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教学报告 > 大学生报告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70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怎么写

一、选择书籍 你需要选择一本与你的专业或兴趣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确保你对这本书有足够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样在撰写报告时才能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二、阅读与笔记 仔细阅读书籍,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的观点、例子和作者的论述。你可以用标记、摘录或简短的评论来记录你的想法和反应。

三、分析与反思 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作者的论点是否有力,证据是否充分,以及这些观点如何与你的知识体系相联系。提出你的疑问,分析书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结构规划 报告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和你选择它的理由;主体部分详细讨论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你的见解;结论部分则阐述这本书对你的影响和价值。

五、撰写主体

1. 概述书籍:简要介绍书籍的主题、作者、出版背景等基本信息。

2. 内容摘要:概括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据,但避免复述整个故事或理论。

3. 分析与评价:深入讨论书籍的亮点和局限性,可以引用书中的具体例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4. 个人反应:分享你的阅读体验,这本书如何影响了你的思考,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六、语言表达 保持语言清晰、简洁,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结构。使用专业术语时,确保读者能理解其含义。尽量使用第一人称,让报告更具个人色彩。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1. 引入书籍:以吸引人的句子开始,介绍书籍的名称和作者,简要描述书籍的主题。

2. 个人兴趣:提及你为什么选择这本书,它与你的学习或兴趣有何关联。

3. 报告目的:明确报告的目标,如分析书籍内容,分享阅读体验等。

结尾部分:

1. 总结印象:不需全面总结,而是强调书籍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或启示。

2. 个人收获:分享你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或技能,以及它如何帮助你成长。

3. 推荐意见:如果适用,可以推荐这本书给其他读者,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4. 结束语:以积极或启发性的语句结束报告,表达你对书籍的尊重和欣赏。

以上就是撰写大学生读书报告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实践中,记得让报告体现出你的独特视角和深入思考。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范文

第一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1150字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

第二篇 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情况调查报告2750字

为深入了解现在的大学生的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我们于11月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本校各年纪学生。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涵盖了大学生课外书籍阅读量、书籍来源、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计划性及获得的知识的应用程度等问题,以便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概括。

我们对我校100名在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针对大学生的读书情况,举行系列活动,推动大学生积极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量调查

我们对我校学生的月平均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大一新生每月阅读课外书籍量仅1-2本,而50%的大二大三学生每月阅读量约3-4本,60%的大四学生每月读课外书平均为1-2本。综合以上分析,大多数大一与大四学生平时读书较少,而大二大三读课外书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一课业较为繁忙,而大四学生则忙于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大二大三学生相对于大一大四学生,因为课业较少,课余时间较多,看的书也较多一点。但是,由于各年级学生总体阅读量过低,就造成了大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缺失的严峻形势。

课外书籍来源

我们也对大学生所接触的书籍来源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90%的大一学生读的课外书都来自图书馆,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阅读的课外书100%来自图书馆。可见,图书馆在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会如何恰当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学习成果的大小。

阅读习惯调查

关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我们设置了3个问题进行不同方面的了解与调查。

首先是关于阅读后是否会写一些感悟,调查显示:17%的大一学生经常会写,45%的大一学生有时会写,38%的大一学生基本不会写;经常写与基本不写的大二学生均占18%,64%的大二学生有时写;而大三学生中37.5%的人有时写,62.5%的学生基本不写;大四学生中,经常写与基本不写的各占40%,20%的学生有时写。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经常写读后感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学生没有读完书后记下感想的习惯。可以说,读后感我们从一年级就会写,但很少有学生能正式读后感的真正意义,因而没有养成这种记录的习惯,这对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是不利的。

后两个关于阅读习惯的问题其实是相关的。其一是在阅读时是否有深入思考的习惯。数据显示:各年级学生中,约50%的人在阅读时会深入思考,37.5%的人很少会进行深入思考,12.5%的人会思考,但时间很短。其二是阅读时是否有勾画的习惯。数据表明:约70%的人阅读是有勾画的习惯,30%的人没有在阅读时勾画的的习惯。第一项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深入思考。这在第二项数据中得到了验证,70%的人会在自己阅读时勾画,这就说明他们在看书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相反的,在阅读时不思考的人,他的勾画一定也会相应减少。透过这两项,我们可以了解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我们读书会有多少收获有着怎样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思考了,我们才会有收获。

