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1. 研究背景与目的:简述和谐社会的定义,以及调查的初衷,例如提升社区凝聚力,增进居民福祉。
2. 方法与样本:描述调查的方法,如问卷设计、抽样方式,以及参与调查的人群概况。
3. 数据分析:展示主要调查结果,用事实和数字说明社会和谐程度的现状,例如邻里关系、社区活动参与度等。
4. 主要发现:列举几个关键发现,如大多数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但也有部分问题待解决。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社区内的和谐现象或问题,以增强论述的生动性。
6. 对策与建议: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如加强社区沟通平台建设,举办更多社区活动。
7. 展望未来:展望和谐社会的建设方向,强调持续改进和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和谐社会是每个社区追求的理想状态,它关乎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了深入了解我们所在社区的和谐程度,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社会调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揭示了当前社区的面貌,并发现了有待改进之处。
结尾:
本次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无论是强化邻里关系,还是优化社区服务,每一项努力都将为我们的社区增添更多的和谐元素。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充满活力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 和谐社会调查报告1500字
据我了解,首先,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另外,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属性来看,它应该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会。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学、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根据我所学知识,对自己故乡怀集作了相应的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怀集县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所新变化。我县领导遵循了___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
第一、怀集县遵循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03年怀集第一中学和怀城镇中学实施了二校合并。把原来的怀城镇中学改名为怀集一中初中部现在怀集一中初中部教学方案与高中部相似。2024年,在庆祝建校90周年的同时举行了图书馆奠基仪式。2024年,我校应届毕业生谭桥勇同学获得英语单课省奖元,激发了众多知识分子上进心。在我村,建设了一个文化活动区和文明路,并取得文明村的称号。
第二、我县遵循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自从2024年到现在,我县有了更新的经济发展方案。山竹基地、山地鸡养殖场、茄子田地、大鱼塘等新名词在近些年接踵而来。许多经济项目都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比如:山竹基地既可以出售竹笋,又可以绿化怀集,保持生态 平衡;养殖山地鸡既可以出售成鸡,又可以把鸡粪出售给草鱼养殖户和山竹种植户。这样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状态。
第三、怀集县遵循坚持改革开放原则。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在我县有多个风景旅游区。最为吸引人的是怀集燕岩,于每年六月分,在怀集燕岩都举行国家攀岩比赛。2024年六月举行了一次国际攀岩比赛。从此怀集开始打开招商引资口号,促进了怀集经济迅速发展。其中还有雪风洞、世外桃源、风岗漂流等旅游区,都受到许多游客青睐。在前几年,我县各小学开始添加英语教程,各学生有了更早的学习英语的机会。在县中心建设了现代化的步行街,提供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
第四、怀集县遵循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为了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怀集县公安部门给人们上法律公开课,组织青少年示威游行,以提倡依法治国、反对各种违法行为。
第五、怀集县遵循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县党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担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第六、怀集县遵循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___和依靠力量。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活力,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怀集县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怀集县多间工厂开业,许多人们得到了就业的机会。
怀集县遵循着___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们建设、靠人们建设、告诉人们怎样去建设。
第二篇 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1250字
和谐之城的和谐乐章
上世纪80年代,承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既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又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新兴城市走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头?走进这个新兴的城市,一股风清气正、惠民亲商、亲水亲绿的浓浓和风就会扑面而来。在这里,你会体验到那自然环境的清新和市容环境的洁净的,感受到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干部队伍的团结进取、干群关系的亲密融洽和社会环境的安定祥和。你会看到这里:
形成了以加快发展为主旋律的和谐经济环境。承德把环境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贯彻到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居环境、人才基础、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了加快发展的制度平台。
形成了以积极进取为主基调的和谐政治环境。承德按照树正气、讲团结、谋发展的总要求,着力营造了一个融洽、和谐、进取的政治环境。
形成了以平安稳定为目标的和谐社会环境。承德坚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理念,建设了较为齐全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
形成了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的和谐文化环境。承德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精品文化不断涌现、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形成了以适宜人居为特色的和谐市容环境。承德以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为城市定位,贯彻把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林中的建设理念,建成了蓝天、碧水、净土、绿色、宁静的特色城市容貌。
和谐从哪里而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证社会真正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和谐承德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以发展促进和谐。承德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最大的要务,抢抓机遇、谋划自己,乘势而上,快速发展。他们做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做旺了会展旅游经济。
以基层支撑和谐。没有基层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没有基础。承德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从基层做起,多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以机制成就和谐。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是社会有序和谐的保障。承德市坚持用制度管出和谐,靠机制保障和谐,创建了比较完备的和谐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这些机制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成为承德和谐发展的基础。
以精细提升和谐。没有精细精致,精益求精,就形不成和谐完美。承德充分发扬纳米精神,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从细微之处做起,以方方面面的精细,提升整体工作的和谐完美。
纵观今日的承德,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保证社会真正长治久安的根本基础,又是一项长期的伟大事业。承德的实践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实践还仅仅是初步的,我们积累的经验也是不成熟的和不丰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神圣、任重道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继续探索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____孜孜追求的美好社会理想就会变成中国最广大人民生活的幸福现实。
第三篇 转正思想汇报:xxxx年入党转正思想报告:构建和谐社会1150字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______主席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时态不是一种过去时,而永远是一种现在进行时。它不是一项突击一阵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不断地在建设中的一种社会状态,需要在共建____享,在共享____建。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
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颠覆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世界级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
