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怎么写
1. 引言部分:简洁介绍1999年的宏观经济背景,如经济增长情况、社会稳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发展:详细阐述1999年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具体措施。
3. 改革开放:提及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如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开放、对外贸易政策等。
4. 社会事业:强调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领域的投入与改革,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5. 法治建设:突出法治环境的改善,包括立法工作、司法公正、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
6. 稳定与安全:提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举措,如打击犯罪、维护边境安全等。
7. 对外关系:简要概述1999年的外交政策,包括国际合作、地区和平与稳定等。
8. 未来展望:提出对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尊敬的全国人大代表们,各位同志,女士们,先生们: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报告1999年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0年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结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范文
第一篇 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450字
——1999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__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8年工作回顾和199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年初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8%,虽然略低于8%的预定目标,但这是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战胜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年初就采取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对策。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发展的广度、深度和对我国的影响程度,比预料的更为严重。
由于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和国内需求对经济拉动的力度不够,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减缓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预算后,__增发1000亿元财政债券,重点用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下半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显著加快,全年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投资的较大幅度增加,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明显作用。
去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许多工矿企业停产,长江部分航段中断航运1个多月,对生产建设和内外贸易造成很大影响。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奋战,特别是人民军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把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限度。
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工作进展顺利。大灾之年,农业仍然获得了好收成。
抗洪抢险斗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推进我们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周边许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我们权衡利弊,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同时,实行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等多种政策,深入开展严厉打击走私和骗汇、逃汇、套汇的斗争,避免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出现大的波动,外汇储备有所增加。实践证明,保持人民币不贬值是完全正确的,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纺织、煤炭、石油和石化、冶金等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调整和改组,取得新的进展。__向部分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普遍加强,大多数下岗职工进入了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且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年共有600多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基本停止了新的亏损。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迈出重要步伐。
__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预定目标。__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人员编制总数减少一半,机关建设和工作作风出现了新的气象。
中央关于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策得到落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改革取得新成绩,裁军50万人的工作进展顺利。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正在实施。大多数城市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各项改革的推进,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
__成立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中央财政较多地增加了对科教的投入。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关键性技术的攻关研究取得一批新成果,多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始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得到加强。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达到了年度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治理和保护环境工作的力度加大。
重点地区生态工程建设和长江、黄河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治理淮河、太湖污染初见成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有所提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收到积极成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取得新进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
市场商品供应充足。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销售有较大幅度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人民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过去的一年,我们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以___同志_______的坚强领导,及时果断地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战胜巨大困难创造了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发挥了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我代表__,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与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较大;多年重复建设造成大多数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财经纪律松弛,经济秩序比较混乱;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民和企业不堪重负;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相当突出;某些消极~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地方的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我们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1999年,我们将庆祝新
第二篇 政府关于老龄工作情况调查报告2900字
近年来,在区老龄委的统筹协调下,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一、全区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
( 一)打造了一个结构完整的组织网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主任、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委,统一协调部署全区老龄工作。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区老龄委下设办公室,各街道参照设立了街道老龄委,各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三是配备工作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老龄工作机构均配备了工作人员,部分街道还组建了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四是规范工作制度,一方面将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江宁区老龄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研究出台各个年度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统一规范与自主管理结合起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街道和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参保率达95%以上。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无保障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低保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区慈善总会还为部分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了意外住院和意外伤害保险。
(三)构建了一种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
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有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全区21所公办养老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快速起步。目前已发展的13家民办养老机构中,既有桃园老年公寓那样的平民化养老机构,也有荣平老年康乐中心那样的国家一级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四)营造了一方和谐老龄的社会氛围
一是围绕尊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营造,利用重阳节等节日平台,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老年人的生活。二是围绕老年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求,成立了10所老年大学和134所老年学校,建设了一批健身活动场所,购置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器材,此外还积极支持离退休教师协会等社团的发展,为老年人发挥余热提供载体和平台。三是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执行,依托区法院等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合议庭等工作机构,为老年人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便利。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近年来,在区委的重视下,在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全区的老龄工作取了良好的成绩,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老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老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目前来看,我区的老龄工作与新时期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全社会为老服务的意识仍需强化。社会各界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对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为老服务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夯实。
二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还需加大。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三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待加
强。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几点建议
做好老龄工作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江宁的需要。当前,我区正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老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紧紧抓住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老龄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的契机,将我区的老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一、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扩大老龄工作影响力
积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对老龄工作进行宣传,并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要围绕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开展普法教育等形式,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孝亲敬老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促使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老龄工作,为老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分工协作,进一步凝聚老龄工作合力
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做好城乡居民养老金等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尽快出台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区内公共交通方案;在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助,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突出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要继续巩固老年人权益保障庭的作用,处理好涉老案件,加大对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覆盖面。
三、坚持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建设模式,完善社区养老功能;推广安康通紧急呼叫援助系统等服务设施,保障居家养老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生活照顾、家政服务等业务,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继续优化机构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五保敬老设施规模化发展,提高全区五保供养水平;积极支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提高入住率;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老龄工作水平
在工作经费的投入上,要严格落实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建立特困老人救助专项基金,足额安排老龄工作相关经费;健全老年人长寿金发放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配比额度,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费难题。在组织机构的完善上,要加强街道老龄工作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台帐,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稳的基层老龄工作队伍,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抓得实。
第三篇 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117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及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__”时期是我市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特别是20__年9月以来,在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新的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五句话的总要求和总思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以“五个一批”为载体,推动“六大发展”,实施“三个突破”,努力在全省发挥“六个表率”作用,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__年的1781亿元增加到20__年的2735.34亿元,年均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由20__年的916.48亿元增加到20__.61亿元,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__年的825.85亿元增加到1540.8亿元,年均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__年的138.48亿元增加到274.24亿元,年均增长1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2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26元,两项收入增速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__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积极作为、奋力拼搏,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药品等新兴产业,推进开发区扩区拓展,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阳煤化工、江铃重汽、华润万象城、欧亚锦绣城市综合体、宝迪屠宰加工、润恒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6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44.6%。服务业投资占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5.8%,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1.3%。
——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力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改建主次干道31项,改造背街小巷32条,建设里程113.23公里。太榆路、学府街、南内环街、南沙河路等相继改造完工,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逐步进入立体交通时代。地铁2号线一期全线招标开工,首开段车站主体工程封顶。新改建供水管网232公里、供气管网178公里。500千伏等9项供电工程竣工投运。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推进青龙古镇、明太原县城等农耕文明保护。开工建设晋阳湖、和平公园等13个公园,新建46个小游园,完成阳兴大道、建设路、南沙河路等主干道景观绿化,新增绿地30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6.07%、11.56平方米。
——举全市之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推动54个城中村改造,47个村基本完成整村拆除,完成总拆迁量的88%,46个村启动安置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取得重要突破,省委王儒林书记要求全省学习我市城中村改造所体现出的“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谋利”的精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7711套,基本建成45510套,完成投资118.65亿元。
——全面推进“五大工程”“五项整治”,省城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7.76%,优良天数达到230天、比上年增加33天,优良率达到63%、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6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好于省下达的减排要求。集中供热扩网3104万平方米,实施城边村气化改造16个,减少冬季燃煤100万吨。关停二电厂3×20万千瓦燃煤机组等污染企业34家,减少燃煤180万吨。城南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15万吨,晋阳污水处理厂通水调试。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3.35万辆。秸秆综合利用80.92万亩。完成营造林29.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
——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提升托底保障能力,民生支出3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5%。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实现脱贫1.67万人。扎实推进教育卫生事业,16所新续建学校、12所改扩建医院进展顺利,16所村办幼儿园主体完工。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12万平方米,新建公共停车位8160个,解决2.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举办太原国际马拉松赛,推进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建设,我市体育健儿在全运会、青运会、省运会等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6%、3.25%。推进“平安省城”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面实施“三个突破”,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社会研究试验经费投入93.21亿元,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增长39.77%,市内技术合同成交额21.96亿元、增长162%,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0家,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获得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新增民营企业1.88万户、增长16.22%,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571.53亿元、增长10.1%。
