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x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23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2篇 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23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3篇 2023关于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水利建设的现状,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11月9日—10日,在王金燕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水利局关于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汇报,深入万村、黄柏、张村、皈大、龙头山、花桥等乡镇,实地察看了部分在建的水毁工程恢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并召集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干部、部分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12月13日还组织了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结合代表视察反馈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市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发展水利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央、省、上饶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要求,抢抓国家和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达3.01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545万元。使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市落地,并相继开工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序推进。xx年以来,全市66座水库溢洪道应急除险工程全面完工并验收;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内的10座小(一)型和1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年初已全部完工;规划外投资3993万元的双河口水库通过多方努力已完成了前期工作,拿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省发改委的批复;列入国家规划内的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正在建设当中;省级5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批复及投资概算已完成,目前正在招投标中。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效果明显。有效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三年来,中央、省、市三级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4200万元(市本级配套1050万元),对134座小型灌区进行整治和节水改造;去冬今春市本级投入400万元,对178座出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通过整治渠系、修建堤灌站、对出险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用水灌溉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中央投资的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xx年12月开始,启动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黄柏乡乡镇防洪一期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95%以上;xx年9月继续争取实施了黄柏乡乡镇防洪二期工程,工程投资76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80%左右。工程总投资预计达2488万元(市本级财政配套517万元),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地保护沿岸1.28万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耕地面积1万亩。
(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及时展开。“6.15”、“6.19”超历史特大洪涝灾害给全市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全市各地共有595处水库、堤防、安全饮水等水利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61万元。市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抓住时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市财政配套732万元,及时启动了第一批共73个项目的水利冬修工程,并全部开工建设,到代表视察止在建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同时,以“双百”工程为抓手,掀起了水利冬修“双百”大会战高潮,快速推进 “6.15”、“6.19”水毁修复工程、黄柏乡乡镇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急度汛工程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达标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水利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都在逐年增长,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但由于我市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六、七十年代,老化、年久失修,防洪抗灾能力较弱,仍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仍然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口仍然较大。一是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已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需要维修的水利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所需的水利工程资金总量大,据统计,今年“6.15”、“6.19”、“11.4”三次超历史特大洪灾造成的损失所需的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就达8000多万元,仅管我市投入的绝对资金每年有所增长,但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目前除第一批起动的73处水利冬修工程和乡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修复的283处水毁工程外,仍有239处水毁水利工程尚未修复,需资金5686万元。二是国家和省市工程项目投入都集中在较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上,对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列入计划,上面没有资金扶持,这部分资金完全要靠地方财政来解决。三是农村取消“两工”之后的投入缺口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行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的办法,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等原因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因此,要求乡(镇)村20%的水利工程配套资金也很难落实到位。四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渠道较分散,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力和效率。目前掌握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部门和单位有发改委、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局等7、8家单位,资金使用分散,运行环节繁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五是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如xx年实施的50个水利冬修工程均已完工验收,但至今400万的维修工程款尚未支付。
(二)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一些弊端。调查中,基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招投标问题反响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普遍存在串标、围标、卖标等不良现象;二是因串标、围标、卖标,使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招投标成本增大,必然占用工程较大资金,难以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招投标程序复杂,过程长,拖延或耽误了水利冬修的最佳时间;四是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主体不够明朗,权责利不清,造成建、管、用三家分离,管理脱节,不利工程监管。
(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效益不明显。调查中,基层对已建成的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反映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已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特别是一些集中供水工程,由于设计标准低,与安全供水需求不相适应。二是个别集中供水工程由于建管脱节、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原因,难以保证可持续运行。如黄柏乡投资1000多万元的自来水厂,至今不能正常供水,而且效率不高,受益人口目前只有100多户,达不到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
(四)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不够到位。一是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尚未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缺位,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监管。二是水利工程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致使水利工程监管不力。一方面是市水利局机关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与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不匹配。市水利局机关只有11名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都在45岁以上,难以担负起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是基层水利工程技术员队伍薄弱。14个乡镇(街道)大部分只有1名水利员,个别乡镇(街道)至今未配。目前在编的36名水利员中,在职的只有19人。他们大多是非专业技术人员,而且年龄、知识老化,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6.15”、“6.19”“11.4”3次洪涝灾害,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因此,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xx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务必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加快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建议:
(一)继续加大投入,多渠道保障水利事业发展。一要加大市本级财政的投入,建立水利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关于“今后十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xx年高出一倍”、“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规定,市本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水利建设资金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要有明显提高。二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和扶持重点,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三要严格项目统筹,整合部门资金。科学调配项目,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四要完善和创新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融资公司等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五要按照中央、省市水利工程项目资金配套的要求,市本级财政要将配套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当前要尽快研究启动第二批水利冬修工程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确保受损的水毁工程在今冬明春修复使用。尤其是对再次遭受“11.4”洪灾的龙头山、皈大乡的水毁工程在资金安排上要给予倾斜。
(二)加强规划编制,不断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一要严格按照省里提出的“五大水利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力争通过5至xx年的努力,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二是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组织编制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三要统筹安排全市六大水系水利工程布局,按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四要对全市水库、山塘、灌渠、堤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普查,摸清我市的水利资源利用和发展情况,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列入年度水利工作重点,同步抓好落实。五是要加强市域内主要河道流域治理及重要地段的防洪堤工程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市财政要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发展规划及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严格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要加大招投标监督力度,对工程招投标中的串标、围标、卖标等扰乱招投标秩序的行为和干扰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公安等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杜绝“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建议工程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下的应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采取议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在应急水利工程、水毁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要特事特办,以免延误工程建设最佳时期。二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管。要始终坚持水利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主体和责任,积极总结龙头山乡水利工程建设监管的经验,确立可推广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的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建立施工队伍管理制度与工程质量监理问责制,规范施工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妥善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三要优化工程建设环境。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法规政策,建立水利与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四)积极破解难题,加快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一是市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的要求,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对区域供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实施到位的乡镇村,要督促做好管网对接通水工作。二是要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要妥善协调解决黄柏乡自来水厂问题,明确时间、优化方案,加快速度,让群众早日受益。
(五)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监管力量。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理顺乡镇水利管理体制,加强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市政府要落实好中央、省、市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站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让它们切实履行起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职责,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办事。二是要加强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队伍素质。要加大对水利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和考录力度,招录一批水利技术专业人员充实到市水利局机关与乡(镇)街道水务站。要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三是要大力引导扶持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用水管理办法,鼓励农民用水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用水、管水和加强水利设施维护的积极性。
第4篇 某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XX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XX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23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6、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进水利事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一要健全水利融资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用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市场化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社会化水利建设融资新机制。二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转,发挥最大效应;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业灌排用水政策补贴、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级差水价、经营性企业用水高标准定价的节水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基层水管体制。依托现有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机构和人员,强化其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我县五大灌区覆盖范围,设立跨行政区域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机构,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围绕工程建设、群众用水、科技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提高基层站所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