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报告大全 > 开题报告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15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查看人数:30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

第1篇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

硕士开题报告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和严谨的布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硕士开题报告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酷猫写作范文网。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 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 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 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 同时, 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 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22.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22.01-2022.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22.03-2022.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22.04-2022.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0/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2002/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2002/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2001/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2002/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2001/4

[11]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3] 杨力。 基干bp 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中国管理科学。 2002/4

[14] 杨国栋、贾成前。 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2/4

[15] 楼文高。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 中国管理科学。 2002/

[16] 胥悦红、顾培亮。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 管理工程学报。 2000/4

[17] 陈新辉、乔忠。 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5

[18] 刘育新。 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 中国软科学。 1998/3

[19] 温小霓、赵玮。 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0/5

[20] 朱振中。 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科学管理研究。 2000/6

[21]kim b. clark takahiro fujimoto.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strategy、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industr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on 1993

[22] gobeli d h, brown d j.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t innov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3. 36(2):46-49

[23]simon j.towner. four ways to accelerat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long rang planning 1994. 27(2):57-65

[24]abdul ali,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and entry strategy.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5. 12(12):54-69

[25]eric vin hippel.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26] shtub a, zimerman y. a neural-network-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he cost of assemb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3. 32: 189-207

[27] wee-liang tan, dattarreya g. allampalli, investment criteria of singapore capitalists, 1997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une 1997

[28]michael henos, the road to venture financing: guidelines for entrepreneuts, rd straregist magazine,summer 199

[29]chow gc, the largrange method of optimiza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portfoli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 of economic dymamics and control 1996

[30]jensen, r information cost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policies, management science. vol.34, no.2, feb, 1988

[31]r.k. zutshi, t.w.liang, d.g.allampulli, singapore venture capitalists invest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 reexamination.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13:9-26(1999)

[32]andrew l. zacharakis, g.dale meyer. a lack of insight: do venture capitalists really understand their own decision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 57-76

[33]dean a. shepherd, richard ettenson. new venture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a venture capital`s assess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

第2篇 政治学硕士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埃及政治转型的精英主义视角

一、选题背景

2023年初埃及爆发了“一·二五”革命,在短短十八天的_后,维持了近30年专制统治的穆巴拉克在民众要求民主、自由和改善民生的_声中狼狈下台。这场动荡本质上是埃及政治和社会转型进程的一部分。埃及是中东地区政治现代化转型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案例。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在军队、穆兄会等各派政治势力的博弈下开始了经济和政治转型,从威权政体逐渐向更加开放的民主政治过渡。而在这一进程中,埃及政治精英的嬗变和分化组合深刻地影响着埃及政治转型的进程,同时,政治转型进程本身也在不断的对政治精英的态度、主张及其之间的互动产生影响,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埃及的政治转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精英的决策。70年代后的发展中国家转型进程也证明了政治精英在政治转型进程中往往扮演着关键角色。埃及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征使得其有着深厚的威权主义传统,民众普遍没有经过现代政治文化和历史熏陶,因而政治转型必须有强有力的精英的引导。转型不会自发实现,政治精英的价值判断和战略选择往往决定着一国政治转型的路径和最终结果。

埃及的政治转型实际上就是各派政治精英的选择过程,也是精英之间妥协的结果。在威权统治下被压制了几十年的民众似乎终于迎来了重新选择国家发展道路和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更加开放已经成为埃及政治转型的大势所趋。但是,埃及随后的政治转型进程却出乎人们的预料,威权统治的垮台并没有给埃及国家带来稳定,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一方面,比革命前更加频繁的__、罢工、_,“街头政治”成为了民众表达政治意愿的常态;另一方面,各派政治精英为国家权力和政治转型的主导权展开激烈的争夺,成为埃及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转型中的埃及更加的无序和混乱,政治转型进程仍然困难重重。本文认为,这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威权统治被_的同时,权威也被_了,整个转型过程缺乏权威的政治精英的领导,同时政治精英之间矛盾重重缺少共识和妥协。

