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45

政府工作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第一篇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450字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__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____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

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减少了市场滞销产品的生产,产品销售率稳定上升。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67亿元,增长77.7%,都创造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大多数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效益好于上年。国家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5 01亿元,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77亿元。

金融平稳运行,货币供应和信贷总量继续增长。外贸出口从7月份开始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1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略有减少,但保持了相当规模。人民币汇率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年底达到1547亿美元。

整个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取得重要进展。

政企分开步伐加快,中央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工作基本完成,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继续推进,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内部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亏损户,有了显著减少。

纺织行业提前一年实现三年脱困目标,其他行业也出现了增盈或减亏的好势头。东北三省等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有了重大转机,扭亏增盈成效显著。

这些进展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说明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加快,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得到加强。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比上年扩大47。

4%,增幅之大是多年来没有的。教育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素质教育逐步推进。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

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新的进展。

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取得新的成果。

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

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

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国家增加了法定节假日天数,既促进了消费,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去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顺利实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两件大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___同志_______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去年我们坚决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行径,沉重打击以李~为代表的台湾~势力的嚣张气焰,果断处理“qqq”邪教问题,这些斗争取得的重大胜利,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为我们从事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根据___的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明显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中央正确把握经济走势,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出现下滑的关键时刻,果断作出了增发国债、增加居民收入等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决策,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鼓励投资、消费、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效益回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既积累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丰富经验,又取得了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全国上下努力奋斗的结果。

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知难而进,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发挥了主动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这里,我代表__,向奋斗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许多领域和单位管理松懈,效率低下,损失浪费惊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有些政府工作人员漠视群众疾苦,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政策在一些基层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一些消极~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 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按照___关于今年工作的总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二篇 2024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600字

2024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

陆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7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省长

陆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省经济发展遇到了多年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应对,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及时出台促进经济稳增长65条措施,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改革大力推进。一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注重通过调整完善农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提高、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政策等5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万个,土地流转6507万亩,在31个县(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分别完成75%和66%。整合涉农资金330.1亿元。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二是大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经过4轮清理,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比例达到51%;取消省属事业单位实质性审批事项13项;取消事业单位、协会组织、相关中介机构等为行政审批事项提供要件或前置审批的事项70项。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5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改为后置,年检年审事项减少84.3%,新登记内资企业4.8万户,增长61.9%。建立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审批时间明显压缩。成立省政府企业投诉中心,在媒体上通报企业投诉典型案例76起并处理相关责任人。范文写作三是实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公开招标。面向社会资本公开推出了41个涵盖铁路、城市基础设施、养老等方面的投资项目。分3批对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公开招标,23个投资主体中标,总投资220亿元。分3批招拍挂矿权136宗,对12宗煤矿和金属矿探矿权公开招标,推进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光伏电站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四是国资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出台了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完成驻省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推动试点并全面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出台了龙煤集团改革方案和支持其改革发展30条政策措施,成立四煤城自主经营子公司,供水、供热职能移交所在地政府,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1.2万人。通过配置新矿权,开发境外、省外、本地新矿支持其接续发展。推动森工重组黑森林下产品集团,集中力量培育黑森品牌,全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推进省广播电视网络与哈尔滨、农垦、森工和龙煤等有线网络整合重组。推进新良集团、旅游集团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抓住水利、农机、科技三条主线,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再获大丰收,预计总产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注重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和食品产业发展机会。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245个。投资73.6亿元建设732.5万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绿色(有机)

《2024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一)》是篇管理范文网,涉及到改革、增长、企业、发展、推进、全国、公开、投资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第三篇 电力行业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850字

”的不利局面,也令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与体制性矛盾的任务更加迫切。

危机时刻,中国政府果断出手,以大幅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同时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一道亮丽的“v”型曲线不仅实现了gdp增长8%的既定目标,亦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现在,刚刚走过一甲子风雨征程的新中国又立于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当前“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与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推进医药体制改革等为要点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议题在中国社会达成广泛共识,亦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置于极为突出的地位。做为一名电力行业的工作人员,以下是我对报告的学习体会。

一、再言电力改革,推进改革进程

二、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将对电力行业的发电成本造成负面影响

此次工作报告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放到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意味着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机制将更市场化,价格将更能有效的反映资源和环境的成本及供求关系。同时,考虑到减排压力,总体上,我们认为2024年资源性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进程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一)深化煤炭资源税和水资源费改革,增加电力企业发电成本

目前,煤炭资源税和水资源费还都是从量税,而相对于从价税,从量税的市场属性较弱,调节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我们认为2024年煤炭资源税有可能从当前的从量税改成从价税。而关于水资源费改革,我们认为短期内转变成从价税可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能会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提高水资源费价格,以便更有效的反映水资源价格,并且会逐渐推动向从价税转变。但是,无论是煤炭资源税改革还是水资源费改革,其成本必将传递到电力企业,从而增加电企的营业成本。当然,这也将会推动电力价格体制的改革进程,电力企业也可能会将部分成本传递到消费者,但总体上,我们认为短期内电企还是难以向下游完全传递增加的成本;

第四篇 2024年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2650字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廊坊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扩内需稳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24年的135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01.9亿元,年均增长9.4%,人均地区生总值由3.2万元增至5.3万元,年均增长8%;全部财政收入从195.4亿元增至481.3亿元,年均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5.9亿元增至303.4亿元,年均增长23.4%,成为全省第三个突破300亿元的设区市;全市人均财力由3313元提升到813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909亿元增至2160亿元,年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51.5亿元增至721.6亿元,年均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9.1亿元增至793.2亿元,年均增长13.5%。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4.5%提高到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7.8%提高到12.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由84%提高到89%。全部财政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六位升至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由全省第四位升至第三位,占全省比重由9.2%提高到11.5%。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深度对接、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推进机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了“三区一地”发展定位。持续强化与京津常态化沟通,扎实推进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务实合作,与大兴、通州、西城、武清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立体化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北京新机场全面开工,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规划获批,廊沧、京台高速廊坊段和京沪、津保高铁建成通车,京廊通勤高铁开通运行,京唐、廊涿、京霸、平谷线、白沟支线等轨道交通项目顺利推进,京秦、密涿高速等断头路加速对接,燕郊潮白河大桥加快建设。产业协同持续深化。中兴研究院、人保北方信息中心、京东华北订单处理中心、微软游戏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区域总部落户,中轻造纸装备、联通华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鲁能生态度假区、国电热电联产等一批央企项目开工,固安航天产业基地、中集空港专用装备等一批基地型项目加快推进。功能承接实现突破。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天坛医院共建共管,率先建立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北京五中、八中等一批学校分校落户,京廊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合作深度拓展。生态共建不断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成效。协同发展为廊坊带来的全方位、历史性变化正在日益显现。

这五年,我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项目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建设亿元以上项目2289项,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争列省重点项目199项,居全省首位。航天振邦、智能机器人产业港、精雕数控机床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建成投产。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3.6:34.8调整优化为8.6:44.3:47.1,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成为发展最快的支柱产业,占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高端制造业增加值从107.4亿元增至201.8亿元,年均增长13.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4%;服务业增加值从470亿元增至1131.3亿元,总量超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1%提高到61.6%。传统产业改造步伐持续加快。圆满完成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任务,单位gdp能耗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1项,投入工业技改资金2334亿元,近两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4.1%,增幅居全省前列。近三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60家。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1家、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家,大厂、固安获批农业科技园区,6个县(市、区)入围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永清县入选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8家、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7.5%。

这五年,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引领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五年增长1.16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9%,五年提高6.4个百分点。创新主体持续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24年的1211家增至32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从2024年的59家增至171家,均居全省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建成高新区1家、省级高新区5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院士工作站14个,建设了中科院廊坊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中试孵化基地、北大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北航机器人研究所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引进国家“”专家14人,设立10支、17亿元科技金融基金,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专利授权量9082件,是“十一五”的3.2倍。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这五年,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实施科学治霾、依法治污,近三年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23.6亿元。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强力实施控煤、抑尘、限车、治污、治烟等重点工程,全部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全部淘汰现有黄标车,取缔非法排污企业1329家,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pm10、pm2.5平均浓度比2024年分别下降25.5%和22.7%,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营造“apec蓝”和“阅兵蓝”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法》,深入实施“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强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对重点河流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新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7座,流域水质不断改善。完成京南森林湿地生态走廊项目论证,潮白河大运河湿地公园列入湿地公园试点,赵王新河湿地公园成为省级湿地公园。大力推进植树增绿。实施了“两年攻坚战、造林一百万”等工程,五年累计造林164万亩,大厂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三河、香河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县验收。

第五篇 202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300字

2024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要点解读和中英文翻译

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24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___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一手抓“3341”项目工程建设,一手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完成了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后的各项预期目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835.2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7759.6亿元,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亿元管理范文网,增长12.6%;进出口总额86.5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4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2.19%;人口自然增长率6.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特别是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3.2:42.8:44,第三产业比重10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超过经济增长增幅,呈现出速度、质量、效益良性发展的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202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我们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谋划和落实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简政放权力度加大。把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整合组建省卫生计生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各减少1个,指导市县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对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4部门“三定”,方案作了调整优他。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85项,范文写作对保留的事项减要件、减程序、减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平均办结时限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发挥市场配置资万户,新增户数比上年增长90%。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制定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和21项配套制度,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按功能定位推进分类监管。选择5户省属企业分别在推进政企分开、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其余30户省属企业已制定“一企一策”改革实施方案。省直部门管理企业改制脱钩工作有序推进。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出台30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中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省级推出首批100个引入非公资本投资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项目,组织开展民企陇上行活动,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财税金融改革深入实施。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0%。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省级财政专项由500项整合压减到227项。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减轻市场主体税负10.3亿元,

第六篇 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13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工作回顾

“__”时期,是长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步,建设幸福长春取得了新的可喜成就。

——这是经济发展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总量从3329亿元增加到5530亿元,年均增长9.3%。地方级财政收入从180.8亿元增加到388.2亿元,增加1.15倍。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翻番式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民营经济主营收入突破1万亿元,发展活力和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是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新的城市次中心在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竞相成长,主城区7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4000多万平方米老旧楼宇经过改造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适应百万辆机动车保有量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水、气、热供给能力实现从紧平衡到相对宽松的转变。

——这是人民生活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长春连续当选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__”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心血汗水,展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幸福长春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第一抓手,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用增量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6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39亿元,分别相当于“__”的2倍和1.8倍。

传统产业在规模扩张中优化升级。整车产量由160万辆提高到220万辆,轨道客车修造量由20__辆提高到4000辆,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加1.2倍,三大主导产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76%。体现工业质量效益的工业增加值率由22.8%提高到25.3%。一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得到推广,粮食亩产由887.2斤提高到1066.4斤,粮食产量达到191.1亿斤。长春被命名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综合农机化水平由64.8%提高到78.5%。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加8.5倍。畜禽规模饲养比例达到80%。积极培育文化、养老等服务性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启动建设41个商业综合体,300万平方米商务面积投入使用。引入29家域外金融机构,区域性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户企业上市,22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服务业投资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17.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成为支撑增长重要力量。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投资额增长2.8倍,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9.4%提高到17.1%。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2250户。健康休闲、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竞相成长。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增加1.4倍。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0户、个体网店数量超过3万个,近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发展网上业务。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聚乳酸、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单克隆抗体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建成摆渡创新工场等10个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在孵科技企业超过千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242户和400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持续激发和释放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头等大事,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关联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努力向改革要动力、要潜力、要红利。

扎实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取消下放577项审批权限,减放比例达到70.1%,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撤销89个议事协调机构。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改进行政审批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断完善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公共技术、要素配置等公共服务平台。政府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增强,五年累计新登记私营企业5.5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初步形成。

全力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综合改革、水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等试点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学校办学行为。基本完成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市级以下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

坚持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度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兴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汽、长客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皓月、希达等一批企业到境外设立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汽车零部件等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额实现翻番。在长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0户,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倍。

