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之精华篇 第2篇2023最新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3篇某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第4篇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5篇中学关于德育管理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6篇广电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7篇区市容委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8篇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9篇学校学院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10篇农村组织三级联创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11篇自来水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12篇城乡一体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13篇城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第14篇社区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第15篇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市域经济调研报告
第1篇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之精华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来自范本资料网)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第2篇 2023最新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中国______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以何种观念统领将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纲领,也是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纲领。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在教育领域,破除传统的、被长期束缚的思想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发展观。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是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发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发展观,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知灼见。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
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教育改革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不断扩张是教育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知识资本的形成,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教育的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教育的快速发展使传统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和市场对教育的需要,带来了教育的失范和失序。由于教育是具有先导性,且系统性很强、周期性长、牵涉面广泛的庞大的体系,要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最基本的是我们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结构失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制度和管理僵化,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不堪重负;教育的乱收费引起群众的不满等。办教育最需要科学的、严谨务实的作风,切忌浮躁、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作风,但是,不尊重教育客观规律,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地追求高层次、大规模,组建了不少万人、数万人、十万人的大学,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和矛盾就会越积越多。盲目、浮燥——这是教育的大忌,是与求真务实相背离的。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发展及其负面影响将是长远的、不可低估的,甚至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的大局。教育面临这些矛盾和问题,究竟采取什么态度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采取主观臆断的态度,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教育发展观为出发点,遵循教育的规律办学,求教育发展的态势之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也是我党的基本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教育的发展要从我国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出发,寻求发展的路径。在发展的问题上,有的人存在短视行为,不顾现实条件,不管有无条件蜂拥而上规模,追求高速度和大发展,这些都是与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 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入探索、研究“教育”这个客观事物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思考和理论研究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受教育的群体庞大,而教育经费短缺的国情。彻底转变观念,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种种复杂矛盾,是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和立足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一定要树立自觉的、求真务实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这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也是我们立论的基础。
二、教育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必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原则,教育发展就成了空谈。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的人,人如果停留在自然状态,仅是纯粹生物意义上的自然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存在,社会是通过人的自觉、自主、自为的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赋予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关注人的价值、人的素质和人的意义的存在。关注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环节是接受教育。人的力量、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动性的,只有当人学习了知识,才有力量。每个人不仅有自我生存的需要,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即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需求。未来社会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教育,教育科学发展观应该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自觉理念,这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路径。只有把教育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把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赢得竞争的主动权,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核心。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把大人才观摆在突出的地位,这样我国才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是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技竞争力,而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管理能力还是科技竞争力,都离不开入,离不开人才。目前我国需要大批高知识、高科技的人才,我国才能形成世界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但是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差距。虽然我国东部已经成为成功的技术应用者,整个中国正逐步成为技术应用型大国,但是国际核心竞争力偏低,科技竞争力较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企业、教育和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尽快进行人才开发才能有效地支撑我国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人的个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片面性发展的局限,肯定了在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关注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人的自觉自为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做人的人格、肯定人的尊严,就是尊重人的学习、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关键是要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需要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制度和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首先,要从观念上重视人的终身受教育权,树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紧迫观念。我国一贯重视学历教育,这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信息、经济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学历教育,或学校“一次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需要,人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也只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许多知识、技能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工作的实践和职业的培训中获得的,即使是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二年后就有一半已经过时。因此,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将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学习化社会,必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比水平,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终身学习化社会,既是尊重人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是广大群众自我完善的迫切要求。
其次,要提供学习化社会的制度保障,建设学习化的社会环境。要打破传统封闭式的办学模式,使学校融入社会,特别是发挥高校建设终身教育的积极作用。为人们提供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终身学习的平台,教育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原则。教育已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仅靠学校或通过单独的机构不能对其社会的一切成员都提供学习的机会。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个人的需要,我们不仅必须发展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而且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把这个社会称之为“学习化的社会”;我国目前与构建学习化社会还有相当差距。社会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不仅是只满足个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意义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作为社会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创造学习化的社会环境。传统教育观强调学习是灌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学生围着教师转;科学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主体,学习是独立自主、生动活泼的、自由自觉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生转。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学习成为国家政治和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方式、多种层次、多种手段的学习机会,学习成为社会最广泛、最普遍的、人人都能参与的行为。终身教育时代,一切为提高人的素质,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这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不仅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可持续发展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这既是经济也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首先,教育要优先、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观。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发展程度的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知识资本,知识贫困是经济贫苦之源。教育是有战略性、先导性的产业投资,教育投资是一种改变人自身、改变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需要国家、社会和市场共同介入教育,改变教育仅仅是消费投入的错误理念,最关键的是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保证教育的优先发展。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用于教育的投入还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指数,这是不符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屏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既是我国教育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个有机的整体,教育是社会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不同于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它是以现代科技为中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居于先导和基础的地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教育列为“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性行业”。教育在知识经济和知识创新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状况将决定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整体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发展观,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定位,说明各种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滞后性,因此,必须对未来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制订科学的长期、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形成多阶段、多形式、多种类、多层次全方位的大教育系统,这就扩大和延伸了发展的视野,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又要突出重点,着眼于基础教育,正确处理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政府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善农村的义务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扩大和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要尽快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代教育的整体化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从教育的理念、体制、结构,到教育的政策、内容、方法、课程等的不断革新,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国民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面临着不同的矛盾和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分配不合理、教育资产的管理体制僵化,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将决定和影响我国教育今后的发展状况,必须进行制度的改革、创新,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为指导,构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财政制度,调动市场和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教育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研究、寻求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条件。所谓教育协调发展,一是指教育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与科技系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二是指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诸如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阶段性与连续性教育、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教育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等,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使之协调、均衡的发展。协调得当,相得益彰,达到双赢;否则将两败俱伤,后果严重。协调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节点。
