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调研报告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查看人数:22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怎么写

1. 明确目标:政府调研报告的目标通常是对某一政策、项目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确定调研主题后,要列出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了解政策实施效果、评估项目可行性或分析问题成因。

2. 数据收集:收集一手和二手数据,包括官方统计数据、文献资料、访谈记录等。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数据质量高。

3. 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如定量分析(统计分析)或定性分析(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出规律和趋势。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清晰展示,便于读者理解。用简洁的文字描述关键发现,避免复杂的专业术语。

5. 结论与建议: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并给出政策建议。建议应具有可行性,考虑实际情况和资源限制。

6. 逻辑结构:确保报告各部分之间逻辑清晰,从背景介绍到数据分析,再到结论和建议,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过渡。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1. 引言:简要介绍调研的主题和目的,使读者对报告的背景有基本了解。可以提及问题的重要性或调研的必要性。

2. 研究范围和方法:说明研究的范围,包括涉及的地区、领域或群体,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让读者知道报告的可信度。

结尾部分:

1. 主要发现回顾:概括报告的主要发现,但避免简单重复,而是以新的角度或重点重申。

2. 建议重申:强调提出的政策建议,明确指出实施这些建议可能带来的好处或改善之处。

3. 展望未来:如果适用,可以讨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或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线索。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范文

第一篇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1300字

对于这类报告究竟是报给谁的,怎么用,什么格式,几乎没有一个客户能够完全说清楚。

和客户沟通时,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县委书记说,先让我们拿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来看看,领导讨论讨论”

或者是“我要在开发区搞一个家具厂项目,开发区的说要我写一份项目立项报告,我不会写,就找到了你们。”

在此,就将常见的报政府部门的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的类型,做一个梳理,希望能帮到对政府繁琐的项目审议流程不清楚的朋友。

第一种,是报人民政府的项目方案。这里的政府特指的是___市政府或区政府等,不包含任何其他如工信局、农业局等独立的政府行政部门。

报人民政府的项目方案,一般是新项目用于宏观性审议的,名称可能叫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甚至商业计划书。一般每个地区政府总有今年的重点工作方向,配合城市建设或工业、服务业建设步伐,政府有重点的产业扶持方向,还有明确的招商引资计划。政府领导要知道你的项目,是不是符合本地的宏观产业指导政策,投资规模有多大,是不是扶持产业,能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创造什么样的就业规模和附属利税,区里、市里根据投资额、产业能够给予多大的扶持政策等。

报政府项目方案的要点是,重点写出来投资这个项目,给本地带来多么大的综合效益---即包括给城市形象、产业链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可能带来的“政绩点”。也许这么说不太妥当,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大多政府官员其实根本不懂项目工程技术,他们只是从方案中找“政绩点”---能创造政绩、带来好面子、有助于政府政绩体现的那些部分。 很多人是因为希望得到政府扶持、批地来找到政府的,而政府也确实有很大的权限,给各职能部门打招呼、开绿灯。所以,报政府项目报告的这个环节,其实不是必须的,但如果你想你的项目能顺利拿到地,获得市里、区里支持的各种政策,并且受到领导关注,最好还是先通过一些关系,找到政府高层,把报告递给主管的领导更有利于您的项目推进。

第二种,是报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项目方案。对于招商局、开发区管委会来说,只要不是限制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多招商局、开发区管委会是会非常热情的帮助项目的运作者跑前跑后,提供各种项目便利的。因为--有道是“无利不起早”,顺利招来一个投资额大的项目,部门完成招商指标,领导有政绩,经办人有招商奖励,项目投资人开心。这么好的事情,对大家都有利,各方利益均沾,为什么不积极去做呢。

报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方案,是以宏观审议和技术性审议为主。宏观审议,即审核产业政策、准入、综合效益等,技术性审议,则是审核建筑规模、工艺流程、项目建设需求、投资概算、经济效益、

配套产业等项目工程技术内容。但总的来说,宏观审议和技术审议各半,但均不需要太深入,只需各方兼顾,即可在这个层面过关了。 第三种,是报国土资源局批地用的项目方案。相对来说,报给国土资源局的审批方案,国土资源更多审核的是你的项目用地性质是否合法,与周边土地资源环境是否契合,是否对地形地貌构成重大破坏,以及所使用土地是否有附属建筑物,牵涉到居民拆迁与否等与土地科学使用紧密相关的问题。报国土资源局的方案,也属于土地使用方面的技术性审议。

第二篇 2024政府调研报告1400字

政府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本文将介绍2024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2024政府调研报告

政府改革委员会派几路人马,奔赴各地,深入基层和一线,想搞清楚群众对政府的意见.他们不辞辛劳,长途奔波,翻山越岭,深入工矿企业,学校部队医院等许许多多单位.走到哪里,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人民群众对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非常满意,把掏心话端出来.他们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了详细的记录,调研结束归来,各路人马都做了细致的归纳和梳理,得出的结论,让政府改革委员主任感到非常吃惊.由于笔者是政府改革委员主任要好朋友,他就在邀请我吃饭的时候,向我坦诚布公地做了讲述.回到家中,我根据他的讲述,总结如下:

一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吃喝非常反感.领导干部最喜欢吃喝,开会吃,招待上级领导吃,下乡吃,检查工作吃.看看领导们身体发福,肚子圆鼓鼓的,额头发光,手心手背油腻腻的,就能判断出吃了国家和群众多少饭菜,喝了多少酒.无怪乎群众戏言:要抓腐败的领导的,只要看看身体胖瘦就抓不错人.想一想,有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好吃的领导,必然殚精竭虑想人民所想,急群众所急,夜来卧听风雨声,疑是民间疾苦声,他会发胖吗?

二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专权非常反感.由于一言堂,领导没有好处不办事,得到好处乱办事.银行贷款,不看信誉,而是看钱送的多少来放款.扶贫攻坚,扶贫都扶贫给有关系的人群中去了.底保问题层出不穷.干部提拔,人事任免,常委会也就是常委会.

三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一支笔非常反感.由于失去有效监督,一支笔敢顶风违纪,单位和部门的开支合理不合理,都得到一路放行.国有资财损失惨重,国家负债累累,就不难想象.

四是群众对领导部干任人唯亲非常反感.制度形同虚设,给普通人制定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现象司空见惯,狡诈和溜须拍马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要么放在重要岗位或清闲岗位上.

五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浮夸风非常反感.如今,做形象工程和应急工作是许多领导干部的拿手好戏.这些工程是面子工程,短平快.造假已经是蒙蔽上级检查的很重要手段.有时,为了gdp,年报谎报实情,在数字上大做文章.

六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坐骑非常反感.领导的屁股大,值钱,人有身价.一个屁股坐一座楼,一次出行花掉贫困孩子几年的学费.家到办公的地方,徒步只需要几分钟,可不愿掉身价.公车家用,已经不成文的制度化,而用公车活朋友拜弟兄,不是少数.

七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拉拢感情非常反感.逢年过节,拿公款或土特产等变相手段一级领导看望一级领导,形成定例.红白事,上司敛财和下属巴结,蔚然成风.

八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周游列国非常反感.许多领导,借外边学习和考察机会,带着家人四处周游,到处旅行,吃高档饭,住高级宾馆,大肆花销,眉头不皱一皱.

九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对藐视群众首创精神非常反感.为数不少的领导,不喜欢征集群众的智慧和良好的建议,要么独断专行,要么只听取个别高参意见,即使开些这方面的会议,也是冠冕堂皇,装装样子.这种高高在上的做法,违背客观实际,只能犯下指鹿为马的错误.工程重复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

十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的做法非常反感.有些领导,喜欢给群众许愿,可是当群众完成预期目标,就搪塞,要么找漏洞.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丧失了群众对领导的信任和拥护.

