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5:01 查看人数:13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 1091字 4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93人
脱贫攻坚人物先进事迹 1126字 8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13人
脱贫攻坚人物先进事迹 585字 6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8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 612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47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978字 1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12人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 2024字 7段 7分钟 11分钟 16分钟 100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996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2人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673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58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47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49人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事迹 769字 3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92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1060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64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733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01人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87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48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1111字 12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267人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资料 3062字 19段 11分钟 17分钟 24分钟 227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2258字 35段 8分钟 13分钟 18分钟 229人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91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93位用户喜欢。

一、严于律己,努力树立党员形象。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有一颗赤诚的奉献精神,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他用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工作上,他爱岗敬业,务实重干,每做一件事都要深入到群众当中去,调查研究,吃透实情,力求实事求是。同时,还注重自身学习与本村发展有一定联系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抓好班子,努力提升工作合力。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张初炎同志自从当村干部起就深刻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凝聚力量的前提,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尽力维护班子的团结,遇事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域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努力奔波,努力办好村民实事。由于赤坭村地处公平镇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0多公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这一直困扰着村民的出行,更不要说致富了。为让村民们能够走上干净的水泥路,拥有整洁的居住环境,张初炎下定决心,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为了筹集建设资金,这些年他积极奔走,每天找领导,跑单位,用他的信心和热情感动了包村单位和各级领导,争取到上级支持,在近几年陆续争取到资金完成村通镇公路和3个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共计13.3公里;筹资25万元新建村部办公楼;筹资100多万元分别修建了自来水管网、水泥面村町1650平方米、池塘砌石780多立方米、整治排污管道1800多米、绿化村道0.8公里。这些民心工程的陆续建成,既凝聚了民心,形成了共建家园的良好氛,又为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打造了通道平台。

四、艰苦创业,努力帮群众脱贫致富。路通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问题。对此,张初炎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理清了发展思路。一方面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积极发动村民发展家禽天然养殖,同时,因地制宜,积极发动村民水产养殖25亩,草药种植100多亩,优质水果种植100多亩,种桑养蚕近千亩;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帮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公平镇服装、餐饮业等进行就业,切实为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张初炎同志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在上级相关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赤坭村已帮助8户困难户脱贫,脱贫率达到40%。

脱贫攻坚人物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6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13位用户喜欢。

“人最怕没有盼头,谁愿意当贫困户?”这是乔甸镇大罗村委会光荣脱贫户何道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不觉得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不能等、靠、要,我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何道喜只有小学文化,家有四口人,年迈的老母亲、夫妻俩和儿子。2014年以前,由于种植技术缺乏,何道喜家的种植葡萄经常是一年到头不赚钱不算还会亏钱,加上妻子长期患慢性病,儿子正在上高中,一年除了日常生活支出外还有两万多的支出,家里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只能一家老小寄住在何道喜的哥哥家,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人民法院的帮扶责任人刘文辉多次入户与何道喜及其家人沟通,帮他们一家想办法、定目标、定方向,不断鼓励他们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生活。这份温暖更加坚定了何道喜要靠勤劳双手奋斗,摘掉贫困户帽子的决心。

由于知识和技术的欠缺,何道喜的脱贫之路比别人走得更加艰辛。不论农忙农闲,在田里都能见到夫妇俩忙碌的身影,两人还忙里偷闲参加村上组织的各种种植技能培训,向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葡萄种植大户学习,不断地突破自己,提升种植技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何道喜终于扭转了辛苦一年却还是亏钱的糟糕局面,葡萄种植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赚到钱以后,何道喜并没有随意挥霍,而是盘算着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打听到最近几年养驴能挣钱,于是在2016年10月,他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贴息贷款5万元,花了15000余元买了两头毛驴,每天割草回来精心喂养。2019年,何道喜以3200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头自己精心饲养了半年的小毛驴。“毛驴的繁殖周期比较长,但是好养、不容易生病,我要好好呢发展毛驴养殖,按照我的计划,5年之后,毛驴养殖至少能给我家带来每年5000元的收入。”何道喜一边喂着毛驴一边说。

何道喜儿子何健华,高中毕业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想到父母亲在家含辛茹苦地养育自己,心里特别不好受,就跟父亲说愿意回来打工挣钱养家,被何道喜骂了一顿,何道喜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如此艰难,就是当初我们读书读得少,没有一技之长,所以现在只能回来干最苦、最累的活,现在时代变了,没有知识你连种地都种不好,你应该多读点书,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我们家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何健华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利用东西协作扶贫契机,到江苏继续完成学业。

