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教学报告 > 教学报告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六篇

发布时间:2024-11-19 查看人数:74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在经历着变革。2024年,我们对全国多地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及学生反馈,以期为未来的教育改进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覆盖了10个省份的50所中学,涉及约2000名学生和150位教师。

三、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学模式:大部分学校已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2. 教材使用:新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时代感。

3. 教学技术:数字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如在线平台、多媒体资源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4. 教师角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学生反馈

1. 学习兴趣:多数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示欢迎,认为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压力:部分学生反映,虽然教学方式灵活,但课业负担并未减轻,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 个性化需求:一些学生希望教学能更个性化,满足不同层次和兴趣的学习需求。

五、挑战与建议

1. 培训与支持:教师需要更多专业发展机会,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 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在改革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力求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综合素质人才。通过对全国多地的实地调研,我们得以洞察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状况,揭示出其中的亮点与挑战。

结尾:

总的来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与实践中展现出积极态势,但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减轻学习压力等问题。面对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家校共育,以期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健。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1650字

一、调查目的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__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__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__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__.6%(县城__.9%,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__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__%,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__.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__.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__.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__.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次问卷调查存在问卷调查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今后工作室会继续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 初中语文教学实习报告4350字

一 、隔行如果如山

教了十多年的体育课,现在当起语文老师来,无论从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我都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想起来真是各有所长。教体育课,我可以大吼大叫,急轰轰指手画脚,身体师范,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来一个体罚式教学学生还觉得你老师有个性,但做起语文教师来,我体育课上的那一套就的收敛收敛了。想起来这也应了一句熟语:隔行如隔山,的确如此。

一个多月的教师实习结束了! 虽然短暂,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的语文教师实习,却点缀了我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的教学生涯,蓬勃了我事业的生机,更为我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

此次语文教师实习,我担任了后湖中学七年级(1)班,全班34个同学,25个男生,9个女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班级纪律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学几乎没有良好的学习惯。经过深入了解,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单亲家庭子女和农村迁入城市的家庭子女,有一部分甚至是孤儿。而且该班级学生是经过其他重点中学层层筛选后又经过该学校的筛选后的学生。从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走出来的学生,品德修养不高,社会习气比较严重;而且,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不高等。

这样的一个班级不仅仅班主任周老师很恼火,连我们实习生都觉得不舒服。因此,周老师已经在努力地改变现状,而我们则帮助周老师管理班级。而对于语文指导老师,她对我们听不听她授课并没有什么要求,我们则是主动地去听她授课,并主动地向她虚心请教。我一直有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不主动,我们只能在沉默中接受“0”指导。虽然说——在学生的面前,我们是老师;在老师面前,我们是学生。然而,似乎在一些学生眼里并不把我们实习生看作老师。这样以来,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然而,我想:不管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绝不能不把自己当作老师看待。

带着这样的实习心态,我开始正式好好实习了。在见习和实习班主任过程中,进行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备课、备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可以说五味俱全。而自己的所见所感,自己所经受的酸、甜、苦、辣、咸,也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正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啊。然而,古人有诗句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今人也说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因此,正是自己禁受住了其中的疲劳和辛酸,才有了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实战经验。我认为: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必须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个班级,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纪律。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一个班级的纪律,也就是一个班级的规矩。班级没有纪律或说班级没有规矩,学习就不能正常而有秩序地进行。只有班级有规矩或说班级有纪律了,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师才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学以致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也首先应该抓好班级的纪律。当然,一个优秀的班级,学生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惯,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级纪律好,而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惯,这样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因此,班主任在抓好班级纪律的同时,也应该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而如何抓好班级纪律、培养(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这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老师,而且还需要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和他们的想法,并根据他们的现状和想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好班级,使班级有纪律,这也就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各科任课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对待不同科目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要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树立,也就是班级管理的成功,也才能称的上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上,语文老师要德才兼备。