现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的一员,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第四篇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1700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一日通过公报,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以下五方面具体部署:一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二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三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四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五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当前存在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第五篇 解读胡总书记报告:在共建共享中促进社会和谐2950字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地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引起与会代表乃至全社会的共鸣。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____和全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社会和谐体现党的执政理念
2000多年前,《礼记·礼运》篇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00多年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明确提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千百年来,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人民安居乐业,老幼各得其所……
XX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一个目标——建设和谐社会;XX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诞生80多年、执政半个多世纪的____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最终确立了这一重大执政理念。它承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并以丰富的实践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伴随着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台,和谐之风劲吹神州,和谐之音响彻全国。和谐,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这么多的惠民政策,老百姓十分欢迎!他们希望好政策延续不变,希望党的十七大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实惠!”来自基层的代表、天津市东丽农村合作银行大毕庄支行党支部书记武秀芬的这番话,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许多十七大代表谈到,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____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远大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____为促进和实现这一美好社会理想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____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思路渐渐清晰,行动步步深入,促进社会和谐变成明确的目标。
经济实力飞速壮大,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着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现期。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十七大代表、安徽省安庆市委书记韩先聪认为,我国社会虽然在总体上和谐,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民主法制还需要完善和健全;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
“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和谐社会的理念应运而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自重庆律师行业的十七大代表孙发荣如是说。
和谐建设化为百姓幸福体验
XX年1月1日,废止农业税,长达26XX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河北省农民王三妮自费铸“告别田赋鼎”,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最近几年,中央各种支农惠农政策频频出台,反哺农业的力度前所未有。
这是___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伴随着这一进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民生”、“民意”等词汇逐渐成为近年来国家层面重要会议乃至各项重要政策的关键词,并一步步化为百姓的幸福体验。
下一页
一项项新举措出台,一个个“老大难”化解,一张张笑脸绽放,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有力注解。
建立廉租住房制度,旨在实现“居者有其屋”;免除农村地区1.5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学杂费,意在让所有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为了逐步让“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历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是要努力让每个人都公平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次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第一次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第一次实行环保问责制、第一次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一次实行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昭示着在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道路上,秉承“天人合一”传统的中国人决心甚大,成效已经开始显现。“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为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努力探索、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是许多代表的共同体会。
十七大代表、黑龙江漠河县委书记王秀国由衷地说,胡锦涛同志讲得好,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做基层工作的,一定要理清两者的关系,既保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又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共建共享形成生动活泼局面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改革开放的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____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的话铿锵有力。
大幕方启,任重道远,肩负神圣使命的党代表们纷纷抒怀建言——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在‘共建共享’的原则之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福祉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七大代表、内蒙古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刘锦说。
“要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共财政的阳光!”十七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赵鹏对“共建共享”的原则非常认同:“政府公共服务责任要继续加强,压缩自身开支,把钱更多地投向教育、卫生、社保、公交等社会事业,让群众共享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建和谐。”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必须尽快形成更广泛的社会认同感。”十七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认为,“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需要改善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
“富了不一定和谐,但穷肯定会造成不和谐。”十七大代表、来自天津的公交车驾驶员范霞说,“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无疑是当今中国的两大最强音。社会要和谐,就要谋求发展;而实现科学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代表们普遍关注社会机制的建立。他们提出,应建立健全包括贫富分化、失业、通货膨胀、突发事件、犯罪等指标的社会监测与预警系统,形成公共危机紧急反映与处理机制。同时,应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完善群体利益调节、利益约束与利益补偿的政府机制,健全“大调解”等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社会机制。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宋鱼水、郑子权等代表认为,“农民工问题”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只有把他们纳入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之中,给他们足够的关怀、足够的帮助,让他们融入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中,才能做到城乡和谐共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让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在____领导下,一幅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生动画卷正在全方位展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定能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出一曲激动人心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乐章。
人民网记者 袁建达 刘维涛 李章军
作者:袁建达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页
第六篇 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调查报告推荐6400字
本文对××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情况做了调查研究,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对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体系做了探索。