阅读目的调查

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我们还对他们阅读的目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查。

首先是大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别,约有50%的选择了青春文学,30%的人选择了其他,即如盗墓、推理、侦探一类的小说。这明显地表示,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和娱乐自我。而下一项显然印证了这一结论,关于阅读的课外书籍是否均为自己感兴趣的书这一问题,约有60%的人选择了“大部分是的”这一选项。

第三项是直接提问大学生阅读的目的,约有50%的人选择了“丰富课后生活,充实自己”,另外50%的人选择了为了“放松心情“。我们不否认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补充一定的知识,但这些数据也直接表明了大学生课后阅读的目的就是娱乐与放松。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仅仅为了娱乐与兴趣的阅读,将有多大的收获呢?显然,答案会另我们失望,大学生若是仅仅为了娱乐而读书,那么在学校的时间里,他们将学到少得可怜的知识。因为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构成的。

阅读的主动性与计划性调查

除了已有调查外,我们还对大学生阅读的计划性作出了调查,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约85%的大一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50%的大二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75%的大三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98%的大四学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由此可见,在本校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长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课外书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因而也没有明确的课外阅读计划。这显示了大学生不断下降的课外书阅读率,这样的状况必然会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不利。

课外阅读获取的知识的应用程度调查

我们调查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大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程度,这将显示出课外阅读对于我们学习与工作的重要性。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被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80%的大四学生没有留意自己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是否被运用,20%的大四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应用这些知识。从调查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课外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较重的比重,由此,我们也就可以了解到,无论是哪一个时代,课外阅读对于我们来说,仍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确定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看清了当前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的形势。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争取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应当从此时就开始培养自己长期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规定自己每两周看2本自己喜欢的名家著作或心灵鸡汤或传记回忆录等,并且任选其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下自己的感触,由此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阅读习惯,进而对阅读的书籍进行阶段性规划。其次,我们应当注意培养自己读书时的习惯。平时看书时,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画下来,在一定的时候,这些句子也许会给你以启示,或许它们会改变你人生的方向。然后,我们应当培养阅读课外书的主动性,而不是只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才去阅读课外书籍。最后,我们应当注意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遇到难题时,多多思考,说不定在某个瞬间,你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到那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更加懂得了团队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开始,我们在选取题目上产生了争议,但经过大家冷静的协商之后,我们确定了一致的意见。而后的调查中,我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迅速而有效率的完成了此次调查。这些经历是我们更加团结,促使我们成为了更好的朋友与搭档,是我们对团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历将对我们产生无比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 大学生课外读书调查报告4450字

大学生课外读书调查报告

经统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发现大家先不论读的是什么,但最起码都是挺重视读书,受调查的所有人(100%)都认为大学生是应该多读书的。有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所有人每天读书都可以达到一个小时以上,有27.3%的人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的阅读量。同学们普遍也可以在假期花费5%~10%的时间来读书,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但态度端正并不代表就是喜爱,当问及平时最爱的课外活动且只能选一个时,45.5%选择了上网,27.3%的人选择了上街,还有18.2%选择了唱歌,运动只有9.1%,读书则完全被抛弃了。

在当今的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地发展,新鲜有趣的事物是层出不穷,以前学生日常的课余活动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上网,聊天,逛街,购物,ktv……网络的魅力远远超越了书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在网上,网络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网已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连阅读也是一样的逃脱不过,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就算是看书,其中选书原由有27.3%的人是因为网上排名,阅读的主要途径有54.5%的人还是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

高校在校生一直被视为一个最主要的阅读群体,但同样他们的纸质媒体阅读目前也在大幅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到网上下载文章与书来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省钱又省时,何乐而不为!

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网上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网上的书籍与知识也是不完备的,网上阅读只能算浏览。而文科学习涉及到的好多书籍,需要精读,就是说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咀嚼思考的过程。一个具备相当人文素质的大学生,仅仅能够获得信息还不够,还必须经过认真的努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培养一种思考能力,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学术训练,以至能够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而且在刚才提到的高阅读量(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中,又有多少的含金量呢?大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前三名是网络文学,校园作品和文学名著;阅读的杂志有54.5%是时尚休闲类;81.8%的人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满足个人兴趣需要;当大家提到“书”这个名词时,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小说。

这说明了什么?大家是在读书,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读闲书。与自己专业,自己未来都无关紧要的书,大量的涌进了好不容易争来取的读书时间!整合起来就是这样的,每周下课后,上网,顺便下些电子小说,回来到寝室就开始大量的阅读,看累了还可以拿些时尚休闲类的杂志来看,到了周六、日女生去唱ktv,完了去逛街、买衣服,男生就继续上网或打点篮球做做运动。

大部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就这样虚度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阅读的出发点是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他们喜欢读名人传记,自然科学,经济类、纪实类和哲学,他们会看外语类杂志,这些人不能说他们一定会成功,但相信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准备了,所以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了!

