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 字数 | 段落 | 默读 | 朗读 | 慢速 | 喜欢 |
---|---|---|---|---|---|---|
乡村医生优秀主要事迹 | 382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3分钟 | 109人 |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 638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134人 |
优美乡村的医生事迹 | 538字 | 2段 | 2分钟 | 3分钟 | 5分钟 | 266人 |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 498字 | 4段 | 2分钟 | 3分钟 | 4分钟 | 194人 |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 1141字 | 8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129人 |
最美乡村医生王焕云的事迹 | 1234字 | 11段 | 5分钟 | 7分钟 | 10分钟 | 185人 |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 1122字 | 10段 | 4分钟 | 7分钟 | 9分钟 | 259人 |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 368字 | 4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48人 |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 | 324字 | 4段 | 2分钟 | 2分钟 | 3分钟 | 142人 |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简介 | 889字 | 6段 | 3分钟 | 5分钟 | 7分钟 | 286人 |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 638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241人 |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 666字 | 7段 | 3分钟 | 4分钟 | 6分钟 | 226人 |
乡村医生个人典型事迹 | 1371字 | 20段 | 5分钟 | 8分钟 | 11分钟 | 195人 |
乡村医生事迹心得体会 | 1658字 | 8段 | 6分钟 | 9分钟 | 13分钟 | 187人 |
乡村医生个人典型事迹怎么写 | 2382字 | 12段 | 8分钟 | 13分钟 | 19分钟 | 195人 |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 3437字 | 20段 | 12分钟 | 19分钟 | 27分钟 | 273人 |
乡村医生优秀主要事迹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8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夏少文,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古楼乡富强村乡村医生。
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村民求医困难,正值壮年的夏少文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医,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一干就是25年。
夏少文每天上午坚持在村卫生室坐诊,下午走家串户进行出诊,不是治疗疾病,就是量血压、测血糖,富强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28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夏少文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他格外关注。
夏少文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他自己会不定期地办宣传栏,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并主动配合卫生院、村支两委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夏少文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
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34位用户喜欢。
__从1983年至今一直担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被当地老百姓誉为“索道医生”。福贡县是国家贫困县,曾几何时,“溜江索道”是散居怒江两岸的村民们往来的交通方式。
1、溜索渡江,往返怒江两岸二十八年
怒江大峡谷山高水急,索道距江面的距离有30米,仅靠一套滑轮,一根绳子,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通过100多米长的索道,一旦出现意外将是九死一生,而为了给村民治病,__在这条索道上来来往往已经走过了二十八年。__说:“以前是用木头做的滑板,比现在更危险,栓不紧的话会掉进怒江沟里面,特别是溜索旧的时候是磨烂的,铁索上有刺,刹车时用手来刹,刺着手心上刺出血,皮肤都刺烂了。”
2、随叫随到,无数欠条换来乡亲健康
__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危险,几十年如一日,他所在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不管本村外村,随喊随到。28年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医疗纠纷。他用那些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2009年以前,__的工资每月只有200多元,尽管如此,这些年他却陆续为乡亲垫付了一千多元医药费。
3、朴实心愿,推动为村民建起“连心桥”
在接受采访时__说出了他的一个心愿: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了什么病,就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了。在交通部和云南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拉马底村的大桥――“连心桥”于2011年11月23日正式通车。一个人,一条绳索,28年。__用坚守换来了百姓的健康,也结束了拉马底村百姓“溜索过江”的历史。
优美乡村的医生事迹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8个字,有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__X:女,中共党员,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2014年7月入院工作,现为__X路院区牙体牙髓科主治医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定的党性为后盾,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如一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参加科室和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科室建设、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始终坚守医学生誓言,以治病救人为己任。
