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事迹材料

袁隆平爱国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20:20:02 查看人数:66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袁隆平爱国事迹材料 969字 8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1人
袁隆平伟大事迹概况 712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87人
袁隆平生平事迹材料简介 736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93人
袁隆平事迹材料摘抄 741字 4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08人
最新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2387字 27段 8分钟 13分钟 19分钟 132人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 1520字 12段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44人
袁隆平生平事迹材料简介 38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241人
袁隆平事迹材料范文 1756字 13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110人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 1115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73人
关于袁隆平的经典事迹材料 595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7人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和精神启示 559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94人
七一勋章袁隆平事迹材料 106字 2段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73人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 596字 4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3人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876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13人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 67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33人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袁隆平事迹材料 1071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63人

袁隆平爱国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1位用户喜欢。

您曾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穷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您让世界数十亿人民摆脱了饥饿。

这是您离世的那天,我在海边偶然间拍到的一张照片。一株嫩绿色的芽儿,正从沙砾中萌发。凑近一瞧,那绿油油的叶子上,还零星地挂着几颗沙砾,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地发着金光。一阵海风吹过,这株芽儿便开始舞动着、摇曳着、舒展着。

您看到了吗?这株嫩绿色的芽儿,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您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您可知,这是谁洒下的种子?也许,这颗种子曾随着风的律动,从您的稻田里散落到了这里,扎根在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您瞧,那粗壮有力的根茎,钻开了沙砾,冲破了束缚,奋力地向上生长着。

您看到了吗?不远处,一家人正沉浸在这惬意的时光里。初夏的傍晚,阳光褪去了那份炙热,大人们并肩坐着,一边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边眺望着远方的天际。您瞧,孩子们将沙子和着海水,堆成了城堡的形状,玩累了,就钻进父母的怀里打起了盹……我想,假如您也能看到这幅场景,您一定会感到欣慰吧!您热爱这片热土,更热爱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您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您曾说,您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不图名,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的职位曾被您以“耽误研究”为由给婉拒了;您不图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金被您全部捐了出来。您图的只是“想要人民不再挨饿罢了”。是的,您更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您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在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前,您穿着深色的西装,您说:“到北京去领奖,是非常庄重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要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周围的人问:“您觉得自己帅不帅?”您点了点头,又立马“害羞”地否认:“现在不能讲帅了。”您的一席话,逗得身边的人哈哈大笑。您曾给妻子写情书:“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是的,您更是一个浪漫体贴的人。

人们说,您从泥土中来,终到白云中去。于是,我仰起头,凝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此时,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暖洋洋地洒在沙滩上。夏日傍晚的阳光,温暖得能让人睡去。您说,您梦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也许此刻,您正在梦乡里酣睡。

您听到了吗?千万人的送行队伍中,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您的名字。袁爷爷,一路走好!愿您禾下乘凉,梦里稻香满园……

袁隆平伟大事迹概况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1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说起袁隆平爷爷,老百姓对他最熟悉不过了,是他研究出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号上午十点零七分,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的离去不但是我们整个中国的一大损失,更是这个世界的损失,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们现在能吃上米饭,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平爷爷的,要不然我们现在连填饱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问题。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给我讲了他的伟大事迹,各个网站也发出袁隆平爷爷生前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才真正的对袁隆平爷爷有所了解。

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等,袁隆平爷爷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绝对不是“一颗种子”那么简单的事情。

袁隆平,虽然并不是杂交水稻最早的创造者,但是他普及了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袁隆平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这个理论是对传统遗传学理论的挑战,等于否定了水稻这类雌雄共体,自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这种“否定”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盘否定了传统水稻育种理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能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袁隆平爷爷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发明出了杂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爷爷当代的那些人。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们这代人。

现在的人都喜欢那些钢铁侠呀,蜘蛛侠呀,但是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虽然我这三言两语,并表达不了袁隆平爷爷的伟大,但我就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中国人的一口饭,袁隆平爷爷的一辈子。”

我在此缅怀和感恩袁隆平爷爷,请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粮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生平事迹材料简介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93位用户喜欢。

