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九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37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1. 简述农村信用社的定义和作用,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提出调查的目的,如了解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评估其服务质量和影响。

二、调查方法

3. 描述调查的范围,包括选择的农村地区和样本数量。

4. 说明数据收集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

5. 提及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比较分析等。

三、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6. 分析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业务类型和市场份额。

7. 探讨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挑战,如资金来源、风险控制、市场竞争等。

8. 展示调查结果,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满意度、贷款发放情况等。

四、案例研究

9. 选取几个典型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0. 通过案例揭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五、问题与建议

11. 指出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服务效率低、贷款审批慢等。

1

2.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如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创新金融产品等。

六、未来展望

1

3. 讨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等。

1

4. 预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潜在作用。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基石,承载着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为了深入了解其运行状况和影响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旨在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结尾: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面对挑战,它们需要不断自我革新,以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满足农民的需求。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期待能为农村信用社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助力其在推动农村经济繁荣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5050字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__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

__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思路,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防范,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其经营终于走出了低谷,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通过“一户一证、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到__年12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证(卡)16,379户,评定信用村49个,评定信用镇1个,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05,169次,累计投放小额信用贷款24,38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8,239万元。通过“一次核定、两年有效、限额授信、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全面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在自愿的基础上,5~10家农户或个体私营户组成联保小组,相互进行贷款担保,大大降低了信用社贷款的风险,推动了信用社贷款的投放。__年,全市已建立农户联保小组25,000个,累计投放“小额农户联保贷款”156,960次,共发放贷款10,833万元。

大力开展“一联、三送、两促进”活动(即每个信贷员联系100家农户,为农民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信用社增效)。__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共联系农户113,693户,为农户送资金26,563万元、送信息84,569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和热烈拥护。

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在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在对农信贷投入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据统计,在许昌市__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9%!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加快了禹州市中药材园区、襄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园九区”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放小额贷款的工作量比较大,但利差大、风险小。把工作重点转到发放小额贷款上,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的不良资产率只有1%。即便出现信用风险,经过努力,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工作重点的转变还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市96家信用社中(6个联社、91个法人社),共有71家信用社经营出现亏损,累计亏损9029万元;盈利信用社只有25家,共盈利212万元。但到__年底,全市100家信用社(6家联社、94家法人社)中已有74家实现了盈利,共盈利1041万元,较1999年增加819万元。而亏损信用社家数已下降到26家,亏损额也下降到2615万元,较1999年减少6414万元。预计__年,全辖区赢利农村信用社将增加到82家,亏损信用社下降到18家。盈亏轧差后,全辖区农村信用社预计亏损额降将进一步下降到650万,比上年减少约60%。

与此同时,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也不断趋于完善,风险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加强,原来那种忽视经济核算、忽视利润指标的粗放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已初步得到扭转。可以说,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已出现了转机。

二、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转机,决不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是平坦的。当前,尚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在困扰着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矛盾主要是:

(一)不良贷款比率偏高、历史包袱沉重。据统计,到__年底,许昌市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有不良贷款190,63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1.49%。这一比例不仅远远超过国际银行界通行的标准,也大大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水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与农业银行脱离代管关系时,农业银行有意识地转嫁风险贷款;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也把部分不良资产带入了农村信用社;90年代初“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时,农村信用社受地方行政干预,为了配合“大局”而发放贷款;企业恶意逃废、悬空信用社贷款;以及经营不善等。不仅如此,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曾规定要对居民储蓄存款实行保值补贴,但贷款利率却没有相应提高。“国家出政策、金融机构买单”的结果,就是保值补贴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沉重包袱,据统计,仅保值储蓄一项,农村信用社就多增加利息支出7,198万元。在不良资产和政策性包袱的重压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处在严重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由于不能获得投资回报,广大农民不愿意向农村信用社投资入股。再加上地方政府受财力所限,难以大量投入,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得不到补充,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改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能建立起来,真正的经济核算更是难以得到贯彻。信用社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二)管理缺乏灵活性,自主经营受到压抑。对农村信用社而言,人民银行目前承担着监管者和托管者的双重角色。做为监管者,人民银行审查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督促其建立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检查其经营的合规性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作为托管者(行业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又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如转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等)。但这两种职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减轻监管方面的压力,人民银行就具有了抑制农村信用社活力的倾向。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编制乃至服务网点的调整,均须人民银行层层审批,费时费力,不利于信用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金融服务。就具体业务而言,许多特色农业(如花卉、药材)的生产周期超过1年,但小额信贷通常规定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难以完全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县域资金大量外流,经营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退出,为农村信用社开展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也带来了资金大量流出的问题。由于收缩放款,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只得把大量闲置资金上存,再加上邮政储蓄的吸存,就形成了县域经济资金大量外流的局面。据统计,近5年来,许昌下辖各县(市)资金流出规模平均每年增加41,547万元。特别是1999年以来,资金流出量每年都在增加,__年和__年的增量甚至达到7.9亿元和6亿元的高水平。由于资金大量外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不得不严重依赖政策性贷款的支持。据统计,__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的农业贷款(56,312万元)中,将近60%(32500万元)为上级下发的政策性贷款。不仅如此,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诚信观念不强,信用体系不健全、企业变相逃废债务乃至执法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赢了官司却输了钱”的现象。

