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怎么写
: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详细探讨2024年中国农村小学的现状,包括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情况及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对多地农村小学的实地考察,我们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农村教育的面貌。
二、教育设施
1. 基础设施建设:多数农村小学已配备了基本的教学楼、操场和图书馆,但仍有部分学校存在设施老旧、破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2. 数字化教学:尽管部分学校引入了电子设备,但网络覆盖不全和设备更新滞后仍是阻碍数字化教学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师资力量
1. 教师数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但仍然存在教师短缺现象,尤其是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上。
2. 教师素质:大多数教师具有合格的教育背景,但专业培训机会有限,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学生学习情况
1. 学生数量: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高位,但辍学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2. 学习成效: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良好,但在阅读、数学等领域的深度学习上存在不足。
五、面临挑战
1. 经费问题:农村小学经费有限,难以满足持续改善教育条件的需求。
2. 家庭支持: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
六、建议与展望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先解决设施改善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2.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村小学发展。
开头结尾怎么写
:
开头: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本报告以2024年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揭示了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结尾:
总的来看,2024年农村小学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努力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2024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4900字
2024年农村小学调查报告
2024年2月份,笔者春节从北京返回地处中原的老家。一路走下去,从京城到市里,再到县城到村庄,所到之处,聊起天来,人们都不由自主地会聊到教育,聊到孩子。上至七八十岁的退休老教师、老农民,下至正在面临着孩子上学问题的三十来岁的年轻父母。他们都会关心教育、关注教育。可以感受到,教育,在基层老百姓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数日的调查中,乡亲们围绕着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经历谈了很多,笔者发现,或多或少都和村小有关。笔者的村庄里有一所小学,因为地处中原,我们就称呼她为“__小学”吧。不同年代的人谈起中村小学,就构成了__小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笔者就以中村小学为原点,勾勒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村小的兴盛:从能上初小到义务教育普及
老人们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能够上几年学的人,少之又少。解放前中村没有学校,只是一家私塾,老先生带几个孩子,老师地位也不高,普遍流行的是,“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学的内容也多是《三字经》、《百家姓》等。家长们的期望,大多是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读书做秀才,毕竟只是绝少数人的事情,那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哪里是平头老百姓能想的?
1947年一解放,村里就办起了小学,先是在地主家的宅院里,后来又专门新修了学校,这就是中村小学。适龄的、超龄的孩子基本上都能够进学校门了。生于1950年代的村民,大多数都能够上完“初小” ,因为学校就在村里面,方便得很。但是,由于物质贫乏生活贫困、兄弟姐妹多负担重,学生们大多要完成繁重的劳动后,在听到上课铃时才跑着进学校。很少人能够读“高小”,因为高小在村外的乡镇,要带着粮食,又无法兼顾家里的劳动,所以家长也就不让上了。我父亲常常会说起,他作为家里的长男,没有能够读高小,早早地在生产队里劳动了。他很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被爷爷看见了,就会被训斥“还点着灯,不费油吗?!快点儿灭了!”。虽然只是读了初小,父辈们基本上都能识文断字,很多人还保持了阅读、记事的习惯。同时,也让父辈有了强烈的供养儿女们读书的愿望,也为__小学的兴盛提供了心理条件。
__小学兴盛于1980-1990年代。1984年中村筹办了初中,兴建了新校区,小学和初中在一个校园里。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入学读书的。新入职的老师多,从外面也调了老师来。老师们大多认真负责,至今我还记得年轻的班主任如何教我们保护眼睛,如何要求我们写日记。这一时期,__适龄儿童都读完了小学,读到了初中。上学时节,学生们三三两两地从各条胡同走向学校;放学时节,学生们从大门口三五成群地又走向各条胡同,恰如村庄里新鲜的血液在不停地流动,使得村庄充满了生机。
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1961年中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他考入了名牌大学——__大学。此后在很长时间里他都是__唯一的大学生。1980年代中村出过四个中专生。1990年代,我同村的同学中,三个读了中专,两个读了大学。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以为,上小学就是要上自己村里的学校。
二、何以衰落:村小逐步空心化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六十年来,我家乡的教育经历了大发展之后,如今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大问题。直观地呈现为县城小学的超大班额,村庄小学的逐步衰落。孩子越来越少,老师没有精神去教,在现有的情况之下,学校也不可能再补充新的教师。记得梁鸿在《中国在__》中写道,__学校变成了“养猪场”。而我原本以为,中村作为一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两千多人口的村庄,一个不仅有小学且有初中的学校,生源不会流失那么严重。几十年来,一年级新生都稳定在五十人左右。然而,2024、2024年,连续两年招生都少于10人。孩子们大多数都去了县城上小学。__小学的衰落状态,已经是每个关心着它的人不可否认的了。其结果,一方面是县市的大班额,小学生常常一个班超过百人,三个孩子一张桌,老师都要带着麦克上课。老师很多的精力放在维持课堂秩序上,孩子们时常有的孩子一个学期也没有机会回答一次问题。另一方面,是村庄小学的了无生气。
对于我所提出的“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县城里去”的问题,家长们、乡亲们的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是认为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想让孩子到县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村里的教育水平太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师资问题”。一是觉得老师没有责任心,“不办事”,教得“不中”。__小学现有8名老师,除了两名幼师毕业的老师外,其余6名都是本村的民办教师转正而来。家长们都非常清楚他们的背景,其中有的老师小学本就没有毕业的,只是因为关系进了民师队伍,然后又“暗箱”操作成了公办教师。几个家长反映说曾经多次找校长换老师,坚决不能让__教。校长很挠头,说,我也没法儿叫他下岗。“没一点儿办法,就拉倒了(就算了),但凡有点儿办法,那就得给孩子找个好点儿的学校!”。除了对老师们本身的文化水平、教学水平不满意之外,乡亲们对一些老师的道德水平也颇有微词。广为流传的段子是“哥啊,咋又是你呀?!”这话据说出自派出所抓赌的警察。“哥”,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老师们经常打麻将、赌博,这让家长们很不放心。二是学校里的确开不齐课。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课教师。对于现在想让孩子全面发展的父母而言,这也是选择让孩子去县城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因为外出打工,父亲不在身边,妈妈、爷爷奶奶没有太多能力管教孩子,干脆就送到县城里,寄宿制的,省心。家长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寄宿制的学校,一切都有专人负责,孩子应该会更好的。
再次,也有跟风的原因。别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外边儿读书了,你不去,“显得比别人矮半截”、“显得你没本事”!也害怕将来孩子埋怨自己,不给创造好的教育条件。 所以,也有一些家长,尽管很犹豫,不愿意让孩子那么小就离开自己,也担心“一个班里那么多人孩子学不好”,但还是托人找关系,花钱把孩子送进去。
综上所述,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并不是家长们积极的自主选择,而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并不是去留皆优,优中选最优的选择,而是去留皆忧,忧中选少忧的选择。把孩子送到县城
后也是忧心忡忡,他们也朴素地意识到,一个班里“百十号人”,“老师哪儿顾得过来”!有些孩子的作业,老师是根本就没有批改过的。诚如家长们所言,“如果自己村的小学能够教得好,谁愿意把孩子独自丢在县城里呢”?“再怎么着,在家吃得也会比学校好!”然而,如今,他们越来越多地家庭分离:男人们独自在大城市里打工,孩子们独自在县城里上学,女人、老人们独自留在村子里守着土地、带着更小的孩子。
在教育部实施一系列义务教育均衡化政策之后,村小的硬件条件和县城小学的条件在逐步缩小。然而,作为教育之魂的师资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城市化的进程为优秀师资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而向下流动的数量却越来越少。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4-2024》的调查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__.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__.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__.3%为“向上流动”,__.2%为“平行流动”,只有_.5%为“向下流动”,而且流动者多为年轻教师、高职称教师和优秀教师。
在回乡的路上,遇到不少做老师的老同学,他们都觉得教师工资太低了!我初中时的老同学中师毕业后,夫妇二人都在一所村小教书。好在2024年她丈夫通过考试,到了县里新成立的小学,又买了学校的集资房,“生活这才好了些”。她告诉女儿说,“你就是拉棍要饭,也不能再当老师!”。这让我特别地吃惊!记得1993年,我们中学习最好的人就是要上中师的。有许多人,复读数年,就是为了考中师。而今,许多人却为教师身份叫苦不迭了。我细细追问,老师们说,这也和学校领导有关,一些校领导歪风邪气,老师下功夫教,不如给他送礼、搞好关系重要。这表现在职称晋升、职务升迁、绩效工资方面特别明显。在生活清贫之外,精神苦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校长整天说,不出事就行,别的就不用管了”。“我所能做的一大好事就是,把那些愿意学习、学习不错的学生,想办法弄到县城里的学校。”我的老同学如是说。她自己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离开村小,一如当年要努力考上中师。
那么,村小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吗?能不能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焕发出活力来呢?我和乡亲们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三、以何重振:怎么样让农村的学校活起来?
