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与背景 起始部分应简要介绍调研的目的和背景,比如关注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状况,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可以提及一些统计数据或近期的教育政策,以展示研究的及时性和重要性。
二、方法与样本 详细描述研究的方法,包括如何选取样本(例如,随机抽样、专业配比等),数据收集方式(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确保读者能理解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 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应以事实和数据为主,呈现大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现状。可以分为几个小节,如学术表现、心理健康、校园生活、社会实践、就业前景等。每个小节应有明确的指标和数据支持,避免主观评价。
1. 学术表现:展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挂科率、奖学金获取比例等。
2. 心理健康:讨论压力来源,如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寻求帮助的比例和途径。
3. 校园生活:涵盖课外活动参与度、社团活动、宿舍生活等。
4. 社会实践:介绍实习经历、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等。
5. 就业前景:分析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创业情况及行业分布。
四、问题与挑战 基于数据分析,指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比如学业压力、就业困难、心理困扰等。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但避免过于简单的归因。
五、建议与展望 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策略,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议。对未来大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展现研究的前瞻性。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报告旨在深入了解2024年大学生的现状,通过对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揭示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情况,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
结尾:
"综合上述分析,2024年的大学生正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期待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时代发展。"
大学生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大学生的调研报告2150字
根据__咨询20__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本次调查选取了__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__交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5所__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并且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为493份,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33人。
一、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的特点
1、校内网交往范围的普遍现实化
调查显示,80.9%的用户是通过周围朋友知道并且开始使用校内网的。81.1%的校内网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0人以内。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36.9%。校内网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59.1%、58.9%、55.6%。(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网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内网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网络上的延伸。
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性
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专业、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而对于相貌、性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②
按照社会学的概念,即地缘性、业缘性和趣缘性成为大多数人在校内网上选择好友的主要标准。
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性
在使用校内网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分别占总数的59.1%、55.6%、50。0%,均超过半数。还有44.4%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二是寻找熟人。85.7%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9.3%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内网的功利性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内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性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
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网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网络交往。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网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网上都保持着联系。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网的使用中,在其他网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校内网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户使用校内网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调查中,有76.1%的人认为,使用校内网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校内网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23。6%,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网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
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网的使用关联不大。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网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网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网上保持着非经常性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
2、对于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这里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调查中,用 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也就是说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同时,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1%,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网用户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
其一,校内网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网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网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网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大学生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二篇 关于大学生的调研报告1900字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
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
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第三篇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研报告1500字
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备受社会的关心。近来校园里因心理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给了我们警示:心理问题是年轻人无法回避的烦恼,而我们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处理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对象:____大学在校学生
时间: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
方式:问卷、访问
感受:
对于我们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从本质上好好理解它,看到的不仅仅是轻松愉快的一面,更应该看到大学生活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真正的目标与目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而且在大学生活中合理的安排大学生活,从而从中的到经验和教训。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普遍适应力较差,男生适应力比女生较强一些。同时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有待提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而作为新世纪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抵挡和处理各种问题,阳光灿烂的成长。
心理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由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也必然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是教育价值观念更新。当前教育实践中,很多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调整意识不够,上了大学后不知该干什么,生活目标不明确,许多人因此感到迷茫而引发焦虑;有的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留念家庭。想念家人,这些都可能成为压抑情绪的起因。而且,随着开放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目标等一系列教育新理念,在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学生心理造成压力。二是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后,既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肩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情绪,在生活、行为、思想、情感上感到十分压抑,对前途和理想丧失信心,从而走向自我封闭,又淡化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感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世情绪。就业制度改革后。虽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但就业市场的培育和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市场原则相悖的不公平现象,“人情”,“关系”等“非实力”因素在就业中起很大作用,这既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伤害,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污染”。三是学生管理模式变化。为了适应弹性学制、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改革措施,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将走向社区化、市场化、多样化,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度都空前增大,班级观念将日趋淡化,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党团组织建设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容易使得一些大学生滋生错误心理。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认识到了以下的几点方面。我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价值观正处在不甚稳定、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阶段。我们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而应该把“自尊、自信、自立、自爱”作为大学生自我指标。