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社会报告 > 实践报告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19:50:02 查看人数:61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

1. 实践背景:简述2024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意义,强调其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2. 实践目标: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如了解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等。

3. 实践过程:

- 准备阶段:描述如何策划和组织活动,包括团队组建、行程规划、资料收集等。

- 实施阶段:详细记录实践期间的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访谈老兵、社区宣讲等。

- 活动亮点:突出一些特别的体验或感人瞬间,展现活动的独特性。

4. 观察与反思:分享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历史痕迹、人民的情感以及自身的感悟。

5. 社会影响:分析实践活动对社区、参与者及自身产生的影响,可能包括提高历史认知、激发爱国热情等。

6. 收获与不足:总结个人在实践中的成长,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7. 对未来的展望:提出未来如何继续发扬抗战精神、传承历史记忆的设想。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2024年的夏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敬仰,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路,我们不仅追寻了历史的足迹,更在心中种下了坚韧与勇气的种子。

结尾:

实践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历史学习的终结,相反,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珍视这段经历,将抗战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先辈们的伟大精神。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2700字

卢沟怀古

上午,我们小组早早的踏上了旅程。七点半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后,便开始乘坐公交车,一路上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向着目的地进发。

怀着期待的心情,半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到达雕塑园站的时候,我们十分激动。然而,当我们到达雕塑院门口的时候,惊奇的发现,雕塑园竟然已经闭馆超过一年的时间。虽然上面标注着因为整修,但是仍然免不了小小的失落。就这样,我们未能如愿参观雕塑园。

按照计划,接下来就是旁边的宛平古城。看着那城墙上面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如同一句句沧桑的话语,波澜不惊的讲述着许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在城墙下面的一隅,我们发现一些题字,虽然不能全部看懂,但是其中有一些记录的日军恶行却是令人发指。参观完了外围,我们便进入了宛平古城内部,越过两道城门,便可以看见一天宽阔笔直的大街,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店铺。一幅欣欣向荣的场景。走在林荫下,微风拂面,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抗战博物馆前面,博物馆正对的是一个广场,上面立着一个铜铸的醒狮,向天咆哮,威严霸气。

在博物馆前面,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部队官兵正在进行这表演,整齐的队伍,铿锵有力的歌声,令人内心也跟着激昂澎湃。这样的情绪渲染了整条街道,连因此而不能进入内部参观的遗憾也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表演短暂,表演结束后,队伍遍驶向了卢沟桥,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伴随着浩荡的队伍,我们踏上了这个饱经战火洗礼的卢沟桥,在桥上面,我们不但看到了那一个个形态不一的石狮子,我们还遇到了抗战老兵,沿途的人们看见他,都对他十分的尊敬,官兵们也和他合照留念。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这座桥,经历了战争血雨,经历了雨雪风霜,现在,还是这座桥,正在经历和平繁华。抗战虽然结束,历史铭记心间。

吾侪当居安思危。

台儿庄社会实践感受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近距离感受抗战事迹,领略英雄风采,我跟随文学院与法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台儿庄进行社会实践,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爱国看重的是行动,而不是花哨的蜜语甜言。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台儿庄城西南郊,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整个纪念馆融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为一体,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馆内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文物千余件,书画馆珍藏着参战将士和亲属以及著名书画家、政界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件。影视馆播放当年战地记者拍摄的珍贵纪录片、参战将士访谈录及影片《血战台儿庄》。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部影片,虽然时间不长,但短短的12分钟还是生动的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以阵地战迎击日军,浴血奋战,直到取得胜利的历史进程。从影室出来后的心情无疑是很沉重的,虽然今天的生活很安定,但这都是革命先烈用血和肉堆砌而成的。想想自己小时候,曾崇拜过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名字:吉鸿昌、左权、杨靖宇......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在我们所谓的“现代”观念里,有些人渐渐淡漠了对革命先烈的这份崇敬执着;把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看成为过去的事情,而影星、歌星、武侠小说、网络虚拟空间则成了乐此不疲的话题。如今的我们需要重温历史、重听教诲。比比革命先烈的赤胆忠心,再看看社会上某些人的种种缺失,我不禁要问,在物资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否多了一点空虚,少了几分珍惜?

当今社会,需要坚忍不拔、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不需要娇生惯养、矫揉造作、经不起挫折的温室花朵;需要更多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不需要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依赖性强的“懦夫”;需要高上的品德情操,严谨、文明的行为习惯,不需要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的不良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真正富强。

我认为爱国没有高低贵贱,行动和表达同样重要。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将毫不犹豫的奉献一切,即使没有显赫得名声,没有优厚的报酬,我们也无怨无悔。

探寻红色印迹,感悟时代脉博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学生的热情,走进暑期实践活动,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作为党支部的一员,要不断提高思想高度。因此,我们以“探寻红色印迹,感悟时代脉博”为主题来到了青岛进行暑期实践。

站我们来到了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该院于__年6月7日在青岛黄岛新区的光谷软件园正式挂牌成立。研究院紧紧围绕学校的优势学科和青岛市经济社会需求,积极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功能。

这次我们主要参观了三个展厅,艺术品高仿真复制色彩管理室、平面艺术室和3d打印室。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领域之一,其产业宗旨是将中西方传统艺术作品通过色彩管理技术实现一比一严格还原,以达到保护、修复、宣传和展示的效果。研究院作为青岛第一家专业从事色彩管理的研究机构,以北印多年来领先的色彩管理技术为基础,适配国际最前沿的专业化扫描及微喷打印设备,将传统东方水墨和西方油画神韵精准还原,纤毫毕现。

平面艺术室是研究院充分利用北京印刷学院插画版画等专业资源优势,与青岛出版集团通力合作,将传统图书单一文字植入手绘插画设计,更加鲜明挖掘了文艺的内涵,大大提高了观赏性。

研究院老师给同学讲解3d打印机工作原理

3d打印技术日益深入人心,利用3d打印进行各类产品设计的创意层出不穷。但3d打印的普及难点主要在于3d数据的开发、编辑和输出。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青岛第一家拥有三围立体扫描输入、编辑与输出的专业服务机构。中心引入北京印刷学院3d打印高端人才,配备高端型conne_260 3d打印机、桌面型objet 30 pro 3d打印机、三围扫描仪、三围雕刻机等设备。

次日,我们来到青岛著名的五四广场。“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五月的风》是“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下图红色建筑),高达30米,直径为27米,重达700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制城市雕塑之一。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给人以力的震撼。青岛的主权问题,是1919年爆发的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的“五四运动”导火索。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引起全国人民强烈的反对。中国提出收回青岛主权,大学生进行游行示威运动,高呼“势必力争青岛主权”口号。终于在1922年收回青岛主权。而此次的大学生爱国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并建广场为“五四广场”。感受爱国精神,作为大学生,国家的新鲜血液,更加铭记所肩负的国家使命与责任。

第二篇 纪念抗战胜利暑期慰问百岁老兵社会实践报告2200字

今年暑假9号,我跟随“关注 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一起到凯里去看望抗战老兵潘牛九老先生。

6号联系到慰问团贵阳负责人汤明白。7、8号开始做行程的安排。

在此之前,问过初高中同学关于抗战老兵的信息,得到的消息均是没有。唯一一个同学说家附近有老兵可是却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不符合要求。我爷爷说株洲的抗战老兵几乎都已经作古了。毕竟今年都已经是胜利70周年。株洲能留下的老兵少之又少。