2016年年底,通过国家安居工程政策,何道喜一家终于从哥哥家搬出来,搬进了安全稳固的新房,同时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现在葡萄种植技术上去后,我家的收入越来越高,妻子的慢性病也好转了很多,儿子也快要毕业了,除了照顾好老人和家人,我要继续发展养殖业,有能力的话带动我们村更多的人增收致富,相信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让生活会越过越好。”何道喜憧憬着。

脱贫攻坚人物先进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5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李栖鸿,男,汉族,家庭人口八人,劳动力四人,2015年11月被评为口子村建档立卡户,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900元,经过四年多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和产业项目的实施,于2018年稳定脱贫,脱贫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1元,2019年达到9700元。

该同志评为建档立卡户以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班和扶贫工作会议,充分利用好政策,实现家庭稳定脱贫走上小康之路。

李栖鸿家的主要产业是农用农机具,他利用农用车办起一家流动补胎和修车铺,随着资金的积累,总觉得产业少,不适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于是他筹措资金办起了馍馍、面条加工铺,产业逐渐壮大。2019年农用车流动补胎纯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加工馍馍面条收入达5万元,种植业收入达5000余元。

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李栖鸿同志敬老爱幼,抚养80多岁高龄的父母亲,经常接送孙子上学,在群众生活中主动作为,对社会上出现的—些不良风气主动制止,主动参加村上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2018年的救灾,2020年的疫情防治,他都积极主动作为。

李栖鸿家庭脱贫致富不是等、靠、要,而是內在动力在发挥着作用。他深知精准扶贫给了好的政策,但利用不好,再好的政策也是—句空话。他做到变“输血”为“造血”,2020年他又在村上租了二间铺面将流动补胎变为农机和摩托车修理铺,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富裕了自己的家庭。

让我们向他的拼搏精神学习,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小康道路!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2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7位用户喜欢。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份荣誉属于参与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每一个人。”25日上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院一科病房,伽师县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刘虎在哥哥的帮助下,通过手机客户端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刘虎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但因身体状况不允许,他未能到现场接受表彰,委托妻子宋桂蓉赴京参会。

今年47岁的刘虎,自2016年11月任职以来,一直为水忙碌。为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目标,刘虎在发现身患肺癌的情况下,仍然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2020年5月,工程全面通水并投入使用,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彻底告别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因耽误治疗及劳累过度,刘虎病情恶化,左眼失明,瘫痪在床。

看着会议直播,刘虎眼角的泪水未曾停止,当听到“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那一刻,刘虎的嘴角上扬,心中的激动只能用泪水来诠释。

“值了!”刘虎艰难地发出微弱的声音。

“感谢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我丈夫如此高的荣誉。这些年他常对我说,能有幸参与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能让伽师县群众喝上甘甜水,无怨无悔。我来参会之前他还在说,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说到这里,电话那头的宋桂蓉哽咽了。

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宋桂蓉第一时间与丈夫通话,分享她参会时的心情。“我用眼睛、用心记下会议的每一个瞬间,回家后我会讲给他听。他永远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宋桂蓉对记者说。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8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2月14日,第七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生前系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的刘虎荣获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连日来,伽师县委宣传部讲师团走进乡镇、村(社区),宣讲刘虎的先进事迹。

“刘虎豁出命来,也要让我们吃上‘幸福水’的事迹非常让人感动。”2月24日,听了刘虎事迹宣讲的伽师县铁日木乡霍加艾日克村村民卡米力·苏拉依曼说,“我要把刘虎的故事讲给孩子们,教育他们从小珍惜来之不易的甘甜水。”

喝上甘甜清冽的水,曾是伽师几代人的梦想。生在伽师,长在伽师,喝着涝坝水长大的刘虎,2016年从伽师县农业局调到水利局之后,就一直为水而忙碌。

“我决心带领团队把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引进伽师。”意气风发的刘虎撂下了“狠话”。

“把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引进伽师,这是几代水利人的梦想。”伽师县水利局副局长阿巴斯·斯地克说,“这工程大得我们不敢想。”

穿越3个县,光工程管线长度就近2000公里。“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刘虎带着团队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

“豁出命来,也要让群众吃上甘甜的安全水。”早在2017年5月,“拼命三郎”刘虎就被确诊为肺癌,但他一声不吭,悄悄去医院做化疗,第二天又出现在施工现场。刘虎一天要步行二三十公里,目的就是要布下最佳管线。