第三,教育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价值观是:教育的平等发展观是对教育价值观的定位,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必然选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受教育权利是被世界人权宣言和我国宪法赋予的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公平、平等性更加关注,对受教育的权利更为重视。我国宪法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利不仅是受宪法保护的法定的平等权利,而且我国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也确立了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说明我国对受教育平等权的实体立法制度是很重视的。但是如何使受教育权利从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的现实权利如何在公民受教育权利被侵害时能得到法律的保障和救济我国在程序法上对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还存在较大差距。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从宏观上有城乡之间的教育财政资源的不均等,公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国办与民办学校在许多方面的不平等;从微观上有学生与学校、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纠纷时没有教育程序法,如教育诉讼法、教育行政复议法等,导致司法的被动,受教育的平等权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教育必须以全面、协调、平等的发展为基本内容,以整体观、协调观、平等观确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3篇 某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村党支部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把握制约我村发展的瓶颈,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发展思路,建设富裕、平安和谐的_____村,由党总支部书记牵头,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和各部门骨干组成专题调研组,制定调研方案,确定了“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深入全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摸清村情民意,查找问题,求策于民,收集建议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村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_____镇镇郊结合部,全村行政辖区面积为_____平方公里,共有_____个自然村,_____个村民小组,居住户_____户,在册总人口_____人,暂住外来人口约_____人,耕地面积_____亩,现有中共党员_____名。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自1999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二.经调研,影响我村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村级经济收入渠道狭窄,经营模式单一。目前村级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存量资产,如旧厂房和门面房出租。这从一定程度上讲,只要管理和服务得体,厂房和门面房出租的收入相对来讲比较稳定,风险较小。但是,一旦行情不好或者出现供过于求,则村级财源也会因出租受阻而断流,而且租金收入也就难以达到既定预期;其次是制约因素逐渐显现,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现在要发展村级经济,扩大一些经营性项目,都涉及到用地,而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村里即使想开发项目也难以落地,土地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门槛”,制约了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做强做大。目前,我村现有土地约300亩,由于受总体规划和土地的制约,发展空间、时间受到限制,村干部、村民对土地的支配都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现在政府又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生产规模,促进村级增收。想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较难,给发展村级物业经济带来了很大困难,成为制约村级经济增收的瓶颈因素。再次村级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建设资金匮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农村水利、道路、桥梁、拆迁以及环境整治、计划生育、征兵服役、自来水改造、合作医疗、困难户救济等大量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这部分支出逐年增多。刚性负担日益增加与增收渠道不断变窄的矛盾突出,“吃资产”成为无可奈何的选、领导班子建设择。村级管理成本的增加使本不富裕的村级经济更加捉襟见肘,发展困难重重。
2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班子成员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全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弱,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来,政策水平与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二是村级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还不强,部分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不高;三是村级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培养力度还不够,对培养新党员和后备干部的视野、渠道不够宽,导致党员队伍结构老化,整体活力不足,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3、村庄道路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农村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急剧增加,村庄道路与日益增长的交通工具数量不成比例,“通畅问题”还未得到全面改善,行车进出矛盾还相应突出。从调查数据看,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的迫切需要和实际行动都超前于政府的政策导向,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为了拓宽道路,大部分群众愿意拆迁涉及到自己的房屋。近年来,我村虽然加大了对全村道路的拓宽维修,但个别自然村的“通畅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善。部分道路的交通运输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如三介坝、南草港、龚家坝二岸道路出现“瓶颈”式、“断头路”现象还存在。主要是一方面由于自然村和道路形成时间早,没有规划性,加上电力、邮电部门在架电线杆时随意性大,设在路中央;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受利益的驱动,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违章占道严重,正是这些先天的不足和人为因素,严重妨碍了交通视线和通畅问题,致使本不宽的路面显得更加狭窄。再一方面,建设资金匮乏。村庄道路建设,涉及到桥粱拓宽、民房拆迁等赔偿,这一部分资金投入一直有行政村自筹解决为主,要在拓宽筹资途径,仅靠“一事一议”,很难解决资金问题,制约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4、外来务工人员急剧增多。本村地处镇郊结合部,辖区企业较多,由生产经营的扩大,用工人员相应增加。而企业的发展,没有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直接的受益,反而给村级带来卫生、治安管理等成本性的投入不断加大。部分私营企业重视标准厂房的建设、轻视外来员工宿舍楼的建造和管理,造成大部分外来人员散居在就近村,自然村成为外来人口的集中居住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的紧缺,为村民提高了出租房的收入。但由于外来人员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教育管理,这给社会稳定和正常生活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安全隐患,给环境卫生、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政府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快增加了集中居住点建设,并鼓励社会力量和私营企业兴建外来员工宿舍楼,但从现实来看,“新民楼”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加的外来人员所需。同时,由于部分“新民楼”房租过高、管理缺乏人性化等原因,入住率低,大部分外来人员仍选择散居于村民简陋的出租私房内。由于外来人员居住分散无序给管理、服务带来了极高难度,治安管理方面的压力尤甚。
5、村民文体活动的场地严重缺乏。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健身奔小康”成为广大村民的内在要求,村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群众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现有的体育设施与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之间差距也较大。从调查数据看,要求扩大健身活动场地、增加健身设施人数达97%。但由于国家对土地开发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后,村级在用地方面受到限制,想要拓展活动场地难于实施,想组织一些大型群体性娱乐活动因缺乏场地而无法开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对解决我村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从调查座谈情况看,我村集体经济既有根基较好、制度较全的有利一面,也有资源制约、缺乏后劲的不利一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本村实情,我们必须正视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在逆境中搞好自我调整,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此,我们作以下几点思考:
1、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着力转变不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思想观念,又要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既要坚定发展信心,拓展发展思路,又要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发展载体。我村处于镇郊结合部,地理优势独特,只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规范发展手段,提高远近期发展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信能寻找到适合本村长远的发展渠道;同样,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村的可持续发展。想要继续大力发展“出租经济”,不仅仅在量上更要在质上实现飞跃,将“出租经济”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抵御行情的逆转。为此,我村在认真研究分析村级经济发展利弊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本村级经济发展的规划,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文章,来破解发展经济瓶颈。一是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金,改造装备加入投入,发挥资金增值效益。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改造旧厂房,新建标准厂房、沿公路门面房,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辖区内发展势头良好、增值潜力较大的优势私营企业直接参股,获取分红回报;二是进一步挖掘村级资源,利用资源生财。
在“宜租则租、宜包则包”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种养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有资源优势的项目,再抓好投资大、实力强、持续发展能力好的项目,做到长期短期互补,短期有收益,长期有保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发展渠道,改变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现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民致富;三是切实盘活和运作好现有集体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增收。这些固定资产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性资源,积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经营管理,通过资源整合,采取对外租承包和参股经营等形式,进行整合利用,盘活沉淀性资产,构建村级创收的长效机制和永久性财源,为促进村级建设的良性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起作用;四是着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凤入巢,搭建发展服务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创收。经济要发展,服务是保障,树立“你经营、我服务,你发展、我铺路”的服务理念,形成“服务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把服务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为辖区内私营企业的逆势发展扎实做好服务,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此,建议政府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级利用杂地、留用地进行标准厂房、仓储用房的建造开发利用,发展集体经济,出台更加优惠的土地扶持政策,培植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进行结对帮扶,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弥补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土地指标等不足,以加快薄弱村的转化步伐,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不断壮大村级后备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
我们要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切实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措施、领导发展的本领。牢固树立一心为公的信念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决心,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当作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工作的重心调整到更加注重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来,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要从本村的区位、地缘、产业特点出发,认真分析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内在潜力,努力寻求经济管理、服务的新途径,发展经济的新方法,破解制约我村科学发展的“瓶颈”,为我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加强村级工作效能建设上,重在提质,贵在提速。着力解决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首先是完善培训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干部培训教育规划的实施,认真实施素质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努力促使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树立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的实务性,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建立一支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务实创新、作风上真抓实干、能吃苦、肯办事的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其次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围绕“作风实,标准高;服务好,效率高”的要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按贡献取酬,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实现最大的激励度和生产率,激发起组织机构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强化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上。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和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同时,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村级党员,抓好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存在问题,议定落实措施,制订好培养规划。按照“注重质量,定向培养”的思路,重点在高中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以及其它先进青年中进行培养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并建立村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档案,在实行重点培养,动态管理,严格教育的同时,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落责任,促使他们早日成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及时将他们调整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组合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3、完善村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村庄道路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文化、物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通畅工程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体现。根据本村的现实状况,尽快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及村级道路专项规划显得极为重要。为此,我村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和“先急后缓、逐步完善”的思路,制定了全村道路建设规划和切实可行的通户公路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本着同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示范村整治工程相结合,与农村资源开发和村庄、绿化、粮田综合治理相结合。在实现全村主干道路硬化连通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断头路、狭窄路和延伸路的建设改造,做到“先通后畅”,逐步提升等级。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坚持“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少占耕地,老路拓宽”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村级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对涉及到道路两侧占道违章建筑,妨碍交通视线的。加大宣传和“拆违”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坚决清除违法占道、违法摊点,提高路面的通行能力,使村级道路标准一步到位,向“户户通公路,路路通汽车”的目标快速迈进。“户户通”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样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一些制度性的具体操作办法和补助政策。补助政策上可体现二个原则:首先是“谁困难补助谁”的原则,对全镇按财政实力分梯次补助,加大对财政实力较弱村的补助力度;其次是“谁积极奖励谁”的原则,对工作先进的村给予项目奖励,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便保护基层积极性。同时,在技术要求、配套设施、养护管理上做出合理安排;对于电力、邮电部门阻碍交通要道的电线杆给予协调和重新规划。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使外来人员真正融入社会,推进我村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我村外来人员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外来人员管理的新路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以业控人,以房管人”的思路,把外来人员纳入我村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范围,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综合治理,切实将外来人员纳入管理服务网络。在管理结构上坚持科学领导、群众互促、自我管理相结合,提高外来人员自控能力;在管理内容上,坚持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增强管理实效;在管理过程中,坚持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管理态度上,坚持控制与服务相结合,主动为外来人员排忧解难,将管理寓于服务中,积极探索健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开展“情系农民工,和谐在_____”活动,从而使外来人口管理合理化、科学化,使他们能够尽快溶入_____,为建设_____、服务_____做出更多的贡献。做好外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平安_____、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在此,建议政府: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规划“新民楼”的建设和管理力度,本着方便居住的原则,改善现有集中居住点管理,降低收费标准,着力提高入住率。同时,在外来人员聚居地设立法律、科普学习站,向外来人员传授法律、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卫生、技能等意识,兴办适合不同层次外来人员需求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外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大力整治出租私房的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和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用工单位同样担当起管理者的角色,兴建外来员工宿舍楼,不能将外来人员看作是生产机器,将教育管理局限于当一个能生产合格产品的工人,应该教育他们成为社会的合格一员,并将外来人员的动态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和辖区村通报联系,采取镇、村、企联动管理的办法达到提升管理档次的目的。再一方面,要根据各村辖区内的企业数量或村内租住的外来人口数量在财政转移支付中加以考虑,予以财政倾斜,实施相应的补助。
