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抗战疫情的钟南山英雄事迹 | 1620字 | 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48人 |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 | 1411字 | 12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17人 |
疫情当下的英雄事迹钟南山 | 894字 | 5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12人 |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 | 4454字 | 105段 | 15分钟 | 25分钟 | 35分钟 | 279人 |
抗疫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 829字 | 7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71人 |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作文范文 | 921字 | 19段 | 4分钟 | 5分钟 | 8分钟 | 279人 |
疫情中的英雄事迹钟南山 | 501字 | 7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23人 |
抗疫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 954字 | 15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21人 |
疫情英雄事迹钟南山 | 429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221人 |
钟南山抗疫英雄事迹优秀范文 | 1526字 | 25段 | 6分钟 | 9分钟 | 12分钟 | 276人 |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抗疫事迹 | 619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52人 |
学习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 871字 | 8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300人 |
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 452字 | 5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36人 |
抗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 954字 | 7段 | 4分钟 | 6分钟 | 8分钟 | 264人 |
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 544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118人 |
中国钟南山爷爷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的短文 | 682字 | 5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82人 |
抗战疫情的钟南山英雄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20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1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7位用户喜欢。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当人们从电视、广播等各新闻媒体中了解和掌握基本防控知识时,“钟南山说动才动”“如何洗手要听钟南山”“钟南山教你正确摘口罩”等等,逐渐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导引。一时间,钟南山也成为了近期的“偶像级英雄”。在民间还流传着:“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镇毒,医者心仁者心中国心万众一心”的励志对联等。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他临危受命,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不仅在病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领域学识渊博,贯通中西,甚至连如何洗手、戴口罩等生活细节也要亲自示范、普及。尤其是当他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看到他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时,人们对这个80多岁的耄耋老人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当看到他四处奔波,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心疼地直呼要他保重身体。正是这样一个可爱、可敬,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构成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脊梁”。
危难之中显身手。钟南山院士带领他的团队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一幕幕,为全国医疗界战胜疫情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同样也让全国人民再次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一个偶像级英雄的诞生,不仅在于他的非凡业绩、过人的智慧,还在于他对祖国、对人民健康事业满腔热忱、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样的英雄,才是我们的民族引以为豪、不断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栋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钟南山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无数优秀知识分子的形象。相信有一天,当我们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钟南山的形象,以及对于科学知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对于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必将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新偶像和人生奋斗目标,会不断激励着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护佑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疫情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
疫情当下的英雄事迹钟南山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94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2位用户喜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庚子年春,荆楚大疫,举国惊惶。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全体国人的悠悠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那个17年前“非典”扩散的恐怖日子。正是在这样人人自危的危急关头,17年前,钟南山院士毅然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17年后的今天,84岁的他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再一次挺身而出,坚定逆行。一张在列车上休息的照片不知湿润了多少人的眼眶,暖黄的灯光笼罩着他疲惫却依旧健康的面容,给人们坚实可靠的安全感,仿佛他就是那一座巍峨耸立的青山,守护着身后眉眼盈盈的故土,热忱一生的山河。
非典时的钟院士反对权威专家“普通流感”的观点,厉声指责媒体虚假报道,“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短短几字,掷地有声。从儿时父亲耳濡目染“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到在英国求学时以真才实干改变外国同行对中国的看法,再到他决然拒绝爱丁堡大学的挽留,回到中国报效祖国。再观眼下,钟院士的话再次成为了病患的曙光,国民的希望。
在科学研究上一丝不苟,年过古稀未伏枥的他,却在镜头前一次又一次哽咽。当他听到武汉市民都在家里开着窗户唱国歌时,当他称赞李文亮为英雄时,当他说到“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时,他分明红了眼眶。这样的无声落泪,让人们看到了为医者之仁心,让人们看到了一位医学战士对生命的敬意,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盈而隽永的灵魂,让人们看到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情感共鸣。
其实不止钟院士,许许多多平凡而普通的医护工作者也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故而求大同。星辰点点,浮沉聚往,银河倾然而下;细浪娟娟,汇流成海,明月欣然而起,这些无名英雄用爱筑起一道坚强的长城,坚守战场,保家卫国。
杏林分钟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际,他是无边黑夜中的北斗星辰,有着心怀天下苍生的豪气,有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胸怀,脱离了人性自私自利的原始本能,将远方和他人放在心间,在披荆斩棘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在无悔奉献中誓将健康还人间。我有国士,当世无双,面对疫情,我们不相信神灵,却知道有这样一座万古长青的丰碑彪炳史册。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454个字,有10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5分钟,朗读时长25分钟,慢速需要35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1984年,48岁的钟南山接到了一个重大的任务,上级要求他立刻前往北京,和北京的专家共同讨论对于叶剑英的救治方案。
当时,87岁的叶剑英确诊患有“急性高位侧壁小灶性心肌梗塞”,性命垂危,许多专家束手无策。
人们把这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称之为医疗界的“淮海战役”。
那么,钟南山的到来是否改变了局势呢?