“既然株洲已经没有了,要不就去在贵州去找找吧。”我想。爸爸妈妈在贵阳工作,这个暑假正好要去那儿。到了贵阳,我开始联系当地的报社,日报、商报、晚报,最终在《贵阳晚报》找到关于“寻找抗战老兵”的报道。我连忙打通了文章下面留的电话。联系到了一位“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的成员,给了我一个慰问团的qq群号,加进去,我借此找到了贵阳的负责人汤明白先生。他告诉我这个月的8号、9号要去贵州凯里施秉县马号乡黄古村潘牛九老兵家祝他老人家的百岁大寿。问我要不要来当志愿者。我高兴极了,赶快答应把握好机会。

7号早上有一个小插曲活动,来贵阳艺术馆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书画展。顺便面会一下汤先生讲了一下怎么的行程安排。

老照片,老故事

这位老兵由于___坐了将近20年的牢,当他出来已经物是人非。一生穷困。志愿者找到他并给他提供帮助。他在讲述自己当初的境遇的时候泣不成声。

陈友礼老人是一位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贵州籍老兵。

他1岁丧母,自小被遗弃,11岁就随远征军赴滇西参加抗战。

70多年后的__年8月21日下午,贵州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走访慰问陈友礼老人。得知他自幼参兵,又从没有拍过军照,于是赠送了他一张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中国抗战“娃娃兵”照片以表纪念。84岁的他顿时眼眶湿润,谁知那张世界出名的“娃娃兵”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他!

有些人认为事情不可能有这么巧。但是他把所有当时的情节和细节,包括穿着、手势、壶子和袋子里面装的什么都真实还原的时候,不得不让志愿者们感到神奇。

计划8号本来按计晚上7:00坐火车和汤明白先生去凯里在当地住下第二天早上去会见凯里志愿者,但是爸爸担心我的安全于是决定第二天清早送我去凯里。和凯里当地接待志愿者孙建梅联系后说凯里这一组已经满员了,要我去联系镇远的陆凯江,和陆约好之后9号早上5点我们就从贵阳开车出发,9点钟到达镇远古镇。全家人在镇远古镇四处游玩了一下到下午一点,我们跟着陆凯江叔叔的车开往施秉县马号潘牛九老兵家。

黔东南的大山

大山里的空气很新鲜,山里面用木头做的房子刷的都是桐油,桐油是用山里的桐树果子做的防虫防火防湿 。听陆叔叔说,为了避免汉族的追杀,苗族才到这大山中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系列以大山为中心的风土习俗 。每户人家都有一条狗 那里的狗全是白色的 毛比较杂乱 是猎犬的一种 。河旁边有刺梨,挺大只的很多刺,但这个时候没有成熟,吃起来还是会有酸涩 。穿靛蓝色苗服的老人家累了就坐在亭子里面休息,走一会儿又到另外一个亭子

绿色的大山随着蜿蜒的路重叠明灭着。 其实这样看着心情也是特别的好

在山路上旋了1个多小时到一个路口会见其他两路志愿者的车子后 因为陆叔叔家车子的底盘比较低怕不能走接下来的更崎岖的路所以陆叔叔一家坐上了我家的车子。

陆叔叔在车上讲了很多之前慰问过的抗战老兵的故事 我听得心里很是震撼和感动 继续赶往潘老家中。

到达

老兵的家里人热情好客 唱苗歌,敬酒来欢迎志愿者们的到来。

送给老人的礼物

儿子讲述了老人抗战的经历。

向老人献花

和老人一起吹生日蜡烛

吃寿宴

老人的全家福

感动3

其实很多细节用图很难说明,但是用心想象一下用意就能够特别感动:

志愿者把包放在我爸爸车里不存戒备,潘老家大二的孙子问我要联系方式直接把手机给我自己就去招待客人对我特别放心。现在在城市里面只有朋友家人才会这么放心,第一次见到的陌生人能够这样,可见心里是多么纯良;

为了招待我们杀了一头牛,牛可是十分宝贝的,送毛巾又递酒递烟特别客气,而自己人就只吃吃猪肉和骨头;

志愿者们吃饭的桌子都是新的,而其实苗族人吃饭不用桌子,可以想到,他们为了招待我们我们特地把桌子弄来,没有向我们多说一句;

虽然住在大山里道路蜿蜒陡峭,但还是有一条可以通车的水泥路通往老兵家,听志愿者说,是政府拨款,村干部协调动员村民们一起来修的,这中间村干部是要怎样子去自愿协调,村民怎样子去出力帮助,中间的善良程度可想而知;

从前只见过电视里面苗族让远方而来的宾客喝迎客酒,拦客酒,可当自己经历的时候,还是被真真切切的热情所打动。

感悟

这是一次红色旅程。

从一开始对抗战这段历史停留在教科书程度,到看书画展听讲解听到好多真实的故事,学着去虚心了解真实的真相,去搜索相关的材料了解,问志愿者们相关历史,去采访参与到这段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自己来衡定来重新认识应该还原的历史,这是没有参加实践不会有的崭新认识,以后也会秉着客观真实的心看历史。

这是一次清心的旅程。

热心善心的志愿者们和淳朴好客的苗族人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了不少,心开阔了,不再只是关系自己还会学会去关心社会和他人。

当然这是一次幸运的旅程。

幸运能够和抗战老兵这么近距离的接触。

幸运能遇到那么美的风景和那么纯朴的苗族。

幸运能遇到靠谱的慰问团负责人和热心肠的志愿者们。

当然还幸运一路上这么好的爸爸妈妈的陪伴让我不用为安全担心。

总而言之,有意义而难忘!

再会!

第三篇 2024年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550字

7月22日,告别连续的阴雨天,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2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寻访活动。本次目的地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勋亭路39号。

刚到“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映入寻访团眼帘的是李硕勋烈士雕像及纪念亭。随后寻访团参观了镌刻有朱德,___等领导同志题词的题词壁,并且跟随着当地管理处解说员的脚步参观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展览。展览室里,讲解员以时间脉络为一行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当年的事迹。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是____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李硕勋烈士用其短暂的28个春秋,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他是我国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人民军队的卓越指挥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寻访团在临走前,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周围除草打扫,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热血铸丰碑,浩气贯千秋。让我们传承先烈的革命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______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 2024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850字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寻访北京红色圣地,先后来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学习实践,使得革命精神的旗帜随着实践团的行进迎风飞扬。

重走青年路的第一站: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里,北大红楼的浓浓书香气息沁人心脾,学生大教室、第十四书库、第二阅览室等无不让人感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北大学生的求思好学。革命青年们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寻求着救中国之路。展映厅里“红楼往事”的放映使同学们不禁感概道:“革命青年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人佩服,红楼正以全新的面貌,见证历史的奇迹!”

鲁迅博物馆是重走青年路活动的第二站,“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厦门、在上海”每个板块文物的展示因陈旧而愈显珍贵,这些板块无不向人们诉说鲁迅先生的浓浓爱国情。胡鑫雨同学说:“上学时学鲁迅的文章感觉十分晦涩难懂,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到鲁迅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年代,更能理解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冲破黑暗的决心。”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的抗战路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为8个部分,用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物、历史记录片,来客观真实的反映这段历史,用这些感人的抗战故事去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

金融系学生赵伟不禁感慨道:“中华民族就是要勿忘国耻,这个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只有珍惜它、爱护它,反对战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路上,同学们对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有着更深的认识,金融系师生情、友情不断加深,重走青年路还在继续,金融好青年的脚步随着红色精神的传扬不断向前!