本文源于一个具体的困惑,即埃及的政治转型进程为何持续动荡,充满各种波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精英理论,把埃及政治转型纳入到了精英主义的视角中。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人们往往把政治转型的成功与否归因于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市民社会、工业化等宏观因素。但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宏观因素并不能完全决定埃及的政治转型进程。对于后发国家,在各项条件都不成熟的条件下,政治精英所发挥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本文的正文分为政治转型的精英主义分析视角、政治精英的不妥协、缓慢进行中的埃及政治转型和如何构建政治转型四个部分。从解释为什么选择精英主义来分析埃及政治转型,到阐释政治精英围绕转型主导权之争,再到分析政治精英不妥协对埃及政治转型的影响,最后探讨政治精英如何在未来实现埃及的政治重建,试图厘清整个埃及政治转型的脉络,并为中东地区其它国家的转型提供借鉴。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本文从精英主义的视角对埃及政治转型进行分析,但并不是唯精英主义论,也不是否认经济、社会、市民社会等宏观因素在转型中的作用,而只是选取其中一个视角来进行分析而已。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尝试从精英理论的视角对埃及的政治转型进程进行解读,对埃及这一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转型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在理论上试图沟通精英理论和政治转型理论两套学术话语体系,指出现有理论对埃及政治转型解释的不足,本文试图对政治精英在埃及政治转型中的地位、角色和对转型路径所起的作用进行初步判断。

首先,本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政策意义,可以从精英理论的角度对埃及的政治转型提出政策建议。虽然离埃及“一·二五革命”的发生已经过去近四年的时间,但埃及的政治转型仍处于困难阶段。同时,埃及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也是阿盟重要的成员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埃及的历届领导人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历有着重要的地位。当前,中东地区处于系统性转型的前奏,各国转型既有特性,又有共性,埃及转型的成败对于地区其他国家的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并对了解和研究中东各国转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次,谁领导转型,转型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仍是埃及政治转型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指出政治精英是以埃及为代表的中东国家政治转型的主导力量,政治精英的战略选择对埃及的政治转型前景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转型有不同的侧重,有不同的适合自身国情的路径,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统一模式。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精英主义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及其发展的一种理论,认为应该由少数具备知识、财富与地位的社会精英来进行政治决策,主导社会走向。就政治领域而言,精英主义的基本主张就是少数人管理的政府。事实上,精英主义概念本身并不是现代的产物,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在总结和分析雅典城邦贵族政治时指出,政治活动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贵的才艺。因为它是王者的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柏拉图更是提出了哲学王的概念,认为少数的、经过长期训练的、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的精英才有资格掌握权力。而之后也有学者和政治家不断表达了少数政治精英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但这时的所谓精英主义仍然只是零散的观点,而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也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社会分工进一步明显,各国人口迅速增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机制也更加复杂。

国家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治理的日益复杂性,对于国家管理者的水平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大众民主已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一种新的理论来引导一国政治发展和指导统治者来管理政府。以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奥尔特加等人为代表的学者,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在对政治领域大众民主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对政治活动的参与者进行了分类,即少数的统治者和多数的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众。由此,少数人掌权成为精英主义者的普遍共识,也是传统精英主义的核心观点。到20世纪30-40年代,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分化,特别是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中人与人的不平等却日益突出。由此,古典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即共同福利逐步受到人们的质疑。1942年熊彼特出版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强烈批判了古典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共同福利,认为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利益和价值,所谓共同福利的基础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民主的功能不过是选举做出政治决定的人,而大众是不可信的。熊彼特、韦伯等人把精英主义和民主理论相结合,论证了精英民主理论的政治合理性,指出民主政治并不意味也不能意味着普通民众进行统治,而是政治家的统治。由此,精英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承认在国家治理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即少数的政治精英统治大多数的民众是精英主义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假设。虽然精英主义经过了早期零散的观点到之后形成一套理论体系的漫长发展过程,但其核心观点和思想内核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人类社会或者一个国家内部,社会资源的分配是不平等的,总是有人得到的多,而有人得到的少,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并在政府中有主导话语权的少数人就成为了政治精英,而占据少量社会资源,在国家政治层面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多数人则被称为大众。这就导致了在政治领域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精英理论家们是用两分法来分析社会的,这种社会基本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少数人统治着分散杂乱的多数人的社会”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中写道:“无论怎样进行观察都只能表明,这种内在的不平等是社会的恒在法则。社会学家也都承认,这是一条没有例外的结构性法则。但是,应该怎样去解释这条法则呢?人们一眼就看到的,是高踞金字塔尖的少数特权者。权力、财富以及一大部分剩余产品照例都归这少数人所有;统治、管理、领导、决策,保证投资和生产的连续进行,都由这少数人负责;财物、服务和货币最终也归他们掌握。

