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调研报告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71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xx山北坡高寒二阴山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全县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万人。据调查统计,2023年底,全县贫困人口24333户91237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2.5%,其中沿xx山北坡的47个贫困村和沿北部荒漠戈壁滩的8个移民村共55个村13449户57952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63.5%,是该县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该片区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气候冷凉、灾害多发,群体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种养品种单一、粗放经营为主,在村庄面貌、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等各方面与川区乡村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按照区域平衡和抓住抓重的原则,采取得力有效的举措,尽快解决这里的贫困问题,让该片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顺利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xx当前面临的政治任务,也是省市各级党政组织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面广量大的贫困现实和片区实际,各种扶贫措施都必不可少,但要大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尽快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扶贫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空间

xx县xx山浅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土地面积广,有耕地面积31万亩,其中83%的耕地为坡旱地或二阴旱地,多为黑壤灰钙土,周边草场较为宽阔。在这种气候、土地条件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油料、青稞、大麦等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散养游牧为主的畜牧业,在解决群众生活温饱过程中曾长期发挥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农资不断涨价,农产品价格低迷,使传统种养业效益逐年降低,导致山区与川区群众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就得以辩证的思维重新审视这些条件,“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能多”。这种冷凉气候、大面积旱地,对于传统产业是制约因素、劣势条件,但对于新兴的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草畜产业来讲,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因为适地中药材、小杂粮和饲草虽然也受霜冻、干旱的影响,但相对于油料、大麦等作物,所受影响较小,尤其是根茎类药材,早晚霜冻几乎不受影响。游牧散养效益低下,但若将游牧与种草养畜、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草场、大面积种植牧草的优势,养殖效益会明显提升。双孢菇等食用菌最适宜冷凉气候,在沿山地区大量建设食用菌大棚,与高温的南方错季生产,质优价好,效益可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特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从xx沿山的实际出发,发展这些新品种、新产业,不仅能将气候、土地劣势转化为优势,而且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前市场上适销对路且价格不菲,利用沿山广阔的耕地资源,只要持续扩大这些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贫困村群众收入、扭转与川区的差距就会指日可待。

二、特色产业发展的群众实践和前景展望

摆在我们面前的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样的地,如果不突破常规,转变观念和认识,只能在原地打转。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开展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双联”行动进行大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村群众的思想变了,观念新了,他们对那山那地的认识深化了,“再不能等靠要指望老产业了,要找新的出路增加收入”“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化劣势为优势,将不利条件变成发展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山区的发展才有出路,山区的群众才能致富”干群思想的禁锢开始打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信心高涨起来。今年,南丰乡马营、胡庄、铁城等村部分群众,试验种植板蓝根、黄芪、防风、当归等中药材13个品种4600多亩,预计亩均收入将突破1000元,其中,马营村村民赵世祥种植当归、黄芪、防风等240亩,总收入34万元,纯收入20多万元。铁城村村民刘文昌种植防风15亩,总收入近3万元;村民刘伟种植防风8亩、黄芪2亩,总收入21400元,亩均超过2000元。新天镇周陆村在村南“十种九丢”的河滩地上种植“张杂谷3号”旱地谷子1030亩,今年长势良好,村里老人们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现已收割订单卖出,亩均纯收入1000多元;该镇上姚村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细算啤酒大麦与旱地谷子的效益差距,今年拿出一半的耕地2100多亩种植谷子,亩均收入1200元以上;群众信赖党支部的决策,近期又建成蔬菜大棚82座,上姚“四化”新农村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上述群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土地规模收益的做法,为贫困片区开拓了一条见效快、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路子,应该大力推广。在种草养畜、规模养殖方面,铁城村修建养殖小区2个,建成高标准暖棚218间,养羊1200多只,其中,村支部书记刘兴志种植白燕麦34亩,将收获的71吨干草全部用来饲养216只绵羊,今年出栏92只,总收入10万多元。六坝镇五坝村利用大量的制种玉米、萝卜等废料,动员群众投资12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暖棚猪舍36幢360间,引进品种猪210头,年出栏仔猪3000多只,育肥肉猪200多头,实现收入142万元。他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传统产业,提升养殖效益,典型作用发挥的好。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上,原来人们认为沿山地区无啥文章可做,但下面的这几个典型,突破了常规,为贫困片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洪水镇上柴村村民张崇峰投资140多万元,搭建占地面积16亩的立体双孢菇大棚9座(种植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年纯收入可达350多万元。顺化乡土城村、丰乐乡卧马山村、新天镇吕庄村、南古镇左卫村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沿山冷凉旱地,分别建起半地穴式食用菌大棚216座、50座、80座、120座,六月进料,八月出菇,棚均收入1万多元,大部分都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盈利的目标。群众丰富的实践内容,给我们上了深深的一课。这些新产品、新产业的产生、发展,使我们对xx山浅山区扶贫攻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把扶贫产业作为核心举措来抓,持之以恒、扎实工作,贫困片区一定会后来居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加快扶贫产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更新观念,深化认识,我们看到xx山浅山区扶贫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经过群众的自觉实践,这些适宜当地条件、符合市场需求、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产品、新产业正逐步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为了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尽快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扶贫投入为引领整合力量不断开拓扶贫产业新路子。贫困片区的扶贫攻坚、产业发展由扶贫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义不容辞,但面对量大面广的贫困现状,有限的扶贫资金力不从心,这就要求各级扶贫部门一方面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另一方面要按照“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在省市县各自层面,尽快出台以扶贫资金为引领、整合各类涉农项目,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突出资金投向重点,其中的大头要尽量瞄准产业这个核心,集中力量扶持符合贫困乡村实际的新产业、新品种,改变过去为求温饱将资金投向效益低下的传统产业的做法,尽力提升贫困户的增收幅度,不断强化其“造血”的能力,从而使扶贫资金发挥出效益。

