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调研报告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47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

第1篇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提升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结合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机构整合及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工作,开展了对工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情况如下。

一、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到xx年末,北京及迁秦地区有职工60840名职工,有工会会员59927名。子公司及厂级以上基层工会133家(总公司工会直管的有42家),工会分会762个,工会小组4647个。有工会干部158名。其中,专职工会干部115名,兼职工会干部43名。35岁以下的有9名,占5.7%;36至50岁的有70名,占44.3%;50岁以上的有79名,占50%。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的有96名,占60.8%;大专文化的有53名,占33.5%;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的有9名,5.7%。具有高级职称的有41名,占25.9%;中级职称的有40名,占25.3%;初级职称的有23名,14.6%。

近年来,首钢工会系统认真贯彻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把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一是积极吸收职工入会,工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xx年底,北京及迁秦地区工会会员已达到59927名,占职工总数的98.5%。二是工会组建工作不断推进。随着“一业多地”建设的展开,迁钢、首秦、顺义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投产,本着先组建后规范原则,这些单位先后建立了工会组织,开展工会工作。三是坚持民主选举工会主席。据统计,仅xx年全公司有11位工会主席、副主席,由于工作需要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岗位发生变动,有关工会都能够依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规定,通过召开工会委员会会议进行补选,保证了工会组织健全。四是建立健全工会工作制度。先后建立了《首钢工会工作职责》《首钢工会办公会基本职责及议事制度》《首钢工会信访工作制度》《首钢工会信息工作细则》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使工会组织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落到实处。五是落实工会职能,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人员分流安置,工会担当职工利益诉求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反映者”,为首钢全面完成搬迁调整和停产职工分流安置提供了有力支持。围绕企业经营生产目标任务,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开展“实现两个一百目标,全面提升竞争能力”劳动竞赛;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为职工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创最佳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围绕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发挥职工代表作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夯实厂务公开工作,组织职工代表开展民主监督。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发挥劳模先进榜样作用,开展劳模评选、职业技能竞赛、职工之家建设。围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发挥职工权益保障作用,扎实开展送温暖工程建设,开展帮困救助、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职工互助保险及安康杯竞赛工作。围绕首钢大家庭文化建设,发挥文体活动聚合力作用组织开展了第十届职工艺术节活动,组队参加全国冶金行业歌手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交流等,为推进首钢集团和谐“大家庭”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在以下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有的单位工会未能按时换届。《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定。任期届满,应当如期召开会议,进行换届选举。在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工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据初步调查,总公司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当届工会任期为5年以内的有矿业公司工会、首自信公司工会、首建集团公司工会等极少部分单位,大部分单位当届工会任期已满。另外,随着首钢实施搬迁调整,分流安置工作,一些单位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成员变动较大,未能及时进行补选。

二是有的单位工会组织不够健全。《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成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或者工会主席一人,主持基层工会工作。近年来,随着新组建单位的增多,一些单位未能按照全总“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组建工会。如:京西重工、一些改制企业所属基层单位及一些子公司各作业部等。除此,在工会主席产生的环节上也不够规范,将没有经过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的工会负责人直接任命为工会主席。如:铁区、轧区留守处、动力厂。另外,还有些党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的单位,未能按规定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如;维检中心、实业公司、铁合金厂等。

三是有的单位将工会并入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明确指出,党组织应当支持工会按照法律和章程,执行上级组织的决议,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得把工会的机构撤销、合并或归属于其他工作部门。xx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要求,要坚决纠正撤销工会组织、合并工会工作机构的错误行为。目前,首钢有的单位工会仍然与党的部门或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划归党群工作部或其他部门管理。

四是有的单位工会干部配备与当前工会所承担的任务不适应。《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规定,基层工会要向职工进行思想和理想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依法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组织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宣传先进;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利;开展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搞好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参与调处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参加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发展会员等九项基本任务。在工会干部的配备方面规定: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一般按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千分之三配备,具体人数由上级工会、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协商确定。目前,首钢有的子公司工会副主席与专职干部为2人(首自信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有的仅为1名工会专职干部(中首公司、实业公司等),使工会工作受到影响。

工会工作存在以上薄弱环节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有些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改制过程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工会的认识还未从过去的所谓“工会工会吃饱就睡,睡醒了收会费”的偏见中解脱出来,为了降低成本对工会的编制能压就压,能挤就挤,虽然《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已作出“工会专职工作人员一般按不低于企业职工人数的千分之三配备”的规定,但仍不能从适应新时期工会的地位和任务的角度去考量,并出现工会与其它部门合署办公的局面。

二是系统对基层工会的指导不到位。在思想认识上,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工作部署上,未能把全面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与落实工会重点工作有机的结合;在工作的指导上,未能结合企业机构变化与基层工会组织形式变化的实际,探索研究新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在制度制定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有效措施。

三是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对职工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基层工会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工会会员的权力没有完全落实,会员对工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度还不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工会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影响了工会组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四是工会干部能力未被认知,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受到影响。从上到下工会干部与组织宣传干部相比较,工会干部职务晋升的几率似乎为零,工会干部的奖金也为三类科室三类员,极大地挫伤了工会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会的组织建设构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解决工会组织建设薄弱环节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工会组织体系。《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意见》提出,要做好工会的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至xx年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应基本建立起独立的基层工会。结合首钢发展的新形势,做到“三个抓好”。即:抓好新建单位的工会组建工作。凡经总公司党委批准并已建立党委的单位,总公司工会都要积极督促其依法进行工会的组建工作,选配好工会主席和工会领导班子,协调工会的机构设置,并适时派出人员协助、指导有关单位做好工会的组建工作。抓好基层工会的换届选举。根据《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和《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实行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的意见》要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结合首钢北京地区钢铁主流程停产整合及部分单位工会委员会成员变动的实际,依据全总、市总有关规定督促指导基层工会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以使基层工会组织健全,更好的组织和带领职工在首钢的各项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抓好“职工之家”建设。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是企业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履行工会职能,推动工会整体工作的重要手段。坚持以建设职工之家为主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全总、市总关于建家工作文件,不断创新建家思路,扩大建家工作领域,提升建家工作水平,使建家工作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班组、贴近职工,切实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二是健全完善工会的工作机制。针对目前各级工会人员少、任务重、难度大的客观实际,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机制,以保证工会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要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探索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要健全和完善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要健全和完善工会与行政联系与沟通机制,进一步畅通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要健全和完善调查研究机制,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健全和完善工会工作评判机制,让职工群众评说工会工作,以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会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推动工会组织建设上台阶。

三是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工会工作要“求变”。结合当前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提升综合竞争力寻求最佳结合点,开展有工会特色的工作。工会工作要“做专”。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要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工会工作要“依法”。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工作要“干实”。工会工作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牵牛鼻子”、抓关键点,集中人力、财力和时间,全力以赴,以达到最佳效果,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四是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面对工会职能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解放思想,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时宜的旧观念。要勇于开拓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法规,做到言行依法合规,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

五是坚持深入职工调查研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工会就必须深入了解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关心其疾苦。要认真调查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职工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职工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更好的发挥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应有的作用。

总工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状况薪资调研报告

总工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状况调研组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职工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体制、机制、法制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工资收入分配为核心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见突出。

为了准确把握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弄清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推动建立科学的工资调控机制和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维护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省总工会于xx年7-9月份,对近三年多来我省城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选取沈阳等6个市的9个行业及沈阳铁路局、辽河油田等2个产业,共140户企业、1400名职工为样本,以抽样问卷和填写调查表为主,同时听取劳动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全面介绍和各市各产业工 会的汇报,分别召开部分企业经营者、劳动工资负责人座谈会、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企业一线职工座谈会,以及对部分一线职工进行个案访谈和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等,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从全省来看,经过多年努力,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企业工资分配和调控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虽然这种新机制还相当不完善,但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设,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积极的方面迈进,主流是好的。

1、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调查表明,随着改革改制的推进,我省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权力逐步落实,过去那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思维观念正在逐步退出,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对企业调整工资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职工民主参与工资分配,在企业决定工资分配中,也有了较多的思想基础。

调查显示,因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工资的占54.8%,有61.7%的企业在招聘职工确定工资或调整职工工资时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企业决定工资分配时,31.1%的企业认为“经营方应当听取了工会或职工代表意见后决定”,59.7%的企业表示“应当由企业经营方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决定”,两项之和是90.8%。有54.8%的企业认为职工参与企业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职工代表大会”,23.8%的企业认为是“集体协商”,两项之和是78.6%。

另外问卷还显示,75%的企业在因各种原因需要降低职工工资时,遵循了“经营方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决定”的程序。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职工民主参与工资分配的方式不同。国有、集体企业工资调整方案一般都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施行;部分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通过建立职代会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工资分配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统计表明,83.3%的职工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在企业工资分配中“作用很大”或“有一定作用”。

2、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绝大多数企业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岗位工资为主、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少数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工效挂钩、依据“两低于”原则自主决定工资总额的办法,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的企业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在各类企业中,最基本的工资支付形式是计时工资,以计时形式领取工资的职工占90.9%,以计件形式领取工资的占9.1%。

问卷统计,在8小时之内能够完成规定劳动定额的职工占88.8%。企业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工资薪酬占有份额,收入分配明显向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倾斜,职工各个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全面拉开了差距和档次。调查显示,企业涨工资优先考虑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的,占调查企业的57.2%。这种以技术和管理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促进职工学技术学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3、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各级政府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要求,有利于在工资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 手册和最低工资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资指导和调控制度。大连、丹东两市还开展了企业人工成本信息试点。这些制度在指导企业进行工资分配中程度不同地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控作用比较明显。职工问卷显示, 93.3%的职工,其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79.2%的职工工资没有过“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企业问卷显示,在企业因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困难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时,有88.5%的企业回答能保证职工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过程和初始阶段,尚未完全步入依法运行和科学操作的正轨。因此,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一线职工收入偏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普遍、保险费缴纳很不到位。

1、相当数量的一线职工收入偏低,工资增长缓慢。从调查情况看,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问卷统计,职工认为企业分配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工资水平低”的,占17.3%,“工资增长缓慢”的,占33.5%,“工资长期不增长”的,占10.3%。

工资收入低和增长缓慢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是从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比较看,调查数据显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元以下)”、“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100元)”的职工总数占43.7%,而“大大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00元以上)”的只占56%(见表1)。 表1: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比较 人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0 6.6 6.6 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元以下) 234 19.2 25.8 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100元) 217 17.8 43.7 大大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00元以上) 685 56.3 100

二是从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频率看,问卷统计,xx年以来,收入明显增加的仅占53.2%。3年来工资一次没涨过的占38.5%,仅涨过一次的占30.6%,两项合计占69.1%。而企业经济效益与3年前相比没有变化和下降的占40.4%,说明相当一些企业效益好但并未给职工增加工资。

三是从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看,虽然在总体上职工工资增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水平都比较高,但一线职工增资幅度并不高,一次涨工资在10几元至几十元的不在少数。

四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掩盖了部分岗位和离岗职工收入偏低的事实。

据调查,企业辅助生产工人、服务人员、销售人员,是收入最低的一个群体,占职工总数23.2%。按xx年4月份工资测算,销售人员平均工资收入是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87.7%,辅助生产工人平均工资收入是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83.2%,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收入只相当于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71.6%,一些职工工资收入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离岗人员与在岗时相比,收入更是大幅度减少。据问卷统计,企业非职工个人原因造成职工暂时离开生产岗位,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标准是,按生活费支付的占27.9%,按最低工资支付的占13.2%,按基本工资支付的占39.7%,分文不发的占4.4%,而按全部工资支付的仅占14.7%。据抚顺市调查,全市比较集中的四个行业离岗职工总数20万人,xx年平均生活费仅为1198元。应当说在岗职工工资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与部分人员下岗减少工资支付密切相关的。

五是从职工对个人工资收入的评价和满意度看,认为本人的工资收入水平在所在城市属于“中等偏下”和“低收入”的达50.8%,“中等”、“中等偏上”和“高收入”的,只占45%。职工对自己收入状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4.8%,“不满意”的比例达45.1%(见表2)。 表2:职工对本人收入状况评价 您认为您的收入水平与 3年前比较 您认为自己的收入在所有城市属于哪个档次您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提高了 53.2% 中等以下 50.8% 满意 12.6% 没有变化 30.7% 中等 34.2% 基本满意 42.2% 下降了 16.1% 中等以上 10.8% 不满意 45.1%

2、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xx年职工总收入(税后)按地区分,除了两个产业外,最高的是大连,为17659.93元,最低的是丹东,为9550.38元,两者相差近2倍(见表3),如果将两个产业计算在内,则收入最高的是辽河油田。按行业分,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为22543.17元,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为9989.34元,两者相差2倍多。按企业分,最高的是国有独资企业为18043.56元,最低的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9619.74元,两者相差近2倍。

行业间和企业间工资差距在所调查的6市反映情况类似。如据抚顺市调查,目前该市职工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xx年和xx年职工的年收入分别为26977元和41907元,增长幅度为55.34%。而收入居倒数第一、二位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职工年收入,xx年和xx年分别为7175元和7985元,两者分别相差3.76倍和5.25倍。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职工年收入与全市职工xx年和xx年的平均工资12025元和13915元相比,也分别相差2.24倍和3.01倍,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据大连市调查,从行业分布看,xx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最高,达41477元,其次是金融业,为32965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第三位,为27809元,分别高于省平均工资水平12.2%、36.2%和30.8%。而采矿业平均工资最低,仅为9959元,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13404元。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职工工资收入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隐形工资无法调查核实,主要反映在某些特殊行业或垄断行业尤其是管理层,其隐形收入部分甚至远远超过显性工资收入,从而形成了更大的收入差距。

3、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主要表现:

一是决定工资分配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企业不是严格依法和依照政策对工资收入分配进行规范操作,而完全由企业老板凭心情,由经营者个人说了算。这类问题,在采矿、医药化工等行业、港澳台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较突出。

二是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的计算缺乏依据,存在劳动定额偏高,工资单价标准偏低的问题。

问卷统计11.2%的职工反映在8小时之内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完成劳动定额,每天需要加班2小时至4小时才能完成工作量的占28.8%,需要加班4小时以上的占4.7%。反映计件工资不合理,计件单价偏低的职工占35.8%。抚顺一家化工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取消基础工资,职工反映,一线职工星期天不休息,每月纯收入扣除养老保险只剩800元左右。同市另一家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干活最快的女工一个月工资收入也不过500元到700元。

三是部分企业收入分配不透明。

主要反映在金融保险业、私营企业和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特别是某些实行年薪制的企业,领导者的收入被当作秘密和纪律,不得在员工中互相探听或谈论。有的工会主席怕对经营者确定的年薪在职代会上通不过,只得偷偷盖章上报。调查统计,有32.3%的职工对企业经营者及管理层的收入情况“知道一点”,有44%的职工“不知道”职工反映,所谓“知道一点”也是道听途说。

四是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在企业收入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倾斜的倾向。高管层与一线普通职工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据大连调查,有些企业为达到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取得经营效益奖励,而不惜以职工工资充利润,从而保证自身的效益年薪或年终奖励,而大部分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收入均按经营者收入的一定比例递减,致使经营者年薪的收入越高,经营者和管理干部收入占企业的工资总额份额则越大,剩余由职工可分配的部分则越小。很多职工认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收入过高,且考核很难量化,而一线生产工人的收入偏低,且考核严格;企业亏损减薪,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工资却不减,这种反差使职工感到很不公平。

五是加班加点工资不兑现。调查反映,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付加班加点工资,有的甚至把加班工资计算入最低工资标准之内。据职工问卷统计,有49%的企业,以各种理由克扣或不兑现职工的加班加点工资,而按法律规定支付的只占51%。调查还显示,有11.5%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时,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

4、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普遍。这次调查中涉及的6市和两产业,除了大连和沈阳铁路局职工反映拖欠工资很少外,其他各市反映拖欠工资问题都比较严重。据省总工会调查统计,截止今年6月份,全省企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总额为63.3亿元,被拖欠职工324万人,上述6市2产业拖欠职工工资总额达25亿元,其中抚顺拖欠总额最多,为10.1亿元。职工问卷统计,有14.2%的职工曾经被拖欠过工资,其中累计拖欠12个月以下的占94.9%,12个月以上的占5.1%,人均被拖欠工资3123.30元,其中辽阳市拖欠人均数量最高,为4483.73元。职工工资被拖欠,有的是因为企业临时困难;有的是企业长期停产、半停产,没有能力给职工开工资;有的是政府拖欠行为;还有的则是企业钻法律政策空子造成的拖欠。

