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历史教学总结报告8900字
1.历史教学总结报告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新教师,自从202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3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考试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罗马法的起源》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罗马法”,概念抽象深奥难懂且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故事性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当回法官来审理案件,随着学生审理同一个案件或新案件所依据的法律,进而阐述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当讲课之前,我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也特别用功,所以这堂课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没有认真备课,课堂气氛就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学期还有一项的挑战期末考试。为此,本人和全体学生进行了共同努力,加强复习引考工作,并有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学生在最后阶段的全力冲刺,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2.历史教学总结报告
一、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与教学理念的转变
1、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撰写学习笔记和总结。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历史教研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二、课程教学实践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和教研组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3.历史教学总结报告
一学年来,在校长室和教务处、教研室的领导下,历史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提出的基本要求认真制订教研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依据大纲、活用教材、落实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扬学校教学工作'严、实、勤、活'的特点。按照新大纲、新教材的教育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抓好传统常规教学的同时,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科研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一、加强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落实新的课程计划
开学伊始,教研组立即组织教师开展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学习了解高中历史新旧教学大纲和新旧教材的差异,明确新高中教材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具体表现在教学大纲的组成、教学目标的分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材表述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等五大方面。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得到转变,更好地更新历史学科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成为课程教材的建构者和改革者。
二、加强教学计划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研组在组织教师开展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基础上,根据高一、高三年级新旧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早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坚持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一级备课组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以老带新,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切实做到'三备、四定、五统一';教师能按学校要求规范地写好教案,以备讲课及检查之用;作业布置有针对性,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批改,及时检查和讲评;认真做好高中毕业会考复习工作,编写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落实所学知识。高三历史科能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重难点的突破,编写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单元练习和综合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所学知识;积极参与综合科备课活动,研究和协调教学、命题、训练各项工作;及早编写综合科一、二轮练习,做到高、中、低档题合理搭配,全中有重点,实中有新意,以确保各轮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相得益彰
一年来,课题组教师针对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分工和协作,认真选择实验研究的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制订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精心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我组的网络应用在学校堪称一流水平,不仅体现在网络的制作技能上,在网络的内容上也是详尽、丰富。李科明,王伟元老师,对历史学科网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能做到每周更新内容,并能根据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时更换。
四、深入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半学期,教研组根据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确定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进度计划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计划、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高效有序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一是开设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二是从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师生合作,确定研究性活动课题,组织课题组,制定实施计划;三是定时、定点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学会从网络或其它媒体搜集有关研究课题方面的文字、图片、数据等资料;学会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学会使用计算机整理搜集、观测到的资料,绘制各种统计图表进行说理、析事,撰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工具制作简单网页或自己动手制作历史模型等。
五、教研组主要成果
本年度,在我组李科明和王伟元老师的带动下大部分老师学会了课件的制作。在课题方面,我校历史教师一起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的实践。取得了交好的成绩。在其它方面历史组教师也一样和它组教师一起为桃溪中学作出了贡献。
4.历史教学总结报告
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5.历史教学总结报告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第二篇 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850字
一、学科成绩统计
(一)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二)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九年级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及办法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 大学生历史系教学实习报告5000字9650字
2024年7月3 日~10日,历史系2000级35名本科生在3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敦煌及河西各地进行了一次收获很大、意义非凡的教学实习和实地考察活动。说收获很大,不仅体现在同学们沿着古丝绸之路参观考察了该地区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化了自己几年来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并在实习归来后写成了十几篇合格的实习报告,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实习报告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通过这次实习,同学们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历史感,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很多同学在实习结束后明确了考研意图,有些同学甚至确定了自己考研或者保研的专业方向。说意义非同寻常,主要是十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经费极缺,历史系的本科生教学实习都是就近进行,基本上是社会实践性质,与专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实习的主要功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对此问题系领导一直十分关注,王希隆主任多次在党政联席会上提出要改变历史系学生的实习状况,系党政联席会也多次研究了本科生教学实习问题。