一、××市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市法院从审判工作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履行了职责,发挥了审判职能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发现在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一)发挥案件裁判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主要表现为:(1)对于一些主要或相关事实没有查清;(2)对当事人列举的证据材料或辩解意见没有进行必要的回应;(3)在案件事实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错误分配举证责任;(4)证据之间未能有机衔接并导出一致而排它的结果等。2.法律适用不准确。主要表现有:(1)由于对事实判断的错误、案件定性偏差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2)事实清楚、证据明晰,但对于法律的不当理解而导致法律适用错误;(3)只注重实体裁判的合法与合理性,但对程序法的适用却发生疏漏,应引用的条款没有引用,或者引用条款不明确。3.自由裁量标准不统一。在刑事审判中法定刑幅度较宽,民事审判中损害赔偿或补偿的法定标准较原则等情况下,由于法律赋予法官的裁量权范围较大,并缺少相对明细而规范的具体衡量标准,导致裁判结果弹性较高。在我市的司法实践中相类似的案件在不同法院之间、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之间、甚至于同一法官的不同判决之间,其裁判结果往往也有区别。4.司法文书质量有待提高。司法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是法院“公正与效率”主要载体,反映国家对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及对不法犯罪行为的否定评价,要做到合法入理,使当事人无论胜败皆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理念滞后,不具备新形势下制作裁判文书的现代理念;(2)格式不符合要求,裁判文书样式存在混乱的现象;(3)裁判文书普遍存在着繁简不分问题;(4)适用语法不规范,论证不透彻。
(二)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1.超期限。超审限问题不但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影响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最终有效实现。在刑事审判中,超期审判所造成的逾期羁押更会严重侵害公民自由这一基本人权。此外,在有的案件的审理与执行中,即使并没有超出法定的期限,但是由于不合理地过于迟延,也会造成审判效率低下。2.内部请示。对于一些影响较大、复杂疑难案件,基层法院为求慎重而就个案向中级法院作内部请示,在一定程度延长审理期限。当然,这里并不包括由于立法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对法律适用方面的内部请示情形。3.变相独任审判。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合议制度在审判实践中有时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落实,除主审法官外,其余合议庭成员只是“坐庭”。4.办公室等同于法庭。在案件多时,有些审判人员只能在办公室与当事人挤在一起开庭。规范化法庭审理难以实现。5.区别对待不同当事人。有的案件中,当一方当事人是大型国企时,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往往在有关提供材料规格、证明标准等各方面具体要求上,难以获得与审判人员的平等对待。而在个别刑事案件中,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还会把与公安、检察部门的关系协调因素纳入衡量的范畴。这些做法都违背了相同情形同等对待的基本诉讼原则。
(三)发挥队伍建设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1.人员学历层次仍待提高。全市法院系统共有在编干警82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2,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人数的85,研究生学历的审判员占全部审判员3。学历层次仍有待提高。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法院干警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也反映出素质的高低。如干警在开庭时有着装不规范、接听手机、抽烟等现象,给当事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2003和2024年为例,全市法院系统共有8名干警因违纪受审判纪律处分。3.落后的司法观念和不规范办案现象仍然存在。如在2002年至2003年的案件评查活动中,对评查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程序、卷宗、裁判文书等六个方面进行质量评分,共评查案件3145件,其中基层法院2678件,中院467件,查摆出各类案件共性问题,例如,法律手续不完备,合议庭、审委会笔录太简单等问题;查摆出各类案件个性问题,例如,有的案件适用法律条文不准确,有的卷宗装订不规范。
(四)发挥司法体制改革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1.改革的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1)法官职业化建设没有到位;(2)审判方式改革不够到位,比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发挥合议庭职能作用等问题。2.改革的规范性不到位,具体表现为:(1)制度陈旧,已成为名存实亡;(2)制度不配套,无法执行;(3)无
相应制度,管理出现真空。3.改革的统一性不到位,比如基层法院的有些做法不一。
(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中存在的问题:1.执行制度不严。现在各法院对审判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制约的机构虽然都建立了,但实际执行还不够严格,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仍有发生。2.监督机制不健全。现行的法院监督机制有审级监督、本院院长监督。然而这些法院组织体内的监督机制一般都流于形式,而审判监督庭囿于职权不可能对所有案件实施监督。3.没有形成对基层法院监督、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探索法院发挥职能作用奠定基础
充分发挥法院职能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与和谐的重要保障。在调研中发现影响法院职能作用发挥的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
(一)内因在客观方面的表现:1.司法资源不足。如我市基层法院大部分存在人员缺编现象,存在办案经费不足现象,不可避免地导致案件积压超期,此外,以合议之名行变相独任审理之实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此。2.新体制尚不完善,老做法仍然存在。尽管我市经过五年的司法改革,使程序的公开性与科学性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司法体制改革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合议制为变相独任审判所侵蚀,反映出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之间在转换衔接上存在问题,更深地反映出在程序启动权的设置上缺乏对作为诉讼主体的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合理考虑,使法官的权限太大而随意性过强。再如定位审判委员会制度问题。又如二审案件程序公开性不强,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之间的界限尚不明确等。3.物质装备建设仍相对落后。全市法院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缺乏、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如表现为警用车辆严重不足、通讯设施落后、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低。4.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如裁判文书的审核与校对、诉讼材料的填发送达制度等均无明确的规定,再如相关制度落实的不好,如合议制度发挥不充分等。此外,在异地执行,依职权调查取证等方面,规范化监管制度还没有较好地建立起来,这些都现实地影响着审判权运作的效率与质量。
内因在主观方面的表现:1.部分审判人员程序法意识依旧薄弱。审判人员法治意识与思维习惯的转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程序法意识薄弱的问题还是渗透于各个具体环节当中。如在法律适用方面,不注重程序法的适用问题。2.部分审判人员责任心不强,使命感不强。调研活动中查找出来的工作瑕疵虽然无关司法人员的工作水平,但反映出部分审判人员与书记员工作态度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缺乏司法职业人员应当具备的神圣使命感,易损害司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
(二)外因表现为:首先司法独立性不强。法院的人事、财政与物资装备均受制于同级地方政府,无论该因素是否左右着裁判的结果,当事人在涉地方经济或行政部门的诉讼中败诉之后,总习惯地将之作为不满的借口。因此,司法独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则形成人们思维惯性而影响着对司法公正的评价度。其次,人治、厌讼的传统观念仍未消除。中国历来具有人治传统,有关人治的说法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以言代法”、“以人代法”;而与人治传统的产物----厌讼传统有关的说法有,孔子及其弟子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等。这些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加之司法独立性不强、司法腐败现象不绝,使司法的权威性无法在民众心目中获得高度的认同,从而极大阻遏了维护司法正义效能的发挥。如广大群众不具有强烈的法律信仰,他们在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首选的解决途径往往并非寻求法律,即便诉诸法律,多数人也将信将疑。第三、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公正司法障碍多。在我国人际关系的疏通是社会普遍崇尚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法官作为错综缠绕的关系网上的一个交点自然不例外。因此,职业道德约束法官的力量就显得尤为薄弱,而取信于民的程度就变得尤为浅薄。第四、立法不完善造成司法工作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我国基本的法律体系虽已建立,但是立法上多有缺漏、矛盾之处,如关于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证据规则的立法等问题导致司法工作存在不可避免的困难。第五、法官经济待遇相对偏低。与法官沉重的责任相对应的是其微薄的薪酬与微弱的权利,两者间处于显著的失衡状态。比如,虽然我市法官的收入与公务员一起经历数次调资有了一定提高,但是与律师等近邻行业的高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原因属于体制性的、长期性的这些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属于履行职责不好,发挥职能作用不够的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以解决。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人民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分析问题的原因是发挥职能作用的条件,在此前提和条件下,通过详细认真的调研活动,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如下七方面职能作用。