5、保险费缴纳很不到位。此次调查统计,企业为职工缴纳了一种以上保险的占98.5%,没缴纳任何保险的占1.5%,但是缴纳保险的险种和比例参差不齐,并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依次呈大幅度下降排列。 特别是缴纳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随意性较大。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把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看作是企业的一种待遇,一种笼络人心和留住人才的手段,而不是当作企业应尽的义务,致使其参保面十分有限。

三、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法律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监控指导乏力和管理缺位、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工资决定机制不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是主要原因。

1、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分配是否还需要政府干预存在误区。认为搞市场经济,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用不着再实行宏观调控。

二是对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者决策风险之间不恰当关联。认为企业经营好了,功劳主要归经营者,企业经营状况不好,风险和困难则由职工共担。三是对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理解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自主决定就是企业主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

2、法律政策宣传不到位。影响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规范运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法律政策了解的匮乏。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私营企业老板,对职工参与企业工资分配的要求和一些宏观调控政策不了解,因而出现许多盲区;相当一些职工对工资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清楚,对侵害自身权益的现象表现茫然。据问卷统计,企业对政府宏观控制手段完全了解的只占30.7%,“知道一点”而不完全了解的占56.7%,完全不了解的占12.6%。职工不知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占33.2%,不知道本人工资是否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占14.9%,不知道法律规定加班工资支付标准的占18.5%不知道是否缴纳了保险的占3.4%。

3、政府监控指导乏力、管理缺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工资问题的研究弱化。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开展科学的收入分配工作,目前无论从规律的研究上,还是从具体操作环节的研究上,都存在着空白,难以指导企业按照规律办事。

二是组织体制建设弱化。放开了微观管理,同时也在组织机构上弱化了宏观管理。劳动主管部门工资管理职能淡化,人员减少,有的市甚至撤销了劳动工资专门管理机构,或者将其职能同其它部门合并,导致在管理工作实施上出现薄弱环节。如问卷显示,54.9%的企业反映,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没有对企业制定劳动定额实行过指导,对于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由于劳动监督体制弱化和人员严重不足,也仅限于举报查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三是宏观指导配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和有力。政府对企业工资管理的主要手段,如工资指导线,由于认识的偏差和缺乏行业具体指导性,以及企业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方式等原因而难以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由于缺少岗位工作条件、行业特点以及信息不准确等原因,相当一些企业不愿参照;另外还有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由于建立初始不完善和缺乏约束力,执行起来效果也不甚理想。

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职能协调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地反映在劳动工资手册制度的实行上,由于个别部门为了局部利益,不按章办事,使工资手册对工资应有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4、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位,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混乱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关于企业工资分配基本的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点,如没有《工资法》、《工资支付条例》等,也表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措施很不完备。我省在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也存在着滞后和缺位、不完善的问题。如全省《工资支付办法》至今尚未出台,工资立法更是空白,使得工资收入监管和分配问题难以依法规范。

5、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不完善。虽然目前企业普遍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度总体上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因此在具体落实上有一定的随意性。调查表明,虽然企业有47.9%的职工认为岗位工资制度很好,但同时有45.5%的职工对实行岗位工资制度的效果评价是“一般化”,说明这项分配制度还需要加以完善。

另外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上,职工民主参与薄弱,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调查反映,由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进行的工资协商谈判的机制只在某些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有所进展,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尚未开展规范的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占64.8%。一些单位开展了工资协商活动,往往是个别协商、个人协商,事后协商,没有形成一种法定集体协商制度。

集体合同就工资问题协商的内容也仅限于一般原则性的条款,对推动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没有多大意义。影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的原因,有30.9%的企业认为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23.6%的企业认为是“经营方与员工方(工会)地位不平等”,12.7%的企业认为是“缺乏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从企业实行年薪制情况看,职工知情权和参与权落实更差。据调查,80%的企业负责人年薪制方案由主管部门来确定,经过职代会讨论的只占35.7%。

企业对实行年薪制的反映是,认为企业经营者年薪应与职工工资挂钩的占37.5%,认为应与职工工资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占40.6%,两项合计78.1%,但实行的结果却很不一致。经营者年薪比例过高和不透明,造成职工不够理解,有23.9%的职工表示反对实行年薪制,而明确赞成的只占37.9%。有些企业经营者给自己规定高额年薪,不与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收入挂钩,严重损害了职工分配权益。

6、最低工资标准过低。近年来我省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速度明显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如1996-xx年我省社平工资增长121.3%,而同期我省最低工资标准仅增长33.3%,xx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只接近于职工平均工资的40%左右,位于国际通行标准40%-60%的下限。此次调查中企业对这个问题反映比较突出,据133户企业调查,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占66.9%。

7、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省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突出矛盾。劳动者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委曲求全。如签订劳动合同问题,主要取决于老板的态度;还有加班工资问题,一些职工表示,即使知道法律规定,也不敢向老板提出要求,否则就要面临下岗和被辞退的危险。用人权和待遇权基本掌握在企业老板手中。

四、几点建议: 解决好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相适应的企业分配制度,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保护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建设和谐,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通过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管理和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切实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和培训等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1、 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宣传。要组织力量,切实加强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理清思路,制定办法。建议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研究班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当前企业分配问题,探索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和推动企业分配的法制化科学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工资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规定,不留死角地宣传到每一个企业的每个经营者和员工。

2、 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在积极推动全国人大加快工资立法的同时,从我省实际出发,尽快将工资支付条例纳入人大立法规划。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工资支付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明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基本制度、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约束与管理。特别是要明确规定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的法律行为与责任。解决好省劳动厅等部门加强执法检查所必要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经费预算等问题,并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等社会力量相互配合,定期对工资分配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当前要重点推动解决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和保险缴纳不到位等问题。

3、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

一是要建立政府协调统筹研究工资分配问题的工作机制。建议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定期召集各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企业工资分配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对劳动定额、连续生产行业的工作时间、特殊行业津贴、补贴以及与企业工资分配密切相关的保险、福利等内容,拿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工资政策的执行协调能力。劳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要统一步调。对没有经劳动部门审核工资总额的企业,税务部门不允许企业把工资总额作税前列支,银行不得为谋求商业利益,随意为企业提取工资现金开绿灯。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工资指导线与人工成本信息制度。重点是强化对行业工资增长的指导,提高工资指导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推行、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完善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职能,为企业科学管理人工成本和劳动定额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利用政策杠杆提高对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调控力度。应当逐步明确以下政策:如应加大企业固定工资比重,浮动工资所占全部工资收入的比例不能太高;企业连续赢利3年以上的,必须依据工资指导线为职工增加工资;企业亏损的,原则上不得轻易减发职工工资,如必须减发职工工资,须经职代会讨论同意;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过社平工资3倍的,再增加工资原则上不得超过指导线下线;试行企业“工资储备金”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职工工资不因企业经济效益波动而发生大幅波动和拖欠(工资储备金是对企业在连续赢利情况下为防止收入风险而实行的一种将部分利润转为工资储备的制度,工资储备金制度的实行,要经与工会协商,经职工理解,并经职代会通过,同时储备金必须保证专款专用。工资保证金是对企业防止拖欠工资而实行的一种先行工资预付保障制度,实践证明这两种制度都是可行的);要解决好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扶持与补偿工作。

4、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必须加大职工民主参与的力度,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而不仅仅是在观念上理解和认同。建议: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增加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强制性。规定所有企业工资分配与增长必须在与职工集体协商基础上进行,使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法必依。二是加快推动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统一的企业团体建设。充分履行行业团体作为企业主利益代表者的作用,政府、工会和企业团体三方在源头上推动企业工资协商工作,制定出台各行业的岗位(工种)工资指导标准。有效解决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与企业方权力不对等,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

5、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管理。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加快培育经理人市场。解决目前经营者工资由政府决定而与市场机制脱节的状况。二是合理控制经营者的薪酬水平。既要使经营者与一般职工拉开一定收入差距,又不能将收入差距拉得过大。建议实行“两低于”制度,即经营者的年薪增长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增长,使经营者收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三是经营者年薪收入要公开透明。年薪的水平和各项指标要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年薪制方案应经职代会讨论审议后实施。四是应对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逐步进行规范。

6、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一是深化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打破垄断,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改变由于资源优势带来的分配不公。二是完善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合理控制收入水平。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工资外收入纳入工资管理。要使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防止差距过大。

7、切实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要在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同时,抓紧治理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既要解决好陈欠问题,又要坚决防止由于前清后欠而形成的新的工资拖欠。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的解决,要与企业改制和偿还并轨职工债务同步进行,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资产变现,抵押贷款,优惠转让,分期偿还,抵债清欠,资产保全等多种不同措施,分类清欠。 为推动欠薪问题解决,加强预防欠薪的长效机制建设,应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和举报制度并加快推行企业用工诚信等级制度,加大欠薪偿还追缴执法力度。对于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采取措施而引发重大群体事件的,应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8、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应按照国际惯例和我省实际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适当提高标准,并建立起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机制,这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工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促进劳动者积极性,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9、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新型分配制度注重文化技术因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将成为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解决我省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因此,要加大政府统筹和社会力量整合参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资金来源,明确各项指标,规范企业培训教育行为,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加强考核,抓好落实。不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职工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就业层次,为更好地实现职工收入分配权益,同时也为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不竭动力。

工会职工之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25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省财贸系统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基本情况。

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作为工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参与,在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建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为推进全省财贸系统基层工会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进程,夯实基层工会的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高度重视建家工作,把建家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为了更好地贯彻省总《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通知》要求,省财贸工会于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达标活动的通知》,对建家的目的、等级、标准以及步骤和要求提出了具体意见。按照建家活动要服务大局、突出维护、依靠群众、创新发展、党政工齐抓共建的原则和坚持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建家标准,省财贸工会在每年召开的全委会上都要把建家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列入对各市、局、公司和直属基层的工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在省财贸工会与有关厅、局、公司的联系会议上,也将深入开展建家活动作为议题之一,与有关单位党政协商,争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省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组织都把深入开展建家活动作为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全年总体工作之中,在党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实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建家活动在省财贸系统基层单位普遍推开,活动参与面达到90%以上。

2.结合实际使建家活动落在实处。省财贸工会在建家等级的设置上,结合财贸系统行业多、中小企业多、困难企业多、工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合格职工之家、先进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之家逐级递增的等级和不同的考核标准,先进行合格职工之家和先进职工之家的评选,再在先进职工之家的范围内向省总推荐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基层工会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和申报。使基层单位特别是工会工作基础薄弱、建家难度较大的单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建家过程,增加他们开展建家活动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建家工作落到实处。各基层工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建家活动。如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行业的单位,因职工人数少,资金紧张,虽然在硬件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但他们把建家的重点放到软件建设上,在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作为建家的重点;医药、旅游等单位经济情况稍好的单位,除了抓工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外,在建家场地、设施上还进行了一些投入,尽量为职工提供一个“家”的形象和氛围;国税系统则把活跃机关职工文化生活作为建家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

3.严格规范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建家工作质量。在制定建家的考核标准时,将工会的组织建设、民主管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经济技术创新、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会经费缴纳等作为建家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在达标的验收程序上,主要采取了听取被验收单位党政工领导关于建家工作的汇报,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发放验收测评表、查阅单位基础资料等方式进行,并注重对职工文化活动场地、职工集体宿舍、职工食堂的现场考察等,经过综合考评,最后确定合格职工之家、先进职工之家或模范职工之家获得单位,并进行表彰。

建家活动开展以来,全省财贸系统共涌现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3个,省财贸系统先进职工之家67个。通过建家活动,工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活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职代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可,建家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建家活动使工会组织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组织自觉把建家活动放到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把上级工会对建家活动的要求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充分体现了建家活动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理念,使建家活动的开展始终得到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建家活动推动了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以厂务公开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渠道更加通畅,参与民主管理的权益得到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得到进一步普及,合同履约率稳步上升;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劳动纠纷得到及时调处;以送温暖、金秋爱心助学等活动为载体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工会组织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得到了职工的普遍认可。

建家活动带动了工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建家活动中,工会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优势,根据时代对职工队伍的新要求,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劳模的培养、树立和宣传活动,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对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家活动强化了工会自身建设。建家活动促进了基层工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会干部配备到位,工会及职工活动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完善了基层工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活动阵地,使工会组织更加群众化和规范化,工会工作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家活动虽然在省财贸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建设职工之家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党政领导认为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必须全力抓经济建设。建不建家是工会组织自己的事,所以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建家成了工会的独角戏。

2.部分单位存在建家畏难情绪。一些单位特别是困难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职工之家的场地、设施等硬件上没有条件更新或配备,感到难以达到建家的要求,对建家工作情绪不高干劲不大。

3.对基层建家活动在指导上还不够深入。一些系统工会只是按上级工会文件精神,对所属基层提出建家要求。至于这些基层单位在建家活动中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却不甚了解,指导不及时不深入。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几点建议

1.建家活动要党政工齐抓共建,才能取得成效。在建家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建家就是建企业、党政工共建一个家”的建家理念。企事业单位要建设职工之家,不仅需要规范工会的工作职责,还需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和场所,需要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这些都需要党政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所以凡是建家活动开展好的单位,无一不是党政工齐抓共建的结果。通过长期建家活动的开展,在省财贸系统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做的工作格局。

2.建家活动要结合基层实际,才能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是上级工会对各行业基层单位的普遍要求。如何把普遍要求与财贸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财贸工会在建家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省财贸系统所属单位包括商业、粮食、供销、医药、旅游等企业单位,也包含有管理局、职业学校等事业单位和税务局等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工会工作的环境和基础不同,开展建家活动的条件各异。我们采取这种建家等级逐级递增的方式开展建家活动,既让建家条件好的单位通过努力尽快进入先进行列,又让建家条件差的单位感到进入建家先进行列并不是高不可攀,可以逐级争取,最终进入模范职工之家的先进行列。只有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建家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开展建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行业特色,才能确保建家活动落到实处。

3.建家活动要常建常新,才能持之以恒。建家活动是工会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想使活动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不断赋予活动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在建家指导上,从一般号召向具体指导转变,从一般要求向具体实施规划转变,从一般活动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在建家的标准上,除了按照全总、省总对建家的总体要求确定标准外,还要从当前的大局出发,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新时期本行业的建家标准。在建家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检查验收方式外,要不断加大职工建家评家的参与面,要按照全总《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要求,建家工作要自觉接受会员监督和评议,扎扎实实开展好会员评家活动,以党政认可、职工满意作为建家活动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只有使建家活动常建常新,才能保持建家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

基层工会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信社合作金融组织体系正向商业化转轨前行,组织形式的变化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员工思想意识和薪酬机制的随流等带来的多样化,使工会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层工会要适应形势,发挥作用,理清思路,找准位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服务农信社改革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服务信用社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天门市联社工会九月份开展了基层信用社工会工作调研活动。通过开展“听、看、论”,即:听取基层信用社干部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地查看基层干部职工所要求的可实施服务的基础情况;与基层社干部职工讨论如何开展工会工作,改善职工生活环境,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等方式,了解到基层职工群众经济生活上的担忧、社会福利能否得到保障的担忧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和业余文化生活所需求。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抓好基层工会工作:

一、贯穿一条主线,全面贯彻服务思想

基层工会是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落脚点,是把服务思想落实到基层的实践者。为此,一定要把服务思想作为头等任务来抓,在推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肥服务思想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要科学地观察当前新形势的特点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基层工会组织变化和工作规律,抓住规律,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上级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使其在创新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求得新突破,在发展中拓展新局面,在各项具体工作实践中体现新举措,做到与时俱进抓好服务。

二、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建设形成上紧下松的局面,出现组织建设、服务机制、工作实践、连心工程相离间。上级工会组织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体系,依照工会法配备专兼职工会工作人员,进一步完善落实工会工作职能职责。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基层工会开展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知识武装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等活动,深入开展多层次经验交流和理论与实践的研讨活动,在工会系统掀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基层工会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它是让全体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和创造未来能量。创建学习型组织实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需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进行策划,制定规划和目标。把创建学习型组织放到企业党政工作大盘子中来思考,工会是绝对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基层工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只能是处于配角和协助的地位。

