爷故事的时候眼睛里总充满感恩的目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物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袁隆平爷爷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艰辛历程故事,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一讲述吧!

首先,袁隆平爷爷一年级时一次去郊游,老师带他到一个农场去参观,当袁隆平爷爷看见到处都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时,就立志要去学农。从那时开始,袁隆平爷爷就刻苦学习,高中毕业后,袁隆平爷爷考上了重庆相辉学院(后来改名为西南农学院)。1953年8月,袁隆平爷爷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当老师。

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隆平爷爷走出校门,他远远的看到马路边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路边横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们都默默无声,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爷爷也非常难过。

从此以后,袁隆平爷爷带着学生一起攻克难关,终于研究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粮食问题,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正在闹饥荒,而有的人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袁隆平爷爷的其它故事:2008年10月27日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归母校西南大学。

场面相当震撼:摇旗子、举画像、拉横幅,学生们冒雨在校门口排了半公里长队。

这次回归的一个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隆平爷爷在校成绩,袁隆平爷爷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试成绩单清楚地表明:袁隆平爷爷当时农学课程成绩并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绩特别好,高达93分。语文64分,植物学65分,普通化学60分,地质学88分,农业概论88分,气象学84分,农场实习67分。他的专业成绩在班上仅相当于中等。可为什么当初这个成绩并不优秀的小伙子却能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呢?对此,袁隆平爷爷的回答是:“我成绩并不是很优秀,但我会努力去学,因为世界还有许多人挨饿,我不忍心看到他们被活活的饿死!”

是呀,谁都不忍心看到许多人被活活饿死,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让全世界行动起来,一起对抗粮食危机,让人们不再挨饿!

袁隆平事迹简短(16篇范文)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我家这个“袁隆平”。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说起来是个名牌大学生,但实际就是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都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袁隆平信息

  • 最新袁隆平的主要事迹(16篇范文)
  • 最新袁隆平的主要事迹(16篇范文)99人关注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 ...[更多]

  •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素材(7篇范文)
  • 袁隆平的人物事迹素材(7篇范文)99人关注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 ...[更多]

  • 袁隆平事迹(16篇范文)
  • 袁隆平事迹(16篇范文)95人关注

    小时候,他做过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要高。孩童时期他曾幻想:要让全中国人民吃上米饭。终于,他实现了,他用一生完成了这个梦想。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 ...[更多]

  •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推荐(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推荐(16篇范文)88人关注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更多]

  • 袁隆平优秀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袁隆平优秀先进事迹(16篇范文)88人关注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 ...[更多]

  •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介绍(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介绍(16篇范文)86人关注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立志学农,躬耕田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 ...[更多]

  • 袁隆平事迹故事(16篇范文)
  • 袁隆平事迹故事(16篇范文)86人关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 ...[更多]

  • 袁隆平优秀事迹简介(16篇范文)
  • 袁隆平优秀事迹简介(16篇范文)85人关注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则是我家这个“袁隆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