5、推进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我村在现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思路,创新条件,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认真做好健身场地的规划,落实好配套资金,加快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步伐。按照活动中心化、群众方便化、位置显要化、工程节约化的原则,结合拆迁小区建设,力争明年,在原有老年活动室的基础上扩建改造一个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修建一个篮球场地,增添一些健身体育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民健身和综合性文化活动提供场地条件。在此,建议政府把村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镇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对非营利性属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符合划拨条件的,以划拨方式提供建设用地,解决村级体育场地缺乏问题,确保村级体育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同时,要加强镇区现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清理公共健身场所的违章经营和车辆停放;解决好各晨、晚练点的用电照明和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锻炼场所环境。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下一步我村党总支部将继续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村民,真正做到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让党员群众参与村级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村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从党员群众身边事入手,从小事做起,不断深入探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想方设法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投入于学习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查找差距,争创一流,为村级建设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4篇 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市交通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按照__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安排,2023年4月24日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到各出租车公司、交通技能鉴定所和__酒店开展调研活动。通过了解现状、查找问题、综合分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出租车行业管理的调研情况
(一)出租车行业基本情况
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起步于1995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心城区现有出租车317辆,从业人员近1900名,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文明城市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设施。多年来,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出租车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缓解城市乘车难、方便市民生产、生活、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各出租车公司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出租车挂靠管理费,每辆出租车130元/月,存在“小、散、弱”的问题:1、小——317辆出租车分别由10个公司管理,最大的一个公司(联发公司)有86辆出租车,最小的公司仅有12辆出租车(圣达公司);2、散——317辆出租车除9辆由玉交集团和个人合股经营,其余为个体所拥有,产权分散;3、弱——10个公司因不拥有车辆的产权以及经营权,仅有代管权,导致管理措施薄弱,抗风险抵御能力差。
(二)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出租车在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管理、收费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出租车市场的正常秩序,阻碍了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租车公司不能对出租车进行有效的管理。
我市中心城区大部分出租车属于个体经营者(车主),出租车公司不是实体公司,公司和车主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挂靠管理关系,仅为车主代收代支各种税费和驾驶员服务资格证审验,对出租车基本上没有管理措施。由于大部分出租车经营权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年限,出租车车主私下高价炒买炒卖出租车经营权,私下转让的价格达到40多万元,出租车公司难于管理到位。
另外,出租车车主层层转租现象突出,有的出租车还出现二包、三包的现象,就连最起码的谁在开出租车,公司都难于掌握。而实际经营的驾驶员成本高、收入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加之对出租车客运服务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等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存在乱收费、乱要价的行为。为挣回高额的租金,驾驶员“重利益、轻形象”,存在着车容车貌不整洁,经营行为不规范,乱停乱放、招手即停、随意掉头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造成了出租车公司难于对出租车驾驶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黑的”、“摩的”等非法营运车辆扰乱了出租车客运市场秩序。
为查清我市中心城区非法运营行为的基本情况,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处到各车站、学校、商场、医院、酒店等人员集聚的场所,对涉嫌非法经营的“黑的”、“摩的”、异地经营出租车辆进行了摸底调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心城区的“黑的”和异地经营出租车数量大约有70多辆,主要分布在总站门口、火车站、北城车站、一中、市医院、市二医院、诸葛小区、水仙花酒店、星光公寓及葫田园等交通不便的地段;“摩的”的数量约为300辆左右,主要分布在各客运站、__师院、宾馆、酒店、广场、小区门口、火车站及主要街口,“摩的”的经营者部分是下岗、失业、失地人员,部分是外来人员。
3、我市出租车行业管理的体制不顺、市场监管不力。
我市中心城区的出租车行业管理部门为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处,各县的出租车管理部门为市运政管理处,这样在行业管理过程中,无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出租车行业管理工作脱节,难于管理到位,也造成适用的法律法规依据不一致。由于是多头管理,也间接的造成江川、元江等县份的出租车长期驻点在中心城区从事客运活动,严重的扰乱了中心城区正常的出租车市场客运秩序。
(三)造成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客运市场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1、出租车公司管理和市场意识十分薄弱,私下倒卖出租车经营权现象严重。
由于出租车公司和车主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挂靠管理关系,“重收费、轻管理”,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感。由于管理、经营能力不足,服务水平跟不上,也给我处管理出租车客运市场增加了难度,使管理出现脱节,导致经营者违章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出租车客运市场一直未正式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存在“小、散、弱”的问题,不能实现吐故纳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客运业的发展壮大。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出租车市场运量不断增长,但为保护出租车经营者的利益,保持出租车经营群体的稳定,一直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与发展,出租车行业成为赢利较高的行业,出租车经营权的价格已被私下炒到了40多万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94号)明确规定:“对私下转让经营权及其他扰乱经营权管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并收回其经营权。”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依据,给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私下交易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私下倒买倒卖,导致出租车经营权价格的升高,出租车形成了投入高,回报慢的现象。一些新购出租车的经营者为了尽快赚回本钱,不惜违章经营,不使用计价器收费、乱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群众和乘客的意见较大。
2、非法营运扰乱正常的客运秩序。
从1997年12月有偿出让至今,我市中心城区没有新增加过一辆出租车,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受利益驱驶,非法营运的“黑的”、“摩的”等车辆(以下简称“黑的”)迅猛增加,扰乱了出租车客运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黑的”擅自从事客运出租,不缴税费,更无行为规范可言。特别是当前出租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量“黑的”与出租车、公交车争抢客源,侵害了合法经营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行业管理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查处并处罚了一批“黑的”,但由于“黑的”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反弹性等特点,“黑的”现象成为客运市场管理中的“顽症”。
3、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不顺。
2023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该《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出租车客运和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至今国务院未新出台有关出租车客运管理的办法,给行业管理部门的依法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由于缺乏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行业管理难于形成合力,出租车异地经营等现象屡屡发生。
(四)规范和促进出租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推动我市中心城区出租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不断提高出租车公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加强公司资质管理,促进市场合理分工,促进公司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逐步规范挂靠和承包经营行为,积极大胆探索行之有效地做法,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引导出租车公司和车主采取出租车辆入股经营等方式,实现出租车公司及车主的责权利平衡。积极推行公司化经营,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投入,推进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经营。
2、加大打击“黑的”的力度,规范出租车经营权的管理工作。出租车经营权是政府有限的公共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实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出让既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又符合我市出租车客运市场实际,通过经营权有偿出让,可以合理调控运力结构,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1)“疏”: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和疏导的力度,向法制意识淡薄和不明真相的涉嫌非法经营者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告知非法经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和相关处罚规定,使其主动的服从规定,不再进行非法营运。同时,向广大市民宣传“乘坐黑车的‘十大’危害”, 让广大市民知晓乘坐“黑的”的严重危害性,减少“黑的”生存的空间,促使涉嫌非法经营者另谋生路。
(2)“打”:结合《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云南省公安厅关于开展打击“黑车”等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行之有效地从重、从严查处非法经营行为,特别是重点打击在城郊结合部、人员集散地等驻点非法经营的“黑的”和异地经营的出租车。并建立健全打击非法营运的长效工作机制,防止出现反弹,以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保障出租车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3)“补”:首先,通过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网络和运行时间,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其次,按照公开透明、公正有序、公平负担的原则,逐步推广采用以服务质量为主要竞标条件的经营权招投标方式,调整出租车运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租车经营权配置机制,解决出租车运力与运量不平衡的矛盾,抓好出租车行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合理确定出租车发展速度与规模,确保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最后,通过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可能的减少违章经营行为,提升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为构建和谐__贡献一份力量。
3、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出租车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解决行业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并成立__市出租车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社会团体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为政府、公司和经营者服务,当好参谋和助手,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交通技能鉴定所的调研情况
1997年由__市交通局主办成立的__市交通行业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所,随着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运行机制的变化发展,交通行业首先进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分离,出现了交通技能鉴定所职能转移、弱化,单位无法生存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上下不对口,职能转移、弱化;2、大部分新就业人员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任务严重不足;3、培训、鉴定没有融为一体,仅有鉴定职能的单位无法生存;4、多方扶持解困,仍未摆脱无法生存的局面。
根据交通技能鉴定所职能出现转移、弱化,已经社会化、市场化,出现无法生存的局面,而4名在职职工参加工作8—25年,不论在何岗位,非常热爱和珍惜交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正处于为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的较好时光。建议上级撤销交通技能鉴定所,对现有在职职工在交通系统事业单位中进行转岗分流安置。
三、__酒店的调研情况
随着我市温泉旅游热点的转移,__酒店所在的峨山天子山的区域优势已不复存在,酒店的经营难度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许多酒店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更多的支持和关心,让酒店摆脱目前的经营窘境。
第5篇 中学关于德育管理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xx市第xx中学
调研人员:xxx
调研主题:学习科学发展观,德育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研目的:明确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结合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解决我校德育管理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中出现的问题
调研过程:1、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查找德育管理细节中学生主题作用发挥出现的问题。
3、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进行德育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模式的探索。
调研形式:问卷调查、日常观察、查看记录、走访座谈等。
调研总结:
一、我校目前德育管理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把科学发展观和我们的教育管理实际相结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德育管理实践,用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理念指导我校的工作实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交给学生课本学不到的生活、生存技能,交给学生自我管理,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多年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尤其是近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双基”发展战略,确立了德育为首的管理理念。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尤其是学校过渡期间,我们分年级管理的过程中,各教学点结合本年级的师生结构和学生特点,管理人员减少的状况,把学校原有的德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在德育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管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这样,不仅解放了管理者,更使学生有了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和舞台。形成了“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监督学生、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管理局面,短时间内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我校本学期集中办公,学生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有初三年级毕业,新初一年级人数锐减,整个学校学生结构“头重脚轻”,初三年级班数占全校的50%,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1%以上。如何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因此本学期延续了上学期的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如班级量化管理简化成“仪表、两操、卫生、纪律、活动”几大项,简明直观,简便易行,天天记录公示,及时反馈结果。再如自行车按班级划片管理,各班安排值日生摆放自行车等。执勤班级人人有岗,全员参与。由团委统一部署和培训,每个执勤班级在校门口、、厕所、楼内、自行车、卫生区、两栋教学楼之间-----,学生佩戴袖标,加强各个位置、各个时间段的巡视,使学生管理中消除了死角,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日常观察和查看记录过程中,通过部分学生和老师的反馈,我发现目前管理总体是好的,效果是明显的,成绩是突出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班主任对于量化的内容、计分规则还不是很清楚。
2、班主任、全体学生对于公示结果的位置不很清楚,也不够关注,反馈的结果没能引起班主任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3、执勤班级对工作职责还不是特别清楚。执勤学生的安排还不够合理。