2.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重点倾力打造扶贫产业新基地。

新兴产业发展要避免零星化布局、低效益重复,就要在扶贫产业规模发展上做好做足文章。首先,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在相同条件下连片设计开发,产业基地才能上规模、上档次;其次,在发展模式上,重点采取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模式,围绕“一村(或数村)一品”“一乡一业”,着力打造适度规模基地,以基地带农户,以产业兴农村,努力克服农户分散经营、产业集中度不高,从而导致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第三,在推进措施上,以土地流转为主,鼓励能人大户、中介组织、客商企业投资承包,发展新品种、新产业,贫困农户或者入股参与,或者舍大抓小,将大面积土地流出赚取稳定的温饱收益,依自己能力或搞设施大棚,或搞规模养殖,或高劳务输出,这样避免家庭有多业,一人干三样,样样低效益的传统,使家庭和人均收入倍增和翻番,从而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目的。

3.以强化金融支持为动力持续推进扶贫产业新发展。

扶贫产业发展的制约是资金问题。扶贫投入有限,贫困群众自身底子很薄,新的产业却需要大量的投入,要有效解决这个普遍性问题,就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金融支持扶贫的政策,我省扶贫办积极与各商业银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建立的小额贴息贷款、互助资金等5个金融合作框架协议,为贫困地区依靠金融支持提供了优厚待遇;但作为插花片区的重点贫困县,xx县没有完全享受5个框架政策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努力争取扶贫金融政策的全面平等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担保力度,支持县内银行创新用贷机制,限度用好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等资金,为扶贫产业发展持续添加新活力。

4.以加强专业合作组织为保障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

第2篇 山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___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本文将为你提供山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沙腔乡核桃坪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5月26日、27日深入沙腔乡核桃坪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一)村情简介。现在的核桃坪村是2023年由原下核桃坪村和原上核桃坪村撤村并组而成,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良种核桃5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黄豆为主,辖6个村民小组,沙二路横贯全村6.5公里、上下核桃坪组和斯密罗科均通公路,而磨子坪、小沟、司儿湾处于山顶尚未通公路,全村现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儿5人,教学点1个、1-3年级学生98人。

(二)产业发展。2023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对口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2600亩茶园,因产茶迟加上技术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现900亩。2023年市军分区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960亩良种核桃,因品种或者气候原因无法挂果,现在仅剩550亩,只能当烧柴。近两年磨子坪等乡政府帮扶新增造林4000余亩,小沟等群众逐渐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

