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怎么写
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要了解企业发展哪方面的信息,例如市场定位、业务模式、财务状况、竞争对手分析、发展战略等。
2. 数据收集: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数据,如企业年报、新闻报道、行业报告、公开数据库等。
3. 分析方法:选择适合的分析工具,如swot分析、pestle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确保能全面评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
4. 深度研究:针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策略、管理效率等,提出具体的数据支持和案例分析。
5. 结果展示:以图表、数据表格等形式清晰呈现调研结果,便于理解和解读。
6. 结论提炼:基于调研数据,提出对企业发展的洞察和建议,但避免直接的总结性表述。
7. 实践意义:强调调研结果对企业实践的指导意义,如何帮助企业改进策略或解决问题。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1. 引入背景:简要介绍企业的基本信息,如行业地位、发展历程、主要产品或服务等。
2. 提出研究目的:明确本次调研的目的,如了解企业面临的挑战、探索增长机会或评估战略执行效果。
3. 预览内容:概述调研将涉及的主要领域或问题,让读者对报告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结尾部分:
1. 强调发现:突出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关键点,这些发现应与研究目的紧密相关。
2. 建议与展望:基于调研结果,给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可以是战略调整、运营优化等方面。
3. 结束语:以积极、建设性的方式结束报告,表达对企业的信心和期待,但不作总结性的概括。
示例: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
一、企业简介与研究背景 xyz公司是一家在通信技术领域领先的创新型企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为深入了解xyz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态势,本报告旨在分析其业务模式、市场竞争地位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市场与竞争分析
1. xyz公司的市场定位
2. 竞争对手概况
3. 行业趋势与机遇
三、企业内部运营
1. 产品创新与研发能力
2. 销售与分销网络
3. 财务状况分析
四、战略评估与建议
1. 当前战略执行效果
2. 发展建议与展望
报告结论: xyz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显著,但在产品差异化和市场拓展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公司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优化销售渠道,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以抓住新的市场机会。我们期待xyz公司在未来能够实现更稳健、更具创新力的发展。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篇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550字
根据市政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主席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__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__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__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我市20__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__年出台的《__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近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20__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__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平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__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__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__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府文化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__年颁布实施《__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__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__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近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室以及人大、政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列席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平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__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__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__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政府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政府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政府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平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__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近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1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政府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
第二篇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4450字
编者按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创业初期仍处于积累阶段,超过四成的企业没有利润,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企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为了解省、州金融扶持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于龙里县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力度,龙里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与县金融办对国家、省、州政策进行了梳理,对部分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国家、省、州金融政策落实情况
为加大金融支持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省、州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龙里县也出台了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等配套文件,逐步形成对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鼓励、风险补偿等配套机制。总体来说,龙里县贯彻落实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发(20__)60号文件: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集体林权、特许经营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但在龙里县未能较好落实,企业融资渠道仍为传统的抵押担保。
(二)国发(2024)48号《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中明确严禁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行为以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但在助保贷平台,仍存在存贷挂钩现象。
(三)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未完全兑现。截止目前,龙里县已认定民贸民品企业68家,截至2024年9月底,共有59家民贸企业办理基准利率贷款 4.13亿元,累计贷款15.43亿元,按政策应获得中央财政贴息资金4443.235万元,但目前仅兑现贴息资金1777.416万元,贷款贴息滞后,2024年度第四季度及2024年第一、二、三季度贴息资金至今未到帐。
(四)黔府发2024(12)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不搞一刀切式抽贷,完善贵园信贷通政策,对单个企业贷款限额提高到1000万元。但有些金融机构存在抽贷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因流动资金断链而停产。虽然省级层面对贵园信贷通可提高到1000万元,但在实际操作中最高的限额仍只是500万元。
(五)《黔南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坚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保本微利原则,将担保费率由当前的3%(年)下调至2%(年)以内,但在实际工作中,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仍未下调。
2企业融资情况
从各商业银行反馈的总体数据来看,截止8月底,全县工业企业累计贷款余额为219633万元,其中:工行 16832万元;建行24630万元;农行39985万元;邮储680万元;农商行154363万元;贵州银行4600万元;贵阳银行10万元;村镇银行18518万元,但新增贷款较少。
2024年9月,县工信局对48户企业融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不同融资渠道从各商业银行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有34户,贷款余额为34968万元;尚未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有14户。48户工业企业中除4户暂无资金需求外,其余44户均有不同程度资金缺口,缺口额25050万元。在获得贷款的34户企业中,通过权属抵押贷款的有31户,占90.76%。由此可见,企业融资需求缺口仍然较大,银行发放贷款大多数都是需要提供抵押物,抵押物大多是土地、房产手续,创新抵押质押方式创新不够,土地厂房手续未完善的企业基本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3担保情况
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目前单笔为企业融资担保可达1000万元,基本能满足龙里县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县金诚担保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县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0笔,累计担保金额约3亿元。目前龙里县金诚信用担保公司在保项目27个,在保金额5480万元。县内部分企业因土地房产手续未完善,不能提供抵押物,只有采取担保渠道,目前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大多在3%,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4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目前,少数工业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还款意愿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企业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致使部分金融机构不愿甚至不敢与民营企业打交道,这已成为难贷款的最大障碍,个别企业故意拖欠不还,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龙里县大部分工业企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大多是以家族式经营、合伙制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不规范、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聘请兼职会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不走对公账户,不排除有为了偷税不按规定入账现象。银行在进入实质性审查时往往财务报表不规范。从而导致提交银行贷款要求的审贷资料质量差,导致时间长、通过率低、融资难度加大。
(三)贷款审批效率低,融资成本贵。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长、风控控制指标严导致融资慢。如贵园信贷通平台于2024年10月开始运行,我们先后推荐了24户企业计7250万元到合作银行为企业争取授信贷款,但至目前止,仅发放了威力洗涤、昆泰纸业、龙缘盛豆业等6笔21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024年以来,由于其他县市助保贷出现问题较多尤其是代偿问题普遍,导致合作银行龙里建行顾虑增多,抽贷、惜贷严重,平台日渐萎缩。由于中小企业无抵押物,在融资时先要经过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然后通过担保渠道方能获得贷款,评估费和担保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导致融资贵,这也是很多企业无奈的选择。