第五篇 2024年大学生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7600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抗战、全面的抗战,是自184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奴役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全民抗战中,全民族抗日教育如火如荼,在抗战烽火中弦歌不断、薪火不绝,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

抗战初期,“亡国论”暗流涌动,“速胜论”笼罩一时,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根据中日两国的特点和国际形势,___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著名论断。为了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教育必须为长期战争服务,必须唤起民众,必须为抗战建国准备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不仅要考虑抗战胜利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战后建国的需要,这为抗战教育提供了方向。

(一)____率先提出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

七七事变后,____率先提出了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把国难教育、国防教育转变为抗战教育。___1937年8月25日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明确提出了“抗日的教育政策”,号召进行“三实”教育变革: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义务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___代表___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支持长期战争与取得最后胜利之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于统一团结全民族,力求进步与依靠民众。”全民族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各根据地、边区政府具体实行抗战教育的四大政策。

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创建了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抗战干部,就成了“战斗任务”。为了教育老干部,使他们理解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适应抗战新形势,同时,为了争取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抗战服务,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仅___直接领导的高级干部学校就达17所,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其中,抗大总校办学9年,共毕业了8期学员,共29072人。“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根据地到哪里,抗大就在哪里扎根。抗大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共培训出十万余名军政干部。“培养一批,输送一批”,学员们“到人民中去生根、开花”。干部教育为抗战胜利和建国复兴培养了大批的抗战建国人才。

群众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也为抗战建国服务。群众教育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有胜利信心、有战争与生产所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抗日国民。中小学教育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采用正规的中小学与不正规的村学、识字组、读报组等多种形式办学,根据群众自愿原则组织文教工作,实行“民办公助”。有些根据地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如《中学法》《小学法》《小学教员任用及其待遇条例》《社会教育组织暂行条例》等,动员、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条件更危险的游击区,广大抗日师生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抗战教育,抵制奴化教育。有的准备两套教材,轮流站岗放哨,敌来则应付,敌退则恢复;有的则在地道中坚持教学,宣传抗日。

(二)国民政府实施战时教育体制

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教事业的破坏,国民政府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实施战时教育体制,采取了四大举措:

一是有计划地将大学迁入内地。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1937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东部高校西迁问题。9月2日教育部下令各校内迁。1938年专门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具体负责高校内迁工作。中国开始了近现代最大规模的教育内迁。北大、清华、南开先是迁往长沙,后再迁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师生转移至西安,1938年再迁至陕南城固、南郑等处,组成西北联合大学。整个抗战时期,全国114所大专院校,有77所内迁。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的中级知识分子得以转移到大后方,“保存了民族的知识力量和控制了对敌作战的教育制高点。”

二是创办国立中学,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沦陷区许多中学被迫停办,师生四散,流亡内地。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变了以往无国立中学的办学体制,在内地设立临时国立中学,专门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1938年2月,教育部颁布《国立中学暂行规程》,正式设立国立中学。1939年国立中学共34所,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青海、宁夏、绥远、安徽、湖北等地。

三是设置“教育指导区”,开展反奴化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了《沦陷区教育设施方案》。设置“教育指导区”,联络、吸收敌占区仍忠于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借以消灭奴化教育。1938年,沦陷区9省4市设置了50个“教育指导区”,派遣大批教育干部赴沦陷区从事公开或秘密的教育活动。1939年正式成立“教育部战区指导委员会”。1940年,国民政府特别通过《津贴沦陷区中小学教师办法》,对沦陷区内暗中为国家服务的中小学教师给予津贴补助。

四是设立贷金制,救济困难学生。由于战争,在大后方的很多大中学生失去了经济来源。为救济困难学生,1941年教育部规定,凡经济来源断绝的学生,可直接向学校贷款以维持生活,贷金包括膳食及服装各项费用,并免费提供住宿。1943年又出台了新办法,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在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三)民主教育人士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

众多民主教育人士为了全民族利益,在抗战前后奔走呼号、身体力行,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发展为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提出普及生活教育运动四大任务。为配合全面抗战,他提出了“我们要有全面的教育来配合,以促成全面地抗日战争。”他推进生活教育实践,他收留难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晏阳初领导平民教育社,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继续进行平民教育,提高民众的抗日救国觉悟和素质。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教社,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民主教育人士以抗战教育作为抗战救国的伟大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动员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道路。1940年___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此作了经典的概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塑造了民族的灵魂、启迪了民族的智慧、振奋了民族的力量,为抗战建国和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一)抗战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包括除了少数汉奸之外的所有中华儿女;在教育内容上,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唤醒民族自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也是塑造民族灵魂的过程。

所有的学校都是抗日基地,都是抗日的种子,都是民族觉醒的发动机。学校的这种功能发挥得益于教育者的自觉。梅贻琦劝勉西南联大师生:“一个民族,他生存的最根本价值是什么?我们都是教书的,我们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基础教育增加了抗战内容,在小学国语课中增加抗战故事、战争消息,音乐课教学生唱爱国歌曲。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思想。

在高校师生们自觉地唤起民众的抗战教育活动中,东北大学具有典型性。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全校师生拒绝日本人的诱惑,南下办学,成为抗战中第一所流亡大学。流亡与斗争之中,这所以抗日之名诞生的大学,爱国主义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师生们用墙报、油印小报、演讲、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在东大师生的影响下,学校所在的三台县成立了“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以城区大中小学师生为主体的20多支宣传队,到各乡镇教唱《松花江上》等歌曲,演出街头剧宣传抗日,散发《抗日读本》,为购买军机募捐。在根据地,冬学和民校成了动员群众投入抗战的场所,使得民众认识到抗日胜利不可能自动到来,而是需要全民族英勇奋斗得来。

通过抗战教育,不仅提高了全民族对抗战的认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且中国民众经过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洗礼,深刻地认识到在家、党之上,还有国;认识到中华同胞是生死相依的,生则同生、亡则同亡,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塑造了国民精神,不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也为创建伟大的现代国家和伟大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许多地方出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场面。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不仅看到了指挥员和战士们的民族气节和抗日决心,也看到了普通民众和少年儿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人们觉得“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再吃苦也不算苦”。沦陷区的师生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奴化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人人参战、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和抗战教育对民族灵魂唤醒的伟大作用密不可分的。

(二)抗战教育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是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组织原则上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在教育内容上是注重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一过程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过程。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的科学决策是抗战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日军轰炸平津高校,国民政府谋划内迁之时,根据各高校不同的特点,将同质性较高的北大、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以保存文脉;将三所异质互补的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联大内迁西北,以适应振兴西北教育开发西北的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创新出了各式各样的办学形式,如各种识字班、识字组、冬学、青年夜校、民校、夜校、个别教学、炕头教学、送字上门、巡回教学等形式,“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众教育,以提高民众素质,启迪民族智慧。

在教育教学方面,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设置不同的教育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和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干部学校的课程以政治、军事为主,选择最必须、最主要的课程,如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问题、战略战术、测绘、射击等,不求样样俱全,讲求少而精。民众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教材可以根据群众需要自行编写,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抗战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抗战教育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___1939年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为了大力培养新的科技生力军,于1940年以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创办自然科学院,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之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继续开展科研、教学。教育部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专拨经费令其恢复因战争而停办的研究所,恢复招收研究生,并酌情增设新的研究所。期间还选拔了1566名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彭桓武、屠守锷、郭永怀等8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讲,要学习科学,帮助创造科学的新中国。整个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于生存。抗战建国的大业,都要靠科学的力量完成。科学的教育启迪了民族智慧,为抗战建国贡献了大量人才。

