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50:01 查看人数:11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1252字 4段 5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91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879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72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事迹材料 1165字 5段 4分钟 7分钟 9分钟 110人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738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74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906字 11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50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1365字 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14人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范文 618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4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3944字 34段 14分钟 22分钟 31分钟 263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主要事迹材料 613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35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939字 7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62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1060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58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 128字 6段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18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978字 1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59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666字 2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85人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616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217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641字 5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06人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5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在京举行,伟业功成,映照百年大党不变初心,看得我热血沸腾、由衷自豪,我的奶奶看得也直抹眼泪。又逢元宵佳节,奶奶便用家乡流传的捏面灯习俗,捏了一个憨态可掬的牛,还特意染红了,寓意祖国和全家牛年红红火火。今年是党的百岁诞辰,是吹响脱贫攻坚走向全面乡村振兴号角的一年,我又让奶奶捏了两个牛灯,祈愿百年大党永远年轻,祈愿乡村振兴如脱贫攻坚一般早日胜利,祈愿涌现更多“三牛”,齐心聚力点亮复兴之路。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灯芯”,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证。百年大党一路走来成绩辉煌,首次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小康愿景。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脱贫攻坚这件“大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好;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绝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负使命和重托,他们中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一心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向绝对贫困宣战到群众真脱贫,再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老百姓的幸福没有终点线,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能松懈,还需锚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动力、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是“灯油”,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保障。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答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构建、优化体制机制,采取更加集中的政策支持、更加精细有力的举措。在顶层设计上,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系统布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制定“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提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坚持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尽管脱贫攻坚显著成就,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度一点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强化资金支持,优化资金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是“灯基”,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和国家弘扬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增进东西部相互协作脱贫攻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不断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力量重心下沉;广泛宣传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艰苦奋战,充分彰显团结伟力。乡村振兴已实现良好开局,但基础仍旧薄弱,想要实现大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协同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履职尽责,培养新生代农民和乡村人才,增强其内生发展和致富能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72位用户喜欢。

上大学期间,张小娟是班里的宣传委员。她热衷社团活动,尤其是务实、扎根基层的服务型社团。大二暑假,小娟跟着社团的师哥师姐到偏远山区支教,支教点没有水、没有电,连脸都洗不了,更不用说洗澡。“回来听她讲在那里的经历,有苦有泪却始终没有抱怨,我想如果有机会她仍然会选择去第二次、第三次……”张小娟的同学付丽园回忆道。

2006年,由蒙曼老师带队,师生一行赴湘西凤凰县开展田野调查,了解当地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部门经济状况。蒙曼告诉记者,在这期间,她看到了张小娟的另一个侧面:爱美。

“田野调查其实是个释放天性的过程。和课堂上的沉静不同,田野状态下的小娟很爱笑,对什么都满意,我想,这该是一个容易获得幸福的姑娘吧。”蒙曼回忆说。

在调研回京前的一个傍晚,师生走进当地古城的一家蜡染店,准备做件印花布,为此行留念。大家从店主给的纹样里选了半天,不知道要画什么,张小娟却扔掉纹样,挥笔画下一个类似汉代画像砖的图样,中间有个侍女一般的人物。张新宇好奇地看着她,张小娟得意地说:“图案早就在脑子里了,只是找个契机画出来而已。”

蒙曼对记者说,张小娟时时刻刻都能看出好的地方、美的地方,身上有一股文艺青年的气息,她对美是有追求的。“她爱美,所以希望全世界都美。”

张小娟的同学几乎都遭受过她对家乡的“宣传轰炸”。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她知道了甘南州,知道了舟曲县。每每谈起家乡,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说成片的花儿很美,总说欢迎大家去做客。“从她那里,我知道了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舟曲,有片纯净的土地叫甘南,至今心向往之。”张小娟的同学刘晓杰说。

“小娟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就融入了这座城市熙来攘往的人群里。直到10月9日晚上,同时知道了她回乡、扶贫、殉职的三重信息。”蒙曼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后,一直牵动张小娟内心的,是不能割舍的乡情。所以,2008年,她回到了家乡。工作10年来,张小娟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一线岗位。张小娟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时间都用于加班。她成了全县扶贫工作的移动数据库,同时也是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事迹材料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10位用户喜欢。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扶贫“领头羊”及全体扶贫干部的心血与付出。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领头羊”迈出了“领跑样”。

