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调研报告

就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76

就业调研报告

第1篇 就业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劳动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xx年以来,因城市建设的需要,__市__区部分土地被征用,形成了部分被征地农民。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情况

经调查,目前__市__新区共有被征地农民5775人,其中劳动力4177人,按照性别分:男2220人,女1957人;按照年龄状况分:16—40岁1947人,41--60岁2230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量加大,被征地农民将会越来越多。

(二)就业情况

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共有4177名,其中已就业3070人,仍有1107人没有实现就业,在已就业的3070人中,自主创业的181人;受聘于人的1723人,其中从事瓦工、木工、油漆、水电工作等459人;企业聘用318人;外出务工62人;临时就业786人(帮人看店、勤杂、保安、保洁、保姆等)。从上述就业情况来看,就业人员中绝大多数人工作随意性大、稳定性差,自身无技能,很容易再次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三)技能情况

根据调查,4177名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3611人,高中文化程度464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02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574人,其中持相关技能证书262人,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3603人,其中有培训意向的89人。劳动力受教育普遍较少,职业技能低,就业竞争力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被征地农民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培训任务繁重。培训的覆盖面小。因培训能力不足,只有部分的被征地农民有机会参加培训。部分被征地农民因需要交纳培训费用而不愿参加培训,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培训费用低廉的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快速转移。

(二)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严重影响着转移就业选择和求职成功率。男性就业多从事建筑、水利工程等重体力的技术要求相对不高的行业,而女性则多从事餐饮、保洁保绿等行业。

(三)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健全,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一是被征地农民市场和中介组织发育迟缓,信息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薄弱。二是劳务信息不畅,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向外转移以自发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较大,“马路市场”现象普遍。

(四)资金保障乏力,投入明显不足。尽管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但相对于这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投入明显不足。专项经费落实较困难。

三、被征地农民现状

(一)被征地农民角色转换难

在政府提出建设新工业园区的计划后,迅速进入论证实施阶段,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园区建设和城市建设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城市加速扩张和工业园区等建设项目的大力实施,使得农民在短期内失去土地,无论政府还是农民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致使被征地农民在由农民意识转化为市民意识,由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了“无所适从”的现象。

(二)被征地农民就业难

由于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普遍较低。失去土地后,他们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也较差,就业成为被征地农民的突出问题。

(三)被征地农民进入城市难

一是集体资产的处理难。村改居后,原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发生了变化,对原始集体资产的处理由于主体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债权、债务及合同变更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社会保障、就业政策上,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的问题等。

(四)被征地农民收入来源减少

部分农民依靠地方企业优势,从事苦力,如窑厂等,收入高;部分近郊农民从事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业;部分农民依赖于产权归属自己的房屋从事房屋租赁、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经营活动,且房屋的增值效益明显。由于征地拆迁,农民的收入来源直接受到影响。

四、目前已开展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配套文件

为了摸清我区农村劳动力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对辖区内的农民进行了三次地毯式调查摸底。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汇总、装订成册,并录入计算机动态管理,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档案。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区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

( 二)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在涉及的两个办事处设立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所属七个自然村各设立劳动保障工作站一个,做到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四落实”。

(三)加大宣传引导,转变农民就业观念

从被征地农民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小农意识和就业观念,促进尽快就业致富。一方面以免费培训、保证就业等一系列承诺,充分调动农民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长期不间断地深入农户宣传。

(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以思想观念、法制和安全生产、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三大重点开展就业前培训,促进被征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二是积极开展“四免”培训。根据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意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开展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所有培训实行“四免”,即:免培训费、免交通费、免午餐费、免技能证费。培训科目主要有电动缝纫、保结保绿、机械加工、汽车驾驶等。

(五)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

坚持以采取举办专场专场招聘会、支书送工、中介输送、企校联盟、挂钩帮扶、以工带工、引凤还巢、企业用工座谈会等10多种送工方式,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将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对办事处和村实行一票否决。

五、下一步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

被征地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进厂务工难,从而在城区形成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要让素质较低的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让农民转变为市民,就应该“给其面包不如给其猎枪”,以培训为切入点,让他们转变小农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市民观念,让其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上适应和跟上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化”。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在城市中的赚钱本领。

拥有一技之长后进厂务工,这不仅是农民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让被征地农民能在“洗脚上田”后在城镇中立足,让更多的农民在城镇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加强就业培训为主,增强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措施,既解除他们眼前的“生存之忧”,也解决今后的“就业之忧”。

政府加大培训投入,解决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之忧。征对被征地农民缺乏就业技能现状,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继续实行“四免”职业技能培训,即免费培训、免费就餐、免费接送,培训合格后免费办理技能证书。并推介就业不少于3次。对被征地农民培训的重点主要放在转变就业观念、规范职业行为和增强劳动技能三个方面。把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证培训后的就业率。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

(1)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发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尽可能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为用人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创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2)鼓励、引导和支持被征地农民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之路。农民自主创办企业或开办个体工商业,享受城镇居民创办民营企业和城镇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同等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就业。

努力争取被征地农民就业再就业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优惠证》应发尽发。通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被征地农民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3)鼓励愿意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做贡献。在征地和拆迁的过程中为被征地农民规划留用地,或者采取转包、出租、转让等方式,在周边土地富足的乡镇划出部分“四荒地”、“河滩地”或耕地给被征地农民从事种养业。

(4)组织劳务输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建立比较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与企业签订协议,将培训合格后的被征地农民直接输送到该企业就业。

(三)筹建新区劳动力市场,畅通被征地农民就业渠道

通过到周边县区、苏南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吸取借鉴他们的优秀成果、好的做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拿出劳动力市场筹建方案,并组织实施。为辖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平台。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

面对现在的社会,面对大学生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面对下岗工人的事实。企业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特别的挑剔。优中选优,而相对的那些不为所知的个人素质也进入了选择之列。

1、部分企业最看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最需要大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35.56%和34.66%,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里,最主要的还是学习这一块,这也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到底应以学习为主还是以工作为主的困惑。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致,所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在招聘中企业也越发的重视员工的专业技能,因而在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专业技能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首先了解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专业化复合型”转变,在要求员工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业认为大学生综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数企业很是看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于成绩与学历,社会应该更看重员工未来的发展潜力,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也会是当今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较高

现阶段企业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61.90%的企业将思想道德列为对毕业生的特别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了应对目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诚信的表现以及逃避人力资源风险而采用的措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日趋务实,在招聘中学历、学校名气等因素所占比重都日趋合理,企业的评价标准更加合理。

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别等,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造成就业歧视,影响企业形象。

3.1超七成学生不明企业的人才要求

在被问及“你是否尝试了解目标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时,有20%的学生认为“没有,感觉没必要”,50.8%的学生表示“尝试过,但仍然一知半解”。显然,超过70%的学生并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一直强调就业的双向选择,但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市场决定了大学生相对企业处于弱势的局面,企业的择才标准往往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参考标准。在此情势下,学生需要科学地对市场做分析,需要关注那些未来希望从事的行业、职位的信息,甚至对目标企业的运行状况、企业文化也要知根知底,这样才有助于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一个合格的商人起码要知道顾客要的是什么,然后来判断自己能否提供。如果连目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对企业性质、企业文化等信息的了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怜,求职自然会四处碰壁。

3.2了解企业人才要求的好处:

3.2.1、有的放矢,明确自己该“秀”哪块才能提高求职命中率;

3.2.2、若明确自己达不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节省人力、物力3.2.3、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定义,对该目标企业有更深的认识,为之后撰写简历、面试打下基础,甚至在就业初期都将受益匪浅;

3.2.4、通过对企业的了解,将降低遭受求职陷阱、上当受骗的几率。

在平日的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在读大学生很难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会涉及哪些行业、职位说出个大概。据报道,前不久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活动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学生能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而对未来3~5年的发展计划比较模糊的却占到35%,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结合前程无忧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众多学生在自身及就业目标的认识度不够,方式方法上也存在问题。求职前不知自己“卖”的是什么,不知该怎样“卖”,不知道该“卖”给谁,成为了横在大学生就业前三道隐型的壁垒;同时也进一步折射出国内高校对于学生职业规划开展的落后。

不明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的后遗症还表现在对自身的估计与期望上,超脱实际凭空对自身的评价通常会产生偏差。前程无忧的调查显示,有40.3%的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反观低于30%的表示“很明确企业对人才定义”的学生中,有69.6%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能满足的理由来源于自身能力素质的不达标。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

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道德品质这六项人才基本素质,在大学生眼里哪一项是最为重要的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经验”排在第一,占总量的48.4%。其次为“专业知识”,占到17.8%,“工作态度”以11%位居第三。而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在学生眼里最重要的人才标准榜中垫底。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一个成熟的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道德品质、工作态度、这两项素质。对于企业而言,这两项人才标准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基石。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是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这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企业深知,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也许会带来一时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节,继而失去的是企业长远的“大利”。当然,在实际情况中,道德品质的范围太过宽泛,所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一位hr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有些大学生做错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推卸责任——‘不是我干的’,其实没有责任感比犯错更可怕。”

此外,企业看重的人才素质中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前者决定了价值创新的来源,而后者关涉到工作的效率。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生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

四、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和能力

4.1、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并且要具有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许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之一。所谓有敬业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责任心的人,以圆满完成工作来衡量自己,而不用升迁和报酬来衡量自己。谈起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应该体现在以下4方面的素质:

4.1.1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今人才观的一个重点。所谓人才,首要的应该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和谐的和趋于人格完善的人,是一个和社会融洽相处并且受社会欢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个人身上确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加强思想素质建设,首先要建立辨识思维。这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其次,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但它们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金钱在经济领域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进步,它比情说了算,比权力说了算要进步。但是,金钱一越出经济轨道,介入社会其它领域,就会产生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要正确对待金钱。我们必须以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他的价值,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要求。

4.1.2良好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我们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必备本领。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竞争的加剧,而竞争时代的要求就是谁都必须凭真才实学取胜。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雄厚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精辟的专业造诣;(2)不断进行专业研究、专业应用、专业开拓的兴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观念,同一个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时间、财力最小的当然是最好的。一个工程它有一个规划、组织、环境、人员、机制、时间、效率等一系列指标。因此,专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当今时代的任何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学科专业的融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创造能力。(5)敬业精神。贝弗基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总结道:“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打的基础所能支撑高度。”必须充分意识到基础的重要性,特别要在“牢固”和“扎实”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较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通常又被称作人的文化素养,是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文化可以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记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东西,能直接给我们启迪。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养较高的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但大家在一起却很和谐;小人没有自己的个性,但在一起却不能和谐。这话多深刻,对我们待人、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启发。而以往教育的明显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从而出现人的知识结构以至人格不和谐、不完善现象。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得交流,而且还要善于沟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把一待所学,贡献给社会主义国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用人历来重视心理素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识的艰苦磨练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适应环境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强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远不适应竞争的环境,这就给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增强心理素质的艰巨任务。