(四)管理水平低,员工素质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特殊性质,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信用社工作。当有可能通过“双向择业”引进所需人才的时候,农村信用社则因经济效益差、工资福利水平低而难以招募到业务发展所急需的人才。这样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偏低的局面。据统计,许昌市辖区内6个信用联社、100个法人社24,549名正式员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只有22人,具有大专学历的员工仅有402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和自学性质,其专业方向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无直接关系)。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经济实力的薄弱,直接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对现代技术的采用。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还是手工操作,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还使先进的管理技术和风险控制方法难以得到应用,从而导致管理上出现盲区和潜在漏洞。

(五)规模小,创新能力差,服务水平落后。虽然信用社共同出资成立了县信用联社,并由信用联社对各信用社行使管理职能,但农村信用社是基本的经营核算单位,更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通常只覆盖一个乡(镇)。过小的辖区、偏低的员工素质决定了各信用社乃至信用联社的创新能力很差,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在防范金融风险、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确定操作规程、引入现代管理技术、乃至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等方面,信用社都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如人民银行等)的帮助和推动。目前,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防范、控制信用风险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对于如何防范来自利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则没有相应的整体化思路。另外,由于经营网点覆盖范围过小,农村信用社的汇兑业务必须通过层层代理才能实现。一笔汇兑业务,由农村信用社办理,通常需要3天,而国有商业银行当天甚至几分钟之内就能办妥。汇路不通畅、汇票签发难已成为制约其对公服务的突出因素。

三、对策性建议

当前,伴随着金融组织结构和经营战略的大调整,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只有解决了上述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服务于社员。

(一)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适时推进对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目前,我们仍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但实际情况却是:(1)从资本金构成看,由于农村信用社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农民和经济实体并不愿意入股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多来自政府投资和职工入股;(2)从监管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所适用的,也是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性分析、流动性分析、收益分析等);(3)从历史经验看,产生巨额不良资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忽视了经济核算的极端重要性;(4)从国际经验看,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小额信贷机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所谓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还有适当盈余。因此,应当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在对其历史负担进行适当处理之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农村信用联社改组为商业性的小型金融机构,同时取消各信用社的法人资格,变两级法人为一级法人。

(二)采取措施,解除农村信用社沉重的历史包袱。前面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和不良资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在许昌市,仅支持“上项目热”和“开发区热”、城市信用社和基金会归并、农行转嫁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就达168,431万元,占不良贷款余额的88.36%。对于国有银行因政策、体制原因而形成的历史包袱,国家已采取了剥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体制性不良资产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要求其自行消化,就会人为形成一个对农村信用社极不公平的外部环境。进一步讲,完全靠扩大存贷款利差、用信用社的盈利消化这些历史负担,不仅需要较长时日(甚至还会出现信用社的微薄利润不足以偿付不良资产的巨额利息,最终导致历史欠账越滚越大的现象),而且其实质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转嫁到农民头上,这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是直接相悖的。

(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适当放宽对贷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小额信贷方式灵活多样,手续简便,但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适当提高贷款利率上浮界限 ,可以使小额信贷在弥补经营成本之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盈利,从而增强其自主发展的能力;(2)多渠道拓宽信用社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使支农再贷款规模与资金流出量相挂钩,建立起支农再贷款持续增长的机制;减免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利息税;允许农村信用社适当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允许条件较好的农村信用社进入资金市场等;(3)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具体包括:适当减免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和所得税,放宽对核销贷款损失的限制等;(4)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在强化管理、严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在用人、网点设置方面的自主权;增加其在利率、贷款期限的自主权。

(四)成立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提升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水平。新的行业协会将承担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指导职能,具体负责全省(市)范围内农村信用社(或小型金融机构)的人员培训和提高、与省(市)外乃至国外同行的交流、推广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制定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政策调研和业务指导等事项。

(五)进一步净化农村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加大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的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欠贷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 2024年调查报告: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拓展策略4600字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业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身的资产,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由于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对资本无需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能强等特点,在业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成为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重要业务领域,中间业务正被快速抢占和瓜分。快速发展中间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信用提高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实际的最为深刻的表现。当前我们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应采取什么拓展策略?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我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起步较晚,项目品种开发不力。

1999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是以代扣存款利息税为标志开始发展的,但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未见其它中间业务出现,直到__年才陆续有了代发工资业务,__年有一个代理它行保管库款、押运现金的业务,__年开始代发农民的各类直补款。可以说万源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起步较晚,而且中间业务还是建立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其业务品种单一。