十一群众对领导干部贪得无厌非常反感.我们不少干部,安排工作要别人送钱,正常提拔和调动干部逼迫人送钱,工程上要钱,买东西吃回扣.只要有一线机会,都不放过,真正的雁过拔毛,令人十分反感.

第三篇 市政府两型建设调研报告6500字

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进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株潭试验区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9.68万平方公里,人口4110万,分别占全省的45.8%和60%。,城市群实现gdp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40.9%。

长株潭城市群提出及批复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至1995年的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2年12月,长株潭一体化第一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

1984年11月,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形成了《关于建立长株潭三市经济区的问题》的会议纪要,正式启动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

1985年到1986年6月期间,湖南省先后召开了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和十二个行业的经济技术协调会,筛选出了需要联合开发的10大工程,包括建立三市资金拆借市场、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在三市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三市间货车“空驶”问题、开通三地间公交车等。在此后长达十几年时间里,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尽管有计划、国土等部门做过相关规划方案,却被束之高阁,实际行动寥寥。直到1995年10月,中共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的总体规划启动和边规划边实践阶段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召开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达成“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的战略共识,并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再次启动了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1998年,湖南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后修改为“新五同”)。随后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第三阶段:步入规划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

,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___”规划》。

6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正式递交了关于在长株潭地区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并举行长株潭三市市长联席会,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底,湖南省调整了“五同规划”的部分内容。将电力同网改为能源同体,金融同城改为生态同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新目标就此确定,即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此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从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致力于把长株潭培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至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同时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推进方式,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世行在华的首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邀请英国、德国等国家的机构进行咨询设计,形成了20多个规划。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去年湖南的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

二、试验区获批以来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湖南省委、省政府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广纳民智,对长株潭试验区科学论证、高端定位、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盘规划,并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打捆上报,获得国家的一并审批。这在全国现有的改革试验区是第一例。方案的核心在“改革“,规划的重点是“发展“。规划和方案将改革试验区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拓展到“3+5“(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城市群,并突破传统开发区的概念,设计了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为试验区建设拓展了空间,明确了模式载体,打造了“一化三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一化带三化;加强三个基础,即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更大平台。

(二)强化规划统领。提升城市群区域规划,确立区域规划的龙头地位,发挥理念上、思路上、行动上的抓总作用。紧扣“两型“主题,体现国际视野,彰显区域特色。针对建设重点,强化部门和地区专项规划。修订《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强力保障和推进规划实施。顺应综合交通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编制了全国首个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发展目标,并着重从点、线、面统筹规划水、陆、空交通布局,构建长株潭核心区同城交通系统、外围区城际复合走廊、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全国陆运大通道五大圈层的核心系统,明确了城市群综合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建设的重点。

(三)实施五大工程。一是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按照战略性、先导性、传统性、限制性分类发展的思路,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战略。突出产业的“两型“化,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突出两型的产业化,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二是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把交通作为缩短城市群时空距离,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全面完善长株潭同城交通能力,大幅拓宽周边五市城际走廊,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陆域通道畅通无阻、水能充分利用、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两型“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核心区域重点建设“七纵七横“的城际主干道,形成以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格局;“3+5“城市群重点建设“二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核心区3市与周边5市统筹规划,建设连通8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空港努力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国际航空中心。到XX年,能满足18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港口:重点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五港一枢纽“,打通对接长三角的江海联运通道。同时,加强能源、水利、市政、社会设施建设。三是以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把湘江流域生态治理作为试验区建设的标志和突破口,以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坚持上下游联动、水陆联动、江湖联动,用5年左右时间,集中解决长株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湘江治理。争取国家将湘江治理列入全国重点流域治理范围,加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地区的治理,集中实施沿江截污治污、工业源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工程。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确保全部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明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把环境同治推广到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积极探索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四是以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消除城乡二元机构,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3+5“城市群,带动全省发展。五是以创新____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设立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开发区,目的是通过在农村土地流转、投融资创新、“两型“产业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集中的改革试验,快速积累“两型“改革建设经验,打造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新型城市化“展示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到2024年在经济上再造一个长株潭。

(四)推进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区,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进:第一,加快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加强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槛,促使落后产能退出;第四,建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管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二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最大的特色是生态,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色相间。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上积累下来不少环境问题。通过改革,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逐步还清历史旧账,决不欠新账,还湖南碧水蓝天。重点在五个方面率先突破:第一,把湘江治理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开展综合治理和保护;第二,对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实行生态补偿,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第三,建立完善环境产权制度,设立排污权交易市场;第四,推进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五,建立城市群环境同治机制,建设生态型城市群。三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改造任务重。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重点是:第一,建立较完善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布局;第二,制定产业分类指导政策,促使各类产业向符合“两型“要求的方向逐步转型;第三,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四是创新科技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构建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重点是:第一,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制架构;第二,打造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群;第三,探索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我国高水平技术创新转化基地;第四,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使长株潭成为广泛吸纳国内外人才的“洼地“。五是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通过改革,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六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高效率的金融市场,健全完善更有活力、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服务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七是创新对外经济体制机制。通过改革,在转变外资外贸发展方式、建设“大通关“体系、发展临港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建立湘台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我国中部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八是创新财税体制机制。逐步构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激励机制和城市群财税管理体制。九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重点在打破城乡分割、突破行政区划壁垒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立城市群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支持“三农“的体制机制,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加快改革。十是创新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治理和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益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群建设管理模式。

三、对我省的启示与建议

长株潭试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在座谈中他们认为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改革发展中与武汉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在发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湖南省干部群众敢想、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提到试验区就是先行先试,“先行即要行到国务院喊停,先试即要试到禁区里面去“是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长株潭“,解放思想已经转变为实际行动、具体政策和扎实推进的项目。各地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如长沙组建了环境资源交易所,株洲公共交通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等。再如,今年初在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要着重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中“省统筹“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创新融资模式,发行长株潭建设债券》等提案,授予试验区省级经济权利等意见建议,都得到了省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研究。作为试验区的一大特色和重点,大河西、云龙、天易、昭山、滨湖五大示范区,一市一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区带动一片区,示范区的总体规划要点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允许先在各示范区内从多角度探索两型社会建设途径,形成成功经验后推广,降低改革成本。

(二)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在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因试验区建设是在多个行政主体下推进,“两型办“存在着协调难,特别是跨区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两型办规划局“。规划局围绕省政府确定的原则不越位、不缺位协调。他们的协调方式俗称为规划落地。首先提升区域规划。《长株潭区域规划》获批后,湖南省对区域规划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然后以此规划为纲,由省直部门牵头组织编制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领域的15个专项规划和五大示范区规划;紧随其后着手“3+5“城市群八城市总体规划同步修编,与区域规划一致。做到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与投融资规划一起四规统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从上至下的对接,确保区域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规划对接完成后,赋予规划的法律地位,确保落实。今年9月,省人大通过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条例》,XX年1月起实施,并将出台《条例实施细则》。另外,“两型办“规划局还以八市规划局长联席会议形式,建立省级规划决策平台,以用地审批为抓手,城市群建设项目先报规划局长联席会审批,调整城市群产业发展趋同的矛盾,实现产业同步不同质的错位发展。