当代的大学生面临挑战多多,要想成功的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一定要有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

4.2、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对社会认识能力

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是由于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学生总体上缺乏社会锻炼而造成的。

4.2.2、对自身认识能力

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是由于对社会认识能力的不足而导致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错误判断(通常是高估)。

因此,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用辨证的方法将两句话连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必要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素质,尤其是成功必备的为人处世准则,才能在做事中正确思考、正确决断,最终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码、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守信用,行事专一。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由此可见,信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他的人生成败,也与事业的成败息息相关。做人行事专一,持之以恒,认准目标,决不放弃,才能感天动地,化作精神,永世长存。另一方面,学会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将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是我们努力前进的目标,同时又对做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有成并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将做人与做事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养去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五、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实现顺利就业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在亚太国际教育协会xx年会上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多不是关键,学生的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柯炳生校长认为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现代企业都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调整高校专业设置,符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需求

首先,要调整课程、专业和学科结构。一是在课程设置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其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增强毕业生宽泛就业的能力。最后,在学科设置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4、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5、加强学生特色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因素。当然这些因素必须通过一定的特色能力体现出来,而不是笼统地说自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或者社会适应能力等。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至于其他能力,则可以通过别的指标来说明,这需要在校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便自己在走向社会时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个人发展的第三层次因素,即创新精神、实践经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除了认真刻苦地学习外,注意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注意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6、实施全程式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植新的就业增长

从调研研究可以看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主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这些素质决不是学生在临近毕业前就能提高的。必须在大学阶段有针对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开设就业讲座,宣传就业的相关政策,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原则是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学校推荐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对毕业生应强化应聘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的观念。

总之,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包括掌握知识、能力、方法、仪态等,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拓思路。专业基本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才能拥有自身专长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各方面素质的平衡,同时加强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由此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真正促成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郗杰英,周扬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

李敏,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计划[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天津职业大学课题组.就业导向力促高职教育强势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4]林丽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适应性分析[j].浙江统计

我县妇女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掌握我县女性就业、创业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女性就业创业的建议措施,本人通过走访劳动局、个私办、职介所和部分乡镇等单位,深入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县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县女性就业创业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共有就业人员35.3万,其中在省外就业者达20.2万,省内就业15.1万。共有妇女就业人员16.5万,主要从事工厂、宾馆、美容休闲、环卫、家政等工作。创业妇女人数约4800人,主要投资于服装、美容、餐饮、电陶等行业。全县妇女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趋向合理。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就业女性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就业层次来看,尽管妇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一些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律师、会计等行业,妇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业途径日益多元化。政府指导下的推荐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成为女性获取工作的主流。据调查,在业女性目前由劳动、人事、组织部门安排的比例为14.5%,由职业介绍机构介绍的比例为10.4%,通过求职、应聘、录取或考取的比例为38.7%,由亲友介绍帮助的比例为36.4%。

3、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吸纳女性就业的强大载体。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已成为拓宽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各类女性也纷纷到非公有制企业里搭建就业创业舞台。目前,我县非公有制领域从业人员中女性占到了50%以上。如女企业家何小洁创办的亚龙电子有限公司,共有员工200人,女员工占了160人。

4、自主创业女性比例偏低,规模不大。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女性比例总数的3%,比例偏低,且因为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不大。

5、创业女性讲究诚信,实施人性化管理,企业效益普遍较好。据调查,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2%,98%的企业处于赢利状态,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女性整体的信用水平高于男性,因而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女性更注重人性化管理,从一些细节上关心干部、职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县妇联今年“三八节”评选出的十佳“巾帼创业明星”,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

二、问题分析

1、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及繁重的家务负担影响着妇女创业就业。由于农村家庭中“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妇女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家庭,操持家务,尤其是农村中很多家庭,男劳力外出打工,家庭中老人的照顾,孩子的教育都由妇女承担,使广大妇女既没有创业的动力也没有创业的基础条件,致使妇女创业就业的主动性和客观条件不足。

2、女性就业整体层次不高,部分女性就业边缘化。调查显示,就业女性中高层次管理人员不多,仅占8.5%,大多从事一线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中年女性尤其是下岗失业女性要承受年龄与性别的双重歧视。因下岗失业女性多为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学历偏低的群体,使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常常被边缘化。

3、非正规就业成为下岗失业女性再就业的主要方向,但引发的劳动权益问题凸显。我县有下岗女职工8000多人,为帮助其实现再就业,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三年来,为96名下岗女职工发放小额贷款196万元,培训下岗女工7000余人,帮助20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等。当前,非正规就业是下岗女工再就业的主要方向。非正规就业多指“非全日制、非固定性、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和钟点工”,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非正规就业实质上降低了女性就业层次,具有低层次、无保障、过渡性的特点,因为劳动契约松散,出现纷纷时,女职工很难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使其人身安全及人格尊严得不到有效保护。

4、女性创业要承受更多的艰辛,主要来自对外公关方面。女性进入商场,虽然能给异性一种新鲜感,但商场毕竟以男性为主,男性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交往模式,在语言、态度、动作上都有别于女性交往,竞争不分性别,商场不讲究绅士风度,女性在商场这个“男性空间”里容易被太多男性对手“封杀”。许多创业女性提出,男性与男性打交道,一支烟就能零距离,女性出面,别人是唯恐避之不及,很难打开局面。

三 、建议和对策

1、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女性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农村庞大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与农村潜在的富余劳动力并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大难题。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如我县返乡农民工达7.4万,给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这部分劳动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政府应增设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为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其次要大大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查中,59%的调查对象认为再就业培训对下岗失业女性找工作有一定实际帮助,近40%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或说不清楚。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一些短期培训班仅仅针对近期劳动力市场需求,并不根据学员的具体潜能来培训,而且给失业人员特别是妇女的培训工种面太狭窄,往往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擦肩而过。再就业培训应遵循“质量优于数量”的原则,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紧密结合,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2、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职介所的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搭建适合妇女就业的工作平台,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引导社区服务市场产业化,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3、加大政策倾斜,实施促进女性创业的支持性政策。女性人才崭露头角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克服更多的困难。因此,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更多女性创业人才脱颖而出。首先,在创业融资方面,由政府推动建立妇女创业基金,一方面,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各种降息、贴息和无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向女性倾斜。另一方面,为想做大企业规模并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女企业主提供贷款担保业务,解决她们的融资困难问题。其次,在创业培训方面,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帮助其解决知识储备和经营能力问题,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模式。第三,在创业环境方面,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女性创业的艰辛和勇于创业的精神。妇联要大张旗鼓地树立、培育、表彰各类创业女性,鼓励更多的妇女走创业之路,要关心创业女性的生活和需求,为她们提供学习、交流、沟通的发展平台。

4、建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为使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更加平等规范,政府应在市场监督管理上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规范企业和劳动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估、职位晋升、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同时要在公务员退休年龄上充分体现男女同龄退休原则;劳动行政部门、就业管理部门要加大法律执行监督力度,受理有关侵害妇女就业权益的投诉,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要依法代表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规定进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维权作用。

第2篇 关于大学生的就业准备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1。 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难点一:基层就业非主流

在近日举办的一些就业双选会、招聘会上,城市就业岗位竞争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层锻炼基层服务等字眼的岗位都少人问津,尽管各方面待遇和优惠条件与城市基本无异,但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单位、基层事业单位等常常出现招不到人的情况。

尽管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强基层就业引导,但鼓励政策、待遇保障等对于求职者来说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且还存在着发展机会受限、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导致基层就业看上去很美,实际并非求职者的主流选择,基层就业未能起到缓解一线、二线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

难点二:专业冰火两重天

近日,最赚钱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十大专业薪资最低的十大专业等榜单引发了一场关于就读专业与就业之间的讨论,一些就业率低、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专业让毕业生直呼。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xx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中,动画、生物工程等曾经令人趋之若鹜的好专业赫然在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就业率等指标统计对一些专业亮出了黄牌甚至红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思想影响,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富有预见性的调整,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过于求,陷入滞涨。就今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高校专业建设跟不上市场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缓解。忽视市场需求闭门造车,只能加剧专业发展的危险性,热门变冷门,导致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过去大学生国家统一分配,跟公务员似的,好坏给你安排个工作,不管对口不对口,喜欢不喜欢,对于单位也一样,不管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质都要接收。其中有些还是不错的,像医生、老师等,工作不错,基本能对上口。

过去大学不好考,含金量很高,当时的中专都比现在的大专难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机械电等理工类的大学生,水平还是相当高的,很多都成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加之人们知识水平低,企业对人才需求门槛较低,所以大学生就业优势十分明显。例如,过去企业基本是人工操作,技术含量低,要求也相对低,大学生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就业前途却不容乐观。

1。经济原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形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

3。政府方面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4。大学生方面首先,强化择业的竞争意识,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第3篇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1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

xxxx年xx月—xx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xx小学幼儿园、xx实验学校幼儿园、xx幼儿园、xx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xx幼儿园、xx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中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九年制幼儿园等。

调研对象:主要为xx区教师进修学校xxxx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

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四、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

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xx%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xxxx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

(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

(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

(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

(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2、幼师毕业生缺乏一定的从业资质

不管是以前的毕业生,还是近几年的毕业生,大约有xx%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是一般都持有育婴师证,这就限制了这些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再加上现在获取教师资格证较难,更是增添了她们的悲观情绪。

3、幼师毕业生的待遇普遍较低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较低,大部分1200元—1500元间,使得部分幼师思想不稳定,甚至有转岗的想法。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就放弃了从事幼教事业,而是从事其它行业,也有自主创业的。

4、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

有部分用人单位反映,一部分幼师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是太高,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技能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资质齐全,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旺盛的,幼儿教育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二)思考建议

1、抓住机遇,增强社会影响力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的出台,学前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空前关注。国务院颁布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十条”,其中的第三条,专门针对师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各地在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规化,扩充建设公立幼儿园,增加用人编制等。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广为宣传,增强社会影响力,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为提高幼师素质打基础。同时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大专学历进修、普通话培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正常开设等方面予以考虑,多为学生完善自身条件、顺利就业做好铺垫工作。

2、勇于创新,办出特色

根据幼儿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当今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师生的培养方案,深化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幼儿师资。中国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素质,要提倡学生们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素质修养。作为一个人,尤其作为一个女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需要良好的仪态和修养。应该多开些礼仪、心灵鸡汤等类似的课程,多开设户外内容,要打开眼界,走出社会,扩展思维。要将我校的淑女才女行动在理论和实践上向纵深发展。

3、重视大范围、高质量的专业实践

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课程,加大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是要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二是要丰富实习内容,拓展实习功能,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相结合,不仅只是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等内容,还要组织幼儿活动以及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和幼儿教育调查研究活动。既让实习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三是应该积极联系建立大范围、高质量的教育实习基地,并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是要严格实习管理,制定制度和措施,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