(四)融资渠道窄,金融产品不多。由于债券、股票、基金等融资方式准入门槛高,导致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窄。目前通过银行权属抵押仍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占比很高。国家鼓励的应收账款、在建工程贷款、税信贷、预期收益贷款、合同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商标、专利)质押贷款等均因无具体操作办法,加上金融部门认为风险较高不愿做。
5工作建议
时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受融资贵、用工难、价格低、环保严等诸多因素影响,制造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企业盈利水平越来越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解决企业面临困难的当务之急,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协调解决。
(一)政府层面
1.提高服务效率,各部门尽快帮助企业完善相关产权手续。据调查,目前企业有土地房产手续的大多数已经抵押给银行,银行认可抵押权属获得贷款几被用尽。部分企业因为当初政府承诺先上车后买票,大多数企业在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等手续未完善的情况开始建设,建成后确因无法完善手续而导致企业无抵押物融资,谷脚园区企业大多因为机场限高原因无法补办规划手续,虽然县政府已专题会议安排过,但效果不理想,有的企业跑机场无数次,协调数月,仍没有结果,建议政府出面协调,帮助企业尽快完善相关手续。
2.做好企业成长性评价。建议园区从企业生产经营、亩均税收、解决就业、投资强度、技术创新等指标开展企业成长性评价,对企业的成长性及相关指数进行科学评估,评估较好的优先推荐给金融部门,并优先纳入政府融资平台推荐,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3.加快引金入龙进程。近年来,龙里县已先后成功引进邮储银行、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入驻龙里县。目前龙里县共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小贷公司、1家担保公司,企业融资选择面仍较窄,需加快引进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同时鼓励企业实现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加速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整合园区资产,创新担保平台。建议将园区路网等基础设施资产打包给龙里经开区开发建设公司,做大其注册资本。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可将未办理手续的厂房土地资产抵押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以自身资产免费或仅收取成本费为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如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其抵押的土地房屋资产由开发公司进行收储,进行二次招商。
5.降低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目前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在3%,担保公司在政策性担保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建议按规定兑现对金诚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补贴,将目前的担保费率降低至2%以下,切实做到降低企业担保融资成本。
6.改革目前助保贷平台。龙里县助保贷管理中心平台于2024年10月成立,目前贷款余额仅为1130万元,县财政投入的1000万元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建议县金融办积极指导龙里县助保金管理中心与合作银行(龙里建行)改革助保贷平台,亦可另选合作银行重新签订助保贷合作协议,使助保贷平台恢复活力,发挥作用。
7.积极引导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建议园区引进财务管理公司,对未设立财务人员的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指导,并可根据情况整体打包,帮助企业代理记账,指导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增加财务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为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快速提供财务资料创造条件。
8.利用行政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工业的力度。一是根据县内各金融机构贷款支持工业企业的情况,在年终予以奖励。二是对贷款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增加政府类资金开户存款比例,对扶持力度较小的,相应降低开户存款比或利用行政手段撤销政府类资金在其银行的开户。
9.启动县级贵园信贷通平台。目前龙里县出资200万元,参与州级贵园信贷通平台,但实际运作中,审批效率低下,效果较差,9月龙里县申报了11户,仅获得1户贷款350万元。建议启动龙里县贵园信贷通平台,由农商行牵头作为承贷银行,最大限度为龙里县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金融层面
1.探索合作模式。县金融办积极和税务部门合作,探索针对积极主动缴税、纳税信用好的小微企业,无需抵押和担保,加快税信贷出台,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按有关规定和优惠政策落实利息补贴和税收减免,实现税务、银行、企业三方共赢,同时指导银行创新推出适合企业的金融产品。
2.创新抵押方式。目前企业传统的抵押方式多为厂房、土地使用权、房产、股权,建议县金融办积极和银行对接,大胆尝试以知识产权、专利权属、库存商品和应收帐款为新的抵押物贷款模式,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办法。
3.提高审批效率。目前推行的贵园信贷通平台,审批效率非常低下,原因主要在金融部门,由于县级支行没有审批权限,一些企业申报资料报上去几个月都没有下落,建议各银行要积极争取上级银行的支持,尽量做到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在坚持安全、效益、流动的信贷原则前提下,给予县级银行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并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三)企业方面
1.增强信用意识。企业要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坚持有借有还,贷款不难的原则,积极主动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增强诚信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信誉度。如:在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应如实填报公司的财务数据,在今年贵园信贷通工作中,农行系统就将查询该系统的信用信息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有的企业填报时未按照真实的数据填报,本来有利润也填亏损,直接影响到银行贵企业的评估,导致无法获得贷款。
2.完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指标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银行支持,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做账,销售收入不走公司账户,银行没有流水,虽然银行也愿意支持,但无奈提供不出完整的财务报表,导致最终贷不了款。
3.履行纳税义务。在评估贷款风险时,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税收,但据统计,龙里县纳税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30户,部分企业正常生产但确每月都是零申报,贵园信贷通支持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上一年度纳税额10万元以上,部分企业就为此得不到贷款支持。
4.提升核心竞争。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产业链,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为契机,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获得银行支持以及下一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
第三篇 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950字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近期,市委统战部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近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 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 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质押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平台。要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政府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政府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650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在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调研提纲、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__年3月上中旬,先后到北京、河北、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以典型企业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实地调研。3月下旬和4月初,调研组对实地调研及有关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和集体讨论。现以调研中所了解的旅游企业发展环境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意见和建议为主要内容,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积累和融资困难。旅游企业的发展资金积累较为缓慢。旅行社是微利行业,酒店投资量大、成本高、回收期长,景区与酒店基本相同。有的企业发展几十年规模仍然有限,资金的原始积累过程较长,旅游企业普遍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旅游汽车公司等非资源经营性企业多为中小规模,固定资产小,缺少高附加值的抵押财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规定的条件,申请贷款困难;第二,酒店、景区等资源经营性企业难以将资源资本化,金融部门只规定将景区门票作为质押条件,而不将旅游资源价值作为申请贷款抵押的条件,使得企业申请贷款渠道窄;第三,很多景区仍然是行政管理,政企未分,产权不明,限制了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第四,农家乐(包括民居接待点)的企业身份不明确,金融部门没有出台农家乐担保、贷款优惠的具体政策,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不能获得银行贷款,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第五篇 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调研报告4050字
这次调研我走访了两家家附近的中小型企业。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调研起来也格外方便啊,哈哈。两家公司的基本情况以上十五个问题已经基本包含了,我就不作赘述。着重就一个问题“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进行研究讨论。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两家企业都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发现这是个企业里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讲这个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术语牵扯到我们本课所学的法律问题,即商事主体在进行商事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当然缺少不了法律的途径,从中就可以体现出法律的作用了。我希望通过这个具体的术语,具体的研究法律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首先,我查阅了“应收货款”的概念,它专指因出售商品或劳务,进而对顾客所发生的债权,且该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承诺。套用到我调研的企业中,即当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后,对顾客发生的债权尚未接受任何形式的书面合同,从而造成客户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为我调研的其中有一家企业是妈妈的企业,所以我的体会也非常深刻,每年快要年底,大家都在开心的准备过年,妈妈还是要到处奔波先去欠债的企业讨债,请求债务的履行啊!觉得这样真的非常辛苦。是不是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好奇心很重的我又查阅了资料。结果我发现,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帐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而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我国企业逾期应收帐款总额比率高达6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0%。看来不仅仅是我妈妈的企业有这样的问题。
然后,面对“应收货款”这个全国企业都广泛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换句话说,法律又在此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来研究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共有三点:
1.迫于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
2.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总结一下的话,产生的原因就是“赊帐”“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针对这三个原因,我就可以找一下解决办法啦啦啦。来一个一个看,通过“赊帐”作为营销手段在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也无可厚非,就我妈妈的公司来讲,虽然她的公司存在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但跟我妈妈做生意的其他商事主体对我妈妈的企业也有债权,由于我妈妈的企业货款收不回,资金压力大无法即使汇款又形成了其他商事主体应收货款收不回的问题。按照这个可以推想,整个市场就好象由应收货款形成的链条一样,你欠我我欠他他欠他,是这样的吧。但是我想这也是促进市场流通,保持市场年轻活力的一个原因。由此我就联想到楼市的次贷危机,我想象力是不是很丰富,哈哈。联想到这个的原因是,按照我个人浅薄的理解,贷款促进房市发展,但由于是次贷,就是贷款给一些支付能力不那么强,或者信用相对差的人而导致无法支付贷款从而形成楼市泡末,用王朔的一本书名来概括就是“看上去很美”,可能由于房贷的积极,楼市交易非常活跃,市场经济也同时兴奋起来,暂时可能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我觉得毕竟贷款就是一种提前消费,而“提前”是建立在你自己的还贷能力可以,信用状况良好的基础上,那么如果市场经济是一架马车,贷款就是快马加鞭和好车轮。否则,还贷能力不好,信用状况不好,整个楼市如同马车一样飞快的奔跑然后散架的也格外重痛。再回归到企业的话题,如同房贷,客户信用不好,拖欠帐款,占压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商业风险。特别是现在,客户拖欠企业帐款者越来越多,帐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企业的经营状况看,虽然每个月都有很多利润,但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应收货款”“流动资金”。如果这个链条衔接不上,试问企业又怎能健康发展呢。
由此形成的债权债务问题如果不通过诉讼的途径又该怎样解决?传统意义上,中国人都偏向“私了”“协商”,不到万不得意不要闹到公堂对峙。而在商场上更是,为了留住长期顾客群,更不愿意和自己的生意伙伴撕破脸自断后路。但到了真的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即使不愿意也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应对。那么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法律保障制度?企业应该建立的应该包括合同管理、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债权催收等。企业在应收货款管理上主要建立以下制度:
一、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合同的签定和履行。合同是企业催收应收货款有利有效的法律依据。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在与可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专业法务人员审定合同内容。销售人员要严格按合同约定履行,客户如有违约行为的立即中断履约,准备应对措施。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双方合同付款条款的规定,及时向客户提示付款,并进行跟踪催收。
二、建立定期的财务对帐制度和应收帐款档案管理制度。销售员与财务密切配合,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每隔三个月或半年就必须同经销商核对一次帐目,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而不是口头承诺。对于相关贸易单证:包括合同、发票、提单、报关单、商品质检证书等,案情说明、相关的买卖双方往来函电、担保文件、仲裁/诉讼判决等材料由专人归档管理,以备后用。
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产品销售和资金回笼结合起来,加强销售人员的回款意识,把销售回款率作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其工资、奖金、旅差费挂钩,制订合理的应收帐款奖罚条例,使应收帐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凡因自身原因导致货款被拖欠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建立客户的信用评定、审核制度。企业要建立信用评定、审核制度,对不同的经销商给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限(一般为半年)。要加强对客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和分析评估,通过银行、同行业及律师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经营人员变动和财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资信实行动态管理,对资信下降的客户要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实行担保和加强催收等预防和减少风险的措施;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要停止发货。
五、建立和健全往来帐户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要及时登记每笔往来款项,准确反映应收、应付帐款的形成、回收、支付及增减变化情况,并按月对往来款项进行核对与清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应付帐款要逐笔查实原因,分清责任,责成有关人员提出明确的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催收、支付计划,责任到人。
六、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要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对不同过期的应收帐款,有二种追讨方式,即自行追讨、委托律师追讨。对于逾期的货款,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都要立足于诉诸法律进行清缴。对于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企业,要做好法律防范的基础工作。建立帐款催收制度。根据情况发展的不同,建立三种不同程度的追讨文件――预告、警告、律师信,按情况及时发出。由于债权企业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拖欠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应收帐款的回收是一项非常复杂,需要耗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全、有效的管理应收帐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企业建立起应收帐款的法律保障制度,以达到防范贸易风险,了解贸易对手,避免和减少各类不良债务发生,有效追收欠款,节约管理费用等各方面的管理目的。提高企业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
如果不使用法律的武器,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呀,但这显然不是我的专业领域,权当了解吧。
企业应收帐款的风险防范
1.从产品本身入手,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的现实表明,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高质量产品,企业往往不需要采取赊销的方式。因此,不断开发出符合消费潮流、具有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市场预测与调查,采取先进的生产设备,聘用先进技术人员,生产出物美价廉,功能齐全,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产品信誉,形成品牌优势。这样,产品适销,使企业比较容易争取到现销方式销售商品,减少企业应收账款,甚至可能增加预收帐款。
2.加强客户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应收集与之来往的客户的信息,对其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尤其是初次合作就想要赊销的新客户,更要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依据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评定其信用等级,最后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建立档案的目的是要对不同信用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方式,对于初次交易且资信较差的客户尽量采取现销方式或附带担保条件的销售方式,对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以期与之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3.健全企业应收帐款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应当落实应收账款的责任制度即每一笔应收帐款业务都责任到人,以便于应收帐款的及时回收以及减少坏帐损失,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给与警示,对造成坏帐损失的予以惩罚。其次,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即销售人员不仅要销售出产品,而且要保证收回销售出的产品的货款。不能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不管是否能收回货款,或是将回收帐款交给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全过程负责,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再次,完善的销售合同是防范应收帐款风险的最有力的保障,所以在订立合同时,一定要仔细谨慎。对例如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检验或验收方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付款金额、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等合同要素,一定要明确规定,避免客户用种种理由或借口拒绝或拖延付款。最后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尽量减少应收帐款的发生。
第六篇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4450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_____市中小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支生力军。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_____市农村信用社,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改善全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_____市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效应。
近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畅通结算渠道,积极引入了风险担保机制和信用评级体系,与有实力的正规担保公司合作,向经营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业投放足额信贷资金,大大缓解了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截至20__年7月末,共为5206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51272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5.36 %,占到全市注册登记企业法人单位6279个的82.9%。我们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一是探索多方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渠道,构建了银、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为加大对涉农龙头企业的支持,今年以来,由_____市中小企业协会牵头,召开了中小企业银企对接会,在签约仪式上全市7家信用联社分别与介休市维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谷县开心园食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10个能够充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达成了总额合计约4000万元的合作协议。_____区联社与区政府联合组织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现场向山西神龙能源焦化有限责任公司、_____长兴焦化有限公司、_____金利恒物资有限公司等82家中小企业综合授信3亿元。其二,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截止7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共向673个优质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金融服务。在为企业信用评级结构升级,创新产品,增收创效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为2.3万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收611余元,有效拉动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其三,由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各联社在创新服务方式上更加注重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从创新产品上,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为农民提供“金融套餐”,推出了惠农通、商流通、展业通三大系列、十八种信贷支农产品,为三农解难事、办实事,使服务产品更具科学性、便捷性、实惠性,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在支付结算上实现了全辖区通存通兑、大小额支付系统直接与人民银行对接,解决了中小企业结算难的问题。二是实施“有保有压”的信贷投放战略,引导和培植了新型涉农龙头企业发展,扩大了贷款营销。在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对一些“公司+农户+基地”战略型、规模型的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有力地带动了周边“三农“的经济发展。如榆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昔阳大寨农业开发公司、平遥县龙海实业公司、介休市山西路鑫煤气化公司。由于认真贯彻国家“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体制、机制、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也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影响农村信用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从农村信用社方面看:
一是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按现行政策规定,原则上70%以上的贷款用于农户贷款,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政策,对某些行业提高了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相应提高。二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定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2024年1月1日起,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后,农村信用社普遍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由于利率上浮的影响加投资环境不畅等原因,抑制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三是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影响信贷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实行的对不良贷款,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信贷人员终身责任制、信贷人员薪酬与不良贷款比例挂钩的制度,使信贷人员陷入三难一怕,即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为回避风险,在信贷决策时刻意突出风险控制目标,力求万无一失,对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拒贷情况尤为突出。四是现行抵押担保办法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担保法》出台以后,企业寻找担保单位比较困难,具有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较少,且现在大多数有担保能力的企业并不愿意对外提供担保,这就使企业很难提供有效的贷款担保。同时,由于目前拍卖市场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抵押物处理费用大、手续繁多,变现难,有些企业厂址设在乡(镇)、村,厂房、设备等抵押物变现价值低,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农村信用社收回资金就有困难。
(二)从中小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近些年来,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过改制与产权重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上仍带有浓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上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多数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管理水平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较弱。中小企业多数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大多是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和劳动力资源来进行一些简单的、低附加值的加工制作,经营粗放,设备和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表现为资源性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趋同产品多、优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名、优、特产品,发展潜力有限。三是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多本帐簿、多头开户现象,报表数据失真,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会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逆向做出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而中小企业为了能得到银行的支持,往往又千方百计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银行信贷供给缺乏符合条件的需求者,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缺乏供给者,贷款供求错位,中小企业自然陷入了贷款难的境地。
(三)从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来看:
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我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已成立的担保机构分布较松散,且担保基金小、担保能力弱。担保公司门槛和收费偏高,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多,并存在部门垄断。如企业财产抵押,抵押物评估环节多、手续繁、收费高,有的重复评估登记、重复交费,加重了企业负担。三是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只有借款企业的信贷信息,尚未涉及个人信用及未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工商、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且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农村信用社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再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政府部门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大轻小、重管理轻服务监督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信用社向中小企业投资。
三、扶持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各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对中小企业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力求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搭建起中小企业贷款运作平台,在信贷运行机制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省联社“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的信贷管理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在县联社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客户管理部门,组建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营销队伍,联社营业部作为贷款发放机构,实施专业化管理。二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在考核激励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全辖信贷人员实行客户经理制,对客户经理实行包片定客户,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薪酬与经营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全面实行按业务量、业绩考核挂钩,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开展信用评级与授信,简化审批环节,在服务效率上实现新突破。首先从企业信用评级入手,建立“统一授信、差别管理”的信贷模式。通过评级确定企业信用等级后,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授信,这里指的授信不仅指贷款,还包括贸易融资、承兑、信用证、保函、担保等进行统一的综合授信。以适应中小企业决策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灵敏、对方便性要求高、信贷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四是制定科学的贷款定价政策,合理浮动贷款利率,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实行“阳光定价”。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通过对资信等级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守信企业在贷款上优先、利率上优惠,以贷款利率定价来选择客户,使贷款定价逐步走向市场化。五是规范中小企业信贷运行机制,在信贷产品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保证金资安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积极申请有关部门批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开办融资租赁业务、仓单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林权证抵押贷款等产品,针对企业存货、应收帐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按照《物权法》规定的动产质押制度,创新厂商银三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选择经营管理良好、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信用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定期通报违约企业,实现同其他金融机构违约信息共享,打击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营造守信氛围,共同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采取措施,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监督体系。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使企业尽快走上规范化运作的轨道。同时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参与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资金管理等服务,确保企业改制规范动作,最大限度地保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同时,加大对恶意逃废债务的惩处力度,发挥法律强制作用,大力开展信用环境治理工作,让失信者付出成倍的代价,形成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政府扶持资金应重点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倾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贴息、降低税率、减免有关费用等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三是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创新担保方式。中介服务部门降低门槛,实行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方便的担保、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担保风险。同时积极创新担保方式,9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_____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担保机构可以采取“专业担保机构保证+林权反担保贷款”和“龙头企业承贷+订单林业或合作造林模式”支持中小企业向信用社贷款以加快发展。
第七篇 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247250字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2024〕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2024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2024年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2024年,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亿元的39.1%,较2024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2024年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2024年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2024年“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2024年紫阳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紫阳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2024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紫阳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2024年,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2024年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商标5件,安康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商标。紫阳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紫阳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2024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24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4年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2024年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2024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2024年,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2024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紫阳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第八篇 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影响调研报告4500字