务实调研走访是前提。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以来,“领头羊”带领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夙夜在公”的精神,迈出步子,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积极宣讲扶贫政策,善于化繁为简,把“政府文件”变为扶贫“政策干货”,实现政策“一本通”,让人民群众看得清楚、读得明白;充分尊重民意,采取入户座谈、面对面交流、互动式商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共同找到适合各自脱贫的新路径、新方法,切实将脱贫“致富经”送到田间地头;在思想上“紧绷弦”,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进一步强化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思想,稳住神、咬紧牙,心无旁骛、勇往直前。通过务实调研走访,敲开群众“心门”,不断激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坚决避免上热下冷、先热后冷的现象,实现上下联动,齐头并进。

紧盯重点任务是关键。围绕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脱贫、社会保障“五个一批”扶贫工程,扶贫“领头羊”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一针一针绣精准,一针一针扎透,齐心协力使出“洪荒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紧扣“识贫、扶贫、脱贫”三个环节,实行条块化分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一针一线缝好固牢”,逐村逐户落实到位,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坚持“靶向治疗”,制定“一对一”解决措施,因人因户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兜底、产业倾斜、科技培训等措施,瞄准问题,坚决精准地打到十环上,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补齐贫困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短板,推动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整改工作“一交了之”、帮扶工作“一访了之”、政策脱贫“一兜了之”。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度、社会认同度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的共同目标,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条心,同下一盘棋,以三军用命、浴血奋战的士气,高效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形成跨地区、跨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脱贫攻坚体系。在培育致富能人方面,做到政治上关怀、政策上倾斜,激励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之力;强化作风保障,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坚决反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着力把督查工作在促实效和减负担之间求取最大“公约数”,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让基层干部从各种督查检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实实在在地为民解难题。

“领头羊”迈出“领跑样”,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尽锐出战,聚焦“六个精准”,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促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3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蘑菇人”走遍全国传授致富术

年已7旬的李玉,仍然在食用菌产业的一线忙碌着,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2012年以来,他先后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河北、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虽然已经是院士,但在接受采访时,他笑称自己就是一个热爱技术推广的“蘑菇人”。

全国各地如今有很多李玉团队指导的食用菌产业基地,他跟新京报记者表示,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是他最早进行产业化推广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末,那里相当落后,又是高寒地区,即使种植玉米,产量也不是很好,记得当时也有一些种植木耳的农户,但产量很小。”

李玉记得是在出差途中看到当地宣传木耳的广告牌,他认为可以来这边试试他潜心钻研的食用菌技术,于是就主动找上门去,帮扶当地农户。经过他和当地村民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黄松甸已成了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也从贫困县变成了富裕县。

李玉表示,在黄松甸他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带领村民种植食用菌,如今最让他欣慰的是,村里的种植户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像如今我在贵州的基地,很多技术人员就是从黄松甸出去的,他们现在对技术的掌握已经非常到位,可以传师授业了。”

为群众服务的赤子之心,换来了当地老百姓深厚的感情与依赖。李玉向新京报记者回忆,有一年他带着日本和英国的专家去长白山开会,当时交通不算便利,他们开车走国道,来到黄松甸时决定下车休息一会儿,没想到自己下车不久,就被当地的村民团团围住了,“大家纷纷过来跟我打招呼问好,有农户还跟我说,‘李老师您到我的仓库看看去,看看我种的木耳怎么样。’说完真就拉着我过去了。”

看到如此场景,日本专家非常感慨,“他说当时被我和当地村民的互动深深感动到了,觉着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就是真地深入乡村与村民打成一片的人,因为他感受到了农民对我们的亲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6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一个对百姓充满爱心的人,又怎会对亲人冷漠。家,占据着姜仕坤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女儿回忆,初中时有一阵子自己很叛逆,不爱学习,成绩考得差,姜仕坤看到成绩单,很意外也很难过,“爸爸并没有发脾气,只是牙齿紧紧的咬着嘴唇。”