——深入推进“六权治本”,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严格落实“两个责任”,狠刹“四风”,严肃问责不作为、慢作为。编制完成市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职权事项由6033项精简到2764项,精简率达到54%。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9项,审批时限压缩21.6%。公务用车改革有序推进,涉改公车全部封停。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企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851件,市人大会审议意见22件。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___决策部署和省委一系列治晋兴晋强晋战略举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并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并单位,向尽心履职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太原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园区承载能力、引领作用仍然不强,好项目、大项目不多的老问题没有有效破解;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短板仍然明显,兜底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管理创新仍然不够,社会治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潜在风险较多;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差距,职能转变仍显滞后,“四风”问题尚未根除。对此,我们将积极面对、勇于担当、认真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及“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五句话”总要求,以实施“五个一批”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发展。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力争提前一年实现翻番、到20__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居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比20__年翻一番,力争到20__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力争提前两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全部完成,省会城市功能和辐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力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pm2.5浓度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市区优良天气率力争达到80%左右,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和对外合作机制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权益切实保障;法治太原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这里对主要任务作简要报告。
20__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__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一)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把太原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金融聚集区。
(二)推动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均衡发展结构。围绕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迎接20__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为契机,推进“五城联创”。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三)推动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省城环境质量改善。实施城市周边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和以汾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推动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建立健全对外开放政策机制,加快开发区和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新领域。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深化太原城市群协作,努力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五)推动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面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统筹人口均衡发展,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公平、可持续、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推动廉洁和安全发展,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推进“六权治本”,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营造廉洁发展社会环境。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省城”建设。
三、20__年工作安排
20__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六个表率”作用的要求,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意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主要污染物减排,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新增建设用地降幅,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城市棚户区住房改造数量,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节点,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瞄准世界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倾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抓好富士康手机制造和维保、太重风电装备、江铃重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钢碳纤维t800、纳克润滑油、阳煤化工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项目;抓好华润万象城、欧亚锦绣、万达综合体、苏宁电器、远大购物广场、传化物流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围绕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太原论坛等,打造国际化会展平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出台的企业减负松绑政策措施,为企业降低税费、财务、物流、人工、制度性交易等成本,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化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乘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__”“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新技术带动新产业,以新空间发展新业态,培育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创造新产业“几何式增长”。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除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清理“僵尸企业”,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提升要素投入的综合效率,清除经济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一切束缚,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让新动能茁壮成长,传统动能焕发生机。
(二)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功能。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具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自然之美。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更加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更加注重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统筹。
居快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体系,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新建滨河西路南延、卧虎山路,续建太行路南延、龙城大街东延、南内环西街、南沙河路东段等城市快速路;新改续建五一路、太茅路、东峰路、新旧晋祠路、马练营路、迎泽大街东延、摄乐汾河大桥等道桥项目;改造提升50余条背街小巷。高标准推进地铁2号线建设,积极做好1号、3号线前期工作;坚持地上地下一体规划,同步完成解放路快速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新建3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努力构建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高效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实现规划建设无缝对接。积极拓展地下空间,大力发展静态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00万平方米。着力提升水、电、气、暖等公共配套设施保障水平,开工建设阳曲、清徐5000吨垃圾焚烧电厂,加快建设餐厨垃圾和污泥处理厂,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进220千伏等24项供电工程建设。继续以城郊森林公园为重点,推进东西北山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完成造林面积30万亩以上。推进晋阳湖、植物园、汾河三期、迎泽公园等重大园林景观项目建设改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4%。
踞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加快完成54个城中村拆迁建设安置任务,启动31个城中村拆迁。坚持规划引领,打破乡村界限,集中连片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做到拆迁与建设并举、安置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严控拆迁、成本、资金、市场风险,鼓励和吸引大集团、大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启动2万户改造任务,加快在建棚户区安置房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晋东、民政园、建材小区等在建工程,确保拆迁群众尽快回迁,加快推进小北关等棚户区改造工程。
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增强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为迎接青运会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建管分开、重心下移、区街为主、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的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人是城市的主体,人的素质就是城市的素质。要弘扬正能量、培育新风尚,强化规范和文化教化,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文明素养,争当“五城联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三)继续引深“三个突破”,创造率先发展新路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金融振兴的支撑性作用。
要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本抓手。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省城科技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支持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引擎作用,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0%,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建设1-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10个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3%。
要把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我市“众创”发展的新形态,激发内生增长的新动力,形成内源发展的新方式。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社区和众创空间,优化创业创新生态,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创业创新格局。实行诚信激励政策,推进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诚信度和行为规范性。大力弘扬晋商敢为人先、“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尊重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首创精神,厚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土壤”,激励创新、包容失败,不断释放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要把资本市场作为振兴金融的基本载体,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新三板”挂牌企业再突破20家,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工、农、中、建、交等商业银行的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用好用足长周期、低利息的政策红利。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增强地方金融发展实力。加快建设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有效防范、依法处置各类金融风险,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四)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省城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全力实施控制燃煤、抑制扬尘、防治尾气、企业提标、整治面源、垃圾秸秆禁烧、治理污水、生态绿化、严格监管、改革创新十大举措,确保省城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全面改善空气质量。完成太古长距离供热输送管网建设,新增供热能力5000万平方米。加快兴能2×66万千瓦、瑞光二期2×35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建设,为基本实现市区分散燃煤锅炉全替代创造热源条件。实施一电厂关停搬迁,大幅度削减燃煤总量。实施原煤禁烧,推广使用民用洁净焦炭。建立全方位扬尘控制管理系统,实施渣土密闭化清运,全面推行绿色工地标准化管理,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扬尘污染,推进市区裸露地面绿化。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2万辆,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完成纯电动新能源出租车整体更新。调整物流布局,启动中心区各类市场和物流仓储搬迁。推进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实施太钢原料场全封闭工程、二电厂铁路运煤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古交兴能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对焦化等重点行业实施限期提标改造。取缔露天烧烤,中环以内餐饮摊点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城六区内严禁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和旺火;杜绝秸秆焚烧,实现全市农田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全年pm2.5年均浓度值下降4%,二级以上优良天气力争增加20天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全国空气质量重点监控城市中排名稳定前移。
居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持续性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汾河水库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完成32万吨晋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开工建设36万吨汾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汾河小店桥上游河道截污等工程。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加快编制建成区17条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推进城区9条河流治理,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下降30%。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
(五)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历史遗存为基础,继续抓好晋祠景区完善提升、明太原县城保护性开发、晋阳古城大遗址保护、太山龙泉寺佛教文化园和青龙古镇保护修复、太化工业文明遗存展示,打造文化旅游大产业、大景区。推进府城文殊寺、普光寺、关帝庙等2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抢救保护工程。坚持点面结合,积少成多,久久为功,蔚成大观。以文化战略眼光,处理好历史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保护与创新的关系,留住历史的记忆,彰显文化的神韵,标识名城的高度。
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华夏文明主题公园,扩大万达影城的影响力,打造文化领军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文化繁荣,搞好选题策划和资源统筹,聚焦现实题材和重大主题,弘扬和传承晋剧等优秀传统剧种,充分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努力打造有历史厚重感和思想感染力的精品佳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提高服务效能和普惠水平。加快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博物馆布展陈列工程,力争上半年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积极开展“文化精品惠民基层行”“书香太原”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六)着力发展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把群众的呼声当方向、百姓的期盼当目标,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的实事做起。
持续推进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幼师、五中、成成中学、一外、二外等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完善太原学院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大力支持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提升省城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推进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省妇幼医院等新院建设,放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效应。加快推进儿童福利院和老年福利院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服务政策和体系。大力发展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强大合力。新建市体育训练中心等一批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加快推进青运会赛事及配套工程,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完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多措并举对困难人员、市属国有破产改制拆迁企业人员实施就业援助。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8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实施公办小学免费托管服务、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办理综合保险等教育惠民事项。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红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加强安全预防和隐患排查,重点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从严整治治安突出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0__年南通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两会专题(七)强力开展脱贫攻坚,协调推进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要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根本脱贫理念,坚决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今年要实现脱贫2万人。
实施精准扶贫。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农业、光伏产业、食醋产业等特色产业,强化宝迪、润恒、九牛牧业、太原老陈醋和百企千村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激发内生动力,走产业化、市场化扶贫的路子。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原则,落实易地搬迁政策,促进移民脱贫。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刻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通过生态建设与修复实现脱贫。
开展对口帮扶。各城区、开发区及所属行政、企事业单位要对口精准帮扶娄烦、阳曲两县贫困村集中的15个贫困乡、157个贫困村。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帮助发展管长远、有效益、能致富的产业,在改善交通、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方面多下功夫。各部门要落实对口精准帮扶责任,制定有效推进措施。各行各业要肩负起行业帮扶责任,发挥行业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实效。将脱贫攻坚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强化主体责任。娄烦、阳曲两县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县有龙头企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合作组织、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格局。
(八)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认真落实“三严三实”,把忠诚干净担当铭刻在思想上,体现在责任上,落实在行动上。
深化“六权治本”,大力推进“两清单、两张图、两平台”建设,制度的“笼子”要扎得更密,执纪的“利剑”要始终高悬,守纪的“扣子”要扣得更紧,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视社会舆论和社会监督,全面接受人民监督。推进协商民主,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多渠道沟通协商,完善人大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联系机制,提高办理质量和落实率,充分体现人民意愿。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审批事项少、行政效率高、行政成本低、行政过程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推行“多证合一”和“一证多用”,继续推进商事制度、城市管理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国有企业、科技管理体制、金融服务创新等各类改革,以改革推动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创造和发展活力。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部署、同步落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监管,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狠刹四风、打黑除恶“三个高压态势”。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严把廉洁从政关口。
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以同志为的___领导集体的优良作风,自觉、主动、经常向___和看齐。认真学习以王儒林书记为班长的新的省委治晋兴晋强晋的政治担当和工作作风。坚持把以上率下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做到胸中有数、落实有策、行动有力,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赋予新使命,新作为绘就新梦想。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精神状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当好表率的拼搏意志,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努力奋斗!