(三)抗战教育是振奋民族力量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是为占人口80%以上不曾受过教育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把一个处于日寇疯狂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国绝不是少数人所能成功的。___同志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没有受教育程度与民族觉悟的提高,大众就不可能积极投入抗战。大众的教育也是实现抗战教育的基石,必须靠着科学的教育得以实现。

抗战教育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内容,从教育形式到教育方法都要符合人民大众的教育需求。小学写作课教学生写抗战标语、路条、墙报,自然课教学生防空、防毒常识,地理课教学生绘制战区地图。民众教育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边区和根据地发展进步文化的力量,团结一切抗日的、民主的、自由思想的文化力量,兼容并包,创造性地使教育事业大发展。在国统区,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保设国民学校,均包括儿童、成人、妇女三部分,使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打成一片。为保证教育质量和适龄儿童入学率,1940年,教育部颁布规定,指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用作初等教育经费,后来又由行政院和国防最高委员会出台规定,将初等教育经费列为“特种基金”纳入预算,严禁地方政府挪作他用。

通过国共两党和民主教育人士的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以及积极创办民教馆、阅览室、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烽火中中国教育事业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有所发展。至1945年,四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云南43%、西康57%、陕西58%……总体保持在50%以上。1941年,边区已经办了5800多个识字班和识字组,吸收了将近4万人扫盲。使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晋察冀边区,仅据48县统计,1938年时小学4898所,学生220,460人,到1945年几乎村村有小学,各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70%以上,有些县达到90%。山东根据地1941年时小学有1万多所,学生40万人。到1945年时小学已发展到25000所,学生170余万人。广大国民具有了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防空防毒的知识。仅就国民政府《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数据而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学生数由1937年的谷底逐步恢复、发展。

发扬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特殊时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教育精神,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就。抗战教育精神是特殊的时代精神,更是我国教育宝贵的历史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兴学强国的抗战教育精神。在国难当头的时节,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时刻牵挂国家民族命运,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意念激励下,在隆隆的炮火声中组建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兴学强国的精神风骨。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抗大培养出十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石。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共赴国难的抗战教育精神。“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正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歌所强调的,民族危难之时,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许多爱国青年投笔从戎,踊跃从军,挺身卫国。西南联大在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据当时校方记录,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4人为保卫祖国投笔从戎,其中还有牺牲的烈士,而在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名者832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后期,国民党在国统区发起、由三青团主持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应征,经过训练后编成的青年军一部分充实到中国远征军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各地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投奔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毅然挺进敌后,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流亡在大后方的师生靠着这样一股精神动力,把教育坚持了下来。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和衷共济的抗战教育精神。西南联大刚成立时,曾定常委会主席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一年一轮。张伯苓将权力委托梅贻琦,蒋梦麟也以为西南联大外事为由将最高权力让给梅贻琦。这反映了三位校长从大局出发,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团结意识。正是三位校长的精诚合作与相互信任,才使西南联大的教育成绩在今天熠熠生辉。当时西南联大的总教务长郑天挺教授也认为“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友爱和团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三校之间均如此。西南联大教师之间也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致力于学术救国。1938年10月,为躲避空难,华罗庚一家迁往昆明,无处落身,闻一多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华罗庚与其同住,共度难关。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三校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三校能够克服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始终立足大局,谋求长远发展,这是抗战时期团结精神的一个缩影。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因地制宜、创新办学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徐特立主张教育工作者“发挥天才,大胆创新”,共产党明确提出改造过去旧教育,建立和发展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教育,提出必须实行抗日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如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其次,开辟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配合,形式多样灵活的教育格局,是中国人民战时教育的独特创举。可以说,依靠自力更生,创新办学的开拓精神,开辟在战时之乱、危难之际坚持办教育、办好教育的新道路,是抗战教育精神的独有特色。

我们要学习先辈艰苦创业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的学校为远离敌人炮火,躲避敌机轰炸,大都设在偏远地区的穷乡僻壤,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差,只能是因陋就简,勉强维持。校舍一般借用祠堂、庙宇和空旷柴房,再添盖若干茅房草棚,作为教室或宿舍。西南联大迁昆后,师生生活困苦,教授的薪水发放不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或外出兼课,或凭借技艺挣钱,摆地摊、卖文稿,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科研教学顺利进行。抗大校舍更为简陋,教室墙上涂块墨漆做黑板,座位大都为土砖,课桌也是在两座土台上搭块木板。对于抗大的办学条件,___用“四个没有”概括:“我们这里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教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要我们艰苦奋斗。”

抗战教育精神薪火相传,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仍有重要启示:要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放弃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教育,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要探索多形式的办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并使之成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第六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拜访身边抗战老兵1650字

(一)、调查资料

__镇位于_、_两县交界处,距县城 _公里。南连__乡相邻,是附近相邻六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____方公里,耕地面积1_0亩,其中田3_0亩,地8_0亩。林地面积1_6亩,水域3_6亩。辖亮__个行政村,1_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_81人,4_7户。主要民族汉族。属海拔相对较高的浅丘粮经作物种植区。

同时,__县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过去__镇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突飞猛进。我们所在的村庄通过旁边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在也不是过去那般有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村庄了。

(二)敬爱的老兵:

快过年了,借这个机会到村里老人那里去拜访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村里还是有好几个爷爷是在过去当过兵的,不过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最老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就不好去打扰;在问候过几个年龄不大的爷爷后,锁定了德高爷爷。

(二)、调查结果

我拜访了二个老兵,作为老兵他们当然很自豪,从他们说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眼神中还让我看到过去的艰苦生活。有个爷爷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讲过去的生活的时候眼睛里都泛着泪花,他虽然不是一名大将,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时候很穷,志愿去当兵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了,自己以后才能富裕,在当兵的时候天天吃着糙玉米面馍馍,去打饭迟了的就只有饿肚子,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战役,印象最深的还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是几天几夜都不合眼,一直把美国军队打到朝鲜以南,我们中国才撤军,现在这个爷爷过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不是因为过去当过兵现在有好的福利,是因为他的儿子的工作比较好,我问了一下他现在有没有什么补贴,不是他难为情,我也觉得他的补贴太少了,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时间短暂,他没有跟我讲太多。

德高爷爷是一个在外国驻军,没有打过什么仗,但是他也算是在维护中国的和平,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母亲比较娇弱,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也就是他一手带着,为此他的压力比较大,等到弟弟稍微大一点这个爷爷就去当兵了,先是在辽宁省训练后被调到湖北,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升职,后来被调到老挝当过驻军,回到家里后开始也没有什么补贴,作为一个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员才找到了退休工资,现在他加上低保一个月还是有六百块钱,也算是够自己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艰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现在的我们生活虽然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是过去军人通过热血换来的,在过去中国饱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整的国家不想国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带领着中国走向一个强胜的国家,他们带领着军队与外来侵略者相抗衡,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难的时期,哪一个人不说一个服啊,我们的先辈用自己智慧和身躯为我们打造了今天这个幸福的局面。

然而现在对于他们我们更不能忘记,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爱国志士相信我们的国家,就比如我拜访的几个爷爷他们虽然身处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像城市里的老兵一样得到更多的补贴让他们衣食无忧呢?