三、把握一个根本任务,为农信社改革发展而奋斗

基层工会工作在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是团结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目标而奋斗的直接组织者。在农信社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要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和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积极为改革发展服务,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工作大局以及工会工作的全局,以振兴发展信合事业为目标,广泛发动和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更好地履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为信合事业同舟共济齐上战车。

四、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基层工会与职工群众紧密相连,保持职工群众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工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基层组织是党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基础,其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搞活企事业,搞活工会整个工作,都要抓住依靠职工群众这个主题来开展。要进一步健全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社务公开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队伍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在当前形势下,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带来一些不平衡的社会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历史赋予了基层工会组织的时代任务,就应推动“依靠”方针的落实和保持团结统一的推进。充分发挥好基层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基层工会组织就应该用服务关心,以心连心,融化解冻,消除员工与领导干部的矛盾,上下一心谋发展,保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五、凸显一个基本职责,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基层工会根植于职工群众之中,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具体维护者。当前,职工最大担忧是经济生活上的担忧,社会福利能否得到保障的担忧。为此,基层工会组织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思想武器,以鲜明的职工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来履行,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敢于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二是要强化维权手段,在职工工资分配、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大维护的力度,特别是对生活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体的权益给予有效的维护,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三要实事求是,讲究艺术,善于维护,只要是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手段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达到适应维权的需要。

六、弘扬企业文化,切实为基层职工办实事

基层工会实践在工会运动的第一线,是“职工之家”的主要创建者,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有力推动者。基层工会要充分利用建设职工之家这个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把基层工会工作全面带动起来。更要把建会、建制、建家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动工会运动的发展。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基层工会,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争取政策,创造条件,多办实事。一要加强县(市)级行社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让空坛子装上米,发挥其实质作用。二要加强分、支行(社)工会小组建设,使其在主抓经营、发展业务的基础上抽出时间代负基层工会职责。三要深入第一线调查了解情况,看职工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弄清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四要根据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急愿,争取解决实际问题。如基层行社职工安身问题、生活问题、业余文化问题、福利待遇等问题。一是建议县市支行和联社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现有住房的清理和维修问题,尽可能解决新员工的安身问题。二是对有条件的基层行社批拨经费,解决职工食堂和职工之家的问题。三是对有条件的地方集体采购,为第一线职工解决业余文化生活问题,如乒乓球桌、羽毛球等设施问题。四是根据基层需求,完善“五小”建设相关配套,即:生活用具桌椅、电冰箱、微波炉、液化气灶、抽油烟机、热水器、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等。让基层工会工作在“新”上求突破,在“深”上求发展,在“实”上求效果,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务实求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取信于职工群众。从生活所事抓起、做起,用关心服务有效地将上下干部职工群众的心纽在一起,为全面推进农信社改革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2篇 工会职工之家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25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省财贸系统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基本情况。

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作为工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参与,在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建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成效显著。为推进全省财贸系统基层工会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进程,夯实基层工会的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高度重视建家工作,把建家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为了更好地贯彻省总《关于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通知》要求,省财贸工会于xx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职工之家达标活动的通知》,对建家的目的、等级、标准以及步骤和要求提出了具体意见。按照建家活动要服务大局、突出维护、依靠群众、创新发展、党政工齐抓共建的原则和坚持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建家标准,省财贸工会在每年召开的全委会上都要把建家活动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列入对各市、局、公司和直属基层的工会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在省财贸工会与有关厅、局、公司的联系会议上,也将深入开展建家活动作为议题之一,与有关单位党政协商,争取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支持。省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组织都把深入开展建家活动作为工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全年总体工作之中,在党政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组织实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建家活动在省财贸系统基层单位普遍推开,活动参与面达到90%以上。

2.结合实际使建家活动落在实处。省财贸工会在建家等级的设置上,结合财贸系统行业多、中小企业多、困难企业多、工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划分了合格职工之家、先进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之家逐级递增的等级和不同的考核标准,先进行合格职工之家和先进职工之家的评选,再在先进职工之家的范围内向省总推荐省级模范职工之家。基层工会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安排和申报。使基层单位特别是工会工作基础薄弱、建家难度较大的单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建家过程,增加他们开展建家活动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建家工作落到实处。各基层工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建家活动。如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行业的单位,因职工人数少,资金紧张,虽然在硬件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但他们把建家的重点放到软件建设上,在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作为建家的重点;医药、旅游等单位经济情况稍好的单位,除了抓工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外,在建家场地、设施上还进行了一些投入,尽量为职工提供一个“家”的形象和氛围;国税系统则把活跃机关职工文化生活作为建家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

3.严格规范验收程序和标准,确保建家工作质量。在制定建家的考核标准时,将工会的组织建设、民主管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经济技术创新、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会经费缴纳等作为建家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在达标的验收程序上,主要采取了听取被验收单位党政工领导关于建家工作的汇报,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职工代表意见,发放验收测评表、查阅单位基础资料等方式进行,并注重对职工文化活动场地、职工集体宿舍、职工食堂的现场考察等,经过综合考评,最后确定合格职工之家、先进职工之家或模范职工之家获得单位,并进行表彰。

建家活动开展以来,全省财贸系统共涌现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3个,省财贸系统先进职工之家67个。通过建家活动,工会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活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职代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不断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得到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可,建家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建家活动使工会组织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财贸系统各级工会组织自觉把建家活动放到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把上级工会对建家活动的要求与企业的中心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展了不同内容和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充分体现了建家活动服务经济建设中心的理念,使建家活动的开展始终得到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为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建家活动推动了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以厂务公开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巩固和加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渠道更加通畅,参与民主管理的权益得到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得到进一步普及,合同履约率稳步上升;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劳动纠纷得到及时调处;以送温暖、金秋爱心助学等活动为载体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工会组织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得到了职工的普遍认可。

建家活动带动了工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建家活动中,工会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优势,根据时代对职工队伍的新要求,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劳模的培养、树立和宣传活动,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等,对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家活动强化了工会自身建设。建家活动促进了基层工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工会干部配备到位,工会及职工活动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完善了基层工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活动阵地,使工会组织更加群众化和规范化,工会工作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家活动虽然在省财贸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建设职工之家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党政领导认为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必须全力抓经济建设。建不建家是工会组织自己的事,所以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大,建家成了工会的独角戏。

2.部分单位存在建家畏难情绪。一些单位特别是困难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在职工之家的场地、设施等硬件上没有条件更新或配备,感到难以达到建家的要求,对建家工作情绪不高干劲不大。

3.对基层建家活动在指导上还不够深入。一些系统工会只是按上级工会文件精神,对所属基层提出建家要求。至于这些基层单位在建家活动中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却不甚了解,指导不及时不深入。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深入开展建家活动的几点建议

1.建家活动要党政工齐抓共建,才能取得成效。在建家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建家就是建企业、党政工共建一个家”的建家理念。企事业单位要建设职工之家,不仅需要规范工会的工作职责,还需要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和场所,需要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等,这些都需要党政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所以凡是建家活动开展好的单位,无一不是党政工齐抓共建的结果。通过长期建家活动的开展,在省财贸系统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做的工作格局。

2.建家活动要结合基层实际,才能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是上级工会对各行业基层单位的普遍要求。如何把普遍要求与财贸系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财贸工会在建家活动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省财贸系统所属单位包括商业、粮食、供销、医药、旅游等企业单位,也包含有管理局、职业学校等事业单位和税务局等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工会工作的环境和基础不同,开展建家活动的条件各异。我们采取这种建家等级逐级递增的方式开展建家活动,既让建家条件好的单位通过努力尽快进入先进行列,又让建家条件差的单位感到进入建家先进行列并不是高不可攀,可以逐级争取,最终进入模范职工之家的先进行列。只有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建家措施,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开展建家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突出行业特色,才能确保建家活动落到实处。

3.建家活动要常建常新,才能持之以恒。建家活动是工会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要想使活动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不断赋予活动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在建家指导上,从一般号召向具体指导转变,从一般要求向具体实施规划转变,从一般活动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在建家的标准上,除了按照全总、省总对建家的总体要求确定标准外,还要从当前的大局出发,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新时期本行业的建家标准。在建家形式上,除了传统的检查验收方式外,要不断加大职工建家评家的参与面,要按照全总《关于开展会员评议职工之家活动的意见》要求,建家工作要自觉接受会员监督和评议,扎扎实实开展好会员评家活动,以党政认可、职工满意作为建家活动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只有使建家活动常建常新,才能保持建家活动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3篇 街道工会向地方过渡后职能干部资源问题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会的工作思路有了较大的战略性调整,工作重点向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倾斜,有力推动了县区工会标准化、基层工会规范化、非公企业“六有”化、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专职化、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等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截至20xx年3月,__省__市84个乡镇(51个)街道(33个)分别召

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部组建了总工会,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工会向地方工会的历史性平稳过渡。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多数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已有数年,但其工作思路、工作机制、活动方式等还处于初创阶段。

一、履行地方工会职能是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本质定位

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乡镇街道除了管理个别集体企业外,没有其他企业,当时的乡镇街道工会只是起到基层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90年代,乡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开始有了较大发展。这时乡镇街道工会的职能扩展为双重性,对所属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会都得兼顾,有其基层工会的一面,又有其地方工会的职能。2000年之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和从业人员急剧增长。尤其是近几年,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工会组建工作和发展会员任务以及大量的维权工作都在县区和乡镇街道工会。20xx年,全总下发《关于开展建立乡镇(街道)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工会的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向更符合工会工作规律发展。乡镇街道总工会是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非公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成倍增长应运而生,是应对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有效组织形式。从目前的实践看,乡镇街道总工会既不是以前意义上的基层工会组织,也不是县区工会的派出机构,它的职能定位应该锁定为县区总工会领导的下级地方工会。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在同级党委和上级地方工会的领导下,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履行地方工会领导职责,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会组织,是本地区所属的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

为了更好地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总工会过程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严格按照地方工会的组建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一是不能采取自然过渡的形式,应召开乡镇街道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委,并在两委第一届一次全委会上分别产生各自的领导班子;二是在本地区注册并正常生产经营的部分规模企业工会主席应吸收到本级工会委员会,担任委员、常委或者副主席等职。从组织上明确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2、全委(扩大)会议作为制度长年坚持下去。每年年初,乡镇街道总工会应召开届次规范的全委(扩大)会议,工会主席代表本届常委会做年度工作报告,分管书记到会并讲话。同时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及时替补、增补、补选委员、常委、副主席等。从制度上规范和体现乡镇街道总工会的地方工会职能。

3、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根据其地方工会的职能,应设两部一室。组织部具体负责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和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维权部具体负责职工的维权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素质工程和协调工作。本着精干、高效和坚持会员群众办工会的原则,部门领导可由副主席以及担任委员、常委职务的规模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直接出任,以解决专干少的突出矛盾。从组织机构上确定和体现地方工会的职能。

4、理顺与基层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的隶属关系。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均属于基层工会组织的范畴,它无权替代乡镇街道总工会。行业性质或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以上独立的非公企业工会,可根据需要建立基层工会联合会,可挂靠在乡镇街道总工会或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足25人的若干个企业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按地域、行业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其应视为一个独立的基层工会统计和管理,可挂靠在某一骨干企业,隶属于乡镇街道总工会。从隶属关系上明确和理顺地方工会的职能。

二、实现干部专职化是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重要标志

乡镇街道工会过渡到乡镇街道总工会,不是量的概念,而是实质性的职能变化。实践告诉我们,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在干部问题上必须有实质性突破,即干部专职化势在必行。如果说,乡镇街道成立总工会之后,干部专职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或者得不到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的应有重视,这就等于前功尽弃,意味着我们组建的乡镇街道总工会不过是形式上的地方工会,而实质、标志性的问题远没有得到解决。当然,现阶段增加干部编制职数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乡镇街道严格控制行政编的形势下更是如此。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编制职数将成为现实。但我们不能只是观望和等待,而应积极采取过渡性的补救措施,以便正常履行地方工会的职能。__市的做法是,通过社会招聘、启用二线干部、机关内部调剂、聘用学校转岗老师等途径对全市8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全部配齐了专职干部。j顷城区总工会在区委及乡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对所属9家乡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均按正科级进行了高配,并全部配备了年富力强的专职工

会副主席,极大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开展,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

乡镇街道总工会干部实现专职化的基本依据是:首先,乡镇街道总工会与乡镇街道工会有质的区别,是一级基层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特有的职能和工会领导机关性质决定的。其次,乡镇街道总工会承担着本地区职工稳定和职工维权的艰巨任务,同时对非公企业的建会、建制、建家工作担当着组织者和推动者,实现干部专职化是其目标任务决定的。第三,县区工会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按职工人数的万分之四配备。当前,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乡镇街道职工人数急剧增长,普遍都在2000—3000人以上。因此,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地方工会配备专职干部1—2名是正当的。第四,在没有干部编制职数的情况下,通常由市、县区工会共同商议决定干部的使用,其工资等费用也由市、县区工会共同承担。因此,现阶段的干部使用,主要取决于市、县区两级工会的经费承担实际能力。

三、配置应有的资源是构建乡镇街道总工会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来,市、县区工会在同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工会的精心关怀下,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作为地方工会,在资源问题上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手段,以工作活跃、作用明显的实际行动把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厚望、期望值变为现实;二是继续向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工会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包括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以适应工会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三是举全会之力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和创造自身潜在资源,以不断强化和完善维权机制和手段。目前,乡镇街道总工会虽然履行地方工会职能,但作为新生事物,缺乏起码的资源和手段,也不具备自身强化资源的能力。在这种条件下,解决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必须得到同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工会的鼎力支持。比如,把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进行属地化管理,并把建会审批、评优、经费划拨等全部下放到乡镇街道总工会,由他们直接处置,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积极性,为全面提升全区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整体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资源配置方面应做好以下工作:

1、要进一步重视基层工作。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县区工会的下级工会,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主战场。当前,党组织和上级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寄予厚望,本地区非公企业员工包括农民工对其期望值也在急剧上升。新形势要求乡镇街道总工会必须在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方面发挥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上级工会和同级党政,应关心到位、保护到位、倾斜到位,做到扶一把、送一程,为其切实履行地方工会的社会职能营造良好氛围。也就是说,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应以资源倾斜的形式,支持其履行职责,支持其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2、赋予其独立的经费管理和支配权。__省各市、县区工会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留成比例、活动补贴等问题已经研究探索了许多年。目前,各市对乡镇街道总工会的活动费用普遍采用由市、县两级工会共同承担的办法。这种补贴的办法近几年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毕竟是过渡性的应急措施,远未形成长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当前,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一级地方工会,必须配置应有资源,必须在经费方面拥有独立的管理支配权,这是夯实其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__省工会经费收缴工作采用地税代收的方法已有数年。从长远看,这种收缴工会经费的模式,为乡镇街道总工会拥有经费独立管理权创造了条件。应该强调的是,首先,以注重解决其经费独立管理权为前提,不搞一刀切,不搞一个模式,即根据乡镇和街道的不同情况,分别赋予适合自己的模式;其次,对已明确属地到县区管理的企业,必须全部下放到县区实行地税代缴,为进一步加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留成比例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注册经营在乡镇街道的企业,应责成所在地税部门代征代缴工会经费,以便扩大乡镇街道总工会的经费来源。

3、重要活动下移到乡镇街道进行。灵活的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的一大优势,但其活动方式作为工作内容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或适应发展着的新形势。市级工会根据工作重心要下移的原则精神,除重大活动外,大部分活动都要下移到县区委局、产业工会,尤其是下移到乡镇街道总工会进行,以此扩大其在社会上的重要影响。市级以上工会主要应加强理论政策研究、搞好源头参与,加强工作指导,搞好高层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为推进基层工会建设提供理论、法律、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4、使其拥有更多的手段。非公企业包括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应实行属地化管理,同样,原市属地方改制企业,原则上也应实行属地化管理。根据党群组织归口统一管理的原则,党组织归哪个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同样归到哪个乡镇街道总工会管理。有关组织审批、评优等应由所在乡镇街道总工会直接办理。