南通市政府
第四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5450字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___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7.4%。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针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突出问题,中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加强土地调控,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加强货币信贷管理,两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加强财政、税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和监督检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见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银行信贷投放增速放缓,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
(二)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终结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实施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全年粮食产量达到49746万吨,实现了连续三年增产。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又有2897万农村人口解决了安全饮水问题,新增450万农村沼气用户,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17万人。制定并实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从解决工资偏低和拖欠、依法规范劳动管理、加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更加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工作,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强三峡库区、松花江、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渤海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重点工程。连续四年在全国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地质勘查工作得到加强。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顺利展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开始实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取得新成绩。
(四)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部署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进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取得新进展。邮政体制实现政企分开,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保险业改革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财政税收制度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顺利进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工作深入开展。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完善出口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积极增加进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扩大银行、分销、电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和扩大与各国的经贸往来。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和法规政策。
推进科技创新。历时两年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并制定了相关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大型油气田和煤层气开发、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设计与制造、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陆续启动。高性能计算机、超级优质杂交水稻、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文化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
(六)努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34亿元。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24年我们提出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建设领域历史上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这项工作基本完成,各地已偿还拖欠工程款1834亿元,占历史拖欠的98.6%,其中清付农民工工资330亿元。
(七)继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政府立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反垄断法草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和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等7件法律议案,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29个行政法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监察、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加大。司法行政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涉及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大案要案,依法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
民族、宗教、港澳、对台和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外交工作成绩显著。
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
三是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能根本解决。不少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企不分依然存在,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失职渎职,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存在这些问题,根本在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我们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2024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不低于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得到改善。
这里要着重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目标,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指标,是提出财政预算、就业、物价等宏观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等影响,最终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预期目标可能会有一定差距。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目标,综合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等多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各方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政策原则:一是稳定、完善和落实政策。稳定,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完善,就是根据经济运行新情况及时完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就是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坚持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三是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构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通观全局,今年经济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落后企业贷款。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可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又可以有效增加消费需求。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落实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今年各地要对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普遍进行一次检查。继续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及调整相关人员待遇的政策措施。特别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完善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加强关系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大型水利、能源基地、铁路干线、国道主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社会事业、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中西部地区。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房地产业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有着重大作用,必须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二是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三是正确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两个手段,保持房地产投资合理规模,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加强房价监管和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四是深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依法惩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
(二)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保护好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及进出口的监测和调控,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改善农业技术装备,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加快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今年再解决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增加种养业、林业收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认真落实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反对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三)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
今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现有企业经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必须依法停产关闭。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今年要关停1000万千瓦;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今年力争分别淘汰3000万吨和3500万吨。加大淘汰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建筑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四是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五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六是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渤海、松花江、三峡库区及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禁止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染物向农村扩散,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七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建立更加有效的节能环保监督管理体系,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八是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要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认真落实新修订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特别要禁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高尔夫球场、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等项目用地。二要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都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三要切实控制工业用地,坚决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四要落实建设用地税费政策,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切实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的规定。五要严格土地管理责任制。落实土地督察制度。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都要严肃查处。
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工业层次和水平,继续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我国工业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替代能源,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注重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引导。
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依托重点工程推进重大装备自主化建设,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落实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五)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发挥优势、落实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紧制定后续政策,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搞好重要行业、企业的重组改造,推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快棚户区改造。中部地区,重点是继续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东部地区,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上走在前面。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开发开放。
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援助,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积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做好库区发展和库区移民工作。
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今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一)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要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落实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制度。扩大农村“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
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为他们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继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城乡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抓紧做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筹办工作,做好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办好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
(二)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和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推进退役军人安置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在全国城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继续落实好优抚政策,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要让城乡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三)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切实落实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要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切实搞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学校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要依法加强监管,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
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传销和变相传销、偷逃骗税、走私贩私等违法活动。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各级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重点是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继续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中的独特作用。
(五)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今年将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试点。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实施关闭破产,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稳步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金融、税收、技术创新等政策,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现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内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竞争地位,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这项改革涉及制定新的企业所得税法,《______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将提请本次大会审议。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和措施,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要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巩固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重点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二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三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四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五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六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加强国家口岸管理和检验检疫工作。
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注重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引导跨国公司把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到我国,吸引外资加快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和规范。优化投资环境,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纠正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变相给予优惠政策和层层下达分解指标的做法。
引导和规范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有实力、有信誉、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强引导和协调,避免企业在境外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办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制定,稳步推进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
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几年来,我们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和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大反腐__力度。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和方式,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建设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是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__败体系。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问题。现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群众反映强烈。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制止。要严格控制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切实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
建立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坚持以___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___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推进后勤建设和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全面建设,完成好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斗争和维护稳定任务。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搞好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加强内地与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与港澳各界人士一道,为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而努力奋斗。
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各项政策。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积极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促进直接“三通”,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为两岸同胞谋和平、谋发展、谋福祉。我们将继续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加强同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的对话和交流,争取早日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我们坚信,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代表!
一年来,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推动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我们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愿望,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坚定信念。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利益,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要大力开展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形象,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依法保护其他国家公民在中国的合法权益。