(三)农民收入。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季节性打笋子两次,支撑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高山3个组部分养羊户年出栏山羊近10头,矮山猪、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目前带动收入不大。未流转的柳杉造林全村6000余亩,按每亩年产值250元算,拉动全村年均收入800元,但有个留存争取的过程。合计人均年纯收入41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四)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军分区帮助下已经硬化,上下核桃坪和斯密罗科3个组在沙二路沿线通公路,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都在山顶没有通公路,但均已建成1.5米宽的水泥联户路全村实现了农网改造,已通电;通讯信号尚未全覆盖,其中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手机信号还比较困难;全村 村村通卫星电视已全覆盖。

(五)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全村共计党员36名,村级班子设有支书、主任、副支书、文书、纪检小组长,县上下派了林业局何卓刚为第一支书,乡上下派了大学生村官曾珂为村副主任。村级活动场地建设比较完备,村级办公经费全部兑现到位,每年5万元的公共维护经费全部用于水管维护、铁索桥维护、危岩处理、垃圾转运等。村两委比较团结,村组干部的群众威信较高,但文化素质底,致富发展作用不强,因此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完成乡上交办

的目标任务上作用发挥良好,但是在引领发展上作用较差。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策宣传。严格遵守县上规定的两公告一公示,共计公示到组3次并结合两项测评户户见面把贫困户的识别要求、程序要求逐户的进行宣传讲解。

(二)严格选贫程序。坚持乡上监督、村上引导、组上组织、群众做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长会确定初选名单,再将初选名单汇总到村,村上召集全体干部和群众代表排序再公示,县上指标公布后以贫困程度的排序取舍,在集中全乡名单在乡场镇公示。目前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63人,脱贫32户147人,预脱贫6户23人,未脱贫42户193人。

(三)强化督导检查。5月12日至22日乡纪委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抽查,督查共计72户、其中识别对象45户,知晓率高达100%、公开反响良好。

(四)充实《扶贫手册》。结合沙腔实际制作了《贫困户调查表》补充到《扶贫手册》中去,增加了户口数和实际人口数,耕地林地荒地资源普查,七通七有核查、四因三缺一差分析,已享受的惠民政策,现阶段帮扶计划,种养殖和务工创收台账等。

(五)初步归类分析。全村338户,因病80户、占23.7%,因残38户、占11.2%,因学53户、占15.7%,土地流转缺生产资料的16户、占4.7%,缺种养殖技术和务工培训的44户、占13%,超生家庭负担重的111户、占32.8%,有干

劲需要资金帮扶的84户、占24.9%,交通住房条件差的49户、占14.5%,酒疯子贪懒好吃的35户、占10.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客观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艰苦。核桃坪村地形为两山夹一沟,山多地少,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低,加上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且土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灾害高发区、高寒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五是是陈规陋习致贫,该村是纯彝族聚居村,由于受彝族传统习俗的影响,薄养、好攀比。六是医疗条件落后,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得到及时医治,久而久之,小病就变成重病,从而影响自身发展。

(二)主观原因。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政策不配套。2023年以来两边一川一区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沙腔乡完成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县第一累计达1400余人。但当时承诺的是户口转变村民享受的惠农政策一律不变,但现阶段的计生、民政、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却没有执行这一承诺,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县级部门抽查方式有待转变。沙腔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家庭户主的达到了800多人,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登记的电话号码均为户主电话,工作开展中大量的宣传和接待干部入户以在家妇女为主,单纯的电话抽查无法全面反映沙腔乡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脱贫人口存在一刀切。今年县上给沙腔乡已脱贫数量是根据去年上报已享受惠农政策人数,已享受惠农政策不代表已脱贫,导致沙腔乡现在已脱贫数量基数过大。

四、发展意见

(一)开展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

(二)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带动造林,并或者造林政策性帮扶。二是采取规模化、示范户、散养户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开展林下养殖,壮大本地山羊规模,力争各户均年出栏10头山羊。

(三)加大智力扶贫。突出智力扶贫作用,发挥技术和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扩大务工输出。一是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尤其是年轻闲散人员的外出创收,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

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关爱问题。二是加强与外界信息的交流,鼓励群众走出去就业创业,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加强基础建设。一是以下一步三房改造为契机,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的问题,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异地搬迁扶贫;二是继续加强乡域道路交通建设。对未通路的组新建,确保组组都通路,从而为困难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特色寄宿制学校和各教学点的修缮维护工作,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做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四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加网络覆盖率,拓宽群众信息渠道。