那个周末,姜仕坤带着女儿回了一趟乡下老家。走到村口,刚好看到自己年迈的母亲背着装满南瓜的背篼,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姜仕坤对着女儿说:“我就是这样苦出来的,你是我的女儿,要懂得珍惜。”

姜仕坤要让女儿明白,还有很多人,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活,都那么辛苦的努力着。

姜仕坤很“恋家”,工作再忙,周末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赶回册亨老家,看看父母,吃顿母亲做的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吃点剩饭,也觉得是美味。

常年工作在外,看着已近八旬、却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父母,姜仕坤一直想做点让他们高兴的事。

有一次,为了圆父母的心愿,姜仕坤抽出时间陪老人去北京旅游。在从兴义坐大巴车到贵阳的路上,因为空调车窗户没法打开,母亲晕车很厉害,不停的呕吐。看着母亲的难受劲儿,姜仕坤心里十分自责。自家买了车后,每次母亲坐车,姜仕坤都会先上车把座位调到母亲舒适的状态,风再大,也会开一点窗户。

妻子王作艳和姜仕坤同一年被分配到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一个是乡镇科员,一个是幼儿教师,两年后,两人相爱结婚。因为姜仕坤的调迁,王作艳也不停地变换工作。姜仕坤从册亨调到安龙当副县长,她几经周折调到安龙,没多久,姜仕坤又从安龙调到兴义任州建设局党组书记。当她马不停蹄地跟到兴义,姜仕坤又调到了晴隆。姜仕坤不想让妻子再折腾,于是王作艳停止了“追赶”,把他们的家安在了兴义。

姜仕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王作艳怨言很少,她只是担心,一直担心,担心丈夫的身体能否扛得住沉甸甸的工作重担。在姜仕坤担任县委书记后,这份担心与日俱增。

“晚上十二点电话打过去,大多数时候收到的都是他‘还在开会’的短信。早上又想让他多睡会,不忍心打电话……”看着才40多岁的丈夫,两鬓已经花白,头发掉了大半,背也微驼了,王作艳有时也真的不理解了,“怎么会忙成这样!”

田姗灵记得,有一次在老家,看到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村夫妇开着电三轮从身边驶过,爸爸对她说,“退休后,我和你妈也会像他们一样,买个三轮车,种点苞谷、南瓜。”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4位用户喜欢。

姜仕坤同志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著追求,用对党的赤子之心、对人民的公仆情怀,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在贵州高原上谱写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命壮歌。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认真践行了“三严三实”,履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他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个党员,一定要学习姜仕坤同志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首要的就是学习他信念坚定、忠于党忠于事业的政治品格。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他的一生都在同贫困落后和晴隆的发展及百姓的小康努力工作。他的拼劲儿来源于姜仕坤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坚定信念。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惟有信念坚定,思想才不会动摇,行动才不会止步,才会从骨子里透出一股韧劲,从血管里流出一股舍小家顾大家、忘记个人心系群众的热血;惟有信念坚定,才能做到对党无限忠诚,才会赢得组织上的信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去。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榜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忠诚于党,尤其是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对党绝对忠诚。

我们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百姓对领导干部的期许,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怀着“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的朴素信念。姜仕坤同志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450元上升到2015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真心为民解困、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真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只争朝夕、毫不懈怠的敬业精神。在晴隆的6年,姜仕坤同志除了在外出差,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调研、发现问题,晚上开会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常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病魔缠身依然战斗在一线的务实作风,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他呕心沥血为晴隆撑起加速发展的晴空,直至蜡炬成灰的敬业精神无疑是对“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夙夜在公、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为县域发展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他敢作敢为、善做善成的责任担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县委书记,他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把一个极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带上了高速的发展之路。他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书写了“晴隆模式”,把石漠变成绿洲,把“土拐拐”打造“二十四道拐”的旅游景区,带领晴隆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对标姜仕坤同志,我们看到的是他身上的敢作敢为、善做善成、造福于民的责任担当。因此,作为一个党员,一个教师,我们学习姜仕坤同志,就是要去学习他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精神,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范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4位用户喜欢。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944个字,有3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4分钟,朗读时长22分钟,慢速需要31分钟,有263位用户喜欢。

