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12 11:00:02 查看人数:7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283字 5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79人
科学家事迹材料摘抄 343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61人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608字 11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8人
科学家简短的事迹材料 71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03人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548字 5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47人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事迹材料 1222字 22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36人
科学家牛顿的事迹材料 1767字 11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05人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637字 2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92人
最新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985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42人
科学家的材料和事迹 813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81人
科学家热爱真理的事迹材料 3394字 49段 12分钟 19分钟 27分钟 219人
有梦想的科学家事迹材料 924字 15段 4分钟 5分钟 8分钟 161人
最新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682字 3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22人
科学家的革命事迹材料 731字 8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97人
有关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材料 296字 6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37人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 599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27人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能够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__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进取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忙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__供给财力和物力的帮忙。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达30亿元之巨。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

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科学家事迹材料摘抄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能够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能够做英雄。可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先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异常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仅使同学们,并且使教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关于科学家的伟大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08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8位用户喜欢。

爱迪生小名汤姆,他的邻居小杰米,好好学习,课堂上拼音时,往往牛头不对马嘴。小汤姆就教杰米“电报术”。后来,当教师叫杰米起立答拼音时,小汤姆就用铅笔敲击桌面,发长短音,因此杰米的答案从此没有差错。

老师竟没有觉察出其中的奥秘。

一次,小汤姆用“电报术”竟然救了一列火车呢。

那天,小汤姆的爸爸和妹妹丽莎到外地走亲戚,定于下午五点的火车回家。到下午二点,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小汤姆对妈妈说:“这样大的风雪,路桥会不会被破坏?我去观察观察。”

他冒着特大的风雪,到郊外桥边,哎呀!桥果然断了。这时,时间已过四点半,回车站报告已经来不及了。那时电话还没有发明,急得小汤姆在桥边团团转。

他抬头一看,离桥边不远有座小工厂,忽然心生一计,到工厂,对厂长讲明原因,向他借工厂的汽笛用一下。

小汤姆拉响了汽笛,那清脆的长短音就像在发电报。如果懂得电报用语的人,就会听出这样的话:“丽莎,丽莎,我是汤姆,我是汤姆,前面铁桥断了,前面铁桥断了,快请列车长停车,快请列车长停车。”

那汽笛反复传播着这样的“电报”。

却说汤姆的妹妹丽莎,平时经常和哥哥作电报游戏,所以熟悉电报的收发。这时她坐在火车中,忽然听到汽笛中带有电报内容,就凝神谛听起来。

听完大吃一惊,忙把这“电报”翻译给爸爸听。父女俩慌忙找到列车长。列车长竖起耳朵一听,虽然不懂电报用语,但事关整个列车人员的安危,马上下令急刹车。车子完全停下来时,距离断桥不到一百米。

一场车祸避免了,小汤姆的名字从此就在美国家喻户晓了。

科学家简短的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富尔顿(1765~1815),美国著名工程师.1807年,他利用英国机器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是世界上轮船的首创者.他为世界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富尔顿出生于美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之后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譬如,当他帮忙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齐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情绪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齐,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最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8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这个世界很大,也很灿烂,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伟人,他们都被人类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创作和创新是史无前例的,他就是我崇敬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小时候的爱迪生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人,因为他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常常问得大人烦不胜烦,直到有一次受到老师的责骂后,他赌气回家,老师请家长到学校谈话。在谈话时,老师以”低能儿”的字眼来骂爱迪生,伤心之余,爱迪生的母亲决定让爱迪生回家。

十三岁时,爱迪生开始工作,但由于喜欢利用空闲时间看书的习惯,使他常在上班时间打瞌睡,导致时常失业又换新工作。爱迪生发明了一部印刷机,赚了四万元后,便辞去了工作,自己开设一家工厂。此后他的一生都在研究与发明中度过。为谋全世界人之便利而努力。爱迪生一生中发明过许多的东西,譬如:留声机、电灯、发电机、蓄电池、活动电池等等,约计有两千种左右的发明品。最后,爱迪生于一九三一年与世长辞。

爱迪生,是我最崇拜的人,因为他克服了许多疑难杂症,长大后,学会如何研发东西,成为一个对社会、国家有所回馈与贡献的人,值得让我们学习、敬佩,让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多采多姿,所以我非常佩服他。