4、尝试改变单一性别环境

长期以来,人们的观念就是带孩子是女人的事,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幼儿园招聘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师资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要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的品质,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切实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就是要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因此幼师招男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当然对于培养幼师的学校来说,如果招收了男幼师,就在原来清一色的女生中加入了男生,就意味着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校是否愿意尝试,值得考虑。

5、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严控生源质量关,严抓培养质量关,增强幼师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现今以初中生为招生对象的职高幼师,招生分数线大多在普高以下,生源大部分是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甚至无分数也可录入。再加上降低了入学面试要求,从而把本应关在“门外”的生源纷纷招了进来,而且每年招生在中考成绩颁布之前就已经宣布结束,这样就将很多尤其是城区学校的后来想进入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源挡在了门外。这样的生源状况就使得学校想要轻易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个应该引起同行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建议学校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时适当划定录取分数线,扩大面试内容和加大面试难度,如加入朗诵、模唱、形象、身体比例、开度、软度、动作模仿和弹跳力等,严控生源质量关,这样才能做到严抓培养质量关,培养出来的幼师毕业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市场需求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如艺体、英语、计算机等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学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就业形势,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幼儿教师证、育婴师证、营养保健师证、舞蹈教师证、早教开发教师证等,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

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教育厅编撰的《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高校本科、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出炉,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高校毕业生109474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15人,占毕业生数的0.11%;硕士毕业生5095人,占毕业生数的4.65%;本科毕业生54104人,占毕业生数的49.42%;专科毕业生50160人,占毕业生数的45.82%。

从就业情况看,截至2023年9月1日,博士毕业生就业率63.48%,硕士毕业生就业率54.0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54%,专科毕业生就业率89.75%。

在20xx年的毕业生中,女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17%,男生占44.83%。

从就业情况看,男生的总体就业率85.41%,女生的总体就业率87.34%,女生总就业率高于男生。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毕业生就业分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从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上看,多选择北方省市,并主要以区内就业为主,区内就业毕业生数72085人,占就业数的76.15%。区内就业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占区内就业数的58.27%,呼包鄂经济带对毕业生的吸纳作用巨大。区外就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鲁地区,占区外就业数的51.16%,北京市是毕业生出区就业的首选,而选择到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市就业的毕业生数较少。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20xx年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方式就业的研究生比例为零,本科生、专科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是0.17%、0.09%。与2023年毕业生创业比例相比有所增加。说明内蒙古自治区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在增强,但整体创业意识仍偏低,应继续鼓励毕业生创业,完善优惠政策和社会创业环境,同时继续加强高校的创业教育。

20xx年,内蒙古自治区本、专科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抢手?本科就业率最高的是小学教育,专科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就业率均超过了92%。

哪些专业的毕业生最好就业呢?根据报告,本科的教育技术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音乐表演(空中乘务)、环境科学、动画5个专业,专科的会计与统计核算、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软件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广告设计与制作、数控技术等12个专业最好就业,就业率均超过95%。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3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创业问题更加突出。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关注度,以及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建议等,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对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36名应届毕业生开展了专题调研,其中衢州学院17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19人;从性别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从学历上看,本科毕业生10人,高职(专科)毕业生26人;从毕业去向看,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有31人,为继续深造做准备5人。他们中过半数没有关注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其余关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创业贷款和就业社保领域。

一、就业情况

20xx年,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有应届毕业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两校分别就业956人和732人,升学489人和155人,就业率61.7%和44.6%(含升学人员)。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每年8月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学院就业率为98.0%,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95.8%.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就业渠道广泛。被访的31名已落实就业毕业生中通过各类招聘网站落实就业单位的有8人,通过校园招聘会和老师、校友推荐的各6人,通过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的有4人,通过工作实习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的各3人,通过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无人通过高校毕业就业信息网、政府(社会机构)组织的招聘会、报纸(杂志)发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实就业。可见专业招聘网站、校园招聘会、师友亲属等社会关系仍是毕业生落实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线城市更受青睐。31名已就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在直辖市的有1个,省会城市的12个,非省会城市和县级市各8个,乡镇和农村只有2个。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较多,竞争压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业,压力较大的一线城市和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农村对毕业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力。31名已就业毕业生去国有企业的有6人,事业单位1人,三资企业3人,其他企业(民营企业)21人。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其他企业依然是就业市场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学专业与岗位相关度一般。31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即将从事的工作很相关的有5人,相关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关的有7人,很不相关的只有1人。过半数被访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但所学专业与工作无关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满意度较高。31名毕业生对已落实的工作认为很满意的有2人,满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没有不满意勉强就业现象,表明自由择业能够让近半数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约影响较大。31名毕业生认为求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就业能力不足、缺乏求职技巧等问题,选择岗位信息不足、社会关系欠缺等客观因素的较少。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衢州学院和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均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采取了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快改革创新,强化就业帮扶等措施。衢州学院表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上存在人员紧缺困难。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就业形势与往年基本相当,但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层次不高问题。学生求职时定位不准,心态不稳,经常变动单位;个别学生缺乏忧患意识,求职时不积极主动。

(一)就业指导与服务成效显著。36名被访毕业生均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简历制作与求职面试指导、就业政策宣传解读、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形势分析与判断、就业心理辅导、创业指导与训练、就业实习与实践、校园招聘会、就业困难帮扶、升学(或出国) 指导等就业指导与服务,所有指导服务项目均被过半数毕业生认为有很大或较大帮助。最受认可的是简历制作与求职面试指导,认为有很大和较大帮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举办校园招聘会,认为有很大帮助的12人,有较大帮助的11人。就业心理辅导项目认可度相对较低,认为有很大帮助的只有7人,说明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和心理帮扶被各方忽视。

(二)就业指导服务仍需加强。36名被访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不到位,就业政策宣传解读不够,需要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指导。大部分被访毕业生不了解国家或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和就业服务政策,仅有6名被访者表示有所了解,他们相对认可应征入伍服兵役、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鼓励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等政策,对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到基层或中西部就业专项政策的认可度最低。

三、创业情况

两校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访毕业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没有马上选择创业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金、人脉和经验。

(一)创业意愿强烈。被访毕业生普遍怀有创业理想,同时对自身现有能力有清晰认识,大多选择先就业提升综合素质后再开始创业。36名应届毕业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创业,其中26人打算工作几年后开始创业,毕业后马上创业的仅2人。从创业形式看,选择合伙创业的有12人,个体商户形式的7人,互联网创业的5人,自己办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创业指导服务欠缺。36名被访毕业生认为学校创业指导服务主要问题在于对学生创业上的指导不够,创业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发挥作用,创业信息、政策宣传解读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完善创业基地相关配套措施。他们中认为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需要在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上改进的有14人,简化审批手续的有10人,加强场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强帮扶。衢州学院希望政府在推动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上加强帮扶力度,关爱基层就业创业工作者;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认为应当及时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被访毕业生对政府的政策期许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贷款的资金帮扶和技术、法律方面的指导等。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就业、创业帮扶投入。提高高校就业、创业环境建设投入,增加校园招聘活动补助。加大高校就业、创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科学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简化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审批制度,让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大对行业急需但生源不足的专业财政投入,减免人才紧缺专业学费,保证人才紧缺专业生源,优化人才供给。

(二)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实现产教融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发布本区域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和行业总体薪资水平,规范行业薪资信息发布披露。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创业宣传和引导,简化毕业生申办各类创业政策手续,优化毕业生就业归口管理,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三)培养毕业生正确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基层环境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宣传,引导毕业生全面认识、科学择业。建立向基层倾斜的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补贴,保障基层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层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毕业生落户、人事档案管理等政策宣传和落实。优化非公有制机构的权益保护机制,转变传统择业偏见。加强对双困生的个性化帮扶,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强化就业能力指导,重点解决家庭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问题。

第4篇 农民工回流返乡就业创业现状调研报告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_____县虽未出现大批外出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延续,返乡农民工也大量增多,增加了全县的就业压力。对此,_____县及时启动了形式多样的“暖冬行动”,构筑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并认真做好返乡回流农民工的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一、回流返乡情况

二、积极应对危机促进就业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_____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_____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二)开展就业援助。一是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免费服务范围,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把返乡农民工中的转移就业困难户纳入就业援助对象。三是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把岗位、政策、培训及时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四是广泛收集县内外用工信息,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台,有效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三)开拓就业市场。按照“外拓市场、内挖潜力”的思路,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再就业。对外,充分发挥劳务部门、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作用,支持他们分赴全国用工输入地,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开拓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对内,深挖就业潜力,在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技能培训。按照“眼前抓就业,长远树品牌”的思路开展培训工作。结合返乡农民工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继续外出务工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其增收的能力。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员工在岗培训,实现减产不裁员,为经济复苏提前储备竞争能力。

(五)抓好返乡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有经济、有技术、有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在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提供帮助。鼓励引导返乡农民工成功实现创业,以带动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第5篇 关于下岗人员再就业管理工作现状最新调研报告

重视民情,关注民生,是以胡同志为xx的党中央的重要理念。在党的中国___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胡同志又一次用较大的篇幅论述了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这个大问题上,我们党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全球瞩目。同样,在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迄今,特别是近十年来,逐渐探索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五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四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就业质量。五是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待遇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到各级地方政府无不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多次出台各项政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观。处理和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布置,对我区的再就业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和了解。在5月上旬,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区就业管理中心,并与该中心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了解当前再就业的现状。随后又下社区进行调研,先后与街道的九个社区的劳动协理员进行座谈,与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再就业工作在各个社区的进展和现状。

一、再就业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当前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中,就业是处于基础地位。对个人来说,就业是赖以生存、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甚至给家庭和后代带来希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社会来说,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劳动权利的基础,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实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使大多数人共同分享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我区作为一个构建和谐社会,争创首善的中心城区,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再就业管理工作任务显得更加沉重。这两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从容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通过稳岗、增岗、买岗、整合资源等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稳定民心,构建和谐,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一是年全区实际新增就业岗位28160人,再就业人数为12493人,均超出了年初的预定指标,有力的缓解了再就业压力。今年的1-4月份,完成新增就业岗位9200人、完成再就业人数4401人,到今年的4月份为止,失业率为2.27%。我区的就业现状和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市领先。

二是政府持续出资买岗,提供再就业援助。先后安置了就业再就业近千人的工作,如社区工作者、劳动协理员、助理统计员、计生专干、社区保安、社区保洁员、城管协理员等,其中大部分为下岗失业人员。以每年近千万元的费用用于再就业工程。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倍受重视。区劳动保障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多期培训班,提高再就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同时各个街道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再就业人员培训。

四是把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用工单位的手中。目前全区有10800人办理了社保补贴,仅一季度政府就要支出补贴800万元。年,用工单位享受岗位补贴等政策性优惠达257万元,稳定了就业。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4050”人员的再就业率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技能单一,一些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年龄限制,使得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