五、工作建议

(一)以先进带动后进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核桃坪村现有党员36人,只占全村总人口的0.02%,比例太低。且现有的党员中,近一半属于老党员,年龄偏大。村党支部要积极发展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输进新鲜血液,助推整村发展。

(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核桃坪村党支部领导干部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全村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指派党员作为建卡贫

困户的精准扶贫指导员,组织全体党员与核桃坪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知识帮扶、政策帮扶、物资帮扶等形式,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谋脱贫致富之策,共商发展大计。

(三)积极汇报困难。协调主观制约。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的汇报工作情况,积极与民政、计生、扶贫、公安等部门沟通衔接,早日解决政策上的冲突与困难,为村民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

(四)实行分类指导,做好精准扶贫。按照现有经验,实施项目整村推进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建议加大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的脱贫分类指导力度,实现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第3篇 山区2023年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2023年,xx县被确定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xx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后,我县提出了到2023年建成扶贫攻坚与xx山片区区域发展样板县的目标。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按照xx县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县人大农城环工委对全县扶贫攻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扶贫攻坚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xx县位于湖南省东南端,地处xx山脉西南段,总面积2142.7平方公里,70%以上属山地和高寒山区;全县辖22个乡镇(其中1个瑶族乡)、347个村委会和18个社区,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6万;全县耕地面积38.4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5.53万亩,人均耕地0.77亩,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县。

(二)贫困现状。xx县域经济整体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科学发展任务重。全县现有贫困村120个、农村贫困户7.8363万户、贫困人口31.5314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东部石漠化干旱区、西部采煤沉陷区、南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高寒山区。主要致贫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濒发;二是位居省际边缘,受辐射作用小;三是资源过度输出,遗留问题多;四是开放意识落后,基础设施薄弱。

二、扶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

1、机制体制不断健全。积极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县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以实施规划为平台,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有效整合发改、扶贫、民政、人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投入,合力推动,规划实施工作有序推进。完善农村贫困监测制度,建立“瞄准”机制,搭建贫困人口信息平台。创新考核制度,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制度,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2、规划编制顺利完成。2023年,我县完成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编制和申报,2023年4月初,我县委托省社会科学院,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攻坚、综合治理、保护生态、加快建设、强化特色”的指导方针和“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差别对待,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完成了xx山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编制工作。2023年4月17日,顺利通过了xx山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专家评审,进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xx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笼子有117个项目1120亿元。第一批已进入国家“十二五”(2022-2023年)计划的有164个子项目总投资242亿元,主要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6大类。

3、扶贫攻坚稳步推进。规划中164个项目(含打捆)已开工项目90个,占比54.88%,完成投资21.8亿元,占年度计划(93.15亿元)的23.4%,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53亿元,产业发展完成投资8.86亿元,民生改善完成投资1.75亿元,公共服务完成投资2.92亿元,能力培训完成投资0.26亿元,生态环境完成投资0.48亿元。107国道xx绕城线、黄沙堡至迎春公路、园区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区尾矿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进展较快。

三、片区扶贫攻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从国家、省、市到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管理主体不一致。在国家层面,主管部门为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国家发改委参与;在省级层面,其主管部门为省扶贫开发办,负责扶贫攻坚组织协调与实施,省发改委负责实施规划编制;在市级层面,其主管部门为市扶贫开发办,市发改委配合;而在县级层面,由县扶贫攻坚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发改、扶贫等部门参与。

(二)扶贫攻坚政策倾斜不大。xx山片区涵盖23个县,其中江西17个县,湖南只有6个县,相比全国其他片区,xx山湖南片区内列入政策范畴的行政县数量偏少;相比武陵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仍是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国家和省给予的支持力度大,享受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多方面的政策;相比江西而言,江西享有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振兴、比照西部开发等多方面的政策,其争取的政策、项目、资金份额远超过湖南片区。