4、量化计分有些学生不够公正,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班际关系还会影响计分情况。
5、高年级学生会干部对低年级学生干部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6、执勤同学自身言行、仪容仪表等方面还不够规范。
三、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
通过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我把上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大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在班主任培训会上应该把修订和补充的管理规范只是做了简单的布置,没有将细节告诉给班主任,班主任对具体的细节不很清楚,因此班主任要求就会很粗糙,不到位。
第二:量化公示结果的位置不显著,开始时没有及时告诉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学生和老师不容易关注到。
第三:绩效工资暂不执行期间,学校没有和班主任工作质量直接挂靠,班级量化和班主任的利益关系体现不出来,致使部分班主任认为量化没有多大作用,不重视。
第四:对执勤班级培训力度不够,对执勤学生的全方位要求不严。
第五:对学生会干部培训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更充分,发挥得更好,特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第一:加强班主任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意识,倡导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第一责任人意识和荣誉意识。以年级为单位推动班主任抓好学生自主管理,让班主任成为发挥学生德育主体作用发挥的落实者和推动者。
第二:要把我们的德育管理细节给班主任解读到位,把我们的要求解释清楚,这样班主任在执行我们的管理细节时才能从观念上重视,技巧和方法上创新。
第三:定期召开学生会,加强对低年级后备力量的培训,督促高年级学生会干部对低年级同学的指导。鉴于学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和初三年级面临中考和学业任务繁重,扩大低年级参与管理的人数,以便学生会干部选拔任用时,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第四:开班会时,除了团委直接指导执勤班级的管理,更应该让班主任共同参与、教育处相关量化评比人员深入班级讲解、指导。
第五:教育处应该不定期督导学生的管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和要求。更重要的是给学的生管理工作及时到位地点评,鼓励落实的认真、到位、效果好的,指导那些责任意识差的、方法欠缺的、效率低下的、大家意见比较多的。
第六:每周升起仪式上进行简单点评,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于问题比较多的班级加强督导和检查、指导,帮助其提高。
通过本次学习和和实践调研,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了要有意识地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与我们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德育管理模式相结合,做到全面分析这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任何管理只有让被管理者成为主人,只有让被管理者成为最终和最大受益者,才能让被管理者认同和接受规范,让被管理者监督被管理者,我们的管理才可能提高效率,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人,他们既是问题的制造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学生中有很多好的管理方法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等待我们给提供舞台,我们没有理由不放手学生参与德育管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放手学生参与管理,要允许学生发生管理失误甚至错误,更要给学生宽容、耐心和强有力的指导,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自我管理。我相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将日趋完善,最终实现我校未来更加科学、持续的发展。
第6篇 广电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广电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 通过走访、座谈、书面(电话、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围绕网络建设如何抓好发展,如何抓住各级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高度重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大机遇,抓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落实,大力推动网络建设。
2、认识片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同样重要性。
3、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理解不深。
(二)能力问题
1、理论方面:相当一部分干部的理论修养、文化、科技知识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
2、思维能力方面:习惯性的思维影响很严重,上级叫干啥就干啥,叫咋干就咋干,存在着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跟着队伍走等思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争强好胜意识。
3、技能和技术水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但在科研、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开发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等方面,能力还不强。
(三)思路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制定年初工作计划或几年发展规划,都要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目标、任务、措施要具体,而且计划、规划制定了就要严格落实,要进行责任追究。现有各种计划、规划随意调整,执行不执行、落实不落实也无人问津,难以适应当前发展形势。
(四)环境问题
当前经济形式严峻,发展环境也不够轻松,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发展。地面卫星锅、小耳朵锅已抢占市场,不利于有线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大部分人不容易接受等问题。
(五)机制体制问题
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各事业单位责权利不统一,不到位。缺少自主权,缺乏活力。
2、统的过死,缺少灵活性。各事业单位情况不同,但管理模式一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分配大锅饭问题。分配机制不灵活,缺少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单位内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是影响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六)管理问题
1、围绕机关建设如何抓好规范做好调研。如何深化、细化机关的规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让广大干部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敬业精神方面。干部职工还存在着满足心理、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思想不解放等问题。
二、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干部的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个人能力都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机关,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丰富学习内容,形成理论系统。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事业都有深刻而系统的理论主张,掌握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规律及各项工作的规律,能够从全局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和指导作用,能够谋划全局、具体指导、抓好落实。
(三)结合实际、主动学习,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要深刻反思、主动查找本单位还存在哪些与科学发展观“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东西,认真学习,不走过场、不摆形式。要让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必须用心学习,认真实践,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里牢牢扎下根。要通过此次学习契机,建立健全一套确保科学发展长效性的制度和机制,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领导干部的头脑里去,彻底杜绝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发生。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它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第7篇 区市容委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区市容委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加强城市管理 提升xx新城形象
区市容委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xx新城形象,既是深入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加强城区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城市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
一、近年来我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区按照“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的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全面加快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形象有了显著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1、xx新城规划修编工作步入正轨
一是规划理念得到提升。吸纳了区域竞争、京津冀经济带等理论,由注重规划技术向注重规划意识、规划思路、规划的可操作性转变。二是规划机制不断创新。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区建立了“规划牵头、部门参与、公开招标、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规划运作机制,形成了以xx发展战略研究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区总体规划为骨架的规划体系,城市详控规划覆盖率达到了75%。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及环保、环卫等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了城市第二水源地,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2.5万吨。建设了第
一、第
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完成了华北燃气入区工程,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垃圾中转站和公厕。路网工程全面实施。103国道完成拓宽改造,京沪高速公路正线、京津城际铁路竣工通车,新建、改造了前进道、雍阳道、振华道、新华路、团结路等20多条城区主干道路及配套工程,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3、城市功能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完成103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近60万平方米拆迁任务,中信广场投入运营,大运河城区重点段文化景观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初具形象。城区住宅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20余个成规模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撤村建居取得重大进展,10个村街拆迁工作基本结束,68万平方米的亨通花园小区投入使用,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英华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寄养中心、广电中心、综合医院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相继落成或启动建设,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提升。
4、城市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环卫专业监理队伍,初步实现了“干管”分离,有效提高了城区环卫作业质量。所有非农平房居民区和道路两侧经营门店全部实现入户免费收运垃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穿越城区的国道、河渠、绿地的保洁作业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向区内企业发包,承包收入与作业质量直接挂钩,克服了因多头管理造成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有效提高了国道、河渠、绿地的清扫保洁质量。组建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城市执法权的相对集中,避免了原来多头执法给城市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总之,近年来虽然我区在城市管理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按照现代化、高品位城市标准和市委、市政府给xx新城的发展定位,城市管理上还有不少差距或不适应的地方。如:城市规划、建设档次不高,未形成城市主景观,城市特色不明显;一些部门和个人对城市管理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倾向;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环境秩序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民习气重、市民意识差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二、今后一个时期强化城区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把握规划和建设,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
1、坚持科学规划,走集约化、品质型的城市发展道路
应按照“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的要求,努力抓好城市规划工作,重点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上做文章,使xx城区规划充分体现xx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同时完善城区规划制定机制。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技术审议、领导决策”的四位一体规划机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
2、加快城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按照“改东建西,开发南北”思路,加快推进以翠亨路为主线,纵贯城区、连接南北站口的西部发展框架,建成北部物流和南部客流为主的服务产业功能区;加大103国道开发和城区东环建设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旧城改造,力争用若干年时间基本完成城区大面积平房改造,彻底解决“城中 村”问题。二是按照现代化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主干道路新建和改造,形成完善的城区道路骨架;同时应同步实施市政管网及强弱电明线入地工程。三是严把审查关,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3、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城市基础建设投入
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逐年增长机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建设所需费用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创新体制,从合力上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在管理机制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措施。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管委会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城区管理形势进行分析,制定和审定城区管理的相关规定及办法,决策城区管理的相关事项,统领全区的环境秩序治理工作。
二是城区各街办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落实区政府关于城市管理的各项任务,对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决策,对环境治理和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按照“统一规划,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和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指导思想,营造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为城市管理提供根本保证。
(三)、强化管理,从整治上提升城市形象
从目前城区管理现状看,当前尤其要搞好四个方面的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净化城区环境。
1、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坚持疏堵结合,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运营体系,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要重点治理城区大型车辆乱行乱停、电动三轮车、出租车非法运营等严重影响城区交通秩序的问题,公安交管、执法局、交通局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加大巡查和处罚力度,促进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进一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以泉州路市场、大光明市场、招商场等集贸市场为重点,有关部门应在今年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重点解决店外经营、马路市场和集贸市场内脏、乱、差问题。
3、进一步治理违法违章建设。执法部门要依照有关法规,耐心有效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群众能做到自动拆除,对经过反复工作的仍拒不拆除的要依法强行拆除。
4、抓好新的环卫管理办法的落实。城区各街道应按照有关标准,配齐环卫作业和监理人员,所有平房居民区都要全部实现入户收运垃圾,从源头上解决垃圾乱泼乱倒现象。
(四)、深入实施景观建设工程,从外观上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1、高标准建设城市夜景灯光和户外广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提高标准、打造精品”的要求,在迎奥运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主干道路两侧夜景灯光和广告牌匾全部进行改建,在城区主干道路沿线和重点区域规划建设若干个光区、光带和若干灯光组团。在改建过程中积极引导企业在户外广告设置时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光源、新工艺,使夜景灯光和户外广告做到造型美观、装饰新颖、技术先进,且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
2、高水平、高品位、高标准建成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建设的“眼睛”,是最能体现城市精神、表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建筑之一,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一种反映。根据我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可以考虑在城市主要入口、广场、主干道、重点区段建设体现城市标志、历史主题及人性化装饰的城市雕塑,以达到完善现代都市氛围,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反映我区悠久文化的目的。
3、积极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在全社会积极开展创建花园式家庭和花园式单位活动,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为绿化城区做贡献;进一步完善大运河城区段两侧绿化景观;完成城区重点道路绿化。
(五)、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从人文环境上提升城市形象