近些年历史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想办法使教学实习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系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从2000级开始,教学实习采取赴河西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一种更加切合历史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实习模式,并且一定要把这种做法坚持下去。学校教务处也非常关注这次实习,在经费及其他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作为长期规划的第一步,本次活动在各方面的经验都意义重大,鉴于此,对这次实习的全过程、实习的主要收获和意义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实地考察历时8天,行程3500公里,参观考察了张掖、肃南、酒泉、嘉峪关、敦煌、安西、山丹、武威等市县的十几处历史文化名胜和相关的几个博物馆,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了详细的记录。国家重点研究所负责人郑炳林教授一路上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给同学讲述沿途的历史和地理沿革以及到下一个目的地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使同学们对这次考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产生立体的印象和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参观每一处古迹时能够有的放矢,有效利用并不充裕的参观时间。但这8天只是本次实习的主体部分,而整个实习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就分阶段回顾一下这次实习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在系里确定了目的地和出发时间以后,决定由历史系主管教学工作的乔健副主任担任这次实习的领队,全面负责实习各方面的工作。在乔健老师的部署下,准备工作开始紧张地进行。从四月中旬开始,在2000级本科四个专业中开展了多次动员,说明这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随后在对这条线路相当熟悉的牟范书记和冯培红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详细的行程表,确保在外期间每天都能够劳逸结合,使大家不因旅途劳累而影响参观考察的效率,同时也限度地节省时间,从而有效利用有限的经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学术方面的准备工作,在出发前一个月,请在敦煌学及河西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杜斗诚教授给同学们做了专题学术报告,重点讲解此次实习参观的石窟寺的历史沿革、保存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的艺术特点和史学价值,使同学们对参观考察对象有了初步的、总体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们根据各人的兴趣和长处自愿组合,三到五人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确定本小组在这次实习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以及人员分工,结合老师们的讲解和自己平时的积累,制定本小组在各个参观考察地点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主题,并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扎实的资料搜集工作,为实地参观考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在出发前一周确定了人员名单,根据人数和专业建立三个大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全体人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准时、统一地行动,也确定了同学、组长和带队老师三个层次之间的双向联系方式,从制度上严格保证在外期间所有人员的安全。临行前几天,乔老师、牟范书记和办公室陈吉平主任订好了车,预订了所有日期的住宿床位,并且多方比较,尽可能找到既安全卫生又价格便宜的旅馆和招待所,使更多的经费用于同学们的参观考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临行前一天晚上,由郑炳林老师对各个参观考察对象做了整体讲解,指出同学们应关注的要点。乔健老师多次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细致周到地布置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
第二阶段:实地参观考察
2024年7月3日清晨7时,实习队伍整装待发。系党政领导一起来为大家送行,教务处处长张振国老师也亲自到场做了简短但却切中关键、寓意深长的讲话,这更使同学们振奋不已。
7月3日实习队伍到达的第一站是新河驿长城。在此之前已经看到了绵亘数十里的长城,汉长城在北,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之间。这些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宏大建筑现在已变成了一段段矮墙。第二站是本次实习第一个重点考察对象——张掖大佛寺及山西会馆。大佛寺建于西夏永安元年,明清时期屡有修缮。该寺建筑布局基本上是常规的佛寺模式。殿外门东西两侧有青砖浮雕经变画两铺,分别描绘了释迦生前于其太子祗树给孤独园内精舍说法和阿弥陀佛及观音大势至菩萨所在西方净土的场景。作为经变画,这两铺同敦煌等河西石窟壁画有一脉相承的因素。有同学将其进行对照,对许多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佛之禅定印与榜题“说法图”相违;灵鹫山说法同榜题“西方圣境”相悖;观音大势至的和尚装亦异于他品等等。大佛殿内卧佛一身,弟子十身,菩萨二身。卧佛是该寺最也研究价值的文物,较之犍陀罗佛教雕塑及河西其他佛涅槃像,其特殊之处在于:没有摩耶奔丧、迦叶抚足的表现;没有阿难昏于床前或沉思冥想之情景;没有世俗僧众痛苦流涕及拔发剖腹割耳等古印度习惯之刻画;也没有婆罗双树这一象征性植物之塑造。卧佛身后十弟子皆双目圆睁,表情木然。郑炳林老师给同学们详细讲述了涅槃经变所依托的经文及其表现形式,并着重指出卧佛手足处所立菩萨身上所着乃明朝服饰,这是辨别年代的一个重要方法。
7月4日的目的地是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马蹄寺。马蹄寺石窟群由南北马蹄寺、千佛洞和上、中、下观音洞以及金塔寺组成,共计70余窟。我们所参观的千佛洞1、2、3、4号窟基本是北朝所开,拥有中心柱这一早期石窟的典型标志。壁画多已残损,面目全非。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早期佛教雕塑的一些特点如人物造型清瘦、服装宽衣博带等等。另外还参观了北寺“三十三天洞”。对比印度阿旃陀石窟和新疆克孜尔石窟中的中心柱窟,同学们了解到随着佛教沿北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亦由印度传至新疆,再辗转至甘肃,而我们的先人们又是如何吸收消化并繁荣这一异国文化艺术的。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同学在这里都看到了由于旅游开发和宗教活动对这里的珍贵文物带来的明显的破坏,大家就如何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认真地讨论。
自司马迁开创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后,历代皆依此为范本修史,构成所谓的正史系统,至清代则有二十四部之多。作为研究古代史的骨干材料,正史在史料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正史的缺陷也多,其中的一点便是这样的修史体例主要将注意力放在社会上层,因而正史也曾一度被斥为帝王将相的家谱,这就相对限制了现在史学家们对古代社会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普通民众的研究更多的要借助所谓的野史来进行。7月5日考察的魏晋壁画砖墓则是一种对这类研究有极其重要价值的史料,它以鲜活的方式弥补了文献资料的不足。首先这座墓向大家展示了魏晋时期墓室的基本形制,对了解当时的丧葬习惯和古人的生死观有重要意义。其次,墓室室顶覆斗式结构的应用,对于理解佛教传入中国后我们的先人对其进行的创造性发挥,是一个明证。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这座墓室中的砖画,这些砖画描绘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有农作、畜牧、蚕桑、狩猎、宴饮等。对于墓室室壁上多次出现的三或四个颜色不同的圆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的图案,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同学们对此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各种各样的推测。这些砖画的价值不仅在绘画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成为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始材料。参观结束后沈祯云老师对同学们说:对这类材料的分析解释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对研究对象在整体上的深入把握,没有对其他相关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学科中有益因素的借鉴,我们的历史研究将永远停留在对表象的浮泛描述上,史学的认识功能将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对历史的研究也难以焕发新的活力。