(三)创新机制,助推发展

如何建立试验区改革建设总体方案推进机制,湖南“两型办“也在不断探索。一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建设是城市群试验区建设的总引擎。两型办建立了重大项目库,建设项目353个,总投资1.57万亿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明确要求2-3年完成。“两型办“在项目推进中建立了动态管理、项目责任人、统计报表、例会报告、监督机制等管理方式。同时,正在着手建立以“两型社会“为品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拓宽项目和引资渠道。二是建立考评体系。为促进长株潭三市和省直部门加强对“两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管理和协调服务,形成“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竞争力、发展力和创造力。“两型办“本着客观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建立起科学、客观、操作性较强的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突出考评试验区内各地、各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取得的工作绩效。考评结果一方面用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考核验收,另一方面作为省政府对三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综合绩效考评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考评中,省目标考核分值为1000分,其中“两型建设“相关内容占50分,从而有效地强化了两型建设目标考核的硬约束。三是建立具有“两型“特色的投融资体制。湖南省将城市群投资公司归口省“两型办“管理,有利于“两型办“统筹试验区内重大项目的投融资;有利于“两型办“提高试验区各市重大项目布局的协调力度;有利于重大公益项目的投融资管理和协调。

(四)建立两省高层协调机制,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政策高地。一是湖南省“两型办“认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同属国务院批复的两型试验区,内容相同,地缘相近,应该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二是两个试验区均面临着江河湖泊整治的浩大工程,如何健全和完善相关补偿机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互补性。湖南省“两型办“希望就此问题与我省加强合作。

第四篇 政府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2250字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24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____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 政府采购法执法状况调研报告4400字

《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促进廉政建设,以及广泛发挥政府采购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尤其在当前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认真实施《政府采购法》,用好纳税人的钱显得格外重要。依法监督,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贯彻实施,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服务大局,搞好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不久,常委会组成了由我任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市人大代表和预算工委成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______政府采购法》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我市贯彻《政府采购法》实施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市建委、卫生局、宜秀区等七个单位和供应商参加的座谈会,并深入到桐城市、岳西县、市教育局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

一、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基本情况

我市政府采购工作启动较早,自1998年开始到__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6年来,我市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认真贯彻实施,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落实政府采购计划,逐步扩大采购规模,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管,在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节约财政性资金、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总体来看,各地各单位依法采购的意识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采购人、采购中心、采购代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工日趋合理。《政府采购法》的实施对规范我市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运行,形成职责明晰、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我市着力制定政府采购制度,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政府采购的行政效能。一是实行管采分离制度。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陆续设置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专司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制度制定、预算编制、资金支付、信息和专家管理、业务培训等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望江、岳西、太湖、宿松四县实行了政府采购的管采分离,桐城市政府采购的管采分离正在进行中。二是履行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通过《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初步形成了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和当事人的监管;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和对政府采购项目实行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初步构建了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有侧重、互相配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效能。三是完善“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__市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__市市本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府采购规章制度,明确政府采购项目和程序,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市公安局规定下属单位购置交通工具、业务器材、大型设备必须实行预算报批制度,进行政府采购。枞阳、怀宁、潜山县和迎江、大观区等地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的工作机制,使我市政府采购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及监管机构,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已陆续向县(市)区覆盖,政府采购范围和采购规模逐步扩大,由当初单一的货物采购扩展到小型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由财政性资金逐步扩展到自筹资金,采购名目已达数百种,采购面已覆盖全市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节约额逐年递增。《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54755.8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36366.43万元,节约资金18389.39万元,节约率11.88%,共完成采购9716批次,政府采购量逐年增长,__年比__年净增加政府采购资金49309万元,增长率为576.8%。__年以来,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资金共安排35349.05万元,由财政部门组织的政府采购预算资金23595万元,实际完成政府采购资金20521万元,节约资金3074万元,节约率13.1%,共完成采购1226批次。桐城市继自来水管网建设、路灯、绿化及民生工程等市政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后,又尝试将水利兴修工程、农田改造工程进行政府采购;太湖县采购项目涵盖医疗设备、救灾物资、人饮工程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岳西县对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项目所需水泥采取统一招标采购,杜绝了克扣材料行为的发生。市卫生局、市建委、__四中等单位采购额逐年上升,采购范围逐步扩大,采购行为日趋规范。

政府采购制度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治本工程,建立高效可靠的监督制度,是政府采购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全市上下在制度建立、严格程序、从业人员监管和开展执法检查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建立制度。《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府采购制度十余个,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保证了政府采购工作公平、公正、有序地开展,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二是严格程序。在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各预算单位基本做到了制定采购计划,按照采购方式,严格采购预算,确保政府采购程序规范。政府采购预算采取“二上二下”的编报程序,与部门预算同时编报、同时审核、同时批复。在采购过程中,强调实行“阳光采购”,促进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如望江县开通政府招标采购网,初步具备所有交易信息网上发布,专家评委、投标企业和供应商电脑随机抽取功能。市教育局自实行《政府采购法》以来,教育系统的政府采购率达100%,未发生一起违纪违规行为,保护了干部,提高了资金效益,提升了教育形象。__一中在实验楼、运动场建设和谯楼、省立图书馆文物修复,以及实验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大宗物品采购中,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健全,程序严格,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采购质量,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各级制定了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规章制度,有效地防治了腐败行为发生。宿松县加强政府采购人员自律,重大采购活动,主动邀请县纪委、监察局及公证处全程参与,保证了采购活动的合法合规。四是开展执法检查。按照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预__败局《关于开展全国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市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采购人、供应商采购行为进行监督检查。__年5至9月,全市1088个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政府采购开展了专项检查,进行自查自纠。并对市本级74个采购单位的政府采购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主要是采购规模大、采购项目多的采购单位。

二、《政府采购法》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通过执法检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政府采购法律意识有待加强

政府采购法是一项从预算管理、采购方式到资金支付全过程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法律。个别单位认识不清,认为只有财政拨款资金的采购人才需要实行政府采购;个别单位心存抵触,认为政府采购程序繁杂,耗时费力,不如自行采购及时快捷;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够规范

加强预算管理和发挥预算的监控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少数地方少数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没有与部门预算同步;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缺乏预见性、计划性;临时增加采购项目频繁;政府采购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少数单位以采购急需、项目特殊为由,执行不严格,存在随意性。

(三)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采购涉及到项目招标、履约管理、违约仲裁等诸多环节,同时还需要正确把握市场行情,因此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些地方政府采购工作人员少,专业理论知识与业务操作技能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与目前担负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专业人员少;评审专家资源还较为匮乏等。

(四)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管有待加强

对政府采购活动及集中采购机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重大政府采购活动审计提前介入不够;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部门间的监督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监管力度不大,售后服务还有待规范。

三、深入贯彻《政府采购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广泛宣传《政府采购法》,尤其是要加强各级各单位领导依法采购的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对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各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依法规范本单位采购行为,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廉政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预算,严格采购计划约束

要强化采购预算编制,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严格政府采购预算和专项资金同步审批制度,防止规避政府采购的财政支出行为,对财政性资金、自筹资金和依法采购的事项实行“应进俱进、应采尽采”,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部门预算,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约束机制。依照法规凡是政府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都应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未编制或编制不全的政府采购预算,审核时不予通过,政府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资金。同时,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不得擅自调整或改变政府采购预算。要规范急事急办的政府采购程序。

(三)进一步整合政府采购监管合力,科学有效防治腐败

继续完善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相关部门共同配合的有效监督机制,整合资源、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加大政府采购检查处罚力度,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要强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实行“阳光采购”制度。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促进我市廉政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进一步完善我市政府采购制度,简化采购程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性价比。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建设,配备好政府采购监管人员和采购从业人员,加强政府采购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从业人员的勤政廉政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政策业务水平,切实提高政府采购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专家库,搭建政府采购共享平台。围绕政府采购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促进《政府采购法》在我市的深入贯彻实施,不断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篇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700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__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第七篇 县政府扶贫到户调研报告6750字