第4篇 总工会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市

为全面了解我县工会工作现状,探索促进县级工会工作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今年7月,我们组成专门人员对当前工会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县总工会现有在职干部职工29人,下辖工会组织441个,其中,县直联合工会20个、县直机关工会69个乡镇联合工会32个、事业单位工会128个、非公企业工会192个,有职工44980人,工会会员42180,入会率达94.2%。其中,152个非公企业工会中有农民工会员185_人,入会率达92.9%。全县均按要求配备了专、兼职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我会1989年就跨入了“全国先进县工会”行列,工会工作连年受到市总和县委的表彰,《工人日报》、《中国工运》多次予以推介、宣扬。

1、工会组建工作情况。

我们按照市总“工会组建年”、“工会组建攻坚年”和“工会组建规范年”的工作部署,突出非公企业和街道社区领域,狠抓非公企业规范化建设,无论是组建率、入会率、农民工入会率、巩固率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_年,全市县级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澧县召开;11月13日,《工人日报》以《学习党的_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规范化建设》为题,全面推介了澧县经验。

2、创模建家工作情况。

全县上下坚持以“建家”促“建会”,广泛开展创模建家活动,共建各级模范之家55家(含小家),其中,县国土局20_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县移动公司、县农发行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艳电局、电信局、电力局等34个单位被评为省、市级模范职工之家。

3、劳模管理工作情况。

我们积极为发展澧县经济的有功之人鼓与呼,全县共推荐选树各级劳模430名,其中,全国职工劳模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名,省级职工劳模7名,市级职工劳模326名,县级劳模60名。20_年,将全县各级劳模的先进事迹统一编印成册实行微机管理,并编辑出版了《澧州劳模风采录》一书,这一工作在全市遥遥领先。此外,劳模的认定与工资补差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各项工作规范有序。20_年全市劳模管理经验交流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

4、工会维护职能履行情况。

一是扎实开展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全县有89个单位制定了依靠职工办好企业(事业)的若干制度、办法和措施。某国人啤酒公司工会工作规范,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决策,认真履行职能,老总满意,工会作用彰显得淋漓尽致,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工会工作的一个亮点。有132个单位坚持和完善了职代会制度。国土局工会突出抓好职代会作用发挥,努力搞好干部选拔任用,确保职工民主、政治权益不受侵害,员工信赖,局长满意,工会有地位,成为机关工会的一面旗帜。有93个企业建立健全了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厂务公开工作得以全面推行。有95家非公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二是狠抓农民工政治权益维护,扎实做好了人大一线职工代表和工会界政协委员的推荐工作。三是抓保险体系建设。出台了专门的加强职工意外伤害保险(补充工伤保险)及女性“两癌”保险文件,积极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四是在步步高超市等9家定点单位启动《工会会员优惠待遇暂行办法》。

5、女工工作情况。

全县有工会女工组织278个,建会率达95%;有女职工会员11225人,入会率达96%,其中女农民工会员4780人。全县参加女性“两癌”保险的人数达7015人,其中女农民工2552人;全县参加“两病”普查的女职工达52_人,其中女农民工1100人。“芙蓉标兵岗”和“芙蓉百岗明星”等评选活动在我县开展得有声有色。

6、职工学校工作情况。

县工会职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取得了较好成绩。XX年被全总授予“全国工会系统示范性职工学校”光荣称号(全省仅此一家);20_年被__市人民政府评为再就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工会系统仅此一家);20_年又被县政府列入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为我县职工教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7、“双联”工作情况。

我们坚持“加油”与“充电”双管齐下,“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了我县关爱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品牌。全县共有117家县直单位、1300名机关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有46家困难企业和1100名困难职工得到实质性救助,社会反响好。20_年,澧县被评为全省“双联”工作先进县。20_年,全市“双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澧县召开。

8、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情况。

全县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收费机制。机关、行政事业一块全部由财政代扣;企业一块全部由地税代收,目前正在探索工会经费“应收尽收”新路子。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有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组建工作难度大。

一是员工在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矛盾大的形势下,求生存与求工作岗位的观点优先,对主人翁政治地位和加入工会组织的热情客观上位置下移,意识蜕化。二是经营业主的反感。大部分业主认为,企业生产经营赚钱是根本,经济效益优先,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否无关紧要;企业建了工会就多一个“婆婆”,多一个部门约束;工会建立后要活动、要费用,企业显得不划算。同时,业主认为工会和企业本是利益矛盾体,迫于形势,普遍是应付建会,对工会“给事做不给权用”,致使这些企业的工会成为“橡皮图章”,“一张纸的工会”现象极为普遍,从而使工会在员工中的负面影响增大。三是各级党政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对工会组建工作的重视是务虚多于务实,对工会是“名厚而实薄”。四是各级人大、政协对工会组建的支持显现出务虚支持、无序监管的局面,实质效用不明显。

2、维护工作难度大。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这部分人大多都在建筑、采矿、服务等行业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人员比较分散,流动性大,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工会组建率又相对较低,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未建立工会组织,使他们在工资、社保、医保、工伤保险等方面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从我县几年的工伤死亡事故来看,95%以上都发生这些行业,特别是采矿业。二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素质偏低造成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劳动期间、工资、劳保、工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或找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没有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虽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但是企业老板不重视工会工作,为应付上级而建立的工会组织,工会有名无实,职工遇到困难时不知找谁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女职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特别是女职工特殊保护期的维护。

3、竞赛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各类竞赛活动是工会服务大局的主要形式,由于国有企业的退出和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竞赛活动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原来的主体,而原有的竞赛形式一时也难以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使活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虽然我们也提出一些新的活动方式,探索过一些做法,但是由于创新机制和创新意识不够,效果都不理想,使县级工会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一时难以找到适合非公企业开展活动的新方式、新途径。另外,县工会纵然组织开展活动,往往要花费不少经费,但作用不十分明显或费力不讨好,工作开展起来压头情绪严重。

4、工会经费收缴依然艰难。

一是我县工会经费收缴虽已实行财政代扣和税务代收政策,但距“应收尽收”目标仍有相当差距,没有市、县一体化强硬政策一时难以执行到位。二是县级工会经费上缴任务每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负担过重。

5、县级工会干部年龄偏大,基层工会干部兼职多,难以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

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基层,我县有400多个基层工会和40000余名工会会员,工作任务重,线长面广,而县总机关受人员编制影响,长期借用文化宫人员;干部平均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30岁以下大学生难得一见;县总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更大,且多为县委安置性干部,创新意识较差,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到工会工作的干部难以得到交流和重用,难以吸引人才,都不愿意干工会工作,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基层工会干部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乡镇尤为明显,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兼职精力有限无瑕顾及工会工作,能应付工作就算不错了,使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没有很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三、破解当前工作难题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解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统一认识,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我们开展工会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要借“舞台”争“席位”,极力宣传自己,赢得重视与支持;要借“舞台”当“演员”,利用开展各种活动来展示自己,扩大工会的影响,达到“有为有位”的目的。同时,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突出重点,培育工作品牌,形成工作特色。

县级工会人手少、任务重,这是县级工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找准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打响品牌。一是服务经济发展要有作为。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共谋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女职工素质竞赛等活动。同时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履行维权职能要到位。县级工会抓维权,既要重视机制维权、宏观维权,又要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重点培育诸如“双联”、“爱心超市”等多个工会维权品牌,全方位提高工会影响力、凝聚力。三是指导工会发挥作用。对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等基层工会,县级工会要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培育各类工作典型,示范带动,发挥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

3、转变活动方式,扎实搞好基层服务。

多年来,工会在活动方式上一直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是行政化的倾向、“白搭式”的配合,既耗费了工会干部的精力,又浪费了工会仅有的一点点财力。为此,我们要转活动方式,变活动型为服务型,将主要力量和精力用在重点工作的突破上,用在对基层工会的服务上;要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切实关心职工群众;要加强调查研究,倾听职工呼声,反映职工的意愿与要求,竭诚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工会组织具有磁场一样的凝聚力,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4、创新经费收缴机制,增强工会实力。

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工作,关键是创新机制。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的“划拨机制”。要继续加强与县委、县政府及财政部门的协调,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教育系统)的工会经费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由县财政直接划拨到县总工会。二是非公企业工会经费的税务“代收机制”。要在“应收尽收”上作文章,加快市、县一体化步伐,规范操作。要通过协调,做好地税部门代收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真正做到代收前、代收中、代收后的全过程管理。三是工会经费收缴激励机制。我们要建立工会经费收缴激励机制,防止不缴、少缴、欠缴、漏缴现象。当前,乡镇(社区)工会性质不明,乡镇(社区)一级工会没有工会经费留成,直接影响着工作积极性。上级工会要认真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乡镇(社区)工会工作规范运转。

第5篇 总工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状况薪资调研报告

总工会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状况调研组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总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职工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体制、机制、法制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工资收入分配为核心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见突出。

为了准确把握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弄清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推动建立科学的工资调控机制和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维护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省总工会于xx年7-9月份,对近三年多来我省城市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选取沈阳等6个市的9个行业及沈阳铁路局、辽河油田等2个产业,共140户企业、1400名职工为样本,以抽样问卷和填写调查表为主,同时听取劳动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全面介绍和各市各产业工 会的汇报,分别召开部分企业经营者、劳动工资负责人座谈会、企业工会主席座谈会、企业一线职工座谈会,以及对部分一线职工进行个案访谈和对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等,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从全省来看,经过多年努力,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新型企业工资分配和调控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虽然这种新机制还相当不完善,但从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来看,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设,正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积极的方面迈进,主流是好的。

1、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调查表明,随着改革改制的推进,我省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权力逐步落实,过去那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思维观念正在逐步退出,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对企业调整工资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职工民主参与工资分配,在企业决定工资分配中,也有了较多的思想基础。

调查显示,因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工资的占54.8%,有61.7%的企业在招聘职工确定工资或调整职工工资时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企业决定工资分配时,31.1%的企业认为“经营方应当听取了工会或职工代表意见后决定”,59.7%的企业表示“应当由企业经营方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决定”,两项之和是90.8%。有54.8%的企业认为职工参与企业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职工代表大会”,23.8%的企业认为是“集体协商”,两项之和是78.6%。

另外问卷还显示,75%的企业在因各种原因需要降低职工工资时,遵循了“经营方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决定”的程序。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职工民主参与工资分配的方式不同。国有、集体企业工资调整方案一般都由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施行;部分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通过建立职代会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工资分配上发挥了一定作用。统计表明,83.3%的职工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在企业工资分配中“作用很大”或“有一定作用”。

2、企业现行分配模式及特点。绝大多数企业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岗位工资为主、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少数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工效挂钩、依据“两低于”原则自主决定工资总额的办法,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的企业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在各类企业中,最基本的工资支付形式是计时工资,以计时形式领取工资的职工占90.9%,以计件形式领取工资的占9.1%。

问卷统计,在8小时之内能够完成规定劳动定额的职工占88.8%。企业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工资薪酬占有份额,收入分配明显向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倾斜,职工各个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全面拉开了差距和档次。调查显示,企业涨工资优先考虑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的,占调查企业的57.2%。这种以技术和管理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促进职工学技术学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3、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各级政府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要求,有利于在工资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 手册和最低工资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资指导和调控制度。大连、丹东两市还开展了企业人工成本信息试点。这些制度在指导企业进行工资分配中程度不同地发挥了一定作用。其中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控作用比较明显。职工问卷显示, 93.3%的职工,其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79.2%的职工工资没有过“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企业问卷显示,在企业因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困难不能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时,有88.5%的企业回答能保证职工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我省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过程和初始阶段,尚未完全步入依法运行和科学操作的正轨。因此,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一线职工收入偏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普遍、保险费缴纳很不到位。

1、相当数量的一线职工收入偏低,工资增长缓慢。从调查情况看,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上仍然偏低。问卷统计,职工认为企业分配中存在主要问题是“工资水平低”的,占17.3%,“工资增长缓慢”的,占33.5%,“工资长期不增长”的,占10.3%。

工资收入低和增长缓慢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

一是从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比较看,调查数据显示,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元以下)”、“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100元)”的职工总数占43.7%,而“大大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00元以上)”的只占56%(见表1)。 表1:职工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比较 人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0 6.6 6.6 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元以下) 234 19.2 25.8 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50-100元) 217 17.8 43.7 大大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00元以上) 685 56.3 100

二是从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频率看,问卷统计,xx年以来,收入明显增加的仅占53.2%。3年来工资一次没涨过的占38.5%,仅涨过一次的占30.6%,两项合计占69.1%。而企业经济效益与3年前相比没有变化和下降的占40.4%,说明相当一些企业效益好但并未给职工增加工资。

三是从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看,虽然在总体上职工工资增资总额和平均工资水平都比较高,但一线职工增资幅度并不高,一次涨工资在10几元至几十元的不在少数。

四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掩盖了部分岗位和离岗职工收入偏低的事实。

据调查,企业辅助生产工人、服务人员、销售人员,是收入最低的一个群体,占职工总数23.2%。按xx年4月份工资测算,销售人员平均工资收入是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87.7%,辅助生产工人平均工资收入是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83.2%,服务人员平均工资收入只相当于所有人员平均工资收入的71.6%,一些职工工资收入甚至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离岗人员与在岗时相比,收入更是大幅度减少。据问卷统计,企业非职工个人原因造成职工暂时离开生产岗位,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标准是,按生活费支付的占27.9%,按最低工资支付的占13.2%,按基本工资支付的占39.7%,分文不发的占4.4%,而按全部工资支付的仅占14.7%。据抚顺市调查,全市比较集中的四个行业离岗职工总数20万人,xx年平均生活费仅为1198元。应当说在岗职工工资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与部分人员下岗减少工资支付密切相关的。

五是从职工对个人工资收入的评价和满意度看,认为本人的工资收入水平在所在城市属于“中等偏下”和“低收入”的达50.8%,“中等”、“中等偏上”和“高收入”的,只占45%。职工对自己收入状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54.8%,“不满意”的比例达45.1%(见表2)。 表2:职工对本人收入状况评价 您认为您的收入水平与 3年前比较 您认为自己的收入在所有城市属于哪个档次您对自己目前的收入满意吗 提高了 53.2% 中等以下 50.8% 满意 12.6% 没有变化 30.7% 中等 34.2% 基本满意 42.2% 下降了 16.1% 中等以上 10.8% 不满意 45.1%

2、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大。xx年职工总收入(税后)按地区分,除了两个产业外,最高的是大连,为17659.93元,最低的是丹东,为9550.38元,两者相差近2倍(见表3),如果将两个产业计算在内,则收入最高的是辽河油田。按行业分,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为22543.17元,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为9989.34元,两者相差2倍多。按企业分,最高的是国有独资企业为18043.56元,最低的是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9619.74元,两者相差近2倍。

行业间和企业间工资差距在所调查的6市反映情况类似。如据抚顺市调查,目前该市职工收入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xx年和xx年职工的年收入分别为26977元和41907元,增长幅度为55.34%。而收入居倒数第一、二位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职工年收入,xx年和xx年分别为7175元和7985元,两者分别相差3.76倍和5.25倍。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的职工年收入与全市职工xx年和xx年的平均工资12025元和13915元相比,也分别相差2.24倍和3.01倍,而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据大连市调查,从行业分布看,xx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工资最高,达41477元,其次是金融业,为32965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第三位,为27809元,分别高于省平均工资水平12.2%、36.2%和30.8%。而采矿业平均工资最低,仅为9959元,其次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13404元。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职工工资收入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隐形工资无法调查核实,主要反映在某些特殊行业或垄断行业尤其是管理层,其隐形收入部分甚至远远超过显性工资收入,从而形成了更大的收入差距。

3、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主要表现:

一是决定工资分配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企业不是严格依法和依照政策对工资收入分配进行规范操作,而完全由企业老板凭心情,由经营者个人说了算。这类问题,在采矿、医药化工等行业、港澳台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比较突出。

二是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的计算缺乏依据,存在劳动定额偏高,工资单价标准偏低的问题。

问卷统计11.2%的职工反映在8小时之内基本不能或完全不能完成劳动定额,每天需要加班2小时至4小时才能完成工作量的占28.8%,需要加班4小时以上的占4.7%。反映计件工资不合理,计件单价偏低的职工占35.8%。抚顺一家化工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取消基础工资,职工反映,一线职工星期天不休息,每月纯收入扣除养老保险只剩800元左右。同市另一家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干活最快的女工一个月工资收入也不过500元到700元。