天才是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一生的卓越成就并非侥幸,而是他百折不挠、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成果,我们都需要像爱迪生学习。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22个字,有2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36位用户喜欢。

于敏一生丰富多彩,在核武器领域一直奋战到90多岁,电视剧巧妙地截取了主人公攻克氢弹研制这一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特色的一个段落。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至难时刻。国外的核讹诈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威胁,前苏联撕毁合作协议,给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釜底抽薪,尤其使氢弹设计的困难更大。它没有任何参考的资料与经验,一切都从零开始。

攻克氢弹技术时的于敏

这个时期的中国又出现了空前的自然灾害,使中国的国防工业和网民生活雪上加霜。

而中国唯有掌握了核武器才能抵御国外的核威胁,保卫国家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安定。

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的氢弹加快了研制的步伐,于敏也是在这个时刻,分手出去深造的机会,选择了把自己的一生与氢弹捆绑在一起的命运。

电视剧真实表现了于敏和他的氢弹攻关组日夜奋战的幕幕情景。

他们每天吃着填不饱肚子的窝窝头,每天仅睡五六个小时,用笔和纸,计算着没完没了的数字与公式。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几个月算出来的结果,被验证后又是错的,只能从头再来。

这时一家内部杂志上刊登了国外科学家验算出来的氢弹数据,如果参考它,对中国的氢弹设计会有帮助,也能省好多力气。于敏经过反复核算,大胆地认为国外科学家的数据有误,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于是,于敏又带领大家开始了没日没夜地验算与攻关,演算的纸张足能铺满整个戈壁滩。

为了提高效率,于敏向领导申请使用计算机。当时的中国发计算机寥寥无几,主要用于箭在弦上的原子弹,可供氢弹使用的每周仅有2个小时,而且还安排在夜间。于敏只能找领导软缠硬磨,最终增加了一个小时。

依然供不应求,而在1966年进行氢弹爆破试验是死命令。紧急情况之下,于敏率队奔赴上海计算机研究所攻关。

电视剧详细表现中国氢弹的“百天攻坚战”。

于敏疯狂般地计算与核对,几次累得晕倒,休息一会儿又接着干。看不到结果的渺茫与困惑、全中国都盯在这里的巨大压力,使于敏和他的同事们几乎崩溃。

于敏他们终于成功了。用世界最快的速度、最简陋的条件,实现了中国氢弹试验的成功,维护了中国几十年的和平与发展。

但是,幕后牺牲的是他们的家庭,任劳任怨的是他们的妻子。

电视剧匠心独到地抓住这一点,给于敏和他的妻子设置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情节。

相亲时,沉浸于数据计算中的于敏忘了约定的时间,让倪妮饰演的孙玉芹白白等了几个小时。

从事氢弹研制后,于敏的身份保密,被街坊邻居误认为是犯了错误,传到孙玉芹耳朵里的流言蜚语甚多,让这位新婚妻子领受了巨大的屈辱。

因为工作性质,于敏每周仅回家一次,操持家务、养育孩子由妻子一人承担。而在他回家的这一天里,心里想得还是氢弹,手里算的还是数据,没能给妻子说几句话。

一次于敏回家,妻子重感冒发烧,于敏竟然不会哄孩子替妻子分忧,给妻子买药,又忘了药名,空手而归,让妻子硬是用冷水降温。

上海一趟,于敏100多天后才回家,孩子已经不认识他这个爸爸。于敏依然没有时间陪孩子玩,答应给孩子做的玩具飞机,也因为忙而耽误了,使孩子十分失望。在学校也因为对父亲的误传而受到奚落和欺负.....

科学家牛顿的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67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在牛顿的全部科学贡献中,数学成就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数学生涯中的第一项创造性成果就是发现了二项式定理。据牛顿本人回忆,他是在1664年和1665年间的冬天,在研读沃利斯博士的《无穷算术》并试图修改他的求圆面积的级数时发现这一定理的。

