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综合报告 > 研究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12-03 查看人数:43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怎么写

1. 标题页:你的报告应以一个清晰、简洁的标题开始,包括研究的主题、你的名字、教师的名字、日期等基本信息。

2. 摘要:这部分是对整个研究的简短概述,包括研究问题、方法、主要发现和结论。摘要应保持在200-300字以内,避免引用或详细解释。

3. 引言:详细阐述你的研究问题,为何选择这个主题,以及它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你可以提及之前的相关研究,但要确保你的工作有独特的视角或贡献。

4. 文献回顾:列出并分析先前关于你研究主题的研究,讨论他们的发现和理论,指出你的研究如何补充或挑战这些观点。

5. 研究方法:描述你的研究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如文献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和数据分析(如定性或定量方法)。

6. 结果:展示你的发现,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图表、图片等形式。确保这些结果支持你的研究问题。

7. 讨论/分析:解释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它们如何与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相联系。在此部分,你可以讨论任何意外的结果或未解的问题。

8. 结论:基于你的研究,提出你的结论。这部分不是简单地重述你的结果,而是讨论它们的历史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9. 参考文献:列出你在报告中引用的所有资源,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如apa、mla或chicago)排列。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

1. 引人入胜的开头:用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一个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引述一段引人注目的历史资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明确的研究问题:在开头段落中,明确地提出你的研究问题,让读者知道你要探讨的是什么。

3. 简要背景介绍:提供足够的历史背景,帮助读者理解研究的重要性。

结尾:

1. 重申研究问题:回顾你的研究问题,提醒读者你的目标是什么。

2. 高亮主要发现:简要总结你的关键发现,强调它们如何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3.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如果适用,你可以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的建议,指出你的研究如何开启新的探索领域。

4. 结束语:以一种启发思考或引发进一步讨论的方式结束,但避免过于宽泛的总结或概括。例如,你可以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难题,或者对未来研究的可能性进行展望。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第一篇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2800字

2002年1月——2002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2001年9月——2002年1月,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对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再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近几年来,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年年再创新高,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使我校文科类学生英才济济,汇聚一堂,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为全校所公认。2、高考改革的趋势。2000年广东省高考(3+X+1)文理综合试题第十九题(上海市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题)是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考题;2001年高考上海卷第37题(老山汉墓走出西域美女题)亦属研究性学习的考题,这两题的出台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它表明研究性学习的考题在高考中开始出现,紧跟高考改革的方向,是高二年级文科班历史教学的任务。3、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历史课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杨柳、周雪红老师任教,这对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较为便利。4、班主任支持。这几个班的班主任都较为支持,使得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二、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工作

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我们只能利用历史课及一些班会课时间进行动员。首先,请教科所苏敏老师作专题报告(2002年1月),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以及柳州市几所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使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请周梅莉老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同学们明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高考改革的方向,而且能够锻炼大家的学习、工作能力,是高中阶段不可多得的一次锻炼机会。最后,杨柳、周雪红老师利用本班历史课时间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及研究程序,布置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任务。考虑到高二年级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时,这一任务只能利用寒假时间进行,所以,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以寒假作业(作业全文另存)的方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放假前将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做好,放假时进行研究,开学后再整理研究成果。

三、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

在将寒假作业布置下去后,我们着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准备工作——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首先,我们组织学生组成课题组,规定1——5人一组,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组长,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与指导老师的联络等,并负责将研究课题和本组成员名单交给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既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体现全体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其次,为了把握研究方向,保证进度和质量,我们要求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的名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时间进程,小组成员的分工,预期的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等,并规定了研究方案交给老师的时间。最后,进行开题论证工作,研究方案交上来后,我们组织了开题评审会,对每个组的“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评审(开题评审会记录另存)。为此,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评分细则,内容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意义、课题组所选(拟)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组所选(拟)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的恰当程度、课题组对所选(拟)课题的设想的合理程度、课题组成员陈述课题及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等几项,依据这一评分细则对学生的课题进行了评分,好的研究方案建议学生保留,不合格的课题要重新准备后再通过开题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该文章由()整理;