(三)始终把绿色宜居城市作为第一任务,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们以绿色、智慧、人文理念为指导,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的城市大建设、大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625.1亿元,相当于“__”的2.65倍。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主城区通过搬迁工业企业、拆除棚户区、完善基础设施,加速实现产业、功能和环境的有机更新。长东北、莲花山、经开保税等产业园区多点发力、齐头并进,汽开、净月、高新南区竞相建设、加速成长,九台卡伦、德惠米沙子、农安合隆、双阳奢岭积极承接主城区带动和产业转移。旧城与新城、城市与县域良性互动,重构了城市框架,优化了功能布局,也打开了长春未来的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两横三纵”快速路投入使用,四环以内主要道路完成大中修。启动建设地铁1号线、2号线、北湖快轨,轻轨4号线投入运营。城市日供水能力由86万吨提高到116万吨,增加35%。天然气日供给能力由132万立方米提高到227万立方米,增加72%。供热能力由1.01亿平方米提高到1.89亿平方米,增加87%。污水日处理能力由85.8万吨提高到172.8万吨,增加1倍。新建改造各类地下管网5099公里,自来水漏失率下降17%,供热管网完好率达到89%,燃气管网高危率降低到5%以下。主城区清扫保洁面积由4305万平方米增加到6850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3%。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新建大块绿地229块。主城区对外开放公园数量增加1倍以上。伊通河综合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淘汰3.2万辆黄标车,拆除1828台燃煤小锅炉,62.5万户煤制气居民用户完成天然气置换,狠抓工业烟粉尘治理、秸秆综合利用,pm10、pm2.5自20__年达到峰值以后分别下降17.8%和10.9%。修复文庙、杂技宫、沙俄领事馆等一批历史文化建筑。长影老厂区等18项文物晋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月潭、长影世纪城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从严整治管理顽疾。深入开展文明城创建,长春进入全国文明城行列。

(四)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坚持每年把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连续实施5个年度行动计划,为人民群众办了390余件实事。

提高居民收入。积极促进就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2.9万人,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4次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56.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均接近10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5%。职工养老金、居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分别提高64.5%、127%、151%。

改进公共服务。义务阶段公办学校全部就近划片入学,创建新优质学校127所,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县)图书馆、乡镇文化馆、村文化室全部达标并免费开放。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配置率分别达到100%和60%。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增长1.84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在全国推广。深入开展幸福社区创建。主城区60%以上的社区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

扶助困难群众。5次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低保家庭老、少、病、残人员等特殊群体补助标准再增加50%。建立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特困群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扶助制度。城区困难群众患急难重症到定点医疗机构“先住院、后付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实现“有一助一”。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基本做到应援尽援。累计建设3.2万套保障性住房,为5.6万户居民发放租房补贴,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改善人居环境。基本消除农村泥草房、城市d级危房。综合整治230个老旧散小区。主城区1007座二次供水泵站完成改造。15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三环以内巷道基本完成改造。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开辟优化60条公交线路,累计更新公交车2500余台。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3.8万个。一批人行过街天桥投入使用。新建农村公路5998公里、桥梁280座。

强化社会治理。积极构建“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治理模式,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城区重点区域高清探头实现全覆盖,公安干警对城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防,110警情、“两抢”案件、命案数量连续5年下降,长春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切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抓好防震减灾,长春在全国考核评比中荣膺榜首。狠抓安全生产,累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3.1万项,安全生产事故总数下降53.5%。

(五)始终把加强依法行政作为第一要求,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议案19件、人大代表建议1022件、政协建议案15件、政协提案1537件。

强化依法行政。制定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决策合法性分析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约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全面实施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办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不断提升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停建楼堂馆所,清理公车、办公用房,实施公务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健全惩治和预__败体系,及时公开市本级公共财政收支预算、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努力化解矛盾。建成市民来信来访集中受理大厅,全面提高市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网工作水平,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群众信访总量稳步下降。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军政军民团结奋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获得“七连冠”。

尤其是20__年,面对“__”收官的决战之期、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一心、善为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振兴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在应对下行中保持稳定增长。先后出台17项稳增长政策,接连采取结构性减税等一揽子措施,全面加大对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全市经济止跌回稳、逐步提速,增长速度由一季度的5.9%、二季度的6.1%、三季度的6.2%,逐步回升到全年的6.5%,重新回到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二是产业在提质增效中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壮大,产值增速超过规模以上工业17.5个百分点。服务业明显提速,占经济比重提高2.56个百分点。“互联网+”行动计划稳步实施,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3%,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兴业态日渐兴起,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三是市场在改革开放中迸发内在活力。“五证合一”登记等37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削减了53.9%的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行政审批时限整体压缩31%。“一门式”公共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新登记私营企业数量增长21%。“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长春至莫斯科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三。

四是城市在完善功能中提升质量档次。主城区交通指挥系统完成升级改造,高峰期主干路车速提高15%。国家西气东输干线、长春外环高压管网投入使用,冬季“气荒”全面缓解。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百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全面启动。基本完成16个城市出入口改造。城区新增绿化面积相当于上年的1.9倍。

五是民生在保障兜底中惠及更多群众。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2万套公租房分配到户,7个城区托老中心、1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7万人,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民生状况得到新的改善和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源自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为长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监督与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积极参与长春发展建设的中省直驻长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长部队以及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__”发展实践充分说明: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长春所有问题的关键,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长春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把创新摆在长春发展振兴的核心位置,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必须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真正把发展成果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必须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严格依法行政、深入简政放权、加快职能转变,努力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这些经验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创新创业氛围不足,内生动力活力尚需释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性化,雾霾、水体治理任重道远;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住房、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事故高发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动振兴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直面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叠加交织带来的艰巨挑战。更要清醒地看到,长春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特别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满怀发展激情、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势不可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群策群力、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闯关夺隘、奋勇向前、行稳致远,把长春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为重点,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追逐“长春梦”。

今后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协调发展,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努力拉长“短板”,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坚持绿色发展,严格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修复、节约利用资源,努力建设美丽长春。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引进域内外人才、资金、技术,搭建开放平台,畅通开放渠道,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坚持共享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经济实力更强。我们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确保gdp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综合实力进入中等发达城市行列。

——发展动能更高。我们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推动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全面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素质和竞争力,让传统产业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

——经济结构更优。我们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要争当现代化排头兵,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全国形成较强竞争力,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要逐年提高。调整增长结构,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大幅提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贡献率。

——城市面貌更新。我们要高质量建设新城,高水平改造旧城。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基本确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完成棚户区、老旧楼宇“暖房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全面优化城市形象。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努力培育城市精神,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

——区域发展更快。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开发区转型升级,加速成为承载新型工业化、高端服务业的新城区。城区要成为服务业主战场,在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领域实现全面进步。县(市)都要成为中等城市,人口加速向城镇集聚,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改革开放更广。我们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束缚和桎梏,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动力和潜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生态环境更好。我们要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力度,完成百里伊通河生态长廊综合改造,新建改造一批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治理大气和水体污染,积极推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经济模式,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天蓝水净、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森林城。

——社会大局更稳。我们要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民主法制,保障公共安全,努力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民生福祉更多。我们要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大力推动富民增收,群众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低保群众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考虑和安排,市政府制订了《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经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讨论决定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

三、20__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外部宏观环境和交织叠加的各种矛盾困难,我们既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在“变”中保持定力、趟出新路,更要认清、抢抓、用好新机遇,在“不变”中坚定信心、推动发展,以充分的准备、扎实的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确保“十三五”实现开门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降低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好势头,更要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发展“新气场”,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发展“新动力”,在转型升级中构建发展“新优势”,在改善民生中定位发展“新坐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挖掘增长潜力、激发市场动力、释放企业活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统筹三次产业支撑增长。对产值超10亿元工业企业跟踪包保,稳定经济增长大局。积极培育工业增长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户。促进健康、旅游、文化、绿色、养老消费,扩大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消费。加快房地产去库存,稳定住房等大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夯实农业稳产增产基础,粮食产量正常年景下不低于180亿斤。

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增长。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政府投资,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0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增长。全面落实降低税率、降低电价、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相关政策,规范中介服务,清理涉企收费,改善物流服务,严格把握最低工资标准,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针对性地帮扶遇到暂时困难的重点企业。强化改进政府服务,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项目建设不动摇,提高供给能力、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供给质量,努力使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打造长春经济升级版。

落实“中国制造20__”长春实施纲要。积极推动大众q工厂、一汽乘用车研发中心、长客动车检修、中粮聚乳酸制品等5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一批新型产业园区。不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支持存量企业整合、并购、重组。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5%以上。

落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实验区。适度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作物。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长春大米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快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综合农机化水平提高2.5个百分点。土地流转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启动实施皓月200万头优质肉牛养加销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

落实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建设万达、诺睿德等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推动大数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壮大会展业规模。推进共同物流配送。培育现代保险、互联网金融,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三)全力实现创新驱动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培育新兴产业。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智慧长春”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

完善创新载体。启动建设国家级长春新区,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积极引导国家级开发区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续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北湖科技园。完善众创、众包等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力争新增创业孵化面积50万平方米。

强化技术创新。支持高校院所建设重点实验室。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10个重大科技攻关、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0户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图像数据商业化应用。加快无人机产业化进程。

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营造破束缚、汇众智、促创新的良好氛围。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启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努力破除人才壁垒,多渠道选用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全年力争15户企业新三板挂牌,新增5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突破性的改革措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继续实施简政放权。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启动编制负面清单,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接住用好国家、省下放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削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运行管理,完善审批服务。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投融资、商事制度、市属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在长央企改革、中省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左右。不断完善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推进“长满欧”综合物流通道建设。开通至珲春、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电商货物陆路运输通道。谋划建设东北中韩自贸区示范市。支持一汽、长客等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五)提高城市建管水平

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续建机场大道、亚泰大街南延长线、吉林大路东延长线、硅谷大街延长线、长吉互通立交桥等重点工程。完善南部新城路网。打通一批断头路、卡脖路。改造一批重要交通节点。建设一批人行过街天桥。加快停车场建设。机动车停车泊位基本做到应划尽划。推进龙嘉机场二期扩建。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地铁1号线试通车,地铁2号线、北湖快轨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新公交车辆400台。完善南部新城等重点区域公交线网。新建一批公交换乘枢纽、港湾式停靠站。每个城区、国家级开发区各建2处公交首末站。推行公交“一卡通”。完善公交专用道配套设施。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基本完成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启动新一轮高压电网建设。改造供水管网380公里。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10公里。改造供热管网100公里。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10公里以上,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现象。

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改造提升城市出入口。开展城市设计,培育城市风貌。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提高城市管理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六)全面加强生态保护

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强力治理环境污染。淘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500台、黄标车1.3万辆,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统筹推进伊通河及其支流截污治污和生态修复。实施一批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推动莲花山退耕还林还水还湿工程。

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积极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扩大供暖煤改气、煤改电规模。实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居民用气实行阶梯价格。续建餐厨垃圾处理厂、三道垃圾场环保生态公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建设南溪湿地,启动建设7个公园,新植街路20条,新建大块绿地9块,绿化改造四环路。植树造林3000公顷。绿化美化村屯300个。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硬化铺装,提高雨水自然蓄积能力。

(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第4个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办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实事。

确保就业稳定。积极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开发就业岗位1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对有需求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实现全覆盖。列支1.5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提供稳岗补贴。

帮扶困难群众。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以上。为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实施精准脱贫,确保5.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强贫困村公路建设。优先改造农村贫困家庭危房。

强化养老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空巢、失能、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多种类型、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3000张。推行高龄老人医疗照护保险、晚期癌症患者舒缓疗护。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放宽到65周岁、范围扩大到郊线车。

提升公共服务。继续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教育由均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51家公立医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实施普遍二孩政策,强化服务保障支撑。启动少儿图书馆新馆建设。1692个村全部建成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

改善生活条件。新建续建保障性住房8000套,建设回迁房8456套。实施238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综合改造30个老旧散小区。更新改造部分居民小区陈旧老化地下管网。解决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主城区周边建成农村公路250公里以上,同步配建公交设施。完善城区“十分钟健身圈”,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八)切实强化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精细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城市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利用信访机构接待、局长接待日、市长公开电话等渠道,掌握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推进幸福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组织自治管理水平。强化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维护城市安全。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地震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验收。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各位代表!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坚持用创新思维来引领。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用新的思想、思维、思路破解难题,用新的信念、理念、观念谋划发展,用新的办法、举措、行动推动振兴,努力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我们要坚持用法治理念来推动。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

我们要坚持用纪律意识来强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与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降低行政成本。

我们要坚持用宗旨观念来服务。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公务员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动振兴发展,是760万长春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拓新局面,持续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长春市政府

