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描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包括当前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或挑战。明确指出研究的目的,即希望通过该课题解决什么问题或达成什么目标。
2. 文献综述: 分析并引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对研究主题的深入理解。确保引用的文献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避免过度引用或遗漏重要文献。
3. 研究方法: 详细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框架、数据来源、分析工具等。确保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解释为何选择这些方法。
4. 实证分析或实验设计: 描述如何进行实证分析或实验,包括数据处理步骤、实验条件、变量设定等。确保步骤清晰、可重复,有助于他人理解并验证结果。
5. 结果与讨论: 展示研究结果,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呈现。对结果进行深入讨论,解释其含义,与预期目标对比,分析可能的原因。
6. 结果的应用与影响: 探讨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或学术影响。如果适用,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7. 限制与未来工作: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可能存在的误差或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或未来研究的设想。
开头结尾怎么写
开头部分: 开篇简洁地引入研究主题,概括研究背景,直接点出研究的重要性。例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研究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旨在具体目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探索,为相关行业或领域提供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应强调研究的主要发现,但不作总结。可以以开放性的问题或对未来展望的形式结束,如: "我们的研究表明主要发现,揭示了重要洞察。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探讨。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在研究领域取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2024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第一篇 2024课题研究报告3300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24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惯。
(3)《___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2024.4-2024.12)
(1) 准备阶段:(2024.4-2024.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2024.5-2024.6)
a、 (2024.5-2024.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2024.9-2024.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2024.11-2024.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2024.11-2024.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
第二篇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4800字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我们将这些内容与常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做到灵活、恰当、充满趣味性与深刻性,争取带给学生反思与进取。力图将课题的实施和推进过程,化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预设目标: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促使教师树大语文教学观
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中华民族优秀后代。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作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代作品的学习设定有这样的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它突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依托学生阅读与写作训练,力图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进而使学生扩展到身边的传统,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体现出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品格;激发和培养爱国情怀,倡导真、善、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2、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品格。
3、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具备厚实的文化素养,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进一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增强语文教科研的能力。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四、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以我们使用了相应的多种研究方法探究课题进程。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首先使用了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然后使用定量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归类与分析。此外,我们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测验、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第一手资料。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我们充分利用问卷分析结果,针对学生基础状况、抓住学生兴趣点、突破学生薄弱面做出对策,寻找恰当切入口,构筑相关知识系统。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利用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针对他们的.兴趣进行了一些讲座,比如“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西游记》的兴趣阅读指导”等等。这些讲座有课题组老师自己准备的,也有的是请组外老师进行的,这些讲座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4、经验总结法。我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三大步骤研究贯穿新课标理念。
1、前期探索阶段(2007.42008.6)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构思课题,提出实施方案。形成申报材料,召开课题报告会,展开初步探索工作。
(1)2007.42008.1,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摸清了学生在文言知识方面掌握的程度,并与高中的文言学习进行有效衔接,以保证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2008.12008.6,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08届学生中进行“关于中国古典文化学习情况的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这为接下来的课题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2007.72010.7)
在此过程中,我们展开研究,完成各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体系,形成阶段成果。
(1)2007.72008.2,对“人教高中选修文言现象及诗歌鉴赏方法”进行整理,以确保在高二选修课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渗透进去。
(2)2008.22008.12,通过两轮语文知识竞赛,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2009.12009.7,在高二古文学方面选修课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古代文化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介绍”,“金庸作品中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李白的月亮’讲座”,“中国传统名著导读讲座”等等,极大调动了学生了解传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2009.92010.7,在高考复习的文言文复习环节,继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也活跃了高三的学习。同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3、总结、推广阶段(2010.9.2011.12 )