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

在组建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并通过开题论证之后,我们开始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没有课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寒假时间自主进行研究,我们教师着手进行指导工作。我们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我们首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分工合作,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其次,我们给学生讲解了进行资料收集工作的方法:1、通过媒体搜集资料。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媒体搜集资料,如互联网、图书馆、音像制品、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都是较好的搜集资料的媒体。2、实地考察。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由同学们亲自到现场勘察,采集相关素材,并提出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带照相机、摄像机进行摄影摄像,并将资料输入计算机。由于没有课时,只能在假期进行这一工作,所以我们提出必须要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并注意安全问题。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相关部门(如旅游局、旅行社、博物馆等单位)搜集相关资料。其实,搜集资料的途径很多,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除上面的途径外,还可借助父母的关系,找到调查对象进行座谈;借助社会关系,访问不同层面的调查对象等等。在搜集到相关资料后,一定要注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图像等)的保存,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将资料输入计算机保存。

五、研究成果展示

2002年3月,寒假结束了,同学们带着原始资料回到了校园,我们首先指导他们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数据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软件资料等。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确定总结的内容,选择最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得出研究成果。同学们有的写出了研究论文,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有的整理出颇有分量的研究笔记,还有的提交了大量的相片、软件等,取得成果共记42项(大量成果另存,成果一览表附后)。我们指导他们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将所得成果输入电脑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 我们选取了一部分优秀成果,在2002年6月进行了研究成果展示,黄明旻、张超、杨秋慧、胡宾等同学展示了他们制作的课件,对此,我们还进行了现场摄影、摄像(相片、录像带另存),这次展示,取得了圆满成功。

我校历史组“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组建三年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钻研,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兄弟学校学习,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个人简介

杨柳,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97年获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2002年1月取得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她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多次带领学生参加高中历史会考、高考,成绩突出;擅长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任教十余年,有数篇论文获各种奖励,有数篇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中,其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一文荣获《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当代历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全国当代历史教学探索(第二辑)》,《高二历史会考复习指导的二个体会》一文入选《中华教育文选》一书,《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发表于《中国教育》2003年第一期。

第二篇 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550字

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写调查方法

二、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三、写结论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姓和氏的区别:

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

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邑名为姓氏。

4、以乡、亭名为氏。

5、以居住地为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第三篇 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850字

关于赵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我周围有很多人姓赵,有大人,有小孩。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说不定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呢。有一次语文课上,蝴蝶妈妈对我们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调查研究。于是,我对姓氏有了很大兴趣,决定对姓赵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通过报刊、有关书籍查阅,上网浏览,了解赵姓的来源及赵姓历史名人。

2、 其它途径,搜集历史上的赵姓名人及故事。

3、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赵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三、 通过调查研究,我整理出了以下详细的资料,并进行了分析。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赵姓的来源

据说,这是由于《百家姓》是在宋朝所编,而宋朝的皇帝姓赵,当时正是赵家的'天下,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顺理成章地就拿“赵”来作为众姓之首了。

历史书籍

历史上的赵姓名人

赵公明、赵宣子、赵盾、赵鞅、赵括、赵充国、赵晔、赵婕妤

上网

赵姓人口数量

当代赵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即1000个中国人中姓赵的至少有23个。

父母的讲述

赵姓族谱

江苏地区58部.