确立科学的人生观社会。个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的维系和前进,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不应等于索取,也不可小于索取,而只能大于索取,自由确立自己人生观,才能有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惯和生活习惯。对于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应该自觉执行,认真遵守。同时,对于我们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深刻领会,积极遵循。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适度的学习节奏,培养起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篇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调研报告3650字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确保他们生活有保障、干事有劲头、发展有空间,我镇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培养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涌泉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自__年2月以来,我镇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20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离职的7人中,有1人进入镇领导班子,4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2人进入国有企业;在职13人中,有10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3人担任村民委主任助理,5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1人创办了“网络餐厅”。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是涌泉本镇人,熟悉本地情况,能快速融入所在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农业农村政策、献计献策村务管理、引导村民增收致富、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二、涌泉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涌泉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模式,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多元多向发展,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层分类,因人定岗,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
大学生村官拥有不同的学业专长和个性特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科学分类是关键。涌泉镇结合大学生村官聘期的不同阶段,因人制宜、多次微调,科学制订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对首次聘任的大学生村官,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选派村的实际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如:将土建类专业的选聘生徐云安排到康居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的小炉头村;将爱好摄影,懂市场营销的周达贵,安排到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兰田村等。这样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优势创造了有效平台,徐云协助村里完成了农民建房40间,周达贵将兰田山起名为台州市的“香格里拉”进行宣传,带领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卖起了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山度假休闲。从选聘的第二年开始,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有了切身体会,镇、村两级也对大学生村官加深了了解。涌泉镇在综合评定各人个性特征、兴趣志向和发展潜质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村官划分为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和创业致富三种类型,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短期挂职锻炼。对聘期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我镇着重考虑出路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竞争力。同时,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自由空间,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
(二)导师帮带、创业帮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才
大学生村官一出学校大门,就跨入广阔农村舞台,缺少工作经验与资金技术,导师帮带、创业帮扶是加快他们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我镇拓宽视野,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导师资源库,在镇机关、行政村、企业等不同领域选聘了全国劳模孔先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金铿等优秀人才20多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指导。
对社会管理型大学村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及村两委干部预备人选,由镇班子成员担任主要帮带导师,着力培养组织协调和行政能力。同时,积极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具体事务,对部分优秀的,直接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项玉君先后担任村情复杂的炉头村、横路村党支部书记,极大改善了两村面貌,被提拔为涌泉镇人大副主席。
对便民服务型大学生村官,着力培养为民办事的专业技能,由机关事业单位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主要帮带导师,指导业务工作开展。并安排到镇“三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进行轮岗,加强实践锻炼,熟悉工作流程和性质。通过结对帮带、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蒋雅君、夏玲芳、冯兵胜大学生村官考入了事业单位队伍。
对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供人员、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一是建立创业顾问团。聘请优秀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等担任创业导师和技术顾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引道路,随时解决村官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二是建立学习平台。组织参加syb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大讨论,促使大学生村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同时,在“忘不了”专业合作社、梅尖山橘场、葆隆食品等企业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水果种植、管理及合作社经营等技术。三是提供创业帮扶。与市人劳局、市农村信用联社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村官创办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创办网络餐厅1家,农家乐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规范的管理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年,我镇出台了《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十项制度》、《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十项制度》对镇、村、大学生村官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分共性项目、个性项目、组织评价和群众公认度、奖励加分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民主监督、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全面考察大学生村官打下了基础。同时,我镇按照跟踪考察、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大学生村管实行工作周志、实绩月评、季度检查、年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来看,我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历届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仅1人是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其余都是通过任命的方式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助理。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村民认同,在目标任务上没有明确要求,以致个别大学生村官镇、村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工作“文书”化,承担了大量应当交由村文书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如做会议记录、建工作台账,报送材料等琐碎事项,真正以村两委成员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官的成长。
二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动机有较强过渡化倾向,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扩招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双重驱动下,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目的性更加现实和功利,多数人将此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对自身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缺少认同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在思想上扎根农村,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大学生出路选择有待进一步拓宽。明年2月,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满两个服务期。往后,历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要逐年有序流动。从我镇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选择还比较狭窄。大家都将目标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无一例外都会报名参加。在其他出路上,有5人正在尝试自主创业,1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任职,至今没有1人以自主择业的形式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他们出路问题的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涌泉镇对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设岗定责,强化培养。大胆给大学生村官搭台子压担子,根据他们学历专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结合所在村实际,参与村级班子实质性分工,每个大学生村官至少独立分管一条线的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能力,树立威望。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配强导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在他们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多教方法、多出点子,增强大学生村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健全制度,落实保障。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机制,完善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大学生村官在职期间工资待遇,增强他们职业认同感。及时把考察考核优秀的,作为村级班子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对特别突出的列入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使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
三是要提早谋划,拓宽出路。要利用各种媒介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就业政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扶持自主创业,尤其是对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项目要重点支持;鼓励自主择业,对临近聘期结束的大学生村官要进一步加强关怀,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给予一定时间参加招聘会等形式提升再就业竞争力,缩短再就业磨合期。
第五篇 有关大学生的调研报告1950字
正在为怎么做好一份大学调研报告而烦恼吗?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大学生的调研报告,供参考阅读!