2020年初,原定2月10日复工,受疫情影响,分布各地的施工人员未能如期到达。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调整方案,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他的建议得到伽师县委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一支支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个个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迎刃而解。

“工作越来越忙,刘局长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医生打电话都劝不动他。”刘虎的同事吾斯曼·热合曼回忆说。原本每隔21天需进行一次化疗的他,一连5个月没去过医院。

刘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当有人劝他:“刘局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啊!”他立刻很精神地回答:“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

就这样,在刘虎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原本3年的改水工程,历经8个半月的艰苦奋战,2020年5月20日,47.5万名群众彻底告别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刘虎却倒下了。

“让家乡百姓早日吃上甜水,值啦。”躺在病床上的刘虎宽慰妻子。住进了医院的刘虎,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转移至骨髓。2021年7月2日去世。

“刘虎局长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群众,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听了刘虎事迹的宣讲,霍加艾日克村团支部书记达尼亚尔·吐地说。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02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7分钟,朗读时长11分钟,慢速需要16分钟,有100位用户喜欢。

“今年7月,我们这里下了大雨,河里涨水,山路有的地方塌方了,还有的村庄道路也被洪水冲垮。目前我们已经争取到相关项目,正进行水毁工程修复。”日前,在__县__乡__村大江洲小东江河段防洪堤施工现场,__村第一书记__介绍说。此前,__刚在村里走访了贫困户。由于今年__村要脱贫,因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的脚步显得比往常更加忙碌。离县城40多公里的__村,是一个半山区半库区贫困村,总体格局为“七山二水一分田”,有14个自然村,380户15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其中已脱贫69户270人。

2018年3月,__从__县甘棠江核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来到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村里各项事业中,当好基层党建指导员、改善民生的服务员、脱贫攻坚的战斗员等角色,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好事,深受群众好评。

狠抓党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驻村以后,蒋书记与村“两委”干部制定党建工作规划,狠抓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党建资料的规范化。每年“七一”,他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到县党群服务中心、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内涵,有利于脱贫工作的开展。”__说。“我刚来时,原先的老村委办公楼年久失修,很多设施不齐全。而且当时没有综合服务中心,老百姓来村里办事也显得不方便。”__说,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他与村“两委”干部商量决定向上级争取项目,选址新建村委办公楼。去年5月,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建设资金65万元,在长滩村新建3层276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经过一年的辛苦付出,今年4月,新的村委办公楼终于竣工并通过上级验收。他还通过后盾单位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开展扶贫捐助,筹集村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万元,解决了大部分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目前村委已入驻新办公楼办公,提高了为群众办事效率。

同时,针对一些村屯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的问题,__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扶贫的力度。经过多方努力,共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了捞田自然村防洪堤建设和鱼跳、桃源、里乾岭、捞内等自然村的部分入户道路建设。“捞内是全乡山势最陡的小村子,以前从村里出来只有一条曲折陡峭的小山路,不能通车。”__高兴地说道,目前捞内自然村正在进行进村道路的硬化施工,这条路长2.9公里,改建后路加宽到了3.5米。这条路的建成通车,可解决当地群众出行的难题,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以前还没修这条路时,我们村民出来赶圩,来回步行需要一两个小时,好难走。由于不能通车,进出村里的物资都需要自己挑自己扛。”捞内村党员苏军强聊起这条路时感慨地说,现在政府帮我们修路了,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投工投劳,十分支持施工方建设,期盼着这条路早日竣工通车,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抓产业建基地,为民拔穷根。“村里原先也有产业,有700亩草珊瑚和50多亩的山豆根基地。但这两个产业出效益的周期比较长,群众投入久,短期内的收入也相对少。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搞‘短平快’的产业。”在__村丝瓜蔬菜基地,__介绍说,村里要脱贫,必须摆脱村集体经济“空壳”现象,要有集体经济产业支柱,任务很重。说这些话时,__语气有些沉重。为了发展产业,让__村的群众早日脱贫,他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田间地头征求群众意见。他与村“两委”干部带着群众的提议和致富愿望,多次到南宁、湖南、兴安、玉林等地考察项目。