通过这次调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去好好的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纸质书!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开阔视野的方式,然而,读万卷书反而变得不易。如今,有了来自网络上游戏、电影、追剧等的诱惑,或者面对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读书时间是否被一再压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纸质书是否还受同学们的青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读名著读到热血沸腾,还是他们有了新的更广阔的读书领域,亦或是沉浸在网络小说中无法自拔?而对于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畅销书,同学们又秉持什么态度呢?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调查报告所调查及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2024年8月5日2024年8月12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四)调查数据: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来源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来源。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21.阅读带来的最大帮助,约9.84%的同学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助于学业,约29.51%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素质,约21、31%的同学认为阅读活用了课余时间,使身心放松,约39.34%的同学认为阅读拓展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0%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由此可见,阅读总归是给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效应,以这些样本来说,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尤其帮助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篇 大学生的读书报告优秀750字

大学生的读书报告优秀范文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第五篇 2024年9月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3000字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21.阅读带来的最大帮助,约9.84%的同学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助于学业,约29.51%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素质,约21、31%的同学认为阅读活用了课余时间,使身心放松,约39.34%的同学认为阅读拓展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0%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由此可见,阅读总归是给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效应,以这些样本来说,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尤其帮助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篇 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3850字

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一、大学生的读书现状

现状一:大学生读书时间少。

对本院大一到大四100名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只有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3小时,其余6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都少于1小时。

现状二: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

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图书,这与我们学校是一个财经类大学有极大的关系,32%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性图书,如漫画、时尚杂志等,一名大三学生解释说:“平时课业负担很重,读书时间本来就比较少,读这些休闲类书籍能让我放松下来,给自己减减压”。20%的学生选择了经典名著类别的书籍,他们认为这些书籍是真正的精华,能让他们汲取到真正的养分。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军事类、历史性读物、时政书籍的学生也有不少。

现状三:大学生读书功利性强。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加强。很多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书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这些书籍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书籍、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籍、考研书籍、bec、toefl、ielts等考试书籍最受青睐。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书籍也已经成为了首选。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大部分与英语有关。在走访几家大型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读书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的。

现状四: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

在“你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问题上,44%的同学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20%的学生选择自己购买,31%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渠道。从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媒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现状五:快餐式“浅阅读”渐成风尚 。

什么叫浅阅读、快餐化?根据这些年的有关报道,大致可以归结为:一是鼓吹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在对我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承认自己的阅读比较快餐化,通常以浏览为主。仅有少数学生对自己比较偏爱的读书会精读甚至重复读。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忧的是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上以及在读书时间的分配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造成这种读书现状的原因的思考。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成因分析

1、网络和休闲娱乐挤占了大部分读书时间。

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满足象牙塔里单调的读书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如今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如网上聊天、网络游戏、ktv、电影、旅游等等。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中的人际交往也日益丰富,男女朋友、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让刚刚从高压式应试教育禁锢中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眼前一亮,不觉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如此一来,阅读时间更为大大减少。

2、课业负担重也是大学生读书较少的原因之一。

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较少的原因还有课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攻读外语、学计算机等,使得他们读书时间自然减少。

就拿我们学习的这个专业来说,一走进大二,各种考试接踵而至,计算机二机,英语四级,英语六级,托业,托福,bec……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考试前的准备、各种补习班,消耗掉的不单单是时间,更是心血。毕竟,这些考试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命运。为了美好的前程牺牲点读书时间,这笔账不管谁来算都是划得来的。

3、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读书功利性的直接原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他们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已经习惯了考什么学什么,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例如很多招聘单位青睐那些拥有英语四六证书或者会计师证书的人,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为了与招聘单位要求相符而读书,这无疑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功利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有益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三、启示与思考