1、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的喉舌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对群众进行深入、广泛的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市民意识。区“两台一报”要配合综合整治工作,开辟专题栏目,进行全方位报道,对破坏环境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曝光。工、青、妇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多渠道教育。
2、要抓载体。要把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主动融入到城市管理大格局之中,采取灵活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城市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到城区建设之中,努力形成人人是城市管理的主人,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激发全区人民热爱xx、建设xx、发展xx的责任感和创造性。
总之,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紧紧抓住当前全社会对环境建设高度关注的有利时机,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提升xx新城形象,努力将崭新的xx新城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8篇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医疗保障工作来说,更应该以人为本,建立适合于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险体系。城市居民医保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我处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现状
城镇居民医保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政府投入”为原则,以城镇非职工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权利与义务对等、费用分担为筹资机制,以大病医疗保障为重点,实行分步建设,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逐步加速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全方位的覆盖。
我处现有城镇居民数为5.6万余人,两新组织及流动人口约1.5万余人,其中现有城市城镇职工约为3.5万余人,估计全方位覆盖的城镇纯居民和流动人口约3万人,按试点先进市、区的经验,应该有60%左右加入医保,应完成1.8万余人,而我处20xx年仅有8500人加入城镇居民医保,20xx年到目前为止仅为7500人,续缴人数还有40%还未进行缴纳。
二、城镇居民医保运行存在的问题
1、居民群众认识有误区:一是认为现在家庭成员身体好,不需要入医保,忧患意识差;二是入医保得实惠的是医院,自费的入院医院医师开的药方比较便宜,比较少,相比较差不多。如阑尾炎手术成本只有700余元,如自费在小医院20xx多元,如入医保住院结算要3000元左右;三是家庭多数人员有职工医保,父、母、子、女不在乎入医保;四是改制企业部分职工对党的政策有怨言,抱怀疑态度;五是新农合不管成人或未成年人都是20元/年·人,相比城镇医保门坎比新农合高。
2、部门配合差,各医保险种缺乏规范衔接。
城居医保工作的普及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特别是民政、教育、卫生、计育、国土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这项惠民政策的认识、支持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在推行城镇居民医保时尚未与已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行有效衔接,身份是城镇户口的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考核体系不合理,扩面征缴困难,征缴激励机制欠缺。
目前,省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推进工作实行单位考核,每年下达参保人数考核任务,并实行“一票否决”,区政府下达我处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考核任务目标为2.5万人,而我处纯居民不足2.5万,这脱离现有人员实际,但为了完成任务,把流动人口纳入完成人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征缴无任何约束、奖罚措施。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财政补贴的方式,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而城镇居民医保的主要对象是城镇非就业人群,分散性大,流动性强,人数众多,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学校、社区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对这些支持配合的单位部门无有效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而有些部门抵触情绪较大,推动征缴的工作力度受到影响,工作难度增加。
三、如何加快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进度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居民认识误区。
目前,党委和政府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和社区力量,到社区各家各户上门服务,针对不同人群,消除其认识误区,把各类人群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高度来认识,树立本身的忧患意识,真正使此次服务行动成为“宣传服务一家,造福居民万家”的全民行动。
2、强化部门配合,把“一票否决”融入到各单位、各行业中去,真正为民为实事。
一是医保部门加强服务和工作责任,做到“应保尽保”的前提下,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便利的优质服务。
二是医疗机构要加强以人为本的大局意识,不要以本单位的利益来“服务居民”,推行“居民至上”的崇高理念。
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计生、国土等)在服务为民之前提下,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清除居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全民树立忧患意识,迅速加入到城居医保队伍中来。
四是党和政府不要把为民办实事只归口到一个部门或单位,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各单位、行业的目标考核中,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都来支持,都来作为本身的工作来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3、加强城镇居民医保运行的信息反馈和基础平台建设,增强体系的有序性。
随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制度的逐步推行,劳动、学校、计生、卫生、民政、社区等医疗保障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这些部门都贴近基层,对各类人员情况熟悉,信息灵通。因此,必须加大对这些部门的工作督办和基础平台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提供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全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城镇居民医保协调配合和激励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和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该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真正使惠民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
第9篇 学校学院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大家好!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到今天已经进行了一半时间。此间,我和职能部处的同志调研了23个教学单位,掌握了一些新情况,跟各个单位讨论了一下发展中的问题。今天,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我要谈的题目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力解决的六个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2263所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其中有90所高校参加部属高校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教育部周济部长在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言,这90所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排头兵,xx大学名列其中。对我们来说,周济部长这个“排头兵”的定位和评价很鼓舞士气、很凝聚人心、很激励精神,因为它是国家部委领导对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90所高等学校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觉得确有必要先掂一掂自己的家底、找一找自己的问题、梳一梳自己的思路,看看我们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能否与周济部长的这个评价相称,看看我们开展的工作和确定的办学规划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进而找准和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的xx。
学校党委研究制定的《xx大学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破解。下面,我们把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再摆一摆、议一议,共同梳理一下。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xx的目标,解决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规划方面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学校的定位,具体涉及总体目标、办学类型、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面向等五个子定位问题。学校如何科学定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对此,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思考1特色鲜明:即找准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优势,把特色做精做深,把优势做大做强。近60年来,学校始终围绕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并且在同类学校和学科专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如立足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立足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海外民族文献研究出版,立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史、民族学宗教学研究,立足国家迫切需求的民族语言信息技术研究等。这些特色如何做得更好?哪些学科、那些研究还能提炼成我们的特色?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着力解决,相关思路在学校的“十二五”规划要具体体现。
思考2多学科协调发展:目前,我校共有54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以学校现有师资的整体力量来衡量,这个数字可谓不小,关键要在专业建设的质量提升上下功夫,要在多学科协调发展上下功夫,把弱项做强、强项做精,以点促面,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同时,发挥出精品专业的品牌效益。如何协调发展?重点要考虑多学科相互依存、互相支撑、交叉学科优势、资源共享的问题,如:设备共享问题、课题申报与研究、学位点申请与建设等。适当时候,学校还要与兰州军区商谈为国家培养国防生的事宜。
思考3办学目标:高水平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性大学是xx大学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个办学目标,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今后还有更多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大家完成,但要遵循两个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学科做大做强的原则。这是因为,支撑创建高水平xx的现代大学制度及其治理结构还没有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学校的学科建设还处在“广大平原上有几座高峰”的状态,重点学科培育、新兴学科生长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距离建成“五大基地”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有相当繁重的工作要做,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仍然滞后或者说没有找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原有机制体制已不能满足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改革创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的制度尚未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新的科技发展潮流和国家科技战略,对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原来适合总量驱动、整体推进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难以适应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思考4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助人成功”是xx大学的办学理念。在高校,“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理念包含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一要想跟学生的关系,二要想与老师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尤其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如何使这个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在工作上?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并加以实践。
思考5办学规划:学校“十一五”规划实施已逾4年。截至目前,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本科专业:有十五末(05年)的47个,增至现在的54个,本科专业“十一五”的目标值是60个;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0—15门,就学校目前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实现目标值没有问题。在此基础上,力争精品课程达到1—2门,今年开始着手申报工作;研究生数:十五末(05年)436人,现在799人:本科生数,十五末(05年)11124人,现在16700人。另外,榆中校区的建成使用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各类用房面积达277493平方米,其中:城关校区行政用房3580平方米、教学用房73056平方米,榆中校区行政用房22663平方米、教学用房178194平方米。离学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时间下限还有一年时间,限于各种因素影响,任务目标不一定都能实现,但要时常审视,把规划再重新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修订和完善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为学校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准备思路、积累方法、总结经验。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二:围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新要求,解决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质量工程”是国家教育部继“211”、“985”等工程后,实施的一项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该项目一共设计了六大方面的内容,即: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本科教学评估、对口支援。具体到我们学校,涉及前三个方面的问题和需要着力破解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艰巨,我们要举全校之力来谋划、来建设,使“质量工程”取得实效。如何做到这一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1、实施质量工程应遵循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专业不同,遵循的教育规律、占有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培养方向和毕业后承担的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对不同专业要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分类指导,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我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重点统筹弱势专业和优势专业的关系,扶弱变强、促优变精,准确处理特色专业和普通专业的关系,鼓励特色,把特色办成精品,并不断夯实普通专业的发展基础,且力求有所突破。“质量工程”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000个特色专业,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等进行改革。我们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同样存在改革的问题,下一步,要修订和完善学校学科专业规划和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实践环节,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2、明确质量工程的建设目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等教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了解质量工程的建设内容:质量工程包括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等六大内容。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学校紧紧围绕这六个内容,创新教育理念、规范教学环节、把质量工程的每一个项目都作为学校的项目来筹划、来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实践教学方面,2023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就指出过我校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学校也据此提出了整改措施,关键要落实。当然,还有课程和教材建设,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学校在鼓励本校教师编写教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还要加强,另外在精品课程申报建设、万种新建材建设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另外,对口支援是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扩大学校影响的重要窗口,是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稳定专业思想、提高业务技能的重要渠道,也忽视不得,但需要多种部因素的有效衔接才行。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三: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解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做两点思考:
一是培养和引进有机结合,关键是处理好培养和引进的关系问题,防止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导致“招来女婿气走儿子”或“儿子满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问题发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集聚人才的制度建设,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把广大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立足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努力造就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
二是引进人才的政策制定,当前,怎样去吸引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使级人才和领军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已有引进人才的政策制度,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形势在变,其中的有些内容是否适合现有实际,需要大家思考,如基于“两唯”(唯学历、唯职称)的引进人才政策是否合适?去年底,学校修改了与引进人才签署合同的相关内容,把人才引进费与引进后的成果贡献直接挂钩,使学校的引进费用得其所,同时,也调动了引进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现在,是否应该考虑按人才引进前若干年的成果区分引进待遇了?