(三)扶贫攻坚协作机制不够。片区内株洲与郴州两市之间、市内四县之间尚未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区域联动的机制缺失、部门协作的合力分散、政策争取的力量单薄等诸多问题表现突出,致使国家对xx山湖南片区扶贫攻坚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批系关区域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未纳入国家规划层面。相比较江西赣州,其在争取国家部(办、委)、司局支持的工作力度与效果明显好于xx山湖南片区。

(四)扶贫攻坚项目实施的保障不足。国家确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略至今已有两年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操作层面的具体措施尚不明朗,在资金扶持方面亦未安排专项资金,与片区县和群众期待国家扩大投资、增加资金的期望值极不匹配。片区扶贫攻坚的规划期限已过去两年,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受资金制约而难以实施,片区县启动和实施规划承受的压力大。

四、建议

(一)积极争取扶贫政策,增强跨越发展能力。一是加强重大专项政策衔接。重点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片区规划范畴的xx山片区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扶贫搬迁与生态移民试点县等方面政策衔接。二是加强行业专项规划衔接。争取扶贫攻坚规划列入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确保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和中省投资份额。三是加强普惠性项目衔接。积极与国家和省衔接汇报,争取一批关系片区区域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国家普惠专项扶持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获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四是建议国家和省级继续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

(二)要实施大项目建设,夯实持续发展基础。必须以大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发展后劲。

1、全力推进“大莽山”开发项目。“大莽山”开发对我县的扶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要全力争取“大莽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片区扶贫攻坚范畴。一是重点抓好莽山水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快黄莽二级公路建设,解决莽山旅游的制约因素——交通问题。

2、大力实施自然生态环境整治项目。一是大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治理60万亩石漠化土地;二是大力实施基本良田建设项目,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基本良田建设项目,不断夯实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基础;三是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项目治理和受灾户搬迁等措施,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

3、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的要求,重点提质、提量、提高履盖率,力争通过扶贫攻坚构建比较完善、安全高效、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中心村、镇建设。

(四)要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扶贫攻坚动力。民政部牵头成立了xx山片区部际协调小组,建议省市也要成立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加强领导,指导落实《xx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做好片区规划与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和片区内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及时掌握各地的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五)要加强区域协作,形成扶贫攻坚合力。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内省际、县际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重点项目、重要政策、重大事项的衔接对接,推进片区协调发展。立足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协作,完善配套分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六)要加快扶贫大产业开发,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开发扶贫大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

1、着力抓好xx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园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核心区6平方公里的xx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开发园,积极引进央企省企合资的全国的畜禽产业装备制造厂、xx福鹅鹅肥肝加工项目、xx三农公司智能化菇厂项目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园区,促进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争取把我县扶贫攻坚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一个样板。

2、着力抓好优质农产品生产扶贫产业建设。狠抓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确保全国产粮大县核心县和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地位。紧紧抓住我县北纬25°脐橙优势产业带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把“xx脐橙”打造成为全国的品牌,到2023年,全县种植脐橙27万亩以上,总产量20万吨以上,年产值4亿元以上。以新五丰生猪产业为龙头,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到2023年,实现全县牲猪年出栏110万头。着力实施新建标准化茶园、莽山有机茶示范园、莽山猴王寨茶叶主题文化街建设、莽山野生原种茶保护研究及优质茶苗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工程,到2023年,全县实现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量1000吨。

3、着力抓好生态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扶贫产业建设。今后几年,要把烟草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示范产业、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和农业产业地理保护品牌试点行业来认识、来定位、来落实,全力打造“莽山生态浓香型优质烟叶”品牌,实现2023年种植13万亩、收购40万担的目标。

第4篇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农业委员会近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分两组深入万源市白沙、八台、长坝、花楼、庙坡、大竹、庙子、白果和宣汉县黄金、新华、清溪等已经(正在)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乡镇,采取看现场、访群众、查资料、听汇报等方式,对我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成效

2022 年国家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大力推进,共争取省以上财政投入 19300 万元(万源市大竹河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300 万元,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17000 万元),项目覆盖 97 个乡镇、 228 个村、 11 万多户、 42 万多人(贫困人口 11.1 万人),全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2022 年初,我市锁定建卡贫困人口 121.61 万人(万源市 14.6 万人,宣汉县 33.36 万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两年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 101.89 万人,减少 19.72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8.45% 。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两年来,共新建改建贫困乡镇村社道路 494.3 公里 ;实施人畜饮水项目 42 个,解决了 7074 户贫困群众饮水困难;易地扶贫搬迁高寒山区贫困群众 1945 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三)产业发展明显增多。 发展板角山羊养殖户 82 户,旧院黑鸡养殖户 944 户;新建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基地 31582 亩,贫困群人均增收 1000 元。