医学之梦
那个时候,钟南山还远不如现在有名,他的医学之路也曾饱经坎坷
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可他出生的年份实在不太平,仅仅一年后,日本就发动全面侵华。
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成为了日本头号进攻对象,于是父亲匆忙带着一家人从南京跑到了贵阳。
从出生开始,钟南山就在经历颠沛流离,不过父母还是尽力给了这个孩子最好的教育。
钟南山的父母亲都是有名的医学家,他的父亲更是在1946年被任命为广州中央医院副院长。
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钟南山,成为一名医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父亲带给了钟南山很大的影响,钟南山的父亲常说:“所谓行医本分,就是治病救人。”
而钟南山谈起自己成为医生的原因,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当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
成年之后,钟南山的人生之路如他所设想的那样,平稳地进行着,他考入了北京医学院,开始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涯。
一方面,他跟随教授钻研医术,精进学业,另一方面,他也成为了有名的运动健将,运动会上,总有他矫健的身姿。
他成为了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备受欢迎,那段时间的钟南山真可谓是意气风发,他不断畅想着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可是,命运在这个时候给了他一盆冷水。
1960年,钟南山终于从北京医学院毕业,他满心期待地等着学校分配自己工作。
可是,工作分配下来,钟南山却愣了。
学校给他分配的工作,是让他继续留校任教,于是,钟南山有些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医学教研组的助教,而且,在这个位置上,他足足待了11年。
这份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值得羡慕的铁饭碗,可对钟南山来说却不是好事。
他最大的梦想是站上手术台,真正成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而不是待在学校里,成为一个教书的老师。
可当时,他并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只能随遇而安。
1971年,钟南山回家探望父亲的时候,和父亲长谈了一次。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35岁了,可对于自己的未来,他依旧感到迷茫,父亲一句话让他更加不安,父亲说:“都35岁了,真可怕。”
对一个医生来说,35岁真的不算年轻了,钟南山不断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最终,他决定破釜沉舟,从35岁开始,真正地成为一名医生。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钟南山的命运,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从这一年开始,一个了不起的医生出现了。
钟南山为自己选择的医疗方向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由于当时中国医疗技术不发达,所以,这个研究项目依旧停留在起步阶段。
钟南山白天进行临床操作,晚上回家埋头研究,虽然日子比以前忙了十倍,但他却感到无比的充实。
攻坚克难
可是,困难也如影随行,进入医院之后,钟南山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焦虑,相比于那些老大夫,他的医疗技术实在太过稚嫩。
可35岁的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成长,所以,他只能逼自己一把,加快速度。
那段时间是钟南山的至暗时刻,他几乎成了一个从头学起的医学生,面对着那些复杂的病例,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但是,困难并没有使他放弃,反而让他更加顽强。
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医疗工作之中,每天都跟在那些老大夫的后面,孜孜不倦地学习着。
他进步的速度让所有人感到震惊,仅仅半年之后,大家就发现,钟南山的水平已经足以承担主治医生的责任了。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钟南山希望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填补国家医学的一个空白。
1978年,钟南山和教授联合发表了《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和治疗慢性气管炎》,一时间震惊了国内,这篇论文也让钟南山得到了一个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机会。
当年,英国的医疗水平要远超中国,钟南山满怀期待,因为,如果能够学到英国的先进技术,再回馈给国家,意义一定十分重大。
可英国方面的态度让钟南山备受侮辱,英国方面认为,这群中国医生根本就学不来英国的高级技术,所以,硬是把他们两年的留学时间压缩到了八个月。
在教学的过程中,英国教授弗里兰傲慢地评价钟南山:“只是一个观察者而已。”
言外之意,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
但钟南山不会轻易地退缩,英国人的傲慢让他坚定了信念,他一定要扛起自己身上的这份责任。带领中国医学勇攀高峰。
在留学的八个月时间里,钟南山研发出了六项科研成果,发表了七篇学术论文,让整个英国为之震动。
当钟南山离开的时候,那位英国教授弗里兰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他说: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见过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有成效。”