扶贫到户是实施《湖北农村扶贫条例》,完善与农村扶贫制度相衔接的各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惠农政策的庞大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它既有政府行为,也有市场行为,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民间行为,还有贫困农户的主体行为,各种行为交织在一起。如何将各方力量、各类扶持资金项目等扶贫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漏斗向下直达贫困户,使贫困户直接地而不是间接地、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受益?竹溪县扶贫办结合山区贫困状况和自身实际,组建专班紧紧围绕专项扶贫到户、行业扶贫到户、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扶贫到户运行组织机制等五个部分16个内容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先后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和相关行业部门中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对现行的扶贫到户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完善、扩充、细化,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一、专项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一)产业扶贫到户政策

对贫困户的支持首先是资金筹措渠道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的支持力度。每年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中,应有20-3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在整村推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5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村产业建设,其中应有20%的资金用于扶贫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

2、通过信贷扶贫扶持贫困户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是要加强改进小额到户贴息贷款工作,省里要加大小额到户贴息资金额度,改进项目管理办法,简化工作程序,以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需求、服务需求。

3、建立帮扶机制。引导开展对口帮扶的单位、企业在对口帮扶的村中选择具备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重点发展种、养、加项目。

4、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使贫困户种、养、加项目与骨干产业、龙头企业联姻,通过其拉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其次是扶持标准:发展种植业、发展养殖业,视规模按每户XX-4000元进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视规模按每户1-2万元进行扶持。

最后是到户途径:实行扶持资金直达。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申报、扶贫部门考察论证能否扶持并确定扶持标准、立项的程序,确定每年扶持的对象和范围。对立项扶持的农户,项目完成经验收后,扶持资金直达该农户。

对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政策,我们认为:

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加快产业化扶贫进程、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竹溪是边远贫困山区县,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在成长和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其效益和带动作用已经凸显。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龙头企业自身还在成长,还需要支持,对贫困户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带动和贫困户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要有效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必须坚持:

1、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促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加大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好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应加大力度,更好地实施。每年应增加贴息资金的总量,满足扶贫龙头企业的巨大需求。应倾斜边远贫困山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解决现行的县级只能申报,能否扶持不能给企业一个明确结论的尴尬。

3、具体细化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责任。对认定的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吸纳贫困户从业,对相关联产业的从业贫困户进行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帮扶,实行利益分享。申报扶持项目过程中,要明确申报上述内容的规划和效益评估。

4、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已得到过扶持的扶贫龙头企业履行扶贫责任进行后续考察,履行扶贫责任好的企业,继续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限期进行整改,或取消扶持资格。

(二)雨露计划到户政策

要完善'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

(1)对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经本人申请,县乡审核认定,由扶贫部门发放培训代金券,贫困劳动力凭代金券到扶贫部门认定的培训基地免费参加培训,基地又凭代金券、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签字台帐到财政部门报账并请求拨付培训费,对于贫困学员的生活补贴可以按照每月200元的标准直接打到学员的'一卡通'上;

(2)对于农村贫困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认为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对于在家务农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由乡镇组织培训,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和人数的多少申请培训补贴,培训补贴主要包括培训教师的工资、学员的食宿费用、资料费用。在乡镇参加培训的可以按照人每天补助60元(含培训教师工资)直接补贴给乡政府。

(4)对于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从事开发性生产的创业培训政策和办法。我们建议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拿出一部分,变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

(三)扶贫搬迁到户政策

(1)、整合各类到户扶持政策,确保扶贫搬迁户搬得了。现阶段农户建房投入,一层砖混结构平顶房或两层砖混结构平顶房分别需投入6-8万元或12-15万元(含维修费用)。现今扶贫搬迁户平补助8000元,生态移民户平补助1万元,危房改造户平补助5000元,都不能较为有效地缓解贫困户建房资金短缺困难。只有将各项扶持政策较为有效地捆绑,确保户平补助达到2万元左右,才能调动他们的建房积极性,较为有力的帮扶贫困户建起新房,从而确保能够搬得了。

(2)、捆绑多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扶贫搬迁户住得稳。要真正实现搬迁后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观,需投入建设较多,主要是公路、人畜饮水解困、土地治理等项目建设,而要真正实施以上建设,需投入较多的资金,农户、村委会,乃至乡镇自筹能力有限,就需要捆绑投入交通、水务、土地等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扶持,才能真正解决搬迁户行路难、饮水难、土地调整难等困难,确保搬迁后农户能够住得稳。

(3)、盘活多方面资源促增收,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扶贫搬迁户搬迁后,如何打破增收瓶颈问题,需要盘活多方面有效资源,将茶叶、中药材等基地优先划拨或者承包给搬迁户经营。加强种植、养殖、务工技能等多方面培训,增强搬迁户致富本领,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搬迁户收入,确保扶贫搬迁户能致富。

(4)、分解落实责任,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济贫帮困的重要措施,作为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此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全社会关注浓厚氛围,确保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生产互助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

省扶贫办和财政厅要在借款周期和担保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同意各试点县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借款周期;对社员不愿为其提供担保而自愿提供抵押的社员,要充许为其借款。对经营管理有序、互助资金使用有效果、产业发展有规模、贫困农户增收幅度大的扶贫互助合作社,可增加互助资金的扶持额度,也可安排部分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对社员的借款占用费进行贴息扶持。关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支持政策。

关于小额扶贫贷款到户政策,我们建议:

1、增加贴息资金总量。以竹溪县为例,现有年贴息资金40多万元,难以满足需求,可考虑提高到100万元以上。

2、提高贴息利率。参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额到户贴息利率应提高到持平水平,以享受扶贫贴息的农户不再承担利息为宜。

3、尽早下达资金计划。每年资金计划下达太晚,影响当年工作。应在每年5月前下达当年贴息资金计划。

4、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扶贫、财政部门各自职责,避免职责交叉。金融机构建立贫困户'零门槛'贷款机制,对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凭相关证明,可无担保申请发展生产的小额贷款。

二、行业扶贫到户政策研究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的新局面。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在支持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应进一步明确行业扶贫到户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教育、医疗等资助、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到户政策要实行网络共享,要按照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人口对号入座,据实增减,动态管理,公开透明。

1、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政策。肩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职能部门,在安排当年的建设项目时,必须优先考虑安排到贫困村、老区村,凡是贫困村其他农户能够受益的,要把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作为重点安排,并免除贫困户自筹配套资金,使他们能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成果。

2、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政策。制订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受教育权利,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子女上学,除了免除学费以外,还应该对其生活给予及时补贴,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实行新农合的基础上,我们建议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要提高报销的比例,还应给予必要的救助,尽量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享受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成果。

3、基本社会保障到户政策。对于经扶贫部门认定登记在册的持久性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扶贫部门应该建立扶贫救助专项基金,对临时性贫困户实行应急救济,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对于扶贫部门认定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参加新农合、新农保的,贫困户应缴部分,卫生、劳动部门应该实行减免或由财政全额补贴。

三、党员干部帮扶到户措施研究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把县直单位定点邦扶贫困村,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情况纳入扶贫责任制考评内容,按照'定邦扶责任、定脱贫时间进度、定帮扶目标任务'的三定原则,将邦扶工作落实到邦扶责任单位,坚持做到邦扶内容不打折、邦扶时间不断档、邦扶力度不减弱。二是进一步加强督导管理。建立邦扶工作台帐,实行'一户一表、一事一记,半年初查、年终考评'进行量化考核。