能否有好的师资是农村教育能否活起来的关键。但怎么样让“自己村的学校”活起来呢?乡亲们认同老师们的工资的确不高:“老师们的工资,两千多块钱,的确不算高”。但是,他们又认为,和老师们的付出相比,两千块钱也不算低,“再说他们还都有地”。乡亲们认为,村小里的老师,也得分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那种中师、大学等“正牌”学校毕业的老师,村里也没有地的,教得好的。这部分老师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工资和待遇。另一部分各种转正的老师。他们有地,每月还有两千多块钱,村庄里的生活成本也低,他们是生活得很好的,也没有什么压力,经常打麻将。这部分老师,就应该清退。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这部分老师中,也会有很有责任心、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他们认为,这部分老师,也应该归到第一部分老师里面。如此反复,讨论的结果,不再以是否有承包田为标准,也不以学历、出身为标准,而是以是否胜任教师工作、品德行为是否符合师德为标准。
所以,想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想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大家认为,还是要整体规划教师队伍。首先得清退不合格的老师们,特别是那些品德、修养根本就不适合做老师的人,给些钱也好,就是不能让他们再教了。然后,培训现有的师资,同时,招聘新的教师。现在这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不愁没老师。要用高工资招聘新的、好的老师。他们甚至说,就是大家再集资出钱也可以,只要能有好老师。
强化农村师资培训,对教师基本教育理念的重新启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当务之急。重整教师队伍,自然是根本之策,但事关历史,又涉及一些人的切身利益问题,绝不是教育一家能够决定,也不是短时期可以解决的。恐怕真的要靠历史自身来消化。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培训,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启蒙,就成为挽救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不仅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陈旧,而且,模糊不清的观念在老师们中盛行,亟需澄清。
在我回乡调研的日子里,时常听到乡亲们抱怨说现在的老师都不怎么管学生。学孬学好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没啥责任心。我觉得这在乡村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把它和现行义务教育体制连结起来思考,我认为这是源于在传统的升学压力消失的情况下,老师们没有积极性。但在和家长的一次偶然聊天中,我意识到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教育理念的问题。
她问我:“现在他们 都说,教育部有文件,不叫管学生,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拉倒!有这一条冇?他们说这个都上了教育法了!”我吃了一惊!她继续说,贺老师没法了,既不叫打,又不叫站,看见调皮捣蛋的学生怎么办呢?就让学生蹲在那儿,蹲得时间长了,脚都麻了。就让他去坐一会儿,脚不麻了就再去蹲着。她说,教育部不应该规定得这么死,还不如给学生点儿压力了,这样学生能学好些,老师还能有点儿责任心。
我向她解释,无论是教育法,还是教育部,都没有规定老师不能管学生,而是讲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村里老师,之所以把这一规定理解为不让“管”,大概是长久以来“管就是体罚”、“体罚就是管”的传统。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单一到体罚,不让体罚,就理解为不让管,从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又或者,单纯地避免明令禁止的体罚形式,不让罚站,就罚蹲。绝不是说不能惩罚学生,更不等于说不能管学生,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老师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很多事物,包括教育,往往在过渡时期会更糟糕,以前的传统在消失,被禁止,而新的观念、规则又处在旧传统的解读、消极的抗拒之中。村小的教育,就处在这样的境况之中。因此,亟需对农村教师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法的启蒙,结合传统上的习惯做法和现在的理念、要求,有针对性地正本清源,提高教师们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村小的吸引力。
此外,做好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管理是重要抓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中小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决定了校长的在学校发展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品行、水平,对教师队伍的影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2024年教育部所实施的针对农村校长的国培计划,值得期待!培训如有实效,功德无量!但想要有实效,恐怕需要下大功夫!