回国之后,45岁的钟南山已经成为了中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方向数一数二的医学人才。
而几年后发生的一件事情,更是让他的名气传到了北京乃至全国,这件事情,就是对于叶剑英的会诊。
病魔缠身
叶剑英的病情非常复杂,而且拖的时间很长。
从1979年开始,叶剑英便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具体表现为四肢无力、记忆力下降、呼吸困难,免疫力衰退。
最初都是些小毛病,可几个月之后,便已经发展到了影响工作的地步。大家都非常担忧,劝叶剑英到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但是叶剑英因为工作繁忙,总是没有时间。
最后,还是__亲自出面,催促着叶剑英去医院。
可是经过医生检查后,大家反而更犯愁了,虽然大家能确定叶剑英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可却迟迟找不出到底是什么症状引起的。
都说对症下药,找不到具体病症,就没有办法治疗。
大家的忧虑,当然瞒不过叶剑英的眼睛,不过,叶剑英非常乐观,还反过来劝大家说:
“你们不用再费工夫找我得的病叫什么名字了,我自己给它取一个不就行了。就叫‘难治之症’吧!”
虽然身体状况已经极度糟糕,但叶剑英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这让医疗小组更为担忧。
于是,大家请来了更多的专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终于得出结论,叶剑英所患的是帕金森氏病。
这个病在当年的中国算个冷门,连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没有,想要治更是难上加难,而帕金森氏病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肺部感染。
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护叶剑英的健康,可即便百般小心,还是免不了发生意外。
1979年的时候,叶剑英已经得过一次肺部感染,虽然最后治愈了,但却留下了长期的后遗症,从此之后,一遇上气候变化,叶剑英就得住上几天的院。
久而久之,他的身体愈发的虚弱,到了1982年,所有人都明显看出叶剑英的身体状况不对,但叶剑英却还是争分夺秒的工作。
他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其实,他正是担忧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日子,才要这样拼命地工作,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多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但他的身体终究是撑不住了,因此,叶剑英不得不考虑退休。
1982年9月,叶剑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言:
“我今年85岁了,年老多病,做事已力不从心,从党的事业着想,我曾多次要求退出领导岗位,在中央没有决定我退出之前,当尽力而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过,即便退休,很多工作还是离不开叶剑英,所以,叶剑英的日子依旧忙碌。加上他的病反复不断,健康不可控制地衰退下去。
1983年,情况更不利了,叶剑英开始持续地发高烧,有时候甚至会失去意识。
即便医疗小组日夜不停地监护着叶剑英的健康状况,可真的事到临头,还是想不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1984年1月,叶剑英的肺炎又一次复发了,直接导致叶剑英昏迷在床,而且出问题的不仅仅是肺部,长期的病情反复,让叶剑英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在这种时候,任何一个小失误,都有可能让叶剑英有性命之忧。
参与了抢救过程的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王敏清回忆:
“年迈的叶剑英身体几乎各个系统都出现了病症。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我们当时称这次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力挽狂澜
因为叶剑英已经87岁了,所以,大家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中央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追悼会。
但是,不到最后,谁也不会轻易放弃,大家都希望叶剑英能够再陪伴新中国走上一段日子。
就这样,大家从白天忙到天黑,可叶剑英的身体却不见起色。
对于这个年纪的病人,越拖,就对治疗越不利,这时候,王敏清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在呼吸疾病学科颇有建树的钟南山。
尽管当时钟南山的名气还没有那么响亮,但王敏清相信,这个医生可以扭转局面。
就这样,一个秘密的通知送到了钟南山的手中,为了不引起国家动荡,所以,钟南山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叶剑英的病情。
他秘密地上了飞机,十个小时之后,钟南山出现在了叶剑英的身边。
钟南山的到来并没有让大家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此时,钟南山几乎是最后的希望了,如果他也想不出办法,那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钟南山没敢耽误,立刻针对叶剑英元帅的病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肺部感染极其严重,但并非全无办法,钟南山认为,可以通过气管切开手术来治疗。
在英国,钟南山经经接触过这样的病例,也有过做气管切开手术的经验。
但这个方案是极其冒险的,因为,当时在中国,做过气管切开手术的人加起来恐怕也不到十个。
国外的经验在中国还好不好使,谁也不能保证。更何况,叶剑英不是一般的病人,他已经年近90岁了,稍微一点刺激都有可能承受不住,何况要经历气管切开手术呢?