老师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还要引导、培养学生以美好的品德修养。即既要智育,还要德育。语文授课上,语文老师不应该单纯的为授课而授课,而应该是以授课为桥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力、感悟力、表达力、思辨力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自识与他识等,由此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再次,教师应该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各方面状况,便于班级管理和“因材施教”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每天早晨来到学校而晚上晚自习过后返家,在这一时间段,学生都要在学校度过。除了学习,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刚刚迈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主动和他们沟通,特别重要。沟通的时候,主要是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向好的一方面发展。有一句话这样说——“有生命就有希望。”我觉得很对,只有学生安全,才能为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因此,在当今这样的社会,要教育他们首先要有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老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想法,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学生了。如此以来,教师做到很好地管理好班级,甚至做到“因材施教”,都不在话下了。

现在实习已经过去,我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感恩后湖中学指导我的班主任指导老师周老师和语文教学指导老师姚肖老师,还感恩我的辅导员肖老师,当然还有其他的领导或者老师、同学。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实习不苦”。实习真的不苦吗?从我自身而言,实习真的很苦,也很累。然而这苦、这累之中,有着莫名的“甜”。现在我用我的第一篇实习周记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实习总结或说是实习体会—— 实习就像喝中药,喝的时候苦;然而,喝过之后,药到病除之时,即是苦尽甘来之始!

其二 、德高才厚方为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称赞教师“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 ;也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更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歌颂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是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然而,怎么样“为师” ,才能值得这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呢?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师范,学高方为人师,身正方为世范。教师若要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为师——首先就应该要德高与才厚,其次就应该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

为师,要德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修身养性以达身正。身正而德高望重,受世人推崇,能够作为世范。有人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那么也就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教师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是直接的和间接而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 、“势利眼” ,作为可塑性尚且很强的学生,很有可能受到这种“伪君子”、“势利眼”的影响而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一部分学生势必会成为一个“伪君子” 或“势利眼”了。当然,学生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自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有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水平,对这样的“伪君子” 、“势利眼”是不满的,甚至是憎恨的,更谈不上尊重、信任“这样的老师”了。如果教师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表里如一,那么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改造力就引导着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就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成为一个也具有崇高思想道德和行为修养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尽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为师,要才厚。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并且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有学术性研究。唐·韩愈《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试想,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他怎么样能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呢?恐怕也会受到学生的蔑视吧。而对于才厚的教师,学生不仅会尊重他(她),甚至会信任他(她),遇事也会向他(她)请教。

总之,为师要德高与才厚,也就是说,为师要德才兼备,学生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与进化!

为师,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呢?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生或者说引导学生“善”。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就是说,人性本善。首先,教师——要教学生以向善。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人师者,应该是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老师,才可能教出正直真诚、德才兼备的“善”学生。那么,在学生依然具有可塑性时,善教者教以求真向善,善学者学以学真向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不就渐趋于“善”了吗?其次,教师——要教学生永存善念,驱除恶念。正所谓: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长;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损。因此,教师要告戒学生:不要行恶,而要驱除恶念,否则,我们就会像上述的磨刀之石,日益贬损了。况且,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第三,教师——要教学生反省向善。正像孔子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第四,教师——要教学生近善人,远恶人。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第五,教师——要多多扬善,教学生多多行善。等等,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有一颗颗“善心”,好好做人,做好人,就在其中了。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学好习呢?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教师更不应该压制学生个性的发展,把学生“培养”得还不如自己的状况。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及其特殊的学习惯的保持,等等,才能够使学生好好学习和学好习。当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个体的个性融入到集体的共性中去。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由个体融入到集中之中。这样,学生的个性不但没有受压制,而且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还会为集体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等,做出自己的努力等。

怎么样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呢?大千世界,世事纷纭,怎么能够好好做事,做好事,这并不能具体说得清清楚楚的。但是,作为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还是可以通过具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情,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遇到事情或者问题,要先冷静地想一下是什么事情或者是什么问题,然后再冷静地想事情或者问题发生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冷静地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摆平事情或解决问题,最后再冷静地通过想好的途径去摆平事情或解决掉问题。正如一位作家所写的那样:“镇静地准备好镇静!”这样是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做事,做好事的。