(一)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学校方面责无旁贷,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1、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阅读主阵地。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频繁的社团活动占用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使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相对减少。如果学校也能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社团活动,这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无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会等,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久而久之,积极健康的阅读活动自然成了引领学生人生导向的主阵地,在学校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性功能。

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性功能。为了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收获最大,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图书馆的书目种类,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3、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

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所有从高考的独木桥中挤过来的学子们都暂时松了一口气,以为从此告别题海,迈向新的'天地。没想到进入大学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再一次被题海所淹没。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如学校可以增加选修科目,减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便让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不只做学习的工具和考试的机器,而是做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理想有道德的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上直接决定着读书的效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立足自己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抓住点滴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有人把没有时间当作不读书的理由,其实这只是借口。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我们无须像欧阳修那样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地苦读,我们只要从那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解放出来,就会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因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它给人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只有读书带给人的才是终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闲娱乐中久了,也容易玩物丧志,只有读书终能启迪人的心志,使人变得高尚。

2、树立远大理想,克服读书的功利性。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读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不能只盯着个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远,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终于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铸就了大国总理的不朽风范。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毕业后找一份事做,而应该先想着会一个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3、培养广泛兴趣,不断完善阅读结构。

“读书就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博采众长。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消遣轻理论、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完善阅读结构,专业理论书籍要阅读,经典名著更要阅读,因为能成为经典的名著,浓缩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语言,它让我们走进高尚,远离低俗。休闲娱乐不是不可以阅读,但决不能让休闲娱乐左右我们的价值取向。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我们读书既要广泛又要精选,既要博采又要专攻,使阅读跟得上时代的节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查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调查中显示的不仅仅是一些没有生命的数据,它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阅读理念,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应该引起每一个人的关注,阅读更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行为,除了学校和学生,社会也有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一个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浓郁的读书氛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就是向大众,尤其是向青少年推广读书活动。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身在书香四溢的大学校园,我们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发展,在读书中提高,在读书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第七篇 2024大学生读书报告范例2850字

大学生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微软雅黑

页眉: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24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八篇 杜拉拉升职记的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950字

关于杜拉拉升职记的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

这个寒假看了《杜拉拉升职记》,收获颇丰。英语专业的我,本对现在和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应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学的内容对将来有什么帮助,甚至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但是,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寻到了未来的方向。

处在大二阶段的我们,多多少少也有为未来的工作做着打算,而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算得上是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理想工作的四个特征:一、是你喜欢的;二、是你擅长的.;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四、合法合情。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能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积极主动地推动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这三个力便是我们提升的目标。

英语专业的我们,毕业后选择进入外企工作的可能性最大,而《杜拉拉升职记》标注是职场小说,介绍的是关于女白领在外企的生存法则,可借鉴处很多。我们大多数人和杜拉拉一样,有教育背景,无社会背景,所以要成功唯一的路径是个人奋斗。书中杜拉拉因“傻干的老黄牛”性格,出色地完成了“装修”任务,虽然当时李斯特只为她加薪5%,也没同意提升她为经理,但总裁何好德把拉拉的高能力和肯吃苦精神都看在了眼里,为她日后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秉承杜拉拉劳动最光荣的朴素观念,乐于承担任何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是天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计收益而不愿付出。当然,拉拉也同样告诉我们,“‘学到东西’固然重要,但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好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更是日后工作的指南。

第九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精选9050字

大学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

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要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学会运用潜意识。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打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打开通向成功的门窗。

3.建立共同理想。一个共同理想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愿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愿景所必须做的事。系统思考是建立共同愿景的沃土,它的修炼需要系统思考的支撑。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最近还阅读了另一本书《沉思录》,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沉思录》是一本正大而质朴的哲学书。作者用无华的文字平铺直叙了对宇宙、个体、时间、心灵、本性、思想、行为、生死等事物的深刻体悟,没有刻意晦涩的思辨,没有冗长乏味的说教,只是严峻而不失平和的叮嘱和告诫,启思耐品。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沉思录》说了这些道理:宇宙是流变的,时间是即逝的,名利是短暂的,人惟一的选择,就是把握现在所过的生活;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到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灵魂要关照自身,要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使智慧仅仅用于正直的行动,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要遵从自己和人类共同的本性生活,让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的行为,追求正义、节制、仁爱、镇定等品德的完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虔诚地默认现有条件,高贵地忍受不幸和痛苦,接受变化,死亡也是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应为普遍利益行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打拼的现代人来讲,无疑为一方抚慰心灵焦灼、困顿的良药。在《沉思录》中,我还似乎读出了佛祖的拈花一笑和孔孟的仁爱、老庄的清静,更窥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谐等思想的端倪。可见,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时代、地域、宗教和种族的。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这本哲学书有许多闪光点,给了我很多启示:,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读书报告