“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考察,今年我们因地制宜,决定在长滩村连片种植丝瓜蔬菜。”__说,这种丝瓜又叫水瓜,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高。成熟时果实里面的网状纤维叫丝瓜络,可用来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当地原先种了桂花树,但现在树已经不值钱了,卖不出好价钱。今年4月,他与村“两委”干部在长滩村召集村民开会,讲清村委的发展思路,让村民了解党的富民政策。通过做工作,村民积极响应号召,每家每户拿出自己的土地作为投入,把地里原有的桂花树砍掉,整合土地,改建丝瓜蔬菜基地。“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引进广西浦北昱晴生态农场,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管理。”__说,基地的种植技术和销路由公司负责,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了种植协议,出售的产品为丝瓜络。村民只拿出地来租给合作社,收租金,要比原先种桂花树划得来。而且基地平时需要有人手管理干活,这些都可以雇请附近的村民。“我们基地请村民来干活,男女分工,男的每天的工钱是120元,女的每天的工钱是80元。”__介绍说,从最初决定做,到整合完土地下种,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基地建成后,村民又有了一份收入。他们不用出远门,只在家门口做事就有钱赚,还可以照顾家庭。

同时,__还结合各自然村的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除草珊瑚和山豆根种植基地外,还发展山蛙、火鸡、土鸡放养等生态特色养殖示范点。“这样,我们采取多种模式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就有收入了,老百姓就能真正享受成果和红利。”__高兴地说。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96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2位用户喜欢。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季节更替了一个四季,山河又裹上了银装。无论朝晖夕阴,晴雨晦明,无论时序如何流转,我都无法忘记在小娟离开这个世界前,与她相遇在贫困村的情景:寒山梁上风阵阵,看着她沾满泥巴的运动鞋和裤腿、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我心里莫名升起一股敬意,又有一种父亲般说不出的心疼。她要到前面一个村子去工作,并叮嘱给我开车的司机慢点开车,注意安全。

万万没想到,那是我与小娟的最后一次挥手。那一挥手,竟然成了我与她的诀别!

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责任担当,才会在她短暂而光辉的人生中,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付出,才会在她猝然离世之后,千千万万的人为她送行?一个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才会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日子里,人们每当提起她都会潸然泪下?

从“最美扶贫人”到“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从“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张小娟同志,已经成为这个新时代关于忠诚与奉献的符号,她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榜样更是一座丰碑,她存活于人们的血脉之中,根植在人民的思想之内,更跳动在这个时代的脉搏深处。

情系桑梓终不悔,芳华永存铸丰碑。这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以满腔热血奔走在共和国脱贫攻坚征途上的脚步,是怀揣赤诚之心回报乡土、造福百姓的无悔青春里留下的铮铮誓言。

以忠魂铸初心,用生命赴使命。从北京来的“洋学生”到“土干部”,这是从“坚铁”到“金钢”的淬火,是在基层的熔炉中磨炼锻造的蜕变之路,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正是有了基层这块“磨刀石”,才厚植了她心怀群众、视民如亲、为民如己、血浓于水的真情,树立了一个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奉献担当的榜样和典范。

脱贫攻坚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扶贫一线的“指战员”、攻坚队伍的“急先锋”、干事创业的“顶梁柱”,曾是舟曲干部群众对张小娟最形象的称谓。正是有了这份热爱与忠诚,才锻造了一名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并蒂而生、敢于担当的精神;铸就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将热血洒在脱贫路上的赤胆忠魂。

英雄不曾远去,英雄就在身边;英雄不仅高大,更多出于平凡;英雄不仅崇高,而且可亲可敬。张小娟始终心系群众、视民为亲,对待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她矢志不渝的愿景,就是让家乡早日摆脱贫困。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正是因为有了像小娟那样的时代楷模,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走向辉煌。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3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58位用户喜欢。

20世纪90年代末,张小娟的父亲张生财迎难而上,坚持承包了下来。他倔强地开着挖掘机,沿着陡峭的山坡生生开出了一条盘山路,直通荒坡腹地。而后又买来小核桃树苗,牵来水管,自己一棵棵栽下苗木,并让十余岁的儿子张建平帮忙浇水。就这样用了前后近两年时间,张生财硬是在这里栽下了900多株核桃苗和数千棵云杉树苗。

几年后,小树苗逐渐长大。又几年,荒土坡上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核桃林。自那以后,村里那条惹人嫌的泥水沟,即便在雨季,也再未泛滥成灾过。

凡是认准了的事,咬着牙也要坚持到底,一定要善始善终,绝不半途而废。这是父亲教给张建平印象最深的一课。在这一点上,张建平认为二姐张小娟与父亲如出一辙。就像这些年来,扶贫工作即使再苦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

小学未毕业的张生财,深深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这让他抱定了信念:无论如何,哪怕耽误农活,也一定要让子女多受教育。