在这一阶段,我们重在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整理,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形成成果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开发教学资源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们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点体会,那就是在常规教学中、在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从传统文学阅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开发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1、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实在实施手段上并非难事,课题组认为,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很多都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比较随意。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课,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我们就尝试过在各节假日前后利用一节课来为学生介绍这些节假日的相关传说与习俗。方法也可以很多样,比如把传统风俗的来历、习俗内容、相关的神话传说进行详细介绍;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整个过程;或者让学生回到老家考察家乡习俗,并写出考察报告等等。很多学生反映,原来对一些习俗视而不见,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开始发现身边常常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各有窍门的。他们觉得这很有趣,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材来源则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2)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并写作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有情可原的。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3)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各种异同,明白了当今文化的源头,甚至于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变。我们承认,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很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这一探究过程还是给了学生很多收获,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开始懂得从文化层面、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角度进而变得宽广和深远,心胸也变得宽广很多。我们认为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
七、课题研究成绩及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三年来,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努力,在摸索中前行。我们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并付诸实践,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大赛中,我组的丁僖老师取得了一等奖。
由于缺乏经验,三年的实验时间在摸索中度过,很多事情事先设想得很好,但在实施中难免出现操作上的困难。比如指导学生写作民俗调查报告时,事先准备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实例加以借鉴,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在指导学生总结文学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现象时,也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等等。但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这一时实验课题的内容,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在这次试验课题的指引下,我们将更奋然而前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三篇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500字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的作业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观。“应试教育”背景下所产生的语文作业问题依然根深蒂固,语文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没有思考的余地,抄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尤为严重学生每天的作业。每天除了抄、背、默,就是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学生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作业存在着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的弊端,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申请了此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习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除了知识的累积外,更多地有提高人的辨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而言,通过新型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益。
2、搭建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设计和整合学生作业的同时,需要学习钻研、需要交流共进,在学习交流中,教师的团队意识会加强,同时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内资源,增强教研组团体作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将会迅速提高。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探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学生的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
(1)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
(2)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等;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国内,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有不少的教师进行过有关作业的设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设计作业的质和量,让学生一方面有选择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逐渐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和成果还不多见。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智能体系,分类设计,如分析型作业、观看型作业、口述型作业、研究型作业等,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教师要努力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作业设计体系。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
第四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1500字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__职教中心×××专业部申报学校的校本教研课题,经学校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本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1、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申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八、本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2、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课题名称:创新技工院校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
开题活动提示: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理清思路,确定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任务分工。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或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同一批立项课题同时进行,并尽可能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加以指导。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2024年1月5日,学校数控部科研课题开题会隆重举行。校级课题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评议,大家一致认为,本校3个省级课题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利于解决目前学校的实际问题。3个课题研究方案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资料积累,对当前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成果有推广价值。同时也对课题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给出了课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应更具体、更聚焦、更深入、更系统;应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进行研究,在工作中研究,通过研究指导工作;应更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要影响带动校级课题的研究,带动学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与会课题组成员纷纷表示受到了启发,明确了方向,达成了共识。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研讨,优化课题方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创新技工院校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
(二)内容
1、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结构形式及评价机制研究
(1)结构形式研究
“纵横建制,职能并举;双线管理,网络健全;团队带头,组织引导;专项承包,责任具体;合作竞争,自我加压;自我分析,追求卓越”为基本框架,学生全员、全程、全域参与的自主化管理。
(2)评价机制
①建立班级计划制定、规定制定体系
②建立检查监督体系
③建立反馈体系
2、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的基本操作模式
⑴、“自主化班主任管理”基本操作模式
①校长:放班级管理权给班主任,总的目标上“管”,而对具体的管理方式则不“管”,改革现行教育实践中对班主任的管理“统”的过死的机制。
②部主任:根据学校班级管理的一级目标,建立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的二级目标体系;放权给班主任以各种方式、策略落实班级管理的目标。
(2)发展型班主任培养机制
①兴趣调查:建立班主任的人选资源库