第二篇 农村小学生习作调查的问卷分析报告1600字
农村小学生习作调查的问卷分析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个老大难,但习作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中之重,小学以字、词、句、篇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教学,其最终目标还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篇,如何自己撰写篇,而大多数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就在这个重中之重的关节被卡住难以前进。针对此种情况,我校的几位资深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两部分进行。问卷内容共21道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留心观察的品质,勤于动笔和收集资料的习惯三方面着手设计,全面地、有层次地对学生目前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集体开卷式问卷的方法。共发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2、调查对象:五里小学四、六年级部分学生参加。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阅读
本次问卷的前五道题都是有关阅读的,通过问卷体现出学生还是有读书的习惯,只是读的片面性太强,而且在读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读,没有动脑、动手的`习惯,所以阅读就没有起到为习作打基础的作用。另外,农村学生的阅读氛围也欠缺,很少有喜欢阅读的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书籍阅读,或是在家长老师的要求下走马观花的通读全书。
(二)关于对习作所持的态度
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在家长与老师的教诲下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学生说自己讨厌习作,甚至大多数学生还说自己很喜欢习作,其实,这是与现实不符的。大多数学生提到习作就开始发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谈不上喜欢习作,而在问卷中学生填的虚假信息却能体现出他们知道习作虽然难,但还是要学好。
(三)关于习作内容和习作习惯
本次问卷的大部分内容是围绕这两点来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喜欢的习作内容大都是不收约束的,喜欢自由发挥,想写什么就是什么,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兴趣的事,甚至喜欢以自己想象的内容为题材。
而习作习惯却并不好,许多学生诚实的说了自己时常会摘抄别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没有题材,或是有话说不出来,但现实中有自己感兴趣或是惊奇的事情发生时,又不能按时记录下来,以至于等到要写习作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没有题材可写。
五、针对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
调查表明,我校中段学生对于课外阅读都有兴趣,但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将知识技能进行迁移,虽能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但还未能做到细致;而高段的学生普遍能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较浓的课外阅读兴趣,但不能较好的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资源,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搜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这种种分析结果,都反映了现今学生习作内容枯燥、虚假,脱离生活、了无生气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习作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鼓励学生多读书,与家长多联系,让学生在家尽量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在学校让学生积极去图书室借阅,开始由班干部督促,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
3.在班级建立一个读书一角,让孩子把自己的图书放到读书一角处,可供孩子互相交换阅读,力争培养出孩子的阅读兴趣。
4.每天轮流让几个孩子说一说,可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说说书中所写的内容,还可以说说自己所见所闻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孩子对材料的积累。
5.利用学校活动、假日活动、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
6.每天让学生坚持摘抄、并记忆一部分的好词佳句,隔一段时间进行评比,真正做到日积月累。
7.每周进行日记、周记的评比,促使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
8.学期末进行作文展评,让学生展现自己一学期中最好的或几篇文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现场作文比赛,让爱习作的学生再一次发出自己的光芒。
第三篇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实习调查报告1500字
这次实习,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学的农村学校。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职教师寥寥无几,而代课教师却占了多数。
我不禁困惑了:现在的师范生都说就业困难,有的毕业好几年了也没有找到工作,为什么这里还有这么多的代课教师呢?于是,我对这里的代课教师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代课教师大量存在的原因
这里地处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离县城得颠簸三四个小时。当地的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残看家,顺便带带孩子。农村教师每月除了领国家规定的那点工资以外,并没有其他的补贴。在职教师得在这里工作至少6年才有资格申请调离。现在的师范生毕业时差不多已经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宁愿托关系进城镇 的学校,哪怕那些现象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也不愿去农村任教。
代课教师大都为学校附近的长住人口,农村学校的教师奇缺现象,无疑为他们创造了条件。
(二)代课教师的学历
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代课教师,说通俗一点也就是“临时工”,因为他们没有与学校签定正式的合同,没有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获得教师资格证,没有正式的编制。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通过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学文凭,却因为国家有关于代课教师转正年龄不得超过35岁的规定而只好继续代课。
(三)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
从学校领导那里我了解到,教育部门预计拨给代课教师的工资有600元,但是因为现在农村学生的学费不收了,学校的流动资金少了,学校就的从代课教师的工资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流动资金,这样到代课教师手里的,只有400多一点了。
400多一点,我的天。我不禁叹息,这要比在职教师几乎少2倍了,何况代课教师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这点钱怎么养家糊口呢?
(四)代课教师的心态问题
以学校的于老师为例,她代课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通过自考取得了小学教育的本科文凭,可是她的年龄已经超过了35岁,不能取得正式的编制。
在别人看来,像于老师这样来学校代课,每个月的工资又有了,家里的农业生产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通过和于老师的几次闲谈,我才知道,于老师的心里装着不少苦水呢。
这里的学校实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一个教师往往要上好几个班级。于老师说,平时还好,要是遇上农忙时节,她早上去学校之前就把粮食晒在院子里,若是碰到变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粮食冲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学生说不上课了,我要回家收粮食吧。”于老师苦笑着说道。
谈到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于老师也觉得挺委屈的。她说自己对学生付出的心血并不比在职教师少,有时还远远超过了,可到头来得到的呢......我们都是写临时工,随时都可能下课,以后还没有退休工资......不过于老师又说,虽然是这样,可当她抱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烦恼,都抛之脑后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五)几点值得讨论的问题
1 国家既然允许了代课教师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适当的改善一下他们的待遇呢?比如,尝试着给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时年,做出了不少贡献的代课教师一点奖励,以后发一点退休工资,哪怕只有为数不多的一点,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晚景凄凉吧。
2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代课教师也有一颗进取的心,原来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没能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现在他们参加了自考或函授取得了大学文凭,却又遇上了国家对代课教师转正年龄的限制,这是不是让人感到很遗憾呢?
3 现在大学扩招,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更多了,面对毕业生们一个劲儿地往城镇学校跑,哪怕是托关系,而农村学校却无人问津的现状,国家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师范毕业生去农村任教呢?
第四篇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500字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二、调查情况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第五篇 关于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的调查报告5000字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近日走访了__市武__区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涂。
5、老师布置的非书面作业从来不做,对父母就说没有作业。当然,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当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在家比较听话,是个乖孩子。
二、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枯燥乏味的教学与教师行为的失范导致学生厌学。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是引起小学生厌学最直接的原因。很多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无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偏爱成绩较好、配合自己的学生。讨厌叛逆性、经常违反纪律、不听话、成绩较差的学生。处理学生的矛盾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喜欢的学生网开一面,而“问题学生”则不问青红皂白就进行惩罚。学生产生反感,就不会认真对待教师所教的课程。
(二)学生困难、成绩不良与人际关系障碍导致自信心缺失。
小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很高。近日,笔者调查走访了__市武__区六所乡镇学校(小学),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的比例为一年级28.13%,三年级30%,六年级47.89%。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时遇到困难多没有及时克服导致基础不牢,课堂上不容易听懂,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果愈来愈差。在学习中感觉困难,举步维艰,让他们惧怕学习,自信降低。一部分小学生从小学习就失败很少成功过,他们已放弃学习,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认定自己反正学不好而变得沮丧。也就是说,学生最初只是不会学习,没有掌握基本学习技能而已,并非教师眼中彻头彻尾的懒汉。
师生关系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有些学生因为长相、穿戴不好、学习不突出、没有家庭背景等原因受到教师的歧视、拒绝。也有一些学生很安静,比较听话,不惹是非,在生活与学习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成为长期被教师忽视的群体。缺乏与教师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对一切都感到索然无味。而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处罚的学生与教师关系更坚张对立,他们反感或害怕教师,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蔓延到学习上。
(三)繁重的课业负担与过度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倦。
在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布置作业太多的占26.76%,反映因家长布置作业和班造成作业太多的竟有70%,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家教机构、特长班、补习班、提高班火爆,学生经常是出了这校门,进了那“校门”。负担过重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特别好的对学习有兴趣,不觉得负担重,少量不学习的也不觉得重。感觉负担重的是中间一大部分,他们特别想考好,却难度太大,导致被动负担多,而主动学习少。
(四)师长高度热情与背后的冷漠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很大。
家长与教师把学习看得高于一切,赋予高度的热情,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将生活中所有一切都包办代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过高,不容许有任何懈怠,一旦孩子无法在学习成绩上达到自己要求时,家长就容易心理失衡,粗暴对待或悲观失望,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失去信心,容易否定自己,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倦。有些同学在遭遇困难时不仅得不到帮助,如遭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批评,因此感觉非常无助,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家长和教师是他的“重要他人”,如果反复对其倭化和贬低,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像刀一般锋利的诿化语言斫削,慢慢成为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更可怕的是,当老师诿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这些被贬者的看法。在中小学阶段,同伴生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的作用的趋势,如果被同伴排斥,那将是“天塌地陷”的感觉,造成小学生心理落差变大,进而产生惧怕学习、害怕失败的心理。
(五)班额过大使大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学习互动,学习处于观望状态。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大量学生向优质学校涌进,而薄弱或农村学校学生越来越少。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容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反,班级规模较大,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高,也不可能顾及到所有学生,无论老师多有爱心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同学,更不用说要帮助学生解决个人的学习困难了。绝大多数的同学不能参与到学习互动中去,渐渐地部分同学逐渐习惯了观望的态度,成为学习的旁观者,不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小学生的自身因素为小学生厌学提供了可能。