四、扶贫到户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我县现有1196元以下建档立卡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27894人,按平均每户3。8人估算,共有开发式扶贫对象33656户。如果按每户平均帮扶XX元这一较低扶持水平估算,全县总共需要投入直接到户资金6730万元。如果分五年时间将这33656贫困户分别扶持一个轮回,则每年需投入直接到户资金1346万元。显然,这笔资金仅靠财政扶贫资金来投入是不可能的,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实行全面启动、平均扶持、同时推动,也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建议:

1、对全县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到户扶持,采取分期启动、分批扶持;

2、对贫困户直接扶持,建议以扶持发展种养加为主,按照户平发展4亩经济作物或养殖5-8头牲猪,户平扶持额度在XX-4000元之间才具有可操作性;

3、对贫困户的资金扶持,建议实施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无偿资金主要是前期发展必须的启动资金,建议在500-XX元之间,在发展起步基本步入正轨以后,通过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等有偿方式予以后续帮扶发展,直至基本脱贫,且能够稳步发展增收。

4、结合本县、本乡镇、本村地域、气候等特色和优势产业,确定各类能够直接到户的扶贫政策项目名录,全面调查产业发展投入情况,确定相应项目扶持的资金额度,制作成'扶贫政策项目菜单',由贫困户'看单点菜',因户制宜地选定一至两个优先扶持项目,作为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明确责任,不脱贫不脱钩。

五、扶贫到户的运行组织机制研究

1、关于扶贫到户的组织保障机制。推进和落实扶贫到户,是各县(市、区)扶贫办的主要工作职责,但由于贫困户量大、面广、居住分散,仅靠县扶贫办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庞大系统工程的,需要县(市、区)政府动员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组、基层党员干部力量,形成一个'以县级政府为主导、县级扶贫开发部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农村基层为实施载体'的扶贫到户组织保障机制。我们建议要特别重视和强化扶贫部门的扶贫对象认定审核的职能职责,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把贫困对象确定下来,要坚持贫困户年审制度,脱贫的要剔出来,新增加的贫困户要统计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扶贫部门统计认定的贫困户的信息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实现贫困户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政府规定或扶贫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责任,并由扶贫部门监督落实。要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对经扶贫部门认定发布的贫困户都承担有扶持优惠的责任,比如说:政府可以规定,凡是已经录入扶贫系统的贫困户只要参加了新农合,在患病住院时,费用报销比例可以提高10%或20%;凡是经扶贫部门认定的贫困户在参加新农合、新农保时可以少交或不交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在农村用电的电费可以更加便宜和优惠;对于国家出台的普惠政策,在贫困户面前用该更加优惠,比如家电、汽车、建材下乡,我们建议对贫困户实行更加优惠的比例。

2、关于扶贫到户的跟踪管理服务机制。为加强各项扶贫政策服务到户,我们认为现有的扶贫资金应重点扶持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没有经过规定程序审核认定并建档立卡的农户原则上不得安排扶贫资金,对于各级扶贫部门确认的扶贫龙头企业只能安排贴息贷款项目;为确保扶贫资金项目直接到户,对到户的扶持资金一律实行财政拨款、银行直达农户'一本通'的做法,各级干部不得经手扶贫资金;我们认为党员干部有扶贫帮困的责任,但客观上贫困地区的多数党员干部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所以对于党员干部可以建立帮扶到户制度,也可以对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帮扶效果可以与党员干部的评先表模、提拔晋升挂钩;为了保证贫困户及时得到发展创业、打工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各级扶贫部门可以利用即将启动的农村信息覆盖工程,创建贫困户信息咨询网络平台,实行网络办公,网络扶贫。可以先扶持每个贫困村的村委会建一个电脑网络服务点,确保贫困户能通过村级网络服务点把自己想咨询或是需要扶持的愿望表达出来,然后由各级扶贫部门(可聘请专家担任扶贫顾问)因人制宜安排'扶贫菜单'给予帮扶。

3、关于扶贫到户的群众监督机制。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制度,要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和享受政策的贫困户名单网络公示制度,各级扶贫部门每年认定的贫困户要在扶贫网站上公示,农户只需输入自己或他人的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就可以知道自己或他人是不是贫困户、是不是享受了扶贫政策,享受了什么扶持。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查处督办机制,要打造阳光扶持平台,让扶贫政策的落实接受群众及社会的监督。

4、关于扶贫到户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我们现在扶贫应该充分考虑国家财力及扶贫投入强度来确定一个扶持范围,并且我们认为就扶贫部门现在掌握的资源只能突出扶持到户,对于较大范围的贫困地区应建议政府组织动员相关部门综合治理,因为单靠扶贫部门显得力不从心。具体来讲,我们现在每年应以贫困县为单位,按照人口总数确定可以纳入扶持范围的贫困人口数,并利用专项扶贫资金瞄准这些人口进行扶持,原则上各级扶贫部门不能突破范围扶持非贫困对象。比方说,我们扶贫部门可以永远只扶持本地区最穷的10%-20%的贫困人口,这样一来,扶贫工作不仅好定位,评估也方便。具体的考核评估可以充分发动利用群众,具体的评估标准由扶贫部门制定,重点考核贫困户自身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和指标包括综合素质、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收入状况等方面,每个村可以成立一个扶贫考核评估小组,让群众扶贫评估小组对贫困户脱贫及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可以解决扶贫部门人力不足的矛盾,由可以发挥群众的作用,让贫困户信服。对于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内容包括帮扶规划执行、入户扶贫措施落实、政策和资金到位等情况可以由各村村委会据实填写、乡镇政府审核并录入扶贫部门设置的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以供社会及扶贫部门监督检查使用。

第八篇 2024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3350字

2024政府网站问题建设调研报告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最近,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到市政府部门咨询、与机关工作人员座谈等形式,对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七台河市政府坚持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行政理念,不断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市政府施政的每一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每次决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每年坚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对新的一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决算草案都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市政府组成人员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调整时,必须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供职,并进行司法考试。市政府在决策桃山水库北岸拆迁、双叶公司工业用地、全市取暖费收缴标准等问题上,充分征求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并及时召开了听证会议,不仅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还保证了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公开。市政府注重强化阳光政务,在市、县区和部门建立了政务公开机构,开设了政务信息网站,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外,各级政府下发的政务文件、召开的各种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信息网上公之于众。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七台河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等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领导的重大活动进行全程报道。切实强化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市政府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行政许可法等落实情况,先后开展了14次专项视察,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对基层抓工作落实进行了有效监督。

三是构建信访全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首次在全市召开了群众工作会议,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群众工作局、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先后为群众解决了信访疑难问题3200多件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今年又在健全市、区县场、乡镇和街道、村和社区四级群众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级视频联动接访试点、信访代理试点,还推行了领导干部四个一群众工作制度,即每旬开展一次领导接访,每月坚持一个群众工作日,每季解决一个信访疑难问题,每年帮扶一个贫困户,全市呈现出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建立便民服务保障平台。市政府学习借鉴成都、大连等地先进经验,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把48个行政审批部门、7个中介机构、306项审批事项、29个便民服务项目、86项服务收费,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解。又在22个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将民政、劳动、公安等10个部门28个便民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市纪委派驻干部现场监察,还投入370万元建成了先进的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可随时对政务服务窗口进行网上监督,先后查处了102起工作时间脱岗、上网玩游戏等问题,有效带动了便民服务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问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七台河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准备不足。随着政府权力的收缩和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公民和企业要求政府提供服务不仅呼声越来越高,而且项目越来越多,这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政府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理论界的专家学者说法不一,认识有分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