第七篇 阜平政府工作报告174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阜平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__”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__”时期,是阜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视察阜平以来,在中央、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按照“阜平试点”要求,紧紧围绕“三年大见成效、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总目标,坚持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统筹推进,努力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__”各项任务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我县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园区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有力平台,共谋划实施市以上重点项目17个、县重点项目216个,总投资411.8亿元,完成投资219.1亿元。其中,中电投平阳20兆瓦光伏发电、英利阜平10兆瓦光伏发电、阜平矿业年产45万吨无烟煤技改、河北绿金年产3万吨有机肥等项目建成投产;阜平经济开发区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序列;启动了总投资53.8亿元占地12.65平方公里的阜东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土地收储3028亩,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2.79亿元,较“__”末增长40.2%;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较“__”末增长49.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5亿元,较“__”末增长1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较“__”末增长95.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4亿元,较“__”末增长121.1%。县域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过去五年,是我县富民产业迅速发展,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的五年。传统种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核桃发展到14.24万亩,增收5824万元;大枣发展到25.2万亩,增收3832万元;肉牛发展到2.3万头,增收1400万元;肉羊发展到28万只,增收4000万元。新培育的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完成土地流转6300亩,建成菌棒加工厂10个,香菇大棚近20__栋,覆盖约3000户贫困户。家庭手工业发展良好,覆盖45个行政村,加工点发展到110个,从业人员2600余人,年加工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电子商务蓬勃兴起,“淘宝特色中国•阜平馆”上线运营,引入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建成阜平县电商创业园和京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发展到156家,淘宝网店发展到350家、微店发展到1600家,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旅游产业势头强劲,天生桥、城南庄、古北岳、云花溪谷等景区全力推进;20__年接待游客达到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4亿元。劳务经济效益提升,20__年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20__人次,输出增加4065人次,劳务增收1.8亿元。经过五年来的富民产业发展,20__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15元,比“__”末增长136.4%;贫困人口由10.81万人下降到6.0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30.5%。

——过去五年,是我县城乡建设稳步实施,群众居住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编制完成阜平县城乡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心城区12个市政专项规划,确定了“一心、三带、两片区”〔1〕县城空间布局;完成6个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专项规划;20__年城镇化率达到34.81%,比“__”末提高12.04个百分点。县城北环路、迎宾路、保阜高速东西引线、东寺大街改建工程、休闲运动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城北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市政项目竣工投用;沙河县城段综合整治、旧城改造等项目加速推进。深入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累计投资7.9亿元实施民居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等项目7178个。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投资1800余万元,委托昌润达环卫公司,对县城和龙泉关、天生桥、城南庄、王林口、平阳等5个镇镇区环卫工作进行管理,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

——过去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五年。投资7.6亿元完成三级以上公路101.4公里,通村公路563公里;保阜高速全线通车,西阜高速启动实施,群众出行更加顺畅便捷。投资2.6亿元实施了农村集中供水、小农水、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投资3.89亿元实施了220千伏黄岸变电站扩建、35千伏西庄输变电站、110千伏城南庄变电站等工程,新建改造主要供电线路126.3公里,完成154个帮扶村农电改造工程。共建通讯基站667座,实现了通讯信号、宽带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和4g网络乡镇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1032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200户,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居住安全和住房困难问题。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完成阜平中学二期工程,实施了总投资2.5亿元的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启动了总投资1.98亿元的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了南城九年一贯制学校、阜东小学、职教中心新校区等项目前期工作;投入1300万元设立贫困学生救助基金,建立起从大学到学前教育全覆盖的救助体系,20__年投入资金778万元对2899名贫困学生实施了救助。县医院病房楼建成投用,209个行政村卫生室硬件达到标准化水平,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迁建项目完成征地拆迁,8所乡镇卫生院正在施工;设立1800万元医疗补偿基金,对农村大病和特殊慢性病患者进行再次补偿。建成县城图书馆、数字影院、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3个乡镇文化站和209个农家书屋,投资776万元实施了有线电视惠民工程。将3.8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低保金1.82亿元;完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和11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过去五年,是我县脱贫机制探索创新,阜平试点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20__年以来,根据“阜平试点”内涵,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精准扶贫机制,推行“一主四辅、三类五步”〔2〕工作法,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包户,乡镇和县直单位包村、包户”制度,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建立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和农户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对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精准管理。山区综合开发经营机制,采取“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模式,对全县25度以下52万亩未利用地进行高标准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逐步让农户成为拿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截至20__年底,立项规模5.41万亩,其中整治完毕1.15万亩,正在施工4.26万亩;完成验收8397亩;覆盖群众3581户,发放租金2889万元。金融扶贫机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机构;成立了担保资金1.6亿元的惠农担保公司,20__年通过担保发放扶贫贷款1.84亿元;20__年办理农业保险505单,理赔1483万元;阜彩蔬菜、亿林枣业、春利牧业3家企业在石交所挂牌;成立了注册资金3.8亿元的阜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搭建起县域发展投融资平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完善和深化“1+6+43+37+32”〔3〕城乡规划体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了顾家台、骆驼湾、黑崖沟、花山等8个改造提升试点村,现已完成6个村部分公共建筑和50个示范户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了全庄、楼房、大教厂、冯家口4个搬迁整合试点村,全庄、楼房建新区基本完成拆迁。

——过去五年,是我县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全县发展环境日趋优化的五年。持续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围绕煤炭市场、石材加工小区、施工工地等重点,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人工造林29.2万亩,封山育林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07%,比“__”末提高7.24个百分点。集中化解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群众合法利益得到了保障;相继开展了春节专打、春季严打、夏季“闪电”、“秋收100”等严打整治行动,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行“两个代办”制度,切实加强政府网站、“阜平发布”、便民热线、政务微博等政府与群众沟通渠道建设,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审计、工商、科技、粮食、物价、气象、档案、供销、质监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

刚刚过去的20__年,全县工作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系列规划编制完成,绘就了阜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点燃了全县上下奋发作为、脱贫攻坚的澎湃激情。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等扶贫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完善,实现了脱贫致富建小康的纵深推进。省、市主要领导多次来阜调研指导,省委赵克志书记提出了“两个率先”〔4〕发展要求,进一步丰富了“阜平试点”内涵。传统种养业、特色林果业、食用菌产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电子商务、劳务经济等富民产业齐头并进,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道路交通、旧城改造、集中供热、寄宿制学校、美丽乡村建设、贫困学生救助和医疗保障等全力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7.3%,增速全市排名第6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0.6%,增速全市排名第1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8%,增速全市排名第11位;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6.0%,增速全市排名第7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9.5%,增速全市排名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2.0%,增速全市排名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2.9%,增速全市排名第1位。“__”实现圆满收官!

各位代表!特别需要报告的是,20__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利用24天,完成了县城d片区212户5.4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为旧城改造拉开了完美序幕;我们利用40天,完成东、西二庄3028亩土地收储,为阜东产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利用50天,整治取缔煤场147家,拆除地磅127台,建成煤炭集中经营区4个,干线公路两侧环境质量明显改观;我们利用100天,完成了城北集中供热一期项目,实现集中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让城北3218户居民如期感受到了寒冬里的温暖;我们利用150天,完成土地流转6300亩,建成菌棒加工厂10个,香菇大棚近20__栋,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迸发出强劲势头……这是我们的群众顾全大局、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这是我们的干部“五加二”、“白加黑”、激情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事实雄辩地证明,阜平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阜平的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神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就一定有能力、有条件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后发赶超,开创阜平美好未来!只要我们把思想统一到脱贫攻坚上、把心思集中到脱贫攻坚上、把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上,就一定能够实现稳定脱贫、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

各位代表!阜平的发展离不开全县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更离不开来自各级各界的鼎力支持。五年来,特别是20__年以来,国家、省、市、社会各界都持续给予了阜平特殊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国管局、国土部、农业部、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省委统战部、省农业厅、省监狱管理局、保定银行等单位相继选派优秀干部到阜平任职;国家有关部委、省市直有关部门、部队、院校等不间断到阜平调研、指导、慰问;来自廊坊、唐山、省市直部门、企业、院校、金融机构的驻村工作组,更是将阜平视为第二故乡,吃住在农村,扶贫在一线,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给予了“雪中送炭”般的帮扶,使各帮扶村短短三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北大、清华等各大高校及保定兄弟县市的支教老师,来自北京军区陆军总院等部队医院及保定市13所市级以上医院的医疗帮扶队伍,来自市直有关部门的挂职干部、科技特派员,给予了阜平前所未有的人才技术支持。这一切,为阜平加快脱贫致富建小康步伐注入了强劲动力,带来了巨大鼓舞!阜平人民将永远感念,永远铭记!

各位代表!在回顾过去,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总体而言,要如期实现稳定脱贫、建成小康目标与现实基础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基础弱、规模小、层次低,缺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缺乏产业承载平台,阜东产业园区虽然完成了相关规划编制、部分土地收储等前期工作,但整体推进速度需要加快。二是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难以为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县城路网升级改造、沙河公园建设还没有完成,部分公路工程征迁占进度较慢,与群众的殷切期盼仍有很大差距。三是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仍然不够,还没有实现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的有效衔接,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没有全部竣工,县城大班额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四是人才缺乏、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敢于担当,坚持问题导向,用发展的办法,攻坚的力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更加珍贵,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和发扬。必须持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改革创新、勇于突破;必须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强县域实力,促进群众增收;必须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必须持续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永远共识;必须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提升工作效能、切实推动工作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到团结干事、务实高效、清廉为民。

各位代表!“__”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中央、省、市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国家部委、省市部门及社会各界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驻村工作组和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阜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处于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是阜平实现“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战略目标的决战决胜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把握好当前形势和发展大势,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从国家和省市层面上看,国家高层领导和省、市主要领导多次到我县考察调研,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关爱关注和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为我县实现借力发展、主动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干劲儿。从县域层面上看,我县制定了“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的科学发展思路,确定了“三、五、八”的发展目标;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富民与强县相统筹”的扶贫工作机制。三年大见成效,干部群众感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更加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投入到了脱贫致富建小康的伟大事业中。

纵观当前,我们绝不能错失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绝不能辜负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绝不能有辱肩上的使命担当,必须提振信心,焕发激情,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奋发作为,把“十三五”规划好、实施好,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建小康奋斗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六大战略定位”〔5〕,围绕“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和“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的发展思路,坚持稳定脱贫与建成小康同步,脱贫攻坚与县域发展并重,改革创新、苦干实干,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率先在全省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率先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新路,确保20__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个确保、两个率先、三个大幅增加、五个显著提升”。“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到20__年实现稳定脱贫,确保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两个率先”,就是率先在全省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率先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新路。“三个大幅增加”,就是到“十三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大幅增加,总量力争达到11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4.6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幅增加,达到7.5亿元以上,人均达到3200元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达到2万元以上。“五个显著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三次产业规模壮大、结构优化,形成以绿色农业、旅游业、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县域经济支撑;基础设施条件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科学合理的城乡布局;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程度明显增强,特殊困难群体全部实现政策“兜底”保障;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建设、修复和保护不断加强,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阜平;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增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未来五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实施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坚持驻村帮扶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精准管理,提高扶贫成效。确保20__年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贫困人口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二是强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对全县中东部25度以下区域进行高标准整治开发,打造出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经济沟,实现新增耕地20万亩,带动7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快速推进金融扶贫。全力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金融诚信体系、农业保险和贷款担保全覆盖,为富民强县提供金融支撑。四是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突出抓好食用菌产业,到20__年形成“一核、四带、百园覆盖”〔6〕产业布局,栽植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菇耳45万吨,总产值25亿元以上,户均增收2.75万元,实现贫困户全覆盖。持续抓好传统种养产业,到20__年,对现有25.2万亩大枣全部进行提质改造,产值达到7.5亿元;核桃达到34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板栗达到5万亩,苹果达到3万亩,晚熟桃达到2万亩;中药材发展到10万亩,成为河北省中药材种植试点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6万头。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在京、津、石等周边城市建立劳务基地,加强与知名企业劳务对接,为长期输出、规模输出搭桥铺路。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到20__年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到20__年,建成覆盖全县域的电商网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5亿元。