发生认识论认为,学生认知水平影响了学习兴趣。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增大,学生成长过程,既有所有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间学习水平差异不断分化的过程。学生自我评价方式从他评走向自评。他们开始置疑老师评价,教师评价不再是唯一权威,这使他们不再仅仅为追求教师评价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对老师的要求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不一定都听老师的话,当然也意味着对老师的要求有时不予配合,甚至是我行我素。
综上所述: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不良的学习环境、方法、习惯和兴趣的缺乏使得小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心理包袱重,以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三、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如何帮学生清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回归正道,从而健康自信地学习、成长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课堂,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教学,在参与中获得成功。
农村小学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里,就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自由伸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依据学生的智力高低范围,在学生的生活近区选择探究专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激励自己,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成功的认同,首先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他们只要承认自己成功了,就会得到一种愉悦;如果教师也认为他们成功了,这种愉悦感就加强了;如果同伴也认为他成功了,这种成功感就更加强烈了。所以,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极为明显。学生的乐学情绪明显增加。
(二)教师、家长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为孩子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和教师对分数的态度影响,教师、家长对学生分数不客观、不正确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其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家长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认识评分的意义,对学生获得的分数持积极的态度,切不能对于一些不能达到老师、家长所谓高分的学生,以挖苦、讽刺、打击的消极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的引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成功,应从长远看,而不是一日一时的分数,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总之,要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学校、家庭要给他们创设一个适宜他们个性、智力发展的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外部学习环境。
(三)老师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过高的学习要求、过重的作业常常使学生精神紧张,身心俱疲。只有减轻学生负担,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才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习不是机器,他们也需要休息。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学校及家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通常表出自卑,要再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只能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彻底转变对学习的观念,客观的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首先,赏识教育很重要,不要忽视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和家长要用:“你真行”、“你是好样的”之类的话多激励孩子,使孩子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大胆地往前走。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要用放大镜来看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不要总是抓住缺点不放,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和肯定中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成功。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笔者要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跳起来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可运用“成功教育”手段,如在讲新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重难点,第二天上课时,让孩子能积极举手,成功回答出问题,他们的信心就足了。这样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后获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自信心越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乐学、爱学、会学,这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社会是一所大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各种场所应加强学习的宣传,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人们早挣钱早成家的观念要转变,让他们明确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使用未成年民工的监察力度,严惩使用未成年民工的单位和个人,加强说服教育,让未成年人从返校园。第三,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无处不在,青少年是网络应用的一个大群体,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都要切实负责,加大监管力度,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矫正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第六篇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2150字
2024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读过的课外书很少,其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27%,读过2—5本的占68.3%,读过10本的占4.7%。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3、学生课外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部分有阅读的兴趣的同学家中藏书5本以上的占10%,2本以上占53%,没有藏书的占37%。有44%的同学父母认为课外阅读用处不大。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5、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阅读现状,同时了解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教师也应经常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和课外阅读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七篇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问卷调查报告分析1600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个人必备的能力,而小学生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合适年龄,为了扎实做好“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小课题研究,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好小课题,我们将调查的对象确定在三、四年级,三、四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刚刚增多,他们对文字充满了兴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自主阅读的能力又几乎为零,因此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最佳年龄,为此,我们设计了详细具体的问卷表,从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间、阅读对象、阅读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问卷了解,专门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表,又将100份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汇总,现将调查分析呈现如下:
一、阅读兴趣与习惯
阅读的兴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从数据汇总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看书,对书感兴趣,这一数据的出现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增加了很多的信心!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学生对动漫类和绘本类的书籍更感兴趣,因为这两类书籍图画丰富,色彩鲜明,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文字较少,阅读障碍少,读起来更轻松。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每天的读书时间较少,而还有11%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是0,这需要我们深思!
以上数据图表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读书方式,基本上都是随便翻翻看,随意性更强一些,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自主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的方法,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决定阅读的效率!
从问卷数据汇总显示:
1、 56%的人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是随便翻翻
2、 97%的人没有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3、 17%的人读到精彩的地方会多读几遍,细细品味
4、 12%的人会摘抄积累书中的语句
5、 90%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跳过,忽略不计
6、 98%的人不会主动的写读书笔记
7、 85%的人读完书后不会和他人交流
8、 84%的人读完书后不会清晰的表述大概内容
通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书时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而是忽略不计,对于读过的书籍没有太多的回忆和交流,而是抛于九霄云外,更谈不上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由此可见,学生没有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方法,于是也就没有了阅读效率!
三、策略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给了我们做课题的方向,通过调查分析,小课题的研究要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做大量的功课,让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启他们自主阅读的大门!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活动来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有利途径,因此,此时,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者。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样,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阅读习惯的引导者。
4、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以《小学生心理学》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阅读的愿望,通过自主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八篇 农村小学英语调查报告2400字
农村小学英语调查报告
小学英语课程已大面积开设,本人就开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展开了调查。经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与其他乡镇教师交流,对本县乡镇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就几点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
一、问题
1、学校对英语教学不重视
经了解,许多乡镇学校没有专职的英语老师,英语课全由本班的语数教师兼任。由于在质量监测考试中,英语只占20分,就形成这样一个普遍观念--英语是副科,不如语数重要。所以,英语课几乎被语数老师占用,改上为语数课。尽管有的学校有英语专业的教师,但这些老师却被学校安排上语数课,未实现专科专用。有的学校甚至从未开设英语课,而是在临近考试前的两个月,才来给学生恶补英语。以至于六年级这样的高年级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能完全认读,英语基础几乎为零。
2、师资短缺,教师工作量大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一般都是兼>;职教师,任课量多,不仅要任语文、数学主考科目而且还有其它的副科。一个教师平均要任三至四门的课且任多少课就得备多少课,导致备课量较大,教师工作负荷较重,无暇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例如,我校就只有我一位英语教师,三、四、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全由我一个人上。每天我要备四堂课,写四份教案,制作四份课件,批改四个年级的作业,有时还要参加学校的听课活动。我感到教学工作负担十分沉重,我每天都在疲于备课上课,很难有充分的时间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同时由于专职英语教师少,各学校缺乏教学研究的氛围,领导对英语教研这一项工作也不是很重视,即使曾派英语教师出外学习,但回来后也只是个人写一写>;收获,很少组织集中讨论英语教学。因此教学观念和方法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只能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例如,我校就我一位英语教师,遇到问题时我没有前辈可以请教,也没有同事可以交流讨论,总是自己一个人在闭门造车。
3、村校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小学英语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和直观,语言活动形式以听说唱演赛为主,需要配备录音机,幻灯片,实物,图片等大量直观的教具,然而村校的教学设备却严重不足。教师上课仅靠一张嘴,一根粉笔。这样落后的教学设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热情。就拿我任教的村校来说吧,连一台录音机都找不到。我都是自己收集废旧纸板,画简笔画,制作单词卡片。上课时,我都是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背去山上的村校,给学生放音频资料。
4、村校孩子胆小,羞于说英语。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教学设备有限,村校的.学生不如城市和中心校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大多胆小拘谨,缺乏自信。加之英语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新学科,他们就更加没有自信,不敢大胆说英语。因为他们总担心自己会出错,会被老师批评,会被同学嘲笑。我在村校上课期间,从来没有一个学生会举手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让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读字母,她磨蹭了一分钟才站起来,在我的引导下,勉强读完了字母。在坐回座位后,她竟对我怒目而视,好像我和她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我想,这位同学之所以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可能是村校学生都存在这样的心理:我不会读英语,老师还让我读,这不是让我出丑,让我被同学耻笑吗?