要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抗战历史真相。我们不能忘记坚苦卓绝的抗战,不能忘记中国军民用血肉与敌相搏的抗战,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当年中日之间军力和国力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历经持续 10 余年军阀混战的仅仅形式上统一的贫弱的农业国,而日本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强国。军事上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强的陆军和海军国之一,拥有先进、完善的军事组织体系并建立了全民战争体制。

(四)、结语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今天的国富民强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列强的欺侮。所以,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抢救的活的历史。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

第七篇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实践报告1000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暑假期间,江南学子寻访抗战老兵,向抗战老兵致敬。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红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洪筱的带领下走访了无锡市空军干休所的卜仲谟、许映泉、吴辛三位老党员,倾听了老党员的抗战经历。

吴老作为三位老前辈中第一位发言者为同学们讲解了抗战的部分历史,而后向同学们讲述了抗日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卜老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抗战过程中的历史事实和战斗经历。同学们听的特别认真并积极地就抗日战场上国共战场的分布、当代一些青少年不了解抗战历史的现状、现如今中日关系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许老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老党员的事迹,包括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担当学校课外辅导员的经历,并且向我们透露卜老用意念战胜癌症的事迹,同时许老也提出他们在工作向中小学生普及抗日历史知识时中小学生不重视的现状,许老希望当今的不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能够认真回顾抗日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

理学院“铭记”实践团在学院分团书记李勤的带领下,前往七三〇二部队无锡第一干休所,开展“我与抗战老兵”面对面活动。

在学校关工委离退休处蒋老师的帮助下,实践团有幸联系到了许老、林老两位抗战老兵。尽管岁月在两位近90岁的老人脸上留下了纹路,但军人那坚毅而又深邃的目光丝毫不减,静静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许老,1943年加入新四军,主要活动在浙江、江苏一带,参加过长兴、抗美援朝等战役。许老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着老一代革命者如何一步步树立并坚定自己的信念,他所展现的坚定与乐观让在座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林老,1942年在山东加入八路军。他以“信仰,使我前进的动力”为中心,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历。尽管他们都已是耄耋老人,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对于抗战的那段历史,始终铭记于心。他们想通过叙述自身经历,向大家还原70年前的历史,“牢记历史,开创未来”便是二老对后辈的期望。

近距离感受抗战老兵的峥嵘岁月,领会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在享受和平年代幸福生活的同时,肩负起历史责任,传承民族精神。

让过去的故事传递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凋零老去的是青葱岁月,永不消逝的是爱国情怀。

第八篇 寒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关于寻找抗战尊长的报告1450字

彭思敏,曾惠,彭佩银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彭和生老人,他是伟大的抗日尊长,这次我喊上我的同学去拜访老人,当村里的人知道我们想采访找彭和生老人的时候,他们帮我们打了电话,可是不凑巧的是,彭和生老人走亲戚去了,无奈我们只能从老人的左邻右舍那了解到老人的以前和现在。

家庭状况:摇摇欲坠的土砖房,屋房贫陋。两个儿子都吃低保(大儿媳是小儿麻痹症,小儿子的女儿智力有问题)。彭爷爷也无任何经济来源。去年夏天老伴去世后,更是茕茕孑立,无人照料。

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病症。

部队番号:湘乡县第三抗日大队2中队

抗日经历自述:

民国33年5月23日,家乡沦陷走兵到衫木桥,我逃难约半年后,所有的家当都吃光了,战火蔓延,无处可逃。和亲人商量后决定去投靠罗友胜(国军少将团长,内战战败后返乡组织抗日游击队)打日本人,分在湘乡县第三抗日自卫大队,在大部队当情报员。因年龄不到,是请一位姓彭的副队长讲好话才进去的,后又分到2中队,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2中队长是李菊兵.一中队长叫曹明长。当时我们主要是配合73军打游击,夹击敌人,记得73军军长是彭伟仁。还经常狙击敌人打捞,侦察敌情。那是我们的武器最多的是“汉阳造”,有时向地主护卫队借枪,后来我们发出“缴获一支枪,奖励八旦谷”的政策。后来我们搅和了1000多只枪,一门迫击炮,一艇三节式重机枪和几条汤姆冲锋枪。

1945年夏天,日本扎营湘乡街埠头,我们扎在葫芦山。73均在我们后面凤形山。一天,1000多日本兵,从湘乡营河到永丰进发,有骡有马,是到永丰去换防,我们就配合围军,在白沙一带狙击。 那些有滩的河上冲过去丢手榴弹,放枪狙击敌人,妨碍他们换防。他们不敢冲过河来,我们打游击熟悉当地地形,可以冲过去打一会,又马上从滩上撤回对岸,非常灵活。

同年夏天,在金蚌,fa_ianyo日本兵经过,下乡打捞,有两个日本兵带了两挺轻机枪走进一民户去打捞,被我们发现了,我们派了30多人想活抓,来到村里,却见到东西散落的到处都是,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突然扫过开轻机枪子弹,原来他们躲在牛栏里,一个叫罗训成的对原本臀部受伤,我们就退到了山上。

打仗的时候,还碰到过美国来华抗日飞机受到伤害导致漏油而迫降,我们就把飞行员从犁头嘴接到了三大队,并且把飞机给炸掉了。这样是为了防止日本人发现,导致飞行员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那是第一次看到红头发绿眼睛的外国人,我记得那个人只有17岁,高高瘦瘦的……。

45年抗战胜利之后,被国民党73军收编在193师578团1营3连。

后来,又被带到了汉口,再到南京接受训练,时长有大约两个多月,后来空投济南参加“鲁南会战”……在一次国共交战中,我所在的国民党全军覆没,而我在578团的第4收容队也被遣散回家……

后记:通过街坊的了解,彭爷爷性格坚毅,聪敏,记忆超群。会写字写联,诗词都很好,是一个非常中国传统的人。当你真切的了解到一个86岁的抗战老兵和你一样骑着现在的新款式的旧赛车,走着和你一样的一段马路,你才会觉得,原来,抗日战争也没那么遥远。也许再过几年真的会觉得远了,因为他们都不在了,可现在,至少是现在似乎真不那么远。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很多老兵因为各种原因,依然不为人之道,遭人误解,受痛苦,病魔,贫穷折磨。他们弯曲的腰背,曾经挺立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们沧桑的眼神,穿越了历史的烟云,却仍不失坚韧和希望。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站立的最挺拔,最坚定。当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和他们在一起,去感触他们的温度。

第九篇 铭记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2350字

人说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行走中沿途的风景,我想其美妙之处在于你自身永远无法预料下一秒会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怎样的故事。今夏,八张不同地区的火车票,相聚于彼此都陌生的城市,革命红区江西省南昌市,共同完成一次属于我们自己的实践活动。1927年8月1日的南昌为中国的抗战历史描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团队秉承缅怀先烈,铭记抗战,不忘历史的态度,重新探索____建立属于自己军队的那段艰难历程。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广场

20世纪是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也是中国面临最大挑战的时代,但恰恰也是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的时代,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1927年那难忘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几位伟人在南昌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自那时起,中国革命的火种便燃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它指引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时至今日,我们才有了繁荣富强的祖国,人们不会忘记那辉煌的时刻八一南昌起义,他也将点燃我们心中不灭的火种。二零一五年八月一日,这天在南昌这个军旗升起的地方度过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清晨我们步行到八一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仰望高达8.1米的全塔,我们不禁为他的庄重肃然起敬。踱步塔基周边,“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把昔日的历史在眼前一一重现,自身仿佛融入到那场伟大的战争中去,纵使阵地炮火连天,我们也将紧握钢枪勇往直前。此时,我们看到的中华民族不在是满清政府时期的妥协让步,听到的不再是老百姓的无奈叹惋,我们看到的是将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奋力向前,英勇杀敌的场面,听到的是战场上那舍我其谁,撕心裂肺的呐喊。使此刻置身于历史的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一代共产党人身上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抗战精神以及无私的革命奉献精神。

