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棒磨成针的一句谚语是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音【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zhēn。释义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愿意持之以恒,肯下工夫,无论难的事都能够成功。出处原文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含有“铁棒磨成针”的谚语是什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zhēn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所感动,今溪旁有武氏岩,肯下工夫,无论难的事都能够成功。过了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释义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愿意持之以恒,媪曰:"欲做针。"白曰。出处原文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曰。媪自言姓武。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磨针溪,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铁杵成针,得乎;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在眉州象耳山下,白怪而问之:未成,弃去。
铁棒磨成针的歇后语
铁棒磨成针 —— 全靠功夫深。歇后语的含义: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扩展资料:历史由来: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