在他们下面的是被统治的群众,地位不等的劳动者和众多的经济工作人员。而底层则是大批社会渣滓,无业者的世界,”这一现象贯穿整个人类的政治发展史。无论是“最原始的、几乎还未跨入文明的社会,还是最发达、大的社会,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着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属于统治阶级的永远是少数人,他们行使各种政治职能,垄断政权,并享有政权带来的利益;而人数众多的被统治阶级则身受统治阶级或合法、或专断粗暴的管辖和控制”。精英主义者把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认为这些人在组织能力、资源占有、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因素上与多数人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少数人控制多数人,“总是存在着‘控制的少数’,他们总是在左右着历史的进程。”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过程追踪。本文紧紧围绕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的政治转型展开,以精英主义为视角考察和分析埃及政治转型的现状、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未来如何进行构建的问题。其次,案例研究。本文以穆巴拉克下台后的埃及为例。埃及的政治转型进程中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其如何转型、选择什么样的转型路径、是否转型成功对其它中东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埃及是中东国家政治转型的最典型和代表性的案例。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研究旨在把埃及政治转型问题纳入到精英理论的分析框架中来,探讨影响埃及政治转型的因素及其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尤其关注埃及政治精英之间的互动。避免简单的表面分析,又尽量防止脱离埃及实际的状况的牵强模式,从精英理论的视角分析“一·二五革命”后埃及的政治转型。

五、写作提纲

中文摘要4-5

abstract5

导言7-16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7-8

第二节研究方法和意义8-10

第三节问题的研究现状10-12

第四节精英主义理论概述12-16

第一章政治转型的精英主义分析视角16-23

第一节政治转型的不确定性16-17

第二节精英主义理论在政治转型中的应用17-19

第三节埃及政治转型的精英主义视角19-21

本章小结21-23

第二章对立:政治精英的不妥协23-42

第一节三方博弈的基本政治格局23-26

第二节不妥协—政治转型的主导权之争26-41

一、埃及武装部队委员会执政时期27-32

二、穆尔西执政时期32-37

三、2023年政变之后37-41

本章小结41-42

第三章动荡:缓慢进行中的埃及政治转型42-52

第一节埃及陷入了政治重建的困境42-45

第二节不断恶化的经济和社会环境45-48

第三节陷入权力之争的政治转型进程48-51

本章小结51-52

第四章未来:政治精英如何构建转型52-65

第一节构建有效的政府52-57

第二节构建权威的政府57-59

第三节构建合法的政府59-64

本章小结64-65

总结和讨论65-67

参考文献67-77

后记77-7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8-79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李伟建:《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国家对外关系》,北京:时事出版社2023年版。

2、陈尧:《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3、王林聪:《中东国家民主化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

4、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

5、刘中民:《挑战与回应——中东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评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3年版。

6、纳忠:《阿拉伯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7、[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美]罗德里克·马丁:《权力社会学》,丰子义、张宁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9、[意]加塔诺·莫斯卡:《统治阶级》,贾鹤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23年版。

10、[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第二卷,施康强译,北京:三联书店1993年版。

第3篇 中文硕士专业的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学术和应用价值、创新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选题的来源

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词语,如“草根网民、犀利哥、房奴、蚁族、屌丝、白富美、菜鸟、驴友”等词语。这些词语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更引起了人们对这些词的关注。这些词虽然来源不一,有些人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但是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属于表人名词。表人名词指的是表示人的名词,其特点是具有“+[人]”的语义特征。据2023年--2023年出现的新词语统计中,表人名词的数量居于首位。可见表人名词与社会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具有人种、性别、年龄等不同的特点;作为社会属性的人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通过相互联系和互利合作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就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充任不同的角色。因此,人必须要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充任的不同角色和职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命名。使不同的名称各司其职,不同的人各就其位。因此,对汉语表人名词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揭示汉族人群对自身命名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考察汉语表人名词的意义和结构、探求表人名词的来源及其发展动态都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现代汉语’的研究,许多学者的眼光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例如中国大陆高等学校中文系所使用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几乎都只是相当于普通话教材,其内容很少涉及汉语方言,更不用说海外汉语及其方言。“从国际的观点来看,当代汉语应包括海内外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研究的视野也应该扩大到全球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特别是要加强海外汉语及其方言的本体研究和使用研究。”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最新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中各华语区不同的表人名词进行研究。通过对华语区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各华语区中异名类表人名词的特点。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①揭示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特点。

②探求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来源。

③预测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发展。

研究意义:

①扩大表人名词的研究范围。

从仅仅局限于对大陆的研究转向对整个华语社区的研究。

②总结各华语社区人们为自身命名的途径和方法。

③揭示华语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学术和应用价值

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华语区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其表人名词的特点和内部规律。

应用价值:

①有助于华人社区的交流。

②有助于双语互译时对表人名词的正确理解。

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表人名词的正确使用。

(四)创新点

角度创新:

站在汉语走向国际这一大背景下,把研究视野扩大到海外汉语及其方言的研究,以大陆为着眼点,分析其它华语区的不同。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国内关于表人名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可以分为三类:

1.表人名词产生的研究

表人名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分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因此,对表人名词的产生及其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符淮青(1991)从“艺人”和“歌手”的不同方面,谈及了汉语词汇指称各种社会成员的方法,并对其产生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体现了汉语在造词方面的丰富与多彩。安志伟(2022)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汉语的表人名词是通过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途径产生的。

他们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及表人名词的形成过程。前者是从现象出发,寻求表人名词的产生方式,后者是从语言理论的角度,解释表人名词的产生途径。

2.表人名词的分类研究

称谓类表人名词:张爱民(2000)的分析角度比较新颖,她利用加合法对汉语表人名词中的称谓名词进行了分类,认为汉语的称谓名词可以分为加合互称名词、加合他称名词、加合类称名词、加合歧义名词四类,大类下还可以再分小类,并且研究了各类加合名词的句法语义特点。

认知类表人名词:安志伟(2022)针对汉语中用动物、植物指人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产生的,汉语中指人的动植物名词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提取式、融合式和限制式三种语义凸显方式来体现的。梁文静(2022)从语义功能的角度,对表人名词中的认知类表人名词进行了分析。指出认知类表人名词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意义的变化,是产生一词多义的重要原因。

性别类表人名词:安志伟(2022)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出现的汉语表人名词进行研究发现,指称男女两性的新指人名词在语言中呈现着不对称的现象,其中仅有39对有对应词语,专指女性的词语远远多于专指男性的词语。并指出,虽然女性在新时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参与社会的步伐也加快了,但是还没有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男女两性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从对表人名词类别的研究来看,前人对表人名词类别的研究多居于具体的、细微的、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小类,没有从大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范围不是很广,如社会类表人名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第4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编者按】: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23年2月-2023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23年9月-2023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5篇 工商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

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如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标志着这个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劳动成本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大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的研究也就自然形成了。他能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矗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华信)是我国最大的应用软件产品、信息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早,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各个部门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建立了一个个信息系统,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等等。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软件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能力上的竞争,也是管理效率和能力上的竞争。如今,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变革中,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信息化产业的一部分,软件开发企业更需要通过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也是大连华信管理系统设计的初衷。通过改进管理信息系统,大连华信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控内部流程、建设起更为高效的内部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并压缩企业运行成本,最终达到尽可能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结果。

三、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基于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要求,本文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全面分析,指出了几个子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改进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使其适应大连华信的企业工作情况。具体而言,本文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管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现有多项目管理相关理论,论述了软件企业施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首先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做了了解,然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做了概要性介绍。

第二,针对大连华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子系统中的运行现状进行勘察,运用组织结构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等方法,描述了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现有系统运行中的不足之处。

第三,对大连华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首先确定改进的可行性,并结合关键成功因素法等方法分析基于系统实现的目标和系统构建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际给出各个子系统的修改意见。

最后则给出了系统实施的保障措施。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典论文研究流程,以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和保障方案。

该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到:

第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文章的研究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阅读,辅助研究者明晓其所要研究的课题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能帮助了解相关问题来龙去脉,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其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再次,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最后,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第二、定量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各个属性的量化研究,可以进一步的深入认识此问题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进而达到对事物属性的正确判断和以及对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

第三、信息研究方法。本方法是通过应用信息来分析系统功能的科学研究法。信息研究法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信息研究法仅指对信息内容本身的研究,也就是针对特定的问题或行业搜集相关信息,再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在研究中使用的方式;广义的信息研究法是指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研究,包括研究信息系统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则等。

第四、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应遵循的要求:一是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二是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是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的联系;四是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五是要有创造革新精神,不受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六是以先进经验的总结为主。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2.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应用状况

3、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3.1 大连华信简介

3.2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发展简介

3.3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3.4 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4、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

4.1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4.2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原则