那时,村里的小学只能读到二年级,之后就要转到村庄附近的曲瓦乡中心小学。而张小娟上三年级时,却与大两岁的姐姐张小慧一起被送到了离家50余公里外的舟曲县城去上学。父亲张生财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姐妹俩的平日生活由奶奶照看。在曲瓦乡,那时还没有哪家为了子女上学会这么做。

张小娟上五年级后,奶奶年纪大了,便回到老家。姐妹俩就此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互相照应。直到小四岁的弟弟张建平也来县城上三年级时,母亲杜条先就完全放下了农活儿,全职下来照看姐弟仨的学习和生活。

在舟曲这个闭塞之地,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通常只有考学一条路。而张小娟也终不负所望,在2003年高考中,以全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从舟曲一中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49位用户喜欢。

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晴隆县,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0年,姜仕坤担任晴隆县县长,他立志为晴隆县摆脱贫困贡献力量。

发展山地旅游业,是晴隆脱贫致富的主攻方向。晴隆的挂壁公路“二十四道拐”,曾是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为擦亮这张名片,姜仕坤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编撰出版物、筹拍电视剧……晴隆旅游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为改变晴隆县县城面积小、街道路面坑洼不平、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姜仕坤到需要拆迁的家户做思想工作,带着干部跑银行、筹集资金……如今,晴隆县城旧貌换新颜。

为带领晴隆冲出经济洼地,姜仕坤动员群众种草养羊,探索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精准脱贫“晴隆模式”。“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蓬勃兴起。

多年夜以继日地奋战,姜仕坤身体严重透支,但他始终撑着、扛着。勤,是他的工作方式;俭,是他的生活习惯。他以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公仆情怀,解决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

2016年,年仅四十六岁的姜仕坤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在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他的妻子和女儿受邀接受颁奖。女儿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激励她继承父亲遗志、为家乡继续奋战的巨大力量。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事迹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69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加了困难。___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对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积极发挥作用。

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扶贫实践中,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实现“造血式扶贫”。当前,应从信贷规模、利率定价、风险容忍度等方面支持贫困地区支柱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大户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支持骨干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模式,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户收入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扶贫车间等,将生鲜农产品就地初加工或精深加工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应着眼于推动农村绿色发展,用好专项信贷政策,助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建设,让农村水更绿山更青。

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激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是金融扶贫的责任所在。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帮助贫困地区招商引资,推动扶贫项目尽快开工、扶贫产业加快复苏,消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房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为脱贫攻坚注入金融活水。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丰富抵押担保方式,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难问题,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受到疫情影响的农民以土地、农房、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持续稳定增收。加大信贷投入及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为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服务。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0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晴隆,贵州西南部因贫穷“出名”的小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在贵州的扶贫地图上,晴隆县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又格外“醒目”。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33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晴隆缺晴,有时候阴雨连绵一两个月难见阳光;晴隆缺水,这里石漠化严重,再大的豪雨,也会很快顺着喀斯特漏斗、暗河消失殆尽。

晴隆山高、谷深、坡陡。县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城区面积的两倍,但竟找不出一块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千亩坝子。土地瘠薄,稼穑艰难。

采煤、采锑、采金,资源的粗放开发,曾使晴隆的发展一度陷入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重困局。

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

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

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姜仕坤选择从城建入手破局。

当时的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变过样:建成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2万多;主干道只有6米多宽,白天条条路堵车,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冷冷清清。如此的规模和建设管理水平,连有些地方稍大的乡镇都不如。

县城不扩容改造,晴隆就伸不开发展的手脚!

斯人已去。如今,在姜仕坤身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晴隆:白改黑后的沥青道路干净清爽,交通标线清晰,信号灯闪烁,车行畅通有序;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万多;全县城镇化率从17.5%提升到33.55%,接近倍增!当地人把县城扩容改造,赞为晴隆发展史上“天翻地覆的壮举”。

在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莲城镇镇长范勇等“城建破局”的亲历者心中,更值得说道的“壮举”是,姜仕坤带着大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对群众利益的充分维护,是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上访为零的纪录!