民以食为天。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解决祖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吃饭问题上谁的贡献呢?几乎全部的人都知道标准答案:袁隆平。他是80年头就上了历史课本至今健在的老科学家;他是创建水稻亩产1200多公斤神话的当代神农;他是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他是年已九十依旧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杂交水稻之父……大家知道他的幻想吗?他的追梦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他的一个幻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幻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探讨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幻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觉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试验,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幻想,是他的使命和华蜜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幻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头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育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欢乐是任何吃穿、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旧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幻想,高远的幻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袁隆平事迹材料摘抄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陈至立说,袁隆平院士为科学界作出了表率,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德学双馨的科学家,他的永不满足的科学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研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陈至立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这样的专家。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着眼长远、奖掖后学、汇聚人才的团队精神。

刘延东在座谈时说,袁隆平院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对国家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绩。我们要在广大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活动,使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最新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87个字,有2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50年来,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践行了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宗旨,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励,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就听到了袁隆平这个名字,那时候我们只知道,他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故事似乎没有在我幼小的心灵激荡起太大的波澜,也许出生在80、90、00年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闹饥荒,不能深刻体会粮食的重要性,更不知道袁隆平研究出杂交水稻意味着什么。当我走进隆平优鲜,当我看了那一本《袁隆平传》,我被这位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他为国家水稻科研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心系国家、人民,他的杂交水稻科研成果为中国乃至许多其他国家解决了粮食问题,巴基斯坦人民盛赞袁老是“终结饥饿的人”。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袁隆平是由我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亲手接生的,所以他与福建厦门早在出生的时候便结下了渊源。他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以他经历了中国最灰暗的一段时光。少年的他就因战争的原因,跟着父母颠沛流离,四处避难。他的童年是在山城重庆度过的,小时候的袁隆平就是个喜欢思考、探索生命奥秘的孩子,他有一颗好奇、淳朴的心,他喜欢土地、喜欢植物,所以之后他选择学农也是从小的一种情怀。

袁隆平把自己比喻为一颗种子,种子选择了孕育它的土地。既然是种子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他放弃了从军的资格,选择到最艰苦、偏远的安江农校去当一名教师,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击退这个在城市里生活的年轻教师,反而培养了他安贫乐道,不惧困苦的坚韧精神。在安江农校任教期间,他一边给孩子们传播知识,一边研究关于“植物遗传学”,这为他之后研究杂交水稻打下了基础。

然而真正让袁隆平把自己的热爱的事情变成一种使命和担当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目睹了饥荒年代惨痛的一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了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最大动力,他向着威胁人类的“饥饿恶魔”发起了挑战。他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他敢于质疑西方权威专家提出的论点“水稻杂交无优势”,所以,当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研究课题时,遭到了某些权威学者的反对和嘲笑,但是袁隆平一心只放在他的研究上,他知道只有他成功了,才是回击他们最有力的话语。

袁隆平为此专门去拜访了北京农业大学著名教授、著名遗传学家鲍文奎,他对袁隆平说:“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是洞悉生命的本质,推动生命进程的事业,也是培植人类文明的事业,从事这样的事业是生命是价值所在。”这一番话给了袁隆平很大的激励,他带着满满的感动和热情回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去。

1968年开始,袁隆平利用我过海南岛冬春季有利的气候条件,每年都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稻的育种和制种。六年来,他和他的弟子们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的常规水稻,与最初找到的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3000多个测定和回交试验,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品种。尽管连续几年来,杂交水稻研究进展缓慢,但是袁隆平无怨无悔,不急不躁,心无旁骛地继续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工作。

经过重新调整研究方案,又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杂交水稻“败野”。他就像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在此之前,他曾无数次梦见在稻穗下乘凉的情景,那么的惬意,然而这一切梦想成真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1981年获得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他在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获得世界级奖项最多的中国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日本的“越光国际水稻奖”、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获得者、英国的“农学与营养奖”、美国的“拯救饥饿奖”、“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亚洲唯一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6-1987年度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宁静、淡泊的心境,专注在他的水稻研究工作中。

