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考察报告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73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浙江,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就。2024年的浙江,我们关注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2. 环保政策与绿色生态建设

3. 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提升

4. 教育与人才引进策略

5. 数字化改革与智慧城市建设

二、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浙江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我们观察到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加速,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领域也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技术研发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三、环保政策与绿色生态建设 浙江在环保政策执行上表现突出,2024年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如垃圾分类、清洁能源推广等,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模式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四、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提升 2024年,浙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增强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五、教育与人才引进策略 浙江注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2024年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投入加大,吸引了国内外优秀人才。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六、数字化改革与智慧城市建设 浙江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2024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遍地开花,如5g网络覆盖、大数据应用等,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

七、实地考察案例 我们实地考察了杭州的阿里巴巴、宁波的智能制造基地、绍兴的绿色生态园区等地,深入了解了浙江各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创新成果。

八、未来展望 浙江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预计在2024年后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随着2024年的脚步渐行渐远,回顾浙江这一年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省份如何在挑战与机遇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从经济转型到绿色发展,从城乡融合到智慧升级,浙江正以坚实的步伐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的画卷。

结尾:

浙江的2024年,是变革与发展的缩影,是勇往直前的见证。展望未来,浙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持续探索符合时代脉搏的发展路径。这份考察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期待浙江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书写辉煌的篇章。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17250字

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8人赴浙江宁波、温州、台州,就三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对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5个开发园区、十几家知名企业及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这次浙江之行,所到三个城市都属浙江经济发达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起点高手笔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宁波市XX年完成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51.7亿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10位。温州市XX年实现生产总值1402.9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82.4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分别增长10.6%和11.8%。台州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8亿元,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工业总量近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8位。 二是民营经济实力雄厚。改革开放后宁波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目前宁波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其他混合型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实体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1.5%,9家企业进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私营企业50强。民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不少私营企业已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完成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温州市民营经济是以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为代表的,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集约化的新趋势。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70多家,涌现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一批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无区域性全国大型企业集团。台州是我国私营企业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支撑台州经济发展的是3.3万家私营企业,7.6万名投资者,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私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8.7%。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宁波市目前有145个省级块状经济区,占浙江全省519个块状经济区的27.9%,其中产值超亿元的86个,超5亿元的50个,超10亿元的9个。温州市的城镇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多数重点镇的发展,是伴随着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目前温州市已形成一批全国闻名的区域性产销基地,柳市镇、桥头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纽扣生产和销售基地,市区的服装、鞋革、灯具、打火机已形成规模型支柱产业,塘下镇是全国汽车配件主要生产基地,柳市镇已成为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低压电器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台州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目前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及配件和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万辆轿车、年产2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仅吉利、钱江集团就带动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4500余家;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工业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50%,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10%,宝石、飞跃集团带动缝纫机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其他诸如模具制造、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阀门泵类产品、罐头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效应也都很明显,规模都居国内行业之最。 四是品牌优势十分明显。浙江省是品牌集中的区域,品牌优势在我们这次考察所到之地显得尤为明显。在宁波,波导、雅戈尔、杉杉、太平鸟、帅康、罗蒙、方太、大红鹰等重量级品牌享誉海内外,114种工业产品在全国列单打冠军。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大虎、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全市已形成27个“国”号特色产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业基地,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65个全国免检产品、246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个品牌成为XX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台州市拥有钱江、吉利、飞跃、星星、海正、苏泊尔等一批大企业和国内知名品牌,共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浙江名牌产品65个、台州名牌产品94个,共有48个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台州的特色农业也很具规模,宁波市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5个,台州市共拥有37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2个特色农产品获“中国特色之乡”称号。这次我们专程考察了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500佳”的奉化滕头村,这里的生态农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村坚持生态建村,“农”“游”结合,积极利用即种子种苗、绿色农业、花卉苗木基地、观光农业四大工程和村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文章,走上了一条以农业为龙头,以“游”养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99年,宁波市提出了城市东扩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建设方针,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几年来,宁波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0%以上,人居环境达到较高水平。温州在全国最早运用级差地租原理,进行土地有偿出让,筹集建设资金,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转变为经营开发型,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运用“bot2”、“tot”、“政府特许经营”等融资形式搞建设。政府还通过控制土地—级市场、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建成一批对温州形象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目前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已从六年前的27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00平方公里。经过XX年的发展,台州市目前城市化水平达47%,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实现了以分散的小城镇为主体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发展格局转变,城市新区规划科学,景观丰富,建设档次很高。 二、做法和特点 一是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在谋划发展方面,这三个城市的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

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全国第一家经政府工商部门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和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都诞生在台州,如今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份合作制的大胆创造和推广。在经营城市方面,他们体现了非常灵活的运作方式,善于通过启动民资,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宁波市把13项单体投资过百亿的重大市政和基础设施项目向民营经济开放,其中世界最长、全长36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让民资控股了51%。 二是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温州市、台州市都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突出项目带动,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温州市明确提出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要达到50%,在发展战略上提出由原来的“在温州之外再造一个温州”,转变为将长期民营资本输出地转化为资本吸纳地。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对各县(市、区)领导干部和市级机关负责人全面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长还当场与温州市长签下了招商引资“军令状”,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同时还采取了依托国外华侨组织,国内各地温州商会,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立温州招商引资联络机构的方法,不断拓宽对外招商引资的渠道。赋予93个社团组织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增挂温州招商引资联络处的牌子,市政府根据招商引资的结果给予奖励。台州市将开展“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主抓手,特别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励力度,专门制定了《关于利用外资社会中介奖励办法》,以及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单位和驻外办事处利用外资考核办法。温州、台州都把市几套班子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成效,与税收增长提成和奖励措施挂起钩来,重奖重罚,突出实绩,真正体现了围绕项目抓发展和“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外引内联工作导向。 三是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政策扶持方面,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市32个与个私经济发展有关的部门相继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适合个私经济发展的氛围。温州市在个私企业的税收征收上采取了先发展,发展后再征税补税的政策,藏富于民,鼓励民间投资。针对民营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及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温州市提出了“四个创新”,即:“创新制度”,鼓励个私企业相互兼并联合,走混合所有制的路子;“创新管理”,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面向全球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创新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培植品牌,争创名牌,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鼓励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等等;“创新政策”,实行环境整治,切实治理“三乱”,依法保护个私企业利益,反对歧视性做法,做到“六个平等”,让民营经济在企业登记、税收管理、金融贷款、市场准入、部门服务、规费征收等六个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台州市一方面积极引导个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上等级、上水平,创建工业明星乡镇等举措,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 四是注重品牌的塑造宣传。品牌意识强是宁波、温州、台州三个城市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所参观的市或知名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介绍城市或企业的发展面貌。台州市还专门建有台州品牌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台州各个行业特别是制造工业的知名品牌产品,效果很好。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宁波市就专门设立了城市建设展览馆,建筑和设计理念都很新颖,成为宁波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启示和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先行。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三明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根本还是在于思想观念滞后于人,缺乏他们那种真正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缺乏在市场经济中善于应变的能力和魄力,缺乏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由此建议,市里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市、县几套班子领导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专题学习考察,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在全市展开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的专题讨论,动员全社会共同为促进三明发展献计出力,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致力发展、谋划发展的热潮。 2、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建议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在完善、兑现“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力的“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考核奖罚措施,对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领导干部、各界人士都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可以采取根据实际到资或上缴税收数按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或一定几年奖励的办法,以利于更好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挖掘社会各个层面的潜能。 3、民营经济规模要壮大。从这次考察的三个城市看,民营经济的优势决定了城市综合的优势。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加快三明发展的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当前,一定要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正确处理抓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抓民营经济发展,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与抓千家万户发展的关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建议要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并从战略上引导发展集群经济,加快构建特色板块,通过“小题大做”,促进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4、狠抓落实的机制要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是推进工作落实的关键,有利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议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关系三明发展全局的问题,如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升民营经济规模质量、发展特色规模经济等,要实行一个项目组建一个专门班子抓协调、抓督促,抽调一批相应部门的有关同志抓服务、抓落实,形成一套相应政策措施促推进、做保障,一个一个项目落实,一个一个重点突破,环环紧扣,一抓到底,确保见效。要按照工作的情况论功行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城市建设水平要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衡量标志,宁波、温州、台州三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都很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都是成倍地增长,而反观我市中心城市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一直难有大的突破,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因此,建议在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应切实加快市区与沙县城市一体化的进程,把相对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沙县及早纳入三明城市发展范畴,加紧确定总体规划方案,尽快实施一批先导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市区至沙县的快速通道等,并逐步将沙县的城市建设规划权收归市级统一管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更加重视城市品牌的塑造,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加大对三明城市形象的策划、包装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盘活现有资源,可以考虑将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改建为三明市展览馆或三明市三个文明建设展览馆,集中反映三明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及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特征,集中宣传一批三明的知名企业和地方名优产品。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展馆的设计理念,提升建馆的档次和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展示三明形象的窗口。