伽师县地处新疆喀什地区,长期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只有几十毫米。赤日炎炎下,数代伽师人用血汗、坚韧书写着在严酷自然环境下求生存的悲怆历史。

“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咱们生在这穷地方,就是吃苦咸水的命。”长久以来,伽师群众为水而困,却也习惯了这样的干渴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伽师县的饮水条件逐步改善。1995年,伽师县又开启了向地下寻水的征程。历尽艰辛,到2007年,饮用涝坝水这一取水方式在伽师县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伽师县的改水之路依然曲折,地下水质差仍旧困扰着伽师干部群众,即使井深不断加大、管线不断延长也依然成效不佳。

自小在伽师县长大并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历的刘虎,骨子里有一种爱家乡、爱群众的朴素情怀。2016年11月,刘虎由伽师县农业农村局调至县水利局任局长,他深知,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伽师县饮水不安全这块最大的短板就必须补齐,因此,压力也是机遇,是全县乡亲们告别吃水难的重大机遇。

与伽师县相隔数百公里的地方,倒是有一处水源,但因要穿越3个县,途经戈壁碱滩、沟壑库塘等,建设难度很大。“这工程大得我们想都不敢想。”“要解决的难题实在太多太难了,我们只好一搁再搁。”多年来,不少伽师水利人这么说。

刘虎上任后,决心利用这处水源。他不是不知道困难有多大,但他决心迎难而上,在脱贫攻坚期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为此,他一度辗转反侧,度过了很多难眠之夜。

完成这一工程需要开展大量工作。上任伊始,刘虎便带领技术专家一趟趟勘察建设路线,一遍遍修改建设方案,一次次向上级水利部门请示汇报,一次次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既耐心细致,又一抓到底,如钢钉一般咬住工程不放松。

2017年5月,在单位的例行体检中,李虎查出患有肺癌。为了不负脱贫攻坚机遇、不负伽师群众的热切期盼,早日将雪水引入伽师大地,他向同事隐瞒着病情,向家人轻描淡写着病痛,依然在烈日下、在晨夕中一如既往地奔忙着。

于是,他不顾身患肺癌,即使拖延治疗也要坚守在饮水安全工程一线;于是,他用汗水和脚步丈量着每一寸饮水管线,确保设计最优、质量最佳,几百公里的建设范围,硬是让他细细地走了过来;于是,小山一般高的设计图集,硬是被他看了又看直到翻烂,每一张图纸上都有他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的标注。无论面对多少艰难困苦,他也从不懈怠,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着攻坚克难精神。

同事、亲人看他忙得不要命,就一次次催促他去医院治病,他总是说 :“快了,等工程启动建设了就去!”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在地委主要领导的推动下,经多方反复论证、共同努力,2019 年5月3日,总投资17.49亿元的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开工了。

对刘虎来说,新的征程开始了。

夙夜在公,坚决不当历史的罪人

65个标段,跨越3个县,输水干管长112公里,输水支管长167公里,改扩建配水管网1548公里……这些数字对刘虎和他的团队来说,意味着“5+2”“白 +黑”成为工作常态。

“豁出命来,也要让群众喝上甘甜的安全水。”工程开工后,刘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他和同事们一起翻沙包、跨戈壁,跑工地、看现场,协调推进、督查质量,只要施工中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去解决;晚上,他参加完例行的调度会后,总会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整理思路,直到第二天的工作在头脑中井然有序后,他才走出办公室。每天的日程从早上到深夜总是排得满满的,能休息的那四五个小时,好多次也是在工地的车上或者办公室的值班床上和衣而卧。领导和身边同事心疼地劝他去休息,他总是一笑而过。就这样,大家都称他是“拼命三郎”。

工程投资量大、管线长、时间紧、参建单位多、工作头绪多,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每天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但刘虎坚持扭住工程质量不放松,即使再小的问题也不放过。因此,在施工单位眼里,他是“黑脸包公”。一个数九寒天,刘虎去卧里托格拉克村察看输水支管施工情况时,发火了。砌计量井的混凝土里竟然混有泥土,这还了得?刘虎指着混凝土不容置疑地命令道 :“拆掉重砌!”此后,伽师县完善政策,要求涉及乡村改水的项目验收时,一律须由施工方负责人、水利局负责领导和乡镇领导三方现场查验后签字,以确保工程质量。这个制度实施后,刘虎每到一处,还是不忘叮咛施工人员:“咱们的改水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干不好,是要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的!”