2、中间业务净收入虽逐年增加,但发展速度缓慢,收入比例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经统计,__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151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0万元,占总收入的0. 24%;__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471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2.58万元,占总收入的0.27%;__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6178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14.10万元,占总收入的0.25%,__年我市全辖营业总收入为8433万元,中间业务收入为87.6万元,占总收入的1.04%,而据有关资料显示,__年全国各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平均水平为10%,最高的金融机构占比达到17%,外资银行占比更高,大约为50%,最高的占比达到70%(花旗银行),而我市农村信用社仅为0.002%,可见我们的中间业务发展规模小、范围较窄,仍然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3、精通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匮乏。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它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是金融业的高科技“模块”。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专家。与商业银行相比,这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信用社是极难找到,大部分信用社目前根本就没有这种人才,因此造成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品种少,功能单一,缺乏综合性和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所以,中间业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市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我们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让我们很有一种“捧着金饭碗还在要饭”的感觉。

二、我市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弱,构成单一,收入水平低。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中间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但是我市农村信用社还是仅限于代发工资、代扣利息税、代办保险等业务品种,业务创新能力弱,构成上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传统的中间业务为主,以上这些代理业务本身的效益很低。据调查,代发工资手续费提取比率为零;代理农民的各类直补款财政也只象征性的给付一点点手续费,连业务成本都不够;代扣利息税的手续费提取比率为2%;代办保险的手续费比率略为高一些,但也只有3.5%左右。以上这些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98%以上。本希望蜀信卡能给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带来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蜀信卡业务刚开通不久,且只具有存取、转账、pos机消费、atm机取款等基本功能,还不能发挥其它多元化服务功能,因而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产生更多的收入。一些如金融咨询、保管箱、委托业务、证券、理财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兴中间业务根本没有涉足。

2、对中间业务战略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信贷管理体制禁锢了我们员工的创新思维,束缚了基层农村信用社主任的经营思想,在发展中间业务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对中间业务的定位上更是偏颇,没有把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平等对待,而仅仅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当作次要业务,甚至把部分中间业务作为从属于存贷业务的附属品,作为吸引客户,增大存贷款传统业务的辅助手段,没有真正把开发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因此,不把中间业务当作本行业的发展战略去研究和探索,对中间业务定位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是我们目前在认识上存在的一个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3、人员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在山区,我们农村信用社大都存在网点分散、服务半径大的局面,如果单纯按行政村数和存贷规模来定编定员的话,那么信用社就会普遍存在着人员短缺的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各项制度的执行,也不利于业务的拓展,更不利于中间业务的拓展。现以我市沙滩信用社为例,该社共有5名职工,其中主任1人、信贷员1人、会计2人、出纳1人。这样的人员构成,在全辖无法普及柜员制的情况下,只能对外设一个柜面。而该社储蓄余额6031万元、贷款1313万元,因此业务量较大,每天仅存贷款业务量都在157笔以上,营业室外随时挤满了等候办理存贷业务的客户,使许多中间业务根本无暇顾及。目前万源农村信用社41个营业网点,除营业部外,其它机构均只能设1个对外窗口,因此柜面业务压力一直都很大。以代发农民粮食直补款为例,大部分农户只要直补款一到位就蜂拥而至,导致柜面业务压力很大,而财政给付的手续费很底,信用社的员工觉得费力不讨好,也就失去了做中间业务的信心。

三、拓展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策略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思想、新观念决定新业务的开发,农村信用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既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又是信用社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举措。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员工对中间业务概念模糊的问题;二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效益低下、不值得开办的狭隘认识问题;三是解决认为我们贫困山区不存在中间业务需求的谬误认识问题;四是解决搞中间业务是不务正业,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片面认识问题。尽管目前我们的中间业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克服把中间业务当作副业、对其经营管理和发展关注不够的思想倾向,排除中间业务能否成为信用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疑虑,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实施拓展中间业务战略,在经营管理机制上营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机制,在工作措施上推动和保障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2、完善体系,规范机制。

发展中间业务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体制上的支撑和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加倍努力。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的束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中间业务,首先,管理机构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例如,对辖内拟订开展或已开展的中间业务要认真地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变化趋势,科学正确地拟订工作目标,组织对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宣传以及产品定价等工作。本人认为这一项工作最低也要由市级管理机构来完成,最好是省联社。其次,我们拟订开办的中间业务,一定要符合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损害现有客户的经济利益,在立足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稳步进行,切不可蜂拥而上,更不可顾此失彼;再次,对已拟订的中间业务我们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及时开发与之相应配套的计算机业务支持系统;最后,要制定和落实好中间业务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排除中间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不能光抓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险防范。