希望各学院和相关处室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进一步落实和完善《xx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以更加执着的努力,认真思考、科学谋划,把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培养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适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增强活力,建设一批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团结协作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四: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局,着力解决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中国,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具体到民族高等院校,和谐稳定关乎合格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问题、关乎国家边疆安定、民族团结的大局,其中的意义更显重要、紧迫。怎样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局,着力解决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问题,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懂得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家园,国家是各民族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学会应用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辨析和处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校园文化活动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各民族学生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严格有关民族宗教问题的报告论坛、讲座的审核,严格对外合作交流的审批,严格学生社团对外活动的管理,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学校要制定并实施《xx大学和谐校园建设规划》,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结合民族院校学生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凝聚各民族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贯彻“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要结合当前形势,做好毕业生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力做好敏感时段和节点期间维护学校稳定的工作。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五: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世纪之交的十几年,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身处其中,xx大学也乘势而进,呈现出蓬勃强劲的发展势头,学校的办学条件、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得到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好评,办学的品牌效益开始显现。究其原因,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得益于全校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学校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性大学”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机制体制方面的障碍。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如果不能有效破除这些障碍,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其指导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必须着力破解这些体制和机制障碍,要按照“废、改、立”分类,对现有规章制度和办法进行系统清理,完善行政、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学校管理和后勤如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机制问题;推进制度创新,探索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明晰权力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加大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量化科学管理;建立更加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校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两校区定位,建立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着力解决的问题之六:围绕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以及加强和改进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着重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领导班子驾奴全局的能力和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学术权利和民主监督权利之间的关系。学校要围绕党建工作大格局,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这里,首先强调一下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十多年来高校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保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行政班子在党委集体领导下,做好教学、科研和其它行政管理工作。这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调动学校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高校发展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只要认真执行好这一根本制度,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其次,要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学术权利和民主监督权利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注重发挥学术机构、学者在事关学校学术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要通过加强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要深入思考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问题,明确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重点和思路,积极谋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手段。
最后,还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实,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的状态和高等学校面临的问题而言,以上所列问题带有普遍性、具有共性,具体到每个高等学校,或大或小、或此或彼,只是表现的程度和形式不同罢了。再细化,具体到我们每个学院、各个单位,需要查找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有的还相当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适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新思路新途径,二要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改革,建立保障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10篇 农村组织三级联创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农村组织三级联创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中国___《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坚强而有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没有广大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话。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就此进行了深刻阐述,作出了重要部署。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石,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斗堡垒。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农村发展经济能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必须把加强党的基层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关键是提高其发展经济的能力,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前提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搞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也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是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保证。管理民主,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使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村党总支在经济上保障村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在政治上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让村民依法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效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前提。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求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努力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有一个好的党组织,才能确保本居(村)的各项事业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根本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处理好少数人与多数人、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正当与非正当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好全体居(村)民的利益;才能带领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尽可能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二、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经济发展缺乏力。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三是村干部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二)部分村干部和党员的文化偏低、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思想上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先锋队意识减弱,组织观念淡漠,缺乏理想信念追求,缺乏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个别致富能人党员不愿意传经送宝。
(三)对党员教育和管理不到位。一是由于支部缺乏经费,加上农村党员大多都忙于生产,难以集中学习教育,二是部分支部行动上缺乏自觉性,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三是部分流动党员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无法对其教育和管理。这些问题,经长时间积累,就造成部分党员经不住考验,政治立场动摇,丧失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能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四)村“两委”文化素质低,管理能力差,党务工作业务不熟,工作起色不大,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思路不清,办法不多,能力不强,甚至连自己还没有脱贫,生产生活还不如周边群众,不够大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群众中说话不算数,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以创建“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新农村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村级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农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党支部班子建设是必须始终抓住不放的核心问题。通过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使农村基层组织班子的每一位成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掌权为民,廉洁奉公;通过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使每一个成员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通过加强对班子成员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以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使每一个 班子成员增强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提高带民致富的本领。在村级班子建设中,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在首位,教育和帮助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把选好配强“一把手”作为重中之重。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实绩突出、得到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
(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一是视野要放宽。要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具有一定的致富技能和本领的“能人”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发展的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二是进度要加快。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三是关心要到位。要通过对老党员的关心照顾,体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对年轻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增长致富本领,提高致富能力,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向心力;通过表彰优秀党员,开展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强化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员先知道,日常事务党员多参与,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遵守党的纪律、不执行党组织的指示和决议、不听党组织安排的工作的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的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以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
(三)健全和完善党支部村委会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应本着“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建制、民主有序、便于操作、分类指导”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手册”进一步规范农村干部的工作。村务管理规则要突出建立四大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理顺村务各项关系。要明确村务管理的主体、村务管理的权限、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二是建立决策机制,促进村务科学决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决策的程序,突出村民在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和“三支队伍”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使村级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三是建立管理机制,促进村务按章办理。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村财务管理,明确管理权限,管理职责,作到民主公开,使村务管理由“暗箱操作”转变为“透明运作”,从“无序”管理到“按规”办事。四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村务有序运行。进一步落实好村务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村干部任期承诺和践诺制,让村干部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和评价,落实好对村干部的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把村干部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下,促使他们按章办事,廉洁奉公,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
(四)以提高素质为目标,扎实抓好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思想素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采取“引进来,走出去”,课堂讲授和实地参观等方法,不断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新农村建设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做到每年对村干部轮训一遍。注重培训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意不断提升培训档次。同时要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加强党员平时培训和教育。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任期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建立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和分解,由党委和支部签订目标责任状。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使两委成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压力。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干部责权利相统一的考核机制。适当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持农村干部的相对稳定。
(六)进一步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使之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助推器”。一是开展“双示范”活动,即按照镇抓基地一村一业,村党支部抓示范点一村一品,党员抓示范、帮扶和劳动一户一策的原则,指导和帮助他们创建服务示范基地,扶持和培育党员科技示范户。要求包村国家干部要帮助所包村建立两个示范作用好,服务功能全,经济效益好的服务示范基地,每个村都要有一个亮点工程。二是开展农村支部“一创双争”活动。就是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争当优秀农村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包村国家干部进村后,结合村实际,及时帮助指导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发展村组经济的目标和措施,明确了村干部和党员的责任,指导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使村的各项工作充满活力。
(七)进一步落实党员先进性承诺制,使承诺兑现不流于形式。首先在借鉴外地党员承诺制好的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我镇实际对承诺制进行安排部署,要求每名党员结合家庭主导产业或个人特长,提出3-5条实实在在、看的见、办得到,群众能得实惠的党员先进性承诺,在推行承诺制中,党员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坚持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确保内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为了使承诺不流于形式,要将党员承诺进行公示,时刻接受党支部的提醒和群众的监督,并对党员承诺制中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优秀的党员给于表彰,从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员承诺制健康发展。
第11篇 自来水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自来水公司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县城供水现状与对策
自来水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一方面处于垄断的地位,在区域内具有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方面又属于公用事业行业,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市民。它的服务是一个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服务品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来水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为重要,但现有的基础设施已存在严重不足、供水价格极不合理,使我公司的发展步伐极为缓慢,下面我就存在的问题简要说明如下:
一、现状
1、水源方面:
我公司现有机井5眼,井深70~80米,出水管径均为φ100mm钢管。由于地质条件限制,机井均为浅表渗井,当雨水充沛时,5眼机井日产水量可达4000立方米以上,若遇连续干旱月余,则5眼机井日产水量不足20xx立方米。另有地表水一处,具体位置在兴隆山阳道沟,地表水严重依赖天然雨水,若天然雨水间隔时短,则有水流,若天然雨水间隔时长,则断流,且冬季11月初至来年3月底断流。现有水源已无法满足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使我公司近年连续向水电局兴隆水管所购买兴隆峡水以弥补水源不足。
2、蓄水方面:
为解决雨量充沛的丰水期,水资源无法蓄积而浪费;干旱少雨的枯水期无水可供的尴尬局面,我公司1998年贷款400万修建了库容十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水库建成后的十年间,彻底结束了建库前县城分片、定时供水的历史,为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县城经济的发展,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现蓄水已不能满足县城发展的需求,出现了20xx年高考期间严重缺水的穷困境遇。