这些问题,钟南山也都考虑过。
一旦手术失败,不仅会连累叶剑英元帅,而且,钟南山多年来在医学领域的努力,他积累的名誉,也将付诸东流,说不定他的医学生涯也会就此结束。
这样一份代价实在太大了,可面对叶剑英元帅的病情,钟南山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钟南山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作为一个医生,要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够因为害怕名誉受到影响,就放弃救人。
即便这次手术有可能失败,钟南山也要试一试。因为,这已经是最后能够挽救叶剑英的手段。
医疗小组听到方案之后,很快就陷入了争论,中央也得到了报告,大家的心情都十分纠结,此时此刻,一个决定将对整个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终,还是中央拍板,同意钟南山为叶剑英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钟南山一生见过许许多多的病人,但叶剑英的分量却是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比的。
在众人或期待、或担忧的目光之中,钟南山走进了手术室。
几个小时之后,手术结束,钟南山的心勉强放下了,手术非常成功,他用自己高明的医术,把叶剑英元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当钟南山走出手术室,宣布手术成功的时候,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
但钟南山不敢懈怠,因为,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经过三天的观察。
这三天不出意外,才算是真正救回了叶剑英的性命。
那三天,是钟南山最为紧张的三天,他几乎没有合眼,日夜守候在叶剑英的床边,不敢放过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
三天之后,叶剑英的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脱离了生命危险,这场“淮海战役”终于打赢了!
多年之后,国家才公布了关于这场手术的细节。钟南山和叶剑英,他们都是对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乃至于改变历史的人,但人们从未想过,他们两个会见过面。
然而在历史的某一刻,因为一场来势汹汹的肺部感染,两个在各自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产生了交集。钟南山这位了不起的医生,救了叶剑英的命,留给后人一段津津乐道的传奇。
抗疫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在2003年SARS刚出现时,当时谁没有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流感",不必紧张,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患者接二连三的被传染,疫情得不到控制。
这时,一位古稀老人带着他的医疗团队,冲上前线,这位院士就是钟南山老先生。钟院士为了尽快把疫情控制住,他连续工作38个小时没有合眼,疫情才有些变化。经过长久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关于非典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北京专家表示:已经找到治疗非典的关键。"病原基本可以确定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钟南山院士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非典的根本原因不是一元体,而是一种病毒。少数质疑多素,与官方意见大相径庭,是问几个人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呢?只有钟南山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非典,期间,钟南山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是患者"。因为他明白,一旦病原出错,不仅会耽误时间,延误治疗,甚至成千上百的人可能会因此"消失"。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钟南山院士,对病人的病情很是了解,是对病人的负责,把病人的生命放在了首位。 他用生命、热血换来的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广东、为中国,同时也是为全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17年后——铁人又归
时隔17年的今天,这位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出现时,他呼吁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是他没有选择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而是再次出征武汉抗击疫情。这场疫情比2O03年还要严重。
这一次,他依然不顾个人的安危,义无反顾来到了武汉,投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且他还多次呼吁解决疫情最快的成本,全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是对生命健康最有利的。
这个春节,听他的警戒,全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走亲不访友。待春暖花开时,走上街头,不用戴口罩,繁华共生。
钟南山院士真实、普通,是千千万万中国医生中的一员。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诊看病人,还说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在疫情中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智慧而刚毅;面对同事和病人,他博爱和仁厚;他,就是我心中最最仰慕的男神!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事迹作文范文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1个字,有1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十七年前的非典,横行霸道,傲慢不羁地走遍全国。你可曾想过,你带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可知你的肆意妄为,令多少人惴惴不安?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
十七年前的非典,横行霸道,傲慢不羁地走遍全国。你可曾想过,你带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可知你的肆意妄为,令多少人惴惴不安?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疫情中的英雄事迹钟南山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1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3位用户喜欢。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人民日报 微博