3、深入调查、研发产品。

针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产品过分单一的现状,我们要结合农村信用社特有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适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这是目前山区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上级管理机构在产品开发时一定要坚持市场有需求、农村信用社有能力、业务有效益的原则,充分考虑山区农村信用社在机构网络、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客观条件,科学地选择那些适合市场需要、发展潜力较大、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集中力量抓好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我们推出的中间业务既要能够真正满足特定客户群的要求,又要能增加收益,只有这样的中间业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我们提到的卡业务、代收代付等业务,个人认为此类业务已被四大国有银行抢占,给我们信用社留下的发展空间并不大,对于此块业务我们不能盲目地和商业银行比拼规模,而应该稳妥地把这类业务做实、做细,逐步拓展我们的农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含量高的新业务积极地进行前期探讨和实践,力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如农村信用社尚未涉足的基金业务、投资咨询业务、代理外汇交易、代理证券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我们要力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比如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及其不同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应站在个人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同时要摆正农村信用社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努力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不断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培育和发展新的客户群体,实现中间业务的良性运营。

4、改进设施、培养人才。

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信用社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信用社要有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要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采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有计划、针对性地加大设备投入,搭建好中间业务发展的操作平台。

鉴于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员数量、结构和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实情,省、市管理机构应尽可能的结合各地实际,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立起定期的培训机制,采取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加大对一线员工中间业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继续面向社会高起点、严要求地公开引进一批既具有计算机系统知识,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中间业务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从而保证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5、 加强营销,加大宣传。

加强营销,加大宣传也是我们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必要手段。我们要系统地开展中间业务的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一是推行一体化营销策略,实现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三结合,集中营销与分散营销相结合、重点营销与全面营销相结合、存贷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把优化营销手段,改进营销策略作为抢占市场份额,促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传。农信社经营机构多数位于“三农”之地,劳务输出旺,我们要抓住元旦、春节前后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资金回流的契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新产品的宣传,组织人员在营业网点、途经车站、街头巷尾,摆摊设点,宣传咨询,放送资料,千方百计做好宣传工作。

第三篇 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600字

一、贤庠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2.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定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掌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灵活掌握经营方式,坚定优化服务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进小额农贷,进一步推广使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二要积极推广农民联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第四篇 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150字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事关企业的兴衰,特别是政策性、知识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金融企业,显得更加重要。农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队伍建设是前提和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只有各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整体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结合笔者对该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由此而引发了对目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的一份浅见。

一、信用社基本情况

蒙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贾庄信用社位于蒙阴县最北端,比较偏远,为辖内九个行政村0.9万人提供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27万元,贷款余额达到294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86万元,各项业务稳步发展。

1、人员情况:该社现有干部职工11人,平均年龄在37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职工5人,占员工总数的45%。

2、岗位设置:贾庄信用社现在设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内勤主任一名,主管会计一名,借据岗兼立据岗一人,柜组会计2人,复核员一人,出纳员一人,外勤业务人员2人。由于单位业务相对较少,地理位置偏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单位人员情况基本保持不变,人员相对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业务操作流程,有的员工还身兼两职,除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外,给业务发展也带来不便,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用人机制不活。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前,农村信用社历年接收的新员工大多数是顶替、照顾的内部职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脱钩后,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再加上近几年来,从大中院校引进了二十几名大学生,但是由于受体制原因的影响,仍然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一时还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形成了队伍老化、制度不活、竞争软化的落后局面。

(二)、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严重匮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金融业务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科技应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专业人才;四是缺乏公关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强的市场开发人才。

三、对策及建议

(一)、发现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确不常在。这说明发现和识别人才关键是各级领导要甘当新时代的伯乐。二是要有求才爱才之心,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质特征,要从不同类型人才、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特点出发,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避免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煅炼力度,人才不是与生俱来的,知识在于积累,天才来自勤奋,人才在于培养,要为农村信用社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事业心强,爱岗敬业的年青员工创造多岗位煅炼的机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四是要明确用人标准,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内涵,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选择各层次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坏才,如果一个有才能的人,没有甘于奉献、大公无私的敬业精神,一心只想贪图享乐的话,那么,才能越大破坏力越强。因此,要从规避道德风险入手,从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标准方面扼制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二)、提高一线窗口人员操作水平。营业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信用社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和形象,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人员紧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缺少各类熟练操作业务的营业人员,因此,农村信用社建设一支业务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尤其重要更是农村信用社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强业务岗位人才队伍的岗位轮换,把一线人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逐步实行按职务、职称、岗位取酬的激励机制,能者多劳多得,劣者少劳少得,视员工的能力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这样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区间的合

理流动,也有利于促进人员分流,优化全系统员工队伍。

二是加强培训,加快一线人才队伍新业务、新知识的更新速度。要改变农信社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后面貌,短期内单靠外部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必须坚持抓好后续教育,积极创造学习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先天文化知识水平不足业绩优秀的员工加油充电,提高文化知识,业务理论水平,适应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现有用工中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