袁隆平已经实现了两个个伟大的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粮食的安全和健康,是他的第一个梦想;让杂交水稻走出中国国门、走向世界,为全人类解决饥饿问题,是他的第二个梦想。年逾九旬的他,仍然为实现他的第三个梦想而努力,那就是用8年的时间拓荒1亿亩盐碱地,让耐盐碱水稻亩产值达到300公斤。

在平常,他只穿几十块钱的衣服。记者问他:真的假的?袁老回答:真的。还有一件比这个还漂亮一点,也是35块,在海南岛买的。最近一次穿比较贵的西装,是为了领取共和国功勋奖。

就是这样一生朴实无华的他,在知乎上还有人质疑:“袁隆平是否被过誉了?”

有个扎心的回答是这样的:

“不是袁老被过誉了,而是像袁老这样的人,和他们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了。”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但是不要忘了,饥饿不只是存在于过去。现在全球仍然有近10亿人在挨饿,每天还有上万人因为饥饿而死去,平均每5秒就有一人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死亡。

而我们很幸运出生在中国,遇到了袁隆平,才有幸免于饥饿。

站在台上的他,瘦瘦小小,却让人觉得很伟大。

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却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足够强大,再也不是那个落后挨打的中国了。

但要记住,我们的祖国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像袁隆平这样默默研究,默默奉献的前辈们。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中国才有了现在的一切。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他们撑起了中国的强大。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致敬,缅怀!

袁老,您一路走好。

您受累了,感恩,思念!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0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44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袁老的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世界上,“吃饭的事情最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决心学农。母亲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袁老却“死活要学”:“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那时起,袁老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大半辈子都与水稻打交道的袁老,一直在为中国人吃饭而奋斗着。

曾经,有美国学者质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老决心向“饥饿恶魔”挑战。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如此反复,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人们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当天,袁老还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

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有人说,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水稻杂种,曾有不少国家科学家研究过,并未成功。根据实践,袁老以科学的胆识和眼光,无惧“这是对遗传学无知”的嘲笑,投身这一研究。充分尊重科学规律,也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袁老一生。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一粒良种,千粒好粮。”一次次重大技术创新,一条条亩产攀升曲线,让杂交水稻技术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证明这是科学,更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有梦想,了不起。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这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对世界的贡献,也是对历史、对文明的贡献。

___总书记在给袁隆平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在田间地头、在试验场地,袁老顶着夏天的烈日、走过秋天的泥泞、踏着冬天的风雪,教人们“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带更多人迎来春天的朝阳。袁老说,“我始终觉得,粮食安全问题必须时刻警惕。”今天,继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翁里有米,心中不慌,风吹稻香,千古流芳,国士无双”“碗中有米,心中有您”……5月24日上午,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各地群众手持鲜花冒雨吊唁。

袁老,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正当追梦不止、前进不止、奋斗不止!

袁隆平生平事迹材料简介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袁隆平事迹材料范文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56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1936年,受时局影响,袁家移居汉口,在那里居住了近两年。1936年8月,袁隆平进入汉口扶轮小学读书,成为一名小学生。

汉口位于汉水、长江交汇之处,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水上交通极为方便。港口贸易十分繁荣,贩卖各种商品的摊贩沿江一字排开。夏天,每天早晨乡下的姑娘都会背着竹篓,装上满满一竹篓各色各样的花来卖,轻盈的花瓣还带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学校的必修礼仪课。自幼在花红柳绿的江南长大的袁母,更是对花卉有着天生的喜爱,良好的文化素养让她对插花艺术具有更多的领悟。

“晕酣神敛,烟色迷离,花之愁也。欹枝困槛,如不胜风,花之梦也。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闲暇,袁母便会一边吟诵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插花论,一边将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个装满水的大玻璃瓶里。“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配上母亲流光溢彩的插花,整个小房间总是熠熠生辉,孩子们在花香中快乐地成长着。

冬天,袁母又在瓶里插上一两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给斗室带来满屋清香,几个孩子围着松柏枝写作业。母亲常给花瓶换水,有时见孩子们写作业累了,就给他们讲松柏树的风格。这位贤达的母亲,不只是希望孩子们努力读书,还希望他们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从未断过,即使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汉口码头上随处可见的野花,对于袁母来说是不小的诱惑,所以每逢从码头回来,她总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阳的窗台上。娇嫩的花朵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弹片纷飞里,依然美丽地盛开。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这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那满室流淌的花香,更彰显出母亲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袁隆平性格的养成。