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近五年来,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强劲发展势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连续五年与普通高中持平,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健康协调发展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全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使浙江省率先在实现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教育三年的十五年教育。上个世纪末,浙江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全国一样经历了 低潮,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就业不畅,规模下降。,浙江省对中等职业教育深入进行调研分析,认为导致中职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导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比例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缺乏面向市场主动服务经济的办学活力。为此,省政府于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定各地在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过程中,要确保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不低于50%,并将此指标作为申报教育强县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增加政府投入,要求各地确保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和中职教育占同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同时,提高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省政府还以骨干学校、示范专业和示范基地建设“三大工程”为重点项目,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增强办学特色,引导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自主招生,自我发展。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仅用五年时间,全省职业教育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成效显著。至,全省有国家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26所,省级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8个,省级示范专业122个,近300所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38所职业学校被当地政府指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万人次。

浙江省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本次泉州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主要考察了浙江省湖州、温州、宁波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对三个城市职业教育考察的基本情况和感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加强对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几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十几份政策性文件,就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是建立由市政府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劳动、财政、经委、计委、人事、规划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第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职业教育。湖州市长兴县是全国率先实行“教育券”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县,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职业学校调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个需求”和“四个理念”。“四个需求”即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致富农民、招商引资、城市化的需要,“四个理念”即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先进观念、先进管理模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备实训基地。该县确定三大调研课题,其中一项为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由县委书记亲自负责。三是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坚持现阶段必须由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府负责统筹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经费投入、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专业设置、办学规模、重点职校建设、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业学校小而全、规范小、效益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局面,最为突出的是,在普职招生比例问题上,各地都严格按1∶1下达招生计划,规定普高招生不能突破计划,职校招生可以超计划,极大地保护职校生源。

二、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到位

从开始,市、县政府对各类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根据“规模调大、结构调优、专业调强、特色调明”的要求,通过合并、迁建等形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上规模、上水平。目标是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省级重点职校,对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予以调整或取消独立颁发中职毕业文凭资格。,调整后的浙江省有公办职业学校295所,与相比减少140所,而当年招生数增加8万人,在校生数增加17万人,校均规模由728人增加到人。湖州市对职业学校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辖区内三个县通过合并各组建一所职教中心,校园占地拓展到200亩以上,征地实行行政划拨,每亩地3—6万元。每所职教中心由政府投资和贴息贷款投入1亿多元,建成4000人以上规模的职业学校。现全市有6所国家级重点职校,其余都是省级重点职校。,长兴县三所县级职业学校进行合并组建职教中心,新征地240亩使校园面积达到431亩,投入1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教学设备,配备教职工260人,现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校、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校生4000多人。有各种实验室64个、实训基地70多个、计算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7个、实习实训设备总价值多万元,并与浙江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合办数控培训基地,投入600多万元,建设21个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先进数控设备27台,成为全省数控师资培训基地。

三、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1994年,宁波市开始征收职教统筹经费,规定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其中1.5%由市政府统筹,到现在累计已筹资2.3亿元,扶持了一批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1999年起,宁波市启动专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建设10大类30个左右与宁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由职教统筹费中列出专项,每个专业给予每年20万元连续三年的经费补助,县(市)实行资金配套。,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从市和县两级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当年全市提取土地出让金2个亿,建立了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市政府还规定,城镇教育附加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用于职业学校专业设备的比例不低于50%。,对就读数控、机械、机电、模具等紧缺专业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与学年学费等值的奖学金,此项经费支出354万元。对涉农专业的学生,一般给予每生每学年元补助,这实质上是实行了涉农专业免费教育。对社会力量举办、全日制在校生600人以上、举办紧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按每个紧缺专业毕业生不低于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1/2的标准进行奖励,规模1000人以上,专业设施投入500万元以上的,按生均经费不低于公办职业学校生均经费1/4的标准给予补助,经费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

温州市政府于出台政策,规定各地用于中等教育经费的财政性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并确保其占同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定额。城市教育费附加20%以上、农村教育费附加1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向企事业单位提取职工工资总额2%的职工教育经费,其中50%由市、县统筹使用,用于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作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训基地奖励基金。另外,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每个给予奖励50万元,市级示范专业奖励20万元,市直学校由市财政支付,县级学校由县财政支付。

湖州市长兴县在开始推行教育券,主要资助民办和公办职业学校。凡报考职业类学生,被录取时可以得到县财政发放的300—500元不等的教育券,学生凭教育券冲抵相应金额的学费,教育局加大教育券投入,职业教育招生迅速增加到3306人,超过普通高中3288人。教育局又推出补助职校贫困生的措施,按职校学生数20%的比例评出贫困生,每生给予500元的补助款。教育券的发放对于长兴县职业教育走出困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全面提高职校办学水平

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浙江省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宁波市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一是重点建设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十大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全面启动,计划每年建设和评估2—3个基地,每个基地专业设施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职业资格培训4万人次。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二是发展快状经济服务的簇群专业,为“红帮服装之乡”、“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等块状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3—5年内,形成全面覆盖块状经济的簇群专业。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实行“订单式”培训,今年城区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与70多家企业、行业签订“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企业就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工艺用到课程教学中。

湖州市今年启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目标是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建设5个先进制造业、2个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培训基地,5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40个市级示范专业,4个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18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培养培训能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要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占2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其中高级工以上占40%。三年内,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轮岗培训一次,通过考证,获取“双师型”资格,优先安排主干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应院校和企业进行培训。如长兴县职教中心汽车维修专业,目前有37名专业教师被派到德国进修培训。职业学校要配置最先进的设备,毕业生上岗前不需二次培训,直接可以上岗。全市职业学校设备五年要投入1个亿,平均每年投入二千万元。

温州市今年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5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重点专业在招生上可提前批次,扩大名额,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优先安排师资培训。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实行综合评价,包括校风、德育、文化知识、技能操作、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生源巩固率、就业率等。对学生实行学分评价,包括德、智、体、技能、心理健康共1000分,学生拿到800分就可以毕业。在办学方向上,从多元办学转向单元办学,主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工人,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双证书”比例达到100%。

湖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与泉州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温州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与泉州市十分接近。几年来,他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迅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十分有益。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

黄永礼 叶德华

去年底,南京市乡镇企业局局领导带领8个处室负责人赴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和杭州市参观学习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和经验。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看到了浙江三市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的新进展,也看到了我市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差距,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我们参观学习的三个市中,杭州与南京同属一类,都是省会城市,而温州、台州的发展自然条件要比南京差得多,国家对他们的投资很少,两市人均耕地也只有03亩左右,原来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和台州市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以民营企业、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格局,他们的经济发展被誉为'温州模式''浙南模式'。,温州乡镇企业有719万个,从业人数946万人,实现总产值1245亿元,其中工业12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实现出口交货值135亿元,上交税收403亿元,占全市财政税收的55%,全市组建乡镇企业集团120家,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700家。台州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5亿元,财政总收入532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中上水平,形成了机械电气、医药化工、塑料模具、电力能源、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服装鞋帽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体系和工业生产基地。杭州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815亿元,其中工业1618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4%,实现出口交货值230亿元,实现利润615亿元,上交税收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64%,安置农村劳动力1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6%。

从我们参观、学习和交流中,明显感受到浙江这三个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以私营个体经济为主体。这三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三民经济':企业产权以民有为主体,经营方式以民营为主要形式,社会各项事业以民办为主要力量。特别是温州和台州私营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台州市各类企业95%以上产权为民有,该市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18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4家,形成了以面广量大的私营个体企业为基础,以机制灵活的股份合作制为中坚,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骨干的企业组织结构。私营个体经济占台州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成为台州经济的主体。温州市私营个体经济在全市所占比重,国内生产总值占85%、工业产值占97%、社会零售总额占90%、固定资产投资占65%。杭州市私营个体经济也占全市乡镇企业65%以上。目前,私营个体经济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集约化的新趋势,显示出充满生气的发展活力。