二、进一步做好再就业管理工作的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就业的供求矛盾和结构矛盾并未缓解,“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前几年政府各级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岗失业人员中能力较强的基本都再就业了,剩下的多是再就业困难群体;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降速,也对就业再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本来已偏紧的就业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通过调研,我们建议:

(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做好再就业工作

恐道社区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搞好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托,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沿阵地。年中央12号文件提出“在街道和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以来,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以推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区的七个街道的64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聘用了130名社区劳动协理员,形成了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提供管理与服务的网络体系。

恐道社区平台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再就业扶持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街道社区平台的工作是关键。它的优势就是:底数清楚、贴近群众、服务快捷。街道社区的劳动协理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为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劳动,由于这些同志大多数本身也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而来,对于失业的痛苦有着深切地感受,对于本社区的失业人员有着更多的体谅和责任感。大多数劳动协理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挹江门街道的劳动协理员杨巧兰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劳动协理员的工作面广量大,常常被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拖累,上门入户,排忧解难的时间日趋减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类统计报表多,据了解各类报表有12种之多,有的报表分类达40余项,除了电子版的,还要手工纸质的,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沉淀了工作时间;二是退休人员的各项年检、统计、复核、体检、走访看望等工作需要他们去完成,仅挹江门街道而言,管理的退休人员为11376人,各社区的退休人员常常是多于实际的下岗失业人员,忙起来自然是应接不暇,难以保证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

我们建议:一是多做人的工作,少做纸的工作。减少各类重复的报表或减少报表的种类,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再就业工作。二是注重服务数量,更要讲究服务质量。分类分开管理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有利于发挥劳动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就业登记证的领取和发放和就业率的统计工作

有关部门为了了解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在统计中常以就业登记证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统计就业率再就业率也是以就业证为尺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领取了就业登记证的人员并不急着就业,甚至不想就业,如:男方收入比较高的年轻妇女在家做全职太太、家境条件比较好的子女在就业环境趋紧的情形下并不急着就业、外地迁入的人员等。还有一些就是领了就业登记证也无法就业或很难就业,如残疾人员、身患大病的失业人员等。而恰恰那些没有就业证,需要工作,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得到了就业的“4050”下岗人员却不列入统计范围。再有就是把下岗和失业分开统计,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就业证,而下岗人员(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则无法领取就业证。而恰恰是一些下岗人员,通称为“4050”的人员最需要就业,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病,孩子上学,下岗后面临很大的家庭和生活压力。

就业登记证的本意是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些没有工作也不想工作的人在申领独生子女费时需要就业登记证,一些没有工作的居民在申请经济适用房时需要就业登记证,丧失劳动能力、吃“低保”的居民在申请最低保障时需要就业登记证,随军家属在享受部队补贴时也需要有就业登记证,诸如此类。凡是涉及政府的各项便民的优惠政策,都需要出示就业登记证。就业登记证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居民身份证,这样就给再就业工作的准确统计带来了误差。就业登记证发放的多少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就业现状。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通常许多国家都把失业率作为观察经济运行和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把增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在掌控失业和就业再就业的尺度上不一,缺少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做到数据的准确,进而影响一些相关政策的制定。

我们建议:一是规范就业登记证的适用范围,尽量减少就业登记证的其他用途;二是规范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就业证的领取应是自愿申领,特别是外来民工的就业证的发放,有利于准确统计失业人员的失业率和就业率。三是对于招聘“4050”下岗人员的用工单位,鉴于用工单位无需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多用“4050”下岗人员,缓解“4050”下岗人员的生活压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居强宣传工作,就是加强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原原本本的告诉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促进再就业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仅仅靠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建议社会各方面的媒体能增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采取各种宣传方法,全面、完整、准确地宣传就业再就业有关政策,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在新闻宣传形式上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报道,特别是报纸、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最好能开设固定栏目,固定播出时间,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要打造名牌专栏节目,能够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那样,虽说不在黄金时段播出,仍有较高的收视率,带动整个就业再就业宣传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几年,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帮助失业人员重新上岗,还注重改进就业服务,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功不可没。从调研的情况看,政府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来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效果不尽人意,花了钱还不落好,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失业人员在思想上对培训的认识有误差,认为培训是“咸”的,找到工作是“鲜”的,不愿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充实自己;一些打零工(俗称“隐性就业”)的人员不愿意因为培训丢掉现有的工作。二是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觉得培训的时间长,最短的培训要20课程,技能方面的培训一般要40课程左右,认为自己腾不出时间。三是受培训场地、经费方面的制约,以及在培训的项目种类上还不够完善。

我们建议:一是降低培训门槛,让下岗的“4050”人员也能参加培训,掌握一门新的技能,能不收费则不收费,能少收费则少收费。二是七个街道社区的就业培训走联合之路,由区就业培训中心牵头,每个街道建立一个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基地,形成我区的就业培训特色。三是适当缩减培训课程时间,在职业和技能培训中应以入门指导、使用有效、简洁易记为主。

以上是我们在调研中的一点感受和想法,也许比较肤浅,不够深入。但是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方的努力,一个“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比较充分的就业局面将必然出现。我区的再就业工作就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 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妇女在社会生产、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工作情况,促进我县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近日龙山县妇联走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分乡镇、系统妇委会等单位及女性创业者,以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对我县女性创业状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女性创业就业基本情况

龙山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至今不通铁路,正在建设高等级公路,是一个典型的“八山半水一份田,半份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共有34个乡镇(街道)462个村(社区)共57.3万人,其中女性人数27.9万,占总人口的48.7%。

近年来,龙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女性创业就业工作,通过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培训服务力度、加大贷款服务力度、加大创业服务力度,使广大妇女创业激情不断高涨、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创业途径不断拓宽、创业成效明显。据调查统计,我县共有就业人员32.5万人,其中妇女就业人员14.6万人,就业率达45%,主要从事的行业有社区服务业、家政服务、饮食、宾馆、超市、美容休闲、环卫、零售、维修、运输、医疗保健等工作。自主创业女性人数约1.2万人,主要投资于土家织锦、百合加工、服装、美容、餐饮、等行业。三年来,共为1304名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4976.8万元,带动3800余名妇女就业。全县女性创业就业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就业结构方面。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里耶秦简为品牌的旅游服务业的强力推进,女性就业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就业女性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就业层次来看,尽管妇女大多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但在第三产业中一些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领域,如金融保险、教育、文化艺术、会计等行业,妇女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就业层次有所提高。

2、女性就业途径方面。采取政府引导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就业。据调查,就业女性中通过求职、应聘、录取或考取的比例为21.2%,外出务工的比例为30.3%,自谋职业(农村妇女从事种养殖业)比例为48.2%。

3、女性劳动者素质方面。女性劳动者中,只有小学学历的占18%,初中学历占54%,高中以上学历占28%。城镇女性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虽然比农村高,但与岗位要求相比仍然偏低,不适应岗位要求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很多妇女接受的教育有限,因此文化素质偏低就成了多数妇女群体通病。

4、女性自主创业方面。我县自主创业女性比例约占就业总人数的3.8%,比例偏低。女性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冒险、创新意识不强,再加上对高新技术的掌握不够,资金的短缺,女性创办的实体规模普遍较小。

二、我县推进女性创业就业的主要做法

1、开展教育培训,增强女性创业就业本领。大力开展农民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妇女特点和需求,我县各级妇联组织联合科技、农技、人社等部门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创业)培训及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各类妇女培训班742期,教育培训农村妇女达20万人次,有8万妇女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发放各类学习资料近15万份。

2、搭建就业平台,畅通妇女就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协调人社局、发改局、税务、金融等部门,为妇女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就业创业。与劳动部门联手,有针对性地组织求职妇女参加“春风送岗”现场招聘活动,共为失地失业、返乡妇女提供就业岗位3800个,帮助2759名妇女实现再就业。

3、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妇女创业资金扶持。全力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建立了政府推动、政策互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是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协调社会各方,对符合条件的妇女创业提供帮助,简化审批手续,提供多种优惠政策。二是与财政部门协调,将贴息资金列入妇联工作项目经费,做到重点扶持,扩大了贷款覆盖面。2023年为姚蓉、卢君寒、杨玲玲等28名大学生争取了39.2万元的无偿资助扶持资金。

4、树立典型带动,激发女性创业就业热情。龙山县妇联近年来,在城镇开展“巾帼文明岗”和“巾帼建功”争创活动。目前,全县共有6个省级文明岗、2个州级文明岗、6个县级文明岗,共表彰了60名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巾帼建功标兵”。在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巾帼示范村”和“双学双比”创建活动。共表彰了34名“龙山县勤劳致富屋里人”、100名“科技致富女能手”。开展了“创业成功女性”评选活动。涌现了“王阿妲”辣子鸡品牌创建人王正娥、“洗车河牌”霉豆腐品牌拥有人刘金霞、升发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迎春、洗车河镇土家织锦工艺厂厂长叶英等一大批创业成功女性。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调动了广大妇女勤劳致富和敢于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三、我县女性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结构不够合理。我县属于偏远贫困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从事第一产业的妇女较多,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妇女较少。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传统行业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实现再就业,而新兴的产业、高科技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妇女的就业结构仍然需要改善。

2、创业资金缺乏。以妇女为主创办的龙头企业较少,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资金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创业者表示是因为生活所迫才选择创业,而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虽然有关部门可以提供“小额贷款”,但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

3、妇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依然存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歧视和偏见,在一些适合女性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也有拒绝招收女性的问题,使妇女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困难。由于劳动力市场管理不规范,损害妇女劳动保护权益、社会保障政策不落实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妇女平等就业和健康发展的障碍。 女性创业要承受更多的艰辛,女性进入商场,在语言、态度、形体等交往方面存在差异,很难一下打开局面

4、妇女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目前妇女劳动力的文化状况、技术水平、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少差距。妇女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尽快提高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

四、我县女性创业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培训力度。目前农村庞大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城市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与农村潜在的富余劳动力并存,成为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大难题。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这部分劳动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政府应给妇联组织增设培训专项经费,专门用于为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和城镇下岗失业女性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其次要大大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与每个人的需要和潜力紧密结合,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要继续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模式,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到农村开创新业。

2、加强部门协调,推进女性创业。发挥小额贷款量小、灵活、见效快的特点,进一步健全的妇女创业资金扶持体系,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流程,大力扶持初次创业的女性和女中小企业业主,做好、做大、做强企业。将小额贷款政策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有力推动妇女创业。

3、加大政策倾斜,促进女性再就业。从统筹发展增加妇女再就业岗位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一些有利于扩大妇女就业的政策性措施。可以探索制定阶段性的政策措施,从财政供养人员入手,年龄在50岁以上、工龄在30年以上的正式人员采取内退办法提前离岗或提前退休,用于解决部分大中专学生就业问题。要想方设法开发一定公益性岗位解决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