②科学测评:确定班主任的人选资格
③上岗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准
④制定目标:明确班主任的发展方向
⑤形成机制:提供班主任的成长保障
⑥营造环境:确保班主任的健康发展
⑦及时肯定:提高班主任的成长速度
第五篇 物理小课题研究报告1500字
物理小课题研究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12-09-01
立项号
2012_kt-z_wl136
课题名称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研究
负责人
陈强
所在单位
西安交大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以及科学实践,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物理概念的建立到物理规律的探索,都必须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在教学中就显示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把实验地位空前提升。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则安排了上百个演示实验。可见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而理解物理知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但长期以来,演示实验虽然有历史的积累,已经成熟,由于仪器质量的问题,时代的变迁,为了提高演示的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开拓,不断的注入,不断的完善优化。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研究意义:
1.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是完成教学活动很重要的方法。
2.同时演示实验的创新可以带动自制教具的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该课题通过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进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乐于、善于利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学习物理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创新:因时代环境,技术思维等的不断变化,对旧的东西需加以改进,需要推出新的方法、思路等。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创新要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目的,以原有实验之不足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大胆提出各种创造性设想并应用于课堂实践。包括:发掘实验的新用途、改变实验的某个方面、扩大或缩小实验内容、通过代用实现创新等方面。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对于高中演示实验进行研究,分析演示实验中的问题,归纳总结,选择几个演示实验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实施阶段2024年9月--2024年4月
对于确定的实验中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出各种创造性设想,并进行创新改进,初步确定创新实验方案。课题小组讨论,征求各方意见再改进,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并在课堂上得以验证,听课,切身体会新实验方案的感受,并与老师学生交流分享,之后结合师生的'意见再改进。
总结阶段(2024年5--6月):
收集研究材料,总结经验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主要研究措施有:
1、实验创新与实验问题的研究:针对演示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几个演示实验作为创新的突破口。收集了有关信息和数据,对实验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真对实验进行设计。加强理论学习。为了统一课题组成员的认识,转变观念,掌握和了解演示实验的新理论。
2、创新方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反复地进行探究实践,并在课题组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批判性的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演示实验的设计、实施不断的改进。
3、针对个别实验主要研究:在创新要求上,尽量做到少而精。实验创新的研究中我们遵循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改进的改,不做为了课题而做创新实验,实事求是,不抄袭,不做假。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争取发表演示实验相关论文。
2、经常写实验随笔记录研究过程,或者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拍照摄像,记录演示实验改进过程中的得与失。
3、自制教具的展现。
4、课题研究的报告。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六篇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8150字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 家校合作的方式
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 (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
(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
(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3、美国学者戴维斯 (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二) 家校合作的策略
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
2、中介策略:与教学和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有关,但是支援教学活动的。如使用各种联络方式向家长说明学校情况和学生的进步;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旅行活动,指导学生游戏;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研讨会参与学校政策的讨论、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3、边缘策略:与教学活动无关的教育活动。如家庭提供青少年儿童基本的生活条件,如营养、健康和安全;家长参与对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提出建议;家长参加家长委员会、教师–家长协会等;学校帮助家庭联系社区资源,提供给家庭和学生一些服务和赞助等。
(三)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1、前苏联十分重视家校合作。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必须是经常的、具体的,有家长委员会、家庭和学校协助委员会等专门的组织机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就是家校合作的典范。
2、在法国,人们认为,教师、学生、家长相互通报情况,是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互协调的最好手段
3、德国学校重视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利用家长的学术专长和专业经验,组织他们帮助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4、在日本,市镇村都设有社会教育主事,协调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和关心。社会教育设施不断充实和增加,如“青年之家”、“少年自然之家”、“儿童文化中心”等,作为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系的纽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5、在美国,有许多组织,如全国家长教育协会、全国家长和教师大会、美国儿童研究协会等,从事推动家校合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的结合。近年来,美国的许多地方成人集体也为青少年儿童组织了“儿童办公室”、“家庭-学校支援中心”,积极投入到家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中。
此外张达红老师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中指出了我国现有的方式,如学校可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校报、便条扽更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还有可是适时的家访,与家长沟通。利用电话进行访谈提高效率。学校通过“家长来校日”“家长接待日”等译介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开通家校合作网页等
三、“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定义的界定:
(一)与“家校合作”定义的比较:
⑴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⑵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二)“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定义:
⑴内涵:“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教师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并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与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这种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追求和谐即保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现代家校合作的目标与归宿。所谓“超教育”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家校合作的各方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二是指与传统的家校合作相对应的特征;三是蕴含了对家校合作中的各方素质与个体特质的特殊要求。其突出特点是教师运用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立足学校领域研究家庭教育,汲取家庭教育的长处,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双方的力量和成果相互交流和汇集。一方面部分甚至全部地担当起家庭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综合性辅导,使之具有部分甚至全部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对传统“教育”的跨越性研究。