回想起来,读《第五项修炼》和《沉思录》的过程很像接受智力加耐力的双重挑战。现在,受益匪浅的我十分庆幸完成了这个挑战。而且,能够时常温习这样不朽而实用的伟大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方法,不正是众多学子的追求!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使我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体会颇深。

“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是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对四千家企业的培训研究,穷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法。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摸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五项修炼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从一般的人变成学习型的人。

在文中更能理解什么是“学习”和“修炼”。在我以前的认识里,学习无外乎是“吸收知识,或者是获得信息”;而在这本书里,“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是一个新的观念,因为学习乃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当然,学习还必须是“终身”贯之的!而关于“修炼”一词。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谈的无非是个人品德修养问题,如先哲孔子谈修身养性之类。但这里的“修炼”不仅指个人修身养性,还指组织的“修炼”。所以既有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也有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并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多年来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论述和著作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综合其对心智模式的定义、解释,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它是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着的对世界的认知;它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它包括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也不相同;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好,说明他心中的图像清晰、准确,因此认识客观事物就正确,他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可能失败;因为我们很少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反思和评价,所以这些模式很少得到改变;世界在变化,心智模式也要改变;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

《第五项修炼》字字如玉,发人深思,催人觉醒,授人以渔,引人成功……今天,我仅对我当前感受最深的“心智模式”同大家分享,以求共勉。现在,我又捧起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坚信她会为我打开另一扇窗,指引我的幸福人生,照亮我的美好前程!

“书香溢寒假,名著伴我行”的读书活动让我的寒假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名著是一汪泉水,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名著是夜晚璀璨的星星,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名著是江南醉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第五项修炼》与《杜拉拉升职记》就成为了陪伴我寒假空余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今,知识经济日益剧烈,职场风云变幻莫测,没人能准确的把握其方向。XX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多家企业破产,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失业。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企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这些技巧不是先天就会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积累起来的,在这个靠知识武装自己的时代,对于那些依旧只靠“蛮力”却希望能获得成就的人或集体来说,是可悲的,其结果注定是被时代的潮水所吞没。因此,不断在学习与工作中前进成为了一种有力举措。

大学生读书报告

《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杜拉拉在工作中不辞辛苦,升迁途中经历的挫折与磨难,对自己所处的公司的政治斗争的感悟以及她在工作中所拥有的爱情经历,生活理念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人的最辉煌的时间段可以说是献给了自己的工作的。在人的前二十几年中,努力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温房,没有任何的风雨,没有任何的外界的干扰,学生很舒适的成长着,被温房中的养分滋润着。而当脱离温房时,他们会发现,外界与自己心中所想像的是那么与众不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不是人人都有雄厚的背景,在如今的社会中,有着背景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它可以令你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就可以通向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或许这对许多人来说很不公平,不过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理想的公平是绝不不存在的。对于那些初出茅庐,或是已打拼过一段时间的那些没有背景的人们来说《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可以借鉴的书。《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描述白领生存法则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在这本书中小说主人公杜拉拉从一个民营企业做起,再经历港台企业,慢慢的朝着自己的外企前进。

对于人一生的职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就业阶段,择业阶段,乐业阶段。在一开始是职业在选择你而不是你在选择职业,当你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对自己向往的职业开始进行选择,而乐业,顾名思义,就是享受自己的职业了。当然很多人一辈子都处于就业阶段,始终无法再向前一步,小说中的主人公拉拉,却不是这么一个人,她有这自己明确的目标,一心想去外企的她,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那时的她,大学毕业四年了。在进入外企后,拉拉在外企的经历跨度八年,拉拉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然后其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同级对直接领导有了矛盾后,作为旁人,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当事人自己也对上级有抱怨的时候,该怎样处理?当直接上司和间接上级之间对自己有不同看法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当直接上司和更高级别上司有矛盾时,该怎么处理?遭遇办公室爱情的时候,该怎样面对?遭遇情敌的时候该怎么处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对于我们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在面对办公室爱情的时候,拉拉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机智去面对,用警觉去捍卫。但在遭到同事兼情敌的恶意攻击的时候,不退缩,不正面冲突。尤其是绝不把工作和感情纠缠在一起,很理智地区分开来。