如果说袁母闲时弄花是怡情雅兴,那么有意给孩子进行国耻家难的教育,则是内心夙愿最深沉痛彻的表达。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的凄凉惨景。与之相比,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的精神创伤更加难以估量。在那个国土沦丧、尸横遍野的年月里,国家、土地是人们心中最为敏感和热切关注的话题。为了让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袁隆平记住国耻家难,袁母总是有意给孩子们灌输国家、民族尊严的概念。

孩子们放学后,袁母就会让他们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给他们另外再加一堂课。“人是从泥土里来的。女娲把黄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个个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着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气,于是,那一个个黄土泥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从那时起,人类便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无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归根到底,我们人类都是从黄土地来的。我们吃的粮食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我们穿的衣服是用从黄土地上收获的棉花织成的布做的,我们住的房子是用黄土烧成的砖盖起来的;总之,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所以说,土地是生命之源。”饭后庭院里,当袁隆平问母亲人类从哪里来这个话题时,母亲如此回答的。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可是声音依然铿锵有力。

土地似乎是个被烧烫的'词汇。只要一沾染,就会点燃母亲的激情,像当年在摇篮中给二毛读尼采时候的激情!可能是触景生情吧,看着窗外远处日本战机轰炸留下的残垣断壁,母亲特意给袁隆平讲述了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捍卫国土,浴血疆场的故事。“国土是神圣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都与国土紧紧相连。”“土地是万物的母亲。”

我们民族自远古时代就对土地怀着虔诚的信仰,我们的祖先总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历代皇帝在年末岁首都要净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总要到先农坛,亲自扶犁,演示耕作一亩三分地。土地始终是人类的血脉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们要怀着最虔诚的敬意来叩拜土地。”面对眼前深重的国家灾难,母亲一改往日的温婉,一下子变成了慷慨激昂的诗人。看着母亲被热情烧红的脸颊,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动着一股莫名的热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对于人有着如此伟大的意义。

6岁的袁隆平第一次感觉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扛着大包逃难的人群,桃园镇那被战火烧焦的桃林,原来土地是这么伟大圣洁的载体。

这是袁隆平母亲对袁隆平第一次关于土地概念的启蒙,这次经历在袁隆平脑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稻菽千重浪,杂交最闪光。您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杂交水稻之父。“稻”念袁隆平,千古永流芳。

您是伟大的理想家,激励中华民族为梦想而奋斗。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理想如灯,照亮人生;理想如水,滋润征程。从植物园中理想的诞生,到对农学专业的选择,到对杂交水稻的伟大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对事业的伟大理想让人敬仰,对人类的伟大理想让人仰慕。“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近年来,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袁隆平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突破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大关,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伟大的理想成就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让人生永恒。您是当代“神农”,是奋斗榜样,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您是伟大的实干家,启迪中华民族实干成就伟业。梦想引领方向,实干成就伟业。您是一位伟大的实干家。您说:“搞育种的就是要坚持在第一线,这样才会发现新品种,才会接近灵感”。把脚步留在三尺稻田里,把身影留在稻香中。夏天的烈日、秋天的泥泞,冬天的冰雪,春天的风沙,都阻挡不了您行走在田间地头、试验场地的脚步。挽起裤腿的双脚,拿起稻穗的双手,满脸皱纹的面孔,睿智的目光,您是最伟大的农民,您用双手牢牢托起了中国饭碗的充盈。您说:“我的工作主要在试验田,越是打雷、刮大风、下大雨,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看禾苗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您是真正的耕耘者!您的耕耘风采,启迪我们在复兴伟业创造新的奇迹。