钟南山是一个真实、普通、甚至是平凡的中国医生。他跟所有有责任感的医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出门诊看病人,每周坚持查房,一直到现在76岁了,还是如此。他说,这已经是一个习惯了!——南方日报
崇拜这样的个人,难道不比追那些网红流量明星强得多吗?钟老说“不是为了宣扬我自己”,可我们觉得,就该宣扬他这样的老人,就该引导我们的医护职业者和广大青年都来崇拜他、致敬他、向他学习!他不用去理会那些宵小之辈的冷眼、冷颜、冷言。公道自在人心。——网友李干事
国难思良将!钟南山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的道德风骨和学术勇气更令人景仰!此次,以84岁高龄,以身涉险,挂帅千里出征,让人无不肃然起敬、为之泪目!——网友景桥
虽说有钟老,让人放心!但是另一个角度,一个泱泱大国,不能只有一个钟老,什么时候才能出第二个,第三个!因为钟老再健硕,也终有老去的一天!但无人知病毒什么时候还会有下一次!——网友珊珊
无事小鲜肉,有事钟南山。国人的这种德性要改!
疫情风暴中的逆行者;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
抗疫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4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研究领域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1980年,《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2年,《转基因因子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4年,《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项目获中国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8年,《应用siRNA策略研制预防和治疗SARS疾病特效药动物实验》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9年,《创建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项目获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文著作
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在中国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外发表论文被SCI引用81次,主编了《英中日图解医学辞典》《Asthma》《现代呼吸病进展》《解读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对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
人才培养
以其名字命名的广州医科大学及广东实验中学“南山班”是示范性教学集体,领衔的教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呼吸疾病领域培养了大量接班人 。钟南山从教数十年,是一位桃李满天下、锐意创新的教学名师。2010年,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拔尖人才,钟南山亲自参与挑选和面试,从广州医学院2010级416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中选拔32名成立“南山班”,并亲自担任班主任。“南山班”一改传统医学院校大班授课、临床实践不足的落后教学模式,实行小班教学,鼓励动手实践,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钟南山在开班仪式上说:“希望我班上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能亲身接触病人,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英语流利、却去国外实验室做高级打工仔的人,而是创新型的中国医学实用人才。”
疫情英雄事迹钟南山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2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21位用户喜欢。
我敬佩的人有很多,这次武汉疫情蔓延,我敬佩那些奋战在防疫前线的工作人员,我更敬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人们恐慌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来到前线,他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不顾自身的生命危险治疗重病人与死神夺生命,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赋予“抗非英雄”的荣誉称号。
17年后的今天,武汉疫情蔓延,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钟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议,不要去武汉,但是18日晚,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挂帅出征,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寻找战胜病毒的抗体,正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了人民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您就是人们心中的英雄,您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博士的担当,我向您致敬!您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通过这次武汉的疫情,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以便将来有用武之地。
最后我相信钟南山院士和科学家一定能研制出抗病毒的抗体,战胜冠状病毒,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钟南山抗疫英雄事迹优秀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526个字,有2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76位用户喜欢。
17年前,抗击“非典”勇挑重担;2020年,抗击“新冠”再次出征。
“在防控新冠疫情中,付出的代价很大。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做到了。”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84岁的钟南山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
逆行出征 战新冠勇担当
1月18日,钟南山登上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他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为的是查明在武汉报告的一种未知的“新型”。此前几天,钟南山还向全国民众呼吁,普通人如果没有迫切需要,不要前往武汉。