三是部分企业收入分配不透明。

主要反映在金融保险业、私营企业和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特别是某些实行年薪制的企业,领导者的收入被当作秘密和纪律,不得在员工中互相探听或谈论。有的工会主席怕对经营者确定的年薪在职代会上通不过,只得偷偷盖章上报。调查统计,有32.3%的职工对企业经营者及管理层的收入情况“知道一点”,有44%的职工“不知道”职工反映,所谓“知道一点”也是道听途说。

四是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在企业收入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倾斜的倾向。高管层与一线普通职工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据大连调查,有些企业为达到年初确定的经营目标,取得经营效益奖励,而不惜以职工工资充利润,从而保证自身的效益年薪或年终奖励,而大部分企业管理干部的工资收入均按经营者收入的一定比例递减,致使经营者年薪的收入越高,经营者和管理干部收入占企业的工资总额份额则越大,剩余由职工可分配的部分则越小。很多职工认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收入过高,且考核很难量化,而一线生产工人的收入偏低,且考核严格;企业亏损减薪,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工资却不减,这种反差使职工感到很不公平。

五是加班加点工资不兑现。调查反映,相当数量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劳动法规定给付加班加点工资,有的甚至把加班工资计算入最低工资标准之内。据职工问卷统计,有49%的企业,以各种理由克扣或不兑现职工的加班加点工资,而按法律规定支付的只占51%。调查还显示,有11.5%的企业在经济效益下降或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时,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

4、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比较普遍。这次调查中涉及的6市和两产业,除了大连和沈阳铁路局职工反映拖欠工资很少外,其他各市反映拖欠工资问题都比较严重。据省总工会调查统计,截止今年6月份,全省企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总额为63.3亿元,被拖欠职工324万人,上述6市2产业拖欠职工工资总额达25亿元,其中抚顺拖欠总额最多,为10.1亿元。职工问卷统计,有14.2%的职工曾经被拖欠过工资,其中累计拖欠12个月以下的占94.9%,12个月以上的占5.1%,人均被拖欠工资3123.30元,其中辽阳市拖欠人均数量最高,为4483.73元。职工工资被拖欠,有的是因为企业临时困难;有的是企业长期停产、半停产,没有能力给职工开工资;有的是政府拖欠行为;还有的则是企业钻法律政策空子造成的拖欠。

5、保险费缴纳很不到位。此次调查统计,企业为职工缴纳了一种以上保险的占98.5%,没缴纳任何保险的占1.5%,但是缴纳保险的险种和比例参差不齐,并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依次呈大幅度下降排列。 特别是缴纳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随意性较大。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把给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看作是企业的一种待遇,一种笼络人心和留住人才的手段,而不是当作企业应尽的义务,致使其参保面十分有限。

三、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法律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府部门监控指导乏力和管理缺位、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工资决定机制不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过低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是主要原因。

1、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一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分配是否还需要政府干预存在误区。认为搞市场经济,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用不着再实行宏观调控。

二是对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经营者决策风险之间不恰当关联。认为企业经营好了,功劳主要归经营者,企业经营状况不好,风险和困难则由职工共担。三是对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理解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自主决定就是企业主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

2、法律政策宣传不到位。影响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规范运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法律政策了解的匮乏。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经营者特别是私营企业老板,对职工参与企业工资分配的要求和一些宏观调控政策不了解,因而出现许多盲区;相当一些职工对工资方面的法规政策不清楚,对侵害自身权益的现象表现茫然。据问卷统计,企业对政府宏观控制手段完全了解的只占30.7%,“知道一点”而不完全了解的占56.7%,完全不了解的占12.6%。职工不知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占33.2%,不知道本人工资是否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占14.9%,不知道法律规定加班工资支付标准的占18.5%不知道是否缴纳了保险的占3.4%。

3、政府监控指导乏力、管理缺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工资问题的研究弱化。调查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如何开展科学的收入分配工作,目前无论从规律的研究上,还是从具体操作环节的研究上,都存在着空白,难以指导企业按照规律办事。

二是组织体制建设弱化。放开了微观管理,同时也在组织机构上弱化了宏观管理。劳动主管部门工资管理职能淡化,人员减少,有的市甚至撤销了劳动工资专门管理机构,或者将其职能同其它部门合并,导致在管理工作实施上出现薄弱环节。如问卷显示,54.9%的企业反映,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没有对企业制定劳动定额实行过指导,对于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由于劳动监督体制弱化和人员严重不足,也仅限于举报查纠,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三是宏观指导配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和有力。政府对企业工资管理的主要手段,如工资指导线,由于认识的偏差和缺乏行业具体指导性,以及企业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方式等原因而难以参照;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由于缺少岗位工作条件、行业特点以及信息不准确等原因,相当一些企业不愿参照;另外还有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由于建立初始不完善和缺乏约束力,执行起来效果也不甚理想。

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职能协调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地反映在劳动工资手册制度的实行上,由于个别部门为了局部利益,不按章办事,使工资手册对工资应有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4、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政策缺位,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混乱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国家关于企业工资分配基本的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点,如没有《工资法》、《工资支付条例》等,也表现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措施很不完备。我省在企业工资分配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也存在着滞后和缺位、不完善的问题。如全省《工资支付办法》至今尚未出台,工资立法更是空白,使得工资收入监管和分配问题难以依法规范。

5、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不完善。虽然目前企业普遍实行的岗位工资制度总体上有它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因此在具体落实上有一定的随意性。调查表明,虽然企业有47.9%的职工认为岗位工资制度很好,但同时有45.5%的职工对实行岗位工资制度的效果评价是“一般化”,说明这项分配制度还需要加以完善。

另外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上,职工民主参与薄弱,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调查反映,由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进行的工资协商谈判的机制只在某些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有所进展,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尚未开展规范的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占64.8%。一些单位开展了工资协商活动,往往是个别协商、个人协商,事后协商,没有形成一种法定集体协商制度。

集体合同就工资问题协商的内容也仅限于一般原则性的条款,对推动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没有多大意义。影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的原因,有30.9%的企业认为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23.6%的企业认为是“经营方与员工方(工会)地位不平等”,12.7%的企业认为是“缺乏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从企业实行年薪制情况看,职工知情权和参与权落实更差。据调查,80%的企业负责人年薪制方案由主管部门来确定,经过职代会讨论的只占35.7%。

企业对实行年薪制的反映是,认为企业经营者年薪应与职工工资挂钩的占37.5%,认为应与职工工资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占40.6%,两项合计78.1%,但实行的结果却很不一致。经营者年薪比例过高和不透明,造成职工不够理解,有23.9%的职工表示反对实行年薪制,而明确赞成的只占37.9%。有些企业经营者给自己规定高额年薪,不与企业经营状况和职工收入挂钩,严重损害了职工分配权益。

6、最低工资标准过低。近年来我省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速度明显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如1996-xx年我省社平工资增长121.3%,而同期我省最低工资标准仅增长33.3%,xx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只接近于职工平均工资的40%左右,位于国际通行标准40%-60%的下限。此次调查中企业对这个问题反映比较突出,据133户企业调查,认为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占66.9%。

7、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省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突出矛盾。劳动者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在很多问题上不得不委曲求全。如签订劳动合同问题,主要取决于老板的态度;还有加班工资问题,一些职工表示,即使知道法律规定,也不敢向老板提出要求,否则就要面临下岗和被辞退的危险。用人权和待遇权基本掌握在企业老板手中。

四、几点建议: 解决好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相适应的企业分配制度,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保护和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建设和谐,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通过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管理和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切实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和培训等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1、 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和宣传。要组织力量,切实加强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理清思路,制定办法。建议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研究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研究班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研究当前企业分配问题,探索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和推动企业分配的法制化科学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工资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规定,不留死角地宣传到每一个企业的每个经营者和员工。

2、 加快工资立法和执法监督。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在积极推动全国人大加快工资立法的同时,从我省实际出发,尽快将工资支付条例纳入人大立法规划。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工资支付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明确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总体框架、基本制度、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约束与管理。特别是要明确规定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的法律行为与责任。解决好省劳动厅等部门加强执法检查所必要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经费预算等问题,并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等社会力量相互配合,定期对工资分配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当前要重点推动解决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和保险缴纳不到位等问题。

3、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政策调控。

一是要建立政府协调统筹研究工资分配问题的工作机制。建议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定期召集各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企业工资分配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对劳动定额、连续生产行业的工作时间、特殊行业津贴、补贴以及与企业工资分配密切相关的保险、福利等内容,拿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工资政策的执行协调能力。劳动、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要统一步调。对没有经劳动部门审核工资总额的企业,税务部门不允许企业把工资总额作税前列支,银行不得为谋求商业利益,随意为企业提取工资现金开绿灯。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工资指导线与人工成本信息制度。重点是强化对行业工资增长的指导,提高工资指导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推行、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完善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职能,为企业科学管理人工成本和劳动定额发挥应有作用。四是利用政策杠杆提高对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调控力度。应当逐步明确以下政策:如应加大企业固定工资比重,浮动工资所占全部工资收入的比例不能太高;企业连续赢利3年以上的,必须依据工资指导线为职工增加工资;企业亏损的,原则上不得轻易减发职工工资,如必须减发职工工资,须经职代会讨论同意;对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超过社平工资3倍的,再增加工资原则上不得超过指导线下线;试行企业“工资储备金”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职工工资不因企业经济效益波动而发生大幅波动和拖欠(工资储备金是对企业在连续赢利情况下为防止收入风险而实行的一种将部分利润转为工资储备的制度,工资储备金制度的实行,要经与工会协商,经职工理解,并经职代会通过,同时储备金必须保证专款专用。工资保证金是对企业防止拖欠工资而实行的一种先行工资预付保障制度,实践证明这两种制度都是可行的);要解决好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扶持与补偿工作。

4、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必须加大职工民主参与的力度,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而不仅仅是在观念上理解和认同。建议: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增加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强制性。规定所有企业工资分配与增长必须在与职工集体协商基础上进行,使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法必依。二是加快推动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统一的企业团体建设。充分履行行业团体作为企业主利益代表者的作用,政府、工会和企业团体三方在源头上推动企业工资协商工作,制定出台各行业的岗位(工种)工资指导标准。有效解决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与企业方权力不对等,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

5、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管理。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加快培育经理人市场。解决目前经营者工资由政府决定而与市场机制脱节的状况。二是合理控制经营者的薪酬水平。既要使经营者与一般职工拉开一定收入差距,又不能将收入差距拉得过大。建议实行“两低于”制度,即经营者的年薪增长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增长,使经营者收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三是经营者年薪收入要公开透明。年薪的水平和各项指标要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年薪制方案应经职代会讨论审议后实施。四是应对企业经营者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逐步进行规范。

6、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一是深化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打破垄断,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关系,改变由于资源优势带来的分配不公。二是完善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合理控制收入水平。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工资外收入纳入工资管理。要使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与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防止差距过大。

7、切实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要在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同时,抓紧治理企业工资拖欠问题。既要解决好陈欠问题,又要坚决防止由于前清后欠而形成的新的工资拖欠。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的解决,要与企业改制和偿还并轨职工债务同步进行,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采取资产变现,抵押贷款,优惠转让,分期偿还,抵债清欠,资产保全等多种不同措施,分类清欠。 为推动欠薪问题解决,加强预防欠薪的长效机制建设,应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和举报制度并加快推行企业用工诚信等级制度,加大欠薪偿还追缴执法力度。对于长期拖欠职工工资不采取措施而引发重大群体事件的,应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8、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应按照国际惯例和我省实际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适当提高标准,并建立起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机制,这对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改善工资分配不合理的状况,促进劳动者积极性,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9、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新型分配制度注重文化技术因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将成为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解决我省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因此,要加大政府统筹和社会力量整合参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力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资金来源,明确各项指标,规范企业培训教育行为,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加强考核,抓好落实。不断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职工教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职工就业层次,为更好地实现职工收入分配权益,同时也为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加不竭动力。

第6篇 工会经费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根据上级工会组织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对部分基层工会的财务收支使用情况进行了集中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是独立建帐工会财务管理相对规范。在调研的xx家单位中,有x家机关事业单位和x家企业工会是独立建帐的,企业工会建帐的以上市企业、规模企业居多。这类企业工会财务帐册由工会专人单独管理,财务

收支由工会主席把关(审批),收入、支出情况清晰、明白。独立建帐工会的各种经费提留也都能按照规定标准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如:县教育局、县人民医院、xxx公司等能严格执行工会会计制度,企业单位,如:xxxx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工会经费收支情况有单独的明细表,有预算计划,收入部分经费来源、支出部分资金去向都十分清楚,并且比较规范,严格执行了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度,公司行政对工会组织开展重大活动还给予经费补助,2023年工会费提留x万元,公司行政补助xx万元。但也有少数工会没有提留工会会员费。

二是工会财务挂靠行政财务现象普遍存在。在所调研的单位中,有x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和xx家企业工会财务挂靠在行政财务上,在行政财务上设立了一个科目。这些单位的工会组织经费虽然也能正常用于职工教育、培训以及福利等方面,但经费由行政代管,单位的行政领导直接负责工会经费的使用和审批,工会主席没有审批权,这是与《工会法》相违背的,甚至有个别企业在行政方面不能正常支出的费用放到了工会科目中支出,明显违反了工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工会经审组织形同虚设。

三是没有单独建帐现象仍然存在。在所调研的企业中我们发现,还有2家企业没有单独建帐,更没有独立银行帐户,一家是新建立工会的企业,另一家是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后者家族式管理现象比较突出,凡事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对提留工会经费认识不到位。

二、问题根源

一是有些单位法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工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错误认为只要组建了工会,上级工会就认为履行了职能。在经费拨缴上,个人意愿想拨多少就拨多少,拨不足没有关系。

二是基层工会主席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大部分规模偏小企业,基层工会主席不敢行使自身应有的权利,认为自己的职务是老板给的,凡事得看“老板”的眼色,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放弃对工会管理的权力,致使工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严重削弱。

三是基层工会经审组织作用没有发挥。大部分基层工会经审组织形同虚设,仅限于报表的签字,没有对基层工会经费收管用的情况实行审查监督,丧失了经审组织的职能。再加上一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实际情况是没有配备经审人员。

三、几点思考

一是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建立独立帐户。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经费独立核算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会要依法取得工会社团法人资格,并凭法人证书办理单独开立银行账户手续”。通过开设工会帐户,基层工会要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按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现金和银行日记账簿,经费管理坚持实行主席“一枝笔”审批制度,按规定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二是从抓执行法规入手,收好工会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文件的具体要求,基层工会要督促本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及时足额计提拨交工会经费。《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收交工会会费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基层工会要按规定收足收齐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基层工会要积极向上级工会和本部门争取政策允许下的补助资金。基层工会各项收入来源必须合理合法,对不符合规定的资金和经费,不能收取,也不能进入工会帐户代为管理。

三是从抓完善制度入手,规范经费使用。各级基层工会要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按上级工会规定要求及时编报年度预算和决算。工会经费的支出要按年度预算安排项目,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工会滚存经费结余不得出现赤字。工会经费使用要合理,基层工会经费重点用于维护职工权益、开展职工教育和职工群众活动等方面,做到用得合理、职工满意。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各项支出要按国家和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办理。基层工会财务要实行民主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或定期公布财务帐目,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第7篇 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提升企业工会工作水平促进非公经济和谐发展

加强企业工会工作是工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是工会应对企业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新生企业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人力资源紧缺且工资和保险福利要求较高,原材料能源价格也不断上涨,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进一步探讨新形势工会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深入了解了情况,摸清底数,特别是进一步掌握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研究相关情况变得至关重要,成为奠定今后工会工作的基础。近期,我就推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街道工会联合会新组建工会组织9家,完成任务的90%,发展会员1080人,完成任务的150%。现在,街道辖区共组建有工会47家,其中,单独建会的39家,区域性联合工会6家,行业性工会联合会1家,区域性工会联合会1家,共涵盖非公企业和个体户327户,占应建会单位总数的96%,会员总数为1.968人,占职工总数的96%。本次调研活动中,我抽选了39家生产经营正常的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200份调查问卷显示:70%的职工愿意加入工会组织,有5%职工持不愿意或无所谓态度;职工对本企业工会评价满意的占10%,比较满意占35%,一般化不满意占55%;希望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护权益,替职工说话办实事的占60%,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劳动竞赛的各占5%。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40%职工认为只签订了工集体劳动合同,60%职工表示不清楚。工资是否正常增长85%认为不定期增长,50%认为增长幅度太小;权益方面95%认为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60%认为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工作,10%认为经常加班,10%认为严重超时工作;针对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找谁调查显示40%职工直接找企业领导,5%职工表示先找单位工会,3%采用其他途径解决。文体生活方面30%职工表示有文体活动,70%职工表示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得少。