4、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为使劳动力市场中的招聘、录用工作更加平等规范,政府应在市场监督管理上加大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规范企业和劳动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女性的劳动权益,禁止从职业进入到工作评估、职位晋升、职业安全等就业全过程的性别歧视;同时要在公务员退休年龄上充分体现男女同龄退休原则;劳动行政部门、就业管理部门要加大法律执行监督力度,受理有关侵害妇女就业权益的投诉,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工会、妇联等非政府组织要依法代表劳动者就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女性就业权益保障的规定进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维权作用。

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2023就业准备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根据教体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就__如何正确处理就业与升学二者关系,确保学校教育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他们与职校教务处、政教处、招生办等有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__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经过持续不断的管理、投入、建设,学校的升学率一直保持在我市职教系统前列,三年来,共有 名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学校的就业率也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就业安置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近三年,共有 毕业生,被安置到富士康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___服装集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获得良好的工资收入,成为企业生产骨干,有许多进入企业领导层。调查中,他们看到,职校近几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关键是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升学二者关系,使二者“各占其枝,双花齐放”。目前,职校不论是高考班还是就业班,同学们都心态稳定,学习态度端正,对自己的未来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经过认真调研,他们对他们的主要做法总结为以下几条: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常规教学工作做得好,保证了毕业生的总体质量,为毕业安置和升学打下了基础。

为提高教学质量,调动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出台了《任课教师考核细则》,将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习辅导、作业批改、备课、听课、论文教研等项目,以总分100分计算,全部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的评先选优的主要依据。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做到先周备课、集体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每节课必须有教案,[本文转载教案要求规范、整洁,内容全面、准确,由教务处组织领导和教研组长每学期检查两次,打出该项目的分数。在课堂教学方面,由教务处下发了《课堂教学标准》,学校采取考评听课、指导听课、抽查听课和学生评议等四种方式,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督查:考评听课,即每学期由课堂教学考评小组组织两次听课,为每位教师打出成绩,列入年终考核中;指导听课,即由教务处组织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对部分教师进行集中听课,然后召集评课会,指出其优缺点;抽查听课,即由教务处组织人员,随机到课堂听课,事先不通知,主要检查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有无教案,教学效果如何;学生评议每学期进行两次,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打分,列入教师年终考核成绩。由于措施得力,职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三年来,学校共有40多名教师获校级优质课并颁发了证书,10名教师获县级优质课,3名教师获___市级优质课。在作业批改及自习辅导等方面,学校也都做出了相应的评定标准,由教务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限的检查与抽查,结果直接参与年终考核。

二、一手抓高考,一手抓就业

奎几年,职校在职校高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狠抓高考班管理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制定相应措施,对就业班和高考班实行不同的教学进度,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为了提高学校高考成绩,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高考教研组,制定了高考奖励政策,并针对学校高考班越来越多的情况确定了“高考从入学抓起”的教学思路,采取提前进入“冲刺”阶段,反复进行模拟考试,定期召开高考分析会等措施,及进调整教学目标和复习重点,确保了职校近几年的高考成绩。2023年,职校本科上线9人,专科上线70人,上线率达94%,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高考公共课及专业课共七个学科,有六个学科的___市单科第一名出在职校。2023年,职校考生囊括了职校高考总成绩___市前六名,语文、数学、计算机理论的平均成绩均居___市第一名。2023年,职校78人参加高考,本专科上线74人,上线率95%。由于高考成绩突出,职校连年被评为“___市高考工作先进单位”。优异的高考成绩,提高了职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扩大了学校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重视高考班教学的同时,对就业班,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主要做法是:加强实验、实习教学管理。学校在抓常规教学及高考班教学管理的同时,突出职校特色,加强实验、实习教学,对就业班加强了专业技能培训。一是加大实习教学设备设施的投资力度。学校在资金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了实验室、实习车间的建设,补充、完善了钳工、车工、焊工、家电维修、计算机维修与组装等实习车间,建成了数控编程机模拟室,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水平,他们经常组织计算、汽修、机电、空乘专业等的技能比赛,并组织各专业学生参加了上级劳动部门组织的应知应会考试,为学生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二是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先后与万达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六和集团有限公司___分公司等单位建成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安排学生实习创造了优越条件。三是加强了实验、实习教学管理。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实验、实习教学管理规定,适当啬了实验、实习课的课时,鼓励教师多上、上好实验、实习课,教务处经常组织实验、实习公开课,以此推动学习的实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三、强招生宣传,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毕业生质量得到充分保证的同时,学校还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把毕业生就业做为重点工作之一,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

1、为宣传学校形象,学校经常组织宣传车下乡宣传。20__年,职校请___电视台制作了《__之歌》mtv及介绍学校综合办学情况的专题片,并刻录成光盘。___电视台的《胶东子弟兵》栏目还播放了职校与驻地部队军民共建活动的专题片。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实现了让社会了解职校,让家长认可职校,让学生选择职校的目的。在职业学校招生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职校近几年,招生数量一直优质稳中有升,每年的招生数均接近全市职业学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得到市教育体育局的肯定和表扬。

2、学校坚持以特兴校,办自己的特色专业,保证毕业生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打好基础。经过多方努力,他们与___富士康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特别是富士康集团,2023年,职校首批30多名学生被选送到深圳富士康工业基地进行培训,现已有多名学生走了了企业的领导岗位。为了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职校对毕业生实行跟踪管理政策,派专人定期到用人单位了解、走访已就业学生情况,掌握就业信息。近日,学校还组织学生家长及有关中学领导到富士康集团进行参观,企业内现代化的管理,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后,家长对学校的安置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3、广泛宣传发动,开展异地招生。为了开辟新的生源,他们到临沂、招远等地设立了招生联络站。目前,已有十多名临沂籍学生入读职校,这些学生的家长在参观了富士康集团等联办企业后,坚定了让学生到职校读书的决心。学校也制定了一些相应措施,保证异地学生在本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做到了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__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及时改变办学思路,广开办学渠道,坚持升学、就业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使他们在新形势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们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就业准备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 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全面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妇女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作用,是沭阳县妇联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近年来,该县妇联以提升妇女劳动技能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以充分调动妇女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现状及需求,该县妇联深入张圩乡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促进该乡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一、张圩乡留守妇女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本文留守妇女指的是年龄在20岁到60岁之间,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张圩乡有留守妇女2175人,占全乡妇女总数的23%,其中,就业妇女957人,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44%,自主创业就业的妇女174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8%。

1、从年龄结构看:张圩乡留守妇女中,20—30岁妇女有102人;31—40岁727人;41—50岁926人;51—60岁420人。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是31至50岁。

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720人;初中文化程度1398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数据显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其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3、从从事的行业看:留守妇女中从事工厂和环卫的占总人数的63%,从事美容、酒店服务的占29%,经营个体或企业(自主创业就业)的仅占8 %。

4、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50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5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

二、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就业形势严峻,信息渠道不畅通。在农村很多工厂的工作负荷量较大,在招工时偏向于男性;而劳动强度较小的制衣厂 因工作需要,等更倾向招聘年龄35周岁以下女性,导致年长妇女就业较难。相关法律中虽然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择业权利,但一些工厂在招聘时考虑到自己的本身利益,招聘对象侧重于男性,从而使妇女就业歧视依然存在,就业压力更加突出。于此同时,创业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错失良机。不少女性有着创业的愿望,但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项目、怎么创业。有的虽有好的创业意图,但对市场需求不甚了解,不敢投资。

2、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创业就业。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就业妇女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7人,仅占留守妇女总人数的2%。素质偏低,从而决定了妇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技能单一,被“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情况所困扰,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一部分创业妇女,年龄大和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在传统项目上做文章,其投资项目规模小、缺乏科技含量,不具备高、新、大的特色,这些都决定了创业比例最终偏低,规模层次上不去。

3、创业资金不足。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产业中,投资项目规模都偏小,有的更谈不上成规模,大部分是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有些妇女虽有满腔创业的热情,但由于无法筹到所需资金,再加上对政府扶持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的那份热情也就不了了之。

三、解决农村妇女创业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1、优化服务,拓宽渠道。乡妇联积极参与并联合乡工贸中心、乡人社所和乡内企业,定期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利用全民创业、三来一加等项目,将加工点延伸到留守妇女家中,为留守妇女搭建就业平台,增加她们就业渠道。同时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观摩学习其它乡镇“村民车间”等经验做法,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2、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根据留守妇女需求,制订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开展留守妇女劳动力就业培训活动。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借助“双学双比”活动,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

3、培育全民创业主体。设立创业基金,扶持下岗人员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在本乡兴办的经济实体,除享受原定的优惠政策外,还可享受一定数额的小额担保贷款。

4、搞好政策扶持,解决创业难题。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户、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进一步降低农村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准入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妇女小额贴息贷款额度,为广大农村妇女搭建一条通往成功创业的绿色通道。

第9篇 返乡女工就业创业状况调研报告

返乡女工就业创业状况调研报告

_____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共有人口97.6万人。全县共有农业人口82.3万人,农村劳动力46.3万人。20xx年,全县外出农民工达19.8万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年底以来,我县大量农民工陆续返乡。20xx年4月,_____县妇联全体干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近年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走访了5个相关单位和8个典型乡镇的20个村,召开座谈会10次,调查对象达540人,了解了我县返乡女农民工的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 返乡女农民工就业创业现状:

(一)、返乡农民的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3月底,_____县累计返乡农民工8.9万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19.8万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区就返乡6.6万人,长三角返乡0.8万人,其他地区返乡1.5万人。从地域分布来看,返乡农民工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达7.4万人,占返乡总数的83%;从年龄结构来看,16—30岁以下民工返乡5.86万人,占总数的65.8%,30一50岁以上民工返乡3.04万人占34.2%,产业熟练工人、企业老员工返乡比例比较低。

(二)、女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女性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企业甚至倒闭。有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有的农民工工资普遍降低,勉强能够维持个人生活,不如回家发展产业计划。二是解决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夫妻双方在外务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照看,造成了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阴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学习上的欠缺,在社会、家庭和子女的强烈要求之下,很多返乡的女性留了下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返乡后的就业情况:

我县各级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返乡人员再就业,通过加强信息服务“找岗”、加强区域合作“保岗”、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岗”等形式不断强化职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解决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我县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一所职校(县职业中专)、一支团队(全县7家定点社会培训学校)的“1+1+1”县级职业培训网络,形成了集电脑操作、基础英语、车钳电焊、电子应用、驾驶汽修等多项职业技能于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今年来,通过职业培训网络,已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513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400多人,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截至20xx年4月底,全县返乡的8.9万农民工中,已有7.4万人再次外出务工(其中实现省外务工5.1万人,省内务工2.3万人),部分留乡创业、和就地4转移就业,部分仍在观望。