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影响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_____企业生产经营、职工权益影响情况,准确把握我省职工队伍动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今年2—4月,_____省总工会党组在全省工会系统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切实维权维稳专题大调研工作,在各地、各系统工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总工会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昆明、曲靖等11个州市和_____冶金、_____农垦等11个企业集团进行重点调研。总体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对_____实体经济的冲击是严重的,经济增长明显回落,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或预亏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相继停产、关闭;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明显下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困难群体增大、职工队伍稳定和职工权益保障形势较为严峻,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_____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_____实体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严重下滑,部分企业因市场萎缩或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减产、停产甚至倒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全省16个州市共有917户企业停产,1008户企业半停产,部分企业已破产倒闭;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出现生产不正常、销售总额减少、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企业亏损。
据省煤矿工会对全省1365个煤矿的调查,目前580个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此间原煤价格下降了40%左右。有色金属行业的铜价由6.8万元/吨降为3.18万元/吨,锡价由16.3万元/吨降为10.05万元/吨,金属硅价由1.8万元/吨降为9000元/吨。云铜集团去年亏损达27亿,_____冶金集团今年2月已亏损2.7亿元。
(二)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倒挂、市场销售不畅,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国际金融危机前,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口了l70多万吨硫磺,价格为每吨780美元,现已跌至每吨40美元左右,公这一项就损失了12.58亿美元。生产设备属国际一流的昆钢板带厂,由于产品销售价比原材料购进价还低,生产越多越亏损,因而不得不采取停产放假的方式应对危机。
(三)部分中小企业受冲击严重。
_____中小企业大多属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科技含量低等“软肋”问题日益凸现,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劣势就更加明显,大量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临沧市100多家茶厂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怒江州具有一定规模的近300户中小企业一半以上停产、半停产。楚雄州重点监测的166户企业,有77户亏损。玉溪市磷化工企业基本停产。
二、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的影响
(一)下岗失业职工增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裁员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_____省16个州市新增下岗职工56102人、待岗职工68004人。据红河州总工会对890家企业的调查,企业裁减职工15086人、轮岗1982人、放长假17848人、解除劳动关系1627人。楚雄州牟定兴宏铜业公司裁员率达66%,万红药业公司裁员率达71%,牟定兴华食品公司裁员率达81%。到3月份,怒江州因企业关停已有5300多名职工下岗,4000多名季节性农民工失去工作机会。
(二)职工收入普遍降低。
据了解,昆钢、云铜、云锡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被迫采取轮岗、减薪等办法应对危机,职工平均月收入下降了500—800元;红河州部分困难企业职工每月仅发166元生活费,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6元;玉溪市极少数停产企业甚至不发工资;农垦集团下属的弥勒东风农场,去年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32元,80%以上的职工家庭都符合当地低保条件。
(三)职工权益难以保障。
一些中小企业借口国际金融危机刻意规避劳动法律法规,拖欠职工工资、任意加班加点而不发或少发加班费、裁员随意性、用工短期化等“做空”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还有不少私营企业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因为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失业后就一无所有。大多数放假回家的职工由于未被登记为失业,也无法从社保部门领到失业救济金。一些困难企业无力支付职工“五险一金”,职工自己交纳完“五险一金”后,家庭可支配收入锐减,生活压力骤然增大,成为新的社会救济对象。
三、影响_____企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由于需求萎缩,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受阻,不少中小企业出现资金断流情况。虽然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宽了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企业 的信贷支持力度,但众多中小企业因信用等级差、有效资产抵押能力弱等原因很难及时得到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自救。个别企业只能采取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或借用企业中层干部的房产证抵押贷款等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二)农垦系统困难特殊。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原因,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农垦集团,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后,愈成雪上加霜之势。一是农垦企业享受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优惠,长期处于政策的“边缘化”、“游离化”状态,体制机制不顺难以让企业走出困境;二是农垦企业还有相当部分职工难以进入当地社会保障,职工社会保障的需求与所在地地方承受力的矛盾难以解决;三是难民及“三非”人员与所在农场职工利益矛盾加剧。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农垦红河垦区奉命无偿安置的2109名难民(现已发展到3864人),近几年间与各安置农场的经济利益纠纷不断,此后相继进入我国的“三非”人员(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就业)多达700余人,先后强占了20__多亩农场土地,农垦职工对此意见极大;四是割胶工特殊工种待遇问题反映强烈。割胶工是农垦系统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种,一般由女职工担任,每逢产胶季节,割胶工凌晨两点就必须进胶林割胶,通常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全年平均劳动时间折合500多个工作日。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极限的工作强度,使割胶工普遍疾病缠身,尚未达到退休年龄就难以适应工作要求,企业又没有多余岗位可供调剂,不割胶就意味着失岗失业。割胶工强烈要求享受特殊工种待遇提前退休,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已成为困扰农垦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三)部分改制企业“后遗症”问题较突出。
由于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部分改制企业仍在行使“小社会”职能,改制成效难以显现,严重阻挡了企业轻装上阵的步伐。改制初期的安置、补偿标准过低,新、旧工伤补助标准不一,退休、退养人员待遇过低以及拖欠职工医疗费和“五险一金”等情况,使部分改制企业出现“翻烧饼”式的反复现象,遗留问题处理难度较大,形成了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此外,一些进入改制程序的企业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资产处置与重组无法正常进行,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如,_____煤矿基本建设公司资产重组不顺,导致职工多次上访,甚至发生阻断交通道路的群体性事件。
(四)困难职工总数增加。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和部分企业停产、半停产,导致职工收入下降,使_____新增困难职工总数已近10万人。昆明铣床厂停产后,800多在职职工全部待岗,企业应承担的职工医疗保险金,只能依靠昆明市总工会担保帮助贷款交纳;问题最为突出的昆明市建安公司,已拖欠职工医疗费1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和生活费186万多元,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1100万元,拖欠失业保险金56万多元,有3/4的内退职工未能领到生活费。
(五)职工思想波动较大。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度蔓延,广大职工虽然对党和政府战胜金融危机有信心,但对金融危机何时结束心中无底,对企业如何走出当前困境忧虑重重。职工中普遍存在“三怕”(一怕金融危机影响自己、二怕下岗失业、三怕生活无保障),“四难”(看病就医难、家庭住房困难、子女上学难、权益保障难),“四忧”(一忧个人创业筹资难、二忧相关证件办理难、三忧再就业竞争压力大、四忧技能培训提升难),“四盼”(一盼危机影响尽快过去、二盼生活水平能切实提高、三盼企业早日恢复生产、四盼再就业能尽快落实)现象。
四、_____各级工会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_____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大力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倡导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同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队伍状况广泛开展大调研,在此基础上研究工作思路,提出工作对策,相继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积极倡导企业行政、工会、职工三方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不裁员、少减薪。目前,_____省16个州市都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共有2133个企业参加,覆盖职工64.64万人。
二是加大送温暖帮扶力度,增加送温暖次数和资金,使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及时得到救助。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级工会共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20万人,做到了困难职工慰问全覆盖;中秋、国庆期间,省总工会将再次组织送温暖活动。
三是积极实施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项目。计划在今年年内扶持1000名以上创业带头人,拉动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是筹集20__万元以上资金,创建13个省级农民工培训基地。为1.5万名农民
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并为3万名困难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和生活帮扶。
五、应对危机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为中小企业减负减压。