二、改善策略
1、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能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学无评价,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必将严重影响这门课程的开设效果。建议我县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中增加英语学科的考试,亦或是提高英语学科所占分值比重,只有这样,各学校才会重视这门学科。其次,学校领导要重视英语教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构建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小学英语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和工作态度,优先选派英语教师外出学习。不要因为英语考试所占分值比重较低,而轻视这一学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行政部门应当从英语专业毕业生中选聘英语教师,并按要求尽快给各级学校配齐英语专职教师。对于师资严重缺乏的学校,应及时公开招聘录用新教师,或者鼓励一部分有英语基础的老师先转岗>;培训,再上岗。同时加大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多给老师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建立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开展“城区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送教下乡服务工作,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进修。通过师资轮换调整,保证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相对均衡。也可将城乡老师结成“一对一”的网上帮扶对子。每天,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交流,共同提高。
3、加大对村校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大农村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优先保证农村正常教学进行。尤其是对边远山区,要加快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步伐。改善硬件设施,为学校>;投资购买电视机、录音机等必要的教学设备,配齐磁带,挂图,cd,卡片等相关教辅资料并逐步建设语音和多媒体教室。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大信息量的输入,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各学校也要珍惜这些教学资源,物尽其用,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
4、改变教学模式
针对村校学生羞于说英语的问题,我的方法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融入游戏中。因为村校教学设备有限,很多老师只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马不停蹄地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非常单一,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而我是将英语知识融入一个个英语小游戏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大胆说出英语,而不会像传统的课堂一样,学生时刻担心老师是否会抽人回答问题,自己是否会说错。例如,我在上“i’m”这个句子时,我就把一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背对其他学生。让讲台下的学生一一和他问好,说“hello”。然后让黑板前的这位学生根据声音猜人。最后让下面的学生自己公布答案,用上“yes,i’m+姓名”,“no,i’m+姓名”这样的句子。为了加大猜测的难度,我还让下面的同学,捏着鼻子发声。通过这样的游戏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能敢于说英语。
第九篇 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报告2500字
农村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找出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__年4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调查对象为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50分,收回问卷5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调查情况如下:
1、问题1:你对语文课有兴趣吗?问卷结果显示:82%的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16%的学生对语文课有时候有兴趣,2%的学生对语文课毫无兴趣。可见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语文,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学习语文的,对语文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2、问题2:你在每学期开学时有没有制订出该学期的语文学习计划。问卷结果为:制订计划的同学占44%,有时候制订计划的同学占32%,没有制订过计划的同学占26%。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不能制订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盲目,没有方向感。而且结果显示,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的学生均为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这说明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可能教师认为学生还小,不懂得什么是计划,所以没有引导学生制订。
3、问题3:每节语文课前有没有预习的习惯。问卷结果为:60%的学生能坚持每课都预习,30%的学生只是有的时候预习,10%的学生没有预习惯。预习对新课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有40%的同学不能每课必预习,说明预习惯的培养还不是很到位。
4、问题4是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提的,调查学生是否知道应该预习哪些内容。70%的学生知道应该怎样预习,26%的学生对预习的内容只知道一点,4%的学生不知道该预习什么。可见预习的方法、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给学生讲解。
5、问题5:在上课的时候,你能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94%的学生能够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4%的学生有时候能坚持听老师讲课,2%的学生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由次可见,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这也说明了他们对语文课有兴趣,愿意上。
6、问题6:你愿意老师从头讲到尾还是多给自己些独立思考及表达的机会。74%的同学希望多给自己一些与全班同学表达、交流的机会,22%的同学希望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自己在听,不愿意参与、表达与交流。4%的同学选择无所谓。这样选择的学生基本上是学困生,可见学困生不愿意动脑,比较懒,这也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一个方面的原因。
7、问题7:在语文课上,你希望老师多讲些哪些方面的知识,12%的同学希望老师多讲一些字词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生均为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正是识字量大的年级,所以在低年级,我们应该在识字方面,多给学生一些帮助。42%的同学希望老师多讲些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生多为三四年级的中年级的学生,可见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所以应该加强中年级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同时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24%的`学生希望老师讲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22%的学生希望老师多讲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文知识。
8、问题8:你想不想了解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100%的同学选择了想。可见所有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也看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的欠缺及想要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的迫切心情。
9、问题9:你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你通常是读哪些方面的课外书。全部的学生都是回答的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可见学生愿意读课外书,但是学生的阅读面很窄,大部分都是与作文有关的书,还有学生答的是语文书。而读《格林童话》《地球未解之谜》《西游记》等其他方面的书籍的学生的学生仅占22﹪。可见学生的学习仅靠在学校课堂学习的点滴知识。
10、问题10是你希望语文课是什么样的,20%的同学没有写,不知道改怎么写语文课是什么样的。可见这些同学对语文课的概念比较茫然。80%的同学希望语文课能够活跃些,多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多讲些课外的知识,还有的希望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趣味成语比赛等。
通过调查我认识到在语文学习方面我们亟待解决的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学生预习惯的培养及预习方法的指导。
2、语文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充分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
3、课外知识的拓展。现在学生的阅读面,生活面都太窄,作为农村小学,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不给学生买课外书,学生接触面实在是太小,思维局限。作为语文课堂,不是40分钟上完了就是结束了,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延伸至课外的,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为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阅读的内容及方法的指导。
4、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有写作的兴趣,但对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好,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指导。
总之,我们要探索的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是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真正能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发展,语文素养能够提升的。在以后的探索道路上,我们一定脚踏实地,不搞花架子,探索出真正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姓名: 班级: 性别:
同学们,你们好:
我们是“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老师,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的语文学习现状。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请注意哦,你的选择没有好与坏,只要是你的真实情况,老师都是比较喜欢的。谢谢合作!