(四)、返乡女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返乡女性积极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返乡女性在家留守责任田和责任山务农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积攒的储蓄作为原始基金发展自己的创业计划。20xx年,车湖垸乡高湖村1组的覃晓芳前几年和丈夫在外开餐馆积攒的19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娘家青林乡开办了大型养鸡场,年出产3300羽蛋鸡,现在已基本实现盈利;该乡长堰村的41岁的覃清香20xx年前随丈夫在一家电池厂打工,为照顾临近高考的孩子学习,回乡投资12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0头生猪,9头母猪。钟家铺乡林场村36岁的徐红群,20xx年冰灾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本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近50万元办起了环保木炭加工厂,销路好,利润丰厚。创业的基本要求带动了她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返乡的多数女农民工已经接受了劳动部门、“阳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在我们调查的540名对象中,40岁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补贴的电脑、家政、烹饪等技能培训项目;40岁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农业等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的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组织的收费偏低的技能培训。今年42岁的太平桥乡九桩堉村的张一萍,养殖了80头波尔山羊,一直以来她跟着饲料店的技术员学些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到他加上了一堂课后,她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对养殖业是大有帮助啊!”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创业:年初县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全民创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_____县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实行办法》、《_____县创业实体聘用本县从业人员补贴试行办法》、《_____县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起了 以小额贷款担保为主,税费减免为辅,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民工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体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部门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是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沙坪镇返乡女农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该镇创办牲猪养殖合作社,顺利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漳江镇返乡女性伍惠英在本镇创办惠源制衣厂,相关部门齐上阵,仅用时5天就将证照办理、贷款申请、用地划拨、税务登记等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劳动部门还主动为其招满了103名员工,这些激励举措极大的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热情。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潮正在逐步升温,现已相继有819位返乡民工创办了经济实体,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五)、返乡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需求:

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被调查的540名女性在创业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上希望得到指点:部分返乡女性带着“落叶归根”的思想和积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乡,她们已经不习惯被限制在几亩良田上,她们更想做点能够有较大收入的创业,但是限于对市场了解程度,在选择项目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她们极想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一门前景可观、效益不错、投入不是太大的项目。

2、技术上希望得到指导:调查中,已经在进行自己创业计划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是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太平桥乡的孵化大户李志华、钟家铺乡骆松枝,在选择了土鸡孵化和生猪养殖项目后,自己买了相关资料学习,然后遇到困难在饲料供应商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防疫知识,基本能够应对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们仍然想得到最优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3、资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乡创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初期可能会遇到市场了解不够、技术跟不上等问题而出现亏损情况,这种时候她们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资金周转上的扶助,帮助她们度过难关,缓解因经济上的压力带来的创业积极性的挫败导致最终放弃创业计划。

4、组织上希望得到关爱:创业过程中,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战,她们希望有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给予技术、资金、流通上的各项帮助,希望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希望周边产业能形成一个极大的产业链。

1、 加强服务协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继续积极推进“政府买单、部门领办、妇女受益”的培训模式,依托培训基地,结合当前形势变化,开展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层次开展培训,大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机制。适时举办巾帼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发挥妇女在促进发展、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1、 着力培育项目,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本地工农产业,增加本地就业的吸附能力。要积极探索“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留住返乡农民的智慧和经济实力。太平桥乡中心村1518人,20xx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数为110人左右,20xx年下半年以来,中心村周围的中小企业从以前的3个增加到今年的5个,且新增的文源油茶开发公司需要大量劳动力,据统计,今年该村外出人数减至50人(均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进灵活就业。继续发展特色女性就业品牌,通过联系外包加工业务等形式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培训-实践-就业模式。

3、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一是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和相关协会的建立,县农业协会组织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形成协会帮助会员实现多赢的服务渠道,让协会成为农村产业大户的娘家和“贴心人”。二是建议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村产业大户的金融扶持力度。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当突出,授信门槛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积极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降低信贷门槛,放宽评级标准,并适当扩大县级贷款审批权限。对生产项目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妇女进行信贷扶持,帮助她们争取贷款、减免税费、简化手续,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三是联合劳动保障等部门,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春风送岗位就业援助活动;联合女企业家,为更多女性提供咨询、项目、实习和见习等服务;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推介创业项目。

4、加强宣传,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一是组织政策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为妇女分析形势、讲解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政策援助、法制宣传等活动,帮助协调解决妇女劳资纠纷问题。借助女企业家协会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引导鼓励女企业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勇担社会责任。二是继续培植和宣传一批优秀妇女创业典型,通过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实施以点带面计划,带动更多女性积极就业与创业。三是大力宣传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与劳动部门联合进行督促检查,努力消除用人单位招聘招工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努力推动实现女性与男性拥有同样平等的就业机会;积极关注女农民工的土地权益,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热情关心家庭困难的失业妇女,努力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第10篇 就业调研报告及如何实现就业

导语: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七大将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中,实现充分就业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业调研报告

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根据省政府领导意见,由省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成效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了全省就业工作的平稳发展

根据中央部署,自xx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认真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确定了“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再就业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五大工作目标,提出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与增加投资相结合、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与城市化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五个结合要求,并以省政府名义将就业再就业目标下达各地州,要求各地把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等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形成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全省就业工作平稳发展,各项就业指标基本实现。xx-xx年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01万人,年均增加约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累计54万人,年均登记失业人数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家产业就业人数521.6万人次,其中,省外流动就业人数为201.14万人次;累计投入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15.17亿元;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50.4万人,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再就业率为85.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0.55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0.49亿元,支出18.76亿元,有35.4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127个,职业介绍机构共1715个,其中: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1518个,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359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855个。

(二)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90年代逐渐培育并随着国家“金保工程”的实施而不断发展,至今,一批设施、功能较为齐全的地方性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包含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及职业介绍咨询服务网络基本形成,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我省劳动用工的主导方式。

一是全省城乡普遍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xx年,全省129个县(市、区)所辖的53个街道已经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1517个乡镇上已经有1301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全省851个社区中,已有637个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使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更贴近群众,窗口前移、更方便群众。二是全省基本完成了劳动力市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并逐步完善了劳动力市场的职能。“十五”期间,全省各级劳动力市场场地建设面积达82,649.84平方米,其中:州、市级为14,428.18平方米,县级为68,221.66平方米。市场内设有求职与用人登记、信息发布与查询匹配、职业指导与政策咨询、推荐介绍与现场招聘等服务项目和窗口。全省各地先后筹集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8,026.0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38万元,省级补助691.25万元,各州、市、县自筹7,196.78万元。各级政府除资金投入外,还以其它方式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如房产、土地、办公用品、设备等,折合资金3,161.67万元。

xx年年,云南全省共有职业介绍机构1 865个,其中,省级1个,地、州、市级16个,县(区)以上140个,街道51个,乡镇级1,477个,其它部门开办的28个,个人开办的169个。职业介绍工作人员2,675人。劳动保障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完全覆盖了全省县以上行政区域,乡镇职业介绍机构已覆盖了全省乡镇的75.2 %,工作覆盖面达到90%以上。全省劳动力市场载体建设形成了以省级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以16个州、市为劳动力分市场,128个(不含丽江市古城区)县级公共介绍机构为骨干、其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成效显著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劳务输出)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将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和三项扶贫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了输出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全省劳务输出规模稳中有升,劳务收入稳定增长,输出区域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已经成为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省劳动保障部门数据显示, xx年年1-10月,全省当年共输出劳务人员137.68万人次,完成年计划任务的172 %。其中:境外输出0.49万人次,占0.36%;省外输出40.81万人次,占输出人数29.65%;省内输出36.45万人,占输出人数26.47%,县内输出59.92万人,占输出人数的43.52%。预计全年输出150万人次,完成年计划80万人的187%。

xx年起,我省开始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劳务输出项目,当年省级投入1,147.2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38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767.28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251人,输出劳务人员239,60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43,500人的550%, 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5亿元。xx年投入1,317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20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197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398人,输出劳务人员24,4728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9,900人的613%,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1.7亿元。xx年年投入1,848万元,其中劳动力市场建设费18万元,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费用1,830万元,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2,018人,输出劳务人员313,510人次,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36,600人的856%,当年实现劳务收入约14.7亿元。

如何实现就业 :

注重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2、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3、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其次,要破除传统念,实现多元化就业。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第11篇 发改委调研报告:中国就业应从四个方面发力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近日,发改委发布一份关于中国就业的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

发改委调研报告:中国就业应从四个方面发力

国家发改委近日针对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形势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发布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新旧增长动力加速转换,就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同时,在多重压力交织叠加下,就业领域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发改委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就业领域主要出现了4大新情况、新变化:一是共享经济茁壮成长,催生了大量新就业形态;二是消费升级催生新动力,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三是返乡创业快速推进,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四是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在看到积极因素增多的同时,就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报告指出,当前,中国新增就业压力与转岗安置困难并存,今年需要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保持在1500万人左右,一些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职工转岗安置较为困难。

部分传统产业和资源型地区用工需求低迷,重化工业、建筑业等一些传统产业就业岗位减少,东北地区、山西等部分资源型省区经济继续低速增长,市场用工需求有所下降。此外,返乡创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与要素瓶颈制约问题亟待解决,返乡创业存在资金不足、土地紧张等要素制约。

发改委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工作,要聚焦关键环节、脆弱环节、基础环节,把握好四个重要抓手,全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第一,从新旧动力看,要加大对新经济、新就业的政策支持。要加快调整政策取向,通过完善风险控制、信用体系、质量安全、税收、社保等方面政策法规,促进社会资源通过共享实现高效充分利用,推动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加快发展,创造更多新增就业机会。

第二,从产业看,既要着力创造新增用工需求,更要有效稳定存量用工基数。一方面,要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变革方向,加快培育新兴经济和就业增长点;另一方面,对民生需求刚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等制造业企业,在加快出台降成本普惠性政策的同时,要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着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第三,从区域看,既要发挥中心城市吸纳就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更要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支持返乡创业、加快培育经济困难地区接续产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中心城市吸纳就业龙头作用,创造更多区域性经济和就业中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支持返乡创业,积极培育接续产业,缓解困难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

第四,从人群看,要建立五类重点人群与三张网相结合的分类施策机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中的往届名义就业群体和新毕业群体、农民工中失业返乡人员、困难行业有一定人力资本提升潜力的下岗职工、经济困难地区有流动就业意愿人员、就业确有困难人员等五类重点群体,发挥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协同效应,统筹应对。

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形势:

海归潮、就业大军叠加

刚刚开学,上海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予絮就开始为新一轮的就业工作而忙碌。谭予絮表示,目前学校正主动出击,在和各家单位联系校招事宜,虽然最终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是感觉企业的热情度似乎没有往年高。这两天,谭予絮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2023年即将毕业的,加油;已经毕业的,珍惜岗位,加油!