(一)探索司法价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项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求真务实、按经济和社会客观规律办事价值观的反映,更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反映。司法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在司法领域的生动体现,需要人民法院探索、追求、维护。“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更是人民法院追求与维护的永恒价值;“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宗旨与具体要求,更是执政为民价值观在人民法院的体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指导方针,更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在人民法院价值化的体现。司法价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具体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提炼,以此指导人民法院发挥定纷止争、惩罚犯罪、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发挥在党领导下司法为民、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的职能作用;发挥宣传法制、弘扬法治、维护正义的职能作用,从而使人民对宪法、对法律、对法治、对法院、对法官、对公正产生信仰,发出赞叹,做出行动,维护和谐。
(二)把握新时期司法工作特点、规律
《中国共产___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并要求司法机关“有效发挥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胡锦涛___在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项特征中也明确提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司法机关在新时期,要面对新任务,适应新形势,做好新工作,必须摸索新情况下司法工作的特点、规律,把握法院工作司法化、中立化、公正化、高效化特点与规律,把握群众纠纷诉讼化、多样化、复杂化、广泛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党对司法工作的改革与指导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特点与规律,把握当今形势国际化、一体化特点与规律,做好司法工作,创建好和谐社会。
(三)改革、完善司法体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也包括公平正义。为此,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导方针,发挥职能作用建设好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人民法院改革纲要》的指导下,在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下,在人大的支持、监督下,我们必须发扬太行精神,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记取失误的教训,把全市人民法院的改革继续推进,取得成效。
(四)发展司法“生产力”
司法工作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保障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力”。如去年我市中级法院共受理各类一审、二审、再审案件和执行等案件2426件,审(执)结2299件,结案率为94.8。各基层法院在市中级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全年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10119件,审(执)结9117件,结案率为90.1。通过加强刑事审判,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还按照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快了建设“平安××”的进程;通过及时审理民商事案件,平等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调节、保护和规范了经济活动,促进了“民本××”的建设;通过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推进了依法行政,推进了依法治市;通过健全统一管理和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新机制,采取指定执行、提级执行、交叉执行、集中执行等方式,冲破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障碍,切实采取措施在解决“执行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诚信××”的建设。
(五)建设司法文化
《中国共产___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司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近年来,全市法院坚持一手抓审判工作,一手抓司法文化建设,在司法文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以公正为主题,以讴歌党、讴歌法官为主旋律的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干警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二是守住《××审判》机关刊阵地,宣传先进法官、法院,先进庭室的事迹与经验,交流法学观点,传播现代司法理念,提升法学理论;三是加强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的正确评价,主要从发挥信息、简报的传播作用,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执行,群众关注的热点案件、重要会议等及时联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了法律的公正,促进了良好法律文化的形成。
(六)维护宪法尊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活动的总章程。在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今天,维护宪法尊严是人民法院的天职。宪法具有原则性强的特点,其精神与主旨大多通过基本法律、国家法规等形式予以明确具体,因此维护宪法尊严必须忠实地维护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尊严。人民法院依法裁断诉讼案件,辨析法理,严格执行裁判结果,维护法治尊严,为我国早日迈进宪政社会奠定了基础,这既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利益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___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定》指出“党要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并进一步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因此,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不断更新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刑事审判作用,理顺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民事裁判作用,监督、维护行政行为的行政审判作用,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构建好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进程中,人民法院的任务必然艰巨,社会民众司法公正的期盼依然殷切。因此,人民法院要不断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全力维护司法公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七篇 中国农村和谐社会调查报告2950字
和谐是20__年中国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这就是我们国家所追求的政治,经济主要是人文追求的和谐。这种和谐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能够提及的用来缓和各种矛盾的一种口号,这在今年的春晚中就有体现,因为20__年的春晚就将主题定格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因此我也是农民自然而然得非常关注农计民生。这次回家又给了我一次机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于是我开始向我爸爸发出请求希望可以多走动走动,一来我们这一家子属于社会大家庭的一滴水,一颗沙子但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反映太阳的温度,也就是有小见大,有小家见大家。由此可以完成我的调查报告,一来在走动过程中可以郑家自己的社会阅历证章一些与人交往的能力,又能够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学会一些常用的社交礼仪规则,也能为以后的进入社会作好铺垫。于是我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自己的访友之旅。在这期间我得出了一些自认为有用的东西同时自己总结了一下。拿来和大家分享。
事件一:大和谐
首先就是和谐,这在中国农村突出的表现为家庭和睦,生活富足。我所在的镇是我国的百强乡镇之一。我们那里经济搞得还算不错,交通也算便利,既是鲁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还有两条国道通过,老百姓的思维也算灵活目光看得也很远,再加上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当地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我们当地的经济就是靠这一动力拉动的。以我们家为例,我爸妈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由于历程较近,务工方便。一年也能挣不少钱,我姐在我们那边最大的一家企业,也是我们济宁市唯一的一家上市企业。在我看来我们这个小家过得还算不错至少在我们农村,还是不错的。其实反过来讲,我们所追求的小康不就是家人健健康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都有个盼头,相信这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
问题一:孝敬父母
每当提及这个问题,我原本应当相当的自豪,毕竟作为礼仪之邦的后人,孝字为先。可是就是这件事处理得不好,我大爷家有三个儿子,现在每一个小家都过得不错,房子正好一家一处,结果我大爷就没地去了,只好在我二哥家的房子上又接了两间房,给我大爷大娘住。我大爷又生了并全部生活都得有我大爷一个人照顾,不是讲我哥们不孝顺,我只是觉得做得不够多,我把告诉我这是人家的家事,不能够说得太多,不然以后会处理不好关系的,我也只能自己叹气,这也是农村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面临老龄社会的到来时,农村的一些问题显得相当的重要这就需要一些政府官员做好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我们那个地方的敬老院较少,等等还有很多问题。
社会实践报告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不要整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做半个社会人,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同时对我们自己也算是一个考验。
问题二,农村新生力量的就业问题,