一方面,坚持学习新技术,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020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完成专科进修;另一方面,立志在专业发展上学以致用、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以及临床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7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心怀感恩,她以院为荣、以科室为荣,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践行自己的医者初心,勤恳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好学的工作热情获得同事们的认可;7年如一日,心怀赤诚、行有担当,她积极完成教学任务,无保留教学,注重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喜爱;7年如一日,耐心细致、温柔笃定,始终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决问题,待人亲切,细致入微,努力让每一个病人都能感到温暖,受到患者们的广泛好评。
乡村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9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94位用户喜欢。
尹福文,男,197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烟溪镇新云马村乡村医生。
情系山乡,扎根基层好儿郎。20余年来他走村串户、无私奉献,他的足迹遍布新云马村的各个角落,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到了预产期、谁家的孩子该接何种疫苗了,他都了如指掌,被村民誉为“保护神”。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2年被评为益阳市首届五十佳乡村医生。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每年荣获先进个人,所在卫生室年年被评为先进卫生室,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德泽百姓,为民解难为己任。不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村民的病痛是他最牵挂的。他不计个人得失,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哪里艰难就往哪里闯,一个电话,他立刻上门诊疗或者载着患者回卫生室救治,有时遇到疑难杂症一时无法救治,他会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转到镇医院或毗邻的溆浦县级医院。多年来,他累计为当地村民减免医疗费用数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烈家属重点关照,对贫困家庭重点帮扶。
技惊四方、乡土郎中美名扬。他医术精湛,农村常见病治疗信手拈来,用中医推拿、针灸诊治村民的颈、肩、腰、腿疼痛,还能将多年积累的行医经验加上祖传秘方解决疑难病症,名声远扬,连邻近新云马村的溆浦县附近乡镇村民都慕名而至。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41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29位用户喜欢。
他们在广袤的土地上捍卫生命的尊严,他们在用道德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农村百姓们的生命,他们就是“最美的乡村医生”。昨天看了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颁奖盛典,那些乡村医生用他们的真诚、善良、美丽的举止,生动诠释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也因此赢得了“最美乡村医生”的赞誉。
广西大浪村2300人,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离诊所最近的要翻四座山,最远的要翻十二座山,才能到镇上看病,李前峰医生身患尿毒症,为了给病人看病,选择了隐瞒病情,带着重病出诊,他挑着五十多斤重的担子,经常天不亮就出发,回来时已是半夜三更,履行着随叫随到的承诺。当乡亲们知道翻山过河看病的李前峰得了尿毒症时,全村人集合起来向媒体发出了求救信号,但术后仅仅两个月,他就回到了百姓身边,他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是他能做到的是,只要自己活着就要在山村的小路上,为村里人送医送药,不让村民翻越大山才能看病。
在零下25度的天气里,他翻越雪山,冒着生命危险在极地行走,守护着牧民的身体健康,悬崖峭壁、激流险滩,跋山涉水护送病婴,无数次的行医马背上总有他艰难行走的身影,溜索两间总有他不怕恐惧的身姿。他20多年来,为了给病人看病,一直在这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来回行走,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为了给病人看病,在爱人做完手术后放弃了照顾爱人,而不到十六岁的女儿肩负起了家里所有的活。他就是天山脚下的新疆汉子——居马泰。
云南怒江州拉马底村的乡村医生邓前堆,为了给村民看病,一个铁钩一根溜索,在深30多米长100多米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上往来了整整28年,履行着随叫随到的承诺。帮村民们垫付医药费,自己却住在石棉瓦盖的四面透风的房子里。
来到群山围绕,地势险峻的贵州省黔西南州龙河村的80后姑娘钟晶,与丈夫、家人两地分居,留守农村。村里大部分男人外出打工,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钟晶每周至少一次到村里挨家挨户走访,给这些老人治病,免费送药,无微不至的照顾这里的老人孩子,温暖了乡村老人空巢的心灵,自己还垫付医药费帮老人看病。
…………
每位乡村医生都有感人至深的行医故事,他们用无私大爱诠释了生命之大美,用纯朴的行动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他们是守护疾苦百姓的生命之神。就如陈竺部长所说“他们是用生命守护生命,就像一股暖流融化了冰雪严寒温暖人心,他们是最美的人生写照,是乡村中国的骄傲”。他们把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端在心头,把生命举过头顶,想尽办法帮村里的老百姓解除痛苦,有钱没钱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看上病,哪怕自己欠债累累,这就是乡村医生的价值。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真”。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真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多一份笑容,多一点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他们至高无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最美乡村医生王焕云的事迹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2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10分钟,有185位用户喜欢。
王焕云,男,1961年出生,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陈家铺村医生,也是该村防治艾滋病“温馨家园”园长。在这个村庄,王焕云做村医已有33年了。2001年,他发现了竹山县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从此以后,王焕云身兼双职,既负责全村的基础医疗工作,又义务承担着5个邻近村30位因不洁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的防治工作。多年如一日,他坚守防治艾滋病第一线,使偏远山村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救治,多位艾滋病人的家庭获得帮扶。
面对数十万“科研经费”,他选择坚守山乡
和其他村医一样,王焕云曾有很多弃医从商的机会:有人邀请他到电子厂务工,有人要他加入创业,甚至有科研机构邀请他专门从事艾滋病防治药物研发,并承诺每年给予他数十万的“科研经费”。面对这些机会,王焕云最终选择了坚守山乡。因为这里有让他割舍不下的一群特殊“亲人”——陈家铺及邻近各村的30余名艾滋病人。