在武汉实地调研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确认,这种“新型”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1月20日,钟南山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果断向社会公布新冠存在“人传人”的情况,拉响了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的警报。
此后,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
“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1月28日,在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最为焦灼的时刻,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动情地说。
这并不是钟南山第一次“敢医敢言”。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他在“衣原体是病因”几乎已成定论的背景下,提出并证实“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8月,__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抗击新冠疫情进程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什么是最大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钟南山动情地说。
8月27日,钟南山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对外宣布,一位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的新冠患者成功康复出院,创造了医学救治的奇迹。
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视为重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钟南山说:“在救治过程中,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即便看起来必死无疑的患者,我们还是要像绣花一样抢救回来。”
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他再次做出“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的庄严承诺。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钟南山还多次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湖北等地危重症患者会诊,给当地医生和患者吃下“定心丸”。
“由于武汉的患者多,中央立刻组织了全国42000多名医务人员来支援武汉,而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起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援鄂医务人员们,个个以能够参加抗疫为荣。”钟南山说:“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做到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得到‘共和国勋章’,很激动。但我更多考虑的还是‘责任’两个字。”他说:“我们要加倍努力,建好呼吸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平台,为进一步战胜新冠和防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我们的力量。”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钟南山说,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目标一致,只因“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国际上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不能就此停止,要提升科研、防治水平,为全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他说。
在一线指导救治的同时,钟南山始终坚守在国际医学研究一线,第一时间分享中国的抗疫做法和经验。
“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战胜疫情需要全球合作。”钟南山说,在新冠疫情和未来可能暴发的其他疫情面前,人类更需要共同面对。“通过交流,可让其他国家少走弯路。因为我们走过了艰难的路,所以要相互支持。”
1月21日,科技部宣布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为一线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如今,钟南山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在快速检测、老药新用、疫苗研发、院感防控、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钟南山爷爷英雄抗疫事迹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52位用户喜欢。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明星,有人崇拜警察,而我最崇拜的是我们的“人民英雄”—钟南山爷爷。
钟南山爷爷是我国呼吸疾病的专家,在2003年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在现在的新冠疫情期间,又是抗疫的头号老英雄,他不仅对病毒及治疗措施有专业的功底,更难得的是在面对未知病毒时的勇敢精神,而且敢于实事求事、讲真话,每次当群众感到恐慌的时候,只要听听钟老的发言,心里就像有了定海神针,积极配合抗疫工作,不再恐慌。
在疫情期间,钟南山爷爷顶着85岁高龄,不顾自身的安危,坚持站到抗疫的最前线,为整个医疗团队做出了表率。我还清晰地记得钟爷爷那张照片:利用坐高铁的空闲时间,由于太疲累而托着头打盹。钟南山爷爷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像明星一样去做各种表演、各种代言,而是默默地在医护工作中尽自己的力量做出贡献,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这不正像落花生一样的可贵的品质吗?
钟南山爷爷是我国的医学工程院院士、是抗非英雄、是抗疫的人民英雄,你是不是觉得他住的房子应该很豪华?不,钟爷爷一生朴素,不管什么时候,他和家人一直住在单位的家属楼里,没有闪闪的吊灯、没有漂亮的大床、没有豪华的沙发。钟爷爷的家很朴素,但很温馨很舒服,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家的那个大大的书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籍,而医学类的书最多,他每天都要看书,不断让自己进步。
难道这种默默无闻做贡献,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毕生的努力来保护我们的英雄,不应该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偶像吗?让我们向人民英雄—钟南山爷爷致敬!