建议各级政府对部分困难企业和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加大贷款担保、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扶持,帮助它们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困境;对存在特殊困难的中小企业,实行一定时期内的水电费、税金减免政策或缓交政策,真正把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帮助此类企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恢复生产上;切实用足用活用好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的政策措施,从重新连接产业链人手,采取国家战略储备等有效方式,解决好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源型产品积压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发展。
(二)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切实帮助农垦系统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农垦系统的特殊困难,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农垦系统改革力度,着力转换体制机制,帮助农垦企业早日走出困境;对农垦系统割胶工采取特殊政策,参照化工等高危行业特殊工种待遇政策规定,解决割胶工的职业病防治和提前退休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农垦职工解决因企业困难而难以进入社保的问题;妥善解决好红河垦区存在的难民和“三非”人员具体问题。
(三)采取积极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稳定就业岗位。
建议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税收、资金扶持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施,简化个人创业的相关手续,降低个人创业贷款融资“门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环境;大力开发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卫生治安、环境绿化美化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困难职工群体就业;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职工队伍,防止失业人员过于集中;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继续’督促企业依法规范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及时查处侵害职工权益的不法行为,稳定就业局势。
(四)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在应对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对金融危机,为党政分忧、为企业和职工解难,工会组织责无旁贷。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支持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利用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文化宫,俱乐部、职工之家等阵地,协助政府做好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引导和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把党政所急、职工所需、工会所能的事情更多地交给工会组织来办,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社会和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九篇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50字
赣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章江和贡江的环绕下,这里处处显示出山的秀气和水的灵气。与带队老师和其他队员一起,我们对赣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于长期待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的我来说,此次调研给我提供了一个走进企业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由国营改制为民营的中型企业。由于国企改制历来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此类文章,此次赣州之行,使我对国企改制后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一般情况下,国企改制都是以双退制的形式进行的,即国有资产和国有身份双双退出。改制后的企业采用了全新的内部机制,企业经营按照公司法的框架进行,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新三会”的同时,还保留了国有企业原有的“旧三会”,如工会、党委会等。新的体制加上保留原有机制下的精华,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已经是以精干高效的机制为特征的全新的民营企业。改制前的企业资不抵债,但是改制后的企业却在不断地发挥着潜能,不仅利润年年增长,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其次,员工的观念在转变,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改制前的国营企业是职工的铁饭碗,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改制后,员工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挂钩,并且对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新的体制和优秀的企业家的带领下,企业的员工正在以积极的心态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效益。
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的同时,我们还以调查报告以及座谈会的方式与企业直接接触,对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现状
赣州市虽然是全国第二大设区市,但城市规模比较小,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赣州市没有设立办事机构,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访谈中,我们对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选择情况做了了解。
一般情况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仍然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 虽然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将四大国有银行做为贷款的选择之一,但是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对从四大银行进行贷款的前景仍然不太乐观。此次调研的民营企业普遍认为,就四大国有银行而言,随着银行的改制和银行业风险的加大, 四大银行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影响将会越来越少, 虽然国家积极提倡和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然而,从一系列的财务指标要求到抵押品等等严格的条件,民营企业仍然感到从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门槛过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同样占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虽然其贷款利率较高,但被调查的企业普遍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方式更加灵活、贷款手续更加简便,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低;此外,地方政府对于地方商业银行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贷不到款,由政府出面,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对于机械加工等微利经营的传统制造业而言,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村信用社是最容易获得贷款的机构,由于信贷员扎根于民间,对贷款者比较了解,所以一般的小额贷款比如 5 - 10 万元,只要贷款者出示身份证就能获得信用贷款。由于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贷款一般都为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因此稀土的采矿主(多为个体经营者)常常用此方式获得贷款。虽然其贷款年利率高达 10 %左右,但是其简便、快捷,在赣州网点相对也较多,仍为多数中小企业主所青睐。
由于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持保留态度,认为它的建立不能很好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通过信用担保机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提供反担保等,其费用不会比向银行提供抵押品获得抵押贷款低;其次,企业还存在着要贷款就要提供超额的抵押品的意识,认为只有通过手续齐全、超额的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没有想到利用资产的杠杆作用——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放大抵押品,获得比抵押品价值大得多的贷款。由于以上原因加上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时间较短,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一家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获得了贷款, 其他 均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并且对于以后是否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持保留态 度。 但信用担保机构对处于扩张期的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其资金需求量大,但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通过其提供的担保,对抵押品有放大作用,一般为 1 : 5 ——即 100 万的抵押品能获得 500 万的贷款,而据调查,信用担保机构仅收取 5 %左右的担保费,这与企业抵押品的评估、抵押登记手续等的费用差不多。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对其认识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第十篇 关于对企业发展情况的实践调研报告1750字
一、企业发展的现状
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我们调查的8家纺织企业除海润织造外大都影响不大,产品订单都排到了3月底以后,企业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双利利衣、欣跃针织、红叶地毯、一棉纺织、华庆制衣、曾我服装、华茂集团等7家纺织企业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采取应对积极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战略,预计今年销售收入都比去年有较大的增幅,特别是华茂集团、红叶地毯等企业还在今年新上项目、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增幅都在25%以上。海润织造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企业领导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采取了“保生产、降成本、增库存”的措施,以价格优势开拓市场,预计今年比去年也要有一定的增幅。相对调查的8家纺织企业来说,8家化工及橡胶制品业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家数相对较多,其中卡尔迪克白炭黑、汇能化工、横滨橡胶等3家企业受影响最大,库存产品增加,订单比往年大量减少,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大祥化工、顺兴塑料、大力橡胶、杜德利化工、广威消毒剂基本上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大祥化工、顺兴塑料经营形势好于往年,这二家企业都准备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扩大规模,计划总投资分别为580万元和900 万元。
二、企业发展的特点
1、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迅速。我们所调研的企业,大都属中小型企业,各企业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积极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市场,把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小到最小限度。
2、企业抢抓机遇。金融危机对企业来说,既是发展的严峻挑战,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有些企业扬长避短,抓住机遇,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些企业面对挑战,不气馁,不丧气,对自身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勇气;有些企业采取降价格、降成本、降费用等多项措施,争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3、企业发展愿望强烈。面对金融危机,大部分企业都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如大力橡胶、横滨橡胶、华茂集团、华庆制衣、红叶地毯、大祥化工、顺兴塑料等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搞技改、上项目、扩能力。
4、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所调研的企业,大都在高薪诚聘高管人员和技术人才上下功夫,一部分企业管理行家和技术人才得到重用,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方式逐步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转变。