就业市场压力还是蛮大的。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朱诗勃表示,每年的校园招聘一般会在10月份启动,目前中智正在陆续向用人单位发放需求资料,岗位相关数据要到11月统计出来,不过随着这几年海归潮的出现,和国内的就业大军叠加,2023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海归,以及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明年全国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

行业分析:

制造业、贸易可能遇冷

在招聘行业冷热分布上,朱诗勃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也许将成为2023年对应届毕业生需求最大的行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扩张很快,本身对人员就有一定的需求,而且校园招聘对互联网公司的吸引力也很大。朱诗勃分析说,由于互联网是新兴行业,因此需要更多热情、创新的新鲜血液,而90后的大学生本身就浸润在互联网中长大的,学习能力、领悟力也更强,因此年轻人也必然得到互联网公司的青睐。

朱诗勃的分析得到业内人士的印证。上海另外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招聘hr透露,最近曾经接待过一家互联网公司,在招聘中层管理岗位时,对方明确提出应聘者的年龄底线是80后。

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比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招聘势头也在上涨。

此外,游戏行业的招聘也相对较热。游戏行业近年来创造出很多新的岗位,有些听上去还有点另类。朱诗勃说,比如现在就有一种新的岗位叫游戏解说员。其实这类岗位看似好玩,却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企业更重视用户体验而设置的,也更接地气。

朱诗勃预测,金融、房地产2023年的招聘可能相对平稳。而制造业、贸易、服装等行业可能遇冷。这其实也是与互联网+时代有关,比如贸易行业,因为出现互联网平台、信息不对称少了,供需双方可以直接找到对方,处在中间环节的行业、企业就会受到影响。

善意提醒:

了解企业,莫凭一时冲动

但是,互联网行业也是有风险的。朱诗勃说,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靠风险投资运作,可能面试时把饼画得很好,薪水也比较诱人,还会许诺给一些期权或股份。但是,也有可能出现投资人的钱烧光了,资金链断裂而支撑不下去的情况。

而一位招聘hr也表示,最近曾面试过的一个候选人,就在短时间内换过3家互联网公司,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或者团队管理出现问题而倒闭。现在好像任何行业只要和互联网有关,无形之中就会对就业者有吸引力,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对企业与自身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只是凭着一时冲动,一旦突然失业再换岗位,会有挫败感,其实蛮伤的。

第12篇 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满意度调研报告

这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或疑虑,也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解释。

2023年,'民生'成为中国网络的第一关键词。岁末年初,我们预言了这个关键词在2023年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可能。

2023年,住房、医疗、教育、就业,以及又一次被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农民工群体,这些最受关注的重点民生领域,有各项政策预示的好前景,也有怀疑这些前景的坏预言。

我们无法不对现存的问题和各种矛盾心存担忧与疑虑,但我们对这个已然强势复苏和正在努力转型的国家满怀信心和期待。

这个国家会更好吗?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让2011,让时间和现实,来检验我们的预言。

2011房价会降吗?

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态度坚决,但如果不深化房改,调控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高地价、高房价的问题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朱文强孙晓青

房子,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归属感。

过去的一年,这种归属感在房价的不断攀升中,逐渐成为年轻一代的心结。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这项被称为'国十一条'的地产新政开始为火爆的房地产市场降温。

2011,中国房价将何去何从,政府、地产商、百姓之间的博弈必将引人注目。

坏预言:高地价高房价或将持续

高企的房价显然已经超出了中国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2023年末,针对各地房地产市场上演的'地王频出'、'量价齐升'、'一房难求'等火爆场面,国家连续出台了包括税收、土地等多个调控政策,政策收紧倾向明显。

'这一次跟XX年新老国八条调控很相似,当时的结果是房价依然上涨。'中原地产华北区总裁李文杰说,'如果不从深层次找原因,高地价、高房价问题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未触及到行业根本的发展理念。发展房地产业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其次才是投资,这就涉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如果不改革,恐怕调控难以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根本问题。

今年1月发布的《2023年浙江省房地产业发展报告》预计,2023年浙江省房地产市场价格非理性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由于高企的地价也缩减了房价下调的空间,2023年房价将在高位运行,也可能出现局部性、阶段性小幅回落的现象。

针对当下海南房价的爆炒,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海南很危险了,93年的房地产泡沫破灭让海南很长时间恢复不了元气。而这一次,如果再不吸取教训,则很有可能会悲剧重演。'

童悦仲同时指出,开征物业税是遏制高房价的有效方法。今年1月,北京市地税局负责人透露,北京最早明年底开征物业税。不过也有人担心物业税反成助涨房价的推手。

好预言:'住有所居'的梦想渐进

2023年你会买房吗?

《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中国住房问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8.4%的参访者在2023年有购房计划,明确表示不买房的占35.2%,剩余的46.4%选择了观望。

高房价成了人们踟蹰不前的主要原因。在房价高企之下,是老百姓期望'住有所居'却无力承担的现状。

小康住房调查显示,中国百姓认为能够真正抑制房价上涨的因素是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其比例达到参访者的70.1%。

近些年政府一直都在推行保障性住房制度。2023年,中央投入493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较上年增长了171%。《住房保障法》的起草也引人关注。有消息称此法已形成内部法,其核心内容是解决'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需求;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经适房将由现在的全产权变更为购房者与当地政府共享产权。

2023年还将有约600万套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今年1月,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城镇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我认为'住有所居'这一目标是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的。'姜伟新说。

2023年国土资源系统加大了房地产的土地供应。我相信这些措施实施之后,房地产价格会平稳下来。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我估计2023年的房价至少能上涨5%,这个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

13城市保障性住房

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郑州

no.2广州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汉

no.6重庆

no.7北京

no.8合肥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西安

no.12昆明

no.13海口

新医改下的复杂棋局

新医改方案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但同时,由于医改具有的复杂性,新医改必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挑战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谈乐炎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中国老百姓多年来的抱怨,像祥林嫂的絮叨,急切而又无助。

2023年4月6日,新医改方案出台,各级政府将在3年内投入8500亿,重点抓好五项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然而,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2023年初进行的'小康公共服务调查'显示,对于新医改,多数参访者持'观望'态度,其比例高于'有信心'和'认为实施比较难'。

坏预言:根治'以药养医'前景不乐观

今年2月2日,xx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年前,xx在与网友交流时曾坦言:'医疗改革中我认为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的机制。

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医院支出的90%以上依靠收费获得。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必然导致'大处方'屡禁不止。

对此,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认为,公立医院改革中,如果只一厢情愿地推出零差率政策而不能解决好医务劳务补偿问题,那么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刘国恩表示:'短期内还很难找到更合适的医疗支付手段,目前按项目收费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医疗补偿机制。'对于新医改应对'以药养医'的新思路--药品零差率政策和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药品零差率没有取消政府的不当管制,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制度框架,新医改也没有描绘清楚。由于药品政策仍旧不确定,因此其效果也不容乐观。

好预言:基层'小'医院有望见到'大'医生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化改革将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全国人大代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志全说,新医改对城乡统筹的贡献值得期许。

'中国医保覆盖人群已经达到12亿人口。'刘国恩表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是医改工作进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预计2023年,基本医疗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相当比重的流动人口,将会在2023年享受到更多的异地就医服务,得到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将会实实在在地从异地结算中得到实惠。'

老百姓看病扎堆去大型公立医院,因为那里有'最好的医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医改中的一个亮点就是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对此,刘国恩很有信心,'我预计2023年,一些城市会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医生多点执业方面迈出步伐。一旦这个工作推动起来,我相信老百姓将会在社区医院看到越来越多以前只能在三级医院、大医院看到的医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

医改将来的出路是:公立医院+一体化+信息化。只要政府重视,做起来会很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由于对'药价虚高'的病症未诊断清楚,《新医改方案》两味新药--药品零差率和基本药物制度的疗效不容乐观。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

13城市医疗卫生

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广州

no.2郑州

no.3北京

no.4上海

no.5杭州

no.6成都

no.7西安

no.8重庆

no.9武汉

no.10合肥

no.11昆明

no.12呼和浩特

no.13海口

2011教育改革新期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及一系列相关事件,激发了公众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期待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于靖园

教育,是个永远保持着高热度的话题。回顾2023年,《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择校热、北大校长推荐制、南方科技大学、代课老师清退……一连串教育关键词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中国教育沉疴依旧存在,但其中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

2023年1月,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2023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使2023年成为教育改革年'。他同时提出,2023年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

坏预言:义务教育不均衡现象依旧难以解决

'学校说,不缺老师了。'李雯曾是兰州城关区一所小学的语文代课老师,兼班主任。她于2023年7月份被清退。离开的当天,学生们跑去办公室哭着求她留下,希望李雯可以一直教到他们毕业。

2023年,甘肃因代课老师与公办老师工资相差悬殊和实行一刀切式清退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清退代课老师,是要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但是,针对清退政策,时评人童大焕有自己的看法:'不是说清退代课老师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相反,它可能会加速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比如,高质量的教师能不能补上去,西部教育会不会出现空当。'

2023年,对于中小学严重的择校竞争,讨伐之声更加激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曾指出,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和择校制度,极大地加剧了教育不公,使得中小学重点学校制度成为一种凝固和扩大社会差距的制度。

去年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上任后不到十天就把第一把火烧向了'择校'问题,他认为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现今的中国,一个学生从6岁长到14岁,身处什么家庭,住在哪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其学习质量。'给学校交了两万元的择校费。'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张洋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朝阳区的小学质量不太好,把孩子送到西城区的小学才放心。'

'在基本实现普九'有学上'之后,'上好学'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2023年11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教育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当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好预言:高校改革推动教育发展

2023年7月,北京大学在自主招生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凭中学校长一纸推荐,就有可能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享受降30分进入北大的资格。

相对以往'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校长推荐制'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小康公共服务调查'显示,尽管有35%的参访者置疑'校长推荐制',但41%的人表示'赞同'。

'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也是一种改革。'曾在80年代参与高校改革的前深圳大学校长罗征启,现在依旧关注着教育界的一举一动。2023年,新创的南方科技大学表示,要通过制订由深圳人大审议通过的《南方科技大学章程》,来确保大学依法自主办学。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2023年1月26日xx在听取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务院总理xx

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聚精会神地谋划改革,扎扎实实地实施改革,使2023年成为教育改革年。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13城市义务教育

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杭州

no.2广州

no.3上海

no.4重庆

no.5海口

no.6郑州

no.7昆明

no.8武汉

no.8合肥

no.10西安

no.11北京

no.12成都

no.13呼和浩特后危机时代的就业冷暖

近期在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两个层面已经出现了与就业有关的利好消息,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对就业的影响仍将持续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苏枫

201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早已在各大高校火热启动,今年的校园宣讲态势与金融危机年相比有着报复性反弹的意味。于是,坏预言对就业形势依旧报以谨慎态度,好预言却看好正在回暖的就业出路。

坏预言:金融危机影响未消,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

630万毕业生,另加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2023年新增待就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23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2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宏观层面的就业形势很严峻。

《小康》杂志社对就业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认为大学毕业生最好的出路依次是当公务员,自己创业当老板,从事记者、律师等专业性强的职业及进垄断国企。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超146万人报名,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招录比例达到4224:1.