事实上,最初的征地拆迁方案,有过被当事群众公开“怒掷”的尴尬。看着群众扔回来的方案,姜仕坤说,“要么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么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考虑充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姜仕坤一次次来到征拆户中间,掰开指头,和大家面对面一笔一笔地算细账。然后,带着政府一班人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终于形成了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系列征拆文件。

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封汪鑫感慨地回忆:“过去连科局长都是很少出面做群众工作的,大家习惯于凡事‘安排下去’,姜仕坤同志的垂范和要求,使干部作风为之大变。”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1位用户喜欢。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8位用户喜欢。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全国还剩余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剩余贫困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病人、残疾人等。落实两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坚持党的领导,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更应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上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面对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应发挥制度优势集结全社会之力。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脱贫攻坚必须大力推进内源扶贫,要从根本上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内在动力。___总书记说过:“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劳动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努力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当前,14亿多中华儿女也正以饱满斗志,在深度贫困歼灭战的战场上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攻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我们必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1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67位用户喜欢。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姜仕坤的情怀,也是他的功夫。在晴隆,很多人都知道,姜书记会算账,会算晴隆经济发展的账,算百姓生产生活的账。中专起点的姜仕坤爱学习、爱钻研、爱较真。

大家公认,姜仕坤很在行,推动“晴隆模式”在他任职期间实现了升级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晴隆羊”,成为与蒙羊、疆羊并秀的中国三大羊系之一。

晴隆的水土不宜稼穑,却不排斥莺飞草长。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实现经济、生态、扶贫“三效”同步的“晴隆模式”,是晴隆农业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亮点。到晴隆任职后,姜仕坤以近乎痴迷的钻研态度,很快从门外汉变成了“羊专家”“羊书记”。

下乡调研,姜仕坤往往第一时间直奔羊圈。哪个乡镇有多少羊存栏,哪个养殖大户发展存在困难,哪个山头的饲草长势最好,哪个季节羊群最易发病,很快他便了如指掌。

出差外地,姜仕坤会频繁出入各种肉类交易市场和形形色色的羊肉馆。不是为了“发掘”美味,而是四处找寻“晴隆羊”的市场未来。

姜仕坤的细致与较真,“晴隆模式”发起者,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县草地畜牧中心主任张大权记忆犹新。有一次,姜书记半夜打来电话:“有个问题我没想明白,睡不着,你再帮我核算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只山羊一天各需要吃多少草料。”曾几何时,由于经验缺乏,晴隆不少养羊户都发生过草料贮备不足导致羊只饿死的悲剧。为把“晴隆羊”搞上去,姜仕坤事事都要摸个门清。

功课做足,姜仕坤找到了“户均30头基础母羊”这个让农户稳定脱贫的精准拐点,并由此提出了“让种草养羊成为晴隆百姓主业”的战略性脱贫思路。

在姜仕坤手上,制约“晴隆模式”升级发展的两大“瓶颈”得以解决。

品种结构单一之困。“此前十年,晴隆一直以养殖黑山羊为主,但在国内肉羊市场上,绵羊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姜书记提出,要扩大绵羊养殖占比。”张大权说。如今,晴隆山羊与绵羊已各占半壁河山,姜仕坤成功推进了“南羊北进”,“晴隆羊”打开了惯食绵羊的北方市场。

群众种草养羊动力不足之困。2011年前,“晴隆模式”主要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县草地畜牧中心通过打造养殖小区和大户养殖示范,给群众分发基础母羊,繁育羔羊后与群众分成。基础母羊仍归县草地中心所有,群众没有完全产权,发展种草养羊动力不足。

姜仕坤提出,“晴隆模式”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根基一定要放在养殖户身上,“我知道他们的想法”,力主鼓励群众独立散养。而张大权则担心,群众独立散养会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不易于整体上管理统筹。

事实证明了姜仕坤的判断。鼓励农户散养,农户有了全部产权,也有了压力,压力迅速转化成了种草养羊的发展动力。“在让养羊户拥有完全产权这件事上,仕坤发挥得非常好!”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这位曾经的晴隆县委书记为自己的老搭档由衷地点赞。正是姜仕坤这一精准的“发挥”,使“晴隆模式”真正走上了社会化产业发展的“升级”之路。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资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062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1分钟,朗读时长17分钟,慢速需要24分钟,有227位用户喜欢。

2016年9月任职以来,他凭着自己是本地人的优势,不仅先后负责挂包站马田、浪巴铺等4个村小组138户1340人,具体负责新农合、养老保险、扶贫等中心工作,特别是2017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贫困户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都在他的细致走访调查、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中得到了顺利推进。他的身影无数次在入户走访帮助贫困户报销医疗费、申请雨露计划、住房修缮加固中闪现。同时,他还带动村组干部学习脱贫攻坚知识,认真做好村委会脱贫攻坚的档案资料,注重产业发展积极参与村组招商引资项目的工作。通过努力,__村委会的脱贫攻坚工作逐步由后进走入赶超行列。