一批优秀人才输送到专业院校脱产学习,通过单位、个人双方负担教育投入的办法,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待遇。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与现有人员盘活的双重战略。

三是实行岗位等级管理,严格员工绩效考核。建立激励和教育机制,正确引导员工自觉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实行调整与发掘现有人力资源潜能双重战略一是要推行全员聘用制,把职

务和职称评聘全面纳入结构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竞争机制,全方位推进优化组合。根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各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不分地域,竞争上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以绩取酬。

第五篇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调查报告3200字

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较之于农村信用社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根本是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评估,使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优化,以防范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现状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现状

1、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审计工作呈现蓬勃发展,总体以真实性、合规性、风险性为审计主要目标。近年来更加注重审计项目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审计体系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审计范围、人员配备和审计独立性等方面受制于体制建设,其职能作用尚待进一步开发。总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对于深化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确保农村信用社经营稳健发展,意义十分巨大。

2、制约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

(1)体制建设落后。绝大多数基层单位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是审计部门以及人员的考核仍然与本单位经营业绩和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虽然在很多基层单位正在努力探索给予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单独的考核办法,甚至给予审计部门一定的“特权”,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其内部控制程序。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均是由从事本单位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化而来,其人员关系往来、人情脉络熟络,即便在工作上独立,情理上也难以保持其独立性。

(2)审计方法落后。随着科技化、信息化首都不断的渗透到农村信用社的各个领域,农村信用社已逐步入全面的信息化。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仍然采取现场审计为主,审计多采取内从纸介质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中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方式。审计抽样过于片面,概括性不清,得出数据不够严谨。

(3)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部门审计人员基层锻炼时间短,对业务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而且缺乏必要的计算机、法律知识。二是培训跟不上业务发展,从上到下采取分任务的方式开展审计项目,而不是采取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特别是项目任务重时就会忽略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一些审计人员盲目上岗,审计效果差。三是业务部门重管理轻指导。基层单位业务部室因日常工作量较大,较少深入基层信用社调研、只是简单的定制度、发文件,事后落实情况较少问津。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情况

1、尚未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目前还没有正式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该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试水阶段。虽然从上级决策者来看,农村信用社内部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开展工作十分重视,并且组织了部分审计骨干从事该工作的研究,并针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实验,包括不断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并实施内部审计报告审核制度,虽然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本质差距,但并没有组织建设者们的热情。

2、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难统一。

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极其附在的金融体系,从省联社到县(市)级联社都存在独立的法人,并且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如果采取统一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不尽合理。尽管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对县(市)级联社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尽可能的统一标准,但如果地区发展不平衡或者省级联社本身制定的标准存在内容不全面、评估不科学的漏洞,那么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3、软件设施见识尚不够完善。

一方面缺乏人才,农村信用社的定位是面向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这就决定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人才战略是适应农村市场的相对“低端”的人才类型,而这一类人虽然能够在农村市场风声水起,但对于具有国际范儿偏“洋火”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接受起来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落后,农村信用社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改革和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很多方面仍然非常落后,其中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直接表现就是,绝大多数客户经理甚至是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非常有限,这就导致了许多好的软件不能推广、推广了的项目不能好好利用,直接导致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被动性。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存在的难点

1、内部意识方面。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难以保持独立性,农村信用社较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未转变,不能将审计部门作为独立行使职责的部门,而是视作本单位设置的附属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长期的重经营轻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业务增长和效益推进上,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丝毫不在意。而被审计单位更是得过且过,采取一切应对手段甚至动用人情关系公关,丝毫认识不到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意义,暮光短浅,只顾当时利益。

2、外部环境方面。

一方面缺乏长期开展的动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目前在我国没有强制性要求开展,企业只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开展,多数企业开展项目前首先论证成本,而作为业务发展并不是很超前且创新性不够强大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更加缺乏推动力。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做为金融企业,不仅对股东和职工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负责,为整个社会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各基层单位一边绞尽脑汁制定对策在激烈金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又一边制定这沉重的任务指标使全体员工在压力中艰难跋涉,所有的经历全部用在发展业务和收益上,很难拿出十足的经历发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项目。

(二)解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信用社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估,建议采用内部自我评估方式,即由省级联社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辖属范围内所有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大力宣传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作用及优点。

农村信用社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监督审计职能,使审计工作能够更好的防范业务风险。二是更好的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审计成果的合理运用。基于以上两点,由省级联社集中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一方面省级联社在开展外部质量评估中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对各基层单位开展强有效果的内部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目前各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采用外部评估方式的条件并不成熟,盲目使用外部评估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运用省级联社开展的相对“外部”的评估方式,给予适当的缓冲时间,更有利于其向外部评估方式顺利过渡。