总之,为师不仅要德高而且要才厚,还要善于教学生或者说善于引导学生——好好做人,做好人;好好学习,学好习;好好做事,做好事。这样,教师德才兼备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又会善于引导学生的教师是值得那样的称赞、赞美和歌颂的!为人师者——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要有“睿智培奇葩,壮千载丰功;清芳育英才,兴百年大计”的师道精神理想,也要有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三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6350字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0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0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尤其是2024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24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024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024年和2024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学习时教师不给予有效指导,学生没有任务驱动,随意性比较大。合作讨论前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合作讨论的必要和价值,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分工,没有制定规范的合作讨论规程,形式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探究学习时教师没有设计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课题,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指导,探究缺少必要的深度和广度。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不力。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担心课堂教学改革会影响学科教学成绩,存在观望等待的思想。学校存在急功近利的教育短视行为,不重视过程管理,缺少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氛围不浓。

2、教材研读与处理能力不够,教学有效信息把握不准。

对文本的内涵与外延缺乏深度挖掘。教师对文本不作深入的研读,没有自己的原初理解和独立见解,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关注较多的是文本内容层面的东西,而对文本形式(语言表达)层面的东西研究不透,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深度与宽度。如一位教师在教《袋鼠之谜》(八年级下册)一文时,整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袋鼠的“三大奥秘”以及奥秘背后的原因,而将文章最精彩的教学内容(“卒章显志”的写法启示,用记叙文的框架、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表达形式,精巧的构思布局)舍弃,这是对文本内涵缺乏深度挖掘的典型表现。

对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缺乏整体关照。教师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缺少透彻的研究,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科基本思想、学科基本方法把握不准,致使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明、教材处理过全、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错位等。如一位教师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时提出了以下几个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①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②为什么说不要想着下面的岩石;③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④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⑤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而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可以确定为:①学习朗读;②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验思想感;③品评文中人物,多角度解读文本;④联系实际,探究文题、文末经验句的含义。对比该教师的课堂提问和教学目标,我们便可以发现,该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不成序列,而且绝大多数是与教学目标背离的。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要么把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等同,对文本不加取舍地全都列入教学内容;要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同,将一篇文章从头讲到尾;要么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同,将阅读教学异化为做阅读训练题。对教材内容没有分析、选择、重组和优化,更谈不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问题化和操作化组织;对文章插图、研讨与练习、音像资料、助读材料、师生的原初理解等教学资源缺乏利用意识。如一位教师在教《安塞腰鼓》(七年级下册)时,有两个环节便没有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剪取和重组:一是在“观看视频,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没有将能够体现“安塞腰鼓”恢弘气势的视频资料剪辑,从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为阅读文章奠定感情基础的目的;二是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没有将用于朗读的材料进行剪取重组,而是全文朗诵,致使“通过朗读,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这一教学目标落空。

对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能力要求缺乏研究。教师在处理教材和文本时,对文本特点及相应的文体阅读能力训练不作区别对待,而是按照一般文章阅读的要求和程序来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或脱离文本、曲解文本,或放大人文教育、异化为非语文课。如一位教师教《钱塘湖春行》(古诗),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如果根据这首诗为游人设计一个游钱塘湖的路线,该怎样设计?应该把哪里作为旅游的重点?把诗歌教学当做了写实用文的依据。又如一位教师教《罗布泊,一个消逝的仙湖》(说明文),在指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便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的讨论上了,而对于与说明文这种文体相关的阅读知识理解和阅读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涉及,将语文课异化成了环保教育课。

3、教学策划与设计的水平不高,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一是课堂情境的营造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和谐。教师在进行教学策划和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文体要素、情理要素、语言要素、风格要素等)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情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常常是“隔心、隔情、隔智”,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常常矛盾。如《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本应该是严肃沉郁的,教师应该据此创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情境,但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整个课堂情境是嬉戏吵闹的,让人听后觉得像一场闹剧。