二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体制欠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际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根本转变,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必须告别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告别2000多年来的封建专制下的官僚主义,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的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我市在市级层面各项制度还比较健全,但基层政府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职能十分弱化、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

三是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公务员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有的对群众指责刁难,缺乏沟通协调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效。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对策建议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全市各级政府建设成为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建设成为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政府,建设成为全市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把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进一步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完善科学和民主决策机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决策,严格按规定程序咨询论证、征求意见、公示或听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淡化权力和管制观念,增强责任和服务意识,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上。

二是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各级政府抓发展促和谐的能力。要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解决好个别机关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遇事推诿扯皮等问题。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公务员法》,有效发挥现有培训机构作用,对全体公务员分批搞好学习培训,继续坚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定期选派公务员到省内外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习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发展趋势、破解疑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教育各级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执行政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的能力,确保政令畅通。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为群众和企业服务的责任意识。要关注群众所需所盼,重点克服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彻底摒弃只讲管理不讲服务的衙门作风,努力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应酬性事务活动,主动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多跑省进京对上争取,切实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带头抓落实,层层落实责任制,该哪个部门办的事情,必须竭尽全力地办好。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督办检查和跟踪问效,对责任意识淡漠、履行职责不力的严厉批评,对行为不端、失职渎职、侵犯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坚决处理。

四是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

的全过程,严格落实最近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界定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下大力气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群众举报投诉的快速处理机制,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扎实开展从政道德和法纪教育,加大治本力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监督约束机制,抓好对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和有价证券的治理,落实重要岗位人员轮岗、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彻底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完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等制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部门违规收费、私设小金库、挪用专项经费、滥发补助和福利、公款旅游等问题的审计监察力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不断开创政府廉政建设新局面。

第九篇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3700字

第一产业。由于小城镇建设滞缓,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了要素的集聚。因此,农业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传统农业在农业总收入中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优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还不高。

2、第二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企业比例较高,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再加上节能排污指标趋紧,企业发展的形势日趋严竣。海盐县的外贸产品集中于紧固件、玩具、服装等几类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面临着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冲击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产业升级迫在眉捷。

3、第三产业。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海盐县是临港地区,有着丰富的岸线资源,还有海河联运的优势。利用岸线及海河联运的资源,兴建码头、发展物流可以说是实现海盐县经济新增长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步子还迈得不快。海盐县有南北湖、秦山核电站、白塔山、杭州湾跨海大桥、绮园、天宁寺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近年来,旅游资源虽然在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成效也比较明显,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整合,设施还不够完善。按照市场发展阶段标准划分,海盐县部分专业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多数还处于低级市场形态,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市场还未形成。

三、转变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设想

面对海盐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我县经济新的增长。胡锦涛同志在____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领先第二产业推动向领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领先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领先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胡锦涛同志的报告,结合海盐县的实际,对转变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以下设想:

(一)优化第一产业

新农村建设是优化第一产业的有效载体。要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社会主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致力农村经济转达型。一是要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根据“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合理错位发展”的原则,建设新型城镇,打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逐步形成与新型城镇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二是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在海盐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生猪、水果蔬菜、淡水养殖、花卉苗木等已显示出比较优势。要继续做大、做优这些产业。三是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等各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四是要实施农民自主创业“领头雁”工程,培育一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农业经营人才队伍。五是要规划建设面向长三角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销售的渠道。

(二)做强第二产业

工业是强县之本。必须坚持走工业强县的道路,根据海盐县工业发展的实际,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一是要优化结构,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选择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符合临港元产业发展规划有好、大、优落户临港地区。通过好、大、优项目建设的带动,推进工业结构升级,提升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实施“名牌工程”,走品牌经济之路。针对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制订品牌建设规划,打造海盐产品、行业品牌,做强我县现有企业。三是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是解决就业、开发资源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拓展全民创业领域,畅通创业通道,支持各类民营创业主体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进入金融服务业。

(三)做大第三产业

我县三产的潜力还相当大,挖掘潜力,做大三产,是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明智选择。一是按照《海盐县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浙北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转换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筑外海码头、物流基地的建设平台。引进外海码头、物流企业等重大项目。二是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先进、开放、绿色、休闲”的发展目标,整合南北湖风景区、秦山核电、大桥观光、白塔山海岛等旅游资源,形成海盐旅游的大格局,并以旅游业带动宾馆、饭店、商贸等消费需求。三是壮大城市经济。按照“整治、提升老城,规划、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老城区整治步伐,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有序推进滨海新区建设,构筑一个集商务、旅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自然生态良好、文化品位高尚、滨海特色鲜明的城市新区。四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乘杭州湾跨海大桥、杭浦高速的建成通车,我县成为浙北乃至长三角区域性的交通节点的机会,采取整合提升、培育扶持、引进建设等各种措施,加快发展专业市场。以大市场、促进我县三产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互间是由内在联系的,在发展中,要努力寻找互相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积极探索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

四、加快海盐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建议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七大的号召,也是实现县域经济新增长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里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党的十七大号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省委号召“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建议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中,一定要树立起创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获取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一审一核”和职能归并,简化审批程序,强化后续监管。推行“下沉式”的管理体制,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下放权限,扩权强镇,增强镇(区)基层发展活力。二是创新考核机制。建议建立以亩均投入、亩均销售、亩均税收论英雄,以单位减排、单位节能、单位降耗论英雄的考核机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三是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研究制定土地股权的界定、设置、分配、管理等方面的操作细则,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四是建立倒逼机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制订淘汰劣势产业的相关标准。从产业能效、土地集约、环境保护、投入产出、工艺技术等方面,提出界定有关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同时制定鼓励劣势企业退出的相关政策,加快淘汰劣势行业和企业,促使产业主体提升层次。五是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做好银企抵押融资、项目包装融资。引进县外商业银行,搭建融资新平台,探索政府直接融资新途径。同时,搭建外资、内资、民资融资的新平台,尽可能让项目建设的资金从多渠道涌入,突破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乏的瓶颈。

(二)开展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靠项目作支撑。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需要大项目作引领。因此,可以说招商引资是加快海盐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眼下,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通车,海盐县打造“一城三地”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以港兴区、港区联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建议抓住机遇引进与港区开发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建好平台,增强吸引力。加快海盐东段的围涂工程建设,抓紧实施海河联运规划内的内河航道改造工程,加大县开发区、海盐港区内的道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来海盐投资创业。二是实施接轨战略,拓宽招商引资路子。利用我县与上海地相连、人相亲的优势,深入实施接轨上海、长三角的战略。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机遇,主动承接杭州、宁波、慈溪等地的产业转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引内和引外并举,完善产业招商、节会招商、“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积极探索网络招商、中介招商与代理招商,构建立体招商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成功率。

(三)引进高新技术,培养各类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广泛开展技术协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建议:一是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作,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改造我县传统的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引进人才。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人。要从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特别是各类科技人才,培育人才高地。三是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随着“一城三地”战略的深入实施,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技能,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___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海盐县委、县政府也已作出了部署,我们相信只要按照___及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理清发展思路,扎扎实实地工作,海盐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定会不断加快,海盐经济一定会出现新的腾飞!