__,男,25岁,汉族,是__省__彝族自治州__县__乡__村委会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官岗位上,他敢作敢为,敢于担当,心中始终牢记:党的使命和青年的使命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村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新使命。脱贫攻坚道路上,他始终保持青年人的热情与主动、积极走访,求真求实,深入到群众当中,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放下架子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愁,并用心主动地为他们解愁解忧,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他深知在脱贫攻坚一线如果没有扎实苦干的作风,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很难干得了,更难干得好。因此,他在驻村工作上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为民办实事的载体,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他总说:村里工作最实际、来不得半点虚假,人民群众最朴实,看重实际效果。做好村里工作,既要尊重村里实际,又要敢于解放脑子想,放开胆子干,不仅仅要为村里建设出谋划策,同时自己要勇于挑重担,用心参与到村里的重大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上来,敢干、真干,才能干出成效

__村委会处于__县、__县交界山区,东面、南面被大河阻断,西面、北面被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2017年被列为深度贫困行政村,下辖6个自然村,有农户725户2054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57人,群众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外出打工收入为主,交通水利条件、村组文化活动场地等仍比较薄弱,猛连村、麦地冲村等通自然村通村道路依然得不到硬化、雨天得不到通行保障;

长期的贫困使得群众群众对政策的依赖较为严重,对长效的扶贫政策持观望态度,群众自主脱贫难度较大。

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精准识别,主动当担,敢于负责,把好脱贫攻坚第一道闸。精准识别,他坚持原则坚持政策不走样,他自主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会分析全村的贫困状况,对每位参会人员的提议进行走访核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讲明政策,坚持标准,以理服人,不容许任何一个人浑水摸鱼,也不允许任何一个贫困人口掉在档外;

一户一策,进入贫困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在村头路口收集“情报”,在一般农户家中入户走访,听问题,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贫困户能得到切实帮扶、精准脱贫,他经常走村入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挂包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经济发展现状、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挂包单位其他挂包干部无不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__村委2017年动态管理期间,拟纳入贫困户8户30人,拟剔除6户22人,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最好入户访问者,收集农户信息正面数计收集,同时盘前侧击通过听与看,从亲友开始躺口风,从群众的理解开始了解拟纳入对象,对侧面听取的消息向相关部门确认,自始至终做到有证有据,做到纳入是因为真实贫困且满足政策;

做掉剔除征集确凿,确保纳入对象精准,把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道闸。

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精准帮扶,敢于用情、真抓实干,让脱贫之路温暖人心。在帮扶过程中,不仅考虑了贫困户发展生产、外出务工、扶贫政策落实等大事,而且将工作细化,也注重了从小事做起:为家庭的适龄儿童送上学习用品以关心小孩的教育成长、为家庭老人送上慰问品来关爱老人、送上常用药品来看望呵护病人。有位贫困户男主人患有严重肾病,沉重的医疗负担,使该名贫困户多次动了轻生的念头,是他多次去他家陪贫困户说话,替贫困户想办法,鼓励贫困户坚强的活下去,他在多方面取证,多方面争取后,全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管理,积极为其争取民政救助,社会救助等;

同时2017年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时结合该户贫困户实际情况列为返贫处理,健康扶贫政策下来后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现在该名贫困户基本痊愈,根据该名贫困户的意愿他还帮助给其介绍了一份在县城做保安的工作,现在该贫困户家庭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该名贫困户还主动对他说年底其想脱贫了;

这只是他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万家灯火下的一个剪影,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大学生村官,在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真情、行动,感化群众,教育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把群众的事记在心里,把群众捂在心里,努力践行着“自强诚信感恩”的主题,鼓励着贫困家庭通过自我发展奔上小康路;

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困难群众积极作为,开始走上自主脱贫的道路,每三个月的时间他就要到全区的贫困户家中亲自去看一看,亲自去问一问,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案,截止目前为止__村142户贫困户,顺利脱贫100户,还有22户已经达到2018年脱贫标准,可以保证年底顺利脱贫出列,其他达不到脱贫标准的也积极动起来了,温暖的脱贫攻坚之路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感受温暖,心生希望,勇敢地奋斗在脱贫之路之上。