学习共和国勋章钟南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7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300位用户喜欢。
寒风瑟瑟,冬季已经到了尾声,这本该是欢度新春,送冬迎春的时节。可在这时,一场战役却悄无声息地打响了。
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他就是——钟南山。
有些不了解的人可能会问,“钟南山是谁?”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这样一长串职位,可能有人还是不明白,钟老是谁,这样说吧,钟老是2003年中国抗击SARS的领军人物。
2002年底“非典”病例最早在广州出现,一时间,“非典”病毒不可避免地开始从广州往外扩散。4月13日,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老忍不住了,他对媒体说:“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顿时场面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混乱和恐惧之中,人们记住了钟老的名字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话,给了人定心的力量“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
就是因为他敢说真话,不向民众遮遮掩掩,所以民众才相信他,才对他有信心。
在这场战役中,钟老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他建议公众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我们佩服钟老,尊敬钟老。但,你有没有想过,让钟老这样的形象成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等我们成人,像钟老这样奔赴战场的机会往往很少,你会不会想说:“那学习钟老又有什么用?”不,我们要成为钟老那样的人,而不是成为钟老。钟老舍己为人,在国家有难是挺身而出,关心热爱民众,在危机时刻向民众公开信息,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正值青春美好时光,应当好好读书,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做完作业多背一首诗,多做一个练习......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你终会丰富自己,一步步走向心中想成为的那样的人。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给自己打打气,相信任何障碍都是易碎的。你肯坚持,你就会在明天离那样的人更近。 所以,行动起来吧。成为像钟老那样的人
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 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抗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疫情英雄钟南山的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4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18位用户喜欢。
春节期间,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他当时眼中带泪,面容憔悴,他一定是担心疫情的严重性。此时,他忙完工作后,踏上火车连夜赶往武汉。他的到来,让惶恐害怕的人们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充满了信息和希望。此时此刻,钟南山爷爷在我的心中是多么的伟大呀!
钟南山爷爷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来帮助我们。钟南山爷爷1936年出生在福建厦门,今年84岁高龄。他头发白花白花的,眼睛却十分明亮,好像点燃了希望的光芒。那慈祥的目光好像在说:“别怕,我们一起战胜病毒。”眼角的皱纹透显出他的疲倦。17年前,钟南山爷爷是中国抗击非典肺炎的领军人物。如今,又成了抗击新冠疫情英雄。此时,我对钟南山爷爷无比崇拜。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无比严重,病毒可以人传人。他告诉我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如果一定要出门,需要正确佩戴口罩。回家后需要用洗手液洗手,钟南山爷爷不让我们去武汉,而他却不顾自身安危奔赴武汉去查看病情,研制抗击病毒的育苗,帮助更多人摆脱病魔中。钟南山爷爷耐心地教我们洗手七步法,提醒我们及时将屋里通风,多运动,少聚集,不吃野生动物食物,一定要煮熟再吃。钟南山爷爷真是医者仁心啊。
钟南山爷爷,我想对您说:“谢谢您,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您挺身而出来帮助我们,也谢谢您的医护人员们细心地照顾病人,没有一丝怨言。等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
中国钟南山爷爷抗击疫情的英雄事迹的短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2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82位用户喜欢。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初次见到您是在一张照片中。照片中的您因为动车上没有座位,就挤在餐厅的一个角落,疲惫地睡着了。八十四岁的您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因为武汉出事了:武汉出现了一种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百姓们吓得惊慌失措。您的到来就像一束阳光,给了老百姓希望。您的到来就是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当地的老百姓是这样说的:“看到钟南山,我的心里就踏实。”这是一种多大的赞美和信任啊!老百姓们为什么这么信任您?因为您的逆行改变了十七年前的非典结局;因为您的心中有信念;因为您路见不平就开怼;因为您敢自己打脸;因为......所以老百姓们信任您。您就是我们新时代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有了您的带头,一批又一批的医生和护士都纷纷踏上了支援武汉的道路,一车又一车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武汉。
尽管医生在尽的努力救治病毒感染者,专家也日夜不停地研究治病的药物,可怕的病毒还是迅速地向全国各地蔓延。爸爸妈妈没有袖手旁观,也参与到这次艰难的战“疫”中。当口罩成了有价无市的稀缺品,爸爸毅然拿出家里储备的许多口罩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妈妈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就更辛苦了。她不但要在家长群里仔细排查与确诊病人或是被集中隔离人员有接触的学生和家长,提醒家长做好防护。还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主动配合小区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交通要道值守、环境消毒整治等工作。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不能给全国上下一心的战“疫”添乱。我能做的就是牢记钟爷爷的话“不出门,不出门,不出门”;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这个社会总有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他们喜爱造谣。我们不能相信谣言,不制造谣言,也不传播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