有关大学生的调研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
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抓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诚信对创业如此重要,我会让它伴我永远!
第六篇 光棍节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研报告1900字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
大学生恋爱,存在益处,存在弊端,如何如何应对。
爱情是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也有人由于看到他人的不幸或自己经历过不幸,对爱情持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好的爱情只是文艺作品中的演绎,而生活中的爱情带给人更多的是痛苦而不是欢愉。
因为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值青春期,从艰辛的高中步入的大学生,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
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正确地认识爱情的本质,处理好恋爱关系,爱情就会给人生带来幸福,否则就可能成为人生不幸的诱因。因此,我们这次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辅之以网络调查手段,重点调查了__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学生恋爱的相关问题,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业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恋爱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恋爱不只是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调查问卷第一个问题里:你有谈过恋爱吗?回答 有的人达到了43%,很明显,这个虽然没有过50%,但是,出于中国男多女少的这一社会现状,说明了43%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而在我们对于有没有谈过恋爱这个问题的后续个问题里如果有,那是在什么时候谈的,选大学的竟然高达87%,而且,在没谈过恋爱的人群里说想谈恋爱的也很令人吃惊的达到了93%,当然,这个数字是不能概括一切,可是这个数字已经可以反映了许多问题了,说明了大学里谈恋爱这个现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了。就谈恋爱正确不正确这个问题不是我们研究的范围,暂不讨论,可是基于以上统计的数字我们已经可以对大学恋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了。
经过了我们学习研究小组的讨论以及网上调查了解,大学恋爱主要存在2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1.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2.大学生谈恋爱的弊端
所以,我们就以上两个方面着重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益处
① 增加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
在恋爱的过程中,少不了甜言蜜语的滋润,而在确认一段爱情之前,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自信,在拥有自信的前提下,对心仪的女孩子进行追求。并且在和异性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两方面入手,一是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对其他人心理状态的洞察力。所谓对社会情境的辨析能力即为社交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对情境间的细微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宜的行为,以适应不同性质、千变万化的环境。而洞察别人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环。一些人看到别人的行为时,不尝试去了解对方做事时的处境和感受,便马上从别人的行为去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重判断而轻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发展的一大障碍。可是但是本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现这两点关键都可以充分的锻炼,因为女孩子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动物。
② 可以开阔思维
在开阔思维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案例经行分析:
光棍节当晚,__工业大学的男生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寂寞,用宿舍的亮光组成了11.11,i love u,广工,mm几个字,寓意为:11月11日,我爱你,__工业大学的mm们。网友们说,一间严重缺乏女生的大学,光棍节自然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嘉年华。确实如此,__工业大学就是典型的代表。
看过了此案例,我们可以想到在没有恋爱之时都已经有如此广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在谈恋爱之时呢?谈恋爱就必须得讨好女孩子,所以说,谈恋爱可以开阔思维。
③ 可以从中学会关心别人
俗话说,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被呵护的,那么,如果当某个女孩子是你的女朋友时,你还不更加的对她进行呵护吗?这一点我们无需过多进行议论。
④ 了解多一些有关情感的事,有的也可以从中得到锻炼,不至于以后过多的感情用事
感情是双方面的,连上帝都不可能单手拍掌,谈恋爱,首先就是一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都起码经历过了,因为,谈恋爱绝对能对人进行锻炼。
第七篇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7650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
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
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职业顾问分析认为: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这两项素质。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项人才标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是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道德品质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位hr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有些大学生做错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不是我干的’,其实没有责任感比犯错更可怕。”
此外,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中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前者决定了价值创新的来源,而后者关涉到工作的效率。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
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四、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4.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4.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朽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4.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
(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
(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4.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4.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
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五、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__年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多不是关键,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要调整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查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开设就业讲座,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对毕业生应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总之,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拥有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第八篇 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5350字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从6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10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自XX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1159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21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18.5%;大专学历511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4.1%;中专学历434人,占创业总人数的37.4%。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53人,占创业总人数的4.5%;师范类毕业生共302人,占创业总人数的26.1%;医科类毕业生共106人,占创业总人数的9.1%。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自1999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XX年,我市共选拔399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142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3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139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