在结束了对魏晋壁画砖墓及博物馆的参观后,车行不久就到了嘉峪关。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起点,也是长城全线规模、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隘,素称天下雄关。其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及城壕组成。其中西侧罗城向南有“明墙”延伸至祁连山下讨赖河畔;向北有“暗墙”隐伏至黑山半山腰,明墙暗壁相合,构成了关城西城墙。两边高山与峡谷相峙,关居其中,实可谓“天下第一雄关”。同学们全面参观了关城,认真聆听并记录了讲解员的详细讲解,许多东西都是大家平时在书上看不到的。对关城的参观主要是让大家详细了解它的形制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接下来参观了长城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同学们兴致极高,不停地向讲解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不得不把下午的出发时间推迟一小时。大雨滂沱中,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上车,向敦煌进发,到达住地时已是繁星满天。
7月6日清晨,从敦煌市走了不多时间就看到了令人魂牵梦绕的莫高窟,同学们的兴奋之情难以言表,这一天是带给同学们太多收获、极大震撼却也不无遗憾的一天。莫高窟主体洞窟主要分布在南区,现今共保存492个洞窟,壁画逾45000平方米,圆塑2500尊,影塑1000余身,时间上跨越北凉至元等朝代。这里的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代表了当时佛教艺术的顶尖水平,同时由于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清楚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时代特色。另外,藏经洞的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材料。我们这次主要考察了上启北魏下至宋、西夏时期的10个洞窟,每一窟都是那个时代的极具代表性的精品。
首先参观16、17窟和三清观。任何一个中国人,任何一位学者的首选必是这里,也必须是这里。17窟,也就是藏经洞,内藏至少介于公元359年至1002年间,跨越十六国、北魏、隋、唐、五代及北宋等朝代的644年间记载各种宗教、历史、文学、艺术、方志、民俗等各方面内容的文物资料5万余件。所用文字种类包括汉文、吐蕃文、回鹘文、突厥文、于阗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及少量佉卢文、梵文、粟特文、蒙古文等十几种文字。其遗书基本分为佛教经卷、伪经、佛经目录、儒家经典、古典文学作品及医学文献等__大类,实乃藏书宝库。然自1900年17窟轰然洞开,截至1924年,先后有英、法、俄、日、美等外国所谓考察者来到莫高窟,掠走三四万卷文书并剥离大量壁画,给莫高窟带来了毁灭性灾难。17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洪辩的影窟,而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一个符号。陈寅恪先生曾不无伤感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藏经洞所出的丰富资料,对正史是重要的补充,同时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令多少才华横溢的中国学者为之付出一生的心血,然而流入外国博物馆者数量何其之多、质量何其上乘。原本我先人之物,怎奈需要“借阅”,不能不说是“伤心地”。不过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有多种看法,都很值得深入讨论。
接下来参观北魏257窟,此窟价值非同一般。该窟保留了早期洞窟的一些风格。首先它是一个中心柱窟。此窟制乃由印度支提式洞窟发展而来,供僧众绕行礼拜讲经说法之用。然而古人对这种外来风格进行了不小的改造,以适应当地大众审美情趣。首先表现为中心柱前方为人字披,后方为平棋图案。人字披采用浮塑的方式显现木椽,外涂土红。中心柱呈方形,四周塑有佛的“四相”。其次,此窟内有的九色鹿本生故事和沙弥守戒因缘故事。在莫高窟,九色鹿本生故事一例,价值颇高。同一题材,在古印度佛教雕刻作品和克孜尔石窟中有较多刻画。沙弥守戒因缘故事出自《贤愚因缘经》,内容广为人知,但对绘于南壁下方的用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通常观点认为,北魏时期,佛寺日盛,所剃度之僧尼甚众,然亦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僧尼中存在不守戒律的行为。沙弥守戒因缘故事的绘制主要作为一种典范,以教育启示僧尼。绘画对经文具有阐释作用,这对以往讨论激烈的佛经与经变画的关系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刚进入北周427、428窟,就让同学们着实惊喜。不仅因为那铺富有代表性的降魔变,也不仅因为东壁门南北两侧的萨埵太子饲虎图和须达拏本生故事,最重要的是在入窟一刹那看到了“小字脸”,这让许多对壁画感兴趣的同学对它的疑问释然而解。工匠们为了能够鲜活地表现人物的立体感,采用层层晕染的方法勾勒。为表现人物鼻高及眼睛清澈,往往在这两处涂白。而所用颜料经过千百年的氧化,脸部除鼻和双眼处皆变成了黑色,于是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特征鲜明的“小字脸”。另外此窟虽为中心柱窟,但前部人字披浮塑木椽已简化,直接采用平涂方式,椽间绘以人物及花卉装饰。427窟展示了北周及隋朝造像和选材的特点。在造像风格方面,这是一个由早期古朴向盛唐成熟转变过渡的阶段。造像身体比例不适,下身较短,头部较大(这不是为了特殊的视觉效果,如唐130窟和96窟),腹部及两股呈圆润的丫形,肉髻低平。这些特点在马蹄寺石窟千佛洞4号窟和宁夏须弥山51窟后壁造像均有体现。当然对“舍身饲虎图”的深刻理解对人文学科的大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和关键,乔健老师告诉大家,“舍身饲虎图”是以一种非常极端、非常令人震憾的方式来表达宗教的情绪和境界,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理解得太“实在”,不能理解成号召人们把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献给饥饿的老虎,它表达的只是一种佛教世界观而非现实世界本身。而本窟另一幅壁画所表达的宗教内涵相比舍身饲虎图就逊色许多,这幅壁画的基本内容是修炼佛教达到一定境界便可刀枪不入,这便把作为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信仰的佛教搞得过于“实在”和庸俗了,而且这种观念和期待本身还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因素,即一旦刻苦修炼却无法在现实中真正实现刀枪不入,“信仰”的大厦顷刻间将会轰然倒塌。
328窟和45窟为唐朝作品。窟制为单室,顶为覆斗式结构。一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的组合很具代表性。328窟马蹄形佛床末首原有一供养菩萨,颇具神韵,可惜为华尔纳掠走。45窟南壁通壁的出自《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的观音经变更是,同学们在感叹之余,不仅感到敦煌历史地理位置之重要,更是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渴求盛世太平的心情。
130窟和96窟为大像窟。前者虽屡次重修,但头部仍有原貌,亦可窥大唐风采之一斑。此窟的引人入胜之处,除佛像的伟岸高耸外,亦在于其甬道南壁的供养人王夫人画像。画中人物体态丰满,头梳高髻,描蚕眉,眉尾上挑,口若樱桃,着石榴裙,形态同《簪花仕女图》十分相似。这是受中原周家样影响所致。130窟北大像为武则天当政时所修,衣着华丽,体态丰腴,抹胸下拉,双乳外露,显示了一位女性化极强的菩萨形象,此实乃僧众为邀上层之好而作。
从洞窟出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结束后,大家思绪万千,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看了莫高窟的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前几天参观给大家的带来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莫高窟所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远远超出了同学们的想像,大家都感到莫高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国人的骄傲,在深入研究的同时,保护工作更是我们对后代所做重要交待。遗憾的是,满怀着眷恋和数不清的问题,我们不得不离开。大家知道再看一天两天也没什么效果,因为一上午的参观所带给大家的巨大的信息量使所有的同学都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深感自己知识还缺欠很多,尚无足够的学力在短时间消化这么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对得起先人们创造的如此伟大的文明。
当日下午,为了寻找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和河仓古城,冒着高达40多度的酷暑高温,汽车在茫茫戈壁中就像一只缓缓爬行的蚂蚁。随处可见的海市蜃楼因为天气太热并没有使同学们兴奋异常,但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远远看到玉门关的轮廓时,车厢里沸腾了。这几处遗址在一般人眼里早已没什么看头,但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些断壁残垣背后所隐含的无穷的历史意蕴以及引起的无止境的怀古情愫,让人觉得历史的长河就如同这茫茫瀚海一样浩淼无边。
7月7日,在顺路登过鸣沙山,看过月牙泉后,驱车向莫高姊妹榆林窟进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在一处峡谷中看了它。在这里,首先让同学们感动的不是窟中精美的艺术作品,而是在这里工作的学者。他们让人想到范文澜先生的一句话: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里没有电话,只是每天下午四点准时与敦煌研究院通过电报传达信息;买菜很不方便,每隔几天到安西县城买一次菜,一来回就是在半天。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里工作的学者们十几年如一日,研究和保护着这里的艺术瑰宝。由于郑老师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破天荒地同意榆林窟所有洞窟全部为同学们开放,只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参观其中的一部分,面对这样好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包括2、3、4、25窟等特窟在内的13个洞窟。这里的洞窟基本上都是单室,甬道互相连通,顶多为覆斗顶,亦有少数穹窿顶。室内佛坛上塑像多毁,现存者多为明清时期重塑之劣质品。与莫高窟的前代塑像相对比,同学们都慨叹敦煌佛教艺术明清以来没落得如此迅速。但这里有不少壁画,如25窟南北两壁观无量寿经变和弥勒经变中的人物双腮搓红,粉如新敷,有同学对“老人诣冢”进行分析,推导出印度古习俗与《弥勒上生经》的关系。2窟西壁门南北两侧的水月观音图,是壁画中的绝世精品。据记载,此实为周昉所创。3窟西壁门南北两侧有文殊普贤变两铺,中有“唐僧取经”归来图一方;东壁南段有观音经变一铺,中有打铁图和酿酒图,极具研究价值。榆林窟虽只有42窟,较早者亦不过唐朝,然其技法之特殊,保存之精良,选题之独特,实乃莫高窟之一大补充,部分壁画的水平超过莫高窟同期作品。