我们愿与各国人民一道,为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各位代表!
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前程似锦。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奋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篇 2024年政府精神文明工作自查报告2950字
2024年以来,我局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突出四三大行动工作重点,强化整改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结合市文明委的年度工作任务,对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重点任务,落实了责任。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力量,认真落实组织、督促、检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思想基础
我局把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巩固和深化市级文明单位成果的重点,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抓思想政治教育。我局以开展学习型党委织建设为契机,始终坚持对干部职工的思想、纪律、作风和道德教育不放松,在坚持局党委集中学习和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写读书笔记等形式,组织干部学政治理论,提高思想意识,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学业务提升业务水平、业务能力,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粮食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学政策提升自己,不断实践,为民服务;学礼仪,使个人言行更趋文明,更贴进群众。由于我局不断地加强学习引导,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知识素养、能力水平和思想行为修养,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了思想基础。
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领导带头,在调查研究、文风会风、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搞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局领导带头在廉政建设上做好表率。坚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事项、人员安排和大额经费开支等方面,实行班子成员集体研究。领导班子成员无重大违纪、违法等行为发生。
三是抓行风政风建设。我局非常重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着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树立文明单位良好形象,以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机关和人民满意公务员为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付诸实施,加大对粮食收购、销售等市场的管理、监督力度,规范粮油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利益,有力地促进了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全年无投诉。
四是抓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机关和下属企业都制定了职业道德规范标准,并形成了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把“一诺千金”作为机关和各企业的行为准则,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诚信部门形象,形成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三项行动,着力提升机关干部文明素质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宣传行动。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二是广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以公务礼仪为主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倡导文明服务、文明交往、文明乘车、文明游览、文明就餐、文明上网等礼仪,推进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家庭。三是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在办公楼制作善行义举四德榜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牌,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崇德向善,大力开展诚信、敬老、奉献等传统美德教育。四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队伍,在今年5月份粮食科技宣传周和 10月“世界粮食日”期间就“粮安工程”建设、粮食法律法规、爱粮节粮等内容开展宣传活动。
2、开展不文明言行大曝光行动。引导我局干部职工认清各种陋习和不良行为的危害,更加自觉地增强公德意识、维护城市形象。教育干部职工自觉做到不乱扔乱倒,不乱穿马路,不乱停乱放,不做损坏公物,争做一名好市民的表率,使干部职工重视不文明行为、热议不文明行为、敌视不文明行为。
3、开展责任区内环境大整治行动。根据创城分工,组织我局干部职工按时打扫包靠小区内环境卫生,逐级落实环境创建责任制,对科室内部环境营造提出明确要求,号召全体干部统一思想、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创建优美、亮丽、清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机关各办公室及楼梯间、卫生间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加大对办公楼环境美化、卫生状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
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1、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一是加强对机关内部科室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办公秩序,明确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限要求,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促进工作效率提高;二是突出抓好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大对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规范粮食收购许可证办理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对来访人员接待态度,切实做到礼貌热情,及时办理。三是加强经费成本的管理。从完善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对车辆费用、办公费用、业务费用管理制度,做到增收节支,管理规范,制度落实。
2、认真开展“讲树”活动。按照要求,坚持在机关干部职工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重点以反对奢侈浪费为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拒绝“餐桌上的浪费”,开展“光盘行动”宣传,促进生活作风文明化。
3、实施关爱职工行动。尊重和关心离退休干部,及时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关心体贴职工,对生病住院职工进行慰问,在春节期间开展对职工家属慰问。高度重视对青年职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4、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我局将信访维稳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落实任务,做到群众来信、来访事事有答复,件件有落实,保障了信访维稳工作有序、扎实、有效开展,全年无一例越级上访,无不安全事故发生。
5、扎实细致做好送温暖、扶贫救助等工作。为解决“第一书记”村村民吃水难问题,克服困难先期筹措资金2万元帮助该村新建蓄水池一座;同时发挥单位优势,帮助村民解决卖粮难,我们把村民生产的小米,纳入“政府放心粮油工程”销售网络,帮助销售,解决村民卖米难问题,帮助村民增收。切实抓好“精准扶贫”,粮食局党员干部与“第一书记”村34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帮助查找致贫原因,出谋划策。为贫困户送去米面、煤炭,确保温暖过冬。每当干部职工及其家人生老病死时,都会及时组织探视慰问。
6、是重视职工法纪教育。积极加强防范,认真抓好局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突出重点抓好我市粮食行业的综治工作。抓好宣传教育,督促干部职工认真执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多年来,局机关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局机关干部职工无人违法违纪,无人参与“_”等非法、邪教组织,无吸贩毒人员,每年均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标单位。机关职工计划生育合格率达100%。
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继续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的工作思路,以更大的热情、更强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深入、扎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此促进全市粮食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六篇 萍乡市政府工作报告130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20__年:在艰难转型中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转型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在这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60亿元,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3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17.06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2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增长11%。全市存款余额683.92亿元,比年初净增60.50亿元;贷款余额458.21亿元,比年初净增77.38亿元;存贷比和新增存贷比分别达到67%和127.9%,中长期贷款增速居全省第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确定的124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0.16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163个,实际进资335.52亿元。引进比克新能源客车、中材风电叶片等一批大项目,华能安源电厂、华美立家、赣湘国际物流港、江西宝安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顺利推进。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为6.6:59.5:33.9。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5万亩,增长0.3%,粮油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收购创历史新高,为种粮农民增收1700万元。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8亿元,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均为4%,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0__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5家,新增34家。芦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扎实推进。“格林米特”杜仲猪肉成为南京青奥会唯一指定猪肉供应产品。“莲花老表”大米获得江西省首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五大传统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31.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5%,增长9.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2%。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81.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4%,增长12.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4.6%。工业陶瓷电瓷产业集群、粉末冶金产业集群入选我省首批20个省径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其中粉末冶金产业已有25家企业落户,8家企业投产,粉末冶金产业规划展示馆、粉末冶金产业孵化中心、综合性技术检测中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封顶。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本级连续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大力实施旅游景区双5a战略,扎实推进旅游工作六大工程。武功山金顶整治初步完成,34栋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新山门、石鼓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武功山温泉豪生度假酒店已开业运营,安源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基本完工,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武功山景区和安源景区产业集群入选省重点旅游产业集群。杨岐山景区和荷花博览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孽龙洞景区成功改造提升,中国红鱼文化村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成功举办第七届武功山帐篷节、首届武功山全国大学生户外运动挑战赛和莲文化旅游节。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1亿元,增长39.2%。文化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增长10%。金融业稳步推进。萍乡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被列为江西唯一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85.8亿元。萍乡农村商业银行、九江银行萍乡分行挂牌成立,交通银行萍乡市分行正式获国家银监会批准筹建。华维电瓷在“新三板”挂牌。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市政府与10家省径银行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年拟贷款503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普惠金融活动。电子商务产业裂变式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22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三,增幅273.84%,列全省第一。物流业蓬勃发展,上栗县永璟、强泰等物流集团竞相发展,达金物流被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指定为20__apec会议燃放烟花产品唯一物流承运企业。
(三)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强化中心城区规划依法集中统一管理,编制了《萍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__—20__年)》。全年开工城镇化项目48个,完工17个,完成投资86.58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95%。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投入资金1.27亿元,完成308个村点建设和改造任务,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高铁及地方配套工程,9月份高铁正式通车,衡茶吉铁路地方配套工程竣工,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和华能安源电厂的铁路专用线全面完成。高铁、高速、国省道完成投资43.2亿元,灾害恢复重建、大中修等项目完成投资5.45亿元。偿还道路建设贷款债务3.07亿元,分摊化解320国道萍乡段债务1.854亿元。公路建设落实计划项目里程747.8公里,项目资金1.2亿元;争取农村公路计划600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公路。萍洪高速、吉莲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春节前将全面建成通车;昌栗高速上栗段建设进入高潮。萍高路竣工,320国道芦溪、湘东段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通久路万新段扎实推进,萍福路路面破损修复完工。319国道城区段即将实现右幅单线通车,320国道城区段完成招投标。田中生态水库的路网框架建设成型,挖湖工程进入扫尾阶段。莲花(南岭)220kv输变电工程、芦溪县首座220kv变电站柳江变电站、萍乡北220kv牵引站线路工程、虎形山110kv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新增投资10.4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节约集约用地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土地南京督察局专项检查。
(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减排项目76个,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25.5公里。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实现下降,空气质量和水质有所好转。萍乡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4.4%。创建森林乡镇10个、森林村庄100个。市本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批复;芦溪县成功创建省径森林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上栗县申报创省径森林城市已经获批;莲花县创省径森林城市通过省径验收;山口岩国家级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推进了319、320、芦万武等5条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带建设,综合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指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四级劳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城镇就业31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__人,城镇就业率达95.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所有县区全部纳入了新农保和城居保范围,全面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矿区农贸市场、金陵大市场等农贸市场改造有序推进。全市保障性住房2800套全部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完成13073户;棚户区改造完成9821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5785户,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15053户,建成8223户。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全面实现了供水、防洪、发电、灌溉的功能。白源水厂建成投产,新增供水能力10万吨/天。投资近1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输供水管网50公里,实现了白源、麻山和五陂下三个水厂的互连互通,互为备用水源,城市供水的水量、水压、水质、应急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保证。住房公积金管理安全规范。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年教育资金投入23.1亿元,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稳步推进,高考再创佳绩,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得到提高。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搬入新校区。上栗县被列为全省11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之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话剧《老阿姨》广受好评,广播剧《本色》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安源大剧院开始运营。全市数字影院实现县区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芦溪县县级公立医院和市二医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得到省政府肯定。全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市体育中心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我市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榜实现新突破,均比上届前进了3位。稳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在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主要目标综合考评中,我市名列第一。市民宗局荣获全国宗教工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综合应急预救援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了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构建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立了煤炭、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四大高危行业安全综合监控平台,有力提升了全市本质安全水平。全市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获全国先进。信访工作取得“六个没有发生”的好成绩。成功应对了“5·25”历史罕见特大洪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六)各项改革蹄疾步稳。在全省率先推行以“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主体监管清单、审批流程再造和规范中介机构改革”为内容的“三单两制”改革,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有的343项精简到114项。项目办理时限由574个工作日缩减到33个工作日。坚持“调”“控”同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新城区和开发区成功合并。加快区域合作步伐,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列入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初步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新余市、宜春市签订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上栗、莲花与湖南浏阳、平江等县市签订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浏阳共识》。
与此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着力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2件,政协提案130件,办复率100%。建立了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加大了顶风违纪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开展了打击“两违”、行政执法、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违规参与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等专项整治,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中不正确履职或履职不到位情况进行了问责。开展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的跟踪审计,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及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萍乡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大项目储备不多,部分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弱化,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壮大,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存在。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区域发展不均衡,小警镇规划建设整治不到位,功能不完善,农民无序建房问题较为突出。三是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地区的工矿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保护以及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四是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老百姓的民生保障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为政不为”和“担当不力”现象仍不同程度在一些行政人员当中存在,廉政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战20__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务必认真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及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部署,深入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方针,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型升级,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狠抓落实,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全面开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新局面!