二是以块状经济发达为特色。这三市乡镇企业发达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温州乐清市的柳市镇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集散基地,年销售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均有自已的生产性园区,永嘉报喜鸟集团、红蜻蜓集团、奥康集团的工业园区也非常成气候。台州市也有一大批专业村、专业镇,如温岭市大溪镇和山水镇的水泵,临海市东塍银的节日灯,路桥区上倪村的室内拖鞋等,目前仅路桥区专业村就达53个。崛起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年销售上亿元的企业20多家,其中吉利集团的产值达20多亿元,产生了'飞跃'缝纫机、'星星'冷柜、'苏泊尔'压力锅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杭州桐庐的风水镇形成了从笔杆到笔芯、笔套、成笔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制笔特色块状经济,笔的生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袜业、五金、珍珠、衬衫等十大块状经济。

三是以政府优质服务为保证。乡镇企业所以能保持快速发展,政府的明智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温州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温州政府的管理职能逐渐从计划经济下的'无所不包'转变为现在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者是有些专家所认为的'无为而治'。1982年5月,上级工作组进驻温州柳市镇,将经营低压电器的所谓'八大王'作为制假分子进行打击,然而同年10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表彰个体经济重点户、专业户大会。1984年,在弄清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温州市宣布'八大王'是发展商品经济和搞活流通的能人,并依法对'八大王'作出无罪释放,予以平反。1987年11月7日,温州市颁布了《关于农村股份合作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1993年是温州股份合作制发展的鼎盛时期,企业总数达到36887家。1994年, 温州市进一步明确将两个以上的投资者组建的企业纳入'股份合作'的范畴,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点直到1999年才体现在《______宪法》'修正案'中。这种地方政府对非国有经济的确认,是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一种政治财富,也是使其在全国地级市的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敢闯敢冒,大胆创新。温州、台州区位条件差,发展经济受种种因素制约,两市农民从民间'打硬股'得到启示,创办了既不同于集体经济又不同于个体经济的新型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从此使乡镇企业走上蓬勃发展之路。到1993年,温州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36887家,其中工业企业27771家,实现产值193亿元,占当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2%。台州'打硬股'形式孕育于70年代,发展在80年代,提高在90年代,到1990年底,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产值占乡镇企业的三分之二,全市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启示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80年代台州群众创造了股份合作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时,当时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的议论,《浙江日报》为此展开专门讲座。台州各级党委、政府不争论、不张扬,把股份合作制作为集体经济对待,为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

启示三:用活民间资本,立足自身创大业。温州乡镇企业发展是由个体、私营起步,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采取'滚雪球'式逐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不但利用社会资金,兴办了大量企业,而且建成了高等级公路、机场、铁路、大桥、体育馆等基础设施,这次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温、台高等级公路,绝大多数都是靠民间资本筹建的。台州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股份制金融机构,成立于1993年,目前资产超过10亿元,自有资金超亿元,发展速度居浙江省第一。台州市开发区商业街总投资32亿元,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全部靠民资,在运作过程中,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转让反而净赚3000万元。

启示四: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新品开发。一度时期,温州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1987年8月8日,是温州鞋业界为之蒙羞的日子,这一天,在杭州武林广场等地,温州的5000余双劣质皮鞋被当众销毁。为扭转被动局面,1994年,温州市政府制订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细则》,这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制定的质量立市法规。1998年,温州成立了我国鞋业界第一个行业协会--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由于狠抓产品质量,注重新产品开发,几年来,温州涌现出皮鞋、服装、低压电器、磁力泵、打火机、塑料制品等一批在全国闻名的名牌产品。台州的'飞跃'牌缝纫机、'钱江'牌摩托车、'吉利'牌汽车,杭州的'奥的斯'电梯、'钱潮'牌万向节、爱迪集团的包装产品等在国内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启示五:不断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现在,温州乡镇企业逐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并且向'公开性、透明度、规范化'迈进;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许多老板把自己的经营权交给从全国各地聘请来的能人,正泰集团的老总南存辉率先打破家族化管理,聘请外人担任总经理,他个人的股份从100%的绝对控股到今天的30%,他把自己的利让出来,奖励给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人,也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壮大, 实现销售40亿元,位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7位。近几年来,温州市有40多家乡镇企业获省级管理示范企业,正泰集团、长城集团等5家企业被列为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人本集团1997年被评为全国企业创新奖。

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浙江温台杭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取人之长,充分发挥南京自身优势,才能不断缩小差距,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以乡镇企业园区为载体,快速提升乡镇企业总量。,我市乡镇企业实现产值787亿元,其中工业659亿元,杭州1815亿元,是我市的23倍,其中工业1618亿元,是我市乡镇工业的245倍。要缩小与杭州的差距,必须加快乡镇企业园区建设,实现乡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乡镇企业园区、重点乡镇和重点乡镇企业每年的发展速度要保持在30%以上,这样才能加快缩小与杭州的差距。

二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温台私营个体经济已占乡镇企业的90%以上,杭州也占到65%左右,而我市在50%左右。我们要进一步按照'放心、放胆、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转变观念,真正打破所有制形式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私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外向度。外向度不高是我市乡镇企业不大不强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市出口交货值为66亿元,仅为杭州的28%。要赶超杭州,我们要充分发挥南京城市大、高校集中、科研院所多、大企业多的优势,抓住入世新一轮大发展契机,研究招商引资的新思路和突破性措施,充分利用园区这一载体,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快速增强乡镇企业外向度。

(责任编辑:冯洪柏)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一)杭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杭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杭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杭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0年代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杭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杭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杭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杭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杭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嘲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杭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杭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三是杭州区域经济是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杭州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规模为主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服装、打火机、鞋革等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产生了区域性规模效应,使杭州民营企业不仅有“斜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四是杭州区域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杭州的成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物化在杭州人的身上,表现为人人都想当老板,形成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来自千家万户的杭州人,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用了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了千金万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杭州人“不找市长找市潮,全力发展商品经济。就连下岗职工也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不找市长找市尝不言下岗言转岗”,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杭州的企业是我要干,而不是人家要我干,所以是主动的。它有一种内在的冲动,也就是杭州企业建立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浙江民营经济模式的可贵之点在于:杭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人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贫苦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十分勤劳,善于学习,甘于吃苦,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哪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没受到过或很少受到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陈规,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杭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杭州人不远千里到那里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在那里发现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而又不去学。学习杭州,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的文化,学习杭州人的创业精神。

启示之二:从杭州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克服困难、去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市场经济的文化。要知道,在杭州发展民营经济之初来自各方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温州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也多批次派干部到杭州“灭火”等等。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的注意的是政策放的开,民众思想放的开,这样全社会才能有敢想敢干,白手起家,勾连天下的勇气! 启示之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杭州在干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没有文件,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看实践中需不需要,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的,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有文件的照执行,没有文件的创造文件,实践与文件有抵触的,绕道走,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三个代表”和认真落实发展是硬道理。如农民手里有钱却没有城镇户口,进不了城,他们就集资建农民城,分散的家庭经济规模被列为私有制的样板,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既解决规模小的问题,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这个思维的特点是: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讲,我都要试试看。试不成拉倒,试成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

(四)应该学习的基本精神

1、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繁荣,也是整个现代文明的进步。杭州人勇于承认自己的追求物质的动机,这比他们已经取得的那些物质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励、保护广大群众的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群众自己会找到致富之路。

2、杭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为了致富,人们异常勤劳,敢于冒风险,工作不挑捡,努力学习本领,善于适应环境,即使极端偏远、极端艰苦的地方,都有杭州人在奋斗,在创业。但我们这些地方却不一样,人们也想生活过得好,但又图舒服,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干那些“苦累”之活,甘愿在当地受穷也不愿到外面去闯荡,寻找发展的机会。

3、杭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讲双赢重诚信,杭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竞争,又较为团结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荣。所以杭州的所有制结构是多元的,经营主体是多元的,它的市场也是多元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杭州的灵魂是创新,商业文明的核心是诚信,经济格局的特点是灵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多元的。