(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XX年黄山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XX年起,每年输送3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今年是选拔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目前,选拔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三)自主创业类型,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创办企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主,直接接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从此次调研组走访的7位自主创业毕业生情况来看,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点:①、所学专业大多为农科类专业;②、创办企业大多为茶叶加工或传统工艺类企业。③、自主创业之前,大多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经历,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④、在创业过程之中,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一定的技术支持。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子类型:
1、企业改制,被动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营企业,90年代中期以后,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下了岗,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破釜沉舟,忍辱创业。如创办黄山一品有机茶业有限公司的程福寿,8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屯溪茶厂工作,95年由于茶业企业的整体改制,不得不离开工作11年得茶厂,家人的埋怨、社会的压力和失败的挫折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创业的勇气。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创办了“一品茶行”和休宁县流口茶业有限公司。
2、求职碰壁,转而创业型。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已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的需求。有的毕业生在投了一份又一份简历,跑了一次又一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回乡自主创业。如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的朱伟,XX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合肥应聘了多家单位未果后回到家乡徽州区,加入其弟弟开办的竹雕工艺厂并逐步将企业发展壮大,直至创办徽州竹艺轩有限公司。
3、时机成熟,辞职创业型。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待遇优厚的理想工作,然而,他们胸怀创业抱负,在完成了创业启动资金积累和相关信息、经验积累之后,毅然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如徽州区潜口镇二联竹编工艺厂厂长郑重,XX年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就职于浙江安监局。在与浙商接触过程中看到了竹编工艺品的巨大市场潜力,因而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有了这一想法后,他一方面注意学习浙商的经商之道,另一方面开始市场调研和回乡考察。XX年初,他辞去了月薪4000余元的工作,在潜口镇二联村创办了竹编工艺厂。
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在农业,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工作,通过“三支一扶”、选派大学生当“村官”、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如黟县有496名村“两委”干部,过去仅有2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如今已增加到49人,提升了村“两委”的工作水平。黄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黄山区从事旅游产业的大学生达175人,其中,大学本科25人,专科150人;从事导游服务的达到112人,占全部人数的64%,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是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中锻炼成长。歙县在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创业的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98年以后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高管(副总及以上职务)有15人约占总数的4%,中层干部约占75%,一般工作人员约占20%。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更是成就喜人,有“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俞志荣、创办黄山诚鑫丝业公司的程学军、创办德平化工公司的周德平等。
三是以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如XX年从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郑重在市级贫困村潜口镇二联村创办竹编工艺厂,开发竹制产品近百种,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1984年从安徽省农业大学茶业系毕业的程福寿,XX年创办了黄山一品有机茶叶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000万元,员工180余人,年销售收入2300万元,出口创汇240万美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XX年度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感到,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三缺位”。一是教育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普遍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信息。在校期间,多数大学生未参加过创业技能培训;在社会上,也没有一个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培训,使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知识储备不够。二是服务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关系到土地、信贷、税收、财政、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创业资金来源渠道不宽。另外缺乏一个大学生创业综合指导部门,大学生刚毕业,人生地不熟,不知从哪里入门。三是政策缺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也是一个弱势群体,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目前,在土地流转、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出台实实在在的倾斜政策,还缺乏代偿助学贷款、户档迁转、养老保险、创业扶持等事关的大学生切身利益的政策,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不成功存在后顾之忧。
三、下一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倾斜政策,大力扶持高校加强农科类人才培养和鼓励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而我国面对大学农科专业逐渐弱化和农村基层大学毕业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局面,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从高校层面来看,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农科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国无农不稳,民无食不宁。“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培养农科类人才。现阶段,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农科生就业难度大等原因,农科类专业成了冷门,普遍存在着生源“垫底”和报到率不高的现象,加之农科类专业办学投入大、效益低,迫使农业院校弱化发展农科类专业而大力兴办“热门”专业。实际上农科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所以高校要重农科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一要有敢于创业的精神和勇于创业的激情,二要有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几年前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曾一度“红火”,但如今在校大学生创业以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已很鲜见。高校要重视对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对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学校要继续给予关注与支持,以促进他们创业成功。
