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柳叶在阴雨天前,会全部反转过来,柳叶反面是浅绿色的,表面还带一层白霜”,写一句谚语
相关诗词: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见唐·白居易《杨柳枝词》。袅(niǎo鸟):摇曳。诗词大意是:柳叶中含着浓露,像是啼哭时的泪眼。相关谚语:柳叶泛白,有雨要来。■植物也知阴晴柳树在夏季里,柳叶下垂,随风摇摆,不失为一种景致;但如果发现柳叶变成白色,就预兆着阴雨天气将会来临。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并非柳叶变白,而是柳叶在阴雨天前会全部反转过来,而柳叶的反面是浅绿色的,表面还带一层“白霜”。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夏秋时节的阴雨前后观察、验证一番。
有关植物的谚语
1、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2、深栽洋芋浅栽姜。3、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4、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5、三斤子姜,不如一斤老姜。6、人靠吃饭,菜靠喝水。7、立秋栽葱,白露栽蒜。8、七月半,种早蒜。9、茄子栽花烟栽芽。10、夏至起蒜,必定散了瓣。11、桃三,李四,梨5,柑八年。12、秋分不收葱,霜降必定空。扩展资料关于植物的歇后语:1、拾食盒上树——言(沿)之(枝)有理(礼)2、千年的大树——根深时茂3、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4、老藤爬树—缠住不放5、麦秆吹火 ——小气6、沙锅里的捣蒜—— 一锤子买卖7、入秋的高梁——老来红8、屋檐下的洋葱——根焦叶烂心不死9、荷花开在夏至前,不到几天雨涟涟。10、葱怕雨淋韭怕晒。11、春天多种菜,能吃也能卖。12、芦花秀,早夜寒;芦花黄,大水狂。
有关清明的气象谚语
“清明前后,安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是人们最常提及的谚语。此外,有些谚语中虽提到清明节或寒食节,但仍然是从节气和节令角度来讲述的。“春到寒食六十天,丢下篮儿七十天”指立春到清明六十天,再过七十天,就可收麦。“风吹十六灯,雨打清明坟”,指正月十六刮风,往往会清明时节下雨。这些谚语多与农事相关,属于农时节令谚语。“三月里寒食又清明,燕燕钻满圪枣林”,这条谚语上“三月”是约指,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往往在夏历三月初,有时也在夏历二月底。“燕燕钻满圪枣林”则包含了介子推焚死绵山,民众寒食禁火冷食的习俗。“燕燕”,民间又称“寒燕”、“子推燕”等,巧手妇女们用白面捏制成形状各异的雀雀燕燕,点以眉眉眼眼,捏上翅翅腿腿,染成红红绿绿,栩栩如生,可在寒食禁火期间冷食。“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等说得是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风俗。相传,介子推被焚烧死于一棵大柳树旁,柳树也被烧焦。第二年,晋文公登绵山祭奠,看到那棵柳树死而复活,抽枝吐叶。于是,拽了一条柳枝,编成柳圈,戴在头上,又把那棵树赐名为“清明柳”。上行下孝,老百姓也折柳戴头。插柳,说的是清明上坟后,在野外折些柳条,插于自家门上,既有盼春之意,也有辟邪观念。从以上这些谚语中,不难看出,清明节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也是一个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其中体现的“慎忠追远”、“敦亲睦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体现了浓郁的感恩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