四、 结论

1、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赵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为造父。 战国时赵姓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发展,秦朝后,逐渐向甘肃、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发展。秦代时,赵佗任南海郡县令,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两广一带。汉以后,赵姓人向福建、四川、江苏、江西等地迁移。赵姓最显赫的时期是宋代。

2、在历史长河中赵姓人才辈出。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以“食客数人”而著称;赵云是三国时蜀名将,勇武果敢,刘备曾赞誉他一身是胆;赵匡胤,河北涿州人,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山西沁水人,著有《三里湾》、《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

3、赵姓是当代中国第七大姓,人口大约在2700余万,占全国人口的2.3%。

第四篇 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450字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每个人拥有的就是姓氏,所以我对刘姓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 通过上网浏览和查阅书籍这些方式获得的信息。

2. 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作出的结论。

三、调查的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1、刘姓的来源:(1)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传说为上古陶唐氏之后,居于刘(在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

2.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子孙亦为刘氏。

3.是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

四、结论

据《史记》所载,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女嫁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当时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冒顿子孙遂姓刘氏。刘汉王朝赐姓。据《汉书》所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其姓刘氏。遂改作刘敬,又项羽之伯父项伯缠,在鸿门宴保护刘邦有功,赐项伯家族姓刘氏。

刘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252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八。刘姓在当代中国为第4姓,占5.38%,总人口大约在6千5百万。

第五篇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

二、课题的核心理念

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听老师授课,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初中的历史知识多而繁杂,初中学生难免有“繁多、杂乱、易忘”的感叹,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有效学习。

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教学方式越来越无法让学生们巩固心神努力学习,课程的教育问题仿佛完全跟不上学生们的脚步,而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越来越感到枯乏无味,伴随21世纪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前进,而生活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学生们原本怀着积极进取的心态都随着时间慢慢给淹没了。而学生们对学习态度问题也是引起了教师们的注意,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对于学习态度低下的问题,无非就是一些“哎!读书那么苦那么累,现在是21世纪啊,随便出去就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了,干嘛还要那么辛苦的读书呢?”这大部分都是如今学生们心中的心声,从而课堂却成了学生们过日子的凭借。 学生们心理自我安慰形象是越来越严重,懒惰、颓废、自暴自弃。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践、体验,养成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习惯,并将这些习惯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合作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教改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短短40分钟一堂历史课上,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这就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研究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自己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诀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让初中学生既能对历史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又能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好历史知识,充满自信的面对初中历史中考。教师本人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加系统地提高历史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有了结构,中心、重点一目了然,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分析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历史的学习行为、学习现象和学习效果。

(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以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生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

(四)、加强历史学法指导和研究,找寻攻克历史知识难记的堡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针对影响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七、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进行有目的的年级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明确以下问题: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

第六篇 初中历史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调查报告450字

一、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不被学生所重视,很多时候学生会带着厌倦的心情进入课堂。如何克服这样的困境,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我在情境创设方面进行了研究,承担了县级小课题《初中历史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为了更好得进行情境创设方面的研究,探索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后面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和提供对策,我对我校八年级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

二、调查方法

调查从学生对历史课重要性的认识、对历史课堂的评价、情境创设的效果和意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等方面,设计了15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详见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力争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八年级一个班25名学生参与调查,共发调查表25份,回收25份。

三、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表

序号

问题

选项

选择人数及所占比列

备注

你认为历史学科重要吗?

a、很重要

16%

b、重要

20%

c、不重要

16

64%

第七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的课题研究报告3850字

(一)课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和国内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当代教育不再是封闭在校园内,而是与整个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国都把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合作和交往意识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可以说在合作双赢的今天,合作和交往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迄今为止,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具体实践中各国有一定的差异。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后,各学科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成为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历史学科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历史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惯,同时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的是课程评价,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可以说,合作与交往成为历史学科最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今年是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教育的民主性、“四个学会”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终身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等新理念都已深入人心,但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的问题仍然存在着“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学习指导经验不足,对理论吃不透,导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做法。比如,有平等合作交往教学的意识,但在实施中往往过于随意,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没有给自己确定新的合适位置,所以大多数教学设计是预设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个性差异和全员参与这些真正问题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导致参与的水平和深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多数学生进行合作和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缺乏,课堂合作和交往的实效性更难说了,再加上课时安排和空间限制,大多数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严格控制着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切;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在教学交往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并且这种交往也只是单向的静态的沟通,“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交往从本质上说大多仍然是形式的、造作的、老师垄断的、独裁的交往”。由此导致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与技能为主,教学评价强调学习的评比和排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注少数精英而忽视大多数学生,并最终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这些显然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