⑵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范畴,寻找二者的契合。
四、“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
众所周知,社会参与教育与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开展本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利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总是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试图实现家长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合一。
其具体任务包括:
⑴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之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使家长具有现代育人观念,教育方式、方法;具有教育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具备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形成促进学校教育的合力。
⑵使教师具有家长对子女的爱心、责任感,汲取家庭教育长处,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的理论依据
1、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中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能够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感,提高教育质量。
管理理论中,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责任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责任由担当的职务决定,权力是履行责任的保证。因此,责任、权力必须坚持相统一的原则。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关各项决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长的参与,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又是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2、从父母教育权的演变历程来看,“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使儿童权利更大限度的得以维护。
古代社会里,父母对子女具有绝对的教育支配权。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生产的社会化、工业化使家庭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教育权利,即家庭中对劳动者的培养,而学校尤其是公共教育取代了父母相当部分的教育权利。于是,开始出现了教育权利由家庭向国家公共教育的转移,也就是“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的雏形。“家庭教育的超教育” 通过实现家校合一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3、从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协同学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家正是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效应的表现。
协同学是系统科学的新分支,创立者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宏观的或微观的。这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系统内部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那就是各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受相同原理支配,这个相同原理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形成的协同效应并自组织成为协同系统。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实现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过程之中,需要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就是实现其功能的手段之一,它使学校、家庭、社会各系统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学校教育居于系统的主导地位,指导家庭教育,协调社会教育,使教育系统不断向着平衡、和谐、有序状态发展。
4、从教师的新职业精神角度分析,“家庭教育的超教育”是现代教师职业的要求。
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系统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5、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来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成员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而且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相互控制和影响,同时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应该考虑如何调动家庭的力量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从而最终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6、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配合
由于大部分家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缺乏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研究,面对着自己唯一的孩子又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仅仅凭着对孩子的爱进行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偏差。突出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内容偏差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可行性分析:
有利点:教师具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既有教育学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子女的切身经历,他们本身就是“家长、教师合一”的典范。
困难预计:⑴教师任务繁重,在时间、精力上难以做许多学生的家长;教师本身在家庭、学校教育方面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需要加强自身发展。⑵家长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参与教育的时间少;许多迫切需要提高的家长反而拒绝接受教育。
七、“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的内容及阶段性进展: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报10项)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14.1——2调查家长现状报告张梅香
22014.3——4制订家长教育内容汇编 陈文斌
32014.6——10收集家长教育资料汇编余盛国
42014.11——12整理汇编家长教育内容汇编杨辛勤
52015.2——3搜集、研究家长教育方法汇编汪丽娟
62015.4——5整理、汇编家长教育方法汇编 吴又红
72015.5——6实施家长教育的内容汇编胡子琴
82015.7——12实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汇编许松华
92015.6——10建设校园网 胡从阳、
桂胜文
102014.3——4举行不定期和专题辅导 陈丙年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
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
4—82015.12《家长应当上的12堂课》(暂定)专著 集体
八、“家庭教育的超教育”课题研究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
⑴使家长协调教育目标。
⑵使家长认同学校教育方式。
⑶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⑷教师能以家长的情感和家庭教育的长处,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
⑸使家长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2、课题研究的难点:使家长具备正确的育人观;获得有利于子女发展的教育方式,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辅导子女。
九、“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方法、手段:
⑴调查法;
⑵个案法;
⑶不定期辅导;
⑷专题讲座;
⑸自学法;
⑹反馈法;
⑺档案追踪研究;
⑻家长网络学习;
⑼现代传媒如电信、远程教育等学习;
⑽社区、夜校学习。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方式已在国外普遍开展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已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毕竟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加之文化差异与地域特色,决定了国外在此领域的实践与研究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但无法取代我们的研究。
从国内情况来看,在部分中学都成立有自己的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而未能发挥家长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构建中的应有作用,此类的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上探讨多,具体实践少;提出问题的多,拿出切实可行办法的少;理性思考的多,实践研究的少。不少学校也开发了家长学校网站,但这类网站与其他同类网站一样,只是将原来传统环境下的家长学校信息电子化。
本课题研究的趋势是:研究信息技术对德育活动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家、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施教的目的、内容和模式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德育必须由传统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实现美好人性为目的的、开放的发展性德育等新理念、新见解、新对策,旨在建构一种青少年网络德育模式,指导网络德育尤其是小学网络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都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2)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二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学生的求知、成长的兴奋点被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他们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