20__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50亿元,增长8%;利税总额完成290亿元,增长8%。
着力主攻工业。大力促进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和冶金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粉末冶金及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粉末冶金技术改造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突出发展环保陶瓷、节能技术产品;新能源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种材料及应用产品。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绿色生态食品。大力建设以“一区五园”为重点的工业平台。每个工业园重点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产业,力争主导产业的产值和税收贡献达到各自园区的80%以上。以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芦溪工业园、莲花工业园为依托,以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和上栗经济开发区创建省径工业园区为平台,以设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各县区以省径工业园区为主,产业基地为辅,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加快发展15个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依托重点企业,整合资源,培育3至5个主营业务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7个,完成投资195亿元。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利机遇,谋划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努力从享受国家政策渠道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重点支持萍矿、中煤科技、萍安钢、华能安源电厂等骨干企业的发展。重点抓好华能二期、比克新能源客车、中材二期、中材风电叶片、方大光伏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跟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加大对华维电瓷等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赣西变压器公司年产5000台干式变压器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220kv大仓前和110kv上栗桐木、莲花坊楼输变电重点工程建设。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的各项减免税费政策,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消除对民营经济的隐性壁垒,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重点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旅游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大对本土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放胆、放手、放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努力形成“重商、爱商、安商”的氛围。
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把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撑,坚持错位和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力争将湘东区、上栗县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莲花县列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步伐。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和“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一个综合性区域共享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粉末冶金产业科技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交流合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坚持高质量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统筹城乡规划。按照《萍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__—20__年)》等规划要求,强化规划集中统一。坚持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依法修编全市各项规划,努力做好地下空间的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城镇和乡村。城市规划要注重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等关系,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彰显城市魅力。
居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坚持老城区做优、做净、优化基础设施,留住乡愁;新城区建美、建精、建出档次,体现城市特色。注重将老城区改造与萍水河改造统筹推进。逐步将田中湖到双河口之间的沿河路及其周边路网打通,以萍水河为纽带,使萍乡的人脉、文脉、山脉、水脉融为一体,新城区和老城区融为一体。加快推进中环北路、益民路二期、吴楚大道二期、安源大道拓宽改造、垃圾焚烧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田中景区、聚龙公园、翠湖公园等园林景观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玉湖新区教育园区、城市综合馆、移动大厦、商会大厦、农商大厦、花园小区等新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润达国际城市综合体、美佳华商业广场、法莱德国际生活时尚广场卡设。打通东门桥头等断头路,加宽光丰铁桥通道。推动萍水南路全面贯通,启动龙古坳、九形岭等旧城改造项目。
居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网格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程,优化城市微循环系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全面开展治理“超载、道路遗洒”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影响城市环境的顽症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构建发达道路交通网。积极协调推进昌栗高速建设,力争20__年底竣工通车。积极推动沪昆高速复线项目落地,力争纳入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并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保319、320国道城区段改造全面完工。积极争取渝长厦快速铁路项目通过我市并设立站点。全力争取萍莲高速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近期规划并早日开工。完成全市公路升级改造112.58公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将萍乡列入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第三阶段(20__-20__年)政策支持名单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加快实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绿化造林6.93万亩、森林抚育29.3万亩,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建设工程,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加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环境。继续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保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加强pm2.5监测,提高空气质量。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均增长2%以上。
稳定农业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种植总面积120万亩以上,总产量56万吨以上。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60家。深化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力争达到1820家,创建30个农民合作示范社。着力推进芦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做好莲花、上栗、安源等省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争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扶持“天涯种业”、“春蕾南方制种公司”打造国家级种子企业。以银河杜仲公司“格林米特杜仲猪”品牌为龙头,推动联户经营,带动全市生猪产业进行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生产。做大做强油菜、油茶产业。加快推进319、320国道沿线区域的苗木花卉产业带建设。
居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设用地收储制度,从严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实现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优先做好水利项目建设规划,力争碧湖潭水库、萍水河治理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进入国家建设盘子。力争新增水利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争取省径以上补助资金6亿元,重点抓好寒山水库、8座病险水闸、7处中小河流治理等新建项目建设。抓好“沃土”工程,完成总投资1.54亿元、14.2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补充新增耕地3800亩。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小警镇社会化服务功能配套,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坚持一户一宅,严格审批程序,切实规范农村个人建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在推进“物的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以最大的决心和最严的举措加强山口岩、锅底潭等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强化转型新支撑。主动适应现代服务业新常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居快发展旅游业。以5a标准加快武功山、安源、杨岐山三大景区建设,按照建设8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要求继续完善景区创建后备库,扎实推进旅游工作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旅游硬件设施、文化项目和服务体系同步全覆盖。围绕核心品牌和特色,突出重点市场的宣传营销,坚持立体式、多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区域性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武功山—安源—杨岐山”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构建便捷通达的景区连通工程,推动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35%以上。
居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完善中国安源文化博览园的规划、建设,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好演艺娱乐、印刷包装、数字动漫和文化创意等一批文化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健全文化艺术创新机制,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善市、县(区)、乡(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居快发展电子商贸物流业。加大与大型物流企业对接力度,充分发挥地域和传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和互联网建设。加快永璟、强泰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力促上栗县国中安智物流项目成功上市“新三板”。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应用,着力打造具有萍乡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带,推动商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网优电子商务科技园建设,加快中帜汽车汽配城、萍乡先锋电子商务产业园、江西平善堂健康产业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
居快发展金融业。贯彻落实金融改革“1+10”文件。着力做好融资工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继续做好货币信贷工作,支持各银行业机构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实体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巩固市政府与省径银行业机构的合作成果,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招商,确保交通银行上半年开业。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抓紧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在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全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广度,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推进市、县(区)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卡设,适时启动征地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及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三项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逐步健全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市以下财政体制,适当增强市本级宏观调控能力。大力撬动民间资本,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ppp(公私合营或合作)、pfi(私人主动融资)等融资模式的积极作用,化解政府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国资国企改革各项任务,加快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力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降低行政成本。
居快简政放权步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好“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对全市各部门的行政权力和责任进行分类清理,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丰富原有“三单”内涵,进一步优化联合审批流程再造,推行网上联合审批,并将评价纳入行政考核内容。加快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取消和下放部分权力,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加快市场化改革,公平对待市场主体,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统一的市场规则中公平竞争。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构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和市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检验检疫、出口保税区等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扶持本地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有条件的外向型企业走出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引进一批产业龙头和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打造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引进外资实现增长6%以上,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379亿元。
(六)推进民生改善,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繁荣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城镇就业率95%以上。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推动“一体化”创业服务。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大力推进“五险”统一征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稳妥推进保障房建设,抓好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解决好全市20多万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扎实推进扶贫攻坚,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大力支持片区区域重点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精简退职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出台惠民增资政策,提高全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被雇人员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工资保障。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制定《萍乡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办法。抓好各级各类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抓好公共卫生能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根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做好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切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继续推行安全管理“三大工程”和“企业可防、政府可控”工程,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推进“本质安全、科学治安”工程。始终保持对非法开采打击的高压态势,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安全生产监管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把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质量和市场距督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及时发现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提高信访处置能力。深化平安萍乡建设,启动“天网”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好转率。
三、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建设法治政府
眶紧围绕建设法治萍乡的目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建设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市场距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俊全依法决策机制。对列入重大行政决策范围的事项按规定程序决策。探索制定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办法。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制定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办法,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方式,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着力构建诚信政府。推进行政行为程序规范化,健全行政自由裁量约束机制。完善诚信行政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建立行政行为承诺制度,严格履职践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引导社会群众诚信守法。推动司法机关建立失信行为监督和惩戒机制,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营造优质、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积极作用,善于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灵活传递政务信息,增强政务公开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厉行节约,加强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抓常、抓细、抓长的作风建设机制。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从严管理干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打造廉洁政府,大力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为促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萍乡市政府
第七篇 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年度工作自查报告4450字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县政协的大支持配合下,县政府班子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以“四大重点区域”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忠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预计12月底,完成全县生产总值83.25亿元,同比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同比增长23.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同口径增长1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0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同比增长13.9%。
一、加强学习提素质,努力打造学习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思想建设的首位,坚持党组集体学习制度,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开展学习和专题研讨,集中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党章》、《廉政准则》及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进一步夯实了党风廉政工作的“两个责任”;集中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深化了班子成员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坚持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学法制度,先后组织学习了《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组书记亲自讲党课,班子成员内部进行了六次专题研讨,并分头组织召集相关部门开展了两轮6次专题研讨活动。班子各成员在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的同时,结合分管工作实际,自学国省市相关政策,记笔记、写心得、做调研。通过不断的深化学习,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政治素养得到提高,执政能力得到增强,党性修养得到加强。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全力打造务实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把发展做为第一要求,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班子成员勇于担当担责,抓好工作落实,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了统筹协调、促进开工、征地拆迁、要素保障“四个专项行动”,成立了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争取投资、解决用地“四个工作队”,现场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__飞行小镇、恒大产业园、汽化__等项目有序推进,全县首个ppp项目—中医院迁建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江南经济主干线动工建设;积极主动对接,省供销集团、水务集团、环保集团三大省属大型国有企业与我县达成合作协议,省水务集团投资的水务大厦项目动工建设;抢抓促投资稳增长机遇,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2.4亿元,争取省级新增投资项目7个共计1423万元,争取国开行和农发行政策贷款项目4个11.99亿元、专项建设债券项目5个资本金5400万元;立足特色资源和优势项目,积极实施精准招商,主动走出去进行以商招商和节会招商,招商到位资金66.4亿元,增长24.93%。