“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钟启泉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要讲究实效性,越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对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求越高,抑或说,高水平的学习指导,才能够带来高质量的学习。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如果只凭激情和爱心,而不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和研究,恐怕很难收到预期的实际效果。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最明显的角色就是教学的促进者,除了把人类文明的知识成果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良好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

我们期望通过《普高历史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调控策略及其评价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立足本市实际,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合作与交往的理念,正确掌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策略,适时调控,并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构建全新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实际行为,进而推广变为全体教师长期的自觉的行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近几年普高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作和交往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等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调控教学合作和交往的策略的方式和方法及其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普高历史学科进行教学合作和交往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关于合作的概念定义,我国学者有以下几种表述:

“合作”:综合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刘宏武《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合作”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三位教育学者均认为合作学习具有异质分组、积极互助、分工合作、奖励体系、资源共享的特征,主要对象是学生。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帝,边做作业边说话,真正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们在身体上接近别的学生,而且还要求他们共同进行讨论,彼此帮助,相互依赖,小组成员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交往”:典型的表述当属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与沟通活动,是“对话”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一一主)通过教学内容(客体)中介的“双向理解”的交往关系。在这种交往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的客体为中介的交往过程,它生成的是多重主体际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主体际关系、教师间的主体际关系、学生间的主体际关系等。这种多重主体关系实质上体现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交往就是这种交互主体性的现实表现。反过来,借助于这种交互主体性,教学才能成为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交往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合作与交往的范畴包含了学生间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及教师间的关系,本课题主要方向就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进行研究。

“调控策略及其评价”: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与交往中,教师承担好促进者的角色,不但要做好充分准备,设计、组织、参与,并对课堂教学出现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因素,有着高度反应并适时做好调整和控制,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调控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2.研究理论依据:

(1)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

社会互动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社会学的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个人不是一组确定的态度,而是有活力的并不断变化着的行动者,一直处在生长中但不会彻底完成。社会环境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人有内心活动,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并非一心理实体,而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互动过程首先是一个符号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和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这些观点告诉我们,合作与交往伴随着人的成长,合作与交往与我们息息相关,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既促进学生发展,又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人在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即知识与理解是由认识主体构建的。这种知识的建构活动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作为个人的认识活动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脑袋决不是一个空着的、准备装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一块白板,而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已经构成一种认知的预结构。所以,教师不能无视这种预结构和先经验,而必须看到这种预结构。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导向”学生的,知识来自于学习者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但这种内部建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学习群体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协调完成的。面对某一知识,某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因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拥有不同思维水平,所以要进行经验的分享,达成理解的丰富性和合理化。因此,要重视课堂上建立学习共同体,鼓励大家进行合作、协商。社会建构主义召唤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全方位地有效互动,要重视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结构。

(3)多尔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现代课程观认为知识是预设的、可确定的,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多尔认为后现代课程具有

第八篇 朱姓历史研究报告650字

朱姓历史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好朋友姓朱,刚好,在小区里面也有几个同学姓朱。我常常和她们开玩笑:“你们上辈子是不是一家?”我问我的妈妈:“妈妈?朱在全世界排第几?”妈妈说:“你想知道?如果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查。”于是,我一个人对姓朱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书,上网查有关的信息,了解朱姓的来源和朱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朱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朱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 朱姓的'来源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书籍、 历史上姓 朱然、朱治、朱俊、朱熹、朱恒、朱建平、朱庆宇、朱思本、

教科书、 朱的名人 朱世杰、朱升、朱一贵、朱德、朱启……

上网 朱姓的人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过千万的中文姓氏

口数量 之一。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

四、结论

1、朱姓起源只要有五大支系:朱囊氏之裔、曹姓、理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自朱囊氏。朱囊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亦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准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朱氏氏族或为朱囊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