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牛顿为解决运动问题,才创立这种和物理概念直接联系的数学理论的,牛顿称之为"流数术"。它所处理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切线问题、求积问题、瞬时速度问题以及函数的极大和极小值问题等,在牛顿前已经得到人们的研究了。但牛顿超越了前人,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对以往分散的努力加以综合,将自古希腊以来求解无限小问题的各种技巧统一为两类普通的算法——微分和积分,并确立了这两类运算的互逆关系,从而完成了微积分发明中最关键的一步,为近代科学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工具,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1707年,牛顿的代数讲义经整理后出版,定名为《普遍算术》。他主要讨论了代数基础及其(通过解方程)在解决各类问题中的应用。书中陈述了代数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用大量实例说明了如何将各类问题化为代数方程,同时对方程的根及其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出了方程论方面的丰硕成果,如,他得出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可以利用方程系数确定方程根之幂的和数,即“牛顿幂和公式”。

牛顿对解析几何与综合几何都有贡献。他在1736年出版的《解析几何》中引入了曲率中心,给出密切线圆(或称曲线圆)概念,提出曲率公式及计算曲线的曲率方法。并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总结成专论《三次曲线枚举》,于1704年发表。此外,他的数学工作还涉及数值分析、概率论和初等数论等众多领域。

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理所当然的开创者。他系统的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自然科学中最辉煌的成就。那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他认为太阳吸引行星,行星吸引行星,以及吸引地面上一切物体的力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还用微积分证明了开普勒定律中太阳对行星的作用力是吸引力,证明了任何一曲线运动的质点,若是半径指向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点,且绕此点扫过与时间成正比的面积,则此质点必受指向该点的向心力的作用,如果环绕的周期之平方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则向心力与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牛顿还通过了大量实验,证明了任何两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吸引力,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在同一时期,雷恩、哈雷和胡克等科学家都在探索天体运动奥秘,其中以胡克较为突出,他早就意识到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但他缺乏象牛顿那样的数学才能,不能得出定量的表示。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构成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这些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

1687年,牛顿出版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部力学的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

在光学方面,牛顿也取得了巨大成果。他利用三棱镜试验了白光分解为的有颜色的光,最早发现了白光的组成。他对各色光的折射率进行了精确分析,说明了色散现象的本质。他指出,由于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不同,才造成物体颜色的差别,从而揭开了颜色之迷。牛顿还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他的“微粒说”与后来惠更斯的“波动说”构成了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此外,他还制作了牛顿色盘和反射式望远镜等多种光学仪器。

牛顿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他在几乎每个他所涉足的科学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成绩。他研究过计温学,观测水沸腾或凝固时的固定温度,研究热物体的冷却律,以及其他一些只有在与他自己的主要成就想比较时,才显得逊色的课题。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7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92位用户喜欢。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虽然爱迪生只读过三个月的书,但他很热爱科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每一次实验,爱迪生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虽然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才获得了成功。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如果不勤奋,爱迪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过爱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伟大的科学家们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发明了造福人类的东西。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有非常好的老师教我们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新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5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10月16日下午,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代表,郭永怀部分同事、学生及亲属,威海及我市领导霍高原、江山、吕劭伟、曲卫伟等出席研讨会。市委书记江山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了对郭永怀精神的认知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学生胡文瑞,详细回顾了与郭永怀交往的经历,讲述了郭永怀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和他个人的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永怀的助手顾淑林,深情回忆了自己在郭永怀细心爱护下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郭永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其榜样的力量对身边的同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郭永怀的亲属郭辉远表示,郭永怀以国家为重的赤子情怀一直鞭策着他和后人,在家乡建设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为传承郭永怀精神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激励自己把郭永怀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家风传承下去。

威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高原在研讨中指出,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民族复兴(威海)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威海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我市能够继续挖掘郭永怀事迹、宣传郭永怀精神,让更多的人走近郭永怀、知晓郭永怀、学习郭永怀,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他的精神,激励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江山在主持会议时指出,郭永怀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为荣成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各级要利用此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学习研究好郭永怀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炼、丰富和拓展,把郭永怀精神提升为先进文化资源传承下去。要宣传弘扬好郭永怀精神,通过实地参观、媒体宣传、演讲、征文等形式,把郭永怀的故事讲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要实践运用好郭永怀精神,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不断推动荣成工作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上,市委副书记吕劭伟代表我市,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捐赠单位和胡文瑞等4位捐赠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分别与嘉宾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友好合作馆、中国两弹城友好合作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友好合作馆揭牌。