调查表明:一是街道辖区内重点非公企业已全部组建了工会组织,有效地把职工团结在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二是非公企业职工关心的劳动合同签定、工资协商、安全生产、劳动时间、文体活动等在各非公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落实和开展,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还是不大;三是目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均为兼职,因以企业其它工作为主,无精力来思考和推进工会工作,工会影响力不大,职工满意率低;四是非公企业基本未有建立专门的工会帐户,开展工会工作的经费支出需经企业主同意方可进行,制约了工会工作的自身发展;五是非公企业职工对其工会还寄予更多愿望,非公企业工会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满足职工群众需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工会组织不规范,工会干部兼职是非公企业工会形同虚设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乡镇工会按照《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本着“先组建、后规范”的工会组建工作办法,对新建非公企业及时组建了工会组织。由于一味的追求完成工会组建任务,重组建,轻管理,造成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牌子”工会;还一些非公企业工会班子的产生缺少民主程序,职工知晓率低,使一些职工对工会组织认识模糊;一些企业工会有牌子,有人员,但没有具体办公地点和工会经费,使工会干部难以开展工作;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普遍由企业行政人员兼任,工会工作行政上以包代揽,使职工很少听到工会的声音。

第8篇 基层工会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xx省总工会办公室转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问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xx市工会于4月中下旬在全市范围内对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基层工会组织的现状

近年来,市县(区)总工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x全会,中国工会xx大和省委、市委工青妇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深入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与组织部门制定出台了《党建代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意见》,全面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结合深入推进“两个普遍”工作,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全覆盖。

截止2023年底,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数1319个,基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数4154个,职工人数172640人,会员人数171173人。组织管理系统内现仍正常经营的企业1943个,已建会企业1943个,建会率达100%,实有职工48952人,实有会员48289人,职工入会率达98.65%,基本实现全覆盖。

坚持工会组织、经费审查组织、女职工组织同时建立的“三同时”原则,加强工会经费审查和女职工组织建设,全市有经审组织1227个,占工会组织数1319个的93%,开展本级经费年度预决算审查的有1032个。全市有女职工的工会组织1317个,建立女职工组织1317个(其中由于女职工人数较少仅设女职工委员的有502个),组建率达100%。深入开展女职工工作规范化建设,审批合格率达90%以上。

乡(镇、街道)工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深入开展以“六好”为标准的乡镇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成立了14个乡(镇、街道)总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工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根本,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实施“一活动、一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维权帮扶,普遍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基层工会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

经过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四个有”(有健全的工会组织,有完善的工作机制,有干事的工会干部,有积极的职能作用)为目标创建先进基层工会组织活动,全市共创建了28个示范点,以示范带动,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2023年xx市总工会着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培育和选树基层工会发挥突出作用的典型。截止2023年9月30日,全市已建成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工会200个,创建厂务公民主管理示范单位164个。示范点都做到了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有办公和活动场所、有制度、有工会专户(有保障),工作开展、发挥作用。

(二)教育引导作用进一步发挥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基层工会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坚持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选树了一批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谐家庭,推动了xx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市广大职工中倡导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形成了公开公平公证的浩然正气;凝聚了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三)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不断提升

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就业能力培训,培训的方式和手段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一大批具有丰富业务知识、较强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新型劳动者脱颖而出。近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民工5181人次。2023年实施“云岭职工人才工程”共组织了32期培训班,组织企业职工、农民工,开展钢筋工、混泥土工、茶叶加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电工、焊工等8个工种的技能取证培训,共培训4780人,已取得从业资格证书4728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四)建功立业活动不断深化

劳动竞赛活动全面普及,广大职工劳动热情高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融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以实施“云岭职工跨越发展先锋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工人先锋号”等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于“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中,为建设大美xx贡献力量。共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技能竞赛50多项次,在全市广大职工中营造了学技术、比技能、讲奉献、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女职工“94352”建功立业活动,激发广大女职工的创业热情,推广运用技术革新项目13个,推广运用职工发明创造项目2个,荣获国家专利的技术项目1项,推广先进操作法项目10项;评选表彰了10个优秀创新工作室、10个优秀技师工作站;创建1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向省总申报临翔区农业局兴花工作室等3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会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选树技能带头人190人。

第9篇 关于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闽工办发明电[xx]7号文精神,市总工会就近年来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等情况,通过走访基层,召开有基层党政工干部、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一些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做好职工群众工作,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积极探索,用改革的精神主动做职工群众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创造了全新的职工群众工作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构建一个平台,打牢一个基础,完善六个机制”。通过深入、扎实、细致的职工群众工作破解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中的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整合职工群众力量,构建“建功立业”工作平台。各级工会认识到,科学发展、跨越(加快)发展是解决各种矛盾的总钥匙。为此,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导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和实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标志,引领广大职工专心致志地投身“闽北建设我出力、跃升发展争先锋”、“保增长、促发展、求先行、作贡献”和“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创造“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标志,围绕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对职工素质提出的全面要求,在各行各业开展“五个一”“功臣杯”“职业道德双十佳”“职工职业生涯计划”“职工岗位成才自我达标”等竞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班组建设、诚信建设,广大职工学理论、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比岗位技能、赛劳动成果,比职业道德、赛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地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技术素质提高,促进了我市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建设。我市发展态势向好,经济增长持续较快,从xx年起,全市gdp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全市生产总值从xx年的322.2亿元增加到xx年的728.7亿元。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取得这样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工会的作用功不可没。

---打牢职工群众工作基础,建立联系职工群众桥梁。各级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和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任务要求,我们突出抓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目前,全市有基层工会组织7433个,工会会员39.9万人,全市139个乡镇(街道)和12个工业园区建立工会联合会,形成了工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的网络。通过深入开展工会工作“三级联创”“基层工会活力年”“双进”“双亮”“双爱双评”和党政工共建“职工之家”等活动,努力打造“有为工会、法制工会、活力工会、温馨工会”,夯实了基层基础,增强了组织的活力。

---完善职工群众工作机制,畅通沟通职工群众渠道。主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一是民意沟通机制。宏观领域,市县区全面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反映职工诉求、提出政策主张、参与重大决策的渠道更加畅通,从政策层面帮助职工解决具体问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在市县区得到确立,许多涉及职工与企业利益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微观领域,在企业推行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涉及职工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权益问题,在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得到较好落实。二是民主管理机制。公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厂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基本建立;非公有制企业积极探索民主管理路子,通过实行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厂务公开以及其它民主形式,在落实职工知情权、审议通过权和监督权等方面迈开了步伐。三是维权维稳机制。参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劳动关系预警预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全部落实,各项社会保险顺利接续。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广泛实施“安康杯”竞赛活动和推广应用“一法三卡”工作,为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作出积极努力。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倡导企业“向社会承诺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实施欠薪登记和追讨欠薪行动等,在维护职工和农民工经济权益方面努力发挥作用。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大多数劳动争议得到及时调处,一些复杂案件通过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和工会参与诉讼程序得到妥善解决。强化职工信访工作,开通“12351”职工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职工求助、控告和申诉,共接待职工信访5484人次,为职工实现合理的利益诉求开启了“绿色通道”。各级工会秉持依法依规的科学维权观,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双赢”理念。主要牵头积极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局工作出发,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保岗位、保工资和“稳员增效”为重点,开展“共谋发展、共度时困、共创和谐、共维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共同约定行动,指导企业、基层工会和职工三方签订《共同约定书》,在全力确保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是帮扶保障机制。面对利益调整中部分职工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担负起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及时了解、及时报告、及时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市县区总工会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以工会送温暖工程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社会化。在党和政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广泛实施“四大关爱行动”和“两节”送温暖活动,共为12364户困难职工家庭建立帮扶档案,筹集帮扶资金1367.36万元,走访慰问34629户次的困难职工家庭。广泛实施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通过政策参与、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开展山海劳务对接活动等,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6.2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4万人次、实现再就业3万人。广泛实施“金秋助学”行动,发动企业、职工和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助学,共筹资255万元资助2452名贫困学生。各级工会还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协助政府落实“两个确保”,推动符合条件的特困职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关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通过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基本保障等问题,促进“市民待遇”在农民工中落实。五是建立职工表彰激励机制。新近推荐和评选表彰7位全国劳动模范、8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7位省级劳动模范和102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0位市、县级劳动模范和290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县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535个;省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83个,全国总工会命名表彰的“工人先锋号”10个。各级工会还进一步完善劳动模范生活困难补助、体检疗休养和进修培养等制度,为劳动模范办实事好事,组织各级劳动模范体检2578人次,选送238人次的全国劳模、省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北戴河、云南、湖北等地疗休养,选送336人次市劳模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省金鸡山工人疗养院休养。六是县级工会工作创新机制。各县(市区)总工会不断探索县级工会体制机制创新,工会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邵武“工会特派员驻企服务机制”;顺昌“工会主席维权流动岗”和“构建合理化建议推介平台,让‘金点子’资源共享”;浦城“维权联络协调机制”和“建立‘代行’机制,强化维权力度”;武夷山“学习借鉴创新项目精华,扎实推进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建阳“在主动维权中实施帮扶,在积极帮扶中依法维权”;政和“构建维权联动网络,建立长效机制”等11个项目获得省总工会表彰推广。松溪县总工会“成立劳动争议巡回法庭,委派工会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做法,得到省总工会领导肯定、全国总工会推介,在全市推广。目前我市10县(市、区)总工会已按照这一模式,完成选派工会陪审员工作,24名工会干部经过培训、考试、考核后,被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民陪审员。

二、各级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经验及体会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主要是:

---坚持服务宗旨,当好职工贴心人。工会系统的党员干部切实履行党员职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们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发扬“妈妈心婆婆嘴、跑不断的两条腿”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困难职工做到心中有情、胸中有数、手中有策。

---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帮扶常态化。不断深化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金秋助学、阳光就业等工作,做到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常态化帮扶,扩大工会帮扶工作品牌的影响。通过就业、助学等方面的帮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家政服务工程”和“就业援助月”活动,推动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工会金秋助学资助范围。在开展物质帮扶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健全帮扶机制,推进帮扶长效化。积极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形成集推荐就业、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生活救助于一体的协作帮扶模式,为广大职工提供快捷方便、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形成寓困难帮扶、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及农民工维权于一体的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帮扶体系平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以市级帮扶中心为骨干,县级帮扶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规模企业和工业园区帮扶站点为基础,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帮扶工作体系。构建以工会“三员一代理”为基础的职工法律援助机制。所谓“三员”,是指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仲裁员和工会人民陪审员;所谓“一代理”是指工会法律工作者或帮扶中心聘请律师在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中作为职工方的代理人。通过“三员一代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的调处,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帮扶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完善各项帮扶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帮扶社会化。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预算,使之成为党委政府扶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工会与财政、劳动、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联系沟通和协作机制,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形成工会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有机衔接,发挥工会帮扶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积极参与就业、工资、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积极反映广大职工的利益诉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全方位参与社会管理,开展职工群众工作,深刻启示我们:

一是要坚持创新机制。只有不断创新工会“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的新形式、新方法、新经验,才能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广泛组织职工。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劳动竞赛五年规划,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积极投身“当好主力军、建功‘xx’”和创建“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三是要积极引导职工。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切实加强形势政策任务宣传教育,开展好系列庆祝活动,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热爱___、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热情,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贯彻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探索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运用教育、协商、示范、引导的办法和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工作,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要竭诚服务职工。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最大限度”的总体要求,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推动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推动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等在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各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经验的调研,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各类企业中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浓厚氛围。

五是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集中精力抓好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个“三年规划”的落实。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单位,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为重点对象,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大分类指导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使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增长和企业发展同步,实现体面劳动。

三、对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

职工社会心态反映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影响职工心态。当前,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局面,处于多元、多样、多变的活跃期。这种状况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总体来看,当前我们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广大职工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心浮气躁的“一窝蜂”,急功近利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盲目攀比的“奢华风”,狭隘极端的“偏执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不良心态也不时出现,有的还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在有效把握职工心态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前职工的社会心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民谚、传闻、段子、网帖、微博、手机短信、流行词汇等来表达,也可以借助发型、服饰、聚会、娱乐等来表达,还可以通过消费行为、阅读方式等来表达。可以说,现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在无形或有形中折射出不同社会阶层、各个领域人群的心态。对此,应通过发挥政府、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的职能作用加以全面把握,借以增进对社会管理对象的了解,从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积极、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职工社会心态,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

二是要在科学鉴别中明确管理目标。当前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复杂而多变,正反两面并存且相互交织。因此,对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把握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科学鉴别;又要结合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作出及时研判。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本质,进而明确社会管理的主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社会上流行的新词酷语、前卫举动、反传统现象以及调侃、逗乐、讽刺言行等反映职工社会心态的东西不能一概排斥、一味否定,而应本着实事求是、开放包容的原则,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评判其中的是与非、恶与善、美与丑。

三是要在积极引导中增强管理实效。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传媒业高度发达,传播手段丰富多样,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的广泛应用,使得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新媒体等各种传播手段,信息爆炸、众声喧哗、观点纷呈,往往容易形成此伏彼起的舆论热潮,引发各式各样的热点问题,并对职工队伍中的社会心态产生深刻影响,使社会管理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正面引导,抵制不良信息,让真实的民意、民心、民愿成为主流,让主流声音占据各类媒体的重要位置,从而培育和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对在特殊时期、特殊领域出现和特殊事件引发的职工社会心态,应注重解疑释惑、析事明理,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是要在改革创新中提升管理能力。当前体现在职工队伍中社会心态的一些信息传播手段和表达形式,蕴含着创新社会管理可以借鉴的内容。比如,很多反映职工社会心态的信息都是通过手机短信、微博、网帖等新媒体形式来传播和表达的,这种传播和表达方式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契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接受方式。这启发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应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式,善于运用最先进的理念、最新潮的技术、最鲜活的话语、最流行的手法,以赢得最广泛的支持,获得最明显的成效。

由此还建议,全总、省总和市、县总工会在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时应开设《社会学》、《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和《职工心理》等专业课程,把上述专业课程列入培训学习的内容。

第10篇 年休假工会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__]10号)文件精神:“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为了准确了解全县劳动关系状况,进一步促进我县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高构建我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近日笔者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企业单位劳动关系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劳动关系的基本情况

(一)我县各类企业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总数及用工规模

x县作为十堰市最偏远的一个山区县,是国家南水北调源头保护区,工业滞后,县域经济仅靠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和传统的农业、水电产业及中药、服务行业等。近年来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部分外资企业来我县投资,致使我县各类企业总数逐年上升,用工规模逐年扩大。根据近年来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年检及和相关部门比对,我县现在各类用工单位267余户(含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2000余人。

(二)用工单位的劳动管理水平与劳动者整体素质

1、用工单位的劳动管理水平

自2023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我县各类企业单位依法用工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近三年来的劳动保障监察书面审查,除个体经济以外的用工单位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其中包含工资支付制度、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国有、集体、外资(合资)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率达80%、各类有限公司或私营企业的规章制度制订率达50%,依法用工、按章管理的用工体系基本建立。

2、劳动者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特殊岗位资质证书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基本技能,有近7500名持有职业资格证书,高中文化以上的劳动者近40%。不可否认,在大量使用低端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仍普遍存在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总体上,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很凸出。

(三)劳动合同签订率与社会保险参保率

1、劳动合同签订率

劳动合同签订率和集体合同覆盖率有所上升。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94%。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0%以上。但在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仍很低。集体劳动合同的签订通过我们根据湖北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关于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商县总工会、工商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了“集体劳动合同签订攻坚计划”。经多次努力,活动得到明显效果,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签定集体合同的企业85家。劳动者单纯追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愿望,正在向追求劳动合同的履行质量上发生转变。