4.3 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的主要内容

5、大连华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改进方案实施及保障措施

5.1 实施策略

5.2 实施关键步骤

5.3 系统实施

5.4 实施保障措施

结论

第6篇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题报告

为了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对开题报告制定以下要求。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开题报告会议可以由导师主持,可设一秘书记录、整理会议材料。与会专家和其他参加人员可以提问、质询。报告会议后,工程硕士本人和其他与会人员退场,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导师介绍工程硕士“文献综述”撰写情况,与会专家对选题进行评议、讨论,秘书汇总与会专家的评议和意见。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开题情况评分,按“合格”本和“不合格”评分。最后,填写专家意见和评分,与会专家要签名。

六、开题报告评为“不合格”者,可在一个月内再作一次。第二次仍为“不合格”者取消做论文的资格,按结业处理。

第7篇 硕士毕业设计策划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下面是一则关于硕士毕业设计策划开题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小逻辑》/ [德] 黑格尔著;贺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8篇 医学硕士开题报告

医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导语:在当今社会中,于人们而言最重要的医学事业也渐渐在与物理学碰撞,交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病人突出心脏病、脑溢血、低血糖、癫痫病等突发性疾病时,病人的生命安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进了急救业务的发展和常用急救知识的普及。但是在国内,整个急救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很多隐患可能在病人突发症病后影响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个心脏病人在路边散步时突然发病倒在路过该怎么办?打电话?如果附近没有公共电话呢?找人帮忙?一旦被非专业人员错误处理,导致延误治疗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车送医院?资料表明,当病人心跳停止后 5-10min脑细胞就开始死亡。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让专业急敌人员尽快到场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我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能不能设计一种装置使得病人因突然发病而跌倒到医生赶到救治的过程得到尽快的简化呢?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结合我自己的设想和现有设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体系”:当病人倒地之后,用一个监测装置感知病人诸如血压、脉搏等生理状况并进行数值分析。一旦确定病人已经发病,就发出无线电信号给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过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调度急救人员。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到了要放弃的地步。但是,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启发下,有一天,灵感幸运地光顾了我的大脑——声光求助,有线、无线电话报警都是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没有一个能判断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与突然发病而跌倒的智能开关装置。

一旦这个设计能够实现,将会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发性疾病的危险性;其次,它会使急救行业出现新的概念、新的运营模式,也会促进相关产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广;另外,它可以使众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轻松、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将非常可观。

(二)研究方案

1.纵观整个设计思路,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阶段:到医院进一步收集有关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发病摔倒时候的具体生理反应的资料,比如倒地姿势,血压、脉搏的变化状况等。这一阶段的关键任务就是要通过资料分析抓住普通状况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资料估计将以心电图和血压数值的收集为重点。

第二阶段:选择适当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号。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传感器以接收相对微弱的生理信号。估计这一阶段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性能的传感器和如何分布传感器,以达到最理想的试验效果。

第三阶段:设计分析电路。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逻辑电路对传感器接收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以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是否正常。主要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匹配实验数据和如何把模型通过电路实现。目前主要有两大实施方案:一是通过逻辑电路进行信号运算、识别;二是使用单片机编程识别。第一种方案的好处是处理问题直接,但当需要处理的信号相当复杂时,依靠单片机编程就显得比较合适。选取哪种方案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阶段:把以上各阶段结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个工程将主要由周庆林老师和周伟老师指导完成。大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月15日-6月1日

2.预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体的数学模型用来根据血压、脉搏等生理参数判断使用者身体状况。

(2)完成“倒地后急救体系”中病人状况监测/报警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其他两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设计),并能在演示中实现三大系统的协调工作。

预计主要困难将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没有头绪。另外由于整个设计中涉及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环节,我必须有很大的耐心和决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识积累扎实。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通过我的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2)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指导老师和有关专家咨询的途径已经具备。

(3)该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物质、环境条件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第9篇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第10篇 硕士开题报告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2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2,9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53.《现代策划学》/[美]苏珊著;? —北京:中共党校出版社, 2022,1

5.《策划学全书》/胡屹编著?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6

14.《丰田方式》/ [日] 片山修著;陈锐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国传奇》/(美)舒尔茨(schultz,h)(美)扬(yang,d? j?)著;韩怀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跨国公司行销中国》/ 卢泰宏编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2,1

13.《未来生活的选择》/ [英] 约翰.埃尔金顿 朱丽娅.黑尔斯著;张葆华等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

17.《体验经济》/ [美] 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著;夏业良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4