他主动搬到艾滋病人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
2001年7月,王焕云在村里巡诊时,发现了竹山县第一例艾滋病感染病例,紧接着,陈家铺及周边几个村,先后查验出艾滋病患者32人,这下,淳朴的山村炸锅了。村里一时出现了各种传言,“这些人,挨不得!”“他们没救了,全村都是艾滋病!”为消解村民的恐慌,王焕云主动搬到独居的艾滋病人家中,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患者到卫生室看病误了饭点,主动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给艾滋病患者实施接触性治疗时,不戴手套、不戴口罩、不穿白大褂,毫无戒备地陪伴……
他将艾滋病人当亲人,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
2005年夏,刘启国夫妇的家被泥石流冲毁,王焕云二话不说,将用多年积蓄买的新房免费让给了老刘一家人居住,这一住就是11年。“看到老刘一家实现了安居梦,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房子他们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王焕云说。十多年前,刘永根年过八旬的父亲临终前,托付王焕云照顾他患病的儿子刘永根。为了这个重托,王焕云将刘永根视为兄弟,精心陪伴了他12年。发病期间,他曾带上生活用品,与他吃住在一起;刘永根遭到村民歧视,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和解除了村民对他的歧视和隔阂。2014年3月,57岁的艾滋病患者刘永根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又将患有精神病的女儿托付给王焕云。后来,王焕云终于为她找了一个好夫婿。
在当地,人们都称他为艾滋病患者的“火烛”
王焕云说:“其实我能为艾滋病人做的并不多,最大的帮助和能够做好的,就是陪伴他们。与他们交往十几年,我深知陪伴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的意义。”17年来,在王焕云的精心陪伴下,30位艾滋病人,没有一人因绝望而自暴自弃,他们的生命平均得到近20年的延续……至今,王焕云他所在的陈家铺村没有再增加一例患者,当地人都称他为艾滋病患者的“火烛”。
央媒聚焦,他的事迹感动全国
2009年12月,王焕云被授予竹山县首届爱岗敬业道德模范;2013年9月,中央电视台将王焕云推选为2013年度“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候选人之一,2014年1月27日,王焕云正式获评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并受邀出席颁奖典礼。2017年8月,王焕云获得“白求恩奖章”,名列全国医务工作者表彰名单第一位。他先后荣登十堰好人榜、湖北好人榜,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湖北日报、十堰日报等重要媒体刊播报道。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12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7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59位用户喜欢。
_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山东省商河县_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人。自1998年至今担任三里庄村卫生室医生,13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
_同志自从担任_街道办事处三里庄村卫生室负责人以来,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发展观,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群众好评。
二、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爱心是_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扎根农村基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_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她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三、积极完成上级部署任务
2010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_同志被选为第一届村卫生室室长,她个人投资30余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卫生法规来规范医疗活动,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把采购药品质量关,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及过期药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同时,2011年为辖区内2000余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儿童免疫400余人次,并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与时俱进,提升自我
_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积极参加卫生局、县医院及中医院等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学习,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于2011年7月考取了济南华洋职业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以优异成绩结业,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_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乡村医疗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她赢得了农民患者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作为卫生战线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我想,都应该引_同志为自豪,以_同志为榜样,像她那样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8位用户喜欢。
__,男,19__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__村乡村医生。
每年大部分的时间里,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看到村民求医困难,正值壮年的__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医,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一干就是25年。
__每一天上午坚持在村卫生室坐诊,午时走家串户进行出诊,不是治疗疾病,就是量血压、测血糖,富强村65岁以上的'老人有285个,对于这些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__都了如指掌,对患病老人,他格外关注。
__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他自我会不定期地办宣传栏,发放各种健康知识手册,宣传医改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并主动配合卫生院、村支两委当好开展基层卫生工作的参谋。工作千头万绪,量大任务重,但__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使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使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做到家喻户晓,户户都有明白人,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
优秀乡村医生事迹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42位用户喜欢。