2、优化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段。

一是优化财务评估指标。财务指标是衡量农村信用社业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质量更多体现为一种长期效应或隐性效性,无法直接衡量和准确度量。因此,财务评估指标应主要考核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是否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重心、是否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否为防范风险和改善运营等发挥了源头控制作用。二是完善客户反馈。客户评估指标主要反映客户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评价。决策方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无记名方式考核。考核包含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认可以及对风险的关注程度、内部审计建议和意见被采纳的比例等。指标值越高,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越高;指标值越低,其内部审计质量越低。三是跟进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审计业务流程反映了内部审计业务开展及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业务流程评估指标具体涵盖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流程是否进行再造、流程改进的次数、实际工作是否按审计流程执行、从审计工作结束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天数等。四是注重学习与成长评估指标。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最终决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基层单位应该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程度、职称人数比例、持内部审计证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人数比例、培训费用增长率等。通过设置学习与成长指标,督促各单位配置政治素养高、专业胜任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岗位。

第六篇 关于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4950字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

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业。

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第七篇 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900字

农村信用社迁址的可行性调查报告

襄樊银监局:

枣阳市_____农村信用社位于枣阳市_____镇朝阳路,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迁址于_____镇汉孟路,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农村信用社现状:

_____农村信用社现设有1个大社营业室、4个信用分社,干部职工39人。截止20__年6月底,信用社各项存款11064万元,各项贷款8621万元,总收入185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信用社营业室始建于1998年,由于当时的业务规模较小,经济条件有限,营业和办公场所比较狭窄,设施落后,其中营业面积仅35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特别是信贷业务难于实现前台办理,贷户办理有关贷款手续都在信用社院内二楼办理,人员来往复杂,很不利于信用社安全管理。信用社现有办公地点由于当时征地面积小,办公区和职工生活区也无法隔开,不利于工作和生活管理。

信用社所在的_____镇朝阳路原是_____镇重要的商业区,近年来,随着_____镇大力发展国道经济,民营经济大户和重要商业区都逐渐迁移到316国道(即汉孟路)两边,朝阳路已逐渐暮落成背街小巷,原在信用社开户的民营经济户都感到办理业务路程较远,十分不便。

二、迁址的可行性报告:

经调查,_____农村信用社拟迁新址具备以下可行性条件。

1、交通便利。新址位于_____镇汉孟路,紧临316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接触面很广,既有利于客户办理各项业务,也有利于信用社的宣传和形象树立。

2、经济发达。_____镇汉孟路是我镇重要的工商业区,沿路设有镇直部门5个、商店餐馆60多家、粮油收购兑换门市部16家,砖瓦厂、手套厂、粮食加工企业都分布于此,同时,该路还拥有2个大型农贸市场。_____镇镇区现有人口2.6万人,其中汉孟路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经济条件十分发达。

3、面积宽敞。拟迁新址征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平方米,能够完全满足信用社业务发展需求,同时,生活区与工作区相距50米以上,能够严格的区分开,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4、设施先进。新建营业场所完全按照农村信用社有关营业和安全标准建设,已通过公安部门检查验收。

综上所述,根据_____镇经济变迁和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经我社理事会研究,一致同意信用社迁移到汉孟路,特报请襄樊市银监局核查批准。

枣阳市_____农村信用社

二0__年七月十五日

第八篇 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查报告5450字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任务。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性调整的新的历史阶段,“三农”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之一。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和经营同步,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笔者对以来辖内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是传统的农业县,面对中小型企业甚少这一经济格局,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性地开展金融支农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支农服务的重点品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其灵活和便捷的管理方式,深得农户青睐。以来,县联社把其当作支农的品牌来经营和打造,对农户的生产、生活、消费、多种经营等领域进行了大力扶持,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营运的主渠道,成为农村家喻户晓,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品牌。截止4月末,全县发放农户贷款证22050户,对21589户农户发放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辖内农户总数的61.48%,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1558万元,占贷款累放的57.18%,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853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15%,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2、培优培强农业主导产业,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里兴特色养殖”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思路,县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向“专、精、特、新”种养殖业发展,造就了食用菌、水产业、烤烟业多个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例一:以来,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2560万元,扶持了4780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目前全县从事该产业的农户占30%,且规模不断扩大,茶菇、爆花菇、草菇发展至千家万户,仅栽培量就达1.2亿筒,实现产值1.6亿元。仅生产经营食用菌一项,每户农户户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且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近100户。如德胜镇黎明村、宏村镇孔沅村、龙安镇王沙坑村等已成为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依托食用菌的富裕村,食用菌也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之一。