1、你对语文课有兴趣吗?( )
a、有 b、有时候有 c、没有 d、讲不好
2、在每一学期开学的时候,你有没有制定出该学期的语文学习计划?( )
a、有 b、有时候有 c、没有
3、每节语文课前,你有没有预习课文的习惯?( )
a、经常 b、有时候有 c、没有
4、预习时,你知道应该预习什么吗?( )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
5、在上课的时候,你能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课?( )
a、能 b、有时候能 c、不能
6、在语文课上,你愿意老师从头讲到尾还是多给自己些独立思考及表达的机会?( )
a、希望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自己听
b、希望课堂上多给自己一些与全班同学表达、交流的机会
c、无所谓
7、在语文课堂上,你希望老师多讲些哪些方面的知识?( )
a、字词 b、课文内容的理解 c、写作 d、相关的课外知识
8、你想不想了解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
a、想 b、不想 c、无所谓
9、你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你通常是读哪些方面的课外书?
10、你希望语文课是什么样的?请写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分享。
第十篇 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调查报告3700字
一、农村小学建立寄宿制的思考
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增多,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在农村实施寄宿制学校是边缘山区地方未来农村教育的有益尝试。
(一)农村教师数量与质量的客观现实 农村师资匮乏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首先是教师严重缺编,文江镇的村小,除城郊的两三所以外,几乎都是一班一师,其中代课教师 26 名,占9.2 %,具有中师学历以上教师 267 占94 %,其次,师资不稳定,偏远村小由于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较差,村小教师待遇也差,造成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第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村小均没有图、音、体、外语等必要的专业学科教师,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管理的客观现实 其一, 村小投入不足,设备设施落后,办学条件差。村小点多面宽,无法保证一一投入。薄弱村小的校舍简陋、设备设施不足(13所村小的学生都没有条件学习计算机),活动场地狭窄,许多必要的活动无法开展。村小生源逐年下降,盲目投入也将造成很大财力浪费。其二、村小管理相对薄弱。由于村小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规范管理。同时,村小得到上级直接管理的机会又相对较少,因此,村小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三)农村学生流动与留守儿童的客观现实 让农村学生如何能享受城市学生同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农村学生流动问题普遍存在,村小向村完小流动,村完小向中心校流动,中心校向县城重点小学校流动,也给城市教育教学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家庭条件较差、问题学生、留守学生则成为农村教育最大的难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
文江镇中心校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宣传,本着调整布局、方便入学、改善条件、确保质量、稳步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偏远的滥田小学率先实施寄宿制,把离校太远、年龄偏小、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吃、住、学习和管理,经过教师广泛宣传动员、家访、调查核实,本着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原则,最终有27名学生参加了寄宿制,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名。
(二)筑牢实施寄宿制学校的规范管理四个统一机制
一是统一作息:全体住校学生统一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作息,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二是统一食宿:学校安排专门负责学生食宿的生活教师,监督学生吃饭、睡觉,让学生逐步养成生活有规律,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的好习惯。
三是统一活动:全体住校学生按时出早操和参加体育锻炼,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少儿节 目。
四是统一辅导:教师进行统一辅导,学生有问题可及时问老师,老师也对这部分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强化实施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学生生活安全方面:生活上,采取教师采购,工友做饭,合理搭配,按需供应,按实结算,不让学生交一分钱的水电费以及燃料费,平均每周生活费不到20元,每月生活费不超过90余元。多数学生家长每月都能按时寄生活费到学校,大部分家庭对于此项支出完全能够承受。安全上,坚持每天学生睡觉前进行寝室检查,夜间至少查铺两次,如果遇到学生生病,值班教师及时送医院,并及时与家长联系。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缺少情感与心理关怀,亲情缺失,个性孤僻和胆小,甚至表现出偏执、冷漠和自私。为此,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让学生家长通过电话与自己的孩子说说心里话,使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可以向教师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三是值班教师的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全校教职工为成员的学生管理小组,每晚安排男女教师各一名进行值班,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按照值班考勤打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值班考勤内容包括:按时清理学生人数,按时按实填写好相关表册,准时到岗,督促学生参加晨操,查铺工作,登记表现异常的学生情况,以及周五下午清校工作,早晚自习辅导,就餐管理记载等。
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基本成效
滥田小学在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甘共苦,爱教并举,大胆实践,取得五个转变和五个满意的成效。
(一)五个转变。一是思想转变了。因学生整天住在学校,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能及时掌控,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变得更懂事,变得不再整日思念外出的父母,学习也更用心,对父母外出务工挣钱的艰辛也更加理解。如:三年级的井小刚同学,住校前由奶奶带养,经常夜不归宿,奶奶也多次找到学校与教师交换意见,但均不见效,自从住校后,该孩子非常遵守学校作息时间,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就连星期天都不愿回家。二是成绩提高了。学生住校后,增加了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学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期来,住校的27个学生,有17个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其中朱兴、叶凡丰、张萌、张洪皓、叶秋梅5个学生进步特别大,总体来说年级越高进步越明显。三是兴趣广泛了。学生住校后,课外时间安排恰当,每天除坚持两操一活动外,课余时间可打篮球、乒乓球、做游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四是行为转变了。学生住校后,由于学校对住校生实施了比较规范的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四个统一作保障,学生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一位住校生家长是这么说的:自从住校后,孩子回家没以前野了,懂事多了,也比以前听话了。五是,能力增强了。学生寄宿后,统一过集体生活,住校同学之间有事互相帮助,感情更加融洽,自主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二)五个满意 一是学生满意。寄宿制学生整天和老师在一起,丰富的校园活动和融洽的集体生活,与住校前的孤独闲散,枯燥无味,生活无规律,学习上有困难无人帮助的生活相比,满意率达92%。二是家长满意。一方面,寄宿制的实行,对留守学生进行 监护人――学校――外出家长双向互动管理模式,家长可通过学校的住校生管理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的生活有专人管理,学习有老师辅导,外出务工家长可放心出去挣钱,所以学生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管理满意。三是教师满意。留守学生往往在家缺乏管教,学习成绩不稳定,个人习惯差,好不容易在学校形成的一点好习惯,也因家教工作的缺失劳而无功,实施寄宿制后,留守学生思想动态全在教师的掌握中,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学校成了温暖的大家庭。四是学校满意。实施寄宿制,缓解了农村教育发展与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发挥规模办学效益,将三年级以上学生逐步向中心校、完小相对集中,有利于师资的整合(如:教学质量薄弱教师可作为生活辅导教师,教师的结构也会得到相应改善),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管理成本相应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保证。五是社会满意。实施寄宿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结合的最佳形式,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外出务工人员更安心工作,让留守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长,让整个社会更和谐发展。
四、加快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努力方向
___ ___文江镇滥田小学校寄宿制建设揭开了该县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序幕,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显现出对学生发展的诸多优势,但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必须不断加以克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不利因素。一是学校管理人力不足。由于农村师资配备不足,没有专职管理学生生活人员,导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疏忽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部分学生在家很少做家务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二是困难学生寄住难。部分留守学生家庭经济太困难,住校生活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类学生离校太远、年龄偏小、每天往返学校需几个小时,造成至今尚未住校。三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配套。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比原来多,与父母或亲人接触太少,缺乏亲情沟通,学校没有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和开设心理课程,将会造成留守学生孤癖、古怪、扭曲的个性。
(二)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一要完善配套设施。寄宿制学校中,应完善学生寝室和食堂,完善体育锻炼设备设施,购置部分必须的图书,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硬件保障。二要增加教职工编制。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需要,增配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的编制,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三要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后,学校各方面的运转成本都明显增加,必需确保运转经费正常。四要加大两免一补投入。农村留守孩子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仅靠学校一方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生的两免一补。例如有的留守贫困学生,家境贫寒,生活困难,无力负担每月的生活费。五要规划科学合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设在跨乡镇中心场镇或人口流向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后能保证办学规模,以降低投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第十一篇 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调查报告4200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我课题组特开展“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目的就是想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问题,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今社会青少年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越来越贫乏,人们已觉察到当今教育中注重应试教育,特别是学习只注重一本教科书而忽视其他书籍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牺牲,牺牲的是个性发展,是创造性的培养,是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是阻碍青少年自觉了解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于是,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阅读机会上有很多不同。
(1)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迈的公婆监护,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以来,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2) 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只有学校有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家里只有电视;加上每天放学走路回家占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异常单调,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多数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
(3) 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各种活动渲染学校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在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之路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探究如何能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书籍的储藏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等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更利于让师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农村小学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探索农村小学图书室和教师阅读角的建设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倾向,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3.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逐步形成想读课外书籍、会读课外书籍、会选择课外书籍的阅读素养。
(二)通过小学六年的参与课外阅读能基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服务;能给正在人格形成期的农村学生播撒完善人生的种子。
(三)通过研究,探索出能有效指导和培养符合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可以提升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通过研究,丰富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营造一种农村小学校的书香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农村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阅读的课外阅读量,查阅其内容包括那些?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学生阅读内容。
(二)调查阻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制定解决阻碍因素的策略。
(三)探索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哪些策略?