赵勇,男,198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高明乡眉毛村乡村医生。
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2003年毕业不久,赵勇放弃了娄底医院的工作,回到眉毛村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他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这一干就是17年。
不计得失,勇赴疫情一线。今年年初,疫情肆虐。赵勇从1月26日起,就积极投入到了疫情联防联控战斗之中。与村干部一起摸排村上的返乡人员、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发放防疫宣传单、病毒消杀、将自己的车改成宣传车,开展村内巡查和宣传工作,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他积极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工作。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各项工作。
乡村医生主要事迹简介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9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86位用户喜欢。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榜样3》专题节目。这里面的人让我极其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80后的小伙子——贺星龙。
他出生在农村,家里很贫困,他考上卫校那年家里连学费也拿不出来。是村里的乡亲们给他凑了三千元的学费,这样他才得以完成了三年卫校的学习。他是一个感恩的人,2000年毕业后,放弃了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医院工作,选择了回村当一名医生。从此,他成了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医。
他工作18年来以自己的一己之力,守护着黄河岸边的28个村子的百姓。18年来他骑坏了七辆摩托车,乡亲们有病,他随叫随到,哪怕是半夜12点,老人打电话,他都不辞辛苦,骑车来给老人看病,当时各村之间的路还极其难走,他曾无数次的摔倒,摔伤在给百姓看病的路上,至今身上还留有无数的伤疤。
尤其是让我感动的是他的那种为人民服务不图回报的品格。乡亲们有病,有的拿不出钱,但他也照看不误,少的三两元钱,多的几百元钱,十八年来,他不但一分钱不挣,手中还攒下了十万元的欠款条。他知道乡亲们实在是太困难了,不是不给医药费,而是没钱给他。后来他把这些欠条付之一炬。其实他的生活很难,家中有两个孩子,他们也需要父母挣钱生活。他看病无收入,但他的妻子种二十亩果树,靠果树的收入维持生计。
我在想,让我默默付出也许还能做到,但让我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是肯定做不到,让我为别人帮助一次两次我能做到,但让我把全部家当帮助别人我肯定做不到。
跟贺星龙比我们的差距太大了。我们生在小城市,没有那么贫穷,可以说生活的挺滋润。作为一名教师,也不用我们给孩子们垫付什么,我们只需要用心的去教孩子就行了。可是我们自己做的又怎么样呢?反思自己是否每一堂课都精心准备了呢?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爱心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有时没有备好课为自己找理由“太忙了”,有贺星龙忙吗?需要我半夜管学生了吗?“没有”。当总是对学生发脾气时,为自己找借口“更年期”到了,到了就不压抑自己,对学生大声训斥吗?这些都不是理由,作为教师既不需要我们掏腰包又不需要我们下班后管学生。只需要在八个小时内对他们多关爱些,多辅导一下子,认真备课就可以了。所以今后我要改变自己,在业务上在精进一些,对学生再关爱一些,对同事再包容一些,做一个称职的党员!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3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41位用户喜欢。
余家军:“水上120”出诊20年
余家军,1999年担任金寨县麻埠镇海岛卫生站村医。20年来,他坚持为岛上200多位乡亲治病,并且随叫随到,总是驾船出诊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水上120”。
麻埠镇位于响洪甸水库的核心区,齐山村海岛居民住在该镇唯一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交通极为不便。一次,村里有个年轻人被蛇咬了,因抢救不及时丢了命,这件事情让余家军感触很深。初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上卫校,立志当一名医生。
1999年毕业后,余家军毅然放弃外出行医的机会,留在岛上当了一名村医。为了方便村民就医,余家军买了两条水泥船倚岸而停,取名“海岛卫生站”,简陋的小船不仅是诊所、病房,也是余家军一家住了十几年的“家”。
余家军平时看病加上自家山上的毛竹和茶叶收入,一年不过两三万元,而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妻子在镇上租房照顾孩子,生活困难可想而知。2008年,在扬州做激光印花的舅兄说厂里缺人手,希望他去帮忙,每年工资不低于6万元。
就在他准备去扬州时,50多岁的患者老查从镇上买了两块猪肉,回来时硬要塞一块给他,还送了一些自己种的蔬菜。“也许老查并不知道,这块猪肉在关键时刻绊住了我外出的脚步。”余家军说,多年来,乡亲们没少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一家,早些年拿药没钱,有给菜的,有给粮食的,从不计较多少,乡亲们待自己不薄,自己怎能说走就走呢?再说,岛上除了自己再也没有第二个医生,余家军咬咬牙还是决定不走了,并且重新做了一块“海岛卫生站”的牌子挂起来。
仁术仁心,水上行医20载;无怨无悔,救死扶伤一叶舟。20年小船上的坚守,余家军诠释了一名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风范。
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材料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6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蒋国胜:40年无医疗事故和纠纷
蒋国胜,1958年8月出生,现任黄山区汤口镇冈村卫生室负责人。1979年6月,他迈入简陋的村卫生室,同时暗下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一定要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40年来,蒋国胜的足迹遍及冈村的每一个角落。他常说:“先做人,后行医。”在他的乡村行医执业记录中,诊疗群众15万余人次,出诊及上门服务2.1万余人次,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他的一言一行见证了医德乃是乡村医生的灵魂。
1992年4月,蒋国胜开始担任冈村卫生室负责人。为了促进卫生室的发展,他全力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成省级规范化建设达标村卫生室。同时,他积极倡导学习提升,卫生室工作人员相继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护士证书、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等,是黄山区为数不多的具备国家执业资格的村卫生室之一。
2009年7月,冈村卫生室率先响应药品零差率改革试点号召,严格执行基层医改政策,成为黄山区首个试点村卫生室。2010年乡村一体化服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2011年规范药房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2015年签约服务试点等等一系列的达标试点,冈村卫生室都在黄山区充当“领头雁”角色。