至此我们结束了对佛教石窟的考察。许多同学认为,要详究一窟,首先要熟悉历史典籍和佛经,了解典籍要义,还要对绘画比较熟悉,这样再来莫高榆林,就不致有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遗憾了。
7月8日赶了一天路,7月9日山丹军马场一站,主要是让同学们稍事修整,同时也有机会整理和交流几日来绚丽多彩的考察记录,当然也有实地感受当年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的环境氛围以切实增强历史感的目的。当日晚到达此行最后一站——武威。7月10日首先参观了的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由于墓室出土文物皆被移出,所以在武威收益的地方是文庙和武威市博物馆。在石刻室,同学们看到了的西夏碑。它刻于天璈民安五年,正反面西夏文和汉文对应,是研究西夏文的一部珍贵字典。在同一间陈列室,存有后凉、北凉时期的石经幢和石塔。有同学对此作了线描,并对七佛一思惟菩萨或一弥勒菩萨的组合模式提出疑问。对于复制的铜奔马队列,亦有同学细心地发现骑士无马镫的现象,并对马镫的渊源作了讨论。
7月10日晚回到兰州,此次实地考察结束,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完成实习报告并对这次实习进行认真细致地总结。
第三阶段:完成实习报告
考察归来已是暑假,在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后,同学们大部分回家了。9月份开学后,大家开始深入挖掘考察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实习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后确定本小组认为有意义的且有能力进行研究的主题,在考察记录的基础上,而言也十分重要和关键,乔健老师告诉大家,“舍身饲虎图”是以一种非常极端、非常令人震憾的方式来表达宗教的情绪和境界,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理解得太“实在”,不能理解成号召人们把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献给饥饿的老虎,它表达的只是一种佛教世界观而非现实世界本身。而本窟另一幅壁画所表达的宗教内涵相比舍身饲虎图就逊色许多,这幅壁画的基本内容是修炼佛教达到一定境界便可刀枪不入,这便把作为一种超功利、超世俗的信仰的佛教搞得过于“实在”和庸俗了,而且这种观念和期待本身还蕴含着巨大的危险因素,即一旦刻苦修炼却无法在现实中真正实现刀枪不入,“信仰”的大厦顷刻间将会轰然倒塌。
328窟和45窟为唐朝作品。窟制为单室,顶为覆斗式结构。一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的组合很具代表性。328窟马蹄形佛床末首原有一供养菩萨,颇具神韵,可惜为华尔纳掠走。45窟南壁通壁的出自《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的观音经变更是,同学们在感叹之余,不仅感到敦煌历史地理位置之重要,更是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渴求盛世太平的心情。
130窟和96窟为大像窟。前者虽屡次重修,但头部仍有原貌,亦可窥大唐风采之一斑。此窟的引人入胜之处,除佛像的伟岸高耸外,亦在于其甬道南壁的供养人王夫人画像。画中人物体态丰满,头梳高髻,描蚕眉,眉尾上挑,口若樱桃,着石榴裙,形态同《簪花仕女图》十分相似。这是受中原周家样影响所致。130窟北大像为武则天当政时所修,衣着华丽,体态丰腴,抹胸下拉,双乳外露,显示了一位女性化极强的菩萨形象,此实乃僧众为邀上层之好而作。
从洞窟出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文物保护研究所。参观结束后,大家思绪万千,大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感。看了莫高窟的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前几天参观给大家的带来的兴奋已经荡然无存。莫高窟所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远远超出了同学们的想像,大家都感到莫高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是国人的骄傲,在深入研究的同时,保护工作更是我们对后代所做重要交待。遗憾的是,满怀着眷恋和数不清的问题,我们不得不离开。大家知道再看一天两天也没什么效果,因为一上午的参观所带给大家的巨大的信息量使所有的同学都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深感自己知识还缺欠很多,尚无足够的学力在短时间消化这么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同学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对得起先人们创造的如此伟大的文明。
当日下午,为了寻找玉门关、汉长城遗址和河仓古城,冒着高达40多度的酷暑高温,汽车在茫茫戈壁中就像一只缓缓爬行的蚂蚁。随处可见的海市蜃楼因为天气太热并没有使同学们兴奋异常,但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之后,远远看到玉门关的轮廓时,车厢里沸腾了。这几处遗址在一般人眼里早已没什么看头,但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些断壁残垣背后所隐含的无穷的历史意蕴以及引起的无止境的怀古情愫,让人觉得历史的长河就如同这茫茫瀚海一样浩淼无边。
7月7日,在顺路登过鸣沙山,看过月牙泉后,驱车向莫高姊妹榆林窟进发。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在一处峡谷中看了它。在这里,首先让同学们感动的不是窟中精美的艺术作品,而是在这里工作的学者。他们让人想到范文澜先生的一句话: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里没有电话,只是每天下午四点准时与敦煌研究院通过电报传达信息;买菜很不方便,每隔几天到安西县城买一次菜,一来回就是在半天。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里工作的学者们十几年如一日,研究和保护着这里的艺术瑰宝。由于郑老师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破天荒地同意榆林窟所有洞窟全部为同学们开放,只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参观其中的一部分,面对这样好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包括2、3、4、25窟等特窟在内的13个洞窟。这里的洞窟基本上都是单室,甬道互相连通,顶多为覆斗顶,亦有少数穹窿顶。室内佛坛上塑像多毁,现存者多为明清时期重塑之劣质品。与莫高窟的前代塑像相对比,同学们都慨叹敦煌佛教艺术明清以来没落得如此迅速。但这里有不少壁画,如25窟南北两壁观无量寿经变和弥勒经变中的人物双腮搓红,粉如新敷,有同学对“老人诣冢”进行分析,推导出印度古习俗与《弥勒上生经》的关系。2窟西壁门南北两侧的水月观音图,是壁画中的绝世精品。据记载,此实为周昉所创。3窟西壁门南北两侧有文殊普贤变两铺,中有“唐僧取经”归来图一方;东壁南段有观音经变一铺,中有打铁图和酿酒图,极具研究价值。榆林窟虽只有42窟,较早者亦不过唐朝,然其技法之特殊,保存之精良,选题之独特,实乃莫高窟之一大补充,部分壁画的水平超过莫高窟同期作品。
第四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述职报告格式1300字
__年--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册的教学任务,此刻期末复习工作也正顺利进行。回顾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这学期我市开始进行全市统一的教育教学水平测试,即所谓的月考。本人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用心参加我市举行的历史科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每一次月考,我都做了认真的复习工作,我把考试范围的重点资料、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和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此外,本人还上网和查阅复习资料,搜集模拟题加以练习。
二、上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状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状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仅能够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还能够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如第一次月考中关于“封建帝制”的理解、第二次月考中关于“人民解放军取得内战胜利的原因”等问题没有讲授清楚。本人把每一次的月考剖析都挂在个人成长博客中,以便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借鉴。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用心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校园校本课程的编写,透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务必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状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五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述职报告模板1150字
本学年,我任教高二年级历史,在校园领导的关心之下,学科组同仁的指导之下,一年下来我取得了一点成绩,特总结如下:
在教学方面:我担任高二(1)(2)两个理科精一班和高二(13)一个文科平行班,还有高二ap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各位班主任的领导和配合之下,所教班级的历史成绩一向比较稳定,其中高二(1)(2)一向稳居年级前列。平时我十分注意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利用历史学科本身富有的特殊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历史成绩。学期刚开始的第一次考试,所教班级成绩不甚理想,之后反思,可能是训练落实不到位导致的。于是后阶段加强了课堂训练,之后成绩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
除了本身的课堂教学之外,我还用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2024年9月,参加了无锡大市高中历史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10月,在江苏省教研室和无锡市教研中心的支持下,我到河南洛阳参加全国高中历史优质课,荣获一等奖。11月,在我校举行的大型公开对外教学活动中,承担了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和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王雄同课异构,并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肯定。11月,应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邀请,赴南通中学做关于青年历史教师成长的专题讲座。12月,应泰州市教育局的邀请,赴江苏省姜堰二中进行公开教学活动,得到了省教研室副主任鞠文灿的高度评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相长的道理。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惑。透过比赛,透过听课,探讨,切磋,我认识到,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相当深奥的艺术。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ppt,是难以上好课,教好书的,我就应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不断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
在教科研方面:本年度我申请的无锡市教师专项课题《宜兴市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立项,我和同仁对课题开展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教研员一齐主持的子课题也到了结题的阶段。围绕这些课题等,我撰写了几篇文章,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教学考试》上。由我独立撰写的15万字教学专著《历史是怎样学好的》,由外语教研出版社顺利出版了。由我主编的《考前30天必做60题》,参与的专著《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潜力》《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潜力》等都顺利出版了。
在其他方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之下,我被选为无锡市教育学会教育信息研究专委会的理事。同时,被中国教育学会吸收为会员。
综上所述,本学年本人遵守校园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工作,尽好一位教师的本分,也为校园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第六篇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6150字
1.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同时从本学期开始,我还担任了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组长,感觉重任在肩。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新的工作,我认真听取各位老师对于教研组的希望,然后分析,制定本教研组的奋斗目标与计划。
一、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无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如《国史概要》、《放宽历史的视野》、《全球通史》、《中国大历史》等,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充实自己,另一方面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历史知识和理论。同时也挤出时间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法,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取得成绩方面
1、本学年度,我制作的《三民主义》课件,获得县二等奖,后也报市级参赛。
2、本年度,我参与高三第一轮复习资料的编写,现在已经完成了编写任务,同时还为所有的历史教师编写整理《高考考纲考点知识汇编》。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展望明年我将继续努力,一方面要使自己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要带动本备课组不断进步,为半塔中学的将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存在的问题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就本学年度来看,工作中依然存在些问题,比如说:在教学中如何将趣味性与时效性相结合还需要下功夫,而且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也还缺乏一些有效地办法,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地方向。
2.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这个学期本人继续担任高二(3)、(4)、(5)以及高一(2)班历史教学,高二(3)、(4)两个班是文科班,文科生基础较差,历史学科素养普遍不高。5班是春考班面临的是学业水平测试,高一2班是高一普通班,历史基础也不是太好,经过我们一年的努力,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一、研究新课标,紧扣重难点
对双语中学一线教师而言,当然希望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但现有的课标显然不对我们的胃口。它太宽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抽象的语言,如“知道”“了解”“理解”等等,让人无所适从。要了解哪些史实,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位。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细研究它,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它,抓住重点知识。所以我们编制适合自己学生的《目标与流程》和当堂达标检测。
二、整合各版本教材,化繁为简,形成知识体系
面对岳麓版教材的特点专题性强,跨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于是在教学中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如果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对教材的处理,我的体会是一定要尽量把课本内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结构,教师好讲,学生也好学。形成宏观的历史时空观,形成历史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三、对知识深入浅出,解析疑难
岳麓版历史教材政治经济文化的割裂,使我们对这套教材普遍没有好感。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文科班上课,问题问下去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教学就宁多勿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进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课的教学肯定要突出重点难点。我的做法是,只要求简单识记的知识课堂上就一带而过,记不住自己课后去记。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抓落实,利用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四、及时总结,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段段清主要包含两点。
一是每节课要清:尽可能留两三分钟把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哪怕是再强调一下知识结构、重点难点也是好的。
二是每个单元要清: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总结。为节省时间以及减轻学生负担,印发了单元复习结构的流程讲义,包含了总体线索、知识结构、重点问题等。花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梳理一遍,实在来不及的情况下就让他们自己看。这样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及时复习,也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知识。
五、重视课堂反馈,加强能力训练
我的训练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课堂上:讲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时候,不求答案标准,而是求解答思路。重审题解题的角度和方法技巧的指导。看到题目不急于做答,先拆题,审清楚要回答什么,不遗漏。然后考虑答题角度。这方面我们比较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一些规律性公式化的方法,还有就是作业的规范训练,我们每节课有达标检测,一般是5个选择题,一个小材料题。单元结束后有单元训练。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六、多头齐抓,常规从严