第十篇 浙江政协2024调研报告:政府自我革命取得阶段成效950字

4月16日,浙江省政协在杭州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对“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措施落实情况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进行了报告:近一年来,浙江省“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牵住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动了行政权力进“笼子”,已经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张清单”指的是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省级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一张网”则指的是浙江政务服务网。关于“四张清单一张网”,这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开全国之先河,力推以此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的一次大推动。

浙江省政协认为,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转向民主监督,是浙江省委交给浙江省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调研组深入浙江10余个市、县(市、区)及基层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实地监督调研。

根据浙江省政协调研报告显示,“四张清单一张网”牵住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推动了行政权力进“笼子”。

报告数据显示,经过依法梳理,浙江起出了列入清理范围的57个省级部门共1.23万项职权的行政权力底数,各市、县(市、区)也于__年10月底全部完成权力清理工作。通过取消、下放、转移和整合,初步完成了政府权力“瘦身”。

与此同时,“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推出,还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6.5万户,同比增长13%。

“‘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是新常态下激发浙江市场社会主体活力的一步‘先手棋’”,浙江省政协相关负责人还将“四张清单”称为为遏制权力缺位越位并筑牢法治篱笆上了“长效药”,“一张网”则是给权力涂上了“__剂”。

尽管成绩斐然,但该负责人还认为,“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还面临“成长中的烦恼”,“主要是体制机制的不适应,正是‘转型转轨’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因改革啃硬骨头带来的‘烦恼’。”

他建议,浙江应该坚持法治导向,引领深化改革;明确目标,清晰长远目标;注重实效,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突破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等。

第十一篇 2024法治政府调研报告3800字

省政协调研组

根据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协共同制定并组织实施的2024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省政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专题调研考察组,分别在省政协副主席夏涛、童怀伟,社法委主任孙建新率领下,赴省国土厅等7家省直部门和省高院及合肥等7个省辖市开展调研,并赴浙江、福建、江苏等3省学习考察。调研考察组共召开40多场座谈会,分别听取相关情况介绍,与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执法相对人交流,走访了乡镇政府,深入到乡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考察。

一、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大力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2024年,省政府全面启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建设工作。依法确认1712项省级政府权力事项,编制1.2万余条责任事项、2万余条追责情形,省级涉企收费项目清理完毕,并于当年在全国率先公布施行。合肥、亳州、芜湖、铜陵、滁州等市对清单制度并有所创新,开始四清单编制工作。到今年7月1日,全省市县乡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部公布施行。我省成为全国首创责任清单、率先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省市县乡四级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体系的省份,切实做到了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国务院领导对我省在权责清单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专门作出批示予以肯定。二十多个省市来皖学习考察。

江苏省积极推行权责编码制度,出台了《江苏省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对全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进行顶层设计,要求相同的行政权力事项,省市县三级权力名称、权力编码、法定依据等方面实现统一。浙江省全面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细化管理,建立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动态调整、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机制,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建立全省行政权力运行管理系统,对每一项权力编发身份证,建立跟踪监督卡。福建省依法依规确定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特别是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依法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责任。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我省积极开展省级行政审批专项清理工作,截至目前,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从316项减少到213项,精简32.6%。省级审批部门及审批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率达100%。平均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61%,办件提速率52.5%。负责行政审批的重点厅局也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做好了相应工作。省工商局对省局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在天长市开展了一照三号试点,并在铜陵市和巢湖市开展了先照后证试点,努力营造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滁州市经过七轮流程再造,做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内审批快,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一般事项一审一批,复杂事项不超过承办、审核、决定三级审批,全部审批流程5日内办结。滁州市行政审批工作受到国务院的肯定。

福建省坚持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建立了行政审批委托制度,先后赋予厦门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泉州等重要经济增长区一批省级投资审批权限,除特殊审批事项外,将省级行政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下放自贸试验区。江苏省全面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是全国第二个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省份。

(三)综合执法改革有序扎实推进。我省积极探索推进横向综合执法,着力破解执法领域权责脱节、争权诿责,力量分散、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城管、文化等领域综合执法已经实现市县区全覆盖;10个设区的市、80个县(市、区)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合肥、芜湖、铜陵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利用信息化平台,已有7+_模式向11+_模式拓展,综合执法功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福建省在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开展凡属市场监管领域均实行综合执法试点;整合执法主体,设立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城建、国土、环保等8个方面职能;组建市场监管局,建立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市场监管体制。江苏省所有省辖市和县(市)已经全部顺利开展城管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现了市县区全覆盖。去年,江苏省政府批复了常熟市在所有建制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由各建制镇政府集中行使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镇容镇貌、城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权。今年,江苏省又批准苏南的全部县(市)和苏中的部分县(市)城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向建制镇等基层延伸。浙江省在嘉兴、舟山两市全面开展综合执法试点,将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职权横向集中,将执法范围向乡镇街道纵向延伸,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的适当分离,逐步推进基层执法由管辖执法、不告不理向派驻执法、日常监管转变。

(四)行政执法监督得到加强。省市县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鼓励支持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办理、反馈工作机制。芜湖市开通了政府服务直通车、市民心声网站、政务微博等举报投诉渠道。强化审计、监察监督。去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5736个单位,审计后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26.52亿元。全省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办涉及行政监察对象的案件4686件,处分行政监察对象4207人。完善了省政府法律顾问、立法咨询员和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制度+技术监督模式推动了行政执法公正透明。2024年9月,合肥市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进入全面运行阶段。数字化城管创新模式,实现了城市精细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便民管理与依法规范管理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亳州市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为基础,将全市2878项权力事项,颗粒化为10305项子项,公共服务501项,并配以相应的责任,借助网上平台,对权力运行实现全过程、标准化、自动化运行和具体操作的监管,使互联网+形成了审批透明化、痕迹数据化的管人管事制度,创建了权责一致、监察高效的新服务模式和制度体系。将过去的群众跑腿、干部跑腿变成现在的数据跑腿过去的面对面审批变成现在的不见面审批过去的办事找政府变成现在的政府帮办事。

浙江省以技术手段保障执法标准化,深入开展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纳入法制化轨道,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机制建设和执行情况、领导干部学法情况等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定情况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余姚市开展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工作。奉化市建立行政问责中心与行政执法中心分权制衡制度,强化监督和失职问责,形成信息收集处理、反馈评价全环闭合的循环模式,着力保障执法公正严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省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还不强;严格遵守行政规则和行政程序的意识也不够,仍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行政执法培训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仍需提高。

(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完善。目前,仍然存在着城市综合执法依据不充分,主体不明确,执法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县级工商、质检、食药监三局合一后,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健全、运转不顺畅,权力下放和权力承接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基层执法任务倍增,技术装备却很落后,执法力量也很薄弱,编制、权责、经费保障不匹配,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之间的矛盾在基层尤为突出。执法标识、服装不统一,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会执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婆婆过多,形成县级市场监管局以一对三的特殊管理体制,基层疲于应付。

(三)行政执法态度及执法规范仍需改进。执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时有发生。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日常监管不到位,习惯于通过运动式、集中整顿式执法达到管理目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部门之间不协调、不合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少数执法单位规范化建设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肆意妄为,违法现象经常出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四)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仍需加大。执法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事后监督多、事前事中监督少。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和纠错机制。行政裁量权过多、过大、过宽、过滥的现象普遍存在,缺少严格、精细、准确的行政裁量权执行标准,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高端的技术监管手段。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市、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缺乏必要的执法监督手段和权威,行政执法过错追责不及时、不到位、不严厉。全省统一的执法网络监督平台尚未建立。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省内做法和外省经验,调研考察组提出以下建议:1.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信仰。2.以地方立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3.严格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4.推动清单制度向纵深拓展。5.深入推进市场监管三局合一改革。6.大力推进综合执法。7.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8.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9.推进两法衔接制度化建设。10.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11.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12.强化对行政执法的制约和监督。13.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14.加大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力度。15.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政府建设环境。(具体建议内容见省政协建议案)