例二、投入信贷资金861万元(其中:90万元、155万元、306万元、210万元)重点扶持了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市场稳定的美蛙养殖业,放款量占全县农村信用社水产养殖贷款的70%,扶持面为美蛙养殖户的90%,养殖规模由的10户,养殖面不足十亩,增加到目前的186户,近460余亩,有效地带动了水产业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例三:烤烟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农村推广的又一富农产业,农村信用社对这一新优农副产品进行了大力扶持。为524户农户发放烤烟贷款191万元,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发展至1000多亩。今年1-4月又投入烤烟生产资金近400万元,支持1312户农户做大做强烤烟种植业。由于有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农民打消了因资金紧缺的顾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高涨,全县烤烟种植已形成规模,种植面积扩大到8500亩,是的八倍之多,烤烟又将成为兴县富民的又一特色产业。

3、以推行营销贷款为着力点,延伸服务触角。随着传统农业向多元化经济农业的转变,大规模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村个私经济,个人消费等领域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受使用范围局限性的限制,难以满足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县联社适时创新经营理念,在信贷产品中引入营销机制,推行全员营销贷款,送贷上门,把资金送到急需资金的客户手中。到4月末,全员营销贷款147人,累计发放营销贷款4346万元,较好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进程,形成了以西城、宏村、樟溪等乡镇的白莲种植基地;日峰、厚村、中田、荷源、源坊等乡镇的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日峰、中田、洵口水产品的养殖基地,成为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信贷品牌。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县域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供给不平衡。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以贷款种类多、手续简便、放款及时、服务优良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客户,成为支持县域经济的中坚力量,但同时增加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辖内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逐渐收缩,农行撤消了县城以下全部农村网点,目前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呈现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的格局。再则,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贷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支持县域经济的作用弱化,仅辖内四大国有 商业银行贷款总量就比上年减少2831万元,减幅达10.87%,相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压力。就来看,除农业发展银行外,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7370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为14604万元,占累放的84.08%。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增加到91.86%,比上年同期增长7.78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由支农主力军完全变成支农“孤立军”,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资金需求。

(二)资金不足,削弱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是组织资金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汇路不畅等硬件制约的影响,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很多异地结算频繁的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而这些客户又正是资金雄厚的优良客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农村信用社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到农村信用社存款有风险。多年来,农村信用社虽然采取各种措施,做了大量的宣传和实质性工作,但一些黄金客户和稳定性较好,且成本低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存款的组织工作仍就举步维艰,该类存款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公存款只占辖内公存款总额的16.3%。二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从退出农村市场转而争夺农村储源市场,成为农村信用社强硬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邮政储蓄全面向农村渗透,分割农村金融资源。从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净增14106万元,农村信用社仅增2468万元,占17.50%,而邮政储蓄其净增额则达5579万元,占39.55%,是农村信用社的两倍以上,其存款总量也从的18166万元,增加到今年4月末的30398万元,增长了67.33%,超出全县平均增幅31个百分点。且邮政储蓄不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农”,而是将存款上存,造成农村资金严重流失,致使农村信用社难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资金。如:近几年,且宏村、樟溪两乡镇的农村信用社累放1000多万元,扶持当地130多户农户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经营家私生产,产值过亿元,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益,并带动了两地5000余户农村劳力致富。相对而言,两地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量只上升了740万元,为贷款累放的7.17%,贷款发放大部分是通过人行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调剂资金等渠道解决。县农村信用社为了支持“三农”,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存贷比例失调,信贷资金严重匮乏,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

(三)服务层次不全,难以涉足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资金限制,信贷资金的投向以满足“三农”为主,存在重“三农”轻城镇居民、重生产轻消费、重个体轻企业的现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调查的11家中小企业中只有5家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信贷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缺乏为企业贷款的有效风险管控办法。加上辖内中小企业的市场风险大,生产的稳定性、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透明度不高,增加了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支持面的顾虑和难度。二是一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虽表示希望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但因贷款利率比商业银行稍高,企业从经营成本角度考虑还是不愿到农村信用社借款,出现农村信用社“一头热”现象。三是对一些实行“家族式”方式管理的企业,农村信用社难以摸清其家底,不敢任意放款。对此,县联社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力争攻破中小企业这一“堡垒”,但涉足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仍就不高,使农村信用社服务面难以有效拓展。

(四)信用环境较差,逃废债务现象严重。一方面,社会信用意识淡薄,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党政干部自借和担保的贷款,不是守信自律,而是不理不问,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另一方面,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和企业逃废债务的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或明或暗地支持、纵容企业利用改制机会逃废债务,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再则,诉讼案件执行难,由于受执法力度不强、债务人信用意识差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进入依法清收渠道的贷款,虽说赢了官司却收不到钱,部分借款人或企业甚至有意、恶意逃废债务。以来法院已判决但仍未执行的县农村信用社诉讼案件就达46件,标的为419万元。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农村信用社有限的信贷资金,不仅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也遏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发展和服务两大重任,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和农村信用社应携手同行,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认识到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就是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不但要在舆论上支持,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1、要尽快落实国家为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提升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

2、要协助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撤消限制有关部门到农村信用社开户或存款的相关规定,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赣财库17号)文件精神,把县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协助农村信用社吸收农村富余资金,防止资金外流;鼓励、引导县直各单位、部门、团体到农村信用社存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