(四)探索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
(五)探索符合农村小学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阅读氛围,总结出如何打造书香班级,进而打造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大丰市白驹小学低中高年级部分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障碍,收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特别是关于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课题研究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四)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和学校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课题研究小组人员集中反思、提升,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4年3月)。
1.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二)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4年4月~2024年10月)。
1.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初步研究;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3.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障碍,收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4.查阅资料,整理、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各年级段学生读书的目录及现有途径与方法,重点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策略。
5.创设阅读氛围,加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6.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研究案例及论文。
7.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中总结得失并有的放矢调整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最终达到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0月~2024年12月)。
1.进行研究后期的资料、数据整理,论文、案例的撰写,汇编论文、案例专集;
2.撰写结题成果报告。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预期成果:
(一)探索出了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二)探索出了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教学模式。
(三)制定出了我校 “书香少年” 评选条件、书香班级评价表。
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活动案例、教学设计、总结论文等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阅读的图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成员,全部大专以上毕业,均为小学语文教师。所有成员都有很强的工作热情和对课题研究的高度责任心。
课题组有具体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课题目标、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学校有师生图书室、阅览室,藏书丰富。
所有这些都给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影响与效果
(一)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该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强,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长期积累、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实语文素养,无论是在课内的朗读、背诵中,还是在课外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屡屡获奖。
(二)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研班级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转化成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各项指标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促进了参研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组教师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并积极参加外出学习,通过培训提升了科研组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品读了论著,写出了心得体会,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通过教研课、科研展示课、汇报课、青年教师竞赛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王琴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撰写课题的学期报告、结题报告、建立课题博客并上传课题资料。
课题组副组长 李敏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参加课题的研究、课题的教研活动及报告的理论指导。
课题组成员 韦彬兰、陈爱妹、王小燕、吉庆红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会议记录、撰写相关论文、撰写相关论
第十二篇 农村小学现状调查报告6550字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调查问题应该说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都曾就此做过不少文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它又是一个新话题,因为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国家及地方关于教育的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农村教育随之会呈现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下面,笔者谨以我镇小学教育为例,作简要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建湖县西北部,与阜宁县毗邻,面积50.78平方千米,辖12个村(居),人口29820人,为盐城市最薄弱乡镇之一。全镇现有中心小学1所,定点村小2所。
1、办学条件
多年来,由于受到全镇经济薄弱、交通闭塞、教育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条件极其简陋。
(1)校舍。中心小学现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学楼1020平米,为b级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目前现有校舍中,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无一间达标。两所村小校舍总面积为1590平米,除增寿小学630平米简易教学楼为b级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为c级用房.。经有关部门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鉴定,全镇小学所有校舍均在“建议拆除”之列。
宝塔镇小学校舍基本情况统计表学校简易教学楼平房校舍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面积(平米)建筑时间安全级别宝塔小学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寿小学6301992b19490年代c朦胧小学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鉴定建议均为:建议拆除。
(2)办学设施。办公设施:办公桌椅基本达到教职工每人一套,但绝大部分为80年代所添置,陈旧、破损严重;目前因办公用房紧张,仍有部分教师在教室里办公。电教设施:全校现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4套,电视机、dvd等配套教学设施5套;电脑95台,45台为今年新配“龙芯”电脑机房,另50台方正电脑已届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为中心校淘汰电脑,各15台,均已报废;教师用机目前才配至部门、科室,无教师办公用机。录音机、语音教学系统:无语音室及可用录音机。图书资料:中心校生均6册,村小生均20册。
宝塔镇小学办学条件统计表学校办公设施电教设施办公桌椅教师用机学生电脑(台)多媒体(台)电视、dvd宝塔小学36套(90年以后3套)部门科室有95(其中45台已届淘汰年限)45增寿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朦胧小学13套(无90年后新置)无15(已报废)01电教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生均)语音室可用录音机可用投影仪册数无无无仅省“四配套”b类器材6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无无无仅省“四配套”c类器材20(3)公用经费。就目前公用经费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国的排名约12位,小学生均370元,与江苏教育发展状况很不一致。同时农村小学由于生数相对较少,享受到的公用经费总额少,往往难以满足学校功用经费使用需求。
宝塔镇小学公用经费收支情况统计表学校公用经费总额(元)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生数标准总额代扣网络费征订电教等水电费电话费等维修费差旅费办公费宝塔小学560370元/人207201180050003000025000XX030000增寿小学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胧小学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学校公用经费支出需求(元)环卫费培训费征订报刊等参加县级比赛等特色发展费用招待费临工工资宝塔小学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寿小学500XX4000100030003000朦胧小学500XX40001000300030002、学生状况
我镇原上报人口数29820人,剔除虚报和已外流人员,目前全镇小学施教区总人口约24000人,其中小学适龄儿童为1148人,在本镇就读671人,在县城、周边乡镇以及随父母、亲属外出读书567人。目前,全镇小学在校生698人,生源严重不足。3、师资队伍
全镇小学现有在编教职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学习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11人,年老体弱休养未上班6人,在教育办、成人校工作5人。全镇小学实有一线工作人员58人。在58名学校一线工作人员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顶替、民师转正等因素进入教师队伍15人,由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师起点30人,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一线人数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师转正等师范类分配中师起点音乐等专职5871536300二、农村小学办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农村小学的办学优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来说,一般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办学优势可言。如果勉强说来,大概有两点:
1、班额少。中心校各班级生数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级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级甚至不足10人;而驻城及县直学校班额一般在60以上。应该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提供了可能。
2、教学质量的压力小。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作为家长的共同心理,但总体来说,驻城及县直学校的家长这种愿望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不少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等均相对较好,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期望值较高。此外,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出“农门”心切,往往从幼儿园开始便在城里租房或买房供孩子读书。因此,农村学校在落实“减负”要求和贯彻“五严”规定方面面临的困难要比驻城及县直学校小得多。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劣势
相对于驻城及县直学校而言,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条件简陋。一是教学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达标。二是教学及设备条件相对较为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学校公用经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经费使用需求。
2、教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教师人岗对应极不协调。一方面按师生比来说,在编教师总数明显超标;另一方面从学科教学的实际需求来说,人员相对紧缺、学科不配套的问题又较为突出。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教师队伍中,专业知识不强、业务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业进取精神,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及不安心从教,无病呻吟、小病大养等情况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学校的品牌效应及综合影响力较小。农村学校难以像县城学校那样对学生及家长有吸引力。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家长存在择校的心理和愿望还是较为普遍的,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进城读书的类型,一旦条件成熟,仍要想方设法进城里学校读书。
4、缺乏促进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社区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视教育的力度不够,学校在学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学校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时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三、问题成因分析