(二)推动三次产业整体突破,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一产方面,立足阜平特有的绿色生态优势,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校合作,改善传统种养模式,提高农产品品质,建成食用菌、特色林果、畜牧水产、设施蔬菜等一批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使更多优质农副产品进入京津中高端市场。二产方面,以打造科技引导型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总投资53.8亿元占地12.65平方公里的阜东产业园区建设,到20__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以上,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三产方面,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天生桥、城南庄、云花溪谷、神仙山、菩提湖等景区规划建设,大幅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北方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__年,接待游客达到1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旅游专业村达到48个,覆盖3.6万人,人均增收1.2万元。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总投资188.7亿元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到20__年,初步形成以保阜高速、西阜高速、天保忻铁路为主干的快速交通网;以县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核心,重要县乡路为支撑的“一心、两环、七射、八联”〔7〕的县域干线公路网。同时,完成通用机场建设。实施总投资53.9亿元的城乡供水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水能开发利用等工程,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阜东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平阳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吴王口和夏庄35千伏线路新建等工程,提升电力保障水平。加快移动、联通、电信基站建设,实现公路、景区、乡镇、行政村移动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通信设施覆盖面和传输能力。

(四)加快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适度集中,到20__年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五个重点镇为支撑、六大发展片区协同带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全力加快县城建设,完成县城abcd片区及高速东出口、赵家沟、小派山、北沟河、县政府周边等片区改造工程,提升县城宜居水平;完成苍山路(南环路拓宽)、恒山路(西引线改造提升)、派山路(北环路改造提升)、双庙大街(东引线至窑沟路)、照旺台大街、阜盛北大街(东引线改造提升)、桥西街南延及跨沙河大桥、沙河南路、沙河北路、西关大桥、西庄大桥、东庄大桥、方太口南桥等路网桥梁建设,县城交通更加便捷;完成城西新水厂、泉房垃圾处理场、城东集中供热站、污水处理厂、城东水厂、汽车站等市政设施,县城功能更完善。围绕“四美”目标,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发动群众相结合,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等国家政策,采取搬迁整合和改造提升的方式,到20__年基本完成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构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教育方面,完成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职教中心新校区、南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厢小学迁建、县城第一幼儿园、西城中学、西城小学等学校建设;引进高质量的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深化贫困生救助管理工作,彻底解决“因贫失学、因学致贫”的问题。卫生方面,完成中医医院迁建、医疗康复托老中心、县医院改扩建、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9所乡镇卫生院建设等项目;加强与国家、省、市和部队医院对接,引进高素质医疗团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大病、特殊慢性病患者再补偿制度和60岁以上参合人员县域内住院治疗合规医疗费用100%补偿制度;实施城乡医保统筹,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网。社保方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兜底保障基金机制,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文化方面,完成县城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体育中心、74个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扩建;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升文化保障力和影响力。

(六)强化“两个环境”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打好优化环境“组合拳”,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手抓生态环境不放松。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生态修复、防洪减灾、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完成全县六大河流全流域景观化整治。到20__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一手抓发展环境不动摇。坚决践行习倡导的“马上就办”理念,强化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考核,严格窗口单位管理,主动为市场主体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法治思维和行政执法责任制意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妥善处理群众合理诉求,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创建“平安阜平”。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已经打响。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再铸阜平新的辉煌!

三、20__年重点工作

20__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脱贫攻坚各项事业集中发力之年、攻坚落实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全年减贫3.89万人。

根据总体要求,围绕预期目标,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实现广大群众快速增收。立足“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创新体制机制,继续纵深推进脱贫攻坚。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编制完成县域农、林、牧等产业发展规划和覆盖所有村、户的致富产业规划,推动富民产业快速发展。种植业。一是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年内建成现代高效食用菌栽培园70个,完成食用菌基地1.5万亩,建设出菇养菌棚1.2万栋,产菇耳11.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85万户。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按照东部核桃、南部大枣、西部苹果、北部晚熟桃的规划布局,在天生桥、龙泉关、城南庄、大台等乡镇发展三优富士苹果、晚熟桃、葡萄等特色林果1.3万亩;在王林口、平阳、阜平镇等乡镇新栽植大枣1万亩,栽植核桃等优质林果6万亩;在城南庄、北果园等乡镇完成大枣标准化管理7万亩,高接换优3万亩,改造提升1万亩;全县核桃标准化管理3万亩,改造提升2万亩。三是扩大中药材、设施蔬菜、马铃薯等其他产业。年内以史家寨、大台、龙泉关为重点发展中药材1.4万亩,以白家峪为示范发展设施蔬菜150栋,以大道村和宋家沟村为龙头发展马铃薯4万亩。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丰旭食品、山珍大枣、冀宝大枣、盖宇饮料、博夏枣醋、满堂红枣酒、亿林枣业等现有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年内完成总投资2亿元的环南山现代农林产业示范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中国农科院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畜牧业。新增投资1亿元建设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53个,培育形成肉牛、肉羊、生猪、蛋鸡、水产等龙头企业10家以上,打造黑山羊、黑毛猪、野猪等特色品牌5个以上,做大做强“山泉黄”牌中华鳖、“派山”牌蜂蜜等原有品牌。劳务经济。加强与京、津等地知名企业的劳务对接,年内举办劳务输出招聘会3期,新增劳动力输出20__人次,实现劳务增收6000万元。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做好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新增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20__人次,实现增收5400万元。家庭手工业。继续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推进服装、皮制品、箱包加工等行业上档升级,扶持家庭手工业健康发展。年内覆盖到85个行政村,力争20人以上的加工点达到150个,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8万元。电子商务。启动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建成209个行政村服务网点,网店发展到1500家,微店达到5000家,网络销售额达到20__万元以上。

完善扶贫体制机制。精准扶贫机制。按照全年减贫3.89万人目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力实施“五个一批”〔8〕工程;通过一户一策、分类指导,实现对贫困对象的帮扶脱困。金融扶贫机制。继续深化完善金融扶贫工作,不断研发农产品保险险种,实现主要种植养殖品种全覆盖,不断扩大参保率,力争大枣、核桃、肉羊、肉牛、肉鸡、设施农业参保率达到80%以上。年内发放扶贫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支持1万户农户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完成5家中小企业到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山区综合开发机制。继续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年内完成全县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立项8万亩以上,整治新增耕地6万亩以上。同时加大项目区土地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优质林果、旱作杂粮、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园区。今年春季,确保已验收土地完成种植,真正让山地“绿起来”。驻村帮扶机制。深化推进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包户,乡镇和县直单位包村、包户的驻村帮扶机制;抓住各级向阜平派驻挂职干部的机遇,积极跑部进厅、对接省市,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最大支持,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群众致富增收。

(二)大力推进项目园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坚持把项目发展、园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谋划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0项(续建项目24项、新开工项目67项、前期项目9项),总投资386.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5亿元。其中,总投资1.8亿元的城南庄镇石材加工小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金禾矿业板材加工园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北岳水泥粉磨站技改项目及总投资9500万元的煜臻塬、祥通、物丰3个石渣石料回收利用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2.2亿元的中广核大台风力发电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并开工建设;总投资6.58亿元的翔天香菇现代化种植产业园区项目,完成一期1000亩光伏食用菌棚室建设,实现并网发电和菌棒出菇;总投资3.2亿元的英利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完成前期手续。

加快阜东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上半年完成东西二庄房屋及北部山地征收任务,启动北部山场七通一平建设,年底前基本达到企业入驻条件。同时启动路南9条路网、回迁安置房、中医院、职教中心、阜东小学等一批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园区配套功能。下半年启动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场站建设,完成高阜口占地1770亩的食品园区土地征收任务。在加快园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把招商引资摆上全年工作的重要日程,采用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接引进一批符合园区定位的产业项目,20__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10个,引进5亿元以上生产经营性项目4个。

加速发展旅游业。完成《天生桥5a创建规划》《古北岳恒山(神仙山)总体规划》《城南庄红色5a创建规划》《王快水库湿地资源开发规划》《菩提湖石佛堂景区项目规划》等系列规划,为全县旅游业深度开发奠定基础。全力推进天生桥5a景区创建工作,完成景区道路、内部基础设施、现有村庄改造升级和游客中心、商业街主体建设。启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三期建设,整合花山村、马兰村、后庄温泉等旅游资源,打造大城南庄5a景区。完成云花溪谷游客中心、停车场、步游路和服务节点建设。完成大台乡、台峪乡通古北岳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旅游专业村20个以上,覆盖8个乡镇1万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对县内资源进行规划包装,宣传推介,力争引进战略投资商1-2家。

(三)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管理,实现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按照“1+6+43+37+32”规划体系,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管理和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扎实推进县城建设。实施旧城改造。启动总投资7.25亿元的abcd片区集中回迁安置房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d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地下管网和道路基础工程;启动abc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年内完成土地房屋征收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总投资3.91亿元的赵家沟原舜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年内完成立项、拆迁,并开工建设;启动总投资26.56亿元的高速东出口片区改造,年内完成土地房屋征收并开工建设。完善市政设施。继续推进县城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沙河公园建设,5月1日前向市民开放;完成桥西街南延及跨沙河大桥建设,年底前竣工通车;启动沙河南路、沙河北路、阜盛北大街(东引线改造提升)、恒山西路(西引线改造提升)、苍山西路(南环路拓宽)、派山西路(北环路改造提升)、双庙大街、照旺台北大街等一批城市路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城西新水厂一期及泉房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恒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及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小派山森林公园绿化、路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片区示范、分批实施、由点及面、全域提升”的思路,着力推进村庄改造提升与搬迁整合,年内实施55个农村居民点建设(涉及101个行政村,594个自然村)。村庄改造提升,年底前完成第一批启动的骆驼湾、顾家台、黑崖沟等8个示范村的改造提升工程;启动第二批北刘庄、面盆、马兰等12个村的改造提升。村庄搬迁整合,年底前完成第一批启动的楼房、全庄、冯家口、大教厂4个试点村工程建设,并全部入住;启动第二批青羊沟、龙王庙、福子峪等16个搬迁整合村和不老树、八里庄等15个搬迁整合兼改造提升村工程建设。

切实加强城乡管理。完成阜平县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卫作业市场化向其他乡村延伸,切实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完成桥东街、北街样板街改造和21条小街小巷综合整治,合理布局主次干道两侧便民市场建设,整治规范县城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提升城市品位。持续开展建筑市场集中整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打击各类违法施工行为。年内完成数字化城管建设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围绕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提升电力网络保障能力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路网建设。按照“一心、两环、七射、八联”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加大公路养护力度,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路网。干线公路:年内完成16条、总投资10.78亿元、总里程154.3公里的道路建设(续建项目),新启动23条、总投资33.52亿元、总里程248.88公里的道路建设。通村公路:年内完成50公里以上建设任务。同时,加大保阜高速王林口互通、龙泉关互通、阜平西收费站改扩建、东下关收费站改扩建、平阳连接线扩建、东下关连接线扩建等工程跑办力度,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并有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通用机场前期可研论证并力争开工建设,积极配合省市将天保忻铁路纳入国家“十三五”铁路网规划并启动建设;配合做好西阜高速征迁占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大力实施水利工程。投资20__万元实施东漕岭、石漕沟、全庄、楼房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投资1290万元实施集中供水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570万元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解决龙泉关、葛拉沟等村5000余人干旱缺水问题;完成总投资11.2亿元的石漕沟中型水库和总投资1.86亿元的大湾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启动总投资3.09亿元的大沙河法华村至董家口村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总投资1600万元的山洪沟治理工程,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继续深化电网改造。实施西庄35千伏变电站与县城线路连接工程,实现城区双电源保障;实施总投资1538万元的扶贫攻坚电力配套应急工程和总投资2330万元的电网改造工程;继续配合做好蒙西—天津南特高压项目建设,确保年底竣工投用。

不断扩大通讯网络覆盖。加大通信投入力度,计划利旧共享铁塔300座,新建铁塔50座。改扩建移动、联通、电信3g、4g网络基站354座,实现公路、景区、乡镇、行政村网络全覆盖。

(五)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民生保障、强化社会管理,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社会急需、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总投资1.98亿元的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秋季开学全部投入使用;完成总投资5.8亿元的职教中心新校区、总投资4300万元的阜东小学、总投资7143万元的南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总投资1218万元的第一幼儿园等4所学校主体工程;启动总投资1.74亿元的西城小学、西城中学建设。继续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彻底解决“因贫失学、因学致贫”问题。以阜平中学为试点,与名校合作引进先进管理团队,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完成总投资6亿元的中医医院迁建、医疗康复托老中心和总投资8580万元的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县医院扩建工程;完成总投资2678万元的阜平镇、王林口、大台、北果园、龙泉关、吴王口、台峪、夏庄等8所卫生院改扩建及周转宿舍建设;完成总投资343万元的大台乡康家沟村中心卫生院建设。全面实行60岁以上参合人员县域内住院治疗合规费用100%补偿制度。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彻底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年内完成总投资1770万元的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维修工程;启动总投资8000万元的县城综合文化中心项目和总投资6000万元的体育中心项目,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力争开工建设;完成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田野文物普查和部分红色、历史文化遗迹修复;全年开展文化下乡230场次以上,公益电影放映2500场次以上。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探索建立社会兜底保障机制,对低保、五保、大病救助、紧急救助对象进行兜底保障。探索政府保障养老与市场化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起以县民政服务中心为主,区域性养老机构为辅,辐射各个乡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二期建设,年内竣工投入使用;启动龙泉关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完成总投资826万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年内完成总投资1688万元的平阳、龙门粮库扩建升级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施工进度,确保年内全部分配入住。