(二)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先后出台了《工业促销保增长十大举措》等扶持办法,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稳定生产、开拓市场,__电子、__十三坊建成投产,辰州锑产品开发处于带料试产阶段,聚能重晶石采矿生产正常,恒大包装盒生产线建成投产,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建设中。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出资500万元与县邮政银行联合开展“助保贷”业务为为__牧业、__源保温材料等企业融资2500万元,协调__银行为恒大产业园项目贷款1.5亿元,借助政银企联席会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2890万元,与省供销集团合作为__公司解决产业精准扶贫资金3000万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实现了企稳回升。预计12月底,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4.36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亿元,增长23.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
(三)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围绕农民富、农业强和农村美目标,启动实施30个精准扶贫示范村、10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新发展合作社51个,新认定家庭农场15个、专业大户34户,发展茶叶生产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个,申报省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发展电商扶贫网点16个,竹林关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全市观摩第二名好成绩,全县4142户1.58万人稳定脱贫。__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填补我县外贸出口企业空白,__肉鸡、十三坊系列食品在西北市场实现产销两旺,__红茶荣获农业部“极具发展潜力茶叶品牌”奖,我县被省政府增补为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县。预计12月底,全县可实现农业总产值22.6亿元,增长3.7%,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8078元,同比增长13.1%。
(四)旅游转型步伐加快。加快精品旅游景区建设,__古道文化景区__古镇完善了景区引导标识、公共信息平台等综合服务功能,启动了国家4a景区创建;__飞行小镇机场扩建项目动工建设,上运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丹江漂流、桃花谷景区分别获得国家4a级、3a级景区认证,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功。先后成功举办了__民俗文化体验节和桃花谷首届桃花艺术节,“__封地·__朝阳”旅游品牌更加响亮。预计12月底,全县完成旅游接待51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15亿元,同比增长18.1%。
(五)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围绕县城西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和商丹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四大重点区域”布局重点项目,集中全县80%的投资推动区域发展,中心街改造、丹江一桥、金山城市公园等市政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商帮广场、江滨北路西延等加快推进。围绕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目标,市政项目建设顺利,移民搬迁示范带动明显,棚户区改造稳妥推进,我县计划实施的棚改项目有6个,获省上批准3个,其中竹林关洞底片区项目获国开行贷款1.7亿。保障性住房“十二五”轮候计划全面完成,新开工建设公租房350套,竣工150套,江南小区被列入全市首批“和谐家园、幸福家园”试点小区。在重点区域、小城镇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的强力带动下,城市框架逐步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2.47%。
(六)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实行“河长制”,落实丹江沿线各镇治理责任,实行环境网格化监管,推进丹江流域综合治理,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极大缓解,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河南片区污水管网与县污水处理厂顺利实现并网,未来绿色农牧公司600立方米大型沼气建成并投入运行,尧柏水泥一线、二线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正常,丹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全县首批8镇54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今年我县又被列为新一轮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示范县,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作现场会在我县竹林关镇成功召开。
(七)民生民本持续改善。116个民生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竣工84个,完成投资17.7亿元。启动省级教育强县创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135人,上线率52%,居全市第三,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实施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6月8日国家计生委在商镇成功召开全国“养育未来”现场观摩会。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2100余套“户户通”发放安装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成功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多渠道促进就业,扶持创业28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73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对37件信访积案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全年未发生信访突发群体性事件,实现进京“零非访”,处置“非访”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完善监狱与司法所衔接机制,实现监狱帮教与社会接茬帮教无缝对接,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要求,组建了由18个行业领域安全联席会,实行了12个镇办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制度,开展了全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领域大排查、安全隐患大整治活动,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三、从严管理转作风,倾力打造廉洁型政府
县政府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从严从实,严于修身、正于用权、严于律已,在严管理中转作风、优服务,建设廉洁型政府。
(一)突出重点,落实党风廉政目标任务。县政府班子突出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2024年全县反腐__工作责任分工》,全面落实了党组班子成员及各镇、各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按照三级约谈办法,结合工作情况,分层对镇(办)和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党组班子、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五个一”和“一岗双责”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二)加强督查,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县政府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组织开展了“百日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客商评价股所长”等活动,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督查问效,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对重要时段信访安保维稳、专项资金使用、招生考试以及全县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实施等情况的专项督查,对促捐资稳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狠抓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维护政令畅通和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在兼顾常规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每月一重点、每季一主题、年终一总结,实施集中统一的专项检查治理。
(三)严格追究,促进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关于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办法》、《政务督查抓落实五项制度》等文件,提升工作执行力;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制度,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每周由副县长带队对干部在岗、履职、学习等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围绕严防“四风”反弹,开展了“五个一批”廉洁过节专项行动,共开展作风纪律明察暗访4轮160场次,检查单位166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7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
(四)强化保障,健全反腐__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县直部门所属单位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年度向党组述职述廉制度,并将“考廉”对象延伸到拟提拔的司站级干部人选;实行镇级公务接待审计制度,对县直部门干部下乡在“廉政灶”用餐实行登记卡管理;在12个镇(办)和20个县政府工作部门设立了监察室,配备了专职领导和工作人员,并落实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在全县实行廉政风险“三卡预警”,建立了全县廉政风险点等级管理平台,针对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或已经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根据等级高低,及时向有关部门及个人发出“提醒卡”、“函询卡”、“警戒卡”,予以警示告诫,进一步夯实了廉政风险的防控责任。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全县人民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全县大企业大项目少、产业项目单一,农民持续增收空间有限,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十分艰巨;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税收入结构不合理,骨干税源偏少,财政收入总量偏小,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不平衡,调控难度大;三是制约因素较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用地紧张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艰巨。对于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在今后工作中,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为主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__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八篇 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1900字
本年报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编制,由工作概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费及减免情况、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组成。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24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
按照《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定》,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办法进一步明确我局政府信息公开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工作措施,坚持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公开政府信息,确保了公开内容的全面具体、公开程序的严密规范、公开形式的方便有效,不断提高了司法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为建设公平、阳光、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概况
2024年是施行《条例》的第一年。我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
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执行《条例》及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加强领导,初步建立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根据《条例》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确定由局办公室牵头负责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大推进和协调工作的力度。
(二)认真完成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作。我局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通过我局外网网站对外发布。
(三)建章立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章制度。我局制定了《市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和《市司法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规定(试行)》,明确、细化局机关各处室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工和职责,建立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受理机制、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监督通报、档案管理一系列制度;同时,根据本部门实际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规范了市司法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内部处理流程,明确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办理时限,并印制了相关文书。
(四)加强宣传,扎实开展培训工作。通过观看录像、邀请专家讲解、以会代训等形式,分批次、分层次,就政府信息公开《
指南》和《目录》的编制要求和规范、政府公开信息的梳理填报等对全局干部和各部门具体经办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我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自《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的内容方面,我局按照要求将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制作或保存的政府信息共247条进行了主动公开。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10条,占4.04%;政策法规类信息95条,占38.46%;司法动态及公告类信息127条,占51.42%;其他类信息15条,占6.08%。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截至12月31日,我局接到依申请公开申请8件,均已按《条例》及《规定》有关规定给予了答复处理。
四、收费及减免情况
因广东省暂未出台相关具体收费标准,我局暂未对申请人进行行政收费。
五、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24年因回复依申请公开的途径问题,发生一件行政诉讼,当事人在福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审判,一审我局胜诉。
六、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4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信息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制度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推进。下一步,我部将严格按照《条例》要求,紧密结合我
局实际情况,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意识。继续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教育,认真学习《条例》及相关文件,学习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大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公开理念,增强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健全主动申请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细则,加大落实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保密审查机制、年度报告制度、监督和考核机制等力度,不断提高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进一步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梳理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细化分类、规范表述,特别要在做好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同时,不断拓展业务类、决策类等信息公开内容,使信息公开内容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
(四)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加大技术、资金、人员投入,进一步办好司法局门户网站,充实网站功能,强化在线服务,充分发挥市局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重要作用。
第九篇 佛山市三水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3950字
佛山市三水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佛山市三水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致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把发展工业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扶大扶优扶强,支持凤铝、科勒、阿托菲纳、弘力南方镀锌板等10多家大企业进行
二、三期增资扩产,积极支持健力宝恢复生产,巩固民族品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支持科技企业创业中心建设,全区有70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金盛集团被评为全省2003年度百强民营企业。目前,全区有私营企业1408家,个体工商户14161户。工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3.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积极推进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开发建设,三水广场、莱钢等一批商贸、物流企业投资三水,兴建港口码头5个,旅游接待总人数超200万,比去年翻了一番多。出台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五十条”配套文件,开展了“并村”、“村改居”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了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6700万元开展水利建设,规划农业园区2.7万亩,高标准连片整治鱼塘1.6万亩,去冬今春建设高标准排灌渠近70公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1100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0.5∶57.9∶31.6。一年来,我们加强西南组团规划建设,致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和人居环境。积极贯彻区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开展了西南组团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详查。修订完善了规划管理规定,加强了规划管理。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4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3项,三水二桥及其引道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8,区6项重点工程已基本完成5项,改造完成一级公路15.32公里,新建桥梁3座,完成交通建设投资近5亿元,为历史最多的一年。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交车。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投入5000万元完成了大批市政工程,开展了西南涌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对全区水泥厂进行了污染治理,初步实现了无烟无尘排放。开展了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治理试点。马鞍岗无害化垃圾填埋场和驿岗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开工。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文锋东路“天光圩”农产品批发市场顺利迁移到百旺城,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改观。完成了一批镇村、工业园区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区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城市复查考核,白坭镇被评为我区首个省卫生镇,该镇农民公寓建设的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管理体制改革,公共卫生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成功举办了一批国家级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取得新发展。“双拥”活动扎实开展,我区连续第三次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较好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指标任务,我区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三水年鉴》获得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武装、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宗教、老龄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一年来,我们实施依法治区战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致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共119件,办复率达10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命案侦破、禁毒和严厉打击街头犯罪、非法传销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抓好法制教育,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了市场食品准入管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大力度处理城中村散队、集资、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历史遗留问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一年来,我们深化各项改革,扎实实施“十项民心工程”,致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全面完成了区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设立了区行政投诉中心,加快筹建区行政服务中心,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清理、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理顺了区镇两级财政关系。采取货币化和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方式,完成了区、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公有资产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了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污水处理厂、市场物业、道路停车位等一批城市经营项目推向社会。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开发就业岗位1.95万个。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居民住院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3.4。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反腐__工作力度,强化监察、审计等监督机关的作用,深入开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以及全区人民和广大外来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凝聚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离不开驻我区部队、直管单位的支持和参与。在此,我代表区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基础还不够雄厚,抗风险能力还不够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题不够鲜明,特色不够明显,税收结构不够合理;群众信访增多,治安形势仍较严峻,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和干部的作风还需要下大力气转变。对此,我们将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任务