工程建设进入攻坚期,因极度劳累,刘虎的病情迅速恶化,他时常胸疼得满头大汗,但他仍然咬着牙不吭声,实在忍不住了,就赶紧去做个化疗,之后一刻也不休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年迈的母亲近乎央求地让他抓紧住院养病,他却哄着母亲说:“我好着呢,不用担心,等工程完工后我就立刻住院!”

2020年4月底,工程进入试供水阶段,刘虎的工作更加繁忙。此时,刘虎的父亲病危住院,他也没能床前尽孝,只是在医院短暂探望时安慰母亲道:“等通水了,我就回家照顾你们,到那时,天天陪你们。”其实那时刘虎的心因愧疚在滴血。他总以为还有机会实现心愿,却没想到,那一次竟然是永别。

大爱无我,用生命书写水利战线奇迹

工程建设收尾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接踵而至的伽师县6.4级地震,让工程面临极大困难。因为担心工期,刘虎干脆住进了总水厂,这一住就是一个月。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即使调整方案也要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他组织当地施工人员复工、调集喀什地区技术人员支援、开通视频工作专线……他的一个个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工程如期复工了,工地上掀起了建设大会战。

哪里有问题,他就立刻奔赴哪里。“我们这里水压不正常。”“管道漏水了。”“怎么不出水?”……每一个这样的消息,都让刘虎心急如焚,都是他的进军号。4月的伽师县,倒春寒来袭,冷得让人瑟瑟发抖。刘虎夜晚巡查管线,来到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克孜坎特村时,看到工人们正灰心丧气地一筹莫展。“排气井漏水,井里的设备刚才全被淹没了……”一位工人沮丧地说。刘虎一边协调技术专家赶过来,一边安排巡检人员抢修,并以最快速度调集来两台水泵。他在井边打着大灯指挥工人井下作业,故障排除完毕已是凌晨4点多。此时,刘虎的双腿如灌了铅一样异常沉重,他吃了随身带的止痛药,又奔向下一个工作点。

“那一夜特别冷,再加上紧张劳累,我也被冻病了。”参与那次巡查的伽师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邓龙记得,“刘局长一夜没合眼,眼里都是红血丝。”

天亮后,刘虎才拖着浑身是泥的身躯和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瘫倒在沙发上,再也不想动。输水管线试通水期间,刘虎每天天不亮就驱车开始沿线巡查,深夜还打着手电巡查工程质量,直到当日的通水管线无异常才放心。

在这期间,他每天拖着剧痛的双腿拼命工作,把药当饭吃,埋下了病情恶化的隐患。领导怕他吃不消,多次要求他按时去医院,可他总说:“上上下下的人努力了这么久,总算把水引来了,这个时候最为关键,我不能离开。”

在这期间,刘虎经常会接到主治医师催他去化疗的电话,而他自己也总觉得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视力快速下降,疼痛的范围在增多、频率在加快,但刘虎总是对医生说:“谢谢医生,快了,等水一通,我马上就去医院。”水利局的司机吾斯曼江回忆说:“过去,刘局长21天去医院化疗一次,通水前的那个阶段,5个月都没有去过医院。”

在这期间,他办公室的灯熄灭得越来越晚。他悄悄告诉身边同事:“属于我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我要加把劲,有生之年不能看到通水,我会遗憾的!”任同事们怎么苦劝,次日他依然精神饱满地出现在工地上。

改水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和优异的质量,争分夺秒地向前推进着。2020年5月20日,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工,工期比同等规模的工程缩短近一半,短短8个多月就实现了正常供水,水质检测完全达标。对这样的速度和质量,伽师人不敢相信!水利同行们不敢相信!直呼这是创造了奇迹!但这确实是真的——慕士塔格峰冰川的雪水带着伽师人祖祖辈辈的企盼,欢快地奔向伽师县10余万户家庭。“甜水来了!”“好水来了!”人们奔走相告,跳呀、唱呀、笑呀……