'公务员'这个职业到底有多大魅力?小康调查发现,公众认为当前'公务员热'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追求铁饭碗、待遇稳定,就业压力大,追求隐性福利,追求权利,公务员职业声誉高。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围城现象'。'提到现在的'公务员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唐钧说,'很多年轻人进来才发现公务员的工作并不轻松,待遇也没想象的好。'

唐钧认为,'公务员热'并不正常。'大学生刚从学校出来,朝气蓬勃,第一个选择应该去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去创业。'他说,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不会把公务员作为优先选择。他们的第一职业选择是企业家;第二选择是专业人员,公务员排不进前三位。

历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广东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这个数字预示着'公务员热'暂时不会退烧。

好预言:企业不会大规模裁员,或将增加用人

'随着2023年保八目标的实现,2023年的经济形势也会好于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认为,经济的增长能为就业提供一个好的基础,再加上国际经济形势也可能在2023年筑底,信心在恢复。

'鉴于中国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企业不会大规模裁员,相反,随着出口的逐步恢复和投资的扩大,企业还会增加用人。'莫荣预言,2023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升,新增就业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23年的水平,失业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内的水平。

近期在宏观政策方面也出现了与就业有关的利好消息: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优先'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得到确立。

莫荣强调,虽然就业'数量'会实现增长,但是'质量'问题却将依然存在,如30%~40%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属于灵活就业,部分已就业农民工岗位不稳定,收入降低。

虽然2023年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但2023年的整体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主任司益磊

2023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回升,新增就业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23年的水平,失业率也可以控制在4.6%以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科学所副所长莫荣

13城市就业服务

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广州

no.2北京

no.3杭州

no.4上海

no.5武汉

no.6郑州

no.7合肥

no.8重庆

no.9呼和浩特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

一号文件助推农民工'入市'

农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障碍是住房问题,下一步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孙晓青

对阜新市彰武县苇子沟乡太平村的村民王义来说,2023年是个喜庆的年份,这一年他有两个计划,建房和娶妻。2023年他过得很辛苦,为筹建房款,他四处打工,直到现在都还差两万元。'想四处借借凑凑,等以后打工再慢慢还上,但这年头钱是最难借的。'

也许王义还不知道,新年伊始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表明,今年农民将可以贷款建房,解决建房难问题。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除了农民贷款建房外,还包括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增加'三农'投入、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政策等。

这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无疑在新年伊始为今年的'三农'工作注了一剂强心针,也将助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

坏预言:'民工荒'依然难解

2023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工就业形势向好。到11月底,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经达到了1.52亿人,高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水平。

尽管如此,珠三角地区仍面临着企业招工难的局面。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沿海地区,接受过职业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供给严重不足。经济回暖后,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更加突出,而且呈现'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局面。业内专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更关注薪金高低、企业的前途、工作环境、发展空间,这也加重了民工荒趋势。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不无担心地表示,由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得太慢,在经济增幅比较快的情况下,旧有的工资水平已经吸纳不到足够的劳动力了。

'现在企业应意识到提高工资水平的必要性。但对一些企业来说行动已有些迟了。那些靠给员工支付低工资而盈利的企业,只能生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党国英直言不讳地说。

好预言:农民工有望获得住房保障

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将这一群体列入了工作重点。

据了解,我国目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有近1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60%。相比于父辈,他们对农业不熟悉,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对身份的自我认同趋于模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解读一号文件时表示,正是这种差异性需要中国的城镇管理政策尽快做出调整,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融入城镇提供必要的条件。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盛来运在2023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指出,农民工城市化最大的阻碍就是住房问题。据调查,目前只有0.8%的农民工自己在城里买了房。此次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党国英对此表示:'一号文件虽然是对过去一些政策的延续,但也确实加大了力度。'此外,近来各省市人大代表也相继建议出台农民工保障性住房制度。不难看出,在政策导向下,下一步是城市要增加农民工落户的吸引力,把农民工纳入城市保障体系,和城市居民一样,同等享受保障性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

2023年的农民工工作将研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推动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我觉得在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过程之中住房是一个更大更难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盛来运

13城市社会保障公众满意度排行榜

no.1上海

no.2杭州

no.3合肥

no.4北京

no.5郑州

no.6广州

no.7呼和浩特

no.8重庆

no.9武汉

no.10成都

no.11昆明

no.12海口

no.13西安

第13篇 关于如何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调研报告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妇女的就业与创业,是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前提。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情况,近日,景县妇联通过下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 就妇女们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及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等方面全县范围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妇女创业的扶持,培养起一批妇女创业优秀典型,如白手起家,成功后返乡投资的林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永霞;河北康熙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霞;以厂为家、诚信经营的景勃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玲;年轻有为,不远千里从河南到景县投资的凤珂毛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红;工作严谨、治厂有方的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农业发展新天地的王千寺镇王高堡村养猪厂厂长肖桂兰;克服一切困难,将养鸡事业做大做强的留智庙镇朱庄村养鸡厂厂长张爱敏等。她们都是行业里的先锋,创业事迹非常有代表性。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我们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妇女就业技能,积极拓宽妇女就业渠道,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强力推动妇女就业。

另外我县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妇女和留守妇女因选择的不同而分别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在年龄结构上,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妇女年龄相对较轻,90%以上在18-45岁之间;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45岁以上,另有少部分22-35岁之间的年轻妇女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暂时没有外出务工。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妇女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而留守妇女除上述因生育原因暂时没有外出的年轻一族外,其他人与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妇女相比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三是在职业特长上,外出务工妇女大都拥有一至两种技术特长,而留守妇女基本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没有一技之长。

四是思想观念上,务工妇女特别是离乡外出务工妇女及自主创业妇女追求经济上独立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愿望强,敢闯敢冒的精神足,成功的信念意志坚定;留守妇女中则普遍存在“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传统观念和“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进取意识不强,畏难情绪严重。

五是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比例偏低,每个村只有2—3名妇女创业,且创业只局限于种养业、制衣、个体户等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产业。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女性承受心理压力大

首先,女性扮演多重角色,角色冲突导致心理压力加重。女性要扮演母亲,妻子,老板等不同的角色,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时常感觉到冲突,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其次,女性创业者面临更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1)心理压力更重。女性从创业到守业,很大程度上“要把自己当成男人,忘记性别身份”,有时候“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这导致她们的心理压力比就业女性的压力更大;(2)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不明。市场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政府必然出台大量政策,但是政策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宣传不到位,使企业家在大量新政策面前显得手足无措;企业融资困难。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女性企业家在融资方面遭遇了更大的困难。主要是女性企业家经营的公司状况,女性企业家自身特征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3)女性创业渠道狭窄。经了解,女性创业主要集中在餐饮,加工,批发,零售以及美发店等行业上。这类企业能发挥女性的特质,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女性的解放。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一些行业并不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妇女运动的发展。

(二)大龄女性就业创业出现瓶颈

这里所说的大龄女性主要集中在35-50岁之间。她们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1)自身能力与岗位需求存在偏差。现在许多企业的产业结构需求大量的熟练工人,而这个年龄段妇女在计件工资为主的企业中逐步不受到青睐。(2)大龄女性不想,不敢创业。调查中了解到,很多30多岁的女性对创业都不敢想,更不用提那些40、50岁的人员了。

(三)其他群体女性就业创业呈现新问题

首先,灵活就业人员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在存在大量需要从事灵活就业岗位的人员,他们大部分是50左右的大龄女性。但是大部分岗位都是非固定劳动期限或者是要求按时上下班的岗位,这样很多女性就宁肯选择不就业。因为她们要接送孩子上学,还要买菜做饭等。

其次,特殊家庭女性就业存在困难。这里所讲特殊家庭主要是由于突发事件(生病,丧偶等)而导致的各类家庭。此类特殊家庭的女性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特殊的困难,有她们特殊的需求。

存在上述几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基于如下几点: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文化素质偏低束缚了妇女就业创业;资金不足限制了妇女就业创业;家务方面的沉重负担拖累了妇女就业创业。

对策和建议

1、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县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促进妇女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农村妇女思想观念转变,激发农村妇女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帮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广泛宣传妇女营销大户和“双学双比”活动等的先进事迹,用身边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励广大农村妇女,使她们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联合劳动就业服务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根据妇女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筛选出一批适合妇女再就业的项目,不定期举办妇女就业培训班,帮助广大的失业待业妇女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二是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使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层次逐步提高。通过培训,激励女性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同时要创造条件,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探索“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

3、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一是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并积极主动地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农村妇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从当地妇女实际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工作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努力把未就业妇女人数控制在最低程度。

4、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一是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妇女群体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低保护、困难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二是政策倾斜。根据妇女实际,推动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村妇女在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在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中优先照顾她们。同时为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14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应届毕业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找工作最大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其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其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其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最好的心态、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第15篇 2023年上半年大学生素质与就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其实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调研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关键词:学生,素质,就业,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未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xx年,这个数字将变为八、九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2、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3、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xx年公司副经理述职述廉报告xx年来,按照集团公司对中层干部期终考核的安排和要求,现将我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情况做以简单汇报,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遵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我于前年由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调任卫生厅副厅长兼省中医管理局局长。

一、年度工作述职述廉:1、努力学习,提高党建工作的理论水平。我做支部书记的时间不长,自己深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尤其是对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缺少研究。

200#年10月初,本人通过应试考核走进了百利,走上“总经理秘书”岗位,主要负责总经办秘书性质方面的工作。应试时我就对自己说:无论应试是否成功,作为一名办公室人员,我都要努力做到“五勤”,诚心当好“四员”。

本人自_____年至今一直从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非常热爱本专业工作。特别是在___年以后,随着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并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导自己的工作,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在这里,我向大家把我一学期的工作向大家汇报一下,敬请所有同仁对我的工作给予批评和指正。我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时间飞逝,xx年已经过去了。xx年3月,经过学院的公开竞聘,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党委谈话,后经学院第四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请学院党委和团市委批准,我被正式任命为学院团委专职副...

各位领导: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部经理的岗位上,带领审计部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

就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这是一项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劳动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就业信息

  •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精选(8篇范文)
  • 就业创业调研报告精选(8篇范文)90人关注

    就业和创业问题是高职学生在校内最关心的话题,是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为掌握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情况,促进高职学生进一步就业和创业,明 ...[更多]

  • 2023就业准备调研报告(5篇范文)
  • 2023就业准备调研报告(5篇范文)89人关注

    最近,我们根据教体局领导的统一安排,就**如何正确处理就业与升学二者关系,确保学校教育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他们与职校教务处、政教处、招 ...[更多]

  • 就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 就业调研报告(15篇范文)76人关注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建设与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又能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被征地农 ...[更多]

  • 2023年就业工作调研报告(7篇范文)
  • 2023年就业工作调研报告(7篇范文)40人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第二次地区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民生工程,确保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和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9月26日-29日,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冯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