2024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承前启后,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我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大佛山再次成为投资热点,兄弟区加快发展的态势逼人,我们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三水发展慢就要落后,把握不好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激活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等优势,科学规划,精心策划,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把三水建成珠三角西部的经济增长极和重要节点城市。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努力实现三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为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定位,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构筑经济发展的大平台。
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大力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园区经济,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特色经济,编制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全区产业规划,明确一二三产业布局,实行政府引导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不同产业、不同行业错位发展的特色园区,吸引项目投资聚集,带动专业园区、专业镇的发展。通过建设大基地,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1、建设四大工业基地:一是突出重点,创新体制,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区级工业区,充实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内涵,把中心科技工业区打造成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示范性园区,重点引进汽车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全区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升级。芦苞镇南部要主动与中心科技工业区衔接,引进项目,加快工业发展。二是充实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和佛山国家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内涵,把白坭镇建设成为电子电器产业基地。三是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支持健力宝集团改善经营管理,巩固发展民族品牌,引入和培育食品饮料企业;充分发挥3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其它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做大化工、新材料产业,把西南街道建设成为食品饮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四是整合水泥产业,引进轻纺项目,把大塘镇建设成为轻纺、高档建材基地。迳口华侨经济区要发挥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工业。要积极申报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海关出口加工区等高层次园区,推行园区1so体系认证,争取政策支持,提高园区建设速度和水平,把三水建成珠三角西部的制造业基地。
2、建设三大旅游文化基地:一是促进云东海体育公园、五星级酒店、天鹅湖花园、绿湖花园和9平方公里的云东海湖等一批项目上马,把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建设成为高档次的休闲旅游文化基地。二是抓好芦苞南武当文化园、芦苞温泉等项目的开发,加快把芦苞镇建成我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三是积极支持大旗头村保护开发,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旅游文化基地。与此同时,制定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资,抓好梁仕诒故居、大南山、迳口生态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力争明年建成省旅游强区。
3、建设两大物流基地:一是发挥我区黄金水道优势,实施港口岸线规划,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公共港口码头,支持莱钢、长顺燃料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三水港物流基地。二是发挥铁路和国道的交通优势,支持金利泰等物流企业,在321国道河口段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实行公路、铁路、港口联动,积极发展港口码头、公路铁路货场和工业园区第三方物流,使物流业成为具有三水特色的新兴支柱产业。
4、建设西南中心城区商贸基地。要发挥西南中心城区人口聚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做好第三产业布局规划,有计划开发江南新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商贸、房地产、餐旅和休闲娱乐服务业,使西南中心城区成为承接珠三角、辐射粤西北的重要商贸基地,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十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试题550字
1、___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要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2、___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要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3、___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4、___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4年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5、_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要怎样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答:_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24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深化粮食收储、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使农业农村充满生机活力。
第十一篇 优秀:党员学习xx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750字
__年5日上午,温总理在__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报告承诺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提出,今年要用百倍的努力,完成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的目标。为圆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梦,报告承诺,今年将采取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等四项措施,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报告承诺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推进节能减排进入关键年。报告承诺将在十个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引起了很多代表共鸣。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出口产品享有良好信誉,这是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国家采取加快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等措施,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管理范文网教育是百年大计。报告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针对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高涨,报告明确表示将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报告承诺,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报告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总理的报告,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总理的报告太解渴了。”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成对说,报告涉及民生的篇幅,超过了历届,并且没有一句虚话、套话,老百姓都听得懂,看得明白。“报告中有关民生的内容,字字都是真金白银,都是为咱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最需要解决的事
第十二篇 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129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是淮南发展进程中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结构性矛盾和重大事件影响等复杂形势,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积极化解风险,奋力克难攻坚,保持了经济运行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财政收入12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5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170元、10400元,在深化改革、推动转型、改善民生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综合施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存量、扩大增量,确保经济运行安全、风险可控。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着眼于为企业松绑减负,减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负14.2亿元。出台金融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奖励办法等文件,直接融资增长167.3%,8家企业分别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扎实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等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720家,净增“四上”企业265家。梳理解决284家民营企业涉及的土地、规划、产权等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夯实项目投资基础。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建立重点项目包保和调度机制。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5个、续建184个、竣工78个,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中安煤化一体化、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朱集西矿等项目基本建成,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1204万千瓦。夯实居民消费基础。积极培育网络、信息、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房地产新开工40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旅游业实现总收入70亿元。江淮云产业基地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田家庵跻身省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夯实产业转型基础。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依法关闭退出小煤矿15对、非煤矿山企业4家,彻底告别了小煤矿百年开采史,全面迎来了现代化大矿井时代。
(二)强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从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转职能、补短板,抓开放、促创新。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完成市政府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并予以公布。对176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保留市级行政许可55项。县区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资金、资产和土地“三项清理”工作扎实开展。凤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粮食银行”模式得以推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省径创新型城市试点全面启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5亿元。授权发明专利236件。制定修订行业、地方标准10项。“两化融合”指数提高4个百分点。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全国防爆电气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筹建,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通过国家评审。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与塞尔维亚武贝市建立友好城市。园区承载功能不断提高,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国家级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加快建设。强化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全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引进内资600亿元。支持本土企业立足淮南,开展对外合作。合肥海关驻淮南办事处获批成立,为本地企业外向发展提供通关便利。
(三)强化城市功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增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6.9%。城乡规划加快编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各类规划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更加科学合理,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增强。山南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发展要求,重新启动一批战略合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核心区路网、公交等设施加快完善,3所学校、2所幼儿园建成投用,安理大新校区、职教园区等群众关注的项目全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保障力度加大。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开工59185套、基本建成13395套。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3.1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采煤塌陷区异地搬迁工程,竣工安置项目4个。加强安置区建设协调调度,着力解决征迁户安居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西部城区5条道路改造完成,3座淮河大桥加快建设,新改建各类地下管网180公里,龙王沟城市排涝工程全面竣工。交通网络加快构建,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九龙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违法建设、超载超限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四)强化“三农”基础,农村面貌不断改善。积极整合各类支农政策和资金,“三农”支出34.2亿元,增长5.2%。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粮食总产139.4万吨,实现“十一连丰”。农业规模化经营力度加大,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家,新增流转、托管土地19.3万亩。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增专业合作社492家、家庭农场211家。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有效改善。建成美好乡村中心村48个,3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建设5496户,实施20__户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桥改造18座、农村清洁工程11个,改造省道、县乡道路86.4公里。解决10.7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全年脱贫9200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平原洼地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建立耕地保护动态巡查机制,土地违法整改深入推进。整治土地24.7万亩,连续20__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推进淮河沿线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五)强化公共服务,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优先保障民生资金支出,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全年民生支出11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8%。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失地农民等群体实现稳定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均提高10%以上,医疗救助报销标准增长9%。建立城镇医保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101.2%。文化强市扎实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文化企业百强,1家企业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淮南子传奇》第二季喜获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3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市体育学校基本建成,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0.3%。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等参赛任务。卫生和计生职能加快整合,人口自然增长率7.22‰。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和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六)强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逐步改善环境质量。重点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0.5亿元。实施节能和综合利用项目50个,西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并网发电,淮化工业废水末端治理等重点工程基本建成,提前完成“__”火电行业脱硫脱硝减排工程建设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年度考核全省第一。全面完成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拆除小型燃煤锅炉377台,治理大型工业燃煤锅炉15台,依法关停超标排污企业及作坊50家。pm10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7%,在全省位次提升2位。大气环境二级以上天数比上年增加14天。有效开展生态修复。坚持不懈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启动关闭退出小煤矿、采石场覆土复绿工作。完成成片造林近10万亩,新建森林长廊80.1公里,省径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省径生态县和生态乡镇创建取得积极成效。
(七)强化治理创新,平安建设不断深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得到加强。平安淮南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加快完善。全面开展大巡防工作,成功破获一批大要案,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强化应急平台和队伍建设,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全面建成,群防群治工作得到加强。稳妥处置重大安全事件。教训深刻的“8·19”民营小煤矿爆炸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和淮南矿业集团坚持现场指挥、科学救援、确保稳定,凝心聚力奋战52天,依法完成善后安抚、闭矿处置等工作。严防淮矿物流经营风险蔓延,保持区域性金融稳定。社会治理基础盔一步夯实。村民自治能力不断加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回访和定点帮扶机制,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建成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访业务网上流转,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预防在发生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初始阶段。举行首个烈士纪念日公祭烈士活动,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八)践行“三严三实”,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从自身做起,着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距管和社会治理职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聚焦“四风”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大整改力度,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依法行政不断加强。通过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政府。按时办结130件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37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3件,制定政府规章2件,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依法行政办法。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等制度,重大事项决策行为更加规范。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网络问政,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不断加大反腐__工作力度,全市“三公”经费压缩23.8%。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审计调查单位637家,促进增收节支4.6亿元。强化行政监察,给予政纪处分112人,塑造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多措并举、防微杜渐,化解了各种潜在风险;面对各种事件的接踵而至,我们沉着应对、主动作为,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淮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淮南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在淮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煤炭价格低位徘徊,非煤产业发展不足,县区、园区、民营经济基础薄弱,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二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征迁、安置和城市管理任务较重。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突出,项目落地困难,投资环境不优。四是少数干部进取意识不强,法治意识淡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现象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20__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狂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__”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新常态面临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我们必须坚定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