二是从政府层面上看,要优化政策舆论导向,促进农科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目前,高校农科类专业因投入大、办学效益低,加上缺乏优质生源和就业形势严峻,处于较为艰难的办学境地,政府要重视高校中这一“弱势群体”,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投入,支持高校办好农科类专业,防止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萎缩。同时要大力鼓励考生报考农科类专业。针对高校农科专业优质生源严重不足的实际,应积极实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农科专业的招生政策。
二要积极营造鼓励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社会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舆论导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业行动与热情。目前,虽然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整体看,人们对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还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同。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成立各类创业中心或创业孵化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各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各种媒体有重点推出大学生创业典型,扩大社会宣传面,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要提供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制度保障。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国土、金融部门在土地、融资方面,可向大学生创办或领办的企业倾斜,给予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XX〕18号)的文件精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逐步推行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安全网的保护下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基层、走向自主创业。要想让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创业,就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要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生活补贴、户档迁转、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真正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
四要引导企业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企业家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创办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机构和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在it业迅猛发展的印度,能产生穆尔蒂这样的“偶像”,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印度有非营利的“成熟的创业指导协助机构”,如tie公司和维瓦尼基金会等。由印度知名企业家罗密什·维瓦尼资助创建的维瓦尼基金会,致力于激励、教育和支持那些“新企业家”,并创造可使他们成功的环境。“只做好事不求营利”的tie则是1992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专门帮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这几个国家的青年进行创业的公司。该公司的执行主任赛山·莱摩汗告诉记者:“我们与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律师、银行、企业都有着紧密且固定的联系,因为这些环节都是创业者白手起家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所做的,就是给青年企业家提供一个中间平台,帮助那些只有技术的it人才做好技术以外的其他环节。”在全球it业的摇篮美国硅谷,有4%的公司是印度公司;其中,在对创业而言非常重要的风险投资公司中,有24%由印度人创办。莱摩汗说,很多想创业的青年虽然条件很好,却不知如何从风险投资公司那里拿到钱,tie会出面来帮他们。tie每年定期帮助几十家小公司联合组织人才市场,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员工。tie还与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当地组织有很多联系,以帮助自己的会员公司在建立国外分部时适应当地的情况。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有利于让广大高校毕业生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政策优惠并真正得到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创业。
第九篇 2024关于大学生的调研报告3250字
一.调研背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开阔视野的方式,然而,读万卷书反而变得不易。如今,有了来自网络上游戏、电影、追剧等的诱惑,或者面对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读书时间是否被一再压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纸质书是否还受同学们的青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读名著读到热血沸腾,还是他们有了新的更广阔的读书领域,亦或是沉浸在网络小说中无法自拔?而对于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畅销书,同学们又秉持什么态度呢?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调研报告所调研及研究的问题。
(一)调研时间:2024年8月5日2024年8月12日
(二)调研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研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研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研。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研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研问卷。
(三)调研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研。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研问卷。
(四)调研数据: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研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来源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来源。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21.阅读带来的最大帮助,约9.84%的同学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助于学业,约29.51%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素质,约21、31%的同学认为阅读活用了课余时间,使身心放松,约39.34%的同学认为阅读拓展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0%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由此可见,阅读总归是给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效应,以这些样本来说,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尤其帮助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第十篇 2024年上半年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2150字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__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__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__年公司副经理述职述廉报告__年来,按照集团公司对中层干部期终考核的安排和要求,现将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情况做以简单汇报,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遵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我于前年由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调任卫生厅副厅长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一、年度工作述职述廉:1、努力学习,提高党建工作的理论水平。我做支部书记的时间不长,自己深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尤其是对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缺少研究。
200#年10月初,本人通过应试考核走进了百利,走上“总经理秘书”岗位,主要负责总经办秘书性质方面的工作。应试时我就对自己说:无论应试是否成功,作为一名办公室人员,我都要努力做到“五勤”,诚心当好“四员”。
本人自_____年至今一直从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非常热爱本专业工作。特别是在___年以后,随着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并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导自己的工作,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把我一学期的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敬请所有同仁对我的工作给予批评和指正。我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时间飞逝,__年已经过去了。__年3月,经过学院的公开竞聘,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党委谈话,后经学院第四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请学院党委和团市委批准,我被正式任命为学院团委专职副...