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精准施策,敢于争先、率先垂范,以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效。他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走遍了__村8000多亩土地,遍访了全村142户贫困户,侦查了全8个个体企业,对__村委会6个村的闲暇土地和闲置劳动力进行最新统计,因地制宜有能力外出闯荡的贫困人口推动务工信息,对于只能就近解决务工问题的的贫困群众,他结合__乡万亩桃李建设,他主动学习桃李种植技术,同自己种了2亩多地桃李,亲自试验,积极作为,鼓励大家通过种植经济林果来发展致富,在全村委会,截止2017年带动全村委会种植桃李1341亩;

2017年末和村委会其他人一起积极协调,积极参与,引进外来资源在凹不果村小组发展黑斑蛙养殖,涉及土地流转15亩,涉及相关农户45户,在不到十五天的时间签订先关合同,涉及贫困户6户每年增收1000元,同时签订务工合同收益的贫困群众11户;

同时在2018年初,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软籽石榴种植,形成我乡特色,同时增进所在村组贫困户人员的务工收入,保障他们能够壮有所用,实现增收,在目前我们的在引进外来资源时更加注重当地百姓的诉求,努力找到双赢的基点,争取双方受益最大化;

2018年后半程他和村委会的其他人员积极谋划,准备在凹不果村小组的荒地实施开发,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合同附加条款来解决周边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和乡村道路问题;

在每个月的脱贫攻坚扶贫工作日活动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用依旧如火的热情组织、参与到扶贫工作日活动中,认真细致的完成走访调查、政策宣传、产业、信贷扶持、“十个一”活动、资料填写、完善等每项工作任务。完成自己的工作之余,经常热情协助同事开展政策宣传、表册填写,将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做事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边人。

他总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为村组基础事业建设四处奔波争取项目资金、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费心费力;

我们总是在田间地头看见他娴熟的农家把式,我们也总能看见他在村头巷尾当有人叫他“小廖”时腼腆的笑容,我们还能看见他为群众奔走办事绝尘而去的侠之背影,这就是一位普通大学生村官在小康路上奋斗的真实写照,他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感念于斯而深爱于斯,用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和汗水不断夯实群众的小康路,这就是一位出生在农村,成长在群众当中,带着党的嘱托,在奔走在群众身边,挂在群众嘴边,念在群众心里的新时代的好村官__同志!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主要学习事迹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258个字,有3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8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道路尽头的下庄村,四面被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包围,因其仿佛置身万丈深井中,而得名“下庄”。

在竹贤乡一带,毛相林被称为“当代愚公”。20多年前,时任村支书的他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这条路已被拓宽、加固,村里先后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村民的致富路。

不甘“坐井观天”

带领村民绝壁开路

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不甘落后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天路”改变了下庄人的命运。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不甘落后的下庄人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每次院坝会,毛相林都给村民们打气。

听说曲尺乡柑橘种得好,果农一年可收入好几万元,毛相林眼热了。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听说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不已。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把“触角”直接伸到瓜田李下,见缝插针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一次不行跑两次,脚板磨起了泡,他套双袜子又出门,直到把结满西瓜的瓜地“复制”到下庄为止……

与此同时,毛相林还鼓励村民种植南瓜、芝麻、小麦等农作物,配套开设了厂房,加工麻油和麦子面条,使下庄村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

“刚回家时,我便被漫山的柑橘树深深吸引。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这几年,下庄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下庄村“电商达人”王石感慨道。21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下庄人,前年,刚刚中专毕业的他放弃沿海的工作机会返乡创业。他巧识商机,将村里的农产品放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就挣了十多万元,“尤其是村里的柑橘,每年刚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爆款’,行情最好时,我一天共销售出200多单。”

在下庄村,这几年,像王石这样的返乡青年越来越多,为下庄发展注入了活力。去年,下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比20年前增长了4倍。

打造民宿村落

实现效益叠加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15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16篇范文)

荆棘载途,玉汝于成。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走来,虽征途漫漫、充满艰辛,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年初以来的抗疫大考,还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亦或是实现经济正增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再或是防汛救灾抢险、灾后重建的顺利推行,都离不开了不起的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一系列成果成就的取得,不是某个人努力的结果,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脱贫攻坚信息

  • 2021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8篇范文)
  • 2021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8篇范文)78人关注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情壮语,只是默默扎根一线,动真情,使真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是__苗族乡__村第一书记__。 ...[更多]

  •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16篇范文)
  •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素材摘抄(16篇范文)13人关注

    荆棘载途,玉汝于成。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路走来,虽征途漫漫、充满艰辛,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无论是年初以来的抗疫大考,还是疫情防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