二是课堂教学安排违背适度原则。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安排过度。要么过小以致干瘪,如课文阅读教学课;要么过多以致臃肿,如试卷讲评课和综合复习课。如一位教师在上《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一课时)课时,共安排了“中考考点回顾、论点知识、论据知识、论证知识、词句理解知识”等5大块知识,还有用于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7段训练材料。另一位教师在教《喂!出来》(一课时)一文时,共出了10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我县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是普遍过小,如一位教师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一个课时只做了“教读生字”一件事。其次是教学的难度、深度、起点安排过度。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缺乏学情分析的意识,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恰当地安排教学难度、深度和起点,要么过深、过高,学生够不着,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要么过浅、过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刺激思维神经系统的兴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回答了“楷模”就是“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追问“楷模”为什么是“榜样、模范”的意思,难度太高。另一位教师在教《“友邦惊诧”论》时,将教学的起点定在学生自读分析论证方法上,起点太高。再次是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内容安排的时机不当。如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通常是:①布置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书;②指名上黑板听写、解释词语;③书看完后,组织学生讲评黑板作业;④讨论思考题。这样的序列安排造成了教学思路的割裂与中断,扰乱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

三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没有起伏,节奏感不强。一般来说,教学程序的安排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教育规律,要像写文章一样,抑扬顿挫,高潮迭起。但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程序安排达不到这个要求。首先是教学的速度缺少快慢行止,从头到尾一个速度,毫无起伏。其次是教学内容缺乏详略的取舍安排,各个环节平均用力,看不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再次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没有鲜明的节奏感,问题与思维的难度不是渐次加大,教师提供的外部刺激缺少强弱变化,学生思维训练的形式单一枯燥。最后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没有层次性、序列性和递进性,且目标意识不强、意图不明显,不能形成一种层层深入的、循序渐进的整体节奏。

四是训练与问题的设计形式单一,效益低下。在训练设计上,主要存在训练意图不明、训练指向不清、训练强度不宜、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脱离文本、训练缺少拓展延伸等问题。在问题设计上,主要存在设计的问题思维容量小、缺乏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没有形成层进的序列,问题不能牵引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品读等问题。

4、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规律意识,教学操作能力较差。

教师缺乏课型意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论何种文体,也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统一按照相同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如试卷讲评课,许多教师对“讲什么、为什么讲、怎样讲”缺少整体规划,逐题讲习的多,重点突出的少,没有充分发挥典型试题在知识建构和能力迁移上的作用,就试卷讲试卷的倾向明显;笔练意识淡薄,学生动口的多,动笔的少,能上黑板板演的机会更少,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较差;试卷讲评中忽视“互动性”,没有为学生充分表达思维过程提供机会,学生参与度不够。又如综合复习课,教师中普遍存在教学起点和标高确定不当,示例分析中缺少方法渗透,方法领悟与示例分析脱离,示例呈现缺乏层次、梯度、拓展和延伸等问题。再如作文指导课,绝大部分教师在两个课时中仅仅是命了一个题目,没有方法指导和作文讲评,学生学习写作的环节严重缺失。

教学环节不完整。首先是部分教学环节的缺失,如课堂导入、课堂小结、课堂板书、拓展训练、作业布置等环节经常被教师简省;其次是环节之间缺少过渡与照应,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再次是教学的各环节之间缺少一条清晰的教学线索,教学内容散乱,逻辑性不强。这些缺点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学生活动不充分。教师调动不够,学生参与度较低,课堂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活动形式单一,个别学生活动时,其他学生因为没有任务驱动而乱动。学习过程缺失,“结论教学”教学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得不到保证,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活动的效率低、价值不大,无效活动较多。讨论交流的向度单一,只见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不见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

课堂点评与指导不到位。首先是课堂点评没有原则,缺少激励与引导作用,绝大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了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回答不问正确与否,不管是否合理,一律使用“好”“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不及时矫正,尤为关键的是教师不能通过恰当的课堂点评,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推动教学过程的有序展开。其次是课堂指导没有到位,课堂上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长时间,教师心中无数,如语文阅读课中朗读训练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都用朗读的数量来衡量对朗读训练的重视程度,至于什么时候安排读、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基本上指导不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使用的时机、长度、效度处理不好。要么使用时机不当,多媒体应用牵强附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严重背离,而不是有机结合;要么用之无度,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堆砌了大量的素材,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要么用之无效,不是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根本目的落实到有效上,而是把它当成区别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唯一标志,反而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时间分配失当,教学重心偏移,教学效率降低。