2、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及缴费情况

从参保情况看,全县共有100余家企业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共为7000余名职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参保率达到70%以上。从缴费单位看,国有企业参保缴费率较高,能够达到95%以上。而民营企业参保率较低,尤其是餐饮服务业表现的更为突出。其原因是民营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且使用的人员往往年龄偏大,人员流动性大,有部分人错失了缴费年限,致使该行业缴费率低下。

(四)劳资纠纷总量、类型及特征

1、劳资纠纷总量仍呈上升趋势

由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我县各类用人单位用工规模的增加、维权受理渠道的扩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县近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案件上升幅度不断加大。

附表: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总量数据表(20__年—20__年)

2、劳动矛盾类型表现出多样化

首先,在投诉举报案件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履行劳动合同、支付报酬等,新类型纠纷如要求补办社会保险、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给付工资及福利待遇、要求支付赔偿金、提高工资待遇、同工同酬、年休假、公休假、高温费等新内容大量涌现;其次,诉求金额跨度加大,从几百元至数万元不等,少数个案诉求款项达数十万元,用人单位违法用工与劳动者过度维权现象并存。最后,劳动者维权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在传统的举报投诉方式上增加了网上投诉、上访、信访、各级领导信箱等。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做法

1、抓规范促落实,从源头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

一是组织健全。我县从2023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业家协会、工商联合会等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 和“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以就业、监察、信访、仲裁、为一体的大维权模式,合力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二是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计划”,整体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截至目前,我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4%;全县85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三是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规范了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合同、加工制造业企业劳动合同、餐饮服务业企业劳动合同等简易合同文本。同时,加大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发放5万份宣传提纲和法律文本,并在劳动监察执法中实行执法与服务、预防、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规范了企业用工。

2、抓基础促长远,从创建中共建劳动关系和谐

一是充分发挥“三方协商”机制作用,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成立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示范单位,突出以点带面,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各类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二是及时制订了我县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和谐工业园区具体标准,规范申报、评审、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程序。截止今年底,已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9个、劳动关系和谐园区1个。

3、抓机制促率先,从创新上推进劳动关系和谐

一是率先在全市建立清欠农民工工资联合执法机制,每年由建设局与人社局共同开展在建建筑工地的执法检查;二是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已有130余家企业获得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称号。三是完善了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4、建平台抓监管,从监察、仲裁职能上保障劳动关系和谐

依托各乡镇人社服务中心平台,成立了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全县劳动保障监察实现了对全县用人单位的网格化、网络化监管,两网化建设初具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目前,全县共建有十五个一级劳动监察网格、网格内配置人社中心劳动保障协管员,实现了对网格内用人单位的监管、服务责任到人。同时,全县各乡镇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从源头上预防了劳动争议的扩大。

5、重信访促调处,从机制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我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人群逐步增加,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权益分配的差异和利益方面的调整不均衡,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增多。为了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和信访接待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了三方处理机制和仲裁庭、仲裁员制度,及时、公正地处理各类争议案件。同时,开展“联动大接访”活动,为预防、排查和处理劳动纠纷做了大量工作,把许多群体性事件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构建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县各类大大小小企业纷纷拔地而起,造成劳资纠纷矛盾不断出现新变化,但分析全县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不外乎有一下几点:

(一)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依法维权观念不强,劳动合同签订意识较弱。其原因首先是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不知道如何依法维权。比如在建筑行业里,大部分农民工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便难以举证,给维权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其次,劳动者在劳资双方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劳动者为了保住“饭碗”忍气吞声,不签合同不能吭声,加班不给工资也不能说;另外,一部分劳动者对法律法规很陌生,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概不懂,即使用人单位想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而他们怕因为签了合同把自己拴住了,更不愿出个人缴费部分的那部分保险费。

(二)企业管理者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在涉及民工权益的问题上疏于管理,甚至违反和躲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其原因首先是有的企业管理者缺乏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对工人的权益保护采取不理会甚至不尊重的态度,发生问题后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的姿态。如建筑行业工程普遍存在层层分包现象,民工工资都是由小包头代发,工钱没有直接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存在一些包工头拿到工程款后,携款逃匿的现象,而且,这些没有相关资质的包工头,基本上都未建立民工花名册及做工台帐。其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有意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不给职工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三)工资保障金制度实行范围较窄。目前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只在部分规模企业的建设领域推行,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类等领域都尚未推行。一些加工制造业的厂房甚至设备都是租赁的,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可能会弃厂而逃,导致拖欠职工工资无处着落,出现劳动者集体上访,给劳动监察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影响社会稳定。

( 四)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能素质不高。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劳动者大都防范风险能力欠缺,对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重视不到位,加上用人单位对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力度不够,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导致违章违规作业造成的工伤问题时有发生。而许多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工伤发生后劳动者工伤待遇较难兑现,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劳动监察局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人事争议裁院建设滞后;二是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有待提高。劳动人事仲裁、劳动保障监察从整体上看,办案的人员培训、工作经费保障、机构标准化建设等需要尽快加强。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体制,实现劳动用工更加规范,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劳动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安全健康得到切实保障,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宣传,增强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我们注意到,仅是靠几次街头宣传活动,是难以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知识的。要改变宣传方法,采用诸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采用发放资料,制作专题,开展讲座等宣传方式,深入系统的宣传。一方面要深入企业,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另一方面要建好劳动维权网络,开通维权电话等,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平台。同时要把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与创新工作结合起来,比如针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每年“两节”前召开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农民工工资支付吹风会,通报相关情况和身边的典型案例,强调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重要性,又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每年进行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培训,宣传劳动用工制度的制定、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及考勤记录、加班记录等内容。要与新闻媒体加强合作,及时报道我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闻,开设以案说法版块。良好的企业文化在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指导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在充满关爱与相互融合的企业文化中提升劳资双方的法律意识和通过在法律框架下协商解决问题的氛围,倡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注重文化建设,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与企业共进退。

(二)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工作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国发[20__]10号)文件指出“重视加强各级政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以及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和仲裁院建设,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各级政府要针对劳动关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力量配置、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顺利开展”。

劳动关系方面: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工作力量,做到有内设机构,有专门人员;二是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工作。要把用工备案工作作为《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的主要抓手,以用工备案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专项行动各项目标的完成。三是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从20__年起,在全县各类企业依法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五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劳动监察方面: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提高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水平和能力。围绕“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目标,推动我县劳动监察“三化”建设。一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国发[20__]10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强我县劳动监察执法机构建设,落实办案经费,强化队伍建设。二是以预防为重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日常执法工作。三是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专项活动。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方面:一是积极完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体化效能化建设,加快仲裁院的建设步伐。改善办公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三是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国发[20__]10号)文件为契机,推动基层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服务直通车”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大受案、办案力度,不断提高调解结案率。于此同时,要加强劳动关系、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方面的人员培训,做到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发展一支强大的专、兼职人员队伍。

(三)大力推进协商机制建设。以推进三方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努力促进劳资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争议。一是着力提升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将工资增长、工资支付、福利待遇等作为协商的重点内容,通过协商预防来解决争议。在推动单个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工会、职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健全劳动者表达意见的渠道,增强劳动者与企业的沟通协商能力,落实劳动者民主管理权利。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级社团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努力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作用,指导协调企业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结构,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

(四)引导企业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在今后时期,要将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作为工作重点。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永续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注重职工全面发展,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同时,引导职工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增强融入城市、适应社会能力,增强抗压耐挫心理素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同时,要健全企业党群组织,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职工归宿感和认同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积极的贡献。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尤其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同时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建设、调整工资收入分配、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支持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工作。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进步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和谐x、平安x、幸福x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社会保障服务。

年休假工会调研报告范文

第11篇 国企工会工作面临问题调研报告

国企工会工作面临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彻底打破了过去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格局,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国有企业工会要想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1、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执行的是年薪制、期权制、股权制等分配方式;二是“白领”员工群体,劳动可以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三是普通职工群体,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这些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不同,企业工会应针对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

2、职工就业方式多样化,对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增高。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内部不断重组改制,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化发展,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作为企业工会此时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协调,又不知如何协调”的两难境地。

3、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己被彻底打破,企业内部分配方式和工资档次呈现出多样化,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反映出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工作越来越难展开。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组织基础,要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2、要分析、明确工会工作对象。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要转变、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4、要不断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工会干部要适应新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事宜的旧观念。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在参与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地提出法律依据。

(作者单位:_____省_____交家电总公司)

第12篇 工会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完善措施

帮扶解困、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工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平衡点,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帮扶及再就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按照市总工会和县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xxx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县工会等单位为成员的帮扶解困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帮扶工作。县总工会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负责,自觉把协助党和政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帮扶解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我们在开展深入调查、吃透情况、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理出了帮扶活动,以党员干部一帮一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我县部分党员干部帮扶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又发挥了单位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了集体帮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工会还对重点帮扶工作实施了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同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目前我县工会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我县的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典型引路,内容丰富

活动伊始,我县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我们在引导和推进帮扶工作深化的同时,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生活帮向就业帮转变,从输血帮向造血帮转变,从建立短效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形势发展,符合南乐实际的帮扶新路子。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1、精神帮扶。重在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新观念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是解困的动力。县工会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组织再就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与县电视台共同制作下岗之路专题系列报道,引导和教育困难职工下岗不气馁,失业不失志,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如我县xx厂职工xx-x,因企业倒闭,下岗失业,丈夫单位也不景气,失业在家,儿子又患肾病(尿毒症),一家人生活艰难,曾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在县工会积极帮助和其帮扶单位县武装部的支持帮助下,使这个面临崩溃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2、物质和资金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如我县农发行、司法局等单位为被帮扶户集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

3、政策帮扶。在帮助困难职工落实低保政策待遇的同时,各单位充分利用职能和政策优势,帮助困难职工解困再就业。如县工商、税务部门积极利用国家对困难职工减免费税的优惠政策帮助困难职工经商创业。县教育局出台了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费的文件。县工会按照源头参与有见解、重大问题有主张、具体措施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四有要求,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加强源头参与,争取源头维护,会同政府参与制定了《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办法》、《县关于失业下岗职工实施优惠政策的通知》、《县xx年再就业工作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在第一知情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位,实施源头政策帮扶。

4、技能和项目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劳动部门举办了电焊、电脑、缝纫培训班,形成了以县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定向培训为载体,内连县乡、外接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这类帮扶占较大份额,如县联社积极帮助外贸下岗困难职工xx参加缝纫班培训,学成之后又帮助她解决启动资金,干起了服装剪裁缝纫。县统计局积极帮助下岗职工xx搞起了带锯加工项目,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而且正帮助他迈向致富之路。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项目,因此,帮助困难职工确立致富项目,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5、提供岗位、就业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也是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如我县检-察-院为下岗困难职工xx提供了单位保洁工岗位,县公路局为大修厂下岗困难职工xxx解决了就业困难,安排他们到公路施工工地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

6、提供小额借款帮扶。县总工会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的困难职工,实施小额借款帮扶,在对项目进行考查的基础上,由单位推荐担保,帮助困难职工创业启动。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在送温暖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了13户困难职工实施创业和再就业。目前资金使用情况良好,如海淀鞋厂下岗职工xx利用小额借款启动开办了一间订做皮鞋的门店,利用自己的手艺制作皮鞋,由于他的诚实信用,且货真价实,手艺制作精细,深受消费者欢迎。原印刷厂下岗工人xx利用小额借款搞起了家庭养殖。原供销贸易公司下岗职工xx利用借款在县xx门口租赁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饭店,由于品种多样化,优惠学生,每天平均就餐人数达300余人次,深得学生的好评。据调查,截止目前,我县已有70%的小额借款人摆脱了贫困。

三、促进再就业,趋向帮扶活动的多元化

就业和再就业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根本,也是帮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县工会按照行政扶持,政策引导,标本兼治的原则,建平台、送岗位,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促进就业、工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新路子。今年,全县再就业人数达1685人,其中4050人员390人。

2、积极探索劳务输出之路,解决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县劳动部门,积极摸索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的新途径,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发达地区联姻,促使企业与劳动力的结合,与外地的劳动、工会等部门结合,实行跟踪服务,形成联系、组织、服务一条龙。今年以来,我县共输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8万人,实现经济收入21685万元,实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社会新气象。

第13篇 关于工会财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会财务的调研报告范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工会财务的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会的社会角色愈来愈突出,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发挥工会在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作用,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各级工会自上而下开始重视工会资产管理工作。自20xx年全国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以来,xx区总工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和xx市总工会的要求,切实推动工会资产管理和企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区工会资产改革发展现状,探索工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工会工作实力,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服务社会,xx区总工会对我区工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专题研讨了工会资产发展壮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区总工会辖有8个街道,xx区工人文化宫、xx区职工服务中心2个直属单位。区总本级没有土地、房产和车辆,区总工会在区政府机关办公、xx区工人文化宫在xx区文体中心(租用)办公,xx区职工服务中心在xx区xx路xx号办公。截止20xx年2月28日止,区总本级资产总额为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xx万元,主要为办公设备,净资产总额为xx万元。

下属事业单位“xx区工人文化宫”,成立于1986年12月,属自收自支全额事业单位,有在编人员2人,资产总额1446.38万元,净资产1138.1万元。20xx年新增房产一处,地址在公园路26弄58号,共三层,占地面积191.38㎡,房屋面积574.13平米,价值1397.87万元,三证齐全。目前已全部出租,并兼做职工文体活动用。

下属职工服务中心,都属自收自支单位,没有土地、房产和车辆,总资产7万元左右,有从业人员7人,皆为兼职人员。

此外,xx区总工会已建立完善了工会资产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全区工会资产管理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为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与成效

(一)工会资产管理工作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会资产是工会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其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工会作用的发挥。因此,区总成立了工会资产管理委员会,xxx副主席为分管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对区总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工会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清查整顿工作带动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深入开展工会资产清查整顿工作,基本摸清了各单位资产的“家底”,及时发现并纠正资产管理上的问题,督促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厘清我区工会企事业单位发展现状,有效带动了我区资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大力推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制订工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坚持程序管理,加强会计核算,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工会会计制度》等要求,对工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干部培训班,加强各级工会对工会经费收缴、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和实务审计的规范。

(四)多方争取增加工会资产存量规模。xx区工人文化宫抓住原有偃月街一处房产拆迁的时机,竭力争取按现行市场标准进行补偿,并精心选址,最终购入公园路一处房产,并办好土地证和房产证,实现工会资产的增值。

三、不足与问题

(一)工会资产系统管理比较粗放

现阶段,区总及大部分基层工会,存在重经费收缴,轻资产管理的现象,资产管理缺乏规范的资产购臵、保管和使用制度,平时不注重资产的日常管理。各级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在资产管理上参与不足,对工会资产情况不熟悉、不明确。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资产管理不透明。

(二)工会资产管理人员比较业余

区总包括大部分基层工会,没有专人负责管理资产,大多由会计人员兼职。这些兼职人员平时工作繁忙,缺乏资产管理知识,没有接受系统完整的工会资产管理专项培训。各级工会也没有配套的工作制度,对工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和反应,造成会计核算脱节。同时由于多为兼职人员,人员变动情况较多,在变动时有工作交接不足的情况,影响日常资产管理的效率。

第14篇 乡镇工会经审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乡镇工会经审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市总经审会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的业务指导,促进乡镇经审工作认真履行审查审计监督职能,县总经审会7月份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作现状

1、组织机构完善。我县共有19个乡镇,所属乡镇企业184个全部成立了联合工会,在组建工会的同时成立了19个乡镇经审组织,组建率达100%。工会换届选举时,经审会与同级工会委员会同时考察、同时报批、同时选举产生。乡镇工会经审会主任均由同级工会副主席担任。经审委员中多数由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兼任,经审委员工作变动时,按有关规定及时替补合适的人选。

2、各项制度健全。对本次调研,大多数乡镇工会十分重视,有些还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经审工作情况汇报,研究经审会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经审会及时解决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为经审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各乡镇经审会以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乡镇工会经审委员会工作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经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人员执业行为。