18.《消费者行为》第三版/ [美] 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1

38.《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m.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22,6

39.《公司战略计划》/ [加] 明茨伯格著;张艳等译?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22,1

44.《体验营销》/ [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编译?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22,10

45.《麦当劳店铺管理手法》/ 俞浪复编著;?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1

46.《钢索上的品牌战士》/ [英]菲欧娜?吉尔摩著;黄富厢,刘军等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经营之道》/[美] 比尔?卡波达戈利,林恩?杰克逊著;关海歌、路小林译;?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22,1

54.《供需新规则》/ [美] 里克?卡什著;音正权译 ?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22,12

55.《金字塔原理》/ [美]明托著;王德忠,张询译 ?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2

22.《工业设计理论基础》/ 李乐山著? —待补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 王受之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4.《品牌再设计》/(美)凯瑟琳?费西尔编? 夏颉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

16.《器具的进化》/ [美] 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7

19.《速成读本:设计》/ 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绚隆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2.

20.《剧本导引—资讯时代产品与服务设计新法》/ [台] 洪德彰,林文绮,王介丘著? —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5

21.《包豪斯》/ [英]慧特福德著;林鹤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23.《外国艺术设计史》/邬烈炎,袁煦炀编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6

24.《国际4a广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编著?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22,4

21.《大系统思维论》/ 王营著?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

25.《工业设计方法学》/ 简召全等编著?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 [意] 布鲁诺.莫拿利著;曾育,洪进丁译? —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广告实务》/王润泽编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8.《市场调查手册》/中华征信所著? —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1

30.《品牌领导》/ [美]艾克,乔瑟米塞勒著;曾晶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4

31.《不守规划的创意》/ [美]鲍.吉尔著;邱顺应译? —台北:滚石文化,2001,1

34. 《定位》/ [美] 艾?里斯 杰克?特劳特著;王恩冕,于少蔚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1

42.《总体设计》/ [美]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著;黄富厢,朱琪,吴小亚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1

40.《品牌的建立》/ 钱竹主编? —北京:艺术与设计出版社, 2022,9

第11篇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1.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1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1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2.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1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1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1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1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1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1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1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1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1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1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1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1个学科到另1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1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1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1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1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1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3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1。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1.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2.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3.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第12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实习报告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 思维的奥秘

1. 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 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 理性思维程序化

4.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 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 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 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 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 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第13篇 英美文学硕士开题报告参考

英美文学硕士开题报告参考

开题报告中必须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是英美文学硕士开题报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 题目:《英美文学》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二、 课题的背景分析(研究现状分析)

d. a cater和m. n long在著作teaching literature中将文学课的意义归纳为“语言学习”,“文化积累”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文学教授殷启平在首届china tefl国际研讨会上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国内要求改革高校英语系的课程,使之更具实用性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使得文学课程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殷启平,2005)。现在,在高校中的调查不止一次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英美文学课无聊并且缺乏现实意义。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正在降低。

三、 课题的研究价值(课题的价值及实际指导意义)

eilliot在encourageing reader-response to literature in esl situation中提出,未来的文学老师必须意识到,文学课本身必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四十名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通过最终的`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对英美文学兴趣不浓厚的动机和原因,这样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师的英美文学教学以及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

四、 课题的实施方案

1、 课题的主要论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主要论点: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效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英美文学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课题拟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着重研究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学习动机,从而得出全面的、公正的、客观的结论。

2、 课题的研究点、关键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问卷调查问题的设计,同时这也是决定本论文是否有据可依的关键所在。关于问卷调查问题的设计,笔者拟从权威英语教学者指定问卷调查的设计思路,通过启发式思维设计出一套社和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动机的问卷调查。

3、 课题的预期效果 本课题拟从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分析总结出的结果,分析原因,提出一些关于英美文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教师根据调查结果会对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的动机有了进一步了解,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 开展课题拟搜集的资料、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备的支撑及解决方法

aristotle, poetics[m], dover publication, inc, use, 1997

carter d. a & long m. n, 1991, teaching literature[m], new york, harlow, longman

[3]宋军,兴趣、交流、批评、真知——“外国文学史”教学之我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4(10),144-147页,2003

[4]王利民,关于外国文学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探讨,《学术交流》第2期,227-228页,1999

[5]王莎烈,高校外语系外国文学教学浅谈,《五邑大学学报》,10(2),58-75页,1994

[6]王玮、庚鲜海,高校应注重英语学习动机研究,《中国国情国力》第10期,40-41页,2008

五、 课题的进程安排

20xx年01月11日——20xx年01月24日 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25日——20xx年03月03日 构思论文、拟问卷调查

20xx年03月04日——20xx年03月08日 完成问卷调查

20xx年03月09日——20xx年03月28日 论文初稿

20xx年04月18日——20xx年04月30日 论文二稿

20xx年05月16日——20xx年05月30日 论文三稿、准备答辩

网友们,英美文学硕士开题报告就到此为大家介绍完毕了,祝大家能够获得有用的知识。

第14篇 教育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教育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写论文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那么,教育管理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怎样写?