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究其成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随着“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施行以来,对促进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县级财政供给与全县教育发展的投入需求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计划安排,应化解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关债务我县尚未完全拨付到位;县直较大规模的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债务等待政府偿还,同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点工程建设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尽管全县上下都在大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程度上讲,教育局、县政府均已无力兼顾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发展。
此外,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镇级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开了教育这一包袱,不再承担自身在教育发展上应肩负的责任,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更加举步惟艰。
2、教育经费使用与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当前,我县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生数多少为标准拨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标准向学校下达公用经费总额,而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并不完全与生数成正比,就好比一个“三口之家”与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开支一样,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够了。在这种经费管理模式下,对生数相对较少的农村学校而言,则必定在维修费、办公费、教师培训费、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同时,目前学校经费支出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购的模式,对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审核支付手续烦、规矩多,集中采购耗时长、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经费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乡镇校在规定的报帐日报帐,往往一天时间无法完成,结果还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继续排队。再如,我镇在4月份就上报计划,打算购买一台草坪机,但至9月低尚未落实到位,结果在8月底校园环境整理中,仅清除草坪杂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农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施行后,学校与社区、村(居)以及镇级政府的联系没有原来那样密切,镇级政府的教育责任相对减少,社区及地方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显得相对不够。二是学校工作得不到家长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学生家长观念、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长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远不及城里家长。做同样一件工作,比如学生报刊杂志的征订、家校通平台的建设等,城里家长十分热心;而在农村,尽管这些做法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无几。再如,学校在学生到校时间管理、学生路队管理、家长接送学生管理等制度的实施方面,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从学校管理,我行我素,动辄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骂甚至扬言殴打老师。
4、在教师的使用与管理上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教师流动不合理。历年来教师“农进城”选调对象均为农村优秀教师,优秀师范类新生分配基本是驻城及县直学校优先,优秀教师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师补充,使得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镇小学一线教学人员中,由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的仅36人,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的不足45人。全镇小学无一名科学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无一名音乐、美术、科学专职教师。二是农村教师结构老化。我镇小学在编教师83人,其中年龄在55周岁以上达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线或年老体弱生病休养的达17人,坚守教学一线的人员仅58人。三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①不少教师由于长期在农村工作,这里管理相对落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学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导致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工作缺乏激情,养成松散习惯,难以专心教学。②对于一些中老年教师而言,因信息闭塞,学习、见识的机会少;加之思想封闭保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欠缺,尽管课堂教学、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置身于镇校范围内,因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师间的传帮带流于形式,效果差,在专业成长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领。③由于现行管理体制因素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很难贯彻落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当前,尽管已实行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怕引发矛盾和问题,在绩效工资分配上无法拉开较大的差距。从而安于现状,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者有之;摆老资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龄不肯上班者有之;无病呻吟,小病大养,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教师队伍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均衡教育的呼声逾加强烈,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众所周知,当前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在学校硬件条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正是农村家庭择校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公平与均衡理应成为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加快实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按照原则上每镇举办一所小学的布局要求,对现有学校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使农村学校在校舍条件上既满足需求,又达到整齐划一的程度。
2、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由于受到经费使用的限制,农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自行添置设备、设施相对较少,“等、靠、要”倾向较为明显。目前,各校教学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与教育现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离。要组织对全县各学校办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普查,立足县域实际,制订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标准,督导和帮助学校开展达标创建活动。
3、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财政部门要深入学校作好调研分析,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公用经费,要保证学校经费总额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
(二)进一步调优资源配置,努力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农村学校发展步伐,是实现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加紧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和办学设备条件达标工程外,对全县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学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师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等诸多方面逐步趋于均衡,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逐步建立起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目前,县城学校是全县优质师资最密集区,县城学校在师资配备上高出农村学校一个较大的层次;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校际间又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为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全县教师统一调配制度。由教育局相关部门根据各学校规模统筹安排教师。二是实行教师轮岗制度。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不得超过六年。三是选派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在县城学校选派一定量的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做到县城学校教师原则上有不少于三年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2、建立起县城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根据县城学校规模及办学实力等因素,确定其对口支援农村学校的数量,各援助学校要在办学思想、教学理念上对受援学校产生实在的影响,要在人员及设备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加快发展。
3、组建县域教育联合体。以县内知名校、龙头校引领,组建多个教育联合体,实行人才、资源共享与互动,组织开展帮扶与促进活动,实现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配备、办学设备条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与繁荣。
(三)进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前,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和影响。但多年以来,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澜不惊,教师岗位“铁饭碗”的倾向表现得依然较为明显,特别在农村学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较为严重。
1、切实开展动真碰硬的师德教育活动。毋庸讳言,目前来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提法,我们作为教师本身已觉得不再是那么底气十足,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等诸多行为的存在使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开一场至上而下的“整风运动”,通过展开深入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排查在思想上、行动上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上的存在问题及差距,并制订出台具体而明确的制度与规范,对新发生的违规行为作何处罚,进一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从教行为。
2、有效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制订与出台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方案,由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按需设岗的要求,对各学校核编定岗,由学校组织实施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使能够胜任教学一线工作并享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的教师优先聘任到教学一线工作,享有高于教辅、后勤等岗位的待遇和报酬。促使不能胜任一线工作、不安心从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养不愿上班等各种类型的人员转岗或待岗。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可允许农村学校依据工作实际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拥有教师资格的社会从业人员,方可保证农村学校全员聘任制改革不会因教学岗位人员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当前,教育行业中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但在目前的农村小学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他们所理解的绩效工资就是“涨工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杠杆未能在调节与规范教师工作行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调控,一是要保证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的民主性、真实性,二是要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真正做到依据德、能、勤、绩等综合因素考核发放。做到有为才有位、绩酬挂钩、优绩优酬。从而形成勤于学习、乐于钻研、敬业爱生、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