全力维护社会安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继续在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成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疑难案件解决力度,彻底消除一批信访隐患、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平安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倾力打造“生态阜平”。把发展产业、致富群众、美化农村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走产业、生态互补共进之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部取缔城区不达标燃煤锅炉,推广使用清洁型煤,不断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完成城南庄镇石材加工小区建设,启动龙门、砂窝石材小区搬迁整合;加强宇晖、巨鑫、平阳、北水峪4个煤炭园区规范经营,严控粉尘污染。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严格整治工地、道路、矿山扬尘污染。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加大对cod、氨氮的削减能力,确保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指标完成市定任务。保障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提高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水的处理能力,严控工业污染。扩大河北绿金有机肥加工厂生产能力,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年内完成26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和8处地质灾害点防治工程。大力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以保阜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两侧和王快水库水源地等区域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实施封山育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1.9个百分点,达到43%。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工作,严厉查处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同时,积极推进民兵预备役和统计、科技、气象、物价、邮政、人防、档案、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开创政府工作崭新局面

指出:重任千钧惟担当,万家忧乐放心头。阜平发展正是黄金时期,更是攻坚时期。稳定脱贫、建成小康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我们肩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胸怀大局、心系百姓、勇于担当、勤勉工作,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完成好,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厚望!

大力解放思想,做到敢创新、求突破。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政府工作的不竭动力。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完善政策机制,激发出建设阜平的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力度;动员干部群众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乐于冲破思维定势,勤于接受新鲜事物,以思想大解放带动阜平大发展。

加快转变职能,做到优服务、强管理。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取消一切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权力,全面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多建服务窗口、延伸服务节点,继续推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诉求大于一切、为民谋利重于一切,多到基层去、多到一线去、多到群众中去,接“地气”、聚“人气”。

推进依法行政,做到重法治、严规范。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使政府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让依法行政成为常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大力开展社会普法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持续改进作风,做到勇担当、有作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健全完善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以阜平发展、群众脱贫为己任,切实焕发最佳状态,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鞠躬尽瘁、殚精竭虑贯穿始终,真正把各项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执行好、落实好,用加快发展的实绩、群众得到的实惠、推动工作的实效来检验改进作风的成果。

加强廉政建设,做到自身净、守规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大力反腐__,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坚守住党纪国法的红线、廉洁从政的防线、道德操守的底线。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阜平发展已经站在了崭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牢记嘱托,在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一抓到底的韧劲儿,坚定信心、用足机遇、提振精神、奋发作为,为使老区人民早一天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而不懈奋斗!

阜平政府

第八篇 县政府关于2024年1-5月重点工作的情况报告4300字

天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1—5月重点工作的情况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24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良好势头关键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各项任务,真正把我县“五大战略”、“三化进程”落到实处,现将今年1—5月县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一)百村示范工程 我县“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结合省、州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向,每个村小组安排约15万元的资金进行水窖、沼气、道路及村民活动室等设施建设。今年各乡镇上报需实施“百村示范工程”的村民小组197个。

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省上安排10个村民小组、州上安排9个村民小组,共安排我县19个村民小组。下一步将对各乡镇上报情况逐村识别,前后敲定,待省、州批复整村推进规划后再组织实施“百村示范工程”。

(二)规模养牛 截止5月19日,全县规模养牛户(养牛50头以上)58户,牛存栏8454头,其中:饲养50头至100头的35户, 101头至200头的14户,201头至300头的4户; 301头至700头的5户。小规模养牛户迅速崛起,全县形成了一个以大户为点、小户为面的肉牛产业区。

(三)竹产业培植 竹纸浆一体化项目30.8万亩竹林基地已规划到山头地块。由天巍公司提供竹苗、化肥和劳务费(1.5元/丛,分三年支付给种竹农户),由农户在规划的土地上按技术要求种好竹苗,管好竹林,并按不低于保护价(210元/吨)的价格出售竹材给天巍公司,公司再根据农户交售量按8元/吨的标准支付土地使用费给土地所有者;除天巍公司核心区计划种植8—10万亩外,地方负责的辐射区计划种植3万亩已下达各乡镇,所需麻竹蔸苗100万丛已于2024年元月31日招标培育,共需投入竹苗款530.6万元。

(四)亚麻 2024年全县种植亚麻33540亩,其中有收面积31213亩,预计总产1061.9万公斤。截止5月17日,新建亚麻厂收购亚麻830万公斤,付款854.9万元,均价1.03元/公斤;润丰亚麻厂收购亚麻48万公斤,应付款47.04万元,已付款42.84万元,均价0.98元/公斤。

(五)蔬菜 2024年全县种植51410亩冬早蔬菜。目前已收37700亩(其中:蔗田套种蔬菜10000亩);中棚设施栽培完成1000亩,种类为辣椒、西红柿、黄瓜、西葫芦等,现已全部上市。

批发价:辣椒0.7元/公斤,黄瓜0.6元/公斤,西红柿0.8元/公斤,西葫芦0.5元/公斤。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

(一)竹浆纸一体化建设进展情况 由州、县国土资源部门评审通过的《项目建设用地预审报告书》已上报到省国土资源厅,目前正在审查之中;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已经送天巍公司进行最后的审核、校对和修改,力争在5月中旬获得批复;竹浆生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已经省林业厅正式批复;委托昆明有色冶金设计院编制的《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于4月22日通过了评审;委托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技术咨询中心编制的《项目水资源论证方案》于5月中旬交付,即可提请珠江水利委员会或省水利厅组织专家评审批复;目前开始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物色竹浆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拟引进的国外设,新建的天城中学校址定点在西区租舍的小石舍,计划用地300亩。请省建设厅规划处到实地察看,认为可行。

现已经委托云南省测绘工程院补测1:500的地形图,5月中旬可出图,目前,正在为规划作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消防规划: 2024年底委托云南汇景规划设计公司对县城消防规划进行了编制,初步成果已完成,还未评审。

2、重点工程建设 文体中心工程:截止4月底,a(文体中心)、b(青少年、老年活动中心)标段主体框架、砖砌体、内墙抹灰、底层地面回填土、水电等己完工;门窗安装、室内外装饰尚未动工;c(广电新闻中心)标段土建部分完成部分基础之后,2024年10月份停工至现在一直未动工;d(体育馆)标段主体框架、篮球场地坪混凝土浇筑己完成,砖砌体完成90%,内墙抹灰完成85%,底层地面回填土完成95%,水电部分、预埋管件安装基本完成,看台抹灰、楼地面及门窗安装、室内外装修尚未动工。钢结构部分网架制作已经完成,安装完成30%,脚手架搭设已完成,钢彩板己运到工地仓库。

外装修进入招标程序,原计划4月初开标,后来因情况复杂暂时停止;e(室外运动场看台)标段完成室外运动场及看台的设计图纸。ab段已付资金240万元,付款比例为65.38%;c段未支付工程款;d段土建部份已付款500万元,付款比例为62.3%;钢构部份未付款。

二水厂扩建工程:二水厂扩建规模按3万吨/日统一设计,分期建设。近期工程按1.5万吨/日规模实施,初步设计概算为2196.4万元,含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和供水管网扩建三部分。

目前开工建设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土建施工中标合同价为521.18万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中标合同价为665.64万元,共计1186.82万元,整个工程共争取到国债资金800万元。自2024年6月6日开工至2024年4月30日止,土建工程己完成工程总量的95%,净水厂外购设备己全部入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量完成约60%,计划于5月底安装完毕,6月底全面竣工验收。

庆来路的建设:庆来路原规划为两条车行道、一条步行街、四排商住房,共113米宽,规划为仿明清风格建筑。后由红烟企业进行开发建设,2024年动工,现路基已完工,正在进行路面建设。

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新的场址选在距县城东北郊7公里的黄土坡,规模为日处理220吨,库容为190万吨,使用年限为20年,概算投资3500万元。目前,环境保护评价资料已经送省环保局,可研已送省计委,待省环保局批复后由省计委组织可行性研究评审论证。

重点集镇的建设:竹园镇三那线改造续修工程总长750㎡,总投资170万元,沥青路面,于2024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今年1月30日已竣工验收,目前已投入使用;朋普集镇建设规划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新哨镇兴发村已完成了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

(二)道路交通建设

1、西三至巡检司连乡公路建设 截止5月10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0万立方/109公里,涵洞1053米/133道,挡墙7384立方/54处,路基完工115公里,铺筑混凝土路面70000平方/20公里,完成投资2200万元,到位资金1510万元(其中州补资金110万元,县自筹资金1400万元)。现各标段正抓紧施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完工通车。

2、巡检司至小龙潭_公路建设 巡检司—开远小龙潭公路,全长38公里,设计为_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为7.7米的沥青路,现设计资料已报州交通局审查,桥梁工程正由省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测设到位20万元),企业承诺筹措资金5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四、围绕“大招商,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工作见成效

(一)积极动员并组织企业参加“2024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和“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等。3月30日,组织明星修理厂和竹园莲花农贸市场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云南——广东重点项目推介恳谈会”,为下一步在广东开展招商引资和寻求合作伙伴奠定了基础;4月1日至3日,“2024年云南优质生态农产品推介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又组织云南红酒厂、天城县农机推广中心两家企业参加,在会上产品因品质好被上海消费者抢购一空;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参加昆交会的工作,主要参展商品为云南红系列和食糖系列。

(二)在原来编制26个招商引资项目基础上,重新编制整理了招商项目17个。利用州政府组织到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和金华市学习考察招商引资先进经验等机会进行招商宣传。

在联系招商和接待来访、来谈者等对外交往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牵线搭桥,为企业寻找资金、合作伙伴,引荐外商到我县创办企业。

(三)认真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统计上报工作。及时准确掌握我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了解项目的运作状况,产值、利润、税收情况,认真跟踪,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四)积极为开远绿宝生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到我县朋普镇洽谈薯蓣深加工项目做好土地协调等工作。

五、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一)农村能源建设 2024年县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决定:每个乡镇建一至二个沼气生态示范村,示范村的沼气池建池率要达80%以上;同意《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方案。截止5月13日,全县共建沼气池787口(尚未经过检查验收),改建节柴灶30户,建农村太阳能热水器214平方米。

(二)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强化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为抓好安全监管工作创造条件。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和有关企业等50家单位签订了2024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设专职安全员175人,兼职安全员1565人,并与不同车型的驾驶员签订了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11388份;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整治,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四是及时调查已发生的安全事故,督促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今年1—4月,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起,同比上升78.95%;死亡28人,同比上升154.55%;受伤32人,同比下降22%;直接经济损失862648元,同比上升58.44%。

(三)劳务输出 2024年1月至5月,经过广泛宣传、多方动员,全县实现组织性劳务输出33人。劳务输出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低下的原因:一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

二是宣传不到位,劳务输出局面没有全面打开。三与外地劳务用工单位联系不够,未能结合我县劳动力技能素质和用人单位岗位技能要求,及时广泛开发出大批量的适应市场就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劳动者。

四是跟踪服务不到位,输出人员稳定就业率低。五是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

六是一些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坑骗外出务工人员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带来思想障碍和心理负担。

(四)“十一五”规划 现已制定出《天城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规划前期调研工作全面展开,重大项目筛选论证工作正抓紧进行。

根据省州的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及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储备库,目前项目储备年1—4月,全县共接待海外游客292人次,国内游客35.83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2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实现旅游总收入5966.3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外汇收入10.6万美元。

(三)深化广电文化事业改革 一是积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使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乱,各项工作正稳定有序的开展;二是认真组织县广电局、财政局、土地局、审计局做好清产核资工作。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进入尾声;三是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于4月7日-9日分别到大理、丽江、楚雄进行广电事业改革考察,借鉴改革经验;四是起草了《天城县广播电视局改革方案》和《天城县电视台改革方案》,待县广电事业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后施行。