3、净化处理方面:
现水厂过滤设施为无闸阀重力自动反冲洗设置,由于原来的水源主要是井水,浊度较低,经过滤后出厂水浊度小于3度,水质净化采用先进的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的管网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4、供水压力方面
为降低运行成本,我公司采用自然压差供水,现水厂标高为2022,县城中心广场标高为1970,理论供水压力5m pa,由于现有供水主管管径小,管网长度较长,水流运行中受到的阻力较大,致使栖云北路交警队以北(如师范、恩玲中学)供水压力达不到国家标准,用水高峰期,二楼以上楼层无水可用。
5、供水管网方面
我公司现有dn100mm以上供水主干管理42.3公里,城区管网相互联通形成闭合系统。但由于大部分管网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按县城发展规模设计埋设,随着兰州东扩东城区的定位,县城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用水人口不断增加,现有供水主干管的管径已不能满足当前用水需求,管网瓶颈现象严重,用水高峰期形成有水供不出的局面。
二、对策
由于目前的供水现状,致使存在一定的供水矛盾,我公司经过慎密研究,也制定的相应的对策。
1、建设新水厂,解决水压、水量不足问题
随着兰州东扩战略的快速实施,县城作为兰州副核心区的作用日渐突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规模急速扩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用水量逐年攀升。所以,现水厂产水量、水压已不能满足目前县城各项用水的需求。
现水厂始建1995年,按当时县城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水厂设计日生产水量为2900立方米,在十三年的运行中已为县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县城用水人口已由1995年的3.6万(包括周边村社及流动人口)增加到目前的6.2万,餐饮及商铺店面成倍增加,住宅楼房更如雨后春笋拨地而起,使县城日供水量已增加到近5000立方米,迫使现水厂已多年超负荷运行,所以,建新水厂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新水厂建设规模为:总投资1600万元,日生产水量1.2万立方米。在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新水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已经县、市发改委报省发改委,并于今年6月份局领导亲自率队参加了省发改委组织的规模审核会,现已报国家发改委申请国债资金支持。
2、改造管网,增加水量,满足压力
如前所述,供水管网大部分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初埋设,使用年限已达极限,漏损率逐年增大,管径小致使供水量难以满足目前用水需求。为满足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县城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创造和谐完善的投资环境,应从新水厂沿太白路两边各埋设dn300mm主管各一条,将栖云南北路现有的φ
100、φ
50、φ200供水管全部更换为dn300mm,以增大水量满足压力。
3、解决水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甘肃水文地质勘察院水文资料分析和我们的实地钻探,现水源地机井周边地带已无法打井取水。解决水源后顾之忧的方案只有两个:一是近期将兴隆峡水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而解决原
第12篇 城乡一体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城乡一体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按照县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安排,近日,我带领镇党政办公室、镇土管所、财政税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所属办事处、行政村以及部分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十几天来的调研,我对城关_____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及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城关_____镇基本情况
城关_____镇历史悠久,人文及自然景观丰富,交通便利。全镇辖6个办事处25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134个村民组,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16874亩,水面13000亩,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7%。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xx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8.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财税收入2673万元,同比增长2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同比增长20%。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县首位。全镇民营工业企业总数已达241家,个体工商户3922家。目前已形成了以棉纺织、塑料、医药、食品加工、皮革制品、木业加工、机械加工等7大支柱行业为主的民营工业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镇共建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4个,面积6000亩;小杂果生产基地3个,面积1800亩;建成规模达140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个;建成段庄等生猪养殖专业村5个,金庄等蛋鸡养殖专用村4个;依托万亩龙湖建成了绿色高效水产养殖基地,以陈州酱菜、玉龙棉织、淮山羊皮革等农牧产品加工业为龙头,不断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了全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三、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中央“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发展,加快农业人口转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实现中原崛起的发展目标;市县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也分别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都为我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2、区位优势:淮阳地处豫东平原,位于周口市的中心。我镇是淮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商、漯双、106国道、大广、商周高速等主要交通干道贯穿我镇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3、旅游资源优势:我镇辖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太昊陵天下闻名,万亩龙湖环绕全城,水域面积4263亩的东湖,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各种珍禽鸟类及两栖类动物繁多,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4、经济基础优势:目前全镇民营工商业企业已达241家,一批种植、养殖专业村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格局初具雏形,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为我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不利因素:
一是我镇人口基数大,土地面积少,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二是缺乏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项目,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我镇属城建规划控制区,一体化建设面临着城建规划、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
四、实现我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根据以上调研情况,我认为,要实现我们城关_____镇城乡一体化发展,须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实现在五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发挥一体化制度的保障作用,实现发展观念的突破。从思想上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树立统筹发展的思想,尽快建立城乡统一衔接的发展机制,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充分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城乡在发展机会上实现均等化,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二是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实现管理体制的突破。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协调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力和集聚力。最大限度地“化”农村为城镇、“化”农民为市民、“化”农业为非农产业,带动乡镇发展。今年我们城关镇将把大宋、蔡庄两个城中村作为城镇化改造试点,整合土地资源,消除空心村,建设现代化的农民新居。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将实行办事处带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使城中村群众真正纳入城镇管理。
三是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农村改革的突破。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大省和农业大市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开创了农村工作 的新局面。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以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把更多的土地交给种植能手、经营大户,实现土地集约经营,使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我们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将环万亩龙湖的蔡庄、从庄、贾庄、白阁几个行政村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依托“中国·淮阳龙湖赏荷月”这一平台,建设环龙湖生态农业观光带,打造“中原第一荷”品牌。
四是发挥公共服务的基础作用,实现农村公用事业投入的突破。要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使城乡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文化的机会、公共服务水平和良好生活环境。当前,尤其要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五是发挥城乡产业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在产业上下功夫,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城镇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立城镇工业向周边合理有序扩散的机制,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增强以工哺农的能力。农村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就我们城关镇而言,20xx年,我们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上,将重点规划建设好五大产业基地。一是以淮阳县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为契机,依托太昊陵 4a 风景名胜区,根据白楼、张庄、苏马庄、苏花园、金庄等行政村的群众有生产木香、泥泥狗、布老虎等旅游产品的传统习惯,将这五个行政村打造成旅游产品生产基地。使产品由低档升级为高档,经营由分散整合为集中,生产由无序引导为有序,采取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模式,拉长旅游产品产业链条,形成旅游产品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大幅提高当地群众收入。二是依托淮阳县被定为全国“畜牧养殖大县”的优势,在现有段庄、金庄、团结、孟楼、从庄、贾庄、北关等畜牧养殖专业村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以华英、大用集团为龙头,将以上行政村建设成畜牧养殖基地。三是依托龙湖水资源优势,以东关、南关、西关、苏花园为主体,整合全镇水产品养殖资源,发展规模养殖,精品养殖,打造“龙湖鱼”品牌,建设水产品养殖基地。四是依托城郊优势,将团结、张庄、孟楼、金庄、从庄等行政村发展为淮阳县城的绿色菜篮子,打造出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五是以南关、蔡庄为载体,以陈州酱菜有限公司为龙头,发挥食品加工、豆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的传统优势,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六、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的城乡产业布局规划,通过统筹产业布局形成城乡产业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新格据,努力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平台,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2、要重视城建改造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实施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组装,积极推进城乡管理的一体化和城乡基础建设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市的载体作用,使农民尽快看得见城乡一体化所带来的实惠。
3、市县要制订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土地、资金、城建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安排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医疗保健等均衡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
4、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网络体系,建立起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层次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城乡政策一体化。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资源向集约集中,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努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第13篇 城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城建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加快旧区改造 推进新城建设
区政协
近年来,xx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区新建区和以路网工程为龙头的水、电、气、热、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张高丽书记提出的“稳步开展‘城中村’改造”和区委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集中建设xx新城”的目标要求,新城建设面临着旧区改造这一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此,我就城区旧区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外地的一些经验做法,就如何推进旧区改造提出几点建议,仅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旧区改造对于加快新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旧区改造是新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进入城市化快速增长期,如何推进旧区改造和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当今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更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为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旧区改造,使一些原本破烂不堪的旧城区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xx新城建设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新建区发展得越快、功能设施越齐全、城市形象越现代,那么旧区改造就越迫切。否则,整个新城建设就失去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发展就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
2、旧区改造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从xx城区新建区情况看,基础和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比较舒适优美。然而城区中的旧区(特别是城中村),绝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居住面积小,占用土地面积大,基础配套设施差,公共服务设施少,人口稠密,脏、乱、差和社会治安复杂等顽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对旧区(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否则将直接影响xx新城建设的整体进程。
3、旧区改造是提高新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城市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资源要素流动过程中(人力、资金、物质、信息等)的吸引能力。纵观竞争优势明显的城市,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程度过程中,无不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对旧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高了城市整体竞争力。xx要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战略,建设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就必须充分挖掘旧区的资源要素并将其发挥极致,从而使新区与旧区相互支撑,浑然一体。因此,只有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4、旧区改造已经成为新城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国家日益强化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下,利用规划调整,外延式扩大城市建设区域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城市旧区(城中村)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内涵式发展空间。因此,大力推进旧区改造步伐,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解决现存问题,加快新城建设速度,而且也是新形势下加快xx新城建设别无选择的途径。虽然旧区改造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难度巨大,但有效破解旧区改造难题,对加快xx新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二、xx旧城区现状分析
1、总体情况:xx旧城区主要包括杨村街道的17个村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上朱庄、北郑庄、小东庄、楼前、上下园、大王庄、小王庄)和规划住宅区内的平房区(大桥东道、教育局后、中医院西)。17个村街的村庄占地5349亩,属集体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区内平房区277亩,属国有建设用地。旧区占地共计8.4平方公里,涉及农业人口22274人。
2、现状分析:xx城区中的17个村街及公产平房(旧区)大部分分布在老城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部分旧区居民渴望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但由于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形成的“城中村”是城市中的一块“夹缝地”,使现有的村街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
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混居,治安环境差;二是房屋密度高,违法、违章建筑集中;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各种管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街巷狭窄,卫生环境差;四是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宅基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非法出租、转让、倒买情况较多,难于管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应该看到,城市旧区的存在固然是城市发展的一块短板,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它正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整个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和潜力所在。只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大力实施旧区改造,那么xx新城建设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旧 区改造的几点建议
旧区改造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耗资巨大、群众工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市场运作”的原则,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综合改造”的思路进行,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必须有完善的旧区改造规划和系统的实施计划。要结合xx新城建设阶段性目标,提前编制科学的旧区改造规划,并根据旧区的实际情况和难易程度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旧区改造的先后顺序、实施步骤和方法,使旧区改造更好地按照新城建设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扎实推进。
2、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明确的政策体系。区政府应成立旧区改造的专门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研究旧区改造的规划、实施方案及不同改造模式的相关政策、办法等,确定旧区改造的大政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各村街党政组织充分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旧区改造工程。
3、必须选择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旧区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异,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旧区改造需求的模式。因此,要根据旧区房屋性质、人员身份、土地性质、经济组织状况等情况,提出不同的改造模式,供群众选择。针对旧区现状情况及在城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适宜的改造模式。