2、朱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497万,占32.9;a型437万,占28.9;b型440万,占29.1;ab型138万,占9.1。朱姓总人口1512万。 617字

第九篇 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650字

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张。所以我们也总是开玩笑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一次听别人说,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决定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关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性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名人

2、询问家长和有关部门,了解张姓的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设计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张姓的来源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黄帝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外族改姓也是其一。

书籍、报刊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

张良、张骞、张衡、张仲景、张飞、张辽、张颌、张居正、张学良、张爱玲……

上网

张姓的人口数量

据统计,张姓人口已超过了一亿。

上网

张姓族谱

在江苏、湖南、山西、等都存有张姓族谱。

……

……

…………

四、结论

1、我国的张姓源远流长,传说黄帝的第五子挥在观察天象时得到启发,发明了弓矢这个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挥被黄帝赐为弓氏,然后又成了张氏。后来,又有许多姓氏先后改为张姓,比如聂氏、诸氏……还有少数民族改为张姓,有匈奴张姓。这也是张姓成为三大姓氏之一。

2、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三国名将张飞、张颌、张辽;明末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历史辉煌而感到自豪。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据统计,张姓人口的总数也超过一亿。

第十篇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1700字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

2013-2014学年“身边困惑问题”小课题研究报告

组别

13级初一历史备课组

参与人员

董莹、刘建国、

蔡焱爽、俱姗姗

负责人

董莹

研究时间

2024年 9月1日至2024年 6月30日

身边困惑问题的主题

对于初中起始年级,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1、初一学生没有接触过历史课,听讲、手头落实习惯很差,课上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培养,影响教学进度。

2、由于不能留课下书面作业,所以学生的所学内容都要在课堂上消化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量大。

1、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2、利用课堂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学习笔记。

3、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记忆的能力,教会初一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4、初步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历史发展的简单规律。

5、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

6、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7、初步培养学生审题和答题的能力。

1、确定课题,制定研究实施方案。集体备课中,汇集备课组的智慧,根据新课标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实施建议,我们研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教学中课堂存在的问题,将关于课堂有效性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2、通过情境创设、课堂竞赛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通过教学内容中的主问题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并能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在课堂教学中协调用好学案和课件,把二者结合起来,节省订正学案的时间,同时保证知识线索清晰、重点突出。

5、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对学生分层次提问和指导,教会学生整合信息,指导学生记忆和背诵。

6、坚持课上小测和提问,激励学生课下复习。

7、培训课代表,让课代表成为老师在班内的小帮手,利用课前两分钟、午读等时间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

8、在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时,先由老师帮助学生整理好了每一课的'基础题,让学生对照课本和学案自己复习,而后又给出答案。鉴于很多学生对最后的复习存在一定依赖性,在第二学期我们编排学案时特意在学案的最后附上了七年级下册各课基础知识点的问题,便于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

9、为了防止学生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期末复习阶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知识串讲,打破课文的界限,以不同的历史视角归纳所学历史知识。同时,我们利用学案中巩固提高的练习和期末复习练习卷,带领学生分析试题,教会学生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1、大部分学生养成了比较好的听课习惯,能够随时记下笔记,并进行有效的整理。

2、学案的自主学习能够在预习时填上,大部分同学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3、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历史学习兴趣也普遍提高。

4、从期末复习、练习和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初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二学期成绩也较第一学期有了明显的整体提高。

1、坚持学案教学难免会使课堂形式单一,时间长了显得枯燥无味。第二学期学案的编写有所改变,同时在使用时结合本课的特点灵活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不同,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教师在这方面有时不能全方位顾及,再加上课时过于紧张,达到日日清很是困难,基础知识落实还不够及时扎实,这个问题始终还是一个困扰,虽然有第二学期学案后面的基础题,但是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复习,还很难做到。