2018年6月初,蒋国胜感到身体明显不适,但面对老年人体检和家庭签约贫困人口履约的繁重工作任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一直坚持到当年6月14日下午,被家人送往安医大一附院治疗,查出系肺恶性肿瘤。即便住院期间,他仍电话指导同事们做好签约服务,叮嘱做好公卫随访。
多年来他所管理的村卫生室屡获表彰。1993年,他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乡村医生”。他默默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乡村医生个人典型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1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我的初心就是要做一名好的家庭医生,除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技术,用自己的医术做好居民百姓的健康守门人。”上海首批家庭医生、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王敬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家庭医生,她签约居民3500余人,用心灵温暖百姓,用责任守护生命。
“学霸”体质的家庭医生来了
上海市首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复旦大学在职研究生……
在社区工作23年,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家庭医生王敬丽从未停止过学习,除了临床医学,她还学习了心理学和健康管理。
知识养分的汲取,让她在从事家庭医生的本职工作时如虎添翼——分析问题时,能够既宏观又微观;处理问题时,能够既全面又突出。“王医生配的药效果好”“王医生会做思想工作”“王医生最了解我”……居民们的体验感提升了,王医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
每一句话都说到居民心坎
王医生除了不断学习,也在不断地把所学运用到居民的诊疗中,如应用了群组管理模式,组建了慢病管理小组。
最早建立的小组是糖尿病小组,主要由病友以小组的形式参加现场活动,测血压血糖,听医务人员讲课,大家一起谈论,学习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每个小组大约有15-20个人,比门诊一对一做健康教育效果更好。
在王医生看来,医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她曾遇到过一位60多岁的阿姨,心脏装过支架,胸闷持续了两天,于是来找王医生。
而王医生对这位阿姨的诊疗,既要考虑心脏有没有问题,又要评估心理有没有问题,还要问问阿姨是不是和家人有矛盾了。她建议阿姨参加支架俱乐部,和叔叔阿姨们一起参与活动。
“我们家庭医生的思维模式是心身医学模式: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都会让人生病,不能只拿着放大镜盯着心脏血管看,而要看到眼前丰富多彩的人。”
“每一句话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这是患者给王医生的评价。长久的、朋友式的医患关系,也让家庭医生对居民的病情和家庭都比较熟悉,从而能够更好地诊疗,更好地传递人文关怀。
不能见面但依旧是王医生
去年,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不少居民比较容易焦虑。王医生在常规医疗工作外,把很多时间花在居民身上,虽然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她会通过微信联系咨询病情。
作为有心理咨询师背景的家庭医生,王医生理解很多居民的恐惧,特别是体质弱的老人会比较担心。
王医生经常用心理健康评估量表,为居民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程度处理,如果程度比较轻,可以用正念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和引导性想象等方式进行自我调适。
在教学相长中传承专业技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平时除了扎根基层繁忙的工作,王医生还默默地承担了实习和住院医师的带教工作。这些年她共带教了包括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震旦学院、中医药大学在内的实习生56人,她还受邀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研究生和黄浦区护理骨干讲课,最近5年作为复旦护理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的社区指导老师,协助培养了3名护理研究生和2名公共卫生研究生。她说,她很愿意做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老师,让更多的医护人才投身基层、扎根基层,为百姓的健康服务,用爱和责任守护生命。
王医生的座右铭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总是与临床工作密不可分,结合社区慢性病管理,王敬丽医生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级、区级课题3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篇,指导论文撰写10余篇,并承担宝山优青人才的社区指导工作,她的工作得到了同道的一致认可。
乡村医生事迹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58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187位用户喜欢。
宋--到--村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他扎根乡村,多年如一日,凭着他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得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宋--医生深知在乡村行医,必须医疗技术全面。他知道,单凭自己在学校学的那些西医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看病的需求。因此,在繁忙之余,他除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外,还常刻苦自学中医.针灸推拿等,很快就成了多面手的乡村医生。
--村八组的饶忠香和余立锦先后因腰椎和颈椎骨折而致高位截瘫,在市内大医院手术后,专家说他们能站起来的希望非常渺茫,回家后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宋--医生不辞劳苦,每天上门去为他们治疗。他查阅大量针灸书刊.古典医籍,运用中西医结合,内服中药,头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配合推拿综合治疗。几个月后两伤者都奇迹般的下地走路,还能象从前一样劳动。他们感激的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宋医生,我可能这一辈子就要瘫痪了”。
五保老人钟立德八十多岁了,前年因咳嗽.咳血,宋医生为其检查后怀疑“肺癌”,联系队长带其到市内医院进一步检查,经ct检查果然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队长把他交给宋--为其安慰性治疗,宋--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不断的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有时钟立德不能到卫生室来,宋--就去他家中为其输液送中药。在宋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下,钟立德顽强的和癌魔做斗争。如今钟立德仍坚强的活着,而和他同时诊断为“肺癌”的另一患者已经死去快一年了。