各位领导: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部经理的岗位上,带领审计部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
第十一篇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400字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们组成了包括市委办公厅、市人事局、市农委在内的市委调研组。从××月下旬开始,调研组深入我市三区四县及××余家民营企业,采用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表等方法,详细了解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谈到创业,不少人认为,开一家大公司或者建一家大工厂才是创业,外可以赢得社会认同,内可以获得成就感,其实不然。开发高科技产业是创业,开办小厂小店也是创业;立足城市打拼天下是创业,重返乡村养殖种植也是创业。更何况,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创业的机遇更多,创业的条件更好。安徽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到凤阳县小岗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在新农村建设的广阔天地里,大学生创业大有可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选择在农村基层创业成为我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给当地带来了知识和技术,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自__年以来,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人数共××××人。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大专学历×××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中专学历×××人,占创业总人数的××%。从专业分布来看,到农村创业的主要是农科、医科以及师范这三类毕业生:其中农科类毕业生共××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师范类毕业生共×××人,占创业总人数的××%;医科类毕业生共×××人,占创业总人数的×%。
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市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由省、市统一安排,通过招录乡镇公务员、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的形式,选拔了一大批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自××××年以来,我市把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建设高素质队伍的战略举措,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在乡镇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的情况下,每年尽量拿出有限的空编用于高校生选拔。截止××年,我市共选拔×××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锻炼,前三批有×××名高校毕业生已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除3人直接录用到区县直机关外,其余×××人全部录用在乡镇机关。
(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年××市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公告》,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用我市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非本地生源的本市普通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从__年起,每年输送3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今年是选拔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共有1023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招聘活动,目前,选拔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第十二篇 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研报告2750字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全面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和管理现状,我们对在_____县基层工作的3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其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村官参考。
一、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自2024年开展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试点以来,到_____县的大学生村官共有42名。其中:2024年选派5名、2024年1名、2024年17名、2024年19名,聘用期均为3年。在2024年县乡集中换届时,从2024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中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3名,考上省、州公务员或选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2名。截止目前,还有37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均为2024年以来选派人员,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8岁,平均年龄25.4岁。其中:男性23人、女性14人,少数民族9人,中共党员23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23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14人。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和协助计生、新农合参保、整理材料、开会通知等辅助性工作,还有部分人员被留在乡镇充当打字员和内勤人员。
2、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大多数人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很对口,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少,大多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身份尴尬。农村需要的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其很难融入当地环境,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时候,经常得不到村“两委”的重视。忙于应付村里各种复杂情况和复杂人际关系,难以理出工作思路,群众对他们缺乏认同感,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上有挫折感。而且,对在基层工作期满后的管理问题、出路安置问题,普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情绪不稳定。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殊,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派管理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工作考核、业绩奖励、晋升方向、培训教育等还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人社部门负责选派,县人社局与他们签订《到村任职合同书》,每年不定期召开1-2次座谈会,年底进行考核,但是,大多只是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对考核没有引起双方面的重视,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也不利于他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工作,造成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劲头不足。同时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很多人的档案都成了“压箱货”,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另外大学生村官培训和扶持创业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还没有纳入全县的总体《规划》,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从高校毕业到农村工作,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基层工作者,是一个自我适应和群众认可的过程,需要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真诚帮带、用心培养。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在农村工作中健康成长。
1、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组织部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借鉴乡镇公务员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联系和服务引导。组织部应指定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联系服务,加强了解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方法,研究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可以借鉴公务员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总评,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相应的奖励。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将大学生村官人事档案全部纳入到县人社局管理,各种归档材料及时入档,确保档案的齐全。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除了岗前培训外,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促使大学生村官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制度,采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村干部“一对一”带等方式,进行结对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尽快熟悉环境、努力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切实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3、大学生村官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给自己准确定位。一是要激发自己服务于农村的热情与责任,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树立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培养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
4、加强交流培养。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双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相关职能科室、办公室进行轮岗锻炼;或者采取“上午在村、下午在乡镇”的模式,让他们充分了解乡镇机关工作的特点与有关科室业务。落实村干部驻村制度,通过压担子、定任务和参与一线工作的形式,比如具体从事征地拆迁、材料写作、科技扶贫、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工作,不断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组织、人社部门要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开通大学生村官交流园地、编写村官信息,及时宣传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及工作经验,积极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根据所学专业,有计划地开展横向交流,加强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开展相互间的合作,支持开展村官创业创新,使其能更快成长起来。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开展培训培养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