这次回家碰到了许多以前的旧交,尤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这次相见体现得就十分突出,我们在一起回忆小时候的故事,然后讲了一下彼此的现状,和结业后的经历,吃饭喝酒,忙得不亦乐乎,然后又用电话联系了几位在远方的同学,通了电话,互相问候。事后,我发现现在的农村的青年的命运,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像我一样,继续上大学,这种被称为光耀门楣的事业,在农村办来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卧薪尝胆一样看着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再看看自己的父母,人家自己挣了钱,然后翻新了房子家电,家具现在我的那些外出打工的同学的工资都已经达到了四位数,而自己却还要花父母的钱,想象着他们的弯曲的背影,自己真地有一些痛心和不忍,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享清福(相比较而言),但转眼一想将来的工资铁定地不了也就不再追究了。另一种生活就是在高中毕业之后更谁自己的家长找工作,他们的心了也会有一些自备毕竟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没能够完成家长所赋予的希望,但是另一方面一想到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减轻父母的负担也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这种人的社会经验相当的丰富,早已熟知了社会,也已经融入了其中,找到工作自后就会按部就班的进行一些理所当然的事,结婚生子,然后过自己的平平常常的生活。就这样比较而言第一种人的生活就会出现很多的变数,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大学,大学毕业之后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该怎样去找工作,结果会怎样,这样地变数会很多的。因此现在可以总结的讲,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都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是正大光明的继续自己的生活履行自己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任务承担自己的责任,都是一种生活形态,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社会变化如此之大,文盲当富豪的不在少数,大学生沿街叫卖东西的也不是不纯在,都是一种人生形态吧。
问题三,家庭收入,
20__年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时间长达20__年之久的农业税在20__年这一年被彻底的取消了,这一决定许多人生活的大事,即将永载史册,可以将是开天辟地,这几年国家的一号文件不都是关于中国农村的吗,要讲的是农村的收入。
毫无疑问地一项就是纯农业收入,也就是粮食收入,显然这在许多地方都不是最多的,例如华西村,作为‘天下第一村’,他的收入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许多的城市,那儿的现状可以用共产主义来形容了。现在尽管村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入不是很多了,但是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这一说法过多少年都不会改变,我们国家将来少什么也不能少土地。现在的农村的土地问题已经相当的恶劣了,有许多土地被楼房占据,尽管那些官员说是为了城市化进程,但不可改变的是我国人均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些更为气人的是有些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却由于某些问题,却闲置着这样的土地只能白白的闲着,连开荒都不合适。这可真是农民之痛。农民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我爸年轻的时候用板车运送建材,就是那份工作,我家建起了第一座院子,我也从小学走进了高中,现在我爸在建筑工地当老师,每天40元就这样我才能完成我的大学。在我的一个表叔家,他有两个儿子,老大现在自己承包了一个装修队,现在农村建楼房的人家比较多,建好了就要装修,还有许多人家住进了楼房也有许多的生意,况且这一行的水分很多,所以他家都发了。人家有技术,又有人。所以挣钱特别多。还有我大姨家的一个表哥人家在当地的纸厂找了份工作,干了将近十年现在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在我爸看来要么你就踏踏实实的学习,将来谋上一份好工作别再回家。在哪儿上学就在哪儿买房子,要么你就直接找一份好工作也能大红大紫,现在的农村在我看来早已今非昔比,有的硬件设施比城市的还要好。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因为我是农村人,我们那边有很多人都是大款,都已经成了当地的名人。大江东去浪淘尽,病树前头万木荣。幸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充满信心。
总结
现在总结一下,通过现在我的观察,农村很多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仍旧有一些地方,不令人满意,主要就是现在的基层干部做得不够好,也许是天高皇帝远,自己的工作又不是很多,也没什么人会看重自己的官。一句话就是自己的责任心不强。看来要想将农村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人人安居乐业得大同社会,这个理想的是要靠我们的了。这份报告写得有些仓促,但还是将自己想要讲的话讲了出来。自己觉得还是可以的。
第八篇 关于以家族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调查报告4250字
人们无不向往和谐社会愿景。___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正是顺乎民心。但目前社会和谐程度并不理想,尖锐的正与邪、法与罪、富与贫、廉与贪等等矛盾冲突,正在严重撕裂着社会和谐,因而迫切期待艰苦、复杂和长期的建设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它是由许多局部工程有机合成的。家族文化无疑是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充分关注。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是国家、是政府,但在国家和政府主导力量发挥的同时,社会力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文化功能的实现〔注1〕。
一、家族文化属于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是一个从氏族社会发展而来的文明古国,家族观念成为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由家族观念孕育生成的家族文化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张力。最近,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你知道你爷爷或奶奶的姓名吗这个问题,有42.1%的调查参与者回答不知道。然而另一方面,每年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这样的情形令世界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感叹不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血浓于水,这些带有浓郁家族精神的家族观念,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族人,在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家族文化核心的家族观念是 失落还是回归,提倡家族观念是落伍还是进步,由此引发的争论尤其引人关注。
有人认为,喜欢谈论家族历史和伟大祖先是典型的阿q先前阔精神。然而,一个连家族和祖宗都不知道的人怎么谈修养和素质;没有修养和素质的人又怎么可以有和谐团结的家庭;一个没有和谐团结家庭的人,怎么可以到社会上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一个连父母都不尊敬,和兄弟、姐妹、夫妻、父子以及亲属等都搞不好关系的人,怎么可以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做好工作?中华民族自古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训,然不修身何以齐家?不齐家何以治国?不治国何以平天下?
笔者认为,没有家族观念的中国人属于价值模糊的边缘人。家族观念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客观存在,它是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合理的社会产物。忽视或曲解家族观念,是精神文化大交融、大比拼中出现的一种传统精神背反,是个性极端膨胀和个人极乐主义扩张的结果。专家说:家族文化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观念为核心。就内容而言,在中国文化的诸多构成中,与地缘文化(以及物缘文化、神缘文化)之类的亚文化相较而言,以亲缘关系____家族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巨大。亲缘关系,一般表现为宗族关系、亲戚关系,包括血亲、姻亲关系,以及泛化的干亲关系,主要是血亲和姻亲关系。亲缘关系中,又以血亲关系为重,但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随着人们拓展资源和社会关系需要的增长,姻亲关系在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亲缘关系中,血亲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血亲关系所蕴含的伦理亲情,血亲关系的天然性,无疑可以超越时代性和阶层性,超越世俗社会的功利性而长期存在,并在不同时代都顽强地用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方式彰显出来〔注2〕。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家族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是有很大积极价值的,任何时候,中国特色背景下的社会进步,都将需要潜力巨大的家族文化予以支撑和推动。
我国的家族文化具有其特定的物质外壳,是其永恒精神价值的寄托之所,它包括家乘谱牒、宗祠庙宇、宗族文化活动等等。由于封建制度下的家族文化具有封建宗法的特征,所以往往成为新派人物加以攻诘的致命软肋。故我们首先明确,我们是在排除了封建宗法在家族文化中的影响后来谈家族文化话题的。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家族文化物质外壳中,是剔除了封建宗法元素的,我们主张的是一种与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中华家族新文化。
族谱是家族文化的第一载体。它是家族文化内涵、历史、秩序和体例的综合容器,是一个家族人心所向甚至魂魄所依的文化归宿。因此,我国历来有修谱的传统。欧阳文忠公主张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并说30年不修谱为大不孝,这应该是家族历史传承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有博文说:近日跟几位朋友交流,发现家乡人民修家谱的热情颇高。国家也是如此,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字巨著《中国家谱总目》,经过6年的打磨之后,在2024年底定稿。据说不久的将来,全球华人只要一点鼠标,就能寻根问祖,查明自己的来历。玄极了!从临澧现状看,据初步调查,已有40多个家族先后续修过族谱,这40多个家族大约涵盖了全县43万人口的80%以上,影响可谓不小,且势头方兴未艾,正应了前人盛世修谱的感言。
一种社会现象既然形成,我们就应该理性地对待它。特别是修谱成风的现象背后,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社会动机和潜台词,我们的社会工作者难道不应该认真研究吗?本人发现,热衷于续谱的主要是中老年人,青少年中只有极少数人对此有所关注。我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经过人生的历炼和总结,感悟到了一种历史传承的责任,也从家族青少年的精神状态中,看到了一种历史紧迫感。反方人士常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了解家族辉煌历史和家族显赫人物又有什么用?当衣穿还是当饭吃?而我以为,中华民族津津乐道五千年文明史做法的合理性,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了解族史不是也可以研究家族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启迪和激励子孙后代吗?