您是伟大的科学家,助增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敢于冲破桎梏,敢于创新探索,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几万稻苗中寻找,从几颗稻苗中培育,三系法诞生,杂交水稻诞生,海稻诞生,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从杂交水稻茁壮生长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到杂交水稻在世界多国“生根开花”。“要提高粮食单产,只能依靠科技”“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在中国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前景很美好”。一粒种子充盈了中国饭碗,精彩了世界粮食。您用一生的事业解决农业科技的卡脖子问题,助力中国农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走上世界舞台,您是增强中华民族志气、骨气、底气的伟大科学家之一。您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高大的丰碑赋能中华民族浩然正气,走向伟大,昂首阔步世界舞台。

五月田野丰收在望,您走了,给我们留下“东方魔稻”稻浪飘香。5月22日晚,联合国官方微博发文悼念袁隆平院士: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作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写道,“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今天,我们一起“稻”念袁隆平,袁公必然千古永流芳。

关于袁隆平的经典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7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的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和精神启示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5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想起一个伟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是1930年9月出生的,小时候缺少粮食,袁隆平爷爷有时只能吃糠维持生命,所以袁隆平爷爷发誓他一定要让中国人吃上一顿顿的饱饭。1949年,19岁的袁隆平爷爷即将报考大学,袁隆平爷爷的家人反对,他却不顾家人的任何反对,还是执意报考了重庆湘辉学院农学系,23岁时毕业,毕业后袁隆平爷爷来到了偏远的湘安农学院任教,袁隆平爷爷一待就待了18年。袁隆平爷爷被中国人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

“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中国工程院院的士——袁隆平爷爷。他是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爷爷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我得知袁隆平爷爷去世这个消息后,眼睛里逐渐冒出了米粒大泪水。心里是多么的痛苦啊!多么的伤心啊!多么的悲哀啊!我正在手机上搜集关于袁隆平爷爷的资料时,我看到了一个视频——袁隆平爷爷去世的第七天,也就是2021年的5月29日。在医院袁隆平爷爷老伴的床头,飞来了一只人们从未见过的很大的蝴蝶。很多人看到后都看哭了。这是多么感人呀!

袁隆平爷爷您养活了半个中国的人民,如今您走了,我怎能不悲伤,怎能不悲痛呢?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您没有放弃,您的这种精神,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我们永远爱您!您一路走好!

七一勋章袁隆平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1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种类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上世界六十年代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13位用户喜欢。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平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事迹

1960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袁隆平事迹材料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1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

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斤左右,我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800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1998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

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界。

袁隆平爱国事迹材料(16篇范文)

1936年,受时局影响,袁家移居汉口,在那里居住了近两年。1936年8月,袁隆平进入汉口扶轮小学读书,成为一名小学生。汉口位于汉水、长江交汇之处,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说,水上交通极为方便。港口贸易十分繁荣,贩卖各种商品的摊贩沿江一字排开。夏天,每天早晨乡下的姑娘都会背着竹篓,装上满满一竹篓各色各样的花来卖,轻盈的花瓣还带着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插花几乎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学校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袁隆平信息

  •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感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98人关注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因为吃不饱饭而晕倒的人,更别说死于饥饿的人 ...[更多]

  • 袁隆平事迹材料范文(16篇范文)
  • 袁隆平事迹材料范文(16篇范文)98人关注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 ...[更多]

  • 关于袁隆平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关于袁隆平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98人关注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 ...[更多]

  •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英雄事迹(16篇范文)98人关注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 ...[更多]

  •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16篇范文)97人关注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 ...[更多]

  •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16篇范文)
  • 袁隆平事迹材料心得(16篇范文)92人关注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 ...[更多]

  • 最新袁隆平个人事迹(16篇范文)
  • 最新袁隆平个人事迹(16篇范文)89人关注

    1953年7月,袁隆平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他在分配志愿表上,填上了“愿意到长江流域工作”。然而这个空间太大了,结果,他被分到了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任教。他 ...[更多]

  •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16篇范文)
  • 袁隆平人物事迹材料和精神(16篇范文)86人关注

    1953年7月,袁隆平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他在分配志愿表上,填上了“愿意到长江流域工作”。然而这个空间太大了,结果,他被分到了湘西雪峰山脚下的安江农校任教。他 ...[更多]

  • 袁隆平名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袁隆平名人事迹材料(16篇范文)84人关注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