第二篇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500字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文秘部落情况如下:

二、三县市的基本经验和体会思路明确。什么是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搞好优质服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都非常明确。

优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需求开展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上帝,在服务中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过去是管理群众,现在是服务群众,过去群众是被管理的对象,现在群众是被服务的对象。

服务到位。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需求,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实质性的服务。

围绕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围绕群众民主参与的需求,阳光操作,组织他们参事议事。

围绕生殖健康需求,查体、随访、有求必应上门服务。服务站室环境优雅,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

这种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是把真诚的服务做到家,做到位。工作落实。

工作抓的死、抓的实,不干不说,说了就干,干就干好,是他们的一大特点。海安县的乡镇计生办人员每月在群众中了解情况,不能少于5天,了解问题到户,服务群众到家,他们的工作不是走马观花,玩花架子,墙上论高低,纸上论输赢,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解困,为众排忧。

他们检查工作主要听育龄群众的反映,用群众的满意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群众心中有杆秤,用老百姓这颗定盘星,来称一称优质服务虚与实、轻和重。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是对立的统一,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实现管理的目的。

三县市的性别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们共同的措施就是每月跟踪随访服务,这样即服务了群众又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对重点户,如未做绝育手术的双女户等容易出现违法生育的人群,每年单独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服务,从而减少了违法生育。

三、改进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就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如何借鉴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做好优质服务这篇大文章,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统一一个思想,即优质服务就是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贫富都能搞优质服务的思想。

我们参观学习的一般都是经济基础、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但这不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不能搞优质服务。我们过去对老百姓是居高临下,有时冷、横、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要温馨服务,为育龄妇女办些力所能及的实在事,这就是优质服务。

因此要认识到,优质服务不能唯条件论,优质服务穷也能搞,富也能搞,先进能高,后进也能搞,基础好能搞,基础差也能搞。其次,要转变一个观念。

优质服务的核心就是服务,要淡化管理的思想,树立服务的观念,要用服务取代管理。要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真正当成我们心中的上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为群众想事,多为群众办事,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优质服务的办法也就有了。再次,要做到领导、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计生部门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优质服务的评估考核,是对政府计划生育行为的考查,也并非是单纯的考核业务部门,因此这项工程离不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一项改革,既有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又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没有一套具体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程序是办不好的,而要开展好优质服务,必需解决一些投入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服务条件的完善,这都是优质服务必备的。

第三篇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2700字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

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管理范文网情况如下:

一、三县市的基本情况三县市均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属大城市近郊地带,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好、育龄妇女的婚育观念新,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海安县已连续7年人口负增长。

该县自1995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已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

凡法律法规规定群众应该享受的奖励、免费政策,都定期如数兑现,凡能让育龄群众参与的,积极让群众知晓、了解、参与。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公开透明、群众议事、干群融恰、上下一体,真正体现了以民为本。

二是积极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搞好服务。每年根据群众需求,打印服务承诺手册发给群众,并年年聘请医院的有关专家给育龄群众讲解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同时,设24小时值班电话,围绕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锡山市“九五”期间就是江苏省计划生育的模范单位。20__年,被评为全国“三为主”先进县市,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人口已经负增长。

他们的工作可概括为:更新服务观念、完善服务阵地、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主要做法:一是市委、市政府把计划生育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

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争取到了一个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每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发了20多个计划生育方面的文件,每年还召开两次计划生育三级干部大会,真正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共管、投入到位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队伍建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每年都要进行方方面面的培训考试,建立了一支适应新时期优质服务的精干队伍。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电台、电视台、报纸都设立了计划生育固定专题栏目。每年印发几十万元的宣传材料,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是全方位、多角度、无缝覆盖。

四是加强协会建设,推动村民自治。对计划生育的难点对象,如有钱的老板、流入人口等采取综合部门、综合措施、综合攻关的办法解决。

计生部门依“法”没法管的,就靠村(居)委会来管理。对这些难点问题组织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攻关合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完善服务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出生缺陷干预、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三大服务工程,群众非常满意,得到了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同志的充分肯定。

浙江省德清县也是全国计划生育的老先进典型,他们在优质服务方面的主要做法是,围绕育龄群众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需求,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把育龄群众的满意、拥护和高兴,当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优质服务考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投入和社会各部门的尽职尽责情况看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

二是通过多方面了解育龄群众的满意率,看计生部门的责任心强不强和工作的效果如何。他们把优质服务概括为简单的三句话,即相信群众、服务群众、满意群众。

二、三县市的基本经验和体会思路明确。什么是计划生育的优质服务、优质服务的本质是什么、怎么搞好优质服务,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都非常明确。

优质服务的本质就是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需求开展工作,以服务对象为上帝,在服务中体现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过去是管理群众,现在是服务群众,过去群众是被管理的对象,现在群众是被服务的对象。

服务到位。围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需求,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实质性的服务。

围绕群众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围绕群众民主参与的需求,阳光操作,组织他们参事议事。

围绕生殖健康需求,查体、随访、有求必应上门服务。服务站室环境优雅,工作人员文明用语、微笑服务。

这种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虚假的,是把真诚的服务做到家,做到位。工作落实。

工作抓的死、抓的实,不干不说,说了就干,干就干好,是他们的一大特点。海安县的乡镇计生办人员每月在群众中了解情况,不能少于5天,了解问题到户,服务群众到家,他们的工作不是走马观花,玩花架子,墙上论高低,纸上论输赢,而是实实在在的为民解困,为众排忧。

他们检查工作主要听育龄群众的反映,用群众的满意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群众心中有杆秤,用老百姓这颗定盘星,来称一称优质服务虚与实、轻和重。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管理与服务是对立的统一,服务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对育龄妇女的服务实现管理的目的。

三县市的性别比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他们共同的措施就是每月跟踪随访服务,这样即服务了群众又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对重点户,如未做绝育手术的双女户等容易出现违法生育的人群,每年单独登记造册,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服务,从而减少了违法生育。

三、改进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 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就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如何借鉴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做好优质服务这篇大文章,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统一一个思想,即优质服务就是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贫富都能搞优质服务的思想。

我们参观学习的一般都是经济基础、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但这不意味着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不能搞优质服务。我们过去对老百姓是居高临下,有时冷、横、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要温馨服务,为育龄妇女办些力所能及的实在事,这就是优质服务。

因此要认识到,优质服务不能唯条件论,优质服务穷也能搞,富也能搞,先进能高,后进也能搞,基础好能搞,基础差也能搞。其次,要转变一个观念。

优质服务的核心就是服务,要淡化管理的思想,树立服务的观念,要用服务取代管理。要换位思考,把老百姓真正当成我们心中的上帝,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多为群众想事,多为群众办事,围绕育龄群众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只要思想观念转变了优质服务的办法也就有了。再次,要做到领导、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计生部门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如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优质服务的评估考核,是对政府计划生育行为的考查,也并非是单纯的考核业务部门,因此这项工程离不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优质服务是计划生育的一项改革,既有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又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没有一套具体的、规范的、切合实际的操作程序是办不好的,而要开展好优质服务,必需解决一些投入问题,各项政策的落实,服务条件的完善,这都是优质服务必备的。

第四篇 赴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公安机关参观考察学习报告650字

赴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公安机关

参观考察学习报告

___派出所 ___

2024年3月4日,由分局政委___带队,局党委成员___、___、___、及各科所队内勤民警一行50人赴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公安机关进行为期九天实地参观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看到自身差距,使惯有的优越感、满足感受到重创,真可谓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受益匪浅。

一、 考察单位及观后感悟

(一)、第一站:江苏省南京市夫子庙派出所

夫子庙派出所地处六朝古都南京名扬海内外的“十里秦淮风光带”的中心,现有民警32名,辖区面积仅0.52平方公里,居民4086户11404人,各类商场、商店等大小单位近3000家。2003年,该所被公安部批准为一级公安派出所,并授予“全国模范派出所”荣誉称号。位于繁华商业闹区一隅夫子庙派出所,外观简单狭小,进入所内,那是别有洞天,无论是整洁的环境卫生,规范醒目的规章制度、每月之星、领导接见的宣传栏,高规格的硬件设施,合理的办公布局,热情周到的特色服务,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特色:派出所建起了小食堂、小浴室、小健身房、小洗衣房、小阅览室等“五小”设施;所领导按照“三队一室”的职责分工,下到各分管业务的中队,与民警一起工作,取消所长办公室。