从政治视角看,今天的家族已经完全是一种松散的社会存在,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但有一种东西却是家族所特有的,甚至政府、社会部门、司法也不具备的特殊能量,那就是基于血脉的亲情和向心力,当一个人处于盲目或冲动状态时,来自血缘亲情的劝诲可能解决连法规也不能使之就范的矛盾。合理借助这种血缘亲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去成就对社会有积极价值的目标,不是常常会事半功倍吗?
实际上,家谱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有着显而易见的主流精神,它突出体现在族训、宗规和凡例等文字中。如官亭尹氏族训:怀祖宗以晋族,毓子孙以兴姓;守忠义以利国,奉孝悌以事亲;悦忧劳以齐家,避逸豫以修身;精文理以涤愚,秉道德以去尘;虚名利以冶心,实功业以立命。细细琢磨,不是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十分合拍吗?
二、社会和谐需要家族文化铺垫
什么是社会和谐?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虽然我们不能夸大家族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家族文化中寻找到许多旨在构建社会和谐的闪光点。家族文化最闪光之处,主要体现在四大文化特征,即德文化、 法文化、孝文化和爱文化特征。显然,这些文化特征从本质上与胡锦涛___所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是共鸣的。
再如《中华尹氏通志》所载中华尹氏家训(节选):齐家兴国、激励后生,爱国济世、团结精诚,遵纪守法、激浊扬清,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明礼诚信、高洁清风,淡泊明志、天下为公,孝敬父母、百善先行,父母在堂、朝夕温恭,远离双亲、心信相通,关心二老、衣食住行,敬则生爱、最重笃诚,推诿虐待、天理难容,教育子女、尊祖敬宗,家国天下、祖训彪炳,父慈子孝、世代恩情,宽严有度、切莫纵容,崇尚科学、培养精英,国家栋梁、人人称颂,律己要严、诚待宾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社会交往、择友慎重,邻里纠纷、心态公平,换位思考、洞达光明,内外和睦、事业有成,恩爱夫妻、情深意浓,有福同享、患难与共,遇事商量、力戒纷争,情意无价、互敬宽容,相濡以沫、琴瑟一生,白头偕老、夕阳更红,学古鉴今、受益无穷,纵观族史、代代尊荣,文臣武将、爱国公卿,工商巨子、科技先锋,才艺圣贤、层出不穷,家训永在、万代兴盛。这些训词又何尝不是一部与和谐社会构想强烈共振的家族文化经典?而且,各姓族谱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试想每个家族都在本家族内部长期坚持进行这样的教化和熏陶,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又何愁没有基础和动力呢?
除此之外,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还体现在各种健康向上的联谊活动和建设项目中,那些对家族古迹和族史的保护与传承行为,同样也是为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三、家族文化需要社会引领扶持
家族文化即具有坚韧性,又具有脆弱性。其坚韧性在于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和看待它,它都不会因为任何个人的意志而灭亡。其脆弱性在于它完全没有行政支撑,意志可自生自灭。诚然,许多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家族概念,但在中国,如果家族概念消失,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灵魂皈依可以说都与家族相连,在中国,家族的消亡,可能也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精神灭亡。所以,我们不能漠视家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懂文化、有远见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充当家族文化理性的扶持者和引领者。
文化部门可以考虑建立谋划家族文化发展的责任。家族文化涉及到典籍、设施和文化活动等等,为了避免盲目、低俗和混乱,文化部门可从地方文化发展的通盘考虑上着力,制订指导性意见或规划,使得家族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更贴近先进文化的标准,更具普遍性和恒久性价值。这是个全新课题,但也是个极有意义的课题,不仅是一项创新,而且是一项使本地文化建设抢占发展先机的积极举措。
民政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扶持家族宗亲会的建立与运作。对于有意图成立宗亲会的家族,我主张民政部门在原则上予以支持,提供机构名称登记、审批、注册的方便。为了使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议民政部门制订一个《关于成立家族宗亲会的指导性规定》,其中应包括宗旨、原则、活动、程序、管理等相关内容,以便把方兴未艾的家族组织与活动引导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轨道上来,为地方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培植一支新的生力军。
档案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指导族谱编修和保存工作。国史、方志、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三大支柱,好的家谱,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教化价值,还有欣赏与研究价值,因此,指导区域内的民间力量编修好的家谱,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档案部门作为专业部门,对族谱的编修具有专业业务优势,对现行政治原则也深有了解,因此是可以对族谱编修工作提出科学指导的优势部门。建议档案部门制订《关于族谱编修技术性与思想性指导方案》,而且尽可能介入各家族族谱内容的必要审定指导,以确保新编族谱积极的、进步的、科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应该对中国国情和发展走向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及时发现和助长各种文化新生体,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九篇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村镇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2450字
一、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体现每一公民的生存权和其他人权,也是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
我国城乡存在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二元社会保障结构扩大了城乡业已存在的差距,阻碍了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方向。社会政策的走势要指向城乡一体化,将二元制度引向一元制度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整合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间接推进城乡一体化,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使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
建构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该覆盖所有地区的,不仅仅是城市地区,还应该包括农村地区。而社会主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也应该覆盖一般地区和富裕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消除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并且,研究××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对于构建和谐村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对于缄市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情景各不相同,各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千差万别,即使有些国家和地区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体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而且,有些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上刚刚起步,一些落后国家甚至还未能触及,而某些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比较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本国实际的比较完备的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称社会保险为社会福利保险。社会救助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指赈济性保障待遇,即社会救济,救助对象主要是国家公布的法定的最低生活水平以下的全体公民。由于经济和社会差异与社会政策及历史传统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不外乎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灾害保险等,其中养老保险是最普遍、涉及人数最多、最复杂、影响最大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2.国内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认为社会保障己包含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中,所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被忽视,没有形成我国的社会保障理论。在实践中,主要借鉴前苏联模式。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______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奠定了中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可是这部法规并没有涉及农村、农民。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合作医疗、五保户供养、养老院等社区性的社会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了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历史现实,便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理论研究上也都是就城市与农村分别进行的。
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背景下,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开始在全国县镇推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试点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农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等,所以在实施中难度相当大。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弃老,虐老现象,使农村养老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995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提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1997年底,有997个县、市建立了这项制度。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改革仍任重道远。有关学者认为:在农村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这一目标并不是要求在全国建立同一项目和同一标准的保障体系,而是着重在制度建设方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至于保障的模式、保障项目和标准则可因地制宜,自主选择,量力而行。也有学者认为由中国二元结构所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格局还无法改变,城乡社会保障的建立与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尤其对已非农化、城镇化农民的社会保障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中增加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是可行的。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已实质性地被纳入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它将成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的契机。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将从××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入手,以构建××区和谐村镇建设为本,根据××区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重点分析其在构建和谐村镇中的作用,并通过实地调研,找出问题,根据××农村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
四、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社会保障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吸取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教训,吸收和借鉴他们的有益经验,以期为××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构造找到可借鉴的经验。
2.综合系统分析法。运用综合系统分析法,对××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总体考察,提出完善和发展的新思路,进一步突出其在构建农村和谐村镇中的重要地位。
五、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对××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研究,针对××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找出构造××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模式、市场模式及转型模式,各模式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由低级模式向高级模式的转换升级过程。
第十篇 十八大思想报告:建设和谐社会850字
敬爱的党组织:
十八大已落幕,街头巷尾依然在热议十八大,人民都在期盼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能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正如____在会上强调的人民期待十个“更”: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思想要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共产党同志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因此,需积极回应并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不模糊视角、不逃避事实、不掩饰真相,让百姓拥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政府,这是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幸福感的源泉,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gdp等经济数据喜人,然而,在总量和速度的光鲜数字背后,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常言道“不日新者必日退”,日改月化,才能长进。共产党共产党同志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只有在不断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海纳百川、与时具进、去伪存真,打破封闭僵化的固定思维,才能迎来一个国更富、民更强的新中国。
“我们追求健康环境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它应该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方式”这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对保护环境的号召。在全球自然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化为一种日常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显重要。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上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拓展为五位一体,足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性和重要性。只有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才能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群众有期待。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生产更有动力、生命更有价值,国家的各方面建设就要更上一层楼,千方百计实现人民期待的十个“更”。
此致
敬礼!