杜拉拉,长相中等偏上,身材是标准的ol瘦版,学历是名校本科,没特别显赫的背景,如果说她有什么最为特别的地方就是有着卓越的智商iq和eq,有着特别强烈的上进心,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性格,正是这些,造就了她的成功。由这本书不禁让人想到了未来的自己,毕业后的我们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与生活。所以,《杜拉拉升职记》让我提前了解了职场中所需要面临的考验,以便于现在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

相对于《杜拉拉升职记》,《第五项修炼》更为深奥难懂。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其中,五项修炼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第五项修炼》提供了一套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使企业通过学习提升整体运作“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从而避免了企业“夭折”和“短寿”。在如今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适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企业才能永葆青春,不至于早早夭折。

当然在社会之中,个人终究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学习之中也是如此。所谓学无止境,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与挫折的过程。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打败了自己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学习中,我们如果团结集体的力量,积极采取其他人的意见,以沉着冷静的头脑来分析,才能把握全局。团队学习不仅是自我水平的提高,也是集体水平的提升,学习的真正价值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虽然现在我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但是光阴似箭,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现在就要开始了解职场相应的知识。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的我,应该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主,在空余时间补充职业相关的知识。社会是残酷的,如果时时刻刻更新自己,很快就会被淘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相信在未来的企业工作中,团队协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十篇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1400字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第十一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例1750字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微软雅黑

页眉: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24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第十二篇 大学生读书报告3250字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

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要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学会运用潜意识。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打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打开通向成功的门窗。

3.建立共同理想。一个共同理想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愿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愿景所必须做的事。系统思考是建立共同愿景的沃土,它的修炼需要系统思考的支撑。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最近还阅读了另一本书《沉思录》,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沉思录》是一本正大而质朴的哲学书。作者用无华的文字平铺直叙了对宇宙、个体、时间、心灵、本性、思想、行为、生死等事物的深刻体悟,没有刻意晦涩的思辨,没有冗长乏味的说教,只是严峻而不失平和的叮嘱和告诫,启思耐品。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沉思录》说了这些道理:宇宙是流变的,时间是即逝的,名利是短暂的,人惟一的选择,就是把握现在所过的生活;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到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灵魂要关照自身,要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使智慧仅仅用于正直的行动,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要遵从自己和人类共同的本性生活,让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的行为,追求正义、节制、仁爱、镇定等品德的完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虔诚地默认现有条件,高贵地忍受不幸和痛苦,接受变化,死亡也是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应为普遍利益行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打拼的现代人来讲,无疑为一方抚慰心灵焦灼、困顿的良药。在《沉思录》中,我还似乎读出了佛祖的拈花一笑和孔孟的仁爱、老庄的清静,更窥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谐等思想的端倪。可见,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时代、地域、宗教和种族的。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这本哲学书有许多闪光点,给了我很多启示:,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十二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读书信息

  •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例十二篇
  •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例十二篇92人关注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 ...[更多]

  • 大学生读书报告十二篇
  • 大学生读书报告十二篇71人关注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彼得·圣 ...[更多]

  •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十二篇
  •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十二篇70人关注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 ...[更多]

  • 2024大学生读书报告范例十二篇
  • 2024大学生读书报告范例十二篇61人关注

    大学生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 ...[更多]

  • 大学生读书报告精选十二篇
  • 大学生读书报告精选十二篇55人关注

    大学生读书报告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 ...[更多]

  • 大学生读书报告推荐十二篇
  • 大学生读书报告推荐十二篇35人关注

    “生活在别处”,记得很在以前就留意过这句话,只是当时我还不理解生活在别处的真正含义,只是知道它是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后来在读许多作家的作品时,发现其中很多次提到 ...[更多]

  • 外语专业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七篇
  • 外语专业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七篇24人关注

    《第五项修炼》利用寒假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第五项修炼》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第五 ...[更多]

  •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十二篇
  •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十二篇10人关注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一、书名:苦涩的成长二、著者:朱炎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四、页数:141五、内容大意:这本书包括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