听闻捷报,病床上热泪奔涌

当甘甜的冰山雪水汩汩流入百姓家中时,刘虎这位为水而战的“拼命三郎”,却病情恶化到了不能正常工作、生活的程度,2020年9月,他住进了医院。由于持续休息不足、治疗不及时,刘虎左眼失明,癌细胞转移至骨髓,瘫痪在床。他不是不痛,癌症让他痛入骨髓,大颗大颗的汗珠不时湿透衣衫,失明也让他走路总是偏离方向;他不是不苦,父亲生病直至病逝也不能在床前尽孝,家里大事小情他都顾不上他心里最在乎的,还是让全县人民早日喝上甘甜水。

2021年2月25日,重病在床的刘虎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的奖状由妻子前去人民大会堂代领。躺在医院的刘虎,心却飞到了祖国首都,他通过手机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盛况,当听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时,热泪顺着他消瘦的脸颊滚落下来。他吃力地说:“能让伽师人民早日喝上甜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值得的……”他为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高兴,为自己奋战其中感到骄傲。即使生命走到尽头,身体已是十分虚弱,然而他的心里仍然燃烧着对党和人民的炙热感情。

同年,刘虎还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7月3日,刘虎终因病情极度恶化闭上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伽师人民。弥留之际,他拉着妻子的手说 :“我们的党走过了100周年,我也快年过半百了,不能陪你走完下半生是我最大的遗憾,但能够为党做些工作,此生也值!”就连在场的医生也为之深感惋惜,潸然泪下:“如果在肺癌发现之初,或者说在化疗期间,他能配合我们及时治疗,那结果绝不会是这样。他怎么能连续5个月都不来化疗呢?!他在乎自己的身体吗?”

出殡那天,伽师百姓纷纷前来为他送行。“我不相信他这样一个魁梧的壮汉怎么就没了!”“他是为我们能够喝上好水累病的呀……”每个人都眼含热泪,不忍这位“好巴郎”离他们而去。然而,刘虎实在太累了,他终于可以好好地、安心地休息了。

如今,我们再也见不到他那高大的、奔忙的身影,听不到他那亲切的、真诚的声音,但他的精神却永留在我们心中,千千万万个像刘虎一样优秀的共产党员,继续让党徽的光芒闪烁在伽师大地上。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小娟主要事迹材料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5位用户喜欢。

全国妇联日前作出决定,追授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据悉,张小娟20__年9月参加工作,常年奔波于脱贫攻坚一线。20__年10月7日,时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在完成曲告纳镇上大年村脱贫攻坚县级抽样调查工作后,返程途中所乘车辆不慎坠江,因公殉职。

全国妇联在决定中提到,张小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脱贫攻坚的“活字典”“移动数据库”、藏区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她深入研究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她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深度贫困村发展建议;她创办舟曲扶贫微信公众平台,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各项扶贫政策。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女性学习的优秀榜样。

据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此次追授,号召全国女性向张小娟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她担当实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贡献巾帼力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号召全国扶贫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向张小娟同志学习,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材料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2位用户喜欢。

一、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

26个年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6年,可以使人风生水起,亦可使人一败涂地。然而,贵州省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用了他人生中的26年,诠释了什么是心中装着家国,却没有自己,什么才是共产党员;或许,对于为群众办实事,在寻常百姓心中,风生水起已成为姜仕坤同志的日常;然,笔者感到,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尽职尽忠,肝脑涂地就要以姜仕坤同志为标杆,报效祖国! 晴隆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山高谷深,地少土薄,群众贫困,石漠化严重。改变城市现状告急!交通建设告急!农民致急!······道道难题,像一只又一只拦路虎,在他履职晴隆县委书记伊始,摆在了他的面前。而,他并没有被难倒,几年的时间,晴隆风貌日新月异,老百姓尽开颜。可惜的是······