5、企业产品逐步升级换代。一些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出口政策,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备档次,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如华茂集团、红叶地毯、横滨橡胶、华茂集团、曾我服装、海润织造、双利制衣、卡尔迪克白炭黑等出口企业,都能够用足用活国家的出口产品政策,企业设备、产品实现了升级换代。
三、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们所调研的企业,都有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资金短缺、贷款难度大而放弃了一些发展的良好机遇。
2、缺少高新技术人才,成了企业发展的难题。由于企业规模、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有些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在人才交流市场上难以聘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3、少部分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如大力橡胶等企业以每月最低600元工资的待遇仍无法招聘到满足企业生产的工人,沂山镇政府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到本镇民营企业工作,镇上出台了以每村为企业提供一个劳动力给村支部书记考核加80分的奖励政策,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要。4、一部分 企业没有土地使用证,导致无房产证、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使企业家投资创业的困难加大。
5、企业员工素质不高,难以管理。企业雇用的职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都不高,按劳动法规来约束职工比较困难。
四、对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通过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彻底打破家庭式管理模式,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能减免的费用尽量减免,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4、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土地证,导致无房产证,企业无法办理抵押贷款,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一些地方政策,解决无土地证、无房产证抵押贷款难的问题。
第十一篇 关于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7600字
20_____年我局在工商、税务、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下,就我县小微企业发展调研工作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县级涉企部门和全县有关镇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查、走访和座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及经济运行特点
据统计,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国发〔2024〕36号)的标准,我县企业绝大多数都属小微企业。止2024底统计全县共有小微企业8858个,其中企业640户、个体工商经营户8218户。主要分布在各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5512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54.65%。从发展行业看,以批发零售业为主,批发和零售业企业3444户,占38.9%;运输仓储企业为2144 家,占24.2%。服务业企业1658家。占18.7%;加工制造企业916家,占 10.34%;建筑房地产企业 198家;农林牧渔规模种殖、养殖企业80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乡镇为主,全县小微企业中分布在各镇(街道)的有8803家。
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稳步增长,富民效应初步显现。2024年底,全县小微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达8858个,较去年增加444个,从业人员45512人,较去年增加4300人。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33.12%,占全县gdp的36.18%;实现总产值(现价)40.8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44.5亿元,同比增长25.85 %;实现税金6968万元,同比增长21.97%;支付劳动者报酬5.0393 亿元。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查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也有少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短缺和成本的上升,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
(二)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投资平稳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05亿元,农业项目投资2.13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1.91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82亿元。2024年,小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5.68 亿元的39.1%,较2024年增长1.31%,其中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88亿元,农业项目投资1.51亿元,房地产项目投资3.05亿元,旅游等服务业项目投资0.6亿元。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我县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少有的高增长态势,民间投资对增加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的平稳增长,成为拉动紫阳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动力。这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县小微企业即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必将对紫阳的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三)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我县财政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2024年以来,从国家、省、市争取扶持资金3289.52万元扶持了小微企业37家,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04个,扶持资金452.6万元。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扶持小微企业资金300万元,重点扶持了以富硒茶、魔芋加工、水产养殖、和蚕桑发展为支柱的小微企业及服务体系建设。三年来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资金470万元,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我县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趋势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总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产业集群集聚力增强。目前我县已形成茶叶加工、富硒食饮品加工和板石开采三大产业集群。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瓦板岩全部出口欧美等国家。2024年我县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并启动了园区建设。2024年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列入了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近年来,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且有六家大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正在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聚集区。2024年__县荣获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三是特色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新型工业化格局初现。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三大支柱工业,围绕这三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发展小微企业对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当前,农村真正的剩余劳动力不是中青年人,而是以40-55 岁的农村妇女和50-60 岁的男劳动力居多。小微企业多是村镇经济,且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吸收大量农村闲散劳动力。二是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我县的小微企业已是星罗棋布,种养加销,市场繁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新政,将大大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三是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调查了解到,小微企业的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左右,有些达15000-20000元。四是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基础。小微企业是乡镇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镇财政税收有着重要的贡献,作为培植大中型企业的根基,小微企业的迅速膨胀为全县企业的梯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1、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富裕紫阳的目标。成立__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非公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非公经济考核各项指标。
2、大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大力开展回乡创业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通过此项措施建成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户200户,仅近两年中我县回乡创业的农民工达611人,成功创办各类企业达6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5268个。2024年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202万元,扶持1151人成功创业,其中大学生创业44人、农民工回乡创业685人。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以实施万人就业工程为突破口,在21个镇分别举办以畜牧、蚕桑、茶叶、魔芋产业等实用技术为主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385人。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3、抓招商引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我县依托水能、矿产、富硒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和培育大工业企业,陕西有色、陕煤集团、河南前卫、陕西恒佳、湖北鼎兴等大型企业顺利入驻,电解锰、矿泉水、锆刚玉、瓦板岩和五氧化二钒等项目成功落地,形成了富硒食品、特色矿产、清洁能源、紫阳茧丝四大工业发展格局。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了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
4、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1000 余人次,组织100余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我县建立了政务大厅,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援建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5、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我县正在组建小额信贷公司,小微企业将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年来,__县中小企业促进局共为中小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3个,落实无偿扶持资金 1050万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牢牢把握陕南循环(突破)发展和一县一产业政策机遇,落实专人积极争取专项扶持资金,截止2024年,全县共有22个项目获得陕南循环发展专项扶持资金395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3.11亿元。累计建成汉江之星豪华游轮一艘;精品示范茶园5万亩,标准化茶叶加工厂15个,粗制加工厂34个,清洁化茶叶生产线14条;培育魔芋种植基地3万亩,魔芋加工龙头企业1家;年产25万吨富硒矿泉水生产企业、年产200万㎡板石生产企业、年产2万吨锆刚玉企业各1家;耀全牧业、洪田富硒食品等4个小微企业获得市级切块陕南突破发展扶持资金130 万元,带动企业投资659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