第十一篇 入党转正思想报告:构建和谐社会1050字
敬爱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找到我们现在还需继续改革,继续加强的方面,这就是______在17大上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全面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国家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我认为创建和谐社会的时态不是一种过去时,而永远是一种现在进行时。它不是一项突击一阵子就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不断地在建设中的一种社会状态,需要在共建____享,在共享____建。
在我看来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帮助。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和隐性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总是力图构建一种和谐的文化,以便从人们的内心深处给出一种价值标准,使这种标准内化为一种强大的自省力和约束力,在人们依据这种标准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能够“发而皆中节”,保持社会的和谐状态。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化创新。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型”。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应贯穿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积极有为的创新思维。
当代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对抗的世界格局一波三折,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诸如,强权政治在以不同方式干预、颠覆别国政权,霸权主义以强凌弱用战争的形式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为“软实力”把它的价值观进行“世界普适性”的包装在全球兜售,而它的理论家又以“世界级言论”论证它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战争的合理性。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应对冲突,而应进入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的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底蕴。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更不可能有社会和谐的实现。相应地,追求社会和谐的实践又会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升华,也是人们追求社会和谐智慧的结晶。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一个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尺之一。
现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的一员,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第十二篇 纪委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调研报告6150字
纪委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调研报告
积极履行纪检监察职能 着力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
——_____纪委关于服务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调研报告
_____县位于_____省中部,_____中游,现辖15个镇3个乡,总面积2531.73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农村人口3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5%,现有村党支部249个,农村党员7215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48.5%。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直接关系到“活力_____、创业_____、各、和谐_____”的构建。20__年以来,该县在深入调查研究、搞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全县纪检监察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加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为切入点,积极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发生,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促进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构建。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群众参与是基础。为此,建立了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组长,纪委、组织、宣传、政法委、财政、民政、农林、审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基层党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乡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小组。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村挂点责任制和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各村党支部配备了一名纪检委员,各村小组设立了一名纪检信息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了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__年6月份召开了由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民政所长、财政所长、农经站长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动员大会。
2、清理村级财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及林业产权改制的全面铺开,广大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的“村官”腐败仍然是农村信访的热点问题,为此,20__年下半年,县纪委新一届领导在深入乡村和有关涉农部门走访调研后,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在全县2个乡镇8个村委会开展了以“清理村级财务和规范村务公开”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发现,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给了村干部腐败可乘之机,村级财务管理仍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20__年上半年,我县制定了《清理村级财务、规范村帐乡管,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以清理和规范村级财务为切入点,全面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乡镇牵头组织财政所、农经站等基层站所和乡镇干部对各村委会20__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重点清理群众反映较大关注较多的项目,比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工程建设项目款、土地征收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助款及村务开支等,此次清理资金总额9587.24万元,其中支农项目资金746.67万元,退耕还林资金277.59万元,救济救灾资金54.97万元,困难户补助资金157.75万元。清理发现白条入帐、使用票据不规范、报销手续不规范等现象较普遍。清理还发现村级收入423.6万元不入帐,村干部侵占集体资金51.25万元,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97.1万元,村干部贪污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救灾救济款等专项资金7.31万元,涉及村干部54人,县、乡(镇)两级纪委立案处理19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其它处分16人。清理后,全县270个村(居)委会已全部实行了村帐乡管。在清理工作中,我们以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为出发点,以立足教育、着眼规范为目的,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原则,明确自查自纠从宽、被查被纠从严,既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又最大限度地教育挽救基层干部,尽量减少因清理财务引发的震荡和负面影响,保持了基层干部队伍稳定。
3、完善监管制度,切实规范农村村级集体财务资金的管理使用。20__年以来,我县实行村级财务统一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即“村帐乡管”。这次清理中我们发现,尚有少部分村还没有纳入经管站统一管理,即使纳入了管理的村,有些村也还存在收支不及时入帐,或者少入帐,甚至不入帐的现象;有的村还存在帐外帐、两本帐的现象;普遍存在使用白条开支票据等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实际,各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都设立了一名纪检委员,村小组配备了一名纪检信息员,负责村级集体资金使用的监管,并完善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完善村级使用资金预算管理制和报帐核销制。即村委会在清理村级财务、核实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将村级帐目、各项收入全部纳入乡镇经管站设立专户统一管理,乡镇经管站按月对村级收支单据进行帐前审核, 统一入帐。以村为单位,编制财务收支情况公布表,在村财务公开栏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完善规范票据管理制度。凡是村级集体收入必须使用《_____省村级组织统一收款收据》。对收据运行流程作了规范:县农业局统一购买——各乡镇经管站到农业局购买并作单据号码登记——各村(居)到经管站领取并使用——乡镇经管站专人负责单据的登记和缴销。这样既规范了票据使用,又避免了收入不上帐的现象,堵塞了财务漏洞,保证了收入的真实性。三是完善规范村级集体资金支出流程制度。村级集体资金支出的规范,有效从源头为村集体资金上把“廉政锁”,更好地防止“村官”腐败现象的发生。实行“四笔会签、一公开”的程序,即: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村委会主任审批同意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签字并记帐;最后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四是健全其它相关配套管理制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帐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使村级集体财务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强化民主管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有力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保障农民利益、尊重农村民主权利的有力举措,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为了让村务公开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我们除了在硬件上要求各村制定固定实用的公开栏外,还认真抓好软件建设。一是抓好一个小组,真正实行民主理财。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是村级财务公开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证。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其成员一般由3-5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帐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民主理财小组有专门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例会,充分履行职责。二是抓好五个规范,确保财务公开实效。坚持以财务收支、救灾救济款发放、村干部报酬、集体资产经营处置、工程项目招投标、社会抚养会征收等事项为重点,规范公开的内容;坚持以定期公开和不定期公开相结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实行点题公开,规范公开的时间;坚持公开栏、村民会议、明白卡相结合,规范公开的形式;坚持民主理财小组审核,规范公开的程序;坚持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村官相结合,加强对村级财务公开的监督。同时,要求各村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将公开的资料备案保存。截止目前,全县249个村委会中有208个村建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实行了村务公开。目前全县18个乡镇249个村委会、21个社区居委会,依法推选产生了8612名村民代表,在村民代表中依法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小组1220人,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内依法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820人。