文科的东西很多是无形的,不能量化。光布置什么看书复习之类的作业很容易落空。要求学生记好笔记,不一定非要有笔记本,可以记在书上。每节课后主要是讲错误聚集的地方。单元结束后有单元考试及讲评。每个单元结束后会有阶段性测评。每次考试要求学生整理好满分卷。总之高二以后学生对待历史课的态度总体上还是比较重视的,而且我们的单元考试搞的比较好,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争取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抓上去。
3.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主动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在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多个课时的课件,课后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做好复习工作。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加学校以及晋江市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以提升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此丰富之际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征求其他老师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五、狠抓学风。
首先,我是本年段的下年段行政,学生大都比较重视本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各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大部分同学对本学科还是很感兴趣的,学习劲头也浓,大部分学习考试成绩都不错,只有少数同学会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有针对性地在课上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通过一学期努力,我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加上本人对才疏学浅,加之年段工作繁杂,无暇顾及整个年段面积较广的差生,使考试成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做好以下几点:
1、相信每一个学生可以教好。
2、从头规范学生行为,教会学生学习。
3、辅导学习基础差的学习,力求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提问重点也是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我相信只要树立新型教育观,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一点点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在领导的支持下,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苦心钻研,锐意改革,相信明天会更好,定能在内中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
4.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转眼间,进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八个年头,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我仍旧不敢怠慢。回首点点滴滴,桩桩件件,思古而忆今,追忆以求自励。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点、难点
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二、上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月考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测试,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力求做到既提高优秀率又要降低低分率。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对每一次月考进行认真剖析,并做好备案工作
在每一次月考的评卷过程中,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我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根据评卷记录认真做剖析。本人认为对月考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从学生错得比较多的题上发现自己授课中哪些知识点挖掘得不够。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为教学服务,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还将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在充实、忙碌和愉悦中,一学期的工作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担任高二文科历史教学工作,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历史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及本人的努力下,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制定计划,研究中学教学理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同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好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严谨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3、思想上严于律已,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觉悟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约束自已的言行,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在业务上,求真、求实、求善、求美,努力进取,踏实做事;在风格上,谦虚、谨慎、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工作中,敬业、乐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己所能,一直以“公正、无私、真诚”作为自已的为师准则,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真钻研新课程,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材跨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能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模块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在坚持新课标的前提下,对每课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以一些知识点为切入口,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教学情境或者是联系现实,适时利用知识容量大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多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原本枯燥的知识。同时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探索性学会、学会合作,让学生先掌握学习的方法再掌握知识。教学中,继续运用传统教学中的优良教学方法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问题生成的能力,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让学生尽快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我曾在每节课前给学生准备内容详细并配有知识结构的新课学习提纲,让学生先预习,再学习,这样对于容量很大的教学就容易了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吃力了。
5、备课中,发扬协作精神,吸取他人长处
新的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合作意识,我与同组的老师经常一起探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习题中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也一起讨论,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精选各类习题,认真批改,及时讲评
本学期分单元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在期末复习时为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以提高成绩,对一些精选材料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认为较难的问答题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和带领学生集体背诵。
第七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述职报告样本1500字
一、基本状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6个班历史工作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心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透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状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掌握并运用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认真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取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围绕校园听课月活动,用心参加了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听课、评课等活动。