4、必须确定适宜的改造主体。在确定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改造主体。一般来说,政府、企业、业主都可以作为改造主体。具体到特定区块,可根据改造模式,选择不同的改造主体。涉及公共和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由政府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纯粹的经营性项目,由开发商作为主体比较合适;涉及还迁改造项目,如果业主具有足够的开发实力和资质,由业主作为主体组织改造也是理想选择。当然,多数改造项目并非涉及单一内容,谁作为改造主体应根据改造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实际情况由政府确定。
5、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对已经确定改造的旧区,政府不宜直接介入,否则除了巨大的建设投入之外,还将承受巨大的补偿压力,并容易引起业主的抵触。政府可通过规划、相关政策,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旧区改造。政府应重点把握五个环节:一是审批改造方案;二是审批建设规划;三是审核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四是根据群众同意率,批准改造工程启动;五是批准土地征用及出让。在实施建设阶段,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由改造主体负责征求意见、房屋评估、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和购房合同、组织拆迁、开发建设和还迁安置等实际工作。
针对旧区改造模式的选择问题,应根据城区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和各个旧区实际,在百分之百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可选择以下三种模式:
1、撤村建居。主要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周边村和城中村。撤村建居模式已有成功经验,可按东蒲洼撤村建居模式由政府统一运作实施。此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拆迁安置。
2、捆绑开发。主要适用于非农业和农非混居的国有土地区块。在符合城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本着“群众得实惠,开发商得利益,政府得形象”思路,将改造区块整体出让给开发商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由开发商负责被拆迁户的安置。这种模式是由开发商按照政府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负责拆迁、建设和安置,政府不直接参与建设,不用资金投入,只承担监督职能,以此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的形象。
3、自建公助。适用于城中村的集体所有土地区块。本着“土地统征、资金自筹、政府支持、自主建设”的原则进行。旧区土地政府一次性征用,减免相关收费,收益用于补助被拆迁户。以村街作为建设主体,在旧区内或另处划拨还迁建设用地,自行或委托开发商组织旧房拆迁、建设和安置。这种模式是以村街为工作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建设资金压力和拆迁阻力,有利于调动被拆迁人积极性,和谐推进旧区改造。
四、旧区改造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城市各种资源,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区改造也一定要重视规划。要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旧区改造进行规划控制,同时要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避免因规划控制不力而造成近期实施的旧区改造出现混乱,诱发新的矛盾。充分兼顾经济功能和其他社会服务功能的协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城区内各旧区现状规模、管理体制、经济条件、人员身份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旧区改造,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以一个模式整体推进,而只能是抓住重点,分步实施。先选择那些条件成熟、矛盾较少、规划较好的旧区,借助人民群众、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实施改造,实现既可快见成效、又能起到示范和带动的效果。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从而达到集腋成裘、由小变大、片片相联的旧区改造整体目标。
3、处理好旧区改造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旧区改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居民的切身利益。要把和谐理念贯穿于旧区改造始终。在旧区改造过程中,要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避免简单粗暴的做法,遵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旧区的更新与发展。拆迁补偿安置是旧区改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群众利益的保护。不论是产权置换还是货币补偿,不论是就地还迁还是异地安置,都应当尊重群众意愿,考虑群众的利益,确实通过旧区改造,使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创造和谐稳定的新社区。
4、正确处理旧区改造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一是政府与改造主体的关系。政府在确保达到城市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要兼顾改造主体的利益,确定适当的开发强度,让开发商有利可图,促进改造项目顺利进行。二是政府与业主的关系。该关系主要涉及房地产权确认、拆迁补偿安置及保护小业主利益等问题。通过完善改造政策、措施,以政策法律手段保证业主的合法权益,和谐推进旧区改造。三是改造主体与业主的关系。该关系主要涉及对群众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政府要重点把握改造主体以何种方式、标准对业主进行补偿安置。既要考虑业主的眼前利益,也要考虑他们的长远生计,在还迁安置中想方设法满足业主要求。同时,又要考虑改造主体的承受能力,从而使旧区改造能够推进。
总之,旧区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可实现、一蹴而就可完成的宏大工程;上述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也并非是解决其复杂问题的灵丹妙药。要扎实推进旧区改造并取得成功,必须需要全区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必须集全区人民的共同智慧,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必须紧密结合xx的实际情况,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xx新城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14篇 社区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社区党委结合社区自管党员的具体情况,根据自管党员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使这次调研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专题调研工作小组,通过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召开各种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经过认真整理,分类汇总后,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社区基本情况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认真学习张国立书记在全街关于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动员会上的讲话,以开展宜创宜居佳地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社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党工委的要求和精神,先后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调研活动,以做好城市管理、社区服务,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经调研,社区自管党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党员的党员意识薄弱。
近年来,进入社区的党员逐渐增多。受社区党组织直接管理的党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离退休党员,占社区党员总数的65%;另一类是流动、下岗等特殊群体党员。从现实情况看,第一类进入社区的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许多人的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愿融入。第二类流动、下岗群体党员,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处于失意之中,思想上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还要忙于生计,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多,企业转制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都居住社区,许多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服务也交由社区负责,许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其中不少是党员,社区党组织没有相应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把这部分党员有效地教育管理,不能很好地发挥这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由于社区党员多数年老体弱,加之部分党员长期在外地居住,空挂户较多,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有一定难度,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
3、社区共驻共建活动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几年来,社区与驻街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共驻共建工作,大多数单位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但有必要把这项共驻共建活动长期的保持下去,不能流于形式。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社区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从而影响社区党建工作,制约了社区管理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1、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
社区党委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开展教育活动,号召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并形成自觉性。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特殊作用。
2、进一步健全党组织体系,建立以党组织为主的社区工作网络。
要健全和扩大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工作网络,加强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主的党建工作联系,强化属地管理功能;在社区党组织
领导下让工作延伸到每一位社区党员,辐射到社区居民群众。在党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党员发展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纳入其中,形成覆盖社区的工作网络机制。
3、加强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发挥社区党员服务站的功能。
根据党员分布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要以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为载体,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对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外出流动党员,采用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开展组织活动,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要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的作用,对流入社区的外来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建档、组织活动,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倡议社区党员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个人专长,自觉参加社区建设。积极培养、吸收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4、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给予特困党员、病残党员更多的人文关怀。
充分发挥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的阵地作用,帮助老人排忧解难,使居民切实得到好处。
5、采取多角度、多渠道为党员提供服务
社区服务是社区党建的基础,我们通过服务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认真履行我们的服务承诺,从细微上、情感上下功夫,把社区办成党员政治学习的中心,情感交流的港湾,安居乐业的家园。
6、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注意挖掘社区党员的特长和组织能力,动员他们参与社区各种文化活动,并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担任社区党组织职务,扩大影响面,使他们老有所长得以发挥,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支撑。
调研总结:
根据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协调发展。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要求,社区将发挥政府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根本,着力打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第15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市域经济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挥工商职能推进市域经济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我市打造成“_____工业强市,_____宜居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目标,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效益提高、项目增多的良好趋势。但是,与全市人民的期望比,与周边同类县市比,与冲剌全国百强县市的目标比,我市的发展还是不够好。无论是从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还是发展后劲看,都存在一些不足,如市场主体偏少、支柱龙头不多,主体发展潜力不够等。作为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商部门,如何发挥职能,运用高效、优质、快捷的服务方式,促进市域经济科学发展,是我们工商部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结合工商实际,通过亲身经历和深入的走访调查,本人认为在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前提下,在共“渡”全球金融危机的大气候下,大力发展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服务城市形象建设是促进市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突出“量”的增加,大力发展市场主体
在法定的范围内,对符合安全、环保、节能规定的,全面放开市场准入。以更大的力度,有效落实服务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的51条、促进全民创业的26条意见和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的18条措施。实行“九放宽三允许”,促进全民创业。放宽市场主体名称登记和使用限制、放宽住所登记条件、放宽经营范围选择、放宽分支机构经营范围限制,放宽主体资格条件、放宽注册资本限制、放宽中小企业出资期限、放宽外商投资企业实收资本出资期限限制、放宽股东出资方式限制;允许出资人以其在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设立公司或对其他公司增资、入股;允许经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出资人可以以科技成果、经合法取得的荒山、滩涂、私域使用权、采矿权、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出租车经营权等非货币方式出资;允许股东以债权作为出资。全力支持姚家港工业园、白洋装备工业园规划和建设,对拟入驻工业园区的各类企业,实行“项目筹建登记”和“分期缴资”等优惠措施,促进其快速落户。对重点扶持创业对象实行试营业制。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回乡农民工、残疾人员等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项目外,可申请试营业六个月。结合我市市场主体登记情况,每年向市政府报送市场主体发展等数据情况及分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二、突出“质”的提升,促进市场主体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战略,立足职能,大胆创新,全力配合支持政府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优强企业倍增工程”,重点扶持酒业、三宁、华润、迅达、省化、中冶重工、奥美、今贝等企业快速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在继续支持“两酒”扩规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引进油脂、水产、畜禽和果蔬加工项目;支持拓宽创业融资渠道,指导、帮助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进行融资,支持有限公司以股权出质方式融资。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吸纳关联企业为成员,组建企业集团;对重点龙头企业、高科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允许其企业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所从事的行业;投资高新技术新兴行业的,其名称中可使用“高新技术”、“科技”等字样。
三、突出“牌”的培育,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大力支持和引导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企业和产业,发展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在全市扶持培育一批“名、优、特”农产品商标品牌,扶持“百里洲”申报地理标志。促进提升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引导扶持“三宁”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力争年内完成申报工作。做好省著名商标申报和宜昌市知名商标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使用著名商标标志,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占有率。推进商标质押贷款,加强与银行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开展商标品牌无形资产评估,引导企业以商标质押形式获得贷款、作价出资或投资入股办理企业登记,促进企业盘活资金,加快融资。推动闲置商标转让,盘活商标资源,提高使用效率,支持鼓励定牌加工企业在出口商品上使用自有商标,指导重点出口型企业进行商标境外注册。以保护涉农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为重点,继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犯食品、农产品、药品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涉外商标等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四、突出“靓”的特色,服务城市形象建设
围绕发展_____支柱产业,制定广告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支持相关产业广告投放,在打造名优品牌的同时壮大广告创意产业。支持广告从业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提升我市广告企业创意、设计水平,美化、亮化城市。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支持配合政府部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仓储物流业、工业物流业及综合类物流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建设商业特色街区、专业市场,规范完善机动车销售、五金、金属加工等专业市场,配合五柳树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公园路装饰建材市场、团 结路电脑一条街、雅畈木材市场改造等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年”建设,大力整治小街小巷、流动摊点及无照经营,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
五、突出“实”的举措,真情扶持三农发展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各类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进一步综合运用法规、登记注册、商标、广告、合同、市场规范等多种职能作用,促进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促进和规范农产品流通和农资流通,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创建”活动。深化“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注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村企共赢。突出优势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争取涉农商标申请和注册量上个新台阶。加大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和参考文本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增大“订单农业”的成果,帮助农民规避风险,稳定增效。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进一步探索农资经营主体发展和监管的新路子,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加强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推进农资经营主体分类监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资长效监管机制。
六、突出“效”的提高,改进完善服务工作
简化和改进企业名称登记程序。企业申请单独冠省名的,由市局网上报省工商局核准。进一步完善网上登记、网上年检,不断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简化登记审核程序。在多个环节受理审核改为“一审一核”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一人办结”范围,除企业设立登记、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变更及股权、资本(资金)变更外,其他变更登记和备案均实行“一人办结”。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除当场办结的事项外,其他登记事项从受理到发照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开辟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特殊紧急事宜,以及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申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登记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