治疗活着的生命是医生的职责,给临终病人以人性的关爱也同样是医生的使命,这是宋--医生的职业信仰。因此有不少濒死患者还要其家属找宋医生为其瞧病,无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尽快赶到。老病号刘隆根肝癌晚期,临终前由于疼痛而痛苦挣扎,已经休息了的宋--医生接到电话,立即跑到刘隆根家,当他赶到时,刘隆根还在悸动.抽搐。宋--医生轻轻的抚摩他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合上他半闭的双眼,就象催眠一个幼小的婴儿,刘隆根安详的离开了人世,他的仪容是那么祥和,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就象熟睡了似的。很多人说医生是不送终的,宋--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医生既然被尊为白衣天使,就有迎生送死的使命。
宋--所在的--村卫生室不仅要为辖区的村民们治病,还要承担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尽管工作量很大,宋--都尽责尽职的完成。--年夏天h1n1流感全世界流行,各地方都认真的开展h1n1流感防治工作。一天下午,宋--知悉余家湾有一小孩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后突发高热,便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迅速赶到那小孩家去诊视,可当他赶到时,那小孩及家人都不知去向,晚上他又连续去寻找三次都一无所获,在此期间他不断地和区卫生局领导以及疾控中心联系,并互通查找结果。深夜快十二点时,宋--医生又第四次和开发区卫生局翁局长.曹局长等一道再次去查找发热儿童,村子里恶狗乱窜狂吠,宋--勇敢的走在前面开路,斥退厉犬。可这次他们仍无功而返,宋--只好回卫生室值班候命,局长们接着去挨个医院查找,终于在太和医院找到那发热小孩。第二天一早宋--又去那小孩家,终于见到了那小孩,宋--仔细的询问病情.检查身体,并为其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热,经治疗已好转,宋--及时的把情况汇报给区卫生局,大家才始放下心来。因为他认真务实的工作,第二天在全区防控h1ni流感会议上,得到管委会叶主任和卫生局局长的赞扬。
不论何时.何地,宋--都不忘自己做医生的神圣使命。这不,宋--于--年7月4日下午在艳湖公园游泳时,遇到一青年在禁泳区游泳不幸溺水沉入湖底,数百人围观,就宋--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三次潜入湖底,终于救出了溺水者。此事在--年7月12日的《十堰晚报》上报道后,秦楚网.东风论坛等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见义勇为的好医生成了很多市民和网上议论的焦点。许多亲友看到新闻后询问宋--,他淡淡的回答:“遇到这种事,救人是应该的,何况我还是医生呢。”
宋--就这样用他的仁人之心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谱写着平凡而灿烂的人生诗篇,他的业绩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199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年他所在的--村卫生室被评为开发区“十堰市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乡村医生个人典型事迹怎么写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382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3分钟,慢速需要19分钟,有195位用户喜欢。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王少松认为“治病救人”四个字就是对这个职业的全部概括,他认为也许救治病人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如医院的条件设施,自身的技术水平,病人的自身病情变化,家属的配合,病人的经济条件等等。这里面有些因素是我们无法抗拒的,有些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事在人为。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同志,他首先发起了建立中医病房的设想。在科主任的支持和全科同志的努力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年半的艰苦工作,中医病床从两张到六张,到19张,直到发展成为现在的独立中医病区。这中间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工作不分是医生的`护士的他都干,责任无论是你的我的,他都认真负责到底。他的工作量达到每周三个夜班,而且上下夜班都不休息。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他认为抛开一些客观因素,我们医生都能做到的就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大医精诚》)。如果一个医生把病人的病痛当成自己的,他就一定能一心赴救,不做功夫行迹这些表面的工作来敷衍患者。要想做好一名医生,他认为必须做到对待患者尽心、尽责、尽力。尽心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爱心的体现。6月中医科住了一名72岁的女性患者,这名患者因患有卒中后抑郁,一直怀疑她的老伴有外遇,因此多次无故在病房内与其发生争吵甚至打骂,常使她不能顺利接受治疗,严重影响了她的病情恢复。走在科室的走廊里经常听见他们的争吵声,为了能让她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王少松大夫在给她精心制定治疗方案的同时,每次争吵都去床边劝解,经常是不管多忙,和患者一谈就得1个多小时,从病情恢复、家庭关系等各方面进行劝说,帮助疏通她的心理障碍,后来每次一吵架,她老伴都先跑来找王大夫,科里人们也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不光管治病,还管调解家庭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中药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不仅从床上站了起来,还能迈出了稳稳的步子,在走廊中来回行走,而且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脸上常洋溢着满意的笑容。为了表达她和老伴的感激之情,他们精心制作了一个匾送来。那上面写到:“是谁又让我站起来了?是王少松大夫,是谁又教会我行走了?是王少松大夫,是谁帮助我康复了?是大夫和天使。光荣医生和护士啊!我赞美你们。”这是患者对一名医生最高的奖赏和鼓励。
出院后他们在家中发生争吵时,患者老伴还会打电话到科里找王大夫帮助劝解,20年底老两口一起来到医院来看王大夫,带了很多的糖和巧克力,患者和她老伴说“王大夫,你以后不仅是我们的医生,也是我们的朋友”。
尽责是一名医生职业操守的体现,年12月5号,中医科住进了一名病情较重的脑血管病患者,用了心电监护及输液泵,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正值王少松大夫值夜班,那天为了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他每半个小时就到床边去看看心电监护,整个晚上几乎没有合眼,第二天主任去查房时,他的护工和科室主任说“我在很多医院护理过病人,但从来没见过像他这样负责任的医生”,说他非常的感动,很少见到医生不用护士叫自己一趟一趟的去查看患者的。患者家属也向他深表感谢。
其实他不仅是这样对待这一位患者,在值夜班时,王大夫12点钟以前基本上都是1个小时左右就要到病房去转一圈,不等护士来叫,这样他才能放心。如果有重病人,他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床边查看,整晚都坚持这样。他认为,作为一名医生,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就是我们的职责,无论是正常时间上班还是值班,只有认真去查看每一位患者,随时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才是尽到了一名医生该尽的责任。
尽力则是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的体现