题目: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一、选题依据

自从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学校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班级管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班级管理的效果决定这班级建设的质量乃至学校的办学质量,更进一步说决定着当今社会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方法陈旧,而忽略了班级行政建设、学生思想及行为管理,且当前班级管理缺乏弹性,效力不足。尤其是当下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班级管理也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理念及要求。

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将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付诸实践,但班级自主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收的模式。

基于笔者多年来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生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理念非常灵活,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蒙田曾提出教育过程中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事物,而不是在老师的权威迫使下去承认事物。意大利着名教育家维多利诺也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17世纪到19世纪时候相对薄弱,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开始批判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呼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新教育运动倡导民主管理、主动参与、尊重个性、培养能力,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种精短的表达。教育家杜威,作为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管理要把儿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在学习发展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他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进一步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在亚洲,日本着名教育社会学家片岗德雄也曾提到班级组织管理的最大目标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班级分成小组,让全体学生在集体中有一个合适的分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可见,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有很高的起点。受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教育上更注重对学生成长,而非只是学习方面的关注。这对于现代学生自主管理概念的深刻认识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 国内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从七岁到十岁、十一岁时期起就开始教一个人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一定的本领,如果需要的话,学会‘强迫’自己”.针对小学生7-13岁的这个年龄段,小学开始的班级自主管理是养成孩子良好习惯、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国内对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时期。孔子在《论语》中的着名论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突出了培养弟子们的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对机械被动地学习。这种思想体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家孟子《学记》也曾有过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知识的获取不一定要依靠老师的灌输,主张自求自得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想。

宋明时期,朱熹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的简要开阔。而已朱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对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

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近当代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着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自改革开放以后,班主任的工作和班集体建设进一步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深入研究,他们强调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呼吁恢复学生的本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如魏书生和李镇西等人已经在新型的班级管理中成为了实践的先行者。魏书生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途径和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李镇西则在魏书生老师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李镇西老师更强调了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主题地位,改变了传统理念下班主任是管理主体的认识。

在这些模范人物的带头下,许多学者和教师也重新审视班级管理,将重点转移到班级自主管理上。笔者以“班级自主管理”为主题,从中国知网共搜索到论文26,数量从1999年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些文献中,并含“小学”词频的文献共有13条,可以看出班级自主管理在初级教育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将这1论文分为主要 分为以下几类。从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的实践探索数量最多。如蔡颖的《“圈养”与“放养”的融合--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她指出在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要将“放养”与“圈养”结合起来,通过专岗负责、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最终实现自主管理。类似的研究还有李娟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徐华萍的《“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等等。在这些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中,有主要以班级干部的选拔及班级组织形式为重点进行研究的,分别是王赫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长组阁制的实施研究》和过跃娟的《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王赫针对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协助为辅的管理体制的不足,分别列举阐释了当代民主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传统教师管理观对学生发展的制约以及“班委会”制度的更新换代,提出了顺应“以人为本”教学的班长组阁制,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管理等能力。过跃娟则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查到的相关文献中以新课改为研究起点的只有,是田英的《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她认为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也只有,为郑世坚。的《在农村小学中推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他提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于班规、校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常常导致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个现状农村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还是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自主管理的模式扩展到农村小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有启示作用。

从以上文献来看,国外的班级自主管理的思路更为开阔,通过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平等、尊重并培养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国内的这方面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一线教师们也提到这种自主管理的理念尚未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数量还很少,有待深层次的挖掘。

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结构、意义(可加页)

一、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第二部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主要包括:班级自主管式相关概念、相关因素及其实践价值与意义。第三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从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及模式的提出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四部分: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第五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二、论文结构: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

-----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一)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相关概念

1. 自主管理的定义

2. 自主管理模式

(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相关因素

1. 人的因素

2. 组织制度因素

3. 环境因素

(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1.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教育管理方式陈旧