观后感悟:夫子庙派出所是临时决定参观考察学习的,又是星期天,无论是派出所院内、办公区、民警休息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卫生达星级标准,这说明该所平时注重养成教育。各种档案资料规范、齐全,民警形象好、服务佳。他们的内务管理、警容警姿、礼貌服务等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五篇 赴浙江省桐乡市考察的情况报告1450字

赴浙江省桐乡市考察的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拓展我县与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空间,学习东部发达地区在发展蚕桑产业、工商企业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索贫困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应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的邀请,我县组成以县委书记__同志为团长,__等7个种桑养蚕乡镇和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考察团,于20__年9月25日至9月27日赴浙江桐乡进行考察访问。

__考察团此行,得到了桐乡市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先后走访了桐乡市崇德丝厂、同福桑苗基地、高桥银河家坊有限公司、濮院羊毛衫市场,并与桐乡市政府领导召开区域经贸合作交流会,双方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就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推进“东桑西移”工程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共识。这次考察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思想观念、改革气魄、创新胆识、工作力度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的明显差距,了解了他们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发展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桐乡市的基本情况

桐乡是浙江省嘉兴市所辖的县级市,位于沪、杭、苏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沪杭高速公路、320国道、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交通要道横贯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特产丰富,环境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总面积727平方公里,总人口66.3万。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最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23位,已连续8次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20__年,桐乡地区生产总值达245.66亿元;农业增加值为1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15.9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3.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3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35.41亿元。

桐乡市注重突出“工业立市”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服装,皮毛化纤、玻纤特色产业基地,毛纺针织,化学纤维、丝绸服装、建筑材料成为四大特色支柱产业。规模企业是桐乡工业的优势,桐昆化纤、巨石玻纤、天女稀土永磁、京马电机、健民过滤材料、双箭橡胶、新澳纺织等企业凭借较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成为全国同行业“单打冠军”。全市有销售超亿元企业60家,利税超千万元企业51家。

在优化传统农业基础上,围绕优质高效和都市型农业的目标,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加工蔬菜、特种水产和食草型畜禽等成为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桐乡市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举措,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20__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75个,合同利用外资2.66亿美元,外商投资项目从传统产业逐步向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延伸。

省级经济开发区——桐乡经济开发区内已落户外资企业154家,投资者遍及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成为桐乡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外商投资样板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

二、几点启示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桐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当前,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针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六篇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250字

培育市场 带动产业 搞活经济 富裕群众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2024年3月30日到4月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培育发展的类型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03年实现gdp47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亿元。2003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1985年5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5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1996年至2003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1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亿,其中本地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60万,流动人口近20万,2003年实现gdp488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商城创建于1982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 拥有34个行业、32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摊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3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第七篇 浙江旅游考察报告3350字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一)杭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杭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杭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杭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0年代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杭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杭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杭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杭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杭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嘲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杭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杭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三是杭州区域经济是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杭州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合作,把分散的中小规模为主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了块状经济。服装、打火机、鞋革等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区域性规模企业群体、区域性规模生产基地、区域性规模品牌效应、区域性规模市场体系,产生了区域性规模效应,使杭州民营企业不仅有“斜的活力,同时形成“大”的实力,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和较强的竞争力。

四是杭州区域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杭州的成功,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物化在杭州人的身上,表现为人人都想当老板,形成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来自千家万户的杭州人,跑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用了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了千金万银。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杭州人“不找市长找市潮,全力发展商品经济。就连下岗职工也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不找市长找市尝不言下岗言转岗”,自己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杭州的企业是我要干,而不是人家要我干,所以是主动的。它有一种内在的冲动,也就是杭州企业建立了内在的动力机制。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浙江民营经济模式的可贵之点在于:杭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人们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贫苦的生活。为了追求财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十分勤劳,善于学习,甘于吃苦,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无论到哪里都能扎根,生存发展。而我们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没受到过或很少受到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农业文化根深蒂固,计划经济的秩序又成为不可逾越的陈规,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与杭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杭州人不远千里到那里开发廊、办服装店,甚至摆修鞋摊,在那里发现赚钱的机会,而当地人却对眼前的机会视而不见,或者虽然看到了,却不屑于干、不愿意干,或者不会干而又不去学。学习杭州,首先要学习和培育市场经济的文化,学习杭州人的创业精神。

启示之二:从杭州经验看,要发展民营经济,最重要的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宽松环境,让人们自己去闯、去创业、去克服困难、去承担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市场经济的文化。要知道,在杭州发展民营经济之初来自各方压力很大,也做过一些不利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例如,温州把最早创业的“八大王“投入了监狱,也多批次派干部到杭州“灭火”等等。民营经济的发展一定的注意的是政策放的开,民众思想放的开,这样全社会才能有敢想敢干,白手起家,勾连天下的勇气! 启示之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杭州在干某件事情,不是看有没有文件,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只看实践中需不需要,实践中能不能做得通。只要实践中需要的而且又能的,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做,有文件的照执行,没有文件的创造文件,实践与文件有抵触的,绕道走,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实践“三个代表”和认真落实发展是硬道理。如农民手里有钱却没有城镇户口,进不了城,他们就集资建农民城,分散的家庭经济规模被列为私有制的样板,他们就创造了股份制,既解决规模小的问题,又戴上了公有制的帽子。这个思维的特点是:不是从教条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你旁人怎么讲,我都要试试看。试不成拉倒,试成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

(四)应该学习的基本精神

1、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繁荣,也是整个现代文明的进步。杭州人勇于承认自己的追求物质的动机,这比他们已经取得的那些物质成果更加重要。只要尊重、鼓励、保护广大群众的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群众自己会找到致富之路。

2、杭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为了致富,人们异常勤劳,敢于冒风险,工作不挑捡,努力学习本领,善于适应环境,即使极端偏远、极端艰苦的地方,都有杭州人在奋斗,在创业。但我们这些地方却不一样,人们也想生活过得好,但又图舒服,甚至宁愿失业也不愿干那些“苦累”之活,甘愿在当地受穷也不愿到外面去闯荡,寻找发展的机会。

3、杭州人的基本精神还在于:讲双赢重诚信,杭州人做生意,既彼此竞争,又较为团结互助,不是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而是你好、我也好,共生且共荣。所以杭州的所有制结构是多元的,经营主体是多元的,它的市场也是多元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因此,杭州的灵魂是创新,商业文明的核心是诚信,经济格局的特点是灵活,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是多元的。

第八篇 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2150字

浙江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浙江省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借鉴,本次泉州市职业教育考察团主要考察了浙江省湖州、温州、宁波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对三个城市职业教育考察的基本情况和感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加强对行政区域职业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几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十几份政策性文件,就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等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是建立由市政府领导为召集人,教育、劳动、财政、经委、计委、人事、规划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第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职业教育。湖州市长兴县是全国率先实行“教育券”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县,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职业学校调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个需求”和“四个理念”。“四个需求”即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致富农民、招商引资、城市化的需要,“四个理念”即发展职业教育要有先进观念、先进管理模式、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设备实训基地。2024年该县确定三大调研课题,其中一项为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由县委书记亲自负责。三是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坚持现阶段必须由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府负责统筹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经费投入、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专业设置、办学规模、重点职校建设、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条块分割,职业学校小而全、规范小、效益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局面,最为突出的是,在普职招生比例问题上,各地都严格按1∶1下达招生计划,规定普高招生不能突破计划,职校招生可以超计划,极大地保护职校生源。

二、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到位

三、经费投入大幅增长温州市政府于2002年出台政策,规定各地用于中等教育经费的财政性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并确保其占同级教育经费的比例逐步提高,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同级普通学校的定额。城市教育费附加20%以上、农村教育费附加10%以上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向企事业单位提取职工工资总额2%的职工教育经费,其中50%由市、县统筹使用,用于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市财政每年拨出500万元作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训基地奖励基金。另外,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每个给予奖励50万元,市级示范专业奖励20万元,市直学校由市财政支付,县级学校由县财政支付。

四、全面提高职校办学水平

在完成布局结构调整、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保持职教与普高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基础上,浙江省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转向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围绕师资、设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建设,大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做强中等职业教育。