3、对于每节课主问题的设置希望能够提纲挈领,但有时效果不太理想。

4、生本小组各班基本建立起来,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让学生自己出题,小组间竞赛,这样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积极性,又可以高效扎实的落实基础知识。

5、初二进入近代史教学,属于中考考试内容,应该更好的带领学生及时落实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史料阅读、答题思路训练,使学生的能力在不断积累中提升。

第十一篇 历史文化学院2024届研究生会述职报告2450字

2024届研究生会自2024年9月选举产生以来,在学院党委的英明领导下,在辅导员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学院研究生的热情参与下,主动适应新形势,寻找新方向,坚持'营造氛围、服务同学、提升自我'的工作宗旨,以'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维权,举办接地气的文艺体育活动,开拓多渠道的网络媒体资讯,进行常态化的对外交流沟通'为工作方向,在全面继承往届研究生会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全体研究生会成员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取得了多项突破,在校研究生会组织的29个基层学院研究生会学年工作考核中位列第二名,获得'标兵研究生会'荣誉称号,全面提升了我院研究生会的影响力。

一、强化思想引领,助推人才培养

1.学思践悟十九大。2024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院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学思践悟十九大'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既有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会、《___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座谈会,也邀请了寇富安书记解读十九大报告、王玉德教授解读______的文化观,还与其他学院联合举办了地铁志愿服务和张家湾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全面践行十九大精神。

2.导学建设创品牌。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增进研究生师生情谊,在陈老师指导下,院研究生会基于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导学关系建设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魅历好导师·研途伴我行'导师故事征文比赛、元旦师生茶话会等活动,营造了和谐健康的师生氛围;国奖经验交流会、优秀学子专访、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了奋发进取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打造精英团队

1.整合学院资源,开创'大研会'模式。2024届院研究生会开创'大研会'模式,主席团主持日常工作,秘书处、宣传部、学研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协力配合,同时紧密团结各年级党支部、团支部,并与本科团委学生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共谋研会发展。

2.规范例会制度,提升成员素质。本届院研究生会坚持全体例会和专项工作会相结合的原则,全体例会由主席团成员轮流主持,各部门成员轮流上台发言,切实锻炼研究生会成员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新媒体技能培训、新媒体知识分享会、历院马院研究生干部经验交流会等相关培训学习活动的举办,提升了研会成员的综合素质。

三、营造学术氛围,巩固精品活动

一年来,学研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巩固精品活动。第五届华大研究生史学论坛走向国际,再创新高,共计收到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1稿件,入围7,得到了多家学术媒体的报道,已成为我院乃至全校的一张'学术名片'.第二届'明理思辨,论战华研'研究生辩论赛、第五届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学院研究生提供了思辨和教学的舞台。传统活动'春秋读书会'现已举办至第103期,所属社团'研之友'学术交流协会在校社团联合会学年考核中首次位列4星级社团,并荣获校图书馆颁发的'十佳读书社团'荣誉称号。

在学院已有精品活动之外,学研部不断开拓创新,举办了'博观约取'跨校博士生沙龙,为武汉地区历史学专业的博士生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三所高校的多位博士生、硕士生参与此次沙龙,围绕'史料的解读与表达'展开主题交流,周月峰老师、吴柱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指导。

四、丰富校园生活,提供趣味活动

1.趣味文娱显特色。一年来,文艺部致力于丰富我院研究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成功举办首届 '魅力杯'主持人大赛、'感恩有你'三行情书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学子风采在趣味十足的活动中尽情绽放。同时协助校团委举办了第十一届'华研之星'文艺风采大赛和2024年'女生风采月'系列活动,协助校图书馆筹办了'桂子山问月'经典诵读大赛和'寻找桂子山最美之声'朗读大赛,在彰显校园文化品牌的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体育竞技筑情谊。一年来,体育部承办了第一届研究生'师生情'乒乓球赛、第十一届'华研杯'排球赛、2024年'体育嘉年华'趣味活动、第三届'华羽杯'师生羽毛球赛等大型体育活动,举办了乒乓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各项球类比赛,组织了华师-武大户外素质拓展、荧光夜跑、两人三足友谊赛等特色活动,以多样化方式,鼓励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传递了健康向上、顽强拼搏的正能量。