今天的八一广场在建军节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热闹,我们在这里遇到了各地区前来参观的团队,与他们共同感悟历史,分享成果经验以及活动计划,此外有幸和一些退伍老兵进行了简单的访谈,聆听他们大半生的军旅生涯,感触军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访谈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当有些老兵谈起旧事依旧英姿飒爽、慷慨激昂。“我们曾经是战士,我们现在也是战士,虽然自身现在年纪大了,但是如果国家需要,不嫌弃我是累赘的话,我依然能上战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战士们做大锅饭,包扎伤员伤口。”最后老兵也通过我们寄予当代大学生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希望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强健自己身体的同时,不忘历史,不忘先辈的革命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以史为鉴,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南昌纪念馆

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从秋收起义到南昌起义,从秋收起义纪念馆到南昌起义纪念馆,就在这里____领导了具有全局观念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____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____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我们通过展厅里文字、图片、模拟场景看到了____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我们通过展柜里简陋的作战工具和生活用品感受到那时条件的艰苦和战士们革命的决心。在这里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革命先驱为建设新中国属于自己军队以及新政权的不断努力奋斗,感受到____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人们,永远都应该是我们所敬仰的。我们只有了解他们,宣传他们,让后人了解他们那时期的历史,中华民族才能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团结一心,战胜任何困难。同时我们也明白了革命先驱用行动证明了____的先进性,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才能更好的完成历史的使命,并且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当下的生活学习环境得之不易。

新四军旧部遗址

随着我们的既定路线,从八一纪念馆走出,我们跟随着革命的步伐来到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此地曾组织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可说是新四军的诞生地。也是从此,____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带领人民走向了最终的胜利。

九江市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

暂别南昌的行程,我们开启了我们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开始探寻秋收起义的发展始末,车程5个小时并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九江市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和珍贵资料,在此毛主席创建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红军军队,随后毛浙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____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我们感受到当时他们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建设军队的不易和做出的巨大努力。

铭记抗战,革命精神永存心中

追忆红色足迹,铭记历史长恨。通过这次短短的实践活动我们走访江西很多地方的纪念馆。对那段红色历史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真真切切感受到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民族精神所带给人们的伟大力量,深刻体会出国家二字的概念。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是呀,国是家的基础,家是国的组成单位,家只有在国里面他的存在才有意义。也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造就了不怕艰难的民族毅力,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此外这一路走来,我们脱离了父母温暖的臂膀,而选择与团队各个成员并肩作战,实践中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学会了沉着冷静的面对突发事件,共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个人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都有所收获,不仅培养了团队意识,而且增强了在团队中的个人责任感。我相信我们今后会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学习中会更加刻苦,在学校里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树立新时期下大学生的革命精神,使革命火种点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为实现中国梦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才不会当我们在回首往事时感觉行囊空空,碌碌无为。

第十篇 2024毛概社会实践报告:重走抗战路线,彰显革命信仰3450字

抗日战争的惨烈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不会忘记的痛,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永远值得铭记和感恩的。“重走抗战路线,彰显革命信仰”,从一开始确定这个主题,大家就各种想法不断,心怀着敬意,开始了重走红色之路。

省内站我们去到了咸阳市泾阳县和三原县,通过与县民政局双拥办的接洽,民政局为我们提供了两位抗战老兵的资料,还帮我们联系了村长方便带我们去寻访。对于民政局和村委会的热情支持,我们非常感谢,尽管我们这是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工作人员还是认真负责的为我们找资料,村长或者村支书还会陪着我们跟老兵聊天,告诉我们一些老人家的家庭基本情况,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探访工作,再次由衷的感谢这些支持我们的人。

每位老兵见到我们都是满面笑容,又是拿凳子招呼我们坐,又是倒水给我们,很不好意思让爷爷招呼我们,我们也赶紧扶爷爷坐下。都是开门见山,爷爷们一谈起战时,都是激情澎湃,由于老人家年事已高,讲述时需要些许提示,随着我们的提问,都从如何参军开始讲起。第一位胡福才爷爷是因为无父无母,于是就一路走着,走到部队,参了军;第二位徐效参则是县上介绍去当兵的,虽然有些小波折,但还是通过学习当了一名医务病,在前线给伤员包扎;另一位杨春生爷爷是在逃荒的途中遇到新四军,当时的团长问他要不要当兵打鬼子,爷爷一口答应:“要!”。从这三位爷爷的参军经历,我看到的是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期间我们问道爷爷打仗时是否有胜利的决心,爷爷们都一口回答:“当然有!打不赢谁还打!”我们也跟爷爷一起笑了起来。问到当时战场上的情况,徐爷爷说:“那是相当惨烈!……”,徐爷爷是一线的医务兵,负责把受伤的战士进行简单包扎然后送给下一阶段,在讲述沙场上的刀枪无眼时,几位都说爷爷说当时并不感觉害怕,我还很不能理解,毕竟是子弹啊,打到致命部位可就没命了,后来跟队友谈起来,想象当时的场景,一句:“冲啊!”所有人都往猛烈往前冲,想到就热血沸腾,只一心想着杀鬼子,根本顾不上害怕,内心不由得对战场上的战士一阵敬佩。

问到您觉得现在生活怎么样时,胡爷爷满意的说:“恩…当年就向往的是现在的生活,自由自在…”感觉爷爷应该是个很洒脱不羁的人,临走的时候还要拿钱给我们,吓的我们赶紧把他往回送,哈哈,人真是太好了,最后还对着我们大喊:“我叫胡福才,欢迎再来啊!”太霸气了。另外两位爷爷回答这个问题时也是赞不绝口,看到爷爷们并不好的生活条件,还这么满足,我不禁惭愧,我们的生活已经算很好了,不愁温饱,有学上,有的玩,还整天抱怨,真是太不知足了,以后一定不能这样,珍惜现在,创造未来才是真理。

我们一直有一个疑问,像书上说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样的英雄行为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对此杨爷爷激动的站起来说:“多的很,因为要炸碉堡必须把炸药顶在碉堡下面,但是又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只能用身体支撑。”说着还作出了举炸药包的姿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不应该怀疑英雄的。

我们还有一个要问到每位爷爷的问题:“您有什么想对我们当今年轻人说的?”回答除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外,还有一句最普通又让我重新思索的话:“一定不要浪费粮食。”是啊,在这个不缺吃穿的年代,对于粮食我们是多么漠视,吃不完就不要了,不好吃也不动了,但是现如今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吃不饱饭的人,虽然我不能帮的上他们,但是从不浪费做起,或许就是一种帮助吧。

两天的寻访很快就结束了,大家一起工作到很晚才吃饭,怀着敬意,整理着照片和采访记录,看着照片上爷爷们慈祥的笑容,读着采访的收获,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25号晚上我们坐上了去往大同的火车,17小时硬座,也没有消磨我们的精力,休息一晚后开始红色之旅省外第一站——灵丘县平型关大捷遗址。小时候只是在课本上学习过平型关战役,知道这是抗日战争的第一场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战。纪念馆下十位将军的英姿让还未进馆的我们已经嗅到了胜利的味道,一步步踏上高高的阶梯,回头俯瞰群山,顿感胸襟开阔,继续向前走,踏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型关下战士们胜利欢呼的壁雕,又一次振奋人心。顺着参观路线,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抗日战争打响开始,沿途包含整个抗日前形势,不单单只有平型关战役。展板包括一些进军路线,战时实拍照片,领导人以及一些战将的照片及简介,还有中日双方的装备、武器、军用物资,作战成果总览等等,看完这些,心里除了对运用落后武器的八路军获得胜利的惊异,更多的是敬佩和激动,尤其是在半景画厅观看模拟作战时,战火连天的情景如同自己就在其中,热血澎湃,我军艰难的夺得高地并拼命守护它,正是他们的拼死战斗才让那场侵略灰飞烟灭,让中国人民开始和平生活,让想要欺负我们的人知难而退,为中国越来越好奠定基础。