宁波市根据产业结构特点,搭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平台,一是重点建设十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十大实习实训基地。十大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全面启动,计划每年建设和评估2—3个基地,每个基地专业设施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专业在校生平均在1000人以上,年社会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中、高职业资格培训4万人次。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鼓励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二是发展快状经济服务的簇群专业,为“红帮服装之乡”、“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等块状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在3—5年内,形成全面覆盖块状经济的簇群专业。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有实行“订单式”培训,今年城区职业学校合作办学率在90%以上,与70多家企业、行业签订“订单”,学生毕业后直接选择企业就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为学校的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工艺用到课程教学中。温州市今年要建成省级示范专业15个,市级示范专业20个,重点专业在招生上可提前批次,扩大名额,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优先安排师资培训。鼓励学校与企业组建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作为评定重点学校的基本条件,对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减免其职工教育统筹费。全市职业学校加挂培训中心牌,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对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实行综合评价,包括校风、德育、文化知识、技能操作、学科竞赛、教学改革、生源巩固率、就业率等。对学生实行学分评价,包括德、智、体、技能、心理健康共1000分,学生拿到800分就可以毕业。在办学方向上,从多元办学转向单元办学,主要培养一线生产技术工人,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持“双证书”比例达到100%。

湖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与泉州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温州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与泉州市十分接近。几年来,他们职业教育从走出低谷到迅速兴起,得益于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考察交流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经验和学校发展设想,对于我们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都十分有益。

第九篇 浙江宁波、温州、台州考察报告5500字

浙江宁波、温州、台州考察报告

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8人赴浙江宁波、温州、台州,就三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对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5个开发园区、十几家知名企业及部分城市建设项目。

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这次浙江之行,所到三个城市都属浙江经济发达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起点高手笔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宁波市20__年完成生产总值2100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151.7亿元,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4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65亿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10位。温州市20__年实现生产总值1402.9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182.4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2元,分别增长10.6和11.8。

台州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173.8亿元,财政总收入102亿元,工业总量近3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城市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8位。二是民营经济实力雄厚。

改革开放后宁波民营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目前宁波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其他混合型企业在内的民营经济实体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1.5,9家企业进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进入全省私营企业50强。

民营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不少私营企业已走出了传统管理模式,完成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家庭式管理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

温州市民营经济是以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经济为代表的,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呈现出集团化、区域化、集约化的新趋势。全市现有企业集团170多家,涌现出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一批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无区域性全国大型企业集团。

台州是我国私营企业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支撑台州经济发展的是3.3万家私营企业,7.6万名投资者,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私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8.7。

三是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宁波市目前有145个省级块状经济区,占浙江全省519个块状经济区的27.9,其中产值超亿元的86个,超5亿元的50个,超10亿元的9个。

温州市的城镇经济实力非常雄厚,多数重点镇的发展,是伴随着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目前温州市已形成一批全国闻名的区域性产销基地,柳市镇、桥头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纽扣生产和销售基地,市区的服装、鞋革、灯具、打火机已形成规模型支柱产业,塘下镇是全国汽车配件主要生产基地,柳市镇已成为全国最大低压电器城,低压电器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

台州是浙江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目前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及配件和摩托车及配件生产基地,具备年产30万辆轿车、年产2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仅吉利、钱江集团就带动汽车、摩托车及配件生产企业4500余家;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工业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50,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占世界市场的10,宝石、飞跃集团带动缝纫机及配件生产企业100多家。

其他诸如模具制造、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阀门泵类产品、罐头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效应也都很明显,规模都居国内行业之最。四是品牌优势十分明显。

浙江省是品牌集中的区域,品牌优势在我们这次考察所到之地显得尤为明显。在宁波,波导、雅戈尔、杉杉、太平鸟、帅康、罗蒙、方太、大红鹰等重量级品牌享誉海内外,114种工业产品在全国列单打冠军。

在温州,拥有正泰、德力西、大虎、康奈、奥康、红蜻蜓、长城等一大批国内知名品牌,全市已形成27个“国”字号特色产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业基地,拥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16个中国名牌产品、65个全国免检产品、246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个品牌成为20__年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拥有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台州市拥有钱江、吉利、飞跃、星星、海正、苏泊尔等一批大企业和国内知名品牌,共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浙江名牌产品65个、台州名牌产品94个,共有48个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外)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台州的特色农业也很具规模,宁波市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15个,台州市共拥有37个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2个特色农产品获“中国特色之乡”称号。这次我们专程考察了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500佳”的奉化滕头村,这里的生态农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村坚持生态建村,“农 ”“游”结合,积极利用即种子种苗、绿色农业、花卉苗木基地、观光农业四大工程和村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农业观光旅游文章,走上了一条以农业为龙头,以“游”养生态,以生态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99年,宁波市提出了城市东扩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的建设方针,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几年来,宁波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60以上,人居环境达到较高水平。温州在全国最早运用级差地租原理,进行土地有偿出让,筹集建设资金,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转变为经营开发型,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运用“bot2”、“tot”、“政府特许经营”等融资形式搞建设。

政府还通过控制土地—级市场、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滚动发展,建成一批对温州形象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目前温州市区建成区面积已从六年前的27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00平方公里。经过10年的发展,台州市目前城市化水平达47,市区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实现了以分散的小城镇为主体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发展格局转变,城市新区规划科学,景观丰富,建设档次很高。

二、做法和特点一是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在谋划发展方面,这三个城市的思路很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

温州人凭借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台州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全国第一家经政府工商部门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和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都诞生在台州,如今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份合作制的大胆创造和推广。

在经营城市方面,他们体现了非常灵活的运作方式,善于通过启动民资,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如宁波市把13项单体投资过百亿的重大市政和基础设施项目向民营经济开放,其中世界最长、全长36公里、总投资160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让民资控股了51。二是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温州市、台州市都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突出项目带动,重视发展开放型经济。温州市明确提出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要达到50,在发展战略上提出由原来的“在温州之外再造一个温州”,转变为将长期民营资本输出地转化为资本吸纳地。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对各县(市、区)领导干部和市级机关负责人全面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长还当场与温州市长签下了招商引资“军令状”,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同时还采取了依托国外华侨组织,国内各地温州商会,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建立温州招商引资联络机构的方法,不断拓宽对外招商引资的渠道。

赋予93个社团组织对外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增挂温州招商引资联络处的牌子,市政府根据招商引资的结果给予奖励。台州市将开展“工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主抓手,特别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奖励力度,专门制定了《关于利用外资社会中介奖励办法》,以及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和市级单位和驻外办事处利用外资考核办法。

温州、台州都把市几套班子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成效,与税收增长提成和奖励措施挂起钩来,重奖重罚,突出实绩,真正体现了围绕项目抓发展和“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外引内联工作导向。三是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

在政策扶持方面,宁波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市32个与个私经济发展有关的部门相继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适合个私经济发展的氛围。温州市在个私企业的税收征收上采取了先发展,发展后再征税补税的政策,藏富于民,鼓励民间投资。

针对民营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及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温州市提出了“四个创新”,即:“创新制度”,鼓励个私企业相互兼并联合,走混合所有制的路子;“创新管理”,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面向全球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创新技术”,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培植品牌,争创名牌,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鼓励获得全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等等;“创新政策”,实行环境整治,切实治理“三乱”,依法保护个私企业利益,反对歧视性做法,做到“六个平等”,让民营经济在企业登记、税收管理、金融贷款、市场准入、部门服务、规费征收等六个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平等的权利。台州市一方面积极引导个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上等级、上水平,创建工业明星乡镇等举措,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

四是注重品牌的塑造宣传。品牌意识强是宁波、温州、台州三个城市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具有的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坚持把品牌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提水平,以品牌树形象,强势的品牌效应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们所参观的市或知名企业,都建有档次很高的产品展示中心,全方位地向客商介绍城市或企业的发展面貌。台州市还专门建有台州品牌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台州各个行业特别是制造工业的知名品牌产品,效果很好。

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对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宣传,宁波市就专门设立了城市建设展览馆,建筑和设计理念都很新颖,成为宁波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启示和建议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先行。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到,与发达地区相比,三明在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根本还是在于思想观念滞后于人,缺乏他们那种真正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缺乏在市场经济中善于应变的能力和魄力,缺乏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

由此建议,市里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市、县几套班子领导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进行专题学习考察,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汲取经验、为我所用。在全市展开创新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的专题讨论,动员全社会共同为促进三明发展献计出力,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致力发展、谋划发展的热潮。