3.调研维权践服务。一年来,生活部开展了四次线上服务维权活动,举办了养生讲座、冬至包饺子、清明扫墓、捐书捐物活动,践行了'服务同学'的宗旨。同时协办了风采寝室、文明寝室评选活动,以宿舍文化的建设助力校园文化的发展。

五、完善宣传阵地,革新网信记录

宣传部作为院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群体的喉舌,致力于传播各类资讯,提升我院各项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年来,宣传部恪尽职守,撰写新闻稿120余篇,推送微信180余条,内容包括学术讲座、通知公告、活动新闻等,运营的'华师历院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粉丝已接近1000人。首次实行新闻稿三审制,即通讯员本人审核一遍、宣传部部长审核一遍、主席团成员审核一遍,确保稿件的规范和准确。

六、反思工作不足,继续逐梦前行

2024届研究生会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如研会成员获得感不强、研究生活动创新性不足、研究生会影响力不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有赖于新一届研究生会去解决,去完善。希望新一届研究生会充分借鉴本届研究生会的工作不足,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履职能力,争取更加圆满完成的研工部、校团委、学院和指导老师部署的工作。期待新一届研究生会成员,在新的舞台上,上演不一样的精彩故事,带领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会走向新的辉煌!期待大家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

七、致谢

过去的一年,研究生会工作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悉心指导;研究生会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各年级研究生干部和全体研究生同学的热情参与和倾力投入。

在此向陈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为研究生会工作辛勤付出的各级研究生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

第十二篇 2024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4450字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 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 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 前期准备阶段(2024.1~2024.7)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2024.7~2024.10)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2024.10~2024.12)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2024.1~2024.6)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2024年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初中实行小班教学(50人左右)也有利于搞科研研究的开展;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近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依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还承担着其他的课题研究,是一位勤于钻研的研究型领导。

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经在2001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2024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把这个课题进行了扩充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试验”继续开展。负责人陈淑芳,历史教育本科毕业,中教一级级职称,37岁,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教学研究,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说课比赛中历史学科二等奖”,并获得各种市级荣誉;《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遭遇的尴尬》、《更新历史课的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近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多篇论文在省、市中获奖,多篇文章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上和《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新课程》上被发表。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习,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十二篇

2002年1月——2002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01年9月——2002年1月,我们召开了多次课题组会议,对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再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论证,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素质较好。近几年来,我校文科高考成绩年年再创新高,在全市多次摘取文科桂冠,使我校文科类学生英才济济,汇聚一堂,高二年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历史信息

  • 2024年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十二篇
  • 2024年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十二篇88人关注

    2024年1月——2024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更多]

  •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汉字的历史六篇
  •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汉字的历史六篇67人关注

    1.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400字汉字的历史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是我们日常书面交流的文字,有着古老的历史。寻根汉字,可以让我们学习文化常识,拓展阅读,联系历史知识,培养我 ...[更多]

  •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
  • 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五篇62人关注

    一、课题名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研究二、课题的核心理念历史学科在中考的分数比例上占得很少。学生历史学习普遍主动性差,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仅局限满足于上课被动 ...[更多]

  •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十二篇
  •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十二篇43人关注

    2002年1月——2002年9月,我们历史组在高二年级文科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实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是历史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更多]

  •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五篇
  •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五篇37人关注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2013-2014学年“身边困惑问题”小课题研究报告组别13级初一历史备课组参与人员董莹、刘建国、蔡焱爽、俱姗姗负责人董莹研究时间2024年 9月1日至 ...[更多]

  • 2024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五篇
  • 2024历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模板五篇22人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