科学家的材料和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每天早晨,当我们从床上爬起时,崭新的一天就开始了。用自来水洗漱完毕,吃过高压锅煮出的饭,坐电梯下楼,乘汽车去上学,这一切现代化的生活,都是科学带给我们的。而科学,又是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实践出来的。我对科学家的事迹十分感兴趣,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科学家故事一百个》。

书中介绍了一百多位科学家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既有古代科学家,也有近现代科学家;既有中国的科学家,也有外国科学家;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也很广泛,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等学科。但是我发现这些科学家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品格。

科学家是勤奋的,惜时如金。就像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她读大学期间,每天晚上都到图书馆看书直到深夜。当她有了女儿,她几乎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只能一边啃着干面包,一边抱着女儿在实验室里喂奶。居里夫人兼做着科学家、工人和母亲的工作。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被誉为“镭的母亲”,她生命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直到她临死前,还在做科学实验,人们劝她休息,她却说:“我的生活是不能离开实验室的。”

科学家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电灯、电话机、发电机、电动机……这些了不起的发明直到现在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爱迪生每发明一件东西,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他差不多花费了2年的时间发明电灯,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选定了合适的灯丝。

科学家是勇敢而坚定的,为了捍卫真理不惜牺牲自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等许多科学家,因为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向传统理论挑战,而受到了教会的迫害。面对死亡的威胁,科学家们毫不动摇,许多人为科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真理是不朽的,真理最终战胜了强权。

科学家们是伟大的,如果没有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今天可能还生活在愚昧无知之中,而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科学家热爱真理的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94个字,有4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1877年冬天,一场大雪降在美国的代顿地区,城郊的山冈上到处是白茫茫一片。一群孩子来到堆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乘着自制的爬犁飞快地向下滑去。山坡上顿时响起阵阵笑声。

在他们旁边,有两个男孩静静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欢快的爬犁从上而下划过。大一点的男孩叹道:“嗨!要是我们也有一架爬犁该多好啊!”

另一个孩子撅着嘴说道:“谁叫我们爸爸总不在家呢!”他灵机一动,又接着说道:“哥哥,我们自己动手做吧!”被称做哥哥的男孩一听,顿时笑了起来,愉快地说道:

“对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走,奥维尔,我们回去!”于是,两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跑下山坡,向家里飞快地跑去。

这弟兄两个就是莱特兄弟,大的叫威尔伯,小的便是奥维尔。他们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玩意,经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的爷爷是个制作车轮的工匠,屋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弟兄两个把那里当作他们的乐园,经常跑去看爷爷干活。时间一长,他们就模仿着制作一些小玩具。因此,弟兄两个决定,这次要做架爬犁,拉到山坡上与同伴们比赛。

当天晚上,弟兄俩就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非常高兴地说道:“好,咱们共同来做吧!”于是,弟兄俩个跑到爷爷的工作房里,找到很多木条和工具,不加思索就干了起来。

“不行”妈妈阻止他们说,“干什么事情得有个计划,我们首先得画一个图样,然后才做!”

弟兄俩个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同妈妈一起设计图样。妈妈首先量了兄弟俩身体的尺寸,然后画出一个很矮的爬犁。“妈妈,别人家的爬犁很高,为啥你画的爬犁这么矮?这能行吗?”弟弟奥维尔不解他问。

“孩子,要想叫爬犁跑得快,就得制成矮矮的,这样可以减少风的阻力,速度也就会快多了。”妈妈温和地解释道。弟兄俩个这才明白,干任何事情都不应莽撞,应首先弄懂道理。

过了一天,莱特兄弟的矮爬犁做成了。弟兄俩把它推到小山冈上,刚放在山坡上,就跑来了一个男孩。“快来看呀,莱特兄弟扛了一个怪物!”这个男孩大惊小怪地叫道。

不一会儿,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指手划脚地议论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莱特兄弟不以为然,勇敢地说道:“谁和我们比赛!”