3.学习管理缺乏弹性

4.行为管理效力不足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

1.学生基础

2.组织管理基础

3.环境基础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提出

1.“一点三面”的指导思想

2.“五位一体”的实践主体

3.“一主八助”的模式框架

(1)以文化路小学为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平面图解

(2)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1.班级规章制度建设

2.班干部选拔任用

3. 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

(二)班级自主理形式

1. 主题班队会

2. 个别心理访谈

3. 互助式的小团体

4. 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方式

(三)班级自主管理流程

1. 学习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2. 文艺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3 . 体育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4. 活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5. 纪律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6.安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7. 生活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8. 劳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四、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 学生思想素质提升

2.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3、学生体能素质增强

4、学生心理素质加强

(二)整体教学环境改善

1.校园环境建设受到重视

2. 和谐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3.班集体建设得到加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15篇 会计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及

会计学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及模板

会计学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无论在培训模式,课程设置,考试科目,职业认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对于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也同样存在差别。很多学生在参考文献资料时,容易忽略这些差别,以至于论文整体出现严重错误,尤其时在开题报告阶段,极有可能造成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拿捏不准确等情况。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会计学硕士开题报道的具体写作方法。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所选择的课题的一种说明材料。由作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有关读者进行陈述,并经过他们的评议,开题报告也就成为学生是否有答辩资格的依据材料之一。因此,开题报告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篇论文的质量,以及后续论文答辩资格的重要因素。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论文题目、理论依据(相当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论文作者、起止时间、论文提纲等。

会计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参考文献的检索、整理分析,通常论文正式写作的第一步都是如此。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会计学论文的始终。

其次是研究背景资料。这项工作是对核心材料进行比较,包括对已有研究成果资料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参照材料进行分析。这里需要强调下,学术研究通常就是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和分析,因此,这个过程会比较耗时,必须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

在对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整理的工作后,就可以确定论文的选题。会计硕士论文的选题,除了需要严格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选择符合自身专业范围和能力的题目。

确认选题后可以针对之前收集的相关参考资料进行提炼,以确认选题的核心议题或研究内容,议题一旦确认,论文即围绕中心站看论述,整个论述过程不得脱离中心。

现在就可以正式拟定开题报告,会计学硕士开题报告的字数一般在3000字左右,需要在规定的字数内容完成论文框架的建立,起到疏通论文逻辑,安排研究过程的作用。

开题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选题理由

主要是介绍研究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依据。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着重介绍选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比如,会计学硕士课程或者讲座时,对某某一个题目非常感兴趣,或者在会计工作中发现某一个问题很有研究意义等。在收集过的资料中,阅读了一些文章、书籍,开展过这方面的调查,越发对这个题目感兴趣,因此,才选择了这个题目。

二、研究意义

是指作者研究这个题目,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以后,将会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带来哪些益处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是指作者在阅读整理了大量参考文献后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情况。一般分为国外研究情况、国内研究情况两个部分说明。主要概括说明有哪些代表性的学者以及他们各自的观点。

四、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作者需要说明论文研究了哪些具体问题,基本上以论文章标题为大纲,适当展开写作的主题内容就可以了。

五、研究的创新点

作者可以通过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中总结出目前还未解决的研究问题,或者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实有重大发展的内容。

六、研究进程安排

需要真实科学的记录作者在进行研究工作时各时间点的具体工作安排。

七、主要参考文献

把论文写作计划参考的书籍、文章完整具体的罗列出来。必须要符合学校规定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得捏造谎报不存在或者和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完整的开题报告格式可以参考如下模板

一、开题报告封面:

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论文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论文的背景;

2.理论意义;

3.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五、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预期的结果

七、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

八、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九、参考文献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15篇范文)

硕士开题报告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和严谨的布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硕士开题报告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酷猫写作范文网。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论文名称:基于b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选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硕士信息

  • 202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14篇范文)
  • 202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14篇范文)72人关注

    作为即将硕士毕业的学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那么,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呢?一、首先明确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要对答这个问 ...[更多]

  •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12篇范文)
  •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12篇范文)30人关注

    一.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 ...[更多]

  •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15篇范文)
  • 硕士开题报告参考(15篇范文)30人关注

    硕士开题报告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和严谨的布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硕士开题报告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酷猫写作范文网。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 ...[更多]

  •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8篇范文)
  •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8篇范文)27人关注

    一.简述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 ...[更多]