(3)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最相信的是父母、最亲密的也是父母,在父母面前,他们无忧无虑,最乐于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离开父母的呵护,他们就会茫然若失、进退维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地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是最乐意帮助孩子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最佳督导者和最佳观察者。
国内外的研究都已证明,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少有一个成人对孩子始终耐心地鼓励和帮助,对于孩子获得生活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还证明;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他们父母的情感和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您——伟大的父母,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能自我调节的人,并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或套话。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父母的支持、鼓励和爱,是孩子获得生活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题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家校互动联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校德育得到延伸和补充。
(4)建立健全、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对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社区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 这种结合从“应有”到“实有”
却有一个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力量整合、教育组织调整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
(1)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大家共同进步。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在实施网络德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学生,以及广大家长,都将整个过程中受益,达到多赢的效果。
(3)德育需要网络,网络成为德育活动创新的重要途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我们用更少的成本,取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4)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传统德育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封闭性和一元性,与信息社会的开放性、多元性不兼容。针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网络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而无所适从或饥不择食的现状,德育要敞开思维的大门,要走进由不同制度的社会和历史、现实、未来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信息时空,让学生经受信息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
2.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4.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网络环境为特定背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型育人格局。
三、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标:
(1)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校本特色的网络德育模式的作用。
(2)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校德育的效能、品味与魅力,使德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成长和发展。
(3)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学生良好学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及重点:
研究的内容
(1)探索网络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和谐互动机制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2)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目标。
(3)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内容。
(4)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途径、方式方法。
(5)探索网络环境下家校和谐互动教育机制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研究将以网络环境下德育实践研究、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研究为重点。
四、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运用文献法来整理和运用当今国内外关注网络教育、小学德育的相关的理论与
实践,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2)调查研究法。通过师生随机的座谈、平时的观察以及课题前期的问卷测查,发现学校德育中存在共性问题,分析小学德育现状,为构建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评估课题研究实效提供参考与依据。
(3)行动研究法。强调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特点,在德育实践中分析、改进、总结。
(4)案例研究法。不断收集德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教育规律。
2.研究思路
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现状,建设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德育工作队伍,开展网络环境下针对性的小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架构网络环境下德育模式。
3.研究对象:各班级
第七篇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2200字
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 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 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最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实施步骤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__.04——20__.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__.07——20_.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__.08——20__.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__.12)
结题报告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作者 张春兴 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 作者 季铁军 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栾蕾 陈百军 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 张晓梅 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作者 秋实 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作者 项成波 中华语文网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马龙 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第八篇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行调研抽检情况的的报告1150字
一、调研检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为提高全市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质量,依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以及《铁岭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文件》[__年.1号]精神。市教育科研所从__年年10月24日—__年年11月8日对我市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调研检查。在调研形式上采取了座谈交流、听汇报、查阅课题相关材料等形式。科研所制定了10个方面的调研检查提纲,组成了调研检查小组,随机选取了各县区课题研究的学校,总计调检学校23所。在各县(市)区教育局及教师进修学校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较好的完成了此次调研检查任务。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极大地促动了各课题承担学校的科研热情,对保证和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调研检查了解到的情况
(一)成绩方面的表现:
1、各县区重视这次调检工作
(1)、文件下达后,有关县区及时对召开会议研究检查一事及时向基层学校传达市里文件精神,有的县教育局还下发了文件,如昌图县教育局以《通知》的形式及时转发了市里的文件,李俊田副局长亲自参与了调检活动。
(2)、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普遍重视此次调检活动。从参加人员组成上看,多数教师学校校长亲自参加了本地的科研调检,科研室主任全程参与,协助做好有关事宜,使得此次调检工作顺利完成。