天妒英才。由于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积劳成疾,无情的病魔将他的斗志、激情、誓言带到了没有病痛的天堂,他带着对工作、对责任、对家人的无限眷恋,撇下可爱的孩子、相濡以沫的妻子、年迈的父母,以及挚爱的晴隆大地,倒在了脱贫攻坚的征途中。他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是的,服务于群众的他,好比二氧化锰的催化功效,毕生都在加速到群众中去,兑现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奉献、追求和共产党员情怀的深刻内涵----如何当好人民的公仆,在我国,有许多类似姜仕坤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理想信念不动摇,冲锋在前,用坚强的党性和人格魅力,诠释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忠诚’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的事业。”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向优秀学习,把纪律作为带电的“高压线”,任何事情都要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视组织监督为护身符、视自警自律为防火墙,切实在火热的党内生活熔炉中拷问党性、锤炼党性,不闯红线、不触底线,踏实做人、清白从政、干净做事,以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拥护,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

二、用生命诠释共产党员的精气神

“我的心头凝结着一份庄严的使命,肩上挑起一份重大的责任,我将继续为晴隆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汗水。”这是姜仕坤同志在就任时的誓词。

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实实在在践行自己的誓言,忍着疼痛的胸口、瘸着痛风的双脚,“踏破青山路一条”,大步奔走在晴隆山间的脱贫攻坚路途上,为当地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智慧、汗水,甚至生命。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60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58位用户喜欢。

晴隆,贵州西南部因贫穷“出名”的小县。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在贵州的扶贫地图上,晴隆县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又格外“醒目”。2015年,在全国向贫困发起决战冲刺之时,33万人口的晴隆,尚有近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晴隆缺晴,有时候阴雨连绵一两个月难见阳光;晴隆缺水,这里石漠化严重,再大的豪雨,也会很快顺着喀斯特漏斗、暗河消失殆尽。

晴隆山高、谷深、坡陡。县域面积1331平方公里,接近北京城区面积的两倍,但竟找不出一块略大于天安门广场的千亩坝子。土地瘠薄,稼穑艰难。

采煤、采锑、采金,资源的粗放开发,曾使晴隆的发展一度陷入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双重困局。

2009年12月,姜仕坤来到了晴隆,担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2010年3月,当选晴隆县县长。

那一年,震惊一时的晴隆黄金案的处理刚近尾声,晴隆接下来该怎么走?不少干部坐困愁城。

由于黄金案遗留问题多,干部普遍不在状态,“大家脸上都是一层灰”。初到晴隆的姜仕坤起步艰难,但他下定了要把各项工作搞上去的决心。至今,晴隆的干部仍记得他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我们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

姜仕坤选择从城建入手破局。

当时的晴隆县城已经十几年没变过样:建成区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才2万多;主干道只有6米多宽,白天条条路堵车,晚上四处黑灯瞎火,冷冷清清。如此的规模和建设管理水平,连有些地方稍大的乡镇都不如。

县城不扩容改造,晴隆就伸不开发展的手脚!

斯人已去。如今,在姜仕坤身后,人们看到了一个新晴隆:白改黑后的沥青道路干净清爽,交通标线清晰,信号灯闪烁,车行畅通有序;县城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万多;全县城镇化率从17.5%提升到33.55%,接近倍增!当地人把县城扩容改造,赞为晴隆发展史上“天翻地覆的壮举”。

在县住建局局长姜文新、莲城镇镇长范勇等“城建破局”的亲历者心中,更值得说道的“壮举”是,姜仕坤带着大家在破旧立新过程中对群众利益的充分维护,是涉及2000多亩地、238栋民宅征拆过程中群众上访为零的纪录!

事实上,最初的征地拆迁方案,有过被当事群众公开“怒掷”的尴尬。看着群众扔回来的方案,姜仕坤说,“要么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要么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没有考虑充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他们的想法。”揣着一颗群众利益大于天的赤子之心,姜仕坤一次次来到征拆户中间,掰开指头,和大家面对面一笔一笔地算细账。然后,带着政府一班人回到办公室,反反复复数十次修改方案,终于形成了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系列征拆文件。

分管城建的副县长封汪鑫感慨地回忆:“过去连科局长都是很少出面做群众工作的,大家习惯于凡事‘安排下去’,姜仕坤同志的垂范和要求,使干部作风为之大变。”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1分钟,有218位用户喜欢。

张小娟

事迹简介

1985年出生,生前系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

2008年,放弃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贫困的家乡工作,曾深入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一线。

她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被称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

2018年底,舟曲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8.24%下降至6.31%。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78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59位用户喜欢。