预计广电文化事业改革将在5月底前完成。 主任、副主任、各位代表,以上就是县政府1—5月重点工作开展的主要情况。

我们相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一定能够顺利实施,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天城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五月十九日

第九篇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202417450字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17日在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锦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和“十二五”发展回顾

过去一年,全省人民在___、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调转促”行动计划,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经济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22024.6亿元,增长8.7%。财政收入4012.1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4.2亿元,增长10.6%。粮食产量707.6亿斤,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23965.6亿元,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08.0亿元,增长12.0%。进出口总额488.1亿美元,下降0.8%,其中出口331.1亿美元,增长5.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936元和10821元,增长8.4%和9.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3%。城镇新增就业65.2万人、登记失业率3.1%。节能减排实现年度目标。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畅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管道,全年新增贷款3389.7亿元、增长14.9%,直接融资2980.3亿元、增长71.5%,新增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7家。实行省政府负责同志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制度,加强对基层和企业的精准帮扶。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制度,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和专项建设基金,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京东方10.5代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合福高铁、宁安城际铁路及铜南宣、滁马等10条高速公路建成运营,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670个、建成1069个。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迈出新步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健全科技创新“1+6+2”政策体系。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18家,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5人,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93个,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180项、增长115.7%。我省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搭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又一重大战略平台。

省委、省政府作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重大决策。启动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实施1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921.5亿元、增长17.6%。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37.3%、提高1.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4120.2亿元、增长20.1%。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新增农民合作社12599个、家庭农场14731个。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大气、水、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实施“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成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新登记注册企业14.4万户,增长18.4%。稳步推进国企改革,省属企业整体上市、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新型城镇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完成省市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新签1000万美元以上工程项目46个,在中德两国总理来皖期间达成8项经贸、金融、教育合作重要成果,“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延伸。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扩大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合肥综保区封关运行,芜湖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郑蒲港等一批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家批准。成功举办百户央企、百户外企合作和资本要素对接等招商引资重大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6.2亿美元、增长10.4%,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8968.9亿元、增长12.9%,对外投资9.7亿美元、增长1.1倍。外事侨务、对台、港澳工作助推了开放发展。

四是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民生支出437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7%,33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1+20”政策体系,在3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落实支持就业创业政策,帮助10.3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9%。完成82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和资源整合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基本医保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双向结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96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70元。新增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0.3万套,基本建成35.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9万户。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6.98‰。新建30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300个农民文化乐园,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合肥、铜陵、芜湖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数居全国首位。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援疆援藏、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是着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推行网格化新型社区管理模式,提升市级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事故总量和重点行业事故数量持续下降。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治理“餐桌污染”。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信访网上受理。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新进展,驻皖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加强政府立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6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51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86件。认真接受司法监督,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制度。严格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完成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605件。加强政府权力运行标准化监管,拓展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强化行政监察,推进审计监督、制度规范全覆盖。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推进巡查、督查、考察相结合,制定整改问题、措施、责任清单,形成抓落实的制度链条,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2024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胜利收官。回首过去五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握大势,保持定力,抢抓机遇,克难制胜,经历了应对金融危机、化解“三期叠加”的砥砺奋战,展开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的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经济强省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4.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3.4%。全省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整体进入长三角经济区,联动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格局加快形成。

这五年,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实施、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创新型试点省和合芜蚌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建立,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提高到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0.5件增加到4.3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倍,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157家、增长1.4倍。粮食产量由616.1亿斤提高到707.6亿斤,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4 ∶52.1 ∶33.9调整为11.2 ∶51.5 ∶37.3。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社会创造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简政放权、医药卫生、公共资源交易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农村综合改革、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等取得重要突破,各类市场主体由166万户增加到276万户、增长66.3%,私营企业由22.9万户增加到57.4万户,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5%提高到70.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63.4%提高到72%。累计利用省外资金33172.4亿元、年均增长17.2%,进出口总额2143.8亿美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19.2亿美元、年均增长22.1%,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120家。国家级开发区由9家增加到19家。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发展支撑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317公里、一级公路2667公里,总里程分别达4246公里和3166公里,新桥国际机场和九华山机场先后建成,高铁运营里程达1330公里,开启了安徽高铁时代。水资源保障和防洪保安体系不断完善,完成2626座病险水库加固,引江济淮的世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移动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用户达3671.8万户、增长1.8倍。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三线三边”治理成效显著,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优美的幸福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快。

这五年,是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力大幅提升的五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1.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10.5%、10.8%、13.6%、20.7%。淮河、巢湖水质稳定向好,新安江保持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淘汰燃煤小锅炉5803台、黄标车和老旧车52万辆,火电机组和水泥生产线脱硫脱硝实现全覆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增耕地110.9万亩,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949.2万亩,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迈出了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步伐。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覆盖率由不足10%提高到85%,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均衡发展及信息化位居全国前列。城镇新增就业327.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7万人。民生工程拓展提升,在全国率先一揽子解决“老字号”、以船为家渔民等群体生活问题,完成215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460万人脱贫,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投资和出口增速回落,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显现。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任务艰巨,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存在不少短板,部分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较深,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存在差距和不足,一些干部对新常态不够适应,不愿作为、不会作为和作风不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落实政策措施仍然不够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

“十二五”发展筑就了安徽加速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明大势、务大局、促发展、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彰显安徽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证明,抓好安徽的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不遗余力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不断巩固扩大稳定较快发展势头;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不断厚植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切实提高环境效益;必须扩大开放合作,全面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改善营商环境,拓展发展空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群众关切,多办民生实事,促进公平正义,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践行“三严三实”,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凝聚起实干兴皖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

五年成就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持续努力、不断夯实基础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安徽改革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市区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未来五年,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前景广阔,安徽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创新是我省未来五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落实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环节,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着力打造更具优势、更有活力、更高水平的三个强省。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5︰50︰41.5,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制造强省基本确立,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上升。

——质量效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35%。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经济总量向4万亿元冲刺,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和开发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人均指标前移。力争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整体脱贫。

——文明程度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徽风皖韵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创新发展,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打造驱动发展第一引擎,全面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和文化等创新。

构筑区域创新新高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资本助推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形成20个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其中10个左右产值突破千亿元。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20%。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个性化定制和融合发展,拓展互联网产业体系和网络经济空间,壮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规模。实施《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建成高标准农田4670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8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2万亿元以上。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推动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世界品牌升级,中国驰名商标达400个以上,品牌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

健全转型发展新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切实保障民间资本的话语权和合理投资回报,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深化金融改革,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证券化率达60%,力争在沪深港交易所上市公司2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50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等重点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面落实国家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

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快速客运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民用航空网、内河航道网和现代港口群建设,新增铁路里程193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高等级航道400公里,新建6座民用机场。大力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全面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引江济淮骨干工程基本建成。

(二)强化协调发展,形成统筹推进新格局

发挥比较优势,着力补齐短板,培育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把皖江城市带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创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形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加快皖北崛起进程,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动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打造安徽发展新增长极。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大力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加强城市科学规划、特色设计和精细治理,构建“两圈两带一群”城镇空间格局,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设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旅游文化名县和生态名县。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群众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

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打造“好人安徽”品牌,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传媒体系,让全省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积极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实施一批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三)强化绿色发展,塑造生态文明新优势

坚持绿色富皖、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巢湖流域、黄山市、宣城市、蚌埠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落实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物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0%。

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争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长江、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83.3%和57.5%,分别提高6.6和15个百分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国家要求。全面推进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提升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推进长江、淮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加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

(四)强化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努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腹地和枢纽。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化沿江产业和城镇布局,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撑。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特大城市功能疏解转移。

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沿江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推动新亚欧大陆桥南干线建设,拓展加密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大力推进铁海联运、水水联运、区港联动,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完善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全面实施通关一体化。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开发区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培育一批千亿级开发区。

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优势出口产品和服务贸易,打造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和集聚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重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研发团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制造合作和海外并购,培育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大企业。

(五)强化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巩固提升《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大别山片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发展高质量现代教育。普及15年基础教育,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流学科,促进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深度转变。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建设技工大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中药资源和中医文化优势,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中医药基地。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健全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坚持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协调,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在全面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各位代表!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人民的顽强拼搏、团结奋斗,“十三五”发展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2024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经济稳定增长根基

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煤炭、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原则,妥善处置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倒逼过剩产能退出。落实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财政专项奖补等支持政策,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保障市场出清、社会稳定。

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平衡各种运输方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继续实施精准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重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房地产财税、信贷政策,鼓励农民在城镇购房置业。严格调控房地产用地供应,促进房地产供求平衡。推动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着力实施项目建设“四督四保”制度,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安九高铁、芜宣机场等工程,启动合宁、合安、合巢芜高速公路改扩建,建成淮水北调工程、郑徐客专安徽段、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等项目,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4万公里。推出一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扩大旅游、养老、健康和信息消费,增加中高端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促进智能家居、数字媒体、个性时尚等热点消费。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和城市便民服务设施,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二)全面实施“调转促”行动计划,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产学研用协同、线上线下互动的创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三权”管理、科研人员留职创业与职务发明、科技人才流动等改革,创建金融服务自主创新试验区。规划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前沿关键技术攻关,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开展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扶持30个国内外一流创新创业团队。推进江淮双创汇行动,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发展,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和专业孵化器。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推进首批14个基地建设,落实政策支持和园区配套,实施813个重大项目,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第二批基地建设,鼓励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航空动力、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高耗能行业绿色节能改造,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完成投资6000亿元。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构建两化融合技术和管理平台,建成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皖产名品、名企、名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计划,落实税费减免、价格并轨、融资租赁等支持政策,发展新兴旅游业态,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加强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完善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推进电商产业园、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三)聚焦三大体系建设,提升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发展大农业、大食物,加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500亿元。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业态,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落实粮食收购政策,缓解收储压力。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0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个。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等改革试点,深化农业补贴“三合一”、国有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供销社等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组织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对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企业,以推进整体上市为主要路径,引入其他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采取优先股的形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界定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增强市县政府财政保障能力。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

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鼓励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加快省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推进民营银行、农村寿险公司、征信公司组建。着力提高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效率。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直接融资3200亿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放管服”,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建立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从“群众跑腿”向“数字跑路”转变。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巩固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

(五)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推动高水平合作共赢。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立重点产业产能合作项目库。举办中德(安徽)经贸交流合作系列活动,建设中德合作产业园。扩大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项目合作。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支持具备条件的市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扩大与港澳台、珠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工作力度,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外企合作项目落地,办好新一届国际徽商大会。

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外贸优进优出,增加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实施外贸主体倍增计划,做大做强重点外贸企业。争创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示范地,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进跨境产业园、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建立自营进口商品直销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依法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破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建立常态化项目服务机制,协调解决外来投资企业要素供应、设施配套等问题,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减少贫困人口80万以上。实行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继续在3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5万个贫困户、862个贫困村光伏扶贫任务,推进国家电商扶贫试点。实行就业扶贫,促进10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实施8.3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加大兜底脱贫力度。

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因地制宜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大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力度。全部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学生学杂费。加大因病致贫群众医疗救助力度。

(七)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改革,拓宽居住证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实行“五有并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三权”权益,开发适合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岗位,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积极性。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开展全省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和城市设计试点,有序推进县改市、县改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继续开展城镇“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建成城市绿道1000公里。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统筹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59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分层推进569个中心村建设,开展14个县(市、区)整县试点。

(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安徽好人事迹。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县城、村镇、集市、社区文明创建。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升级,建设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39个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完善“三馆一院”联盟运行机制,推动全民阅读。完成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非遗项目抢救采录和数字化保护。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挥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存史育人资政作用。

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推进名团、名剧建设,振兴发展地方戏曲和传统工艺,加快安徽文化走出去步伐。办好安徽省艺术节。支持骨干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新业态,建设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综合试验基地。

(九)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新突破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快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淘汰黄标车6万辆,完善空气质量预警体系,pm10平均浓度下降6.3%。实施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项目,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建成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500公里,继续实施新安江流域和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加强湿地保护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林120.5万亩。加强环境执法和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新增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180万千瓦。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

(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5所。完成100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大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帮扶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动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完善跨区域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大社会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困难家庭保障力度。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6.6万套,基本建成16.9万套。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办好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援疆援藏工作。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投入825.5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其中新增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产品食品安全工程、城市老旧小区整治、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等6项,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等6项补助标准。完善绩效评价,健全长效管养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开展1500个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力争实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省辖市全覆盖。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扩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覆盖面。启动“七五”普法。推进信访法治化,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引导和妥善应对网络舆情。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强气象、地质、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推进货物运输超限超载、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领域专项整治,实施安庆石化油气输送管线迁建项目,推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准入制度,强化药品全过程质量监管,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行动,让群众生活更健康、更安全。

支持驻皖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开展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深化后备力量调整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抓好双拥优抚安置,巩固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___同志为___的___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______这个核心,坚决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奋力争当“四个自觉”模范。要坚持依法行政,严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重要作用。要坚持廉洁从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一岗双责”,防范廉政风险,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权力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坚决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要坚持奋发有为,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各位代表!