三、诚恳的建议

1、强化教研意识。要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观察与诊断、说课评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课等校本教研活动。应牢固树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意识,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在真实情景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让教学研究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常态。要尽可能利用上绩效课这一契机,逐步养成研课、磨课的习惯,切实增强学情分析、教材研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并最终让常态课能达到甚至超过绩效课的水平。

2、提高自身素养。一要重视案例分析与研讨。从调研的情况看,教师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而是教学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提高教学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案例分析与研讨,如文本解读案例分析、课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处理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标研读案例分析、问题设计案例分析、训练设计案例分析等。二要狠抓业务自修与提升。一方面要强化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形式和层次的培训,只有与自身的专业发展欲望相契合,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要切实制定业务自修年度项目书,并认真落实,逐步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3、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来构建教学模式。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已有学习水平来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用教学方法、选取教学组织形式。要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师课堂讲授限时制度,着力解决讲与练、教与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教程推进与方法融合等关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要敢于突破教育教学传统,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改革与继承之间的关系,按照“构建——实践——反思”的思路构建自己的课型教学模式。

4、建立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编制、课堂实录、训练检测、经典试题、教学反思、教材解读、课标研读、教学交流、教育理论等方面。教学资源库中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教师的原创,也可以是教育名家的资料选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以电子邮箱、个人博客等为平台,教研室应分学科设有公共的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教师个人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立电子邮箱和教研博客。

第四篇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述职报告1450字

不知不觉,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告一段落了。本学期是我第一次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经验尚浅,开始,对于重难点,易错点及中考方向可以说毫无头绪。为不辜负校领导及前辈们的信任,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积极请教,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地开展。一学期下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选择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很多学生反映喜欢上数学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选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得一定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时间紧或懒惰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独立作业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同学们每次考试都在进步。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初二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下学期就要中考了,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细致扎实,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第五篇 初中语文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3950字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三个年级的试卷总分均为100分。题型设计基本一致。计23题,其中积累与运用9题,27分;综合阅读13题,33分;作文1题,40分。另设附加题10分,没有计入总分。

从题型分布看,选择题5题,约占分值的15%;填空题2题,约占8%;简答及表述题15题,约占37%;作文一题,占40%。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有利于我县普九控辍保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与评价作用,注重考察学生语文能力。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教育功能,体现人文关怀。 补充说明:

试题是我们出的,当然一定会有一些不足,我不想在此过多的自夸,我要说的是,每次出题,我们都是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的。我们要从全县整体出发来考虑这个事情。既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又要有利于县教育局提出的控辍保学,还要兼顾平原、山区以及教育质量高低不同的学校,所以试题不一定能完全符合每个学校的实际,希望大家理解。每次期中期末测试前,教师学校领导都给我们专门召开会议,有时侯教育局的领导也参加。大家认真研究出题的一系列情况,如,难易程度、题型、分值等等,领导要求我们认真慎重对待这项工作。我们也深知,慎重对待出题这项工作,也就是慎重对待基层一线教师付出的劳动。 大家如果对试题有什么建议或认为有需要探讨的内容,我们衷心希望大家和我们联系。对于各个学校上交的期末试卷分析,我都详细阅读了,写得比较认真的单位有:八会中学、黄泥洼中学、首山镇二中、水泉中学、寒岭中学。

三、数据统计情况

我们根据各个学校上报的成绩及抽调的试卷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结论有如下二点:

1、总体得分情况较好,反映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参考生数初一为

5074 人,初二为 5107 人;平均分初一为 66.1 分,初二为64.06 分 ;优秀率初一为27% ,初二为13 %;及格率初一为71% ,初二为67 %。初一分数略高于初二。

2、各校间差距较大。以初一年级为例,平均分最高的达到81.12 分,平均分最低的仅为51.5 分;优秀率最高的为59 %,最低的为 0 ;及格率最高的为 93 %,最低的为 38.9 %。

下面是有关成绩的三份表格。

四、教师批卷中显示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上面表格中列出的成绩只是相对成绩,是根据各学校上报的成绩和抽调的试卷汇总的,由于没有组织统一阅卷,语文又是主观性强的科目,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都是主观题,各学校老师在把握评分尺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当然这不是故意的),所以这里的成绩没有 绝对的可比性,仅供参考。但没有绝对的可比性,相对的可比性还是有的,下面我先说说批卷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有的不是批卷中反映出的,是我想提醒老师们注意的,也在这里说一说。