参观过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办公区,在副馆长的介绍下一位解说员姐姐为我们答疑。首先是为我们详细解说了馆史和有关平型关战役的知识,还细节的讲述了一位英雄“麻排长”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参观所无法获取的细节。另外对于平型关消灭日军的人数上,我们提出了疑问,解说员回答说对外公布的人数进行了一定的夸大,是为了起到鼓舞战士的作用,实际灭敌数约1300多人,由此我们提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一些抗日神剧中写了好多神化的英雄形象,对此您怎么看?”工作人员的回答是:“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夸大人物是有一些需要的,而建党后是暂时的需求,去鼓舞人心。我是能够接受的。而在现代应该是国人心中的一些期盼吧,有一些英雄情怀。其实还是应该公正客观一些的,过于刻意的神化反而不好。”对此我也是深表赞同,对于夸大情节在接受范围内是好的,可以起到振奋作用,而恶意夸大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亵渎历史是任何一名公民都不应该做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还在培养一些8、9岁的小小解说员,以此做到传承红色信仰和历史知识从孩子抓起,才能深入人心,还可以让他们把知识带给社区、学校等地方,扩大宣传,效果一定不错。工作人员还提到,对于一些她看到的不尊重历史人物,或者一些游客在参观时的恶搞行为,她感到很痛心。听到这些,想到在参观这些红色景点是一些参观者轻浮的行为,之前我也不以为然,但现在也感到厌恶,虽然不能改变大局,但是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尽力制止,也算是为烈士们做的一些小事。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赶到了位于纪念馆山下的村子,找到了当年平型关战役时为八路军带路的村民的后人,老人家给我们看了他父亲的照片,讲述了他从父亲口中听来的故事,老人家非常自豪,因为经常被拜访,所以讲起来很有条理。在谈话的最后我们问到老人家这里的村民是不是都了解这段战斗历史,他回答说:“几乎都知道的,这是我们这里发生的事,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传承平型关精神!”虽然老人家没有详谈“平型关精神”具体是什么样的精神,但是我们从爷爷坚定的眼神和语气中读出了勇敢、坚毅、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

结束一天的行程,匆忙搭了晚上的火车赶往忻州,到达已是凌晨两点半,为了第二天有个好精神,我们抓紧时间去到休息的地方,没有一个人喊累,互相鼓励着迎接又一段征程。

忻口战役遗址,非常简单的只有屹立的纪念墙,但是纪念墙上的战功赫然刻着有八路军,很多人都认为忻口战役只是国民党作战,但实际上是国共合作的战果,不应该就此曲解历史。在那里我们还遇到了拍摄关于抗战纪录片的西影的导演,他简单的采访了我们,我们也做了简单的交流,其实现在社会关心历史的人是不少的,但是也不是很多,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传播正确的史实,让现在的年轻人以至于后代的人都能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再下来的忻口战役纪念馆更是简朴,因为是一对夫妇自己出资修建的,地方不好找,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但是建造人的精神已经打动了来参观的人,他们是真正爱国爱党,想要让后人铭记历史,单纯的信念让我深感惭愧,我们这一代已经忘却了许多当年的峥嵘,现在能做的就是完善自我,为社会做贡献,努力建设国家,国家强大,民族才自豪,人民才幸福。

经过这一周的实践,我感触良多。首先,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得以淋漓的体现,因此作为一个有民族自尊的人,首先要做到对英雄人物怀有尊敬的心。再来,对于历史,应该心怀敬畏,历史不可亵渎,不可将未经证实的说法传播,来蛊惑民心。最后,信仰,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这个信仰深怀民族大义,带领民族腾飞,是每个人都可以也必须做到的!

第十一篇 2024年抗战主题暑假实践报告2700字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8月16日至25日,韩国学院调研山东“扬山韵,铸国魂”调研团于山东省枣庄市、临沂市及江苏省徐州市等地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抗战老兵寻访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以“纪念抗战胜利,关爱抗战老兵”为主题,在为抗战老兵送去温暖的同时,也对多处革命老区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实施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

“扬山韵,铸国魂”调研团于8月16日在临沂市举行启动仪式,随后在沂蒙老区走访了6位抗战老兵,20日到达枣庄市看望了两位老兵并作为志愿者协助山东电视台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晚会,23日到达徐州市走访了3位老兵并在徐州电视台的陪同下来到燎原养老院了解情况。在走访的过程中,调研团为老人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认真记录老人的抗战故事整理成资料,同时也向老人的子女及当地村支书等了解了老人的生活情况。活动中调研团也得到了当地媒体的采访报道,成员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和关爱抗战老兵。实地走访活动至25日全部结束,在下个阶段,调查队将对十天以来的走访资料进行整理,包括老兵的口述内容、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等,汇总成社会实践报告,从理论层面升华调研成果,完成调研。

通过此次走访,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者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情怀,也感受到了抗战时的艰辛和不易。团队成员一路走来,履行着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尽绵薄之力,为老兵们提供帮助,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这次调研活动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承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一、实践概述

湖南——湘土之地,他是我们的家。是指挥前场英勇无畏的毛主席刘少奇等英雄的隽土,抑是笔力矫健痛斥罪恶的丁玲沈从文等“战士”的故乡。湖南,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战略要地,把华中、华南联成一片并进占西南的必争之地,因而也奠定了湖南抗战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湘土大地,人杰地灵,为此次我们的红色历史追寻之旅引领了最好的道路。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将于7.15至7.25暑假期间,结伴前往各红色纪念场馆和相关人物故居,灵活调整时间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既开展实地调查,也积极参加各方面宣讲活动,将所见转为所感,将所感升华为共鸣。愿曾经熟知的文人将士能带给我们新的认知,愿重走这段路程,给予我们新的感受。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

(一)实践背景

1. 70周年忆抗战,历史热潮重掀起

1945年9月3日,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奋战的中国人民最终赢下了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已过去70年,人民生活和谐稳定,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牺牲的烈士英魂,永远不能忘却艰苦的抗战历程。

__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人们缅怀着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革命英烈及国际友人,回顾着八年抗日战争血与泪的时光。在此热潮下,我们以“惟楚有才实践团队”的身份前往红色景区,追寻历史的痕迹,感受抗战的艰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来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汲取教训、面向未来。

2. 青少年普遍缺乏对抗日战争真实历史的了解

当今社会,在抗日“雷剧”对于历史的娱乐化、戏剧化、不实化的误导下,许多年轻人对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很多幼龄孩童对抗日战争的最初印象来源于电视节目:抗日“雷剧”中对人物过分的夸大、对战争不实的描述,使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到真实的历史。青少年在学校中对历史的学习也趋于僵化,大多是为了所谓的好成绩而死记硬背,加之教材对历史描述的不完整性,青少年很难对这段历史有深刻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电视和网络来获取所需的知识,尤其是现在中国电视剧的受众主体,已经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知识水准的普通百姓。如果电视剧创作者不能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那么作品所呈现的影像及表达的主题必定会误导观众,并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的价值观、民族精神极易受到误导,实在是令人担忧。