2月14日,第七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生前系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的刘虎荣获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连日来,伽师县委宣传部讲师团走进乡镇、村(社区),宣讲刘虎的先进事迹。

“刘虎豁出命来,也要让我们吃上‘幸福水’的事迹非常让人感动。”2月24日,听了刘虎事迹宣讲的伽师县铁日木乡霍加艾日克村村民卡米力·苏拉依曼说,“我要把刘虎的故事讲给孩子们,教育他们从小珍惜来之不易的甘甜水。”

喝上甘甜清冽的水,曾是伽师几代人的梦想。生在伽师,长在伽师,喝着涝坝水长大的刘虎,2016年从伽师县农业局调到水利局之后,就一直为水而忙碌。

“我决心带领团队把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引进伽师。”意气风发的刘虎撂下了“狠话”。

“把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引进伽师,这是几代水利人的梦想。”伽师县水利局副局长阿巴斯·斯地克说,“这工程大得我们不敢想。”

穿越3个县,光工程管线长度就近2000公里。“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对人民的承诺。”刘虎带着团队探路线、定方案、划标段,奋战在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一线。

“豁出命来,也要让群众吃上甘甜的安全水。”早在2017年5月,“拼命三郎”刘虎就被确诊为肺癌,但他一声不吭,悄悄去医院做化疗,第二天又出现在施工现场。刘虎一天要步行二三十公里,目的就是要布下最佳管线。

2020年初,原定2月10日复工,受疫情影响,分布各地的施工人员未能如期到达。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调整方案,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他的建议得到伽师县委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支持。一支支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个个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迎刃而解。

“工作越来越忙,刘局长去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医生打电话都劝不动他。”刘虎的同事吾斯曼·热合曼回忆说。原本每隔21天需进行一次化疗的他,一连5个月没去过医院。

刘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当有人劝他:“刘局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啊!”他立刻很精神地回答:“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

就这样,在刘虎与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原本3年的改水工程,历经8个半月的艰苦奋战,2020年5月20日,47.5万名群众彻底告别了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刘虎却倒下了。

“让家乡百姓早日吃上甜水,值啦。”躺在病床上的刘虎宽慰妻子。住进了医院的刘虎,被确诊癌细胞扩散,转移至骨髓。2021年7月2日去世。

“刘虎局长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群众,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听了刘虎事迹的宣讲,霍加艾日克村团支部书记达尼亚尔·吐地说。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事迹材料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主任。他是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的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通过多年努力,让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2016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扶贫开发工作2017年度先进个人”等称号。

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毛相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个人获得者姜仕坤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41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在身为本地人的晴隆县政协主席吴金山看来,姜仕坤的到来,改变了晴隆,改变了晴隆干部的思维,为晴隆的发展找到了新路。姜仕坤的担当与作为,让很多原本茫然无措的当地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鼓起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通过详细了解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场合,姜仕坤都始终没有把自己凌驾于老百姓头上,而是把全县的工作重点都毫不保留地造福人民群众,把担当和作为精神传播到每一名晴隆人身上,这样的领导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反思,反思他的担当精神。

为了晴隆的发展和进步,姜仕坤实践了,担当了,那么,为了全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其他党员干部是否需要实践,是否需要发扬担当精神呢?

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三严三实”好党员、好干部的要求,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担当”不是空话和套话,而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行为操守和思想境界。

当前,我国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困难面前,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担当,恰恰成为了检验党员干部的一把好尺子,一面好镜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应对新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遇难大胆负责、勇于担当,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有少数党员惧怕担当,不敢作为,畏畏缩缩。这样的党员干部太不应该,只有谨记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才能做到于困境中找出路、于困难中想办法,主动把握机遇,成为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忘我的精神,披荆斩棘,冲坡越坎,涌现出一大批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为了党的脱贫事业,二十六年如一日,用生命和业绩诠释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无比忠诚。姜仕坤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好榜样。在我党这支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队伍中,有难以计数的共产党员,他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的光辉事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脱贫攻坚楷模信息

  •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
  • 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事迹材料(16篇范文)11人关注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以忘我的精神,披荆斩棘,冲坡越坎,涌现出一大批扶贫先进集体和个人。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原县委书记姜仕坤同志,为了党的脱贫事业,二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