5、加大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在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涉农的典型案件。20__年以来县纪委查处涉及农村党员干部的信访反映100件,其中20__年1—10月31起,同期比减少了55%。县、乡(镇)两级纪委立案处理农村党员干部19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其它处分16人。我们查办了村干部贪污受贿、以权谋私、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等违纪违规案件,这些“村官”腐败案件的查处,在全县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如醪桥镇黄家边村长期以来村务不公开、不透明,群众怀疑村干部在集体资产处置、山林流转、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腐败行为,导致村民多次到县里,甚至省、市上访。在这次清理村级财务过程中,发现原村党支部书记黄某违规将集体近千亩山林流转出去,个人收受好处费11000元。县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驻村几个月,将20__年以来该村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对清理的情况公布于众。同时,县纪委对黄某的严重违纪问题给予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并免去其村支部书记职务。此案的查处,有效地化解了群众的积怨,使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的信访问题得以平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6、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规范村干部正确使用权力的运行机制。针对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了《关于规范村务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暂行规定》、《关于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的有关规定》,下发了“农村党员干部十不准”等一系列规范村干部正确使用权力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权力约束,为防范村官腐败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火墙”。同时,出台了《_____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评办法》,制定了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村官”制度。要求村干部每年将贯彻落实中央及地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各项任务,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为群众办实事,廉洁自律等情况在年底的述职述廉会上如实报告。同时,要求参加述职述廉会议的全体党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代表按遵守纪律、办事原则、联系群众、工作效率、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六项内容对村干部进行测评。对群众满意度低于80%的村和村干部不能评为先进,乡镇党委、政府要责令其改进;对满意度低于50%的要劝其辞职,或按法律程序予以罢免、调整、撤换。
二、主要成效
目前,全县24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行“村帐乡管”,208个村已建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实行了村务公开,村务公开率达100%;各村党支部都设立了一名纪检委员,村小组聘请一名纪检信息员;全县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共820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共1220人;全县清理共涉及村级集体资金总额9587.24万元,其中支农项目资金746.67万元,退耕还林资金277.59万元,救济救灾资金54.97万元,困难户补助资金157.75万元。清理村集体收入不入帐资金423.6万元,村干部侵占集体资金51.25万元,村干部挪用集体资金97.1万元,村干部贪污粮食直补、退耕还林、救灾救济款等专项资金7.31万元,涉及村干部54人,县、乡(镇)两级纪委立案处理19人,其中开除党籍3人,其它处分16人。清理后,归位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140余万元,挽回村级集体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清理全县249个村的财务,我们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面广、量大、人多、事杂,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个别乡镇的领导对当前党在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研究不深,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的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领导力度不够,对工作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工作中的矛盾等解决不好。甚至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基本没有收入,多数地方成了“空壳村”,对其多管少管一个样,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2、制度执行不严。一是仍然存在以支代收、帐款不清、白条支出等现象。个别村前几年因缺少收入,村干部误工补助长期未兑现,致使出现村干部谁收钱谁掌管,村干部个个都是出纳,财务收支也不交会计做帐的怪现象。二是村集体资金应纳入帐内核算,却仍然存在没按规定划拨到位的现象。一些乡镇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实行集体资金划拨制,而是借村干部发误工补助等名目,可直接到乡镇有关管理部门领取现金。
3、民主监督不强。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要么以村委的意见为理财依据,形同虚设;要么与村委对着干,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几点思考
村级财务是农民关注的焦点,是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工作的难点之一。这项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其管理规范与否,不仅直接关系村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与否,而且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而影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规范“村财乡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基层腐败现象发生。实践证明,实行“村财乡管”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遏制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有效办法。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加大了财务监督力度,从源头上遏制了财务混乱的发生,也有效地预防了“村官”腐败现象的发生。使钱、帐真正分管,规范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等监督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民主管理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大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因此,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规范“村财乡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全力做好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的方方面面,专业性、政策性强,点多面广,是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事项之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渠道,完善管理制度。凡与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相关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对农村的各种补贴、农村集体土征占用费、新农村建设补助款及集体资产租赁转让金等,都要全额纳入村级财务帐核算,以保证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要进一步完善重大财务开支集体研究制度,防止“一张口”说了算。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预决算等相关配套管理措施,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此外,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对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将各项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全面实行“一户一折一号”,由农村信用社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励扶助金、“两免一补”、移民补助、农村低保、救灾救济款、抚恤(优抚)金及村干部报酬等各项财政补贴资金直接打入农户个人存折账户,加强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管理,从源头上赌塞截留、挪用、贪污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漏洞,确保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
3、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督,深入开展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要开展广泛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一是要切实推行财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防止有名无实的公开,充分保障广大群众对财务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三是规范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加强票据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四是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五是认真开展农村财务专项检查。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农业、财政等涉农部门做好定期、不定期的农村财务管理专项检查,督促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