中医科住过一个病人,是一个表现为阵发腹痛,不能进食的病人,入院前已经有10几天未能排便了。这名患者在半年的时间住过四家医院,一直没能确诊,病情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且与多家医院发生了矛盾,后来住进我院中医科。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也未曾接诊过,对于治疗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接诊后,在保证静脉营养的同时,我们尽力采用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灌肠、艾灸、针刺等,经过这些治疗,患者腹痛有所缓解,为了能让她排出大便,我们用中药和甘油交替灌肠,并且每次医生和护士都亲自下手为她进行人工协助排便。每天她的床边都没有离开过医生和护士的身影。有一次凌晨4点钟左右,患者又诉腹痛,王大夫去床边为患者进行人工协助排便时患者家属说“你别再喊疼了,王大夫都来给你掏大便了”并连声的表示感谢。
患者后来终于能自行排便了,而且能少量进食米汤、酸奶了,后又改成口服中药汤剂,以便更全面地调理胃肠功能。患者家属不但没有提意见闹矛盾,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经常把感谢二字挂在嘴上。
有时候像人工协助排便这种事儿家属都不愿意做,确实是又脏又累,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只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利,再脏再累我们也得去干,这也只是中医科众多病例中的一个,王少松认为医生就要把病人的痛苦当成自己的,全心全意去救治患者,不做一些敷衍患者的表面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患者缓解病情,解除痛苦。
在中医病房刚开始起步阶段,科里护理人员紧张,如取药、熬中药等工作他都主动承担下来。在他夜班、下夜班的休息时间他都统统在医院忙碌,经常接连四五天都回不了家。
在科研方面,他更是走在前面。他从进入二院以来,结合自己的针灸专业,接连申请了两项区级的科研项目,并协助科主任为科室成功申请市级课题建设示范中医科项目一项,在第二年,在他的大力倡导和帮助下,新来的年轻同志也成功申请区科技新星人才资助项目一项,共为医院争取科研资金39万元,他认为,科研工作是整个科室的共同协作的一项事情,并不是一个负责人的工作,每次从课题申报到工作总结,他都会组织科里的老中青医生一起参加,一起为科研工作出谋划策,逐渐形成科室重科研、讲创新的良好氛围。作为医院科研申报的成功榜样,在我院科研工作推进会上,他向全院的高级人才作了科研课题申报经验汇报。总之,在敬业、奉献、创新,各个方面都成为我们学习的先锋模范。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437个字,有2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2分钟,朗读时长19分钟,慢速需要27分钟,有273位用户喜欢。
史怀清同志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石头镇史家圪崂村人。1979年高中毕业回村担任乡村医生工作,48岁的他,生命只会做一件事,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奋,把自我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乡医,终结了乡亲们“看病难、看病贵”的灰色历史。
三十多年来,史怀清把每一位患者当作自我的亲人,视群众的身体健康犹如自我的性命,一心扑在全村258户1300口人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这些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上,坚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与管理知识,注重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成为全市较早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村级医疗机构,大大方便了全村及附近两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3000多名群众的卫生保健,医疗就诊。同时,在近年来发生的各种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上,他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自我的本职工作,在他自我的人生途中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
激情投入,真心奉献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史怀清曾不知多少次看到庄稼人田间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不知听到多少次农家院里乡亲们身患疾病的无奈呻吟。这些深深的印记,使他在上中学时就萌发了将来学医回乡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缠绕的愿望。
高中刚一毕业,他如愿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当时,史家圪崂大队部只有一孔破窑洞,一付药箱,一只听诊器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常用药,群众经济收入也很微薄。史怀清不等不靠,用自我家的油菜,烤烟收入,从县药材公司够置回治疗感冒、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常用药品;之后,他与父亲商议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耕牛,用所得的600多元钱重建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和常用医疗器械。他一边向书本学,一边向乡卫生院的大夫请教,在很短的时刻内,不仅仅胜任了定期为儿童接种疫苗,实施妇幼保健等多项工作,而且能够上门为村里人诊治一般的头痛脑热等病症。为这些距乡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为了掌握真才实学,史怀清与1986年至1988年自费在洛川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其后又两次在县医院参加集中培训,多次到延安市,渭南市人民医院观摩学习,并订阅了《卫生报》、《健康报》、《中国医刊》、《实用内科学》、《陕西中医》、《社区医师》等专业书刊,透过“充电”使自我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不断得到提高。
为了乡村医生这个无悔的选取,史怀清放下了学生时代培养的其他特长爱好,常年与药箱,药柜做伴,在解救病人中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自我的事业,他让一个个简单赚钱的商机擦家而过,却情愿为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垫付累计达2.5万多元的药费;苹果生产大忙时节,他不时穿梭在众乡亲的果园里,为防止发生中暑,感冒而操心忙碌,却惟独难得到自我的十亩果园去干活。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鏖战中,史怀清所在的村因其地处延安与渭南两市的交界处的交通要道位置,县上在路边专设了检查点,他一面坚持挨家挨户宣传,发放口罩,体温计,到各个角落消毒,一面逐一登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状况,及时查体温,留观,保证了全村群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还冒着酷暑奔波于村里于检查站之间,为检查人员送水送饭,协助他们检查过往车辆,人员,保证了全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
心系群众,无愧医魂