5、用心主动地参加了教研组和校园组织开展的公开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状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网络追踪历史人物。
(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3)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4)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8、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9、透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取得的成效
1、积累了必须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透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3、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带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
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必须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上课进度过慢以致于学生没多少时间复习,这可能跟之前学生搞很多活动冲了一些课影响了教学进度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好复习这个环节。
2、由于经验不足,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持续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职责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职责感的教育工作者,务必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状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第八篇 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150字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目标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与理论依据,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目标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目标导学还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标导学的内涵及策略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其次,现行教材的目标资料需要进一步明晰。最后,在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明确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实现导学而不是导教,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024年我校提出了目标导学教学新模式教学改革,该模式尊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理念,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的“主导”地位被充分显现。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控制教学目标、检测和评价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环节,利用课堂内的资源及对问题的讨论、分析与拓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把学习目标、内容在45分钟的课堂内分步实施完成。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教师学习、认可“目标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优点。
(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实施“目标导学”模式教学,探索、总结出适合该模式的历史课堂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3)以研促教,加快我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我组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目标导学”,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采用“案例-评价-反思-交流”的教学流程,深入开展教学专题化研究,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以“目标导学法”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创新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具体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评价、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1、通过教师的“目标导学”模式课堂教学示范、现场听课、评课及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模式优点,使该模式能被其它教师认可。
2、通过示范课及辅导讲座,使课题组教师基本掌握“目标导学”模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并进行实践、创新与总结,实践出适合各章节内容的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模式及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不同的目标导入案例,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与学生座谈或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目标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获得新课导入的优秀案例。
4、如何组织教学,达成高效课堂。即:
(1)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2)通过学习,借鉴及对比实验,教师掌握编“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获得采取什么样的讨论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讨论中得到收获。
(5)通过了解、调查、追踪对比,了解各学科、各章节哪些知识需适当拓展。
5、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和总结出还有哪些不足及困惑。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及人员分工
(一)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梁晓英负责整个课题的组织工作,申报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论证、总结等工作。
课题组成员:曾宪书负责主抓课题实施研究;刘秉义具体负责材料的积累,实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其他成员参与编写教案,听课、评课,撰写论文等工作。
(二)进行该项目研究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学校的研究环境
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气氛浓厚,科研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2、资料准备
学校有多年教育科研管理和理论培训的基础材料和教育科研方法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图书室还有近百种教育期刊,有优越的条件开展课题研究。
3、经费保证
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在人员、时间、经费上提供保证,按课题计划确保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课题设施和课题条件,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该课题的顺利进行。
第九篇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1700字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24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第十篇 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报告1500字
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报告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高中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编写教案。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设置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5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五、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努力,本学期,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第十一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述职报告700字