(3)、科研调检工作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重视。相关材料准备充分,摆放有序。绝大多数学校的校长亲自做汇报,并提交了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一些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的奖励政策,调动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大多数被抽检的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比较扎实,课题管理有新进展。
研究过程反映出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成果,多数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有记录、有材料、有阶段性成果,文本档案定期装订成册。而且,使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渗透教育科研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银州区实验小学、十九小学、铁岭县新台子中心小学、昌图实验小学、市直三中等学校都做得比较好。还有的学校建立起了课题研究电子文档,从立题到研究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体现,资料齐全,一目了然,随时提取。如区十九小学网站、开发区一小网站有课题研究介绍,市直三中、开原五中等学校的课题研究电子档案也比较好。
3、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绝大多数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也在不断增长。有的学校课题研究已经达到了能够申请结题验收的水平。如银州区实验小学尤为突出。校长万丽华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它们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省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学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学校编写出了几本校本课程教材。昌图实验小学的课题成果“自助餐式作业”也很有特点。银州区第十九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课题情况在省有关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第九篇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6500字
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分析现行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我认为《通用技术学科与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应用的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胡九斤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胡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通用技术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技术的性质》教学案例,论文《多媒体技术与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探究》。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思维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首先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有许多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说实话,当时在申报市第三期个人课题之前,我对于这“课题”二字是既茫然又惊恐。因为在思维定势里,课题都是那些经验丰富、理论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的学者所研究的。我这样的“菜鸟”怎配得上这“研究”二字?而且对于要怎样主持“个人课题”,我一无所知。这时,多亏了李校长的督促和指导,我对“个人课题”有了逐步的了解,原来的茫然也变成了期待。因为当我将平时教学中的主要困惑定为研究对象后,便豁然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这个任务极具挑战性,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去阅读、观察、实践、探索。
相对于、省级、市级、区级和校级等集体课题,“个人课题”是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独立主持,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具体而微观的教育问题的课题,也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范围。
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认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没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人课题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引导教师自我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紧密联系日常工作,积少成多,使科研进入常态化。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但万事开头难,在最初选题时,我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不了解什么样的题目适合个人课题,在李校长的帮助下,我了解到:1)选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2)研究范围宜小3)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4)视角新颖创新。我曾列出过几个题目向李校长请教,如英语词汇抽查中数学概率知识的运用、理论讲解中直观比喻用法的运用,但这些问题其实是论文题,却不适合作课题题目。因为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将实践联系理论稍加研究就可解决,并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去调查、实验。而我的另一个题目“英语阅读课常见环节的效度和创新”也有问题,首先,“常见环节”这一概念就不严谨,且无法界定。其次,“效度和创新”,选材范围太大,无法作为只有一年期的个人课题的研究对象。课题的名称应具有问题性,不宜用肯定语句,而且也不宜用比喻和拟人,否则无法清楚表达研究的“是什么”。那评委自然而然没兴趣知道你要陈述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
同时提醒大家在选题前可以进行文献检索,以避免重复前人已讨论过的问题,并可从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研究的空白区,获得灵感。
经过筛选,我结合我校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特殊情况,定下了“高中农村生源学生英语现状及教学对策”这个题目,并有幸获得了立项。
在个人课题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其中个人课题的调查与实验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而“个人课题”的行动研究则有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等。在这里我就不赘述。
从第四期个人课题开始,教研室设立了个人课题中期检查,主持人就已完成的任务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如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己课题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时申报课题变更。
另外还有几个小提示:
第一:我们最初申报课题的“个人课题”申报表,一定要留着,因为后面我们最重要的研究报告,其中很多内容有重复,特别是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研究过程及方法,后面只需要结合实际的研究过程,再补充完善。
第二:可以先把最主要的教学案例和教育论文先完成!中间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过程性材料记得要收集,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或教师调查问卷,还有访谈记录,特别是和本课题相关的学生作业,体现成果的学生成绩,还有一些相关的获奖文章都是后面我们需要的。
第三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好几次市级的课题培训及交流活动,专家会对课题研究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指导,并为大家提供优秀的个人课题研究的案例。而且在结题时必须上交课题培训会议的参会证,否则无法结题,所以请各位密切留意市教研室网站的通知,不要错过会议。
在主持课题的过程中,我出现的问题就是时间分配很不合理,前轻后重,导致到后面手忙脚乱的,甚至修改的时间都没有。从“个人课题”申报表通过审核之后,我们正式开题算起,我们将近有一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课题,但不能总觉得有的是时间,不断往后拖。我结题时那叫个悔不当初啊。因此,我深刻感受到:个人课题不是论文,需要我们要做的东西很多。要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对文献进行研究,夯实理论基础。记得去年我和汤老师去参加课题培训会,约在新街口见面。当别人提到新街口时,我第一反应是:逛街。而当我找到汤老师时,他正在新华书店孜孜不倦的阅览挑选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当时,我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深深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我们需要倾注心血,不断学习。
希望大家通过我做的这不成熟的介绍,对个人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并能避免我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专业化发展,并祝愿大家的课题都能够立项,个人课题成为促进我们教师团队共同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我校文化发展的添加剂。
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本年度在课题研究方面,本人做了很多努力。现简单地小结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年初,我制定课题组和个人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尝试着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积极探索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因为我们认识到校内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极大的刺激和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的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本年度我校继续由校长亲自抓此课题研究。