2、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建议加大政策推动力度,在完善、兑现“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力的“以奖促引、鼓励争先”的考核奖罚措施,对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领导干部、各界人士都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可以采取根据实际到资或上缴税收数按比例进行一次性奖励或一定几年奖励的办法,以利于更好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挖掘社会各个层面的潜能。

3、民营经济规模要壮大。从这次考察的三个城市看,民营经济的优势决定了城市综合的优势。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加快三明发展的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当前,一定要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认识,正确处理抓国有经济、外资经济与抓民营经济发展,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与抓千家万户发展的关系,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建议要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并从战略上引导发展集群经济,加快构建特色板块,通过“小题大做”,促进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配件大配套、小产品大行业、小企业大协作、小资本大集聚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4、狠抓落实的机制要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是推进工作落实的关键,有利于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议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十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关系三明发展全局的问题,如项目带动、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提升民营经济规模质量、发展特色规模经济等,要实行一个项目组建一个专门班子抓协调、抓督促,抽调一批相应部门的有关同志抓服务、抓落实,形成一套相应政策措施促推进、做保障,一个一个项目落实,一个一个重点突破,环环紧扣,一抓到底,确保见效。要按照工作的情况论功行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城市建设水平要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区域经济的重要衡量标志,宁波、温州、台州三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都很快,城市建成区面积都是成倍地增长,而反观我市中心城市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一直难有大的突破,已经成为中心城市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

因此,建议在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应切实加快市区与沙县城市一体化的进程,把相对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沙县及早纳入三明城市发展范畴,加紧确定总体规划方案,尽快实施一批先导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市区至沙县的快速通道等,并逐步将沙县的城市建设规划权收归市级统一管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更加重视城市品牌的塑造,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加大对三明城市形象的策划、包装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盘活现有资源,可以考虑将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改建为三明市展览馆或三明市三个文明建设展览馆,集中反映三明城市发展、经济建设及三个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特征,集中宣传一批三明的知名企业和地方名优产品。

要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展馆的设计理念,提升建馆的档次和水平,使之真正成为展示三明形象的窗口。

第十篇 浙江省民营企业考察报告1200字

浙江省民营企业考察报告

——对千家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

中国加入世贸3年后的今天,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浙江省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环境、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自2024年4月至10月,历时6个月,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704份, 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分布于浙江省的11个地市。我们将本报告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作出分析和提出对策建议,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以供制定政策时的参考。

现将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如下:

一、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基本状况

从创立时间看,在被调查的上规模民营企业中,近1/3是在1988年以前创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不少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产权不清”的历史问题。

从产业分布看,这些上规模企业大多分布在

二、三产业,尤其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工业领域。在第二产业的分布上,又主要集中在纺织业、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3%、9%、8%、8%和7%,第三产业则重点在商贸和建筑业。

从企业的组织形式看,这些企业多以公司制为主,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71.85%,股份公司、独资、合伙分别占14.25%、7.61%和2.49%。这表明,随着《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浙江省民营企业特别是其中上规模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明显优化,但由于信用危机和代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仍沿用家族制的管理模式,浙江的民营企业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体系尚需时日。

从企业规模看,这次调查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平均为2393.88万元/户,详见表1,高于全国水平,企业的各基本运营指标可见表2。

表1 企业注册资本构成 单位:万元

注册资本 <1000 1000~5000 5000~10000 >100000 合计

比率 56.20 26.33 11.45 6.02 100.00

表2 企业运营状况的主要项目调查 单位:万元

调查项目 平均固定资产 平均流动资金 平均产值 平均销售额 平均出口值 平均债务 平均债权

被调查企业 7267.30 4016.25 23624.03 21710.98 6666.76 9181.56 6170.39

二、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虽然2003年浙江民营企业克服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等影响,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也的确面临不少困难。这些瓶颈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甚至连正常经营都难以维持。据调查显示(见表3),目前生产用电、人力资源、 生产用地已成为阻碍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前3位制约因素。根据调查中反馈出来的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们将从土地和电力、人力资源及融资等3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来加以分析并给出建议。

表3 目前影响企业发展主要困难构成

序列 第一位比率 第二位比率 第三位比率 平均率 名次

第十一篇 关于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的考察报告5500字

为了认真学习兄弟省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做好今年全市组工会议的准备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公厅、市委研究室共同组成考察组,由市委组织部周鹤龄副部长、邵正平秘书长带队,于去年11月10日至13日,赴浙江省义乌市、温州市、绍兴市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考察组与浙江省委组织部,金华市、义乌市、温州市、绍兴市委组织部领导、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等进行交流座谈,并实地考察了义乌市小商品城、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温州市大虎打火机厂、康奈集团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情况。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收获不小,不仅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思维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而且还使我们了解、学习了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成果和宝贵经验,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路。

一、浙江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一)浙江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非公经济发展很快,到2001年底,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5%,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7%。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180.81万个,从业人员777.62万人。在温州等地,非公有制企业已超过全市企业总数的90%,实现工业产值超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需要,浙江省较早开展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四大以前为起步探索阶段,党建工作进展缓慢;十四大召开至1999年为指导探索阶段,浙江省委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领导和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1999年以来为规范探索阶段,浙江省委下发专门文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逐步规范,主要做法有: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的力度。一是省委领导亲自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省委书记亲赴各地,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专题调研;由一名副书记和组织部长担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二是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金华市、义乌市、温州市、绍兴市等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充实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力量。三是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召开专题会议、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部署落实。

第二,以较大规模企业为重点,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内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浙江省采取分批分阶段、先易后难的方针,首先抓住重点,开展党的工作,即5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有党员,1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要建立党的组织。具体做法包括一是通过双向选择的方法向基础薄弱的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密切党与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的联系,为建立党组织奠定基础。二是温州、义乌等市建立领导“联系一个点、负责一条线、包好一个片”的党建工作责任区,指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直接抓联系点企业党建工作。三是指导各地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尤其是“隐性”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准备条件。

第三,创新载体,灵活设置党的基层组织。除重点抓好较大规模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外,浙江省还从该省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推动有党员但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通过联合组建、挂靠组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一些市、县根据非公经济的发展特点,依托新载体,创建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发展很快,多数非公有制企业集中在小商品市场中,该市形成了依托小商品市场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绍兴市有的地区以纺织工业为主,有的地区以精细化工为主,有的区域以家具制造为主,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的趋势,该市从其块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组团式的方式建立党组织;温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自发组成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等数量很多,则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等建立党组织。

第四,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一是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1996年底温州市神力集团公司总裁决定筹资2.7亿元上一条生产线,企业党支部了解到这个项目市场前景不好,力劝企业改变决策,使企业免遭破产的厄运。二是帮助化解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很多企业建立了劳资矛盾调解委员会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了职工队伍。三是结合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需要开展工作。义乌市小商品城党委针对个体劳动者在语言沟通、营销策略、电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需要,创办个体劳动者培训学校,免费对经营户进行培训,受到经营户的好评。

第五,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指导各地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包括:内部选拔和让一些素质好的转制企业党支部书记留任;结合双向选择,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招聘党务干部。一些市、县,还在机关选拔干部,采用挂职锻炼等的办法,到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二是切实抓好以党支部书记为重点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培训。主要形式有:举办骨干培训班,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名校培训。第六,抓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一是逐级建点,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示范群。二是明确示范企业的要求:“班子精干高效、党员形象突出、促进发展有力、政治优势明显、自身建设扎实”。三是注重示范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金华市建立示范点以后,各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到市级示范点学习的就达到了300余批次。(二)浙江省加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前,浙江省社会团体不到30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中介机构基本没有。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浙江省新社团组织迅猛发展,已经广泛分布到各个领域。到2002年5月,全省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共有9738个,专、兼职工作人员4万余人;民办非企业单位7422个,从业人员10万余人;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中介机构4782个,从业人员4.3万人。为了引导新社团健康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开始对新社团党建工作进行探索。2000年初,浙江省委对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02年初,浙江省委又提出把探索和加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作为2002年省委抓党建的一个重点。浙江省各地、各部门从调查研究入手,积极探索,努力推进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