第十二篇 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700字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县委批转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意见,20__年2月18日—19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组对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过程

调研组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瑛带队,第二组由常委会调研员金明英带队,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县民政局、财政局负责人和县人大有关委办负责人参加。先后深入到高家镇、包鸾镇、许明寺镇、湛普镇等四个乡镇,每一调研组再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听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另一组召集乡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村社干部、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农村低保户进行座谈,最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3—5户农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二、调研工作结果

(一)基本了解了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好”。

1、领导重视,组织较好。20__年,是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来,县乡(镇)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如许明寺镇先后召开4次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和部署,其他乡镇也是多次召开领导成员会议进行研究;湛普镇党委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实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和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高家镇、包鸾镇也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工作,使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顺利开展。

2、宣传到位,执行较好。县上于20__年1月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动员暨培训会议,部署了农村低保工作,各乡镇也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认真的动员和培训。如许明寺镇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议、村社召开党员会议、户长会议等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湛普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统一;高家镇要求村(社区)广泛宣传低保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好低保政策;包鸾镇对村上的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和村文书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误,不走样。同时,通过在丰都电视台、新闻社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救助农村特困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3、民主公开,实施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基本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确定享受低保对象时开展了“三会一评”活动、在镇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无异议。如包鸾镇20__年全镇各村申请农村低保人员共186户,经调查、公示、审核后,确定了142户;高家镇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经群众举报,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资格;湛普镇严把村民委员会民主听证、评议和镇农村低保领导小组审核“两个关口”,通过实行保障对象、标准、资金“三公开”和审查名单、审核名单、审批名单“三张榜”,基本确保了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四个镇入户调查时,询问其他村民对已享受的低保户有无异议时,均表示没意见。

4、及时发放,兑现较好。从调查中看到,4个镇的农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时、按量领取低保金。湛普镇对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许明寺镇、高家镇为农村低保户办理了低保兑现卡,按时按量将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帐户,让低保户直接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群众,使享受低保的群众快捷、便利地领取低保资金;包鸾镇、湛普镇的低保户直接到乡镇民政办领取低保金。调查时基本无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时发放。

5、保持稳定,效果较好。由于严格了审批程序和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做好低保工作,全县社会稳定保持较好。包鸾镇由村上组织对申请户进行调查、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再报镇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审核后再张榜公示;其他几个镇也严格按照县政府及县民政局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低保的各项工作,严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基本无因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引发矛盾,无一人因此信访,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

(二)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1、宣传不够深入。在调查中发现,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平衡,导致农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由于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享受面太大,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农民群众反映“别人能吃低保,我为什么不能吃”,就是因为没能理解农村低保政策,把农村低保政策理解为是一种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对700元的标准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够宽。从全县来看,写申请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镇20__年写申请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几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鸾镇20__年全镇申请农村低保人员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许明寺镇全镇特贫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数只有177户383人。从全县来看,20__年,全县享受农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1%,其中湛普镇只占0.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够足。从调研的几个镇的情况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的一个月享受了58元,也仅有湛普镇一人,此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决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还有的十几元,多数是20元—40元之间。从现行的物价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币还不够买一斤猪肉(一斤猪肉市价13元左右),买植物油也只能买一斤多点(一斤菜油市价7元左右),完全不能满足贫困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够规范。从调查的情况看,存在有这样几种操作不够规范:一是发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乡镇在发放低保金时采取办理农村低保卡的形式,让低保户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有的乡镇则在民政办公室由专人按季度或按月为低保户发放低保金。二是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上不统一、不规范。几个镇各村社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时也不完全统一,有的计算了这样没计算那样,有的计算了那样又没算这样,有的反映在调查时农户隐瞒隐性收入,还有反映说调查时掌握项目内容不准确。三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不规范。有的采取民主推荐,有的采取入户调查,还有的则采取村支干部凭印象,有的谈到准备将采取以“抽鉴”的方式确定,花样百出。

三、调研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办专栏、办板报、政(村)务公开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让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加大对计划生育法的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做到少生优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存质量;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国家政策,从而很好的执行和遵守国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对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对农民群众的道德观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对群众进行爱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让年轻人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减轻社会负担。

(二)做好扩面工作。

一是坚持逐步扩大的原则。建议由去年的2.1%在近两三年内逐步扩大到5%,让更多的农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进一步细化对象条件。如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是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应加以认真研究,以便乡镇、村社操作实施。三是合理界定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对哪些可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应加以明确和规范。四是适当降低并按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负担比例。全县31个乡镇的财力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财力较好(如沿江的乡镇、沿路的乡镇),有的则较差,建议按乡镇财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负担。通过以上措施,将农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扩大,让更多的农村贫困户享受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享受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从2024年全县农村低保享受情况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数量太低。建议人均月享受应不低于30—40元,不足此标准的补足这个标准。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的虽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700元,但由于这些家庭成员中有“老病号”或重病的或其他开支相当大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应建立救济救扶制度,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

(四)进一步规范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四条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社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社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同时,可以在乡镇或村(居)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接受全社会监督。

(五)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十二篇

对于这类报告究竟是报给谁的,怎么用,什么格式,几乎没有一个客户能够完全说清楚。和客户沟通时,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县委书记说,先让我们拿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来看看,领导讨论讨论”或者是“我要在开发区搞一个家具厂项目,开发区的说要我写一份项目立项报告,我不会写,就找到了你们。”在此,就将常见的报政府部门的项目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的类型,做一个梳理,希望能帮到对政府繁琐的项目审议流程不清楚的朋友。第一种,是报人民政府的项目方案。这里的政府特指的是xxx市政府或区政府等,不包含任何其他如工信局、农业局等独立的政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政府信息

  • 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
  • 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93人关注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更多]

  • 最新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
  • 最新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78人关注

    最新政府调研报告范文3月30日至31日,我来到单位帮扶村xx镇xx村驻村蹲点,和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脱贫具体措施。两天里,我走访了结对的蒋 ...[更多]

  •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调研报告五篇
  •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调研报告五篇68人关注

    奎年来,我国政府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已逐渐由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向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目前,国 ...[更多]

  • 2024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
  • 2024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60人关注

    政府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本文将介绍2024政府调研报告范文。2024政府调研报告政府改革委员会派几路人马,奔赴各地,深入基层和一线,想搞清楚群众对政府的意见. ...[更多]

  • 2024政府调研报告模板十二篇
  • 2024政府调研报告模板十二篇59人关注

    调查时间:xx年_____月_____-xx年_____月_____日调查地点:_____乡村参与人员:_____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大多数人选择外出打 ...[更多]

  •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
  •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十二篇45人关注

    关于政府调研报告范文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 ...[更多]

  • 2024政府采购调研报告八篇
  • 2024政府采购调研报告八篇33人关注

    公共财政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政府采购。本文将介绍2024政府采购调研报告。2024政府采购调研报告本文主要从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政府采购的对策 ...[更多]

  •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十二篇
  • 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介绍十二篇22人关注

    对于这类报告究竟是报给谁的,怎么用,什么格式,几乎没有一个客户能够完全说清楚。和客户沟通时,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县委书记说,先让我们拿一个可行性分析报告来看看,领 ...[更多]

  • 政府调研报告怎样写十二篇
  • 政府调研报告怎样写十二篇17人关注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一)调查报告的含义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