(二)实践目的

1.重走烽火潇湘路,反思感悟抗日魂

通过走访参观,追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湖南省境内进行的几次惨烈战役(包括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亲身感受抗日战争的壮烈和烈士英魂的伟大。

2.宣讲真实抗战路,引领青年历史行

结合查询资料所获知识和亲身参观学习的真实历史,制作一份针对各年龄段相关问卷(主要对象确定为12~17岁的青少年),并根据收集结果撰写一份关于8年抗日战争的宣讲稿,由我团队各成员于各自居住地的小区和母校进行宣讲,以引导青少年走出电视,走出书本,亲身感受真实的抗日战争为主要目的,推动回顾中国历史的热潮。

三、实践准备

(一)资料准备

通过网上搜索,书籍文献资料查阅,与有经验的学长学姐沟通了解,我组通过查阅网站“湖南抗日战争纪念网”,《彭德怀与抗日战争》等文献搜集了湖南省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景区、著名的历史人物,粗略了解了湖南省在抗日时的几场战争,对湖南的抗日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通过网上搜索和许多论文文献分析了现在青少年对抗日历史的了解情况。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我们确定了我们的实践主题,为我们的实践做好了准备。

(二)实践内容规划

通过网上沟通和组内会议,我们对实践内容有了比较具体的规划

1.会议准备

(1)确定实践主题

经过大家讨论、协商,最后决定选取‘青年历史亲历行动’这一大主题。结合社会普遍现象,我组最终定下了关于向青少年普及真实抗日历史这一实践方向。

(2)确定实践地点

我组经过仔细讨论关于路程、考察可行性、实践效果,最终选取了芷江、岳麓山、衡阳三地进行实地考察。

(3)信函准备

由组长发出并收取回函、教师推荐信。

2.内容规划

(1)准备阶段

1.人员、安全、物资等预备方案;

2.对确定的实践地点进行了解与提前预约,确定采访地点,采访范围和采访对象。

(2)实践环节

1.实地历史考察阶段;

2.问卷调查阶段;

3.实地采访阶段。

(3)总结阶段

通过之前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对现状的建议。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向青少年宣传了解真实抗日历史的重要性,并敦促青少年进行历史亲历活动,从中得到感悟和升华。

(三)人员分工安排

1.标书制作安排

两人一组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进行各自分配任务的制作,组长负责整合提炼。

2.实践行动分工

在参观过程中,一人负责路程安排,一人负责沟通与联系,其余人听从组长安排,认真记录和分析。采访过程中,每组分别制作问卷,大家通过各自渠道发放问卷,最后进行问卷整理分析。

3.实践报告分工

实践后通过整理分析记录,讨论后分为三个小组,各自进行任务分配。

四、实践内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衡山罗荣桓故居

衡阳会战纪念馆

张家界市贺龙故

长沙市岳麓山

第十二篇 2024年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1650字

__年7月20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致远传承寻访团一行10人在海口市人民公园开展抗战七十周年问卷调查活动。活动期间突下暴雨,避雨之时偶遇爱国且博学的孙老先生。

孙老先生大约六十出头,头戴一顶白色圆形凉帽,身穿一件白色t恤,外加一条黑色短裤,脚着一双运动鞋。红润气色倍显年轻,给人特别的亲切感。尤令在场学生深受启发的当属同孙老先生的交谈言论。

孙老先生以爱国开篇,讲述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并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乃是儒道精神的缺失。他还勉励当代大学生要了解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古代圣贤及其著作。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等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奉为经典之作。随即生动形象的为大家讲述了孔子《论语》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具体内涵。老先生说:我们理解古文不能像苏轼诗中所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要义,扎实学好文化知识。

通过和孙老先生的交流学习,寻访团各位成员都受益匪浅。并且也深深意识到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者,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富强。

7月22日,告别连续的阴雨天,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2人开始了新一天的寻访活动。本次目的地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勋亭路39号。

刚到“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映入寻访团眼帘的是李硕勋烈士雕像及纪念亭。随后寻访团参观了镌刻有朱德,__等领导同志题词的题词壁,并且跟随着当地管理处解说员的脚步参观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展览。展览室里,讲解员以时间脉络为一行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当年的事迹。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是____领导全国人民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李硕勋烈士用其短暂的28个春秋,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他是我国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人民军队的卓越指挥官,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寻访团在临走前,为“李硕勋烈士纪念亭”周围除草打扫,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热血铸丰碑,浩气贯千秋。让我们传承先烈的革命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______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__年7月20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在雨天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寻访活动。

这一站,寻访团来到位于琼山区云龙镇的玉仙村,走进云龙,走近村民,探寻当年那一战的记忆。寻访团分组寻找抗战老兵及其家属。雨中,我们通过村民的指引,来到了沈因明老先生家中,沈老先生是“潭口渡口第一枪”烈士的家属(堂侄子),曾经为当地的老师。沈老先生提到,当年的潭口渡口是主要交通站,潭口渡口第一枪足足打了一天,随后在此地建立了琼崖地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也建立了琼崖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另外,沈老先生极为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全村人民热情迎接招待____战士们的情景,拆门铺浮桥帮助战士们渡南渡江,后山盖茅房解决战士的住宿等具体情况。热情淳朴的沈老先生为我们讲诉了他所经历并了解的故事,并在寻访团返程前送上了自家种的瓜果。

潭口渡口第一枪,吹响了琼崖纵队抗战革命的号角。英勇战士们为保护人民、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故事将永远留存。本次寻访活动意在走近抗战人物,触摸抗战历史,通过进一步的调研与宣传,唤醒当代学子珍爱和平,强我中华的情怀。抗战英雄是我们心中一座晶莹的丰碑,为当年战斗的英雄先烈们致敬。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卢沟怀古上午,我们小组早早的踏上了旅程。七点半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后,便开始乘坐公交车,一路上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向着目的地进发。怀着期待的心情,半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到达雕塑园站的时候,我们十分激动。然而,当我们到达雕塑院门口的时候,惊奇的发现,雕塑园竟然已经闭馆超过一年的时间。虽然上面标注着因为整修,但是仍然免不了小小的失落。就这样,我们未能如愿参观雕塑园。按照计划,接下来就是旁边的宛平古城。看着那城墙上面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如同一句句沧桑的话语,波澜不惊的讲述着许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在城墙下面的一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抗战信息

  • 抗战70周年实践报告3000字十二篇
  • 抗战70周年实践报告3000字十二篇66人关注

    暮春时节,我们来到蔡家崖,来到晋绥老党员温荷芝家。其时,老人正独自一人撑着拐棍,坐在门口的石碾子上晒太阳。听说我们来采访,老人立刻站了起来,陪我们往家走。两间旧窑 ...[更多]

  •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 2024年抗战70周年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61人关注

    卢沟怀古上午,我们小组早早的踏上了旅程。七点半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后,便开始乘坐公交车,一路上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向着目的地进发。怀着期待的心情,半个小时的车程很 ...[更多]

  • 2024暑假抗战70周年实践报告五篇
  • 2024暑假抗战70周年实践报告五篇55人关注

    七十年前,英勇无畏的中国军民用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七十年后,满怀崇敬的我们来到抗战圣地,缅怀先烈。七十年,我们的祖国已今非昔比,七十年,后代人对历史的 ...[更多]

  • 2024年抗战胜利70周年假期实践报告十二篇
  • 2024年抗战胜利70周年假期实践报告十二篇51人关注

    学院的志愿传承队于8月3号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但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让我们深入活动的繁枝细节,继续跟随官微君一起感受革命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