3、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通过创建“信用”、“信用村镇”和“信用农户”的评比活动,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党政干部要成为守信的模范,民众的表率,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4、要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要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共同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政府要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敦促司法部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

5、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县域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经济布局,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扶持资金的快速回笼,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业务规模,才能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1、要充实资金实力。通过建立农村信用社vi标识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实行优质服务等手段,增强民众对农村信用社的了解度和支持度,从而主动到农村信用社存款;通过实行个性化、亲情化、标准化客户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公众信任度。同时,积极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服务手段、服务产品、服务工具、服务方式上有所突破,尽快开通全国通存通兑、银行卡等便民业务,以此带动服务质量的总体改善,提高吸储能力和同业竞争力;通过注重市场营销,督促有关部门逐步消除相关歧视性政策,重视对优质客户的公关工作,增加政府部门、企业、机关团体、农村财政性存款比重,在与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中,寻求最大限度地发掘信用资源的潜力,获得充分的资金来源,并实现有效的资金运用。

2、要拓宽服务领域。“三农”经济占据着县域经济的绝大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村信用社应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在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服务面。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在调查、了解、摸底的基础上,为有金融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形成相关的资料信息库,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难以有效拓展服务面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营销贷款的作用,积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发掘优质客户,把服务延伸到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赢”。

3、要提升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有资金、支农再贷款和政府及其它经济组织的信用资源,在充分发挥四大信贷品牌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发适用型信贷服务产品,以满足县域经济发展中多元化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及时跟进地方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贷款业务,大力扶持和打造品牌工程、亮点工程,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中,为之提供高效益、低风险的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第九篇 阳泉市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安全问题调查报告1800字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金融信息化进程加快,因特网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银行业广泛运用。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金融信息化是一个热点话题,关系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发展。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长期系统工程。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信息全球化,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金融信息化进程加快,因特网在信息全球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信、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银行业广泛运用,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网络银行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犯罪也在迅速增长。曾几何时,银行存折和信用卡明明在自己手里,银行支票和印章明明锁在保险柜里,计算机操作密码慎之又慎,账户上的存款却不翼而飞。

安全是金融信息系统的生命。在金融信息系统日益发展,信息越来越向上集中,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业对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的同时,金融信息化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生存和经营的成败,所以,应把金融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视同资金的安全一样作是金融机构的生命。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不仅是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它与我国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是保障金融业稳定发展、增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问题。

鉴于金融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对阳泉市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问题:

(1)内网与外网没有安全隔离。

目前,我们的业务网络与外网没有完全隔离,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运行业务系统的计算机在没有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与外网进行连接。

(2)一些拓展服务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我们的一些拓展服务,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网上对账系统,服务器运行于外网环境中,没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那么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对账系统运行于http协议下,此协议不具备数据加密等要求,同样在数据传输中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密。

(3)员工信息化安全意识淡薄。

员工对业务系统、计算机密码的设置、保管、更换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很多人的密码较简单,还有很多人的密码为系统预设密码。

(4)计算机外设的使用没有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大多数的计算机外设的使用,我们没有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外设的随意使用,可能造成我们信息的泄密,如:移动硬盘。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分析研究,觉得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可以有力的保障信息安全:

(1) 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隔离。

针对内网与外网有效隔离,可以采取运行内网业务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时查杀;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扫描系统及应用漏洞;避免安装未知软件,软件均由内网ftp服务器下载;外网出口架设硬件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防止计算机被攻击、下马。

(2) 拓展业务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对于拓展业务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接入外网的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时查杀;进行定期扫描系统及应用漏洞;禁止安装非业务相关软件;外网出口架设硬件防火墙,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除业务应用外所有端口封闭;web应用采用安全的传输模式,如http,制作访问证书,并对相应客户颁发相应的访问证书,否则无法访问到业务服务器,并对证书进行定期撤销、更新;修改应用及数据库常用端口、避免端口被扫描及攻击;web应用的用户名密码采取md5方式加密,该加密方式为不可逆,防止客户用户名与密码被窃取;

(3)加强员工信息安全培训。

分批、分级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培养信息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

(4)制定计算机外设使用制度。

制定计算机外设使用制度,规定外设使用的计算机及使用人,可建立登记薄,有效监控;配置使用外设计算机,防止自动播放外设内容,防止病毒传播;杀毒后方可使用外设;使用外设后计算机进行扫描后方可接入内网,防止病毒在内网中传播。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九篇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xx年2月10~24日,笔者在河南省许昌市就县域金融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许昌市地处中原,农业人口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3.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在传统农业地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一些深层次矛盾,农村信用社将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一、农村信用社经营已出现转机xx年以来,在人民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农村信用社信息

  •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九篇
  • 有关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报告九篇37人关注

    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是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系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