1、 填空、字音、作者姓名、文言文默写之类的客观题要严格按照标准批卷,对错分明,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 阅读题应恰当把握试题答案的分寸。

阅读题的情况是复杂的。(1)有些语句在特定的情况下的答案是唯一的,我们应该按照答案来批,这毫无疑义。而值得指出的是“按照标准答案批”的意思不是指按照标准在学生的试卷中找这句话,找到了就给分,没有就不给分。而是要按照意思给分,只要大意和要点没有大的出入,就可以给分。因为汉语言是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听说以前有的学校甚至答案错了也按错的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太教条。(2)目前,阅读试题中还有一类开放性试题。对这类题,我们出完题做答案的时候有时没有给出答案,一个原因就是答案的角度很多,我们给的不一定全,另一个原因就是怕给了之后,走入误区,老师们按照这个标准把答案限定死了。对这类题,我们几位任课老师应该坐下来把几种可能性想出来,达成共识,同时在批卷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新异的见解,也要以负责的态度随时交换意见,这样才能使卷子批得趋于合理。

卷子批得好不好,不仅仅反映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它直接影响到(反作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认为,从如何批卷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平时是如何上课的,也就是说可以看出他的执教方式,他的执教方式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主动的、积极进取的,还是被动等待的。同时,阅卷后的分数结果又直接反作用于我们的教学,影响其他教师的执教方式。举个例子说,有个教师在教学时不是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而还是运用老的方法,以讲为主,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考试时,学生一律说标准答案,除标准答案不会说自己的话。考试时比的不是能力,比的是比谁的记忆力好,谁更用功。相比之下,同年组的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开阔学生思维,学生较能独立发表见解,可考试时候的话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成绩反而低了,这种怪现象使我们的教改堕入了怪圈。后面这位教师必然也回归到原来的老路上去。(有的老师可能会问,进行教学改革好,那为什么成绩会低呢?我想,这是暂时的。我们尝试新的方法,教师需要适应的过程,学生更需要适应的过程……实验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至少要一个学期以上,后者的成绩会明显高于前者。遗憾的是,很多老师的改革,没能顶住压力,还没有能坚持到有明显的成效,就放弃了。)为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当前我们的考试改革有一种趋势就是尽量不出书上的死题,少出死记硬背的题,内容也逐步由课内走向课外。压不上题了,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者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所以,我在这里呼吁我们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接受新理念,共同营造一种教改的环境和氛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 作文题要分等评分。

批卷者事前要划分出几个等级和分值。我们也经常下发作文评分标准,

其实贯彻这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初评。我们参加过中考阅卷的教师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先两个人共同批阅一两本卷子,看同一个文章,你给多少分,我给多少分,然后再议一议不同等级的明显差别,一等的和末等的一定要凸显出来,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处于中等水平。另外,根据近几年中考惯例,作文的给分在二等左右浮动,太高的太低的都不能太多。

从这次抽调的试卷来看,作文分相差很大,作文平均最高为37. 9 分,最低26.1分。拿最低的来说,如果尖子生、中等生的作文分还可以,只是由于有几个0分的拉了平均分后退,这是正常的。如果是学生整体成绩都低,就不正常。要仔细分析一下低的原因,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拿最高的分来说,平均分37. 9 ,我想还是给分太高了。太低太高对学生都没有好处,今后要注意调整。

五、学生答卷中显示出的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1、学生对语文及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积累普遍存在很大程度的欠缺。如初一的第8小题,“写你积累的关于时间和爱国方面的名言各一则”、 初二第9小题是关于王维的一首古诗、初三第10题,是给出了一部名著的开篇语,“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让学生指出这部作品的名称等题,其实都不算很难,可是三个年级的得分率都很低。我看有的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三国演义》不是课标建议中提到的篇目,其实建议只是相对的参考,不是死的规定。课标中还说,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其他篇目。再说这里考的只是开篇语,学生应该熟悉。对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确实应该不断地深入地学习,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