狂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重创新、抓招商、防风险、惠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在立足实际、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财政收入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关键要把握以下四点。
一要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体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更要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宜居、政治稳定相协调,推动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紧扣民生幸福主旨,守住环保和就业两个底线,彰显公平正义,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公共服务最优化。
二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核心动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必须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指向,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在全市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要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市这个基本准则。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着力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依法行政机制。
四要牢牢把握全面转型这个鲜明主题。唯有转型,方能行稳致远。要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为支柱产业挖潜增效、为主导产业嫁接延伸、为高成长性产业培土施肥。要加快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合淮同城化,实现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廉洁发展。
实现以上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把深化改革作为活力源泉,着力增强发展动力
库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通过改革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积极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精简、下放、监管等工作。开展行政审批代办服务,推行网上审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完善政府权力公开运行、动态监管机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预决算公开机制。改制市级投融资平台。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综合执法机制。统筹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公务用车制度、社区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通过改革释放市场要素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三证合一”、“先照后证”、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改革。坚持放开竞争性领域,积极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体制和决算审计改革。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助保金”制度,建立完善市县(区)政策性担保体系。巩固并推广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建立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协调机制。坚持土地统一收储、统一出让、统一考核,确保土地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通过改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在淮省属企业改革,促进股权多元化、运营专业化。推进市属企业改革,加快企业上市、兼并、重组步伐。继续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供销社、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做好经营性资产清查,巩固资金、资产和土地清理成果,规范国有资产租赁管理行为。加强社会组织改革创新,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
(二)把稳定增长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踞持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积极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的牵动作用,完善项目储备库,健全项目投资联合审查、协调调度、政策支撑、要素保障机制。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谋划一批、推进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30亿元。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发挥中原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平台优势,申请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市,争取更多项目和政策支持。
促进城乡消费。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完善产业体系,推进业态创新,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适应消费新形势,促进城市商圈升级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大众消费新的增长点,拓展信息、家政、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谋划快递产业园、专业物流中心等建设,促进电商、网购、快递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检验检测认证、金融保险、商务咨询、技术服务等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全年开工200万平方米,竣工120万平方米。
做强县域经济。健全支持县区发展的相关政策,理顺市县区财权事权关系,赋予县区更多自主权。引导县区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首位度。支持淮河以北地区做精做优煤电化产业链,提升煤电化产业联营和配套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提升煤电化一体、城矿乡一体发展水平。支持淮河以南地区做大做强非煤产业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城一体、旅城一体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完善县区发展科学评价体系,提升工业经济、园区发展、城乡建设等考核权重,激发县区发展动力和活力,形成淮河两岸整体联动、互补发展新格局。
夯实园区载体。逐步完善园区体制机制,扩大园区发展自主权,增强园区造血功能。制定支持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和规划布局,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坚持产业集中、企业集群、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要素向园区倾斜。大力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能力,营造引进企业、留住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坚持市经开区产城一体发展,打造百亿产业园区。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烯烃装置基本建成,确保动力中心、净水厂、变电所和码头投入运行。完善市高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力争引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类企业30家。统筹园区招商、发展和为企服务,坚持不懈做大园区经济,持之以恒提升园区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
(三)把调整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发展转型
踞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四煤”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力争非煤产业比重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量增质优。
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扶持发展政策体系,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面向未来的产业支撑。巩固提升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加快两淮能源基地规划编制,推进杨村矿建设,开工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北环线,实现平电三期并网发电,做好潘集电厂、低热值煤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发展新型煤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中安煤化一体化、凤台煤制天然气、江淮云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陕汽配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文化旅游、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四大高成长性产业,着力推进旅游景区、生物医药科技园、光电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建设。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拓宽研发经费投入渠道,鼓励企业建立联合发展机制,促进创新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合作。围绕新技术、新机制,加快市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建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拥有量及转化率。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加快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省径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力争第九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建立健全项目落地约束和保障机制,坚持“一个投资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专班推进,营造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面招商的良好氛围。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强化精准招商。制定重点产业招商规划,注重产业链招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总额实现稳定增长。加快申报淮南商检正式机构、公共型保税仓库,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比重。
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落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等措施,着力培育更多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放宽登记条件,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完善支持“四上”企业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净增民营企业3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万家。培育10家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建设智慧企业120家,新增“双软”认定企业5家。发挥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四)把“三农”发展作为坚实基础,着力夯实发展根基
居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专业化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扩大粮食收储能力。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提高农产品保障水平。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开工建设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成世行贷款洼地治理项目,提高防洪排涝和抗旱保收水平。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力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定增长。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43个土地托管服务点建设。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50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集镇建设规划改造,启动美丽小镇建设试点,建成一批美好乡村中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国省干线48公里、县乡道路40公里,健全城乡一体化养护机制。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实施扶贫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项目,力争全年脱贫7000人。
(五)把宜居宜业作为功能特质,着力推进城市建设
踞持发展淮南、呼应省会、强化自身、承接辐射,促进山水林城融为一体、宜居宜业相得益彰,打造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
彰显城市特色。发挥“三山鼎立、三水环绕”的自然优势,编制城市风貌特色等专项规划,启动八公山、焦岗湖旅游开发规划编制,完成淮河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淮河港总体规划。加快合淮一体化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凤台县和毛集实验区总体规划编制,完善开发区控规及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多规合一”试点,编制“十三五”规划,推进“规划一张图”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山南由新区向新城转变,以政务区、高新区、高铁南站、职教园区为重点,完成职教中心和工业学校整合搬迁,推进实验中学新校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新改建各类管网125公里。推进亚行贷款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按照“内畅外联、便捷安全”的要求,启动商杭高铁淮南段建设、合淮路淮南段改造,加快济祁高速公路淮南段、九龙大道等建设,推进跨淮河大桥建设,完成城市部分道路、铁路下穿等工程。
卡设宜居宜业城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安置区建设,实施西部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城市绿道示范段工程,建成30公里城市绿道,新增和改造绿地430万平方米。制定公共交通扶持政策,推动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道路抛洒等顽症治理。创新城市管理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六)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主旨,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踞持民生为上,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困难群体,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居大为民办实事力度。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工程考核评价办法和建后管养机制。突出为民办实事。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房屋10234套、公租房1449套。开工建设采煤塌陷区安置房4200套,搬迁1.2万人。完成2500户农房建设、1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10.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扎实做好关闭退出小煤矿职工就业培训等工作。
居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入园率达87.6%。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区,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达97.3%。实施卫生惠民工程,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强化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加快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优先发展,巩固提升民族宗教工作。做好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档案、地方志和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支持地震、气象、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创业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大学生就业就学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做好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培训各类人员4.9万人。强化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抓好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推动老农保和城乡居保有效衔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分别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左右。
(七)把历史文化作为城市灵魂,着力提升城市内涵
踞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
均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推进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宣传淮南好人好事,讲好淮南故事。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扎实做好文明单位系列创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诚信文化,打造诚信社会,让失信者难以立足、让守信者一路绿灯。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推动“大地欢歌”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营造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保护文化、挖掘文化、创造文化相结合,推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推动文化旅游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游、历史文化游、山水特色游、生活体验游。加快景区扩容升级,打造八公山和焦岗湖两大核心旅游区,启动景区5a级创建。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0%以上。
(八)把创新治理作为重要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踞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环境、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同步优化。
卡设平安淮南。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创新网上信访、逐级走访、诉访分离机制。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应急处置快速协调联动机制,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优化投资环境。建立问政质询机制,对纪律松弛、组织涣散、作风转变缓慢的单位,加强问政监督。建立效能问责机制,坚决整治政令不畅、效率低下、贻误工作、不负责任等问题。建立综合整治机制,扎实开展投资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强买强卖、强包强揽等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建立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实现服务无距离、零障碍。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生态文明。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创建更多的森林县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沟河湖塘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启动姚家湾湿地水质改善项目,建成3个污水处理工程。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建筑施工、道路运输、企业料场、裸露煤场等扬尘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完成脱硫脱硝、燃煤锅炉整治、“黄标车”淘汰任务,力争可吸入颗粒物下降10%以上。实施重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0个以上。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矿区生态修复,为淮南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福利。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各位代表,建设法治政府,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营造维权用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法治环境。全面贯彻依法治市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争创省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推进法治县区等创建。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基础性工作,完成“六五”普法验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优化基层法律服务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扎实开展“践行‘三严三实’、优化政治生态”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俊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决策程序。建立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凡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事项,不得提交讨论,不得发布施行。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评估、反馈闭环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做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恪守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准则。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加强干部教育、培养、管理,强化公务员队伍素质,提升依法履职能力,争做法治型干部。扩大行政立法公众参与范围,制定政府规章2件。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执法过程记录制度。合理配置执法力量,重点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行综合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完善权力运行、权力监督、权力制约的体制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公共资金、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审计。强化行政监察,保障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和干部安全。持续聚焦“四风”问题,全面整治“吃空饷”行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实行“一案双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勤政廉政相统一,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努力取得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各位代表,新常态需要新作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中共淮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共同创造淮南更加美好的未来!
淮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