(四)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 建立并实施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业主投入、干部帮扶的扶贫机制,国家、省、市县级单位为贫困村捐助了资金,资助了贫困学生。

(五)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结合新村聚居点打造,大力实施了贫困地区农户 “ 三改三建 ” ,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二、困难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较差,扶贫难度大。 贫困地区水利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公路建设滞后,村社道路不畅,交通瓶颈严重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有所发生。

(二)产业发展落后,农民增收难。 部分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风貌打造上,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整村推进的项目村规划栽植了核桃、茶树,但管理十分粗糙、产业相对薄弱。产业市场占有率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茶叶、黑鸡、中药材、牛肉、奶牛、蔬菜等特色产业虽已有一定数量,但与大市场、大竞争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业附加值低。甚至个别农业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申请国家项目补助和贷款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弱。全市农业专合组织虽然有 804 家,但真正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却没有几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投入标准低,资金严重不足。 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万源、宣汉属于山区县,贫困程度较深,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财政给予每个村 100 万元的扶贫资金,只能修 1-2公里 村道,难以综合推进工作,实现扶贫目标。

(四)科技人员缺乏,劳动力不足。 项目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而且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形成 “ 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进,越穷越缺人才、越缺人才越穷 ” 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大都是 60 、 70 岁的老人,一些投工投劳工作无人参与,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五)进展不够平衡,区域差别大。 项目安排存在差异,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通过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项目实施发展较快,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边远山区,步伐相对迟缓,扶贫到户工作尚未真正落实;区域存在差异,市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与边远山区之间差别大,工作进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少农户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一些陈规陋习难以破除,不文明行为难以克服。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一 要强化考核奖惩。 各级政府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和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二要强化规划统筹。整体编制扶贫攻坚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向贫困户、贫困村和连片扶贫区聚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项目支持,尤其要争取宣汉县享受民族待遇县政策,争取宣汉、万源等地享受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四要强化宣传激励。通过宣传引导、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调动各地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形成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争取上级投入。汇报 争取中央将整村推进扶贫标准由目前的 100 万提高到 800 万元 -1000 万元,并将扶贫年限由目前 1 年延长到 3 年; 市 和县(市、区)财政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整合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资金、打捆使用,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整体作用;三要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范围,鼓励和支持互助社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有效解决贫困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培育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要科学规划项目。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产业。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对已经确立的支柱产业,要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降低信贷门槛,全面推广小额贴息贷款,提高信贷扶贫效益,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引进和培植一批有实力、有潜力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要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通过 “ 公司 + 基地 + 员工 ” 等模式,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五要强化人才培养。配强配齐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大力培养和培训一批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四)建设新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要加强环境整治。 抓好生态绿化、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配套建设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二要促进协同发展。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贫困村农民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信息服务和市场流通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加快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要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对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地方的贫困农户,结合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有序搬迁,减少扶贫成本,加速脱贫进程。

第5篇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吕梁山区的调研报告

吕梁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 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 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 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 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 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 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 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 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xx0元 。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 、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 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 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 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 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 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 ,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 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 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 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 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 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 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xx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 (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 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岚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 246户、910口人。xx年秋季,岚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 、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 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 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 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 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 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 ,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 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岚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 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 ”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 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 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 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xx年秋到xx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 候适应,xx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 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 ,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 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 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 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 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 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 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 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 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 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 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 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 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 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 ;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 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 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 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 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 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 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 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 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 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 ”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 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 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 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 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 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 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xx——2023年 ,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22——2023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5篇范文)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xx山北坡高寒二阴山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全县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万人。据调查统计,2023年底,全县贫困人口24333户91237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42.5%,其中沿x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山区信息

  •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5篇范文)
  • 山区扶贫产业调研报告(5篇范文)71人关注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xx山北坡高寒二阴山区,总面积3687平方公里,耕地90多万亩。全县辖10个乡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6万人。据调查统计,202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