6、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2024年底,全县共注册商标93件,中国驰名商标一件,陕西省著名商标5件,__市知名商标4 件。紫阳富硒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阳和平牌富硒茶获陕西省著名商标。__县盘龙富硒绿茶公司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中心获批。__县闽秦茶叶有限公司开发的富硒红茶获得陕西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7、减轻企业负担,切实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落在实处。国家已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通知》及《关于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小微企业免征印花税,减免所得税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对符合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且自2024 年1 月至12 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按50% 计入纳税所得额,按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延长至2024 年底,并将应纳税所得额提高到6万元以下,扩大了受惠企业面积。对年度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 万元的小微企业,减按20%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4年11月1日起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月的为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500元等。自2024年元月起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和税务登记证工本费,这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我县都得到了落实。94%的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减免政策,预计地税每年免征税款310万元。国税每年减免增值税和发票工本费370万元。
四、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调查显示,2024年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21%,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浮25%,生产用煤、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平均增长23%,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19%。受油价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73%的企业运输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超过10%,其中以批发、零售业和运输业为代表的企业运输成本攀升22%以上。
二是融资难、资金依旧紧张。由于我县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地方财政窘迫,财政资金供需紧张,财政投资严重不足,不能给小微企业更大的支持。由于资金短缺在2024年,多数受调研小微企业借贷无门,受调研小微企业有31%的从未发生过借贷,更有接近22%的受调研小微企业依靠临时赊账应对资金不足。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用度低,可抵押物少,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是租赁的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很难。在调查的20多家小微企业中,2024 年全年产品适销对路,但缺乏流动资金的多达50%以上,90%以上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初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是最大的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现融资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主要借款渠道仍是亲戚朋友,亲朋好友是小微企业最为重要的融资渠道。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紫阳小微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这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优惠政策而不能享受,因此这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五是转型升级遇到困难。在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政策下,但小微企业在资金和人才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还有就是发展方向不明确,要怎样转型,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型多没有明确的方向。
六是用地成本较高。严格的用地审批制度和土地监管体系,致使小微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建厂,用地成本相对提高,土地抵押贷款难,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另外产业发展分散,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七是企业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人才严重缺乏。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看,被调查的企业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占4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从从业人员的来源看,我县从事小微企业的人员多数来自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民。
八是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30%的企业主不知道国务院支持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及税费优惠,有近50%不知道其内容,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管理部门没有将应该减免的税费等政策向经营者讲清;另一方面是收费项目杂,不少企业主都说政府的政策是好的,可在实际执行中有走样的问题。
五、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小微企业事关经济社会大局,是带动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把发展小微企业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将小微企业发展任务目标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成立小微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工作合力。根据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实现本地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建立健全调度、协调、督查、考核机制,为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上级制定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县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费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全县上下深化对发展小微企业的认识,以全民创业为抓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有关部门及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成功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的社会效应。适时组织小微企业家、厂长、老板及有创业欲望的干部群众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打造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大业的平台,再掀新一轮全民创业热潮。
四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五是加强规划引导,培植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各镇可整合闲散场地,建立小微企业孵化园。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例如,在__县汉城镇、双安镇蒿坪镇一线在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搞好规模种植和养殖,重点抓好紫阳富硒基地建设。任何沿线矿产资源加工已初具规模,力求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挥好大企业、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配套带动,延伸上下链条,使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发展,互利共赢。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管理较好的企业,并从全县小微企业中筛选出 100-200 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干部挂包企业负责制,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助推小微企业成长壮大。
六是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议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快信息交流网络、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机构及人才市场、法律咨询维权等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积极帮助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资源和要素,努力解决小微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理顺企业管理体制,探索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七是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组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助。工商、税务、环保、安监、人力资源、财政等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小微企业搞好服务。对于国家、省等上级部门制定的多项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应及时梳理、公布和执行,经济主管部门要编辑成册,印发到各小微企业,切实让小微企业用足用好,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八是进一步破解制约因素。在融资方面,建议省市加大安排专项资金力度,扶持县级小额信贷公司和担保中心等中介担保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地方财政扶持小微企业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无偿扶持、财政贴息等形式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在人力资源信息流通方面,建议优化培训创业体系,开展创业辅导、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培训,每年帮助企业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实现国家、省、市、县、企业五级信息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各种信息畅通,增强企业应对实力。
第十二篇 2024年旅游企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650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优化旅游企业发展环境,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专题调研。调研组在认真研究制定(三)挂靠承包问题
挂靠承包者主要追求眼前利益,长远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质量观念都不强,成为旅行社业散、乱、差和“零负团费”操作模式蔓延的重要原因。
(四)经营保障问题
主要是火车票、景区门票上涨过快和干扰预订问题。旅行社需要批量订购火车票,但是一到旺季,火车票代理权就被取消,往往还被以倒票论处,极大地影响了旅行社的业务经营。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在很多地方已经超过地接旅行社总成本的一半,企业经营压力大。政府在有重要公务接待、大型会议时,强行取
消旅行社住房、用餐、用车、游船预订和临时封闭景区、道路,导致旅行社不得不调整计划、增加费用、处理纠纷、赔偿损失。
(五)宣传导向问题
旅游产品和服务存在的很多问题都通过旅行社反映出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和规范整治旅游市场往往都要以旅行社为重点,媒体宣传和社会反映也就比较多的涉及旅行社,而正面宣传显得不足,导致旅行社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对从业人员的信心、士气和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也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星级酒店面临的问题
(一)水、电、气同价政策落实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二)管理体制问题。大部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政府或政府派出管理的比例大,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现象较严重,直接影响景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