本学期,本人任八年级二个班的历史课。我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用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此刻,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三、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十二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3850字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具体实践中各国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后,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历史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惯,同时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是课程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以说,合作与交往成为历史学科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教育的民主性、“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新理念都已深入人心,但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学习指导经验不足,对理论吃不透,导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有平等合作交往教学的意识,但在实施中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没有给自己确定新的合适位置,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和全员参与这些真正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参与的水平和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多数学生进行合作和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缺乏,课堂合作和交往的实效性更难说了,再加上课时安排和空间限制,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交往也只是单向的静态的沟通,“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大多仍然是形式的、造作的、老师垄断的、独裁的交往”。由此导致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教学评价强调学习的评比和排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注少数精英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些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钟启泉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要讲究实效性,越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对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求越高,抑或说,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如果只凭激情和爱心,而不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和研究,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最明显的角色就是教学的促进者,除了把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良好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我们期望通过《普高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及其评价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立足本市实际,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理念,正确掌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策略,适时调控,并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进而推广变为全体教师长期的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近几年普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等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调控教学合作和交往的策略的方式和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普高历史学科进行教学合作和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关于合作的概念定义,我国学者有以下几种表述:
“合作”:综合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合作”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三位教育学者均认为合作学习具有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奖励体系、资源共享的特征,主要对象是学生。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帝,边做作业边说话,真正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身体上接近别的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小组成员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交往”:典型的表述当属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活动,是“对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一一主)通过教学内容(客体)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教师间的主体际关系、学生间的主体际关系等。这种多重主体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交往就是这种交互主体性的现实表现。反过来,借助于这种交互主体性,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范畴包含了学生间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及教师间的关系,本课题主要方向就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进行研究。
“调控策略及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与交往中,教师承担好促进者的角色,不但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组织、参与,并对课堂教学出现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有着高度反应并适时做好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调控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2.研究理论依据:
(1)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社会互动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一直处在生长中但不会彻底完成。社会环境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并非一心理实体,而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一个符号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和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合作与交往伴随着人的成长,合作与交往与我们息息相关,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既促进学生发展,又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即知识与理解是由认识主体构建的。这种知识的建构活动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个人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已经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所以,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先经验,而必须看到这种预结构。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导向”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协调完成的。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因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拥有不同思维水平,所以要进行经验的分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和合理化。因此,要重视课堂上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家进行合作、协商。社会建构主义召唤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全方位地有效互动,要重视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结构。
(3)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现代课程观认为知识是预设的、可确定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多尔认为后现代课程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