3、审查审计监督工作成效明显。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审计规范化要求,各乡镇经审会将实务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坚持开展各种专项审计活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凡工会内部重大经济活动,经审会都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共同把关。二是坚持开展同级工会经费预决算审计。各乡镇经审会坚持开展了对本级工会经费使用情况预、决算审计。对每年本级工会经费收、管、用情况,认真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同级工会全委会上予以通报,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搞好整改。三是坚持开展工会经费拨缴情况审验证试点。根据上级工会的要求,我县各级工会在开展审验证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审验证制度。四是坚持开展工会经费计拨情况专项审计。为充分发挥以审促拨、以审促收的重要作用,我县19个乡镇经审会坚持开展工会经费计拨情况专项审计。自查率达100%。有效促进行政足额划拨工会经费。五是坚持开展工会经审干部业务培训。为全面担升我县经审干部业务水平,县总每年组织开展

一、二次经审业务培训,各乡镇工会都会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学习,有效提升经审业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乡镇工会经审工作虽然组织较为健全,但由于乡镇本级工会经费全都由财政划拨,财政划多少是多少,因此工作开展情况很少,没有履行好经费审查监督的职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对经审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乡镇工会没有把经审工作列入到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没有认识到经审工作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可做可不做,财政划拨本级多少工会经费,就用多少。

2、经审委员缺乏经审和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经审会主任,大部分是兼任,平时工作较忙,不知道工会经审应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造成经审组织未能履行好审查监督职能,未能对所属基层工会经审组织进行指导和服务,使经审组织形同虚设。

3、乡镇企业工会建账率低。大部分乡镇企业工会基本未建账,使经审会无账可查,基层工会经费实行定额上交,造成经审工作的有些意见和建议无法整改落实,降低了审查监督的作用。

4、县级工会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的业务检查指导力度不够。

三、工作措施

解决这些问题,下一步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强化领导,夯实基础。乡镇工会应进一步加强对工会经审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经审工作情况汇报,尊重和支持经审会依法开展各项审查审计监督活动,帮助经审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办公设备等方面,为经审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支持和指导经审会夯实基础、完善制度,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审查审计监督活动,充分发挥经审会在工会经费收管用等方面的重要监督作用。

2、加强对经审干部业务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指导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工会经审干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乡镇工会经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他 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审计及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把经审干部培养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专业人才。

3、加强经审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对乡镇工会经审工作的考核制度和规范化建设制度。应把经审会履行审查监督的职能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要建立健全乡镇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并加强指导与服务。各乡镇工会经审会要对照标准找差距,使乡镇工会的经审工作逐步规范。

4、加强工会财务与工会经审的联系和沟通。针对乡镇所属企业工会建账率低的情况,可以通过经审会的审查,把乡镇企业工会未建账的情况作为审计的源头,通过经审会的审计要求乡企工会整改落实,把账建立起来,使经审会有账可查。乡镇工会在加强本级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同时,特别是要加强对有一定规模以上的乡镇企业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难以规范的方面,要加强与经审会的联系与沟通,通过经审会的审查,由工会财务和经审共同来督促其整改落实。

第15篇 关于乡镇工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工会主要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提供的关于乡镇工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阅读!

为深入了解乡镇工会建设情况,我们用一周时间赴xx县实地调查,走遍了全县所属的9个乡镇2个工业区,听取了乡镇党委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实地查看了乡镇工会工作情况并与县、乡镇工会领导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安县乡镇工会建设的主要特点

成安县是邯郸市东部一个大的农业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临成安视察棉花生产。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建立了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职工人数不断发展壮大,县总工会紧跟发展步伐,自2023年起,该县开始大抓乡镇工会建设,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初步摸索了乡镇工会工作的路子。这次调查我们的突出感受是:

(一)乡镇工会赢得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基本认可。我们与9个乡镇的党委书记进行座谈,都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乡镇领导都对工会工作有了一定了解并对工会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商城镇党委书记杨冠军说,过去对工会不太了解,但成立乡镇工会后,工会发挥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工会介入调解宅基地纠纷等民事纠纷,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欠薪讨薪等维权问题,协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工会帮助解决的。工会工作涵盖了计生协会、农业协会等内容,可以说,只要有职工的地方、有企业的地方、有会员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工会无处不在。

(二)乡镇工会组织健全,发展了大量农民工入会。成安县所有11个乡级政府配有11个兼职工会主席和11个专职副主席,主席基本都由乡镇组织委员担任,每个乡镇都配备有兼职工会干部1-3名,县总工会为所有乡镇总工会各配1名指导员,实现了有人干事。所辖9个乡镇2个工业区全部建立了总工会,所有xx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工会,实现了乡村两级工会组织全覆盖。县总工会给所有乡镇总工会统一配置了办公桌椅、文柜、图牌、资料、电脑,做到了六有,即有场所、有设备、有印章、有制度、有档案、有经费。截至目前,全县注册企业及用工单位xxx家,建立基层工会组织xx家,工会会员x.x万人。

(三)乡镇工会工作体现了乡村特点,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了工会。这次我们看到,乡镇工会和企业工会有所不同,成安县乡镇工会围绕中心工作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开展工作。工作对象是从农民向职工转变过程中的当地打工农民工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过几年的工作,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工会,有事找工会。截至目前,外出务工农民工达到了xx万人。将工会组织向乡镇延伸,最大限度地把众多小微企业和外出务工人员纳入到工会中来,初步形成了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

二、成安乡镇工会在乡镇建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成安县乡镇工会在县总工会的指导、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围绕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乡镇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服务乡镇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上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1、针对乡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搞培训。一是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围绕乡镇主导产业,在全县的510家企业中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如:果树嫁接比赛,卫生系统的护理技能比赛,计算机文字处理技能岗位练兵等,共2.7万名职工参加了竞赛,创新技术成果52项。二是对外出务工农民工进行政策法规培训。针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刊登板报、墙报,赠送《工会法》、《劳动法》和《工会章程》等资料进行岗前培训。今年7月份,道东堡乡工会在春棵农业园区开展了三信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120余名职工参加了活动。切实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三是围绕提高致富本领搞培训。对本地就业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创业能力培训。柏寺营乡实施会员素质工程,采取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食用菌、葡萄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创新灵感和干事创业劲头。

2、帮助乡镇搞项目,围绕农业产业化、创建小微企业搞服务。柏寺营乡西岳固村工会争取小额信贷资金和政府贴息贷款,帮助科技示范户发展庭院经济,仅獭兔散养一项就增收xxx元以上。南散湖村、大金山等4个村的工会都积极带领会员增收致富、创造经济效益,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2023年,下河町村在引进外商的工业化生产白灵菇技术指导下开展白灵菇种植,乡总工会指导职工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把企业性种植和传统种植进行结合,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品种质量。通过工会积极工作,周边村发展起一家一户的蘑菇种植户500多户,为500户农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益。

3、对返乡的农民工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北乡义乡针对返乡农民工举办涉及政策法规、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劳动保护、劳动技能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10余期,参加人员达到xxx余人次,切实提高了职工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在推进乡镇民主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了调节器作用

1、在民主选举村两委中发挥作用。商城镇党委在2023年10月份两委换届考察东保庄村支书人选时,该村工会小组发挥监督作用,对候选人及考察方式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意见建议,得到了镇党委的认可。在工会监督下,选举产生的东保庄村新任村支书任英增同志,上任不到一年办起了村棉花加工企业,利润80多万元,硬化道路3000多米,投资10万元维修了小学教室10间。商城镇张辛庄村是一个多家族的大村,家族间隔阂较深,多年没有村班子。镇党委受东保庄村启发,由工会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开展会员思想教育,再由会员分头做亲属工作,最后成功选出了村班子。

2、在征地、拆迁中工会出面一块做工作,将失地的农民安排到工业企业上班,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2023年,成安县工业区总工会对xx、xx、xx、xx、xx和xx六村的失地家庭,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人安排到企业保洁岗位就业,并帮助失地家庭子女就近上学,仅xx村就安排就业xx人,安排失地农民子女入学xx人。

3、通过工会帮扶送温暖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爱。漳河店镇是劳务输出大镇,镇总工会始终把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随时掌握他们的困难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在农忙期间组织人员帮助收秋,老人生病时派专人慰问,切实发挥了工会作为职工娘家人的作用,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成安县累计争取上级和筹集发放困难职工帮扶资金xx余万元,救助困难职工xxx余人次,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210余人次,救助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共56人次。

4、在讨薪、工伤事故等维权中化解矛盾。xxx乡建立了以乡维权服务中心为核心、基层工会调解组织为结合点的管理网络,以民主意识较强的三信农业园区、春棵农业园区作为试点,抓住工资集体协商、劳动合同制度等工会工作的牛鼻子进行面对面指导,避免了重大劳动争议和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成安镇充分利用协商机制这一平台,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权益问题提交企业、职工代表、镇工会联席会议讨论,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商城镇总工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作为一项基本任务来抓,积极主动参与每一次劳动事故或劳动争议的调处。2023年10月份,xx村李xx、刘xx两人在xx市水泥厂打工,期间不慎煤气中毒身亡。商城镇总工会积极出面,派专人赴银川市协助家属处理善后赔偿事宜,经过努力双方家属各获得赔偿xx万元。

(三)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组织员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总工会找准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定位和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利用黑板报,展版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教育体育阵地的教育功能。柏寺营乡开展以德育人主题活动,由大金山村工会主席李书霞6次义务宣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开展关爱特困单亲母亲爱心促和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在全乡掀起了关爱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的热潮,让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真切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辛义乡工会不断加强会员活动中心建设,在全乡29个村建立了文化图书阅览室,新增书柜xx面,新增图书xxx余本,投资xx万元购置了篮球架、单双杠组合等室外健身器材,定期开展秧歌表演、篮球比赛等多项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工会,参加工会,尽可能将外来工、农民工、临时工纳入工会组织,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三、成安县乡镇工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根本保证。成安乡镇工会之所以得到发展,根本的一条经验是县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都对工会给予了重视、支持和帮助。

1、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总工会、村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成字〔2022〕64号),探索形成了先搭台、再充实、随完善、后规范的工作模式,明确由党委组织委员具体抓工会工作。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并配备了专职副主席,实行专职工会副主席津贴制,激发了乡镇工会干部的活力。

2、党工共建捆在一起抓,推进了工会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原则,建立了乡镇党、政、工共建机制,做到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使工会工作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建立了乡镇政府、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协调会议,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格局。西岳固村工会委员宋燕芹带领村民进行大棚葡萄种植,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带动一些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脱颖而出进入工会班子,提高了整体素质,增强了工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3、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为工会开展工作争取了更多资源和手段。定期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会工作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乡镇工会抓住开会、工作汇报的机会,与党政领导就工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沟通,争取乡政府拨点经费、以政府名义发文或组织安全检查等,形成了基层实质上的联席会。柏寺营乡制定了三带措施(从思想上带,切实加强基层工会的思想建设;从组织上带,全面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从队伍上带,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在乡镇党政领导的帮助下,从乡级机关工会组织抓起,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齐配强村工会组织,顺利实现了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工作重心下移。

(二)县级工会加强对乡镇工会的具体帮助指导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指导规范是开展乡镇工会工作的重要基础。成安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共15人,按照每人包一个乡镇的思路具体指导乡镇总工会,选择以零小企业较多的商城镇、长巷乡为试点,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工作。主要是三方面工作,一是搞培训。组织新建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印制《工会法律法规汇编》小册子,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抓规范。指导乡镇总工会挂起工会委员会、工会办公室和工会活动室三块牌子,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会员和工会活动三项档案,配齐办公所需配套设施,制定民主管理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为规范工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解难题。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包括经费收缴、开展活动、困难职工帮扶、建立工会组织、劳动争议等一系列问题。近三年来,道东堡乡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130多批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5件,结案65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xxx.98万元,让广大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和职工之家。商城镇、长巷镇工会结合镇内企业较多,性质较近的特点,因地制宜,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组建了区域工会联合会。辛义乡作为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的试点乡,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工会建设结合起来,强化村办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北乡义乡、漳河店、李家疃镇根据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劳动力过剩这一实际,将农民工劳务输出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建立工会劳务输出机构并形成了网络体系,健全完善了一整套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办法措施。

(三)深入广泛地宣传发动是推进乡镇工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工会工作的重点是农民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工会知识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加入工会。要让农民从农村向工厂、工业过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向职工、向外出务工人员过渡,成安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加大宣传工会力度。一是在职工集中的地方搞宣传,增强工会吸引力。在产业聚集区的2万名职工中间印制工会宣传册宣传工会。通过以会代训、以活动代训的方式,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党政领导、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对工会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让大家切实认识到乡镇工会建设是整个工会组织建设的基础。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和本地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的学习,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者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协议》的签订培训,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来实现合法权益的自我维护、依法维护。二是通过做好维权的实例,增强工会的凝聚力。商城工业区总工会把做好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推动区内项目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截至目前,全区已建工会的企业100%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今年平均增长工资170元,在落实职工民主权利的同时,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注册企业及用工单位xxxx家,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企业xxx家。三是通过开展集中活动,增强工会的影响力。乡镇工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商城工业区工会与县医院合作开展免费体检进企业活动,受益职工700人。还结合区部署的综合形象改造提升项目,组织会员义务劳动,为工业区焊接各类标牌42个,平整土地800平米,清扫主干道。

四、进一步深化乡镇工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成安县的调研,我们感到,乡镇工会既是工会的延伸,但又不同于县总工会,既有企业等基层工会工作的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第一,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乡镇工会地位作用的认识。一是要充分看到乡镇工作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改革、深化治理的要求,乡镇的责任越来越重,乡镇工会也要跟上步伐,从成安看,乡镇工会在乡镇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要科学评价乡镇工会的现状,既要看到取得的一些成绩,更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有的乡镇只是挂牌子,喊口号,流于形式。三是要增强信心,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乡镇工会工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二,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工会工作的帮助指导。省、市、县工会都要研究乡镇工会的工作特色,有针对性地搞好基层的帮助指导。一要抓工作规范。对乡镇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规范,规范中搞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二要抓特色,抓亮点。要善于挖掘、总结乡镇工会开展工作的的特色、亮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整个区域工作上水平。三要提高能力素质。做好传帮带,基层很多同志多数是兼职,不了解工会工作,县总工会必须言传身教,从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上强化乡镇工会干部素质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会工作。

第三,必须突出乡镇工会工作的重点和特色。一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心,工会在开展任何活动时都不能脱离这个重心,要充分体现乡镇工会的价值和作用,紧紧围绕乡镇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开展工作。二是要自主的做好工会工作。人、财、物是工会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坚持工作场所、专项资金、专人专属工会,有了这些工会工作才能正常运行,才能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经济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才能维护好、实现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成安乡镇工会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向党委汇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等制度,这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保证。

第四,必须帮助解决乡镇工会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从成安调查看,编制、人员、场所都基本有了,突出问题是经费问题。随着乡镇实力不断壮大,建议把乡镇工会经费提上议事日程。一是会费收缴问题。虽吸入了大量的职工、会员,但是都没有收个人会费,乡镇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划拨。建议对乡镇工会的会费收缴问题开展调查,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工会经费的收缴目标,实行分别对待催缴经费的制度,并将工会经费的收缴纳入工会工作目标考核,调动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收缴工会经费的积极性。二是经费比例分配问题。按照惯例县上解40%,其中的37.5%返回县工会,这一部分都没有给乡镇的返还比例。乡镇提出,现有的比例中划出一部分给乡镇或加大县返还经费的力度,按照会员数从县总工会的费用中给乡镇一定的工作经费。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镇工会经费使用情况专题调研,尽快完善工会财务管理体制,明确乡镇工会经费留成的比例。由市总工会按照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全年的工资总额,核定工会经费的收缴基数,再按基数的比例核定乡镇留成经费,以给予乡镇工会必要的经济支撑。同时,乡镇总工会积极争取乡镇党政的经济支持,多方面筹措资金,保证工会工作的正常运转。

五、成安县总工会希望省总帮助解决的问题

成安县工会提出,想在工业区和商城镇工业区之间建一个集职工帮扶、劳动争议调解、文体活动于一体的职工综合服务楼,以更好地发挥服务职工工作。他们已在拟制建设方案,建议,将该项工作纳入2023年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当中,省总、市总给予资金扶持。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提升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结合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机构整合及深化改革、完善管理工作,开展了对工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情况如下。一、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据统计,截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工会信息

  •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15篇范文)
  • 2023年工会调研报告(15篇范文)47人关注

    为了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打造“三个首钢”,提升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结合北京钢铁主流程停产,机构整合及深化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