美好明天属于7000万江淮儿女,幸福生活需要用勤劳智慧来创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开拓进取,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十篇 我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思想汇报1200字

两会的成功召开,无疑是今年我国的重大事情之一。刚刚结束的两会,最大的看点之一就是___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政府的工作报告,体现的是一个政府对人民的负责,体现的是一个政府对自己的谦虚,体现的是一个政府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望。

今年的报告跟往年差不多,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2024年工作回顾。

___总理对去年一年的工作做了高度概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政府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我国经济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候,最大地减少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保证了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人民的生活不受太大影响,稳住了民生。我国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保持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提高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有效扩大了内需,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我国经济的各项指标仍持续上升,其中汽车销售增长46.2%,商品房销售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此外,中央政府对公共事业、灾后重建、生态建设、“三农”、教育事业、医药卫生等各种投资更是有增无减。我国政府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温总理在总结完去年一年的工作之后,还向大会分享了政府的工作体会,并且总结了五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我们政府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第二,2024年的主要任务。

2024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温总理深刻地分析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极为复杂的形势环境、短长期矛盾、国内外因素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预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这八个方面,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每一项工作都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每一个人的生活。党和政府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下来,温总理极力肯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一年来的努力工作,肯定了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肯定了香港澳门的良好发展,肯定了两岸关系的重大进展,肯定了外交工作的重大成绩。

报告的最后,温总理代表政府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作出了美好的期待,中国在接下来的发展必定会更加顺利,更加突飞猛进。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中国人民必定会夺取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以上就是我通过学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感受。

希望党组织进一步对我教育和帮助。

第十一篇 2024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2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4年,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7.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信息消费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优化存量、创造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注重技改提升,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增长18%,“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有力推进,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注重优选龙头项目,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注重搭建平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专利授权量增长62.8%,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获批建设。

(三)惠农富农强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新建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30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持续实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张清单”公布运行,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省直部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7.3%。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扩大开放增优势,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增长2.7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福州上线运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增长10.3%。第七届海峡论坛取得新成效。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龙岩成为我省第5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平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闽港闽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和外事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完善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加强出口信保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全覆盖,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城乡统筹促协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永安、邵武新增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景观整治、“五千”工程顺利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持之以恒抓环保,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施工等扬尘综合整治,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漳州市区2024家胶合板污染企业全面整治到位。南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核。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166.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60万亩。

第十二篇 天津市西青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148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我们克服困难,积极应对挑战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前列、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区委“一三__”总体工作思路,全速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方位加强环境建设,全身心改善民计民生,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__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在克服危机中迈上新台阶

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76亿元,同比增长28.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348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7.6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5.6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4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216元,同比增长12.5%,各项指标继续走在区县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__”规划目标,实现了三年倍增的良好开局。

“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成效显著。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组织210名机关干部、30个工作组深入全区107个重大项目和459家重点企业解难题、办实事320多件。制定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12条政策措施和8项实施细则。进一步稳定扩大就业,提供就业岗位5700余个。行政审批大提速,合并、清理20个审批事项,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提振了全区上下化危为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设施农业方兴未艾,全年新建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园区13个,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种植示范园区9个,新增种植业设施面积7500亩,累计达到7.5万亩,已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全年区属工业实现产值910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92家;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同比增长40%;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长飞鑫茂光纤光缆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逐步形成我区新的优势产业;一汽夏利汽车内燃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顺利达产见效,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投资44.4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66个,全年申请专利1600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和51.5%,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普青物流园、红旗农贸市场竣工见效,名众假日广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建成中北冰雕园、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一期,以民俗为龙头,崇文尚武为两翼的五大旅游板块全年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同比增长34%。

(二)项目建设在扩大开放中迈上新台阶

项目引进难中突破。面对严峻的引资形势,我们主动出击,大力拓宽引资渠道,对内对外合作空前活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举办了西青区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吸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75家知名企业参会,成功签约6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50亿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用心把握先进地区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全力吸引外来投资,引进了中国有色金属新材料、建龙集团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项目,有力地提升了全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营造优质环境,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在我区兴业发展,全年到我区考察的国内外商团达189个、1100人次,较上年大幅提高。全年实现外资到位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内资到位额151.6亿元,同比增长44.5%,内外资指标均在高基数上实现了新的跃升。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思想认识更高,全区上下对项目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跃上新高度,形成了“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生命线”的广泛共识;工作招法更新,召开了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大会,集中推出总投资834亿元的三级五类175个重点项目;着力方向更准,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努力促进在谈项目早日开工,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充实项目库;保障措施更硬,建立重大项目目标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责任主体,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截至XX年底,17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42个竣工,27个部分投产,38个主体完工,55个正在进行基本建设,13个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近期将全面开工。列入全市前四批区县重大项目的47个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为实现三年倍增目标积蓄了强大后劲。

(三)发展保障在改革创新中迈上新台阶

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我们按照“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调整完善和制定出台了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鼓励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服务业升级、支持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以及扶持街镇工业园、鼓励科技创新、支持节能降耗等政策措施,解决了一批影响全区发展的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

积极完善投融资体系,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内有效资源,组建了注册资本金15亿元的天津环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特定目的公司。成立了天津市汇青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赛达恒信担保有限公司,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坚持银政联席会议制度,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和项目,为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搭建了平台。引进韩国企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在我区开设分支机构,金融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整合提升示范工业区,载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成功申报并获批中北、杨柳青和张家窝汽车,王稳庄高端金属制品,精武学府三个市级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46.2平方公里,目前起步区累计投入6.8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47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9万平方米,园区发展的水平和潜力进一步增强。

(四)城镇建设在“三区联创”中迈上新台阶

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以争创国家卫生区、国家园林城区和国家生态区为引领,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城镇绿地13万平方米,造林1.1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全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40.3%和17.9%。实施了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大沽排污河、程村排河、津港运河等74.4公里河道清淤和大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改造,新铺污水主干管道15公里。减排治理得到加强,查处76家违法排污企业,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66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40吨,18项标准达到创建国家生态区要求。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了《城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和《农村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实施“以奖代补”。深入开展“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对22条主(次)干道路、10条穿区过境道路、8个老旧居民区及重点窗口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形象。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全年编制规划20项,完成《西青区总体规划和西青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善了各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开展了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杨柳青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津涞、津淄和津港公路进行全面改造,实施了柳口路改造提升工程,全年新修改造道路73公里。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张家窝镇建设农民安置住房30万平方米,2600户农民迁入新居,积极组织中北镇、精武镇和王稳庄镇申报全市新一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

(五)民计民生在共建共享中迈上新台阶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区劳动力培训中心和19家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全年完成培训5232人次,新增就业1.51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23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70元,增速创近年新高,居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达到35.6%。公共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年财政出资2.7亿元用于改善民计民生,发放设施农业扶持资金9530万元,老年农民生活补贴3724万元,村干部补助1697万元,种粮、农机等各种补贴1906万元,各类保障金4000余万元,报销农民住院医药费4838万元。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农民住宅和商品房各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均等化。建成2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开展了“雷霆”专项行动,全区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集中打击了非法传销、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等违法犯罪行为。荣膺“全国平安畅通县区”称号。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再次捧得中央综治委颁发的“长安杯”。食品药品、农产品、建材市场等监管更加严格。圆满完成为残疾人办的十件实事,十项民心工程基本完成。特别是投入7621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管网入户改造工程,又解决了51个村9.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区农村、全体农民,全部饮用上卫生、清洁、甘甜的自来水,彻底结束了西青农民饮水不安全的历史!

社会发展更加协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成王稳庄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所有校舍安全鉴定和4所学校维修加固,中北中学等11所中小学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全年向中小学配送图书8万册,培训骨干教师700人次,高考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本科上线率达到70%,一批上线率增幅高达30.5%,成职教育稳步提升,荣获“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和“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基层卫生服务不断健全,街镇医院、卫生院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批建成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4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社区18项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成功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建成农家书屋22个,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确定了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剪纸等3个项目入选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区”称号。被命名为“第二次经济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和“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双拥共建活动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审计、物价、体育、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自身建设在强化服务中迈上新台阶

组织全区政府系统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围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推动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全市、全国前列”的主题,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对政府系统学习实践活动评价为“好”和“较好”的达到100%,其中认为“好”的占98%。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件、政协提案70件,满意率达到100%。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深入,全年公开政府信息626件,解答“政民零距离”群众网上留言228件,“公仆电话接待日”、“区长信箱”制度不断完善,全年受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521件。着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制定出台了《西青区XX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全年节约资金221万元。积极完善应急管理,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四进”试点和地震预案综合演练。政风行风建设持续深入,召开了区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开展了“强能力、树新风、帮企业、惠民生”主题教育活动,完善修订了《西青区政风行风建设考核办法》,全区行政机关廉洁从政、为民施政、务实勤政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历宏观环境新变化、经受复杂局面新考验中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更离不开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区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西青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不够大,综合实力不够强,缺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公司,产业集聚效应还不够明显;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服务业比重偏低,高端高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城镇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地区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个别干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XX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们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为“__”规划启动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的重要一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我区将置身于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以及与兄弟区县竞相发展、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今年的发展任务艰巨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实干的精神、奋进的勇气、必胜的信心。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对西青改革发展稳定走在全市全国前列、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加快实施“一三__”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三级五类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的年度阶段性目标,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XX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财政收入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内资到位额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3297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9720吨以内。

为实现好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落实区委打好“八个攻坚战”实现“八个新突破”的重要部署,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以大开放、保增长为中心,努力实现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再上新水平

牢固树立发展靠投入,投入靠项目,抓大项目就是抓潜力、抓后劲、抓增长点,抓好项目就是抓结构调整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狠抓招商引资,争分夺秒推动项目建设。

全力加大项目投入。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吸引企业、民间及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支持全区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不断优化投入结构,提高产业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重;注重投入效益分析,不断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益、综合效益,增强区域发展的持续性。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三级五类175个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对其中152个产业项目要落实资金,明确节点,加快节奏,力争一季度全部开工,半年实现百家企业投产,年内投产运行企业达到90%;鼓励达效项目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以投资项目洽谈签约会上确定的总投资350亿元的63个项目和第五批市级区县重大项目为基础,继续推出新一批三级五类重点项目,推动全区项目规模不断壮大。

全力提升项目质量。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瞄准500强企业集团,继续强化对内对外招商,加快乐敦医药、蓝月亮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产见效,重点抓好投资5000万美元的美国医疗器械项目,投资7亿美元的维尔京芯片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工程机械项目,促进其早日签约落地;坚持引进与挖掘并重,在做好外部引进的同时,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培育更多内生项目,大力培育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推动日本空调研发项目和德国矿业研发项目落地开工;坚持单体项目与组合型项目并重,着力推进大项目和中小项目,二产项目和各次产业项目结合发展,努力实现从引进单体性、一般性的项目向引进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大、衍生能力强、成长潜力好的项目有序转移,努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全力优化项目服务。强化政策服务,用好上级政策、落实好区级政策,加快形成具有西青特色、极具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为实现经济大发展注入新动力;强化审批服务,整合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相关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便项目单位办理各类建设手续;强化协调服务,区级职能部门要紧密跟踪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注重项目前期策划、包装和论证等工作,加强与市级部门的衔接、交流和融通,帮助项目单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强化组织服务,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狠抓责任制考核,按照责任主体的考核节点进行量化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形成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以调结构、促升级为主线,努力实现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再上新水平

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总量、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有机统一。