主要做法有:第一,从实际出发,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一是对各类新社团组织进行复查、登记和清理整顿,为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做好新社团组织中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借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为新社团组织建立党组织和发挥党的影响力准备条件。三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建”的原则和“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重点做好在规模较大、人数较多、实力较强的新社团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第二,创新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是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十带头”等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活动。第三,加强工作指导。一是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目标。二是理顺隶属关系,很多市、县明确规定,新社团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业务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的党组织。二、几点启示考察中,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给人总的印象是工作扎实、有特色、操作性强、有理性思考,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方面,温州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州市各级党组织致力于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储蓄了丰厚的民间资金,去年市民存款达1600亿元。该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利用这些民间资金,建成了一批水利、交通、电力、通讯以及城市建设项目。温州机场、铁路、欧江一、二、三桥等一大批项目,都是利用民间资金而建设的。温州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进、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不断改善,反过来,又促使该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越来越受到业主的欢迎、员工的拥护、群众的支持。与温州市的情况类似,浙江省很多县、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非公经济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循环。浙江省的做法,对我们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很有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找准工作突破点,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50人以上的企业虽只占企业数的10%左右,但占职工总数的53%。浙江省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确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三年两目标”的具体目标:以较大规模企业作为党组织组建的重点,用三年的时间,努力使50人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100人以上的企业80%单独建立党组织。这使得各级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产生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应。目前,浙江省20000多家50人以上企业中,有党员的企业已占95.6%,虽尚无党员但已有入党积极分子的占4.3%;在9000多家100人以上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占93.5%。这表明,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形成科学的工作策略,对于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2、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设置要灵活,不拘一格。

浙江省的绝大多数两新组织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没有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浙江省在重点做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对那些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频繁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托行业协会、市场等载体,建立党组织。这些做法,突破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党组织建制方式,对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起了积极的作用。3、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活动要与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结合起来,不能就党建论党建。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开展活动的很多典型事例,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协调企业与社会、政府、职工等的关系,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有的通过开展企业文化等活动,凝聚、联系职工,增强企业职工对企业和企业党组织的认同感;有的通过为企业出谋划策,使企业健康发展。凡此种种,都使企业党的工作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有为”,实现党组织的“有位”,避免党的工作与企业发展“两张皮”,赢得企业主、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值得我们学习。4、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在考察中,浙江省委组织部和有关市、县组织部同志都谈到党务干部的重要性。

谈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能否有效运转,关键在支部书记。基于此,浙江省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并把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心党的工作、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队伍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人才库,通过内部选拔、公开招聘、组织选派等多种方式,配置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其中,他们在机关中选拔干部,派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两年(在挂职期间保留工资等基本待遇),开展党的工作,两年后自行决定回原单位或留在企业中的做法,很有力度。这些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5、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但不能够机械地照抄照搬。在考察中,我们发现,上海市的两新组织的情况与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新社团组织的情况有很多不尽相同之处。例如,浙江省一些市、县,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资本也相对较少,因此这些企业没有被列入其“三年两目标”的工作重点之中。而在上海,很多民营科技企业,虽然人员不多、规模不大,但却拥有大量资本;从长远来看,未来这类企业在数量与规模等方面还会不断增长,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关注这类企业的党建工作。

又如,浙江省民营资本雄厚,较少有外商投资企业,上海市却有万余家外商投资企业。还如,浙江省的商会、行业协会等,很多是经营者自发建立的,民间性很强;上海市的很多行业协会,原来是隶属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现在虽然脱钩改制了,但仍带有一些官方色彩;等等。所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不能够简单地模仿浙江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团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出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在学习考察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对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调研,研究确定下一阶段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和突破口。

二是从两新组织实际,依托不同载体建立党组织。突出重点,做好在企业规模较大、党员和职工队伍稳定、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同时,对那些规模小、变化快、人员流动性大的两新组织,从其实际出发,依托工业园区、商住楼宇、流通市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不同载体,建立党组织。三是着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高素质的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队伍。逐步建立全市两新组织党务干部人才库。探索通过组织选派和市场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的党务干部人才导入两新组织的机制,扩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来源。充分利用党校和干教基地等的作用,抓紧对两新组织现有党务干部的培训。四是做好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研究制定两新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探索建立适合两新组织变动快、人员流动频繁等特点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新机制。五是逐步建立一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明确示范点的要求,逐步形成示范点群,不断总结推广示范点的经验,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氛围。六是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关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规范性意见。

第十二篇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1550字

浙江乡镇企业 发展考察报告

黄永礼 叶德华

去年底,南京市乡镇企业局局领导带领8个处室负责人赴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和杭州市参观学习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和经验。通过参观、交流,我们看到了浙江三市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的新进展,也看到了我市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差距,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我们参观、学习和交流中,明显感受到浙江这三个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二是以块状经济发达为特色。这三市乡镇企业发达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把分散的小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块状经济。温州乐清市的柳市镇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集散基地,年销售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均有自已的生产性园区,永嘉报喜鸟集团、红蜻蜓集团、奥康集团的工业园区也非常成气候。台州市也有一大批专业村、专业镇,如温岭市大溪镇和山水镇的水泵,临海市东塍银的节日灯,路桥区上倪村的室内拖鞋等,目前仅路桥区专业村就达53个。崛起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年销售上亿元的企业20多家,其中吉利集团的产值达20多亿元,产生了'飞跃'缝纫机、'星星'冷柜、'苏泊尔'压力锅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杭州桐庐的风水镇形成了从笔杆到笔芯、笔套、成笔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制笔特色块状经济,笔的生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杭州市已经形成了以袜业、五金、珍珠、衬衫等十大块状经济。

浙江乡镇企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80年代台州群众创造了股份合作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时,当时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的议论,《浙江日报》为此展开专门讲座。台州各级党委、政府不争论、不张扬,把股份合作制作为集体经济对待,为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其健康快速发展。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等等。

启示四: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新品开发。一度时期,温州曾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1987年8月8日,是温州鞋业界为之蒙羞的日子,这一天,在杭州武林广场等地,温州的5000余双劣质皮鞋被当众销毁。为扭转被动局面,1994年,温州市政府制订了《温州市质量立市实施细则》,这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制定的质量立市法规。1998年,温州成立了我国鞋业界第一个行业协会--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由于狠抓产品质量,注重新产品开发,几年来,温州涌现出皮鞋、服装、低压电器、磁力泵、打火机、塑料制品等一批在全国闻名的名牌产品。台州的'飞跃'牌缝纫机、'钱江'牌摩托车、'吉利'牌汽车,杭州的'奥的斯'电梯、'钱潮'牌万向节、爱迪集团的包装产品等在国内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加快我市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浙江温台杭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给我们很大启示,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取人之长,充分发挥南京自身优势,才能不断缩小差距,推动我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二是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2000年温台私营个体经济已占乡镇企业的90%以上,杭州也占到65%左右,而我市在50%左右。我们要进一步按照'放心、放胆、放开、放宽、放活'的方针,转变观念,真正打破所有制形式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私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外向度。外向度不高是我市乡镇企业不大不强的又一重要原因。2000年,我市出口交货值为66亿元,仅为杭州的28%。要赶超杭州,我们要充分发挥南京城市大、高校集中、科研院所多、大企业多的优势,抓住入世新一轮大发展契机,研究招商引资的新思路和突破性措施,充分利用园区这一载体,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快速增强乡镇企业外向度。

(责任编辑:冯洪柏)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

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8人赴浙江宁波、温州、台州,就三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对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5个开发园区、十几家知名企业及部分城市建设项目。这次考察虽然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一、总体感受 这次浙江之行,所到三个城市都属浙江经济发达地区,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思想活观念新、经济发展势头猛实力强、城市建设起点高手笔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浙江信息

  •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
  • 2024年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73人关注

    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考察组一行18人赴浙江宁波、温州、台州,就三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考察。所到市对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 ...[更多]

  •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十篇
  •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十篇33人关注

    赴江苏、浙江两省计划生育考察报告5月16日至23日,史主任带领市计生委中层以上干部和县市计生局长30余人,到江苏省海安县、锡山市,浙江省德清县进行参观考察,酷猫写作 ...[更多]

  • 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
  • 浙江考察报告十二篇21人关注

    浙江教育考察报告 4月1日至4日,陈伯禹副局长率中教、计财、社管办等科室负责人和泉州一中校长董介鼎到浙江省学习考察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经验。我们先后考察了嘉 ...[更多]

考察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