先前跑过来的男孩连忙叫道:“我来!我来与他们比赛!”说完,就把自己爬犁拉了过来。

比赛结果,当然是莱特兄弟获胜,孩子们再也不嘲弄这个爬犁,反而围起来左瞧右看,似乎想从中找到什么。莱特兄弟非常高兴,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家去了。

圣诞节到了,爸爸也从外地回来。圣诞节早晨,爸爸把礼物送给了他们,兄弟俩急不可耐地打开一看,是一个不知名的玩具,样子好怪好怪的。

爸爸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去。“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威尔伯有点怀疑。

爸爸笑了一笑,当场做了表演。只见他先把上面的橡皮筋扭好,一松手,它就发出呜呜的声音,向空中高高地飞去。兄弟这才相信,除了鸟、蝴蝶之外,人工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飞上天。于是,弟兄俩便把它拆开了,想从中探索一下,它为何能飞上天去。

从这以后,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就萌发了将来一定制造出一种能飞上高高蓝天的东西。这个愿望一直影响着他们。1896年,莱特兄弟在报纸看到一条消息:德国的李林塔尔因驾驶滑翔机失事身亡。这个消息对他们震动很大,弟兄俩决定研究空中飞行。

这时候,莱特兄弟开着一家自行车商店。他们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的资料。三年后,他们掌握了大量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决定仿制一架滑翔机。

他们首先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然后一张又一张地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1900年10月,莱特兄弟终于制成了他们第一架滑翔机,并把它带到离代顿很远的吉蒂霍克海边,这里十分偏僻,周围既没有树木也没有民房,而且这里风力很大,非常适宜放飞滑翔机。

兄弟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滑翔机装好,先把它系上绳索,像风筝那样放飞,结果成功了。然后由威尔伯坐上去进行试验,虽然飞了起来,但只有1米多高。

第二年,兄弟俩在上次制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进,又制成了一架滑翔机。这年秋天,他们又来到吉蒂霍克海边,一试验,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之高。

弟兄俩非常高兴,但并不满足。他们想能否制造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

兄弟俩反复思考,把有关飞行的资料集中起来,反复研究,始终想不到用什么动力,把宠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到空中。有一天,车行门前停了一辆汽车,司机向他们借一把工具用用。来修理一下汽车的发动机。弟兄俩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汽车的发动机来推动飞行。

从这以后,弟兄俩围绕发动机动开了脑筋。他们首先测出滑翔机的最大运载能力是90公斤,于是,他们向工厂订制一个不超过90公斤的发动机。但当时最轻的发动机是190公斤,工厂无法制出这么轻的发动机。

后来,一名制造发动机的工程师知道了这件事情,答应帮助莱特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工程师果然造出一部12马力、重量只有70公斤的汽油发动机。

弟兄俩非常高兴,很快便着手研究怎样利用发动机来推动滑翔机飞行。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把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不过是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由发动机来推动螺旋桨旋转,带动滑翔机飞行。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他们装有发动机的飞行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虽然这次试飞失败了,但他们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过后不久,他们又连续试飞多次,不是因为螺旋桨的故障,就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或是驾驶技术的问题。

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仍然坚持试飞。就在这时,一位名叫兰莱的发明家,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制造了一架带有汽油发动机的飞机,在试飞中坠入大海。

莱特兄弟得知这个消息,便前去调查,并从兰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获得了很多经验,他们对飞机的每一部件作了严格的检查,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定,于1903年12月14日,又来到吉蒂霍克,进行试飞试验。

这天下午,兄弟俩先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在木头上的铁轨,并有一定的斜度,好让飞机方便地滑行。接着,就把他们制造的飞机,放在铁轨上面。

最后是由谁先飞的问题,兄弟俩争执不下,只好用抛硬币的方法,由威尔伯先飞。

威尔伯上机后,伏卧在飞机正中,一会儿便发动飞机,发动机传出轰鸣的声音,螺旋桨也慢慢地转了起来。

飞机在斜坡上刚滑行3米,就挣脱了结在后面的铁丝,呼啸着升到空中。

“飞起来啦!”奥维尔兴奋地叫道。话音未落,飞机突然减慢速度,很快掉落在地上。整个飞行时间不到4分钟。

奥维尔赶忙跑上前去。威伯尔已从堕落的飞机里跳了出来,兄弟俩赶紧观察飞机,飞机也未受损。

“是什么问题呢?”兄弟俩左思右想,逐一检查。发动机没毛病,螺旋桨转动很好,技术操作也完全正确。……“哥哥,我知道原因了!”奥维尔满面笑容地说道:“咱们是利用斜坡滑行的,距离只有3米飞机就起飞了。而这时螺旋桨的转动还没有达到高速,所以一会儿就栽了下来。”“对呀!”威尔伯点头称是,接着说道:“咱们不能利用斜坡滑行起飞,而要靠螺旋桨的力量飞上去。这样吧,把铁轨装在平整的地方再试验一下。”