1998年冬,村民史学礼抱着三岁抽风的孩子到他家求诊,在吃药打针仍退不下烧的状况下,他想只能靠物理方法降温,顿时心中涌动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摸黑到附近的河里,侵着刺骨的河水捞起冰块,跑回家中用毛巾冷敷,用酒精擦洗手足,最后在凌晨五点多使孩子的烧退了下来。2002年村民史虎全母亲成玲女老人因患脑血管疾病在西安大医院治疗,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她无法承受放下治疗,史怀清按时为老人上门输液治疗,经过二十多天的治疗,老人慢慢好转起来。村民史苍海在2005年春一场车祸使他瘫痪在床,史怀清定期为史苍海换药清理褥疮,也不收任何费用,输液药品都按进价开药,有钱无钱都按时治疗,史苍海病危时他联系镇医院救护车亲自送到县医院治疗。
多年来,村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免费为群众诊断,及时开方送药,近年来,他坚持每月按时督促每名适龄儿童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疫苗接种,从而杜绝了全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与镇妇幼专干协同进行产后访视和降消项目的政策宣传。在计生对象家里,他时刻不忘宣传国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新政策,宣传生殖健康有关知识,使计生对象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全村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
2008年预防手足口病重要工作时期,史怀清用心配合食品卫生监管执法人员检查村完全小学,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细心指导学生灶,幼儿灶从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同时,为300多名少年儿童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引到他们讲究卫生,杜绝手足口病病源,从而确保了校园食品饮食安全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更使史怀清寝食难安,他及时查阅网上资料,关注甲流动态,利用广播,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语,向广大村民宣传甲流的有关防控知识,注意事项并免费给村民带给消毒药品。
热情服务,精心管理
近年来,国家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举措,使亿万农民群众享受到政府“大病统筹”,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实惠。而在试点工作期间,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作为全省试点之一的洛川县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引导作用,使这项工作起步良好,平稳推进,史怀清正是这宣传队伍中的一员。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史怀清把村卫生室宣传栏的板书与进户发放政策问答印单,向群众逐项解释结合在一齐,宣传“每人只花十五元,大病医疗得保全”的道理,使村民知晓率达100%;同时利用最早参加投保的村民马红梅在进行剖腹产后报销住院费用3000元,村民李金成老人参加合疗后住院治疗脑血管病得到5000多元补助款这两个身边的事例,同时把自我积攒的20000余元给参加合疗的村民就诊免费供应药品,启发村民自觉参保,及早解决后顾之忧。透过引导说服工作,全村的参合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8%,几年来,全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的达390多人次。
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上,史怀清建立建全了《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药房管理制度》、《乡村医生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包括全县统一的正规处方,统一的发票和门诊日志,出诊记录,传染病登记等28种表册;坚持从省医药批发总公司,恒庆医药公司等正规渠道进购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明码标价,并为村民出具票据,以确保群众的医疗安全。由于他坚持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遵守职业道德,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农村患者,使得他从事的村级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到达了群众满意,卫生部门放心的良好效果。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齐医疗事故,从未发生过一齐与患者在就诊,药品价格方面的纠纷,深得群众的信可。三十余年来,史怀清始终把“医者,仁爱之心”作为自我的人生信条,在自我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孜孜追求,曾多次受到市、县、镇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荣获康复患者所赠锦旗40余面。靠着这种激情投入与真诚奉献,1999年取得《陕西省乡村医生中专水平证书》;2006年取得国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同年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9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注重创新,不断发展
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要求,史怀清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就医条件,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才能更大的满足农村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健康需求。于是他用自我辛苦积攒的60000多元建起四间平房,作为村卫生室,分别设置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和值班室。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红远外治疗仪,周林频谱治疗仪和电脑,做到了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查阅最新的医药信息和农村卫生工作动态;透过选购,使药品种类增加到385种,总价值三万多元,此外,由省卫生厅配备的资料柜,检查床,高压锅,消毒柜,缝合包等,使史家圪崂村卫生室的设施更趋完善。每个季度,他都在100多平米的村卫生室为村民义务进行体检,村卫生室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在他为群众治疗多发病等发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使村民看小病不用再出村。
新农合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党的惠民政策的重要体现,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启动之后,史怀清更是彻夜难眠,他用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用心参加新农合,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和处方登记管理,加强审核督查,跟踪回访,免费为村民带给健康教育,康复服务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全。
走过昨日,史怀清同志为自我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农生卫生工作的不懈付出感到欣慰。放眼明天,他更加笃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健康的信念,在这片播洒期望的金土地上坚实前行,迎接农村医疗事业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