围绕“做优一产”的目标,推进设施农业全方位协调发展。统筹设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在加快辛口镇、杨柳青镇东淀五万亩设施农业、张家窝镇蝴蝶兰花卉基地、中北镇雷庄子花卉等西北部设施农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建设好精武镇观赏鱼繁育养殖基地、大寺镇5000亩绿色农业示范园、王稳庄镇800亩设施农业基地和1000亩金针菇基地,促进东南部农业设施化水平快速提升。统筹生产设施与配套服务协调发展,在落实全年新增6000亩设施农业面积的基础上,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重点建设好李七庄街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张家窝镇2万平方米花卉交易大厅,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全区市级示范合作社增加到7家。统筹生产功能与综合效益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优龙头,全年新增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沙窝萝卜、曹庄花卉等传统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在大寺镇凯润食用菌基地新建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开发高端产品转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围绕“做强二产”的目标,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继续巩固工业在全区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为核心,优势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以项目建设促结构调整,着力引进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项目。以产业聚集为重点,实现集约发展,重点打造东部电子信息、南部高端金属制品、西部汽车及零部件、中部电子数码等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形成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扶持其尽快成为行业龙头,全年新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4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抓好大桥集团搬迁整合扩产,帮助其尽快成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快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年实施技改项目200个,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积极培育驰名商标,形成一批有影响的自主品牌和拳头产品。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实现生态发展,按照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在金属制品、化工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和清洁生产审核,突出抓好35家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并、转、迁55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整改率达100%。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7亿元。

围绕“做大三产”的目标,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抓好大寺商贸区、永旺商业广场、津兰国际商贸中心、物美连锁超市等商贸设施建设,引进北京集美等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农村消费,继续组织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进一步繁荣农村市场。引导现有物流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引进敦豪国际、联邦快递、宅急送等企业入驻物流园区,提升我区物流业整体水平。着力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亮点,加快梅江会展中心建设,加速促进注册资金8亿元,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化轻公司落地,积极推进物美连锁配送中心、华盟集团圣天源财富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扶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全年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亿元,增幅达到35%;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增幅达到39%。

(三)以强特色、活机制为突破,努力实现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再上新水平

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以培育和重点扶持,充分利用我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努力构筑商、文、旅一体化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丰富五大旅游板块,把景区景点做亮。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设施农业、高端服务业有机融合,打造一批能够展现天津特点和西青特色的旅游精品。深度开发石家大院、热带植物观光园等成熟景点,提升综合效益水平;加快推进部分建成景点工程进度,今年“五一”前完成玉佛寺一期主道场、峰山药王庙等项目建设,“十一”前完成霍元甲陵园、霍元甲纪念馆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杨柳青元宝岛、霍元甲精武总坛等景点建设。

有机整合旅游资源,把运作机制搞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引导旅游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互动、资源共享的大客源市场,组建西青区文化旅游总公司。完善配套设施,筹建西青区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好星级酒店,开发特色小吃和餐饮服务。串接旅游精品,结合杨柳青民俗文化游、中北热带风情游、辛口生态观光游,筹划开通精品线路,将全区景点真正串起来,努力改变“半日游”、“过路游”的状况,积极推进“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

深度塑造形象内涵,把旅游品牌打响。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融于景点开发、设计、建设、包装的各个环节,着力把景区建设与文化挖掘相融合。突出古镇、大院、运河、精武等品牌效应,综合年俗、商俗、节会、民间艺术等文化元素,做好杨柳青年画、石家大院、赶大营、霍元甲等名品、名人、名院、逸闻轶事的文章,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节庆活动对旅游品牌的塑造功能,策划组织好第七届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曹庄花卉生态旅游节、张家窝冬枣节、沙窝萝卜节、西青金秋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举办世界精武英雄会、杨柳青年画节等大型活动。

(四)以高标准、竞发展为方向,努力实现推进园区载体建设再上新水平

按照“六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整合资源,统筹西青开发区龙头带动,示范工业区加快建设,街镇工业园全面提升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整体水平。

全方位发挥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着力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在集约发展上,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提高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产业水平,促进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在载体建设上,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做好6平方公里服务外包区绿化、排水、管网等建设,高标准完成软件园一期23.8万平方米工程建设,确保6月底投入使用,加快推进赛达医药园等园中园建设,力争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成功。在招商引资上,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专业型人才,强化网络建设,提高园区信息化水平,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在服务管理上,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企业需求。为全区工业园区发展树立典范。

全力打造高水平示范工业园区。完善提升示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打造特色园区、特色产业,形成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主导产业配套延伸、新兴产业快速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产业梯度发展模式。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市规划导则要求,加快实施道路、水电气热、通讯、绿化、标准厂房、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年内至少完成14300亩土地的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工程,“五一”前,汽车工业区投资6.3亿元以上、整理土地6000亩;学府工业区投资6.3亿元以上、整理土地6000亩;高端金属制品工业区投资2.4亿元以上,整理土地2300亩。注重建设与招商同步,载体与项目并行,吸引一批水平高、效益好、潜力大的项目入驻示范工业区。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支持园区深度合作,推进示范工业区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全面提升街镇工业园发展水平。实施与示范工业区相同的设计标准、相同的扶持政策、相同的建设速度、相同的考核要求,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努力实现大寺工业园和开发区产业规划定位相衔接,高水平完成道路铺油、绿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完成李七庄街九策科技园总部大楼主体工程,快速推进辛口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西营门街工业园发展新途径。

(五)以活体制、育人才为抓手,努力实现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再上新水平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着力提升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水平,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全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技术知识创新水平。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工程,全年完成国家级、市级项目30个、区级项目10个,开发70项市级科技成果。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年内培育15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引领更多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完善区级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全年新增市、区两级专利重点企业10家,新申请专利1650件。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力争年内创建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按照“由资源到资产,由资产到资本,由资本到资金,再由资金到资源”的循环体系要求,在利用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用好用活政府土地资源、市场资源和企业资源,深入挖掘区内资产的融资能力。积极构建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直接融资规模及比重,构建可持续的直接融资机制,努力实现由“政府主导、间接融资为主”向“市场运作、直接融资为主”转变。积极完善金融基础建设,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西青发展,持续优化金融环境。积极完成新城投公司整合增资工作,增强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其特定目的公司的职能。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扩权强镇工作,逐步扩大投资审批、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权限。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创新人才发展优势。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完善《西青区引进优秀人才智力工作的暂行办法》,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意见》和《西青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办法》引进海外留学人士、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工作者。大力选拔培养本土人才,坚持在实干中考察、锻炼、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开展专业技术、综合管理等培训,造就大批一专多能型公务员。大力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宽松环境和广阔舞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以建载体、优环境为重点,努力实现构筑生态宜居城区再上新水平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以城镇布局合理,设施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宜居为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城镇新形象。

加强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规划,继续做好各街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全区总体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特色和色彩研究,编制环外地区建筑色彩规划,完成杨柳青古镇开发保护规划编制报审,开展好市政基础设施及道路专项规划编制和张家窝镇京沪高速铁路天津南站等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加强路网建设,全面完成津涞、津淄和津港公路改造任务,年内建成赛达大道,实现胜利路与泽杨道贯通对接,新修改造道路50公里,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体系,打造全区“30分钟交通圈”。

推进城镇建设和古镇开发保护。做好古镇开发保护规划与布局,妥善处理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保留历史风貌原汁原味,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年内完成大院区改造建设任务。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实施杨柳青镇旧区改造,大力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完成张家窝镇第二批示范小城镇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中北、精武和王稳庄等镇建设,加快实施高庄子、小稍口等城中村改造,年内建设村民住宅150万平方米。在城镇改造和建设中注重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优美环境和生态宜居城区。继续推进“三区联创”,力争其中一项达标,两项接近创建标准。认真落实《天津市城市管理规定》,深入开展“奋战30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推进以区、镇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的城镇管理工作。明确市容环境、园林绿化、路河交通、街道社区为治理范围;明确乱堆、乱扔、乱停、乱贴、乱烧,以及随地吐痰、违规养犬、擅闯红灯等为治理重点;明确市容、公安、民政、交通等为治理责任单位;明确任务标准、网格化数字化管理、考核监督、严管严罚等治理措施,切实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努力使杨柳青成为国内管理最好的城镇之一。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控制重点污染源。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南运河、丰产河等河道的清淤改造工程,全年铺设主干排污管网37公里,次支干管网90公里。大力推进绿色西青建设,栽种树木1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8.6%以上。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使西青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

(七)以重安康、有保障为目标,努力实现改善民计民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把解决好群众关注的问题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推出新十项民心工程以及为残疾人新办的十件实事,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提升人民幸福感、社会和谐度。

全方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大项目解决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全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建立劳动力资源专库和就业信息库,高度重视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农村富余劳动力、新生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全年新增就业1.65万人。优化调整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比例达到88%,全面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类强农惠农助农政策,为农民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提供良好载体,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工资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12%以上的增速。

全方位改善群众基本生活。保证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更多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与天津市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农民给予每人5000元补贴,建立600万元大额医疗救助基金,确保农民参保待遇不减、标准不降。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管理体系,启动“爱心助老一键通”固定电话救援工程。不断提高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金、优抚对象抚恤等补助标准,对低保对象给予每人每年门诊200元、住院医疗最高10万元的救助。启动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立200万元“助医、助学、助老、助困”慈善基金。

(八)以求均衡、同进步为原则,努力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对12所中小学校实施维修加固,新建张家窝小学、小南河中心小学,完善实验小学等4所国家级考点校基础配套设施,对全区16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设备升级。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年培训骨干教师800人次。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年内建成医疗卫生中心并投入使用,建设3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开工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服务站,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品零差率改革,免费为全区适龄妇女进行专科普查,为儿童筛查先天性疾病,强化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街镇文体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及绿色网络建设工程。深入挖掘优势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欢乐西青———文化服务基层行”、“文艺大舞台”和“六个百”系列文化活动。做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组队参加天津市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年内建设1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8个流动人口服务站和30个社区工作站,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服务用房全达标。制定出台《西青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意见》和《西青区“五星级”社区达标考核管理办法》,建设西青区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诚实守信、扶贫帮困等实践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及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进一步提升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功能。认真做好统计、审计、物价、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

(九)以夯基础、抓源头为方法,努力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再上新水平

强化“大安全”、“大稳定”意识,进一步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继续巩固全区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建设平安和谐西青。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基层基础年”活动,切实强化全区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发挥行政资源合力,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全社会、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督管理体系。突出抓好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综合整治,重大节假日、春运等特殊时期的安全检查。制定安全监管工作操作规程,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提升综合监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能力。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等八大安全生产项目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校园安全等监管,努力消除各类隐患。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做好“__”普法考核验收工作,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强化领导干部接访和下访工作,层层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预防征地补偿、村务公开等引发的一些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强信息管理,增强源头预防能力,加大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开展自行车盗窃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以勤为民、强作风为根本,努力实现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公正高效、科学领导、廉洁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宗旨意识,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把服务为民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不断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效率。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政府法治水平。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坚持区长牵头办理意见和议案提案制度,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规范行政行为,深入贯彻《______土地管理法》,不断增强依法用地意识,认真落实《______信息公开条例》,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做好“__”规划的编制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科学决策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宏观形势分析与把握,努力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注重勤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结合我区实际,探索改革发展新路。注重理性思考,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促进各项事业、各次产业、各个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坚持求真务实,全面提升作风建设水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杜绝虚假浮夸,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提高政府效能。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力度,突出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大兴廉洁从政之风,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反腐__各项规定,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重托。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我们要以全球新视野、战略新眼光科学把握发展新趋势,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新竞争中再创新优势,在新考验中再谋新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创西青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为实现三年倍增,造福西青人民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十二篇

———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xx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199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____领导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结构有所调整,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种植结构开始进行调整。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淘汰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政府信息

  • 2024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十篇
  • 2024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十篇97人关注

    2024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已经公布了,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省长郭树清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 ...[更多]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
  •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二篇97人关注

    一、2024年全市工作回顾(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 ...[更多]

  • 政府工作报告的格式十二篇
  • 政府工作报告的格式十二篇97人关注

    一、“xxx”时期政府工作回顾“xxx”时期是我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攻坚克 ...[更多]

  • 政府工作报告最好的十二篇
  • 政府工作报告最好的十二篇95人关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3年的工作与2024年的任务2003年,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 ...[更多]

  • 2024年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十二篇
  • 2024年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十二篇94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4年工作回顾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 ...[更多]

  • 2024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十二篇
  • 2024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十二篇94人关注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 ...[更多]

  •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汇总十篇
  • 2024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汇总十篇94人关注

    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郭树清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青岛成为高度关注热词,相关工作被提及十多次,特别是在2024年工作回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