他们连续工作了三天,把铁轨又重新安置在一片平坦的地面上。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天空低云密布,寒风刺骨。被兄弟俩邀来观看飞行的农民冻得直打寒颤,一再催促兄弟俩快点飞行。

这次由奥维尔试飞,只见他爬上飞机,伏卧在驾驶位上。一会儿,发动机开始轰鸣,螺旋桨也开始转动。

突然,飞机滑动起来,一下子升到3米多高,随即水平地向前飞去。

“飞起来啦!飞起来啦!”几个农民高兴地呼唤起来,并且随着威尔伯,在飞机后面追赶着。

飞机飞行了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威尔伯冲上前去,激动地扑到刚从飞机里爬出来的弟弟身上,热泪盈眶地喊道:“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45分钟后,威尔伯又飞了一次,飞行距离达到52米,又过了一段时间,奥维尔又一次飞行,这次飞行了59秒,距离达到255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莱特兄弟把这个消息告诉报社,可报社不相信有这种事,拒不发布消息。莱特兄弟并不在乎。继续改进他们的飞机。不久,兄弟俩又制造出能乘坐两个人的飞机,并且,在空中飞了一个多小时。

消息传开后,人们奔走相告,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决定让莱特做一次试飞表演。

1908年9月10日这天,天气异常晴朗,飞机飞行的场地上围满了观看的人们。人家兴致勃勃,等待着莱特兄弟的飞行。

10点左右,弟弟奥维尔驾驶着他们的飞机,在一片欢呼声中,自由自在地飞向天空,两支长长的机翼从空中划过,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人们再也抑制不住他们的激动心情,昂首天空,呼唤着莱特兄弟的名字,多少人的梦想终于变为现实。

飞机在76米的高度飞行了1小时14分,并且运载了一名勇敢的乘客。当它着陆之后,人们从四面八方围了起来。过后不久,莱特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飞行公司,同时开办了飞行学校,从这以后,飞机成了人们又一项先进的运输工具。

有梦想的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4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1位用户喜欢。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科学家,有俄罗斯航天之父的美誉。他生在俄国梁赞省的一个美丽的村庄。在父亲的培养下, 康斯坦丁从小就养成了谦虚、节俭、热爱劳动及自立的习惯;小康斯坦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幻想。

8岁那年,母亲送给小康斯坦丁一只氢气球,并且叮嘱道:“小康斯坦丁,要拿好了,不然气球会飞走的。”康斯坦丁小心地接过这只红红的氢气球,高兴极了,氢气球一下子就飞了出去,飘飘荡荡地越飞越高,很快飞到了天空深处。

“康斯坦丁,妈妈刚才叮嘱过你了,怎么还是让气球飞走了?”妈妈嗔怪道。

“妈妈,”小康斯坦丁望着越飞越高的气球,苦有所思地说:“氢气球飞到哪里去了呢?”

“大概到星星上去了吧。”妈妈说。

“那么,我能像氢气球那样飞到别的星星上去吗?”小康斯坦丁好奇地问妈妈。

“那是不可能的。”妈妈回答道。

“如果我乘一只氢气球呢?就可以了吧?”

“也不行。”

童年的康斯坦丁就是这样地喜欢幻想,喜欢问很大奇怪的问题。

但是生活对小康斯坦丁这个小幻想家来说,却是不幸的。10岁时,小康斯坦丁不幸患上了猩红热,由此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失去了听觉。从此,他成了一个半聋的孩子。由于耳聋,小康斯坦丁上学时,听不清楚老师讲的内容,他常常招致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康斯坦丁逐渐与人们拉开了距离,他无法继续在学校读下去了,只好辍学回到家里。母亲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对小康斯坦丁的教育上,教他读书写字,常常夸奖他出色的想像力。

可是,灾难接踵而来。两年后,母亲去世了。小康斯坦丁陷入了人生最痛苦、最忧伤的时刻。但是,这些都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发愤地读书,以幻想的方式忘却痛苦与烦恼,从而使他走上了独立思考、立于善与思考的道路。