针对积累这一问题,我们曾经多次谈到关于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上学期还下发了课外积累的十点要求。积累是培养中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我们强调积累要多方面,多角度。积累能开阔语文视野,提高人文品位,把学生学习从课堂那个狭小的天地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课外阅读积累还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有人分析,我们学生当前现代文阅读能力低,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识水平不高,与试题中选文的思想水平距离相差太大的结果,我也同意这种看法。当前还有一种提法说语文教育是泛文化教育 ,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哲学、历史乃至自然科学多个方面,其实也是强调语文积累的重要性。而我们这张试卷中的几个问题,都是在我们以前召开的教研会上强调的积累范围之内,得分率仍然不高。

2、教师在对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存在漏洞。从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有,卷面涂抹,字迹潦草,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不认真,思考不深入,丢题落题,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等等。如初二语文第5小题是“以标题新闻的形式写两则近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是身边发生的值得告知公众的新闻”。这道题得分率低。我看有的老师在试卷分析中说,学生这方面能力不强,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想这关键还不在于训练,关键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和学习惯的培养。你训练了标题新闻如何写,可以后考试中不一定再考了。况且书中并没有关于标题新闻的知识点,出题者的本意不是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把学生难住,而是看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关注生活的这种意识。在我们的教材学习中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如果学生在平时能读书看报看新闻,这题就不难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惯和态度乃至于一些必要的思想意识。

3、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对文章整体的感受领悟不够,对规律的迁移能力不强。从抽卷中我有这样的体会,阅读试题中,教师讲过的、书上有原题的答的好,单个细碎的小题,意思比较固定的答的好,从全篇着眼来领会的,需整体把握的题答得不好,范围稍一拓宽或者问法灵活的题答得不好。如初一的 15、16、22题,初二的15、16题等。初一、初二阅读题的整体得分率都在50%以下。从抽卷看,最高的为23.9 分,最低的 8.3 分。

这反射出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虽耗时最多,但效益还是很低。这当然与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智力水平等许多因素有关,但我想还是先从我们教者的角度说说我们该如何去做。

第六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3850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乡从2024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刻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语文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答案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试卷分析法、听课调研法。蒙公乡有初中学生2500人,笔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全乡500名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问题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在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寻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但在教师讲授式教学里只占10.6%。有46.4%的学困生选择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认为老师有引导只占13.5%,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原因之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占41.9%。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等于没问,假如问题比较复杂,学困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怎能立即回答?喜欢其结果是:学生由于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往往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学困生占43.0%,选择老师提示、引导如何解答问题的占63.2%。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给他;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希望老师提示和引导。如果长期接受教师灌输性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困生。有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习,后讲解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尝试性教学的方法,学困生才理解得比较深刻,记得牢固。

2.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究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学生认为教师大小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51.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时候个别优秀生往往抢着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但教师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有39.5%的学困生表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做听众。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不分享,优秀生与学困生就很难共同成长。有44.3%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在访谈中有68.3%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问题灌输给我们了,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到结论时候,是多么希望老师给予引导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会解决问题,但学困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78.3%的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有51.3%的学生认为所学语文知识能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语文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对学语文越学越没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又一些学困生。

4.答案多样化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一种答案。这说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答案已经是不错的,对他们不应贪多求全。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23.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有61.8%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中肯地评价学生。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前阶段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很有效的,广大的教师都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不切合实际的表扬学生少了,中肯地评价学生多了。但还有8.9%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地批评挖苦学生,有33.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针对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5种对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刻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学困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2.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语文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包装”语文。二是把语文“蕴藏”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4、答案多样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提倡和鼓励答案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答案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答案多样化。答案多样化并不是说答案越多越好,多了学困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答案都不能完全掌握;而是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答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个性化

刻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堂课中,笔者经常见到: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在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很好”!“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024年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六篇

一、调查目的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 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xx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二、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三、基本情况《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初中语文信息

  • 初中语文教学实习报告六篇
  • 初中语文教学实习报告六篇90人关注

    一 、隔行如果如山教了十多年的体育课,现在当起语文老师来,无论从教学的组织、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式,我都来了一个180°的大转弯。想起来真是各有所长。教体育课,我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