三、做好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晨光异彩课题组研讨课四次。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工作比较繁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保存不全。
本年度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4.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整体间构与和谐教学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点: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因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今后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三、对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探索
1、整体建构,梯度上升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自觉搜索留在大脑中的某些表象,揭示事物间丰富的多元化的联系,从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或因果互及的丰富联想。如在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我借助了几何画板,让学生总结它的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3)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让学生回答)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设计具有内在联系和一定梯度的数学问题,构成'问题系列'。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断解决问题和原有认知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呈现出积极建构态势,开发了学生创造潜能。
2、发散思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在研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设计变式题、开放题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纵横沟通,并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3、创新思维,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象征,成为引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成为: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②学生学习的帮助者;③学生学习的激励者。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们的科研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
四、本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中,过于容易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选择恰当的问题并非易事。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准确掌握学生的思路和意图以便于及时引导。
2、应该尽量避免教师主导性过强:新教学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主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学习过程中来。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搭建一个框架,让学生自主地将已有的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应继续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我们教学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如何调动起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是个难题。
虽然这个学期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如何培养,如何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与合作等,这些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调整和改进研究的策略,争取以后能使得课题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4
一、研究工作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微型课题《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开发与研究》,在研究方面,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使课程能有效的开展。
1、教师方面:在以前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以教授结果为主要目的,往往忽视了音乐在生活中的教育。
2、幼儿方面:我们引导幼儿利用日常生活物品丰富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音乐学习质量。通过环境优势,让幼儿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感受地域文化生活中的音乐内容。
3、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积累了音乐生活教育的资料,在进行教育实验课的同时,积极进行理论上的研讨,并及时总结。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幼儿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充满好奇,对什么东西都想去动一动,敲一敲,可生活中的物品实在太多了,幼儿都是无意识进行活动,对于生活中渗透的音乐无所知。
2、由于本课题设计到家长,知识面较广,有些资源需要家长配合完成,有些生活中的渗透教育也需要家长带动,部分家长对于音乐教育不是很了解,尤其是生活中的音乐教育,无从下手,且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指导及带动孩子。
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音乐教育生活化的理论学习,请有关领导和专家。
2、在开展课题活动中时,改掉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应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引导地位,而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主体能动性。
3、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请家长能在园外对幼儿进行这方面引导。
三、下阶段研究计划:
1、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及喜欢更多的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2、结合课题,合理提供操作资料,创设幼儿喜爱“我行我秀”等活动区域。
3、我们还将音乐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去,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了解生活中的音乐。
4、继续加强与家长合作,共同探讨适合中班阶段的音乐教育方法,争取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乐趣,做个喜欢音乐的快乐孩子。
第十篇 优秀课题研究报告模板850字
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 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他还说: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 一批到底 ,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研究目标
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爱投数创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 指导学生自学 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研究步骤
第十一篇 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范例1600字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_____.6月——20_____.8月)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20_____.9月——20_____.6月)
第一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20_____.7月)
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论文、案例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要力争达到如下预期成果: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水平跃上新台阶,发表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和论文评比获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魏祥珍、吕维鼎,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对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安排、经费统筹、并负责执笔撰写各种报告。
2、课题组成员:武海洋、陈坤,负责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整理、统计、写成报告。
肖博、蒋倩雯,负责课堂跟踪调查、评价。
吕建军、金欽,负责联系实验学校的课堂观摩、送教下乡等。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我们采取因陋就简,就地解决:一是依靠中心校的支持。课题研究的下乡课堂实验的车费、住宿费、生活费、打字复印等均由主管中心校报销。二是各实验学校的支持帮助下乡的生活用餐,许多学校是主动承担的。
第十二篇 技术创新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300字
论文题目: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一、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_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_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
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