康斯坦丁通过刻苦的努力,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后来,他又爱上了设计各种模型,以此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制作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小康斯坦丁学会了木工、钳工和使用其他工具的技能。

后来,康斯坦丁一边教书,一边做独立的研究工作。1883年,他在一篇名为《自由空间》的论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推进动力的设想,使人类几千年来关于宇宙航行的幻想终于变成了科学的可能,为后人开拓了一条通往星际空间的广阔道路。

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及1969年美国的登月壮举,最终使得他的理论设想成为现实。

最新科学家的事迹材料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2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22位用户喜欢。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人民永远怀念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科学家的革命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7位用户喜欢。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有关感动中国科学家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9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20__年以来,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人生如虹,世事似锦。在人类的历,涌出了无数的科学家,他们如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像锦一样七色华丽,为世界造福。

在这本书里讲述了六位的科学家,其中有“发明大王”爱迪生,“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放射元素之母”居里夫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炸药大王”诺贝尔,蒸汽动力推动者瓦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学好问,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爱迪生就是如此,他小时候总是问“为什么”,而且,研究一个问题总是锲而不舍,必须研究透了,才肯善罢甘休。譬如:马蜂窝是什么样的?他就要把马蜂窝捅下来,即使被折的全身是红肿,也要把马蜂窝的构造看得一清二楚。

而这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诺贝尔。他的爸爸也是一个研究炸药的人,受他爸爸的影响,他觉得炸药挺有意思的,就也去玩炸药,结果惊动了四周的人,还炸翻了一面墙,被爸爸骂了一顿。可他还没打消这个念头,一边玩炸药,一边让炸药变得更厉害,可是也有失败的时候,工厂里突然发生爆炸,炸死了五个人,其中有他的哥哥,他既感到伤心,又下决心研制一种不会突然爆炸的炸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研制出了许多炸药,成为了一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而且,他还有很多钱存在银行里,把每年的利息拿出来,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颁发给这一年里对人类做出贡献或发明的人。

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像诺贝尔和爱迪生一样一样,做什么事情持之以恒,总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才做不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来,所以,我要向诺贝尔和爱迪生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

一提到,熟悉她的人都会首先想到她热情的笑容,正是因为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她在2019年3月份又一次被评为宾馆“优秀服务员”。,从客房服务到营销再到今天作为忻州办事处的接待员,每一个新的岗位都给予她不同的挑战,但无论哪一个岗位,她都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不断让自己在工作中发展和成熟。作为接待员的她,经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地迎接每一批客人。每天都会看到她领着一批批客人进入宾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科学家信息

  • 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99人关注

    1945 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波罗的海岸边的佩内芒德秘密实验场,掳走德国人制造V-2火箭的全部设施及130多个火箭专家和工种技术人员。这些缴获与俘虏为苏联的卫星上天打 ...[更多]

  • 收集科学家的事迹材料(5篇范文)
  • 收集科学家的事迹材料(5篇范文)90人关注

    富兰克林在研究闪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的一致性时,他就从两者的类比中作出过这样的推测:既然人工产生的电能被尖端吸收,那么闪电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设计了风筝实 ...[更多]

  • 科学家成功的事迹材料(12篇范文)
  • 科学家成功的事迹材料(12篇范文)87人关注

    饺子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以鲜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 ...[更多]

  • 著名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13篇范文)
  • 著名科学家优秀事迹材料(13篇范文)84人关注

    提起艾佛雷德.诺贝尔,很多人都知道他设立的著名的诺贝尔奖金。没有上过学的诺贝尔长期坚持自学,20岁时成为杰出的化学家和优秀的语言学者,会讲瑞典语、俄语、德语、 ...[更多]

  •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关于科学家事迹材料(16篇范文)70人关注

    一提到,熟悉她的人都会首先想到她热情的笑容,正是因为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她在2019年3月份又一次被评为宾馆“优秀服务员”。,从客房服务到营销再到今天作为忻州办事 ...[更多]

  •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科学家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61人关注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风景画家, ...[更多]

  • 著名科学家事迹材料介绍(13篇范文)
  • 著名科学家事迹材料介绍(13篇范文)61人关注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 ...[更多]

  • 著名科学家简短的事迹材料(5篇范文)
  • 著名科学家简短的事迹材料(5篇范文)60人关注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